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一点随笔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自然一点随笔(精选6篇)

自然一点随笔 篇1

偏偏昭昭不是个喜欢安静的人,我们两个人性格里根本就没有对应的一面,两个人在一起完全都是靠互相体谅,然后才能够相安无事。我有什么心事不会跟她讲,因为任何事情我都一个人处理惯了,不会考虑别人的意见。而她不同,他的任何事情都需要我的一知半解,她说这样才有安全感。我不知道是不是我错了,或者我根本就不适合谈恋爱。

没关卧室的门,可能昭昭闻到了烟味,呛得咳嗽了两声。“泊恩?你回来了?”

“嗯。”我把烟熄灭,起身往卧室里走。

“你今晚干什么去了?”

“去找李廷他们喝酒去了。”她应该还没有想起来是我的生日,我有点失望,我以为她会跟我道个歉什么的。

“是不是你生日我没去,你生我气了?”她坐在床上裹着被子,就这么看着我。身上穿着我给她买的那件粉色睡衣。

“你还知道是我的生日啊。”

“我知道。但是很抱歉,最近我遇到一些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也没办法跟你解释。但是我知道你生日,我缺席了,确实是我的错...”她低下头,我开始有点心软。但是我知道这是她很惯用的方式,她知道我最见不得她哭,所以她一委屈,我就没辙了。

“你遇到事情不会跟我说吗?我又不是不替你考虑。”

“算了,泊恩,到时候我会告诉你的。也会让你帮我出谋划策,但是我现在还不想说。咱们能不能不要这么僵持着了。”

“选择僵持的人是你,这样,你又来问我能不能打破现在的局面?你把我当什么?”我有点生气了。

“不是这样的。我的意思是你能不能原谅我这一次,我真的知道是我错了。我只是不想让你这么为难而已。”昭昭开始有哭腔了。

自然一点随笔 篇2

一、让学生爱上阅读, 入席灵魂的盛宴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我通过阅读学会了在对话中安顿自己的灵魂, 学会了在写作中酝酿自己的诗情, 学会了在讲课中挥洒智慧的甘霖。阅读早已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命体操, 成为我精神上滋养保鲜的灵魂之旅。 更重要的是, 阅读成为我进行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为我的语文教学保驾护航。

为了让学生们也从阅读中受益, 我选了深圳严凌君老师精编的一套“青春读书课”的高中生读本——《古典的中国》《白话的中国》《人类的声音》《世界的影像》作为学生的课前阅读材料。这套读本最大的妙处就是在每篇文章的前面都附了一则精短的导读语, 颇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半个学期不到, 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由对阅读的漠然转变为兴致勃勃。“奇文共欣赏”成为师生的共同期待。驰骋在《诗经》《楚辞》的古雅中, 感慨在《史记》《汉书》的正气中, 陶醉于“唐诗宋词”的华美里, 悲愤于《呐喊》《彷徨》的“病态”里, 领略莎翁的伟大, 感受雨果的浪漫……虽说课前的短暂阅读仅仅是触及这些中外经典的一鳞半爪, 却为学生开启了一扇美妙的窗, 哪怕这扇窗仅启开一道缝隙, 也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课前8分钟的“悦读”, 使学生吸纳了大量精华, 改变了学生对阅读的态度, 逐渐在心中形成了一个“气场”, 这个“气场”甚至对课文的解读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阅读”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多了色彩, 多了层次, 多了启发。

二、让学生学会采蜜, 修筑赏析的圣殿

美文的熏陶, 思想的洗礼让参与阅读者深受其益, 在教授文言文《五人墓碑记》时, 有感于作者张溥读好文章必“七录”的习惯, 学生主动提议, 要进行阅读采蜜活动, 于是“万言采蜜工程”在第二个学期拉开序幕。学生在含英咀华的同时, 摘录了大量的美文片段, 通过定期的展览达到共享的目的。

为了使“阅读采蜜”活动有效开展, 学生自发成立了“让阅读采蜜成为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的课题小组, 在不断的积累中沉淀学识, 酝酿收获, 提升修养, 在阅读学习过程中, 创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宝库和学习备用资源库。然而, 采蜜不能急功近利, 必须日日坚持, 才能成为语文学习的“制胜法宝”。参与课题研究的同学通过成果展示和开展竞赛活动, 明显感觉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深刻体会到有了“厚积”方能“薄发”的道理。

