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控制科制度

2022-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度是员工行为的准绳,通过制度和观念双管齐下,共同提高全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感染控制科制度》,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1篇:感染控制科制度

发热疾病科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摘要] 目的 探讨成立发热疾病科在综合性医院感染疾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 方法 研究和总结发热疾病科的管理体系和传染病报告流程、消毒隔离制度和医疗废弃物管理、规范操作流程和感染监测工作。 结果 科室的成立和不断发展,促进了医院制度的全面落实;圆满完成了医院数万例次的传染病患者的排查、特殊感染患者的治疗护理和救治工作,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率。结论:医院成立发热疾病科可有效增强医院感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关键词] 发热疾病科;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

近年来,医院感染疾病预防和控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当代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院管理学的重要课题[1]。全世界正在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措施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我国对医院感染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越来越重视,采取加强管理、提高意识、规范操作、加大投入、改革机构等措施,并将医院感染疾病预防控制列为医院的一项重要职责[2]。笔者所在科室从2003年起一直担负全院的感染疾病预防控制工作,2005年5月正式成立发热疾病科,至今在医院感染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有效的预防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增强了医院感染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科室的成立与工作职责

健全的管理组织、强有力的管理机构,是卫生部医院感染疾病预防控制规范的要求,同时也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3]。医院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疾病预防和控制,逐步增强感染管理与疾病控制的力度,我院成立了全国首个以接诊发热患者为主正式科室的发热疾病科。科室建立由科室主任、副主任各1名,护士长1名,专科培训合格的主治医师2名、医师2名、专科护士10名和专业培训的保洁工和外送员各1名,病区设有留观病床2张,抢救床1张,观察床5张,诊室2个,备用诊室2个。

发热疾病科隶属门诊部,工作职责主要为:(1)对外接受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检查、指导、监督,接受上级布置的疾病预防控制任务。(2)对内主要负责全院的发热和肠道疾病的诊治、全院外科特殊感染患者的救治以及疑似传染病的隔离观察和救治工作。(3)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遇有与疾病预防和控制有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力配合感染疾病控制科,负责具体的组织、协调、确诊或疑似患者的登记、报告、消毒隔离等工作。

2 不断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基础设施

2.1 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管理组织是做好医院疾病感染与预防管理工作的保障,科室成立了由科主任和护士长领导的疾病感染与预防管理小组,特设感染检测员1名,负责全科感染检测检查工作,每班特设主责护士,加强管理和督查各项管理制度、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患者就诊高峰期加强分诊巡视工作,缩短患者等候和就诊时间,从源头上消除医院感染的隐患,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2.2 合理的布局和基础设施的完善

合理的布局可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发热疾病科特设立在相对独立的区域。选择与住院大楼和门诊大楼有一定距离且相对独立的位置[4],医院在空间和就诊流程上应最大限度地使发热患者相对集中,减少在医院内的流动[5]。发热疾病科分3个功能区。一是门诊接诊区。设有患者入口、挂号分诊处、候诊大厅、生物降解厕所、2个就诊室、输液间、抽血室、配药间及抢救间。二是留观区,设有3个独立的单间隔离负压病房,房间内配备电话呼叫系统,独立使用的处置、消毒、保洁等专用物品,便携式的便器,并安装的排风扇和负压装置,确保患者隔离期间不与外界接触。三是医护工作区。内有明确的划分“三区两带”,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区间有两个缓冲地带。并设有工作人员单独的入口。整个发热疾病科多处贴有醒目的地面标识和空间指示牌, 明确、规范的医疗设施、合理的空间布局大大增强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3 加强专科培训、规范操作规程

3.1 不断完善的相关规章制度

不断完善的相关规章制度是医院感染疾病与预防工作落实的保障。医院医学保障部感染管理与疾病控制管理部门和护理部根据工作中的问题制定了《医院感染与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指南》和《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监控记录手册》。并逐项纳入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标准中,做到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件件落实到位。科室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疾病感染监测工作,严格执行《医院感染与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指南》和《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监控记录手册》,保证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有效落实。与此同时,科室针对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制定了详细的处理流程和应急预案。

