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说课标(精选8篇)
初中音乐新课标说课稿:《大海啊,故乡》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为F大调,3/4拍,中速
整首歌词通俗易懂,旋律优美,富有变化,以叙述性的口吻与不同层次情绪的抒发,深切的表达热爱大海、热爱故乡的浓厚的思想感情,是一首深受学生喜欢的抒情歌曲。
基于以上教材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与原则。以“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结合本单元《瑰丽的电声》教学内容及要求,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及曲谱和对歌唱的换气,延长音音准的掌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歌唱、欣赏、情景创设等手段让学生体验电声音乐的魅力、表现音乐的美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这首歌,培养学生热爱大海、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根据中学生变声期及对音乐的感知日趋成熟等身心特征,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为:
让学生整体感受旋律、节奏的变化,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抒情、委婉的及有气息控制的声音演唱歌曲 对于这样的教学重难点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是教师的教就是学生的学。
为了实现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以下四大板块:第一板块: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第二板块:聆听全曲 感受旋律 第三板块:新歌教学 参与实践 第四板块:知识拓宽 欣赏大海 发挥想象
对于第一板块的教学我主要分3个环节来完成。
1、感受意境我会说,“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非常美妙的音乐,请闭上你们的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感觉自己仿佛置身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播放由电声合成的描绘大海的音乐)然后,我会说:“大海确实令人想往,那音乐是怎么样来表现大海的波浪的呢?(出示图片)接下来,我将在钢琴上弹出:1 1 2 1 76 | 5 3 3 — | 3 4 3 2 1 | 6 2 2 — |...LU请学生根据我弹得音乐画出旋律线(自己也画同步进行),然后我将用同样的方法弹出2 5 6 5 3 | 5 6 5 — | 6 5 4 11 6 5 | 5 — — |...来解决第二条旋律
2、哼唱练声我将让学生用lu来把这两条旋律哼唱下,并提出这两条旋律在音高、力度上有什么区别?一般学生都能说的出来,音高第二条比第一条高,力度也强点
3、感受强弱之后,我再问学生这首曲子的拍号和强弱规律?学生会很快的说出,3/4拍强弱弱,那这首曲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吗?再次随着我的琴声用LU来唱一遍。(做波浪手势)学生很快的就会感受到与一般3/4拍曲子的不同,是强强弱。
最后,让学生跟着我一起边唱边划波浪的节奏拍。『通过对比性的聆听和哼唱旋律,随着律动性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那种意境,并把音乐知识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用LU带唱练声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好歌唱状态使声音更加的集中,为下面的新课教学打下基础』
第二板块:聆听全曲 感受旋律 我是这样教的先播放合唱版《大海啊,故乡》,然后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仔细感受音乐,并回答:“音乐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你最喜欢哪部份的旋律,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思念故乡,热爱大海。。有些学生会说喜欢第一部分,让人感觉有意境,有些学生可能会说喜欢第二部分,在唱的时候情绪很高涨。。『通过提问式引导学生,主要是培养学生有目的的去聆听歌曲,整体感知到这是一首抒情的,有着思乡之情的歌曲』
第三板块:学唱歌曲 参与实践 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我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先尝试后教学,凭借教师示范、动作体会、媒体演示等多种教学策略达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标。
这个板块,我分3个环节
1、学唱歌曲,歌曲处理由于考虑到初中生对这首歌本身就比较熟悉,这个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也很强,通过前面的两大板块的聆听,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将直接让学生跟随我的钢琴伴奏带歌词演唱。当然,可能会在个别细节方面唱的不到位。在唱完之后,我会说:“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哪里唱的不够好呢?”学生可能会说:歌曲结尾这部分气息不够?我将以一个小节换一次气做处理,(示范演唱)『通过我的示范和手势来帮助学生用“缓呼缓吸”的方法解决歌唱中的难点』在歌唱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有些乐句的尾音音高没保持好,时值没拖足,比如(教师示范唱)于是我采用对比法让学生选择你认为合适的方法来演唱。在我的提示下,学生就很快的选择(范唱正确的)最后,让学生随着我的钢琴完整的演唱全曲,在关键的时候我将用自己的手势提示学生『主要是通过对比聆听,让学生产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破教学难点』
2、歌曲分析,把握情感师:刚才同学都唱得非常好,现在老师请你们再次聆听这首歌曲,想一想你觉得可以把这首歌曲划分成几个部分?学生会很快的说出有三个部分。那三部分所表达的情感都一样吗?学生肯定会说不一样,于是我和学生根据音乐要素和音乐情绪一起来讨论、分析。第一部分(教师唱歌词)根据第一板块旋律的分析,学生很快说出第一部分旋律比较平稳,力度中弱,用叙述性的口吻表达了主人翁对大海故乡的思念与赞美之情。接着,我将用同样的方法分析第二部分,情绪比第一部分更加的强烈,加深了对大海母亲的爱慕之情第三部分的尾声旋律比较平稳,力度从中弱到渐弱表达了主人翁对大海的留恋与美丽的遐想同学们都分析的很好,但不知道你们的歌声能不 能打动老师,让我来体验一下,要求同学们把自己置身在美丽的沙滩上,踏着软软的沙滩,迎着海风,以叙述者的口吻表达对大海的赞美之情。于是,我用钢琴的前奏部分把学生带入到这种意境中,再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通过分析,逐步引导学生用怎么样的感情演唱歌曲,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挖掘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就很容易突破我的教学重点』
