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课程——刑法学教学案例

2024-10-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法律硕士课程——刑法学教学案例(共8篇)

法律硕士课程——刑法学教学案例 篇1

(总论部分)

案例1:许霆案。

2006年4月21日晚10时,被告人许霆来到天河区黄埔大道某银行的ATM取款机取款。结果取出1000元后,他惊讶地发现银行卡账户里只被扣了1元,狂喜之下,许霆连续取款5.4万元。当晚,许霆回到住处,将此事告诉了同伴郭安山。两人随即再次前往提款,之后反复操作多次。后经警方查实,许霆先后取款171笔,合计17.5万元;郭安山则取款1.8万元。事后,二人各携赃款潜逃。

许霆占有17.5万元是民事上的不当得利?还是刑事上的犯罪行为?

案例2:教授换妻被控聚众淫乱罪案。

南京某大学的副教授马某,曾经历过两段失败的婚姻。儿子跟着前妻,他则和患病母亲住在学校公寓。一次偶然的机会,马某被一位网友拉进了一个名为“换妻游戏”的群里,觉得这是种先进的生活方式。随后自己建了一个“换妻”QQ群,得到不少网友支持,并常在马某家进行“换妻”活动。2009年5月份,马某在群里发布了解散公告。8月,警方接到举报找到了马某。而参与的其他人,也相继于去年年底归案。近日,马某等22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嫌聚众淫乱罪被秦淮区检察院起诉到秦淮区法院。检方查明,2007年夏天至2009年8月间,马某、吴某夫妻等22人通过网络结识之后,结伙先后多次聚集多人进行淫乱活动。马某参与18起。马某被判刑3年半。

讨论:对卖淫、吸毒、聚众淫乱等没有被害人行为的态度。

案例3:组织男性同性恋卖淫案

李某在2003年1月至2003年8月间,先后伙同刘某、冷某等人,采取张贴广告、登报等方式招聘“公关先生”,规定应聘者交押金300元,交管理费每月200元。“公关先生”专为同性提供性服务,如果拒绝,押金、管理费等不予退还。李某还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公关先生”服务一次可收取200元,但必须向其交纳出台费。李某还指使刘某、冷某对公关先生进行管理,在其经营的“金麒麟”、“廊桥”及“正麒”等酒吧内将“公关先生”介绍给同性嫖客,由同性嫖客带至南京市“新富城”大酒店等处从事同性卖淫活动。先后从中牟利10万余元。

李某等行为是否构成组织卖淫罪?

案例4:丈母娘“强奸”女婿案。

2003年昆明男子王勇[均为化名]来到云南磊山律师事务所咨询。两年前王勇与妻张丽结婚后居住在丈母娘的家。其丈母娘李香40刚出头,风韵犹存,丈夫去世后一直是单身。由于妻子经常出差,家里经常只有他和丈母娘两人独处一室。丈母娘不久便在行为上和言语上对他表露出了暧昧的意味,穿着暴露,常作出一些亲昵举动。有一天晚上,王勇睡着了忘记锁房门,夜半突然被一阵响动弄醒了,丈母娘竟然赤身裸体地站在他的床头。王勇顿时被吓了一大跳,王勇终于鼓起勇气向妻子说了实情,出乎意料的是,妻子竟然不以为然.一天,妻子出差,丈母娘很是热情地给王勇冲了一杯牛奶。喝过之后,王勇就昏昏沉沉地睡在了沙发上,一觉醒来,竟然发现丈母娘赤身裸体地躺在自己的身边,在其追问真相时,心满意足的丈母娘,竟然表现得大大方方,一笑了之。

讨论:是否可以追究其丈母娘责任?案例5:成都强奸预备案。

2008年4月17日晚,家住成都新都区的43岁的李某暗恋邻居刘某。他趁刘某丈夫不在,潜入刘某家院落内,然后爬上一棵树窥探刘某在家的一举一动。李某在树上艰难度过4个多小时。这时,天气突变。在一阵电闪雷鸣中,刘某家的院落被照得如同白昼。刘某受惊之下,无意间发现躲在树上的李某。刘某察觉到李某的行为并报警。近日,新都法院以强奸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1年,并处缓刑1年。

讨论:有无定罪处刑的必要?

被告人王某,男,45岁,工人。被告人蒲某,男,41岁,某医院主治医师。

被告人王某的母亲刘某在1984年检查身体时被发现患有癌症,便入院治疗。经过近两年治疗,花费了巨额医疗费,病情也未见好转。该医院主治医师蒲某告知王某,其母亲的病情已无法控制,无救治可能,生命只可能维持半年左右。刘某因癌症的折磨,曾多次要求其子王某终止治疗或让医生注射能立即致其死亡的药物。王某经过反复考虑,便找到主治医师蒲某,请求其为母亲注射能立即致其死亡的药物,使母亲能摆脱癌症的折磨。1986年4月5日,蒲某按照王某的要求,为刘某注射了一支药物,致其死亡。

本案是一起安乐死杀人案,这种为免除被害人的痛苦而实施的故意杀人行为是否构成杀人罪?

案例6:误把白糖当成砒霜投毒杀人怎么定性?

讨论:何以出现大陆法系与我国对此罪完全相反的定性结果? 认为白糖可以致人死亡而给他人喂食白糖又如何定性?

案例7:吴某(男,45岁)为减少继承父亲遗产的法定继承人的人数,以便分得更多的遗产,便极力怂恿其兄乘坐飞机出差。为达到此目的,吴某甚至自己掏钱为其兄购买飞机票,因为最近一段时间,民航客机频繁出事,吴某便希望通过让其兄乘坐飞机而飞机失事,从而达到杀死其兄的目的。其兄为吴某表面的热情所动,遂乘坐飞机外出。果然,飞机因遇到强烈风暴坠毁,其兄也死于空难。吴某突然良心不安,于是到公安机关自首,以致案发。

对于此案,公安机关内部就能否立案发生了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应当立案侦查。理由在于:在此案中,行为人有故意杀人的主观罪过,又实施了一定的行为,而被害人又因为听了吴某的怂恿乘坐了飞机并发生了死亡结果,吴某的行为与其兄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吴某的行为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应当立案。

另一种观点认为不应该立案。理由在于:吴某的劝导行为并不必然导致被害人的死亡,被害人的死亡纯属意外,因而吴某的劝导行为并不是被害人死亡的原因,二者之间并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你认为应如何处理该案?

案例8:

王某晚上经常做梦。1998年9月某晚,王某晚上又作恶梦,梦见自己与一头恶狼奋力搏斗,最后竭尽全力扼住狼颈才将其制服。第二天清早醒来后,发现其妻已经死亡,悲痛惊慌中急忙向公安机关报案。经过调查验证,其妻系外力扼住脖子致机械性窒息死亡,凶手为王某本人。

王某是否构成犯罪?案例9:重庆出租车溺水事件

2009年8月5日凌晨5点半左右,重庆人张玲带着未满两岁的儿和大姨妈林珍(化名)、小姨及其12岁的女儿一家五口打的前往火车站。当汽车驶入火车北站原长途汽车站旁的宝华路下穿道时,由于外面正下着瓢泼大雨,隧道里全是积水。张玲就让驾驶员文某走另外的路,可驾驶员文某缓慢地滑行了一段后,还是踩着油门朝着水坑冲了过去。此时,隧道里的积水已经深达1.6米。载着张玲一家人的出租车一下淹没在水中,仅剩下一个车顶。张玲等人急忙呼救。出租车司机却自顾开门游走了。张玲一家5个人都不擅水性,他们试图打开车门,可无论怎么用力,车门一直无法打开,车外的水已通过车厢缝隙朝车内涌进。张玲打开了副驾驶门后,将大姨妈推上了车顶,很快其儿子也被递上了车顶,但已经停止呼吸。晨练的刘先生听到哭喊声后拨打119报警。

分析:驾驶员文某的行为如何定性?

