自然博物馆作文(精选11篇)
游浙江自然博物馆250字
一个阳光明媚。微风荡漾的早晨,爸爸带着我和同学张燕红一起去浙江自然博物馆看。
我们到了博物馆门口时,看见那里人山人海,我们被别人挤来挤去。我们看到了一百万年前的奇怪石头,有石片。石镐。还有恐龙化石和昆虫化石呢!我们看到有一只仿真恐龙,只见眼睛一眨一眨的,爪子动来动去,尾巴还会翘起来,我们都觉得它是真恐龙哎!
这时,我还看见一只恐龙在用尾巴敲鼓呢!。我觉得很有趣,就迫不及待地跑过去,仔仔细细地看了起来,爸爸说它的尾巴可以把一块大石头敲得粉碎。我一听,就觉得它厉害极了。这时,一位阿姨走过,旁边有许多人围着她,原来她是讲解员,主要介绍恐龙的来历,生存。以及灭绝。于是,我们也跟了过去,津津有味地听着。终于讲完了,我已经学到很多知识了。
该回家了,我们无精打采地回来,走起路来都有点摇摇晃晃的,我很累,不过我也很开心。
走进博物馆参观自然博物馆100字
今天,我和妈妈、哥哥一起去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
我们先看了恐龙化石、昆虫化石等馆。在看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位志愿者导游,导游阿姨给我们详细讲了很多我不知道的东西,煤炭是不可恢复的资源,最早的猪,古老的大象,还有我们应该保护现在已经很少的动物,如老虎、鹿等……
因为有导游阿姨,这是我在自然博物馆看东西最多最认真的一次。等到我们要回家时,我都走不动了,到饭店的后,吃了一大碗牛肉饭,感觉真香呀!
浙江博物馆观后感350字
今天,爸爸和我一起去了浙江自然博物馆参观,我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首先一进门看到的是一个海洋世界里的动物模型:有鲸鲨、有扬子鳄、有宽额鱼,还有……我看的正入神,这时爸爸突然对我说:“乖女儿,去,到鲸鲨那边,我给你照张相。”我看着这些做的栩栩如生逼真的动物模型竟有些害怕,怕它们突然回过头来把我吃掉,我战战兢兢的靠在墙边勉强做了个造型。
后来,我们进入了蝴蝶的世界。蝴蝶是远古的来客,蝴蝶最先在地球上的出现可追溯到4000万年前,而人类的历史只有300万年,和蝴蝶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蝴蝶的种类可多了:有粉蝶、凤蝶、彩蝶……蝴蝶的种类有一千多种呢!
浙江自然博物馆有1500多种蝴蝶,其中珍稀蝴蝶有国家1级保护动物,金斑喙凤蝶,国家2级保护动物三尾褐凤蝶和阿波罗绢蝶。
几百年来,人类对大自然一直存在着一种最放肆的以人类为中心的傲慢态度,如果我们不立即停止人类因随意判断而进行的任意改造地球的活动,则在即将到来的灾难中,人类将首当其冲!
自然博物馆游记
自然博物馆游记
自然博物馆―像一本记录着历史的书籍,一次次翻阅,都有不同的收获。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了自然博物馆,我高兴极了!来到了车站,坐上公交车,开始了我的旅途。
来到了门口,看见了雄伟壮丽的自然博物馆。一个绿色的大牌子上赫然写着:自然博物馆!
进了大厅,有三个展览厅,我直奔“爬行动物展厅”。进了展厅,首先是一个铜制的地球仪。这个地球仪有两块,中间是大西洋。再后面是一个拱门,中间断开,两侧有许多突起的恐龙,断开表示的是恐龙灭绝时期。接着往后看是驰龙、马门溪龙和翼龙的骨骼化石。还原了两只驰龙要偷袭一只巨大的马门溪龙的情景。周围环绕着鱼是怎样进化成为恐龙的。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恐龙公园”,一只剑龙在与峨眉龙战斗;一只马门溪龙妈妈在下蛋;几只驰龙准备偷偷袭击一只剑龙……还有各种各样的益智游戏,各种各样的场景。为小朋友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还有“昆虫世界”,里面全是昆虫的标本。让我见到了许许多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美丽昆虫,让我更加惊奇的是远古的蜻蜓竟然能长1米,两翅张开长可达1。5米。还有能发亮的吉丁虫、蓝纹闪蝶、红宝石凤蝶等等。
植物世界,顾名思义,一定和植物息息相关。没错,这里云集着100多种植物标本。有罕见的珙桐、金花茶,有普通的竹子、小草等。
博物馆太大了,走的我脚都酸了,也没有把这本书全部翻阅完。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啊!
临走时,我情不自禁的说:“我长大也要做一名自然学家,为祖国的自然研究工作做出贡献!”