3、学唱曲谱,尝试练习先由我来带学生唱,然后让学生自己唱『把这个环节安排在这里,主要考虑到现在的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识谱能力比较差,所以通过已经掌握歌曲的节奏,再让学生唱谱,可以减轻他们的负担,更快的提高他们的识谱能力,加强双基教学』 第四板块:拓展延伸 发挥想象大海是迷人的,看!于是,我给学生展示了有关大海的美丽的画面师:欣赏完了这么美的风景,老师觉得这么美的海面缺了点大自然的声音,请同学们想象下,大海边上会有什么声音呢?生:海浪、海鸥、风声等自然声音我会拿出电子琴、沙球等一些乐器,如果班级里会用电子琴的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不会用的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由我来操作,并鼓励学生最好把这个创作的出来的声音与大海故乡结合在一起,电声乐器给现代的音乐带来了丰富的表现力。下面呢,我们就把刚才设计的音响与大海故乡结合起来。最后,在电声乐器的伴奏下,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来结束这堂课。『通过欣赏法、音画结合,多途径引导学生,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并让他们体验成功,培养学生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音乐课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上音乐课的兴趣,对电声音乐的指出为以后的欣赏课做个简要的铺垫』(对于以上的教学流程的设计。我主要体现一个教学理念,以审美为核心;二个教学原则,把教什么永远是教学的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三个教学特色,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元文化知识的渗透』)
一、要让学生阅读百花齐放, 芬芳满园, 尊重学生阅读的差异性
学生阅读如同一个大花园, 花的颜色、姿态和芳香各不相同, 才能使花园更加美丽。学生阅读如果没有差别, 那就是教育的失败。教育不是工厂生产产品, 要求规格一致, 否则就不合格。阅读教学一定要追求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培养。所谓个性化培养,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是指培养每个个体所特有的不可替代的特性。以阅读的个性而论, 处在同样的历史条件下, 接受的又是同样的教育的个体, 之所以会产生各自不同的差异, 主要取决于每个个体的德性与胆识。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区别对待, 个别处理。当然, 阅读教学的个性化不能简单理解为让所有的学生都变为优等生, 而是使优等生与后进生, 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提高和发展, 提倡自由选择。在实践中, 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发挥特长。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如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我的叔叔于勒》时, 给学生的阅读时间不能限制过死,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差异性。学生的生活及体验各不相同, 教师要安排学生各抒己见的环节, 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和文章中的人物生活充分地联系起来, 既丰富学生的情感, 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使阅读课堂成为百花齐放的精神家园。
二、要调整和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这是提高阅读质量的关键
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 学生预习课文比精读课文更有兴趣, 课外阅读比上语文课有兴趣。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有不同的阅读需求。中学生喜欢情节, 喜欢形象, 预习了课文, 他们就知道了课文的大概情节, 阅读需求得到了满足, 这时, 老师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学生阅读需求, 学生对进一步的学习就会失去兴趣。课外阅读比上语文课要精神, 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个原因。加上现在的课外读物很多是快餐式的、卡通式的, 形象性强, 情节性强, 文字浅显, 很容易使学生获得阅读的愉悦, 而语文课要学的并不是这些内容, 阅读要有思维的参与, 阅读能力才能提高, 而思维是需要经历吃苦的历程的, 因此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大幅度地减弱。以往的阅读教学, 学生对阅读没兴趣, 很大原因上是内容分析过多, 提问过多。此类教师对阅读内容分析, 或者失之过浅, 单就课文内容的顺序, 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问或讲, 而学生对这些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自己已经读懂了, 阅读需求当然不能得到满足, 对老师的教学也就失去了兴趣;或者失之过深, 对中心思想和篇章结构等的分析, 大大超越了学生的阅读需求, 学生因而也失去兴趣。为此, 我们要调整学生的阅读需求, 引导和鼓励学生多积累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和优美的语言, 文化积淀越丰厚, 语言积累越丰富, 吸收文化的乐趣, 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乐趣就越强烈。为了做到这一点,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也可以搞课前演讲, 来督促学生积累文化知识。要调整学生的阅读需求, 必须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浅尝辄止, 不能做好任何事情, 更何况是十分复杂的阅读活动。要调整学生的阅读需求, 还必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不仅让学生学会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 还要让学生能领会字里行间暗含着的意思, 更要让学生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审美层次上阅读欣赏, 获得审美的愉悦。比如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春》时, 不仅要检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字词的理解情况, 还要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如文章给我们描绘了哪些春景, 你能用图画给大家展示出来吗?你最喜欢哪些语句, 你能把它们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并请你说出喜欢的理由。请你说说阅读这篇文章的感受, 你对未来是否有新的打算?通过这些问题调整学生阅读这篇文章的需求, 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阅读需求。