3.2 医务人员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与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是科室所有在岗医务人员每年的必修课,将其作为每年继续教育的首门培训课程,根据科室制定的具体要求和每日重点工作,对科室物品表面、空气、地面、医务人员的手、房间紫外灯、体温表、留观区、特殊感染病房等多方面消毒隔离具体措施的落实均作明确分工,重点突出。做到每日有常规、每周有重点、每月有特殊,专项专管,责任到人。专门设感染检测员负责不定期检查消毒隔离工作的落实并做详细记录。对发现问题护士长组织科室骨干会议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确保消毒隔离制度的全面有效落实。

3.3 完善的传染病报告流程

完善传染病报告流程,加强传染病患者管理,是医院疾病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不断探索传染病报告流程,使其快速、便捷。把传染病报告卡分发到诊室,使每位医生都能了解和掌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的处理流程和上报方法。认真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病报告卡》,并有专人负责送感染管理科。并做详细登记,记录日期、患者姓名、门诊号、疾病诊断、值班护士医生和收卡人分别签名等。完善的传染病报告流程有效地降低了传染病漏报率,增强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3.4 严密的医疗废弃物分类管理

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化管理是医疗机构普遍面临的问题。2003年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这两个法规的出台,使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处理有法可依[6]。我科依据法律法规,结合《医院感染与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指南》,制定了严格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对科室保洁员就医疗废弃物分类知识进行定期专业培训;医疗废弃物进行严格的分类放置,垃圾工具专区域专用,定位置、定患者专用,并有明确的标示;按生活垃圾、医疗垃圾、锐器垃圾、特殊感染患者垃圾等严格分类放置;医疗锐器容器装满3/4时即可密封,贴上标示;不同垃圾分别放入不同颜色垃圾袋内分类保管,所有废弃物均须注明时间及科室,并统一送指定医疗废弃物处理站;特殊感染患者垃圾有明确注明时间、科室、疾病名称,送专门指定点进行处理或消毒,并做好详细记录。

3.5 多方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宣传

健康教育是一级预防的先导,,在疾病预防控制中起重要作用。科领导每年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和考核,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设多个医院感染疾病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宣传教育专栏;以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水平。提高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同时与患者及家属的行为密切相关,每日分诊护士利用等候就诊时间对来诊患者及家属进行不定时的诊前宣教,治疗护士利用患者治疗时间对治疗患者进行诊中宣教,针对不同疾病制定相应的疾病预防宣传手册,采取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开展健康教育等。全面普及医院感染知识是医院感染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人人具备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从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4 讨论

随着医院感染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不断发展,发热疾病科的成立和不断完善的设施建设及各项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增强了医院感染的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进一步完善。自科室成立以来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圆满完成了多次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检查、指导、监督,接受上级布置的疾病预防控制任务,完成数万例次的传染病患者和特殊感染的患者的排查、治疗护理和救治工作,多次受到管辖区域、医院疾病感染预防和控制部门领导的表彰,并多次受到奖励,争得了荣誉。

[参考文献]

[1]马云成.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51-551.

[2]何多多.加强军队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工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1):1605-1605.

[3]刘爱梅.实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持续改进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3):1897-1897.

[4]王薇.北京安贞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J].心肺血管疾病杂志,2003,22(4):193-194.

[5]北京市卫生局发热门诊课题组.北京市后SARS时期发热门诊现状和合理设置模式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24(1):999-1004.

[6]符利华.加强护理工作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3):1904-1904.

(收稿日期:2012-10-29)

作者:李巧梅 宋玥

第2篇:感染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摘要:感染科是各种传染患者相对集中的场所,患者和病原携带者体内的致病菌以多种途径排出体外,感染科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接触各类感染病人,执行各种护理操作,处理各类污染物品及污物,受细菌、病毒感染的机会很多。另外,护士在工作中经常主动或被动地接触各种化学的、物理的消毒措施,也会对护士的身体造成一定危害。而如何提高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增强自身防护,防止被感染,是感染科护理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感染科 职业危害

近年来职业危害颇受医护人员关注,護士的职业危害不容忽视,尤其感染科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作为感染科护士,最常面对的就是极其特殊的易感染环境,感染科患者的特点是病情严重、化染性强,常伴有生命危险,而感染科护士往往在患者没有明确确诊的情况下就投入抢救。因此,感染科护士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认清危害的来源,必须增强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正确认识职业危害。现就感染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防护措施。

