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精选15篇)

初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1

陈伟爽

新课标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把学生学习地理从死记硬背和满堂灌中解放出来,从而地理教学首先体现了教育的功能,关注人的素质的提升和人的发展。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理解和研讨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设计教学:

一、创设感性导入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新课开始前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感性材料,如:动画,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二、将实际生活融入教学

感性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随后的教学活动难免要涉及教材知识,为了避免学生出现抵触或逆反的心情,在教学中尽量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融入课堂,利用地理知识解决,这样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才能真的活跃,效率才会高,学生也不会感到累。

三、将知识点进行升华,让学生做真正的思考者

1.可以设计一些分歧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例如教材关于北京古城的保护与现代城市的建设之间存在的分歧。

2.假设性问题的提出;如中东地区的石油丰富,但是石油是非可再生的资源,如果石油枯竭之后如何发展?这样设计可以引入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新能源的开发,自然也就理解了可持续发展。

四、教师必须写好反思

初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2

地理新课标和其他课程标准一样, 要求全社会树立这样一种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发展的终极追求是走向全人教育。在中国, 农村人口占大多数, 新课标的贯彻落实, 关键在农村。所以农村地区的新课程实施状况研究, 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

一、中学地理新课标的要求和特点

1. 新课标的理念

地理教学的根本理念就是让学生获得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 地理作为文理兼备的一门课程, 与语文、数学、英语并驾齐驱的一门工具课, 它也是衡量国民素质必不可少的一门科学。它的基本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 新课标的特点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 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 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

二、农村初中实施地理新课标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项对农村中学地理教学状况的调查, 印证了《中国教育报》中曾报道的那样:“课程标准是新的, 教材是新的, 然而课堂教学涛声依旧。”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有如下方面的问题:

1. 校领导不重视地理教学

提高学校领导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校长, 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低素质的校长, 绝对办不出高素质的学校, 低素质的学校, 绝对培养不出高素质的人才。”一部分校领导摆脱不掉应试教育的那一套, 关键时候素质教育让位于应试教育。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一部分校长一面口头上要求地理教师弄懂新教材, 教好新教材;但是对教师成绩评估时, 却仍旧只以教学成绩和工作量来评定。

(2) 一部分校领导认为地理教学是浪费。因此, 随意安排人代课, 如教体育的, 教英语的教师兼职地理。这种现象在有些学校还极为严重。这样极大地阻碍了地理新课标的实施。

(3) 一些教师歧视地理课程, 重视“大科”, 轻视“小科”, 甚至认为地理是副课, 学不学都无所谓。这种严重的错误思想在一些校长和老师的意识中依然存在, 它严重危及着地理教育的生存和发展。

2. 地理师资严重不足

大部分初级中学没有专业地理教师, 而是其他学科教师兼职。这种现象在偏远落后地区更为普遍。以邳州市为例, 每次召开市地理教研会, 参加会议的地理教师只有四十多人, 其中还有一部分人是非专业的地理教师, 并且还有一部分高龄教师。很多市区和县城招聘地理教师, 参加应聘报名的人少, 能够条件的就更少。

地理教师是地理新课程的贯彻执行者。没有足够的地理师资, 而去实施新课标, 那只能是一句空话。没有专业的地理教师去研究教材、去施教, 势必影响对新课标的领悟力及对新课标理解的全面性。这样就会导致地理教学理念更新慢, 甚至会偏离方向, 于是势必造成地理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和无效性, 那么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

三、农村初中贯彻地理新课标的主要措施

1. 树立重视地理科学的思想

(1) 在全国发放职称地理考试合格证。像职称计算机考试合格证、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一样, 只有取得全国地理考试合格证, 才能参加工作或晋级。这样促使农村地区中学重视地理科学。

(2) 对校长等有关领导干部专门地培训。因为“有什么样的校长, 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通过培训使之树立起“一千克的棉花与一千克的石头是同等分量”的思想。地理和其他学科是平分秋色的, 是国民素质必不可少的, 而且是尤为重要的一方面。

2. 强化初中地理师资队伍建设

农村地理师资处于“残山剩水”的局面, 地理新课标无从贯彻落实。而且由于广大地区, 尤其是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轻视“小科”的思想, 使专业地理教师学无所用, 教无所得。因此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以下措施:

(1) 改变现有地理教师地位。防止他们被“流放”到去教其他课程的状况, 要制定出政策让地理教师“回娘家”, 使他们在本专业工作中勤奋耕耘, 大展宏图。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国普及基础地理知识教育。

(2) 加强培养和扩大地理师资队伍, 是落实新课标的重要途径。农村地区对地理教学不重视, 部分师范高校对地理专业出现两种倾向:一是直接不招收地理专业, 二是不招收地理教育专业。试想一下, 如果没有初级地理专业教师, 还有地理知识的普及吗?在众多的综艺节目中, 涉及众多的地理知识, 而参赛者却很多是地理盲。可见我国的国民素质如何呢?没有足够的地理师资,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不就成为了一句空话了吗?

