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故事案例

2022-1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教师教育故事案例十篇

案例故事法在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职业教育心理学是职业教育师范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是一门应用性的课程。案例故事法是来源于案例教学法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系统分析了案例故事法在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中的五个步骤:自由写作、编写案例故事、讲或听案例故事、讨论和总结,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案例故事法;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

[

职业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心理学分支课程,目的是为职业院校培养合格的队伍[1]。然而,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心理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学效果不佳。案例故事法是案例和故事的结合,是基于案例教学法提出的一种提高教学技能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编写案例故事、讲故事和讨论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案例故事教学法根源于杜威的反思学习理论。杜威提出个体与环境之间互动的经验对于学习者比较重要。通过运用故事教学案例,给学生提供对所学知识反思的机会。虽然对案例教学法的研究较多,但是以“案例故事法”为关键词搜索知网发现,案例故事法的研究几乎为空白。因此,根据案例故事法的五个步骤将案例故事教学法融入职业教育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中,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职教师资队伍做好准备。

一、自由写作

自由写作阶段主要是学生案例故事写作过程的热身,可以跟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这个阶段,有些学生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在自由写作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呈现一些案例故事,并让他们自己写下可能遇到的问题。在自由写作结束后,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由学生报告自己可能遇到的问题,别的学生可以提出建议。

二、编写案例故事

自由写作后,开始编写案例故事。教师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编写出一个真实情境下的案例故事。以“学习动机”这一节内容为例,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缺乏学习动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编写一个职业学校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案例故事。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只有职校生对所学专业感兴趣,才能激发其内部动机。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认可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外部动机。不同的学生缺乏动机类型不一样,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动机结合自身的体验编写案例故事。案例故事需要有事实,还要呈现问题,此外在细节上还可以建议学生从人物的性格和教师、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对话等这些方面入手。

三、讲或听案例故事

编写完案例故事后,再次将学生分组(跟第一次分组不一样)。每个小组中分配三位学生,一个负责讲案例故事,一个重点记录和听故事,另外一个学生负责监控时间。每五分钟为一轮,一轮结束后,三个学生轮换角色。讲故事的学生需要大声讲出案例故事,别的学生不能打断其讲故事。讲完以后参与者总结出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案例故事讲述者和倾听者之间应该多交流。在课堂中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技能,并促使他们参与别人的案例故事。

四、讨论

一些研究者认为讨论是案例故事教学的重要环节。皮亚杰提出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可以促进知识的内化[2]。案例的讨论对准教师的职业发展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学生可以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自由发表自己对案例故事的观点。讨论以6名学生为一组,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学生的案例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相关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你对这个案例故事还有没有别的观点?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始终围绕案例故事进行讨论。同样以学习动机这一课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所呈现案例中不同学生动机不足的原因。如有的学生缺乏内部动机,对职业教育没有认同感,觉得职业院校地位较低。另外一些学生没有外部动机,觉得职业院校毕业以后收入不高,企业不认可等。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有的学生可能是低层次的需要没有满足,如家庭经济困难、吃不饱、穿不暖。而有的学生则是缺乏相对高层次的需要,如缺乏父母的关心与爱。针对不同学生写的案例故事,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如何根据诱因理论,归因理论等来提高该案例中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总结

老师需要对学生案例故事进行分析总结,分析理论在案例故事中的运用。教师在总结中要对每个学生的案例故事及课堂表现作出合理的评价。学生也要对自己案例故事的情况进行反思,可以在个体层面反思也可以集体反思。前者包括自我问询,后者包括同伴间相互经验的交流。集体反思因为涉及跟学生或老师的外部对話,比自我反思程度更深。總结与反思是案例故事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既可以巩固案例故事教学法的成果,还可以为以后的案例故事教学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包昆锦.《职业教育心理学》课程改革行动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7-60.

[2]Jean Piaget. The moral judgment of the child[M].Simon Schuster,1997.

作者:施霞

第2篇:案例故事法在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当今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竞争激烈,心理压力大,中职学生也不例外。所以,作为中职教育必修课之一的职业教育心理学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使职业教育心理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以及将案例故事教学法引入教学中,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案例故事法;中职;职业教育心理学;应用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4.010

教育心理学教学是一种具有应用性质的教学。它的主要任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更具有科学性知识的队伍。当前,教学这门课程主要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效果并不是太理想。因此,我们要破旧迎新,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将案例和故事结合起来,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即要想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必须基于案例教学法[1]。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所以,我们可以在心理学教学中实行开放性教学,如让学生通过相应的案例事实对故事进行编写、研究、讨论。通过故事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给予他们更多的反思范围,促进他们多方面的发散性思维。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如何将案例故事法引入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中。

一、通过对中职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对学习的状态进行研究

当下很多学生存在讨厌学习,感觉案例分析很枯燥,学习兴趣不大的现象。不少学生由于不知怎么分析或者是盲目分析,从而导致一直在做无用功。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大多数教师都会给定一定的范围,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逻辑。所以,我们可以开创自由写作平台,让学生自由发挥,提高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提高教学效率。这样通过对案例分析故事的编写,并让学生在空闲时间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提出疑问,就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学生在听教师讲解时会有重点、有目标、有目的性地去学习,从而可以真正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得分式比赛,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二、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案例分析编写的能力

心理学是一门实践逻辑性很强的理论实践课,所以我们应创建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样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张弛有度,给每个学生表现自身能力的机会。即通过相应案例的分析给予学生自信心,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参与中尝到成功的味道,这样就可以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会到学习的魅力所在。在案例分析的作业中,教师要给予学生相应的时间去编写故事情景,并标注相对应的分析,改变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的情况。如教师可以学习积极性缺乏为案例故事让学生进行编写,并使学生对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原因进行分析。这样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提高编写效率,还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在编写过程中的压力和无从下手的情况[3]。

三、讨论心理案例分析中的重要部分

讨论是案例分析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能使我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也能通过讨论解决自己的疑问,使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因此,教师可以给定学生相应的讨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主解决相应的问题,勾画出重点疑问,然后通过教师的讲解去解决重点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将教师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师的职责就是引领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式。如探讨学习兴趣缺乏的原因,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原因,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如有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前途很迷茫,担心自己毕业后的工作与薪水问题[4],从而无心学习。有的学生则时常抱怨职业教育在社会中不被认可,从而产生厌学的想法,认为自己学而无用。其实,这两种想法都是错的这都是从外在和内在对自身价值的否定,所以我们应根据诱因法则对其进行相对应的分析。

四、多听多看多写多讲案例故事

只要是做学问都离不开听说读写这四个部分,缺少一不可。而且,这四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分组联系中多听一些同学的案例分析故事,吸取其中的长处,规避其中的不足,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在空闲时间应多写一些案例分析故事提高自己编写的手感。同时,我们要告诉学生在写案例分析故事的过程中需要相应的素材,这就需要多看一些案例事件,就需要利用书籍来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并在空闲时间多于同学、教师交流,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中职教育心理学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不能忽略它。它关系到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该学科较为严谨。對此,教师应在学生完成课题后及时给予相对应的检查和更正,让学生知道自身的理论知识的欠缺方面。此外,教师不仅仅要对课题进行客观的评价,还要结合课题研究的相应表现来给予综合的评判,因为只有这样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优质。心理的健康与不健康,我们只能通过其行为动作来判断其心理的反应。对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1)巩固案例分析的实质性和有效性,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其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分析,注重实践效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2)巩固导学案中的教学质量,并给予学生客观的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并不是无用之人,是有一技之长的人。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位置,给自己确定的目标,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除此之外,通过案例分析故事可以让学生明晰问题所在,透过事件看到本质,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完善自身知识的同时,使自己离成功更为进一步,为自己今后走向社会多一个筹码。

参考文献:

[1] 王丽华.案例教学法的适用与实施——基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J].新课程,2016(3).

[2] 张运书.案例教学法的适用与实施——基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5(1).

[3] 徐海燕.“教育心理学”课程浸润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实例[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

[4] 宋明.教育心理学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6(26).

