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新课标

2023-0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部编版初中语文新课标

初中语文新课标理念下的阅读教学分析

内容摘要: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学生阅读能力和自主创新的欠缺,现如今初中阅读教学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初中新课程标准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大,对新形势下的阅读教学有了新理念的指导。基于初中也新课标理念的要求,必须改革现有的阅读教学方式,学生和教师都应共同学习,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大目标而努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新课程标准 阅读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以往的阅读教学方式的批判和颠覆,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新课改后,语文新课标理念对阅读的教学提出了详细的要求,传统的满堂灌,教师一味灌输,学生的被动接受,导致学生不会阅读,丧失阅读能力的后果,针对传统阅读教学遗留的严重问题,必须采取措施,遵循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阅读方法指导,致力于改善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的学生相比小学生最大的改变就是语文阅读的要求,这有别于小学生的认字组词,写日记周记的小短文,初中生头疼的问题就是写作,写作就是“我手写我心”,这就要求学生的阅读量的积累,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方法的学习。当下阅读教学存在很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其一,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站三尺讲台,传道受业或解惑也,教师一味讲,学生只知道听,教学不再是师生互动的双边过程,成了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听和记。学生对学习成了被动接受的过程,语文教学也就成了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性质,而不是学生陶冶情操,习得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活动。[1]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批判意识的欠缺,学习成了被动接受和记忆,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考试就是为了升学。所以,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应有意义的淡化,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是严重欠缺。

二、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的目标为识字与认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2]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尤其语文课本又是以文章的形式分单元编排,语文课堂教学重中之重就成了阅读的教学。

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而丰富的阅读习惯。要爱阅读,而不是被迫阅读,现如今的阅读教学,就课堂教学而言,初中学生自觉性较差,没有自主预习,阅读的习惯,把课本文章当作任务去完成,就少了很多兴趣和乐趣可言,少了和作者的文本亲密接触所带来的心灵触碰和情感共鸣。究其原因,还是要让学生拾起对阅读的兴趣,尤其初一年级正是好奇心满满的时机,一旦挫败,丧失兴趣的阅读就成了完成课堂任务,这样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可以给学生介绍或准备一些课外有趣的小读物,能引起他们兴趣的阅读文本,引发他们的好奇心,提出问题,让他们自发去阅读,课堂集体分享和交流,阅读也就变得有趣了。

其次,培养开放,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不在是教师漫灌,学生被动接受,要发挥学生主体的地位,学习以学生为主,多开展师生互动,学生合作交流的灵活的教学形式,给学生分组,让他们合作去完成不同的课题,要各抒己见,善于表达,以此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也可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再次,重视阅读教学中的朗读和默读。语文课堂学习离不开读,不能使学生养成嘴懒的毛病,哪有语文课不是书声琅琅的,学生必须热爱阅读和朗诵。记得九年级有一个散文单元,学生反映读得多,自己课下又不预习,上课的文章篇幅又长,如果只是教师一味的满堂灌,忽略学生不熟悉文本,那么这节阅读课就没有意义了,为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小组读,分角色读,个人读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为了避免个读部分少而不知文意,可先让学生自己默读了解文意,教师在他们默读之前,应提出一两个问题,让他们有目的的阅读,有所收获而不是单纯浏览文字不思考。[3]学生的回答问题也可以调动课堂气氛,慢慢的热爱语文。

最后,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宽阅读面,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媒体,手机等等,多看书才能有所收获,广泛阅读的同时也要多思考,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待所阅读的知识,多交流,多请教,可以请教教师,多和同学交流感想。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以指导,开展读书分享会,分享彼此的阅读体验,扩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结束语:初中学生正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起航的起点,针对现在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和学生要双方互动,共同合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大目标前进。阅读还是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发展的眼光,课堂阅读教学要教师引导,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变革阅读教学的方法,遵循新课标理念,引导学生更好的阅读,更好地生活。

(作者单位:辽宁彰武县大冷蒙古族九年制学校)

作者:张丽华

第2篇:高中语文新课标之我见

摘 要 解读高中语文新课标是高中语文教学开展的基础与前提,通过对新课标的解读与高考检测密切联系,形成两者的互联互动,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新教育理念下得到落实,促进高中语文围绕着“全面发展的人”与“个性化学习”并重来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关键词 高中语文;新课标;新课改;新理念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成为了教育的根本任务。经过历时近五年的探索,在2018年初发布了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新课标的发布,与2017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是同一时间背景下的大事件。因而两者之间既密切联系,又保留了语文学科的特色。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与对新课标的解读,从三方面来论述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思考。

一、新课标:纲举目张重千钧

语文新课标是落实国家教育战略中,围绕以“立德树人”和“全面发展的人”双重目标,对高中语文教学进行指导性的文件。这种指导性地位,体现在语文教学中是全方位的:

