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建设世界一流的深圳科学城贡献生态力量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引言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又一进步。努力打造绿色低碳经济建设,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必须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升级优化,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探索绿色低碳发展的模式创新工程,形成特色亮点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切实提升生态系统综合治理能力。

为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助力光明区打造“高质量高颜值”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光明管理局聚焦“美丽园区、绿色工厂”建设,通过打造规范园区、低碳园区、无废园区、生态园区、和谐园区,引导企业、园区共建“美丽园区、绿色工厂”的行动自觉,实现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秩序美、结构美、循环美、品质美和服务美,不断提升园区的“颜值”,打造“有里子有面子、有形象有内涵、有气质有品质”的美丽园区、绿色工厂,为高质量高颜值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以优异成绩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二、现状分析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了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实现高耗能行业碳排放的零增长,目前面临区域性低碳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城市群经济发展不均衡和低碳发展不一致等问题。为进一步强化区域合作,努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大湾区龙头地位的核心城市,深圳市正加快制度创新和强化先行先试优势,探索适用于我国国情的区域性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将为我国其他区域和地区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承载区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市光明科学城正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深圳市光明区委提出了以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为目标,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推动大湾区创新引擎换代、发展动力换挡,争做代表深圳参与未来科技竞争的第一艘“冲锋舟”的总目标、总定位,将“集中度、显示度”“高质量、高颜值”作为未来五年发展的主题词。

三、目标任务与措施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和光明区委一届三次党代会“1+2+3+2”总体部署,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光明管理局围绕光明“高质量高颜值”发展主题,以建设“美丽园区”为主线,以“有里子有面子、有形象有内涵、有气质有品质”为目标,通过打造“规范园区”“低碳园区”“无废园区”“生态园区”“和谐园区”5大行动,不断提升园区的“颜值”,推动辖区工业园区实现秩序美、结构美、循环美、品质美和服务美,以“科学、城市、产业、生态”四位一体推进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建设。

(一)打造“规范园区”,实现秩序美

编制光明区工业园区环境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引,通过指导园区和企业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完善园区内部环境管理机构及制度建设,实现园区环境管理制度规范化、园区污染防治管理规范化,保证园区整洁、干净,营造良好的园区生态环境。完善规范化管理制度。

完善园区管理架构,明确工业园区管理机构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园区企业治污主体责任,提升工业园区环境管理能力和污染防治能力。提升自理自治能力。以“环保主任”为重要抓手,制定通俗易懂、操作性强的涉水污染源、涉气污染源、涉固废危废污染源、工业园区环境整治及环境安全“五大规范化指引”,提升园区企业自主发现及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构建长效监管机制。创建并全面推广环保规范化管理园区,探索建立园区环境管理长效监管机制,定期调度园区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落实情况,逐步实现将环境监管由管企业向管园区转变。

(二)打造“低碳园区”,实现结构美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以减碳排、增碳汇为重点,推行“优结构,提能力,强体系”三项举措,推进园区低碳化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助推辖区产业项目“高进低退”。逐步优化园区能源与产业结构。一是优化能源供给。加大绿电占比,对园区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进行低碳化智能化改造,鼓励园区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实行集中供热或热电冷三联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是优化产业布局。持续淘汰重点耗能行业落后产能,推进园区产业结构不断趋于低碳化。切实提高园区碳减排碳消纳能力。一是探索应用科技手段,对园区重点用能企业的碳排放进行实时监控与管理。积极推动和引导园区开展建筑光伏一体化示范、智能电网和先进储能应用,将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及废物等循环回收利用,推动低碳技术与既有节能减排项目的嫁接融合,充分挖掘园区内部和相邻园区间企业的碳互补性潜力,提升园区碳减排能力。二是引导园区在建设运营过程中,科学合理配套能源、建筑、绿化等基础设施,同步探索开发生态工程碳汇、碳普惠、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等试点项目,充分释放园区自身绿色生态属性,提升碳消纳能力。全面打造低碳园区运营体系。三是通过加强宣传培训、技术支持、刚性考核等措施,补齐园区管理部门在碳排放知识、理念和实务能力等方面的短板。四是灵活运用区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引导园区、企业积极承担起低碳发展的“舵手”职责。五是指导园区管理部门建立低碳管理组织,健全低碳管理制度,鼓励支持园区企业参加碳排放交易,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或能源管理体系。积极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强化重点行业企业节能减排和节水技术改造。六是选择一批绿色发展基础好、产业体系优势足、低碳达峰意愿强、经济实力有保障的园区,从编制园区碳排放清单、制定碳达峰路径规划等方面开展示范试点,在“十四五”期间形成一批可引领、有影响的碳达峰示范试点园区。

(三)打造“无废园区”,实现循环美

以“无废城区”建设试点为契机,通过强化“源头-过程-末端”全链条处理,形成工业固废危废监管闭环,打造“无废园区”,推进固废危废综合处置与循环再利用。抓源头减量,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持续开展“绿色细胞”创建工作,推进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推动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利用,打造“绿色华星光电”等一批绿色生产综合示范点。积极培育绿色生产生活文化。针对绿色工厂、生态工业园开展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安全处置等多元化无废宣传活动,提升园区及企业业主的“无废意识”。抓末端处置,补齐配套处理设施短板。力争建成1-2家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转运中心,就地解决辖区危废处置难问题。

(四)打造“生态园区”,实现品质美

创新编制《光明区开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规划》,依托城市更新和工业区改造,制定拆除重建类、保留提升类工业区生态环境补短板三年行动计划,以美丽的生态环境品质提升光明区对优质产业的聚集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有效融合。打造天朗气清的生态园区。科学评估光明区现状通风环境、大气环境、潜在热岛区域及地表通风潜力路径,针对辖区用地条件和通风改善需求,超前布局城市通风廊道体系,严格管控通风廊道内的开发建设和空间形态,为园区大气污染物质扩散提供有力动能。打造安谧恬静的生态园区。着力改善园区声环境质量,提出交通、工业、建筑施工和生活噪声污染分类防治措施,合理确定噪声污染防护隔离带建设标准。源头过程末端治理相结合,改善城市噪声污染管理水平。打造绿环萦绕的生态园区。标准先行全面提升园区生态品质,建立工业园区生态环境建设指引,明确园区绿化等生态修补标准,通过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多种形式的立体绿化和开放式绿化建设。

(五)打造“和谐园区”,实现服务美

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工作要求,持续优化生态环境领域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最和谐的发展环境。做大做强环保顾问制度。建立企业入驻、经营、搬迁全链条与“线上+线下”相结合服务模式。结合区域环评等系列成果,优化光明区环保审批图则,增设科学城服务专栏,对科学城内高端产业园区提供针对性服务;持续开展预约企业一对一入户顾问服务,现场诊断解决疑难环保问题;探索打造环保技术超市,为园区企业提供高质量技术服务。

上一篇:提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效率的策略下一篇:突破精密离子筛分技术的多种场景的工业废水的净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