厚厚的采蜜本成了学生作文素材的百宝箱, 而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经常面临的一个尴尬问题——“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也得到了解决。学生回答问题, 表达见解流畅多了, 有的甚至能做到旁征博引。整体上, 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激发。阅读采蜜活动使得一大部分同学不满足于摘抄工作, 而是让自己再上一个台阶, 那就是写读书随笔。阅读陶冶人的情操, 历练人的性情, 加深人的底蕴, 纯粹人的精神。阅读是思想的碰撞, 是智慧的点燃, 是灵魂的对话。以书为友, 让学生少了一分浮躁, 多了一分清纯, 少了一分庸俗, 多了一分儒雅。

三、让学生自然表达, 形成写作的磁场

有不少教师提倡学生写作要关注生活, 关注社会, 关注历史等, 而且强调要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 却不知更多的学生面临的写作困境不仅是“写什么”的问题, 还有“怎么写”的问题。当然也有许多教师注重了“写作技巧”的传授, 无奈也发现许多学生有了形式却没有内容。“假大空”的写作倾向扭曲了学生的人格和心灵, 诞生的不过是一篇篇毫无生命力的“八股文”。

写作的样板模式可以教, 可作文要写得丰富、深刻、自然, 确实需要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学生和教师的生活单调, 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而阅读应是师生丰富自己生活体验的最佳途径。大量的阅读积淀可以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风暴式的席卷, 也会改变他们看世界、看生活的眼光。江苏的姜有宁老师认为, 佳作的厚重源于厚重的积淀, 积淀又可分为“素材的积淀、思想的积淀、艺术的积淀”。阅读可做到一箭三雕。有的学生缺乏阅读, 或阅读面过于狭窄, 难以做到言为心声, 自己读了都觉得别扭。在阅读赏析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自然表达的重要, 而自然地表达的前提就是语发真诚。

我在课前阅读活动中特别注重阅读的背景, 精心挑选阅读材料。例如在月考过后, 有不少学生有受挫感, 考虑到学生此时特有的心理阅读需求, 我临时为他们推荐了俞敏洪的一分钟励志讲演稿:“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 你尽管活着, 每年还在成长, 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 你吸收雨露阳光, 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 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 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 而来怜悯你, 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 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 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 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 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 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 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 遥远的地方, 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 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 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 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个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这样的阅读让学生们深受震撼, 因为他们当时确实需要这样的激励。在随后的“人应当这样成长”的读后感言撰写中, 绝大多数同学都自然地表达了自己所受的教益。

为了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多些自然的情感, 我尽量根据学生的生活场景选择相应的阅读材料, 语言表达活动也尽量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例如:鉴赏了《红楼梦》的联诗后, 就即兴开展小组联诗比赛;鉴赏了《项脊轩志》后, 根据对文本的情感理解, 尝试为“项脊轩”题写书斋门联, 进而为自己的寝室写励志门联;“春游”活动中, 为他们准备了不少关于写“春天”的散文, 进行朗诵活动, 之后便进行即兴点评和5分钟即兴创作活动。这样的读写迁移因“挑战”与“激情”并存而让学生饶有兴致。最近, 学生又建议学习网络上倡导的一种“班级循环日记”的写作训练方式。

自然一点随笔 篇3

关键词 雁山园 生态 环境 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J06文献标识码:A

1 雁山园的历史和位置

雁山园也叫做唐岳庄园,曾经是一个私家园林。最初是晚清桂林地方官僚唐岳所建,于1911年卖给了当时的两广总督岑春煊,建园至今已有近140年历史。雁山园位于广西桂林桂阳公路中间的雁山镇上,是阳朔至桂林的中间必经地,南距桂林愚自乐园3公里,也是桂林大学城中心区。

园内山青水秀,人文与自然景观和谐相处,有保存完好的“雁山四宝”即:“丹桂”、“方竹”、“红豆”、“绿梅”,她的生态环境,人文景观,藏风聚气的风水格局与园林景致融为一体,被孙中山先生称之为“岭南第一名园”。 自然天成的雁山公园至今仍然散发着她独特的魅力。