三、要让阅读在情弦上舞蹈, 让情感在阅读中激荡, 用阅读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
阅读教学是作者情感、教师情感和学生情感三者沟通融会的过程, 只有这三种情感产生强烈共鸣, 教学才会产生最佳效果。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 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增强学生的内驱力, 启发学生思考, 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探究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给予学生关爱、帮助和鼓励, 做一个关爱型的教师, 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 并在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学生, 处处想着学生, 做学生的贴心人。教师还要善于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 要根据学生的感知特点, 从最能开启他们思路、最能拨动他们心弦的地方入手, 采取恰当的方法,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情感因素, 打动学生的美好的心灵。一篇文章总会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倾向, 或爱或恨, 或喜或悲, 我们要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时候, 从整体上去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即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或抒发了什么。文章的语言与作者的情感关系至为密切, 有的词句意在褒扬, 有的词句意在贬斥, 有的激昂, 有的舒缓, 有的细腻, 有的粗犷。我们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 必须让学生学会揣摩与品味语言的方法, 强化语感训练, 发掘语言的情感因素, 并借助于对词语、句式、修辞方法、结构特点的理解, 去深刻领会情感产生的缘由以及情感所蕴含的思想内涵, 从而实现由“情”到“理”的过渡。如在指导学生阅读黄飞的《甜甜的泥土》时, 首先给学生推荐一首阎维文演唱的《母亲》, 或给学生朗诵冰心的《母亲》, 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温暖, 为学生阅读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在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时, 着重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温暖以及孩子的不幸。以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为抓手, 师生在词句的品味中共同感受其中浓浓真情。进而引导学生进行理性反思, 让学生思考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最后假设学生是作品里的妈妈或孩子,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进一步回味文中的情感, 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深深的情感体验。
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多提问多思考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通过阅读教学我们应该努力把学生从琐碎的、不切合实际的习题中解放出来, 使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主动发现主动探求。只有把质疑的权力还给学生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知识、情感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坚持“三不”原则, 即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自学后会的不讲、学生讨论后会的不讲。“三不”原则就是要鼓励学生深入文本, 自主阅读, 还给学生阅读思考的空间, 不是教师把问题抛给学生, 而是学生把问题抛给老师。这样, 努力把阅读教学打造成学生发现问题、学生解决问题和教师帮助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
一、重视阅读的“生活性”
这里所谈的“生活性”并不是以往所说的阅读材料从学生的生活体验而来,而是说阅读体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
2011版语文新课标“学段目标与内容阅读”部分新增加了“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以及“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一语,加重了对新闻等常见文体的倾斜。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重视的是散文及小说教学,这类文学样式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文学的鉴赏能力。但是语文是兼具文学性和工具性的,对某些学生来说,通过这类文章学习到的一些语文知识与能力并不能解决他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作为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遇到的最多的与语文有关的无非是新闻、说明书等形式。因此,新课标的改革使初中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了,这是有意义的。
从7年级到9年级只有一个新闻单元,从中考卷面上看,与新闻的有关内容大约占2分,一般是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的内容,大多有字数要求。我认为,这样的题目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此外,另一种题型同后一种改动相关,一般是给出几则材料,让学生提炼观点或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启示。相较于新闻内容的概括,学生对这种题型掌握得不是很好。究其原因,在于大部分教师在新闻单元的教学中重视消息的结构,只要教会了学生在消息中找导语就解决问题了,而没有教会学生概括消息内容的方法。同时这也与教科书的内容有关,课本只是为学生呈现多样的新闻形式,因此,教师还应该结合实践,从报纸、网络等媒体上找材料,进行补充教学。
