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案例作业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管理案例作业(推荐8篇)

教育管理案例作业 篇1

【案例1】

应管的与不应管的

——校长的权利该怎样用?

李校长是市教育学会的理事长,又是区政协委员。他经常参加校外社交活动,不可能每天都在校,但学校工作搞得井然有序。

在校时,他经常到办公室同教师谈这谈那,也不拘形式地与学生接触,问这问那。交流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具体的要求。例如,物理教研组长提出,实验器材不足,要求学校解决;一个班主任反映,学生课外作业负担过重,望学校采取措施;会计谈到学校基建中的矛盾,请求仲裁。对这些,李校长总是说:“我知道了,这个问题副校长在管,你去问他,让他决定。”“我同教务处谈谈,让他们处理。”“我给总务主任说一下,让他解决。”

一次教职工大会上,李校长念了一份给他的条子:“你是校长,为什么遇到问题不表态,是权不在手,还是处理不了?”念完条子,李校长先感谢写条子的老师对他的关心,然后明确表示:“我是有职有权的。学校里重大事情的决定,都是由我主持作出的,这就是权嘛!至于执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细节的处理,领导成员有明确分工。因此,我不能随意表态。”李校长的解释,一些教职工仍不赞同,他们认为,领导成员多,应是校长说了算。若两位领导对一个问题表态不同,应该听校长的。由于有这样一些议论,李校长不在校时,个别领导成员把一些能处理的事也搁了下来。

面对这些情况,李校长除了在领导班子统一认识外,又在教职工中通过各种方式,谈了他的看法:校长负责制,不是按校长个人的意志办事。不按章办事,校长说的也不能算数。有的事无章可循,特别是有关改革的事,更不能由校长一人决定。学校中大大小小的事,都由校长决定,都要通过校长,这不叫有职有权,而是个人专权。集体决定的事,校长随意变更,或者对那些有人分管的事,校长出面表态处理,不但不能调动每个人的积极主动性,发挥才干,而且会养成一些同志的依赖性。

李校长的看法得到领导成员的赞同,但有的教职工还向他提出问题:“这样 说,校长不是‘无为而治’了吗?”他回答说:“校长应该为他所应管,而不为他所不应管。样样抓在自己手中,看似权力大,实质是放掉了大权。不把权授给分管的领导,自己成为光杆司令,那才会真正的失权。” 案例评点:

国人思维的特点之一是一而二,二而一。具体阐述为事物发展是阴阳的相互交合,不断变化。事物是一个对称的、和谐的、矛盾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是动态的、辩证的、随时都会转化的。这种阴阳交合,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彼此相互渗透,相互融合。

以此引入到学校管理,则表现为,为官,以不能为能。管理,要识大体弃细务。正如案例中李校长所说的:“校长应该为他所应管,而不为他所不应管。”应管与不应管,是管理上的对应与统一,是阴阳的交合。校长善于“应管与不应管”,才是一个会管的高明校长。

在学校管理中,以权力集散为变量的领导方式有三类:一是集权式,即将权力定位于领导个人。二是放权式,即将权力定位于群体每个成员。三是民主式,即将权力定位于群体,实行多数裁决原则。

集权式的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突出一把手的中心地位。表现为下属诸事躬亲,否则无效。其长处是组织严整,指挥统一,行动一致,效率显著。其弊端是容易束缚同级副手或下级的手脚,造成下属被动依赖,压抑下属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容易造成上下级的不睦和对立。

放权式的特征是全权悉数下授,一把手虽仍有干预权,但藏而不用。这种方式虽有利于某些事业心强、成就欲高、富有创造性的下级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性。但这种方式使用不当,易出现组织涣散,各自为政,自行其事等弊病。

民主式的特征是大权独揽,小权分散。表现为一把手握有重大问题的处置权。其余权力则按职责范围分授他人,但保留协调权、指导权、干预权和最后否决权。其好处是集中了集权式和放权式之长而避其之短。

集权式和放权式,属于校长不善于“应管与不应管”的表现。民主式,属于校长善于“应管与不应管”的表现。显而易见,案例中的李校长的管理方式应属于民主式。【案例2】

老师也需要关怀

张老师,女,今年四十五岁,大专学历,平时工作踏实认真,从不迟到、早退。班主任工作也一丝不苟,且在我校已连续当班主任至今达十年,十年如一日每天在校时间达十小时以上,所带班级在同年级总是名列前茅。但由于一直专心于教学工作,没有时间参加学历进修,在职称的晋升上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看到其他年龄比她小得多的、工作成绩不如她的教师一个个都评上了高级,就感到难于接受,产生了想调离学校的念头,在工作上也有所松懈。

学校察觉到这一情况后及时采取行动,利用节假日去拜访,平时主动关心她,并提拔她担任教研组副组长,并许诺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争取帮其解决职称问题。经过学校到位的思想工作,她终于放下了思想包袱,重新焕发了原来的工作热情。分析如下:

静态分析:对物质需要的朴实性,对发展需要的稳定性以及对自尊需要的迫切性、对成就需要的强烈性。

张老师毕业于师范学校,工作二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动摇过做一名默默无闻的教师的信念,对物质生活的需要很一般,平时生活很简单,而把整个的精力都方在了教学工作上,但对自己的付出与现实的差距不无感叹。由于前些年学校只重视应试教育,忽视了教师的学历进修,因此自认为错过了学习的年龄。随着年纪的增大,智力的下降,对学历的不足,唯有无奈的叹息。然而作为一名教师,她还是在默默的寻找着自己的价值,每当学生取得优秀的成绩时,家长的赞扬时,得到学校的肯定时,都会显出自豪和满足的神态。在科研上她很不在行,写不出一篇像样的论文,但她说,教师的水平应主要体现在学生取得的成绩上,她甚至看不起那些只会写些夸夸其谈文章的、不务实的教师。当然,她的观点很片面。在教育改革还不够深入的今天,应试教学还在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她的观点还不无市场。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推广,毫无疑问,我们的教育需要 的是学者型的教师,以科研来推动教育的改革,以科研来促进教学工作,没有科研能力的教师显然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的。

动态分析: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需要的冲突:自卑与自尊 理想与现实 精神与物质。

四十五岁年龄的女同志,家庭负担较重,儿子读高中花费很大,加上又有年迈的父母,丈夫单位又不景气,经济收入不堪负重。看着别人买别墅、买小车,心里难以平衡。论发展,自己除了上课,什么能耐也没有。论成就,除了学生那些微不足道的成绩,无从谈起。论尊重,连合格的学历都没有,不转岗就不错了。于是她在寻找自己的价值所在,从事起家教业。从几个学生到数十个学生,到应接不暇,生意越做越红火。她现在买起了高级公寓,进出小汽车,着实风光。有人对她家教有意见,她说,这是眼红,这是他们的价值不如她。在应试教学仍然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尽管这是一种价值的贬值,不过还是体现出了一种实用主义的价值观。然而,当在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同时,她心中又充满了矛盾。当人们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的时候,她感到了一种极度的虚弱和空虚,她感受到了自己最终会被教育改革的浪潮所冲垮。于是,她向领导提出了辞呈。学校领导立刻招集中层干部以上会议,一致认为:张老师是一位对学校贡献很大的老师,无论如何也要把她留下来。接着,校长当晚亲自登门家访,做通思想工作。一周后,学校宣布张老师为教研组副组长,学期末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校优秀班主任,并被推荐为局教育先进工作者(需要的代偿)。在这些难以想象的荣誉面前,她感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充实(主导需要)。

【案例3】

“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4 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思考问题:透过这份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初步分析:

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和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案例4】

学生知道了还要教吗?