1.感染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

1.1生物性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害主要是各种血液传播性疾病,感染科是各种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在感染科病房,如呼吸道传染病病人咳嗽、咳痰、打喷嚏时会将病原微生物散布在空气中,护士与病人近距离接触,对护士会形成呼吸道感染的威胁。感染科护士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等,在这个不良环境中,护士发生感染的概率会较其他科室更高。

1.2化学性危害因素 工作中接触的有毒化学物质的危害,大多数化学消毒剂对皮肤有刺激作用,这些消毒剂挥发在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后可导致支气管黏膜水肿。

1.3锐器损伤的危害因素 临床护士承担着为病人输液、注射等治疗任务,是发生锐器损伤的高危群体。其中,针刺伤占较大比例。针刺伤多见于处置针头时、注射或抽血后回套针帽时、处理医疗废物时。台湾曾对8645名医务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针头损伤及其他尖锐医疗器械损伤皮肤的年发生率为1.3次/人和1.21次/人,而其中54.8%的针头已被患者的血液污染,而国内的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密度高达每人每年3.5次,并且还有相当高的漏报率[1]。感染科护士的职业风险可想而知。

1.4放射线等危害因素 在感染科,呼吸道传染病人可能因为病情需要进行床旁摄片,病房空气消毒可能采用紫外线消毒或三氧消毒机等,这些都会增加护士暴露于不安全环境中的机会。长期小剂量的辐射,易造成机体免疫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的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导致不孕、流产、畸胎、死胎等后果[2]。紫外线杀菌谱广,但可能引起皮肤损伤,严重时造成皮肤癌,长期刺激眼睛容易损伤视网膜,造成不同程度的眼炎。紫外线可使空气中的氧分子分解放出臭氧,而臭氧是强氧化剂,能破坏呼吸道黏膜和组织,所以采用紫外线消毒和三氧消毒机都有可能对护士产生伤害。

1.5生理心理危害因素 感染科通常设在偏僻地带隔离,出入受限,与外界信息交流不多,由于面对特殊的工作环境,感染科护士工作繁重而琐碎,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压力过大、工作忙碌紧张、生活没有规律、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新陈代谢紊乱、睡眠困难、慢性疲劳的亚健康状态是护士职业危害的一种间接来源。

2.感染科护士防护措施

2.1 树立安全理念,提高防护意识 采取多形式、多途径的培训方式,进行职业安全教育。让护理人员了解工作环境的恶劣性,重视自身职业安全与健康,将安全理念贯穿于实际工作中,加强自身防护,防范职业危害。

2.2 提供各种防护设施及物品用具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洗手设施采用感应式或脚踏式水龙头,使用抗菌洗手液,使用干手设备。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应当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

2.3 做好消毒隔离 做好消毒隔离也是降低环境危害、做好自身保护的一环,对于消毒隔离工作不能纸上谈兵,要真正落到实处。要提高护士对消毒隔离的认识,加强相关理论学习,做好病人宣传教育,避免病人互串病房。做好病人分泌物、排泄物的消毒管理,教育结核病人不随地吐痰等。

2.4 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加强对感染科护士的安全性教育,定期组织适当的活动,加强对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提高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自我意识,从而在保证自身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充分做好本职工作。

3.体会

感染科护士工作存在职业危害是客观现实,职业危害是多方面的,职业安全不容忽视,个人重视和行政干预是最大限度降低职业危害的关键。只有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做好职业防护教育,用观念指导实际工作,实际工作强化理念,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预防各种危害因素对护士造成的影响,才能将职业危害降到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1]吴立军,何仲.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预防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86.

[2]任洁.感染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11(23):218.

