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病人的家庭护理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脑出血病人的家庭护理(推荐8篇)

脑出血病人的家庭护理 篇1

1、心理护理

病人常有忧郁、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情绪反应。因此,家属应从心理上关心体贴病人,多与病人交谈,安慰鼓励病人,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耐心的解释病情,消除病人的疑虑及悲观情绪,使之了解自己的病情,建立和巩固功能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决心。

2、预防并发症

(1)每日定时 帮助病人翻身拍背4~6次,每次拍背10分钟左右。一旦发现病人咳黄痰、发热、气促、口唇青紫,应立即请医生诊治。

(2)鼓励病人多饮水,以达到清洁尿路的目的。并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交叉感染。如发现尿液混浊、发热,是泌尿系感染的征兆,应及早治疗。

(3)瘫痪病人多有便秘,有的可因为用力排便致使脑出血再次发生。因此需注意饮食结构,多给病人吃低脂、高蛋白、高能量饮食及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等,并给以足够水分。定时定点给便器排便,必要时应用通便药物、灌肠。

(4)病人瘫痪在床,枕骨粗隆、肩胛部、髋部、骶尾部、足跟部等骨骼突出处易发生褥疮。应用软枕或海面垫保护骨隆突处,每2~3小时翻身一次,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床铺经常保持干燥清洁,定时温水擦澡按摩,增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

(5)每日行四肢向心性按摩,每次10~15分钟,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下肢肿疼,应迅速诊治。

3、保持功能位

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是保证肢体功能顺利康复的前提。仰卧或侧卧位时,头抬高15~30度。下肢膝关节略屈曲,足与小腿保持90度,脚尖向正上。上肢前臂呈半屈曲状态,手握一布卷或圆形物。

4、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每日3~4次,幅度次数逐渐增加。随着身体的康复,要鼓励病人自行功能锻炼并及时离床活动,应严防跌倒踩空。同时配合针灸、理疗、按摩加快康复。

(1)上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站在病人患侧,一手握住患侧的手腕;另一手置肘关节略上方,将患肢行上、下、左、右、伸曲、旋转运动;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手腕,另一手做各指的运动。(2)下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的踝关节,另一手握住 膝关节略下方,使髋膝关节伸、屈、内外旋转、内收外展。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的足弓部,另一手做个趾的活动。

5、日常生活动作锻炼

家庭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病人达到生活自理或协助自理。逐渐训练病人吃饭、穿衣、洗漱、如厕及一些室外活动,由完全照顾过度到协助照顾,直至生活自理。

.......................脑出血的治疗?

脑出血的预后

脑出血的早期死亡率很高,约有半数病人于发病数日内死亡,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脑出血的预后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次数,全身情况和并发症等有关。轻症脑出血以及外囊出血、脑叶出血,预后较好,经治疗后偏瘫可明显恢复,通过功能锻炼,有的病人还可恢复工作。而内囊、脑室和桥脑部位的出血,预后较差,多于病后数小时或数天死于脑疝。昏迷1周以上者,多死于并发症或遗留后遗症。判断脑出血预后的参考条件有:

(1)年龄越大,预后越差,60岁以下的病死率较低,约占30%左右,70岁以上的病死率可高达 70%以上。

(2)高血压病史越长,血压越高,预后越差。血压在26.6/16kPa(200/120毫米汞柱)以上者,死亡率为 30.07%。

(3)发病越急越重,起病时血压越高或血压下降,预后越差。

(4)昏迷越深,时间越长,预后越差。深昏迷者94%死亡。病后无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逐渐好转者,预后较好。嗜睡时间越长,预后越差。(5)病情进展越快,高颅压症状出现越早,表现越重,预后越差。有视乳头水肿者死亡率59%,视乳头水肿出现越早死亡率越高。在发病后3小时内出现者,100%死亡。48小时出现者,50%死亡。腰穿压力在200毫米汞柱以上者,死亡率占64.5%。

(6)出血量较大者,预后较差。有血肿形成,中线结构移位明显者,预后较差。腰穿脑脊液无色透明者,预后较好。

(7)神经体征与死亡率的关系:两侧瞳孔不等大者死亡率64%,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者死亡率88 %,角膜反射消失者死亡率92%。有眼球分离斜视或眼球浮动者,或去皮层强直,去大脑强直者,大多数死亡。偏瘫完全或四肢全瘫,肌张力低下者,预后较差。(8)生命指征与死亡率的关系:体温在38℃以上者死亡率71%,脉搏在100次/分以上者死亡率75%,呼吸在30次/分以上者死亡率76%。

(9)伴有癫痫发作者,预后较差。因可加重脑水肿或脑出血。

(10)伴有内脏功能紊乱者,预后较差。常见者为消化道出血,死亡率达80%。(11)合并有代谢障碍者,如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者,预后较差。

(12)有丘脑下部损害症状,如周围白细胞增高,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减少,空腹血糖超过 200毫克者,预后较差。

(13)脑电图改变进行性加重者,预后较差。(14)反复发作者,预后较差。(15)脱水、降压等治疗效果越差,预后越差。

脑出血病人的家庭护理

1、心理护理

病人常有忧郁、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情绪反应。因此,家属应从心理上关心体贴病人,多与病人交谈,安慰鼓励病人,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耐心的解释病情,消除病人的疑虑及悲观情绪,使之了解自己的病情,建立和巩固功能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决心。

2、预防并发症

(1)每日定时帮助病人翻身拍背4~6次,每次拍背10分钟左右。一旦发现病人咳黄痰、发热、气促、口唇青紫,应立即请医生诊治。

(2)鼓励病人多饮水,以达到清洁尿路的目的。并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交叉感染。如发现尿液混浊、发热,是泌尿系感染的征兆,应及早治疗。