江苏省海门市通源小学 施伟 邮编:226100

前一周我和我的孩子们正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学生们对这些内容十分感兴趣,上数学课的时候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特别是在学习长方体的体积时,学生掌握得特别快,课中,当学生数完几个长方体中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后,学生们就很快总结出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当然有些学生自己课前已经预习了),这下可乐坏了我,我想我的孩子真聪明,本来安排两节课的教学任务,一节课不到就完成了。而且从学生的作业情况看正确率很高。我十分得意。

课后,回到办公室想同事们介绍了我的成功经验,当时就有同事觉得这样上,学生的空间观念可能有些模糊,我还是坚持我的做法。

第二天数学课,我并没有先上新课,而是想验证一下我昨天的教学效果,课前出了一些“检测题”:

一、口答:

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5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2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二、计算下面长方体的体积。

5厘米 12厘米 4厘米

答题完正确率很高,没有谁不会的,我暗自为昨天的教学成功而感到高兴。正准备想上新的内容,突然想到书上还有一道题目由于昨天时间比较紧没来得及做,就请学生打开书本进行解答。题目是这样的:下面各图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的,说出它们的体积。

学生做完后,我依次请学生汇报。一个学生把手举得很高,看他很积极的样子,我就请他回答,“第一幅图有18个。第二幅图有12个。”听到答案,我吓了一跳,脸一下子沉了下来,忙问班上其他学生他的答案对不对?居然有很多学生说“对”,我急着问:“你们是怎么得到答案的?”生答:“这幅图的长是3厘米、宽2厘米,高3厘米,体积是18立方厘米,不就是有 18个吗?”这部分学生还怔怔有词呢?我心想昨天的题目确实都是这样做的,学生怎么没有一点应变能力呢?我忍住气继续问:“有没有不同的答案?”有一个学生胆怯地回答:“第一幅图有10个,第二幅图有9个,因为我觉得他们用长乘宽乘高来求体积是不对的,因为这两个图形不是长方体,应该用数的办法求。”经他这么一解释,许多同学恍然大悟。…… 当学生在这道题上出了这样一个“笑话”后,我第一感觉是我昨天的教学是失败的,正如我的同事所说,学生会做题目,而空间概念没有很好地建立。

教学反思——几个教训:

一、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很强,我们既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提升

学生对新知都感到十分好奇,尤其是一些容易领会的新知,他们会自觉地去预习,以便在课上好好地表现一下自己。上面片段中,学生在学长方体的体积前,大部分学生就已经知道了体积计算的公式了。所以当教师让学生自己探索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去探索,很早就举手示意回答,生怕给其他学生汇报了,显示不出自己的水平。显然,这部分学生的表现欲特别强,课上教师看到学生那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以为学生真的理解掌握了,其实,学生们只是很机械地记住了长方体体积计算的公式,而对这一公式的由来并不十分清楚,而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又恰恰是在探索体积公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教师忽略了这一环节,当然,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就存在困难了,才会有如此的“笑话”发生。面对这种现状如何去应对呢?思考再三觉得可以这样处理。当学生迫不及待地汇报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以后,教师可以这样质疑:“我觉得你的结论可能是不正确的,你能说服大家吗?”这一问又让学生回归到体积公式的推倒过程上来,这样做一方面不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定下心来专心研究体积公式,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教师在推倒体积公式的过程中适时渗透一些不规则长方体,让学生用数正方体的办法来求这些图形的体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还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变化摆放的位置,实现实物到图形的抽象,7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就能彻彻地地的理解了新知。

二、教师不能被课堂上热热闹闹的课堂氛围所迷惑,要始终把握住课堂教学的目标

不可否认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但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在认知方面不会完美无缺。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以后,学生在小组内得到的结论,一般都是几个优生在主宰,而大部分学生都是“配角”,一旦优生得出了结论,他们就在课堂中起劲地附和着,课堂气氛显得十分活跃。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千万不能被这种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应正确把握住本节课所要让学生掌握些什么?想想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要有一种质疑的态度去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只有这样你才会稳定住学生浮躁的情绪,才会有效地实现你的教学目标。当然,这样做并不是让你“满堂灌”、“死教书”。

三、学生知道的知识不一定真的理解掌握

从刚才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学生知道的知识大概有这么几种:

1、是通过预习获得的;

2、是家长预先告知的;

3、是课堂上从优生出知晓的;

4、是出于自尊,不懂装懂的。真正理解掌握的占少数。大部分学生对新知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可能只是略知一些“皮毛”而已。既然如此,学生知道的知识还是应该正确地去分析,该讲的还是要讲的。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双主体”的作用,学生学到的知识才是真实的、才是有效的、才是真正的知识。

【案例5】

成功解决学生冲突事件

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Z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方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俩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便宜的事是很 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成功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原因。初步分析:

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就在于:

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

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

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以往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先问谁先出手,以辩出个谁对谁错来,孰不知这样一来,教师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被套进了冲突的漩涡,学生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指责,不从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去考虑,因此问来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事情往往还会越搞越复杂,既影响教师的教育威望又牵扯了教师很多的精力。解铃还需系铃人,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该是一个指导者,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矛盾,观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发生。

案例6

一个农村校长的苦与乐

“人们都说学校是能成就每一个人梦想的地方,我做不到;但给我们的孩子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记忆,我能做到。”——H校长

H校长,是县里直接管理的五所农村学校的校长之一。他是回族,今年44岁,高中文化程度,小学特级教师,20年教龄,有11年担任校长的经历。

虽然高中毕业,但H校长一直坚持自学,获得过省、州、县的多种教学奖励与荣誉称号。用H校长自己的话说:“中英项目和中欧项目的实施是我新的 校长生涯的开始。”H校长在学校积极推行与实施“学校发展计划”、“快乐校园”、“平等参与式教学活动”等,使他们的学校成为远近闻名的窗口学校,他本人也成了名人,参观他们学校的国内外人士有近千人。在我们的交谈中,H校长很感慨地说:“一个农村的校长要做成一件事有时比登天还要难,但是凭着良心还得做事。”

H校长认为他至今做成的最得意的事有三件:第一件事是“学校发展规划铺成教育路”。学校离公路较远,没有路。实施“学校发展规划”以后,密切学校和社区的关系,他发动社区给这个学校修了一条路,这条路被人们称为“教育路”。第二件事是“空牌促成电脑室”。一位小学生毕业时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如果有可能,毕业之前摸一摸电脑该多好啊!”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H校长的心,但他无能为力。无奈之下他心生一计:因为参观他们学校的人很多,他将毕业班空教室挂上了一个“电脑室”牌子,让考察者看一看,他再讲小学生的心愿,也许电脑室能建起来。后来当县领导带着一帮人访问他们学校的时候,果然有人说:“没有想到在这样的农村学校还有专门的电脑室,”可“电脑室”门打开以后是空的,没有一台电脑,领导很恼火,外面的客人也很感慨。就是这样一个事,县里给他们学校建起一个电脑室。电脑室建成以后,H校长写了一首诗表达感慨:“当年空屋挂门牌,热讽冷嘲全部来。委屈求人辛酸事,夙愿成真难开怀。”第三件事是“把学校变成窗口校”。H校长说:“由于农村学校有无法改变的客观处境,如果不和外界联系,不抓住教育扶贫项目的契机做点事,的确再找不到出路。”他这样想也这样做。在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和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的实施中,他利用各种机会学习思考,积极努力实践尝试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学校成了远近闻名的“窗口校”,他自己也成了项目中成长起来的校长典型。在谈到做这些事的感受时,H校长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这里的孩子家里没有广播没有电视,他们来到学校就是进入一个新的世界。人们都说学校是能成就每一个人梦想的地方,我做不到,但给我们的孩子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记忆,我能做到。”

作为一个对学校有感情,并用心经营自己学校的农村校长,H校长说他常常感到孤独痛苦,这种痛苦不是别的,而是他在教育中无力抗拒又要用力去做的许多违背规律的事。用他的话说是“会思考的校长是痛苦的”,他解除痛苦的方式 10 是“自己和自己对话,所以一直坚持写日记、写感想、写诗”。H校长感到痛苦的事有这么几个:第一,他不想当校长。为什么呢?县里今年3月份开始颁布学校工作的新评价办法,共有133条,如果学校都做到能得1780分、这个办法中的很多条款从未征求校长们的意见,“可以说是霸王条款,许多条毫无道理,也没有办法衡量”。在H校长的办公室,他很激动地给我翻读他认为不合理的条目,有时显得很气愤。他说:“这个评价办法使我丧失以前的自信,你必须对照着办法中的条款投其所好地去工作,校长的理念、思想、创造性根本谈不上,当这个校长还有什么意思呢?”第二,他不得不当校长。对学校的新的评价办法,H校长感到“没有办法做事”,所以在今年重新竞聘校长的时候,他不想参加竞聘。但教育局不答应,县长、书记也不同意,理由是“你的学校是窗口学校,你怎么能不当校长?当也得当,不当也得当”。就这样他不得不再次当上了校长。但是他对新的校长聘期又产生了疑惑,他不能理解为什么聘3年,“3年时间一个校长对一所学校能做什么?”这是他常问自己的问题。第三,不能专心当校长。H校长6月份有20天在外边,参加抽考、评比、检查、开会、讲座、督导等等,“使我无心、无力顾及学校的工作,常常觉得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但我又能怎么样呢”?