所以国家要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 必须加大对地理师资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这样才能扭转地理师资短缺的局面, 地理教学才不至于陷入低迷境况, 地理新课标才能扎根、结果。

3. 完善初中地理教学设备

改变已有地理教学设备不足, 充分利用已有教学设备。地理教师也应加强自身学习, 学习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 掌握并运用各种现代教学设备。

4. 更新地理教育理念

首先, 教师要树立课程意识。课程不仅仅是教材, 而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共同构成的。

其次, 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 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 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 形成有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

第三, 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也是一门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 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我们生存环境的过程。因此地理课程由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

今后, 新课程理念必须落实, 这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从理念到实践之间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 尤其是对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讲更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转化历程。要真正懂得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理念就必须深入研究鲜活的课堂教学, 在实践中去感悟新理念。有广大农村地理教师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支持, 我们会把地理教学搞出特色, 让地理科学成为现代学生必备的一项素质, 从而使地理科学在个人生活、国民经济生产中发挥巨大作用。

浅谈新课标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篇3

关键词:新课标;改革;初中地理;教学

新课标改革要求教学应以人为本,紧随着时代步伐,在各个科目努力探索以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学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师首先应该深刻理解新课标的概念,以便于基础工作的展开。地理是一门基础的科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很强,初中生刚接触到这门课程,教师应当在重视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同时,教导学生学以致用。

一、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注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上的内容,也要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思想更加开放,带领学生探索地理科学。地理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地图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一张地图蕴含着很大的信息量,教师在讲解地图时可以加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历,给学生介绍各地的概况、历史等,以增加学生的兴趣。

二、加强和学生的沟通

如果教师简单地把课本上的内容复述给学生,学生的记忆只会停留在课堂上,当教师采用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后,效果会事半功倍。例如,在讲环境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列举身边出现的问题,进而与学生讨论各种问题的解决措施;在讲自然灾害的问题时,可以谈一谈近几年我国出现的自然灾害,让学生讨论自己的所见所闻,这一环节过后,学生会对自然灾害的起因更加感兴趣。

三、化抽象為具体

在地理这门课程的学习中,会经常出现一些陌生的概念,对于初中生而言不容易理解,例如地球的构造、地质地貌、河流的流向等,此时,教师应该做的就是化抽象为具体。教师可以借助自己做的模型来介绍,学生观察过模型后会对抽象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课后,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自己做模型加深理解。另外,运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放映视频或动画,也能起到加深学生理解的效果。

教育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一门艺术,在新课标改革的时代下,教师应学会高效利用资源,提高课堂上的效率,只有让学生真正理解每节课的内容,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张贵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J].神州:上旬刊,2012(04):168.

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4

近期我认真地读了一下地理新《课程标准》,颇有感悟。新课标是指路的明灯。新的《地理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实施建议”七个部分构建了中学地理教育的总体框架。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课程的设置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地理课程教育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对于地理教育而言,着眼点不应该是给学生传授系统的地理学,而应该是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第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因此,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学习地理新课标,领会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新地理课程标准,精选内容,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设计多样的教学方法,动手实践,质疑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目的。针对新教材对知识点不作过多、过细的要求,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已的主动性、创造性的特点。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组织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和创新学习上,力求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其实地理课的“整个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落实核心素养。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在质疑过程中,师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探究越来越深,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得到激发而越来越强烈,他们的思维和能力也不断发展提高。在互动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相长”。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和时间,让他们发表见解,提出疑问,注意保护他们探求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成功的快乐。

新课标初中英语学习心得 篇5

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都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综合能力。而传统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新课程标准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用科学方法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英语,真正的学习主人是学生本身。设若学生不愿意学习,那么再高明的老师也是教不会。因此,作为学生本身,要有自信心,积极去学习。

除此之外,还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本人拟就初中英语新课程几种学习方法略陈管见:

一、课前认真预习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前提,也是提高听课效率的可靠保证。预习可使学生初步熟悉教材,发现疑点和难点,找出自己的薄弱点,为下一步听讲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并打下一定的基础。预习可分为单元预习和课前预习。

新教材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排,这里主要讲一下,如何进行单元预习:

1找出该单元的中心话题,即该单元的中心内容,可先看一下待预习的单元的大标题和第二课的内容。

如:Junior English Book A Unit 9,大标题是 Come and meet my family Lesson33 中的 Family Tree 也是围绕着“Jim’s family”为内容而开展的,涉及到人物有 Jean GreenHarry Green Jeff Green Jim Kate 和 Li Lei.故本单元的主要话题就是“确认人物”。

2.明确本单元的课知识要点:如语法项目、句型及词汇等。

这点可以参照每单元后面的 Checkpoint 中的 Grammar及 Useful and Expressions.3找出本单元的疑难点。这可通过浏览每单元第3课书中出现的语言现象,在课后注释中又没有涉及到而自己又没有把握的问题作为疑点、难点;凡是在本单元 :重点,也可以Checkpoint 中出现而自己无法解决的知识点,即:说是难点。在预习时,要做好笔记;并在书上作记号,标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者在笔记本上作记录:记录本单元的知识结构、重、难点和预习体会等。

二、课内要敢说

首先课堂上应该认真听讲,努力在课内解决在预习中的问题,并作好课堂笔记,把教师提供例句、材料等备份下来,以便复习时可以查阅。然后要注意一些语言在特定环境中的运用,特别是习惯表达法的运用。在运用中,要主动地用英语回答、讨论和提出问题,并注意角色扮演或做游戏等活动。有一小部分的学生怕害羞、怕出差错,不敢开口讲,尤其是当教师邀请他们在班上用英语进行对话或表演时,他们主动参与更少。

俗话说:没有缺点,就不会进步。从缺点中得到知识。所以,学生应该注意模仿并主动与教师配合,做一名好演员。不要怕出错,但忌重错。还有整理错题集,进行一次、二次练习。笔者认为:今天不会说,明天会说,是进步;今天说得少,明天说得多,进步更大;别人这样表达,你能那样表达,你就有了创新。只有大胆实践、体会,才能得到巩固提高。

三、课后及时复习和巩固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过的东西,如果不及时复习,过上了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遗忘。在复习时,要注意知识的重现率,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对比,及

