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监局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计划(精选8篇)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我县二oo九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在省、市质监局和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局各科室、综合技术检测中心的指导帮助下,在县属各有关部门的协作支持下,全局干部职工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市质监
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讲团结、干实事、谋发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全局观念,努力做好质监工作。现将二oo九工作情况和2010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工作情况
年初我局制定了工作目标,并将各工作目标具体分解到各业务股室,做到工作目标明确到股室,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极大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的工作责任感,服务质量和办案水平较往年有了新提高。
(一)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和管理。
以县内生产企业为重点,把好产品质量源头关,组织开展关系民生的重点产品的监督检查,对质量违法行为进行了依法查处。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对重点产品、家电下乡产品、农资、建材、3c认证产品、成品油和生产许可证产品等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共出动执法车辆161台(次),出动执法人员488人(次),检查生产、销售企业、门市、门店471家,检查产品733批次,抽样送检172个产品,已检出结果168个产品(有4个样品正在检验未出结果),其中合格144个产品,合格为85.71%,比上年提高6.45个百分点。不合格24个,不合格率为14.29%,办理各类行政违法案件44起(其中立案22起,当场处罚22起),涉案货值金额201489元,结案41起,正在办理3起,没收腻子粉130.32吨,地条钢6.53吨,假冒白酒40件。
1.组织企业开展地理标志产品××茶国家标准(gb/t22111-2008)、《食品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节约能源法》及产品相关标准、标识等宣传培训,培训企业负责人共96人(次),发放各种培训宣传材料672份。
2.做好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监管工作。认真做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证后监管工作,对全县10户企业进行了巡查和专项检查,并帮助督促如期完成年审工作,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创优、创名牌活动。建立质量档案65家,查处无证生产行政违法案件2起。
3.把建材和清新居室相结合,组织开展好两项专项整治工作。出动执法车辆20台(次),出动执法人员52人(次),对烧结砖、腻子粉、水泥及水泥制品、人造板等29家生产企业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检查产品82批次,抽样送检72个产品,查处行政违法案件7起。
4.出动执法车辆4台(次),执法人员16人(次),对19家企业生产的冰箱、冰柜、电视机、洗衣机、手机等家电下乡产品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检查产品38批次。
5.出动执法车辆6台(次),出动执法人员19人(次),对19户销售农药、化肥和农机产品的门店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检查产品68批次,抽样送检10个产品,办理行政违法案件3起。
6.出动执法车辆7台(次),执法人员21人(次),对20家加油站加油机和成品油质量的执法检查,抽样检验油品40个。
(二)加强标准化和代码管理工作。
1.积极开展标准化工作。认真做好标准相关知识、法律法规的宣传,为确保企业按有效标准组织生产检验出厂,开展企业执行标准的登记备案审查工作。目前,已对108户企业执行的标准进行了审查登记。
2.继续做好代码管理工作和商品条码服务工作,加大对组织机构代码的管理工作力度。一年来,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新发证121家、换证18家、变更55家、注销21家、年审444家,为3户企业提供商品条码申办咨询服务,办理代码违法案件12起。
(三)继续做好计量管理和监督工作,为企业和市场服务。
以《计量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实现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保护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服务,以加强对生产企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用于贸易结算的计量器具开展计量监督管理和计量检定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县内在用计量器具检定工作,建立健全计量法制监管和技术服务两个机制,大力推进科学计量、法制计量工作。有效遏制了计量违法行为,提高了计量器具使用单位的到期申请检定意识。
1.大力推进民生计量和能源计量工作,为企业节约能源和保证产品质量、计量合格,开展
好强检工作。共出动车辆226台(次),出动计量检定人员395人(次),对115家正在使用的各类计量器具开展了检定,共检定各类计量器具674台(件),其中天平143台套,压力表254块,氧气表10块,衡器267台(件)(包括电子汽车衡32台,台秤62台,案秤98台,电子秤69台,戥秤2台,定量包装机4台),免费为退休老人检定血压表1台。
2.出动执法车辆12台(次),执法人员48人(次),对86家生产、销售企业门店在用的电子计价秤和21家生产销售企业的定量包装产品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检查电子计价秤105台,检查定量包装商品××茶、液化石油汽、水泥21批次,办理计量行政违法案件4起。
(四)重视抓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和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杜绝发生食品质量安全事故。
1.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和管理工作,为设备安全运行创造良好条件。一是全年出动车辆52台(次),出动检查人员152人(次),开展安全检查五次。对全县156户(次)使用特种设备企业的在用特种设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检查发现安全隐患45处,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45份,并督促使用单位按时限、按要求整改。与60家企业、单位签订特种设备安全责任状,向特种设备使用企业、单位发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140份;二是精心安排,配合××市综合技术检测中心检测工作人员做好对我县80家企业、单位在用的140台各类特种设备进行了检验,其中锅炉85台,压力容器9台,压力管道2组,起重机械28台,厂内专用机动车14辆,电梯4台,移装锅炉2台,拆除锅炉2台,新装锅炉2台,起重机械1台,报停使用锅炉17台,无法联系检验的锅炉1台。对检验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指导使用单位进行整改,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实现了安全生产。三是结合我县日常管理需要对118户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建立了纸质管理台帐,录入电脑,为与全省特种设备安全动态监察网相衔接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2.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加强对食品生产许可证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工作,加强证后监管,积极指导已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做好审查的自查工作,认真进行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对全县56家食品取证企业、生产企业,65个食品小作坊建立了日常电子管理台帐,完成17户食品添加剂使用企业的添加剂备案工作。对全县56户获证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了纸质档案盒,做到每户一个档案盒、存放内容丰富信息齐全。通过实施生产许可,加强证后监管,指导66个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完善生产技术条件和管理措施,并与56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质量把关能力和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均有所增强;二是出动车辆60台(次),出动执法人员180人(次),对56家食品生产取证企业和65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开展巡查和执法检查。全年检查产品484批次,抽样送检50个产品,办理食品行政违法案件16起。
(五)努力完成“思想道德•民主法制进万家”、新农村建设和绿色县城绿化任务。一是组织我局工作人员到扶贫挂钩点同心乡会连村开展“思想道德•民主法制进万家”活动,发放宣传手册174份,深入生产企业和农户家中走访宣传。了解掌握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为2个乡(镇)的4个村发小组办好事4件。支持4个村民小组道路建设用水泥20吨、混凝土排水管11根(折合人民币8400元);二是抽调一名青年党员参加县委组织的为期一年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队员,到普义乡三丘田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办好事1件,支持道路建设用水泥10吨(折合人民币3700元);三是投资4400元按时完成绿色××县城绿化任务,实现100%成活。
(六)加强学习教育,抓好党风廉政、反腐败和行风建设工作。坚持每星期一半天的学习制度,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对党员和干部职工开展“加强作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的主题教育和七月纪律教育月活动,通过学习教育,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路线、方针、政策,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执法,勤政廉政,没有违规违纪的行为发生。
二、二○一○年工作打算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落实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部署,努力实现预定工作目标。
(一)继续抓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实现安全生产。一是认真做好建立设备和作业人员的日常电子管理台帐工作,为适时有效的提供设备变更信息打好基础,并为日常监察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依据。二是及时对在用设备和使用单位进行清查,对无证上岗、超期使用、未注册登记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保证建立台帐数据真实有效,进一步提高持证上岗率,注册登记率和定期检验率。三是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签订《安全责任状》,突出抓好企业主体第一责任的落实,进一步增强企业法人的安全责任意识。