尽管H校长有着自己的不如意,但他对自己充满了期待,他说,他的愿望有六个:

第一个愿望,是很想当一名老师,这样心里会坦然得多,至少不做亏心事,不强装笑脸,不违心说话。

第二个愿望,是他想把他的学校在这个任期建成研究型、学习型学校,成为本地区培养新型校长和新型教师的基地。

第三个愿望,是一直牢记他的学校是一个农村学校,学校要为社区多做一点事,农民在学校的受益不光是他们的孩子,还有他们自己,这样才对得起农民。

第四个愿望,是希望与大学联手开展一些教改的试验,得到更多的专家支持,使他的学校真正引领全县的教育,成为名副其实的窗口学校。

第五个愿望,是为学校的老师做一件事,把他们带到省城或者南方看一看,开开眼界,大家都变化了才会有力量。

第六个愿望,是很想有一个机会能安安静静学习点新东西,做农村校长实在不容易,现在想到的是许多不如意,但真正有时间有精力做学校的事时,明显感到力不从心。

教育管理案例作业 篇2

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行政案例分析》课程从2011年开始考试改革, 到现在已经四年了, 考核方案也经过了几次修改, 省校合格率保持在80%左右, 总体来看还可以。而我们学校的合格率却比较低, 只有50%左右, 为此我们对学生和老师进行了调查, 总结了原因。

一、《行政案例分析》课程简介

行政案例分析是开放教育专科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应当掌握的主干课程。该课程采用案例教学, 以模拟政府功能运行的体例, 顺应案例教学的特点, 立足于全面传授行政管理的基础知识, 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根据公共行政学一般理论框架以专题形式予以展开, 较为系统和全面地体现了公共行政学各种基本主题及其相关理论要点, 而且所选用的案例基本上都较好地反映了相关主题领域我国公共行政实践中的前沿与热点问题, 由十章组成, 主要内容有:行政组织、行政职能、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执行、人事行政、行政法治、行政监督、行政绩效、机关管理。学好这门课程, 对于进一步加深对公共行政学的相关理论的理解, 对于提高行政人员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 对于需要拓展知识面的电大学生, 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行政案例分析》课程综合性作业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行政案例分析》课程从2011年开始考试改革, 该课程采用综合性作业考核方式, 作业为案例分析报告, 上传至综合性作业终考平台 (http://zh.hnrti.com/) , 其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100%, 省校不再组织期末考试。这种考核方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运用公共行政学的相关理论, 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考核结果看, 总体还好, 但我们学校该课程的合格很低。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没有按照考核方案来选题;

二是抄袭;

三是字数不够;

三、《行政案例分析》课程综合性作业写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从开放教育行政案例分析课程综合性作业考核方案来看,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一定要主要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 要注意选题要求。开放教育《行政案例分析》课程综合性作业考核方案在省电大学习平台上, 学生必须按考核方案指定的十个作业案例中选择一则案例, 其他相关的案例及其分析报告暂不受理。

其次, 要注意案例分析报告的写作要求。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案例简介, 要求对案例进行整理归纳, 简要概述案例的中心思想 (不超过500字) 即概要描述案例的基本内容, 讲清楚案例究竟说明了什么, 是什么。

第二部分为案例分析, 要求运用公共行政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阐释案例中反映的公共行政现象, 分析案例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探讨其解决对策或防治措施 (不少于800字) 。

再次, 案例分析是按照阅读案例、分析案例、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来进行的, 应当经过缜密分析与反复推敲提出解决方案, 还需要对案例分析过程与结果进行总结与提炼, 给出从案例分析中可以获得的启示与借鉴, 提出有待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1.在写作案例分析报告的时候要明确观点, 一个案例反映了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 这个社会现象往往折射了很多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问题, 同时也能用多种理论、多种视角去审视它。但因为我们的分析报告字数有限, 且一个好的报告的基本要求就是主题明确, 论点突出, 故切忌发散而不聚焦, 所以, 这一步需要同学们根据所选择的案例筛选和提炼出唯一的一个核心论点或理论命题。在分析过程中要寻求理论依据。根据案例内容, 为上一步提出的论点寻找论据, 并采用逻辑推理的形式对其加以论证。此过程要求逻辑严密, 论证有力, 且要紧密结合案例, 理论联系实际。切忌谈理论就只谈理论, 讲案例就只讲案例。在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过程中可以查阅一些资料, 我们教材中的这些案例都是一些新闻事件改编过来的, 很多现实的问题, 很多新闻媒体和学术界都会有一些评论和研究。

2.学生在写案例分析报告的过程中, 可以结合案例后设的问题来思考并采取回答问题的方式来完成案例分析报告;如果对案例后设的问题进行分析有难度, 也可以结合现实谈谈自己对案例所反映问题的感受和得到的启示。

3.在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写作中, 值得提醒的是要分段落, 分层次来写, 不要一篇从头到尾就一段, 要求把观点提炼出来作为标题列出来, 这样老师在审阅时能快捷地把握你的主要观点。

四、作业对提交方式、提交时间、字数、格式等都有相关要求

1.作业提交方式:上传至综合性作业终考平台

(http://zh.hnrti.com/)

2.作业提交时间:如:2014年12月15日—1月15日

3.字数:案例分析报告原则上不少于1000字

4.格式:案例分析报告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副标题 (案例标题) 四号宋体加粗居中, 案例简介、案例分析用小四号宋体加粗, 正文文字字体五号宋体, 全文行距为固定值22磅。这样且不说内容怎样, 至少一眼看过去觉得格式很规范, 给老师审阅时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最后就是分析报告切忌不要抄袭。

参考文献

教育管理案例作业 篇3

【摘要】本文就作业成本法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及管理中应用的现实可行性和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及管理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构建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有所裨益。

一、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作为自主办学经营实体的法律地位日渐确立。作为特殊的市场经济主体,高校在承担向社会输送高等人才任务的同时,也面临着不断拓展自身生存空间和发展的问题。从我国高校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一方面存在着教育资源短缺的瓶颈;另一方面由于管理手段落后、财务成本监管不力,导致资源使用效率低下,损失、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在努力拓宽筹资渠道、做好开源的同时,不断挖掘内部潜力,积极探索降低成本费用的途径,努力做好节流工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成为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管理问题。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由于高校的投资主体已经由政府一家变成数家,高校的教育总成本和生均成本信息日益成为外部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学术机构进行科学研究、学生及学生家长知情的重要信息来源,同时也是政府部门核定学生培养成本、制定收费标准并进行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统一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制度,有关教育成本的数据资料只是在“教育事业支出”账户发生额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加工,这些数据信息在全面性、准确性和相关性方面都与实际需要存在很大的差距。为了满足政府及其他外部信息使用者对高校教育成本信息的需要,客观上要求高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

(二)是满足高校管理当局对教育成本信息的需要

受历史、体制等诸多方面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走的是一条粗放经营的路子,只注重社会效益,而忽略了经济效益。随着高校自主办学经营实体法律地位的确立以及优胜劣汰机制的引入,走集约经营之路成为了历史的必然。为克服长期以来形成的高校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损失浪费严重的现象,从客观上要求高校管理当局加强教育成本管理,进行成本核算,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提高高校的运营能力。

二、作业成本法及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及管理中应用的可行性

(一)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及适宜性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思想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的特点一是以作业作为核算的核心和重点,将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次;二是对于间接费用的分配,采取按引起间接费用发生的多种成本动因进行分配,并追踪到最终产品成本,使计算结果更加接近于实际。它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固有的缺陷,这一方法最初在制造业企业使用,后来其使用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高校教育成本是高校为生产一定数量的教育产品(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所发生的各项资源消耗对象化的结果,表现为一定教育产品的教育总成本和生均教育成本。高校作为教育产品的生产部门,其生产过程也就是高等人才的培养过程,这一过程按其价值链展开,是由若干环节组成的;每一个环节又可以根据具体的成本管理需要和经济效益原则定义为一项或几项作业,每一作业都要发生一定的成本。因此,高校的教育生产环节适合于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念,并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二)运用作业成本法核算高校教育成本的可行性

