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局质量工作报告

2022-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是在工作或项目事后编写的,所以报告具有总结性、叙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格式编写,才能编写出有效的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质监局质量工作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质监局质量工作报告

大连质监通报食品包装质量监督抽查结果

为加强大连市生产加工环节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办法》的规定,大连市质监局组织对大连地区生产的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进行监督抽查,并对抽查结果进行通报。

本次抽查企业109家,产品126个批次,经检验,合格122个批次,抽样产品合格率96.8%,不合格产品主要集中在非复合膜袋及食品用塑料容器。

本次抽查依据GB/T 24984-2010《日用塑料袋》、GB/T 4456-2008《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QB/T 2357-1998《聚酯(PET)无汽饮料瓶》、GB 18006.1-2009《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条件》、GB/T 21661-2008 《塑料购物袋》、GB/T 1871-1993《双向拉伸尼龙(BOPA)/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膜、袋》、GB/T 10004-2008《包装用塑料复合膜、袋 干法复合、挤出复合》等产品标准和经备案有效的企业标准,对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的封口剥离力、蒸发残渣、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溶剂残留等项目进行了检验。

抽查发现3批次非复合膜袋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落镖冲击;1批次聚酯(PET)无汽饮料瓶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为跌落性能。

分析不合格原因主要为:

1、关键工艺操控不严。非复合膜袋类产品生产设备相对简单,关键工艺如吹塑、拉伸环节操控不严格,易造成产品落镖冲击指标不合格。PET饮料瓶生产过程中如树脂聚合温度不合适,吹出的瓶体发脆,从高处跌落会容易破碎,是产品跌落试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2、企业降标采购原料。部分使用者如小超市、批发市场商户为降低经营成本,不注重产品质量,一味追求低价,生产企业受销售市场影响,降低产品采购标准,导致产品不合格。

针对本期监督抽查反映出的质量问题,大连市质监局将约谈不合格企业负责人,依法依规对不合格行为进行处理。

第2篇:辽宁质监检查滑雪场客运索道安全工作

为保障春节期间游乐场所特种设备使用安全,近日,辽宁省质监局和沈阳市质监局联合对沈阳国家森林公园滑雪场客运架空索道开展安全检查。沈阳浑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检查。

检查组听取完滑雪场负责人关于客运索道安全管理的情况汇报后,对设备使用登记、检验检测、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管理制度制定及落实、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

检查情况总体良好。针对滑雪场工作记录不规范等问题,执法人员现场下发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责令限期整改。下一步沈阳市质监局和浑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对其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第3篇:大连质监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当前,大连市正处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时期,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综合素质,推广和应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对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011年1月,大连市政府出台《大连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要求全市各类企业或组织以争创市长质量奖为契机,导入并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五年以来,大连市质监局组织卓越绩效培训班15次,对包括大船集团、华锐重工、机车集团、红沿河核电站、华信计算机及大商集团在内的300余家企业的1500多名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并通过媒体宣传、专家讲座、现场培训等方式,对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进行宣贯。组织重点企业到获奖企业实地参观学习,现场指导企业导入并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

从启动市长质量奖评定以来,大连市企业或组织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成效显著。一是在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过程中,企业主要负责人亲自参与,组成专业团队,对照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对企业运营现状进行客观定性和定量分析,形成自评报告,将企业使命、发展愿景和价值观有机结合,准确评估自身优势及发展短板。二是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后,企业对“质量”有了更新更准的认知,对综合管理有了更高的追求。三是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与日常生产实际融合,有效解决了管理体系与生产实际“两张皮”的现象,有利于企业规范日常管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注重过程管理的特性,可以激励企业追求卓越,有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四是通过重新设计发展规划、更新行动计划、改进管理措施等,企业在发展定位、文化建设、质量理念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日常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员工关系更加和谐融洽,经营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逐步拓展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导入领域是当前形势所需。前四届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大多属于装备制造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企业数量,装备制造业也远远多于其他行业。服务业(旅游、金融、交通、医疗、教育等)、农业、建筑业等领域的拓展还有待加强。大连市质监局作为此项工作的主要推动者,将继续探索、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宣传卓越绩效管理理念,推介卓越绩效管理经验,加大准则宣贯力度,争取将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触角延伸至全市各行业。

第4篇:质监局年度质量监督工作总结

2015年以来,市质监局以南通成功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新起点,以“三严三实”为干事创业的动力,紧扣全市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目标和民生需求,大胆开拓创新,全力推进政府各项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工程,取得积极成效。一是“质量品牌”持续领先。在省政府对各市质量工作考核中,我市名列全省前三甲;有望新创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个、省质量奖1个、省质量提名奖1个,持续保持全省领先位次;创江苏名牌75个、省质量信用企业12家。质量品牌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二是“标准战略”重要突破。获批1个全国行业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实现历史性突破;另外新获批2个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占到现有工作组数量的50%;在全省率先发布实施家纺联盟标准4项;实施省级以上标准化示范试点6个,国家级政务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全国首家高分通过验收,成为全国样本;企业产品标准网上自我声明公开数近1000个,居全省前列。三是“产品质量”高位运行。首次在全市多个行业开展市级监督抽查,加大抽检力度,全市重要工业品、民生热点消费品市级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达到95.55%,企业生产过程质控水平进一步提高,反映本地生产企业严重质量问题的投诉举报数量大幅下降。四是“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全面建成全市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96333热线覆盖全市2.8万余台在用电梯,实现电梯困人事故快速、高效、科学网格化响应救援。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突出了对电梯、锅炉、气瓶和压力容器的监督检查,全市未发生有较大影响的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一、深化两大战略实施,助推产业提质增效