作者:李学义

第3篇:《曾子》十篇思想内涵新论

内容提要 前人的研究多将《曾子》十篇作为一个整体,却很少注意到《曾子》十篇不同篇章之间存在的思想歧异。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我们把《曾子》十篇分为内、外、杂三篇,来探讨曾子的思想内涵。《曾子》十篇与郭店儒简同处孔孟之间,是先后相承的两个学术枢纽,我们把《曾子》十篇放在《论语》与郭店儒简之间,以郭店儒简为参照,反观《曾子》十篇的思想特色,以期更深刻地展现《曾子》十篇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 《曾子》十篇 仁义论 孝道观 天人观

在历史上,曾子学说的价值有两次重要发现,第一次是在汉代,儒家未独尊,孝悌已入室,汉代以孝治天下,自惠帝始,汉代皇帝的谥号前都加“孝”字,汉文帝设立《孝经》博士,汉宣帝派人专门向皇太子讲授《孝经》,把孝道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这是历代很少见的。伴随汉代对孝道的推崇,曾子的地位也日益提高,但汉代推崇的是《孝经》而不是《曾子》十篇。第二次发现是在宋代,程子云:“孔子之道,得其传者,曾子而已矣。”(《二程粹言》卷下)朱熹说曾子受孔子之学而“独得其宗”(《大学章句序》),宋儒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置于五经之上,认为孔子、曾子、子思、孟子为道统一脉相传。宋儒论定《大学》为曾子所作,他们推崇曾子,借助的是《大学》而不是《曾子》十篇。

虽不断有学者推定《孝经》、《大学》为曾子所作,但却屡遭反诘,难成定谳,上博四《内礼》与《曾子立孝》、《曾子事父母》有着密切的关联,证明《曾子》十篇确为曾子语录,研究曾子思想,应从《曾子》十篇始。以上博四《内礼》、郭店简等出土文献为支撑,把《曾子》十篇作为研究曾子思想的核心文本,剥落后儒强加于曾子思想的过度诠释,还原曾子的真思想、真精神,曾子学说价值的第三次发现,在今天已经到来。陈桐生先生提出汉代、宋代两次“发现说”,我们吸收了他的意见并有所修正。参陈桐生:《曾子•子思子》序言,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4页。

一、《曾子》十篇研究理路的转变

不少学者注意到《曾子》十篇仁、孝思想之间存在矛盾,周予同认为曾子一派之所以把孝泛化,使它的概念外延与仁相等,是为了克服“仁孝关系原理”上的矛盾。周予同:《“孝”与“生殖器崇拜”》,顾颉刚主编:《古史辨》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84-185页。李炳海认为曾子把孝归结为形全身安,在理论上的自相矛盾是无法克服的。李炳海:《身病而神清的孔门师徒——孔子、曾子患病时的理性精神和生命意识》,《孔子研究》2006年第2期。为弥合《曾子》十篇仁、孝之间的理论紧张,李云光说孝弟为仁之本,欲为仁而成君子,必先尽孝而成为孝子,孔子就其全体大用而言,故曰仁,曾子就其实践本务言,故曰孝。尽孝即为仁也。李云光《曾子学案》,《师大国文研究所集刊》1960年第4期,第29页。日本学者武内义雄认为曾子的孝不为时间和空间限制,是遍布宇宙的原理,曾子所说的孝,同与孝弟并称的“孝”不同,实是近于孔子底仁。武内义雄:《中国哲学思想史》,东京:仰哲出版社,1982年版,第26-31页。孔子的仁与曾子的孝名称虽不同,但概念的内涵、外延相同,武内义雄以此化解《曾子》十篇中仁与孝在统摄关系上的理论冲突。

学者注意到曾子仁孝思想之间存在矛盾,却很少注意到《曾子》十篇不同篇章之间存在的思想歧异。例如,《曾子制言上》说:“富以苟不如贫以誉,生以辱不如死以荣。辱可避,避之而已矣;及其不可避也,君子视死若归。”《曾子制言上》认为与其屈辱地活着,不如壮烈地死去,主张从容面对死亡。《曾子大孝》:“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可谓全矣。”自己的身体是父母所赐,为了表达对父母的尊敬,以自己的身体不受损伤为孝,对生死的理解与《曾子制言下》有着明显的不同。

《曾子大孝》记有乐正子春与其弟子对话,曾子与乐正子春是同时的,但曾子与乐正子春的弟子已相去几十年,《曾子》十篇的成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反映的是由曾子到乐正子春及其弟子长时间的思想流变。《曾子》十篇成书于不同的曾子弟子之手,罗新慧:《上博楚简〈内礼〉与〈曾子〉十篇》,《齐鲁学刊》,2009年第4期。各部分之间思想难免“有出入”,其思想歧异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思想核心不同,二是对待生死的态度不同,三是人生境界与气象不同,四是道德修养内容与目标不同,五是对君臣关系的理解和社会批判精神的不同。参拙作:《〈大戴礼记•曾子〉成书问题新探》,《深圳大学学报》,待刊。有鉴于此,黄开国根据内容,将《曾子》十篇分为两部分,一是《曾子本孝》、《曾子立孝》、《曾子大孝》、《曾子事父母》四篇,都有关于孝道的论述,当出自孝道派弟子之手;二是剩余《曾子制言》六篇,与孝道派没有关联。黄开国:《论儒家的孝道学派——兼论儒家孝道派与孝治派的区别》,《哲学研究》2003年第3期。

我们认为,黄先生对《曾子》十篇的划分,揭示了它各篇之间的思想矛盾与内容的差异,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够全面,因为《曾子天圆》与其它九篇的内容明显不同,我们主张按思想内容将《曾子》十篇划分为三部分,一是《曾子立事》、《曾子制言》(包括上中下三篇)、《曾子疾病》五篇,为内篇;二是《曾子大孝》、《曾子立孝》、《曾子大孝》、《曾子事父母》四篇,为外篇;三是《曾子天圆》一篇,为杂篇。研究《曾子》十篇的思想,以往学者多是将《曾子》十篇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我们与以前学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把《曾子》十篇分为内、外、杂三篇来探讨。

知人论世,即把《曾子》十篇放到先秦儒家思想发展的大背景中进行研究,是思想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学者以往研究的理路主要有三种,一是按照孝道理论发展的时代顺序,同时结合战国士人兴起的社会背景,对曾子思想进行深入揭剖。康学伟《先秦孝道研究》、王长坤《先秦儒家孝道研究》分别讨论了西周、春秋、战国时代孝道思想的发展变迁,结合曾子生活的时代特点,对曾子孝道理论作了深入剖析。康学伟:《先秦孝道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王长坤《先秦儒家孝道研究》,巴蜀书社,2007年版。二是结合战国百家争鸣的学术背景,把《曾子》十篇作为一个学派著作,来研讨它的思想内涵。姜广辉说曾子身体力行孝道,将孝道分为以敬孝亲、竭力养亲、爱身孝亲、从道微谏、遵守父道、慎终追远等具体层面,曾子的孝道哲学是他对诸子批评的回应。姜广辉:《中国经学思想史》(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06-707页。三是从曾子与孔子的师承关系出发,探讨曾子对孔子孝道思想的继承及曾子孝道理论的体系。曾振宇《曾子思想体系论纲》、曾振宇:《曾子思想体系论纲》,《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李启谦《曾子研究》李启谦:《曾子研究》,《烟台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等认为曾子一生积极地践履了儒家的孝道,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孔子的孝道思想,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孝道思想体系,是先秦儒家孝道思想的集大成者。

郭店儒简出土于湖北荆州市郭店1号楚墓,考古学界利用类型学的方法,推定此墓的下葬年代为公元前四世纪末,即不晚于公元前300年,其成书年代稍晚于《曾子》十篇。从孔子至孟子,期间相隔一百多年,《曾子》十篇和郭店儒简同处孔孟之间,是先后相承的两个学术枢纽,我们把《曾子》十篇定位在《论语》与郭店儒简之间,以郭店儒简为主要参照,反观《曾子》十篇的思想特色,把《曾子》十篇作为孔孟之间儒家思想进程的一个重要链环,来探索它向内求索的致思路径及思想发展轨迹。

二、《曾子》内篇的仁义论

孔子不轻易以仁许人,在孔子那里,仁是其思想的核心。郭店简《五行》:“善,人道也。德,天道也。”《五行》的德是指仁义礼智圣,仁已经与天道联系起来,但其重要性排在圣、智之后。郭店简《性自命出》说:“仁,性之方也。性或生之。”又说:“爱类七,唯性爱为近仁。”《性自命出》认为,仁爱生于人性,而人性之爱与仁最为接近。郭店简中的仁已与人性、天道密切联系起来,但多与其他道德范畴并列,仁的核心位置不再凸显,不再具有道德总目的意义。罗新慧:《从郭店楚简看孔、孟之间的儒学变迁》,《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2期。

《曾子制言中》:“是故君子以仁为尊,天下之为富,何为富?则仁为富也;天下之为贵,何为贵?则仁为贵也。”王聘珍注曰:“尊,谓尊长。《易》曰:‘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天下为富,谓富有四海之内也。天下为贵,谓贵为天子也。”③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4、93页。君子以仁德为尊,天子富甲天下,不如仁义,君子思仁义,“昼则忘食,夜则忘寐”,仁义居于《曾子》内篇的核心位置。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认为,为了追求仁的理想,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曾子制言中》说:“布衣不完,疏食不饱,蓬户穴牖,日孜孜上仁,知我,吾无;不知我,吾无悒悒。”王聘珍注曰:“孜孜,不怠之意。上仁,尊仁也。,喜也。”③布衣菜食,以蓬为户,凿土室为窗,居住环境虽然恶劣,但仍每天追求仁义,与《论语》中颜回的精神气质极为相似。《曾子制言中》说:“昔者,伯夷、叔齐,仁者也,死于沟浍之间,其仁成名于天下。”曾子以伯夷、叔齐的事例,说明即使死在沟渠之中,也要实现仁的道德理想。《论语》推崇的仁人:伯夷、叔齐、颜回,在郭店儒简中却不再存在,而在《曾子》内篇都有。