二、重视自主阅读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主动与文章作者形成对话、交流的关系,以引起共鸣,产生感悟,从而达到阅读活动真正的目的,考虑教材与学生的因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大量地进行自主阅读,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促进学生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很多人习惯于跟着老师的思路,随着老师的问题去解读文本,我认为,这并不能体现新课标对阅读提出的“自主”要求。现在比较通行的教学方法是小组合作。2011版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提到了“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这说明编者看到了现今教学实践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在语文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有“小组合作”的环节,教师的初衷是好的,是想通过这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主动积极地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在集体的学习中获得灵感,有所收获。但是这种学习模式的问题,在于不能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也就是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尤其要关注学生个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享受阅读的快乐,体味生命的意义。
三、重视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重要补充,没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是不能学好语文的,没有大量的积累,也无法写好作文。
2011版新课标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实施建议——评价建议”中新增:“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味、方法和能力。”从中可见,课外阅读已经越来越受重视,它不仅仅是对语文课本的补充,更是语文学习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对待课外阅读,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课本的“名著推荐与阅读”上,也不能靠有限的阅读课。首先,语文老师自身要有非常丰厚的阅读积累。当今的老师不能只满足于做“一桶水”,而是要做“一溪水”。其次,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通过这些活动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出指导。新版课标对课外阅读有这样的要求,相应地,应该有一本专门的补充教材供师生使用,这尚需进一步完善。
对于新课标,还应更认真、更深入地解读,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蔡顺朋
一、先看课程总目标 我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来阐述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2.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3.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4.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5.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6.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7.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8.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9.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10.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二、下面说一下本册内容标准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内容。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研说。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一、说课标
主要从课程目标和学段目标两方面进行说明。
(一)课程目标
课标根据对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的重新理解与定位,经过综合、梳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将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修定为十条,这里就不一一陈述了。课程目标突出了这样一些理念:
1、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3、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二)学段目标
八年级下册属于第四学段,教学内容可分成五个方面:“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课标对这五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具体目标要求是:
识字与写字: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2.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阅读:
1、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2.理清思路,品味语言。写作:
1、重点训练运用记叙和描写进行写作,写出真情实感;
2、正确使用标点;
3、缩写、扩写、续写、改写
口语交际:
1、用语文明得体;
2、理解对方的说话观点和意图。综合性学习:
1、合作探究 ;
2、搜集资料,自我展示。
二、说教材
接下来我对当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进行分析,主要从教材的编写体例和特点、编写意图、教材的内容结构以及立体式整合等几方面来说教材。
(一)编写体例和特点
这套教材共六本,采用专题单元的编写体例,每册书是由主题单元、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五部分构成。每个单元前有单元导语,概述了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了具体的学习要求。每个单元有 5 篇课文,每课包括课文导语、课文、研讨与练习、读一读·写一写4部分。课文导语有时是对这一课的总述,有时设置了疑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文精选经典的文章,文质兼美,涵盖古今中外,文体多样,文化多元。研讨与练习重在理解巩固内容,拓展延伸,检验教学效果。读一读·写一写,体现了对字词积累的重视。每个单元后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以一个主题活动为统帅,使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相互关联,互为影响,这是一个亮点。课外古诗词背诵,旨在积累优秀诗文,提高语文素养。名著导读,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附录则介绍语法及课外知识,提高语法素养。