——组织实施质量品牌提升战略,打造“南通质量”。深化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建设。一是大力创建知名品牌示范区。海安中洋现代渔业产业园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已通过文审,进入国家现场验收环节;海门叠石桥家纺、海安鑫缘茧丝绸2个“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对产业集聚发展的品牌带动能力不断增强;XX区船舶配套产业集群创建“省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第十届“张謇杯”家纺大赛融合“互联网+”理念,引导“线下设计+线上营销”的发展模式;连续第4年组织举办中国南通•XX市质量节。二是大力培育战略性行业质量竞争力。大力推进“南通制造质量2025”行动计划,在全市家纺、船舶海工、智能装备等相关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举办了一系列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推广孵化公益活动,大力推广卓越绩效模式、六西格码、精益生产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举办“中天科技杯”全市推广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qc小组成果发布赛。重点围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质量标杆企业,支持行业领军企业争创国家、省质量奖、省质量信用企业、省名牌等荣誉,不断提升市场质量竞争力。三是大力夯实中小企业质量发展基础。加强了生产许可证产品、强制性认证产品、计量强制检定管理,开展了重要工业企业质量提升活动,组织质量专家入企开展质量调研和问题诊断,不断夯实企业质量、计量、标准基础支撑,提升管理质量和产品质量水平。广泛推动全市名牌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岗位,并组织培训,落实“首席质量官”在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建议权、监督权、把关权和否决权。支持企业开展质量管理、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三合一”体系认证。加强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实施质量“红黑榜”制度,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

——组织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打造“南通标准”。认真贯彻实施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提升全市三大产业标准化水平。一是发布实施家纺行业联盟标准。推动全市家纺行业组建标准联盟,发布实施5项高于国标、采用国际生态标准的联盟标准;开展了联盟标准产品检测和标准实施评价,实行“XX市家纺产品电子商务企业标准联盟”标志统一认证,推动我市家纺产业线上线下相结合,传统与新兴相结合,引导与规范相结合,促进行业整体转型升级。二是争创全国性标准化专业技术机构。力星钢球公司获批组建“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98)滚动体分技术委员会”;思瑞机器、食品机械2家企业分别获批设立“全国皮革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革设备工作组”“全国食品机械安全卫生标准工作组”。三是组织实施省级以上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XX市政务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全国首家通过国家验收,打造了全国样本;神通阀门“阀门高新技术自主创新”等6个省级以上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获立项或通过验收;7项省级农业地方标准项目获立项,6项省级地方标准获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定;制定发布50多项XX市级地方标准。四是释放市场企业主体标准创新活力。大力复制上海自贸区标准化工作改革经验成果,多次举办技术标准制修订培训班、推进会,深入推进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改革,推行企业产品标准网上自我声明公开,极大地激发了市场主体标准创新活力。

二、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牢筑质量安全基石

积极打造质量安全事中事后监管新机制,首次下达全年监管执法计划。一是推行“全链条式”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建立覆盖重点特种设备“生命周期”的事中事后安全监管模式,严管生产、使用、检测以及报废等安全重点环节,突出电梯、气瓶等民生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结合地区实际,以油气输送管道、危化品罐区、锅炉等涉危涉爆类特种设备为重点,组织开展了安全大会战;突出隐患排查和违法违规问题闭环处置,提高安全应急管理水平。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二是推行“公众参与式”质量监督抽查。围绕消费关注热点,开展全市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排查和质量监测,组织“开门查质量”行动。老百姓关注什么检查什么,重点针对低压电器、电线电缆、食品包材、配套床上用品等8类产品开展市级专项监督抽查;依法组织开展不合格产品后处理工作,组织开展质量监督约谈会,责令限期整改,强化后续跟踪监管;组织开展全市18家机动车安检机构监督检查。三是推行“三级联动式”区域性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市质监部门在行政执法方面的协调指导功能,实行市、县、镇三级联动,集中执法力量组织开展了产品质量区域性专项综合治理,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相结合,严厉打击车用汽柴油、农资、儿童用品、家纺等领域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违法行为。积极指导XX区船舶配套、海安锦纶长丝2个产业集群创建省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

三、办实一批民生工程,积极回应民生诉求。

努力践行质监为民行政理念,积极提升了一批民生类服务品牌内涵。一是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见实效。全面建成全市电梯应急救援处置平台(“电梯救援96333”工程),96333呼叫中心全面覆盖全市2.8万余台在用厢式电梯,建立了电梯故障的三级快速应急机制,实现网格化、快速化、科学化救援。截至目前,应急处置电梯困人故障1303起,解救被困人员1940人;积极推行电梯事故责任保险制度,有效分散了责任主体经济赔付风险,妥善化解了社会矛盾。二是深化民生计量工程。成立了计量惠民便民服务中心,推行“定点送修+上门服务”的工作模式,免费检修家用血压计1700余台,深受市民欢迎。深入打造计量“两免费”检定品牌,全市免费检定249个集贸市场在用电子秤20000余台,免费检定基层医疗计量器具12600余台。三是打造清新家居检测工程。围绕市民在家居装修装饰消费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问题,积极发挥质检机构检测资源,“3.15”期间为百姓免费检测室内空气质量等项目150户,同时义务提供后处理咨询和建议,着力打造“绿色装修”服务品牌。

四、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提升行政履职效能 今年深入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学习研讨,推动机关作风建设不断优化,行政履职效能不断提升。一是积极提升技术支撑能力。正式申请创建国家特种电机检测中心,得到质检总局支持,争取早日立项;市质检所围绕船舶海洋工程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加大检测装备投入,相关检测项目顺利通过cnas实验室认可现场评审。二是积极推进系统机构改革。全市质监机构改革顺利完成,食品生产监管职能平稳划转;积极指导县(市)、区质监部门完成市“三合一”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市、县两级市场监管职能划分到位;完成“质量、标准化、计量、特种设备”4个挂靠协会脱钩,人、财、物划转有序。三是积极推进简政放权。配合全市“三证合一”工作部署,加快实施组织机构代码审批服务制度改革;积极推动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开工告知等2项行政审批服务职能向区一级下放。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出台事后事后监管办法。质监行政履职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继续保持行政复议零撤销、行政诉讼零败诉的良好记录。四是积极提升监管队伍综合素质。举办了两期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人员监管业务培训班,570余人参加;举办了一期全市市场监管稽查、法制人员依法行政业务培训,230余人参加;开展质监大讲坛20期。通过组织一系列培训,有力提升了队伍监管能力。

