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局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情况汇报

2024-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质监局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情况汇报(推荐10篇)

质监局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情况汇报 篇1

临泉县人民政府: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赋予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卫生监管的职能和国家质检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我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履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卫生监管职责,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措施,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切实解决政府和百姓普遍关注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大半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统一思想,努力工作,克服困难,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扎实、有效的开展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现将我局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落实责任 为了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扎实有效地开展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局党组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党组成员会议、各部门负责人会议和全局会议,共同讨论、研究工作方案,布置监管工作。会议决定,成立以局长为组长,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有关股室队负责人为成员的临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源头质量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把食品源头质量监管工作的任务和责任逐级分解。我局建立了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按照总局关于建立“统一管理、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管新体制的要求,一是分片划定监督点,实行“四定”,即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把全县划分五个责任区,中队长为第一责任人;二是按照分类监管的原则,把企业分A、B、C、D四类,突出监管重点,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巡查、回访、监督抽查、质量承诺和预警;三是监管重心下移,以乡镇为基础,实行“三员”,即专业监管员、政府协管员、企业联络员协同监管;四是建立一企三档,通过“三进”、“四图”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动态监管,即进村、进户、进企业,逐一摸底调查,做到产品、条件、质量安全等底数清楚,并制作食品企业分布图、监管责任体系图、食品企业监管流程图、食品安全警示图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动态监管。我局集中优势力量狠抓食品安全监管,做到统一部署,迅速行动、注重实效,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

二、强化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从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开展以来,我局一直非常重视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宣传。并注意与“3.15”、“质量月”等其他质量专项宣传活动相结合,同时动员企业积极参与,营造了良好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社会氛围。与食品生产企业签订了保证质量的《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发放了10000余份宣传资料。我局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发布监管抽查信息,正确引导消费,树立了良好的食品监管行政形象。截至8月底,我局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其他宣传工具,共刊发各类相关信息宣传65余篇次,其中国家级媒体2篇,省级媒体2篇,地市级6篇。为监管工作打下了结实的舆论基础。同时按照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及时向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上报食品安全信息。每季度上报一次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工作情况;每半年上报一次食品质量安全分析报告;其他食品安全信息或统计报表都按时、按规定要求准确发布、上报。

三、认真按照要求,扎实开展企业普查

我局倾全局之力,认真组织,严密部署,积极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业普查,普查工作严格按照“三集中、四统一、五到位”要求,即: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人员;统一思想、统一领导、统一方式、统一口径;宣传发动到位、网络建设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普查数据到位、档案记录到位。普查工作人员“进村进企进户”,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做到企业数量、质量状况、人员素质、生产设备、证照情况、产品流向和质量体系等七清楚。辖区范围内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全部普查到位。我局通过对全县33个乡镇的摸底调查,共建立143家企业档案,全部录入微机进行动态管理,其中食品生产加工企业90家,约占63%。在90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中,有47家是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还有5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已经通过审核,等待发证。还有2家酒厂,都获得了生产许可证。按监管类别分A、B、C、D四类企业,其中A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3家,B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2家,C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67家,D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8家。在普查、核实的基础上,我局对监管范围内企业建立了详细的企业档案, 把企业证照情况、普查信息表、代码证、QS证书、产品质量检测报告、巡查记录、整改通知书等内容全部纳入该企业档案。建立企业档案后,把食品生产企业清单输入电脑,录入监管系统,实行网上动态监管。

四、严格执行定期监督检查、巡查、食品添加剂备案制度

2006年上半年我局共抽查85家食品生产企业的90组产品,其中67家的71组产品合格,产品抽查合格率达78.89%;其中定期监督抽查28家获证的面粉生产企业的28组产品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监督抽查8家纯净水生产企业的8组产品,合格5组,不合格3组,合格率为62.5%;定期监督抽查6家冷冻肉生产加工企业的6组产品,合格6组,合格率100%;定期监督抽查3家饮料生产企业的3组碳酸饮料,合格3组,合格率为100%;定期监督抽查3家酱醋生产企业的6组酱油、食醋,合格4组,合格率为66.67%;定期监督抽查4家芝麻油生产企业的4组芝麻油,合格4组,合格率为100%;定期监督抽查1家糖果生产企业的1组产品不合格;定期监督抽查2家白酒生产企业的4组白酒,合格4组,合格率为100%。对监督抽查中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都能按照《安徽省产品监督抽查后处理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调查、处罚、整改、复查检验等程序的落实,复查整改合格率为100%。临泉县局制定了2006年企业监管巡查计划,要求各责任区严格按计划执行。临泉县局已对35家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食品添加剂进行备案管理。

五、积极开展食品专项整治

3至4月份我局开展了小麦粉生产加工企业的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加大对无证生产销售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促进企业持续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必备条件,规范增白剂的使用量,严格按标准执行,提高了全县小麦粉的质量安全总体水平。4至5月份组织开展了春夏季食品专项执法打假行动,这次开展春夏季食品专项执法打假工作的重点放在四个环节:

1、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所用的原料;

2、包装材料;

3、春夏季热销食品;

4、春夏季饮品。把检查区域重点放在城乡结合部以及农村和超市等。这次春夏季食品专项执法打假行动,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386人次,出动执法车辆46辆次。立案10起,结案10起。其中,销售捆扎非“B”啤酒案件1起,无证生产加工饮用纯净水案件2起,生产不合格饮用纯净水案件3起,生产加工不合格面粉案件2起,无证生产加工食品案件2起。通过这次的专项执法检查,大大的净化了我县的春夏季食品及饮品市场,同时也增强了消费者的自我保护的意识。6-7月份又开展了大桶水专项整治工作,给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并提请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组织相关部门对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的生产厂家给予取缔,还向卫生局、工商局发了建议函,建议对不符合卫生条件的企业吊销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六、完善规章制度,构建长效监管机制

根据上级相关文件要求,我局建立了食品信息通报机制、快速反应机制、案件移送机制、责任追究制度、举报奖励办法等相关制度,为食品监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基础。我局制定了《临泉县质监局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职责》、《临泉县质监局食品安全监管办公室职责》、《临泉县质监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巡查规定》、《临泉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分类监管制度》、《临泉县质监局食品质量定期监督检查制度》、《临泉县质监局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回访制度》、《临泉县质监局食品质量紧急重大情况报告制度》等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制度,明确具体成员、职责、措施等,指定专门的联系人与联系方式。当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要求反应迅速,动作敏捷,组织有力,指挥得当,协调有序,措施有力,处置得当,力争在第一时间内赶赴事发现场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及时降低负面影响,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今后,我局将加强长效管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管理机制,把整治与建设、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打劣和扶优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业的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强制检验等手段,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和打假治劣的力度。