(二)认真履行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落实监管责任制。一是继续帮助指导好有条件的食品生产企业办理许可证,督促和引导取证企业做好生产许可证年审和信息变更,严厉打击无证生产加工行为,把好质量源头关。二是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巡查力度,到年底各食品加工小作坊的防鼠、防蝇等卫生条件有所好转,加强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监管工作。
(三)进一步落实片区打假执法责任制。抓好取得工业生产许可证企业产品的监督管理,有效保护获证企业的利益。
(四)继续抓好在用计量器具的强检工作,提高受检率,保证合格率,抓好粮食、烤烟生产、销售企业的计量专项检查和食品及定量包装产(商)品检查,切实加强计量监管。
(五)做好代码、企业产品执行标准审查登记和企业工业产品质量建档以及企业产品标准核准备案工作。
(六)抓好纪检监察工作,加强质监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树立质监行业新形象。
(七)抓好信息工作,完成信息工作任务。
(八)切实管好用好有限资金,严格执行经费预算。
2008年亮点:市党群机关档案管理中心于2008年4月正式建立;围绕民生档案工作建立协调体系、法规体系、馆藏体系、利用体系等4个综合体系, 突出了档案服务民计民生的工作重点;完成了《哈尔滨市职工档案管理办法 (草案) 》的修改和审定工作;筹办了改革开放暨市档案局建局 (馆) 30周年全市档案事业成果展;《哈尔滨文书档案数据接收格式标准 (试行) 》正式下发执行。
2009年思路:一是着重抓好经济领域和重大事项档案工作。对实施城乡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新增规模以上企业项目、招商引资项目、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惠民行动项目等6个方面各100个项目的档案工作及时登记, 加强监督与指导;实行重大事项档案办法执行情况通报制度;出台《市级领导干部重大公务活动档案管理意见》;对2008汶川大地震哈市支援灾区档案、大冬会档案、科学发展观活动档案以及无法预期的其他重大事项档案接收进馆。二是把“三农”档案工作做深做细。要面向农村, 确定“档案开放日”;抓好农产品种植、检测、加工等方面专门档案。三是进一步优化机关档案资源。提高两个机关档案管理中心的服务职能;开展有特色的家庭建档活动;做好档案馆进馆名册和接收范围划定工作;修订出台《哈尔滨市电子公文归档与管理实施细则》, 制订颁布《多媒体档案管理规范》、《数码照片档案管理规范》。四是保持档案法制工作持续发展。市直各部门要依法全面完成档案登记审批工作。五是促进档案馆基础工作协调发展。创新征集方式, 扩大馆藏门类;进行馆藏调研, 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 打造档案文化精品;编制《哈尔滨市民生档案资料汇编》 (1990~2000) ;办好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示范基地;对各区、县 (市) 和企事业单位的档案人员实行分片上门培训。六是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建立知青档案人名数据库;开展区、县 (市) 婚姻档案数据接收试点工作。七是确保安全发展。制定涉及档案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管理、重点档案专人管理、档案原件封存保护等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国家局和省局档案抢救经费的使用制度, 做到专款专用;出台《市档案馆重大事故及突发灾害应急预案》;电子文件要异质备份, 重要档案应异地、多套备份。八是以档案团队建设实现科学发展。
齐齐哈尔
2008年亮点:通过广播电台直播热线、电视台市民热线等新闻媒体, 为全市7 138人补建了职工档案;将全国第十一届冬运会、克山县毛岸青纪念馆等6项重大事件档案材料征集进馆;继续推进一重集团、齐车集团等企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
2009年思路:一是进一步深化档案工作“精品战略”, 全面提升档案工作管理水平。总结推广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馆库标准化、档案业务规范化精品典型, 提高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化进程。注重发挥县区协作组的作用, 总结推广县 (市) 、区档案局 (馆) 精品典型经验。二是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提高档案工作服务水平。继续抓好民生档案工作, 继续推进农业农村档案工作, 继续建立与完善农村基层组织选举档案、村务公开档案、农村社会治安档案、纠纷调解档案和计划生育档案,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和稳定;加大对国有企业档案工作指导力度, 努力完成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建档率100%的目标;继续促进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以全市2009年重点建设工程为重点, 切实加强对城建、土地、城市管理和建设项目等方面档案工作。三是发挥主体功能, 切实加强各级档案馆工作。继续深化国家档案资源建设工作, 更新接收单位名册和调整接收范围, 拓宽档案馆接收渠道;按期做好档案接收进馆工作;提前介入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建档指导和进馆协调工作。启动档案数字化建设, 市档案馆要使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录入数量达到馆藏的80%, 案卷级目录数据库录入数量达到馆藏的100%;县区两级档案馆要使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录入数量达到馆藏的50%, 案卷级目录数据库录入数量达到馆藏的100%。切实做好档案保护与抢救工作, 要注意加强经费管理, 实行专款专用。积极开展综合档案馆测评工作, 提高档案馆管理水平。加大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宣传力度, 建立健全首问负责制、一站负责制的服务机制。四是依法行政, 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进一步规范全市档案工作。五是加强档案科教工作, 提高社会档案意识和干部队伍素质。
牡丹江
2008年亮点:全市10个县 (市) 区886个行政村全面建档;市直机关档案信息与市档案馆网络系统数据实现对接;争取资金150多万元, 投入到重点档案保护抢救等各项档案事业;牡丹江历史时期档案展览布展工作已完成。
2009年思路:一是做好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及牡丹江市专题档案展览两个展馆的建设。二是加强档案馆库建设、档案整理、数字化电子文件工作管理, 做好政务公开信息和开放档案提供利用;做好档案事业评估和档案馆测评的各项准备。三是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重大活动, 开展档案宣传和服务。加速新农村建设档案规范化和现代化进程, 整合与开发新建立的民生档案;开展家庭档案服务;加强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和专项督查的力度。四是建立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五是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档案工作。
佳木斯
2008年亮点:印发了《佳木斯市国有改制企业会计档案销毁、移交办法及操作规程》;对海棉钛项目做好档案服务工作, 并将农村搬迁安置工作全过程专项立档;制定《佳木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提出了建立东部地区高端档案服务中心, 以实现档案资源共享。
2009年思路:一是“三个继续深化”。继续深化民生领域档案工作, 重点抓好社保、社区、教育、流动人口、失业、就业档案的建立和服务, 并制定法规性文件, 社区档案建档率100%;继续深化农业农村档案工作, 实现“百乡千村”建档率80%,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继续深化民营企业档案工作, 使民营企业建档率达到80%。二是“强化四项建设”。强化档案法制建设, 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强化档案资源建设, 搞好编研, 提高档案利用率, 为经济建设提供有价值的档案服务;强化档案基础设施建设, 以改善档案保管环境为重点, 为档案管理提升档次打下基础;强化档案信息建设, 推广档案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标准管理软件。
大庆
2008年亮点:市档案馆和萨尔图区、让胡路区、大同区档案馆一次性通过国家二级馆的考评验收;市档案馆新馆重建项目已进行项目设计招标;拨款60万元资金用于设备及软件采购, 市档案馆和9个县区档案馆的档案管理软件均已得到全面升级。
2009年思路:一是全力抓好在建、新建、续建项目档案工作。特别是抓好机场、庆南、庆北新城、让胡路铁路枢纽项目档案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抓好哈大齐工业走廊、开发区、开发园区、经济园区等承载项目的各类园区的档案建设, 为项目尽快发挥效益和投资监管提供服务;加大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力度, 建立起“企业能够认同, 档案部门能够融入, 能够推动企业全面发展的”民营企业工作机制;继续加大对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服务力度, 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强涉及职工切身利益档案的管理。二是抓好新农村建设档案, 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服务。对粮食产能基地、优质安全牧业基地、绿色无公害食品基地、特色旅游观光农业基地、高产优质粮食基地实施跟踪服务, 同步建档;市县 (区) 档案局正、副局长要每人确定一个乡 (镇) 作为农村档案工作联系点进行调研、总结经验、业务指导以及政策和经费支持;认真做好农村各立档单位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修改与完善工作;积极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 加强林地承包、经营处置、勘界等各个环节及时建档和实现规范化管理。三是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对于新形成的民生档案目录要定期向县级以上综合档案馆移交备份;市县 (区) 档案局要认真组织民生档案建设调研, 摸清情况, 确定范围, 编制民生档案目录, 条件许可的优先对民生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 推进整合开发和利用。四是依法继续做好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 抢救工作要坚持标准, 跟踪问效。项目完成后要及时上报结项报告, 保证专项经费管好用好;集中开展一次档案家底大普查;加强服务窗口建设,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鸡西
2008年亮点:市档案馆将游泳协会、收藏家协会、名人协会档案接收进馆;跟踪接收重大活动档案资料;市档案馆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利用中心正式对外开放;投入5万元经费, 建立了两个档案试点村。
2009年思路:一是继续加强《档案法》、《黑龙江省档案管理条例》等档案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争取档案事业经费。二是继续加强涉及民生领域的档案工作和全市重点工程档案工作。进一步做好优抚档案工作试点、医疗保险档案工作试点、低保档案工作试点的各项工作。三是继续加强档案的收集和征集工作。扩大档案收集和征集范围, 优化馆藏结构。四是加强档案抢救保护工作。开展对民国时期破损档案的抢救修裱及全面保护工作。五是继续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快档案全文数字化扫描和案卷级、文件级目录的录入工作。六是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七是进一步加强机关形象建设。八是认真做好档案事业评估工作。