教材具有内容结构的稳定性、专题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资源、专题内部自成系统三大特点。
(二)编排意图
1、力求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使他们通过阅读、观察、体验、探究等主动学习的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知识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三)内容结构(八年级下册)
1、本册教科书共6个单元30课。其中精读课文17课,略读课文(标*号)13课。每单元5课。另外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和四个附录。
2、综合性学习安排6次内容,分别为献给母亲的歌、寻觅春天的踪迹、科海泛舟、到民间采风去、古诗苑漫步、背起行囊走四方。
3.《课外古诗词背诵》10篇,每篇前有简单的介绍。
4、名著导读2篇——《海底两万里》和《名人传》,涉及作者、内容简介和精彩片段摘录、点评等。
(四)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1、横向整合
八年级下册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方面组织单元;同一单元的文章基本上是同一文体。第一单元,人生轨迹(回忆录、传记),属记叙文;第二单元,心灵之声(散文诗),属抒情文;第三单元,关爱自然(科学散文、报告文学、科幻小说),多数属记叙文;第四单元,民俗民风(散文、小说),多数属记叙文。第五、六单元,古代生活(写人、状物、游记),属文言诗文。阅读这些文章,除了注意一般的理清思路、把握意蕴、体验情境等以外,希望结合文体、语体的特点,深入理解作品,以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
2、纵向整合
以散文为例,说明文体之间的整合:
(七上三)学习美的散文语言,学会如何描写景物。
(八下二)了解抒情散文的特点,学习抒情散文的写法,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基本的方法。(九上六)了解史传散文,分析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九下三)议论性散文单元阅读、理解、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多种形式,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抒发情感,表达哲理的。
(九下五)了解《墨子》《庄子》《孟子》散文的不同特色。读懂并了解所选课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及表达方法.由以上可以看出,在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现代文中,不论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散文贯穿始终。七年级主要是写人叙事散文,八年级在写人叙事的基础上增加了说明性的散文,九年级则拓展到小说,戏剧等文体中。各个年级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完成总目标。
三、说建议
主要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学建议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80%的教学时间都被用于了读文的教学。因此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对学生进行培优补差,力争整体提高。
(二)评价建议
课标强调“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学。以往的评价侧重于定量评价、知识评价和结果评价,此次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强调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其宗旨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亮度,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提倡在课程评价主体上要多元 化,改变了以往评价只有教师参与的倾向,确立了学生也是课程评价的主体地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从三维目标来说:
知识与能力:(1)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重视评价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评价主体和方式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和学以致用情况,关心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通过平时布置的创新性作业情况,看学生能否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把学生的课堂发言、日记、作文、心得体会等作为评价的依据。重过程,轻结果;多鼓励,少批评;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议
课标中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这样描述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因此
(1)要深挖教材。教材中有许多栏目:如单元提示、课后习题、综合性学习、展示平台、课文插图等,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最基本的教材。
(2)开发课外资源,填充教材。如网络,语文网络素材散见于互联网中,可根据需要分门别类的下载;流行歌曲,它是由歌词和乐曲组成的,具有文学性、音乐性和易传播性等特点,学生喜闻乐见;影视资源,形象、生动、集中,有一定的感染力,学生更感兴趣。(3)创造性的开展各种活动,积极利用校内外语文课程资源。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充分展示语文的魅力,创造我理想的语文课堂。
古诗二首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四年级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从以下三个纬度确定了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依据教学目标我也制定出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2.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课时安排:一课时。
下面我就从入诗境、读诗文、解诗意、悟诗情、续诗韵、拓诗篇这六个环节来谈谈对这课时的教学安排。
2017.3.1 最新版
一、入诗境
新课开始,教师可配上古曲《阳关三叠》,饱含深情地吟颂《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渲染气氛,营造出诗歌的意境,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读诗文
诗歌短小精练,可以让学生自由多读上几遍。
三、解诗意