1.从语文教学总目标来看,不仅对立德树人与语文素养培养提出了要求,而且还对应课程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个方面的具体对应目标。换言之,任一语文教学课程设计中,都应当从整体性目标与能力素养目标相融合,才能使语文教学不偏离学科目标。有学者就认为,这本质上是从“素质教育”向“素养教育”的转向,体现出语文服务于教育任务变化的全局性问题。但在笔者看来,这更多是对学科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的指导,使两者统一于语文教学中。即总目标是教学目标之纲,教学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表现。这中具体表现更体现在四大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从而实现落实立德树人与素养培养的目标。

2.从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性来看,纵观整本语文新课标不难发现,无论是在教学建议上还是要能力素养要求上,都对语文新一轮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一方面,从学科教学改革的层面上,给出了顶层设计的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大学科核心素养,放在整个学科改革来看,这就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中心,也是素养教育落实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从教学具体过程与具体要求来看,又通过教学建议很好地给出了若干小课题引导高中语文教师进行探索,如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都指向了学习任务群的构建,体现出语文教学的走向个性化的思辨性阅读发展过程。语文教师只有深入理解其对具体教学的指导价值,才有可能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做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探索,从而适应新时代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

3.从语文教学的具体指导来看,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教学要从单一的碎片化教学建议,向体系化、条理化与结构化转变。单一文本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自我对同一体系性知识的整合学习、思辨学习及发现学习,从而从语言、思维、鉴赏指导学生走向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不仅如此,在这一过程中,对方法论运用、实践过程的具体指导、教学评价的多元建设等,都有比较鲜明的课标要求。尤其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指导下,新课标也不吝笔墨加以进行细致指导,并确定其为其他三大核心素养的高层次素养。

由此可见,通过对语文教学目标、教学改革、教学实践等方面的指导,实现了语文新课标纲举目张统领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新课改:腹有诗书气自华

诚如上述所言,语文新课标在教学目标上具体落实到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的培养上,以期实现从“素质教育”向“素养教育”转变。从更通俗的角度来看,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来推动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实现能力培养与素养培养并举的新课改目标。这主要是因为:

1.由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的能力要求所决定的。无论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还是文化传承与理解,尽管前三者与后者从某种程度上具有基础与升华的关系,但实际上还是能力要求有区别。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是其他三大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与基础,也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直接反映,其能力要求不仅仅是夯实语言基础、熟练掌握并运用语言,而且还包涵了自我对语言解析与个性化运用的过程。如对同一事件的叙述,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都清晰的前提下,高中学生的叙述应当能反映出学生的逻辑思维及审美判断,反映出学生文化理解下的观点呈现。而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等两大素养,其要求既是密切联系的,又有较大的区别。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的能力要求,是条理性、结构性、逻辑性的有机统一,重视学生总结、归纳等思维要求;而审美鉴赏与创造必须在这一基础上反映出个性化审美的愿景,使审美鉴赏既体现逻辑发展,又体现思维创造。而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是对前三者的升华,其不仅要求学生从多元文化的视角领悟、理解语文学习的价值,而且还要求传承并弘扬优秀文化,从而赋予语文学习更高层次的任务要求。

2.由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所主导的。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引导学生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这实际上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全面发展的人之教育目标,进行有机融合后,形成的语文学习发展之路。简言之,即是通过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进行具体的培养,从而实现两者的协调融合。如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培养,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通过学生的自我体验、合作交流、深入探究等方式,形成自己对文本作品中文化的理解与体会,从而培养这一素养。值得注意的是,这条学习之路不单单是语文学科所独有,而是各学科都重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四大學科核心素养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变都统一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下的终身学习,其对学生的要求有了本质的变化。而从高考语文新课标卷来看,自2013年以来,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这一变化随着阅读分量的逐年增加而得到更好地体现。

由此可见,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来引领并决定新一轮课程改革之潮流,其反映在学生个体培养上则是引导学生在增强阅读过程中,形成自我独特的、个性化的阅读鉴赏与理解能力要求。

三、新理念:不畏浮云遮望眼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主要有三个——素养教育下的育人功能、全面发展下的个性培养、有序开放的语文体系。

对于素养教育下的育人功能而言,是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视角下,以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前提,以高屋建瓴的方式提出语文教育最终的目标与归宿。在这一基础上,通过育人功能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祖国建设,培养学生人民情怀、爱国主义与社会责任感,则是育人功能理念的应有之义。语文的育人功能,本质上主是通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使语文的人文教育与渗透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沁透心脾,教化人心。因而,重视素养教育下的育人功能,就是回归到语文的人文层面,尤其是文学教育层面,通过各种丰富的手段和方法,发挥语文学科育人作用。如通过古诗词的学习,不仅可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人文涵养,启发学生对人生更美好的追求与向往。