作业成本法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作业的合理划分和有效组织。从目前我国高校进行教育成本核算的现实基础来看,总体上已经具备了运用作业成本法核算教育成本的条件。1.总体上讲,高校的生产过程不是流程式的纵向结构,而是一种职能式的平行结构(朱小平、林钢、宗文龙,2004),相对于大多数制造业和其他物质生产部门来说,无论是作业划分还是具体核算实务都不十分复杂;2.从会计机构的设置、硬件建设、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以及会计电算化水平来看,对于大部分的综合类院校来说,已经具备了实施这一成本核算方法的人员和技术条件;3.从加强高校内部管理的角度来看,每一作业中心又可定义为一个责任中心,通过将作业成本核算、责任会计核算、成本控制和员工业绩考核相结合,能够有效地降低管理当局的代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当局具有实施这一方法的内在动力;4.加强作业成本管理、挖掘降低成本潜力,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之路,符合国家的教育政策和“绿色”政绩观,因此,高校管理当局具有实施这一方法的外在动力。正是基于这些主客观条件,从现实意义上讲,运用作业成本法核算高校教育成本是可行的。

三、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及管理模式的构想

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这一基本思想,同时考虑到高校的组织特点、费用的发生等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及管理模式应分五个步骤予以构建。

(一)划分费用要素、确定教育成本开支范围

构建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必须首先划分费用要素,明确教育成本的开支范围。根据教育成本的内涵,纳入教育成本核算的费用应当是高校在教学活动中所发生的、与培养学生相关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用于科学研究(教学项目研究除外)、社会服务方面的费用开支不能挤入教育成本。教育成本根据经济用途可将其划分若干费用要素,具体包括工资性支出、福利费支出、奖(助)学金支出、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和折旧费等。

(二)识别作业,划分作业中心

高校教育产品生产的价值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大类。基本活动是由与学生培养直接相关的若干子活动构成的,具体包括招生录取、入学教育、日常教学、毕业设计和毕业派遣等;辅助活动是用来辅助基本活动,通过提供外购投入、人力资源、各种基础设施以及它们之间职能的相互支持,与基本活动保持联系,并为基本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最终支持高校教育产品生产整个价值链。与之相适应,高校的生产作业也被区分为基本作业和辅助作业,基本作业是与培养学生、生产教育产品直接相关的作业,辅助作业是为基本作业提供服务的作业,二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作业识别后,应根据培养费用发生的实际情况,结合高校成本管理的要求,并考虑重要性原则和经济效益原则,对同质作业进行合并,形成若干基本作业中心和辅助作业中心。辅助作业中心是为基本作业中心提供支持的。在计算终极教育成本之前,应先将辅助作业中心归集的费用根据受益原则分配给基本作业中心;然后根据作业动因将基本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给终级成本计算对象,最终计算出教育总成本和生均教育成本。

(三)分析资源动因,归集作业成本

资源动因是指各种资源被作业消耗的方式和原因,资源的消耗是根据具体的资源动因分配给不同作业的。教育成本核算中的资源动因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可以将资源消耗直接计入某个终极教育成本计算对象的终极资源动因,比如各专业学生发生的毕业实习费支出,这些费用属于直接费用,它可以不经作业归集,直接计入到成本计算对象中;第二类是可以直接计入各作业中心的专项资源动因,这部分费用开支属于作业中心的直接费用,如各院系专职学工人员的工资就可以直接作为各院系学生日常管理作业中心的开支,直接计入该辅助作业中心,然后再进行二次分配;第三类是必须经过先行分解,然后才可以计入各作业中心的间接资源动因,如各作业中心耗用的水电费,实际核算中必须先经过仪表的计量后,才可以分配计入各作业中心。资源动因的基础数据往往来源于不同的部门,为确保核算顺利进行,整个核算工作需要在财务部门的统一协调下,各部门协同作战才能完成。

(四)分析作业动因,计算不同教育产品的总成本和生均成本

作业动因是指各作业被终极产品或服务消耗的方式和原因,是用来表明作业消耗量与产出量之间关系的概念。已经归集到各基本作业中心的成本需要在正确确定作业动因的基础上,经作业动因分配计入终极成本计算对象,最终计算出一定教育产品的总成本和生均成本。作业动因的确定应建立在全面的作业动因分析基础之上。1.要保证所选作业动因与作业的消耗高度相关,确保成本分配的准确性;2.要确保容易取得并便于计算。如,专职教师的课时津贴,应以课时数作为作业动因;专职学工人员的工资,应以学生人数作为作业动因等。由于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因而在具体作业动因的分析和确定上,必须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五)进行成本分析和编制成本报告

教育管理案例作业 篇4

反思是教师“根据实际情境,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是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是事实性、情境性和过程性研究。教学反思重点在“思”。

简单地说,教育教学反思就是研究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教育反思的内容包括:(一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二写教育教学中不足、失败之处(三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记录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和记录学生的问题和建议(五课后重写“教学设计”

2.什么是教育案例?它有哪些特征? 答:教育案例就是教育实践过程中发生的包含有实际情境的教育故事。

教育案例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对某一具体教学故事发展全过程的完整叙述和理性思考。

教育案例讲述的是一个完整而生动的教育故事,叙述的是一个教育事例。教育案例是指包括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提升等现象,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对该事件发展的全过程的完整叙述和理性思考。

教育案例应包括如下特征: 教育案例蕴涵了教育教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问题性。

(1 情境性教育案例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即特定的教育情境。(2 完整性教育案例能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的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及对事件的处理策略和处理结果等,生动、完整地叙述教育故事的全过程。(3 典型性既具体又特殊,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教育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必须有典型性。

(4 启示性教育案例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教育事件始末均能揭示教师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理智、困惑、需求等,给大家以启示和警示的作用。

(5 指导性教育案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较先进的思路,有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思考,对大家的实践和教育行为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

3.教育案例与其他教育文体的区别是什么? 答:在案例的撰写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少数教师将教育案例与其他教育文体混同,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对案例的含义、特征及结构等把握不准。为了让大家辨析和区分教育案例与其他教育文体的异同,我们分别作以下介绍,使教育案例的概念在大家头脑中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撰写教育案例的方法。

(一教育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可举不同的事例,但都是为了论证同一个观点,案例则以归纳总结规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从写作的思路看,论

文是为理论找事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思维过程,案例是通过事件找理论,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是写在教育教学之后,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过程。

(二教育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即将发生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说明,重在预测;而案例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事实的追述与思考,重在反思。

(三教育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育实录是有闻必录,从一上课(或活动到下课师生的语言、动作、效果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出来,是针对一节课(或活动的全程记录;而案例是根据案例主题和案例问题有所选择地记录教育教学的一个或几个片段。案例事件的记述必须有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而课堂实录却没有这一规定。

(四教育案例与教后记的区别

教学后记是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及时记下课堂上发生的事件或自己的感受,这只是教学事件,可作为案例写作的素材,但并不是每篇教后记都值得作案例,还要加以选择。案例是围绕主题、经过选择和取舍、更系统的教学后记。

(五教育案例与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的区别

教学随笔写作形式比较灵活,通常是作者一节课后(或活动的有感而发,不像案例那样有规范的几部分要求,可以说是写教育故事的散文。教学反思一般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自己的困难,目的是为了引起自己对

问题的思考和教学行为的改进;而案例的指向可以大到分析几节课,也可以小到分析一堂课或一节课中的一次活动;可以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也可以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段。

(六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的区别

教育案例可以说是由教育叙事和案例分析与问题讨论三部分组成,教育叙事就是案例中的案例事件部分。案例中的一个案例事件可能包含有一个教育叙事,也可能包含有几个教育叙事。

(七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区别 1 两者所包含的要素差异

案例一般有这几个要素:案例题目、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研究、评析反思,而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只有三个要素:(1 有鲜明和引人入胜的问题。(2 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3 有解决问题过程中或过程后的理性反思。2 在综合性方面的差异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不像案例那样一定要有主题,只需要有问题即可。教育叙事研究报告通常只有一个典型教育事件。教育案例通常有反映与主题有关的不同问题不同案例事件。目的是为了对同一个主题、几个小经验进行串联和整合。在内容结构方面的差异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只需要有反思,而案例除有反思(即案例分析外,还要在反思基础上提炼出“启示”。案例还要提供一批需要讨论的问题。

4.教育案例的划分依据有哪些?它又可以具体分为哪些类别? 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 但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偶然因素与必然因素千差万别。为了揭示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案例的本质特征,更好地驾驭它的规律性,寻求教育案例的开发空间,促使教育案例更具实效性和可借鉴性,根据教育案例的特点和写作目的,从不同视角和侧重面我们可以将案例分为不同的类型,帮助教师将各种不同问题的零散经验进行整合,形成经验链、经验集, 从而充分发挥教育案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实际作用。