七、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 篇2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汇报(一)

一、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情况

目前,全县现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034家,其中食品生产加工单位87家、食品流通环节经营单位1947家;餐饮服务单位766家,其中学校食堂83家,企业食堂48家,餐馆635家;涉药单位450余家,其中药品生产企业2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3家、药品批发企业1家、零售药店120余家、各级医疗机构320余家。

1.目标任务完成和抽样检验工作情况。药品抽样检验任务54批次,完成54批次,不合格药品3批次,已立案查处3件;药品生产、批发企业均已入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零售药店入网数量为110家,已完成入网数量90家,未完成入网数量20家,完成率82%;零售药店GSP认证70家药店已完成认证,40家药店还在整改当中;全年药品不良反应任务数505例,完成521例,完成率103%;全年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任务数88例,完成23例,完成26.14%。

2.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加强了全县医疗机构监管,对药品购销渠道是否合法及药品贮存是否符合温度要求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加强了基本药物的抽检力度;二是加强了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管,重点对药品生产企业是否按照GMP及药品标准生产药品实施监管,大力推行质量授权人制度,定期对药品生产进行风险评估,确保从源头上保证药品质量;三是加强了药品流通市场的监管,以药品购进渠道为重点,打击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行为,严厉查处零售药店超范围经营药品、不凭处方销售处方药及特殊制剂药品的行为。对医疗机构开展了药房规范化建设,加强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使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早发现,早处置,药品经营使用规范化建设程度进一步提高。同时,开展经常性的药品安全隐患排查和药品抽检初筛工作。对制售伪劣药品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有力震摄了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四是餐饮服务环节食品以打击无证经营火锅底料,经营超过保质期食品违法行为为重点的专项整治,采取先乡镇后城区,先企业学校后社会餐饮的模式,通过典型案件推动全面执法,促进餐饮服务业证照制度和经营行为的不断规范。

3.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情况。积极协调上级国家发改部门、财政部门、食药监部门重点支持龙南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建设并尽快优先下拨国家专项资金,推进龙南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建设工作。目前,土地预审、节能、环评、资金承诺、可行性研究报告、真实性申明及立项等所需材料已上报上级部门并获得市发改委立项批复,国家食药总局和国家发改委已明确同意将龙南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纳入国家首批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首批试点单位并给予相应的专项资金,国家发改委已下发《关于做好首批县级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393号)精神,项目总投资1400万(其中中央补助1100万元,地方配套300万元),目前1100万元专项资金已下拨到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着手开展地质勘察和建设方案设计的邀请招标工作,争取12月底完工。同时,配齐配强检验检测设备,实现检测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并提供资金配套和技术培训,安排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专家、技术学者为我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专业人员提供技术培训,为日后龙南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建成开展有关检验检测工作提供良好技术保障,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将我县打造为全市乃至全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先行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示范县、食品药品产业发展模范县,奋力推进龙南“一极两市四区”建设。

二、“亮剑—”工作情况

1.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督导责任化。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细化责任分工,针对重点任务落实了分管领导和职能股室,组建了工作组(案件查处组、监督检查组、宣传教育组)。推动责任有效落实,确保专项工作的力度、深度、广度落实到位。二是重视案件查办。坚持与日常监管工作相结合、与专项行动相结合、与舆论宣传相结合进行全方位的整治,始终保持打假治劣高压态势,实现查处一批、解决一批的工作目标。三是推动宣传教育,促使食品药品规范化。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标语、龙南手机报、网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亮剑”工作进行深入宣传报道,发动群众,扩大知晓率和宣传效果,营造良好的“亮剑”工作氛围。

2.案件查办情况。20共立案查处各类案件28起,查处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案件1起;购销假劣药品案件4起;擅自变更药品经营地址案件1起;不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规定开展经营活动4起;无证经营药品案件5起;销售过期或不合格医疗器械案件1起,保健食品案1起,餐饮案件7起(其中使用过期食品4起,抽检不合格3起),化妆品案1起(当事人行政复议,经龙南县政府复议维持原判),现已结案26起。

3.大案要案情况。根据群众举报,我局联合公安部门查获了一起销售假药“国公酒”案件,并把当事人徐某在龙南的供应商谢某和谢某的上级供应商湖南人朱某抓捕归案。经我局与公安部门调查后认定,徐某虽经营假冒同仁堂国公酒,但其本人并非明知假药而销售,且情节较轻,决定由我局依《药品管理法》予以行政处罚。谢某、朱某涉嫌犯罪,由公安部门立案侦查,公安部门侦查后移送检察机关。

三、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工作情况

(一)着力构建“四个平台”。成立龙南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和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构建了政府总揽“领唱”平台;明晰业务股室和基层分局事权,构建了上下联动 “合唱”平台;加强对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和诚信教育,构建了企业守规“跟唱”平台;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等“五进”活动,营造了人人关注、人人防范、人人监管的良好氛围,构建了群众参与“评唱”平台。

(二)创新完善 “五项机制”。一是安全协调机制。县政府成立了龙南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和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形成了“全县统一领导、各级政府负责、部门组织实施、各方协作联动”的工作机制。二是安全监管示警制。创新推广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一方面积极开展食品药品量化等级管理制度,有序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脸谱示警制”,做到对餐饮服务企业信誉等级和日常监管信息全面张贴公开;另一方面,在药品安全监管上全面推行“预警约谈制”,对药品生产、经营及使用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约谈,予以扣分并实行处罚。三是信息发布制。对食品药品安全日常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手机信息平台和电视媒体分别向全县副科以上领导干部、食品药品经营业主及社会群众公开曝光,有效地激发了社会各界对食品药品安全的关注热情,形成了部门监管,社会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四是应急机制。制定了龙南县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方案,每年开展一次应急培训和演练,全面提高了应急指挥、应急协调、应急反应的能力和水平。健全了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工作机制,成立了龙南县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处置工作小组,统一指挥、领导应急处置工作,形成了政府统一指挥,部门有效应对,多方参与的食品药品应急工作机制。五是完善了县人大、县政协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每年组织县人大或县政协相关人员对食品药品安全开展执法或监督检查,并列入每年的县人大常委会或政协常委会工作要点,进一步提升了食品药品的执法水平。