2 雁山园内的主要生态景观与人文景观

据说雁山园风水绝佳,尤其是入原大门一带正对的钟乳山,内有神秘溶洞,藏蝙蝠无数,所以又称作“青山藏福”。在这座园林里,最奇特的要属神秘的相思河了,水是中国园林的灵魂,造园是离不开水的,这座园林也不例外,但她的水却是十分神秘的,有首民谣唱道:“一段仙河落园中,路绕围墙无处通,终年四季常流水,来无源头去无踪。”相思河是活水,自南向北流并且还来无影,去无踪,只有一段出现园中,河水消失的地方是一个阴阳八卦图。沿江而铺的细石龙脊路,是龙脊古径,是中国传统园林仅存的龙脊路,仿造龙身而造,寓意着主人平步青云,它同时也可以看做是与游龙相伴而成的一条青龙。

园内有棵古樟树,民间传说是先有七头樟,后有雁山园。可见此树在整座园林的重要性,这棵千年古樟,需要十人才能合抱,它的七个枝干排列的形状,与北斗七星一致,体现了“七斗神樟似北斗,天下元宝进佛手”的寓意,它就像是园子里的庇护神。但是在雁山园的任何一个入口,居然都看不见此树,这种“大隐”的气度,也正是合乎了中国人对君子品格的要求吧,仿佛是洁身自好的隐士君子,让人赞叹。

这座园林还有与其他园林不同的稻香村,有稻田菜地、荷花池和稻香村,建筑是古典风格,加之田野菜地,花篱瓜棚,具有浓烈的田园生活气息,表达了人们希望回归田园的心情。

“世外桃源”的意境,位于方竹山区,方竹山上有一天然石洞人们称之为相思洞,与桃花源记的世外桃源极为相似,洞口浅而窄,进到洞里去,绕过一个大巨石,豁然开朗,从洞内往外望,有绿竹和桃花,还有一茅亭,凉风飒然,清旷静谧。与进洞时脑际留下的亭台楼阁繁华印象相比,仿佛进入到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洞中还曾发现恐龙化石。

相思河边右转向南,会惊奇的发现一方水面。彼岸的水榭、绣花楼和各种花木倒影水中,湖畔有两座别致的小楼,隔湖相对,俗称“公子楼”和“小姐楼”。再走过去,就到了涵通楼、澄研阁、碧云湖舫、水榭、长廊、亭台等。各个建筑位置得宜,高低错落有致。在这里,建筑家们充分发挥了水在建筑园林中的妙用,达成了似舟而不是舟,似屋而悬临水上的巧妙结构。

3 雁山园的启发与思考

雁山园的最特别之处也是她最迷人之处莫过于她的自然生态之美,与其他地方的园林相比少了很多人工雕琢的痕迹,更是十分可贵,她的风水格局暗含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既保护了自然与生态,又使得雁山园充满了神秘的气息,散发着别样的魅力。

随着工业化的一步步发展,人们的生存环境也不断的改变,一方面我们开始享受现代化带给我们的便捷与舒适,一方面也越来越感受到自然环境的破坏带给我们的惩罚。这种矛盾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住宅环境,越来越重视周围的环境。面对这种情况,人们越来越希望回归自然,但是愿望与现实却有很大差距,在“回归自然”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发生了碰撞,城市美化出现了很多不尽人意的场面,这些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健康的城市往往是南辕北辙,甚至会遗留很多问题。

已故景观设计泰斗佐佐木(Hideo Sasaki)就曾告诫景观设计学界:“要么致力于人居环境的改善这一重要领域,要么就做些装点门面的皮毛琐事。”我们不仅要沉醉在创造小桥流水和如诗如画的人工美景中,还要勇敢地承担起设计和协调景观和人的关系,自然与生态的关系的重任,创建健康的美好生活。

我们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的现代化与人们渴望自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非常值得我们去思考与研究。我们不能够固步自封,陶醉在造园之中,要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学科发展的危机,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总结与分析问题,并适时的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李嘉乐,等.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园林,1999.

一点心事散文随笔 篇4

失眠时间接性的自我折磨,一个人在漆黑中发呆。拿起烟盒却发现是空的以后,无奈的打开了灯,提起了笔。

以前很多时候总以为自己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渐渐的才明白,那只是圣人的境界,自己却只是碌碌无为的凡夫俗子。偶尔会从别人的身上看到自己从前的影子,“凡事往所谓的高深高雅里讲,往所谓的专业上扯”这时才明了,自己之前是多么的可笑。我没有嘲笑谁的意思,那样只能是五十步笑百步。我只是明白了,在自己之前侃侃而谈的时候,那些年长者为什么总是笑而不语。“这小孩挺能说”。亦或许这就是他们那时的想法,因为如今我或许有点理解了。