案例10:

2009年3月14日,张某约倩倩外出游玩,将女同事送回家后,张某和倩倩来到蔡甸索河镇官桥水库。一路上,张某不停唠叨“要倩倩做他的女朋友”,倩倩有些心烦意乱。当两人来到水库边上时,倩倩提出不想再和张某交往,在她欲转身离开时,被张某拉住不放。为摆脱张某的纠缠,倩倩用力挣脱张某的双手,跳进了水库。倩倩跳入水库后,张某站在岸上并没有叫喊和报警,也没有跳下水去营救,而是离开了现场。

张某是否有危害行为?是否犯罪?

案例11:

1、甲打伤乙,乙治疗不及时遇伤口感染身亡。甲与乙的死亡是否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2、甲打伤乙,乙住院治疗期间遇地震导致房屋坍塌身亡。甲与乙的死亡是否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案例12:

甲系某国有公司财务人员,因经常参与赌博经济拮据。一日,其看到公司出纳收取了5万元货款未存入银行,而是放在了公司铁皮柜里。下班后,甲叫来社会上的朋友乙,告知了乙该情况,并介绍了公司晚上值班人员经常坐在门厅打瞌睡的情况,两人商定由乙在晚上从窗户潜入公司撬开铁皮柜盗窃该货款。乙得手后,二人均分了该货款。

问:甲乙共同构成贪污罪还是盗窃罪?

案例13:

上海浦东顾三丝印厂系集体性质企业。1999年5月至2000年10月间,上海浦东顾三丝印厂法定代表人徐志荣未征得厂里员工同意也未报有关管理部门的情况下,先后受收票单位上海勤昌劳技材料厂、上海新达劳技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华雄文教用品有限公司、上海广霖科教材料有限公司之托,以开票金额的5%作为开票费,先后从周育森处虚开上海市增值税专用发票56份,价税合计人民币5470455元,供上述四家单位抵扣,造成国家税款损失人民币794852.32元。徐某共收取上述四家单位支付的开票费中的40%共计人民币10万余元交入厂的财务。

问:对此案应如何定性?是单位犯罪还是徐某个人犯罪?

案例14:

被告人王某曾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拘留教育两次。1999年6月5日晚,王某又在某市火 3 车站候车室,趁一旅客熟睡之际将其提包偷走。出站时被查获,提包内有“五四”式手枪一支、人民币200元以及衣物等。在案件审理中,被告人王某只承认自己想盗窃财物,没料到提包里有手枪。

问题:本案被告人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枪支罪。

案例15:“林肯”撞人逃逸案。

2005年2月1日,被告人付中涛驾驶一辆套牌的白色林肯轿车在长春将9岁女童肖金萍撞倒,并将其卷入车下。付中涛在明知被害人卷入车下,反而加速行驶,拖带被害人行驶出2300米距离时,被害人掉在路面上死亡。

问:对被告人如何定罪处罚?

案例16:

2004年7月25日,北川县陈家坝乡平沟村3组的几亩玉米地被野猪糟蹋,村民全力贵、陈帮培、苏某、朱某四人经商议后,决定第二天上山猎杀野猪。26日下午2点,四人各自扛着家里私藏的猎枪,在枪管里添加了铁钎等利器,一起来到本村朱家塘半山上一块四方地,分头寻找野猪。下午3点20分,已经走散的陈帮培看到四方地里的草丛在摇动,认为里面就是野猪,不声不响地靠近,瞄准草丛里的黑影开枪,草丛里发出一声惨叫,全力贵被铁钎穿过胸膛当场死亡。第二天,三人到公安局自首。

分析:对陈帮培如何定罪处罚?

案例17:

2006年9月10日凌晨2时,吴金艳和小尹、还有另一名服务员已经睡着了,我听见有人敲门,但敲门的人不说话,就没开门继续睡,到了3点,突然有人把门踹开,进来三个男的。其中两个男的是孙金刚和李光辉,都是原来阳台山庄的职工,另一个男的她不认识。事后调查得知,三人认为是小尹向经理告发他们在山庄吃饭、拿烟、洗桑拿没有付钱,导致李光辉被开除,再加上孙金刚追求小尹,小尹不同意反而骂他傻,于是他们想强行把小尹带到山下关押两天,并在小尹身上留下“记号”。破门而入后,孙金刚掀开小尹的被子,殴打小尹并撕扯她的睡衣,小尹的胸部裸露出来。吴金艳见状下床劝阻,孙金刚又转身打她,并一把扯开吴金艳的睡衣。吴金艳顺手从床头柜上摸起一把水果刀(削苹果用的,刀刃长14.5厘米),朝孙金刚乱划,把孙金刚左臂划伤,孙捂着胳膊退出去。李光辉见状,从桌上拿起一把铁挂锁(长11厘米,宽6.5厘米,重550克),举起来要砸吴金艳,吴金艳持刀刺向李光辉,李光辉左胸被刺中后倒地,并因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

吴金艳的行为是否是正当防卫?

案例18:

一日晚,张某(女)在乡间小路上被刘某袭击,张奋力逃脱。由于天色已暗,张不敢再连夜赶路,便投宿于一农妇家中。农妇安排张与其女同床而睡。凌晨时分,张被屋外的敲门声惊醒。听见外面有人对话,一男说:“老子今天倒霉,等到一个女的,让她跑脱了。”妇人答:“我今天收留了个投宿的女的,一定就是跑脱的那个。”男又说:“正好,一定要杀掉她,因为她看到了我的样子,不杀掉她,明天她一定告发我。”原来,男的正是刘某,妇人正是刘之母。张某听后十分害怕,又无处可逃。情急中,张便将熟睡的刘某之妹与自己的位置互换。后刘某及其母进来,杀死了刘妹,张趁二人外出抛尸时逃跑。

张某是否应负刑事责任? 案例19:

2004年6月7日中午,王强、罗强、王守洪共谋抢劫出租车。为此,三人共同准备锯齿刀、手术刀、剪刀、尼龙绳、不干胶带等作案工作,于当晚携带上述工具拦乘一辆出租车,意欲抢劫。在车上,他们说要去西门车站和九眼桥,引起了司机钟某某的怀疑。钟将车开至一出租车检查站,将可疑情况报告了公安人员。公安人员立即将三人捕获。

三人应如何定性?

案例20:

甲约乙为自己的盗窃行为望风;乙同意,并实施了望风行为。但甲在盗窃中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依刑法规定甲的行为应转化为抢劫罪而不再构成盗窃罪)。

问:对甲乙应当如何处罚?

案例21:

甲乙两人合谋实施抢劫,甲见一孕妇独自行走,便拿出匕首意图劫取财产。由于乙的老婆也正怀孕,乙不想抢劫孕妇,便劝说甲不要抢劫该孕妇。甲不理乙的劝住,乙便说:“不听就算了,顺便你怎样,我反正不干了”,转身离开了现场。甲还是持刀抢劫了孕妇300元钱。

乙是否成立犯罪中止?