北京市房山区昊天学校:韩敬伦
参观自然博物馆400字
今天下午我们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顶着炎炎的太阳来到了自然博物馆。
走到博物馆门前。我看到了8根淡青色的大理石柱子,要4个人才合抱的过来,有七层楼那么高。抬头一看,楼中间有五个醒目的大字“自然博物馆”。
走到里面,我感到非常凉爽,那里的珍贵物品可真多呀!我有点目不暇接。
我最喜欢的要数蝴蝶展了,各种各样的蝴蝶差不多都有。我最喜欢的蝴蝶是绿凤蝶,身上黑里发紫。最有特色的蝴蝶要数美眼蛱蝶了。美眼蛱蝶翅膀上有4个小圆圈,不仔细看,还以为是4只小眼睛呢!长尾彩虹蛾尾巴最长,身上的颜色像彩虹一样鲜艳,所以叫长尾彩蛾。
在那一些奇形怪状的石头里,我最喜欢的要数绿萤石了,那绿莹莹的石头闪闪发光。像那耀眼的夜明珠一样美丽。石英-萤石,有三种颜色:红、白、黄,就像人们故意描上的一样。我们又到了五楼去参观了许多恐龙化石。站在高大的恐龙旁边,好像真的有一只活生生的恐龙正昂着头奔跑。在地下室又观看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4点多了,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恋恋不舍得离开了自然博物馆。
在回学校的路上,我想:“自然博物馆里真漂亮,我多么希望再去一次呀!”在这时候,来了一个不速之客――下雨了。我们冒着雨回到学校,但是我们的`心情还是非常快乐。
北京自然博物馆400字
今日,我和妈妈要去北京自然博物馆。因为去参观,所以我异常兴奋。天还没亮,我就在床上翻来覆去,妈妈只好让我提前做好准备。终于熬到了起床时间,我们就坐车来到了位于天桥的北京自然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又分为动物世界、昆虫世界和恐龙公园等展区。我们先来到了动物世界。动物世界中最引人瞩目的是的中间一座老虎标本,虎虎生威,让人心中生起了一种莫名的敬畏感。我不经意间的抬了一下头,吓了一跳。头顶竟然悬挂着一条鲨鱼。这时,妈妈的声音响起:“来,站在那,拍个照。”我走了过去。这时,身体突然往后一斜,要往后倒,糟了,我再心中暗叫,后面可是湿漉漉的泥土呀,如果碰到了,我的裤子就不能穿了。可是,坐上后,没一点感觉,我用手碰了碰,竟然是假的,害我虚惊一场。做的好真啊,就是眼力再好的人,也休想看出来。再入近昆虫世界,发现这里的昆虫可真不少。昆虫世界中的标本足有上百种,像蝗虫、甲虫、蜜蜂……最后的恐龙公园,这些恐龙化石,最长的达到了37米之多。这些恐龙,或站立,或仰天长啸,走入这里,仿佛进入了恐龙世界。
还没有看够,回去的时间就到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博物馆,踏上了回家之路。路上,我仍然沉浸在游览的回忆中。
春天来了400字
春天来了,草长莺飞,万物复苏,到处充满勃勃生机。
春天来了,春风给新钻出地面的小草披上了绿衣。春天来了,春精灵给了桃树妹妹一个深情的吻,桃树妹妹羞红了脸儿。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那芽儿欢快地生长着,嫩嫩的、绿绿的,风微微地吹着,小芽儿随着柳枝在风中摇晃,就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正演奏着春天的赞歌。
春天来了,阳光明媚。冻冰了的小河在阳光照耀下懒洋洋地舒展着身子,慢悠悠地哼着小曲,舒坦极了。河里的小鱼自由自在地嬉戏着,不时嘴里还冒出几个泡泡,甭提多开心。小鸭子欢快地在水面上游动,不时呼朋引伴结队而行,甭提多快活。在这暖暖的春日里,小孩子们在田野里、小河边、草地上唱着歌儿,采着野花,享受着美好的春光。
春天来了,青蛙“呱呱”地叫着,忙着在田里捉害虫;蜜蜂“嗡嗡”地叫着,忙着在在花丛中采花酿蜜;燕子“唧唧”地叫着,忙着在屋檐下搭窝筑巢;布谷鸟“布谷,布谷”地叫着,忙着催促人们春耕播种……“沙沙沙”春雨滋润着大地,让大地焕然一新。“轰轰隆隆”春雷响彻云霄,敲响了迎春交响曲中的大鼓。
春光竟是那么的浪漫,那么的饱满。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春天来了,草长莺飞,万物复苏,到处充满勃勃生机。
rn
北京 海淀区二
仙人掌450字
一天夜晚,我正在房间里写作业,爸妈正在上网。突然,房间里的灯闪了几下,没等我反应过来,家里的灯全部暗了下来。啊,停电了。
家里黑漆漆的一片,伸手不见五指。我一个人坐在黑暗的房间里,心里有点害怕。这时,房门旁出现一个亮光,原来是妈妈给我拿来了一根点燃的。妈妈把蜡烛放在了我的书桌上。顿时,整个房间在烛光的照耀下变亮了,我也安心地在烛光下写起了作业。终于,我把作业写好了。正当我准备离开房间的时候,无意间发现蜡烛被燃烧得只剩下半截了。我又坐了下来,目不转睛盯着蜡烛,看着它一点一点地燃烧。这个时候,我被蜡烛的精神感动了。它燃烧着自己,却为人们带来了光亮。它虽然外形普通,却拥有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此时此刻,在我的眼里,它不再是一根平凡的蜡烛,而是一个伟大的人,一个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的人。它不为名利,从没替自己着想过,而是默默地让燃烧自己的火光照亮黑暗。可以这么说,第九作文网。原创作文它把自己的生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人类。这就是蜡烛的精神。
突然,家里的灯又亮了起来。原来是来电了。可是,摆在书桌上的蜡烛已经燃完了,化为了灰烬。蜡烛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在停电的这段时间里为人们带来了光明,它这一生就是有意义的。这时,我想起了一句格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蜡烛虽然平凡,却有着一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要做一个具有蜡烛精神的人,为社会,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春天来了250字
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喜鹊黄鹂看见了,急忙迎上去,和燕子一起飞翔。小草一个个都探出头来,花儿也钻了出来。小草对花儿说自己在大地中是怎么度过的。解冻的小河丁丁冬冬,就像一位钢琴大师,正在弹第九交响曲呢。太阳公公听入迷了,陶醉的发出一缕缕温暖的阳光。
蜜蜂也开始忙碌起来,一个个从蜂窝里飞出来。一只很大的蜜蜂领着一群蜜蜂,到花丛中采蜜。蝴蝶在旁边玩耍,翩翩起舞。动物们也出来活动筋骨了,小白兔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小狗也在草地上奔跑,小鸡在草坪上捉虫子、蚯蚓。小猴子们一个一个都爬上树,抓住树藤,又荡到另一棵树,笑呵呵的。
青蛙王子醒了,当他看见美丽的春天来了,急忙钻出去,跳到已经解冻的小河里,和小鱼、小螃蟹做游戏、玩捉迷藏。有时还会去草坪上和乌龟、小动物们一起玩耍。这一切远远看去,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春天真美啊!我爱春天!