(三)食药监管突出 “三全”。一是日常监管全覆盖。抽调人员,划分区域,突出“一些人员、一些证件、一些设施,一些登记、一些制度、一些岗位、一些公示、一些投诉”等“八个一些”内容,做到“三有四专”,即有检验设备、有快检人员、有快检试剂,实行专人、专车、专线、专财;常年对全县食品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进行轮回巡查、实现日常监管覆盖率达100%。二是安全整治全规范。突出大稽查,严监管,始终保持打击食品药品违法行为的高压大势,做到“23456”,即在采购管理上做到二个规划:规范索票索证,规范进出货登记;在人员管理上做到“三个必须”:必须培训上岗,必须健康合格,必须“五病”调离;在制度管理上做到“四个上墙”:安全承诺上墙,岗位责任制度上墙,从业人员健康证和培训证上墙,举报投诉电话上墙,同时制订采购验收、管理人员职责和知识培训等食品安全十项制度,统一内容,统一规格,统一印刷,统一要求,统一张贴;在食品安全作管理上做到“五个严格”:严格操作流程、严格场所标准、严格检疫消毒、严格个人卫生、严格“四防”要求、严格食品食品添加剂“五专”管理;在规范管理上做到“六个统一”:统一个人卫生标准、统一索票索证台账、统一消毒记录、统一各类标识、统一废弃物品处理、统一物品摆放。三是安全投诉全办结。关注食品药品安全,关注群众身体健康,对群众投诉举报案件做到次次有受理,件件有办结,人人有反馈,勇当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卫士,营造了全县食品药品的安全环境。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基础建设比较薄弱。目前,龙南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建设还处在施工公开招投标阶段,预计要到月底才能完工。从现有情况来看,食品药品的.执法监管缺乏技术手段支撑,体现在检测设备的陈旧,执法装备的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等等。

2、监管力量存在不足。以原工商分局为班底的基层市场监管分局普遍监管2个以上乡镇,监管区域大,战线长,而大部分基层分局只有三到四个工作人员,加之监管服务对象众多,监管任务繁杂,专业性知识普遍欠缺,致使全方位、立体式巡查监管机制难以形成,一些“死角”无法顾及周全。

3、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体制的调整,职能的整合,使原三个部门的业务骨干变成了“新兵”。业务不熟,知识缺乏,随之产生的就是监管水平的下降,监管难度的增加,致使部署的工作难于落实到位。

4、运行机制难度增大。实行县以下合并而市级以上不变的模式,造成一些工作对接与协调的困难。县市场监管局部分股室工作要同时对应上面若干科室,多头指挥带来工作运转不畅,造成顾此失彼。

五、年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

1.统一思想,明确工作目标。充分认识抓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放在重要突出位置,并根据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工作部署开展好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防止生产和经营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药品等违法现象发生。

2.突出重点,狠抓食药监管。做到日常检查、督促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合力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的各项工作,强化食品药品的源头污染和食品药品生产加工环节整治。

3.夯实基础,优化队伍建设。其一是有效整合资源,进一步促进队伍融合,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分工,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保证工作合心、合力、合拍;其二是继续充实基层监管力量,持续推进监管重心下移,明确事权划分,加强基层分局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加大对基层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建立起无缝、安全、坚实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其三是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要求,推行“每月一法”、“每周一学”学习制度,实行领导干部轮流讲学;其四是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全国、省市学习培训,了解食品药品安全新知识,掌握全国监管新动态,着眼全县食品药品监管和产业发展新方向。

4. 提质扩面,推进示范创建。进一步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源头风险防范能力,建立食品药品安全溯源制度和食品药品安全诚信运行机制,加快食品药品安全示范体系建设,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示范群体;

5.强化支撑,着力技术保障。加快推进龙南区域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建设;强化对快检人员的技术培训,做到“人人会快检,个个是能手”;

质监局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情况汇报 篇3

一、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4277家,其中食品生产企业398家,食品经营单位17249家,餐饮服务单位9267家,“三小”食品经营者(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7767家。2016年,实现产值331.7亿元(含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占全市生产总值40%。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陕西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及摊贩管理条例》、《陕西省食品安全行政责任追究办法》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制定了《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四有两责”进一步加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出台《食品安全“三项创建”工作规划(2016-2020)》,市食药监局、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和食安办联合转发《陕西省食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细则》,成立了市、县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近五年来,全市未发生三级及其以上食品安全事故(事件)。目前,我市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健全,职责明晰,成效明显。

一是优化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整合原市质检、工商、食药监局分别承担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划归市食药监局承担,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落到实处。设立市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质检法规科,强化食用农产品种养殖质量安全监管。积极推进除汉台区、经济开发区外十个县食药监督机构改革,将县级工商、质检、盐务和食药监局四局合并,成立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并加挂食药监管局牌子。推进镇、街道办市场监管所(食药监所)机构建设,积极创建镇、街道办食品安全监管示范所。落实了各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保证各区域、各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全覆盖,提升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效能。二是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去年,全市采取随机抽取被检查单位、随机选派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模式,开展了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校园食品安全等大规模检查,发现、移送食品安全案件线索54起。市、县两级财政投入检测经费995.1万元,抽检食品及食用农产品7777批次,检查出不合格食品461批次,问题发现率5.8%。三是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结合“四城联创”,强化“三小”综合整治,有效打击了食品“黑作坊”、“黑窝点”。2013年以来,共查处毒豆芽、毒蜂蜜、毒馒头、毒粉条、假牛肉等食品安全违法案件3349件,大案要案302件,移送司法机关136件。

四是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公开食品安全监督抽查、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执法信息。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科普,推进食品安全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提高广大市民食品安全意识和鉴别防范问题食品能力。成立市级食品信息投诉举报中心,构建了覆盖市、县区、镇村(社区)的12331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网络,初步形成食品安全监管社会共治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维护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但是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