案例22:

2002年4月10日下午,被告人陈某上厕所时把女儿放在外面靠篱笆站着。陈在厕所内听到女儿哭声,出来见女儿扑倒在地,将其抱起见脸上、嘴上都是鸡屎,怀疑是站在女儿身边的杨某(男,4岁)推倒的,就抓住杨的左肩使劲“一推一转”。杨被推倒在地,头部碰在石头上,后脚蹬了几下。陈将女儿的脸擦干净后转身一看,见杨仍倒在地上,就将杨抱起,发现地上、石头上都是血,并听见杨的喉咙里象打鼾一样响了一声,且脸色苍白,四肢瘫软,不哭不哼。被告害怕承担责任,就将杨抱进自家猪舍,出来将地上有血的石头、树叶拾起丢进厕所,用铁锹铲净地上血土。陈第二次进猪舍,见杨仍躺着未动,即拆散一捆稻草盖在他的身上。尔后出屋张望,见无人影,又第三次进猪舍。这时被告好象见覆盖的稻草动了一下,怕杨又活了,顺手拾起一块石头向杨的头部砸去,并用一块石磨压在杨的身上。三天后被告将杨的尸体转移到河边涵洞里,后尸体被水冲出方得以侦查破案。经法医鉴定,杨某头部被砸伤痕系死后伤,被告用石砸杨之前,杨已死亡。

问题:在本案中,被告陈某犯的是一罪还是数罪。

案例23:

被告人谢某,男,21岁,学生。

被告人谢某与被害人李某是同学,好朋友。某日,因为另一同学的事情李骗了谢某,晚上11点过,谢在校外的街边找到李,质问时双方发生口角,进而抓扯起来。谢掏出自己钥匙上的一把刃长约3公分的水果刀,向李前胸刺去。谢见李胸前流出了血,就赶紧背上李到附近的医院,李经医生检验已经死亡。医生随即用手机打110报警,谢未离开医院,等警察来到医院后,问“谁动的手?”谢随即站起说“是我”。随后向警察交代了案发经过。

控方:被告人谢某构成犯罪,不具有自首情节;

辩方:被告人谢某具有自首情节,应给予从轻减轻处罚。案例24:

(1)郑筱萸死刑。郑筱萸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检察院指控郑筱萸在1997年中至2006年年底担任国家药监局局长等职务期间,审批八家药厂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过程中,直接或者透过妻子和儿子,受贿649万多元人民币。2001年到2003年,擅自降低审批药品标准,其后被揭发部分药厂虚报药品资料,其中六种是假药。2006年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齐二药)亮菌甲素注射液事件(详见“二甘醇”条目),以及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欣弗”注射液事件,导致十人死亡,多名病人出现肾功能衰竭。2007年5月29日上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郑筱萸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郑筱萸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玩忽职守罪判处其有期徒刑7年,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6月22日作出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7月10日上午被执行死刑。

(2)1992年2月至2009年4月,被告人陈绍基利用担任广东省公安厅厅长、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政法委书记、广东省委副书记、广东省政协主席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单独或者伙同其子陈子翊、情妇李泳(均另案处理)索取及收受他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2959.5万余元。鉴于陈绍基因涉嫌受贿被审查后,主动交代办案机关尚未掌握的大部分受贿事实,认罪、悔罪,且案发后赃款、赃物已全部追缴。2010年7月23日,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其作出一审判决,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3)1996年至2009年期间,文强利用其先后担任重庆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重庆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职务晋升、工作调动、就业安置、承揽工程等谋取利益,先后多次单独或伙同其妻周晓亚收受包括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在内的他人财物,折合人民币共计1211万余元,其中,文强、周晓亚共同收受他人财物折合人民币449万余元。2003年至2008年期间,文强明知王天伦、谢才萍、岳宁、马当、王小军等人组织、领导的多个黑社会性质组织从事有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仍予以包庇、纵容。2007年8月28日晚,文强还强行与某女发生了性关系。此外,文强对1044万余元财物不能说明来源。

重庆高院认为,原判决认定文强犯受贿罪,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强奸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文强所犯受贿罪,数额特别巨大,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据此,重庆高院裁定:驳回文强上诉,维持原判;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维持原判决判处被告人文强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的刑事裁定,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法律硕士课程——刑法学教学案例 篇2

一、法学本科教学中培植法律职业素养的制约因素

法学教育不仅仅是纯粹地传授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进行能力的培养;法学教育不能也不应该仅仅是一种通识教育或者学历教育, 更为重要的是职业素养的养成。[1]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又必须看到课程教学内化为法律职业素养的诸多制约因素。

1. 法学教学课程目标定位不准

由于我国传统上将法学教育定位于学科教育或通识教育, 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教育分离, 且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法律职业教育阶段, 从目前法学本科教学的方法及内容来看, 很难达到法律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效果。法律职业素养更注重法律职业人的思维及人格的养成, 正如美国学者博西格诺所言“法学院的目的是改变人, 通过在法学院的经历使人们变成另一种样子———将他们从法律的外行转化为法律人的新锐。法学院为他们提供了运用法律规则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使他们对自己有一种全新的作为法律专业人士的概念, 忠诚于法律职业的价值观, 取得一种费解而神秘的被称为‘法律人思维方式’的推理方法。”[2]

2. 对培植法律职业素养的评价考核体系不科学

现阶段, 高校实行的考核评价制度是专为理论教学设置的, 一般情况下, 考核的方法只限于每学期结束时的一次闭卷考试, 考核点基本是围绕理论知识展开。这种考核评价制度, 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法律职业素养情况, 不能充分发挥素质教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作用, 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相背离。[3]

3. 法学教学中忽视法律职业素养的培植

法学本科教学中, 普遍存在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法律职业素养培植的情形,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传统的填鸭式、说教式授课方式。通常是教师读教案, 学生记笔记, 考试时背笔记。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但却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法律职业素养。另一方面, 法学教学基本上变成法律规定与法律条文的训练, 缺乏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和批判精神的养成, 导致许多法学专业学生只知法律条文, 不知法律文化;只知法律规定, 不知法律人文精神。[4]

二、法学本科教学中培植法律职业素养的方法

对于法科学生来说, 培植法律职业素养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而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可以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参与法律实践等途径, 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职业素养。

1. 培植学生法律信仰

法律信仰一般是指人们对于法律的一种尊敬的态度, 是自愿接受法律统治的一种信仰姿态。在我国由于深受法律工具主义的影响, 法学教育通常被视为实现某种社会目的的工具, 因而强调培养学生为这种目的服务的能力。这种教育体制导致许多学生非常熟悉法律概念、法律条文, 但却忽视或者故意扭曲法律的公平正义。而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也是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 他们的法律信仰如何对中国社会法治建设的进程有很大影响。[5]因此, 培植法科学生法律信仰将成为法律职业素养的内在要求。

2. 更新法学本科教学理念, 明确法律职业教育目标

我国法学本科教学注重教授学生基本的法律概念、法学原理及法律基本规则的解释和应用, 过于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完善, 却很少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高, 也不考虑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植。这种教学理念应该加以修改。法学本科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以巩固法学基本理论为基础, 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职业伦理和社会责任感在内的法律职业素养为目标。

3. 加强实践教学是培植法律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实践教学是法学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可以使学生直接参与法律的操作过程,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必须改革传统的法学教学模式和法学实践教学理念及方式, 建立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法学实践教学体系:一是整合课堂案例教学内容,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 开展以课堂讨论、辩论式、互动式为主要形式的案例教学环节,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 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6]二是加强模拟法庭训练, 让学生在仿真的状态下熟悉司法审判的实践过程, 熟悉与案件相关的实体法和程序法, 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组织协调的能力。三是建立校外法学教学基地, 定期组织学生到法院、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参与司法实践和专业实习, 旁听法院开庭审理, 协助法官、律师进行审判、仲裁、调解、取证、代理、辩护、商业谈判等具体工作, 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法学理论和法律规则的理解, 增强法律实践和操作技能。四是聘请一批有理论功底和丰富法律实务经验的资深法官、律师担任兼职教师, 开设实践性强的法律案例评析讲座。

摘要:法律职业素养可以通过运用法律知识的技能及法律意识表现出来。法学本科教学不仅仅是纯粹地传授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进行能力的培养和法律职业素养的培植。现阶段, 法学本科教学中存在教学课程目标定位不准、评价体系不科学等问题, 制约了法律职业素养的培植。因此, 法学教学中需要更加重视学生法律职业素养的培植。

关键词:法学本科教学,法律职业素养,培植

参考文献

[1][6]唐力.反思与改革:法学本科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0, (2) .

