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后ICU病人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分析ICU患者出院后远期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6月1日ICU收治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出院6个月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创伤后应激症状量表(PTSS-10)进行电话随访调查,有效随访了209例患者,采用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不同特征的ICU患者出院后远期发生PTSD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不同受教育程度、供养方式患者PTSS-10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U患者PTSS-10得分与年龄、住院时间呈正相关(P<0.05,P<0.01);年龄、受教育程度、ICU住院时间及供氧方式是ICU患者出院后远期发生PTS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对ICU出院后远期发生PTSD的高危人群应给予更多的重视并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措施,从而减少ICU患者出院后远期PTSD的发生。

【关键词】icu患者;出院后;远期;创伤后应激障碍

ICU患者长期遭受严重疾病损伤与心理问题的困扰[1-2],在对其研究中发现,许多患者在ICU接受治疗后,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临床症状明显增加03-4。PTSD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心理障碍,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重复的侵入性创伤体验、持续的回避和警觉性增高等05。PTSD对患者的社会职业功能、人际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由于自身疾病、疼痛体验、医疗侵入性操作、ICU的特殊环境、治疗费用等因素的影响,使患者面临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成为罹患PTSD的主要人群之一。叶迁乐等06相关研究指出,ICU患者的PTSD发生率较高,而分析ICU患者出院后远期发生PTSD的相关影响因素已经成为医护人员所关注的重要健康问题,将有助于针对ICU患者出院后远期发生PTSD的早期识别和护理干预,有利于ICU患者出院后的身心康复与社会功能恢复。Milton等07指出,为了促进ICU患者出院后的身体康复与心理健康,建议ICU医护人员在重症患者出院6个月后及时随访患者,并评估其PTSD的发生情况。然而,目前ICU医护人员对出院患者的随访研究较少,同时也缺少有关ICU患者出院后远期发生PTSD的相关因素研究。因此,本研究应用创伤后应激症状量表(PTSS-10),评估患者在ICU经历严重疾病损伤与创伤性医疗操作后远期发生PTSD的相关影响因素,从而为促进ICU患者出院后的身心康复与社会功能恢复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6月1日ICU收治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ICU住院时间M24h者;②年龄M18岁者;③患者意识清醒,能无障碍地进行交流,且可完成一般资料调查与量表测试;④自愿参加本研究者。排除标准:①昏迷患者,无法进行问卷调查;②具有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异常者;③谵妄、烦躁、情绪激动等不能配合调查者;④拒绝参加本研究者。在患者出院6个月时,进行电话随访调查,共有效随访了209例患者,有效随访率为87.08%。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①一般资料调查表:采用研究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包含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和临床相关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中专、大学及以上)、居住地(城市、农村)、既往史(曾经是否住院治疗)、CU住院时间、有无睡眠困难、供氧方式(高流量吸氧、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有无使用镇静药物。②PTSS-10:用于测量ICU患者的PTSD的相关症状,PTSS-10包含10个有关持续应激障碍症状的条目,每个条目的得分为1分(从不)~7分(总是),PTSS-10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PTSD相关症状越严重[8-9]。

1.2.2调查方法对患者进行调查前,向其详细说明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后对其进行相关调查,在调查时采用统一指导语。患者的相关资料调查均由研究者以询问患者与病历调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研究者采用统一的调查方式收集资料,临床资料直接从病例中查询,电话随访调查时间统一定为ICU患者出院后6个月。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百分比表示;采用方差分析或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调查数据的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ICU患者一般资料调查情况209例ICU患者中男112例(53.6%)、女97例(46.4%),年龄(50.62±16.99)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39例(18.7%),初中75例(35.9%),高中/中专59例(28.2%),大学及以上36例(17.2%);居住地:城市83例(39.7%),农村126例(60.3%);既往史:无133例(63.6%),有76例(36.4%);ICU住院时间(7.56±5.34)d;睡眠困难:无127例(60.8%),有82例(39.2%);供氧方式:高流量吸氧125例(59.8%),气管插管58例(27.8%),气管切开26例(12.4%);使用镇静药物:无73例(34.9%),有136例(65.1%)。

2.2209例ICU患者PTSS-10得分与分类变量的单因素分析见表1。

2.3209例ICU患者PTSS-10得分与连续变量的相关性分析见表2。

2.4209例ICU患者PTSS-10得分的多因素分析将ICU患者一般资料各变量作为自变量,并对其赋值(见表3),进行PTSS-10得分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见表4。

3讨论

国内外研究发现,PTSD是ICU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10]。Wade等[11]对重症科室患者的PTSD发生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ICU患者PTSD的发生情况增加,PTSD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因此,早期识别PTSD患者,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早期评估ICU患者PTSD症状过程中,PTSS-10是评估ICU患者发生PTSD症状的可靠的、有效的评估工具,可用于评估ICU患者PTSD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其敏感度为0.77,特异度为0.97[12]。PTSS-10是目前被用于识别ICU治疗后患者PTSD症状最常使用的评估工具之一。PTSS-10更加便捷高效、易于操作,可以使临床医护人员在不同的医疗环境情况下用于患者的PTSD症状评估。在进行ICU患者PISD的随访评估时,应用PTSS-10有效地进行患者的PTSD症状评估,有助于医护人员对出院后存在持续性心理问题的高风险ICU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与健康指导。