作者:孔秋芳

第3篇:浅谈感染科护士的培训体会

【摘 要】目的:激发护士的职业自豪感,提高护士的素质。方法:积极引导、专科培训、应急演练、ICU培训、品管圈活动。效果:护士的素质显著提高,职业自豪感和团队的凝聚力明显增强。

【关键词】感染科;护士;培养

感染科的特殊性,在综合性医院历来是被边缘化的临床科室,再加上感染的高风险,感染科护士要经受人们异样的目光,心里压力大;平时危重病人少,急救技能相对不足。但一旦发生疫情又要冲锋陷阵,素质要求高。如何帮助护士克服心理落差,激发其职业自豪感,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护理团队,是护理管理者所要面临的问题。

1 积极引导 克服心理落差

1.1观念培训“我们是一支军队,疫情是一场战争,一旦打响,只能赢、不能输”;“我们的工作举足轻重,我们很重要”。作为一种科室文化反复进行宣传,逐步让这种观念深入人心,增强护士的职业自豪感。

1.2新入科的护士或多或少有一种想法:怎么把我分到了感染科?是不是我比别人差啊?作为护士长要以身作则来感染身边的护士,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避免消极的言行;同时注重发掘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科室老护士的积极带头作用,为新来的护士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她们切身感受到科室的护士也很优秀,并不比其他科室差,帮助其克服心理落差,增强其自信心。

2 加强三基培训

2.1 对科室护士进行分层、分岗培训,护士在职培训多形式、多层次地展开,高年资护士侧重于应急、疑难问题处理的培训;初级护士侧重于三基和专科知识培训。

2.2制定輪转护士培训方案,对新入科护士进行一对一培训,时间三个月,使新护士尽快融入科室,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护士长在第一时间与护士沟通、交流,了解其思想动态,解除护士思想顾虑(担心被感染或别人不理解)。传授“慎独”理念,“慎独”是指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然恪守正确的做人原则,遵守做人的道德规范[1],强化护士的“慎独”意识。按时考核护士的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做到学与用相结合。

2.3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学习、业务查房,由护师及以上人员担任教学工作,幻灯片教学,普通话授课,拓展授课的宽度和深度。每月组织一次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护士长负责抽考。每季度组织一次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2.4每半年联合急诊科进行一次传染病疫情的应急演练,重点是防护用品的穿脱流程、区域管理。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精心准备、全面部署,演练时请专家莅临指导,提出建议,不断改进、优化流程,通过演练极大地提高了护士的应急能力和协作精神。

2.5感染科危重病人少,护士的急救技能相对薄弱,针对这种情况,每月安排两名护士利用休息时间到ICU学习,并在护士例会上分享学习体会。每月组织一次急救技能模拟情景演练,要求人人参与。通过以上举措护士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明显提高。

2.6积极开展护理品管圈活动,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护士的表达能力和护士团队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达到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2.7每周三晚上为学习时间,护士长要制定学习计划,内容要与医院、科室的当前工作密切相关,保证学习的实效性。

3 小结

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护理团队,护士培训工作必不可少,护士长首先要积极引导,帮助护士克服心理落差,使其尽快融入团队。制定护理计划,对护士进行分层、分岗培训,最大化的利用人力资源。多方举措如:组织应急演练、派送ICU学习等训练护士的急救能力。通过以上的措施,护士的表达能力、急救技能和专业素养明显提高,护理团队的凝聚力不断增强。被医院评为“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科室”,并被授予“优质护理服务流动红旗”。

参考文献:

[1] 易青天.传染科护士的实习带教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1):F0003.

作者:贺英华 石宗菊 郑爱华 石茜 冯钰哲

第4篇:感染科工作制度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感染监控工作。

2、制定医院感染监控计划、条例、并具体组织实施。

3、定期向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汇报医院感染监控监测情况,负责准备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会议资料及其议题,待讨论决 定。

4、执行各项监测制度,定期监测分析、汇总、每月向领导及各科室公布医院感染情况。

5、指导和参加检查各病房的消毒与隔离措施,负责环境卫生的经营细菌监测。

6、参与医院内消毒剂和抗生素的使用管理。

7、负责向工作人员宣传、讲授有关医院感染的知识

8、协调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监控工作。

9、当医院感染发生爆发流行时,负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措施。

10、参与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5篇:感染科工作制度

1.感染科实行院党委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科主任重点抓医疗质量及科技创新,副主任协助科主任工作,护士长重点抓服务质量、消毒隔离、经济管理,并接受职能科室的监督和医疗质量检查。

2.科主任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一段时间内医师排班表及医师病床分管表,科室实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各级医师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3.医师认真执行医疗管理制度、会诊制度、查房制度、病历讨论制度、病历书写制度、医嘱制度、转科、转诊制度、医师值班、交接班制度等有关规定。