教育案例在分类的过程中,因着眼点不同、侧重面不同均可分为若干类。但不管怎样分类,因不同类型的案例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所以不可能截然分开。从教育案例使用范围出发,我们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从教育案例的写作方式出发,我们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事件、现象、活动、个人描述与研究;从教育案例的特点出发,我们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探求、思索、质疑、正反、经验等;从教育案例的内容出发,我们又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德育类、实践类、课堂教学类、教育反思类、创新类等类别。

(一依照教育的任务可划分为:教育类、课堂教学类、品德修养类、音美类、教育活动类、教育管理类、教育科研类、教师培训类等

(二依照教育案例研究的对象可分为:描述性案例、说明性案例、证实性案例、探索性案例等

(三依照教育案例的介入属性,又可将其划分为:意外式案例、主题式案例、综合式案例等

(四从传统学科分,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教育学案例、心理学案例、教育管理案例、教育经济案例、教育立法案例等

(五从应用角度出发,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研究用案例、教学用案例

(六从内容覆盖面的宽窄,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一事一例的专题案例、多侧面描述的综合案例

(七从内容性质上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经验型案例、问题型案例(八按篇幅大小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短篇案例、长篇案例。

(九从表现形式上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提示型案例、研究型案例、实录式案例、摘要式案例、点评式案例、书面文字案例和影视表演实录案例等

5.教育论文的常见类型有哪些?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由于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复杂化、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其论文的写作的表述方式也丰富多彩,但是,为了实现论文的认识价值与实用价值,人们在长期的写作实践过程中,对某些文体文章的写作逐步形成了一些特定规范——即结构的基本型。这种“型”开始是某个人的创造,但是由于它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所以一直被沿用下来,并在人们的反复运用中逐步完美、定型化。这主要是:研讨型论文、经验型论文、述评型论文、报告型论文、学位论文与叙事研究报告。

一、研讨型论文

研讨型论文是针对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薄弱环节进行专题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方法的论文。它的关键是“立论”,这是所有教育论文的基本特点和基础。

撰写这类论文,所研讨的问题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以确凿可靠的材料为立论的依据,重在以事论理;其结论(研讨结果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独到见解和实用价值。

二、经验型论文

经验型论文是针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体会,进行分析、概括、抽象、提炼,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写出的论文。这是中小学教师最常见的论文类型。

撰写这类论文,要把自己在经过认真实践、探索、试验中得出的成绩、效果、体会、感受和认识,在总结经验、选择经验、分析经验、论证经验的基础上,把收获最大的一点,体会认识最深的一点,做法最有成效的一点,抓住其本质,进行思考和发掘,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论点;并在经过论证之后,使原有“经验”转化为具有总结性、独创性、理论性的论文。

三、述评型论文

述评型论文包括综述性论文与评析性论文。它是在归纳总结别人在某一学术问题或某一研究

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分析、评析,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一种论文。包括读后感、对新理论新观点的阐述。

撰写这类论文,在选择评述对象时,要考虑它的影响作用以及作者的兴趣和能力;要加深对评述对象的理解,提高对评述对象的认识,并以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为准绳。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先综述情况(或观点、或做法,在一一评析之后,再从整体、主流、本质上作总评价,或述评结合、一述一评。总之,都应具体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新构想。

四、报告型论文

报告型论文是指描述或阐述教育实践研究中某一固定程序的论文。主要有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报告、实验研究报告。

五、学位论文

目前在职攻读学位的老师越来越多,也开始关注学位论文这一文体。撰写这类论文,选题要求比较严格,一般篇幅较长、分量较重,论题必须与之相适应;它所提出的论点,就是对论题的创新见解;选用的材料要达到必要、确实、新颖、充分、协调的选材标准;它特别强调新事实、新理论、新数字、新动态,整个内容要富于很强的

理论性、创造性、论证性,以体现浓郁的理论色彩;在结构上,可参照一般学术论文构成的基本型安排整体结构。

六、叙事研究报告

在教育领域,叙事用来描述教育教学活动的事实、经验、资料数据、过程等,反映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在人类的日常生活领域,“叙事”反映的是人们对自己生活事件相关的认知结构,使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谓叙事研究,也就是由研究者本人叙述自己的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包括所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是如何想方设法去解释问题的;设计好解决问题的方案后我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障碍,问题真的被解决了吗?如果问题没有被解决或没有很好地被解决,我后来又采取了什么新的策略,或者我又遭遇了什么新的问题? 教育叙事研究的要点:(1 叙事应该有一个主题。叙事的“主题”是从某个或几个教学事件中产生,而不是将某个理论问题作为一个“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作为例证。

(2 教育叙事形成的报告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传统的教育“论文”。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它的研究价值。

(3 叙事研究报告以“叙述”为主,但是在自己“反思”的基础上写的,“夹叙夹议”,能够更真实、深入地反映研究的全过程和作者的思考。

(4 教育叙事对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既是一种指导参与式培训,又是一种探究式培训。

6.教学反思有哪些形式?请选择你常用的三个形式进行举例说明。反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其情况不同,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课后备课课后,教师要根据教师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同时使有益的经验及时得到提炼和升华,不断增强教育效果。反思日记教师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写下自己的感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引以为戒的教训并与其他教师共同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课堂观摩校内外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彼此的教育教学情况,详细描述所观察到的情境,并就有关问题相互进行讨论和分析,最后形成一种最佳解决方案。专家会诊请专业研究员追踪式听课,不断发现课堂教育教学中的观念、设计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专家点评,共同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行动研究为弄清教育领域所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求用以改进教育教学实际的行动方案,教师与专门研究者合作进行专题的调查与研究。教学后记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结合教育教学过程的观察,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后,作为反思的一种基础和雏形,作为教师今后系统化反思的依据。案例研究案例是含有问题式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案例是教育问题解决的源泉,是教师教学行为提升的阶梯。在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育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观察、调研、收集典型的案例,然后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对案例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和思考,久而久之,教师就会成为一名思想活跃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者。

常用的三种形式如:

1、反思日记,如我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写下自己的感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还有就是写出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使自己在今后吸取教训,让教学更上一层楼。总之,记教学日记,以写促思,以思促写,以思促教,长期积累,会有很大的收获。

2、教学后记,在教学结束后,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结合教育教学过程的观察,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本后面,作为反思的一种基础和雏形,作为我今后系统化反思的依据。这种反思形式我天天坚持。

3、课堂观摩,学校组织“轮教互听”经常在教师之间互相观摩彼此的教育教学情况,详细描述所观察到的情境,并就有关问题每周四相互进行讨论和分析,最后形成一种最佳的解决方案,然后教师们形成共识,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去,这种形式不仅有利于大家的共同提高。同时也能优化教学资源,形成资源共享,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提高。

7.请结合自身体验,谈谈教育反思对教师成长的作用。

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在关于评价改革中,尤其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贯彻新的教育理念,要有反思的意识、反思的能力和反思的习惯。教师应基于新课改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有反思才会有发展,有反思才会有改革,有反思才会有提高。当然,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的意义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所以我们应该对当前的“教学反思”进行重新的认识和思考。

(一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许多教师由于缺乏问题意识,常常发出没有课题可研究的感叹。于是,学校科研贪大求全、标新立异、课题至上,致使口号理念满天飞,而教学现场所存在的实际问题无法进入科研课题,科研的本真目的受到扭曲。因此,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必须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出发,让教师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生发出问题意识,通过研究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疑难,为教学实践扫除障碍,并提升自己的科研素养。

一篇高质量的教育反思,首先要选择好切入点。而切入点就是在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捕捉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反思活动时,首先要学会做一个有心人,经常琢

磨,学会在貌似没有问题之处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例如:在教育教学过后,教师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 课堂中是否关注了每一位学生? 学生是否在进行高效、优质的学习? 在教学中还存在什么问题? 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或许,教师刚开始写反思日记时,是强迫自己进行的,但经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增强对问题的敏锐性,善于发现问题,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二批判性思维习惯的养成

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曾明确地指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教育的发展,而且发

展的最好手段不是通过明晰目的,而是通过批评实践。”教师作为研究者,其批判性思维是 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在我国,大多教师习惯于专家怎么说自己就怎么想,领导怎么安排自 己就怎么做,缺乏批判性的思考。这种状况不仅阻碍新课程的推进,而且不利于教师自身的 专业化发展。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教育反思虽然始于某一现象或问题,但并不只是就事 论事的思维活动。它要求教师以研究主体的眼光审视教学过程,不能一味地认同他人的观点 和认识,要彻底摆脱指令性课程范式下,作为课程依附者和消极执行者的被动角色。同时,作为研究的教育反思,它具有持续性、不间断性、批判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它让教师在实践 中能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使教师批判和研究的 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反思,教师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升自己理性 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术型”和“创造型”角色的转换。

