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教学案例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教育教学案例(精选8篇)

教师教育教学案例 篇1

学 科:学前教育 学 校:矾山镇中心幼儿园 姓 名:陈小玲 案例题目: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与实践探讨

摘要:“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作为幼儿园教师,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成为必然的选择。在我国,目前更是急需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强在职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并最终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以及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核心要素。

关键字: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

理论

实践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需求内涵

我国的《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业的专业人员”。教学作为专业,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是指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有着特定的专业素质结构的要求,这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需要达到的内容。目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需要达到的内容十分丰富。一个优秀或成功的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专业要求,主要有三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在这样的要求下,幼儿园教师对于自身专业发展也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我们知道,环境对于需求有重要的影响,任何需求不可能脱离层次当时的社会环境而孤立存在。本文从新课程背景的角度出发,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育信念、自我发展需求和意识四个维度对当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需求内容进行分析:

(一)专业知识

早在1986年,舒尔曼(Shulman)就曾对教师知识进行分类,并普遍被人们认同。他把教师的知识分为一般教学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学科知识、教学内容知识、其他内容知识、关于课程的知识以及教育目标的知识七种类型。随后也有许多学者对教师的知识类型提出了自己的分类研究。如埃尔贝滋(Elbaz,1993)指出教师知识的五种分类:关于自我的知识、关于教学环境的知识、学科知识、课程发展知识以及教学知识。德里尔(、乞nDriel,1998)将教师知识分成一般教学知识、对学生学习与理解的知识、学科与媒介的知识、关于目标知识和关于教学策略知识等。虽然不同学者对教师知识的分类不同,但都会包括四种重要成分:学科知识、一般教学知识、教学内容知识以及关于情景的知识。②因此,总结诸位学者的观点,本文把教师的专业知识分为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课程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的知识。

(二)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的重要特质之一。我国学者强调对教师专业能力的严密逻辑结构的划分,旨在构建起教师能力的完整结构。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更加关注体现教师专业特性的特殊能力。林崇德等人认为,教师能力的核心要素是教学监控能力。所谓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察、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反省思维或思维的批判性在其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这种能力主要分为三大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三)教育信念

从内在产生过程来讲,信念是指人们对基本需要与愿望强烈的坚定不移的思想情感意识,从外在表现来说,是指人们在行为中对相应目标事物所具有的坚定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教育信念是积淀于教师个人心底并支配着教师的行为的价值观念。它是内隐型的,可以通过教师的行为得以表现出来而并未被教师个体所觉察。教育信念包括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对基础教育作用的认识,对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教育目的的认识。正确的教育信念可以激发教师潜在的精力、体力、智力和其它各种能力,会使教师产生积极主动的行为,以实现与其基本需求和欲望相应的目标。

(四)自我发展需求及意识

自我意识对人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经验对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在经验累积的过程中,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意识不断得以修正和加强,使之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教师自我发展需要和意识,是教师不断自觉地促进自我成长的主观动力,使教师真正成为一名“自我导向学习者”。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从结构上看是指:(1)专业自我的意向,就是对作为教师的专业自我观察产生的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2)自我价值感,也即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主要是指教师对自身教学效果的认识、评价,及其进而产生的对自我的价值感。(3)自我期望,是指教师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职业生涯和工作境况未来发展的期望。从时间维度看,其内容至少包括三方面: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水平所处阶段的意识,以及对自己未来发展过程的规划意识。同时,还包括自我反思学习意识,即“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等的思考。

二、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实践中存在问题

(一)组织方面

1、形式化的培训及教研制度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

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教师培训的主要目的是要使全体教师的素质都得到提高。但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幼儿园教师的教师培训还存在很多问题:培训流于形式,内容不够丰富,效果不明显,培训中理论指导过多,实际操作内容欠缺,培训时间短,难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的需要。

2、不合理的评价标准阻碍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

教师评价是对教师的基本素质、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活动及工作效果等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其目的是在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更好地教书育人。传统的教师评价是基于“工具人”的假设: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与机械一样,只是一种工具,外部的奖惩与压力能够激励教师去改进教学、提高专业水平。这样的评价方式不符合人的本质与人的社会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完全压抑,教学质量就可想而知。对于教师评价,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要采用多元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并根据评价的结果激励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中来。要相信人是能自我激励的,外部的强化只是外因,真正起作用的是要靠教师自身的内省。因此,怎样激发教师对工作的热情,怎样发挥教师的创造力,是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作用,真正起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3、学校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度不够 由于过去缺乏生涯设计的概念和意识,不少教师对自己要达到什么目标,现在自己处于什么阶段,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达到目标,如何达到自己的目标等问题往往不太清楚,有的教师甚至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这种状态表现在工作上,就是听从领导安排,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没有自己的职业追求,工作态度比较消极被动。当工作不满意时,往往归因于外部的环境制约,认为自己尽了力,没有办法克服困难。而如今,教师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教师必须也应当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有所了解,并且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而这需要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深入了解教师生涯发展的历程,并通过适当的生涯辅导与规划,确立适当的职业发展目标,使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能顺利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道路。

(二)个人方面

1、教育信念有待加强 目前部分教师的专业理想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对教育事业没有很高的热情,工作的积极性较低。将近一半的教师对自身的职业现状不满意,这很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会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发展。

2、专业知识有待丰富

教师专业化过程中,教师所掌握的教育基本理论知识不足。虽然大部分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较为牢固,但新课程改革覆盖了课程理念、课程功能、课程目标以及教材等各领域的知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幼儿园教师的科研能力较低。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缺乏,不懂得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科研成果较少。有些教师不明白什么样的研究才是自己需要的研究,什么样的研究才是适合自己的研究,什么样的研究才是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并提高教育质量的研究。同时,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

4、自我发展意识有待促进

就调查情况来看,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都有待加强。有一部分教师对于反思什么,何时以及如何进行反思不甚明确。其实反思是教师主体性的体现,是教师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的评价,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在对之前工作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会对未来的工作有很好的启示作用。自觉反思是自我发展意识的体现,当教师具有反思意识后,才会知道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使自己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体,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基于需求分析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建议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必须坚持以教师为本的原则,努力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需求。只要是利于满足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需求、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我们都有理由克服各种困难,采取措施,将资源调整到专业发展需要的实践中去。根据目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的需求及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本论文的学科性和专业性,认为应制定中长期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发展计划,以实现增强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水平的目的。在制定和实施专业发展计划时,必须坚持在关注教师需求的基础上,坚持观念先行、行动实现、外部支持三个原则。

(一)强化终身学习理念,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意识

1、强化终身学习理念

调查发现,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传授知识和应对考试,这显然与当前的教育评价体制有一定的关联。但是这样的教学观念会直接制约着教师的发展方向,教师应该知道仅仅满足于课堂的教学是不够的,这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不相符的。有鉴于此,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应在以后的实践中更加注重自我发展意识和学习意识的培养。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适应新的不断变化着的社会,就必须更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被认为是某一阶段的学习,而是必须通过终身的生涯来进行。终身学习成为一种至关重要的生存方式。人们期望通过个人努力来达到自我完善,只有依靠终身教育的支持才能完成,教师应更具有这样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在终身教育中,每个人时而是教师,时而是学生。”教师要获得专业发展,首要问题是学习。同时,教师职业的特性也决定了教师尤其需要学习,“只教不学”的传统教师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新时代的教师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因此,为了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实践首先要观念先行,教师应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和学习意识,这是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的前提,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的动力。

2、运用多元评价方式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意识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包含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育信念以及自我发展需要和意识等多个方面,而在其中,自我发展需要和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最为核心的部分,是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的前提和动力。有了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教师刁‘会积极主动地去发展。

因此,我们应把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作为评价和考核教师综合标准,要改变传统的专业发展评价方式,把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意识纳入到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评价中来,将其设计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评价的一个方面或指标。首先,要给教师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教师自由发展,建立激励机制,要以教师发展为本,激发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育人的使命感。其次,要用综合的评价方式代替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要相信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教师的专业情感。这样的发展性综合评价方式会给教师一种自信的感情,会让教师有被尊重的感觉,因而教师会觉得自己所做的工作有价值,有成就感,从而满足教师的自尊需求,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