(3)瘫痪病人多有便秘,有的可因为用力排便致使脑出血再次发生。因此需注意饮食结构,多给病人吃低脂、高蛋白、高能量饮食及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等,并给以足够水分。定时定点给便器排便,必要时应用通便药物、灌肠。

(4)病人瘫痪在床,枕骨粗隆、肩胛部、髋部、骶尾部、足跟部等骨骼突出处易发生褥疮。应用软枕或海面垫保护骨隆突处,每2~3小时翻身一次,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床铺经常保持干燥清洁,定时温水擦澡按摩,增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

(5)每日行四肢向心性按摩,每次10~15分钟,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下肢肿疼,应迅速诊治。

3、保持功能位

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是保证肢体功能顺利康复的前提。仰卧或侧卧位时,头抬高15~30度。下肢膝关节略屈曲,足与小腿保持90度,脚尖向正上。上肢前臂呈半屈曲状态,手握一布卷或圆形物。

4、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每日3~4次,幅度次数逐渐增加。随着身体的康复,要鼓励病人自行功能锻炼并及时离床活动,应严防跌倒踩空。同时配合针灸、理疗、按摩加快康复。

(1)上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站在病人患侧,一手握住患侧的手腕;另一手置肘关节略上方,将患肢行上、下、左、右、伸曲、旋转运动;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手腕,另一手做各指的运动。

(2)下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的踝关节,另一手握住 膝关节略下方,使髋膝关节伸、屈、内外旋转、内收外展。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的足弓部,另一手做个趾的活动。

5、日常生活动作锻炼

脑出血病人的家庭护理 篇2

一、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42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从41到76岁不等。所有病例均为高血压脑出血。经头颅CT平扫,确诊其中大脑脑叶出血19例,小脑出血6例,基底节区出血17例,开窗手术和微创引流治疗的4例。

二、患者的护理

1. 基本要求

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头部置冰袋以减少出血,保护脑细胞。昏迷躁动者加装床栏或约束带,以防止其坠床,神志清楚者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及家属恐惧、悲观等情绪,鼓励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 病情观察

(1)意识观察。意识是反映病情最可靠的指标之一,昏迷是意识障碍的最严重表现,是病情危重的信号。护士可通过呼唤病人的名字,简单谈话,观察病人的言语反映及对疼痛的刺激反映,如针刺、压眶等,以了解意识障碍的深度。

(2)脑疝前驱症状的观察。脑出血患者由于脑内血管破裂,破坏了正常颅内的血循环致颅内积血。积血压迫脑组织,使脑组织缺氧、水肿,导致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是造成脑疝的直接原因。当出现头痛加剧,伴频繁呕吐而且呕吐呈喷射状,生命体征有二慢一高表现(即心跳、呼吸变慢、血压升高),烦躁不安,意识障碍逐渐加重,双侧瞳孔不等大时,即表示有脑疝形成的可能。

(3)烦躁不安及肢体活动的观察。烦躁不安及肢体活动与否是值得注意的现象,脑出血患者躁动不安应排除体位不适、膀胱膨胀等原因。如病人原是昏迷,而后出现躁动不安,病情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如病人由清醒转入躁动不安,意识障碍逐渐加重,应警惕颅内继续出血的可能;如一侧肢体由正常→不完全瘫痪→偏瘫,同时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这是脑组织受压锥体受损的主要体征,说明出血量在增加,病情在加重。

(4)合并消化道出血的观察。脑出血患者可能伴有应激性溃疡,多发生在发病后一周内,可有黑便,胃管内有咖啡色沉渣,意识清醒者有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特别是应用大量激素后,更应注意。

3. 饮食的护理

昏迷病人入院时即插胃管,观察是否有应邀性溃疡发生。最初1—2天内应禁食,避免腹胀呕吐,待病情稳定,肠鸣音正常时可给予鼻饲,先从少量开始给予牛奶加营养米粉,150m每8小时一次,根据病情逐渐增加至200ml每6小时一次,保证患者营养和电解质的平衡。

4.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

氧疗法以提高动脉血的氧含量,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另外,可抬高头部15到30度,促进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并可迅速静脉推注20%甘露醇250ml,或50%葡萄糖60ml,可有效降低颅内压避免脑疝的发生。本组病例中,有9例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经及时处理6例得到控制,1例无效死亡,2例自动出院。

5. 高热的护理

脑出血后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受损,常出现中枢性高热,或合并感染引起的发热、脱水热,体温可达39℃以上,本组病例入院后第二天发热6例,术后次日发热4例,体温逐渐升高,当体温上升至39℃以上的患者应及时处理,通常遵医嘱应用药物降温并配合物理降温,注意降温速度不宜过快,以每小时降低1℃左右为宜,冷敷部位定时更换,并观察皮肤有无冻伤发生。采用降温措施30分钟后,应测体温以观察降温效果。本组病例中高热患者,经降温处理后,恢复正常。

6. 术后的护理

术后应使患者保持安静,避免躁动防止颅内压升高,防止继发脑出血。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肢体活动及生命征的变化情况,监测颅内压是否升高,引流管是否通畅。

7. 基础的护理

危重病人的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口腔护理一日三次,患者有咳痰困难,要勤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患者呕吐,则应使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吸入性肺炎。尿道护理一日一次;擦浴、雾化吸入一日二次,定时翻身拍背吸痰,保持床单清洁干燥,防止褥疮发生、尿路感染和坠积性肺炎。对眼睛不能闭合的病人,用消毒凡士林纱布复覆眼睛或涂四环素眼膏。本组病例中,有12例采取了导尿术,经我们的护理,无一例发生尿路感染;有两例因原有肺功能不全史,肺部感染未能控制而死亡。

8. 康复的护理

为防止肌肉萎缩和静脉血栓的形成,使瘫痪肢体早日康复,在发病后48小时即可进行康复护理,对四肢肌肉进行按摩,对瘫痪肢体作被动舒缩运动,从小关节到大关节的顺序,每日被动运动两次,每次半小时。