(三)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 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追求亦永无止 境。这种不懈追求的本质是教师对自身实践的不断探索、超越和创新,它离不开教学反思。尤其是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理念的变化、学生学习行为的变革、教学模式的重构、课程 资源的优化组合,以及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都使每个学校和教师面临 许多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也使得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困难重重,步履艰难。因此,研 究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探索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在当前尤其重要。教育反思是传统教研方式的创新,是

形成研究型教师的必经之路。它以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 的问题为反思对象,通过前瞻性、监控性、批判性的反思来剖析、矫正和完善教育教学实践 中不合理的行为和理念,不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认识。因此,教育反思特别是反思性的教学实践与教师的专业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反思能让教 师学会发现问题、分析探讨问题、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引领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养 成自己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习惯,培养教师综合的教育智慧和能力;提供教师专业化成 长的空间,让教师成为教育的思想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造者。总之,教育反思作为一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科研范式,能够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 行为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增强自信心,消除职业倦怠感,从而形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8.在学完长方形面积之后,三年四班的同学们很想知道教室里黑板的面积有多大,下课后 他们去问数学王老师黑板的长和宽,王老师笑着对他们说: “我也不是很清楚啊,你们能不 能想办法量一量呢?”学生们面露难色,对老师说“我们没有那么长的尺子啊。”老师提示 他们: “可不可以用小尺量大长度,或者用其他物体来量,再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学生们 受到启发,一起思考讨论后,问题迎刃而解。请结合这个教学片断,选择一个恰当的反思点 进行反思。答:看了上述教学片段我感想颇多,不由得有感而发。“自主探究,学生学习的无尽源泉” 从片段中首先可以看出这位教师平常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 围。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创造力的根基。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 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消除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勇于表现,乐于创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用耳朵听数学”。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去 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给学生留有足够的 实践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动手中研究学习,在学习中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探究性学习活动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但由于学生知识经验尚不丰富,特别是中低年 级学生,所以教师需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精心地进行组织引导。片段中教师语言的

步步引导恰好为学生开辟了新知识学习的新途径。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更有利于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也 应 “让学生多动手去做数学,而不用耳朵听数学。” 9.案例作为一种文体,有它自己的写作结构,阅读下面的经典教育故事,将它写成一篇完 整的教育案例。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当校长时,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 一天,陶行知在校园里看到 学生王友用泥巴砸自己班上的男同学,陶行知立即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王友早早地来到校长室门口准备挨训。这时,陶行知走过来了。他一看到王友,就 掏出一块糖果递给他,说: “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了,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愕 ” 地接过糖果,目不转睛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颗糖果递给王友,说: “这块 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的时候,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王友更惊愕了,他不知道校长到底想干什么。这时,陶行知又掏出一块 ” 糖果放到王友的手里说: “我已经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 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证明你很正直善良,并且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 王友听了非常感动,他失声叫了起来: “校长,你打我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 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又掏出一块糖果递给王友,说: ” “你能正确地认识错误,这块 糖果值得奖励给你。现在我已经没有糖果了,你也可以回去了。” 糖---甜出来的微笑 一块小小的糖,对你对我都显得微不足道。而陶行知先生却给我们留下了比甜更令我们回味 的味道。那是令无数教育人为之感叹的教育成功的微笑,那是令无数孩子为之崇拜的理解的 微笑,那更是令无数家长为之希望的感叹的微笑… 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不以教育者自居,把自己和孩子摆在一个相互平等、彼此尊重的地位。高尔基曾经说过: “谁 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人们常把师爱比喻为母爱。母爱是伟大的,但师爱要高于母爱,它意味着教师不能以狭隘的个人私情或好恶去对待学生,也不能专门针对少数同学的爱,而 是“爱满桃李”的爱。温和教育胜过怒斥。每个学生在思想、观点、情感等方面都有一个独

特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心扉总是对大多数人 关闭,只是对少数挚友开放。而教师要实施教育,恰恰需要了解、熟悉学生的这个精神世界,走进学生心灵之门。陶行知先生对小男孩的教育过程,始终充满了爱心、宽容和温情,而且善于从被批评对象的 错误中,挖掘其“闪光点”。这样,被批评者不至于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或者产生“老师不 再喜欢我”的感觉,从而疏远老师。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启发式。教育、批评学生,多用引导开导、启发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明白错在哪里,往往比教师直接 点明起的作用用深刻得多。因材施教的魅力。教育者是启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着神圣而艰巨的劳动。教育的对象因为环境、素质和 受教育条件各有不同,因而千差万别。如果不承认差别,在施教过程中,采用固定不变的模 式,就必然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者既要遵循一般性的教育规律,又要了解、熟 悉被教育者的具体情况,根据其特点,选择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教育除了是一门技术外,更是一门艺术,一门人性理解的艺术,人格锤炼的艺术!10.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一篇教育反思或教育案例。(要求:真实可信,符合反思 或案例要求,字数约 1500 字左右)做一棵健康树苗成长的修剪工(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教育反思 要想让一棵树长得挺直、粗壮、高大,成为栋梁之材,必须经过千百次的修剪,把不利于主 干生长的侧枝一一去掉;而修剪之时,如何舍取就显得尤为重要。站在崭新的教学楼前,面 对活泼可爱的学生,我不禁感慨万千,孩子们就是那一棵棵待修剪的树苗,我如何才能让它 们更为健康地成长呢? 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这节课,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计数器动手操作拨数,小组合作尝试读数写数,教师总结方法等过程学习新知。自由组合拨数让同伴试读,抓住机 会引导学生学习中间有一个零或二个零的四位数的读法,以及末尾有零的四位数的读法。在 这节课当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知识点掌握较好。就这节课谈谈自己这位修剪工的剪取。

一、摆正位置,做一个让树苗自然成长的旁观者。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教学中以一名引导者、合作 者的身份出现,使学生拥有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参与学习。很多时候对他们说 你可以做到的,你能行!以引导者的身份鼓励学生遇到困难力争自己克服。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平等愉悦的学习气氛,消除了他们学习的心理负担,激发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使他们

敢想、敢说、敢做,勇于表现,乐于创造。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正如 21 世纪的数学教学课程中明确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数学要 为学生的生活服务。

二、赏识学生,让每棵树苗都与众不同。赏识是个人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它体现的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渴 望认同、渴望赏识,是每一个学生深层的精神需要。学生同样有被欣赏、被尊重、渴望自我 实现的需要,正是这一系列的需要成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教育就要顺应或激发学生的 各种需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发展与张扬。因此,要以欣赏的姿态倾听来自学生具有 个性的声音,尊重、赏识他们的兴趣爱好、观点看法及选择倾向。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 样:“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出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教学中没有按教材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方法,去规范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认数的过程中,激 励孩子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去发现自己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做。学生在亲自参 与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中,经历了一个实践与创新的过程。课堂上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 地从事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去经历、体验、感悟。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给学生提供人人参 与的机会,使每位同学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了智力与非 智力因素。既重视学生今天的同时,更关注学生明天的发展。

三、给与帮助,为每棵树苗的成长保驾护航。学生的学习以自主探究为主,但由于学生知识经验尚不丰富,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所以需 我们在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精心地进行组织引导。比如本节课中一些特殊的读法,就 需要我们给于指导,否则学生的知识概念会变得模糊不易掌握。总之,这节课始终以做数学为主旋律贯穿于课堂教学。老师少教,学生反而多学。整堂课以 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举例,并尝试解决问题,激励学生自己去做数学。在做数学中,人 人必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在做数学中,人人都可能发现问题,产生合作交流的愿望。本 课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方式得到彻底改变。我想:教是为了不教。今后我们只有把“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是一个主动求发展的主体,教

华工网络教育企业战略管理作业题 篇5

一、选择题

1.实施差异化战略也有一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下列()个方面? A.成本优势明显 B.产品特色与众不同 C.市场销售规模优势 D.生产成本可能很高 2.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

A、波特 B.钱德勒 C、魁因 D.安索夫

3.“XX公司旨在提供娱乐活动而不是经营电影业”描述的是()。

A.企业生存目的 B.企业经营哲学 C 企业形象 D.企业核心价值观 4.在企业的价值活动中,属于基本活动的是()A.技术开发 B.采购 C.制造 D.人力资源管理 5.“东方不亮西方亮”是用来比喻的()。