时复习巩固,尽量把当天学到的知识当天就予以掌握和巩固。因此,复习是克服遗忘的最有效的方法。“运用”是最能激发人的探索精神的。

语言的学习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得以巩固和提高。在复习某些词语、句型时,不妨造一个句子、写一段或几小段互相联系的短文,尽量把学过的词组、短语、句子编织在短文中。再者同学间可以出话题,进行写作,互相批改。也可以互出易错题,交换答题。这样的用与练是最好的运用和记忆的。

初中美术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6

1、新课标三维目标的划分

此次课程认同于美术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划分。

知识和技能是美术教育的本体,需要始终得到重视和强调。这是美术教育的“私域”所在。而美术教育的“公域”则可以表现在教育功能的发挥(如对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创造力的激发等)。据此推知,美术教育具有三种形象的说明:“自私自利”的美术教育、“大公无私”的美术教育与“公私兼顾”的美术教育。前者更为强调教学中对美术本体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者更多强调美术教育对学生身心及多方面素质的影响(如学生创造力的实现、道德感的孕育),后者则兼顾以上两个方面。整体观之,我们提倡“公私兼顾”的美术教育。但不能过于极端,知识和技能仍始终应是现当下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程与方法是对学生学习整体发展状况的强调。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方面在于人具有不断的、终身的学习能力与方法。然而在我们的基础教育实践中,往往过多强调教师将现成知识和技能对学生加以灌输与传递,缺失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形象地讲,也可以称作是“觅食能力”。而强制地灌输学生既有的现成内容,这往往会受到学生一定的抵触与反感。所以,教育者还应让学生享受知识学习的过程本身。此外,未来的教育需要学生准备与习得多方面的能力,要知道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并不一定就等同于自身的终身职业。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变通与更新知识的能力。因此,现今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需要能够培养学生适应多变而复杂的社会发展环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是此次美术课程所要突出和强调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中人,都需要具有健康心态与丰富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认识。美术教育不能忽视对这些方面的培养和提升,所以此次美术课程标准也将其作为课程所要达成的重要目标。

2.发展学习方式

这是近十年课程改革的重要关注点。然而现在多有提“转变学习方式”,但 “转变”一词过于强烈,这意味着和过去的决裂。基于教育实践来看,转变新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

不是就意味着对过去学习方式(接受式学习)的全部抛弃?不尽然。接收式学习也有其价值,如提供系统的知识、教学效率高、比较经济等。此次美术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多种新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各种学习方式之间具有一定的兼容性。

3.新的评价方式

初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7

一、创设有效的英语语言情境调动学习积极性

语言的表达需要情境的激发, 只有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 才能拥有更深刻的感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创设逼真的语言环境, 可以满足学生好奇的天性,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学生会产生求知的欲望,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促进课堂教学深入开展。从而, 为了帮助学生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教师可以创设语言情境,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再现故事场景, 通过全英语演绎, 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强化学生在特殊环境中语言运用技巧的掌握。

二、实施情感教育策略调动学习积极性

情感与态度和语言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对语言的学习, 尤其是英语学习。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会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与内在潜能, 使其想尽办法克服重重困难, 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及效果。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教材注重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 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富含情感体验的实践活动, 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 英语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一资源, 充分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三、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标英语教学中调动初中学生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借助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采用实物图片或简笔画等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 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昕音、会意, 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 让学生亲自接受语言。教师还可以使用幽默的语言, 易懂的手势等方法的运用会让学生拥有饱满精神, 以促进学习的积极性。

四、有效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 如果课堂上教学的知识, 学生能够当堂掌握, 那么这种成功一定会给学生以无穷的动力, 学生学习的劲头一定大增, 学习的积极性一定会高涨。要想让课堂教学效果好, 我们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想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起来, 必须要改变过去以书本知识的形式表现出来, 要把知识的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转化为学生的智力。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课堂教学要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外语信息量、信息源, 更多的生动有趣、幽默的读物, 而且要从不同角度地展开英语教学, 听、说、读、写等, 这样多信息地刺激学生思维能力的快速反应中, 促进学生的注意力与观察力, 使他们长期有锻炼的勇气, 逐渐培养出更多的学习英语兴趣。同时教师必须充分调动自己情绪的感染力, 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 使课堂具有健康、融洽、充满温暖的心理和责任感的氛围。因此, 课堂上要提倡师生平等。要尽量做到让学生感到有亲切感、享受感, 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愉快, 达到情感交融, 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五、以表扬、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多表扬鼓励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这是因为表扬鼓励可以给学生以充足的力量和勇气, 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 特别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肯定、鼓励。教师不但在学习上要给予学生表扬、鼓励, 在生活上只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都要给予肯定。给予表扬, 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充满自信, 积极向上。

总之, 学生自主地把握自己的学习不仅是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 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造, 英语的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 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且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策略, 同时能够善于挖掘学生学习潜能, 注意激发他们学习斗志.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 逐步培养其求异创造能力。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涨与否对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至关重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 有效教学, 学法指导与表扬激励等方面进行分析, 探索如何调动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英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给予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与机会使学生想学、愿学, 最终达到通过语言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初中英语新课标自主学习策略应对 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策略应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施几年来,我在英语教学工作中更新理念、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英语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现在社会处于信息时代,学生平时在生活中获得信息量也相当大而快,而初中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求知欲望较强,特别是对新鲜事物接受快,但不喜欢乏味的死记硬背和缺乏创造性趣味性的学习。一线教师作为新课标的建设者、教学的研究者在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中面对学生的变化、教学形式的变化应不断总结、善于反思。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几点尝试,就培养兴趣、指导方法、鼓励质疑和创新等几个方面与广大师生商榷。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这与新世纪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当前,基础教育各年级层次的英语教育,都给我们以往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教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引。中学阶段,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英语能力呢?无疑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但是,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却是应用的运用与创新。不论是英语的运用,还是创新,都离不开探索,新课标就是要探索改变“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因此,改革英语教学,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作为我们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已是十分必要、重要和紧迫的。