对于全面发展下的个性培养来说,是对全面发展的人之目标与个性化语文学习的时代要求,做了一个有效的平衡。从社会发展的层面来看,全面发展的人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日益发达兴旺的保证。而从个体发展的层面来看,独立自主与服务社会是个性化学习的表现,是高中学生独立人格培养的需要。只有将两者统一于平衡的状态,才能使个性得到彰显。换言之,全面发展是具有个体性特色下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学习是在全面均衡基础上具有独特性的方式。因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追求全面发展的个性培养,就是要通过夯实基础、拓展视野、增强阅历等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强化个性化学习的语文独特思想,形成独特语文审美判断与思维方式,为学生的创新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尤其是语文写作教学中,既要追求有深度、有逻辑、有层次的全面发展之写作规律掌握与运用,又要追求具有独特个人色彩与魅力的写作特色之展示,才能写出不一样的感受与体会。

对于有序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来看,是对语文教与学的总体要求,也是落实学习任务群、开发校本课程、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需要,体现于语文包容兼具、不断发展的规律性特征。有序是要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依据新课标要求,循序渐进地开展语文教学,从单篇到整本书、从单一文本到任务群都要体现出四大学科素养的层次性与培养目标。开放既要联系古今,又要吸收中外先进文化,使语文学习体系呈现出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吸收各种优秀文化到语文教学中,是与时俱进的典型表现。如对《再别康桥》的学习,从传统美学到西方美学,再到今天的色彩心理学的介入,都是围绕着有序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来实施的,也是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挖掘并发展语文学习视野的需要。因此,立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来落实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要把握发语文学习体系发展与创新,才能使之更好地助推出新理念。

这三个基本理念,共同助推出语文新课改的新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来推动语文教学发展;以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全面发展来引导语文教学;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内容来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等。加之信息化发展与多学科知识融合,高中语文新理念都是从学生发展高度来进行谋划与设计,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導意义。

新课标当有新课改,新课改必有新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学生素养培养出发,以高考新动态为观察视角,才能全面客观且富有成效地解读新课标。

[作者通联:南昌市第十三中学]

作者:张玉璠

第3篇: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新教材解读

新教材、新起点——部编小学一年级语文

新教材解读

马龙县旧县小学 罗聪升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本学期,历时近五个年头的部编新教材终于在热切期盼中显出真面目。为引领一年级语文教师准确把握这套教材的特点,切实使用好新教材,我通过研读新课标,将新、旧教材进行对比阅读,查阅相关资料,对新教材进行了解读。

一、部编一年级语文新教材的几点变化

部编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采用大开本排版、水墨画插图,显得大气优雅,赏心悦目。新教材有哪些变化呢?

(一)、调

1、教材板块调整

原版教材第一单元是拼音教学,新版教材第一单元是识字教学。为什么要这样改呢?拼音教学的定位是工具——识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识字难度低于学拼音的难度,这样编排便于和儿童的学前生活相连接。

2、识字与拼音比重调整

新版教材的拼音教学由原来的4单元减少到目前的2单元;识字由原来的8课调整为现在的10课。目的:体现了新课标中“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的要求;体现了拼音为识字服务的定位。

3、选文调整

新版本教材共有14篇课文,保留了原来5篇课文,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写诗》、《明天去远足》、《大还是小》、《项链》、《乌鸦喝水》、《小蜗牛》等9篇课文。选文突出了经典性、时代性,选用文质兼美、适宜教学的内容,一些经典课文又恢复了。 选文按照“双线”组织单元教学:一条线是“内容主题”组织单元;另一条线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4、字种调换

新教材将字种调换为儿童使用的高频字。例如:《小小的船》,原版本要求会写“见、白、田、电”,新版本要求会写“月、儿、白、里”。《画》,原版要求会写“人、火、文、六”,新版本要求会写“水、去、来、不”。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高频字构形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先学写高频字,容易而有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能够带动后面的学习。

(二)、减

1、内容减少

和原版本相比,新版教材课文数量减少了,由原来的20课减少到14课,拼音由原来的4单元减少到2单元。但这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内容的调整和融合,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

2、识字量减少

由原来的400个减少到300个。目的:降低初入学的难度,放缓坡度,减轻负担,呵护孩子爱学习的天性。

(三)、增

1、增加了传统文化元素。

例如:新增的《金木水火土》、《江南》、《春节童谣》、《剪窗花》等,这些内容具有中国传统元素。

2、语文园地增加了“识字加油站”“和大人一起读”2个栏目。 全册8个单元,有6个“识字加油站”。“识字加油站“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识字,分担了课文识字的教学任务,把使用频率高但又不好在课文中呈现的字编排起来。6个识字加油站,共完成31个会认、6个会写的任务。

