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基于“课堂革命”的思考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17年9月8日, 陈宝生部长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文中提出, “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掀起‘课堂革命’,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时间“课堂革命”这一概念在全国教育领域引发了热议。课堂革命自然起于课堂, 而这里的课堂既指静态的课堂即教室, 也指动态的课堂即教学。事实上, 课堂是学生除家庭之外置身时间最长的地方, 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学以成人的主要场所和途径。尽管我国最近一轮教学改革已推进多年, 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却没能真正改变, 当传统教学模式面对新的教育发展要求时, “课堂革命”便成为必然。

课堂革命首先要从教学的本质入手, 那么教学的本质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教学生学。教不仅是为了学, 更要服务于学。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 为了讲课而讲课, 更多的是要了解学生的需求, 服务于学生。这种来自意识和理念的转变带来的一定是教学模式的改变, 这不是简单意义上对传统课堂的改良, 而是一场深刻的意识革命。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以教师为中心, 教学理念较为陈旧

一些播音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以教代学”现象, 教师在课堂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 课堂教学变成了“一言堂”, 缺乏与学生的对话;一些课堂中存在“能力知识化”现象, 以为学生记住了某些知识点就等于拥有了这方面的能力;还有一些课堂, 虽然呈现出表面的繁华与肤浅的热闹, 但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质量并不高, 这种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学经验为依据开展的课堂教学是典型的“缺乏对话”、“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反映出了部分播音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较为传统, 与时代脱节, 信息的获取和更新不够。

(二) 以课堂讲授为主, 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播音的课堂教学基本是由大课理论讲授和小课实训指导构成。大课讲授中主要是课程知识点的说明与理解, 课堂中使用的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 常见的是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小课实训部分针对大课的课程内容和安排, 对讲授部分进行实践性的训练和补充, 常见的教学方法是示范教学法, 但这些常规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学生的兴趣点和个性化都关照不够, 特别是团队合作、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都没有相应的培养, 造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效度和深度均不够。

(三) 以教材知识为主, 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

目前的传统媒体都在走频道专业化、栏目细分化的发展道路, 对播音员和主持人等人才需求具有明显的专业特色。例如:湖南卫视主打娱乐, 安徽卫视是剧行天下, 浙江卫视主打选秀等, 而新媒体更是以个性化传播为特色。这要求播音员与主持人既要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还要形成独特的或与节目相适应的主持风格。作为培养播音人才的高校, 部分教师还是一部教材讲到底, 教学内容缺乏与一线的联系和衔接, 缺乏对学生的专业特长及新兴传媒方向的培养意识, 这使得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很难有创新和创造, 更无法形成自己的主持风格。

(四) 以期末考试为主, 评价方式较为粗陋

教学评价是对课堂教学系统实施调节与控制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依据。现阶段的播音主持专业大部分核心课程以考试为主, 以考察为辅, 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会直接作为评价结果, 这种评价是结果性评价也是终结性评价, 一旦考试结束, 该成绩就是学生本门课程学习的最终结果, 这种考核评价方式较为粗陋, 无法体现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中知识掌握和能力达到的客观情况, 对后续该课程知识的补充和能力的提升也没有实际意义。

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个性化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 在课堂教学中需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情为依据、以习得能力为重点。

(一) 以学生为中心, 推行“先学后教”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课堂教学需要老师和学生同时转变理念, 既要从“教为主”走向“学为主”, 还要尝试“先学后教、边教边反馈”。在教师简单的示范性教学后, 学生先看着学, 遇到问题时自己解决, 解决不了的老师再去指导, 也就是翻转课堂方式。这种方式其实是以问题和项目为导向, 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前思考、先期练习。当然, 这个“先学”, 时间不一定要在课外, 也可以在课中, 而且不一定要安排很长时间, 只要解决问题即可。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先学的框架或导学工具, 内容安排恰当、科学、合理。先学之后再引导学生彼此交流, 寻找解决方案, 随后教师有针对性、差异化地进行指导, 既完成了“问题导向”的教学, 又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同时, 教师还可以进行跟进反馈, 这样的“先学”才能真正的为“后教”做好服务, 产生更好的课堂学习效果。