其实英语是语言类养成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英语好的同学,文化学科一般都学得好,教学中我们都这么理解。既然英语这么重要,但好多学生却不喜欢英语,怕学英语,但不得不学英语,造成讨厌英语,甚至有好多学生考学后一再不要学英语,甚至有好多人不喜欢做英语老师,这是为什么呢?怎么做才能使学生喜欢英语、用好英语,培养好学生的语言能力,用这把钥匙开启文化知识的大门,英语教育该如何操作呢?实际教学中我在学习新内容时,通过诱导分析,让学生开动脑筋,那么学生不但对知识理解深入,而且有利于他们创造思维的培养。教学中还要开放教学观念,素质教育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英语教育也要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教会学生做人,培养他们爱国的热情,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做事作风。增加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引入学习的主题,因此在上课时必须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习惯。

其次要从生活实际中引入英语知识,有助于展现英语与理论及其他科学的联系,突出语言化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应用英语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感,不被一堆语法单词迷惑。新课标更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比传统教材更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更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教学中就更应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的文化氛围、思维与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英语与现实的世界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应安排多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语言、探究英语、体验文化素养及掌握语言运用。

最后才是注重知识的获得的过程,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初中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求知欲望较强,特别是对新鲜事物接受快,但不喜欢抽象的乏味的生搬硬套、苦涩乏味的语言模板,缺乏创造性和趣味性学习。现代教学内容可谓丰富多彩,教学手段五花八门,教学的对象个性迥异,教学的观念也层出不穷,作为新世纪的教育传统的课堂纪律,反对过分强调课堂的严肃性和纪律性,在教育中努力创设民主、平和的教育氛围,融合学生情境,教师必须“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特别是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时更应如此,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建立全新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质疑,允许学生有错误,只有在错误中才能使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在课堂上要养成以人教人,以心对心,以情对情,真诚平等的教学习惯,才能使学生自由地想象和创造,从而愉快地热情地吸取知识、发展能力。

初中历史新课标的学习心得 篇9

(一)、教育理念的不同。

1.精英教育发展成为全人发展的大众化教育。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其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编写上,则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内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内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2.从注重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科学主义倾向转为更加注重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注重科学和人文的整和。在新的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上,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宽容和尊重”、“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如在介绍维新变法一课时,通过维新派代表人物的经历,让学生去感知维新变法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而不是像原来的教材生硬的归纳出来,更加注重人文性。

3.从重视传授知识为主到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带来的弊端越来越为人门所认识到,在新的课改中就强调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勇于反思并作出独立、独特的判断。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4.从让学生掌握知识到留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我们是系统的学系统的忘”。学完就忘,这是不止一人告诉我的尴尬事。可喜的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特别关注这个问题,要求课程的内容、教材的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评价等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培养,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

5.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 “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二)、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改变 1.有“传授型”向“导向型”的转换

以前课堂上的情况是:45分钟老师一个人讲完,滔滔不绝、一气呵成,还生怕学生没听够,生怕知识点没讲透,生怕考点没讲到。老师挺喜欢讲的一句话是:“只要你们跟着老师的上课、复习的步伐,你们一定能考一个好成绩”。学生则一个个无精打采,小话不断,呵欠连天。课改之后,老师的角色更多的象一个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组织、引导、示范和协调的作用。我们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导学生学习,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将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让他们改变“学历史只要背就行”的观念。

2.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教学,寓“学法指导”于教学过程之中

历史课本中有许多现成的结论,如“……的历史意义”“对……的评价”等,学生有的并不赞同,有的不明所然。这就要求教师将得出结论的过程、自己的思维过程尽量的暴露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分析、讨论中来,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和探究知识。

3.利用课本中的活动课和学习与探究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历史课的研究性学习。

新的历史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许多的学习与探究的内容和4节活动课,这些内容不注重结果,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社会实践等活动。要达到理想的目的,教师必须在“导”字上下工夫了。

4.由“专业课”向“综合课”转变

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要求能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教育也必须向这个趋势转变。作为历史教师在从事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努力寻求历史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政治和地理等的交叉点,突破学科的封闭,使个学科相互渗透,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1.自主(参与式)学习:各种各样的调查表明,历史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但历史课却是学生不喜欢上的。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学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而是通过老师的灌输被动的来获得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大部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新的课改要求这种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新的课改中特别提现了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在新的课改目标中有一点是(让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事实上增设的学习与探究课说明了这一点。

3.探究性(创新)学习:在新的课改中,特别强调用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去感悟。为此,新的课标提出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建议”,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历史问题。在评价方案的制定上,也要求是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的。

二、何为有效的历史教学

我认为有效的历史教学当给人以理想(包括独立、反省、思辨力等),给人以眼界(深邃、多维、穿透力),给人以胸怀(博大、宽厚、自信力)、给人以情感(向真、向善、审美力),给人以“文化”(包括文化品格、文化素养、文化境界、升华力等等)。新课改下,如何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把历史学习从一种枯燥、沉重、乏味被动(或者说不得不)的状态下转变为轻松、简单、快乐地我要学习,这是一个值得历史教师研究的教学问题。有效教学的研究还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拓展:

(一)、重新定位有效教学的起点,结合学生现实状况。

将有效学习的起点定位在学生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创建生活化的或基于学生常识性经验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经验之间形成自然的联系;营造一种自由开放的、平等信任的心理状态,通过合作、对话、全员参与的积极评价等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自然的学习情境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赋予学生自由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沟通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增加学习的生活意蕴。