[2]博西格诺.法律之门[M].邓子滨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7.483.

[3]王丽华.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法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 (7) .

[4]王琦.我国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与创新[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10) .

实践性法律教学与法学教育改革 篇3

【关键词】法律教学 实践性法律教学 教育改革

一、前言

实践性法律教学是目前法学教育中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实践性法律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法律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提升。本文就我国法学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实践性法律教育的优势性进行分析。

二、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由于目前我国法学的教育体系存有许多弊端,这些弊端严重影响了法学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加强力度对我国法学教育体系进行改革是相关机构必须要做的事情。下面就我国目前的法学教育体系所存有的主要缺陷进行分析,从而呈现法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当前的法学教学模式存有重视分数的获得,轻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就目前我国法学的教育状况来看,主要衡量学生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还是分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中国的大学生都是经过应试教育所筛选出来的,在中国学生心里或多或少的都被这种人才筛选的模式影响着,这就导致了传统的法学教育中老师的教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应试,学生去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应试,这种教育模式从根本上限制了学生对于知识和能力的拓展,严重影响法学学生毕业后对于社会和工作适应能力。改变这种现状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对现有的法学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从学校入手,逐步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

2、目前法学教育体系下,实践教学存有一定的混乱性

由于传统教育体系的影响,虽然许多法律教育学院开展了实践教学,但是实践教学的施行过程还存有许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最突出的是对于法律教学实践的内容的划分存有一定的模糊性,其具体的表现是一些不属于实践内容的东西被强行的划为实践内容的一部分,譬如课堂讨论过程、社会探究过程等,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属于实践性的内容,相关院校却又不把其归属到法学实践教育当中去,譬如模拟法庭的建立以及诊所法律教学模式的推行等。

3、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所学知识不能很好的和社会对接

就目前我国法学的发展状况来看,绝大多数的法学院校所采取的教學模式还是仅仅对现有的法律条文以及和法律有关的基本理论进行学习和分析,这种单纯的对条文和基本理论的分析不能说对于学生学习法律没有用,但是其发挥的作用也很有限。因为在学生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这种通过纯理论的分析而获得答案的现象基本是不存在的。

4、法学学生的实习状况不理想

在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下,当法学生完成一阶段的学习之后,学校往往把其安排在法院、检察院或者律师事务所进行实现工作,由于这些单位的特殊性以及其本身所具有的某些性质,其名义上接受了学生,让他们在这些单位里进行实习学习,可实质上法学学生在这些单位中大都从事着和本专业关联性很低的工作,譬如装订卷宗、送达资料等。由于学生在这些和法学有关的单位进行实习时,单位并不负责对这些学生的监督义务,因此法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不能够很好的学习到其相关的专业性知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实践性法律教学的优势性

1、实践法律教学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由于传统的法律教学模式所采用的一般都是所谓的固定模式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因此学生在学习法律时一般情况下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从而对知识的理解层面只停留在最肤浅的层面,这对学生在日后从事和法律有关的工作时会对相关知识的合理运用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在实践性教学中更注重的是学生综合法律能力的提升,而不只仅局限于那些既定的法律条文和法律知识。在实践性性法律教学中,学生能够真正的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进行学习,能够最大限度的了解在日后工作过程中某些环节的正确处理方法,譬如和当事人交谈过程以及多种科学方法对法律和案件进行分析的过程等。实践性教学能够让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交流接触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从而为其日后所从事的和法律性相关的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2、实践性性法律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上课概念

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我国教师和学生心中的根深蒂固,因此老师和学生的“上课”观念比较深,学生一般都有着知识的学习就得在上课时完成,老师知识传授的职责也只能在课堂上呈现,这种模式的固定必然对学生知识的获得有着一定的影响。实践性法律教学则从根本上打破了这种模式,教师所扮演的不仅仅只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学生承接案件的合作者和指导者,其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及教师的指引性。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的模范作用将会更加明显,教师自身法律素质的提现将会对学生法律职业意识的树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实践性法律教学更注重学生对法律应用能力的提升

传统的法律教育体系所沿袭的是中国一向的填鸭式教育,对于法律的具体应用发面并没有太大的重视。实践性法律教育虽然弥补了这个缺点,在实践性法律教育中最重视的是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对相关法律条文应用能力的提升。在实践性法律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来深化对法律的理解,从而实现其整体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实践性法律教学对于法学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锻炼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应该把实践性法律教学的发展和完善作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只有实现好实践性法律教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学生所学的法律知识和今后工作不对接的基本矛盾,才能最大程度的促进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侯斌.对实践性法律教学的优势性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2012(05):124-125.

[2]周汉华.对于法律教育体系的几个讨论[J].法律教育, 2011(08):98-99.

[3]王光晨:浅析我国传统法学教育模式所存有的局限性,法律探究,2.12(06):256-257.

[4]张天:实践性法律教学在我国法律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实践性法律教学,2013(12):398-399.

[5]韩子书.对高校法律教育改革的几个讨论[J].教育改革,2013(02):25-26..

法律硕士课程——刑法学教学案例 篇4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增强学生法律思维能力是刑法教学的最终目的。在刑法学习中,会接触到众多的刑法概念、理论、条款以及法律逻辑和判断推理,形成了学生对刑法的认知,其法律思维能力也会在学习中逐步地构建起来。但是我们的刑法教学往往停留在一般知识的阅读和掌握上,还不能够通过刑法学习将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建立起来,看问题的角度,对于社会事物理解和辨析还不能站在法律的维度上,没有独到深入的眼光,缺乏专业的视角。刑法学习与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关系在于认清其中的内在的联系,不仅仅满足于掌握了多少理论知识,关键要看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多少,专业能力和素质能否具备将来的职业需要。

(一)刑法学习的根本目的所在

法学教育就是让学生通过法律的专业学习具备今后就职所需的法学理论,通过专业的学习和实践掌握将来就职法律技能,关键还是要对他们法律思维能力进行综合培养,使他们能够通过所学的法律知识对面临的法律问题作出客观公正的`判断。[1]法律思维能力一方面要通过理论学习来获得,另一方面要通过实践来锻炼自己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对复杂的刑事案件进行缜密的法理分析。可以说,没有职业所具备的法律思维能力,将无法胜任以后的法律工作,也是刑法教学不成功的重要标志。

(二)法律执业所必备素质

法律工作者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面临的工作对象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每一个案件都带有自己的独特性,复杂多样。在任何案件中,人是整个案件的核心,由此而引发复杂的逻辑关系,仅仅通过理论的分析还不能看到问题的实质,就要借助法官自身的法律思维能力和相关的经验进行判断,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不是法律理论,而是利用法律思维能力而表现出来的逻辑思维能力,透过事物表象看到本质的本领,这需要过硬的专业水准和优秀的综合素质做保证。[2]

