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案例分析的小故事
故事一
昨天早晨8点多;张女士刚起床,就听见我们院里一片嘈杂:原来是他们院子一个老爷子由于年岁已高,反应稍慢,骑自行车压了别人的一条小狗,牵狗人不依不饶;非得逼老爷子赔偿。其实也没有大问题,就是稍稍碰了那条畜生一下!张女士看到这种情况就穿衣下了楼,问清了压狗的时间后;对那人说:“第一;我们需要你出示合法的养犬证、第二;您遛狗的时间不对,辽宁省有关法律规定是晚7点以后至第二天早7点之前!第三;您应该庆幸的是您的狗没有把老爷子晃摔了,否则后果您自己合计吧!”听了张女士的话,牵狗人也自觉理亏,搭讪了几句就走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多掌握点儿法律常识;确实可以达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目的!
故事二
王先生在外地工作,离家较远,平时回家较少,大多是通过电话与家里联系。有一天,他正在单位上班,父亲打来电话说:“昨天我和你二叔因为自留山的划分问题吵了一架,吵得很凶,你二叔说准备找人揍我。”过了几天,父亲又来电话:“自留山的事没有摆平,新问题又来了。”王先生一听心里直打鼓,连问咋回事,父亲说:“我和你二叔因堂屋问题又吵架了,我准备揍你二叔,到时候万一把他弄得哪儿不合适,就算坐班房我也豁出去了。”他还问王先生把人打伤要判几年刑。
王先生赶紧说:“你这次无论如何也得听我的,不能急。”父亲说:“你快讲,废话少说。”王先生告诉他,打人是要负刑事责任的,打伤了还得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兄弟之间的事还是和解为好。自留山和堂屋都属《民法通则》调整的范畴,但里面还涉及到《继承法》的有关法条,一时半会儿在电话里很难说清楚,于是,王先生就把有关《民法通则》和《继承法》的法律知识及解决中需要的相关证据给父亲寄了回去,希望他和二叔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两个月后,父亲来信说:“我与你二叔的纠纷是用法律手段解决的,大家都没啥异议。近些日子,我们的关系在逐渐好转。”据说从那以后,父亲有空儿就给亲戚朋友讲他学到的一点法律知识。后来父亲对法律知识越来越有兴趣,村子里发生什么事,他总会打电话向王先生咨询。
这个故事说明:法律看似遥远,其实非常贴近生活,解决的都是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让情感和美育融为一体
—人音版小学音乐歌曲《小螺号》教学案例与评析
关键词:
情感
美育
融为一体
[背景会析] 人类已进入21世纪,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事业所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将给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名农村艺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新课程的实施。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因此,让学生的情感和养育融为一体,是音乐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受传统音乐教育的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等方面的影响,目前,农村的音乐课教育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现在就以《小螺号》这首歌曲为例,来谈谈农村音乐课的新歌教学模式。
[教学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中反复强调了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我们上音乐课,并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着眼于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因此,在教学时,我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发现、感受、体验、创造和享受音乐的美,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音 1
乐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
[教学方案]
一、以情激趣——发现美
(多媒体配乐展示:汹涌澎湃的大海以及海边的景物……)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向学生介绍画面:在一望无际的大海边,有一位身穿短袖短裤的健壮小男孩儿,在海风的吹拂下,吹着螺号,似乎在等着出海的亲人回家……同学们,看了画面,你能说一说你的感受吗?
(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课题《小螺号》
[点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的知识面窄,教师善于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一开始就被教师创设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住,然后,就进入了新课的学习状态中了。
二、以情示范——感受美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优美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那么,现在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呢?
