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思路研究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老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我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在《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部署的全国120个老工业城市中,山西省大同市、阳泉市、长治市、晋中市、临汾市5个老工业城市和太原市万柏林区“五市一区”入选。根据规划进度,为掌握老工业基地规划实施进展情况,文章以大同市为例,对老工业城市调整改造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研究,旨在总结经验和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措施建议,推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顺利实施。

关键词:山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大同;

《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1](以下简称《规划》)针对不同发展态势的老工业城市,明确了调整改造主要任务和政策取向,要求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强大动力,把再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功能作为主攻方向,把促进绿色发展、增强创新支撑能力作为重要着力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促进老工业基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国家重要的新型产业基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

1 大同老工业城市基本情况

1.1 历史沿革

大同市在“一五”时期,就被国家列为重点建设城市,“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国家相继布局了一大批重大项目:亚洲最大的机床厂———大同机床工厂;我国最大的军用动力机械厂———山西柴油机厂;当时国内最大的水泥厂———大同水泥厂;最大的合成橡胶厂———山西化工厂;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初名大同综合机床厂)。直至国务院国[1984]76号文件,首次批准大同等13个市为全国“较大的市”。这一定位说明大同当时在带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60多年的建设发展,大同老工业城市长期形成以煤炭、电力为支柱的产业,冶金、机械、建材、化工、轻纺、制药、食品等工业门类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3]。

1.2 发展情况

近年来,大同市以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先行区”、“能源革命排头兵之尖兵”、“对外开放新高地之尖兵”三大目标为牵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和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 271.8亿元,增长6.8%,老工业城市调整改造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调整改造也存在一些问题,GDP增速排名全省第6,与全省第二大城市的地位不匹配;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42.8亿元,增速排名全省第7,非煤现代产业体系尚未形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19.7亿元,增速排名全省末位,市本级财力保障民生能力弱。

2 大同市老工业城市调整改造取得成绩

2.1 产业结构优化成效明显

截止到2018年底,全市单机30万k W及以下运行燃煤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同时大力推进绿色工厂、绿色矿山、绿色循环经济,传统产业改造进展顺利。2018年共签约落地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转型标杆项目28个,总投资416.8亿元,能源革命在“尖兵”实践中取得大突破。此外,坚持把文旅产业作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主攻方向,2018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620.9亿元,同比增长28.5%,新兴产业培育取得成效。

2.2 城市服务功能快速提升

加大了对中心城区基础设施投资和城市环境改善的力度,并依托“两河三城”重塑产城格局,进一步优化城市内部空间布局,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入转型提升快速通道。中心城区旅游、运输物流、金融、保险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初步形成,并保持较快增长,带动大量新增就业。大力推进工业遗产再利用,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大同水泥发展博物馆、晋华煤矿国家矿山公园、大同煤气化总公司北魏398文化创意园已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

2.3 环境保护取得重要突破

近年来,全市坚持“控煤、管车、降尘、治污、禁燃”等多管齐下,空气环境质量全面提升,2018年全市二级以上优良天数实现全省六连冠,从“煤都黑”到“大同蓝”生态环保工作经验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全市Ⅲ类及以上优良水体断面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开源一号”(原大同市煤气厂)污染场地治理修复项目成功列入国家土壤项目储备库。大同富乔-驰奈循环经济产业园成功列入国家50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名单,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格局正在形成。

2.4 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全市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双创”基地建设,开展了100项高新技术科研攻关,引进了20名院士和71名专家建成转型智库,创建了7家院士工作站,成功引入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国家级重点院所,实现高端智库顶层设计和政产学研良性互动。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2家,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0个,省级众创空间达到11家。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4.9亿元,较2017年增长309%,创新驱动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强劲。

2.5 社会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2018年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用于民生领域达到81.5%。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文化、社保等民生重点工程有序推进。教育方面,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6.7%,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部高质量通过国家复评,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是山西唯一、全国26所之一。社会保障方面,农村低保标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市9个农业县区建立孝养基金试点,被列为全国第三批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城市。