A、一体化战略 B、联盟战略 C、多元化战略 6.战略与结构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组织战略服从于组织结构 B.组织的结构服从于组织战略 C.组织战略与组织结构并列 D.产生共同愿景 7.一般采取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往往采取()。A.合作型的事业部结构 B.直线职能型结构 C.战略事业部结构 D.控股公司结构

二、判断题

1.企业的战略决定着组织结构,但战略的改变不会导致组织结构的改变。()2.任何控制均包括三个基本的要素,即确定评价标准、评价工作成绩和进行反馈。()3.领导就是为了使人们达到集体确定的目标而施加影响的一个动态过程。()4.特许经营是指特许方利用自己的品牌、专利或技术,通过签署特许协议,转让特许权,让受让方利用这些无形资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战略联盟形式。()5.战略管理是一种全面的管理过程。()

6.供方产品对买方业务越重要,供方侃价实力就越强。()7.产品一市场战略是由世界著名战略家波特首先提出来的()。

D、全方位创新战略 8.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使企业的全部成本低于竞争对手成本,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

三、问答题

教育管理案例作业 篇6

《教育管理案例分析》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下面不属于教职工代表大会职权的是(C)。A.审议权 B.决议权 C.决策权 D.监督权

2.下列属于校长办公室职能的是(C)。A.领导各科教学研究组和学年组、班主任工作。

B.组织本学科教师的进修,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C.负责文件、印章、人事档案的管理。D.进行学校校舍和设备的维修。

3.课程设计是指设置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体系、(C)等课程组织活动。A.课程结构、课程评价 B.课程评价、课程方案 C.课程结构、课程内容 D.课程内容、课程方案 4.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可以分为(B)。A.情感因素和安全因素 B.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C.情感因素和激励因素 D.安全因素和保健因素 5.对学校文化特点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D)。

A.共享性:学校文化在内容上具有综合性,要求文化被每一个教职工在心理上认同,并能为组织成员共同享受。

B.普适性:学校文化应当可以普遍适用于一般学校,为各个学校所共享学习。

C.弥漫性:学校文化一旦形成,会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和氛围弥漫于学校之中,渗透到学校成员的一切活动中去。

D.实践性。学校文化的目的在于指导学校教育和管理实践。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教育决策的地位说法中正确的是(ACD)。A.教育决策是教育管理活动的首位行为。B.教育决策是教育管理活动的目标行为。C.教育决策是教育管理活动的中坚行为。D.教育决策是教育管理活动的普遍行为。

2.下列选项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正确的是(ABCD)。

A.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忠诚于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三个方面的内容。B.教师的职业道德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兴盛紧密相连。C.教师的职业道德有师品、师爱、师能、师风四个构成要素。D.教师职业道德内容具有全面性的特点。

3.下列关于学校组织机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BC)。

A.学校组织机构主要有学校领导班子、校长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教研组、年级组等组成。B.总务处的主要职能是:负责经费的安排使用;进行学校校舍和设备的维修;绿化、美化学校环境;管理卫生保健工作;管理学校食堂及生活福利工作;处理日常总务行政工作等。C.学校组织机构在职能设置上应当分工明确,并且各部门应做好协调工作。

D.教研组的主要职能是:了解同年级学生的德、智、体发展情况,沟通和协调班主任与班主任、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统一组内教师的认识和步调,提高教育质量。4.下列选项中属于教学组织形式的是(BCD)。A.学生自学

C.小班化教学

B.“走班制”分层教学 D.个别教学制

5.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目的有(ABC)。

A.解决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问题,促进学校教育实践的创新。

B.通过引导教师参与教育研究,提高教师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C.过学校教育科研,形成促进学校自我发展创新的文化和机制,促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D.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

三、请结合背景案例判断对错(每小题5分,共60分)请阅读背景案例回答1—3题。

背景案例: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物理化学系的学生田永,1996年2月29日在参加电磁学课程补考时,在厕所被监考老师跟踪发现有作弊嫌疑——写有电磁学公式的纸条掉在了地上。虽未抓到“正在偷看”的直接证据,但监考老师还是按考场纪律,取消了他的考试资格。

学校根据校发《关于严格考试管理的紧急通知》规定,对田永作出“退学处理”的决定。但是,学校在作出退学处理并填发了学籍变动通知以后,并没有直接向田永宣布结果,也未给田永办理退学手续。田永继续在该校以在校大学生的身份,正常学习及活动。学校每年正常收取田永交纳的教育费,并为田永进行注册、发放大学生补助津贴,还安排田永参加了大学生毕业实习设计,并通过论文指导教师领取了学校发放的毕业设计结业费。田永在该校学习的4年中,成绩全部合格,通过了毕业实习、设计及论文答辩,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及毕业总成绩全班第九名。但是,1998年6月,学校以田永不具有学籍为由,拒绝向其颁发毕业证。田永在交涉未果的情况下于1998年10月19日,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1.学校不是当然的行政主体,但获取授权的学校也可以获得行政主体资格,拥有处理授权事项时的行政主体法律地位,因此北京科技大学依照国家的授权,有权制定校规、校纪,并有权对在校学生进行教学管理和违纪处理。(对)

2.北京科技大学有权根据校规、校纪对田永进行处理,因此,田永不应当获得学籍。(错)3.学校从未给予田永办理过注销学籍,迁移户籍、档案等手续;最后田永在该校修满四年学业,还参加了学校安排的考核、实习、毕业设计,其论文答辩也顺利通过。以上的事实也证明了学校对田永进行退学的处理在法律上并没有发生过应有的效力。因此,北京科技大学应当为其行为产生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对)请阅读背景案例回答4—6题。

背景案例:5月22日,范美忠在天涯论坛写下了《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一文,文中细致地描述了自己在地震时所做的一切以及过后的心路历程。“我瞬间反应过来——大地震!然后猛然向楼梯冲过去。”后来,范美忠发现自己是第一个到达足球场的人,等了好一会才见学生陆续来到操场,范美忠对一位对他感到有些失望的学生说道:“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危险,我不管你们你们也没有危险,何况你们是十七八岁的人了!”

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文规定:“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因此,范美忠的行为触犯了法律,应当受到制裁。(错)

5.从“范跑跑”事件更应该引起各教育主管部门的注意,如何健全建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其具有适应当前形势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从而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

6.“范跑跑”事件引起舆论的哗然,说明在教师注重专业发展、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中,更要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牢记身教重于言教,要说到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请阅读背景案例回答7—9题。

背景案例: 晋元中学对每年初进校门的高中生都要举办学习方法、学校课程、自主选择方法、研究性学习等内容的讲座,并在拓展型、研究型、社会实践课程中正式开设走班教学。在学生逐步熟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基础上,在期中考试后,对数、理、化、英语、计算机、体育六门基础型课程进行选择走班教学。根据学生的选择,学校将4至5个班级的学生看成一个“班级”,分成ABC层,几个班同时开展同一科目的教学活动,其余教育教学活动则在原行政班进行。各学习层次和教学班级动态组合,一个学期微调一两次,保证学生在一个较适合自己的层面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张适合自己的课程表。

7.案例中,晋元中学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张适合自己的课程表的做法”,体现了高中课程设置的时代性、选择性原则。(对)

8.“套餐式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是实现素质教育个性化方面的成功典型,是值得每一个学校学习和效仿的。(错)

9.走班制教学,突破了原有的行政班级的规限,让不同班级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到不同层次的班级上课,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走班制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的个别化教学和个性发展,它体现了一种差异性教学的方式,同时也是分层教学的一种尝试。(对)请阅读背景案例回答10—12题。

背景案例:某学校是曾因领导班子的问题,使得该校人心涣散,校风日下,成为地区的老大难学校。年底教育行政部门决定彻底改组学校领导班子,改组后的学校组织结构,新领导班子人员精干,结构层次少,目标一致,优化组合。领导班子目标明确,制定了三年规划,即:“一年治理见成效,三年奋斗创一流。”学校整体目标的制定增强了领导班子及全体师生的凝聚力。半年就扭转了局面,三年成为本市对外开放的窗口校。

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组织也逐渐变化着。由于活动的增多,人们觉得需要增加组织和管理人员。吴校长也认为应该把积极支持自己工作的骨干教师提拔到领导岗位,认为这样既加强了学校的领导力量又调动了骨干教师的积极性。于是,到1995年该校主任以上干部已增加到了10人。由于干部队伍人数的增加,使得分工越来越细。因交叉分工多了,出现了工作扯皮现象。组织的沟通出现了困难,班子中内耗增多,学校管理绩效呈下坡趋势。