“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有儿歌、故事、童话、童谣。这个栏目意在和学前教育衔接,引导孩子从口语过渡到书面语,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从一年级开始引导学生走向阅读的路,是语文教师分内的事,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3、增加了笔画、笔顺规则、偏旁,这些内容让识字教学更清晰、更科学。

4、增加了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

例如:拼音中的情境图;认读课程表,泡泡语提问“看看你的课程表,星期三有什么课?”;52页“说说你的名字里有哪些声母和韵母”,和孩子的名字发生联系;71页的“说一说你的书包里有哪些文具。”95页的“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这些内容联系儿童生活,关注儿童成长。

5、增添了“连环画课文”。鼓励孩子运用识字成果,自主阅读。不认识的字鼓励孩子猜读,特别是借助图画猜读。

(四)、融

尽管新版本教材分单元组织教学,板块设置比以前清晰,但教学内容融合性更强,综合性也有所加强。例如:新版本的拼音教学,一改原版本着重形似的特点,既有口语交际,又有拼音识字,还有观察和思维等。

总之,改版后的语文教材,注重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更符合语文教育规律,更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

二、针对新版本的备课建议:

1、重新研读《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了解掌握其中对各个学段内容、目标的要求,特别是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2、参考教师用书所建议的小学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系列,把系列和课标要求对照,互为补充。

3、研究这些“要点”(知识点,训练点,也就是讲课的重点)如何分布到各个单元、到每一课,体现梯度,体现螺旋式提升。

三、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

(一)、汉语拼音

1、准确把握目标要求,体现弹性。

新课标对第一学段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请注意,课标是把汉语拼音放在“识字与写字”里边,并没有独立列出一条。这就从一个方面表明,学汉语拼音的目的是借助拼音认读汉字和查字典,提高识字效率,而不是为了掌握拼音阅读的能力。因此,汉语拼音的“地位”要适当,不要摆得过高,要降低难度。

2、突破难点,充分利用情境图学习,在活动和游戏中学习。

教材中的情境图有几个特点:①呈现有趣的故事情境。②将拼音学习与学生生活建立联系。③以相应的事物示音或示形,帮助学习字母。④能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在拼音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情境图。例如:26页学习声母d t n l,可以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字母——发现共同点——巩固字形

新课标中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我们在教学中要巧妙地设计一些小游戏,帮助孩子学好拼音。例如:37页语文园地二中的“还能摆什么?快来试试看。”还可以和同桌做手指操,摆出字母:o c g x e;和家长一起摆图形:b——d,q——p,f——t等等。

3、注重运用,拼音教学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新教材中,在汉语拼音中加入了识字、儿歌这种做法,一方面体现了课标的要求,另一方面体现了汉语拼音学习阶段丰富的学习内容,增强了趣味性,有利于各方面相互促进,整体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对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要重点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拼音认读汉字,说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二)、识字与写字

1、识字、写字编排特点:

(1)、识写分流,多识少写:认300字,写100字;放缓坡度,减轻负担;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体验阅读的乐趣。

(2)、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集中识字:识字

一、二,共90个字;识字加油站,30个字。分散识字:汉语拼音,32个字;课文,147个字。

(3)、合理安排识字写字序列。科学选择字种:高频常用字,构词能力强的字优先。合理安排字序:写字由简单到复杂,由独体到合体。

(4)、教学要求更清晰,重视识字方法、识字能力和写字指导。

2、识字写字教学建议:

(1)、凭借插图,感受汉字的趣味性。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直观形象的画面更具有吸引力。在识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处理好“图”与“字”关系,从而帮助学生识字、学词。

例如:在学习《日月水火》这一课时,可以按这样的步骤来学习:展示字的原始图形——出示古体汉字——出示楷体汉字——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引导学生掌握字的音、形、义,能提高识字的兴趣与效率。 (2)、引导观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例如:在学习《小青蛙》这课时,可尝试这样教:①借助拼音读儿歌②去掉拼音读儿歌③画出跟“青”有关的字,引导发现形声字左边的形旁表意,右边的青表示读音。④在游戏中巩固识字

把识字过程转化为一个培养能力、训练思维、发挥创造力的过程。 (3)、和游戏结合。《大小多少》生字多为合体字,可以设计“开心碰碰车”游戏,让学生们用部件组新字,巩固识字。