(二)创新专业发展模式,建立共同愿景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在观念确立以后要有行动的支持,没有行动就没有结果,所有的目标必须也只有通过行动来得以实现。

1、专业发展模式要与教师学习风格相匹配

成人教育学之父诺尔斯认为,与儿童的学习行为相比,成人学习行为具有以下特点:自主性,成人学习者从依赖型转变为自我导向型,自主性很强;经验性,在学习过程,较儿童而言,成人学习更能运用已获得的大量生活经验与经历,能将这些经验融入到学习中;角色性,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更多的是为了完善自己承担的社会角色而学习;时效性,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强调运用的即时性,而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的储备;问题性,成人学习者的学习,更多的强调为解决现时出现的问题而学习,与生活实际、工作要求等密切联系。

教师作为成人,对于学习和发展有自己的计划和需求。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教师的学习风格也各不相同。和学生一样,教师在关于如何更好地学习方面都有不同的优势和偏爱,但是作为成人,教师可能会对自己的学习风格了解得更多,比如有的教师喜欢自学,有的教师喜欢教学观摩后加以评析。因此,运用成人学习理论,有以下两点建议:一是要了解教师的学习风格;二是要根据学习风格的差别制定不同的专业发展计划。比如有的教师是自主学习者,那么专业发展的个别指导模式就最适合于他们的学习,而有的教师比较欢迎大家到他的课堂上进行教学观摩,喜欢与别人分享课堂上的内容,并在评析中加深自己的印象,对这些教师来说,教学观摩与评价模式是最好的选择。

2、专业发展模式要以学校的整体学习目标为中心

专业发展模式要以学校的整体学习目标为中心是指以学校的整体学习目标为中心而不是以个别学习者的特征选取专业模式。如果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可以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通过在专业教育研究者的指导或参与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研究,以便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如果目的在于让教师掌握新的教育科学理论和新的教学方法,及学科最新发展知识,则可以采用培训或采取个别指导性的阅读的方式。此外,学校的领导者应帮助教师找到自己的位置,帮助他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与教师交流他们的教育信念,定期沟通教育理念,汇集成一个共同愿景,让教师参与到制定学校计划中来,这会使得共同的目标更易达成。

(三)、开发教师团队隐性知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

调查发现,教师对于目前采取的继续教育、培训等方式较为反感,原因在于这类方式更多的注重显性知识的传播,而少有隐性知识的内化与教师的需求相脱离,这样的方式无法深入教师的内心,无法激起教师内心的情感,无法使教师产生共鸣。因此,针对目前教师普遍存在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较弱的问题,需要不断转化教师团队隐性知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

隐性知识最早由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Polan外)提出。他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日本管理学教授野中郁次郎(I俩iroNonaka)认为隐性知识是高度个人化的知识,很难规范化也不易传递给他人,主要隐含在个人经验中,同时也涉及个人信念、世界观、价值体系等因素。①他认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是可以通过群化、外化、融合、内化的方式相互转换的。教师的隐性知识是在教师经验、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存在于教师头脑之中,其自身也很难清晰表达,包括教育信念、自我认知、情境知识等等。由于隐性知识一般很难进行明确表述,而且比较偶然、比较随意,很难捕捉,人们更多地只能通过领悟获得,例如通过师传徒授、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有老师这样说:“热心的老教师不仅仅会从教学上指导你,在管理学生的方法上,也会告诉你怎样跟学生打交道,就是任课老师也难免会有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这有教育理念包含在里面,有助于教学风格的选择和形成,而这些只能靠隆漫体验和领悟。”

因此,除了促进教师教研意识的形成、发展和对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方法的理论培训外,让教师与教师之间进行对话交流,教师在介绍、交流、分享、提问、探究的过程中使其隐性知识得以显性化,使教师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习得这些方法和技能,是值得推崇的方法。在具备了较强的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之后,教师才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反思和学习,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的良性循环。

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的核心,归根到底是教育知识的增长,教育才能的提高,认识、发现和显现每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隐性知识才能,交流和分享同事们在教育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和感受,是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和丰富有效的营养。因此,显现和表述隐性知识是教师成长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关键。

在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的学习化共同体中,教师尤其应重视开发教师团队的隐性知识,促进隐性、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比如通过观察、模仿和亲身实践等形式分享个人间的隐性知识,使之得以传递。很多学校为了帮助新教师取得成功,都采取了新老结对,由老教师担任新教师的导师,从而使新教师较为快速地习得一些无法用语言表述的成功教师的经验等。现实和虚拟的学习型社区,为教师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创造了条件。

当然,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完全依靠于少数学者、专家的力量,这就决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是要依靠广大教师本身,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用心揣摩,认真思考,在不断的交流对话中,使大量宝贵的隐性知识得以开发,真正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此外,根据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的诸种因素,作为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应该从各方面关心教师学习和生活,如一些个人方面的因素:教师工资待遇,个人基础以及家庭方面的因素等,从而为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提供良好的支持性条件。参考文献:

1、高志敏等著:《成人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

2、吴卫东:《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与培训》,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Maril”Tallerico,卢立涛、安传达译:《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2008。

教师教育教学案例 篇2

关键词:摆渡,误解,平光镜

“摆渡”是指人在用手划船时的动作, 摆渡过河是一种古老的交通方式, 也有帮助人渡过难关之义。教师也是一个“摆渡”者, 把每个学生从幼稚的乐园摆渡到学习的殿堂, 摆渡到成功的彼岸。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 师生关系是维持教学活动的基本关系。即教师如何做一个“摆渡”者?

案例:本学期我正在九年级 (8) 班上课的时候, 刘××同学突然举手对向我说:“老师, 周××同学将橡皮砸到我头上。”周××同学是一个学习成绩可以, 但调皮好跟老师狡辩, 喜欢在课堂上做一些无关小动作的学生。听到刘××同学的小报告, 我还没有来得及说话, 周××同学就大声吼起来:“我没有扔, 是惠延号扔的。”我说:“刘××怎么不说是张××同学扔的呢?”我又接着说:“作为九年级学生, 你应该成熟一些呀!”其他学生对周××发笑又讥笑, 周××气得面红耳赤。他又是拍书又是砸笔。课后我很快从学生中了解到, 真正凶手是惠延号。

分析:从这个案例来看, 由于我误解了学生, 学生比较委屈, 在辩解的同时还闹起了情绪。幸亏我的情绪控制得还不错, 没有用自己的权威去压学生从而使矛盾进一步激化。

反思:1.当碰到两个学生闹矛盾, 而我又没有看到真实的情况时, 教师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采取“冷处理”。

教师教育教学案例 篇3

关键词:微型视频案例;案例教学;教育研习;教育实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3-0072-04

一、教师教育与案例教学

1.案例教学及其发展

案例教学最早产生于1870年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后推广到医学教育,扬名于商学院的MBA教育,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1]。简单地说,案例教学是将具矛盾冲突的真实问题以案例形式——以语言和各种视听手段描述的特定情景带到课堂,以便学习者能够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对相关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其主要有以下特征:案例选择上,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并且其中存在无可回避的争议与冲突,反映的问题必须具有普遍性;知识来源上,主要产生于生生、师生间的分析与讨论,“30%来源于教师、70%来源于同学”[2];知识性质上,案例教学是一种无结论的课堂,训练的是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形式上,课前要求学生研读案例,课中分组讨论,教师负责组织与引导。斯皮罗将知识分为良构领域(well-structured domain)与非良构领域(ill-structured domain),前者在概念、规则与原理上具有相对严密的层次性,后者则复杂而不规则[3],在结构上不可预见,要求参与者能够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案例教学是处理这类知识的一种“高级学习”方法。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作为一种典型的非良构领域,于上世纪20年代引入案例教学法[4],在数字视频技术发展之后,形成了教师教育领域独特的案例教学法——视频案例教学。视频案例教学有别于中小学教研活动的“视频案例研究”,后者由“现场观摩课”发展而来,以视频代替现场教学,为研修活动提供时空便利,也使原本转瞬即逝的教学事件得以停留与回放,促进研修活动的深度开展。确切地说,视频案例研究的对象是课例而非案例。在分析方法上倾向于由整体到细节的全面展开。因此,视频案例研究与案例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2.教师专业发展知识观视域下的案例教学