(一)基层食品监督机构力量尚显薄弱

经过2013年、2014年县区、镇街道办食品监督机构改革,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进一步明确和延伸。但是,从运行情况来看,加强食品监管提质增效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一是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设仍有不适应的地方。从县区来说,四局合并后要对应上面四个局,出现“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忙于应付现象,不能确保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就镇、街道办来说,一些监管所无专门办公场所,无专业检测设备,执法装备配备滞后,基本没有监测执法车辆(由于监管区域广,无执法车辆,使食品快速抽检检验、巡视督查和没收问题食品设备难以有效实施),加之检测经费不足,快速检验检测能力匮乏,无法开展正常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极大制约了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工作有效开展。二是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力量薄弱。四局合并后县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量大大增加,而原有人员能力参差不齐,监管力量难以有效融合,出现监管不到位或缺位现象。镇、街道办监管所检验检测人员缺乏,甚至出现有编无人的现象,有的还要承担镇、街道办其他工作。三是持证执法没有落实。全市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完成后,市法制办组织全市系统内无执法证件人员参加培训考试,已三年过去,执法证却没有颁发到位,使基层监管人员在执行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无法做到持证执法,亮证执法,对违法经营行为无处罚权力和威慑力。四是村一级食品安全监管协管员报酬落实不到位。一些镇没有按要求将村食品安全协管员工资列入财政预算,一些镇是由村干部兼任,无食药安全监管误工补助,同时也缺乏对协管员的考核激励机制,导致基层食药安全协管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不强,出现监管盲区,给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最后一公里”防线留下安全隐患。

(二)食品安全源头管理漏洞亟待解决

当前食用农产品种养殖源头不安全问题仍然存在。老百姓由于缺乏农兽药安全使用常识,部分种养殖经营者唯利是图,因此,在食用农产品种养殖过程中,化肥、农药、兽药、添加剂、生长素等使用上存在滥用和超标的现象。个别矿山、钢铁、有色金属等企业排污不达标,造成所在区域内土壤、空气、水源等污染,使食用农产品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严重威胁食品安全。这种影响可能是立刻对人体产生危害的,但是更多的是对人体产生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危害。

(三)食品生产经营者自律意识仍需提高

调研中发现,我市食品生产经营目前仍处于一个较低的产业档次。部分食品生产经营者自律意识差,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意识淡漠,诚信、守信和职业道德低下,个别经营者唯利是图,缺乏社会责任感,生产、加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食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

(四)“三小”行业食品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尽管我市在治理“三小”食品安全问题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三小”数量庞大、经营区域广、战线长,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低、经营场所卫生条件差、餐饮具消毒不彻底,相当一部分摊点难以达到《陕西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及摊贩管理条例》规定的要求,加之所在辖区食药监管所监管力量和能力不足,还存在较多食品安全隐患。

(五)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宣传有待加强

由于对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普宣传不够,广大群众普遍缺乏食品安全常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难以形成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部分食品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对《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缺少必要的认知,不能诚信、依法经营,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现象时有发生,给食品质量安全埋下了隐患。

三、意见建议

委员们认为,这些问题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尽快采取措施加以研究解决,切实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有效维护广大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为此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深化认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组织领导

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一是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的政治责任。没有食品的安全,就没有老百姓的健康,就不能实现全面小康。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维护食品安全与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联系起来,充分认识食品安全不仅是民生问题,更是维护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大局的政治问题。二是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强化县区、镇、街道办政府责任,切实履行对本行政区域食品安全工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职责,将食品安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增大食品安全监管年度目标考核分数权重,细化考核指标。定期召开食品安全会议,研究和防范区域内食品安全风险,协调和督查区域内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三是检查、督促贯彻落实《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四有两责”进一步加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情况。建议市政府成立《意见》实施情况督查组,对各县区、有关部门贯彻落实《意见》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意见》精神进一步落实,促进我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水平,开创我市食品安全监管新局面。

(二)完善体制,夯实食品安全监管基础

要把监管力量、监管重心向基层倾斜。一是进一步健全强化县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要充分融合“四局”合并后的食品监管力量,尽快形成食品安全监管“战斗力”。二是要切实强化镇、街道办市场监管所(食药监所)建设。建议市政府就镇、街道办食药监管体制问题专题研判,依法明确镇、街办食品药品监管所作为县局派出机构的法律地位,以便理顺执法体系。继续加大镇、街道办市场监管所(食药监所)示范所建设,确保全市各镇、街道办市场监管所(食药监所)都有办公场所,必要的监管检测设备和经费保障,配备必要的食品安全监测执法车,筑牢基层食品监管“最后一公里”防线。三是切实加强食品安全执法队伍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执法队伍建设,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充实到食品监管队伍中。编制、人社部门要在公务员考录人员分配中向食药监局倾斜,选拔食药品专业技术人才进入食品安全监管队伍,迅速壮大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四是强化基层监管人员的培训。分期分批对食品检测人员和监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进行培训,使他们成为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行家里手。要强化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的培训,让他们熟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知识等,使他们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千里眼、顺风耳,让食品安全监管不留死角,不留缺口。

(三)把好源头,筑牢食品安全首道防线

把好源头,防止食用农产品种养殖环节的污染。一是加强农兽药监管。要加强食用农产品在种养殖环节中的农兽药使用监管,防止滥用和超标使用。加强对农兽药、食品添加剂和牲畜饲料市场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生产、出售、使用剧毒农兽药、瘦肉精、生长素、非法添加剂等行为。二是扩大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规模。要鼓励、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使食用农产品种养殖、生产加工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科学化,杜绝有毒、有害食品产生。三是要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密切监控企业废物、废液、废气的排放,确保土壤、水源、空气不被污染。对一些高污染的企业尽量关停或搬离人口集中和粮油、牲畜种养殖集中地区,使老百姓有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生活环境。

(四)加强监管,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学校食堂、农贸市场、“三小”行业等重点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定期和不定期抽检监测这些领域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安全。严格检查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个人卫生、食品经营场所环境卫生、食品安全保障制度、消毒设备等,把食品不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防止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五)强化自律,增强食品安全责任意识

一是加强食品从业人员的道德诚信和食品法律法规教育。通过培训教育,使食品从业人员牢固树立“诚信至上、以质取胜、守法经营”的经营理念,将食品安全责任观念融入到企业经营决策之中。可参照机动车驾驶员交通法规理论考试,尝试在一些县区、镇、街道办试点,实行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职业道德、诚信守信、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考试制度,考试合格者发给食品生产经营“入门证”,拿到“入门证”方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和食品安全责任追溯制度,促进食品经营单位依法依规经营。三是完善食品行业信用评价体系。进一步建立完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档案和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对守法守信企业大力宣传褒扬,对问题食品和问题企业公开曝光力度。完善重品质、重质量、重社会责任和守信、守法受益,失信、违法重罚的食品安全激励约束机制,使食品生产经营者从不敢违法、不想违法到依法依规生产经营常态化,从根本上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六)加大宣传,营造食品安全共防共治格局