9. 出院指导

指导患者出院后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激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康复锻炼;遵医嘱用药;有病情变化时及时就医。

总之,对急性脑出血的患者,采取积极、正确、合理的护理,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摘要:文章结合42例脑出血患者实际,在查阅临床资料的基础上,从病情观察、饮食护理、住院治疗、康复陪护等方面多方位地探讨急性脑出血病人的护理措施。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篇3

脑出血是指自发性的脑实质内出血,多数发生在大脑半球,少数在脑干和小脑,近年来脑出血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且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就可以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1 病 因

最常见的病因是原发性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瘤、动脉畸形瘤、血液病、抗凝治疗或溶栓治疗等均可引起出血。诱因是情绪激动和体力活动。

2 临床表现

以50—70岁高血压病人发病最常见。多在白天情绪激动、活动、劳累、用力排便时发病。起病突然,往往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病情发展到高峰。主要症状有头疼、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失语等。由于出血部位不同,临床表现有所差异。

2.1 内囊出血 三偏:偏瘫、偏身感觉减退、偏盲。

2.2 脑桥出血 侧出血、交叉瘫、凝视瘫肢、双侧出血、四肢瘫、瞳孔针尖样缩小。持续高热,呼吸不规则,病情常迅速恶化,多数在24—48小时内死亡。

2.3 小脑出血 后枕部头痛、眩晕、呕吐、病侧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

2.4 脑室出血 多为继发性。大量脑室出血起病急骤,病情严重,预后极差。

2.5 并发症和后遗症、长期卧床常发生便秘,严重者常并发脑疝,坠积性肺炎,泌尿道感染,消化道出血等。

3 治疗原则

3.1 急性期治疗 防止再出血,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维持生命机能和防治并发症。

3.2 高血压的处理 收缩压超过200mmHg时,适当给予作用温和的降压药。

3.3 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静脉注射呋塞米。

3.4 止血药和凝血药 止血药无肯定疗效,如合并消化道出血或凝血障碍时选用。

3.5 给予补充营养及电解质 维持生命机能.

3.6 并发症的防治 若有感染者给予抗生素.

3.7 手术治疗.对大脑半球出血量在30ml以上和小脑出血量在10ml以上,均可考虑手术治疗。

4 护理措施

4.1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脉搏、呼吸、神志、瞳孔的變化并做好详细记录。如病人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血压升高、脉搏变慢、呼吸不规则、瞳孔改变、意识障碍加重等,提示有脑疝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配合抢救,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呕血、便血、血压下降、脉搏增快、面色苍白、尿量减少等。

4.2 生活护理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各种刺激。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动作轻柔。急性脑出血病人在发病24小时内应禁食。发病3天后仍昏迷,不能进食者,应鼻饲流质,以保证营养供给。

4.3 用药护理 注意观察止血、降低颅内压等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如输注20%的甘露醇时要观察不能外渗于皮下,以防组织坏死,并要按时给予,同时快速输入。降压治疗、观察血压的变化,根据变化的情况进行调整,使用呋塞米,注意血清电解质的变化。切记脑疝病人输液量不宜过快过多。

4.4 对症护理 中枢性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对不宜降温者可进行人工冬眠。高热惊厥者按医嘱抗惊厥药,并注意安全,使用带护栏的床。昏迷者按常规做好气道及皮肤等护理。

4.5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4.5.1 脑疝 注意观察病人有无用力大便,烦躁,剧烈咳嗽,快速输液诱发脑疝的危险因素,有无呕吐、烦躁不安,血压升高,脉搏慢而宏大,呼吸慢而深,意识加重等脑疝的表现,发现立即采取救护措施:①与医生联系、给氧;②头部放冰袋或冰帽;③遵医嘱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④限制液体入量;⑤清除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

4.5.2 呼吸道感染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坠积性肺炎和吸入性肺炎的原因,采取正确的进食方式,观察体温、呼吸变化。

4.5.3 尿路感染 观尿液和体温的变化。

4.5.4 上消化道出血 注意病人的呕吐物,胃液及大便性状,发现情况,通知医生,观察脉搏、血压、出血量等,执行医嘱建立静脉通路,控制出血。

4.5.5 压疮 注意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病人应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做到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勤擦洗,防治压疮发生。尿失禁及昏迷者应给予留置尿管,并使病人保持会阴部清洁,定时开放尿管。

4.6 心理护理 急性期尽量减少室内声光刺激、限制探视,医护人员动作要轻。对已恢复神志的脑出血病人应多关心体贴、精心护理、给予精神上的安慰,使病人安心配合治疗。

4.7 健康教育

4.7.1 避免情绪激动,去除不安、恐惧、愤怒,保持心情舒畅。

4.7.2 饮食清淡,多吃含水分和纤维素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忌烟酒及辛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

4.7.3 生活要有规律,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切忌大便时用力过度和憋气。

4.7.4 避免重体力劳动,坚持适当有氧运动,注意劳逸结合。

4.7.5 康复训练艰苦而漫长,要有耐心,信心和恒心,要持之以恒地锻炼。

4.7.6 定期测血压,复查病情,及时治疗其他疾病。

脑出血病人的家庭护理 篇4

脑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为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突起,好发于脑底大动脉上,常伴管壁结构的薄弱和缺损,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及发展有关。[1]我科于2015年07月08日收治1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破入脑室,右侧额颞叶区脑出血大小约10.6×1.9×2cm,脑室、脑池、蛛网膜下腔大量积血的患者。经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病史摘要:

患者,女,57岁,因“突发剧烈头痛5小时”2015年07月08日入院。入院查体:p73次/分

R22次/分 BP165/80mmhg,嗜睡,查体欠合作,GCS11分,双瞳孔不等大,左侧直径3.5mm右侧直径3mm,光反射灵敏,无眼球运动障碍,无口角歪斜,双侧鼻唇沟有无变浅及伸舌有无变浅,双侧肢体肌力正常,双侧肢体肌力V级,双侧腹壁反射正常引出;双侧肢体痛觉检查不配合;左侧右侧霍夫曼氏征阳性、巴彬斯基征阳性;颈抵抗阳性,克匿格氏征布鲁金斯征未引出。头颅CT提示:右侧额颞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积血、双侧基底节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入院后予尼莫地平控制血压,巴曲亭、贝瑞宁止血等对症治疗。患者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额叶血肿,出血量大,有明确手术指征,完善术前检查,未见绝对禁忌,于2015年07月10日在全麻下行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及颅骨修补术,手术顺利。术后安返病房,予头孢曲松预防感染,贝瑞宁止血,韦迪抑酸,尼膜同控制血压,奥德金营养神经,痰热清祛痰等对症治疗,行腰大池引流术。经过治疗后复查头颅CT提示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及颅骨修补术后,与2015-07-08前次对比,右侧额叶镰旁血肿范围缩小,周围水肿范围扩大,左侧额叶及基底节、半卵圆中心区少许出血灶。蛛网膜下腔出血明显吸收。脑室积血减少。其余改变基本同前。在住院过程中,患者出现间断发热,行脑脊液常规生化提示:脑脊液淡黄色,微浑浊,白细胞3(10^6/L),脑脊液蛋白489.1mg/L,脑脊液糖5.31mmoL/L。二次痰培养检查分别提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粘质沙雷菌。血培养及脑脊液培养未见明确细菌生长。血常规提示:N%90.2 WBC6.79(10^9/L),HGB92g/L,RBC2091(10^12/L).尿培养提示:大肠埃希菌。考虑患者存在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目前患者病情好转,体温正常,未诉尿频、尿急、尿痛及咳嗽等不适,于2015年08月08日 出院。

二、护理评估(所用材料与方法):

(一)GCS评估:

入院评估11分:呼唤睁眼3分,可说出简单字句3分,予 以刺激可定位疼痛部位5分;

围手术期评估8分:对痛刺激会睁眼2分,可发出声音2分,对痛刺激有反应,肢体会回缩4分;

恢复期评估15分:说话有条理5分,自主睁眼4分,可遵医嘱动作6分。

(二)Barthel指数评定:

入院评估病员重度依赖(0分):有大小便失禁,绝对的卧床休息,并且进食、洗澡、修饰、穿衣、用厕、转移、行走、上下楼梯,完全不能进行,身体状况属于完全依赖状态。

围手术期病员重度依赖(15分):大便能控制,导尿状态,禁食,绝对的卧床休息,因此洗澡、修饰、穿衣、用厕、转移、行走、上下楼梯等不能,病员无日常生活能力。

恢复期病员轻度依赖(75分):能在帮助下洗澡、修饰、穿衣、转移,大小便能控制,自行进食、用厕,平地行走完全独立,上下楼梯需部分帮助。

(三)压疮危险因素评估:

术前评估9分:病员身体状况不好(2分),精神状况属于不合逻辑(2分),卧床休息(1分),不能活动(1分),大小便偶有失禁(3分)。

术后评估15分:身体状况一般(3分),精神状况属于无动于衷(3分),可以坐轮椅(2分),轻微受限(3分),无失禁(4 分)。

(四)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

术前评估5分:病员57岁(0分),认知障碍(嗜睡1分),卧床无法移动(0分),大小便失禁(1分),住院前一年有跌倒病史(1分),使用尼膜同、硝苯地平降血压,甘露醇降颅内压(1分),无双眼视力障碍(0分),沟通障碍(1分),无躁动不安(0分),无其它危险因素。

术后评估6分:病员57岁(0分),认知障碍(朦胧1分),卧床无法移动(0分),导尿(1分),住院前一年有跌倒病史(1分),术后使用尼膜同降血压,甘露醇降颅内压,呋塞米,地西泮,氟哌啶醇等对症治疗(1分),无双眼视力障碍(0分),沟通障碍(1分),躁动不安(1分),无其它危险因素。

三、护理目标:

(一)防止再出血,防止血管痉挛、脑积水,预防神经系统并发症。

(二)做好气道、管道护理,预防感染及其它并发症。

(三)避免跌倒、坠床、压疮等意外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四)情绪稳定,保持有利于疾病恢复的良好身心状态。

(五)建立有利于疾病恢复,并避免复发的良好生活方式。

四、护理计划:

(一)、术前护理计划:

病员术前病危,予特级护理,禁食,持续低流量吸氧,持续心电监护,每小时观测病员神志瞳孔意识,基本生命体征;每日予晨晚间护理,口腔护理2次,行保留尿管,每日膀胱冲洗两次,记录24小时出入量。

术前予脑血管造影,造影后予平卧位,每小时观察病员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肢端循环状态,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及其心理状态。

(二)、术后护理计划:

于2015年07月10日行“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及颅骨修补术及脑室外引流术”,术后第一天病员病危,予特级护理,禁食,交替卧位,持续心电监护,持续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神志瞳孔意识,伤口敷料,皮肤情况,各种管道情况(包括输液管道,引流管,呼吸机管道,气管插管,尿管,氧气管)。每日予晨晚间护理,口腔护理2次,每日膀胱冲洗两次,记录24小时出入量和引流量。

术后第二日医生行安臵腰大池引流管,观察记录腰大池引流的量,颜色。07月20日医生予床旁拔出腰大池引流管,予病员流质饮食,其余观察同前。

五、护理问题及措施(分析讨论):