根据对知识本质认识的不同,研究者们将教师专业发展分为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生态取向三种途径。[5]理智取向者认为教师专业知识分为学科知识与教育知识,两类知识构成了教师行为变化的基础,通过在掌握知识基础上应用理论,就可转化为良好的实践。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观则认为构成教师知识的,除外部给予的理论知识外,还存在着内隐于教育实践的“行动中的知识”,这种知识有赖于教师个体经验的积累,是一种建立在反思基础上的实践性知识,并且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师专业知识构成中犹如冰山的水下部分。然而,实践性知识作为个人意图与社会习性、历史、情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6],却无法通过诸如理论学习般的简单“传授”获得。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观认为,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并非处于孤立状态,也会通过他人学习,个体教学风格的形成更是受到所在群体“教学文化”的影响,正是这种文化,为教师工作提供了意义、支持和认同。

理论假设直接影响着案例的选取与应用。在持理智取向的研究者看来,教师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在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案例教学的价值在于为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桥梁,因此案例的选取一定要能反映理论,是“理论的具体化”,案例反映的问题要具有普遍性,否则案例教学就没有意义。然而问题在于,教育理论目前为止并不能说已经是一个非常完备的体系,用托尼·比彻的话讲,学科理论体系“是一件满是补丁的破衣裳”[7],现有理论可能仅是学科知识这座冰山的水面部分。再者,教育实践本身是一个结构不良的领域[8],与理论并不存在着固定的一一对应关系。以这种本身不完善、不具普遍性的理论指导案例教学,会造成两个问题,首先是会把可能有价值的实践案例排除在外,只有那些与现有理论有对应关系的才能被选入;其次是认为案例学习就是对理论的解释过程,而不是从案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个极端则是忽视理论知识的储备,认为知识全部可由案例教学这一形式得来,造成学生知识缺乏系统性,甚至有学生表示“不知道学了什么”。实际上,案例教学需要以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方法为基础,许多原理甚至用讲授方式反而更为高效,这方面经验已经有研究者做了总结[2]。

二、教师教育案例编制

1.从文本案例到视频案例

案例教学的开展有赖于高质量案例库的支撑。首先在案例选材上,要求事件真实,事件中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冲突所反映的问题也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次在于案例撰写,这被认为是一个超出常规的难题[2],不仅在于撰写人的专业水平与文字功底,更需要撰写人在秉持中立的同时还要恰当表达矛盾双方的观点。哈佛大学商学院设有专门的案例编写小组,除少数案例由任课教师自行编写,绝大部分都由专业人员编制,每个案例的编制费用高达1.5~5万美元。除了案例质量的要求,为特定内容教学所选择的案例总量需要足够大,同时随着时间推移,还存在案例时效性丧失的问题,哈佛大学的做法是许多案例存在A、B、C等若干版本,这是不断更新的结果。

案例库建设的困难阻碍了案例教学在教师教育中的应用,数字视频技术的运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案例撰写人专业水准的依赖,因为视频以镜头而非撰写人“眼睛”表述问题,相对更接近于客观,而将分析问题的视角交还给使用者。文本案例撰写中,尽管要求作者秉持中立立场,仍难免受撰写人价值观、知识背景等选择性影响,将复杂的过程简单化而丢失一些信息。通常情况下要形象、生动、准确地描述一个场景是很难的,有的时候甚至不可能。并且,即使授课教师具有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将一个场景描述的非常生动,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在将教师的语言还原为场景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偏差。视频不仅能展现更为客观的问题情境,也能容纳更大的信息量。因此,视频极大地减小了案例开发的难度与成本,使得教师甚至学生都有可能参与到案例开发中。

2.视频案例的微型化

案例教学对于教学对象有较高的要求。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定位于研究生层次的教育,不涉及本科阶段的教学,对于MBA学生而言,已经普遍具有工作经验,部分人甚至已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因此同学可成为知识学习的重要来源[9]。有学者在面向师范类本科生开设的“教学论案例研究”教师教育专业课中实施案例教学,并进行了为期四年的研究,发现案例教学“并不必然受到学生的欢迎”[10],其问题一是在于学生对“确定性思维”的习惯性追求,认为案例教学没有解决“问题”,没有学到实质性的“知识”,对相对思维、复杂思维与不确定性思维难以接受;二是学生缺乏知识储备,尤其是实践性知识,致使学生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之中,讨论也难以深入地开展。除此之外,案例教学通常要求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需要在课前研读案例、阅读材料、准备方案,而不止于课堂时间。以哈佛商学院MBA课程为例,学生在课前需要花费4~6小时的准备时间[10]。对于本科教学而言,学习任务繁重,通常会同时修习多门课程,以案例教学这样的时间投入是不可想象的。

那么,案例教学究竟是否适用于本科阶段的教师教育课程?近年来,案例有微型化发展的趋势,微型案例是相对于复杂的综合案例而言的,通常只包含单个问题,内容短小但结构完整,供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11][12]微型案例为本科阶段课堂引入案例教学提供了可能,精简的体量,使用者在较短时间内就可完成研读,甚至只需在课内完成准备工作,不占用额外时间;同时,微型案例强调集中思考一个问题,有利于案例分析的深入。

三、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微型视频案例库建设机制

1.实践教学过程——微型视频案例的来源

微型视频案例在师范生培养中既作为例证材料,也为缺乏教学经验的师范生提供了直观的替代性经验。这种案例根据来源可分为两类:一是优秀案例,通常来自优秀中小学教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二是实习案例,来源于师范生培养教育实习、研习与微格教学训练等过程,授课者教学水平尚在较低发展层次,在经验丰富的教师看来,甚至问题众多。然而,实习案例对师范生培养却具有特殊价值,相似的经历与发展轨迹,使学习者容易产生心理与情感上的共鸣,案例反映的问题,是学习者同样容易遭遇的,就连案例中的错误,后来者也是那么相似。另一方面,案例中所能达到的优秀水平,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以师范生现有起点,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也即发展目标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

然而,实习案例的价值得以发挥并非易事,“有用”信息总是淹没于庞杂的原始视频之中。事实上,潜在地包含有用信息的视频并不缺乏,如本研究所在学校为师范生教育实习配备便携式数字摄像机,供拍摄实习课堂与指导教师教学视频,加上前期的微格教学训练,实习实训视频在数量上相当可观。但这些视频重用率极低,主要原因在于内容冗长,视频媒体本身线性的技术特征使之无法通过检索等方式快速定位,也即无法快速地从视频中找到所关注信息。使用者必须看完整个视频,或者漫无头绪地快进、拉动进度条,才能找到重点,这使他们失去耐心。也有教师从中选择典型事例,剪成视频片段作为教学所用,但所提取的数量十分有限,不足以开展案例教学所需。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微型案例编写机制,由实习生作为编制者,在不影响甚至能够提高实习效果的前提下,完成微型视频案例的编制。

2.教育研习——从课堂中心到问题中心

传统的教师教育实践环节包括见习、微格训练与实习,近年,包括本研究所在学校在内的许多师范院校加设了“教育研习”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反思活动提升实习效果,培养未来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教育研习紧接着实习在大学校内集中开展,以教育实习期间摄制的视频为媒介开展反思活动,指导教师的职责是组织研讨与总结,不进行讲授,活动方式主要参照职后教师“视频案例研究”模式,每堂课安排一位实习生展示课例,先由实习生简要介绍课例设计思路、授课效果及反思,在此基础上全班同学围绕课例开展讨论。[13]然而这种方式没有达到“研习”的初衷,尽管实习生自我感受颇多,但大而全的课例分析方式,受制于实习生发展水平——不同于职后教师来源于丰富经验的敏感性,师范生通常难以找到要害问题,课堂交流易陷入同多异少的模式化,难以引发深入讨论。