双鸭山
2008年亮点:市档案馆将名人和家庭档案整理成盒移交进馆;对集贤、宝清、岭东、四方台等县区档案馆综合评估进行了自检;为全市348名贫困生建立了“贫困生救助档案”;制发了《双鸭山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办法 (试行) 》;打破常规, 开展特例服务, 将馆藏科技图纸免费提供给建龙钢铁使用, 帮助其顺利实现了预期生产目标。
2009年思路:一是继续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活动, 加大对档案违法案件查处力度, 推进依法治档进程;加强档案执法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规范执法人员行政行为, 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二是按照建设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具有地方特色档案馆的发展方向, 依法开展档案接收征集, 不断完善馆藏档案资源体系。三是大力构建民生档案体系。抓紧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重点抓好社保、医疗、教育、教学、贫困学生救助、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档案工作。四是围绕农村“三大工程”、农村综合改革和农业发展以及村务公开等问题, 着力做好生产、经营、农畜产品检测检疫、土地山林水面流转、专业经济合作组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村镇规划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档案的建立和利用工作。五是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
伊春
2008年亮点:以市委办和市政府的名义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决定》和《关于加强伊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将档案馆纳入党务、政务信息公开的范围;对全市会计档案管理情况进行检查;争取资金150多万元, 改善全市档案保管条件。
2009年思路:一是提高五个方面的服务水平。提高对民生领域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重点抓好社保、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档案工作;提高对林权制度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对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林业局进行档案管理跟踪服务, 帮助建立规范的林改档案;提高对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和逐步规范村级建档, 落实好村级档案的收集管理制度;提高对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重点抓好规模以上民营企业规范化建档;提高对旅游档案工作的服务水平。加强对机关、企事业、社区等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 加大对会计档案的规范管理力度。二是加强档案业务发展的五项建设。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实现电子文件网上接收和提供利用;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加强档案的接收工作, 建立完善的征集工作机制, 将反映地方文化特色、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等方面的档案征集进馆, 改善馆库和设施等保管条件;加强档案法制建设;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工作, 利用档案资源举办专题展览。
七台河
2008年亮点:重新建立了乡、镇、村指导名册, 建立了村级指导记录;开展了岚峰有机红小豆种植协会试点工作, 目前该协会已按要求建立了档案。
2009年思路:一是继续做好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工作。从我市的基本情况入手, 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各项工作成果, 做好迎接省档案事业发展评估领导小组的检查验收工作。二是认真做好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工作。加强对区、县档案部门的层级监督检查工作, 同时将档案执法与档案指导相结合, 经常深入到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指导、监督、检查, 使档案工作更加规范化。三是加强对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档案工作进行指导。在宝泰隆和双叶家具有限责任公司的基础上, 带动其他规模以上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四是继续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 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核心, 开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五是加强民生档案工作。做好社区、社保、医保等单位档案工作的指导力度。
鹤岗
2008年亮点:市档案局与省档案局、华能集团总部三家联合对鹤岗市新华电厂二期工程进行了重点工程建设档案验收;利用婚姻档案服务民生, 已经完成2万件婚姻档案的录入工作;向社会公布第二批开放档案———将1950年至1976年中共鹤岗市委等馆藏41个全宗33 868件文书档案向社会开放。
2009年思路:一是加大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力度。做好我市棚户区改造和小鹤立河水库扩建等重点工程档案指导验收工作;从实际需要出发帮助民营企业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档案工作机制;切实指导企业做好资产与产权变动中档案的处置工作;抓好旅游景点建档工作。二是加大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力度。加强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中心建设;探索对新形成的民生档案实行定期向县级以上综合档案馆备份制度;社区建档巩固率保持100%, 建立社区档案工作考核标准, 培养推广社区档案工作先进典型;加强和改进婚姻档案接收、管理和查阅利用, 市档案馆年内完成已进馆婚姻档案数据库建设。三是加大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力度。抓好新农村建设中经济合作组织建档试点, 培养和推广典型;指导相关部门建立规范化的土地承包档案和林权制度改革建档试点;做好农村建立档案单位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修改与完善工作。四是创新发展档案工作。把常态性执法与阶段性检查相结合, 市、县 (区) 档案局年内要集中开展一次档案保密和安全保管的专项检查;对全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进行摸底调查, 重新编制进馆全宗名册;对重要档案实行多套、异质备份制度;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重大活动, 开展各种宣传和服务工作。
黑河
2008年亮点:全市共投入专项资金500余万元, 用于档案基础设施设备建设, 黑河、北安、嫩江、逊克、五大连池等县市新建2 000余平方米档案馆新馆库;黑河、北安、孙吴等档案信息网站开通, 并连接了政府网;黑河市档案馆建立了电子档案信息录入中心;2008年8月, 黑河市档案馆被政府确定为政府信息公开场所, 并正式挂牌;全市65个乡镇557个行政村建立健全了乡镇、行政村指导名册和指导记录;指导爱辉区、逊克、孙吴等县市狐貉养殖示范基地、西瓜协会、大豆合作社、五味子专业合作社等建档试点29个;制发了《黑河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标准 (试行) 》。
2009年思路:一是加快建立档案信息网站与政府信息网的连接工作, 基本实现档案信息远程在线查询和服务。二是扩大档案资料接收范围, 积极做好国家重要档案保护和抢救工作。要利用馆藏档案资料拍制档案专题片, 编辑出版档案史料, 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步伐。三是加强对民政、社保、劳动就业、林业、土地、农业、卫生、医疗、教育等民生档案体系建设的监督指导, 不断规范民生档案管理, 尽快建立起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四是认真贯彻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 积极开展档案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完善行政执法的常态化。五是重点加强和完善农村合作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土地承包流转及规模化经营等档案的监督指导和管理,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全面优质服务。六是认真做好我市档案事业发展评估工作, 力争达到优秀档次。
绥化
2008年亮点:全市166个社区的民生档案工作的建档率达100%;对海伦等地采取超强措施, 实现到期应进馆档案一次性全部接收进馆;7个档案馆建立了局域网。
2009年思路:一是围绕民生需求, 选择条件好的单位实施民生档案资源整合, 研究探索建立健全民生档案资源体系;围绕服务民生, 转变传统观念, 建立起查阅、公布、网上传输等多种形式的民生档案利用体系。二是认真开展对全市10个县 (市) 区档案事业的评估工作;努力做好市局本身的自我评估工作, 力争达到优秀等级。三是适时推广村档乡管的档案管理模式, 保证村级档案的安全;采取试点方式, 整合乡镇档案资源, 各县 (市) 应确定一个乡镇开展试点工作, 全面整合本乡镇范围内的各种档案, 并争取在规范化、现代化方面有所突破。四是更新调整县 (市) 区档案馆档案接收范围, 丰富档案资源;做好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项目的申报工作。五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配齐配全计算机、扫描仪、刻录机、打印机和档案管理软件等软硬件设施;全面开展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工作, 各馆要确保完成10 000条目录数据的录入任务。六是做好保管满30年档案的开放工作, 编制和公布开放档案目录。以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为内容, 举办综合或专题展览。
大兴安岭
2008年亮点:重新制定了进馆单位名册, 加大了接收力度;对三县、四区档案事业发展进行综合评估, 形成报告14份;对漠河机场工程档案进行现场指导并提出归档要求。
2009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重大部署,突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两个重点,协调推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新启动推进村1149个,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推进村累计达到3331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35.8%。新确定整体推进县(市、区)试点4个,整体推进县(市、区)达到10个。在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经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农村整体面貌有了根本性改观。