第5篇:质监局食品质量安全年度工作总结

食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根据年初的工作计划,我局严格食品市场准入,不断整顿和规范乳制品、黄酒、小麦粉、食醋等行业,严厉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按照上级的具体要求,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严格把关,不断推进食品市场准入工作。

我们进一步将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食品加工小作坊进行

排队,对具有一定食品市场准入必备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食品加工小作坊主动进行帮扶,督促其改善厂房条件、完善生产设施、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全年共帮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食品加工小作坊40家,其中,37家企业领取食品生产许可证(其中:新领证12家,到期换证25家)。目前为止,全市米、面、醋、黄酒等28大类食品企业共有141家(157个单元产品)领取了食品生产许可证,占全市食品加工企业经济总量85%以上。

同时,我们对列入市场准入制度的食品生产企业,分为a、b、c、d四类实施质量安全监管,建立了《丹阳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齐全的食品加工小作坊,上报市政府下发了《丹阳市允许暂时存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产品目录》,对生产加工茶叶(分装)、豆制品、糕点、粗制植物油、黄酒、烧酒等产品限区销售。

二、加强领导,开展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

按照整治工作的总体部署,我局制定整治工作方案,成立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企业自查自纠,召开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动员大会,宣贯有关法律法规和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整治工作效果明显。

我局把黄酒、小麦粉、饮料、肉制品、乳制品作为重点产品进行监督检查,由食品科牵头,稽查大队和质检所配合,共出动执法人员300多人次,对重点企业进行突击检查,根据gb2760以及卫生部发布的第

一、第二批名单,检查其有无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添加剂现象,监督其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查阅食品添加剂使用台帐,并检查食品标识是否规范,同时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密切关注其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共检查企业64家,添加剂重新备案42家,发出整改通知书9份,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及标识标注27家,查处违法滥用添加剂造成产品不合格的5家。

三、精心组织,开展对乳制品企业专项检查验收工作。

根据苏质技监发[]396号文件要求,1月上旬在市局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乳制品企业核查组、督查组,在企业完成自查自纠的基础上,依据乳制品审查细则和《关于加强乳制品生产许可工作的通知》精神,对我市2家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检查。

核查组、督查组听取了企业负责人的整顿情况汇报,实地查看了原辅料库、生产车间,查阅了企业台帐资料。检查中发现,乳制品专项整顿以来,2家企业均对原有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修订,制定了符合要求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了责任主体及各部门各阶段的质量安全负责人;企业一把手领导均参加了省、市两级的《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宣贯会议,并组织员工进行了宣贯;较好地落实了四项制度要求,对乳制品生产实施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保证了出厂乳制品安全。此外,2家企业的三聚氰胺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按规定的时间和要求规范到位,并多次加强对检验人员的能力培训,现已具备自行检测三聚氰胺的能力。

检查中未发现企业存在违法行为。核查结论中未出现严重不合格项,与企业自查自纠结论基本一致,2家企业均通过核查。

四、紧密协作,开展对饮用纯净水等食品的专项检查。

5月份,我局与丹阳卫生局、教育局联络,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对学校医院用饮用纯净水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按照检查方案,联合开展对全市103家学校(幼儿园)和29家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纯净水情况进行大检查。通过检查进一步规范了群体集中使用纯净水质量安全行为。

全年,根据上级局的要求,先后开展了对乳制品、淀粉制品、蔬菜加工、芽麦加工、绵白糖水溶液抛光、食品添加剂使用等十多项专项检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宣贯《食品安全法》,全面推进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

6月12日,我局组织召开宣贯《食品安全法》暨食品安全专项整顿推进工作会议。会上薛处长结合我市食品企业现状和食品安全形势重点解读了《食品安全法》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相关的法律条款。欧阳局长布置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市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针对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工作要求。本次会议参会人员达126人,到会率达90%以上。

六、加强监管,落实食品质量安全工作各项制度。

围绕食品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的建立,我局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巡查》、《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责任追究》、《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考核评价》等工作制度,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工作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不断规范区域监管、日常巡查、市场暗察、年度报告、添加剂

第6篇:质监局工作人员学习《质量发展纲要》体会

质量是兴国之道,质量是强国之策,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关系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形象。

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在理论中心组学习活动中,对国务院出台的《质量发展纲要(-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进行了认真学习和深入解读,一致认为,《纲要》的出台表明了国家对质量工作的高度重视,作为质

量监管部门,我们深感肩负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纲要》的学习宣传贯彻,努力形成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

一、加强宣传贯彻《纲要》,创造浓厚的质量发展环境

(一)要充分认识《纲要》的战略意义,提高质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质量工作。1960年6月4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强调“数量不可不讲,质量要放在第一位,要提高质量、规格,增加品种”。这是第一次强调把质量放在第一位。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在经济建设中要把产品质量放在突出的位置。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届四中全会上强调,要“坚持质量第一,采用先进标准,搞好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199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以来,质量发展的社会环境逐步改善,质量水平稳步提高。总书记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要求“以质取胜”,“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温家宝总理在的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坚持质量第一方针,全面提升我国产品质量水平。

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质量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标准、人才、技术、市场、资源等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纲要》的出台,明确提出了要推动建设质量强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需要坚实的质量基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特别是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需要可靠的质量支撑;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也需要更强的质量保障能力。质监系统必须充分认识《纲要》的战略意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求真务实,稳扎稳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全市质量水平,推动建设质量强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要充分认识《纲要》的二十四字方针,明确质监工作的精神内核。

《纲要》提出了“以人为本、安全为先、诚信守法、夯实基础、创新驱动、以质取胜”的二十四字方针,丰富了质量发展的精神内涵。《纲要》对二十四字方针作出了具体阐释,要把以人为本作为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把安全为先作为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把诚实守法作为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把夯实基础作为质量发展的保障条件,把创新驱动作为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以质取胜作为质量发展的核心理念。