因此,有必要调整教育研习课程实施模式,变“视频案例研究”为以微型视频为媒介的案例教学模式,变“课堂中心”为“问题中心”——要求师范生选取自身教学、管理或自我发展中问题为研习内容。围绕着问题,要求预先编制成微型案例,案例以视频为主要媒介,长度通常15分钟以内。以问题为中心的微型案例教学,不仅使问题得以聚焦,讨论容易深入;也节约了案例阅读的时间,留下更多的时间用于交流与讨论。同时,案例编制过程本身更是一种“高级学习”,能有效促进自我反思,增进“教学研究”能力的提升,有师范生针对某个教学问题的理解,总结自身从见习时的“看”、微格教学中的“练”到实习时的“做”等不同阶段的变化,这也正是“研习”的目标所在。

由此,在教育研习课程中,通过师范生编制、指导教师筛选,并以“分数”形式表现于对学生的评价,形成了学生编制、教师审核的微型视频案例编写机制。尽管由教师编制的案例可能具有更好的质量,但成本的高昂使这几乎成为不可能。在现有条件下,这是一种编制教师教育微型视频案例经济、有效的途径。案例的采集,以不影响课程、甚至提高课程效果为原则,在不增加学生和教师负担的前提下开展。若以牺牲实践教学效果、增加教学投入为代价,既违教育伦理,实践中也难以操作。除了以上案例编制机制,也需对整个教师教育实践环节进行有意识地调整,并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达成。

3.网络支撑平台与技术培训

从以上分析可知,微型视频案例在实践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提取,以改进实践环节教学效果、不增加师生负担为前提,使案例采集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一种“副产品”,过程如图所示。纵向上为教育见习、微格训练、教育实习、教育研习四个阶段,前三阶段是案例素材的来源,其中以教育实习为主,此时实习生首次以“教师”身份进入课堂,充斥着期望与现实的冲突,是“实践感”形成的时期,在教育研习环节编制与加工案例,最终形成案例库。横向上分别由实施措施与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对实践环节教学实施、资源存储与案例提取提供支持。

建立贯通实践教学各阶段的网络平台,注重案例资源与过程数据的保存。当前师范院校为实践教学提供的数字化设施,如数字微格教学实验室、教学远程观摩系统以及数字摄像机等,为数字案例资源采集提供了条件。然而,产生于实践教学各阶段的资源,分散保存于教师、学生或系统,“过期清空”。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网络支持平台,不仅作为案例采集的载体,也是个体发展、过程性评价的数据仓库。

以视频为微型案例主要介质,减少了对案例编制者经验的依赖,对视频表现与处理技术则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系统的技术与案例编制培训成为必要。培训主要始于教育实习前期,通过“实习动员大会”、“组长培训”、“实习试讲”分层开展。实习动员大会面向全体实习生,阐述教育实习与研习的意义、总体安排与要求;组长培训专门针对实习组长,就教学视频拍摄、摄像机维护、视频处理、网络平台使用等技能进行集中培训,在此基础上由组长组织开展组内培训;实习试讲期间,除开展学科教学训练,指导教师也对实习期间的资源储备提出要求,为研习做好准备。近年技术影响在一些教学活动中有上升的趋势,由以往的边缘性地位——使用了可能可以增强表达效果,不使用也不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发展成为基础性地位——不使用这些媒体将无法开展正常的教育研习活动。这对学生的基本信息能力尤其是视频表现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娴熟地运用视频表达教学信息。技能层次的问题通过相对简单的培训可以解决,但视频表现手法则建立在长期理解与体验的基础上。幸而这种能力对于许多同学已不再陌生,因为用图文、视频表达思想与情感,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与学习的一部分,也是未来教师信息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手可得的手机使得这种活动甚至不再一定需要专门的影像设备。我们建议在师范生培养早期,如在教师教育必修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实施中就注重相关内容的训练,前期的研究也证明了这种做法的可行性[14]。

四、结束语

教学能力作为一种实践性知识,有别于理论性知识,除需要以自身教学经验的积累为基础,组织文化以及对他人经验的学习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反思能力是生成实践性知识的催化剂,是内隐性知识转化为外显性实践知识的重要手段。[15]教学视频案例是教学经验缺乏的职前教师形成实践性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来自于职前教师培养的微型视频案例,其所反映的问题位于职前教师“最近发展区”,相似的发展轨迹与经历使他们具有情感上的共鸣,微型化的体量则使得这种教学活动适合于职前教师的培养。因此,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微型视频案例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学资源,具有特殊的价值。

为了建立在质量与数量上均能满足开展案例教学所需的实践教学微型视频案例库,应该结合教学改革与技术两种手段,通过教师教育实践环节的实施过程,以学生制作、指导教师审核的方式,形成科学、生态的案例采集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微型视频案例的形成是教师教育实践环节实施的一种“副产品”,案例的采集要有助于实践环节本身教学效果的提高,以此最大限度地避免来自伦理、利益等各方面的障碍,得到来自管理者、教师与学生的支持。微型视频案例制作本身是一种教学研究的过程,是职前教师日后开展教学研究的一种训练。微型视频案例通过教师教育课程或职前教师自助学习得到再次应用,使得后来者能借助于前人经验学习,前人经历将对后人专业发展产生影响,从而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取向者所述的职前教师培养文化。

参考文献:

[1]杨光富,张宏菊.案例教学:从哈佛走向世界——案例教学发展历史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6):1-5.

[2]史美兰. 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2):84-86.

[3]刘儒德.论认知灵活性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61-66.

[4]杨跃.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中视频案例教学管窥[J].教师教育研究,2010(4): 29-33.

[5]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1):3-9.

[7]托尼·比彻,保罗·特罗勒尔著,唐跃勤等译.学习部落及其领地——知识探索与学科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8]鲍银霞,孔企平.舒尔曼案例教学思想评析及启示[J].教育导刊,2012(7): 15-18.

[9]刘刚.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作用机制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5): 89-91.

[10]案例教学法在职前教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一项持续四年的行动研究报告[J].全球教育展望,2013(7):60-72.

[11]吴祥恩.移动学习背景下微型视频案例与其创新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2(6):73-77.

[12]师平.基于微型案例的微型移动学习材料设计与开发[J].计算机教育,2014(10):78-82.

[13]教育部办公厅.浙江师范大学积极构建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N].教育部简报,2012(11):1-4.

[14]沈夏林,周跃良,张振新.混合编队教育实习中的远程指导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9):65-69.

[15]潘丽芳.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教师如何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案例 篇4

主讲人:洞头县教科室:叶文生(2007、3、9)

▲论文撰写的意义:

意义:(1)是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需求(2)是教师评职、评先和晋升的需要

(3)是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需要(4)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5)是学校提升品位和推广教科研成果的需要

▲论文类型及含义:研究论文主要类型包括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①学术论文:;主要是指介绍自己的新见解、新理念、新认识的论文。具体是指研究者在对自己所从事的研究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总结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表达形式和恰当的文章组织结构,采用科学而确切的语言完整表达自己 研究过程及成果的一种认识活动过程。

一、教师害怕撰写论文的原因分析

1、认为研究论文的题目没有意义和价值性

2、认为自己所做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还不深入

3、认为自己写作的技能技巧没掌握好

4、认为自己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深广度不足

5、认为教育教学论文都是靠抄抄拼拼写成的

总之,教师害怕撰写论文的原因概括为:不知道写些什么,不知道怎么写。

二、教师掌握研究论文撰写的成功之道——善思勤写

1、学会有效选择研究论文的题目

(1)选题要注意实践性和价值性(要围绕课题实践研究的主题或教育教学的感悟得失来选题)

▲如本人《数学探究能力培养》课题的相关论文:

围绕着研究主题选题如《通过例题的多解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发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1年《精心设计数学开放题,深入实施创新教学》发表于《温州教育》 围绕着感悟得失来选题如《要重视学生列式理由的研究》1992、6《中小学数学》(2)选题还要做到:新颖、活泼。如本人的《以课题调研来引领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2005、7《中小学教师培训》 ▲②二中陈老师的课题相关论文《以英语新闻促进高中英语的创新教学》市一等

(3)选题要从教育教学的热点与学科借鉴入手

如注重教育热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论文《数学综合思维训练方案的设计》2005、8《小学教学设计》 如2002年获省级二等奖的论文《“四字教学法”在职教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学会对研究成果的总结、提炼和升华