生:(齐)想听老师给我们唱一遍《小螺号》这首歌。
师微笑着点头,有感情地边弹边唱,学生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
[点评]音乐作品同文学作品一样,都是作者带着强烈的思想感情进行创作的,因此,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音乐作品,认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心放到作品中去,让自己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情感具有感染性”当教师用激昂的感情,声情并茂地开始范唱或范奏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被调动起来了,就会随着教师学习新知。
三、以情模唱——体验美 (师唱完,雷鸣般的掌声响起) 师:同学们,这首歌好听吗? 生(齐):好听。
师:那么,你们想不想学呢? 生(齐):想。
师: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把这首歌唱好? (生分小组讨论) (师抽生回答)
生1:我觉得要用欢快的情绪演唱,表现小螺号在海边的愉快心情。 生2:我觉得要用稍快的速度为好,因为活泼更能表现歌曲主人翁即将见到阿爸时的激动心情。
生3:我觉得要唱得亲切自然,这样能表现出对亲人的依恋之情。 生4:唱歌时吐字要清晰,才能让人感觉到美。 ……
师:同学们的发言真是棒极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现在,老师弹琴,谁能跟着唱一遍。
(师弹琴,生试唱)
师:谁能评一评,他唱得怎么样?
生1:我觉得他唱得很好,就是音没唱准,比如,“海鸥听了展翅飞”,这个“飞”应唱两拍,而他唱成一拍了。(生试唱)
生2:我觉得最后一小节:“阿爸听了快快回”,要唱得再亲切一点。(生试唱)
……
(教师及时表扬评价得好的同学,并请模仿得好的同学单独表演,请同学们与他比较,想想自己还有哪句没唱好,教师引导学生从音色、高低、长短、强弱等方面考虑。并播放光碟,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
[点评]审美经验主要来自审美实践,调动学生情绪和情感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关键,教师在范唱的同时,切实引导学生想象、联想和欣赏,感受音乐作品的美,达到与音乐作品的情感共鸣。从而,促进和激发学生思维,产生审美的愉悦,然后,通过有感情地伴奏,让学生进行模唱,体验音乐作品的美。
四、创新表演——创造美
1、在学生学会歌曲之后,教师鼓励学生自编动作,载歌载舞,从而进一步体验歌曲的美。
2、自编节奏型用竖笛或打击乐器等为歌曲伴奏。
[点评]艺术本身就意味着创造。当学生体验到音乐美的同时,就不由自主地想要去创造美,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设计了自编动作和给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 《小螺号》是九年义务教育(湖北版)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首带再现的三段体歌曲,为五声羽调式。旋律欢快跳跃,节奏明快活泼,颇具儿童特点。本课旨在指导学生用欢快甜美的歌声表达海边儿童盼望出海的亲人早日回归的急切心情。为了很好地完成新歌教学这个任务,我按照“以情激趣——发现美;以情示范——感受美;以情模唱——体验美;创新表演——创造美”这四步曲来进行 4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之处在于:以学生的音乐兴趣为出发点展开教学,逐步渗透审美教育,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用鼓励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让他们在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自由地学习、歌唱,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新知,感受到了美,培养了能力。
当然,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学生对这节课中出现的装饰音上波音运用得还不够好,这在今后的音乐课教学中还要不断地巩固,练习,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案例总评] 《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了音乐课要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所以,本节课教学紧紧围绕审美教育,以调动学生情感为出发点展开音乐教学,具体做法是:
首先,重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例如,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发现音乐的美;用激昂的感情,声情并茂地进行范唱或范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范唱的同时,切实引导学生想象、联想和欣赏,感受音乐作品的美,达到与音乐作品的情感共鸣。从而,促进和激发学生思维,产生审美的愉悦;
其次,重视学生的音乐体验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例如,通过有感情地伴奏,让学生进行模唱,体验音乐作品的美;然后,根据儿童的创造力强这一特点,设计了自编动作和给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总之,在教学过 5
程中,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教学效果较好。
管理案例及评析2:在分班上引入竞争机制
管理案例及评析2:在分班上引入竞争机制
新的学期开始了,以到了幼儿园一年一度分班的时候。每年,园领导总要为分班的事开好几次会,仔细研究调整,但分班后,还是有许多老师不满意。不是因为双方合作不好,就是因为有个别老师工作不尽力、不负责任、不服从班长管理。
