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住宅小区规划设计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规划形态的探索

规划形态是小区规划创作的具体表现, 但它决非凭空而产生, 规划形态必须以人为本, 符合居民生活习俗、行为轨迹和管理制度的规律性、方便性和艺术性。

多年来的小区规划与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形成了以小区———组团两级结构模式, 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由于组团规模均匀, 管理合理方便, 很多小区规划形态, 常以小区道路将用地均衡划分, 组多个组团, 几个组团围合—个公共绿地, 被称作“中心型”。如保定市西苑小区和中华小区。

然而, 由于当前住宅建设转向商品化, 商品住宅面积使组团划分已失去原来确定规模的含义, 同时, 由于小区管理走向现代化与科学化, 小区内社区活动、安全保卫、环境卫生、设施维修、绿化管理等业务已远非过去的管理机构所能承担, 管理模式的改变也直接影响小区规划结构, 小区基本组成单元趋向于如何更好地能组织和丰富居民的邻里交往和生活活动内容, 除了原有的组团形式以外, 还出现了以邻里单位和院落空间为小区构成的基本空间, 适当扩大住宅间距结合绿地布置, 形成多种形态的居民交往、老人休闲和儿童游乐的小区构成单位。

同时, 小区规划空间形态也不断演进, 除了上述常规的“中心型”以外, 结合小区地域特点, 将小区入口、文化设施、绿地、标志性构筑物等连成一片, 贯穿小区, 形成“带状型”;如保定市环西北延小区和迎宾小区。也有将沿小区主路的几种空间, 强调为几个景观节点、绿地和建筑小品群, 形成“节点型”等等, 从而创造出地域性强的空间形态和优美的居住环境。

2 动静交通的组织

小区内的交通组织在于创造方便、安全与安宁的居住环境。小区的交通现象可分为动态与静态两类。动态交通组织是指机动车行、非机动车行和人行方式的组织, 静态交通组织则指各种车辆存放的安排。

2.1 动态交通的组织

动态交通的解决在于道路布局应符合车流与人行的轨迹, 实行便捷、通顺、合流与分流的不同处理, 保证交通安全, 同时, 道路等级应设置清楚, 区分车行道、步行道与绿地小道, 尽量控制车辆进入院落空间之内, 以减少噪音与不安全因素。小区道路根据规划结构可分别采用三级或二级路网。小区主路是道路的骨架, 是居民出行最频繁的通道, 它的线型应使居民能顺利便捷地回到自己的住处或到达想去的地方, 但不应畅通无阻, 并需防止外界车辆任意穿行, 做到“通而不畅, 顺而不穿”。根据小区的规模大小和基地形状常采用的有“风车型”、“环行型”、“折线型”、“曲线型”等。

2.2 静态交通的组织

私家汽车在小区的突然增多, 引发出空气污染、噪声干扰、交通混乱、景观恶化, 也出现了如何合理存放的问题。目前存车方式有多种:

2.2.1 地面存车

(1) 小区外周围边存放:小区规划主路沿周边布置, 将汽车停放场设在城市规划要求退红线的范围内, 人行道则设于小区中部, 这种方式较好解决人车分流, 也充分利用了边界不允许建房的土地。

(2) 组团入口附近一侧或组团与组团之间的场地上存放:这是一种不让车辆驶入组团, 保证组团内的安全、安宁, 又较方便存车的作法。

(3) 院落附近存放:院落内存放是车主最乐意接受的方式, 但却最易干扰居民生活, 影响居住环境, —般在规划时只允许少量汽车停放在院落附近, 作为临时停车或来客停车, 停车位置宜在住宅的北侧和端部以减少干扰。

(4) 小区道路一侧存放:在小区道路一侧停车, 有的局部放宽小区主路、支路的路面, 有的在路尽端适当扩大路面, 这种作法也多适宜于外来车辆的临时停车。

2.2.2 室内存车

(1) 采用多层车库:多层车库可节约用地, 集中管理, 一般设于小区辅出入口附近, 方便汽车直接进入车库, 不干扰居民步行交通, 但造价较高, 且集中存车, 远离住户, 存取不方便。