(一)有颅内再出血的危险:与手术、疾病本身有关 脑动脉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患,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 死亡率较高,约50%~ 75%[2]。研究认为,动脉瘤再出血的常见危险因素有癫痫、搬动、脑血管造影检查、大小便后、情绪激动、血压偏高等[3]。

1.予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患者伴有高血压2级、极高危,血压持续增高或突然增高,则有动脉瘤破裂可能,故严密监测血压。防止血压的剧烈波动是预防术后再出血的关键。

2.观察动脉瘤破裂前驱症状:头痛变化,是否有动眼神经麻痹、恶心、呕吐、头晕等。

3.遵医嘱用药。定时予镇静剂、脱水剂、降压药、预防性抗癫痫药。

4.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避免情绪波动。尽量在安静、光线柔和的单人病房,减少探视。

5.防止颅内压增高:抬高床头15~30°,促进脑部血液回流,减轻脑水肿。预防着凉,感冒引发的喷嚏、咳嗽、用力大小便等使颅内压急剧增高的因素。

6.根据病情予禁食或流质、半流质饮食。

(二)潜在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水电解质紊乱、有感染的危险。

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 41% ~47%[4]。由此引起的延迟性脑缺血梗死及脑水肿,是颅内动脉瘤术后死亡或致残的主要 原因。

1.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肢体活动力,颅神经、语言功能改变。

2.做好呕吐的护理,使用脱水剂易引起电解质紊乱,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注意患者脱水症状及血电解质水平,遵医嘱适当补充。

3.指导鼓励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扣背。

4.监测体温变化。注意保暖,避免发生呼吸道感染。5.严格注意无菌技术,定期更换引流袋,多喂水。6.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每日定时开窗通风。7.做好深静脉导管及各种管道的护理。患者于7月10号至7月29日臵有中心静脉导管,观察穿刺点,回血,按要求冲封管定时更换敷料和肝素帽,防止意外发生。保持腰大池引流管通畅,观察记录引流量和颜色。

(三)有跌倒/坠床的危险:与脑水肿、脑缺氧、颅内压增高引起意识障碍有关

病员有发生跌倒/坠床危险的可能,因此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监测神志,进行GCS评分,动态评估患者意识状态。2.安全指导:预防跌倒/坠床健康教育,保持病房地面清洁干燥,病房床旁走到障碍清除,将常用的物品放臵患者便于拿取 处,指导呼叫器的使用。

3.要求随时有人员陪伴在旁,术后监护室24小时严密看护。4.床档保护,使用约束带保护。5.指导床上大便(已导尿)。

6.当病员病情好转时,指导患者渐进下床活动,必要时使用辅助工具,但一定要有人员陪同,不能单独活动。

(四)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和运动功能障碍有关。

病员有发生压疮危险的可能,因此采取以下措施: 1.保持床单元的整洁干燥,不用破损的便盆。每2~4小时翻身一次,无拖拉的动作。

2.受压部位予以保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和光滑,擦赛肤润,靠垫支撑抬高肢体预防水肿。

3.调整患者的姿势,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使用气垫床。4.说明增强活动的意义,鼓励病患主动关节活动或被动关节活动。

5.鼓励患者摄取足够的营养、热量及蛋白质,进食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

6.评估皮肤情况,大小便失禁,予造口粉,紫草油保护肛周皮肤。

7.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学会自己检查发生压疮部位 的皮肤状况。

(五)自理能力缺陷:与疾病本身和长期卧床有关 1.鼓励协助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保证患者身体基本需要。

2.及时鼓励患者逐步完成病情允许下的部分或全部自理活动。

3.协助患者洗漱、更衣、床上擦浴、洗头、饮食等生活护理,将日常用品放于患者伸手可及处。

4.及时提供便器,协助做好便后清洁卫生。

5.按摩和被动运动患肢、鼓励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肯定每一点滴进步,增强患者的信心。

6.给患者创造或提供良好的康复训练环境及必要的设施。

7.协助患者使用拐杖、助行器、轮椅等,使其能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

(六)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1.评估患者的文化水平及理解能力。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适当的运动。

3.向患者解释疾病的发病机制,症状,体征,病理生理,预后以及注意事项。

4.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食高蛋白,高营养食物及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5.协助患者做好手术的准备。

(七)恐惧、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颅内动脉瘤一旦确诊,患者由于时刻担心动脉瘤会在不能预料的时候破裂出血的担心和恐惧,产生各种负性心理,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失眠等。

1.关心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与患者交流随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和鼓励。

2.根据患者的知识层次和心理承受能力,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提供手术成功的范例,必要时睡前给与口服镇静剂。

3.评估患者焦虑的原因和程度,观察患者的情绪以及行为变化,及时发现并解除患者的需求。

4.指导患者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如缓慢的深呼吸,与人聊天,听音乐等。

5.帮助患者结识其他病友,鼓励家人定期探视。同时也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以取得其配合。

(八)体温高:与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有关 1.监测体温变化。2.保持环境温度稳定。

3.调整衣着,减少盖被,开窗通风。4.多饮开水,每日1500~2000ML。5.应用药物或物理降温。

(九)有便秘可能:与绝对卧床,饮食习惯改变有关 1.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术后采取诱导排便措施,创造一个有利于排便的隐蔽环境。

2.解大便困难者宜食用含纤维素多、易消化的食物。3.指导或为患者进行腹部按摩,酌情给予口服缓泻剂。4.做好疾病宣教,指导患者勿用力以防颅内再出血。

六、护理评价(结果):

经过上述精心护理后,目前患者神志清楚,言语清晰,对答切题,双瞳孔等大等圆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头痛轻度,体温、肢体活动正常。复查CTA示: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术后改变。患者情绪稳定,无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无神经系统及其它并发症与意外发生,无感染征象,护理目标实现。

但仍需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

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激动,注意休息,不要劳累。合理饮食,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切忌用力过度,避免再次发生出血。严格遵医嘱继续服用药物,嘱患者3~6个月后需来院复查脑血管造影,以进一步观察治疗效果。