渐渐的人在环境中蜕变,心里重要的东西也变的越来越少,自己的地位也看的越来越低,只是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之前总会想:我要为谁谁出头,为谁谁摆平什么,并以此为炫耀的资本。而如今,却总想着谁来为我出头。可能这就叫“现实”吧。

短短的两年时间,却给人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感觉。说物是人非似乎有些夸大,不过也是那么点意思。

身边的人来了走了,除了几个别的。大多数如今都已是杳无音信。不是不去联系,只是缺少联系的理由,更多的.是觉得如今身边的朋友已是足够了,没必要去深交那些人。有很多时候,感觉能有一个贴心的朋友是无价的财富,更是一种幸福。我很幸运,也有点为自己的眼光而沾沾自喜。那点心有灵犀,那种理解都是无尽的慰藉。

“感情”。提起这两个字有很多话,只是不知从何说起。这些年在心中对这玩意的感觉应该是发生了三百六十度的转变。从之前的不可亵渎到现在的无足轻重,之间的过程让人心酸。似乎有那么点不堪回首,但更多的是滑稽。

两年的时间,被伤害和伤害都经历过,虽然两者的起点不同但最终都落到“后悔”二字上。以至于最后感觉一切是那么无聊。无聊间也明白了两个字“寂寞”。因为这个,才会让很多看着明明很扯淡的人在一起,一声叹息的背后是一丝庆幸。

只是凡事总有例外(或许不叫例外,但原谅我找不出更好的词来形容)。每次想到陈哲,每次和她说话,都会有一种很愉悦的感觉,而对她感觉也很复杂。想去联系大于想去交往,朋友恋人我更愿意选择前者。我想如果某天我看到她和一个很不错的小伙子在一起,我会为她高兴。或许是累了,也或许是习惯了一个人的日子,只是我不想再去与感情有太多瓜葛。每次想起之前和那个女人之间的欺骗和猜疑都有一种身心疲惫的感觉。

留一点爱给母亲杂文随笔 篇5

前几天是端午节,难得放假几天,我便带孩子一块回家一趟。刚到家门口,就看见一群小鸡正在草地上捉虫子吃,小狗则乖乖地卧在大门口,婆婆正端着一盆水去喂小鸡。婆婆见我回来,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她指着这些鸡说是她自己买的小鸡仔,现在长大了,专门散养着,这样鸡肉有营养,说是就等哪天孩子们回来,给孩子们好补一补身子。

第二天一大早,婆婆就为我们炖好了鸡汤,喝着美味的鸡汤,心里真不是滋味,她自己肯定不舍得吃,但是为了孩子她却什么都舍得。

刚吃了早饭,婆婆就拿个锄头去她的小菜园了。我说:“妈,您怎么就不能闲一会儿呢?”“我呀,一闲着,浑身都不得劲!”婆婆说。照理说,我们几个都寄钱给她,她根本不用再干什么。可婆婆就是闲不住,就她的话说是一天不下地看看,就觉得闷得慌。于是,我也跟她去了菜地,一路上,一群小鸡跟着她,到了地里,婆婆每动一下锄头,每松一下土,那些小鸡便一拥而上,争相用小爪子抓土觅虫吃。一块小菜地被这群小鸡捣乱得半天才锄完。

我问婆婆:“你让它们跟着干啥,这多慢啊,把它们留家里多好,干活还快。”婆婆说:“我是专门让它们跟着的,反正平时自己一个人在菜地里,也没人说话,好在有它们在旁边‘咯咯’地叫着,反倒觉得挺好的。”

听了婆婆的话,心里不由一酸,这几年,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稍年长点的也是在周边干些杂活,平时村里人也少,而我们又不在她身边。婆婆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想必也是孤单寂寞的,只不过是她心疼孩子,从不把她的苦对我们说,所以,我们回家来她都是乐呵呵地,让我们觉得她在家挺幸福的。

傍晚,我跟着婆婆到鸡窝里捡鸡蛋。她把鸡蛋都拿出来,挑了挑又拿几个放进去,我问她是什么意思,婆婆说:“这些鸡都是我从小就买回来一点一点养大的,白天,它们出去觅虫子,晒太阳,傍晚回来时我再撒些玉米和小麦喂它们,然后才把它们赶回鸡窝。时间久了,这些小鸡就跟自己的娃娃一样,现在这些鸡都能下蛋了,我每次捡蛋都会给它们留几个,不然,它们这么辛苦下蛋,如果每次都捡光,它们也会难过呀,也会以为自己下了这么多蛋,连一个也没留在身边,所以,每次我都留几个,让它们有个念想。”