(2) 住宅底层封闭或架空存车:底层封闭或架空存车对用户存取方便, 但车辆进出院落, 干扰居民。

(3) 院落高架车库:将院落空间做成高架平台, 居民由平台进出楼幢, 汽车则在平台下存放, 平台上设采光通风口, 铺装绿地、座椅、小品等, 作为居民室外消遣、交往场地, 住宅底层仍设贮藏空间, 用以存放自行车与杂物, 基本解决人车交叉, 又方便存取, 不破坏院落环境。

(4) 坡坎车库:利用地形高差, 将汽车停放于坡坎形成车库。

2.2.3 地下存车

(1) 中心绿地下的车库:有的将绿地地面抬高, 绿地下设两层车库, 有的则全部埋入地下。地下存车方式是高效利用土地, 不减少绿地, 具有隔绝噪声, 减少废气, 便于统一管理的停车的方式。为了改善地下停车场内部光环境, 节约照明能耗, 一般可在顶部设置天窗采光, 为减少汽车废气排出, 在凸出现地面的排气管上设过滤装置, 排出浓度不大的废气可被大片绿草所吸取, 而草地上含氧丰富的新鲜空气又送入地下, 排气管与天窗经过美化还可以作为绿地上的小品。

(2) 学校运动场下的地下车库:由于学校一般均设在小区的边缘, 汽车可直接从城市道路驶入车库, 与学生在运动场上活动不发生冲突, 车库在小区内部设人行出入口, 以方便存车人直接进入小区。

(3) 住宅建筑下的地下车库:此种车库可与地上建筑, 特别是高层住宅的结构结合, 但必须协调好车库与上部结构的柱网尺寸, 使地下车库获得最佳最多车位的安排。

总之, 随着社会发展, 汽车量的增多, 小区内汽车存放只靠一种方式是很难解决好的, 特别当停车率要求达到33%~50%或更高时, 更需兼备多种存车方式。在地面停车应注意: (1) 停车场地应采用植草砖铺砌以维持小区的绿地率; (2) 每隔3~4辆车距应植置大冠乔木以防日晒, 而地下存车可作备用, 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3 环境质量的保障

小区环境质量包括了小区的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的质量, 前者为小区内的水、空气、日光、植物等要素;后者为供水、供气、供热、环卫垃圾处理等设施功能的要素, 为了使小区环境质量为居民所满意, 可采用相关技术以达到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

3.1 空气环境质量的保障

小区内空气质量的保障主要是对空气环境中的不同污染源进行控制与处理。在小区规划选址时要尽可能远离工业区及其它污染源, 避开城市交通主干道和城市间高速公路, 选择污染源的上风向和上游等。对小区供暖锅炉要设置效率高的消烟除尘和烟气净化设备, 锅炉所产生的废气、废渣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并合理发展和推广小型家用燃气供热炉, 以节能和减少污染。对道路要经常洒水, 保证黄土不见天。

3.2 水环境质量的保障

小区水环境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 (1) 自接与人体接触的水, 如饮用水、日常生活用水; (2) 与人体有间接关系的, 如景观用水和调节小气候的湖面水等。水环境存在的问题为水质、水压和水量。水质的保证主要是减少或消灭二次污染的可能性。供水水压的保障可采用新产品如气压供水装置、变频调速等。水量可采用两种方式来保证: (1) 节约用水, (2) 污水回收再用, 此外, 对未经处理和处理不合格的污水严禁排放到小区水体中, 要充分利用地面水作为景观水, 并做成流动水:非流动水要采取措施, 防止水质恶化。