质监局节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篇4

“五一”假日期间食品安全监管

情况工作总结

县食安委:

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五一”假日期间的食品安全,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局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我局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狠抓三个专项整治”、“抓好三个安全”、“全面推进以质取胜战略”的总体要求,认真抓好食品安全工作,打好食品安全攻坚战,确保全县城乡居民用上放心的食品,努力为我县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公平的竞争环境、宽松的购物环境、安全的消费环境。

一、加强节日期间监督检查,打造“食品放心工程”

在日常工作中抓好食品监督检查,确保重大节日安全渡过。一是开展了“查食品、保五一”活动。从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熟食、糕点、调味品着手,对35家食品生产企业、3个集贸市场进行了检查,二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全县各大景区、饭店进行了检查,保证了“五一”节的安全渡过。

二、认真组织开展了节前食品专项监督抽查

五一节前我局组织专人严格把关,抓好食品生产厂门安全,确保出厂产品质量。认真落实食品生产查验制度,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严厉查处损害消费者安全、健康的行为。一是集中力量对35家食品生产企业的5种产品进行了监督抽查,抽取蛋糕、豆制品、熟食、纯净水等样品。抽样检验合格率为98%。二是对16家食品生产

企业的定量包装进行检查,共抽查定量包装食品32批次。

三、深入开展了节前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为了保障全县百姓五一假日期间食品入口安全,我局在节前共组织开展了2次大型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开展了五一节前“食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专项检查。对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9家食品生产企业从生产运行状况、工艺流程、环境卫生、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食品生产检验制度的落实、食品标准体系的完善、定量包装以及产品包装标注、“QS”标志的规范等方面进行了专项检查。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多数均分布在农村及城乡接合部,企业法人代表文化水平较低、管理能力差、法律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二是我县食品生产小企业小作坊多,生产加工技术落后,生产环境条件差。尽管我们面临任务重、范围广、人手少的客观实际,但是我局全体干部职工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局的领导下,一定会履职尽责,做出应有的努力。

xx市食品安全监管情况汇报 篇5

2011年以来,xx市xx局按照上级xx部门和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扎实开展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将监管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成效

1、全面开展食品生产加工单位监督检查,实现了100%全覆盖。

2、全面建立食品生产加工单位监管档案,建档率实现100%。

3、认真办理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投诉举报,处理率100%。

4、大力督促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建立原辅料采购及产品台账,建立率达100%。

5、加强含乳食品生产加工单位的监管力度,含乳食品生产加工单位使用乳制品合格率100%。

6、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力度,食品生产加工单位生产、使用食品添加剂合格率100%。

7、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杜绝了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的行为。

8、加大宣传力度,对监管相对人宣传告知食品安全监管有关内容和要求覆盖率100%。

9、认真组织开展各专项整治,完成率100%。

10、今年以来,本市未发生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二、主要措施

(一)完善监管体制,加强制度建设

xx局共有专职食品监管人员3名、专职食品检验人员3名。xx局明确了各自职责及监管区域。xx局建立了食品安全信息公布制度;建立了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分析和应对处置制度;建立了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

(二)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动,强化食品添加物xx管

xx局制定了严打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了严打目标和任务。共监督检查食品生产单位68家。其中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企业12家:分别是饮用水3家、糕点3家、冷冻饮品1家、饼干1家、食糖1家、蛋制品1家、白酒1家、面条1家。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加工小作坊56家,其中糕点45家、豆制品10家、料酒1家。我局共抽检了18个批次的食品原料及食品包装样品,只有两家企业使用的原料面粉样品所含的“过氧化苯甲酰”超标,我局已对生产企业进行了严厉查处。同时要求食品企业今后确保购进合格的原料。从前阶段整治情况看,我市的食品企业能够做到诚信自律,非正规渠道的食品添加剂一律不进。同时,各企业都建立了食品添加剂管理、使用制度。本阶段性整治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三)加强乳制品监管力度,全面清缴问题乳粉 我市无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但使用乳粉作为原料生产食品的单位有17家,其中企业5家,小作坊12家。今年以来共抽检了5批次的原料乳粉,都未检出三聚氰胺,合格率100%。17家含乳食品生产单位与我局签订了承诺书。我市含乳食品生产单位未使用属于清缴范围内的乳粉。

(四)严格监管餐厨废弃物和食用油加工单位 xx局按照市餐厨废弃物和废物油脂管理和处理办法对我市食用油加工小作坊进行了严格监管。我市无获证食用油精炼加工企业,但有食用油加工小作坊37家,大多都是为了方便群众来料加工。没有食用油加工小作坊使用“地沟油”作为原料加工成品食用油。今年我局共抽检了37个食用油样品,11个样品不合格,合格率70.3%。主要不合格的指标是色泽、加热试验。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应该是菜籽炒籽及过滤不到位。

(五)开展酒类专项治理

我市共有白酒获证企业一家。传统工艺小作坊很多,都是乡村老百姓以自家为单位自产自销,送货上门,有30至40家,主要分布在xx、xx、xx等乡镇,这些小作坊没有质量意识,而且不服从管理。想要整治非常困难。今年以来只抽取了10批次的样品,3个不合格。合格率只有70%。

(六)加强宣传培训

在严打行动集中宣传月开展了严打行动集中宣传日活动,共开展10次食品安全进社区、进农村和进校园活动,举办食品安全知识讲座2次共有45个食品加工单位参加,报刊报道2篇、网络媒体报道2篇,坚持每周向市食安办报送严打工作信息。另外,我局3名食品监管人员与分管领导于今年6月28日同时参加了省局举办的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培训班。

(七)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意识

xx局依据《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对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单位制定了十项基本管理制度:

1、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2、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记录制度;

3、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4、生产过程安全管理制度;

5、出厂检验记录制度;

6、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

7、贮存管理制度;

8、设备管理制度;

9、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

10、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

(八)加大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今年以来共查处食品违法案件24家,罚款20.2万。其中严打行动案件两起;查处无证食品加工案件15起;取缔9家,关停注销3家食品生产许可证。在查处“塑化剂”的行动中检查了22家企业和27家小作坊,未发现使用非食用物质“塑化剂”。查处超范围生产养生酒企业1家,查缴超范围生产的养生酒kg。查处违反各项规章制度的案件12家。