本首诗的意思并不难懂,教师不用对诗歌的意思做过多的解释,可以让学生对照着文后的几个注解,使是出使的意思,浥是湿润的意思,更尽就是再饮完的意思,然后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继而全班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合作的机会。
四、悟诗情
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因而“送别诗”在古诗词大家中可谓颇具规模的一系,诗人们无一不涉足过这一主题。然而在这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为什么能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甚至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成为送别诗中的极品呢?肯定是有它独树一帜之处。那么诗人王维究竟是怎样表达他对元二这份依依惜别之情的呢?在悟诗情这个环节我们将解决该问题,这无疑是教学中的难点,我想从如下三个方面引导学生突破这个难点。
1. 从好友的角度感受离别之情
先请学生读一读古诗,诗中哪些地方,能找到元二和王维是好朋友的依据?学生自读
古诗后进行交流。可以从以下依据得到证实:
(1)元二,这个名字叫起来非常亲昵,可以推断他们是好朋友。(2)从“故人”可以看出他们是好朋友,知己。
2017.3.1 最新版
(3)“更”说明他们已经喝了许多杯酒,可见他们的感情很深。(4)“尽”说明两人喝酒都一饮而尽,只有好朋友之间才这样。
此时,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这酒。“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回答:这是一杯离别的酒,因为喝完这最后一杯,王维和元二从此分别。这是一杯伤感的酒,好友分隔两地,岂能不令人伤怀?这是一杯无奈的酒,谁愿意与好朋友分离呢?无奈这是朝廷下达的命令,难以违抗。这是一杯祝福的酒,诗人王维祝福元二一路平安,在安西生活如意。这还是一杯„„的酒,让学生带着他们的感受,一遍一遍,反复地朗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句。这层进式步步引读,使学生透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这似乎平淡的表层看到了它深层蕴涵的深挚情谊。于是每复读一次,学生的感情也随之澎湃升腾。
2. 从渭城的景色感受离别之情
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透过窗外,看到窗外的景色,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更为强烈。教师可以请学生再读读整首诗,元二和王维看到哪能些景物,离别的愁绪会更浓?
(1)雨,似乎老天也为他们的分别而伤心。
(2)柳,如果没有学生提起,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
体会到因这些景物产生的愁绪后教师又可以采取层进式的引读,古人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而今天看到满目的青青杨柳怎不伤感别离?小雨还在下着,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感别离?雨中送客,想想自己也只身飘泊,而今天朋友也将远走他乡,怎不伤感别离?
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诗人选取这些景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而进一步借助这些景物,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的层层渲染,无疑对诗旨的解读又推进了一步。
2017.3.1 最新版
3. 从地域上的距离和差异感受离别之情
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当时阳关离渭城路途遥远,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元二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那么安西离渭城到底有多远呢?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明确这几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在课堂上出示元二出使安西的地图,这距离大概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元二远去千里之外,与王维从此天南海北,诗人怎能不留恋呢?这是地域上的距离带来的离别感伤。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两地生活的差异: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呢?黄沙满天!也许渭城这儿生机勃勃,安西那儿呢?满目荒凉!渭城这儿有饮不尽甜甜的故乡水,听不完浓浓的家乡话,安西那儿呢?举目无亲,乡音不再有!由此,教师第三次采用层进式的引读,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学生齐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飘泊,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学生齐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飘泊,前途渺茫,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学生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样的设计,对安西和渭城作了浓墨重彩的强烈对比。此时,“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在整个悟诗情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层进式的以情“引读”,学生心潮逐浪高的“复读”,可谓一唱三叹,引领学生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完全感受了这首诗歌的独特魅力。
五、续诗韵
这一句“劝君更尽一杯酒”包含了诗人多少的临别赠言啊!其实王维想对元二说的话真是太多太多了,然而在这个分离在即的时刻却什么都说不出来了。在此,我设计了一个练笔环节,请学生把王维想对元二说却没有说出来的话写下来,然后进行交流。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充分挖掘2017.3.1 最新版
教材的有利资源,填充“空白”的过程本身就是让学生驰骋想象,激越创造性思维的实际操作行为。我想,有了上一个悟诗情环节的铺垫,这个练笔也算得上是水到渠成了吧!学生不仅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上有所提高,也再一次在精神上与诗人发生共鸣。
六、拓诗篇
“送别诗”这一题材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是比较常见的,教师可以推荐几首比较有名的诗歌让学生进行课外自学。如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千古名篇。
一端正认识, 将识字教学置于教学首位