4.护士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房管理制度,严格履行护士岗位职责。

5.各类急救药品、器械需准备完善,专人管理、定点放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修理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6.认真履行消毒、隔离制度、严防交叉感染。

7.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方法及科研,认真带教进修实习生,定期开展学术活动。

8.每季度召开科室工作会议一次,全面总结季度工作。

传染病管理制度

1.凡传染病房工作人员及病员必须严格遵守隔离消毒制度,以防感染扩散及交叉感染。 2.工作人员接触病员时,必须穿隔离衣、带工作帽、口罩、换工作鞋,严禁穿隔离衣外出,留长指甲戴戒指。

3.工作人员进行治疗前后应洗净双手,并浸泡予消毒液内35分钟。

4.避免交叉感染,注射实行一人一针一管制,地面应湿式用消毒液每天清扫二次,病人床头柜实行一柜一抹布,用后消毒。

5.病员入院后,按不同病种进行隔离,排泄物和分泌物必须经过消毒或净化后再排入下排水道。病人用过衣、物进行消毒处理,出院或死亡应进行终末消毒,防止传染源扩散。、

6.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和要求认真、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不得缺项、漏报、谎报。

7.病员入院后,不得离开病区、病原之间不能互相窜房,交换物品。

8.做好住院病人、家属的卫生宣传教育和隔离消毒工作,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感染性疾病科重症监护室管理制度

1、熟悉仪器设备性能、掌握操作常规,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随时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

2、严格无菌操作,进入监护室人员必须更换拖鞋、衣帽整洁。接触患者前后必须洗手,患感冒或其他传染病者不能参与诊疗护理工作及探视患者。非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情况特殊者请与工作人员联系。

3、保持室内安静、舒适,以保证患者的休息、康复,防止交叉感染。

4、保持监护仪器设备性能良好,抢救药品器材准备充分,专人管理,定位存放,严格交接。

5、爱护设备设施,各班对所用仪器的性能作好详细记录,发现故障及时报告及时排除,定期组织检修,使各项设备处于应急状态。

6、每日检查各类治疗包、器皿及用物的有效期,做到定时消毒。

7、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做好室内每日消毒工作,定期空气培养。

感染性疾病科重症监护室抢救工作制度

1、抢救危重患者,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做到抢救及时,防护隔离到位,病情观察细致,诊断准确,处理迅速,记录完整。对诊断不明的疑难病例要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并随时组织会诊。

2、一般抢救治疗工作由监护室负责;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值班医师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由科内统一组织力量进行;凡重大抢救工作,需要多科配合者,由医务科组织力量进行。

3、抢救危重病患者是一项整体工作,除临床医护人员要认真积极地进行各项处理外,其它有关部门也应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积极配合,作好技术、人力、设备的支持,不得以任何理由耽误抢救工作。

4、病室的抢救药品及器材要专人管理,定点放置,每班交接,保持数量备齐、性能完好。并及时清理、补充。器材要定期清洁、消毒、维护。

5、每次重大抢救工作结束后应做好详细记录、登记,由科主任主持进行病例讨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抢救记录资料应归入病历。

抢救及特殊事件报告处理制度

一、需报告的重大抢救及特殊病例:

1、凡遇突发事件及多个危重病人同时抢救;

2、知名人士、高干、外籍、境外人士的抢救;

3、本院职工危重疾病的抢 救;

4、涉及有医疗纠纷或严重并发症患者的医疗及抢救;

5、特殊及危重病例的医疗及抢救;

6、大型活动和其他特殊情况中出现的患者;

7、涉及刑事案件的自杀和他杀。

二、应报告的内容:

1、突发事件的发生事件、地点,以患者的病情,是否请求支援或启动批量病人应急预案。

2、特殊病例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治疗抢救措施,目前抢救情况及预后。

三、报告程序

1、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向科室领导及院相关部门报告。

2、医务科、门诊部、护理部、保卫处接到通知后,向院领导报告。

医院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应对各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工作效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订本预案。

一、 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1.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建立和谐社会做贡献。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组建医疗救治队伍、贮备好必备的救治药品,切实做好抗病救治的迎战准备。、