孔子谈及人性,但并未将仁与人性真正联系起来,和郭店简相比,《曾子》内篇虽有内省倾向,但没有使用人性的概念,这说明《曾子》内篇与孔子仁学一脉相承,在理论形态上虽较为原始,却更多地保持着孔子仁学色彩的本真。《论语•述而》孔子说:“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孔子已开始将人的德性和天联系起来思考,这在郭店儒简理论中得到充分发展,而《曾子》内篇天为自然之天,仁与天道没有明确的理论联系,这不能不说是曾子对孔子仁学理论继承的一种缺失。

孔子有时讲“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有时讲“恭、慎、勇、直”(《论语•泰伯》),有时讲“恭、宽、信、敏、惠”(《论语• 阳货》),《论语》的道德体系也不固定,与仁联用的德目也不一样,如《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联用的是道、德、仁、艺。《论语•宪问》:“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联用的是仁智勇。

郭店简《忠信之道》说:“忠,仁之实也。信,义之期也。”忠信已经对举,成为教化百姓的大道。郭店简《五行》说:“仁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义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礼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智形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圣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仁义礼智圣已成为郭店简《五行》固定的道德体系。郭店简《六德》:“何谓六德?圣、智也;仁、义也;忠、信也”。《六德》将圣、仁、智、义、忠、信并列为六种社会道德规范,与父、子、夫、妇、君、臣一一对应起来,将仁固定为子对父的伦理准则。虽然郭店儒简各篇之间的道德体系不同,但在各篇之内,道德体系已逐渐固定化,这是《论语》中从来没有讲过的。

《曾子》内篇有时仁单独出现,如《曾子制言中》:“君子以仁为尊。”有时是仁义联用,如《曾子制言中》:“君子思仁义,昼则忘食,夜则忘寐。”《曾子制言下》:“奉相仁义,则吾与之聚群向尔;寇盗,则吾与虑。”有时会出现多个德目联用的现象,如《曾子疾病》“神灵者,品物之本也,而礼乐仁义之祖也。”联用的是礼乐仁义。《曾子制言中》:“君子虽言不受必忠,曰道;虽行不受必忠,曰仁;虽谏不受必忠,曰智。”联用的道、仁、智。《曾子》内篇多个德目联用的现象较为少见,各篇之间,甚至是同一篇之内,如《曾子制言中》,其道德体系也不一致,表明《曾子》内篇仁学体系尚未固定化、体系化,比郭店儒简更接近孔子仁学的本然状态。

孔子未尝将仁义联用,仁义联用在郭店儒简中也已出现,《语丛一》说:“仁义为之臬。”《小尔雅•广言》:“臬,极也。”这里引申为终极、法度,《语丛一》以仁义为行为的最高目标。《六德》说:“仁,内也,义,外也。”《语丛一》:“仁生于人,义生于道,或生于内,或生于外。”仁德生于内心,而义德本于天道,它们有内外之别,“仁内义外”可谓是郭店简颇具特色的仁义理论。《五行》:“形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德”是内在于己的道德,而“行”则是外在道德践履,将外在的道德实践内化于心,《五行》已有将内外贯通起来的倾向。

《曾子制言上》说“士执仁与义而明行之”,《曾子制言中》说“是故君子思仁义,昼则忘食,夜则忘寐”,《曾子》内篇对孔子仁学理论最重要的发展是将仁义联用。《论语》未曾将仁义并称,《曾子》内篇与郭店简《语丛一》将仁义联系起来,《六德》等篇将仁义分为内外,《五行》开始贯通内外,最后到孟子反对仁内义外、将仁义礼智根植于心,可以说,早期儒家仁学思想发展进程是比较清晰而又连贯的。

总之,《论语》以仁为核心,但未常将仁义联用,《曾子》内篇以仁为尊,是对《论语》仁学思想的继承,曾子主张仁义并举,内外兼修,则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与提升,同时也为郭店儒简仁内义外理论的形成作好了铺垫。从《论语》、《曾子》内篇德目联用的不固定到郭店简《六德》、《五行》等篇道德体系逐渐形成,再到《孟子》、《荀子》思想体系的固定化、集大成,孔孟之间儒家仁学思想的提升及道德体系的固定化,不是一次完成的,是一个长时间地逐渐提升的过程,而《曾子》内篇仁学思想正是这一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三、《曾子》外篇的孝道观

郭店简《唐虞之道》说:“古者尧之与舜也,闻其孝,知其能养天下之老也。”《唐虞之道》以国君为主要对象,认为有孝德的国君不仅能养自己的父母,而且能养天下的父母,是一种由不可选择的血缘关系向可选择的非血缘关系的外推。《五行》:“爱父,其继爱人,仁也。”《五行》和《唐虞之道》一样,也注重孝德的自然外推,但把孝局限于子女对父母之爱,爱天下之民不属于孝道,而是国君的仁德。

《曾子大孝》说:“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曾子大孝》认为居处庄重、忠于国君、为官恭敬、交友诚信、作战勇敢都是孝道的内容,《曾子大孝》甚至把按农时砍伐树木、捕杀鸟兽都作为孝的内容,使孝道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曾子》外篇与郭店儒简认为家族伦理与国家政治是贯通的,但曾子的孝道以父母为中心,社会政治只是孝道的一部分,《曾子》外篇孝道的内容比郭店简《唐虞之道》等篇要宽泛得多。

《唐虞之道》说:“尧舜之行,爱亲尊贤。爱亲故孝,尊贤故禅。孝之杀,爱天下之民。”《唐虞之道》爱天下之民由孝敬自己父母升华而来,其强调的重点不在于孝顺父母,而在于爱天下之民。《唐虞之道》又说:“古者尧之与舜也,闻舜孝,知其能养天下之老也;闻舜弟,知其能事天下之长也。”尧推举舜,不仅因为舜能孝父母、悌于兄弟,更重要的是舜能养天下的父母,能敬天下的兄长,“利天下而弗利也”,要以利天下为利而不是以一己之私为利,禅让与治国才是《唐虞之道》讲孝的根本目的。

曾子认为孝子能做忠臣,忠臣做官行政是为了挣得俸禄以孝养父母。《韩诗外传》卷七记曾子云:“吾尝仕齐为吏,禄不过钟釜,尚犹欣欣而喜者,非以为多也,乐其养亲也;既没之后,吾尝南游于楚,得尊官焉,堂高九仞,榱题三围,转毂百乘,犹北乡而泣涕者,非为贱也,悲不逮吾亲也。”类似的记载还见于《韩诗外传》卷一:“曾子仕于营,得粟三秉,方是之时,曾子重其禄而轻其身。亲没之后,齐迎以相,楚迎以令尹,晋迎以上卿,方是之时,曾子重其身而轻其禄。”曾子在齐国为官,俸禄不过一釜,心里却很高兴;父母去世后,曾子到楚国获得尊位,九仞高堂,百辆大车,曾子却向北哭泣,这是因为自己无父母可供孝养。《礼记•檀弓上》记载曾子因为自己不是大夫,不敢铺用季孙赐予的席子,从曾子换席看,曾子还不是大夫,因此《韩诗外传》卷七记载曾子在楚国“得尊官”的记载似不可信,但曾子以孝养父母重于高官厚禄思想归纳还是可信的。曾子不在乎官位的高低,以孝养父母为根本目的,而治理国家居于次要的位置,《曾子》外篇与郭店儒简孝道的侧重点或最终目的明显不同。

《论语•学而》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论语》中,仁是由孝而来却重于孝。《论语•泰伯》孔子说:“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朱熹《论语集注》卷四说:“偷,薄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03页。刘宝楠《论语正义》等皆从之。我们怀疑“偷”应为逾字,意为违礼。君子亲于父母,不忘故交,百姓受此影响,笃守仁义而不违礼。孔子认为孝是涵养道德的起点,而最终目的在于教化民众,在这一点上,郭店儒简秉承了孔子孝道思想的宗旨,而《曾子》外篇却与孔子思想有明显偏离。

郭店简《六德》说:“子也者,会埻长材以事上,谓之义,上共下之义,以睦社稷,谓之孝,故人则为[人也,谓之]仁。仁者,子德也。”《六德》但仍沿用孔子的原则,把孝局限在“子”这一社会阶层,局限在子对父的“仁德”里。《曾子本孝》:“君子之孝也,以正致谏;士之孝也,以德从命;庶人之孝也,以力恶食。任善不敢臣三德。”“以正致谏”是指卿大夫之孝,“任善不敢臣三德”是指天子之孝,按地位高低,此句应在“以正致谏”之前。《曾子本孝》将孝划分为天子、卿大夫、士人、庶人之孝,把孝的不同表现与人的社会身份联系在一起,孝道涵盖的社会阶层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六德》说“父圣子仁,夫智妇信,君义臣忠”,将儒家的多个德目分别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对应,而《曾子》外篇分别提出了大孝、中孝、小孝等不同的孝道标准,使“孝”的要求与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及能力相对应,和郭店简相比,《曾子》外篇孝道的特点是一个德目与社会所有阶层对应。

《论语•颜渊》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认为,为人君恪守君之礼,为人臣恪守臣之礼,为人父恪守父之礼,为人子要恪守子之礼。父子君臣之间是一种双向的约束。郭店简《六德》说:“夫夫、妇妇、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六者各行其职,而谗谄无由作也。”《六德》认为君臣、父子、夫妇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那么谗言谄媚就不会产生了,《六德》继承了孔子父子君臣双向礼制约束的思想。