我们认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而实现质量发展,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安全为先”要求质监工作者必须严格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好社会的和谐稳定。“诚信守法”体现着社会道德准则,对于质量领域违法行为,我们必须给予严厉打击,以营造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夯实基础”要求我们做好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以及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强质量人才培养,加强质量法治建设,不断完善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为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创新驱动”要求我们用创造性思维解决质量监管问题,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同时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努力提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断增强质量竞争能力。“以质取胜”就是要做到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加强质监部门的引导作用,帮助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增强产品、企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更多的名牌产品。

(三)要充分认识《纲要》的发展目标和举措,明确质监工作的方向和任务。

《纲要》提出了总目标,同时从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三个方面提出了到2015年和到2020年两个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质量重于泰山,关系千家万户,关系国计民生,质监工作者必须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按照《纲要》要求,循序渐进,巩固当前质量发展成果,不断探索质量监管的新路,切实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保障质量安全,为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二、用《纲要》定向,在质监工作模式上不断创新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全球产业分工和市场需求结构出现的明显变化,都对质量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质量工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挑

战和机遇面前,质监工作必须准确把握《纲要》的精神实质,应势而变、顺势而为,进一步创新工作模式,努力开创质监工作新局面。在工作方式上,要克服“官”即“管”的官本位思想,变“坐班办公”为深入一线,大力开展“干部在一线服务、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成效在一线体现”的“一线工作法”,形成以实干立身、靠实干进位、用实

绩争得话语权的氛围。在执法方式上,要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变“钢性”执法为“柔性”执法,让“说理式”执法贯穿于执法全过程,不仅强化执法维护法律尊严的作用,还要通过执法过程提升执法对象的守法意识。同时,还要从单纯执法的思维中解脱出来,通过执法发现问题,帮助企业找出解决办法,通过有效帮扶提升企业发展能力。在服务方式上,要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变“坐等办事”为靠前服务,要不断更新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举措,优化发展环境。要立足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为企业提供“及时雨”式服务;要当好为企业办事的“服务员”,努力做到贴近企业“零距离”,进行“对等式”服务;要真心为企业的发展着想,立足于为企业排忧解难,雪中送炭,开展“超前式”服务;要引导企业走质量兴企的路子,积极助推企业健康发展,深化“助推式”服务。

三、探索质量监管的新思路,实现质量工作跨越式发展

在新形势下做好质监工作,必须以《纲要》为标杆,校准工作偏差,并不断创新。一是强化执行理念,提升“三种能力”。要大力倡导“执行力就是生产力”的工作理念,注重科学思维和辩证思维,着力提升科学决策的能力;善于把上级政策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提升政策对接的能力;要敏锐地发现机遇,乘势而上,提高把握机遇的能力。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健全“三项机制”。从决策、执行、监督、考核等各个层面,建立健全“三项机制”,推动落实。健全目标责任机制,实行定目标、定责任、定标准、定时限、定奖惩的“五定”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包联制度,搞好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强化调度督察机制。充分发挥督导检查在推动落实中的重要作用,对做出的重大决策和谋划推进的重点工作执行情况要实行专门督察,全面掌握落实情况,及时进行督察督办。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切实形成速度、质量、效益、结构相统一的科学考核体系,把问责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三是强化作风建设,弘扬“三种精神”。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着力弘扬“三种精神”,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干事创业环境。弘扬求实求效精神,进一步强化“等不得”、“慢不得”、“误不得”的紧迫意识,坚持“干”字当头,做到言必求实、行必求实、功必求实。弘扬求严求快精神,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分秒必争地抓落实。弘扬求精求细精神,树立和增强精细意识,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把每一项工作、每一项任务、每一条措施精细化、具体化、阶段化,以精细求落实,以细节定成败。

第7篇:质监局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阶段工作汇报

质监局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阶段工作汇报

为认真贯彻国家、省市质量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抓好我市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市质监局进行了精心安排,周密部署,认真排查,对全市食品加工企业进行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扎实做好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各项基础性工作,使全市食品质量安全总体上有了明显好转,重点食品、重点区域得到了有效治理,有效推动了全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近阶段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全市质量工作会议召开后,市质监局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专项整治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的政治责任感、质监使命感、势在必行的紧迫感和不抓好不行的危机感。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形成了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作为质监系统的第一责任、第一任务。

(二)强化责任,明确到人

为了保障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成效,质监局对全市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采取“定责任、定区域、定企业、定人员”的“四定”监管模式,把全市分为六个责任区域,建立食品企业分布图,

把全市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管落实到人。一把手为监管第一责任人,主管副局长为主要责任人,执法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出现监管漏洞的,按照分工分别追究直接责任人、主要负责人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保证了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调查摸底,普查建档

为弄清全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底数,针对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面广、规模小的实际情况,质监局调整工作重心,倾全局之力,集中时间、精力、人力、物力,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把主要精力放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普查工作上来,建立了局领导包片、稽查队、股室人员包乡镇(办事处)、村分片定责制,全力以赴抓普查工作。我局还把普查工作纳入对稽查队、各股室的年终目标考核中,从而保证时间、精力、人力、物力四到位。在普查、核实的基础上,我局对监管范围内企业建立了详细的企业档案, 把企业证照情况、普查信息表、代码证、QS证书、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巡查记录、整改通知书等内容全部纳入该企业档案。建立企业档案后,把食品生产企业清单输入电脑,录入监管系统,扎实推动了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普查建档工作,为实施食品动态监管夯实基础。

截止目前,经普查汇总,我市共有各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食品加工点***家,其中,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有60家,这60家食品生产企业中,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43家,占规模企业的78%;另外860家均为食品加工小作坊,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齐全的有21家,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不齐全的有15家,三无的有***家。