以必修2《罗斯福新政》为例,在1929~1933年首先从美国开始引发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胡佛总统反危机失败,罗斯福临危受命。在讲授这一课时,2008年我们刚刚经历了一场世界金融危机,这样为我们学生学习这一课提供了一个生活知识背景。以此次金融危机为契机,笔者在课前先让学生做了一个调查,金融危机对身边生活的影响,通过调查:同学们发现农产品的价格相对较低、生活用品的价格居高不下、股市下跌、工厂破产、失业严重、社会治安混乱、家庭收入减少、家庭消费支出减少、生活水平下降„„这些鲜活的事实摆在面前,使学生在理解经济危机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要采取合理的政策应对经济危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建构情感体验策略。

体验是一种内化了的知识经验,是一种个性化了的知识经验。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在价值观养成方面的有效性,恰是通过正确处理这种知识经验做到的。建构情感体验可以两方面来进行:

1、创设情景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加深理解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情境,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作用。其作用主要表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疲塌”情绪;浅化课文难点,便于理解;拨动学生的心弦,加深认识;在情境中训练,利于导行。创设情境的关键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如:运用挂图或幻灯;录音、录像、实物等教具,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2)以表演创设情境,(3)通过做游戏创设情境;(4)教师做演示实验创设情境;(5)以声情并茂、绘形绘色的讲述创设情境;(6)通过巧妙地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创设情境,等等。

2、让学生成为历史的参与者。历史,顾名思义就是过去人类生活的纪录,但历史不仅仅是过去。对于刚从初中升上来的学生来说,还没有建构起一个学习历史的理性思维,仅仅停留在感性的思维上,如果只是把课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就只能死记硬背,接受到只能是一些书本的知识,至于怎么样和现实联系在一起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用”,学会运用知识,这也是有效教学的目的。让历史走进生活,让学生感悟历史,让学生成为历史的参与者,立足于由近及远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视野从身边扩展到全方位。只有让学生感觉到历史的真实,他们才会产生了解历史的欲望。反之,理论的堆砌和知识点的罗列,就会使历史变得枯燥无味。因此,用直观的图片和易懂的资料、还有结合当地历史意义的乡土资源,来增强学生的感性体验。

这样,“体验”的内涵从外在感官的直接经历巧妙地迁移到内在的精神震撼,并为教科书内容注入了具有生命意识的经验。与此同时,又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主动建构历史意识打下基础。

(三)、有效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历史探究的愉悦。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应该充分地考虑学生,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课堂应该是自然和轻松的,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宽容、鼓励,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感受到课堂学习的愉悦。这种愉悦来自于两方面:一是来自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新课改下,要求课堂是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学生和老师地位平等都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老师不再是自顾自满堂灌,而是要充分地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感受,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二是来自教师发自内心的欣赏。教师对学生的欣赏可以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评价表达出来,平时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很好”、“正确”、“给他鼓掌”等单调的语言。如果让语言充满人情味一些、教师的感情更加真挚一些,使学生感受到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真诚沟通、平等交流的平台。学生体会到的将是探究的快乐,获得新体验的快乐,得到欣赏的快乐。好课是教师精心设计与学生愉快合作完成,是大家共同创造的结果。高效的教与学的过程,也是经历者身心愉快的感受。

(四)、课后教学拓展即教学延伸也应该是有效的。课后教学的有效性强调的是提高历史作业的有效性,作业设计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赋予作业生命力;(2)把作业由“甑别”变为“激励”;(3}作业要生活化;(4)作业设计要多元化。以必修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为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利弊,正确地看待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

(五)、有效教学的拓展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内力。

初中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通过《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培训,我对新教材的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我认识到了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并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为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握课改方向,反复学习英语新课标理念,深刻领会新课标的要求。

我要准确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目标和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积极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不断提升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会尊重每个学生,鼓励其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其自尊心;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

三、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依据新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尽量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创设新颖可信的情景,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各种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五、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例如可以利用第二课堂的时间开展英语对话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等英语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初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11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 物理 学习 兴趣 培养

物理学理论比其他学科理论性强、更灵活、研究范围广泛、理论和日常生活和生产紧密相连。由于这些特点使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由此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工作之一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以下几点:

1、激发兴趣

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施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培养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物理课堂教学的四十五分钟里,要使十几岁的孩子较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集中,要使学生不产生大脑和体力的疲劳,必须提起学生学习兴趣,而学生厌学,注意力不集中,往往由于对前面的课程不理解,渐渐地对物理失去了兴趣,也失去了学习物理的信心。在初二刚开始的序言部分我通常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以大量的演示实验、实例说明物理的研究范围、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以及学习物理的方法。例如选择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实验:如:纸盒烧开水实验;静电感应现象;马德堡半球实验等等。让学生看到一些他们意想不到的现象。这些现象自己无法解释,教师又暂时不做解释,这就引起他们学习物理和兴趣。其次,复习小学所学的有关物理的知识,这些内容分散在小学自然常识等学科中,我把这些内容进行提取,并与物理思维方式和解题步骤进行对比学习,充分利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效果很好。例如小学四年级自然常识课上学习过热气球的知识,这个知识点可以和中学浮力知识结合起来,给学生一种温故而知新的感觉,并告诉学生现在学习的知识对以后物理的学习也有非常的重要作用,并且打好了学习的基础,会对物理越来越感兴趣。最后,以演讲的方式讲述物理学家生平事迹,以大量的事实说明研究科学的艰辛和苦中之乐,使学生体会到作为物理学家,作为学习物理的人所应具备的品质、所具备的素质。在心目中树立起光辉的榜样以激起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2、关注爱好