七、总结:

动脉瘤居于脑血管意外患者中的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及高血压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约为 5~20/100000 人口/年, 其中的34%由脑动脉瘤造成的[5]。我科2015年6~7 月收治脑出血患者11例,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是目前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6]。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建立良好依从性与生活方式,保持情绪稳定和良好身心状态。对防止再出血,防止血管痉挛、脑积水,预防神经系统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做好气道、管道护理,能有效预防感染及其它并发症。做好危险因素评估,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才能避免意外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参 考 文 献

1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78.2王治国,代永庆,王树桢.经翼点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夹闭脑动脉瘤11例[J].航空航天医药,2007,18(3):160.3李京生,赵继宗,齐巍,等.动脉瘤患者住院期间再出血死亡相关因素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1,17(2):81一83.4薛庆澄.神经外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62~369.5王忠诚主编.神经外科学[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583~625.6李宝明.神经介入血管内治疗学.北京: 人 民 军 医 出 版 社,2001: 1.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严彦宏

脑出血病人的家庭护理 篇5

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方面,心理功能的改变可以导致身体功能的变化;另一方面,身体的损伤或疾病也可间接地造成心理上的变化。疾病对于病人来说是个大的应激原,病人会随之产生多种心理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病人常见的情绪反应

(一)焦虑和恐惧

病人会对疾病的病因、转归和预后担忧。会对某些检查和治疗产生焦虑和恐惧。他们希望对疾病做深入调查,但又怕出现可怕的后果;他们反复询问病情,但又对诊断半信半疑,忧心忡忡,病人会表现为为一点小事吵吵嚷嚷或抑郁哭泣。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动辄生气。也会有些反常行为,如有的人突然梳洗打扮,有的挥笔大量写信,有的玩命吃东西,有的长时间向外眺望,有的蒙头大睡等。

(二)否认和怀疑

临床经常会看到有的病人否认自己有病,尤其是一些预后不良的疾病,自我否认是一种自我防卫方式,可以避免过度的焦虑和恐惧。大多数病人否认过程会逐渐消失而适应。怀疑表现为对周围事物异常敏感,如怀疑疾病的诊断是否准确、药物是否对症、怕别人有事隐瞒或没给他最好的治疗,害怕药物的副作用,担心医疗差错或意外不幸降落在自己身上。身体上某一部位稍有异常感觉,便乱猜测。听到别人低声细语就以为是在说自己的病情严重或无法治疗。

(三)抑郁

患病意味着失去健康,同时还可能失去身体器官的完整性、姣好的容颜和身体形象、独立、隐私,还有前程、工作、爱情和经济上的损失等。而抑郁往往与诸多的丧失有关,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情绪。其表现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故作姿态,极力掩饰;有的少言寡语,对外界任何事物不感兴趣;有的哭泣不语;有的则自暴自弃,放弃治疗,甚至出现轻生念头。

(四)卑微和孤独

病人因体力下降、不能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而感到不受重视、低人一等或因必须受人照顾而失去尊严。这种卑微感加上社会信息的剥夺及与亲人的分离会使病人感到孤独。

(五)退化和依赖

病人进入病人角色之后,大多产生依赖心理。因为一个人得了病之后,自然会受到家人的照顾和周围同志的关心,同时通过自我暗示,病人会变得被动、依赖、情感脆弱甚至带点幼稚。只要亲人在场,本来自己能干的事也让别人干;本来能吃下去的东西几经劝说也吃不下去;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否则就会感到孤独、自怜。

认知的改变

疾病所引起的病人心理、生理方面的应激反应破坏了病人的心理平衡,影响病人的认知功能。在感知方面,意识清醒的病人可以表现迟钝,也可表现得过于敏感,以致产生错觉和幻觉。有疑病倾向的病人可以强烈地觉察到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心跳、肠道蠕动等。枯燥的住院生活使病人产生度日如年的错觉。有些病人会发生定向障碍;记忆力方面,有些病人不能准确地回忆病史,不能记住医嘱,甚至刚发生在身边的事,刚放在身边的东西,也难以记起;思维方面,主要表现在逻辑思维的能力受到损害,如一些病人在医疗决策上,即使是面对不太重要的抉择往往也表现犹豫不决。有些病人可能草率决定,但不久这一决定成为病人苦恼的根源。

意志变化

首先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会引起病人痛苦和不适,需要病人忍受。此外,许多疾病同不良行为或生活习惯有关,治疗疾病过程中,需要很大程度上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这些挑战需要病人的意志努力,也会引起病人意志的不良变化。有些病人表现为缺乏坚毅性,稍遇困难便妥协、失去治疗信心;有些病人变得缺乏自制力、感情用事。

自我概念的变化

自我概念对个人的心理与行为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信与自尊感)和自我控制等。一个人患病,尤其是首次患病,其自我概念常发生变化。主要变化和原因有:

1.疾病所致的应激反应会损害病人的自主感和自负感,使病人对自己控制生命的能力缺乏信心,从而产生无助和依赖感。

2.疾病使病人丧失了包括健康在内的许多东西,病人感到忧郁、悲哀,导致自我价值感或自尊心降低。

发热病人的护理 篇6

低热:< 38℃,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

中等热:38~38.9℃,多见于急性感染;

高热:39~41℃,见急性感染;

过高热:>41℃,如中暑。

据体温变化常见热型分为:

1、稽留热:体温高达39℃以上。波动幅度<1℃。见于伤寒、肺炎。

2、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而后降至正常以下,经一个间歇后,再规律地交叉出现,见疟疾。

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于2~3℃。而最低温度始终高于正常。见败血症。

4、不规则热:一日间体温变化极不规则,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感、肿瘤病人发热。