(4)、渗透字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5)、鼓励在生活中识字。

(6)、多次复现,复习巩固。把字放在词、短语、句子中,多次反复出现,以做到温习巩固的作用。

(7)、重视写字指导,指导要到位。

按照识字规律指导,指导独体字时,要让学生掌握笔画笔顺,关注主笔的占位;指导合体字时,要注意部首、比例、占位、相邻部位的交叉等;指导要注意坐的姿势、执笔的姿势;指导书写要有五个环节:观察、范写、描红试写、讲评、再写巩固提升;要按照课标新提出的要求:随堂练习,天天练习,课堂练习数量不宜太多,要讲究质量。

(三)、阅读教学

1、新版教材编排特点:

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2、阅读教学建议: (1)、加强朗读指导

① 新课标对低年级段的朗读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②低年级的朗读尽量不要过多讲技巧,老师要范读、教读,正确、流利、有感情要逐步提升。读书要求,从读出来到读正确,从读正确到读流利。

③读书内容,从读字、词到读句子,从读句子到读段落。中间一定要强调读出标点符号。

④读书形式,老师范读学生听读,学生自由读,读给同桌听,读给家长听„„ 总之,要在一遍遍练读中,把规范的书面语揉进孩子的生命,让孩子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得到锻炼、得到提升。

(2)、重视阅读方法、策略的引导

部编教材更加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例如:《青蛙写诗》课后练习“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青蛙写的诗里有逗号和句号,请你圈出来。”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项链》课后练习“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教学中,要由圈词到画句,提取相关信息,促进阅读理解。

(3)、关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①积累语言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材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中除了通过朗读、背诵课文来积累好词佳句外,还采用多种形式促进对语言的积累。

②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不是理解整篇文章内容,而是理解重点词句。几个问题扎堆提问,让孩子们理解整篇课文内容,这是违背新课标原意。

③积累语言时,要多读多背。对好词佳句、常用句式和优秀篇章,只有真正记住了,积累下来,那么运用也就得心应手。

(四)、口语交际

1、教材编排特点

要求更清晰,指向更明确;构建了目标体系;选择适当的呈现方式。

2、教学建议:

(1)、口语交际要面向一定对象,(不是自我表达)以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为目的。 (2)、口语交际的课堂价值在于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提升学生在生活中交际的能力。(没有“比一比,看谁说得好”的语句)

(3)、口语交际要拒绝表演,要在自然、实际的交际情境中进行。 (4)、口语交际外在表现的是口语表达,实际体现的是综合素养。 (5)、按新课标的要求,第一学段的口语交际主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与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的表达。

(五)、和大人一起读

1、新课标对课外阅读的要求:(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设置目的:幼小衔接;口头语过渡到书面语的桥梁;亲子阅读;共享阅读。这样真正体现了:儿童阅读要进课堂、进课表、进教材、进评价。

2、教学建议——在游戏中共读 (1)、我是主角

读完一本书,把故事中主角的名字换成孩子的名字,还可以把孩子小伙伴的名字加到故事里。于是,一部以孩子为主角的故事就可以上演了。

(2)、猜故事的前传和后传

读了故事之后,让孩子想想,在这个故事发生之后可能发生过什么故事?在这个故事发生之后,又可能会发生什么故事?

新教材、新内容,新要求、新挑战。我们一定要借助这个机会,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实践,这样做不但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更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第4篇: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新教材使用心得

果河小学 陈玉华

部编语文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感觉是“高大上”。

1. 所谓高,是层次高。由教育部组织编写,温儒敏教授总主编。 2. 所谓大,是开本大。原人教版教科书是32开本,152页; 新教材是16开本,122页。字体大,原教材课文标题二号,课文正文小二号,田字格的字在二号与小二号之间。新教材课文题目小初号(英文36号) ,课文正文二号,田字格的字在小初与二号之间,都分别加大了半号; 《识字》第1课的“天地人你我他”,字号竟然是72号(英文字号) ,课本显得大气。

3. 所谓上,是新教材在外观上比原教材更精致,画面风格、字体选择、装帧设计、页面布白都比原教材现代时尚、和谐养眼。比如,教材插画,原教材以写实居多,新教材则更多的是童话图,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外观只是第一印象,作为教师,更为关注的是教材的结构体系、文本选择、拼音识字、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教材与现代生活的关系。

一、关于结构体系——有增更有减

基本相同于原教材,也安排入学教育、识字、拼音、阅读四大板块,一共8个单元。每个单元有较松散的主题,不强化。每个单

1 / 5

元后还是“语文园地”,最后是《识字表》《写字表》和新增的《常用笔画名称表》。

(一) 新教材最大的变化,拼音安排顺序有变动

原教材先拼音后识字,而新教材先用1个识字单元,然后安排两个拼音单元,再安排5个单元的识字和阅读(其中识字1个单元) 。新教材改变了原体系,先用一个单元学习40个汉字,包括数字、天地、物象、人称、人体、站坐、上下等。先识字,可能想体现几个意图:一是强化母语文字的意识; 二是体现识字的传统经验——口语基础学识字; 三是幼小衔接,避免突然的陌生和枯燥。