寓言《戴手表》读后感150字
我看了一篇寓言,名叫《戴手表》,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戴手表的人总是问另一个戴手表的人:现在几点了?那个人说:你戴着手表,为什么问我?这个人说:我怕它走得不准时。那人说:手表不准时,戴它何用?手表准时,又何必怕它走得不准?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东西既然没用,就不需要去得到它;当你拥有一样有用的东西,你又何必担心它没用?
这篇寓言还告诉我们:“用者不疑,疑者不用。”意思是:你要是派这个人去办事,你就不必怀疑他;你要是怀疑这个人,你就派不必他去办事。交朋友也是,你信任他,何必不跟他交朋友?你不信任他,何必跟他交朋友?
来源:作文 m.1401203921/
1 免费开放前后的自然博物馆状况对比
博物馆以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为基本职能, 而自然博物馆不仅是普及科学知识的阵地, 还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的社会职责。由于我国自然科学的基础比较薄弱, 公民科学素质普遍偏低, 缺乏对自然科学重要性的充分认识, 使得曾经的自然类博物馆的观众群体以青少年为主, 这从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往往是自然博物馆接待观众的高峰期就可以看出。而成年人观众的数量相对于人文历史类博物馆则较少。以青少年为主的观众群体, 决定了自然类博物馆的大多数展品都是针对未成年观众而设的, 讲解也多以浅显易懂, 生动活泼为主, 旨在激发青少年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求意识, 展品多为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狮子老虎等标本, 用启发式的语言引领他们认识自然, 热爱自然, 领略大自然的奥秘。免费开放为自然博物馆带来了新型的观众群体, 其中尤以农民工观众群体、成年观众群体及老年观众群体最为显著。以往针对单一的观众群体所采取的展览模式, 已经无法满足各个层面的观众不同的精神需求, 难以适应免费开放的时代大潮。
2 在免费开放的时代大潮中自然博物馆的应对举措
新型的观众群体各自不同的精神文化需求, 要求我们针对不同层面的观众群, 采取不同的展览模式, 用针对性强的展品以求更好地满足不同观众的参观需求, 让他们在自然博物馆有所收获, 吸引他们今后继续来参观, 而不是仅仅因为免费开放, 跟风式地一次性参观。避免由于免费开放而造成观众人数井喷之后, 又由于展览形式的单一, 不适合各个层次的观众而造成的随后的长期沉寂。针对免费开放后自然博物馆三大社会功能的加强, 需要我们相应地作出调整:
2.1 针对农民工观众群体的新措施
农民工是独特的观众群体。由于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在生活习惯, 受教育程度等各方面存在着差异, 这就造成了农民工观众群体普遍具有公共意识较为薄弱, 知识层次较低, 理解能力较差等特点, 为博物馆的管理和讲解工作带来难度。针对这一现象, 自然博物馆应有意识地为农民工群体设计一系列符合他们欣赏角度, 便于他们接受和理解的展览内容, 用农民工熟悉和喜闻乐见的题材缩小他们和博物馆之间的差距, 激发他们对展品的兴趣。如天津自然博物馆在2009年, 专门为农民工及乡镇群众举办了《爱鸟护鸟》专题展, 并下乡巡展, 因为主题是农民工在家乡经常能见到的鸟类, 很有亲切感和熟悉感, 用他们熟悉的内容激发他们吸收科普知识的兴趣, 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收益。
2.2 针对成年观众群体的措施
成年观众与以往以青少年观众为主的观众群体的最大区别是, 未成年人对大自然没有完整的认识, 也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他们在自然博物馆参观的过程, 主要是知识吸收的过程, 是讲解员讲, 观众听的过程, 信息是单向流动的。讲解员只要做到能把科普知识生动活泼地讲出来, 便于观众理解就可以了。而成年观众有着较为丰厚的知识基础, 又有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的能力。他们在自然博物馆参观, 不满足于单纯的听讲解, 而是更喜欢提出问题和想法, 与讲解员交流, 信息是双向流动的。这就要求讲解员不仅要能自然流畅地把既定的讲解大纲讲出来, 还需要他们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 更敏捷的应变能力, 面对观众提出的问题能快速, 准确地做出回应, 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成年观众群体的参观需求和交流需求。加强对讲解员的培训, 提高讲解员的专业素质, 知识水平和应变能力, 是免费开放向博物馆以及讲解员提出的新的要求。针对这一情况, 天津自然博物馆陆续开展了一系列讲解员培训班, 对于提高讲解员业务素质, 更好地满足观众需求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3 针对老年观众群体的措施
老年观众群体的特点是由于年龄因素导致兴趣爱好较受限制, 缺乏丰富娱乐方式和广泛的交流机会。针对这一现象, 天津自然博物馆专门组织了“爱绿组”, 无偿为喜爱植物的老年人讲解日常植物种植、养护方面的常识, 并利用馆内“植物园”中的植物为范例作现场讲解。为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的老年人们提供互相交流的场地的同时, 也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丰富了他们的晚年生活, 让他们老有所学, 老有所乐, 对于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3 结语
免费开放为博物馆开拓了新局面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凸显了一些问题, 有待我们寻求适合的方式来解决。我们要认真研讨, 仔细分析, 以满足观众需求为原则, 针对各个层面的观众的不同需求, 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更好地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 让观众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果。
参考文献
[1]沈岩.从免费开放反思当前博物馆教育的改革[M].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0年6月.[1]沈岩.从免费开放反思当前博物馆教育的改革[M].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0年6月.
[2]康熙民, 杨仲英.我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现状与拓展对策[J].中国博物馆, 2005, (2) .[2]康熙民, 杨仲英.我国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现状与拓展对策[J].中国博物馆, 2005, (2) .