二、要促进学生刑法特点与思维方式的认知

刑法是法学专业核心课程,几乎包括了法学原理中的所有基本知识,鲜明的特点体现着法律的严肃和严谨。在司法实践中,优秀的法官不但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他的法律思维能力才使法律成为真正的武器。刑法相对于其他法律更为成熟和严谨,牵扯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上到国家建设,下到普通百姓的生活,关系到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这就要求刑法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上,使他们能够对刑法特点与思维方式有个正确的认知,形成自己的稳定的逻辑思维方式,才能够对社会事物有个全面准确的判断。

三、构建学生法律思维方式

(一)刑法观念的树立

刑法观念的树立需要一个过程,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不能急于求成。一是,从提高认识开始。传统的刑法观念在部分学生中形成了一定的印象,比如刑法就是用来惩罚犯罪的,通过罚款和限制人身自由来制裁,自己将来就会成为那个制裁者。这种观念只看到刑法的表象,而没有认识到法律的本质意义。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树立起刑罚不是目的,惩恶扬善,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才是法律的最终责任。二是,要判明罪刑法定的观念。就是说,要让学生明白,所有的犯罪指控都应以刑法的规定为准绳,法律条文没有明确规定的不能定罪。[3]但是这其中就不能死扣法律条文,需要学生从僵化的思维方式中解放出来,用法律思维方式来理性地分析罪与无罪的界定。

(二)创新刑法教学方式

刑罚的内容庞大复杂,所涉及的条款众多,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这就需要刑法教学方式的创新。[4]首先,要改变传统的的课堂灌输教学方式,因为填鸭式的方法很难使学生形成深刻的记忆,对于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水过地皮湿,就会给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造成障碍;其次,在社会的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许多经典的案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来促进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构建,对于刑法条款的应用有个更为直接的感受;再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就需要刑法教学从课堂上走出来,通过实习和实训亲身参与到司法实践中去,感受刑法应用的氛围,培养学生法律思维用于实践的能力。综述:刑法学习是法学的重要课程,它对于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提高相当重要,要让学生通过刑法学习,全面接触刑法概念中的所有理论内涵,通过实践锻炼获得全面的法律思维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郑绪诚.试论刑法教学对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书文摘,(10).

[2]龙江.浅析刑法教学对学生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J].法制博览,2015(22).

[3]张少会.刑法教学相关问题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01).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篇5

第一部分 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法学概论是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段的选修课程之一。

法学概论是一门范围广泛、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概括性高的法律学科。它集宪法、法理、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商法、诉讼法、跨国法律等于一身,其内容注意结合市场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通俗易懂,其目的是为了增强非法学专业人士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现代法治社会,也有利于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学习法学概论,要在掌握各有关法律规则的制度理性(即有关“为什么”的问题)和操作技术(即有关“如何做”的问题)的基础上,全面、准确地了解各有关规则的涵义和它们的相互联系,以便融会贯通,付诸应用。

三、教学方法

1.掌握各主要部门法律制度的内在体系和基本概念,从整体上了解各部门法的特点及其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以规则为中心,准确地把握原理,研究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在理解和运用上多下功夫。

3.紧密联系实际,通过调查研究、阅读资料和实习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多地接触相关的实例,增加实感。

4.开展案例教学,结合我国审判中的实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 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的建议

一、学时

本课程5学分,学时90,一学期开设。

二、多媒体的教材

1.文字教材 本课程文字教材即主教材,这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其内容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基本内容。本课程主教材为法律出版社出版的由吴祖谋、李双元主编的《法学概论》(第十一版)。本教材体系完整,内容充实,概念准确,文字简炼,举例和引证适当,适合行政管理专业的成人在职学习的需求。

2.视频资源

本课程为学员提供了双向视频资源,共20讲,但由于教材采购原因,本学期新换教材,因此学员在看视频资源时可以有选择性地参考学习,切不可盲目地吸收。

三、教学环节

1.自学

自学是远程教育课程的主要学习手段。学生应高国度重视自学环节,增强自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要不断总结和交流经验,努力提高自学的能力。现代教育是终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现代学历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自学以读书为主。所读之书,除了文字教材外,还可以包括一些课外参考资料。

2.讨论课

讨论课是学生消化书本知识和授课内容,训练法学思维和实务技能的重要环节,讨论课由辅导教师组织实施。各地辅导教师应当熟悉教学大纲和文字教材,深入钻研和掌握教学内容,认真准备。讨论课应围绕教学重点,选择重要的专题或案例,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在讨论中,辅导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发现和培养学生中的学习骨干,发挥他们在讨论中的带头作用;②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提出问题,进行启发引导,并避免学生脱离教学目的的要求而在一些枝节问题上陷入无休止的争论;③教师要平等地与学生讨论,尊重并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见解,教师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进行总结,但不要把自己的见解当作唯一正确的结论强加给学生;④讨论之后,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有关的参考资料。

3.作业

作业是学生巩固和检验所学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文字教材和其他辅导材料中将提供必要的论述题和案例。在论述体作业中,学生应学会围绕题目建立论点,组织论据,展开论证,做到论点正确,论证清晰,论据充分,并力求观点鲜明,逻辑严密,文字精炼,语言生动。在案例题作业中,学生应善于把握基本案情,抓住关键事实,理清法律关系,正确运用规则,严密分析,准确判断,并注意运用效率、公平和诚实信用的理念进行价值评断。地方电大的辅导教师可以适时对学生作业进行检查和讲评,公布优秀作业,组织学习经验交流。

4.考核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和评价。考核主要检测学生对本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制度、基本规则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程度,并附带评估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水平。

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组成。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核占70%。

考试由辽宁电大统一出题,统一标准。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法的一般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法的起源、本质和基本特征

一、法的起源

二、法的本质

三、法的基本特征

四、法的定义

第二节

法的规范、渊源、分类和历史类型

一、法的规范

二、法的渊源

三、法的分类

四、法的历史类型

第三节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一、法与经济基础

二、法与政治

三、法与道德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法的本质及特征、法的定义、法的规范、法的类型与法的渊源。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讲述我国 法的基本原理,要求重点掌握法的本质及特征、法的定义、法的规范、法的类型与法的渊源,了解法的起源和历史类型、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第二章 我国社会主义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和本质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三、社会主义法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

四、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

五、社会主义法与客观规律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

一、法的制定的概念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三、我国主义法的制定权限

四、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定的程序

五、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六、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部门

七、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体系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一、法的实施的的概念和方式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适用

三、法的效力、法的解释和法的冲突

四、我国国社会主义法的遵守

五、违法和法律责任、法律制裁

六、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关系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与社会作用、法的运行即法的制定、实施及法律关系。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讲述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要求重点掌握社会主义法的本质与社会作用、法的运行即法的制定、实施及法律关系,了解法的产生、法与社会道德及客观规律的关系。

第三章 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制的概念和基本要求

一、关于社会主义法制的概念

二、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

一、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二、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与社会主义法制

一、法律意识的概念

二、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地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作用

三、在全社会普及法律知识是培养公民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有效办法 第四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法治的概念及其与法制的联系和区别

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

三、法治治国的必要性

四、实现法治的必备条件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国的概念及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地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作用。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讲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的基本理论,要求重点掌握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国的概念及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相互关系,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地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作用,其他内容加以了解。第四章 宪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宪法的概念和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一、宪法的概念和本质