(四)目标明确,工作到位

为确保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关于质监系统的“三个100%”,即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小作坊10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10类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质量档案。质监局在专项整治的过程中,突出了“五个重点”:即突出重点食品、突出重点区域、突出重点企业、突出生产加工环节、突出大案要案。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行为,集中整治小企业、小作坊,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端掉制假黑窝点。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对获证产品和企业的证后监管力度,强化企业法人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截止目前,质监局已出动执法车辆245次,执法人员676人次,检查纯净水企业21家,查封纯净水生产设备1套,检查学校食堂9家,检查各类食品加工企业300余家。

(五)重拳出击,打击有力

根据《C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要求,按照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的部署,我局对全市范围内瓶(桶)装饮用水生产进行了专项重点整治。重点对该类企业的水源、生产必备条件、加工工艺流程、卫生状况、清洗、消毒环节、两证一照等情况进行了全方面检查。经检查发现,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两证一照”齐全,生产设备及消毒设施完善,管理规范,产品质量状况稳定;但部分无食品

生产许可证的瓶(桶)装饮用水生产厂家,企业负责人质量意识淡漠,不按国家规定积极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生产设备简陋,环境条件差,缺乏消毒设备,或不按生产流程组织生产,没有检验设备,出厂产品不经检验,产品质量没有保证。

经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研究,报市政府批准,决定以五个单位联合发文的形式,将对我市12家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瓶(桶)装饮用水生产厂家予以取缔。

(六)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为了配合食品专项整顿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局一是在办公场所悬挂了“开展专项整治、提高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的宣传条幅;二是分别召开了全市矿泉水加工企业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会议,认真传达贯彻国家质量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总局李长江局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并将《特别规定》印刷发放到全市企业手中,供全市食品加工企业人员学习使用,努力使食品生产加工业主真正了解此次专项整顿工作的意义、内容和目的;三是利用广播、标语和各种会议宣传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成效,积极推荐一批优质食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引导消费,揭露曝光食品安全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大力宣传食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提高人民群众防范假冒伪劣食品的意识和能力,营造较好的社会氛围;四是印发了3000余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基本情况登记表》,由局领导带队,所有机关人员全

部分工到各乡镇,与地方政府一起采取“进村”、“进厂”、“进店”的“三进”模式,对所有食品加工点全部登记造册,确保登记率100%。普查过程中要求签定《小食品坊食品安全承诺书》、《食品加工小作坊食品安全承诺书》、《小豆腐坊食品安全承诺书》、《小油坊食品安全承诺书》;五是连续刊出八期专项整治工作简报,报送给市领导班子成员、各部门、各乡镇政府,使其能够及时掌握专项整治工作动态。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食品加工企业“低、小、散”问题突出,监管难度大。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除***、***等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外,普遍存在规模小,分布散乱等现象,绝大多数食品生产加工点生产工艺简单,设备落后陈旧,作业时间、方式随意性大,再加上从业人员质量意识差,流动性大,始终存在食品质量安全隐患,给监管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二是人员力量经费有限,存在工作不够到位,督导不够理想的问题。特别是经费不足,无法开展大范围的产品监督检验,致使日常监管工作难以满足要求。

三是有些企业法律意识还较淡薄,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难度较大。有些企业主缺乏发展眼光,对申证工作热情不够,对自己的产品缺乏信心,如我市的个别食品加工企业的抵触情绪比较严重。

四是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形势严峻,食品卫生监管相对薄弱。农村普遍采用作坊式生产形式,大都实行分散经营,生产经营者绝大

多数系本地村民或外来人员,以租赁房屋和家庭作坊式的个体加工业为主,守法意识不强,相当一部分无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生产条件差,加工水平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也不利于推行标准化、技术化和统一产品质量,大大制约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甚至,有些生产者与经营者急功近利、唯利是图,为谋取暴利臵消费者生命健康而不顾,缺乏诚信守法意识,导致了对农村市场的食品安全监管难。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针对周口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检查组反馈的问题及我局开展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下阶段主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认真总结上阶段专项整治的工作经验。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汇总各部门情况,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一系列监管措施,为专项整治工作下一阶段打好基础。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无证生产企业的宣传和监管力度。引导小作坊创造条件,组织申办食品生产许可证,同时逐步关停和淘汰一批无证无照的小作坊,根据风险食品警示图确定食品生产企业黑名单,加大监督处罚力度。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认真学习食品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四是继续加强舆论宣传。发挥好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与监督作用,宣传假冒伪劣食品的危害性和举报电话,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做到整治有力量、行动有声势、宣传有效果。对于搞好整治

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提高广大人民依法维权意识,引导科学安全消费,形成各级政府主导、各职能部门监管、企业严格自率、社会广泛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我局的食品安全工作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与领导要求还有差距。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协助下,我市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8篇:临泉县质监局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情况汇报

临泉县人民政府: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赋予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卫生监管的职能和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我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履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卫生监管职责,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措施,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切实解决政府和百姓普遍关注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大半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统一思想,努力工作,克服困难,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扎实、有效的开展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将我局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 加强领导、成立机构、落实责任 为了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扎实有效地开展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局党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党组成员会议、各部门负责人会议和全局会议,共同讨论、研究工作方案,布置监管工作。会议决定,成立以局长为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有关股室队负责人为成员的临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源头质量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把食品源头质量监管工作的任务和责任逐级分解。我局建立了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按照总局关于建立“统一管理、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管新体制的要求,一是分片划定监督点,实行“四定”,即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把全县划分五个责任区,中队长为第一责任人;二是按照分类监管的原则,把企业分A、B、C、D四类,突出监管重点,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巡查、回访、监督抽查、质量承诺和预警;三是监管重心下移,以乡镇为基础,实行“三员”,即专业监管员、政府协管员、企业联络员协同监管;四是建立一企三档,通过“三进”、“四图”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动态监管,即进村、进户、进企业,逐一摸底调查,做到产品、条件、质量安全等底数清楚,并制作食品企业分布图、监管责任体系图、食品企业监管流程图、食品安全警示图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动态监管。我局集中优势力量狠抓食品安全监管,做到统一部署,迅速行动、注重实效,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