今年,园长采取了一个新的分班办法:就是由园领导考虑权衡后,选出各班的班长,再由班长自己挑选本班的老师。这样一来,有几位老师坐不住了。她们有的是原来工作不认真、班长不好管的,有的是与同事不好相处的,班长们都不愿选她们。最后,出现了她们没班可以去、班里也缺人手的情况。
于是,园长开始分别找这几位老师谈话。让她们总结一下自己原来的工作,帮她们分析自己落选的原因,使几位老师明向了自己的缺点。慢慢地,这几位老师的思想工作做通了,她们向园长保证:如果班长选用她们。她们一定认真工作,与其他老师好好配合。之后,园长再次召开厂班长会,做班长们的工作。希望班长们从全园的教养工作出发,给这几位老师一次机会,先试用半学期,如果再干不好,下学期就请她们离班下岗。
这次的分班改革后,各班的工作情况都有了改观。不仅增强了班里老师之问的集体凝聚力,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而且使原来工作态度不好的几位老师也逐渐改掉了白己的缺点。 分析与思考
该案例讲述的是当前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项教师人事管理制度——竞争上岗,分层聘用。从配班制度本身来看,这是对以往园领导独断配班岗位的做法的一种革新。在新时期,大力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下,给予教师自主选择权,采用分层聘用的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既给广大教师以紧迫感,又能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最终促进工作质量的提升。竞争上岗;无论走对已经上岗的教师还是对目前暂处于无岗状态的教师来说,都是有效地促进其全心投入工作的重要手段。而且,这种逐层聘用上岗的方式,使各位老师之间能够很好地配合协调,对于团结合作地开展工作也是十分有利的。 案例编写周卫群评析罗佩珍
管理案例及评析13:当孩子的利益受到侵占时
去年六月份的一天中午,某园食堂发生了一起炊事人员集体吃孩子的东西的事故(每人吃了一个大虾)。当时园领导没有发现,也没有人反映此事。事隔一个星期后,班长与副班长在工作中发生口角,副班长说出了此事,说食堂炊事员吃孩子的东西。听到此事,分管后勤的副主任感到很吃惊:食堂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我园的规章制度很严,不准任何人以任何理由侵占孩子的利益,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呢?听到反映后,副主任深入到食堂了解情况。食堂的几位同志承认了此事,副主任又找到了班长,了解吃东西的具体情况。班长承认东西是她让吃的,各班把分剩下的让大伙尝一尝,并表示自己做得不对。副主任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及时召开食堂班委会,让班长在食堂班委会上做了检查。为了达到教育目的,对所有吃孩子东西的人进行了罚款处理,班长罚得重一点,作为分管食堂后勤工作的副主任虽然未吃,但也有领导责任,自己主动交了罚款,罚款全部记到幼儿伙食账上。
这件事发生后,园领导非常重视,及时召开了园务会,通报了此情况,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虽有制度,但执行不严。今后,要严格加强职业道德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决不允许此类事情再发生。 分析与思考
该事故的发生是因为制度执行不严造成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情况经常在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中遇到,一方面是领导对贯彻制度执行的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是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欠缺。制度制定出来并没有万事大吉,这需要上至领导下至教职工一致地贯彻执行。您园的规章制度执行状况如何?如果发生上述事故,你们会怎样处理?在以后的合理工作中又怎样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案例编写于海荣分析整理张咏
在想象中感悟快乐
------------《巨人的花园》读写结合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巨人的花园》是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七册的课文。它根据英国作家王尔德的童话故事《自私的巨人》改编而来。故事叙述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园里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他把孩子们再次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重新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也感到无比的幸福。
这篇童话语言优美,故事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童话特点,我在教学中紧扣“想象”两字,抓住“巨人砌墙前后花园景色”这一对比展开教学,从朗读入手,自读自悟,自说自写,让孩子从“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这一直观认识领悟到“快乐要分享”这一主题。
案例描述:
【片断一】:了解童话,感知神奇
师:我们读过那么多童话故事,你觉得童话故事有什么主要特点? 生1:童话故事里发生的事情都特别夸张神奇,想象力很丰富。
生2:童话往往会采用拟人手法,动物植物都会说话都有感情。
生3:每个童话都会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
师:是的,童话它想象特别丰富神奇。让我们走进《巨人的花园》,看看这个故事,想象一下画面,哪些地方你觉得特别神奇的?