本研究结果表明,ICU患者在出院后的远期PTSD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ICU住院时间及供氧方式有关(P<0.01,P<0.05)。通过对ICU患者自身的人口学因素分析研究发现,患者年龄越大,其PTSD症状越严重。与陈树林等[13]研究结果相一致,老年人群在发生严重创伤性事件时,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更容易感到焦虑和恐慌。老年人压力大、身体负担重,家庭责任和家庭需求更复杂,这些因素也有可能导致老年患者PTSD的发生[13]。ICU患者受教育程度越低,其PTSD症状越明显。本研究结果表明,ICU患者受教育程度越低,其越容易产生PTSD。其原因可能因为受教育程度低的ICU患者其知识面较窄,思维方式较局限,其获得疾病相关知识时更为被动,获取的医疗信息也更片面,可以调动的有效应对不良应激源的手段也较少,不善于调节情绪,导致其对创伤的心理敏感度较高,更容易发生PTSD。因此,医护人员在对待受教育程度较低的ICU患者时,应更加认真且有耐心地传达更多有助于疾病恢复的相关知识,并通过积极的心理护理,提高ICU患者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预防与处理ICU患者出院后远期PTSD相关症状的发生[14]。

通过对ICU患者的医源性因素研究发现,其入住ICU时间越长,患者的PTSD症状越明显。本研究发现,ICU住院时间影响患者出院后远期PTSD症状的发生,表现为住院时间越长的ICU患者,其创伤后应激症状越明显,与Egerod等[15]研究结果相一致。患者入住ICU时间较长可能导致其PTSD症状的发生,即产生一系列生理与心理方面的功能障碍,表现为睡眠紊乱、日常活动能力欠佳、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抑郁等临床症状,也严重影响患者出院后的远期生活质量皿。本研究结果显示,ICU患者供氧方式的不同影响其PTSD的发生,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的供氧方式可以加重患者的PTSD症状。这表明在ICU住院期间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更容易表现出创伤再体验、回避和高警觉状态,机械通气会加重ICU患者出院后远期PTSD的发生。这可能是因为患者长期机械通气所导致的恐惧体验,无法交流的痛苦感受及长期的身体损伤加重了患者出院后远期的PTSD症状[17]。

在ICU患者出院后6个月时的随访调查中,采用PTSS-10进行ICU患者出院后远期发生PTSD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其中,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ICU住院时间较长及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供氧方式的患者在出院后远期更容易发生PTSD症状,对PTSD的高危人群,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更多的重视并采取早期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减少ICU患者出院后远期PTSD的发生,提高其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倩,宋慧慧.入院教育对ICU保护性约束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5):131-133.

2李菁菁,潘文彦,王晓容,等.icu清醒患者睡眠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1-4.

3]RabieeA,NikayinS,HashemMD,etal.DepressiveSymp­tomsAfterCriticalIllness: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J].CritCareMed,2016,44(9):1744-1753.

4]ParkerAM,SricharoenchaiT,RaparlaS,etal.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incriticalillnesssurvivors:ametaanalysis[J].CritCareMed,2015,43(5):1121-1129.

5]林叶青,莫红平,冯永申,等.icu日记对重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019,19(12):1810-1816.

6]叶迁乐,马红.icu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2):2096-2097.

7]MiltonA,BruckE,SchandlA,etal.Earlypsychologicalscreeningofintensivecareunitsurvivors:aprospectiveco­hortstudy[J].CritCare,2017,21(1):273.

8]EinsleF,KraftD,KollnerV.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incardiologyandoncology-whichdiagnostictoolsshouldbeused[J].JPsychosomRes,2012,72(6):434­438.

9]BakkerLP,SmastuenMC,ReicheltJG,etal.Thetrajectoryofsymptomburdeninexposedandunexposedsurvivorsofamajoravalanchedisaster:a30yearlong-termfollow-upstudy[J].BMCPsychiatry,2019,19(1):175.

10]DavydowDS,GiffordJM,DesaiSV,etal.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ingeneralintensivecareunitsurvivors:asystemat­icreview[J].GenHospPsychiatry,2008,30(5):421-434.

11]WadeD,HardyR,HowellD,etal.IdentifyingclinicalandacutepsychologicalriskfactorsforPTSDaftercriticalcare:asystematicreview[J].MinervaAnestesiol,2013,79(8):944-963.

12]StollC,KapfhammerHP,RothenhauslerHB,etal.Sensitivi­tyandspecificityofascreeningtesttodocumenttraumaticexperiencesandtodiagnose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inARDSpatientsafterintensivecaretreatment[J].Inten­siveCareMed,1999,25(7):697-704.

13]陈树林,李凌江,卢原,等.火灾灾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005,31(3):198-201.

14]张燕丽,罗珊霞,李欣,等.术后肾移植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临床护理,2018,17(6):30-34.

15]EgerodI,ChristhensenD.AnalysisofpatientdiariesinDan­ishICU:anarrativeapproach[J].IntensiveCritCareNurs,2009,25(5):268-277.

16]PatelMB,JacksonJC,MorandiA,etal.IncidenceandRiskFactorsforIntensiveCareUnit-related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inVeteransandCivilians[J].AmJRespirCritCareMed,2016,193(12):1373-1381.

17]WarlanH,HowlandL.Posttraumaticstresssyndromeasso­ciatedwithstaysintheintensivecareunit:importanceofnurses'involvement[J].CritCareNurse,2015,35(3):44-52,54.

上一篇:地下工程防水预留后的技术分析下一篇:初中英语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