二、强化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从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开展以来,我局一直非常重视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宣传。并注意与“3.15”、“质量月”等其他质量专项宣传活动相结合,同时动员企业积极参与,营造了良好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社会氛围。与食品生产企业签订了保证质量的《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发放了10000余份宣传资料。我局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发布监管抽查信息,正确引导消费,树立了良好的食品监管行政形象。截至8月底,我局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其他宣传工具,共刊发各类相关信息宣传65余篇次,其中国家级媒体2篇,省级媒体2篇,地市级6篇。为监管工作打下了结实的舆论基础。同时按照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及时向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上报食品安全信息。每季度上报一次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工作情况;每半年上报一次食品质量安全分析报告;其他食品安全信息或统计报表都按时、按规定要求准确发布、上报。

三、 认真按照要求,扎实开展企业普查

我局倾全局之力,认真组织,严密部署,积极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业普查,普查工作严格按照“三集中、四统

一、五到位”要求,即: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人员;统一思想、统一领导、统一方式、统一口径;宣传发动到位、网络建设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普查数据到位、档案记录到位。普查工作人员“进村进企进户”,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做到企业数量、质量状况、人员素质、生产设备、证照情况、产品流向和质量体系等七清楚。辖区范围内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全部普查到位。我局通过对全县33个乡镇的摸底调查,共建立143家企业档案,全部录入微机进行动态管理,其中食品生产加工企业90家,约占63%。在90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有47家是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还有5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已经通过审核,等待发证。还有2家酒厂,都获得了生产许可证。按监管类别分A、B、C、D四类企业,其中A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3家,B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2家,C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67家,D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8家。在普查、核实的基础上,我局对监管范围内企业建立了详细的企业档案, 把企业证照情况、普查信息表、代码证、QS证书、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巡查记录、整改通知书等内容全部纳入该企业档案。建立企业档案后,把食品生产企业清单输入电脑,录入监管系统,实行网上动态监管。

四、 严格执行定期监督检查、巡查、食品添加剂备案制度

2006年上半年我局共抽查85家食品生产企业的90组产品,其中67家的71组产品合格,产品抽查合格率达78.89%;其中定期监督抽查28家获证的面粉生产企业的28组产品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监督抽查8家纯净水生产企业的8组产品,合格5组,不合格3组,合格率为62.5%;定期监督抽查6家冷冻肉生产加工企业的6组产品,合格6组,合格率100%;定期监督抽查3家饮料生产企业的3组碳酸饮料,合格3组,合格率为100%;定期监督抽查3家酱醋生产企业的6组酱油、食醋,合格4组,合格率为66.67%;定期监督抽查4家芝麻油生产企业的4组芝麻油,合格4组,合格率为100%;定期监督抽查1家糖果生产企业的1组产品不合格;定期监督抽查2家白酒生产企业的4组白酒,合格4组,合格率为100%。对监督抽查中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都能按照《安徽省产品监督抽查后处理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调查、处罚、整改、复查检验等程序的落实,复查整改合格率为100%。临泉县局制定了2006年企业监管巡查计划,要求各责任区严格按计划执行。临泉县局已对35家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食品添加剂进行备案管理。

五、 积极开展食品专项整治

3至4月份我局开展了小麦粉生产加工企业的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加大对无证生产销售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促进企业持续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必备条件,规范增白剂的使用量,严格按标准执行,提高了全县小麦粉的质量安全总体水平。4至5月份组织开展了春夏季食品专项执法打假行动,这次开展春夏季食品专项执法打假工作的重点放在四个环节:

1、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所用的原料;

2、包装材料;

3、春夏季热销食品;

4、春夏季饮品。把检查区域重点放在城乡结合部以及农村和超市等。这次春夏季食品专项执法打假行动,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386人次,出动执法车辆46辆次。立案10起,结案10起。其中,销售捆扎非“B”啤酒案件1起,无证生产加工饮用纯净水案件2起,生产不合格饮用纯净水案件3起,生产加工不合格面粉案件2起,无证生产加工食品案件2起。通过这次的专项执法检查,大大的净化了我县的春夏季食品及饮品市场,同时也增强了消费者的自我保护的意识。6-7月份又开展了大桶水专项整治工作,给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并提请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组织相关部门对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的生产厂家给予取缔,还向卫生局、工商局发了建议函,建议对不符合卫生条件的企业吊销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六、 完善规章制度,构建长效监管机制

根据上级相关文件要求,我局建立了食品信息通报机制、快速反应机制、案件移送机制、责任追究制度、举报奖励办法等相关制度,为食品监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基础。我局制定了《临泉县质监局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职责》、《临泉县质监局食品安全监管办公室职责》、《临泉县质监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巡查规定》、《临泉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分类监管制度》、《临泉县质监局食品质量定期监督检查制度》、《临泉县质监局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回访制度》、《临泉县质监局食品质量紧急重大情况报告制度》等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制度,明确具体成员、职责、措施等,指定专门的联系人与联系方式。当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要求反应迅速,动作敏捷,组织有力,指挥得当,协调有序,措施有力,处置得当,力争在第一时间内赶赴事发现场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及时降低负面影响,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今后,我局将加强长效管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把整治与建设、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打劣和扶优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业的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强制检验等手段,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和打假治劣的力度。

七、 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今年以来,我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县政府和市局的领导下,通过全局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各方面原因,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有:一是“低、小、散”问题突出,监管难度大。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量大面广,规模小,分布散乱,科技含量底,绝大多数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工艺简单,设备落后陈旧,作业时间、方式随意性大,再加上从业人员素质低,管理混乱,流动性大,始终存在食品质量安全隐患,给监管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二是由于人员力量经费有限,存在工作不够到位,督导不够理想的问题。特别是经费不足,无法开展大范围的产品监督检验,致使日常监管工作难以满足要求。三是执法队伍“三员”建设有待加强,执法队伍对食品打假治劣的认识还要进一步提高,由于设立政府协管员、企业联络员,工作刚刚开展,对其组织培训学习还不够。下阶段,我局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针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认真学习食品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监管员、协管员的相关法律知识培训,提高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加大力度,使我县食品标准体系和食品监管体系更加完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的长效监管机制基本健全;食品生产加工秩序得到根本好转;生产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安全自律意识得以建立;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人身健康。