1.农村主导产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形成多业发展的新格局 各试点村、推进村和整体推进县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突出主导产业建设,增强发展后劲。2009年,全省新农村建设累计新上农业项目2099个,工业项目621个,商贸项目913个,休闲旅游项目165个,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2441个,专业屯6438个,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253个,实现产业立村1542个,市场活村91个,人才强村20个,旅游兴村104个,城镇带村198个。多数村已由偏重粮食向粮、牧、特均衡发展转变,呈现出专业化、规模化、合作化发展的新局面。
2.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面貌大为改观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2009年,全省新农村建设村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完成水泥路、油路和街路、巷道铺砖12967公里,实现屯屯通的屯达到21358个;完成饮水工程打井9655眼,修管道8195公里,建泵房2553个,覆盖村2082个;新建秸秆气化站27个,修沼气池60729个,覆盖村1544个;新建砖瓦房87411户,粉刷和维修旧砖瓦房66795户,总面积达到1201万平方米;新建围墙976万延长米,修铁大门11.7万个,改厨房83524户,修地炕70646户,建公厕6485个,新修户外卫生厕所13万户,室内水冲厕所1.8万户;新建垃圾站点19327个,修排水沟1590万延长米,村屯和道路绿化植树9689万棵,安装路灯21324盏;农村电网改造覆盖1720个村,有线电视入村1917个,信息网络入户2394个村;修建村部2240个,卫生室2342个,文化活动室599个,农民夜校1213个,中小学719个;建文化站599个,图书室2150个,健身广场1093个,配套健身器材4600件;在村屯建超市3056个,幼儿园746个,网吧293个,洗浴点602个,老人托养所161个。同时,全面推进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义务教育、最低生活保障、扶贫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和各项公益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农村环境建设有了明显改观。
3.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新风正气正在形成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发,加强了新农村建设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宣传培训、树立典型、星级文明户评比、好家庭等活动,农民知识层次、道德修养得到了明显提高。2009年,省里组织实施了万名村干部培训计划,全年共举办培训班七期,培训村干部2000名,全省累计举办新农村建设培训班1138期,培训人数达到41.7万人次。省里还编发新农村建设简报45期,印发各种宣传材料160万多份。在各级报刊、电视、广播、信息网络开辟新农村建设专栏,累计报道3675次,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新农村建设,创建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培训计划和人才服务新农村项目深入实施,屯务理事会制度这种自治形式在很多推进村加以推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动力。
4.政策支撑体系进一步加强,构建起多方面投入的格局我省在2006年形成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和2008年下发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的基础上,为了适应新时期新农村大规模建设的需要,2010年制定了《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意见》(吉发〔2009〕29号),从总体思路和要求、主要目标、建立完善要素聚集促进机制、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完善土地利用保障机制、建立完善条块结合的帮扶制度、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强化组织领导等8个方面,制定推动新农村建设政策措施24条。在此基础上,各地各部门也正在着手研究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从建设规划、村庄布局、用水用电用地政策和减免税费、简化手续等操作层面,做出具体规定。2009年,省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2亿元,带动和整合市、县、乡财政、各级各部门、乡村集体和农民投入、项目投入和社会各方面投入157.4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5.科学规划布局进一步加强,多种建设模式得到展现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2010年进一步完善和修正全省696个乡镇(街)、9306个行政村、38539个自然屯和364个国有农场自然、经济发展、农民收入、主导产业建设、农村基础设施、社會事业、规划布局等11个方面普查数据结果基础上,完成了102个省级推进村建设规划、14个县(市)域镇村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到2009年末,全省有80%的建制镇(不含城关镇)、45%的集镇和30%的行政村完成了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经济规划和村屯改造方案的编制工作,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完成28个,占全省县(市)的67%,促进了统筹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劳动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生态文明一体化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探索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基础、不同民俗文化特点的建设模式,重点培养一批生态环境好、旧村改造力度大、异地新建速度快、城镇辐射能力强的典型,实施旧村改造的村1974个,生态移民村83个,新建民族村63个,集中建村205个,其他模式建村243个。
6.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帮扶工作扎实有效省、市、县三级都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新农村建设领导组织。省、市、县三级领导及其部门负责同志到点调研和现场办公累计达到4873人次,其中省级领导达到771人次,市级领导达到1162人次,县级领导达到2873人次,平均每个新农村建设点都有1名以上领导进行现场办公、工作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召开了全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会议、部门单位帮扶工作会议和新农村建设启动实施现场会议,加大了新农村建设组织推动力度。年内新农村建设,组织省外考察1324人次,组织省内考察3267人次。全省各地都充实一定的力量专抓新农村建设工作,其中设立常设机构的达到33个,配备人员531人,较好地发挥了规划制定、综合协调、工作指导、工作调度、监督检查的作用。进一步整合领导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整合社会投入,通过建立领导联系点、部门建立帮扶责任、大专院校支持农村、民兵预备役积极参与等形式,形成有效帮扶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机制,强化新农村建设合力。2009年有53名省级领导、185个帮扶部门和单位、26所大专院校、215名指导员和督查员参与新农村建设,市(州)和县(市、区)所有的领导和部门也都落实了帮扶责任,参加帮扶的部门达到3670个,指导员和督查员6260名,累计帮扶的资金和物资达到5亿元,其中投入帮扶资金省级达到5607万元,占11%;市级达到8282万元,占17%;县级达到3.6亿元,占72%。同时,还形成了领导带建、部门促建、村企共建、军民共建、能人援建、干部回乡帮扶建设新农村的有效工作方法,合力共建氛围越来越浓郁。
总之,2009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村产业建设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水平持续较大幅度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特别是农村道路、安全饮水、泥草房改造、农村低保、农民合作医疗等一大批农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得到很好解决,全省农村呈现出产业发展与农民收入同步增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进步的可喜局面,对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企稳回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新农村建设总体水平与发达省份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发展能力还不强,总体水平还不高;一些地方对新农村建设投入明显不足,农民主体作用尚未得到应有发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项目较少,辐射作用较弱;村级还存在规划不够合理、功能不够完善、环境不够整洁、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
2009年我局信访举报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局、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县纪委监察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系列任务,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及《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中对信访处理的具体要求,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全面履行职责,从维护我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快泾县发展,构建平安和谐泾县,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的高度出发,从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发挥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的基础性、根本性职能作用的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对信访反映的问题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原则和干管权限,认真对待,具体分析,慎重、妥善处理。信访干部注重内炼素质,外树形象,把信访举报工作不仅是作为一项本职工作来抓,而且是把其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对待,力争做到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团结一心,踏实苦干。现就2011年信访举报工作总结如下:
一、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情况
2009年,我局共受理信访举报0件(次)。
二、信访举报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打基础,促基层、。