二、宪法的产生及其发展

三、我国近代的宪政运动和宪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我国的国家性质

一、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我国的爱国统一战线、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第三节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三、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三、民族区域自治

四、我国行政区域的划分 第五节

我国的经济制度

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

二、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政策

三、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四、国家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和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五、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

第六节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一、“三个文明”协调发展问题的提出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强物质文明建设

三、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四、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五、发挥知识分子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第七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的概念

二、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四、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五、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第八节

我国的国家机构

一、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系统

二、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五、国务院

六、中央军事委员会

七、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八、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九、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九节

我国的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

一、我国的国旗和国歌

二、我国的国徽

三、我国的首都 第十节宪法实施的保证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基本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讲述我国宪法基本知识。要求通过对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推进我国的法制现代化进程。

第五章 行政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行政法的概念、渊源和行政法律关系

一、行政法的概念

二、行政法的渊源

三、行政法的分类

四、行政法律关系及其特点 第二节

行政机关和公务员

一、行政机关

二、公务员制度 第三节

行政立法

一、行政立法的概念

二、行政立法的分类

三、行政立法的原则、程序、效力和名称 第四节

行政执法

一、行政执法的概念

二、行政许可

三、行政处罚

四、行政强制 第五节

行政司法

一、行政司法的概念

二、行政复议制度 第六节

监督行政

一、监督行政的概念

二、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三、行政机关内部监督

四、人民政协的监督

五、司法监督

六、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 第七节

律师制度和公证制度

一、律师制度

二、公证制度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法律关系,行政主体及各种行政行为的相关内容及公务员权利义务的规定。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讲述行政法基本原理。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要建成法治国家特别是全面履行入世后的各种承诺,必须加强行政法制建设,规范政府行为,严格依法行政。

第六章

民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渊源、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民法的概念

二、民法的渊源

三、我国家民法的任务和基本原则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一、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二、公民(自然人)

三、法人

四、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和合伙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一、民事法律行为

二、代理

第四节

物权概说

一、物权和物权法的的概念

二、物权的分类

三、物权的效力

四、物权的变动

五、物权的民法保护 第五节

财产所有权

一、财产所有权的一般原理

二、国家财产所有权

三、集体财产所有权

四、公民个人财产所有权

五、法人所有权

六、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七、共有关系

八、相邻关系 第六节

用益物权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

三、宅基地使用权

四、地役权 第七节

债权

一、债的概念

二、合同

三、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 第八节 知识产权

一、知识产权的的概念

二、著作权

三、专利权

四、商标权 第九节

人身权

一、概述

二、人格权

三、身份权 第十节

婚姻家庭

一、婚姻法的概念和渊源

二、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三、结婚

四、离婚

五、家庭关系

六、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 第十一节

财产继承权

一、财产继承权的概念

二、继承的种类

三、继承的程序

四、无人继承的遗产

五、被继承人的债务清偿 第十二节

民事责任

一、民事责任概述

二、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

三、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四、侵权的民事责任

五、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第十三节

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 二、一般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

三、诉讼时效的开始、中止和中断、延长 第十四节

期日和期间

一、期日和期间的概念

二、期日和期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民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所有权内容;债和合同;知识产权的相关内容,结婚条件,财产继承的方式及具体内容。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民事法律行为、诉讼时效的相关内容,掌握物权法中用益物权知识,了解人身权知识,明确民事责任的分类及承担责任的方式。

第七章商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商法概述

一、商法的概念与特征

二、商法的存在形式及其与邻近法律部门的关系 第二节

公司法

一、概述

二、有限责任公司

三、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节

破产法

一、概述

二、破产申请和破产案件的受理

三、破产管理人制度

四、债权人会议

五、破产和解与重整

六、破产宣告及其法律效力

七、破产财产的构成与破产清算 第四节

保险法

一、概说

二、保险合同与保险合同法的原则

三、人身保险合同

四、财产保险合同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公司法的种类及设立条件、设立程序和组织机构及破产法的基础知识。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了解商法的概念和特征,了解保险法的基本制度。第八章

经济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经济法概述

一、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二、经济法与相邻法律部门的关系 第二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

四、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 第三节

反垄断法

一、反垄断法概说

二、垄断协议

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四、经营者集中

五、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六、对涉嫌垄断行为的调查以及违反反垄断法的法律责任 第四节

税法

一、税法概述

二、我国现行主要税种

三、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第五节

产品质量法

一、产品质量法概述

二、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

三、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四、违反《产品质量法》的法律责任 第六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述

二、消费者的权利

三、经营者的义务

四、争议的解决及法律责任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掌握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税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内容。

教学要求:本章同样为重点章,要求大家掌握相关内容。第九章 刑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一、刑法的概念

二、我国刑法的任务

三、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四、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 第二节

犯罪的本质和概念

一、犯罪的本质

二、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 第三节

犯罪构成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

二、犯罪客体

三、犯罪客观方面

四、犯罪主体

五、犯罪的主观方面 第四节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一、正当防卫

二、紧急避险

第五节

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形态

一、故意犯罪过程中犯罪形态的概念

二、犯罪的预备

三、犯罪的未遂和既遂

四、犯罪的中止 第六节

共同犯罪

一、共同犯罪的的概念

二、共同犯罪的形式

三、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第七节

刑罚的概念和目的

一、刑罚的概念

二、刑罚的目的

第八节

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一、我国刑罚的体系

二、主刑

三、附加刑

第九节

刑罚的具体运用

一、量刑

二、累犯、自首和立功

三、数罪并罚

四、缓刑、减刑和假释

五、时效

第十节

犯罪的种类和几种常见的犯罪

一、概述

二、危害国家安全罪

三、危害公共安全罪

四、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五、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六、侵犯财产罪

七、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八、危害国防利益罪

九、贪污贿赂罪

十、渎职罪

十一、军人违反职责罪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刑法总论的内容,即刑法的原则,效力,犯罪构成要件,犯罪形态,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刑罚。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是犯罪,什么是刑罚,了解刑法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刑法分则的犯罪种类,重点掌握刑法总论的相关内容。

第十章

刑事诉讼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的概念、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二、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三、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管辖

一、管辖的概念

二、职能管辖

三、审判管辖 第三节

回避 第四节

证据

一、证据的概念和意义

二、证据的种类

三、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和证据的收集与运用 第五节

强制措施

一、强制措施的概念和意义

二、强制措施的种类 笫六节

附带民事诉讼 第七节

刑事诉讼阶段

一、立案

二、侦查

三、起诉

四、审判

五、执行

第八节

特别程序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二、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四、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及各自内容,管辖,证据,强制措施的有关内容。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了解刑事诉讼的审判程序与执行程序,了解刑事诉讼法中的特别程序。

第十一章

民事诉讼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论和任务

二、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一、诉和诉权

二、诉的要素和种类

三、反诉

四、诉的合并和分离 第三节

管辖

一、级别管辖

二、地域管辖

三、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 第四节

诉讼参加人

一、当事人

二、共同诉讼人

三、第三人

四、诉讼代理人 第五节

证据

一、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和特点

二、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第六节

期间、送达和诉讼费用

一、期间

二、送达

三、诉讼费用

第七节

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

一、财产保全

二、先予执行

第八节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第九节

第一审普通程序

一、起诉和受理

二、审理前的准备

三、开庭审理

四、审结期限

五、诉讼中止和终结

六、判决和裁定

第十节

简易程序和特别程序

一、简易程序

二、特别程序

第十一节

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

一、第二审程序

二、审判监督程序

第十二节

督促程序和公示催告程序

一、督促程序

二、公示催告程序 第十三节

执行程序

一、执行的主要内容

二、执行措施

三、执行的中止和终结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诉,管辖,诉讼参加人,回避,证据,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执行程序的相关内容。教学要求:本章要求了解民事诉讼法的概念、任务,期间、送达和诉讼费用,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简易程序和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和公示催告程序的有关内容。