[3]陈忻.当代自然博物馆的现状、挑战与对策[J].时代教育, 2009, (02) .[3]陈忻.当代自然博物馆的现状、挑战与对策[J].时代教育, 2009, (02) .
iLOOK:请为我们简要介绍下这个项目的灵感来源。
Zim&Zou:关于项目灵感的来源,一开始我们想要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博物馆,很多灵感来源于古典的建筑和文化遗产,建筑的美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iLOOK:这个项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Zim&Zou:大概三个月前。(那您做的速度算是很快了。之前有没有为其他品牌做过类似的项目?)没有,只有爱马仕,这是为爱马仕做的第四个橱窗展览。在中国香港我们做的展览主题是“丛林”,从热带雨林中汲取了许多灵感。你可以在我们的官方网站上找到当时作品的照片。那也是我们第一次尝试用真皮材料来制作动物形象,我们当时只做了猩猩、变色龙、巨嘴鸟等。这也是我们为爱马仕做的第一站。然后我们去了洛杉矶的比弗利山庄,那里的主题是“消失的城市”,灵感主要来自亚特兰蒂斯文明,我们用纸打造了一座水下城市。还有一些鱼、海马、水母等。这次我们的材料仅仅使用了纸张,没有使用皮革。第三站我们到了巴塞罗那,在那里我们制作了一个狐狸之家。我们把动物形象拟人化,家中的环境和我们的类似,墙上挂有相框,桌上有红酒、酒杯等,全部的场景设置你都可以在我们的官方网站上看到。这次的橱窗是纸张和皮革的结合。
iLOOK:作为法国人,你们如何看待爱马仕这个品牌?
Zim&Zou:爱马仕是个精致的手工艺品牌,我们最喜欢的也是它产品优秀的品质以及他们对于细节完美的追求,同时设计充满艺术感。
iLOOK:我注意到您还非常年轻,那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事现在这一工作的?
Zim&Zou:我们从小就开始跟纸张打交道,Lucie家里有一家纸厂,因此可以方便得到一些材料,大概八年前我们在艺术学校的时候就认识了,在那里读了三年书,当时学的是平面设计。但是我们不喜欢使用电脑,我们希望用手工并使用好的材料来实现自己的设计,当然我们也不希望只是停留在视觉上好看而已,于是我们就开始用业余时间尝试利用纸张来实现自己的想法。那时我们玩票式地做了第一个作品,一个任天堂的Game boy。
iLOOK:为什么选用纸张这种材料呢?
Zim&Zou:因为纸张是一种美好又脆弱的材料,很有诗意,同时又很容易塑造和获得,还能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iLOOK:您在一些项目中同时使用了纸张和皮革两种材料,这种结合有什么困难吗?尤其是与像爱马仕这样的品牌合作,您有多大的自由空间可以发挥?
Zim&Zou:第一次去参观爱马仕的工坊就像一场梦一样,他们使用的皮革材料都十分特别,质地都特别好。(皮革与纸张毕竟还是有着很大区别)是的,皮革更难裁剪,但是我们还是采用了和纸张一样的制作手法,因为我们也不想模仿爱马仕,他们更强调精细的做工、高档的设计。相对来讲我们对待皮革的方式要粗放一些,设计的构思更为复杂,色彩也更加丰富。我们的设计更加强调色彩,对我来说色彩意味着生命力、喜悦等(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我们很高兴能到爱马仕的工坊随心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搭配自己想要的颜色。同时这也是一个回收再利用的过程,工坊里总有一些边角料,这些材料可以供艺术家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因此我们的设计也可以说是皮革的重生,给了这些材料第二次生命。对我们来说循环利用是个基本的观念,纸张也一样。
iLOOK:你们很喜欢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吗?
Zim&Zou:是的。我们平时也会循环利用一些纸张材料,我们曾为法国一家民间组织Ecofolio做过一个项目,我们塑造了一个纸凤凰,寓意是纸张也可以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这个项目旨在号召人们重复利用纸张,这也是我们非常看重的项目。
iLOOK:从经济角度来看,做一名艺术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您为什么选择做一名艺术家?
Zim&Zou:一开始我们也只是玩票兼职做这个事情,从一名自由工作者逐渐成为一个专职艺术家。(从什么时候您意识到,OK,我已经是一名艺术家了?)其实一直到现在我们还是多重身份,有时仍为一些大的企业做一些设计,例如IBM。最开始我们只是尝试着把自己的创意付诸实施,然后我们开始把自己的一些作品放到网上,后来就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者。(您会使用社交媒体来推广自己的作品吗?)我们有自己的facebook账号。还有一个艺术家聚集的叫作Behance的网站,我们官方网站上也有他们的链接。一开始我们很多创意都是为一些品牌做商业推广,那时候我们并不认为自己是艺术家。后来我们开始越来越挑剔自己的客户,也不再随意做那些广告创意了。爱马仕给了我们很大的发挥空间,像在一张白纸上发挥自己的创意一样。现在我们也越来越朝着专职艺术家的方向发展了。
nlc202309020813
iLOOK:在为爱马仕做项目期间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吗?
Zim&Zou:当然,工作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例如,像交通运输就很让人头疼。长距离的运输对于如此脆弱的纸张来说无疑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同样,让纸张保持理想的形状也并非易事,我们精心挑选了一家工厂来帮助我们制作运输用的木箱,多亏他们我们才得以把许多部件运到上海。组装工作也有很大难度。有些造型要由超过200个零部件拼装而成,我们在上海有个非常棒的团队,我们有一半的制作工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iLOOK:您对上海有什么印象?
Zim&Zou:上海是座非常漂亮的城市。与巴黎相比,高楼更多,城市更大。
iLOOK:您对自己的职业有什么期待?
Zim&Zou:继续做现在自己在做的事情,继续保持创造力,能够拥有自由的创作空间。(您会继续为爱马仕做橱窗展览吗?)当然。(下一站会在哪里?)这个就需要问爱马仕了,呵呵。当然我希望能继续到世界各地工作。
iLOOK:您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
Zim&Zou:旅行,去不同的国家感受不同的风俗人情。另外我也非常喜欢骑自行车。
iLOOK:您创作的灵感通常来自哪里?