婆婆说这些,岂不是在说她自己呀,在她眼里,那些鸡蛋就像是她远方那些不愿回家的儿女。孩子大了,都走了,也意味着离开母亲,离开家。她是心有体会才会这样做的,这也算是一种精神寄托吧。

当初,婆婆看着她的孩子一个个高兴地离开家时,她的心里充满着甜蜜,又伴着忧伤和失落,可她不说,她会永远把她的坚强展示给孩子。“女本柔弱,为母则刚”,这就是要强的母亲所表现出的无私的爱啊!每次孩子回来说留下来陪陪她,她又会急着催孩子离开,让去各忙各的,不用操心她。而做儿女的又往往粗心大意,叫走就走,走后忙起来就把老人给忘了,全然忘了在老家还倚在门口等孩子归来的老母亲。

听了婆婆那些话,我沉思良久,每个母亲都是这样“儿行千里母担忧”,时刻想念着不在身边的儿女们,儿女永远都是母亲最幸福的牵挂。可我们做儿女呢,有时间在电脑前玩游戏一坐就是半天,玩起手机聊起天来都不吃饭,也想不起给远在家乡的父母打个电话。周末了,宁愿在家里睡懒觉也不愿回老家看看想念我们的父母。有时候很细微的小事,我们做起来又很容易,却能让父母得到莫大的满足和宽慰,可是,我们多少人又会想到去做呢?

这次回老家,直到上班前一天,才在婆婆的催促下,带着大包小包婆婆给拿好的东西,才坐上了回县城的汽车。

生活多一点美散文随笔 篇6

或许你的生活很枯燥,很无味。那你有没有尝试着在桌上放一朵鲜花,或许明天,它就会凋谢;可是,它展现了自己的美,带给你一丝丝芳香。

有一天早晨,艳阳如同平常一样爬起来。可是你知道么,昨晚是一场很厉害的暴风雨。我下楼看到好多的花瓣都被风吹落,花变得不再艳丽,不再芳香。可是我还是努力的寻找着,我只想找到那最坚强,最完美的一朵。或许是昨晚的暴风雨过于激烈,我所找到的都是残枝败叶。失望的回头,切看见草丛里,那最不起眼的蓝色小花还在坚强的开放。我想说,你敢说生命很脆弱吗?那它是不是很坚强…

她沮丧的站在车站旁,哀怨的望着天,雨帘子似乎垂得更欢!今早天气预报有提醒会有降雨,为什么她还是忘记了带桑狭小的空间不够遮挡她的全身,额前有好多的露珠飘了下来,她抿抿唇,踮着脚向里面靠的更紧一些。

“姐姐,给你桑”稚嫩的童声传入她的耳里,她怔怔的`望着这个小女孩,木讷的接过桑她还没来得及说谢谢,小女孩就撑着伞跑开了,忽的又回头向她说道:“姐姐,我家就在对面。”然后跑开了。

她看着小女孩跑进母亲的怀抱,抱着她进了屋。

有一天路过公园,看着有一对新人在拍结婚照。男子轻轻的牵起女孩的手,看着女孩额前的发丝乱了,伸手给她拂了拂,新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动?幸福,甜蜜…我也说不上来,举起手中的相机,拍下这美美的瞬间。

就在这拍下的一瞬间,我忽然注意到有一个穿黄色衣服的小女孩,蹲在旁边离他们不远处,我趁起身子注意着她,小女孩没有注意到我,捡起什么东西往前面的垃圾箱跑去,或许不用我说,你们都懂。我急忙抓拍下来,可惜只看得到小女孩的背影。

前不久看了重庆时报,上面有一张照片,是一个公共电话亭的照片,听拍照人自诉,那是在中午1点的时候拍的,可惜亮点不是电话亭,而是地上的影子。中午一点太阳的光环照了下来,电话亭的影子形成一个心形。或许你也经常从那里路过,可是为什么都没有人发现…

在百度收索中忽看到一张吸人眼球的图片,一只吃食的猫咪,它的尾巴竟然形成一个心形,其实我都不相信,我们都知道猫咪的尾巴,最后细看,好像是猫咪的尾巴断过,所以才会形成我们所看到的。

上一篇:幼儿园师德建设研讨会下一篇:企业与个人关系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