(1)学会总结。是对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回顾和反思 如对课题管理经验的总结反思撰写了:《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技能培训的实践探索》2007、1发表于《教师教育》

如对课题报告的回顾和反思撰写了《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的有效方式探索》2004、4发表于《浙江教学研究》 如对日常教学成效的反思总结:《指导学生学会解“算24”的难题1》(2004、7《中小学数学》)

(2)学会提炼和升华。是指能从已有的素材中抽取提炼出合乎规律性的认识,找出自己整个研究中的最有价值的部分。形成自己的见解、观点。并以此为主线来重新整理自己的研究工作。

①是教学理念的更新(《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小学数学)2002、6)

②研究方法的创新《以课题调研来引领校本教研的深入开展》2005、7《中小学教师培训》

③得出某一认识并从理论上作出分析(《中小学教科研成果推广的有效方式探索》2003、8)

④实践操作上的新突破(《数学综合思维训练方案的设计》2005、8《小学教学设计》

3、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格式和技巧

(1)撰写的格式要以问题为主线,并围绕以下四方面进行。

如▲《教师应过好课题研究的材料积累关》

①我想研究(或解决)什么问题(确定研究问题)

②我为什么要研究(解决)这下问题(写出问题提出的背景)

③我认为应当怎样去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④这个问题解决得怎么样(写出问题解决的效果及反思)如《以课题研究来实现教研角色的转变》2007、1《浙江教学研究》

(2)撰写的技巧是遵循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程序:拟定提纲——撰写初稿——反复修改

如论文《中小学教科研课题相关论文的撰写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7中的写作策略

①写作提纲的构思要力求三者(题目,分论点、子分论文)的统一。

要运用多向思维,确定解决问题的写作提纲(如“课题研究的材料积累关”论文)

要紧扣相关论文题目的中心来选好分论点或子分论文(如“课题研究的总结汇报关”)②要围绕写作提纲选取理论论证和事例论证的材料

要根据每一个分论点(或子分论点)选好论据(如课题研究选题计划关论文)③论文的具体写作要围绕提纲及选定材料进行

要围绕着选定的论点(或子分论点)及论据进行写作

如《以课题研究来实现教研角色的转变》2007、1《浙江教学研究》 如《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写作体会

1、在复习旧知中,巧用课件,为探究作准备。

2、在导入新知时,巧用课件,激发探究兴趣

3、在新知教学中,巧用课件,引导主动探究。

4、在知识巩固中,巧用课件,提高探究效率

5、在发展练习中,巧用课件,培养探究能力

6、在课堂小结中,巧用课件,促使学生探究结论 ④要注意事例论证的典型性和原创性

如《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注意点》2004、8《浙江教学研究》 如《数学能力情感目标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索》2005、8《温州教育》)⑤要注意文字表述的统一性

⑥要注意对论文的修改推敲(如一中的倪志强老师论文的发表)

4、掌握课题研究报告撰写格式和要求

▲撰写结题报告的意义:是决定课题研究成效的重要表现。

▲研究报告类型:主要包括观察报告(听课反馈)、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个案研究报告、成果推广报告等。(1)结题报告撰写的基本格式要求。

一是课题的提出(含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依据等为什么进行研究的说明)二是课题的实施(指研究者按怎样的方法和步骤来做课题或指课题操作要素及措施)

三是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包括研究对象和研究者取得的成果)四是课题研究后的反思(包括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五是结题报告的内容提要及参考书目

总之,课题研究报告要有“三严”的精神即严肃的态度、学风、方法。(2)课题结题报告及相关材料总结示例

《提高教师教育信息技术水平的有效途径探索》课题主报告

教育幼儿园省级课题《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创特色幼儿园的实践探索》结题报告基本结构

[内容提要] 开发和利用海岛园本课程资源,无论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讲,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本课题报告重点从课题实施的两大方面入手,一是提出“如何有效开发海岛幼教课程资源,丰富园本课程”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实施策略有:(1)提出园本课程资源开发的设想及目标;(2)确定园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和内容;(3)围绕主干课题确定子课题研究来支撑课程资源的开发;(4)制定规划措施,创设开发课程资源的有利条件;(5)提出统一的课程资源教案编写体例和教学建议。这五方面是园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与策略,很有实践指导意义。二是提出“如何利用园本课程资源,创建特色幼儿园”的中心问题,其主要做法有四方面:(1)是让五大主题的课程资源融入学科教学和幼儿的一日活动中;(2)是注重全员参与,研训结合,增强运用园本课程资源意识;(3)是注意非课程资源的运用,构建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特色课程;(4)是走近幼儿,把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园本课程资源的基本内容。这些具体做法在利用园本课程资源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有着较强的原创性和操作性。

三、努力克服研究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几种常见问题

(1)在选题上存在的问题

①选题太大(如《谈教科研方法》)

②选题过难(如中小学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③选题陈旧(如《小学数学精讲巧练的探索》

④选题太长(如〈讲授法、讨论法、自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效果比较与实验〉

⑤选题有误导(如〈教学反思不利于教师专业发展〉(2)在选材上存在的问题 ①内容不全(开头与结尾往往比较单薄,只重视我是怎么做的,忽视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及这样做要达到目的及分析)

②文章内容与文章题目及标题不符

③关键概念表述有误(关键词的表述有错误和表述不全不当,会影响整篇文章的逻辑性)

④罗列事实,线条庞杂(不能提炼自己的基本观点或做法,对自己的材料,事实没有作精心的整理和归纳)

⑤内容繁琐,缺乏新意(写作提纲内容繁多,但缺乏自己的新见解、新观念、新材料。出现观点不新、,材料不典型,写法没特色)(3)在论文结构上存在的问题

①通篇文章无标题

②整篇文章的标题序号混乱

③提纲与题目所规定的主题不符

④文章的文体与写作的格式不相符

⑤提纲缺乏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

四、要在不断的写作实践和反思中感悟写作之道

相关链接:《中小学课题相关论文评比的参考标准》《评比结果》

主要包括五看:一看题目二看论点 三看选材 四看结构 五看语言

教师如何撰写案例

(一)教育教学案例的类型

1、主要包括课题实践课的教案、教育叙事(狭义教学案例)、说课稿、课例评析、教育教学片断反思、课题活动体会等

如本人《数学探究能力培养》课题的案例: ▲《寻找数学能力情感目标落实的有效载体》 ▲《通过例题的多解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二)狭义教学案例的撰写示例:背景+事件叙述+反思评述

如本人92年写过的一篇数学案例论文《要重视研究学生的列式理由》

▲如《向教材质疑》(素质教育教学案例精选)

(1)背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事件: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某生对著名作家许地生的文章提出质疑:“老师,这篇

文章的语言太单调,老是谁说,谁说,提示语没有变化”。上单元的写作要求中提到:写人物语

言前运用提示写出人物说话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样一来可以使内容更具体。这位同学 的质疑使老师和同学都感到困惑。但老师肯定了这位同学敢于怀疑,敢于质问的创新精神,还提议让这位学生回家后大胆对文章的提建议,让这位学生回家后大胆对文章的提示语进行

修改,果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反思评述:这次成功的教学实践让我体会到,创造力是人的一种潜能。在教学中鼓励学生

大胆质疑,能激活学生思维品质,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用夹叙夹议方式写成的成功教育案例——上海市七宝中学青年教师王红写过的一篇

《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案例写得是在一次作文讲评刘上,让一位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学生遭到了哄笑。案例中这样写道:

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潜在的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的点自信。眼前的这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这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点评}:有口吃的孩子说不话了,一般好教师的处理方式是:“没关系,你先下去,下次有机会,再好好准备一下。:但王红有另一种视角,一种新的境界,这么处理这种场面,化解尴尬的处境,对于学生可能是终身难忘的。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以我原来设计好的教学过程为主呢,还是以学生为本去考虑问题。这下案例通过生动细致的描述和准确到位的点评,反映了一位青年教师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如何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的经过,给人以启迪。

▲如教育幼儿园老师的优秀课题相关案例:《我喜欢念歌谣——天黑黑》的二次创编教学反思。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篇5