提高教学效果应该关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课余爱好。在课堂之外,教师要多了解当今学生的兴趣爱好,比如说要了解他们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喜欢听什么音乐,喜欢吃什么零食,喜欢玩什么游戏,喜欢说什么时髦的口头禅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把学生的这些切身的生活体会加入教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学生的语言习惯说话,学生就会感到这位老师的思想和他们很接近,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老师也同样感兴趣,从而学生就会渐渐地的愿意亲近这位老师,慢慢地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进而逐渐地对物理感兴趣。现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有很多体验生活的机会,但是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却很少用物理的方式去思考问题,身边存在的一些现象也不能有意识的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去解释,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把这些生活体验和感受与物理联系起来,就会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离我们的生活原来这么近,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在讲解决定不透明物体颜色的因素时,讲到绿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它反射的是绿色光,为什么植物的叶子反射绿色光呢?因为绿色光对植物的生长有害,所以要把有害的光反射出去。这样以来既让学生掌握了要学的物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语言幽默

在课堂中运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幽默语言,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在心理上喜欢有幽默感的教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幽默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掌握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讲解中运用幽默,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规律的特征,解决教学难点。例如在讲解像距随着物距变化时,很多学生记不住物距增大,像距减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的规律,我就给学生讲解了一个猫和老鼠的例子:即猫和老鼠之间有个凸透镜,猫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老鼠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猫去追老鼠,老鼠就逃,物距减小,像距增大;猫不追老鼠,老鼠就靠近,物距增大,像距减小。这样一比喻,学生既快又牢的掌握了像距随物距的变化情况,学生也感觉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较有意思,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初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12

一、创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前提

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 倡导人性化教学, 而实现人性化教学的前提是创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因为只有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高中生才会放下思想包袱, 远离“师道尊严”的干扰, 在教师的引领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合作交流中一起探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习惯, 整合新课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 为高中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合作探究氛围, 实现“教学”向“导学”的科学转变, 明确高中生是地理学习和科学发展的主体, 培养高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以此培养高中生地理学习的主动意识、探究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地理教师还要在高中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积极发挥引领作用, 创造教育契机为高中生提供展现自我才华的空间, 帮助高中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 唤醒高中生主动学习的自我发展意识, 鼓励高中生在自律中自主发展, 所以高中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对高中生的激励、唤醒、鼓舞[1]。

二、培养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

新课标倡导爱的教育, 突出课堂教学的“人情味”, 强调良好师生关系对学生兴趣培养的促进作用。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鼓励高中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消除过于拘谨的课堂教学气氛, 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 增强高中生对地理教师的亲近感, 在课堂教学的情感交流中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实现高中生亲其师而信其道[2]。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高中生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的前提, 也是新课标人性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生思想开放、个性张扬, 容易对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注意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学方法简单, 教学模式死板, 教学内容枯燥, 就会导致高中生丧失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所以, 地理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 做好高中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友好交谈中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用教师强大的亲和力和感召力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培养高中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3]。新课标还强调课堂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以及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科学整合, 以丰富的教学手段、新型的教学模式、科学的教学过程完美展现教学内容, 并以此激发高中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例如,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 声光电立体展现教学内容, 为高中生打开一扇认识未知世界的兴趣之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够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我国国情与国土整治的有关知识, 还能以此为案例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在构建情境教学的同时促进高中生合作与探究的有效展开, 最可贵的是在赏心悦目中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 增强了课程对高中生的吸引力, 激发了高中生的学习兴趣, 实现高效地理课堂的科学构建。

三、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是核心

新课标倡导高中生在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研究性学习, 并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实现高中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的提高。高中生已经拥有自我约束和自我提高的发展意识, 开始注意个人形象, 有能力为树立个人形象而努力拼搏、自律成才, 这也符合“人之初, 性本善”, 因此, 高中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约束意识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地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高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 推行人性化教学和爱心教育的同时, 激发高中生主动学习的自我发展意识, 唤醒高中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时刻关注高中生的成长轨迹, 把发现的问题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 做好高中生自主学习的“优秀服务员”。另外, 地理教师的引领作用是高中生自主学习有效开展的保障。例如,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中有关人文地理调查、图表运用、数据分析以及城乡建设和区域规划问题, 只靠高中生的自主学习无法科学解决这些综合性问题, 地理教师应在高中生对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结论后, 积极发挥课堂教学的引领作用, 帮助他们科学而客观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提升思考问题的层面和考虑问题的角度, 实现高中生自主学习的高水平开展。

四、目标导引下的合作学习是保障

新课标重视高中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地理教师要了解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 还要“吃透”教材, 明确教学任务的内容, 为高中生科学创设合作学习的导引目标, 引导高中生有效开展合作学习。例如, 高一地理教学中“自然环境部分”是高中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训练平台, 因为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这四部分知识难度较小, 适合高中生合作学习的科学开展, 只要地理教师稍加点拨, 高中生就可以圆满地完成教学内容。高中生在合作学习解决课本问题的过程中, 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持续发展, 并逐渐形成个人的优秀素质, 因此, 目标导引下的合作学习是促进高中生的科学发展有力保障。

五、科学构建高中地理课堂的意义

高中教师科学构建地理课堂, 积极创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为高中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人性化发展环境, 通过探究高中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途径、激发高中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彰显高中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并在教师预设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高中生主动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现高中生的科学发展。

总之, 高中教师研究新课标背景下地理课堂的科学创建, 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 有利于探寻高中生健康成长的科学发展之路,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783.

[2]骆伯巍.教育心理学原则[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6:139.