三、存在问题

1、由于受经费的制约,食品抽检的覆盖率和频率不高。

2、小作坊监管工作难度大,尤其是豆制品、榨油坊、白酒小作坊卫生条件有所滑坡,经营业主无质量意识,主观上不接受监管。

3、省级小作坊监管办法未出台,给小作坊及获证企业监管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质监局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情况汇报 篇6

总结

县药监局2006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2007-12-08 00:40:0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县药监局2006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县药监局2006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2)文章标题:县药监局2006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

____年,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真贯彻省、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有关精神,从强化综合协调职能入手,扎实抓好包括组织、技术、人员、经费、制度、机制、信用、舆论“八个保障”为内容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以实现“部门资源共享、信息反馈及时、组织协调有力、综合监管有效”为目标,按照食

品安全“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原则,全面加大了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力度,有效保障了全县食品安全的稳定形势。具体情况如下:

一、食品安全监管总体情况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切实加强了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构建了食品安全监管“地方政府负责、部门协调指导、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体系,及时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__个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安全监管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划、指导、组织协调和督查,研究解决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大事项;进一步理顺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职能和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县政府先后印发了《县食品安全举报投诉案件处理办法》、《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试行)》和《关于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分工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强

化了部门履责意识,提升了监管效能。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监管职责,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专项整治活动:全年先后开展了“元旦、春节”、“五一”、“端午”、“国庆、中秋”等节日食品市场的专项检查;开展了“高考”、“党代会”等重要时段的食品专项检查;开展了卤制品、生冷制品、奶制品、啤酒及散装食品、儿童食品、食品标识、食品生产企业使用添加剂和保健食品等的专项检查;加强了学校及建筑工地食堂、学校周边食品店和城镇及城乡结合部食品市场的监管,狠抓了早餐、夜市及肉制品等薄弱环节的治理整顿;进行了劣质奶粉核查、食品生产加工业质量安全整顿活动;开展了“_.__”“健康·维权”宣传、食品安全宣传月、保健食品安全宣传月,食品卫生法宣传周和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手册发放等活动,并通过宣传教育活动,使公众的食品安全知识明显提高,依法维权意识显著提升。专项整治活动覆盖了食品安全从种植、生

产、流通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____人次,抽验食品___种,查处违法食品案件__起,涉及总货值金额__._万元,取缔无证照加工经营户_户(成员单位上报数据汇总)。

二、各成员单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 县农业局:按照“生态立县、林果富农”的发展思路,大力加强了对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的指导帮助力度。截止__年全县共建立无公害粮食基地__._万亩;绿色大米基地____亩;无公害椪柑基地__._万亩(分布在__个乡镇);无公害蔬菜基地___亩(分布在)。并申报了“全国绿色农产品示范区”项目。为提高基地建设的科技含量,农业局定期给种植户举办讲座,传授合理用药用肥知识,全年共举办培训班__余次,印发宣传资料_万份,参加培训人员____余人次;对乡镇农业服务站建立了诚信档案,使农民购买种子时有据可查;对农药标签进行了全面抽样检查,杜绝了使用国家禁用、限用农药现象;加强了对水果、蔬菜使用农

药的抽检力度,严把了有毒有害农产品上市关;落实了生产线与市场线的领导分工负责制,即生产线主要负责生产技术指导和使用农药、化肥的监督监测与记录,市场线主要负责上市农产品含有毒有害物质的监督检测。确保了食品源头的安全;

县商业局:县政府投入专项资金__万元,用于城区定点屠宰场分割车间建设(工程即将结束),春节前将投入使用,此举有效保障了城区生猪定点屠宰的需要;同时商业局加大了对生猪市场的专项打击整治力度,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___人次,取缔私屠乱宰现象_起,查获病死猪肉___公斤;加强了对生猪疫情期进栏检测和市场肉品的巡查力度,把住了病死肉、死猪肉、注水肉流入市场。全年城区定点屠宰率__。县畜牧水产局:为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争取到___万元国债项目,完成了动物防疫检测机构建设,全面提高了我县动物疫病防治的技术水平

和综合管理能力,有利于动物产品品质的提高;加强了对养猪场和进入屠宰场生猪管理与检测,对“瘦肉精”实施定期检测,检测率___,我县今年未发现“瘦肉精”现象;严把了动物防疫证的发放,加强了对水产品的监督与检测,确保了水产品的安全;

县粮食局:成立了局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成员覆盖保卫、粮油质检站、粮食执法大队,强化了组织领导;出台了一系列粮食安全管理和奖惩制度,落实了粮库“四无”标准;严把粮食收购和入库关,加大质检力度,取缔无证收购粮食的不法行为,拒绝劣质粮食入库;同时加大了对国有粮食加工企业的监督检查,杜绝了陈化粮和添加吊白块的现象出现,保证了我县粮食质量

质监局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情况汇报 篇7

盐城食品药品监管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切实提高食品药品监管依法行政水平,从2008年起,我局在全系统推行说理式执法文书,今年8月份,全市行政执法部门推行说理式执法工作会议后,我局在全系统推进说理式执法工作,召开工作推进会和研讨会,印发说理式执法实施方案,确定市局稽查处、射阳局作为试点单位,通过说理式执法实践,全系统行政执法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依法行政取得显著成绩,全系统有9个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法治单位或市依法行政示范点,其中有2个单位被省政府评为省依法行政示范点,在省局开展的稽查案卷评比中,我局参评的两本卷宗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十佳卷宗。根据全市说理式执法考核办法,现将我们推进全程说理式执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创新执法理念,强化依法行政意识

药监作为行政执法部门,从组建开始,全系统就树立起“办一个案件,交一个朋友”、“打击非法、保护合法”、“和谐稽查”、“理性化执法、程序化办案、人性化处罚”等工作理念,这些理念和“说清事理、说透法理、说通情理”的说理式执法模式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在处理执法案件时,我们尽量在维护法律尊严和获得相对人理解上寻找平衡点,既坚持严格依法行政,又兼顾 1

社会的和谐、稳定。

全市行政部门推行说理式执法工作会议召开后,局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全系统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实际,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认真督查指导,严格考核评价,确保说理式执法工作取得实效。按照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分管领导组织法规处、监察室人员协调各相关处室,建立起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其他局领导为副组长,各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班子,明确相关处室的推进责任,研究制定出《盐城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全面推行说理式执法实施方案》。为了切实推进说理式执法工作,我局于先后召开全系统说理式执法研讨会和工作推进会,对说理式执法进行研讨,对全系统说理式执法工作进行部署,明确推进说理式执法的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