2.工作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积极救治,快速反应,高效处置。

二、 组织机构

1.成立县人民医院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护工作领导小组,由金凌应院长任组长,胡阳全任副院长,曾文林、李金庚、钟裕文、黄利民、蔡天晶、张卫、邬四明、程国平、黄汉武、熊松柏、吴小刚、邹明、吴翠华、杜新民、柳小燕、王绿英、胡家华、陈绍龙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熊松柏任办公室主任。

2.建立医疗救治专业队伍,设专家组、医疗救治组、消毒杀虫组、病原学监测组、疫情报告组、后勤保障组、监督组等各专业队伍。具体职责和组成人员名单按隽人医【2005】26号文件执行。专家组由金凌应同志负责,医疗救治队伍由李金庚同志负责协调调度,有关科室负责人配合,病原学监测组由蔡天晶同志分管、常勇杰同志具体负责,后勤保障由黄利民同志负责,有关科室负责人配合。各有关科室要通力协作,全力参与,紧急情况下随时待命,参与院外和院内救治。

三、 预案启动条件和工作任务

1.启动条件:我县一旦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性灾害事件,立即启动本预案,做好医疗救护工作。启动预案后领导小组成员要按照责任制的要求,立即进入指挥岗位,亲自组织和指挥相应卫生专业队伍投入医疗救护工作并根据对事件的预测情况,做好后继防病治病准备。

2.工作任务:一是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指挥全院卫生防病、医疗救护工作,并负责向卫生局请示报告有关情况;二是加强值班,当接到县卫生局下达的指令或120报警电话后立即组织医疗救护队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护工作,在灾后4小时初步建立起伤病员救治网络,紧急救治伤病员。并向我院或灾区所在卫生院迅速运送并有效地救治伤病员;三是本院救护能力不足时,不许立即向卫生防病、县医疗救治领导小组报告,请求支援,并迅速安排伤病员转诊;四是要将发生的传染病疫情及时向县卫生局和疾控中心报告,不得迟报、漏报和缺报。五是当事件严重而需要有关部门支援时,及时向县卫生局报告并由县局向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协调解决。

四、 保障措施

1.技术保障:医院将对参与防病治病各专业队员进行业务培训,专业队员必须技术能力强、判断情况准、处理问题果断,并能24小时连续工作,随时准备参加医疗救护,疫情报告和消毒杀虫,实验室检测等工作。

2.后勤保障:各相关科室负责药品、器械、医务人员装备准备,要保证救护工作用车的正常运行,负责本单位救灾工作人员的运送,要有一定数量的应急车辆待命。

3.信息保障:专家组及各小组队员,尤其是负责同志手机必须处于常开状态,值班电话要24小时值班,及时通知有关人员,协调处理有关事情,并做好记录。

4.纪律保障:对在事件发生后防病治病工作中擅离职守、临危退缩,推诿扯皮、不服从指挥而耽误工作的,玩忽职守、工作不力的,疫情上报不及时的医务人员,要根据造成损失和影响的严重程度,追究当事人责任,按有关法律和规定严肃处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实、抓到位、不出现任何漏洞。

第6篇: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度(感染科)

第二十二章 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度(感染科)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医院感染组织机构 医院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制度 手卫生制度

外科洗手的细菌学定期监测制度与程序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标准预防制度 传染病医源性感染管理制度

十一、 隔离预防制度 十

二、 消毒灭菌制度

十三、 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十

四、 消毒与隔离多部门与科室协作管理机制 十

五、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 十

六、 医院感染管理监测报告制度 十

七、 医院感染管理暴发报告与控制制度 十

八、 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十

九、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二

十、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二十

一、 二十

二、 二十

三、 二十

四、 二十

五、 二十

六、 二十

七、 二十

八、 二十

九、 三十

一、 三十

二、 三十

三、 三十

四、 三十

五、 三十

六、 三十

七、 三十

八、 三十

九、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皮肤软组织感染的预防控制制度与措施

医院感染较高风险的科室与感染控制情况风险评估及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门诊、综合科感染管理制度 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治疗室、换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口腔科感染管理制度 静脉配置中心感染管理制度 重症监护科(ICU)感染管理制度 血液透析室感染管理制度 内镜中心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感染管理制度 检验科感染管理制度 输血科感染管理制度 病理科感染管理制度 核医学科感染管理制度