初中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12年9月14日参加了数学新课标解读,雒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堂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复习课,收益很多,原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效率会是如此之高,课堂的氛围相当的活跃,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如此的认真。课堂讲解中雒老师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点串联的十分自然,每个环节都衔接自如,这是我现在很缺少的,今后我要加大对知识点的把握和渗透,提高课堂效率,做到每节课都能为下节课埋下伏笔,都能很好的承接上一堂课。

课堂讲解后,雒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数学新课标的解读。作为刚刚参与教育事业的我来说,能够接受这样的培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急需的。考试的内容、重点这都是我十分急需的,今天的培训可以很好的解决我的需要。我就我自己的亲身感受谈谈我的看法。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中师生应相互沟通和交流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权威;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应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当师生之间建立起温馨的情谊,课堂教学氛围必然轻松愉快,学生对信息的感受性、反应的敏捷性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都处于最佳状态。

二、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充分信任,在讲课时,课上教师说得多、重复的地方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并不多。其实,在走进课堂前,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充满着各自不同的先前经验和积累,他们有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观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讨、交流,让他们有可说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并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必将大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新课程标准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吸收、选择和整理信息,带领学生去管理人类已形成和发展的认识成果,激励他们在继承基础上发展;教师不单是一个学者,精通自己的学科知识,而且是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督促其自我参与,学会生存,成才成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源泉,而是各种知识源泉的组织者、协调者。因此科学的数学教学应当注重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在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进而发展各种能力。教师应时时刻刻把这种观念渗透到教学设计中,准确把握不同类型的课型特征,挖掘出教材知识背后所蕴涵的思维方式、方法,通过各种形式巩固和训练,最终达到学生能自如地运用,真正“会学”的目的。

初中物理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李家中学:文凤

2011年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出炉了,我在教研室专家引领下,细读了课标内容,感觉获益匪浅。我对其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我明白这是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师角色定位提出新的要求。新课标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作为一个教师应作好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准备。

一、深度钻研教材,多角度思考教学方案。

探究教学是开放性性的教学,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可预设的因素,因此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备课的要求大幅度提高。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决不能向过去那样只求程式化,以教师为主,忽略学生学习的生成性。教师必须对教材和学生状况加以分析,尽可能多角度、大范围地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方向和教学过程中可能随机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并将这一切尽量溶入实验器材的准备及电脑课件的设计制作中等等。既要确保教学过程的开放,又能提高教师对整堂课的驾驭能力,这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考验。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必须实化“教材分析”“学生现状分析”及“实验探究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预测及处理方法”预。比如针对一些教学过程预设之外的情况怎么办:

1、有的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可能将本章后面的知识提出来。

2、学生可能得到的有错误的认识和结论。

3、学生可能提出目前还无法解释清楚的问题。

对于(1)这种情况,应予以鼓励,并告知大家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探究的课题,只是本堂课可能时间不够,需留待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并对学生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予以肯定。

对于(2)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认知成果,可建议学生反复实验、收集证据、查找资料以获得有关的信息,通过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来让学生自己纠正前面的错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认错、改错的品质。

对于(3)赞赏学生的勇气,并建议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弄清这样的问题,还需要哪些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设计中对教材、学生做更全面的分析,那么教学中就越有空间发挥学生的创造力。特别是对学生的各种见解、一些不太成熟的观点、甚至是错误的想法教师也都采取给予正面积极评价的方法,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克服对科学探究的神秘畏惧心理,减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压力,增强了探究学习的信心,从而确保了探究教学的顺畅进行。

二、创设探索情境,引导学生学用结合。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创设情境,精彩导入尤为重要。从课堂座位的安排、纪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纯正的普通话、优美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情境的准备等,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例如:可以突破传统教室的课桌布局,采用六人学习小组,形成开放性结构,便于学生们交流合作;整堂课不受约束,学生可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举手发言,无须起立等等。在教学《运动与静止》时,教师用电脑多媒体播放夜空中的流星,暴雨前的乌云,小溪的流水等画面,让学生深切感受自然界的运动。教学《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先播放各种各样学生熟悉的声音,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声音,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在这样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生们满怀兴趣地通过仔细的观察、身体的触摸,去感知发声体的振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刻领会物体发声的原理。实践表明,新课程的实施中,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

三、循序渐进,开展探究教学。

新课程提倡科学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这种探究式教学给了学生更加宽松的思维和活动空间,在实验教学之初,我们往往会遇到两难的局面:一方面,教师若指导过度,则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教师若指导不到位,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又会杂乱无章,盲目无序,从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两者仿佛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结”。如何处理教师指导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呢?如何在教学过程开放的同时尽量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和无序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初步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首先教学方法上“循环探究,逐步深入”。先将新课内容划分为几个大问题,再将每一个大问题分为若干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教学形成一个先散后聚,不断聚散交替的循环探究过程。同时将探究教学的相关内容延伸至课外。比如:对学生而言,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先预习新课,“简阅课文”“查询资料”“自制自带实验器具”等,将课堂上没有探究完的内容带至课外,课后布置学生写“探究报告”和“学习心得”等;对教师而言,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积极应对随机出现的课堂情况,课后撰写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这一切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也有利于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发展自我。其次教学过程中“运用《学案》”。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动中应该要干什么事,明确自己的目的,教师也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这些提示应区别于我们传统实验课中的“实验步骤”。实践表明,《学案》的使用非常奏效,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学生随意玩耍实验器材、手足无措等现象的发生。教学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再次,在教学理念上“淡化概念的严整性”。物理学科概念的严整性有时反而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障碍”,大多数学生会觉得非常困难,因此而产生为难情绪。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在教学中“淡化概念的严整性”,降低探究学习的难度。最后教学结束后“开展问卷调查”,及时地沟通师生间的需求,使进一步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

四、有效利用学校实验资源,积极开发课外资源。

我校现已完成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各种实验器材充足,能有效地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学中我们必须有效地将这些实验室资源用于教学中,努力创造“学中做”“做中学”的学习氛围。一方面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一方面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探索的欲望。促进其主动学习。