长期以来, 社会上存在一个认识误区:识字教学是小学老师的事。“中学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掌握字词句的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曾经是认识不足的……有的老师就在很大程度上忽视字词句的教学。目前, 完全忽视的情况比较少了, 但是像‘扫除文字障碍’之类的说法仍旧存在……这个说法意味着, 讲字词句只是手段, 目的还在于分析课文, 换言之, 教字词句的本身, 并不是一项任务。”张志公先生的这段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一部分初中教师对识字教学的错误认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 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语文新课标秉承实验稿的理念, 把“识字与写字”的教学任务独立出来, 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并列要求, 且置于首要位置。这些表述和安排可见语文新课标对识字教学重要性和基础性的充分强调。奋战在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务必要端正自己的认识, 给予识字教学足够的重视。
二改进方法, 将识字教学变得科学有趣
1. 明确范围, 有效教学
语文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并在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的字表二中列出了初中阶段要认识的1000个常用汉字。字表的颁布为我们的识字教学给出了明确的建议。现行苏教版七~九年级6册语文教材后都附有字词表, 依照课文的顺序将每篇课文中字词按“易读错的字”、“易写错的字”、“常用词语”分列, 这给我们平时的识字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对照语文新课标字表, 再结合教学实际, 我们发现苏教版的字词表依然有不完善之处。例如, 七年级下册《一面》一课中“憎.恶”、“揩.油”、“扳.”几个词中的加点字, 学生要么不认识, 要么易读错。这几个加点字均出现在语文新课标的字表里, 可是字词表只是把“憎恶”和“揩油”收录在该课的“常用词语”里, 而“扳”则未被字词表收录。生字词的学习随课文进行效果较好,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 不可过分依赖教材后的字词表, 要依据语文新课标字表对课文中的字词进行再梳理, 对教材后的字词表进行必要的增补和删减。
2. 揭示规律, 讲出趣味
语文新课标在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的具体建议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识字教学必须让学生既能认清字形、念准字音, 还能确知其义。以下几种识字方法,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 了解本质记汉字。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且十分有趣。苏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设置“汉字”专题, 对汉字“六书”有很简略但却很生动的说明。那么汉字造字法的知识是不是一定要等到“汉字”专题时才能集中讲呢?我认为不然。在初中的识字教学中, 对那些不易识记的生字或易读错、写错的熟字, 如果能用通俗形象的语言说明其造字由来, 既能帮助学生牢固识记这些字的音、形、义, 又可以带领他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一种符合汉字特点的科学、有效且有趣的识字教法。例如:“戍”极易与“戌”、“戊”混淆, 虽然小学老师已经教给学生区分的顺口溜, 但是这种顺口溜并没有说明这几个字的本质, 所以学生到了初中仍然经常记混、用错。如果教师能在黑板上边描画、边讲解“戍”字, 指明其为会意字, 从人从戈, 义为守边, 楷书形体改变, 人形变成了中间的一点, 我想学生在读写时出错的几率就会小很多。
第二, 比较异同记汉字。汉字里的同音字、形似字很多, 教学生识记这些汉字时要注意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音同形异的侧重辨析字义, 如“至”与“致” (以~) , “应”与“映” (反~) ;音同形似或音近形似的侧重辨析字义与部首之间的联系, 如“澜”与“斓”, “潦”、“缭”、“嘹”与“瞭”;音近形异的主要比较字音、字义的不同, 如“流”与“浏”, “躬”与“恭”;形似音异的主要辨析字音与字形的差异, 如“骋”与“聘”, “畔”与“衅”。通过细致的比较, 可以突出强调这些字的不同特点, 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三, 掌握规律记汉字。汉字里的多音、多义字很多, 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认知规律: (1) 义不同而音不同。如“强”, 表示自己具有力量或对外界施加压力时, 读qiáng, 如“强大”、“强行”;表示迫使对方违心而屈从时, 读qiǎng, 如“勉强”;表示强硬不屈或固执时, 读jiàng, 如“倔强”、“强嘴”。 (2) 词性不同而音、义不同。如称”, 作动词时, 读chēng, 如“称赞”、“称呼”;作名词时, 读chèng, 如“秤杆儿”;作形容词时, 读chèn, 如“称心”、“对称”。 (3) 因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而音、义不同。如“壳”, 用于口语时, 读ké, 如“脑壳”、“子弹壳”;用于书面语时, 读qiào, 如“地壳”、“金蝉脱壳”。 (4) 因复合词和单音词区别而音、义不同。如“削”, 用于复合词时, 读xuē, 如“剥削”、“削减”;用于单音词时, 读xiāo, 如“削 (铅笔) ”、“削 (果皮) ”。
第四, 奇思妙想记汉字。有些汉字笔画较多, 学生容易把其中的结构写错。我们可以教学生对这些字进行分解, 记住各构件的位置关系, 然后进行组装。如“稽”字, 可以拆成“禾尤旨”三部分来识记。有些容易写错的汉字, 可以借助其音、形、义上的某些特征形象联想, 使其三者之间产生某种联系, 以加深记忆。如“既”与“即”很容易读写混淆, 不妨这样联想记忆:“既”的右边是四画, 这个字读第四声;“即”的右边是两画, 这个字读第二声。这种识记方法虽然不甚科学, 但运用起来, 效果极佳。
3. 及时复习, 牢固掌握
识字教学中, 我们不仅要把汉字的知识和识记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还要指导学生有效地与遗忘作斗争, 以巩固教学成果。学生作业、作文中错别字多,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牢固地掌握。要牢固掌握教过的字, 反复练习、及时复习是非常必要的。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 识字后的复习必须及时, 最宝贵、最高效的复习时间就是当天课后。在遗忘还未开始时就进行复习, “趁热打铁”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刚刚教过的字, 要尽可能让学生多次读、写, 最好放到词、句、篇中去, 使之与读、写结合起来, 只有在读写中经常重复, 生字教学成果才能得以有效巩固。