2.7 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全市“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完成阶段性目标。陆续对362户市属国有企业实施了关闭破产并妥善安置了职工近10万人,厂办大集体企业也随主办国企实施了关闭破产,共涉及46户企业,职工6 111人,处置僵尸企业27户,安置职工941人。“大同品牌行”、首届中蒙(大同)商品展销峰会成功举办,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6.6%,进出口市场拓展到六大洲64个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格局继续巩固并不断优化。

3 大同市老工业城市调整改造实施存在的问题

国家《规划》实施以来,虽然大同市老工业城市调整改造取得了重大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一煤倚重”的产业结构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煤电产业仍占主导地位,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二是由于近年来市政府财力不足,民生保障水平仍然不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增强。三是环保压力较大,部分约束性指标不降反升,污染防治还存在诸多短板。四是尚有众多工业遗产未得到重视,缺乏系统普查和调研。五是科技投入不足,企业创新意识不强,没有形成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产业发展模式[4]。

4 大同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下一步推进建议

4.1 强化《规划》引领作用

大同市应紧紧围绕调整改造要求和现实发展状况,明确下一阶段调整改造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上有大的推进,在城市综合功能上有大的提升,并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各类先进要素集聚的发展环境,带动老工业城市调整改造,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引领经济发展的新路。

4.2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改革创新是老工业城市调整改造的重要动力。一是针对转型重点完善改革着力点,积极探索电力体制改革,完善电力通道建设。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积极争取各级各类资金,将老工业城市调整改造放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中谋划考虑,重点保障老工业城市调整改造相关工程项目实施。三是强化科技合作,围绕能源革命尖兵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级能源科技研究机构在大同设立分支机构,或者争取国家重大科技装备(实验室)落户大同[5]。

4.3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在老工业区调整改造过程中,大同市应充分发挥各项优势,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一要发挥试点政策优势,例如大同市获批山西通用航空业发展示范市,应主动先行先试,发挥对山西省通用航空业的示范效应。二要发挥区位交通优势,紧抓京张、大张、大西高铁开通的历史机遇,主动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在文化旅游、先进制造、科技研发等领域深化开放合作,助推老工业城市转型。

5 山西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整体思路

山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范围大、任务重,根据各地规划执行情况,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保障规划任务顺利实施,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5.1 加强分类引导

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涉及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生态环境修复、民生事业等方方面面工作,建议国家及省级层面对各老工业基地进行分类引导,特别是在再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方面,防止在老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同构化和主导产业同质化等问题。特别是对于山西省老工业基地来说,主要是以资源型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改造任务异常艰巨,需要结合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特征,重点指导各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此外,应重点加强对企业搬迁改造的指导工作,保证企业搬迁后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坚决杜绝“搬迁死”等现象的出现。

5.2 强化资金支持

山西老工业基地历史悠久,基础条件差,传统产业比重大,资源环境约束紧,民生问题短板多,调整改造任务重。积极对接国家各项支持政策,争取国家加大对山西省老工业基地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改善、民生工程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支持,重点包括协助解决国企改革历史遗留问题、社保资金缺口、棚户区改造地方配套资金缺口、搬迁企业人员安置、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

5.3 加大改革授权

山西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各老工业城市也是重要能源城市,建议山西老工业基地持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降低用电成本,探索建立电网公司、发电企业、电力用户、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投资建设输电线路,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输电模式。稳步制定用电量越多电价越低的倒阶梯输配电价和目录电价政策,扩大电力消费,降低用电成本。积极推动山西老工业基地建设对外交流平台,通过大宗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化交流平台,提升山西省老工业基地影响力,为调整改造增加动力。

5.4 完善项目支撑

重大项目的谋划布局,对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拉动固定资产投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后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建议山西按照国家“面向2030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及重大工程”布局,围绕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特别是产业转型需求,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落地山西,力争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布局应用示范等重大工程,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Z].2013.

[2] 国务院.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Z].2013.

[3]宋冬林.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32.

[4]安树伟,郭文炯,安祥生,等.山西经济地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8:235-287.

[5]祁瑞雄.大同市资源型经济转型背景下同煤集团战略选择路径研究[J].商业经济,2020(4):28-30.

上一篇: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对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分析下一篇:民间玩具在幼儿园课程活动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