同时也不局限于实验器材,就我们使用的物理实验教材上所列的新增随堂实验器材就达百余种,这还不包括延伸至课外的学生自主开发的探究内容,实验室的设备也不能完全满足,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大力倡导教师和学生自己动手自制教具学具。通过自制教具学具,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归纳与活动,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改变旧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需要我们教师改变观念,相信学生,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

初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 篇15

第一种方案:以广西限选教材为导向, 选择《旅游地理》和《自然灾害与防治》两个模块, 考试中, 学生在这二者中选其一。根据《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试行) 》, “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发展的学生, 继续完成限定选修的‘自然灾害与防治’和‘旅游地理’两个模块后, 还可选修更多模块。鼓励对地理有兴趣的其他学生研习选修模块。”

评价:该方案以政策为导向, 平稳, 有两个选修可以选择, 应对高考风险较小;但是教学耗时较长, 学习内容较多, 学生在考试中需要消耗一定的审题时间。

第二种方案:以教师选择为导向, 教师根据学校具体情况以及学生的学情状况, 选择一个模块, 考试中, 学生也选择这个模块。在我们和其他地区的学校的交流中, 部分重点学校就采取了这一方案。

评价:该方案, 目标明确, 专、精、省, 只学一个模块, 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面窄, 更容易学精, 学透, 不仅可以节省上课的时间, 还可以节省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审题时间, 为其他部分的答题争取到更多的时间;但是由于掌握的知识少、面窄, 而高考中的三道选修题目难度存在着差异, 因此具有很大的风险。此外, 只学一个模块的选修, 并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第三种方案:以全国课标卷为导向, 选择三个模块, 考试中, 学生在三个模块中, 根据试题难度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

评价:该方案, 掌握的知识面广, 对应高考风险小。在全国课标卷中, 三个模块试题的难度不一, 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试题, 比较容易保证获得高分;但是教学耗时比较长, 学生掌握知识多, 学习压力加大;而且考试中, 学生的审题时间长, 可能会影响其他部分的答题。

二、近年来新课标选修部分难易程度比较

从2010年起, 新课标全国卷开始设置选修模块, 下表对每年的选修部分的难易程度做了统计:

下面就高考真题做难易程度分析:

2014年新课标2卷

【旅游地理】某学习小组在探讨 “老工业区如何转型”的活动中, 发现德国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 利用原有的生产设备等工业遗产资源, 开发了能够吸引人们了解工业文明和工业化历史, 具有独特观光、休闲等功能的工业遗产旅游产品。

提出老工业区的工业遗产资源, 并设计老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项目。

【标准答案】工业遗产资源:老工业区的厂房、车间等建筑, 一级生产设备、公益、流程、管理等工业遗产和遗迹。

工业遗产旅游项目:参观老工业区的厂房、车间遗迹工业遗产博物馆;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原生产生活实景;体验原生产流程等;在由老厂房改造成的餐厅、酒吧、画廊等场所消费、休憩。

【评析】该题考查的内容并不是常规的旅游资源评价, 而是旅游项目的设计, 并且是老工业区遗产旅游项目, 都是属于平时很难训练到的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 比较陌生, 难以作答。该题难度较大。

【自然灾害与防治】福建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图9 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

概述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 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

【标准答案】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 (夏季多, 冬季少) 5-6月相对集中, 期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

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6月, 降水多, 且多暴雨, 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降水少, 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

【评析】该题考查读图能力, 以及福建省的气候, 都是属于熟悉的知识点,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平时训练多。该题难度小。

【环境保护】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 目前全国只有1000只左右, 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 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 春季为50只左右, 秋季迁徙时, 数量增至200 只左右。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池, 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 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 并提出保护对策。

【标准答案】可能原因:迁徙路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 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猎杀等。

保护对策;在迁徙路上建设与恢复湿地, 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 组织志愿者观察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

【评析】该题考查的生态环境事件是我们不熟悉的, 由于我们不熟悉, 很难分析原因和提出保护对策, 而且材料并没有给学生更多的信息, 该题难度大。

从高考真题可以看出, 每年的选修部分的难度不一, 基本没有规律可循。各校如何制定选修部分的策略, 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

三、2015届高三备考经验介绍

下表为某重点中学高三选修部分月考考情分析:

在月考一中, 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了难度最大的《自然灾害与防治》, 原因是此前采用方案二, 只训练这一模块, 直接导致了这次月考中的成绩不理想。此后, 开始调整策略, 采用方案三, 虽然增加了一些教学的时间, 从实际效果看, 大多数学生可以选到难度最小的选修题, 从而保证了选修部分的成绩。

2015年高考, 广西首次采用了新课标全国卷, 广西的考生首次面对新课标的选做题, 全区的选做部分的考试情况如下表:

从高考结果来看, 某重点中学与全区的考情存在着较大差异, 《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的区分度较大。在全区范围内, 选择《自然灾害与防治》得分情况较理想, 与另外两道题有着较大的分差, 可能是由于平时训练存在着差异;而某重点中学, 《旅游地理》与《环境保护》得分情况较好, 但是与《自然灾害与防治》的分差较小, 主要是因为三道题平时都有练习, 所以考试中学生无论是选择哪一模块, 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因此, 对于普通中学来说,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试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 建议不宜过多选择模块, 重点突破一到两个模块。而对于重点中学的学生来说, 有能力学好三个模块, 建议采取方案三, 选择三个模块, 最大可能的降低试题的风险。

摘要:新课标全国卷相较于大纲版全国卷而言, 在命题方向和试题结构上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在地理试卷中, 最显著的变化是增加了选修部分的选考题。介绍几种选修部分的应对策略, 并分析各自的利弊, 以期对学生具有指导作用。

上一篇:不能申请行政复议但下一篇:防坍塌专项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