二、围绕四个环节,规范说理式执法行为

一是围绕文书制作,体现形式上规范。行政执法文书是体现执法质量的重要载体,自2008年起,我局在全系统推行说理式执法文书,通过在处罚决定书中阐明主要事实、主要证据、适用法律等要素,使相对人认识到违法行为的危害,并从中对相关法律规定予以重新认识。在执法过程中,我们将说理贯穿于执法之中,改变了原来只言片语的简单文书模式,在文书中阐明法理、事理,充分说明行政处罚中事实认定、证据分析、执法程序和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全过程,做到行政执法公开、公正和规范。实践证明,采取说理式执法模式,不但消除了行政相对人的对立情绪,也提高了执法人员的办案水平,创造了双赢的局面,全系统组建至今,行政执法规范化程度不断增强,近三年来没有发生行政复议应诉案件,保持着复议无撤改、诉讼无败诉的记录,取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围绕说透法理,体现公平正义。说透法理是说理式执法的前提,我们在实施行政处罚时,非常重视法律的适用,在执法文书中,对适用的法律条款名称、内容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诠释,使行政相对人可以知晓违反的法律条款以及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在执法实践中,我们结合当事人的违法性质、违法程度和危害后果,对案件进行客观分析,准确定性,并将使用法律条款及适用自由裁量权的理由作详尽说明,既使当事人充分认识到自己违法行为的性质,使处罚和教育得到有机结合。

三是围绕说明事理,体现规范执法。说明事理是说理式执法的根本,要说明事理具体体现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首先,案件事实认定要完整详细。案件事实构成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在调查取证阶段,必须做到将案件事实调查清楚,为以后的处理打牢基础,同样在制作执法文书时,我们也要将违法行为发生的整个过程如实反映。其次,详尽的事实必须有确凿的证据来佐证。佐证案件事实的证据事关案件查处的定量、定性,执法人员在办案中必须认真调查,按照证据收集规则,收集书证、物证等证据,并做到证据收集详细和规范,使得案件定性准确到位。

四是围绕说通情理,体现人性执法。说通情理是说理式执法的关键,首先,要规范行政执法程序。行政处罚决定书不仅要反映案件的事实,而且要反映案件所经过的程序,如责令改正、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查封扣押、处罚告知、听证等等,对于案件中这些重要步骤和程序,处罚决定书都应作表述。其次,要正确对待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尊重当事人陈述申辩的权利,对当事人提出异议的采纳情况以及不采纳的理由、依据进行说明,尤其是不予采纳当事人所提出观点的理由应详尽说明。第三,要采用适当的沟通方式。坚持以人为本,人性化执法,用沟通的方式,向当事人说清楚违法的事实、程度和后果,以友善、平和的执法态度和方式,促使当事人能充分认识到违法行为的危害,迅速整改错误,依法从事生产经营行为。

三、创新执法机制,提高说理式执法水平

我局通过推行说理式执法,进一步改进了执法方式,改善了执法环境,拉近了行政相对人和食药监部门的距离,增进了相互之间的理解,推动说理式执法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药监法治化建设水平。一是建立公开透明的执法机制。今年8月份起,我局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充分发挥市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一库四平台”的作用,通过公开法律法规、办理程序和自由裁量权基准等执法信息,使得相对人能够了解、熟悉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事项的运行全过程,杜绝了行政权力“暗箱”操作,促使权力的规范行使,保障了相对人的合法

权利。二是建立法制保障机制。制定说理式执法文书、培训、检查检查、考核评议等配套制度。在推进说理式执法过程中,严格执行案件查办规程、主办责任人制度,并坚持查审分离,通过案件审理、备案审查、重大案件集体讨论等法制保障制度的贯彻执行,使行政执法更规范化、程序化,加强执法部门自我规范和约束。三是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完善公、检、法、药监四方联席会议制度,开展开门评案活动,通过执法监督检查、发放行政执法行为调查表、召开行风监督员会议等形式,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汇报 篇8

强化隐患排查。针对节日期间的消费特点,以米面、食用油、肉及肉制品、白酒、水产品、烟花爆竹、保健食品等为重点产品,以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为重点区域,整合力量加大巡查力度和频次,全面排查和治理风险隐患,严历打击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截止日前共出去执法人员56人次,发责令改正书32份。

开展专项抽检。中药饮片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效果和健康安全。为进一步净化中药材中药饮片市场,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执法人员将监督检查与抽检相结合,突出对流通环节和重点品种的监管,对中药饮片购进、贮存、销售、使用等关键环节进行检查,督促药品经营企业负责人严把中药饮片质量关:一抓好中药饮片购进渠道工作,二抓好产品质量验收工作,三抓好中药饮片日常养护工作。对部分零售企业、医疗机构等涉及中药材中药饮片的经营使用单位进行了监督性抽样,包括黄芪、桑寄生等重点品种,15个批次。

质监局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情况汇报 篇9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全市食品安全暨药品监管工作会议之后,县政府立即组织各乡(镇)及22个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召开了全县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传达了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并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工作之一,制定了《乾县2008年食品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和《乾县创建陕西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方案》,明确了今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并按照职能,从生产、流通、消费、餐饮等环节细化了重点工作任务,确定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方法步骤和目标要求。县政府与各乡(镇)及工商、卫生、质监等11个职能部门现场签订了《2008年食品安全目标考核责任书》,各成员单位分别与下属单位或监管对象签订了不同形式的目标责任书。县卫生局与220家较大规模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承诺书”,制定了“预防食物中毒工作预案”,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提出了“九查九达到”的工作要求;县工商局与下属各工商所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各工商所建立了食品经营登记台帐,对辖区的经营户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与经营户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并在监管中开展“六查”,即查食品经营户资格、查进货票据、查经营食品质量、查食品包装标识、查商标广告、查开办者的责任制度;同时建立了食品经营户信用档案;县质监局建立生产企业台帐,与食品生产企业签订了“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全县形成了对食品安全工作从上到下全方位多层次的目标责任监管格局。