Zim&Zou:这个要视情况而定。有时候从旅行中来,有时候从大自然中来。因为我住在巴黎郊区,那里有大片的森林,因此我有许多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会给我灵感。
iLOOK:您最喜欢的艺术家是谁?最喜欢的音乐家是?
Zim&Zou:艺术家是Wim Delvoye和Xavier Vieillan,音乐家是Nujabes。
iLOOK:如果可以从上海爱马仕之家选择一件产品的话,您会选什么?
Zim&Zou:一个帽子(Thibault ZIMMERMANN的选择),一个包,(Lucie THOMAS的选择)。
iLOOK:关于这个项目您还有什么可以分享的?
Zim&Zou:这个项目是我迄今为止做过的最大项目。我们制作的有飞鱼、恐龙,恐龙大概有5米高,还有螃蟹、章鱼、海马、孔雀,等等等等,给人一种十八世纪藏经阁的感觉。
iLOOK:您为什么会选择动物造型作为自己设计的主是匿?
Zim&Zou:就是为了要营造一种自然博物馆的感觉,博物馆对我们来说是个极其特别的地方,对我们有着特别的意义。而这座建筑上海爱马仕之家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像一座博物馆。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设计来讲述我们自己的故事。
我们来到博物馆门口时,发现这里正在开展桑果节活动,于是我们进行的第一个活动就是――摘桑果!我们拿了篮子就进了桑树林,桑树林真大啊!密密麻麻的桑树挤在一起,像在争抢着什么似的。桑果高高地挂在树上,有绿的,有红的,有紫的,就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在树叶里探出了头。
我看着满树的桑果目不暇接,不知道该摘哪一颗好,爸爸说紫色的桑果是熟透了的,我试吃了几颗,果然红色的有些酸酸的,紫色的很甜,我忍不住吃了一颗又一颗,连手指都被染成了紫红色。在走廊的介绍栏上说桑果和桑叶都是一种药材,不过,桑果吃多了会流鼻血的哦!
摘完桑果后,我们就来到了香云纱展览馆,那里所有衣服和围巾都是用蚕吐的丝做成的,一件件都轻如云朵,摸起来很舒服。还让我看到了很多蚕宝宝,它们都在吃桑叶,这让我很高兴。
我们还先后去看了很多地方,见到了很多古代的农耕用具,让我知道了中国古代到现代的变化,认识到了古人的智慧,也让我知道了很多历史知识,让我更了解时代的发展。
到了场馆,远远望去,它好像一位庞大无比的巨人在传授文化。而近看,它又像一个鸟窝。一进场馆,哇!实在太大了!它是由若干个常设展组成的。我们第一个就来到了“起源之谜”这个展区。那里面有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牛顿发明的反射望远镜、有地球的简介……其中,最奇特的就是陨石了,它们一共有三块,每一块都形态各异、千姿百态。第一块是来自俄罗斯的陨石,它闪闪发光,散发出迷人的光彩。其他两块则是来自上海本地的了,它们也非常光彩夺目。
看完了起源之谜展区,就到了我最爱的展区――生命长河展区。那里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动物标本,比如说:巨大的甘氏巨螯蟹、中国国宝川金丝猴、乖巧温顺的梅花鹿……我到一个展台就听一个解说,表姐看到我听得津津有味的样子,不禁笑了起来。这么多的动物标本、化石里面,你知道我最喜欢那个吗?答对了,就是恐龙标本和化石了。他们一个个身材巨大。最搞笑的就是偷蛋龙了,看它那样子,鬼鬼祟祟地跑到别人的巢穴里偷蛋,简直滑稽极了,逗得我哈哈大笑。
最后我们来到了“演变之道”展区,它让我知道了:我们最早的祖先是像眼镜猴一样的猴类,渐渐演变成猿猴,最后演变成人类。
车上,我们一路轻声哼唱着清脆的歌,看着沿途的风景,心情就像那天的天气一样好。快乐的音乐陪伴随着我们,不知不觉我们到了自然生态博物馆。下了车,一下就让人豁然开朗,凉爽的秋风迎面扑来,如同秋姑娘拂袖而过,蕴含着浓浓的秋意,我们口中不约而同的蹦出一个字:“爽!”我们随着欢快的节拍,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了自然生态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里,就像一个科学自然的主题公园,无奇不有,让人眼花缭乱。我们自由分成小组,三三两两的围在一起。我也招呼了几个同学,一起研究古生物。
首先,我们来到了一片标本区。那些生物足以让人毛骨悚然了——身子上的鳞片又黑又密;腿的只数不可计数;眼睛黑黑的暗淡无光;锋利的牙齿上还长着长长的灰毛……它那稀奇古怪的长相,让我感到了生命的奇妙。然后,我们还来到了化石区。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块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海洋化石。它足足有两平方米大,上面有许多小鱼的印记:或深或浅,变化万千。它们从横交错着,鱼鳃、鱼鳍清晰可见。密密麻麻的,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不规则的划线呢!
三个宫殿:“东配殿”、“西配殿”和“皇穹宇”。我们都很好奇听老师讲,“回音壁”之所以会回音,是因为它的内壁光滑,为圆型结构。因此,声音传播到内壁时,就会反射回来,集中到院子内。这样限制了声音的传播范围,声音自然也就变大了。我恍然大悟,说道:“原来是这样啊!”