虽然《曾子》外篇也主张父母要疼爱子女,但它更多地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单向顺从。父母有过,孝子要柔声劝谏,父母不听,自己要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如同出于自己的心意。《曾子本孝》说:“故孝子之于亲也,生则有义以辅之,死则哀以莅焉,祭祀则莅之以敬。如此,而成于孝子也。”曾子认为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悉心照顾,“饮食移味,居处温愉”,父母生病时要按时祭祀五祀神,父母去世时居丧要哀戚,父母去世后祭祀父母要恭敬,笃守孝道,自己生活的目的在于父母,自己的一切行为也指向父母。

由于以孝敬父母为最终目的,孝子的行为也受到严格限制,缺少对生活个性化的追求。曾子说“一举足不敢忘父母”,“一出言不敢忘父母”(《曾子大孝》),身体是父母所赐,是父母生命形式的延续。《曾子本孝》说“孝子不登高,不履危,痹亦弗凭,不苟笑,不苟訾”,又说“险途隘巷,不求先焉,以爱其身”,孝子不登高处,不走险路,不去危险的地方,不随意谈笑,以免损伤身体,给父母带来羞辱。《曾子事父母》说:“孝子无私乐,父母所忧忧之,父母所乐乐之。孝子唯巧变,故父母安之。”孝子没有独自享乐的意识,完全以父母的喜怒哀乐为转移。《淮南子•齐俗训》说:“公西华之养亲也,若与朋友处;曾参之养亲也,若事严主烈君。”公西华在人格平等基础上孝养双亲,《曾子》外篇以父母为“严主烈君”,只注重处于从属地位的孝子、忠臣的顺从,而很少涉及对居于主导地位的君、父的约束,孔子主张的双向礼制约束被《曾子》外篇扭曲了。上博简《内礼》虽有对君、父、兄的道德要求,但侧重点仍是孝子敬养父母。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郭店儒简继承了孔子的孝道思想,把孝作为仁德的一部分,而《曾子》外篇以孝为诸德之本,用孝道涵盖了忠、信、勇、敬诸德。郭店简以国君为中心,强调孝道的目的是为治理天下张本,而《曾子》外篇以父母为中心,治理国家居于次要的位置,孝敬父母才是最终目标。郭店简主张的孝道是一种双向的礼制约束,而《曾子》外篇只注重对孝子、臣下的约束,而很少涉及对居于主导地位的君、父的约束。《曾子》外篇将孝分为大孝、中孝、小孝三个层面,又细分为孝亲、养亲、敬亲、谏亲等具体层面,强调在向父母尽孝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其理论体系要比郭店儒简孝道观系统、复杂,《曾子》外篇孝道和郭店简不同之处多于相同之处,郭店简《语丛一》:“为孝,此非孝也;为弟,此非弟也;不可为也,而不可不为也。”《曾子立孝》说:“君子立孝,其忠之用也,礼之贵也。”二者都强调孝道出于内心的诚挚之情。《唐虞之道》“爱亲”与“尊贤”并举,而尊贤在曾子孝道中不占重要位置。限于篇幅,郭店儒简与《曾子》外篇的异同处不再多举,总起来说不同之处是主要的。郭店儒简接近孔子孝道观的宗旨,而《曾子》外篇则与孔子孝道观存在明显的偏离。

四、《曾子》杂篇(《曾子天圆》)的天人观

《论语•阳货》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生万物,很明显是指自然之天。《论语•述而》说:“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在孔子那里,天的含义比较复杂,既有自然之天,又有命运之天、主宰之天,孔子向神灵祈祷,说明孔子天人观尚未完全脱离宗教色彩。郭店简《穷达以时》:“有天有人,天人有分。察天人之分,而知所行矣。”《性自命出》:“性自命出,命自天降。”《穷达以时》、《性自命出》里的天与人相对,只有生成的意义,为自然之天。《五行》:“善,人道也。德,天道也。”《五行》中的德为仁义礼智圣的总汇,此时的天已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为德性之天。

《曾子天圆》:“参尝闻之夫子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曰幽而圆曰明。明者,吐气者也,是故外景;幽者,含气者也,是故内景。故火日外景,而金水内景。吐气者施,而含气者化,是以阳施而阴化也。”王聘珍注曰:“吐,犹出也。《说文》云:‘景,光也。’外景者,光在外。内景者,光在内。施,予也。化,生也,谓化其所施也。”②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第99、99页。《曾子天圆》又说:

阴阳之气各静其所,则静矣。偏则风,俱则雷,交则电,乱则雾,和则雨。阳气胜则散为雨露,阴气胜则凝为霜雪。阳之专气为雹,阴之专气为霰;霰雹者,一气之化也。毛虫毛而後生,羽虫羽而後生,毛羽之虫,阳气之所生也。介虫介而后生,鳞虫鳞而后生,介鳞之虫,阴气之所生也。唯人为倮匈而后生也,阴阳之精也。

曾子细致地描绘了世间万物的生成图式:阴阳二气此消彼长为风,聚合交加为雷,交感激荡为电,掺杂混合为雾,毛羽之虫,介鳞之虫,分别为阳气、阴气所生,人为阴阳精气化生,万事万物皆由阴阳二气化育而成,阴阳二气本于天地,因此天地为世间万物的本原。

《曾子天圆》:“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神灵者,品物之本也,而礼乐仁义之祖也。”王聘珍注曰:“神,谓天神。灵,谓地祇。”②魂气上升于天为神,体魄下降于地为鬼,曾子认为天神、地祇为礼乐制度的源起。《曾子天圆》说“参尝闻之夫子曰”,表明曾子吸收了孔子天人观的思想因素,孔子虽谈天道,但很少涉及阴阳因素,曾子理论中的天为自然之天,阴阳色彩浓厚是《曾子天圆》天人观的特色所在。孔子对人生存价值的关注,使早期儒家思想中天的神秘因素逐渐隐去,郭店简呈现的就是一个完全哲学化的道德世界,而《曾子天圆》天神地祇的存在,证明其具有自然之天到德性之天的过渡性质。

《论语•乡党》说:“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相对于马来说,孔子更重视人的生命价值。郭店简《语丛一》:“夫天生百物,人为贵。”郭店简承袭孔子的思想,肯定人的价值,较之万物而言,人的地位最为尊贵,但未解释人尊贵的原因。《曾子大孝》:“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矣。”《孝经•圣治章》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曾子大孝》“人为大”即《孝经•圣治章》“人为贵”,对于人因何为贵,《曾子天圆》解释说:“毛羽之虫,阳气之所生也,……介鳞之虫,阴气之所生也。唯人为倮匈而後生也,阴阳之精也。”毛羽之虫由阳气化生,介鳞之虫由阴气化生,只有人是由阴阳精气化生而成,所以天地间人最为尊贵。

郭店简《成之闻之》说:“天降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著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成之闻之》认为世间万物(包括人)、社会秩序皆来自天。《曾子天圆》:“神灵者,品物之本也,而礼乐仁义之祖也,而善否治乱所由兴作也(由字据王念孙增)。”神为阳之精气,灵为阴之精气,曾子认为,人类社会的道德仁义、礼乐秩序都来源于阴阳精气,阴阳精气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类社会的治乱兴衰,而阴阳精气本于天。《曾子天圆》和郭店简都认为天是人间社会秩序的根本,《曾子天圆》借助阴阳学说,用“气”作为天地之道流布的形式,《曾子天圆》只有天道下行,尚未主张人要知天。

《性自命出》:“喜怒哀悲之气,性也。”在心性论中,郭店简有“气”的理论环节存在,郭店简天道下行则更多借助了“命”。《性自命出》:“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于情,情生于性。始者近情,终者近义。”《性自命出》天-命-性-情-道(礼)的理论链环,明显比《曾子天圆》天人理论复杂、系统。

郭店简不仅讲天道下行,而且强调天人之间的沟通。《语丛一》:“《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至于知天的步骤,郭店儒简也有详细的阐发,《尊德义》:“察者出,所以知己。知己所以知人,知人所以知命,知命而后知道,知道而后知行。”知己可以知人,知人可以知命,知命可以知天,人通过知己、知人而上达天命、天道,真正实现人伦与天道的贯通、宇宙与人的合一。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论语》中孔子从未讲过宇宙的生成,而郭店儒简除了天人合一,还讲天人相分,不仅讲宇宙生成,而且讲下学上达,对天命的感知,其双向循环的复杂天人理论不是一蹴而就的。《曾子天圆》只讲天道下行,不讲知天、效天,一方面说明曾子的天人观形成较早,较为原始,另一方面天道下行是知天、效天的前提和基础,说明《曾子天圆》天人观正是《论语》到郭店儒简的中间环节。孔子讲天道,也讲人性,但很少涉及宇宙生成的具体情形,而《曾子天圆》不囿于孔子的理论束缚,用阴阳二气讲天地之道的流布、宇宙的生成,从本源上确认人的崇高地位,基于圣人观念来解释人类社会礼乐秩序的形成,是对《论语》天人理论的重要突破和发展。