(生自由朗读课文,寻找神奇之处。)
生1: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就绽出嫩芽了。
生2: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生3: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生4:插图上,巨人这么大,孩子这么小,这也非常神奇。
师:为什么你觉得这几处描写很神奇呢?
生1:现实生活里人根本就没有魔力的,不会一下子让桃树发芽。 生2:孩子们一走,花园里怎么就变冬天呢?这太奇怪了吧。
生3:村子里是春天,围墙里是冬天,这怎么可能呢!
师:你发现了吗?故事里的这些神奇之处,都是跟谁有关的?
生:跟孩子有关的,孩子在花园里,花园里就有春天。
【设计意图】:单元导语中揭示了本单元的教学任务:“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一开始我们让孩子先回顾自己读过的童话的特点,提炼出“想象丰富神奇”这一主要特点。从体验神奇之处入手,让孩子产生阅读文本的兴趣。通过对神奇之处的质疑,产生研究文本的动力。最终得出“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有孩子就有春天”这一学习主线。
【片断二】:感受美丽,体验快乐
师:请你去找找,孩子们没有被赶走前,花园是怎么样的?
生: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根据生回答课件出示这段话。)
师:会读书的人能把一段文章读成一个词。这段文字你们能把它读成哪个词? (生自由朗读,并把这个词语写在这段话的边上。)
生:我把它读成“生机勃勃”,我从“孩子们都喜欢到那里玩”感受到了那里面肯定很热闹。
师:你很会读书。(板书:生机勃勃)你还能把这段话读成哪个词?
生:我想读成“美丽”。因为它写到“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师:你发现了花园的四季都各有特点。(板书:美丽。并将四个描写季节的词语字体变红。)
师:爱幻想的人还能把一个词、一句话想像成一段美丽的画面。想象一下,读着这段话时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1: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在花园里摘果子,吃果子,真开心啊!
生2:我看到了花园里鲜花都绽开了笑脸,蝴蝶蜜蜂都飞来了。
生3:我好像看到小朋友们堆了个大大的雪人,正躲在雪人后面打雪仗呢! ………
师: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在你们的描述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花园的美丽,孩子们的快乐!让我们用朗读来赞美这美丽的花园吧!
(学生深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想象,能使情感的体验更加丰富。这一段话,不是精雕细刻,而是浓缩精华,只用了四个词语来描写花园的美丽。我们必须通过想象,把浓缩的内容释放出来,以便更深刻体会蕴含在里面的情感。于是特意设置了把一段话读成一个词,再由一个词想象成一幅画面这样的环节,让孩子先在朗读中得出初步的感受,然后通过想象进一步加深对“美丽、快乐”的体验,最后通过朗读激发情感,为后续的读写结合做好铺垫。
【片断三】:读写结合,想象幸福
师:巨人终于意识到是自己的任性、冷酷赶走了孩子,赶走了美丽的春天。他明白这一点后,他立刻做了什么?
生1:他立刻拆除了围墙。
生2:他立刻把花园还给了孩子。
师:当初他写的“禁止入内”的告示牌,现在怎么办?
生1:把那几个字改成“欢迎入内”。
生2:可以改成“孩子的乐园”。
生3:写上“所有的孩子都请进来”。
………
师:做了这一切后,孩子们又回到了巨人的花园里,此时的花园变成了孩子的------
生齐答:乐园。
师:从此以后,巨人和孩子们在花园里会如何快乐地玩耍、幸福地生活呢?在四个季节中,抓住一个季节描写巨人和孩子的幸福生活。
(学生自由想象,创编故事)
交流。
生1:春天鲜花盛开,所有的花朵都绽开了笑脸!巨人和孩子们找来最美的鲜花编成一个大花环。孩子们把花环戴在巨人的头上,巨人感到无比的幸福。
生2:秋天鲜果飘香,花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诱人的香味让路过的孩子也跑进了花园。最调皮的孩子坐在巨人的肩膀上从高高的树上摘下苹果,把苹果塞到巨人的嘴里。巨人觉得真甜啊!