第9篇:隆昌质监局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公开方主动公开

式: 信息类计划总结

别: 发布机县质监局

构: 生成日2008-04-24 期: 备注/文

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精神,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和《隆昌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具体安排部署,我局认真组织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总体部署和部门协调,做好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 全国、全省质量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局党组高度重视,立即行动。8月18日我局即以“内隆质监[2007]49号”文件制定了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并发布内容: 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8月19日上午,我局召开了行政办公会,专题研究了贯彻落实措施。为将专项整治工作在全县迅速掀起,8月21日我局及时向县政府作了专题汇报,结合隆昌实际,提出了贯彻意见和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的建议。副县长李萍在听取我局的汇报后当即指示,要迅速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会议精神,立即组织开展宣传动员工作,认真抓好贯彻落实。8月22日,我县召开了《特别规定》宣贯培训会,省质监局宣讲团专程来隆进行宣讲,李萍副县长安排即将成立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了宣贯培训会议,全县食品和食品用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县级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共计194人参加了宣贯培训会。李萍副县长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全县各行各业、各部门应立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特别规定》,立即组织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根据质量工作和专项整治工作的需要,8月28日县政府决定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我局,由我局承担了领导小组的日常协调、组织、联系等相关工作。

(一)、起草制订了全县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安排部署了专项整治工作 我局发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协调作用,代政府起草制定了《隆昌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和《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分解、细化了专项整治的步骤和目标任务。8月28日下午,县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县质量工作会议,分管副县长李萍对全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作了安排部署,常务副县长张勇就整治工作作了重要讲话。

(二)、加强成员单位间的工作协调,形成部门合力,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推进

建立了“制度+平台”的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配合。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我局起草制订了“隆昌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工作制度”、“信息报送制度”、“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协查协作制度”等九项工作制度,建立了成员单位间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部门合作”的联动平台。根据整治工作的需要,适时召开成员单位会议,自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已召开了7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联席会议,6次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制订了领导小组《宣传方案》,组织媒体对各部门专项整治情况进行报道,并组织各部门走上街头,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食品安全宣传咨询服务活动。编辑印发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简报》,截止目前,已印发11期,编辑报道整治信息37则。通过一系列的牵头、服务工作,致力于整合各部门力量,在我县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三)、督促指导各乡镇政府、各部门落实目标责任,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1、落实目标责任制。10月18 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请县政府目标办,将此次专项整治工作纳入了县政府对各部门、各乡镇政府2007年的目标考核。

2、指导各牵头部门、各乡镇政府分别结合行业特点、区域特点制定了整治行动方案,作到了目标明确、不打折扣,切实可行。

3、是派出联合执法检查组,多次深入到乡镇、企业、学校,餐厅、市场,进行执法检查和指导,保证了专项整治工作的深入进行。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我们履职尽责,深入组织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确保了整治目标的完成。

二、认真组织、深入宣传、认真落实专项整治宣传、动员、部署、再部署、再认识、再动员要求

自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局以贯彻省、市质量工作会议精神和宣传贯彻国务院《特别规定》为契机,深入开展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宣传、贯彻、动员工作。专项整治工作进入实质性整治、实施、攻坚阶段后,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市质监局多次召开视频会议,总结了第一阶段的经验、教训,宣传、推广试点省、市工作经验,部署整治工作,提出了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认识、再动员的新要求。根据上级的部署和专项整治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浙江现场会召开后,我局党组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党组会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决定采取措施,认真组织落实,对整治目标进一步进行了细化,并召开全局职工大会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为加大《特别规定》宣传的力度,我局于9月上旬分别派出了8个《特别规定》宣传小分队,深入到迎祥、响石、山川等9个乡镇,向企业及企业员工宣讲《特别规定》和食品安全法规文件。9月19日,我局牵头组织工商、卫生、药监、商务、农业、畜牧等部门及有关企业,在县城东门广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特别规定》宣传咨询活动。9月29日,我局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视频会议精神,组织召开了全县部分重点整治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负责人会议,动员、引导、帮促,食品企业提高对专项整治的认识,改进完善生产条件,按规定获得市场准入。11月16日我局又组织召开了全县获证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工作会议。11月29日,《内江日报》刊登了我局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纪实--《构筑质量安全的坚实壁垒》一文,重点宣传了我局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的工作情况。

三、全力以赴、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为实现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总体目标,我局以稽查队和监督监察股为主组建了专项整治执法队伍,对全县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施了分类排查、专项抽查、全面整治等监管措施,开展了专项整治检查。

(一)分类排查

在现有的食品生产企业中,一是按原有的分类监管等级和规模分类进行排查,列出名单,制订目标,严格要求和督促规模以上企业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率先全部企业和全部产品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二是按产品的风险程度进行排查,编制了17类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基本情况表,确定33户企业为我县的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三是按企业资质状况(即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安全卫生必备条件)进行分类,逐一列出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名单,未获证小企业名单,未获证产品名单,并视其生产、质量情况帮促、敦促、督促其立即改进生产条件,尽快获得市场准入资格,确保全县食品生产企业能在规定期限内100%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四是对生产高风险食品且通过整改或受政策限制不能获得市场准入资格的企业,按规定进行劝退,劝退出食品生产加工行业;在规定限期内既不退出又不能取证的,将列入建议取缔企业名单予以取缔或依法实施查处。 (二)全面整治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要求,按照省、市、县《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行动方案》确定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目标任务,我局在分类排查和加强日常监管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1、严厉查处食品生产加工违法行为