《论语•雍也》:“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在孔子那里,圣高于仁,孔子本人都难以企及这一至高道德境界。在郭店简时代,圣的地位开始下降,《六德》将圣与仁、智、义、忠、信并列,《五行》虽突出圣智,但圣也不过是仁义礼智圣五行之一,“圣”的内涵有明显萎缩之势,罗新慧:《从郭店楚简看孔、孟之间的儒学变迁》,《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2期。这实际是孟子将子思仁义礼智圣五行转化为仁义礼智四行的先声。《成之闻之》说“圣人不可慕”,认为圣人是遥不可及的,但《成之闻之》又说“圣人之性与中人之性,其生而未有非之”,从人性论的角度强调圣人与人并无本质差别,却与《论语》有着明显的不同。

《曾子天圆》:“是故圣人为天地主,为山川主,为鬼神主,为宗庙主。圣人慎守日月之数,以察星辰之行,以序四时之顺逆,谓之历;截十二管,以宗八音之上下清浊,谓之律也……圣人立五礼以为民望,制五衰以别亲疏,和五声之乐以导民气,合五味之调以察民情。”王聘珍注曰:“主者,主其祭祀,鬼神,谓四方百物。”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第100页。圣人是天地、山川、鬼神、宗庙的祭主,按日月星辰运行之数来制定历法,安排春夏秋冬的农业生产;制造乐器,校正八卦之音,按上下清浊来制定六律六吕;制作吉、凶、军、宾、嘉五礼,来分别贵贱亲疏;用先王之乐来教化人民;调和五味以满足百姓的需求,用《语丛一》的话来概括就是“察天道以化民气”。

圣人祭祀山川鬼神,制定历法,安排农业生产,制作五礼,校定六律六吕,发明社会礼乐秩序,其功绩正与《论语》“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同,《曾子天圆》肯定圣人制礼作乐的作用,圣人居于遥不可及的崇高地位,没有下降的趋势,也没有和人性论联系起来,与郭店简相比,《曾子天圆》圣人观更多地接近孔子思想的本来面貌。

《论语•述而》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马王堆帛书《易传》的出土,证明孔子已有用《易》学构建下学上达的理论趋向。郭店简《六德》:“观诸《诗》、《书》则亦在矣,观诸礼、乐则亦在矣,观诸《易》、《春秋》则亦在矣。”《语丛一》说:“《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郭店简强调读《易》的重要性,《易》已经成为沟通天人之际的桥梁,基本沿袭了孔子易学的理路。

《曾子天圆》没有强调读《易》的重要性,在天人理论建构中,《易》也不是必经的中间环节,这都与孔子、郭店简不同。《系辞》说“一阴一阳谓之道”,其宇宙生成论的本质是阴阳交感,刚柔相济,万物资生,阴阳是世间万物的基本属性。《曾子天圆》与《易传》相同的是,阴阳已不再是具体事物的意义范畴,而被提升为哲学意义上的概念范畴,如果说郭店简存《易》学之形,而《曾子天圆》则是得《易》学之“神”。《论语•宪问》曾子说:“君子思不出其位。”《周易•象传》引作“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说明曾子之学和《易传》的形成确有一定关联,从《曾子天圆》成书较早、理论形态相对原始看,它可能是《易传》宇宙论主体形成时期曾经借鉴的思想资源。

总之,孔子讲天道,也讲人性,但很少涉及宇宙生成的具体情形,而《曾子天圆》不囿于孔子的理论束缚,由对盖天说的怀疑展开对天人关系进行讨论,用阴阳二气讲天地之道的流布、宇宙的生成,从本源上确认人的崇高地位,基于圣人观念来解释人类社会礼乐秩序的形成,是对《论语》天人理论的重要突破和发展,而其所阐发的天道下行、人与礼乐秩序皆本源于天的理论,则是郭店儒简效天、知天和《孟子》尽性知天的理论前提和基础,由此可知《曾子天圆》的天人观是早期儒家天人观形成中不可或缺的链环。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张 蓬

作者:刘光胜

第4篇:教育故事案例

教育案例

胡永雄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

新一届的高一新生军训又开始了,每次接收高一新生我都会通过军训来对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初步了解学生的个性,以帮助我在今后的班级管理中做好准备,通过军训的观察可以了解哪些学生责任心比较强,哪些学生纪律性比较好,以此确定班干部以及今后重点关注的后进生。

通过几天的军训有一个学生逐渐进入我的视线,在站军姿的时候这个学生总会搞些小动作,比如脚在抖动,手在前后晃动,有时脸上不自觉地露出一些坏笑。教官发现时就把他单独叫出来当着大家面站在一旁,他好像跟教官过不去,当教官不注意就会扭动身子,有时也坏笑,弄得其他同学也会跟着笑起来。教官实在怒不可遏的时候就罚他跑步!但是情况却没有什么好转!

这个学生叫蒋某某(为了学生隐私我暂且这样叫他),我查了他的入学成绩,是班里的中等偏上的学生,学号是19号,档案里老师的评价也没有特别的地方,我注意到他是初三才转学来的。于是我抽空就找他谈,问他是不是对现在情况自己有什么想法?包括学校,军训,教官,老师,同学等等有什么自己想法没有?他一般问题都不回答,但他最后表示自己会做好的,对一切没有什么意见。后来他脸上的坏笑基本不出现了,但是有时会有些动作不规范被教官处罚。我认为他已经态度上已经有进步了,也就没有继续找他谈话。

开学以后,没过多久老师又想我投诉,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位男生总是在那里坏笑!根据几个老师的描述,我知道,那个坏笑的男生又是他!于是我再一次找他谈话,但是他表示自己并不是对老师不满也没有别的意思,说自己会改的。我再一次相信他了,并且鼓励他,相信他能成为最好的学生。但是几乎所有的科任都认识他了,还是因为他在课堂上对老师的怪笑,甚至年级长也认识了他,他还顶撞年级长。我再次找他谈话,问他怎么回事,他说年级长说他没有家教,怎么说他都可以,但不能说她妈妈!我意识到要找她家长过来谈谈了,找她联系方式的时候,我才发现,父母一栏当中只填了妈妈的名字以及联系方式,于是我联系了他妈妈。但是电话一直没有人接。联系打了三天电话,电话那头才有人接了。原来她妈妈这几天由于身体原因一直在住院!我向她说明了蒋某某入学以来的表现。接下来的第二天,她妈妈来到我们办公室,一见到儿子,就失声痛哭起来,指着儿子哭诉起来!“我容易吗?!送你上学的时候你是怎么答应我的!”,蒋某某在旁边低头默默流眼泪。原来蒋某某的父母离异,现在妈妈一个人抚养他,他在初中经常犯同样的毛病,总是受到老师的批评,他非常自卑,也受到同学排斥。后来母亲特地从外地把他带到广州,但是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后来经医生鉴定他属于多动症!有些行为自己根本无法控制,比如说脸上的怪笑。由我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暂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于是只能安抚她妈妈答应她一定会帮忙教育蒋某某的,叫她放心,不需要太担心。

多动症,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于是我向学校申请对他进行心理辅导。为了不伤他的自尊,首先征求了他个人意见,同时向其他同学保密,也跟所有的科任老师说明了他的情况,其他老师也对他的情况也表示理解和同情。在多方的努力下,蒋某某后来虽然偶尔会犯同样的毛病,但情况一天天的好转,高一结束后,他被分到了其他的班级,我也及时把他的情况介绍给高二的班主任!

高三毕业时,虽然他不在我班上,但是毕业时,我还是收到了他的毕业礼物,一封由衷的感谢信!他表示,“老师是你不离不弃,让度过了那段灰暗的日子。”能够让一个学生从心里阴影中走出来,帮助他健康成长,我也无比欣慰!

反思:解决学生的问题需要家庭学校老师三方的沟通努力,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真正解

决,想当然、简单、粗暴的方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教育!

第5篇:教育故事案例

一个满意的教育故事案例和我的不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给大家分享的故事题目是《善于发现》。

有人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阳光的职业;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还有人说教师两袖空空,囊中羞涩。是的,这就是教师。教师职业是清贫的,教师职业是辛苦的,教师职业也是平凡的。

今年是我教学的第8年,以前的我给学生的印象总是严厉、严肃。我的课堂上学生严守纪律,学生都惧怕我。可是今年换了一个新环境,我发现自己迎来了新的挑战„„

班里有个出了名的“捣蛋大王”叫王道理,他学习成绩不好,上课调皮捣蛋,这不,他玩起了纸飞机,而且还飞到了其他同学的课桌上,我的课堂怎么允许学生这么地玩,于是,我走下去,先没收,再看看他的听课情况,结果他什么也不会。六年级了,顶多会点乘除法竖式,我严厉地批评了他。后来的课堂上,他虽然不扰乱其他学生,但还是做自己的事情。有一次,上其他课,我发现王道理在后面低着头,偷偷地玩手机。

之后我和老师们了解王道理的情况,这个学生以前就是这样,根本就不学习,考试各科都不及格,家长也不过问他学习。学生们也不招惹他。犯了错,老师找其谈话,他也从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个不认事实,胡搅蛮缠的捣蛋鬼。 那次,王在课堂上跟女同学说了一些很流氓的话,女同学气的都哭了,下课后我跟他讲,让道歉,他一口拒绝,说自己没错,其他老师也找其教育。可是第二天,王居然不来学校以示抗议。