(二) 识字写字的增减

《识字表》安排300个汉字,比原教材减少了100个,降低了难度。《写字表》安排100个汉字,字数与原教材相同。但由于新教材按字频选字,入选的字有所不同。比如,原教材“一二三„„”十个数字都选,新教材“六七九”识字选了,写字就未入选。在每一课的“识字”栏新增了共50个偏旁部首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认识汉字的特点,书后还附了《常用笔画名称表》,提供了横竖撇捺点提及复合笔画名称22个,对规范笔画的称谓很有好处。

(三) 文本篇数和篇幅有缩减

阅读课文14篇,比原教材减少6篇; 识字文本10个,比原教材增加2个。文本字数减少,最长的一篇是《小蜗牛》。

二、关于入学教育——视角不一样

原教材标题是《入学教育》,是以教育者的视角呈现; 内容安排

2 / 5

比较单一,分别是上学、上课、读写姿势。新教材的标题是《我上学了》。名称的改变意味着教育观念的改变。新教材是以受教育者的视角呈现,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定位准确。内容改变较大,分别是:“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含《上学歌》) ”“我爱学语文(分别是三幅图“读书”“写字”“讲故事听故事”,既暗示一年级上册语文学习的三大任务:朗读、写字、口语交际,也暗示着整个语文学习的三大任务:阅读、写作、运用) ,语文任务明确。

三、关于文本选择——最远和最近

新教材安排识字10课,保留原人教版教材3课,新换5课,修改2课,更新率50%以上。阅读课文14篇,保留6,新换8(其中《乌鸦喝水》为一年级下册) ,更新率75%。换掉的课文主要原因:有的时代感不强; 有的教育较生硬,成人味较重; 有的太哲理,学生难理解; 有的语言少童趣; 有的篇幅太长。

个人认为,低段孩子喜欢两种文本。一种是最远的,天上地下的奥秘,鸟兽草虫的活动,非人物的情境世界,古时候的诗文故事。比如,童话、神话、童诗、童谣等。课文《小小的船》《江南》《青蛙写诗》《雪地里的小画家》《乌鸦喝水》《小蜗牛》《比尾巴》《四季》《雨点儿》等。“跟大人一起读”栏目中的《小兔子乖乖》《小鸟念书》《小松鼠找花生》《拔萝卜》《谁会飞》《猴子捞月亮》《春节童谣》等就是最远的。另一种是最近的,自己的活动、情感、成长、见闻,如《影子》《明天要远足》《大还是小》《项链》等,“跟大人一起读”栏目中的《剪窗花》等。当然就教育而言,需要不远不近的,以体

3 / 5

现国家意志,“我是中国人”“升国旗”。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原教材和新教材都安排了6首古诗,其中的《画》《咏鹅》《悯农》是新老教材都有的,而《江南》《古朗月行》《风》,替换了原教材的《一去二三里》《静夜思》《《画鸡》(后两首移到一年级下册) 。新教材把古诗分别安排在“课文”“识字”“日积月累”板块中。其中“日积月累”中就安排了四首。对古诗文的学习,编者意图是读读背背,日积月累中熏陶出孩子的素养。

四、关于口语交际——增强对话性

新教材口语交际一共安排了4次,比原教材少了2次,分别是《我说你做》《我们做朋友》《用多大的声音》《小兔运南瓜》。与原教材相比,难度要求降低,基本是日常生活的自然对话。“口语交际”属性明显增强,交互性、活动性更加突出。

五、关于课后练习——朗读最重要

课后练习是教学目标的体现,也是教学重点的标识,新教材和原教材体例变化不大。24篇课文(包括识字的10课) ,除了“识字1”《天地人》没有安排课后练习,其他23课,基本都安排1~2题(只有两课安排了3道题) 。其中21课安排了朗读课文,9课既要朗读又要背诵,可见朗读好课文是最重要的事,是第一位的; 背诵应限于文质兼美的短课文,“见文必背”有可能加重学生的负担。新教材对朗读还有多个特定的明确要求,如“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读准字音”“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停顿”等。除了

4 / 5

朗读背诵,课后还有“读一读”的练习,读词语、短语、语句等,属于积累性质,给学生一些“见面”的机会,不必去掌握规律性的知识。还有其他一些练习,比如猜字、游戏、说话、问答等,是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取阅读信息的能力。