………
师:此时此刻,不仅仅是孩子们感到快乐,---
生:巨人也感到了快乐。
师:你从巨人的遭遇上明白了---
生:只有分享才能得到快乐。
【设计意图】:选择巨人推倒围墙后和孩子们在美丽的花园里快乐玩耍的场景这一读写结合点,既能让孩子们进行想象创造,体会童话的特点;又能紧紧贴合文章的主题“分享快乐”深化感悟。王尔德的童话语言是特点优美的,设计读写结合时,又将之前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白雪一片四个词语放进去,请同学想象画面,感受并积累童话优美的语言。
教学反思: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想象画面,在想象的过程中达到文本与心灵的沟通。只要用心灵去解读文本,通过想象去领悟文本,便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巨人的童话》被喻为是童话中的“完美之作”,语言优美,内容丰富。课堂上我们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入到童话优美的意境中,使之感同身受。学生的思维、情感在老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富有启发性的过渡语、适时的教学点拨和自己反复的朗读、品味中逐渐清晰、丰富,内心的体验与文本的情感更靠近,内心的体验与文本的内涵更吻合。通过对花园变化前后的想象研读,拾级而上、步步深入,由文悟情,使学生在读、思、想、说、写的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没有孩子就没有春天,有孩子就有春天”这一点。
整堂课我们都在一种自然、舒畅的情境中无痕地进行着语言训练。课始引导学生感受故事的神奇之处,教师顺势而导;课中感受花园的美丽与荒凉,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想象画面,读中感悟,以读见悟,直至熟读成诵;抓住花园“变化”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文眼,让学生在静静的默读思考中,在细细的语言品味中,在对比朗读、想象说话中,理解童话的内涵。课末的写话训练,更是把对寓意的心领神会通过丰富的想象见诸笔端。
附
二、模拟处警案例及评析要点 A、基本案情 案例
一、
2008年4月12日凌晨4时许,某派出所接市局指挥中心指令:市区某居民区有精神病人发病,病人家属求助,两名值班民警迅速赶到现场。现场已聚集多名小区居民围观,一名20岁左右小伙子站在小区一车棚顶上大声叫喊,情绪激动并不断捡起车棚顶上的砖头向人群砸下。多名围观居民情绪较激动并围着病人家属争吵,现场比较混乱。 案例
二、
某日,李女士到某县便民服务中心领取新发的二代身份证时,发现其二代身份证上身份证号码不一致,遂向窗口民警指出并要求予以更正。民警在人口系统中查询其户籍信息,发现与新证一致,要求其出具户口本。李女士叫丈夫回家取来户口本,经核对与人口系统中信息一致。经查,该女士户口1994年从某镇派出所迁来。民警调出其迁移时的档案告知其到镇派出所去调查。夫妻俩“窝着一肚子火”赶到某镇派出所质问原因。 案例
三、
2008年1月21日上午,某派出所民警对辖区金琼服装厂外来人口进行实地检查时,发现该服装厂有五名外地员工没有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暂住证,民警根据《浙江省暂住人口管理条例》要求未办理暂住证的外地员工到暂住地辖区派出所去办理暂住证,并拟对该服装厂作出现场处罚。但是该服装厂负责人金某以外地员工刚到厂里来上班,并且对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为理由,不愿接受民警作出的现场处罚,并偷偷指示员工溜走。躲避检查民警的继续盘查,抵触情绪比较强烈。 案例
四、