2009年,我们紧紧围绕“抓住主线、突出重点、履行职能、突破创新”的工作思路,确立了“抓机关带基层、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指导方针,着力打好基层办信办访基础。一是继续按照目标管理的有关要求,明确了由局党组书记亲自抓,纪检组长分管信访工作,并坚持三项领导工作制度,即领导阅批信访件制度,信访分析会制度和领导接访制度,分管领导坚持做到亲自接待业务内来访,亲自阅批信访件;定期组织有关股室召开信访分析会,排查线索,制定信访初查方案,并且做到领导亲自接待,协调解决越级和集体访的疑难问题和参与重要信访举报件的初查工作,确保了信访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强信访人员的素质培养。我们不仅组织自学,还邀请县纪委等有关领导到我局进行面对面的业务指导、讲解。进一步强化了局纪检组办信办访业务素质。三是落实责任制。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尽量把苗头性、倾向性信访问题解决在基层,落实在基层。
(二)、重监督,快查处。
把信访处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党内监督制度,纳入了党内监督制度化建设范畴,体现出信访监督的极端重要性。具体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信访监督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如对因群众反映,但问题比较轻微的中层领导干部在规定时间向局纪检组作出书面说明、采取信访谈话等形式,有效地发挥信访监督的作用,使不少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违纪行为得到及时制止,避免了一些问题的进一步发展和蔓延。
(三)、循序渐进,依纪依法规范信访举报工作。在长期的信访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推动信访举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设。
一是用《信访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控告申诉工作条例》和《监察机关举报工作办法》来规范信访干部行为,依法处理信访问题。对群众的信访举报及时受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办结,按期办结,有困难的,向信访人说明情况,办结后,将处理结果及时答复信访人。如信访人对调查结果不满意的,认真听取信访人意见,对正确的意见,予以采纳,不正确的,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说明、教育工作,以理服人。
二是引导群众依纪依法信访。我们利用在接待来访和回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向他们宣传两个《条例》和《办法》等依法信访的知识。信访人既有检举、控告、申诉等权利,也有举证义务。反映问题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切忌“大帽子、小问题”,检举、控告时线索应尽量具体,以便于信访问题的调查核实。这种把信访法制宣传与接访和回访工作结合起来的方式有效地推动了依纪依法规范信访举报的工作。
三是教育党员干部遵纪守法,在与党员干部的信访谈活中,我们坚持强调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以政务、村务、厂务公开等形式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凡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出台前应听取群众意见,增加行使权力的透明度,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
以上是我们今年开展的主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存在认识不到位,管理松懈,办信办访力度不够;专题调研及信息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信访办公自动化水平不高等等。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目标管理考评标准,上下团结一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好本职工作,为我县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构建平安和谐泾县作出新的贡献。
XX年,我局在市局和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省、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县食药监管工作大局,认真贯彻落实两个“四项制度”,把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中心任务,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全面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一年来,通过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团结协作,圆满完成了市局和县委政府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促规范,药械市场整顿不断深化
保持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集中力量对全县药械市场进行全面整治,检查覆盖面达90。特别是全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局进一步加大稽查工作力度,检查重点突出:一是对涉药单位的药械进货渠道、购进与验收、储存与养护、销售与使用是否依法规范等方面进行全面清查;二是在城乡农贸市场内开展中药材经营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打击了非法销售中药饮片、国家限制的中药材、毒性中药材等违法行为,取得实效。今年来,共出动执法人员393人次,检查涉药单位264家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32起,结案30起,全年共结案53起,共处罚没款元,现收缴到帐罚没款元。
加强药械持证企业的清理。今年我县部分药品零售企业
的《药品经营许可证》陆续到期,为组织开展好换证与gsp再认证工作,切实加强宏观控制,进一步完善市场退出机制,促进企业上规模,提升管理水平,规范市场秩序,本着换证期间“只做减法、不做加法”的原则,我局集中注销20家《药品经营许可证》,同时就涉药企业的换证与gsp再认证工作做好宣传、解释。截止8月底,药械持证企业的清理工作已全部结束并通过市局验收。
进一步开展adr监测工作。年初积极部署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向各医疗机构下发了《××县XX年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要点》,明确了目标、任务、要求,为全县开展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强日常监督,对上报情况及时跟踪,及时反馈,确保adr监测有发现有上报。目前已上报adr报表106份,其中避孕环不良反应报表44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表7份,药品不良反应报表55份,全面完成了市局下达的任务。
二、保民生,深化农村药品“两网”及规范药房建设
一是抓好药品“两网”建设。今年,我局认真分析两网现状,总结经验,查找存在问题和工作难点,结合我县实际,坚持科学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在乡镇成立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协调办公室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细化“两员”档案和机关药监政务网建设,创造性地实
现了“三网结合”,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用药安全。二是抓好农村规范药房建设。按照《××市乡、村级医疗机构规范药房验收标准》,配合新农合制度,我局加强农村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建设,多次深入干河、白沙村等6个村级规范药房进行检查指导,不断提升村级规范药房管理水平。
三、维稳定,积极做好甲流感防控
四、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进一步加强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一是认真履行药监部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能。专项整治启动后,我局认真履行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制定下发了《××县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并积极开展督导检查,收集资料、信息,按时报送阶段工作总结。二是协调有关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大检查,全面整治食品添加剂在各个环节的使用,共检查食品经营主体542户,餐饮单位90户,查处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案2件,涉案金额15000元。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化的食品安全法宣传。结合我县实际,3月25日制定印发了《××县食品安全法宣传实施方案》,并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划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经费1万元用于《食品安全法》宣传。5月25日,由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在工农广场举办食品安全
县质监局2013年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思路
一、2013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质监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提质增效,奋发作为,真抓实干,开拓发展”为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落实省、市质监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象山实际,确定质量强县、人大评议和区域安全监管等重点工作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一)推进质量强县建设,提升区域产业质量。市政府将“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写入了201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县政府把质量强县工作纳入对部门、镇乡街道的年度绩效考核中,质量工作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质监系统紧抓机遇,以品牌和标准创建为抓手,着力“三强化”,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发展。
1、强化质量强县“排头兵”作用。充分发挥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作用,制定年度质量强县行动计划,对具体任务指标做到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创建1个省级示范乡镇(石浦镇),成立卓越绩效孵化基地(申菱电梯),新增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导入企业1家,导入后持续推进3家,组织2批18家规上企业的高层参加“首席质量官”培训并考取资格证书。开展年度县长质量奖评比工作,评选宁波天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日升集团有限公司为2013年度XX县县长质量奖获奖单位。
2、强化名牌创建保质增量。新增省名牌2个,占南三县的2/4;新增市名牌4个;复评省名牌产品5个、市名牌产品8个。目前,我县共保有省名牌26个,市名牌29个。全县工业名牌产品产值占规上企业总产值的46.2%,较去年提升了1.7个百分点。通过名牌培育申报,促进企业建立和完善标准、计量体系,强化企业基础管理,增强名牌企业国际国内市场竟争力。