【论文关键词】教学能力;教学知识;学科知识

一、当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转型明显加快。现代社会对各种专业化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而建立一支高度现代化、专业化的高水平高校英语教师队伍,尤其显得十分重要。

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使人们对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有更高追求,另一方面就业压力、社会竞争、高强度的对外交流开放也迫使人们对迅速提高外语能力报有热望。当前社会上各种形式的外语补习班非常火爆、高水平职业化外语教师十分抢手的现象充分说明了人们对提高外语水平的要求有多么迫切。

高校应该是满足人们这种需求的主要场所。学生在校期间通常都要在外语学习方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国外高校相比,这笔过分沉重的额外支出势必对学生的业务学习和兴趣发展产生一定冲击。近年来,学生对加强教师授课能力,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呼声日益强烈。面对压力,各高校从建设名校,提高知名度的高度对这一问题加以充分的重视,在进行教学评沽时也把外语教学水平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同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购置多媒体教学设备。

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是改进外语教学现状的客观因素,它只有同外语教学的主体—一线教师的教学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迅速提高外语教学水平的目的。可以说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线外语教师担负着繁重的日常教学任务,与其他专业教师一样,他们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进取心,也有成才压力。与其他专业相比,外语教学人才的衡量更偏重于教学水平的评价,这其中教学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切实提高一线外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当前形势对培养大量高素质教师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对高校发展的迫切要求。

培养教学能力的研究是外语教师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吴一安20xx.3),优秀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框架由四大支柱构成,分别是外语学科教学能力、外语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外语教学观、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由此可见,突出的外语教学能力是四大支柱之首,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理论和实践上,亚需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提出符合实际的方法和措施,帮助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系统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职业外语教学人才。

二、外语教学能力研究内涵和提高教学能力的方法

1、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培养研究的内涵

研究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应该从分析教学能力的内涵入手,首先了解教学能力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及如何对教学能力加以评价。

通常认为,外语学科的教学能力是指对外语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和教学输出能力。有调查表明(吴一安20xx.3),优秀英语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熟练的口语、书面语运用能力。

(2)知识面宽。有广博的语言、语言应用知识和深厚的科技、人文知识背景。

(3)善于在课堂上营造生动的学习气氛和和睦的学习环境。

(4)了解学生需求,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5)善干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特别是组织以准确流利为目标的语言基本功训练。

(6)善于在课堂上把握契机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倍养,注意使学生增进对语言应用体系的了解。

(7)明确自己的教学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明确自己在每次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地位,处理好局部与整体、主角与配角的关系。

从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英语学科教学能力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科知识(技能)和教学知识(包括技能),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

教学知识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和教学规律,组织、加工学科知识(技能)后形成的知识,通常都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取得好的课堂效果为目的。若教师已很好地掌握了学科知识,同时能基于对教学环境(包括教学目标、学生情况、课堂氛围)的准确把握,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科学有效、灵活生动的措施和方法来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则可以认为他已经具有了较强的学科教学能力。

2、当前普遥存在问题

采取有效地措施提高一线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是学校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的迫切要求和愿望,但在认识和具体操作上也还存在一些误区。

如上所述,英语学科教学能力由学科知识(技能)和教学知识(包括技能)两部分组成,在对教师进行学科教学能力的倍养和对其教学能力进行评价时,重知识轻技能,特别是重专业知识轻教学知识一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鉴于一线教师大部分都已佣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因此在继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同时,更应考虑如何掌握丰富的教学知识以迅速提高教学能力。

教学知识无法从书本上直接获取,对其基本标准和要求的理解和把握会因人(教师的素质)、因地(教学环境)因时(不同时期有不同要求)而发生变化,因此在基本要求明确后,虚心求教、勇于实践、实事求是、善于总结、不断积累是每个教师丰富教学知识,提高教学能力的基本途径。这其中应特别注意学习和总结规律性的东西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并把教学效果作为唯一的检验标准。 3、提高一线教师教学能力的思路方法

结合当前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改革,针对我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在提高我校一线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方面,我们提出了如下具体要求。

(1)切实提高教师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和书面语运用能力。要求在准确、生动的基础上,注意从语言应用体系的角度把握课堂讲述内容。

(2)鼓励在课堂上组织大量的语言基本功训练。对内容和形式要不断加以总结完善。

(3)积极开展教学互动,不断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

(4)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明确自己角色地位,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营造生动和睦的学习气氛。

(5)摸索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新模式,灵活调整、确定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三、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研究成果开展活动

为了快速提高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我们应用对教学能力培养研究的成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

讲课也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基本功。教学基本功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讲、演、写、画的水平(蔡明,20xx.12)。

一些教师对自己的基本功水平佑计不准,也有一些教师对要求达到的水平不甚了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举办了多届院级讲课大赛,并选送佼佼者参加了省青年教师讲课大赛。整个过程均刻录成光盘,大家通过观摩来了解自己在教学基本功方面的特点、优势和不足,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活动行之有效。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和板书水平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2.学会组织教学内容和开展课堂活动

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辅之以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将大大加强教学效果。我们将教研室范围内的集体备课作为日常工作,常年加以坚持。在集体备课时,除了要突破重难点内容外,课程设计也作为一项重要议题。通过这样的集体备课,大家集思广益,许多教师逐渐学会了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很好地掌握了组织课堂活动的技巧,并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

3.进行观摩课示范和电子教案比赛

通过观摩课可以充分展现一名优秀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大家直观地体会到自己在教学能力方面的差距与不足。

每次观摩课在教学上各有侧重,但对以下几个方面则都要有所体现:善于在课堂上营造生动的学习气氛;善于组织语言基本功训练;善于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善于在课堂上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在观摩学习时我们十分强调学习这些能反映教学能力的侧面。电子教案比赛为应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新模式提供了展示平台。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新的教学理念与新的教学手段结合,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体现教学能力的新侧面。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外聘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师资建设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起关键性作用,而外聘教师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聘教师队伍建设是高职院实现教育目标、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外聘教师的使用对于高职院校解决师资不足、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师资使用效率、提高专业适应性、促进产学研结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外聘教师队伍是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外聘教师队伍建设对高职院校发展的积极意义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越来越重视外聘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xx〕5号)中明确指出:“聘任兼职教师是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各高职(高专)院校要结合实际,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由此可见,国家教育部已将外聘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这是因为,加强外聘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如下重要作用和意义:

1.有利于强化职业教育特色。聘请富有经验的一线生产、经营、管理人员担任外聘教师,能为教学注入强烈的职业信息。外聘教师将行业中最新的技术、规范、信息引入教学,将熟练的职业技能和丰富的

职业经验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技术技能的熟练掌握和职业意识的强化。外聘教师在授课时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实践经验进行案例教学,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2.有利于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来自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的外聘教师,他们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了解当前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这对学校更加准确地把握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脉搏,开发新专业和优化课程内容,培养适应性、针对性较强的高等技术型应用人才,为地方和行业服务,都非常有利。

3.有利于激活竞争机制。在旧有的学校管理模式中,终身聘用制的教师比例过高,缺少应有的竞争意识,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建立校企之间、各类学校之间专业人才的流通渠道,有助于建立起固定与流动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能满足高职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结构。这种教师队伍宜于激励专任教师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由此,学校的师资使用效率和办学效益均可大大提高。

4.可以弥补专业教师数量的不足。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迅速,各学校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都在不断开发新专业,增设新课程,相应地带来了专业教师紧缺问题。专任教师的缺乏,影响了高职教育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虽然通过引进新教师或派出教师进入企业岗位进修学习,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在短时期内仍难以满足新专业开课的需要,而聘用外聘教师则可弥补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不足。

5.有利于校企结合,拓宽学校办学和毕业生就业渠道。使用外聘教师可以缩短学校与社会、学校与行业之间的距离,使学校的教学满足社会和行业需求,保持较强的生命力。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学校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各行业的支持,外聘教师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学校可通过聘任外聘教师来增加学校与社会、学校与行业之间的联系,这对学校实习基地的建设、学生实习上岗的安排和毕业生就业都会带来有利影响。