二、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营造关注食品安全的社会氛围

今年以来,食品安全监管各职能部门采取设立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栏、食品安提示牌、信息报送点和食品安全安全常识手册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咨询活动,特别在“科技之春”、“3·15”消费者权益日等重大节日,开展了食品安全“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围绕《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以及假劣食品识别知识等主要内容,印发食品安全宣传材料5万余份,城乡设咨询点13场(次),悬挂横幅36条,组装宣传车8台,张贴标语200余条,领导讲话2次。执法人员深入基层现场说法,受教育群众达10万人次。卫生局对全县2000多名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了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培训,给从业人员印发了《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培训教材》,并定期召开食品安全电视讲座,发布食品安全预警广告。同时,各部门都制定了执法人员学习培训制度,定期开展法律、法规理论学习,并撰写心得体会,不断提高监管水平,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在社会上普及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了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全社会关注食品安全的舆论氛围。

三、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食品市场日常监管

按照县政府统一部署,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能,积极开展食品市场日常监管。

在消费环节,以检查“两证”为突破口,深入宾馆、酒店、饮食摊点、农贸市场及学校、幼托机构、建筑工地集体食堂等餐饮消费单位,对其消毒设施、保管措施、“三防”设备、冷藏设备逐项检查。出动执法人员1800人(次),开展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和卫生知识培训2356人(次),餐具消毒效果采样监测221份,合格186份,合格率85%;食品采样监测120份,合格120份,合格率100%。整顿中没收“三无”及过期食品58箱,取缔黑作坊3家,责令停业19家,下达卫生监督意见书367份,经济处罚3.2万元,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有效地保证了食品消费环节的安全。

在流通环节,加强日常巡查工作力度,加大查处小食杂店、小摊点无照经营的问题。重点对全县农药、兽药、食品、粮食经销店和各种食品加工(作坊)、熟肉制品加工点等进行拉网式检查,特别对全县的各类超市、食品批发市尝零售市尝农村集贸市场的粮、油、鸡蛋、儿童食品、散装食品及豆制品、奶制品、肉制品进行了专项检查。先后出动执法人员420人(次),检查粮油批发市场1家,食品经营企业260户,超市5家,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16家,学校及周边地区、乾陵旅游景区的食堂及饮食摊点45处。

在生产环节,建立食品生产企业产品出厂检验、质量追溯和召回制度,加大查处无证照加工食品、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使用禁用和超剂量命名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严格生产许可证的审核发放及市场准入工作。把对奶粉、乳制品、豆制品、肉制品等食品质量检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保证了婴幼儿配方奶粉、小麦粉、大米、酱油、醋等16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生产许可证,特别对城乡结合部的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小摊点、小食杂店进行了专项检查。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460人(次),检查未经QS认证的食品生产企业8家,小作坊、小摊点、小食杂店256户,90%以上建立了食品进货台帐制度,100%的食品小作坊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在农产品源头治理环节,县农业局加快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将县城批发市尝乡镇集贸市场农产品纳入了质量安全监管范围,加大农业生产环境、投入品、生产过程治理;县畜牧局加强动物防疫检疫;开展农、兽、渔药及畜禽饲料添加剂残留及违禁药物的整治,严格种植、养殖产品农药残留检验检测,保证鲜活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工作汇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汇报》。目前全县已建成农业标准化蔬菜基地1个。

在生猪屠宰环节,县定点办出台了《生猪定点屠宰专项整治方案》,县政府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开展了《生猪定点屠宰条例》知识培训2期,要求有关成员单位严格执行肉品“三章两证”制度和肉品登记制度,开展了以严厉打击私屠滥宰、清理病毒肉品、加强饲料监管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活动,清理了超市、食品批发市场及农村集贸市场等违规肉、私屠滥宰肉、注水肉、病害肉、劣质肉。7月份,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对我县肉品市场的生猪抽样10个,从抽检情况来看,我县生猪屠宰和大肉销售市场情况不容乐观,存在着使用违禁药物“莱克多巴胺”、“瘦肉精”和药物残留现象。

在学校食堂集中整治环节,县教育局、卫生局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卫生部制订的《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制度》,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各幼托机构、中小学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及后勤保障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发出整改通知书5份。同时,加大了对学校周边的饮食摊点的检查力度,坚决杜绝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截止目前,全县共查处违法生产经营食品案件260起,立案查处24起,取缔无证经营43户,没收假劣食品饮食210箱,价值4万元。

四、完善机制,扎实开展农村食品“监管网络”建设

为了认真贯彻盛市局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和《2008年乾县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乾县食品药品安全网络建设工作的通知》,落实了政府负总责、乡镇各负其责的监管机制,设立了食品安全监督办公室,制定了食品安全有关制度,落实了专人负责,并专门设立办公场所,建立了乡镇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在村级设立食品协管员、信息员,明确了协管员、信息员工作职责,具体负责村级的食品安全协管工作。在全县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生产经营单位代表、社会知名人士以及责任心强的群众为社会监督员。目前聘任食品安全协管员48人、信息员277人,初步构建起乡镇有专职协管员、村委会有信息员、村民组有联络员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和责任网络。

五、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开展奥运期间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质监局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情况汇报 篇10

大豆油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植物油,也是每个家庭的基础用油,它的质量如何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特别重要。

根据国家标准,大豆油分为一、二、三、四级,每个级别的成分和口感略有差异。如何选用大豆油,是非常重要的问题。铁岭质监提醒您在选用时具体应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豆油的食品标签。大豆油的食品标签除了应注明厂名、厂址、执行标准、配料表、生产日期、保持期以外,还要注明原料来源和加工工艺。如果原料是转基因大豆,也一定要注明。这种标注往往以很小的字体印刷在不明显的地方。建议消费者尽量购买非转基因大豆油,关于转基因大豆对人类的危害,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但我们还是应该注意少吃转基因大豆油。

二、大豆油的外观。首先,要看大豆油的包装,是否洁净、密闭。如果在油桶的盖子外发现油迹,一定不要购买,这样的油因为密闭性不好,可能已经氧化。其次,看色泽和透明度。从大豆油的分级质量指标可以看出,三、四级大豆油的颜色有些发红,而一、二级油则是淡黄色,且澄清透明。最好选择一、二级大豆油,油的颜色相对越浅,说明油的加工精度越高,不过这样的油营养上也会有损失。第三,可以闻闻大豆油的气味。以前的大豆油会有一种“豆腥味”,而且级别越高,味道越小。如果把大豆油放在锅内加热,会发现其油沬发白,有一种豆腥味。

上一篇:中学生作文我眼中的秋天下一篇:感恩母校 校荣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