3、强化标准化建设保持领先。在农业标准化方面,新申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1个,省级项目3个,市级项目13个,均通过考核验收,其中1个省级项目和4个市级项目获得优秀。目前,我县已获得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8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3个,市级61个。同时,成功创建2个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占全市的2/3。我县农业标准创建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在工业标准化方面,帮助中小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的企业标准化体系,17家企业经考核达标成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强化标准制修订工作,全年新发布修订企业标准49个;加快推进工业企业采标工作,将其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等结合起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013年我县规上企业采标率达到54.5%。
(二)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紧紧围绕食品、特种设备安全和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抓好“五严格”,集中力量,重拳出击。
1、严格食品生产监管。一是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执法检查。先后开展食品塑化剂风险排查、地产食品533安全保障和“强网清源”等各类专项行动14项,出动执法人员850余人次。安排县级抽样125批次,合格率100%;完成省级抽样88批次,发现不合格5批次(内酯豆腐、茶饮料、天然水、纯净水、大塘麦糕各1批),合格率为94.3%。二是严格规范食品小作坊生产。根据省、市质监部门的规定和小作坊目录监管要求,加快对米面、年糕和豆制品等小作坊的领证步伐。2013年,我县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新领证6家,其中年糕2家,米面4家,目前已有7家小作坊成功领取《XX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生产许可证》。同时,对不符合生产条件的小作坊坚决予以关停,会同工商、食药、石浦镇政府等单位开展联合执法3次,关停“脏、乱、差”问题严重的小作坊11家。三是大力扶持地方特色食品。主动与生产加工米馒头、萝卜团以及大塘麦糕等我县特色食品业主联系,指导企业规范生产,鼓励有资质的地方特色食品生产企业申领qs证书,现已成功领证3家,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加工,确保地方特色食品质量安全。四是努力引导企业诚信生产。对辖区内80余家食品生产企业开展集体约谈,对11家饮用水、黄酒和d类企业进行小范围集体约谈,对3家信用降级企业进行单独走访、约谈并及时回访。10月份,又集中对辖区内的30余家食品生产企业逐一进行食品道德领域专项教育,督促企业诚信生产、良心生产。
2、严格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一是扎实开展日常巡查。全年共计巡查特种设备使用企业608家次,发现安全隐患321条,下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271份,转立案10起,分别较去年同期提升64.8%、96.9%、122%和150%,全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二是大力整治冷库压力容器。2013年,XX、上海两地冷库液氨泄露爆炸致多人死亡,为我县冷库安全监管再次敲响警钟。针对我县冷库数量多、建立时间早、布点不合理等实际情况,部署开展冷库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检查职工人数较多、设备老化、位于居民区的冷库企业,共排查压力容器103台,发现安全隐患18条,现均已整改到位。三是创新监管维护电梯使用安全。根据群众反映的小区物业费难收、电梯维保不正常等现象,在绿城小区组织召开电梯安全使用现场会,搭建交流平台,使物业、维保单位、业主面对面解决问题,有效地保障小区电梯安全运行和老百姓的人身安全。同时,密切与公安指挥中心的联系,共同建立“电梯110”,落实人员24小时全天候值班待命,接到电梯关人报警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救援,全年累计接处警41起,解救被困群众70余人。四是持续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举办各类特种设备培训班11期,培训特种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827人次,持证上岗率达到98.1%,无证上岗现象明显好转。
3、严格重点产品质量监管。根据上级质监部门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确定絮棉制品、燃气灶具、涂料、儿童服装、木家具、汽车配件为重点监管产品,专项监督抽查覆盖率达100%。科学安排定期监督抽查,全年共开展省飞行抽查14批次,合格14批次,合格率100%;省定期监督抽查56批次,合格54批次,合格率96.4%;省市专项监督抽查45批次,合格41批次,合格率91.1%。严格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对西周利民、中億玻璃、视爵眼镜等5家企业6批次不合格产品加强后处理,确保后处理到位率达100%。积极开展市局蓝剑一号、二号行动和省局蓝剑五号行动,特别是加强了对校服和儿童玩具的专项检查并抽样送检,检验结果均符合评价要求,有效地维护了学生、儿童的身体健康。
4、严格依法打假治劣。开展“查农资,保春耕”、“查建材,保建设”、“清新家园”等专项行动,共出动稽查人员1026余人次,检查生产企业416家、流通领域62家,查办各类违法案件62起,其中万元以上大要案46起,占到案件总数的73%,大要案数量较去年翻了一番。积极拓展执法领域,对原来很少涉足的汽车修理、商品混凝土等企业开展拉网式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查处无产品合格证、无3c认证、以次充好、违法拼装等违法行为,共立案查处21家次,收到了较好社会效果。加强行政执法能力培训,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市、县执法培训20余人次,考取执法证16本。积极参加市局XX县政府优秀案卷评选活动,案卷质量和执法能力都有明显提升,没有出现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
5、严格日常巡查规范。为了深化、优化基层质监站所日常工作,进一步密切基层站所与科室的工作配合,局党委经多方调研和征求意见,制定出台了《XX县质监局基层所日常工作考核办法》,以巡查率、质量信息档案完备性、整改率、案件移交等作为考核内容,加强巡查针对性和有效性。全年共计出动巡查人员3380余人次,巡查企业999家次,下达监察指令书211份,回访问题企业310家次,移交大队立案处理14起,进一步夯实区域监管。
(三)加强检测机构建设,提高服务社会水平。着力提升质检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质检机构的硬件设施建设,做好“三推进”,切实强化质检机构服务社会、服务百姓的能力。
1、推进民生计量检测规范市场。加大培训力度,组织检测人员参加出租车计价器、三大电表、天平、砝码等各类项目技能培训18人次,考取国家一级技师证2本、国家二级技师证1本、计量检定证书10本。加强检测机构硬件设施建设,投资10万元安装“智慧质检信息管理平台”软件,实现收样、检测、制作报告单、收取检测费用等检验检测各环节在内网公开流转,进一步规范了检验检测行为。优化质检服务,将工作人员分成3个工作小组,合理安排利用人才资源,增强团队协作性,并对万元以上业务大户进行经常性走访、沟通,建立长远坚固的业务合作关系。开展诚信计量进市场、光明计量进眼镜店、健康计量进医院等主题执法行动,共服务企业1313家,检测各类计量器具19130台(件),其中强检计量器具16435台(件),非强检计量器具2695台(件)。
2、推进能源计量项目优化环境。我县首个能源计量标准化项目“针织服装企业印染行业能源计量管理及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限额控制项目”于2013年年初顺利通过考核验收。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我县印染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达100%,产品合格率由实施前的96%提升到目前的98%以上,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5000万元,实现年节电400万千瓦时、节水103万吨、节煤3100吨、节约蒸汽13500吨,企业印染布可比单位能耗限额达到≤29.00千克标准煤/百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3、推进惠民政策服务社会。按照“一线工作法”的要求,根据企业提出的需求,安排检测人员节假日上门提供服务,并要求检测人员统一着装、统一挂牌,倡导规范服务、微笑服务、满意服务。组织信誉较好的眼镜店技术人员走进民工子弟学校开展“光明计量进校园”公益活动,服务师生1000余人次。受理行政许可事项7项988件,非行政许可事项2项6485件,按时办结率100%。同时,做好小微企业、个转企、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代码证书办理的费用减免工作,共计为小微企业办理代码证书3039件,减免费用54702元;为个转企免费办理代码证书135件,减免费用19980元;为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免费办理代码证书1件,减免130元,累计减免总金额74812元。
(四)抓实精神文化建设,树立良好质监形象。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并进一步结合质监工作实际提出“三个严禁”,巧借人大评议整改平台,落实“三抓”建设好质监队伍。
1、抓实人大评议整改。县人大常委会自2012年起对我局开展工作评议,人大代表们在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6条整改意见。对此,局党委高度重视,先后多次召开党委会和局务会议,全面分析,深挖原因,制定出台整改落实方案,明确整改内容、措施和期限。邀请县人大副主任郑亚红、副县长邱金岳分别到我局视察调研,对整改工作提建议;局领导带队深入全县18个镇乡(街道)走访调研,走访企业100余家,发放调查问卷300余份,切实了解整改实效,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2、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层层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增强干部队伍的廉洁自律意识。认真落实中央的“八项规定”和省委“六个严禁”,结合质监工作实际,明确“三个严禁”,即严禁在工作期间接受企业的宴请或土特产,严禁接受企业高消费的娱乐活动,严禁向企业购买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产品,切实筑牢干部队伍思想防线,全年未发现一起违法违纪现象。
3、抓实质监文化建设。探索实施更加民主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进一步增强干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倡导干部养成雷厉风行、脚踏实地、勤奋好学“三大作风”,强化责任、服务、大局“三个意识”,提升行政履职、沟通协调、应急处置“三种能力”,树立清正廉洁、团结协作、饱满精干“三个形象”,进一步提升干部的执行力和战斗力。组织参加和开展乒乓、钓鱼、合唱比赛多种多样的业余文化活动,进一步挖掘干部的内在活力和潜力。
二、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全县质监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县委全委会报告XX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要求和省、市质监工作部署,坚持以改革为牵引,以问题为导向,以服务象山经济发展为核心,保安全、强质量、夯检测、树形象,为实现“桥XX县”、推进“两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强化基础管理,质量强县要上新台阶。着眼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深入推进质量强县建设,促进产业经济转型升级。