六、语文园地——趣味与积累 ,改变了学习方式,注重方法迁移。

语文园地的名称没有变,但更注重趣味性、生活性、应用性。全册8个单元有6个单元安排了“趣味识字”,通过数字诗、日课表、反义词、时间词、亲人称谓、行业称呼等生活化的通道来识字。“日积月累”是保留的栏目,因为积累是学好语文非常重要的环节。教材安排了4首古诗和两次格言的学习。“和大人一起读”是语文园地新出现的栏目,每个园地都精选一篇童谣或童话,作为课外阅读的材料。

“字词句运用”是新栏目,每个单元都固定安排。本册从拼音、识字、扩词、写话等形式入手,体现语言文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总之,新教材原教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对新教材的解读让我更加明确了教学的方向,我会努力解读新教材,教好语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了解祖国语言的乐园。

2017年11月28日

5 / 5

第5篇:初中语文新课标

初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中对初中生(7~9年级)语文方面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要求: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 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 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 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 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12.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语言上的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说话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能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

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初中语文新课标解读 学科特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源于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着重指明学生“应学什么、怎么学”,人文性则重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是唯一可以在生活中长时间使用,甚至影响事业、家庭的重工业。 课程理念 1.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语文逻辑思维能力——在生活中善于运用语文的能力。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学习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教学要重听说读写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学生语文素养能力形成一般是在初中阶段定型的,阅读速度高低就是最明显的体现。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旧比较 1.语文性质功用的回归:由注重思想性、工具性而弱化思想性,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2.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由内容分析本位而重视语感积累。语文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必须落实语言素养训练方面的目标,这是保证语文课上出语文味的关键。在教学中要摆正篇章分析与学生感悟的关系,还是要讲精彩讲到位的,不是完全排斥分析,而是要把分析当成帮助学生领悟的手段,而非目的。但坚决反对对课文作琐碎的、微言大义的分析。整体感悟绝不等于主题先行,主题先行的方式存在一定问题,因为我们在课堂教学的逻辑关系中应处理好演绎和归纳的关系。根据思维发展的规律来看,归纳教学优于演绎式教学,我们可以试想:中心意图都明确了,再分析不是浪费时间嘛。 3.语文教学重心的转移:由强调接受信息而较为强调搜集、筛选、整合、处理和生发(生发要多反思,找教材的毛病)信息。由知识中心论而重视语文历练实践。 4.学习方式的倡导:由被动接受而自主、合作、探究。简单概括就是“对话(讨论)”。 5.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激活:由课堂中心而接近社会生活。新教材的选文较接近学生年龄和生活实际,可供选择学习的篇目多了。师生能够自主地参与课程的开发,把“学什么”的权利交给学生;学校和教师应有自主选择教材的权利;教师应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自主性;学生与课程文本应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而不是被动接受“别人已经编定的课本”。语文教师应把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地位,应成为平等对话的引导者。教学内容应吸收学生的经验,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求知欲、探究欲。教师不应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是既定教案的一板一眼的演绎,而应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既定的教案。 对话意识已深入教师内心,但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师生或生生间的讨论,课堂教学不能仅仅着眼

于怎么教,仅仅关注教法的探索还是形式的,更多的是要关注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的重构。

6.新比旧更强调语文要在交际中、活动中、情境中、探究中的开窍学习。 7.新比旧更强调聆听、口语表达与交际写作。 8.以往侧重从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上提出教学要求,新课标对三维、学习习惯明确、系统地提出了学习目标。 9.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实用、实际。个人观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多用于搜集积累、习惯养成、课外延伸、激发兴趣,不宜于公开课。

第6篇:初中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

坡头初中 王玲玲

我觉得新课程能否顺利的实施,达到有效的目的。关键在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们能否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怎样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我个人觉得应该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意识。

我认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发展。光有思想是不够的,应该有先进的思想,才能够顺应社会的发展。拿我国的四大发明来说吧!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的自豪,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古代人民的思想。但是外国人却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造子弹攻敌,中国人只知道用自己发明的火药做爆竹敬神。外国人用中国发明的罗盘航海,中国人则用它来看风水。总之,外国人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找到了中国,又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再用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英国教育家培根说“思想决定创造”,这就是国与国之间观念、思想的差距所造成的。因此,我们在为我们古老的四大发明自豪的同时,也要为我们落后的思想感到悲哀。这使我意识到要进步、要有所成就必须要有先进的思想。如果没有先进的思想,再好的智慧也是枉然。同理,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在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的老师们,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育技术也是枉然。这就是我要表达的第一点,要顺利的实施课程改革,教育工作者们首先要有先进的思想观念,用先进的思想教导和影响学生们。

那么,新课改背景下的老师们,要具备哪些先进的思想意识呢?