哎!我们老师也拿他没办法。

直到最近,在王身上,我发现了一点异常:

下午课堂上,总看到王满头大汗,咦?课前干什么去了?经过一番询问,原来是学校社团要组织五六年级各班之间进行篮球比赛,王每天利用校外的时间和同学们训练篮球,听大家说,他技术全面,能够统领大家。

到比赛当天,我作为场上记分员。我发现王有着灵活的走位,快速的奔跑,巧妙的传球,和精准的投射,他在场上的表现完全震惊了我,个人拿下30分,我大喊“王,你是好样的!”,同学们更是高呼王的名字,比赛结束,王带领的六2班以44:0和44:8大败其他两个班级,荣获大满贯。

回到教室,我大加赞赏了王:有了王,咱们战无不胜,所向无敌! 从此,课堂上的他学习有了动力,我才发现他脑瓜并不差,正反比例有一定难度,他缺能做的正确,我相信,他若常保持这种学习的热情,考试肯定能及格。之后,我对王刮目相看,经常鼓励表扬他。我还对他说,你有这么好的先天优势,说不定将来你就走上体育这条路了,还有,下个学期的校运会上,同学们和老师还期待你更好的表现,你一定能成为运动会上备受瞩目的焦点,成为最耀眼的一颗星。

不是每个同学都能走上学习这条路,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长处,那即是他成才的方向。是学校的二课让王有了成就感,找回了自信,正确的认识了自己。

作为教师,我们要“目中有人”,争做伯乐。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

从这件事上,我也反思自己:对待特异型学生,我还是存在不足,平时忙于日常教学,缺乏相关理论的深入学习和钻研,“欲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长流水”要教育好学生,必须先充实自己。陶行知先生说得好:“要想学生学得好,必须先生先好学”,我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唯有这样,才能始终与时俱进,做合格的教师。

第6篇:教育故事案例

——阳光心态,快乐育人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突然听见手机响起,打开一看,原来是老公,见我迟迟还未回家,打电话询问呢。由于手头有点活,今天中午耽误的有点迟了,我急急忙忙收拾好东西,走出了办公室„

按照惯例,担任班主任的我,每次回家前,都要去教室看看,学生是否将门窗关好,今天也不例外。我径直走向教室,隔着走廊窗户,我向教室望了一眼,奇怪,全班同学都在,有窃窃私语的,有趴着睡觉的,也有蔫蔫的坐着的,再一看,讲台上站着一位老师,双眉紧锁,看起来很生气的样子。看到这种情景,我走进了教室,低头询问一位同学怎么回事,学生告诉我,老师讲完课后,让大家制定学习目标,当问到同学们下次班级要考到多少名时,不知谁说道:倒数第一。这让老师很生气,问了几次是谁说的,都无人承认,所以到现在也下不了课。听完学生的话,我抬头望了望大家,有几个同学手指向后指了指,示意我是后面的同学说的,我很快地走到教室的后面,对后三排同学说:“请同学们每人给我写个纸条好吗?”大家很快动起了笔,等同学们写完后,我将纸条收起来看了看,然后交给了那位老师,同学们终于下了课,急匆匆地回家吃午饭去了。

下午课间时,王磊同学来找我了,他低着头走进我的办公室,一声不吭。我故意装作不知道,笑着问他:“怎么了,王磊,有事吗?”他抬头望了望我,说:“马老师,我错了,早上那话是我说的。”说完又低下了头,我说:“那你告诉我你错哪儿了?”他吞吞吐吐地说:“我不该那样说,惹老师生气,还耽误大家吃午饭。”我随即问他:“你是不是想让咱们班考倒数第一啊?”他急忙说:“不,不,不是的,马老师,我不是那么想的,我就是顺口说的,话一出口,我就知道错了。”我说:“老师也认为你肯定不是这么想的,在老师的心目中,你是一个很有上进心、班级荣誉感很强的好学生,虽然暂时有几门功课还不理想,但是老师相信,通过你的不断努力,一定会将各门功课都赶上去,为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增光添彩。你今天不愿意在全班同学面前站起来,也说明你不想让大家误认为你是一个没有上进心、没有班级荣誉感的学生,对吗?”他默默地点了点头,眼里噙着泪水。我接着说:“那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吗?”“知道了!”他答道,“那好,老师相信你会把这件事处理好的!”我微笑着说。“谢谢老师!”王磊向我鞠了一躬,转身快速离开了。第二天,我去找那位老师,她告诉我,王磊去给她道歉了,态度很诚恳,我听了后很欣慰。事实证明,此后,一向上课爱做小动作的他安静多了,学习也更加努力了,对我说的话言听计从。

这件事过后,我想了很多,那天,如果我和那位老师一样,大发雷霆,一定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犯错误的学生揪出来,再狠狠地批评一顿,那会是什么结果呢?或许,班上同学会用不一样的眼光去看他,而他也会因为在全班同学面前颜面扫尽而产生严重的自卑感,从而一蹶不振,更别提要搞好学习了,而我和那位老师,将会成为他讨厌的对象,从此在他心中留下灰色的印象。更重要的是,他的前途也许„想到这里,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教育学生时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是多么地重要。而一个教师采取怎么样的方式方法,与其本身的心态是密切相关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学生也是如此,由于遗传、性格、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学生身上存在很多差异。有的听话懂事,有的倔强顽皮;有的聪明伶俐,有的迟钝呆板。而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除了面临这些孩子之外,我们还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身心不免疲惫,在面对违反纪律的,不做作业的,顶撞老师,惹老师生气的等等类似这样的学生时,心态难免失衡,情急之下,可能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处理,这对于一个老师来说,爱之深,责之切,或许算不了什么,而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或许会毁了他的前程,甚至会改变他的一生。由此可见,良好的心态对于一个老师是非常关键的。

那么,如何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轻松工作,快乐育人呢?

一、学会冷静,换位思考。面对学生的过分言行,你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冲动是魔鬼,冷静是正确判断和处理问题的重要前提。火上浇油只能把事情越弄越糟,使自己长时间的陷入无休无止的后续问题之中。冷静之后是换位思考,我们的惯性思维总是很难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但我认为“换位思考”应该成为我们教师的日常思维方式。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激动,逆反心理强,易说出一些不合常理的话,做出一些出格的事。如果你换位思考,我们也曾年少,我们也曾轻狂。你就能真正从自我的立场中跳出来,懂得孩子的心理,理解孩子的言行,也才能真正的调整好自己的教育方式。

二、分清是非,正确归因。一味的换位就是对学生的纵容,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使学生越来越狂妄,使自己越来越委屈。所以分清是非、正确归因是解决好问题并能保持心态平衡的重要步骤。充分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找出问题所在。做到对事不对人,正确的地方要加以表扬,错的地方也要给他指出来,在这种三明治式的“肯定优点——指出缺点——提出希望”的谈话中,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问题自然就会得到妥善解决。这样既消除了不良的情绪,也缓解了师生的关系。教师在遇到自己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时也可以采用归因法来调整心态。例如,你上了一堂公开课,效果比预期的差,你应该怎么样归因呢?如果把原因归于自己教学能力有问题,以后有可能会一蹶不振;将其归因在不够努力或运气上,那么就会预期通过努力改变以往局面。所以教师应根据自身情况正确归因,保持愉快的心情。

三、转移注意力,缓解压力。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心跳会加快,血流会加速,血往上涌时,难免会说出不该说的话、做出不该做的事。这时不妨到户外走走,进行深呼吸。或者到操场上跑几圈,索性洗个脸,以缓解心中的压抑和愤怒。常言说,“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想一想对学生发怒,于生不利,于己不利,何必呢?

四、同行帮助,宣泄苦闷。遇到委屈时和一位你信赖的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交流,谈谈心、诉诉苦,寻求一下解脱的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不愿意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性格内向、闭塞的人常常会得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所以当自己有了苦闷、烦恼时,要寻找合适的人来宣泄。只要愿意说,压抑的心情就会得到缓解,心理也能恢复正常。

五、学会幽默,和谐快乐。幽默是精神健康的调节剂,它是人们适应环境的工具,是人类面临困境时减轻精神和心理压力的方法之一。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说过:不懂得开玩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可见,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应当学会幽默。多一点幽默感,少一点气急败坏,少一点偏执极端,少一点你死我活。幽默可以淡化人的消极情绪,消除沮丧与痛苦。具有幽默感的人,生活充满情趣,许多看来令人痛苦烦恼之事,他们却应付得轻松自如。用幽默来处理烦恼与矛盾,会使人感到和谐愉快,相融友好。当然,在幽默的同时,还应注意重大的原则总是不能马虎,不同问题要不同对待,在处理问题时要有灵活性,做到幽默而不俗套,使幽默能够为自己的精神生活提供真正的养料。

教师做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就要拥有阳光心态。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学生呢?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允许学生犯错误,然后耐心地帮助、鼓励、引导他们向既定的方向前行,这不正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所要做的吗?