全面开展专项整治以来,我局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生产行为,严厉查处无生产许可证生产食品的无证生产行为,严厉查处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食品违法行为重点,开展了整治检查查处工作。组织开展了白酒、调味品、肉制品、含油脂类食品、糕点、食用油、桶装饮用水、食品添加剂使用等行业以及“十一”黄金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并牵头组织工商、卫生、药监、农业等部门开展了三次联合执法检查。截止目前,我局共查处食品违法案件8起,涉案金额6万余元,集中销毁工业硫磺熏制的竹笋2.5万斤,监督销毁企业召回的竹笋罐头933.15件(24×225g/瓶)。

2、加强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整治检查

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特别是获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施巡查、回访、监督检查,强制检验,是专项整治检查的基本方式和监管措施。在专项整治期间,我局加大了对获证企业的整治检查力度,组织开展了生产企业的整治检查,对生产企业原材料质量控制(包括进货记录、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关键工序质量控制,不合格品控制,产品检验控制,销售记录、安全卫生基本条件等提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具体要求,并对企业使用食品添加剂备案,委托加工备案等工作实施了检查。通过检查,有效地规范了获证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截止目前,全县88户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已全部获得了食品生产市场准入资格。

3、专项检查

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期间,自7月17日国家质检总局部署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攻坚战工作以来,我局已分别组织或配合市质监局对瓶(桶)装饮用水、酱油、食醋、白酒、糕点、大米、食用植物油等食品的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截止目前,已抽查产品90个批次,检验样品90个,合格86个,食品质量综合抽查合格率95.6%。专项抽查中,依据《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依法对4户抽查不合格的企业进行了监督抽查后处理,做到了抽查一类产品,整治一个行业,增强了监督抽查的有效性。

4、联合检查

在专项整治工作中,我局承担了县联合检查第一组牵头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隆府办发〔2007〕176号文件精神,我局牵头组织工商、卫生、药监、农业、商务等部门,分别于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到龙市镇、迎祥镇、桂花井乡进行了重点检查,检查指导乡镇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检查中听取了各乡镇专项整治工作情况汇报,查看了相关整治资料,并深入企业检查,与部分企业座谈,了解专项整治和贯彻落实《特别规定》的情况,并针对整治和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向各乡镇提出了建议,对企业和商家如何进一步确保食品安全进行了指导,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纠正,并责令整改,共发出各类整改通知6份,对一起无证生产食品的企业实施了处罚。

四、全面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

(一)大力开展小作坊专项整治

小作坊监管是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难点和重点,根据质检总局有关对小作坊状况再统计、再摸底,全面排查,将食品小作坊全部纳入监管的文件精神,我局在前期整治的基础上,对辖区内小作坊底数,已具备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小作坊数量和名单作了进一步清理核实,督促具备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具备安全卫生基本条件的食品小作坊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

在各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的配合下,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指导意见》等有关规定和县人民政府《关于将大米等十类产品纳入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范围产品目录的批复》(隆府函[2007]37号),于10月1日至2日两天,由局领导带队组成9介专项检查组分赴全县18个乡镇,对全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进行了拉网式的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并按规定进行了认真地梳理分类,确定了51户作为小作坊监管,对已获得食品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的、具备安全卫生基本条件的食品生产小作坊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公开承诺不使用非食品原料、不使用回收原料、不滥用添加剂、不生产假冒伪劣食品、不超出限制销售范围、不违反预包装限制要求等保证食品安全措施。并明确监管员、协管员、信息员。对证照齐全,安全卫生基本条件不符合规定要求,从业者有意愿提高生产条件的小作坊,我局进行了积极指导,督促其对基本安全卫生条件进行改造,产品质量安全卫生基本条件达到要求的与其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对有证无照或有照无证(即证照不齐的)或安全卫生基本条件达不到要求的。食品生产加工者,按规定建议有关部门予以查处或取缔。

(二)实施“挂面”小作坊样板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按照市质监局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局先期选择了对挂面小作坊的规范,与卫生部门加强联系,制定一个行业小作坊生产加工条件和卫生环境规范,打造一个行业的1家样板小作坊,组织质监人员和企业人员参观学习。让大家做到心中有数,质监人员知道到企业应该“怎样查”、“怎样管”、“怎样扶”,企业人员知道“怎样建”。通过样板建设,发挥示范作用,并在全县内进行推广,以促进一个行业的规范化。 通过专项整治和进一步深入开展小作坊治理,力争并确保小作坊100%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目标的完成,建立和完善以质量承诺书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小作坊监管体系,加快实现小作坊监管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五、开展了涉及安全的汽车配件等10类重点产品专项整治 我县涉及安全的10类重点产品的专项整治,通过市、县两级配合实施,对全县10类重点产品生产企业进行排查,已全部完成了全县8户10类重点产品的质量档案建立工作。

六、主要工作成效

通过近四个月的专项整治,我县生产加工环节的3个整治目标已基本完成,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目前为止,全县88户食品生产企业全部获得生产许可证,食品生产企业获证率已达到100%, 10 类重点产品建档率已达到100%; 51户两证齐全,符合安全卫生基本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已全部签订了小作坊食品安全承诺书。在专项整治期间,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580多人次,执法车辆200余台次,巡查生产企业和小作坊135户,共巡查145次,回访72次,巡查率达97%,回访率100%;帮扶8户企业获得了市场准入资格,劝退1家不符合条件的液态白酒生产企业;帮助准备申证的4户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做大做强,帮助企业、小作坊建立质量管理、检验等制度750多个,统一规范、制作发放监督牌、食品安全承诺书278个,产品销售、原辅材料厂进货和食品添加剂使用台帐417本;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56份,发放《特别规定》等宣传资料12000多份,形成了一定的声势,取得了较好的整治效果。 继续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是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局全体执法人员仍将继续努力,全力以赴的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确保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建立和食品安全。 二00七年十二月三日

没有附件!

件:

上一篇:用友erp心得体会下一篇:入党思想汇报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