4. 开展活动, 全面提高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 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意识和独立识字的能力。课内识字主要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和规律, 为学生课外独立识字提供范例。课外, 学生要通过阅读、看影视节目、旅游等活动, 随时随地地主动识字。为了保证课外识字有效地进行下去, 我们可以通过举办识字比赛、互改作文、寻找身边的错别字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系列活动中, 我们要让学生做到遇到不认识、不确定的字及时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 这不仅是正确了解字的音、形、义的最好途径, 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识字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 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对其给予充分的重视, 并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初中阶段的识字教学, 还应在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了解字义的基础上加强汉字书写训练, 这也是语文新课标修订的一个亮点。泰州市教育局2010年9月大力开展的“三进” (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 活动显然已经走在了语文新课标的前面, 此处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张志公.张志公自选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3]刘得斗.识字教学漫谈 (一) [J].甘肃教育, 1998 (Z1)
[4]刘得斗.识字教学漫谈 (二) [J].甘肃教育, 1998 (3)
[5]刘得斗.识字教学漫谈 (三) [J].甘肃教育, 1998 (Z2)
[6]刘得斗.识字教学漫谈 (四) [J].甘肃教育, 1998 (11)
[7]张一新.另辟蹊径教识字——对中学识字教学的思考与尝试[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1999 (16) :27~28
我懂得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课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课堂的发展是迅速,复杂多样的。不过,我认为,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从高效课堂的实践中我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高效的课堂应是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理解的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就必须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而每一门学科中的基本知识(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技能和行为规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教学中适时指导、监控、反馈、激励,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三、高效课堂展示课的启示
高效课堂赋予了新课标的时代特色,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新课程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现代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要保护好学生在探求新知过程中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因此教学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习成为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1.学生素养高,学习过程上的学习参与度高,这就使得学生专注于课堂,能够保持较高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新课程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创设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教师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努力提高讨论的有效性,燃起思维撞击的热火,让学生自由、自主地徜徉,就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评价方式的灵活高效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指标,即时、灵活的评价同样起到激励学习主动性、保持学习兴趣的作用。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他们做自我评价与反思。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变通性、灵活性与广泛性。
3.高效课堂应是长期进行的工作,最终形成一种常态的模式。它的预习、展示、反馈都应是高效进行的。
4.高效课堂重视各学科基本素养的落实和训练。在物理课上对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语文课上对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无不突出了这一点。
5.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课堂高效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课件创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情境,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多媒体教学进入语文教学活动只是起辅助作用,应遵循“辅助”性原则、适当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时,结合文本内容,上网查找苏州园林的图片。课堂上,我们遨游在苏州园林的美景图中,不知不觉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美如西子的气息,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也会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益作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终会取得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
【初中语文说课标】推荐阅读:
初中语文说课稿《那树》11-02
七上初中语文说课稿05-24
初中语文说课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1-01
初中学语文新课标09-10
新课标初中物理目录06-22
初中英语新课标内容09-22
初中地理新课标学习心得06-22
新课标初中物理重点课程教案09-10
初中语文新课标的具体内容09-09
新课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创新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