教育故事案例

——阳光心态,快乐育人

金川公司六中

马海鹰

第7篇:教育故事案例分析

海阳市里店初中 宋守勇

【案例】下课的铃声早已响过了,工作不知疲倦的李老师依旧在教室里有滋有味地给全班学生讲课,上下一节课的老师也已经在门外急的团团转,却没有任何办法。因为这个原因,教师间的关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分析:就一般意义讲,拖堂指的是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结束时仍不终止教学活动而挤占学生课余休息时间的现象。它是教师教学行为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影响着学生对教师及学习内容的情感态度,若不及时调整,及早克服这种教学行为方式,将严重影响师生关系、学生心理的健康,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其求知欲。

这种现象在当前是十分普遍的。今天我提出这个问题,旨在期盼更多的教育界同仁能够站在不同的视角和更高的认知层面重新来审视拖堂这类看似平常的教学行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拖堂带来的严重危害,以便探寻出一种有效的克服拖堂的良方,切实规范课堂教学行为。

拖堂行为的成因剖分析:

1、课前准备不充分

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任课教师在备课阶段如果对学生因素分析不够,不能找准其学习起点,认知基础,就会出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的情况,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困难和压力,阻碍师生间进行思维对话,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可是教师强烈的“责任心”又不允许教师完不成当堂的教学任务,所以就只好拖堂。

2、课堂驾驭能力差

如果课前不能深入钻研课程标准与教材,也很难将教材内容熟练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样就很难保证课堂教学的严谨性、有序性,就会出现时间搭配不合理,主次不分,把握不住重点,从而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导致拖堂的产生。

3、 实验仪器或教具准备不充分

如果课前对教具、实验仪器的准备不充分,没有提前进行实验操作演示,也会引起拖堂现象的产生。比如在化学课教学中,如果课前未对实验器材进行试用,那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可能出现意外,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更何况课堂上还可能出现操作失败或实验结果出现意外等,这些情况都会对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造成影响,耽误了课堂教学时间,导致拖堂现象的发生。

4、思想认识落后

一些老师思想认识落后,只知道一味的靠挤占学生的休息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而不肯从提高学习效率上多动脑筋。不仅仅是老师,领导们对拖堂行为的默许也助长这种现象的发生。

5、考核制度不合理

分,分,教师的命根。这说明在当前教师仍然只追求分数,排序,这无异于“杀鸡取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说明了教育的长期性,现在的考核制度只追求短时间内分数的增大,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呼吁:我们应该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自觉远离拖堂行为

为了向45分钟要效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彻底消灭拖堂及其一些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行为。为此,我们教师要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寻找出产生不良教学行为的真正原因。

前面的分析告诉我们,对于不同的教师,尽管产生拖堂现象和其它一些不良教学行为的原因有所不同,但要想自觉有效地遏止这些不良教学行为,我们都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完善课堂教学行为,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目的。

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做“学习型”教师。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当今社会,教师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担负的责任更大,社会对其要求也更高,所以,做教育者必须先接受教育。面对新的教育形式,我们必须先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教育科学理论,做到让自己永不落伍。

二是做“研究型”的教师。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教育教学工作中也会不断出现新情况、产生新问题,如果采用常规方法解决,往往是“治标不治本”。我们教师要站在研究者的角度,从研究的视角来加以解决,倘若没有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就会有力不从心之感。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如果能不断进行这样的研究,不仅可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升自身的研究水平,也一定会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

三是做“服务型”的教师。教育是服务性的事业,学校为学生、为社会提供的是教育服务,其直接实施者是我们教师,若要提高其服务质量,就必须转变观念,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积极为学生做好一切,当好学生的“勤务员”。如果我们教师能把教学工作转变为为学生服务中,那么,学生在接受服务、不断进步的同时,也一定会受到我们教师高尚人格力量的启迪、熏陶与鼓舞。

做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只要能不断地在“学习、研究、服务”三个领域锻炼自己,提升自己,那么其教育观念、教学思想也一定会不断得到更新,他在课堂教学中一定会运筹帷幄,挥洒自如,拖堂及其他一些低效的教学行为也就不会再出现。

为了让学生能拥有更多自我成长的时间与空间,变学习的过程为享受的过程,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转变观念,提高自我,争做符合素质教育需求的新型教师。

第8篇:工作案例(教育叙事故事)

工作案例

我们的故事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头痛的是转化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老师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

我班有个学生叫任子俊。高一上学期前段时间,上课要么扰乱他人学习,要么情绪低落;下课胡乱打闹,同学间经常闹矛盾,同学们都嫌弃他;不按时交送作业,各门功课单元测试不及格„„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是班级有名的“捣蛋鬼”,真让我头痛。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在学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自我调节,自我改进,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但经过几次努力,他只在口头上答应,行动上却毫无改进。期中测试各科竟然不及格。看到他不思进取,我的心都快凉了,算了吧,或许他就是那根“不可雕的朽木”。

不理他的那几天,他便变本加厉地闹起来! 此时,我觉得逃避不了,必须正视现实!我内心一横:我不改变你,誓不罢休!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专程深入到他家去进行详细了解,然后再找对策。接待我的是其奶奶,通过其奶奶的介绍,我才了解到:原来他的父母两年前离婚,父亲为维持生计去外地打工,不理家事。只有七十多岁的奶奶看着他。原先,这个孩子可听话了,只是最近两年才难管的。他奶奶由于年龄大,也管不住他。

在家访回学校的路上,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于是,转化他的行动在悄然中进行。我首先设法接近他,清除隔阂,拉近关系。经过观察,我发现他喜欢乒乓球。到了课外活动时间,我约他打乒乓球,给他讲打乒乓球的技巧,谈论目前我国乒乓球在国际上的地位,谈论“世界杯,乒超联赛”等,谈论王浩,马龙等乒乓球健将。并提示他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这样对身体有好处。通过几次的接触,我与他慢慢交上了朋友,但他的纪律等并无多大改进。

后来,我便加强攻势:一边与他打乒乓球一边与他交流讨论生活,进而讨论学习。不动声色地教他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努力学习,做一名好学生。在路上遇到他,我会有意识地先向他问好;只要他的学习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生病时我就给他买药、找热水........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信赖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通过半学期的努力,他上课开始认真起来,作业也能按时上交,各科测试成绩能达到及格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改善了,各科老师都觉得他懂事了由于纪律表现不断好起来,学习成绩也不断好起来了。趁着良好势头我不断加强巩固,我安排班长和学习委员与他交流讨论学习生活。通过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几个月的共同激励、启发及同学们的共同帮助。奇迹出现了:午休、晚休及自习课,他不仅自己遵守纪律,还管起那些不遵守纪律的同学。于是,我试着让他当值日生。果然,在他值日那天全班纪律特别好。在良好的纪律保证之下,他的学习成绩得到迅速的提高。看着他上课如此聚精会神的神态,看着他课外活动时间仍然与学习委员一起钻研难题的影子,看着他准确工整的作业,看着班上手抄报里有他的笔墨,看着他劳动课大汗淋漓的样子„„我会心地笑了起来。

反思

通过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结论:

(一)、以生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生为本”,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跟他们成为朋友,站到朋友的角度去跟他交心,交流。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对于这样特殊的学生,我蹲下来跟他说话,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从爱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认识不足,克服缺点,不断进步。

(二)、团结互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因此,我从同学和同学交朋友做起,让他感受到同学间的情和爱。让他感受到同学给他的帮助和带给他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到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这就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每个学生的行为习惯,性格爱好,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同学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他努力学习,互帮互助,团结同学。

其实在很多时候,“后进生”和“优等生”只有一线之差,老师只要态度正确、施教得当,再加上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就是再厚再坚硬的冰也能把它融化,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成为遵守纪律、积极进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第9篇:成语故事作文300字十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作文300字10篇,欢迎大家分享。成语故事作文300字 篇1

死而不朽

解释:指身虽死而声名、事业长存。

成语故事:

公元前549年,鲁国的大夫穆叔奉命到晋国去访问。晋国的卿范宣子接待了他,并且与他交谈起来。范宣子问穆叔道:“古人有话说:‘死而不朽。’你知道它说的是什么吗?”穆叔不清楚范宣子提出这个问题的用意,没有马上口答。范宣子以为穆叔答不上,得意他说:“我的祖先,虞舜前是陶唐氏,夏朗后是御龙氏,在商朗是象韦氏,在周朝则是唐社氏。周王室衰败以后,由晋国主持中原的盟会,执政的是范氏。所谓‘死而不朽’,恐怕说的就是这个吧!”穆叔听他这样说,觉得很不入耳,便说:“据我所听到的,这叫做世禄,也就是世世代代享受禄位,而不是‘不朽。鲁国有一位已经去世的大夫,叫藏文种。死了以后,他的话世世代代没有被人们废弃。所谓‘不朽’。说的是这个吧。”他接他又说:“我听说,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再其次是树立言论。如果能做到这样,虽然死了也久久不会被人们废弃。这叫做三不朽。若只是保存和接受姓氏,用来守住宗庙,世世代代不断绝祭祀,那是每个国家都有的,不能说是不朽。成语故事作文300字 篇2

明目张胆

唐朝中期,有位大臣名叫韦仁约,字思谦。因“仁约”和武则天的父亲武士矱之名偕音,为了避讳,他就废名用字,称韦思谦。他为人刚正,敢于直言。

唐高宗时,韦思谦担任监察御史,负责对各级官吏的政绩考察。有一次,他在考察中,了解到中书令褚遂良压低地价、强买他人土地一事。虽然褚遂良当时位尊官高,而且深得唐高宗信任,但韦思谦毫不畏惧,仗义执言,上书弹劾褚遂良,褚遂良因此被革去中书令的职务,贬为同州刺史。褚遂良因此怀恨在心。

时隔几年,褚遂良官复原职,重新担任中书令。他利用职权对韦思谦打击报复,把韦思谦贬到外地当一个七品小县官。

大家对韦思谦的遭遇很同情,劝他以后要圆滑世故一些,不要再得罪权贵了。但是,韦思谦态度坚决地说:“大丈夫要敢于直言,敢作敢为,遇到损害国家、危害百姓的事,就决不放过,明目张胆地报答国家的恩惠。岂能碌碌无为,只图保全妻子儿女呢!”