(二) 以个性化评定为基础, 创新教学方法

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课堂教学中, 虽然有小课教学, 但个性化的存在并没有得到鼓励和发展。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 根据学生专业能力、兴趣特长、优缺点、综合素养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制定个性化的评定档案。适时评定能较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 对教学进行及时修正和改进。个性化评定教学中, 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每名学生的学习轨迹, 及时掌握个体的目标、兴趣、基础和进程, 按照不同的要求, 实施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 即选择适合的案例, 通过观看案例中的播音员主持人, 让学生寻找与自己风格相近的标杆人物, 通过对个体播音员主持人的分析、研究、模仿, 来进行专业学习;如仿真教学法, 即邀请与课程相关的一线播音员或主持人走进课堂, 将课堂营造成仿真演播现场, 通过播音员主持人的现场示范教学, 学生将自己纳入演播场景, 通过提问、交流、讨论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尽量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注重播音专业学生个体发展和实践能力提高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分析个体学情, 找准自己的定位, 做出合理的选择, 促使学生通过定制的学习计划完成能力的提高和自我目标的达成。

(三) 以能力培养为本位, 实现订单式培养

从教育结果来看, 教育应该提供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 尤其是核心能力, 这些能力应当明确、具体, 是每个学生在教学任务完成后必须达到的。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 学习产出的最终结果就是以实现与行业和市场需求相匹配的核心能力为主的订单式培养。一是, 细分实践类型, 加强实践教学, 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能力。通过加强实验环节、技能大赛、汇报演出、专业竞赛等多种实践形式的挖掘与建设, 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递进体系;对实践的类型进行细分, 使学生明确实践目的, 并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或短板, 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二是, 以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基本依据, 加强“堂台结合”的教学过程, 突出职业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在教学中加强仿真教学, 模拟传媒行业的工作环境, 力争做到“现场教学课堂化, 课堂教学现场化”,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职业实践引导下推动课程与岗位标准对接, 以订单式的思维培养行业需要的人才。

(四) 以学习成果为导向, 改进评价体系

播音专业课程具有艺术类课程的特点, 应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的不同, 前期预设学生的学习成果, 再根据学习成果的不同, 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 形成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学习成果有显性的, 如竞赛获奖、活动主持、考试成绩、提交报告等, 也有隐性的, 如: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综合素养等。对于显性的学习成果, 如专业认定的竞赛或活动成果可保留相关证明材料, 纳入到最终评价中;对隐性的学习成果, 如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团队协作、创新精神等则需要进行过程性、持续性的评价。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在该门课程中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情况。多元化的评价应渗透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 一方面评价过程可以体现学生学习发展变化的轨迹, 使教师能清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层次, 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进一步认知自己, 查找不足, 有针对性地提升的自己能力, 而教师也可通过教学全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从而及时调整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

“课堂革命”是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 也是我国教育全面深化课改的引领。它绝不仅仅是一个号召, 更多的是一种使命。让学生参与课堂、让学习主导课堂、把学习过程完善起来、拓展课堂教学的宽度, 这是对课堂教学规律的遵循, 也是对课堂教学发展的尊重。

摘要:课堂革命”的提出让诸多的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教学改革。无论是教育价值观的重新确立, 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方法的探索、还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都引发了我们的深度思考。本文从当前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分析入手, 对接传媒行业发展需求, 探讨如何进行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堂教学改革。

关键词:OBE模式,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 陈宝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N].人明日报, 2017-9-08 (7) .

[2] 赵熙敏, 余岩波, 丁亮.小课教学模式创新探析--基于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课堂教学[J].时代教育, 2015 (24) :30-34.

上一篇:盘点广东的专利金奖下一篇:人才培养途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