1、质量强县造氛围。强化质量考核机制,修订完善质量强县工作考核办法,加强督促考核。总结推广“三强”示范创建经验,推动质量强镇工作在所有乡镇街道全面开展。切实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制定质量强业实施方案,培育质量强业标兵,引领产业质量水平集群提升。始终以企业为着力点,把质量强企作为检验质量强县工作成效的标尺,用足用好政策激励机制,争创“市长质量奖”企业1家,评定“县长质量奖”企业2家;争创市级以上名牌产品2个以上,其中服务业名牌产品确保1个以上,全县工业名牌产品的销售额占全县规上企业销售额总量力争达到47%以上;鼓励企业积极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扶持导入企业3家以上。广泛深入开展质量强县宣传,创新宣传载体和抓手,以广告灯箱、led显示屏、横幅等形式,在城区、乡镇和广场等群众集聚区域打响“质量强县”口号标语,提高市民的认知度、参与度和满意度。
2、标准化工作求创新。要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进一步挖掘农业发展潜力,围绕我县农业主导产业和各地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一批产品多元化、产业链长、标准化基础好、带动示范能力强的农业标准化园区项目,对在建项目进行跟踪服务,确保在建项目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2014年争创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确保全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率达到42%以上。要积极探索扩大工业标准化工作内涵。加强与省、市标准化研究的联系合作,创新方法,为企业提供标准查询、贸易技术壁垒预警等服务。积极开展标准化良好企业创建活动,深入实施“技术标准自主创新工程”建设,鼓励企业参加“技术标准自主创新示范企业”评选活动,并抓好规模企业采标工作,提高标准化程度,明年力争主持、参与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制修订1个以上,规模企业采标率达到57%以上。要加大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创新力度。以新农村、旅游、物流等产业为重点,开展象山特色餐饮、景点等服务业的示范创建,完善服务标准体系。抓好在建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培育,并把新农村服务标准化示范点向村级延伸,力争建成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2个。
3、计量工作强监管。联动质量科与稽查大队、质检中心,将全年92家次民生计量巡查计划,以网上巡查和现场巡查相结合的办法,分阶段开展,切实提高民生计量巡查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着力抓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监管,积极宣贯《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组织计量业务培训,建立一支能源计量管理队伍。加强中小企业计量基础工作,对全县7家社会公用检测检验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检测保证能力合格审查,切实规范社会公用建标检测行为。加强计量法规宣传,营造全社会重视、关注计量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打防并举,安全监管要见新成效。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加大力度巩固安全防线,进一步提升全县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不发生严重的质量安全事件。
1、加大风险防控力度。坚持风险防控制度化,全面总结近年来实施风险防控工作经验,进一步健全食品、特种设备、重点产品等领域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预警、风险快速处置等工作制度。坚持风险排查常态化,注重从监督抽查、日常巡查、隐患排查、专项检查等日常工作中监测和发现风险,高度重视并加强对媒体曝光、网络舆情、投诉举报等途径反映问题风险的监测,及时有效防控。坚持风险处置科学化,加强质量安全风险发生、传播、控制规律研究,抓好日常演练,提高实战能力。
2、加大监管力度。抓好食品安全监管,根据上级安排部署开展重点食品专项执法检查;继续做好市场准入工作,严格小作坊生产许可,坚决查处无证无照加工店;在丹城、石浦地区各选1家示范企业进行指导培育,以点带面,推动周边地区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重点抓好曾经列入质量安全黑名单的、多次监督抽查不合格的、监督抽查严重不合格的、分类监管为d类企业等重点企业的监管,强化针对性措施,持续跟踪督查。抓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继续加大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力度,对冷库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锅炉、大型游乐设施等开展专项整治,规范一批,关停一批,切实起到震慑作用;推动建立特种设备安全多员共治的工作机制,加强与安委会及各镇乡街道安监所的联动,完善“三员”队伍建设;多途径、全方位宣贯新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法》,提高社会对特种设备安装、维保和监管等的认知。抓好重点产品监管,合理编报监督抽查计划,增强监督抽查实施的科学性和结果的代表性,计划对全县建材市场的淡砂、混凝土砖等开展定期监督抽查;加大对社会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管力度,组织集中整治,规范检验检测市场;加强对3c强制认证和生产许可证的监管力度,学习实践合格评定新职能。
3、加大执法整治力度。加大打假治劣力度,保持执法打假高压态势,深入开展省、市质检利剑行动,严查彻办大案、要案,严厉打击质量安全违法行为。拓宽执法领域,加强与社会专业打假机构的合作,扩大案源,提升执法成效。提高办案水平,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执法经验交流,并开展“执法之星”、“办案能手”等评比活动,激励执法人员提升工作能力。
(三)注重技术保障,检验检测要有新水平。完善检验检测机构软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质检机构在质监工作的技术支撑地位。
1、夯基础。夯实人才基础,积极引进人才,通过社会公开招录的方式引进硕士学历质检人才1人,同时,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送基础相对较好的现有技术人员到省市质检机构进行学习交流,邀请相关技术专家、学者到我局讲学,提升技术人员的科技素养和实践技能。夯实装备基础,合理购置计量检验检测设备,并落实技术人员熟悉熟练使用,提升检验检测效率。夯实基础管理,继续做好强检计量器具的建档备案和检定工作,以强检带动非强检,确保检验检测相关数据了然于心。
2、拓项目。对接我县重点产业和块状产业发展趋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不断完善符合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的检验检测体系,围绕政府行政监管必须的技术需求和高新产业需求,主动融入,努力填补检验检测空白。进一步拓展计量检测项目,加大经费投入,做精做强计量检测实验室。
3、强管理。严格操作“智慧质检信息管理平台”软件,实现检验检测各环节在内网的公开流转,杜绝弄虚作假、违反程序、降低质量、胁迫收费等违纪违规行为。严格按体系运行,提高检测人员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健全制度规范和日常监督管理,杜绝检验检测事故和违规失信行为。
(四)加强自身建设,质监队伍要树新形象。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顿四风”要求,全面加强质监队伍建设,推进质监事业由人到事科学发展。
1、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明确责任和要求,研究制定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和责任分解,层层签订责任书。深入宣贯中央“八项规定”、“四项禁令”等纪律,坚持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使教育入耳、入脑、入心。通过座谈、述职述廉等形式加强跟踪落实,帮助党员干部和职工保持清醒认识,及时整改自身存在的不足。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制约,进一步促进勤政廉政建设。
2、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借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要求干部发扬担当精神,在矛盾和困难面前不退缩,要敢做事、能做事、做成事、做好事;增强大局意识,要有胸怀坦荡、风清气正的气节,登高望远、放眼全局的勇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态度,对同事多一份包容和谅解,对组织和上级的命令坚决服从;提升行政能力,要做好本职工作,增强业务水平和应急处置的能力。
“十一五”前三年, 全国虽然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 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 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高耗能工业增速较快。全国单位GDP能耗逐年逐季降低, 2006年下降1.79%, 2007年下降4.04%, 2008年下降4.59%, 三年累计下降10.1%, 节能约2.9亿t标准煤。全国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 (COD) 排放总量不断降低, 2007年分别下降4.66%和3.14%, 2008年分别下降5.95%和4.42%, “十一五”前三年累计分别下降8.95%和6.61%。
2009年, 作为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一年,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坚持节能减排不动摇, 继续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内容, 作为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全面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政策措施, 确保节能减排目标完成进度与“十一五”规划实施进度同步。为此, 国务院下发《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的通知》, 要求:加强目标责任考核, 推动重点工程实施, 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盲目扩张, 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 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完善相关经济政策, 加快法规和标准建设, 强化节能减排监管,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 开展规划编制等重大问题研究, 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