3.3 绿化环境质量的保障

小区绿化环境是以绿色植物为主体, 提供居民户外休闲、室内观赏和改善生态环境作用的绿色空间。小区绿化环境具有释放氧气, 杀菌除尘, 净化空气, 调节空气温湿度、减噪、隔热、防风以及美化环境, 创造四季景异的环境景观, 调节居民心理等的综合功能。

(1) 增加绿地面积:要采用多种措施提高有限绿化面积的利用率, 如利用道路侧边、建筑散水、挡土墙、停车场等处增加绿化种植面积, 并采用透水材料进行活动场地的铺装, 使小区绿地率达到30%以上。

(2) 建筑绿化系统: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地势, 山水结合, 并以道路绿化联系各公共绿地、宅旁绿地, 形成点、线、面的绿化系统。

(3) 发挥植物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提高植物的配置水平, 培育保健型功能型的植物群落, 并运用生态学理论绿化小区环境。同时要重视基地上原有的树群与植被, 使之为小区服务, 起到遮荫、隔热、纳凉和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生态平衡作用。

(4) 合理选择适应当地气候与土质植物, 提高绿化的成活率及经济性。注意在建筑物南侧绿化落叶植物, 在建筑物东西侧进行垂直绿化, 禁止栽植有污染和带刺植物, 推广应用花期长、姿态美的花卉植物。

3.4 卫生环境质量的保障

小区内卫生环境主要在于生活垃圾的合理与科学收集与处理。垃圾收集方式是困扰小区管理的一个难点。常用的住宅内垃圾道的形式由于道壁的粗糙和管理不善, 成为滋生细菌、异味和环境污染的根源, 因此提倡取消垃圾道, 实行袋装化。目前比较有效的是垃圾桶方式, 即将垃圾桶集中设在小区组团出入口的一个小间内, 居民出行时顺道将袋装垃圾扔入桶内, 甚感方便。也可将垃圾桶集中均匀分布在组团较隐蔽处的半封闭小间内, 定期清洗小间, 由于投点较多, 居民扔投垃圾也较方便。

4 小区风格的塑造

独特的小区风貌愈来愈被人们所追求, 千篇一律或缺乏特色的小区却被居民所厌弃, 需要创造具有个性的小区。

4.1 传统文脉的延续

小区是城市构成细胞, 这个组成单位应充分体现城市的建筑文化传统、居住环境文脉、城市景观环境等要素, 如保定市中华小区, 位于旧城区, 从房屋的造型和色彩上采用灰色坡瓦顶, 白墙及细部处理。保护保定历史文化名城的风格。

4.2 因地制宜地布局

小区的基地状况各自不同, 规划时应善于把握地形、地貌和地物作为创作的依据, 必然能反映出小区的特色。如基地上的树林, 要将其保护并与规划的空间有机组织, 就能反映空间环境的特点;如位于高差较大的山地, 应依顺山地高线布置道路和建筑, 突出山地建筑的特色;如处于南方则可采用架空式的底层, 使小区的绿色空间流通和景观视线通透, 也体现出南方小区的特点。

4.3 建筑形式的创作

小区的主体是住宅建筑, 大规模的住宅如处理不当, 或成为平淡乏味, 或成为杂乱无章。一个小区的住宅建筑处理首先应注意的是统一性, 然后在统一要求下求得变化。一种方法是寻找一个与当地建筑有关的母题符号, 然后在建筑各个部位, 甚至在建筑小品上应用, 可能符号的尺度、形状会有一些变化, 但仍会感到其统一性。另一种方法是从当地历史、文化、气候、民风去挖掘, 尽可能显示历史的延续性和居民的认同感。

摘要:小区规划是城市设计的延续, 它受到城市文脉和地域的制约。新的住宅小区规划需要探索适应居民生活需求的居住形态, 保护和发扬已有的文化传统, 综合考虑不断新生的生活因素。本文重点对规划的形态、动静交通的组织、环境质量的保障、以及小区风格的塑造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规划设计,规划形态,环境质量

上一篇:基于社会责任的食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浅析下一篇:基于政府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智能化财务管理方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