2009年5月17日,某辖区派出所所长收到了一封群众来信,信中简单的描述了案发经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社区民警的感激之情。原来,来信群众是辖区某公司任职的高级管理人员,暂住某生活小区。4月19日(星期日)这天家里发生了盗窃案,被盗金银首饰、现金等价值五万余元的财物,损失巨大。情急之下,他把电话打到了社区民警那里,正在休息的社区民警在接到电话之后,一方面通知技术人员勘察现场,另一方面马上赶到现场,对失主进行了调查访问,安慰受害人。短短的一个星期之内,社区民警依靠扎实的基础工作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根据群众提供的某男子近期出手阔绰,经济反常的情报信息,在高危对象中锁定并抓获了盗窃犯罪嫌疑人温某,连带破获其他几起盗窃案,帮助群众追回大部分被盗财物,周围群众拍手称快。 案例
五、
2009年5月11日,某交警中队民警在执勤时发现一辆无牌二轮摩托车,于是示意其停车接受检查。当事人不能出示驾驶证及行驶证,当民警问其姓名时,驾驶员极不配合始终不肯讲出名字,只重复说其驾驶证在家里,民警根据当事人的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判断其在说谎,但为避免当事人的抵触情绪,此时不宜揭穿。 案例
六、
某年7月5日,张女士怒气冲冲地赶到某交警支队反映,其丈夫李某在5月29日骑自行车被拖拉机撞伤,对方司机侯某以没有钱为由一直未缴纳医疗费用,而李某住院已经花费2万多元,负责处理该交通事故的交警大队在6月25日将车辆返还侯某。昨天张女士接到事故认定书,认定双方负同等责任,但是气就不打一处来,根本无法接受,也不听民警解释,所以赶到支队进行复核信访。 B、评分标准
每个案例分值为12.5 分,其中普通话水平分值为2.5分,案例处置要点为 10分。
一、普通话水平分值分布: 1.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0.5分) 2.词汇语法规范程度(1分) 3.语音、连读音变(上声、“一”、“不”),语调(语气) (0.5) 4.掌握普通话词汇、语法的程度(0.5分)
二、处置要点分值分布
(一)案例一处置要点分值分布:
1.迅速控制现场,确定有无人员伤亡,指挥围观群众退到安全地带。(2.5分) 2.在现场了解情况,询问病人亲属登记基本情况备案。(1.5分) 3.对病人进行外围控制,联合家属对病人进行安抚劝说,防止病人情绪失控。(1.5分) 4.民警将现场情况回馈指挥中心并请求消防部门支援。(1.5分) 5.做好充分保护措施,将病人安全控制。(1.5分) 6.帮助家属将病人送至精神病院。(1.5分)
(二)案例二处置要点分值分布:
1.受理诉求,稳定情绪,了解情况。待当事人情绪稳定后,民警查看了当事人身份证与户口本,耐心询问其迁移前户口详址。(2分) 2.仔细询问,认真调查。当了解到李女士是20世纪80年代末因外市某中专毕业后分配工作落户到镇里的,民警当即找来了当年的迁移档案,但迁移证上的身份信息与户口本及人口信息系统中是一致的。(2分) 3.预约登记,等待答复。民警认识到李女士第一代身份证中的号码可能是错误的,但考虑到事情还不能一下子下断论,还需进一步调查核实,于是民警让当事人留下电话号码,等待调查核实后回复。(2分) 4.深入调查,弄清原委。民警专门到县局有关部门进行核实,查实1998年李女士因第一代身份证到期在县局换领时输错了身份证号码。(2分)
5.明确结果,及时回复通知。弄清事情原委后,民警当即进行电话回复,告知李女士直接到县局办证窗口办理公民身份证号码更正事项,并对给其造成的麻烦表示了歉意。李女士表示了感谢。(2分)
(三)案例三处置要点分值分布:
1.及时讲明政策及法律依据。政策及法律依据是我们治安秩序管理的武器,我们一定要自己懂法,在工作中主动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对方明白自己违法所在,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罚。(4分) 2.管理的同时主动做好了服务工作。一些企业迟迟不肯为外来员工办理暂住登记相关手续,怕生产受影响抽不出时间也是一方面原因。作为管理相关就同样要做好服务工作,方便群众,利用生产空闲时间,主动上门服务,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才能赢得工作的主动。(3分) 3.分析外来人口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有些企业对外来人口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民警在工作中要主动分析,讲明重要性和必要性,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3分)