本工程位于青海省西宁市, 为一栋三层自然博物馆, 其中有办公、会议厅、展示厅等功能用途的房间。一层为半地下室, 层高为6.5米, 二层、三层为展厅, 层高均为8米;总建筑高度22.5m, 建筑面积约15000m2。本工程所处城市的建筑气候分区为严寒B类地区。
二、设计参数及冷热负荷
1室外主要气象参数 (见表1)
注:表中数据参照1951~1980统计数据。
2室内空调主要设计参数 (见表2)
3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见表3)
外窗的空气渗透性能等级为I级。
4、热负荷
本工程仅冬季供热, 应用天正暖通计算软件计算采暖系统的冷热负荷, 计算结果如下:
冬季各个房间负荷之和 (k W) : (369.6)
冬季房间负荷+新风负荷 (k W) : (568.2)
三、供热热源选择与水系统设计
1热源及采暖形式
本工程位于西宁市海东开发区内, 层高较高, 属大型公建我们在确定负荷标准、系统划分、采暖方式等方面, 经过了反复讨论、比较, 以选取最佳方案。该地区天然气自源充足。故冬季采用燃气锅炉供热比较经济合理;夏季不需空调, 仅作通风处理。
(1) 采暖系统:热源为1台2T卧式锅炉 (WNS2.1-1.0-Q/95/70) , 供回水进出水温度为90℃/70℃, 锅炉房附建, 设于东北角空地内。
(2) 采暖形式:四周进出口门上均设置RM0909-S型热风幕。室内高大空间按《采暖与通风空调设计规范》GB50019-2003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0189-2005要求宜采用辐射供暖, 拟采用燃气辐射式采暖, 但因展厅内均设置大型的综合景观, 体形高, 占地面积大, 无法保证气流畅通, 故与使用单位及相关部门研究讨论, 仍选择传统的散热器采暖 (下供下回) 和热风采暖。
2水系统
从节能与方便运行管理考虑, 整个博物馆采暖水系统均为同程式, 散热器的热采暖系统分开, 并南北分区供热划分为四个独立的立管系统。采暖水系统采用闭式膨胀水箱 (位于锅炉房内) 进行系统定压和补水。由分集水器分别供给各系统。
采暖系统供热水泵均采用变频方式实现自动控制;散热器前均设置温控仪。
四、通风系统设计
1本工程一层为半地下室, 公共部分, 如大堂、多功能厅、会议厅等均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在过渡季节可实现全新风运行, 新风百叶分两部分, 一部分为最小新风要求百叶, 另一部分为全新风百叶, 过渡季节时打开所有百叶, 满足通风
2消防防排烟系统
(1) 本工程中庭及半地下室采用机械排烟方式, 中庭排烟风机设于屋顶层, 半地下室按防火分区设置排系统。并同时设计补风系统
(2) 本工程有可开启外窗的房均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开窗面积不小于地面积的5%。,
(3) 地下室排烟系统可兼作平时机械送排风系统。
3采暖控制及节能措施
(1) 选用热效率高的燃气锅炉, 燃烧器分三档调节, 具有负荷调节特性, 并由BMS系统进行监测。
(2) 为了水泵的稳定性控制以及进一步节能, 在供热水系统将使用压力减压旁通阀。空调设备水控制阀将采用双通调节阀, 风机盘管为二通阀.
(3) 公共区域房间无人时, 散热器及风机盘管将自动关掉。每层机组将由BMS系统监视, 以减少能耗。
项目简介
“自然探索移动课堂”是上海自然博物馆原创开发的博物馆系列教育品牌之一,旨在深挖展品背后的科学内涵,吸引并促进受众从浅层学习转向深度学习。活动兼具科学性、趣味性和启迪性。
·设计理念延伸静态展览,衔接学校课程;以标本为依托,倡导协作探究学习;活动前、中、后一体化规划设计。
·品牌特点活动主题多元化——包含鸟类、植物、昆虫、古生物、生态、天文、地质、人文等多种主题,目前已开发57个活动项目;目标群体分众化——涵盖亲子低幼、小学低高年级、初中、高中等多个年龄段;呈现形式多样化——包括但不局限于角色扮演、动手实验、观察记录、主题演示;实施地点灵活化——活动材料和教师手册整体打包进活动箱,便于在馆内外流转。
丰富的鸟类标本是我馆馆藏特色之一,基于这一优势,我们开发了“探秘鸟类”系列自然探索移动课堂,包含“结构与功能”、“行为与习性”2大主题13个活动。此次参加科普教育项目展评活动的项目便是“结构与功能”主题下的“鸟类是如何适应飞行的”移动课堂,目标群体为初中生。该项目的三维目标分别是:①知识与技能——了解鸟类的基本结构与行为特征;②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模型方法探究鸟类适应飞行的特征,理解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及信息素养,体会团队协作,懂得合作与分享。
项目实施过程
项目分活动前、中、后3个阶段实施。活动前,参与者以任务单为导向,自由参观展区,收集、记录鸟类适应飞行的特征信息。当然,参与者也可以在学校或家中进行资料搜集,完成任务单。
在对活动主题形成初步认识后,博物馆科学教师进一步组织参与者在实验教室展开探究,依次为活动引入、小组探究、成功展示3个环节。
科学教师先以问题引入,“假如经过漫长的进化,人类拥有了飞行能力,我们的身体结构会发生哪些变化?”参与者自由畅想并分享观点,科学教师从中总结出鸟翼、羽毛、骨骼、呼吸系统等关键词,作为备选探究主题。
随后,参与者可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探究主题,并组成探究小组。每个探究小组都会得到主题材料包和对应任务单,以便开展协作探究。例如,以鸟翼为探究主题的小组,将获得雨燕标本、机翼纸模、吹风机和工具包,任务是观察鸟类标本翼形、鸟翼前后缘厚度;制作机翼纸模,探究机翼升力原理。以羽毛为探究主题的小组,将获得羽毛标本和放大镜,任务是观察触摸羽毛,记录其结构;根据羽毛形态推断功能;描述鸵鸟与猫头鹰羽毛在形态结构上的差异,并解释鸵鸟不具备飞行能力的原因。以骨骼为探究主题的小组,将获得一套脊椎动物骨骼标本、家鸽骨骼标本、盐溶液、砝码、工具包,任务是通过比重实验找出密度较小的脊椎动物;模拟测试中空长骨承重能力,探究截面形状对承重能力的影响。
小组探究结束后则是成果展示环节。每组需派代表展示研究主题、过程与结论,其他小组进行提问或补充。参与者根据其他小组的汇报内容,不断完善记录单,归纳梳理鸟类适应飞行的各项特征。所有小组都汇报结束后,科学教师进行简要总结,并布置活动后任务。