第十二章

行政诉讼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行政诉讼法的概念、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行政诉讼法的概念和任务

二、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受案范围和管辖

一、受案范围

二、管辖

第三节

行政诉讼参加人

一、行政诉讼当事人

二、行政诉讼代理人 第四节

证据

一、行政诉讼证据的概念和种类

二、行政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第五节

行政诉讼程序

一、起诉和受理

二、审理和判决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受案范围,诉讼参加人,证据,行政诉讼程序的相关内容。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了解行政诉讼法的概念、任务。第十三章

国际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法概述

一、国际法的概念

二、国际法的渊源

三、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四、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国际法上的国家

一、国际法主体概述

二、国家的要素和种类

三、国家领土

四、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五、国家承认

六、国家继承

七、国家责任

第三节

国际法上的个人

一、国籍

二、外国人的法律地位

三、难民

四、引渡和庇护

五、人权的国际保护 第四节

国际组织

一、国际组织的的概念

二、联合国 第五节海洋法

一、海洋法的的概念

二、领海

三、毗连区

四、专属经济区

五、大陆架

六、公海

七、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八、国际海底区域

第六节 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法

一、空气空间

二、外层空间 第七节 条约法

一、条约的概念

二、条约的缔结

三、条约的效力及解释

四、条约的修改与废止 第八节 外交和领事关系法

一、外交和外交的概念

二、外交机关

三、外交代表

四、外交特权与豁免

五、领事制度 第九节 战争法

一、战争与战争法的概念

二、战争状态

三、战时中立

四、战时人道主义保护

五、战争罪及其责任

教学重点: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国际法上的主体及外交关系,海洋法,条约法,外交和领事关系法的主要内容。

教学要求:本章主要要求大家对国际法的基本内容有所了解,教学重点以外的内容加以了解。

第十四章 国际私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私法概述

一、国际私法的的概念

二、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

三、国际私法的调整方法

四、国际私法的渊源

五、国地私法的性质和作用 第二节 冲突规范和准据法的确定

一、冲突规范的概念和类型

二、识别

三、连结点

四、准据法的确定 第三节 外国法的适用

一、反致和转致

二、公共秩序保留

三、法律规避

四、外国法内容的查明

第四节 我国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

一、《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规定

二、其他法律中的规定 第五节 国际民事诉讼程序

一、国际民事诉讼中的管辖权

二、外国人的民事诉讼地位

三、送达、期间、财产扣押

四、司法协助

五、判决的相互委托承认与执行 第六节 国际商事仲裁

一、国际商事仲裁的概念

二、国际商事仲裁机构

三、国际商事仲裁协议

四、国际商事仲裁程序

五、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适用

六、中国的仲裁裁决异议制度

七、外国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 教学重点:国际私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冲突规范及准据法的确定,外国法的适用,《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规定的相关内容。

教学要求:对本章中国际民事诉讼程序,国际商事仲裁等内容加以了解。第十五章 国际经济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际经济法概述

一、国际经济法的概念、范围

二、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国际贸易关系的法律调整

一、国际货物买卖

二、国际技术转让

三、对外贸易管制

第三节 国际投资关系的法律调整

一、国际投资与投资保护

二、国际私人直接投资的三种主要形式 第四节 国际经济组织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二、世界银行

三、世界贸易组织

教学重点: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及性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国际私人直接投资的三种主要形式。

环境资源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6

一、课程名称:

环境资源法学(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conservation law)

二、学时与学分: 学时:54 学分:3

三、适用专业: 法学

四、参考教材

曹明德、黄锡生主编,《环境资源法》,中信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 2004年3月

蔡守秋主编,《环境资源法学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0年

五、课程目的、性质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环境资源领域内的基本法律内容,包括重要公约条约及国内立法,构建环境资源法学的基本体系,能运用环境资源法学的特殊研究方法。本课程是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八、课程主要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要求:初步了解环境资源法在法体系中的地位,理解学习环境资源法 学的重要意义,对该学科有基本的认识,初步建立环境资源法的学习体系。第二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概述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环境资源法的概况,掌握环境资源法的本质和作用,并对环境资源法的适用范围和法律关系有所认识。第三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发展概况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环境资源法的国际和国内的发展概况。第四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明确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为什么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第五章: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基础理论

教学要求:在了解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础上,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基础理论。

第六章:环境权

教学要求:在了解环境权发展的基础上,掌握环境权的概念和特征、分类和意义。第七章:资源权与物权

教学要求:掌握资源权和物权的概念和内涵。第八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基本原则的内容,体系和基本要求,并能够分析其在实践中应用的问题。第九章:自然资源保护法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自然资源保护法的构成情况,明确自然资源保护法各个子法之间的关系,并掌握其内容。第十章:环境污染防治法

教学要求:本章阐述了环境污染防治法基本概念、原则、历史和相关理论,同时对环境污染防治法的基本内容作介绍,并掌握各个基本防治法的内容。第十一章:环境管理体制和监督管理体制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体制,并掌握主要的监督管理制度。

第十二章 环境行政法律责任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的含义、构成及种类以及环境行政制裁,把环境行政法律责任作为法律责任的一种加以了理解。第十三章 环境民事法律责任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民事责任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及承担方式。

第十四章 环境刑事法律责任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结合刑法对环境刑事法律责任加以认识。第十五章 国际环境法

法律硕士课程——刑法学教学案例 篇7

一、实践性法律教学方法探究

(一) 法庭模拟教学

法律的实践性通常都表现在法庭之中, 在法庭上, 无论是对于法官、陪审团、律师来说, 都需要完备的法律理论知识作为基础的支撑。在法庭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程序都需要法律的保障作用。为学生提供法庭模拟的教学条件在高职学生以后的法律生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很多学校, 虽然已经越来越重视法庭模拟教学这个实践性的法律教学手段, 但是学校只是为学生偶尔或者定期提供法庭模拟, 并没有把法庭模拟作为一个学习法律的常规课程来进行设置。学校在能够合理设置法庭模拟的课程时间之外, 在法庭模拟的课程之中, 要让学生站在法官、检察官、律师的不同角度用法律的眼光看待问题。也要让学生亲自写法律文书, 进行辩护, 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 接触真实案件

法庭模拟, 确实能够提升高职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 但是更需要学生亲身参与到案件中来, 才能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法律职业能力。让学生接触真实的法律案件, 依靠一些法律组织或者维权中心, 又或者是通过律师事务所的方式, 让学生从真实的案件中不断运用曾经学过的法律知识, 了解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 还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法律知识的不足之处, 明确未来学习的重点。

(三) 培训证据的发现、提取和审查

证据是法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证据多少, 证据可信性, 证据保护, 都在法律案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有的时候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案件的结果。学生作为未来的法律职业人, 证据的发现、提取和审查都要在学校进行培训。对学生进行证据培训工作时, 可以依据刑事和民事两大类进行教学的工作, 学校还可以开设证据教学的实验室, 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证据的发现、提取和审查的过程, 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