【释读】明目:睁开眼睛;张胆:放开胆量。形容有胆识,伸张正义而无所畏惧。后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出处】《晋书·王敦传》:“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成语故事作文300字 篇3

逐鹿中原

东晋时期,十六国中后赵的开国皇帝名叫石勒。

有一天,石勒设宴招待高丽的使臣,喝酒喝得快醉的时候,他大声地问臣子徐光道:“我比得上自古以来的哪一位君王?”

徐光想了一会儿说:“您非凡的才智超过汉代的高祖,卓越的本领又赛过魏朝的始祖,从三皇五帝以来,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您恐怕是轩辕黄帝第二吧!”

“人怎么能不了解自己呢?你说的也太夸张了点吧!”石勒听后笑着说,“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朕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意思是说,我如果遇见汉高祖刘邦,一定做他的部下,听从他的命令,只是和韩信、彭越争个高低;倘若碰到光武帝刘秀,我就和他在中原一块儿打猎,较量较量,未知“鹿死谁手”。

“逐鹿中原”的成语便由此引申而来。后来,人们用“鹿死谁手”来比喻双方争夺的对象不知道会落在谁手里,引申指比赛双方还不知道谁胜谁负。

——《晋书·石勒载记下》

【求解驿站】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中原,本来指我国黄河中下游一带,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现泛指整个中国。成语故事作文300字 篇4

如椽之笔

晋朝武帝时,有个文人名叫王珣,他曾在梦中遇到一个神人,给了他一支很大的笔,那支笔的笔杆就有屋椽那么粗。醒后,很觉惊异。他对人说:“此当为大手笔事!”(“大手笔”,即大作家。他这句话的意思是:“从这件事看来,我一定要成为大作家。”)不久,武帝逝世,哀册之类的文件,全部由王珣负责起草,文采很好。后来赞美作者的文字高明,就叫“椽笔”、“大笔如椽”,或“如椽之笔”。

【出处】《晋书·王珣传》,原文为:“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

【释读】椽:椽子,放在檩上架着屋面和瓦片的木条。如椽的大笔,指大著作或重要的文字,也用以比喻笔力雄健。用来称颂别人的文章或写作才能。成语故事作文300字 篇5

看故事学成语札人忧天

杞人忧天

从前,在一个名叫杞(qi))的小国里,有一个胆子特别小,经常怕这怕那的人。有一次,他呆呆地望着天空,忽然心头涌上巨大的恐惧。他想,如果有一天,这天突然塌了下来,大地也崩裂了,我没了安身的地方,该怎么办呢?

他越想越害怕,整天忧心忡忡,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有个朋友担心他这样下去对身体非常有害,便跑来劝导他说:“天只不过是聚积起来的气体,这气体到处都是。你在这气体里呼吸、活动,就是在天里面生活,难道还要担心这天会塌下来吗?”

杞人问:“天如果真的是聚积起来的气体,那么日月星辰不是都要掉下来了?”

朋友继续劝导他说:“日月星辰也都是聚积起来的气体,只是它们能发出耀眼的光。因为它们都是气体,所以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到人的。

杞人又问;“那么大地崩裂,然后陷下去,又怎么办呢?”

朋友再劝导说:“大地其实是一些聚积的土块,填满了四方,到处都是。你在它上面走、跑、跳跃,一直与这土地完全连在一起,难道还用得着担心它舍崩裂吗?”

杞人听了这些劝导,终于放心了。而他的朋友也开心地笑了。成语故事作文300字 篇6

有名无实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了我何故。”

故事一天,晋国的大夫叔向去拜访老朋友韩宣子。韩宣子是当时晋国的.六卿之一,职位很高。但他见了叔向,不住地唉声叹气,说自己很穷。不料叔向听他这样说,便站起身拱手向他祝贺。韩宣子不解地问道:“我是有卿的名,而没有卿的实际,无法跟大夫们相比。我正为此犯愁。你为什么要祝贺我呢?”叔向正色道:“我就是因为你贫穷才来道贺的呀!穷,不一定是坏事;你只要回忆一下弈武子三代的遭遇,就可以知道了!“叔向知道韩宣子很清楚奕武子三代的不同遭遇,所以特地提起了这件事。最后他又说:“我看你像弈武子一样贫困,就想到您已经有了他那样的德行,所以才表示祝贺。不然,我只会担心,哪会再向您表示祝贺呢?”韩宣子听了叔向的话,顿时愁云消散,向叔向行礼说:“多谢您对我的指教,要不我连自己将走向灭亡也不知道呢。”

【释读】表示空有虚名,而无实际内容。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出处】】《庄子·则阳》:“有名有实,是物之居;无名无实,在物之虚。”《国语·晋语八》:“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成语故事作文300字 篇7

顾左右而言他

战国中期,有一个名叫孟子(又称孟轲)的人。他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据说,有一次,他对齐宣王说:“有一个人,因为要到楚国去,把老婆孩子交托给他的朋友,请予照顾。等到他回来的时候,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冻挨饿,那位朋友根本没有尽到照顾的责任。你说这该怎么办?”

齐宣王答道:“和他绝交!”

孟子又说:“有一个执行法纪、掌管刑罚的长官,却连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你说这该怎么办?”

齐宣王说:“撤他的职!”

最后,孟子说:“全国之内,政事败乱,人民不能安居乐业。你说这又该怎么办?”

齐宣王“顾左右而言他”,即望着两旁站立的随从,把话故意扯到别处去了。

上面这段对话,在《孟子·梁惠王》有详细记载。原文是: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返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梁惠王下》

解释: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成语故事作文300字 篇8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座大山脚下住着一个农夫,他每天一大早就到田里干活,特别辛苦。

有一天,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里跑了出来,野兔因见到有人而受到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颗树桩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第二天,农夫照旧在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也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

他干了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没锄完,直到天黑也没有见到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但农田里的苗因为他而枯萎了。农夫因此成了别人议论的笑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成语故事作文300字 篇9

防微杜渐

东汉和帝时,窦太后亲临朝政,并由太后的兄长窦宪掌握大权,官员们争着逢迎巴结,因此政局混乱不堪。

窦氏家族仗势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没有人敢揭发他们的恶行。当时的司徒(相当丞相)丁鸿借着日蚀出现的机会,向和帝密奏说:"太阳是君王的象征,月光是代表臣子的。日蚀出现,是象征做臣子的侵夺君王的权力,陛下千万要小心。在历史上记载,日蚀出现了三十六次,国君被臣子杀死的有三十二人,都是因为臣子的权力太大了!"他控诉窦宪仗着太后的权势,包揽朝政,独断专行,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接着他又说:"日蚀的出现,是上天在警诫我们,我们就应该注意危害国家的灾祸发生。穿破岩石的水,一开始都是涓涓细流,长到天上的大树,也是由刚露芽的小树长成的。人们常忽略了微小的事情,而造成祸患。如果陛下能亲自处理朝政,从小地方着手,在祸患还在萌芽的时候消除它,这样就能够安定汉室王朝,国泰民安。”

汉和帝听从了丁鸿的建议,革掉窦宪的官职,消减窦氏家族的势力。朝廷除去了隐患,国势便开始有了好转。成语故事作文300字 篇10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人承包了一块土地,他在那块土地上撒了许多农作物的种子,他想着这些农作物成熟后,自己不仅可以吃剩下的,还可以拿去卖了,于是每天都勤劳的耕作。

果然,这个人的努力并没有白费,田地里的苗开始长高了,他看到后便更加勤奋的劳动了,每天天还不亮就出门了,直到天完全黑了,也没有回来,在妻子和儿子还以为这个人出什么事了呢?于是,这个农民的妻子和儿子边满大街的寻找这个人,没想到他竟然在农田里认认真真地劳动。

第二天早晨,这农民又和以前一样出发劳动了,可是他在想到底有没有让农作物快速生长的方法呢?这不,他就想到了。

傍晚,这个农民回家时对他妻子和儿子说:“你们都听好了,从此以后我种的菜不一会儿就可以成熟了。”

他的儿子还以为他的爸爸又在说什么疯话了,急忙跑向田中,发现苗都被拔出了一大截,到明天就会全死光的。

这个农民听了儿子的话后,从此老老实实的种菜,不再想任何鬼主意了。

上一篇:致欢迎会一封信下一篇:农行员工行为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