(四)案例四处置要点分值分布:
1.社区民警接到受害人报警后,马上要求受害人保护好现场,通知技术人员勘察现场,提取痕迹物证。(1.5分) 2.社区民警及时赶到案发现场,查看现场情况,对受害人进行调查访问;同时表示对受害人的同情,要尽量用安慰语言,缓解受害群众急躁不安的情绪。(2.5分) 3.详细询问损失情况,并一一记录下来,及时布控赃物流向。提醒受害人回忆案发前后周围表现异常的人、事、物,收集案件的线索。(2分) 4.查询打防控系统,串并辖区同类案子,分析发案规律,编写预警信息,提醒周围群众加强防范。(1分) 5.走访周围单位群众,摸排可疑对象,梳理辖区重点人员。(1.5分) 6.回访受害人,倾听群众呼声,宣传防范措施,鼓励群众安装监控设施。(1.5分)
(五)案例五处置要点分值分布:
1.稳定情绪,转移话题。民警从车子入手,问当事人此车车主是谁,驾驶人吞吞吐吐说是借来的,民警继续问此车有无发票,驾驶员本能反应说有,就在车里。(2分) 2.分散注意力,做出判断。当民警拿到发票后,突然按发票上的名字叫时,驾驶人李某本能的应了声,由此,民警认定此车就是李某本人的。(1.5分) 3.认真调查,确认判断。民警马上与内勤联系,通过“五查一联系”,查实李某没有办理任何机动车驾驶证,但此时的李某仍十分的配合,坚持要回家取驾驶证,如果强行传唤其至交警中队,肯定有难度,而且容易形成对立,扩大矛盾,甚至引起周围群众的误解。(1.5分) 4.调整思路,仔细询问。当掌握当事人心理动态后,民警并没有立刻挑明其无证驾驶的事实,而是继续从周围入手。民警看到李某的车子上有用来喂猪的药,并且闻到他身上的气味,判断其应是办养猪场,于是问李某此药何用,这次猪流感对其有无影响等,及时消除其恐怖心理。(1.5分) 5.积极劝导,进行教育。民警此时适当问其讲解无牌车辆在道路上行驶的危害性,说明如果发生交通事故后果,劝其到交警中队配合调查,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讲究执法策略,经过20多分钟的现场工作,李某顺从民警到中队配合调查。到中队后,民警拿出公安网上其未办理机动车驾驶证的证据。此时,李某终于承认其存在侥幸心理,并且看到交警中队大厅放置的交通事故案例展板,结合民警的安全教育,想到自己既无驾驶证又无牌照,认识到交通违法的危害性,表示听从交警办理。(1.5分) 6.为民解难,严肃执法。民警在办理拘留案件时,了解当事人家庭情况,养猪场饲养状况,李某终于说出不放心养猪场,要给猪吃药,防止生病的顾虑,民警在了解情况后,及时向中队领导反映,由中队出面,联系街道兽医,帮助其解决困难,并向其家属告知情况。(1分) 7.热情帮助,接受处理。看到全队上下为其解决困难忙碌的身影,李某终于说出“民警同志,我以后再也不无证驾驶了,给你们添麻烦了,我无证驾驶被拘留没有怨言,你们为我的养猪场帮忙,我谢谢你们!” (1分)
(六)案例六处置要点分值分布:
1.说明情况,稳定情绪。得知情况后,该支队负责事故复核的民警热情接待,稳定当事人情绪,并解释如果对此事故认定有异议,李某应在三日内提出复核申请并可以委托张女士代办相关手续。(2.5分) 2.复核受理,展开调查。事故复核民警依法受理李某的复核申请后,立即向负责处理该交通事故的交警大队调取案件。查阅案件资料后,经办民警经过详细的分析,将意见上报。(2.5分) 3.实地查勘,讨论确定。由于事故发生地点交通环境复杂,该支队决定组织相关民警实地查勘现场路段,并进行集体讨论,最终确定作出维持原认定书的复核结论。(2.5分) 4.耐心分析,满意而归。通知双方当事人共同到队,宣布事故复核结论,将相关交通法规和事故形成原因、作用向当事人进行耐心说明,双方对认定结果表示同意。经过沟通,民警把事故中暂扣车辆和垫付费用的规定也进行了解释,张女士听后表示理解,同时侯某也主动提出愿意分期支付赔偿费用,双方满意而归。(2.5分)
推荐阅读:
天然气法律法规及案例06-24
教育法律法规案例06-17
法律案例分析(政治)10-04
马加爵法律案例分析07-07
法律硕士课程——刑法学教学案例10-29
市场营销案例小故事09-11
《咏华山》课堂教学案例评析07-02
有效教学经典案例评析讲稿10-08
“机械效率”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