二、反思教学目标

通常学校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高分的人才, 认为分数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高低的标准。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这种教学目标也要进行改变, 尤其是在法律教学之中, 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在现今实践性法律教学的要求下, 要对法学教育中的教学目标进行反思的同时也要做到改革。就是要改变以前分数至上的教学目标, 将教学目标转换为培养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都较强的法律职业人员。学校教学目标的转变对于培养更加专业的法律职业人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工作最主要的内容, 也是学校教师向学生传递的知识内容。法学教育中, 教师最看重的是学生对于法律条例的理解,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很完善的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却忽视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运用。所以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 要将实践课程放到与理论知识同样重要的位置上, 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内容的结合。

四、提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 也是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学校法学教学之中, 虽然学生进行了知识的学习, 但是学生没有进入到角色之中, 学生无法体会到作为法律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所以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一改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法学教育改革就要改变这一缺点, 为学生提供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加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 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想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难点, 学生也能够对学习情况与教师进行反馈。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案例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之下, 学生要自己进行案件的分析理解和辩护, 不仅锻炼了口才, 更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

五、结语

实践性法律教学与法学教育改革的道路非常漫长, 在现今发展形势下, 法律教学改革愈加重要, 无论是普通学校或是高职学校, 都要做好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的改革。加强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毕业之后更加快速和高质地融入到法律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彭晓娟.论地方高校转型目标下“实践性”法学教育的定位及实现路径[J].荆楚学刊, 2016, 03:53-57.

法律硕士课程——刑法学教学案例 篇8

关键词:信息法学;双语教学;教学实践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从2001年起步,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取得了一些成就,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还没有达成共识,三种双语教学模式并存。

1 《信息法学》课程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用英语来理解和表达专业理论的能力,引导学生去接触更多的英文文献和资料,加深学生对国外先进的知识体系、思考方法以及前沿学术理论的进一步了解,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1 ]。《信息法学》课程正是适合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之一。

1.1《信息法学》学科属性适合开展双语教学

我国信息法学的研究以1995年张守文、周庆山出版的《信息法学》一书为起点,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学者们对信息法学的学科属性问题主要有3种观点:

一是信息科学与法学交叉学科。认为信息法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法的现象及规律 [2 ],研究如何协调信息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显然与信息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又离不开法律的支持,所以是这两门学科的交叉。

二是法学边缘学科。学者严红从信息法的渊源视角出发,认为我国信息法国内的渊源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决议和命令,地方性法规等;国际渊源主要指国际条约及惯例 [3 ]。从信息法的渊源看,信息法学应属于法学的边缘学科。

三是信息科学分支学科。吴慰慈等认为,在信息技术影响下,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分支及交叉学科不断产生并发展。受信息技术的影响,一些传统研究领域发生变化,交叉学科不断产生。目前出现的主要分支学科有信息伦理学、信息法学、信息政策研究、信息经济学等 [4 ]。

从《信息法学》课程的学科属性看,它跟传统法学关系密切,而法律问题是不分国界的,《信息法学》课程更适合开展双语教学。

1.2 《信息法学》教学资源适合开设双语教学

信息法学这一领域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美国有27所大学开设《信息法学》类课程,如哈佛大学开设“因特网与社会”课程,斯坦福大学开设“塞博空间的法律问题”课程,西雅图大学开设“因特网法律”课程,戴顿大学开设“塞博法”课程等。

相应也有很多著作问世,如伦敦大学Tamara Eisenschitz所著的《Information Law in Practice》(2nd ed.),2003;美国学者Arthur R.Miller等著的《Intellectual Property: Patents, Trademarks, and Copyright》(3rd ed),2007;Douglas Thomas等编写的《Cybercrime: Law Enforcement, Security and Surveillance in the Information Age》,2000;Gasaway, Laura N著的《Copyright Questions and Answers for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2013等都可以用作本门课程的教材,通过阅读原汁原味的英文来学习美国法律。

2 现有双语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分析

现有三种双语教学模式各有特色,但需要根据课程性质及学生素质加以选择,以期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2.1 浸入型双语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分析

目前较为流行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学生的英语运用水平,学生在备考试时也只是以一种应对考试的态度来对待,所以有学者把大学英语四、六级等一些考试当作浸入型教学模式开展的机会是站不住脚的。而浸入型双语教学模式是在学生刚进入大学时便使用全外语进行教学,显然在我国外语语言环境缺失、学生外语运用能力较差的现阶段是不合适的。

2.2 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分析

过渡型双语教学虽然在学生刚进入学校学习时使用母语进行教学并留给学生时间来进行外语能力的提升,但是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全部使用外语进行教学就会产生许多问题,比如学生在熟悉一种语言教学方法与理念后突然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的教学之中会感到极其的不适应,而且学生对这种语言教学的转换可能会产生极大的抵触心理。由于从母语教学向外语教学转换过程中会涉及到教材的使用、教学方法的变更等情形,学生能否从母语教学成功过渡到全外语教学值得商榷,如果学生不能适应这种教学的突然转变那么这种双语教学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消极的影响。

2.3 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分析

最后,基于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现状,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无疑是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高中阶段学到的英语知识多为应对高考而准备,有些省份高考时取消了英语听力,这就更加不利于学生在听力等方面的锻炼学习,而且我国学生在外语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也比较薄弱,因此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避免了学生在外语水平不高的情況下接受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教学方式,而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进入到外语教学中去。保持型双语教学同样注重对学生汉语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更深地了解我国的语言文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本文认为保持型双语教学在现阶段是符合我国教育教学规律的。

3 《信息法学》课程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实践

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开设的《信息法学》相关课程已经开始实践双语教学,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可以阅读外言语原版教材,了解发达国家法律制度,以更好进行国际兼容。

3.1 任课教师的选择

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比较适合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这样可以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听课效果。教师在高校双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任务不单单是用外语把课本翻译给学生,更应做到使用流利的外语将课本内容表达出来并对课本中的重要前沿理论知识进行解读,因此高校双语教学对授课教师的外语水平要求极高,应选择外语能力强,口语好的老师任教,学校也可以通过培训培养双语课程教师。

3.2 教材的选择

黑龙江大学《信息法学》类课程选择的是美国学者Arthur R.Miller等著的《Intellectual Property: Patents, Trademarks, and Copyright》(3rd ed),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全英文,但写作风格普实,通俗易懂,适合本科生阅读,可以详细了解美国专利、商标及著作权法律制度建设,并跟我国相关法律对比,了解其异同。

3.3 教学方法及制度措施选择

高校双语教学不同于单语教学,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所不同。《信息法学》课程教学中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完成学习,鼓励学生积极查找文献并在课堂上进行总结性发言。另外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通过生动案例,加强学习效果。

同时,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学校采取了一定激励措施。如双语课程的讲课费是普通课程的1.5倍,学生选修双语课程可以获得大外学分等。这样,不但鼓励学生接受双语教学,同时也鼓励教师积极进行双语教学,从而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

结语

我国高校从本世纪初开始重视双语教学,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若干意见》(教高司函[2004]259号)等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在教育部号召下,黑龙江大学积极探索双语教学实践,根据课程性质寻找适合的双语教学模式,不断总结经验,以期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 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13-15.

[2] 周庆山.面向21世纪的信息法学.情报理论与实践[J],1998(1).

[3] 严红.我国信息法学的渊源与适用问题探讨.图书情报知识[J],2000(12).

[4] 吴慰慈,张久珍.信息技术革命影响下图书馆学情报学分支学科的建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5).

上一篇:工商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工作总结下一篇: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