二、外聘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

为研究高职院校外聘教师队伍的现状,本文选取了某高职院校作为典型案例进行调查分析。该院为市级示范校,其外聘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基本上反映了该地区高职院校外聘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水平。为加强兼职教师管理,提升外聘教师的建设水平,该院制定了《外聘教师管理办法》,要求各系部严格按照外聘教师的职称和能力标准聘任教师,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具体要求有:

(1)外聘教师一般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高、中级职称或经学院审核认可的其他人员,精通所担任的课程;

(2)学期初各系部须将外聘教师聘任计划上交教务处进行审核,对符合学院外聘教师的任职条件和任职资格的应聘教师,各系、部负责以试讲、面试等方式进行初审;

(3)各系部要组织外聘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授课,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4)在教学过程中,学院通过学生考评、系部考评、教务处考评和督导室考评等多种方式对外聘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将原始材料上交教务处存档。

为了鼓励外聘教师积极授课,建立一支稳定的外聘教师队伍,该院除了按课时和职称支付课时费,还提供一定的福利补贴,如过节费、免费午餐和年限津贴等,对表现出色的外聘教师还颁发奖教金。

在各种政策和措施的激励下,该院逐步建立了一支比较稳定和优秀的外聘教师队伍。以20xx年第二学期学生打分为例,所有外聘教师都合格,其中优秀的占45?56%,良好的占40%,及格的为14?44%。由此可见,该院外聘教师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获得了学生的认可。

三、外聘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该院进行调查分析,笔者发现该院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在对外聘教师的管理上也在不断完善进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高职院校外聘教师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的。

1.关注聘任,忽视建设。许多高职院校虽然充分认识到外聘教师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单纯为了弥补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去聘任外聘教师的问题,这就容易导致在聘请外聘教师时只关注聘任本身,不能真正从优化教师结构和改善实践教学效果出发来聘任外聘教师,更谈不上从学科发展建设和外聘教师队伍建设的角度去看待外聘教师的聘任。

2.外聘教师结构不够合理,存在重学历轻能力的现象。以20xx年度为例,该院外聘教师179人,占全院教师总数的62?37%,其中98?32%的外聘教师具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者占外聘教师总数的90?5%,初级和无职称者占9?5%;具有“双师”素质的12人,占总数的6?7%;其中71%的外聘教师年龄在50岁以下。在外聘教师中, 70?95%是来自其他院校, 8?94%是来自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另有约17?88%的外聘教师为在校研究生。从该数据可以看出,该院外聘教师的学历和职称一般都能满足学院要求,但来源比较单一,年龄结构偏大,且“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外聘教师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3.有规章制度,但没有做到有法必依。仍以该院为例,该院的《外聘教师管理办法》对外聘教师的聘任、管理、考核都有明确规定,对外聘教师的任职条件和职责也做了详细要求,但在真正执行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原因难以贯彻执行,形同虚设。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人情大过原则。

有些外聘教师,尤其是一些热门行业的专业课教师都是学院千方百计聘请来的,因此各系部也不得不尽量体谅他们,致使部分规章制度无法落到实处,如尽可能少地给他们安排教学之外的任务,不要求外聘教师必须参加教研活动等;二是人手问题。目前该院还没有设立专门的外聘教师管理机构,外聘教师管理采取的是院系两级管理模式,但是教务处和各系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繁重,对外聘教师的管理就难免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学院对外聘教师的期望不得不降低,有时甚至是只要能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就行。

4.绩效和待遇脱钩,没有真正做到“优质优酬”。该院外聘教师的薪酬是按照教师的职称给予课时费,并没有与实际的教学效果挂钩。奉献大小,教课好坏,报酬都一样,让人看不到业绩是衡量薪酬的标准。一支优秀的外聘教师队伍应该是动态的,对不称职的要及时解聘,对有突出贡献的要予以褒奖,对具备条件的优秀人员要及时吸收进来,这样才能保持其活力。

四、建议

要做好外聘教师队伍建设,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进行改进:1.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目前各院在外聘教师的管理方面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但正如前面所述,有些制度由于各方面原因难以落到实处。在今后的管理中,学院应该继续保持现有制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能朝令夕改,同时在现有制度下花力气将每一项制度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外聘教师的制度化管理。

2.拓宽外聘教师的来源渠道。由于工作时间冲突等原因,学院从企业一线聘请外聘教师的难度较大,招聘成本高,而高校教师则时间灵活、自由,且数量较多,容易聘请,这就容易导致外聘教师来源比较单一,这不仅影响了外聘教师的数量,也使外聘教师的实践教学大打折扣,大大降低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千方百计扩大外聘教师的招聘渠道,从而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企业、行业人员来院任教。

3.严把外聘教师“入口关”。[1]严格选择是保证外聘教师队伍素质的基础和前提。在选择过程中不仅要看其拥有什么样的资历、资格证书、职位和头衔,还要考察其人品、师德等。在外聘教师的聘任过程中,学院应严把外聘教师“入口关”,坚决拒绝不符合条件的外聘教师在学院任教,对于效果不好的外聘教师要坚决予以更换,优胜劣汰,促进外聘教师的合理流动,保证外聘教师的质量。

4.建立外聘教师师资库,包括外聘教师信息库和外聘教师业绩档案。外聘教师信息库包括外聘教师准确的个人信息,外聘教师业绩档案则是外聘教师业务档案,如外聘教师的停课记录、所带班级学生的成绩测评以及外聘教师的教学水平、工作质量、工作态度等,以备考核、奖励,并将其作为续聘或解聘外聘教师的依据。

5.完善外聘教师管理模式,实现梯度管理[2]。梯度管理模式的实现以建立外聘教师师资库和完善外聘教师考核体系为基础,不同层次的外聘教师享受不同的福利待遇,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6.加强学生管理,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素质的高低、上课的表现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效果和积极性。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差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外聘教

师上课的心情和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相关教学管理部门应努力配合外聘教师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为外聘教师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从而大大提高外聘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外聘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外聘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研究和讨论外聘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有利于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在外聘教师的聘任和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值得我们不断地去探索,也需要全社会建立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以利于科学利用外聘教师资源。

参考文献:

[1] 孙丽华.加强外聘教师育人工作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黑河学刊, 20xx (5).

教师教育教学案例 篇7

一、是要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教学常规的各项内容, 是教育教学科学性的具体体现。要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就一定要重视教学常规的落实。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 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定要符合教育教学的各项规定。教学常规的落实要和规范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相结合。如教师的备课、上课情况, 教案设计、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情况, 学生的考勤情况、纪律、卫生的检查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等。可以说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

二、是要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教学管理不能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没有过程的管理一定不会有好的结果。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学校管理的重心要放在教学过程上。学校领导应坚持上讲台, 坚持深入课堂。给我们做专题报告的教育专家魏书生、龚正行、陆士祯等, 他们都是学校的领导, 但他们却一直坚持深入课堂讲课、听课、评课, 所以他们才能真正了解学校的教学现状, 了解教师, 把握学生, 才能及时调整工作思路, 创新办学思路。只有抓好每一节课, 每一个细节,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要严格制度管理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减少管理过程的随意性, 坚持用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 通过制度规范办学行为, 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要严格执行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检查通报制度, 落实奖惩措施;要完善教师考评制度, 将教师德、能、勤、绩考评与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紧密结合, 实行量化管理, 强化目标管理。要将各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 责任到人, 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激励作用。要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有担子、有压力, 这样才能激发人的工作动力、创造力。

四、是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人文关怀和严格要求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在当前学生升学压力大、思想状况比较复杂的情况下, 能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已经成为影响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学校一定要在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的管理上下大功夫、真功夫, 尤其要防止恶性事故和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要求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有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 在管理过程中, 要耐心、细心, 更要有爱心, 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 理解学生、包容学生、善待学生, 避免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利用教育科研经费是为教师订阅专业杂志和派出学习。每学年出资, 为全校每位教师订阅一份教学书刊。让每位教师在业余时间有书读, 特别是青年教师, 为了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 语、数、英教研组分别成立了“师徒结对”活动, “师徒”共上一节课活动, 要求每位有经验的老教师带一位新教师, 新教师每期听师傅的课不少于30节, 老教师听徒弟的课不少于10节, 每次听后交流研讨互相促进。一年来, 先后派出几十人次青年教师去外地听专家讲座, 与会教师受益匪浅。