10.案例中,学校开始的改组成功的经验说明,学校领导结构越少越好,这样上下级沟通才能简单而迅速。(错)

11.案例中,领导班子目标明确,制定了三年规划,即:“一年治理见成效,三年奋斗创一流。”,说明拥有共同愿景的重要性。(对)

作业评语心理素质教育的载体 篇7

多年来, 我尝试着在批改作业上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训练, 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 处处给学生以人文关怀, 实践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宗旨, 把作业评语赋予人格教育、心理素质教育, 使单调枯燥的作业变得有人情味并充满生机和活力。作业评语构筑了师生之间深爱、尊重、理解、信任的桥梁, 成为情感沟通、思想交流的纽带。那些充满激情、昂扬向上的评语贯穿于每次作业, 浸透学生渴望关注与平等、渴望承认与宽容的心脾, 使我们的教育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作为英语教师, 我用英汉两种语言写作业评语。这样既使同学领略英语语言的趣味和优美, 又通过蓬勃热烈、奋发进取的汉语, 触动他们的精神世界。作业评语传递着豁达自信, 流淌着轻松愉快, 洋溢着和谐友爱、民主向上的心理氛围, 它真正成为心理素质教育的载体。

一、从赏识教育入手, 重视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

教师要永远牢记:人人皆可成舜尧, 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只是时间、地点不同, 要细心捕捉教学生活每一细节, 抓住并放大每一闪光点, 平等、公正的善待每一个学生, 真正从内心尊重学生个体的人格和个性,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使其处处感受到教师深爱的温暖, 并时时处于自信、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例如:

有一女生脸上有明显的疤痕, 但她学习刻苦, 工作认真, 我在作业中写道:在我眼中你最漂亮, 在我心中你最可爱!

我体会到一男生非常渴望成才, 但又惧怕勤奋吃苦, 心里总是很沮丧, 我因此写道:机遇与挑战同在, 成功与努力并存。

总之, 教师要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不应是学生心理障碍的制造者, 要细心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耐心地解决其心理困惑。通过作业评语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拨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 使其情感始终奏响快乐自信的主旋律。

二、重视“期待效应”, 优化学生整体的心理素质

心理学表明:一个生活在关注、厚爱和热情期待中的人更容易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在讲述攀登珠穆朗玛峰一文时, 我深感人生就像攀登珠峰的比赛, 需要有tough精神, 需要在困难中不懈地努力和坚持。因此, 我在每个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下了相同的评语:Life is aracejust like climbing Mt Qomolangma.So make further attempts.And struggle on. (在困难中坚持) 这样既复习了所学词汇又体现了教师的期待。第二次作业, 我又给每个同学写道:Are you tough?Tough=有韧性、有个性、不易击败……Tough=坚韧、刚强、乐观、创新……

教师的厚爱与期待, 通过真诚的评语尽情的表达出来, 这样师生关系更加和谐愉快、融洽友善, 使学生非常愿意亲近自己的老师, 以各种方式愉快地向教师敞开心扉, 而教师也时刻领悟到学生的真爱与友谊, 深刻感受到工作的乐趣。作业评语不仅为师生沟通、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而且对优化学生整体的心理素质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得益于讲授“攀登珠峰”一文, 我把作业评语分成几个专题, 每周一个专题, 每周三、四次作业, 每次一句 (英汉) , 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心理素质训练, 又真正奉献给学生一种不懈地精神追求, 如:第一周快乐篇I wish you joy!祝你快乐!快乐, 别无选择! (Be happy, no other choices!) 把快乐随身携带!把微笑写在脸上!还有自信篇、年轻篇、成功篇……

教育管理案例作业 篇8

一、自主选择的“阳光作业”

每个学生在智力、习惯、方法、个性上都是各不相同的,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体,这种与众不同就决定每位学生在学习上必然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是客观的,不可避免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观点,然而传统语文作业的布置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全部学生布置同样数量和同等质量的作业,采用了“一刀切”的方式。有时对于接受能力好一点的学生来说太容易,对于其他学生来说又有难度,“好生”做的毫无兴趣,“差生”做的失去信心。新课程语文作业的设计告诉我们应当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多层次,多类型的作业,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我尝试着在布置作业时将作业分成两个层次一类是基础题一类是思考题。基础题就是针对课文的基础知识和课文的理解,让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思考题是供那些学习上有余力的孩子去征服,知识的海洋是无边无际的,只会在“小河”里游泳的孩子是不能算会真正的游泳的。例如:学完《小池塘》后我安排了两个选择题,一个是基础知识小检测;另一个是围绕春天写一句话,用上我们学过的三个词语,每超过一个得一颗“智慧星”。学生的作业积极性较高,在自由选择作业的题目的同时也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在提高自身的素质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形式多样的“阳光作业”

传统的语文作业形式呆板、内容枯燥,对于一成不变的事物,机械化的事情,人们往往容易厌倦,学生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在这种状态下去完成作业哪会有兴趣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激发学习兴趣,才能产生参与的动机,才能学好语文。没有兴趣,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低效的。因此,尝试改变作业的形式,注重灵活多样,听说读写并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在作业形式上实行了多样化,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例如《登鹳雀楼》让学生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看的远,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学的更好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为了使孩子真正理解这深刻的哲理,我的作业是考察日记,请学生登上我校的二楼观察远处你都看到了什么,接着在登上四楼观察远处,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之后请学生思考如果你想使自己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又如在结束《美丽的丹顶鹤》这一课后,我让孩子用彩笔去画一只美丽的丹顶鹤,作业的结果不仅使孩子更好的把握了丹顶鹤的美丽之处,也使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了提高,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真是一举多得。

三、内容开放的“阳光作业”

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吸收营养。大多数教师的作业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机械的重复一些死知识,作业的布置只是对课堂内容和书本知识简单的回忆和再现,作业的答案过于标准统一,练习的结果不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成长。作业的设计在注意形式多样的同时,并留有思考的余地,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有探究、体验的过程,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开放性的作业以师生共同建构、创生课程时所产生的知识为基础,应尊重学生个人理解和具体运用,留给学生创造空间,允许部分作业的答案富有创意、与众不同。如学了《青松》后,我让孩子写一种喜爱的植物,先写清植物的样子,再写写为什么喜欢它;学习完《美丽的丹顶鹤》我布置孩子去观察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看清它身上的颜色,学着去写一种可爱的小动物;让学生收集春联,讨论交流这些春联应该贴在哪儿;学了《奶奶的白发》后就布置学生为自己的长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作业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心灵感悟。

四、协同合作的“阳光作业”

教师大都要求学生独自完成,这样可以检测孩子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的重要性,作业的探究性、答案的开放性,使很多作业也不再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作业的完成有时需要同学的参与,有时需要家长的帮助……因此在作业中,我们也可以结合学习的内容,布置适量的协同合作的作业,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加强交流,进行合作,彼此发挥特长,互相借鉴,从而达到既掌握知识,又实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比如《小动物过冬》是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其中小動物间精彩的对话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们,虽然本课只要求孩子们分角色朗读课文,但为了使大家更好的的理解课文,我就布置四人小组进行课本剧表演,并要求每个演员要将自己的台词背出来。表演的过程尊重了学生自主选择的过程,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是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的过程,合作的过程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

五、实践体会的“阳光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实践型作业不再单一要求必须在作业本上完成作业,渗透作业也可在生活中、实践中完成。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将作业放到生活中去完成,注重实践探究的作用,并将所学的课本知识真正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实践性作业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规律,结合教材实际,通过新颖有趣的形式把语文课和开放的课文实践活动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他们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

六、学科融合的“阳光作业”

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学科已不是孤立的学科,与数学、美术、音乐、思品、科学等各门学科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需要学科间的渗透与融合,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把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在知识上相关的内容综合在一起布置作业。学科间的融合要求其他学科间知识的相互促进,互惠互利,从而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增强学生各方面素养,促进他们和谐发展。例如学了《秋游》后,我让学生将自己秋游的经历画下来并将他们记下来,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使学生的绘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学了《狐狸和乌鸦》之后,我布置学生去收集爱听奉承话上当受骗的故事,讨论交流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绿色代表自然、生命、运动、健康,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布置作业时多为学生着想,要尝试改变语文作业的设计,精心设计多元化的作业,变单调为多样,变枯燥为生动,变机械为灵活,让作业富有趣味性,有创意,具有吸引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调动起学生作业的积极性,感受知识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阳光下感受作业带来的无限绿意。

上一篇:教育实习报告体育下一篇:市场开拓的目的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