放射科(或放疗技术科)感染管理制度 介入治疗室感染管理制度 三

十、 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

十、 静脉置管室感染管理制度 四十

一、 四十

二、 四十

三、 四十

四、 四十

五、 四十

六、 四十

七、 四十

八、 四十

九、 五十

一、 五十

二、 五十

三、 五十

四、 五十

五、 五十

六、 五十

七、 五十

八、 五十

九、 六十

一、 营养室感染管理制度 被服室感染管理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联席会议制度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措施的培训制度、培训计划及落实措施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高危患者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 多重耐药菌管理的协作机制与具体方案 细菌耐药监测和预警管理制度 多部门对细菌耐药情况联合干预措施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流程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督管理机制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

多部门对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联合干预措施 非手术情况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估与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抗菌药物信息化管理措施 院感科标本监管流程 消毒药械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管理(污水处理)制度 五

十、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分级管理制度

十、 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制度

第7篇:产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一)清洁处理与消毒制度

1. 工作人员入产房衣帽整齐,换拖鞋。

2. 工作人员入分娩室,必须穿手术衣裤,戴一次性口罩、帽子。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规程。

3. 产房分区明确,无菌物与有菌物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4. 产妇宫口开全,入产房分娩,需穿医院衣裤,并换入室拖鞋。

5. 坚持每日的清洁制度,分娩室每日拖地,每晨通风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清洁、无血迹。并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6. 每周大扫除,用肥皂水和消毒液刷洗地面、墙面、产床及其他物品,空调保持无尘,空气消毒机消毒空气。 7. 每月对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监测1次,并有记录。 8. 患者用过的便器清洗后,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并保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

9. 拖鞋每日、拖布每次用后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后,冲洗、晾干、备用。

(二)医疗用品的消毒及无菌技术

1.手刷用后清洗干净并晾干,送供应室灭菌。

2.无菌产包打开30~60分钟未用,需重新更换。无菌敷料桶一经开封,24小时内有效。

3.无菌持物镊干式保存,4小时更换一次。夹取无菌物必须用无菌持物钳,禁止跨越无菌区。 4.婴儿脐带结扎线需压力蒸气灭菌。

5.碘伏、酒精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氧气湿化瓶每日用消毒液浸泡后,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备用。正在应用的湿化瓶每日更换无菌水,吸氧管专用,用毕重新消毒。 6.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医院统一回收焚烧处理。

(三)隔离分娩室

1.肝功能异常或患各种性病的产妇在隔离分娩室分娩,各种污染器械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剂溶液浸泡后再刷洗、灭菌。

2.各种注射用品、敷料及其它废弃物放黄色塑料袋内,密封、标记、统一焚烧。

3.分娩后用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地面、产床等污染物品,关闭门窗臭氯消毒2小时。

第8篇:产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一)产房严格划分非限制区、限制区,标志明确。非限制区应设在最外侧,包括更衣室、产妇接诊区、污物间等,半限制区包括办公室、待产室、刷手间。限制区在内测,主要包括正常分娩、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

(二)刷手间应临近分娩室,水龙头采用非手触式。配备流动水等手卫生设施,洗手刷、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助产人员按外科刷手法刷手。

(三)配备空气消毒装置,每天2次对空气、地面、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或消毒,地面湿式清扫;产妇分娩后及时清洁地面、台面和仪器表面等,遇有血、体液污染,必须立即消毒。

(四)凡进入产房人员必须先洗手、更衣、换鞋。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要求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

(五)新生儿使用的吸痰管等,应一婴一用一灭菌,吸痰用生理盐水一婴一瓶,不得共用。

(六)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转运、交接、登记等工作。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急诊产妇的胎盘应按医疗废物处置。

第9篇: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室内清洁、通风布局合理,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洗手设施,日常清洁、消毒制度健全,坚持湿扫。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医护人员工作时,应衣帽整洁,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患者的安置应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分开,特殊感染患者单独安置。诊疗护理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后,必须进行消毒,毁形等无害化处理,锐利器械用后进入防渗漏的锐器盒,不得重复使用。开展预防医院感染健康教育。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垃圾至黄色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收集,医疗垃圾进行焚烧,不能焚烧的进行深埋达到无害化处理。

上一篇:世界红十字日策划书下一篇:相框设计方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