(一)、首先,教师要具备“开放”的思想。

国家改革必须开放、教育改革也得开放,教育改革一线的教师更要具有“开放”的思想。具有了开放思想,在教育教学中,才能对学生进行“开放”式教育。才能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

记得我看过这么一篇文章,一个语文老师在教学鲁迅杂文《夏三虫》前,问学生:“在跳蚤、蚊子、苍蝇中,你爱什么?”学生们积极的思考,而且大家答案不一。在教学完《夏三虫》之后,老师问学生们同样的问题,学生们不假思索的回答:“爱跳蚤,因为跳蚤来吸血,一声不响的就是一口,何等直截爽快。鲁迅就因此爱跳蚤。”就这样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都“独爱跳蚤”了。这意味着教育的成功呢,还是意味着教育的失败?在教学《爱莲说》之前,教师问学生:“在菊花、牡丹、莲花中,你爱什么花?”学生活跃起来,而且众说纷纭。在教学《爱莲说》之后,教师问学生同样的问题,学生异口同声地答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泥而不妖”学生们都“独爱莲”了,这意味着教育的成功,还是意味着教育的失败?

世界呈多元化趋势,不可能,也不允许都一个模式。教师应该处理好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辨证关系,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能搞“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每一个人都不希望别人把意志强加给自己,但也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你可以独爱莲,他可以独爱菊,我可以独爱牡丹。教师没有理由消灭菊花和牡丹,只留莲花,因为世界需要莲花,也需要菊花和牡丹,才丰富多彩。其实,爱莲爱菊 爱牡丹都没有错。不论莲花,菊花和牡丹,都是人的审美追求的象征。是对自己的审美追求和现实人生的观照。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爱莲体现了人们对高尚品格的宏扬;菊花傲霜斗寒,爱菊体现了人们对顽强生活的礼赞;牡丹雍容华贵,爱牡丹体现人们对兴旺昌盛的追求。这些都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秀部分。况且,这些优秀文化,我们可以兼收并蓄。不断完善人格。既然“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番。”我们为什么要求学生独爱莲,封闭学生呢?教育家张先华说“教育不是让学生记住和揣摩别人的思想,而是要引导学生产生自己的思想。”具备了开放思想的老师,就能教出有思想的学生。

(二)、其次,教师要具备“发展”的思想。

“发展”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要树立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二是树立教师自身发展、学习的思想。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不仅要学习一些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学习一些社会生活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但的培养和挖掘学生的能力,比如放手让班干部管理学生,培养一批有思想有主见的班干部。在班队课上开展一些我是生活小能手这类的主题班会等…)这样有利于学生们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另外教育工作者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的提高,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教育观念,以适应新的教育。这也是新时代知识社会的需要。

(三)、最后,教师要具备“创新”的思想。 教育家张先华说“创新比知识更重要,教育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知识只有在创新中实现价值。陶行知在其创造教育理论中分析出:中国有4000余年的历史,2000余年的文化,却落后于发达国家,原因是学生充其量只是一个活书橱,贩卖知识而已。只装知识,不会创造。因此,陶行知呼吁新时代的老师:要教人创造,教人生利;要将知识与动手实践结合,转化为生产能力,创造文明。他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学知识目的是创造,培养创造力。他在《创造宣言》中说: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教学生们创造。这要求教育工作者们首先具备创新的思想。并用激情与诗意造就人生与事业的创新,用自己的创新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总之,先进的思想不仅影响着教育的对象学生以及自己的子女,还影响着家长的观念,甚至推动社会的发展。

第7篇:2017八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新教材全部教案(中学老师必

备)

即将开学啦,领取到部编版新教材的老师,是不是一脸的愣逼~~~嗯,下面小编给各位老师带来2017年八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的新教材的全部教案,中学老师必备的资料哦。(*^__^*) 嘻嘻……不需要太感谢小编哈。当然,资料有不断更新的,如果需要更多好资料,大家啊都可以去看看呢。完整版的全部教案,请私信给我,这套教案的私信关键词:012私信方式是这样的,请先关注,接着点上方的那个我们头条号的头像,然后页面头像旁边会有一个发私信按钮的!记得私信关键词是:012哦。预览下整章节的教案吧:2017年秋人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记得私信012哟!

第8篇: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在2017年12月27日至2017年12月28日期间,我参加了我初中新课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学习。在培训学习中,我聆听了专家的报告,李老师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还看了一些优秀教师的示范课,使我能感受到了思想火花的冲击,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贫乏。通过这次培训,收获颇丰、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我对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下面将我的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一、 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中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教学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

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

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四、多鼓励,多表扬、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课改要求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训活动是短暂的,但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专业上,对我而言,都是一个很大的提高。专家及名师结合自身的成长给我们做的一场场精彩讲座,为我们教师的健康成长又一次指明了方向,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时时

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牛艳洁

2017年12月28日

上一篇:党建现场会发言稿下一篇:近年财务报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