活动后,参与者可以进一步收集资料,补充鸟类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等方面对飞行生活的适应性,也可以尝试运用探究结论解释家鸡是否具备飞行能力并形成报告。
项目效果与特点
“鸟类是如何适应飞行的”自然探索移动课堂在1年内累计实施40场次,包括学校定制24场和散客预约16场,参与总人次为818人次。通过课堂随访和调查问卷2种方式收集参与者反馈,发现活动后参与者对鸟类形态结构、生理特征的认识普遍有所提高。
本活动与初中生命科学内容密切相关,活动中引入的动手实验和可触摸标本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深受广大教师好评。活动ppt免费共享给参与上海市教委联合上海科技馆设立的“馆校合作”项目的教师,覆盖上海市60余所学校,亦有许多学校专门要求定制本活动作为课堂延伸。
根据活动反馈总结出本项目的4个特点。
·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探究。参与者在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科学教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以实验探究为主,知识讲授为辅。
·注重受众体验,促进全面发展。参与者亲身经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锻炼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之余拓展思维,激发创造力。
·紧密衔接中学课程,活动呈现形式丰富。项目内容与中学生命科学密切相关,在学生已有理论基础之上拓展思维容量,提供大量可触摸标本,方便开展深度探究。
·活动定制,博物馆教育进校园。根据校情、学情实施定制,教育资源整体打包,社区、学校多地流转。
获奖感言
本项目从设计实施到优化完善经历了漫长的磨合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的最大挑战是网上预约所导致的参与者实际年龄与目标人群不符、参与者年龄及认知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在活动引入时,能根据参与者的回答快速评估其认知水平,根据受众之前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经历确定究竟采用验证式探究、引导式探究还是完全开放的探究,同时对内容的深度、广度、呈现方式、活动时间进行适当调整,以求尽量做到因材施教。目前项目仍存在亟待改进之处,如“呼吸系统”主题和“肌肉”主题目前还只有视频资源和图像资源,缺少实物支持,后期将引入鸟类呼吸系统模型和鸟类塑化标本进行支持。
我们进去后先看到了一头大象和一只长颈鹿,好多人都爬到上面拍照。可旁边明明立着请勿攀爬的牌子。他们为什么为了一己之私就要破坏公物呢?我不明白。
随后我们来到了一个橱窗前,里面是模拟森林的场景。看!老虎在那里吼叫,吓跑了梅花鹿;一只小松鼠看到了此景,手中的松果不小心掉到了地上,砸到了一只小兔子头上;树上还有一只黑色的猴子正吮着大拇指,观看着正在上演的这一出精彩的好戏。
接着我们又看另一个橱窗,那是模拟池塘以及池塘岸上的场景。岸上趴着几条娃娃鱼,水边长着的芦苇盖着他们。使他们既能看到风景又晒不到太阳;水下有着许多许多的.鱼,种类各不相同,有鲫鱼、大头鱼,有黑鱼、小野鱼,十分可爱。
走了几步,我们来到一个标本窗前,这是蝴蝶和一些飞行昆虫的标本,五颜六色,令人眼花缭乱。
看完了标本,我又看到灭绝动物和珍稀动物的排行榜。当看到每个排行榜都有四五百种时,我不得不感叹:人们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进了大厅,有三个楼层,我们先从一楼开始转起。看见了雄壮的大白熊和雄伟的大棕熊。有许许多多的恐龙化石,其中最引起我注意的是一个脖子长长的恐龙,感觉它的外表很好玩。还有两只电动恐龙。
我们参观完一楼到了二楼。二层是生命展区,进入生命展区就像是穿越了时空隧道。主要讲动物的起源演化。有很多好看的东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些石头和水晶。我有很多喜欢的石头和水晶:彩色方解石;水胆水晶;紫晶......还有珊瑚;脊板顶珠珊瑚;扇形珊瑚,贝壳,塔斯玛尼亚鲍螺;法螺一家四口;鹦鹉螺,方铅矿,还有呆萌的鱼......接着还有一些蛇,蟒,鳄鱼,恐龙,鸵鸟,狼,牛,等。引人注目的还有蝴蝶,好几墙,各式各样,见过的,没见过的都很漂亮。有两个能动的恐龙,惟妙惟肖特别的逼真。有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三层家园生态是肯尼斯贝林先生捐赠天津的动物标本。我最喜欢麋鹿,袋鼠。
“哈佛自然历史博物馆”(Harvar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实际上包括了三个博物馆:植物标本馆(Harvard University Herbaria)、比较动物学博物馆(Museum of Comparative Zoology)和地质学与矿物学博物馆(Geological and Mineralogical Museum)。由于该馆的大楼还与另外一个人类学与民族学博物馆(Peabody 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Ethnology)相连接,因此,进去之后,实际上可以参观上述四个博物馆。这里不仅是哈佛的一个著名景点,也是游人到波士顿后必然驻足浏览的地方。
当天,我们进了大门之后来到接待处,出示证件后,对方给了我们两个紫色小标志,我和朋友别在身上之后,转身上楼参观。
楼上左侧是植物标本馆,且通向动物标本馆等。右侧则是地质学与矿物学馆,里面延伸处还有人类学与民族学馆等。应该说,这里的每个展馆都各有特色。在地质学与矿物学馆,人们可以大致领略地球与行星科学的相关知识;在新英格兰地区森林馆,人们可以深入了解本地区森林的自然历史与生态状况;在气候变化馆,人们可以通过包括哈佛专家在内的世界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了解我们所生存的地球环境的真相,并决定该怎样为地球的未来做些什么。除此之外,还有植物标本馆、动物标本馆、人类学与民族学馆等,好像一个个宝藏,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挖掘。