人体最高耐受热约40.6~41.4℃。高达43℃则极少存活。因此,护士对发热病人应密切观察及护理:

1、应注意对高热病人体温的监测: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三天后可减至每日2次。同时密切观察其他生命体征,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2、用冰袋冷敷头部,体温>39.5℃时进行酒精擦浴或药物降温,降温半小时后测体温并记录。

3、补充营养和水分:高热时,由于迷走神经兴奋降低,使胃肠活动及消化吸收降低;而另一面,分解代谢增加,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引起消瘦、衰弱和营养不良。因此,应供给高热、高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鼓励病人进食,对不能进食者,必要时用鼻饲补充营养,以弥补代谢之消耗。高热可使其机体丧失大量水分,应鼓励病人多饮水,必要时,由静脉补充液体、营养物质和电解质等。

4、加强口腔护理:长期发热病人,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内食物残渣易于发酵、促进细菌繁殖,同时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及维生素缺乏,易于引起口腔溃疡,应加强口腔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高热病人由于新陈代谢率增快,消耗大而进食少,体质虚弱,应卧床体息减少活动。在退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应加强皮肤护理,及时擦干汗液并更衣以防感冒。

脑出血病人术后护理 篇7

关键词:脑出血,病情观察,康复护理

脑出血是指脑病变引起的血管破裂出血, 颅内任何部位均可发生。病因有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外伤性脑出血。临床表现为起病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障碍, 重者意识丧失、呕吐频繁、瞳孔散大、肢体偏瘫或大小便失禁等。

1 临床资料

本组脑出血病人68 例, 男48例, 女20例;年龄16岁~84岁;平均住院40 d;入院时均经CT诊断;出血量35 mL~125 mL;高血压性脑出血56例, 脑血管动静脉畸形出血2例, 外伤性脑出血10例;均经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行手术治疗, 予清除血肿、止血、解除脑组织受压;出院时无一例发生压疮或意外, 40例能独立行走, 14例能借拐杖行走, 5例坐轮椅行走, 1例长期卧床, 2例死亡, 6例行去骨瓣减压术, 半年后行颅骨修补, 痊愈出院。

2 术后护理

2.1 安置合适的体位

麻醉未完全清醒前或病情危重处于昏迷状态的病人, 头应偏向健侧, 防止舌后坠, 有利呼吸, 也可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管, 造成窒息和吸入性肺炎。麻醉清醒血压正常者取头高位, 保持头部与躯体在同一轴线上, 床头抬高15 ℃~30 ℃, 有助于颅内静脉回流, 改善脑供血, 缓解脑血肿、脑缺氧, 从而降低颅内压。

2.2 严密观察病情

2.2.1 血压的观察与控制

血压过高是导致再出血的原因之一, 本组病例有56 例病人因高血压致脑出血。大部分病人术后血压波动较大, 应观察血压变化, 测量血压时要定时、定血压计、固定测量肢体 (健侧) , 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若平均动脉压超过130 mmHg (1 mmHg=0.133 kPa) 或明显高于基础血压, 给予静脉缓慢输注降压药, 有些病人血压降压效果差, 可能与气管插管有明显关系。本组有9例术后经及时行气管切开并同时拔气管插管, 血压自动下降到理想水平。

2.2.2 严密观察瞳孔变化

在早期, 应谨防再次脑出血, 3 d后脑水肿逐渐进入高峰期, 应预防脑疝。若病人昏迷由浅入深或清醒后再次昏迷, 血肿侧瞳孔变化不定, 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偏瘫加重等, 表明病情恶化, 可能有严重脑水肿或再出血, 应及时通知医生行CT扫描。

2.2.3 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监测

术后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 排痰功能差, 常伴呕吐, 易引起呼吸不畅甚至窒息。应及时吸出口腔、鼻腔及呼吸道分泌物, 部分病人术后带有气管插管, 随着麻醉后续作用消失而开始烦躁, 也易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 此时应考虑拔管或行气管切开。

2.3 管道护理

2.3.1 头部引流管护理

引流管要妥善固定, 高度不超过床沿, 对于烦躁的病人, 肢体应加约束带, 以免将管自行拔出。搬动病人时应先暂时夹管, 以防逆行感染, 翻身时严防引流管受压、扭曲。接管处严格消毒, 并用无菌纱布包扎, 定时更换敷料。严密观察引流是否通畅, 以及引流液的质与量变化并记录。术后引流一般为少量、淡红色脑脊液, 术后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常提示脑室内出血, 脑脊液混浊常提示颅内感染, 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3.2 气管套管护理

加强气管套管局部消毒与护理, 保持气管套管通畅, 气管切开后吸入的气体未经过鼻腔和上呼吸道加温和湿化, 易引起气管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 形成痰痂或痰栓堵塞内套管, 且肺部感染率也随之升高, 故应保持气道持续湿化。按时给予病人翻身、叩背, 及时吸痰。鼻饲病人防止食物误入气道, 加强口腔护理, 每天2次。

2.4 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监护

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是重症脑出血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特别是重症脑出血病人, 故应保护胃黏膜, 尽早应用受体阻断剂或质子抑制剂进行预防, 定时做大便潜血实验。昏迷病人2 d~3 d留置胃管, 抽取胃液观察有无咖啡样改变, 尽早鼻饲给予流质饮食[1]。

2.5 防止便秘

排便时用力, 腹压增高可致颅内压增高, 易致再出血。因此, 应保持大便通畅, 可进食含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和新鲜水果, 必要时给予开塞露塞肛。

2.6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肾功能监护

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 严密监测血电解质、血糖、肌酐的变化及动脉血气分析、尿常规等, 及时预测处理, 为血肿吸收创造有利条件。

2.7 饮食护理

术后病人有意识障碍不能正常进食, 不利于病人的康复。本组病人采用的主要是经鼻胃管插管的胃肠内营养方法, 术后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 饮食应以清淡为宜, 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 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糖、易消化食物为主。