六、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提升教学质量

1.加强教师常规管理是落实教学计划的根本保证

每学期开学初, 将教学计划在全校教师会上进行通过, 然后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月查, 要求检查组成员, 及时检查、及时反馈、及时量化, 教务处将每次月查情况在教师例会上进行反馈小结, 并公布每位教师本月完成教学量化的分数。这一做法, 有力地督促了教师工作的松散现象, 促进了教学秩序的健康有序发展。

2.抓管理, 明目标, 办特色

目标是管理工作的方向。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流动教育, 一切以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办学理念, 我们以教育质量和教学质量进行办学,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以习惯养成教育、环境育人为办学特色, 以“知识丰富、内心完美、身体健康、性格阳光”为学生的培养目标。努力使每位学生成为会学习、会生活的一代新人。积极开展各项竞赛活动, 创造性地开展了“古诗文背默比赛”“数学口算心算比赛”“英语常用口语比赛”“作文比赛”“讲故事比赛”“手抄报比赛”“书画比赛”“大型的六一文艺汇演”等。通过以上一系列竞赛活动, 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特长的学生,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七、狠抓校本教研工作, 推进教研创新

以研促教是办学理念的核心内容。每学期开学初, 语、数、英三科教研组结合实际制定教研计划及教研日程安排, 同时成立年级备课组, 由领导亲自给备课组长开会, 安排教研任务。为了使教研活动落到实处, 对每次教研活动实行签到制度, 对不按时参加活动的教师, 给予一定的处罚, 有效地促进了教研活动的开展。以教学问题为课题, 进行研究, 这样不仅增强了他们的教学能力, 还提升了他们的课题研究能力。另外, 为了使每位教师能及时总结教学经验, 鼓励他们撰写论文, 并择优向上级主管部门选送, 对获奖的论文将按不同层次给予一定的奖励, 从而调动了教师写作的积极性, 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奠定了基础。

教师教育教学案例 篇8

一、教师要“设置”好自己的情绪

教师的情绪应该是美妙的乐曲,让学生共鸣和陶醉;而不该是烈性的炸药,让学生恐惧和“受伤”。良好的情绪是预防“失口伤人”的特效药。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二点。

1、“浇灭心中的火气”。很多时候,教师是不知不觉带着急躁的情绪走进教师的。这样,一遇到不称心的学生有不称心的表现,教师的火气涌上来,就会“失口”。比如,有一位学生迟到了,走进教室又大口大口地吃随身带来的早点。教师该不该“发火”?答案肯定是不该。——平心静气,先宽容,然后可以采取N种好的教育方法,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2、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七年级语文课上,有一次教学病句修改,当举到一例“通过……,使……”的病句时,一学生大声的说:“有‘使’就不能‘通过’!”我第一时间想的是斥责他“你怎么说的话!”转念一想,还是先问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是小学时语文老师教给他们识别病句的“独门秘诀”。此外,在做“问答题”时,规范的答题格式是:“因为”“所以”再加上“道理”(即理由)。哦,原来如此!我顺势组织学生探究为什么“有‘使’就不能‘通过’”的理由(缺主语)。一节课总算没“失口”。

二、教师要发挥教育的机智

我们教师接受了几年的师范教育,每年还要参加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是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具有很好的教育能力。关键是如何“临场发挥”的问题。“处理”学生“早恋”最容易让教师“失口伤人”。下面举例谈谈教师在这方面该如何发挥教育的机智。

1、巧借外力。二年前的一天,我班学生邱梅(化名)找我哭诉,说邻班男生邱俊(化名)经常写信给她,说要和她处朋友。我想了一下,对邱梅说,你在教师办公室等我,我马上叫邱俊过来。邱俊来了,我:“邱俊同学,你是不是经常给邱梅同学写信?”邱俊:“是。”我:“为什么?”邱俊很坦率,说:“我喜欢她。”邱梅这时急了:“我不要你喜欢我!”我制止了邱梅,继续问邱俊:“你为什么喜欢她?”邱俊:“我喜欢经常和她在一起。”我意识到,邱俊的情感真的“越界”了。我说:“同学之间互相喜欢,那是很正常的事情,”我用眼色制止了又想插话的邱梅,“其实,你们两人除了同学关系外还有一重关系。”“什么关系?”邱俊赶紧追问一句。我看见他有些慌乱,显然是怕我说出“早恋”一词,坏了他的“好事”。我想,你的“好事”我是坏定了,我要用用你邱氏的“家法”“治治”你,让你对邱梅“望而却步”。我笑着问邱俊:“你什么字辈?”“不知道。”“你爸爸呢?”“不知道。”“你爸爸叫什么名字?”“邱国x”“‘国’字辈,是吧?”“是。”“那,邱俊你应该是‘际’字辈。”“是。”我转头问邱梅:“你爸爸什么字辈?”“‘万’字辈。”邱梅反映很快。“那你是‘全’字辈。”“是——”邱梅回答很夸张。我于是对他们两人掰起了手指头:“‘全’下一辈是‘国’,‘国’下一辈是‘际’,对吧?”看他们都没有异议,我说:“这样算起来,邱俊同学应该叫邱梅同学‘姑奶’。”邱梅:“我不要他叫我姑奶,他只要不写信给我就行了。”看到邱俊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我现在担心的已经不是他给“姑奶”写信的问题,而是他以后不好面对这件事,于是对邱俊说了一大堆夸奖和开导的话,并与他俩约定,此事到此为止,谁也不许再提,让他轻轻松松离开了教师办公室。

在“处理”邱俊频繁写信追求邱梅这件事上,根据两人“同姓”这一巧合,我借用当地“同姓不结婚”风俗的“外力”,轻而易举地拔除了一颗“早恋”之草。

2、隔山打牛。课前,我任教的七(1)班一学生跑到教师办公室向我“告状”:张龙(化名)与曾忆(化名)在教室里当众拥抱接吻!于是我随着该学生提前进了教室。由于“告状”学生事先公开了自己的行动,恼羞成怒的张龙正在教室里“发蛮”(发飙),又扔东西又捶桌子。像一头被惹怒的小公牛。曾忆则坐在位置上,默不作声,一动不动,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模样。我想,这时候可不能“失口”。否则,事情闹得小,这节课就会乱套,师生会造成对立;事情闹大了,甚至会出人命!我决定先转移大家的注意,同时稳定这二位同学的情绪。我大声宣布:“上课!”“老师好!”“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学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大家也答应了这节课背这首散文诗给老师听。现在能不能?”“能!”“预备,起!”整齐划一的背书声便响了起来。接着是学生合作探究。临下课,我特意提了一个问题:“请用一句话概括诗歌中‘我’是怎样跟‘妈妈’‘好’的?”“变着法子逗‘妈妈’玩。”“对!哦,刚才张龙同学和曾忆同學也是在玩。大家不必在意。老师也不会批评他们。不过,老师在这里提醒大家,这种“玩法”下不为例。”刚好下课铃响了,我立即宣布下课。

过了几天,同学们已经淡忘了这件事。我提起了一件已发生严重后果的“早恋”:“前几年邻校一位也是七年级的女生的事,不知大家有没有听到?那位女生突然怀孕了。爸爸问她:‘肚子里的孩子是谁的?’她的回答是‘好多人的。’爸爸于是准备带她去医院把孩子打掉。她知道爸爸的意图后,竟然说:‘谁敢把孩子打掉?他的脑盖壳都会爆!我要生下来做纪念!’”教室里哄堂大笑起来。我问大家:“这位女生是不是很二啊?”“是!”“这位女生懵懵懂懂,结果荒废了学业,什么事都做不了,以后的日子也不知道怎么过。这就是早恋的危害!同学们,我们对早恋应该持什么态度呢?”“拒绝早恋!”张龙和曾忆早就低下了头。一次小型的“远离早恋”的教育活动才算圆满结束。

这里,我先把张龙和曾忆之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另举他例,引领全体学生彻底否定“早恋”,成功“拯救”了一对迷途的羔羊。我表面是向那位女生“发力”,“着打”的却是张、曾二人。这就是“隔山打牛”。

上一篇:农户安全生产责任书下一篇:小儿推拿培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