我想,每一个馆,馆中的每一件藏品,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无数的故事,都可以写成一篇篇文章。但在这里,我想提两个极富特色的藏品,一是紫晶洞,二为玻璃花。
人们进入地质学与矿物学馆后,就会看到门口的左侧是个电子显示屏,点击可以进入视频介绍。展室呈四方形,八个长形的展示柜分四排排列,两个一排,中间和彼此隔开。同时,在进门后的两侧,以及正对面的墙壁处,同样有两列巨大的展示柜。在这些展示柜中,全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稀有矿石和闪闪发光的宝石,既有天然的,也有经过加工的。而在墙的另外两面,除了有一些文字介绍之外,还在一面设有展示板,上面既有宝石矿物标本,也有相关文字介绍。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展室中央的一个白色展台上,放着一块该馆最大的一块紫晶洞(amethyst geode)。据介绍,紫晶洞大概形成于亿万年前的地质生成时代,是由于地壳中的无水硅酸流入了空洞,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附着在崖壁结晶而成。这块紫晶洞的正面用玻璃封闭起来了,但内部可以一览无余。人们可以看到,在这个大大的中空的内壁上,布满了紫水晶,色彩明艳、纯净无暇。巴西是著名的紫晶洞产地,而这块巨石就来自巴西,且重达1600磅。应该算得上是镇馆之宝了。
但实际上,这里还有很多岩石与矿物标本,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太阳系产生的时代,而有些古代的陨石中包含了地球上最古老的矿石如锆石晶体(zircon crystals)等,已经有了43亿年的历史!真是令人不可思议。而透过这些矿物和宝石,人们可以窥斑见豹,想象到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星球曾经经历了哪些神奇的演变,未来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与楼梯正对面、邻近地质学与矿物学馆的展室,大概算得上是整个自然历史博物馆中最吸引人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部分。这个展室的全称叫“威尔收藏布拉什卡玻璃植物模型”(Ware Collection of Blaschka Glass Models of Plants),俗称“玻璃花”(the Glass Flowers)。进去之后,人们会发现,与矿物宝石展室相比,这里有两个不算太大的长方形展室,每个大约有20多平方米大小。两个长条形的展柜,分别摆放在两个展室的中央,而两个房间的两侧和墙壁,也同样是展柜,里面的玻璃花一览无余。
从该室的全称我们就可以知道,所谓玻璃花实际上是由玻璃制作而成的植物模型。据介绍,在这个博物馆珍藏着超过4400件植物模型,展出的部分有3000件左右。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人们很难想象这些栩栩如生的植物居然是用玻璃制作而成的。说到她们的历史,这里面还真有故事。
玻璃花的制作人是两位德国玻璃制作工艺大师,他们是父子——利奥波德·布拉什卡(Leopold Blaschka)和他的儿子鲁道夫(Rudolph)。他们两人从1886年开始制作,到1936年为止,历时半个世纪,所制作的标本达到830多个。
他们之所以要制作这些玻璃花,是与一位名为乔治·古德尔(George Lincoln Goodale,1839-1923)的哈佛教授有关。古德尔是美国著名的植物学家、哈佛植物学与自然科学教授。他曾创立了哈佛植物博物馆(the Botanical M u s e u m)。在他那个时代所使用的植物标本都是较为粗糙的纸模型或者是蜡模型,但古德尔希望能够有一些逼真的植物模型用于教学之中。
据介绍,布拉什卡父子是在他们位于德国德累斯顿的霍斯特威茨的工作坊中制作的。而为此项事业提供赞助的,是古德尔的学生玛丽·威尔(Mary Lee Ware)和她的母亲伊丽莎白·威尔(Elizabeth Ware)。之后,她们将这些艺术品赠给了哈佛大学,作为纪念父亲和丈夫也是1834年哈佛博士毕业生的查尔斯·威尔(Charles Eliot Ware)——威尔是个视自然之物为友的人。
介绍上说,玻璃花是由古德尔教授委托布拉什卡父子所做,但一位美国教授和一对德国父子之间何以产生交集、何以一拍即合地达成这样浩大的目标、威尔的妻女又是如何赞助的、这些成品制作完之后又如何从德国运到美国等这些令我感兴趣的话题,未在现场见到有相关的介绍,很遗憾,我后来在网上也未能查到相关的信息。
但或许这样的信息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凡是到这里参观的人们,无不惊异于这些栩栩如生的植物何以用玻璃制作而成。据介绍,这些模型的的确确都是用玻璃制作而成的,但有些内部是由铁丝做支撑。由于是植物类模型,就很难避免出现既有枝繁叶茂,也有细如发丝,既有花团锦簇,也有残花败柳;既有多姿多彩,也有奇形怪状。要把形态万千的植物用玻璃做出来,其难度可想而知。但布拉什卡父子真的做到了。据说,花的局部是依靠玻璃加热变软后塑成的,有些形状则需要吹出来。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种颜色的花。早些时候,是用普通的颜料涂抹着色的。到了后来,工艺有所发展之后,则是通过涂彩的办法,将溶有彩色玻璃或金属氧化物的液体涂在玻璃花上后加热融合而成。正是有了这些四季如春的玻璃花,哈佛师生再也不用为随季节和气候变化而消失植物而发愁了,可以在一年四季的任何时候从事相关研究。但令人感到神奇的是,据相关文献介绍,到今天为止,人们再也无法复制布拉什卡父子这样的工艺技巧了,他们的手艺和艺术成了人们只能瞻仰和表达敬意的永恒之作。
【自然博物馆作文】推荐阅读:
参观自然博物馆有感作文09-10
关于参观自然博物馆作文12-01
参观自然博物馆优秀学生作文10-10
游中国丝绸博物馆作文07-17
游博物馆的优秀作文06-28
参观宁波博物馆五年级作文10-18
六年级作文参观博物馆500字06-01
博物馆一游作文600字06-03
参观中国军事博物馆作文700字11-05
参观杭州茶叶博物馆有感小学生作文600字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