2.8 康复护理

术后病人有肢体及语言功能障碍, 应给予功能锻炼和语言康复训练, 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始床上肢体活动, 鼓励病人加强肢体的功能锻炼, 按摩、针灸或被动运动。从发音器官开始到发单音节单词, 认人、物、字、数数等, 说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 让病人跟着说, 或让病人反复听日常用语的磁带, 以强化语言刺激, 逐渐恢复语言功能。

2.9 预防和保健指导

本组病人有56例为高血压病人, 因此需向病人及家属讲解高血压须坚持终生规律服药, 将血压控制在稍高于正常水平, 定期测量血压, 防止发生再出血, 饮食要清淡, 避免情绪激动, 教会家属配合病人进行功能锻炼的方法, 提高病人生活自理能力, 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3 体会

通过对68例脑出血病人护理, 体会到护士应当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情, 做好管道护理, 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以及进行详细的康复护理指导, 以有效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使病人得以最大限度的康复。

参考文献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说课设计 篇8

关键词:说课;设计;案例

“说课”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理论依据及教学设想,即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教研人员或同行,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随后由听者评析,继而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说课也是对备课更进一步的深化和提高。下面,笔者就内科护理学中“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一节的说课设计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内科护理学是在现代护理观念和现代医学模式的指导下,研究在内科学领域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也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2.本次说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选自《内科护理学》(第二版)第九章第四节。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李秋萍主编,供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使用。第九章主要介绍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四节是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脑出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本次课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知识的同时巩固脑血管疾病的护理常识。

二、学情分析

内科护理学是在学生已学习基础护理学、医学相关基础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基础上开设的。在学习本次课之前,学生基本掌握了内科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学好神经系统疾病和执业后从事专科护理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认知、能力和情感目标

(1)认知目标:熟悉脑出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处理要点、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掌握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运用已学的护理知识为患者做健康指导,并能给予患者及时正确救治和护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护理事业,立足岗位的工作作风和高尚品德。

2.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2)教学难点: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表现。

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法

首先,授课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讲授法、提问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教法结合。例如:同是脑血管疾病,都出现了发热的症状,为什么脑出血的病人头部可以使用冰袋降温,而脑梗死的病人不能使用呢?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讨论中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形成信息的多角度传递,获得对知识更深刻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勤思考、会学习的能力。

其次,教学手段方面,注重传统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法的融合,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图表、图片、视频穿插,把疾病的真实表现和具体的护理措施生动化、实际化。如考虑到脑出血也是引起痴呆的常见病因,通过视频导入介绍由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组发起的“我的父亲母亲”——关爱痴呆患者的黄腕带大型公益活动,注重社会时事和理论教学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对板书进行合理设计,板书左半部分用于书写标题,右半部分用于对某部分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如作图、绘制表格(如肢体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训练的方法等)。

再次,指导学生采用预习法、读书法、讨论法、质疑法、总结法等进行学习。

五、教学环节设计

1.课前准备环节

提示学生课前复习相关神经解剖知识及《健康评估》中有关肌力、意识障碍等的评估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脑血管疾病的护理特点,做到带着问题来听课。教师课前认真做好教学设计,精心准备教案、讲义及多媒体课件等资料。

2.授课环节(本次授课2学时,共90分钟)

(1)病例导入,激发兴趣。以脑出血病例报道导入新课,使学生初步认识脑出血的发生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本次课的兴趣。

(2)检查预习,巩固基础。以提问的方式检查预习情况,例如:内囊损伤后的“三偏综合征”具体的表现是什么?怎样根据瞳孔的变化来判断意识障碍?

(3)案例启发,推进新课。通过案例的引入为本次课的学习构建一个情境,按照护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对脑出血病人的护理进行讲解。例如:患者,男,65岁,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20余年,情绪激动时突感头痛,伴右侧肢体无力,随即倒地,头颅CT显示左侧基底节区高密度影。怎样根据病人的表现进行护理评估?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这两项内容对疾病的转归、预后、患者机能的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脑出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基底节区,基底节区损伤后会出现典型的三大典型临床表现: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失语。学生掌握这些特点后,在临床工作中就能进行针对性护理。肢体瘫痪,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急性期最好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2~3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有效预防压疮。有感觉障碍者,不用温度过高的取暖工具,热水袋的温度要低于50℃,防止烫伤。脑干大量出血的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病人多数在短时间内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呼吸障碍、脑疝而死亡。如果能有效分辨脑干损伤后的临床表现,观察生命体征,查看瞳孔,发生脑疝时,及时通知医生,备好抢救物品,就有可能为挽救病人的生命争取时间。护理诊断有别于医疗诊断,较多学生难以正确提出完整的护理诊断,或者护理诊断的排列顺序不合理,不能体现病人护理问题解决的轻重缓急。在讲解完护理评估后,让学生经过讨论后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并按照合理顺序排列,教师最后点评。根据提出的护理诊断,结合病例讲解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的制订。如怎样根据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这一护理诊断制订护理措施?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从一般护理(休息、活动、体位、饮食),病情观察,用药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内容讲解后,及时小結重点和难点,以复习题或历年护士资格考试真题再次强化和复习重点知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后以布置预习题的方式告知学生下次课讲授的内容,鼓励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利用网络资源的方式对新课内容进行充分的预习,为新课的讲授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说课”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作为教学研究活动的一种高级形式,说课活动将教师的课程研究与教学特点、课程改革实践等紧密地融合到一起,极大地调动了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秋霞.“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说课设计[J].教师,2011(11):41-42.

[2]左敬亮.论“说课”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3):71-73.

[3]黄波兰,许红.高职《妇产科护理》课程说课[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9):112-113.

上一篇:网络安全创新工作下一篇:环保意识调查问卷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