2008年9月以来,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为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很大,影响很深,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从价格形势看,2009年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会比2008年明显减弱,部分重要商品价格过快下跌的矛盾正在逐步凸显。受外部需求大幅减弱、出口受阻以及国内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煤炭、钢材、化肥、棉花等主要生产资料和猪肉、食用油等主要副食品价格持续大幅下跌。随着翘尾影响的明显减弱、农产品供求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以及产能过剩矛盾的显性化,2009年价格总水平进一步下行的风险增大。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各国央行的联手注资、欧佩克限产保价等因素可能导致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再次大幅波动,启动内需各项措施的实施增加了对钢材、水泥等投资品的需求也可能再度拉高价格,主要农副产品、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和环保收费标准面临长期上涨趋势,各地在供电、供气、供水、供热等公用事业领域积累的价格矛盾需要及时疏导。2009年价格工作的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提出了将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的预期价格调控目标,这一目标既可合理引导市场预期,防止因部分重要商品价格过度下跌影响经济活力;又充分考虑了各国向金融市场注资可能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也为进一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留出了空间。
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适应宏观经济形势的新情况、新变化,紧紧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宏观调控首要任务,切实做好2009年价格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促进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作用,加强和改进涉农价格监管,积极稳妥地推进价格改革,着力解决民生价格问题,整顿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努力将价格总水平稳定在合理区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2009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和改进价格调控
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始终是价格工作的重要职责。针对2009年复杂的经济和价格形势,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价格调控能力,努力将价格总水平稳定在合理区间。一是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密切关注国内外市场粮食、食用植物油、石油、铁矿石、钢材、化肥等重要商品价格变动,继续加强猪肉等副食品价格监测,逐步建立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价格实时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影响价格变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二是重视价格形势分析。深入研究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上游产品与下游产品、相关产品与替代产品之间的价格关系,准确预测价格总水平和具体商品价格变动趋势,及时提出调控市场、稳定价格的政策建议,提高价格调控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当好党和政府的参谋助手。三是改进价格调控。完善保障市场供应和稳定价格的应急预案,健全粮食、猪肉、食用植物油、石油、电煤、化肥等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完善储备吞吐和进出口调节机制,努力保障重要商品和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防止价格出现大起大落。
二、继续完善农产品和农资价格政策
“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保持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繁荣,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方针,完善支农惠农价格政策,积极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一是保障农民种植养殖收益。尽早制定公布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切实落实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市场粮价,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密切关注生猪市场价格变动,适时启动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预案,减缓生猪生产和价格的周期性波动。完善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与农资综合直补标准联动机制。研究建立油料、棉花等主要农产品以目标价格为核心的反周期补贴制度。二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扩大绿色通道实施范围,所有收费公路对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减轻农副产品流通和销售环节的负担。完善化肥价格形成机制,积极运用进出口调节和储备调控等手段,保障化肥市场供应,稳定化肥等农资价格。
三、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是合理引导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随着价格总水平涨幅的回落,推进这项改革时机已逐渐成熟。2009年价格改革的主要任务,一是稳步推进成品油价税费改革,确保实现预期目标。二是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适当理顺国内天然气价格与进口气和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促进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国际合作。三是适时理顺煤电价格,加强输配电价监管,逐步按成本加收益办法核定电网企业输配电价。利用用电需求下降、电力供大于求的有利时机,推行竞价上网试点;鼓励大用户直接向发电企业购电,协商确定电价。调整销售电价分类结构,简化电价分类。研究测算合理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标杆电价,完善需求侧电价管理制度。四是进一步完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配合有关部门完善煤炭成本构成,健全反映煤炭开采、经营过程中的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和安全成本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五是推进水价改革,合理制定和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适当提高水价偏低地区的水利工程供非农业用水价格,在末级渠系建设改造和计量设施配套的基础上推行农业用水计量收费和面向农民的终端水价制度。六是加大环保收费改革力度。提高排污、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环保收费标准,改进征收方式,扩大征收范围,提高收缴率。
四、加大清费治乱减负工作力度
经济增速下滑已经成为当前和2009年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扎实推进清费治乱工作,通过优化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环境,促进消费投资增长和经济景气回升。一是全面清理地方涉企收费。组织开展收费清理活动,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对有关收费项目及标准按照规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减少管理类收费,完善资源环境类收费。清理规范计量检定、产品质量检验、出入境检验检疫等检验、检疫、检定收费,降低收费标准。逐步有序推进取消政府还贷二级收费公路收费工作,降低流通成本。二是优化消费环境。规范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降低质价不符、定价偏高的门票价格和景区内交通运输服务价格,鼓励旅游消费。择机推进民航运输价格改革,将燃油附加并入基准运价。取消电信网内网间差别定价,研究电信资费非对称管制政策,促进电信市场竞争,减轻消费者负担;清理邮政资费及相关价格、收费项目,规范邮政资费管理。三是对服务业实行支持性价格政策。逐步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实行与工业同网同价的电价、水价政策,支持服务业发展,扩大社会就业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继续做好民生价格工作
保障和改善群众生活,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也是拉动消费、促进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是规范教育、有线电视等收费行为。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服务性收费、代收费监管,防止“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现象发生;稳定各级各类学校学费、住宿费标准,规范幼儿园、民办学校收费项目。规范有线电视服务收费,在发展有线数字电视的同时,保障群众基本收视需要。二是推进医药价格改革。按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出台医药价格改革各项配套政策,完善医药价格管理规章制度,改进价格核定方法,规范医药价格行为。配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全面核定国家基本药物价格。继续降低部分矛盾突出的药品价格。在规范现行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基础上,积极研究对常见病、多发病等推行按病种收费的价格管理方式,减轻患者负担。加强医疗器械购销价格调查和监测,及时向社会发布价格信息,对流通环节加价率进行适当限制。三是改进房地产价格与收费监管。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分析,密切关注房地产价格走势,及时提出政策建议;进一步规范服务收费行为,促进市场化进程;完善经济适用住房价格政策,加大保障性住房价格管理力度,严格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和廉租住房租金审核。四是积极推动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失业保险金和基本养老金等社会保障和救济标准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六、加强价格监督检查
切实履行价格监督检查职责,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强价格收费专项检查。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减负,开展强农惠农价格收费政策落实情况检查,突出对化肥等农资价格、惠农收费政策、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的检查;围绕减轻企业负担,开展涉企收费、中介组织、行业协会收费检查;围绕保障价格改革顺利实施,开展资源性产品价格检查;围绕促进社会和谐,开展医药、教育、交通运输等价格收费检查。二是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依法开展反价格垄断执法工作,整合反价格垄断执法资源。严厉打击低价倾销、行业自律价、价格欺诈、价格串通等不正当价格行为,集中力量查处影响重大的不正当价格案件,营造良好的市场消费环境。三是加强价格应急检查。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动态,健全价格应急机制,完善价格应急预案,积极防范和妥善应对价格异常波动。加强节假日市场价格监管,建立节假日市场巡查制度,及时处置倾向性、苗头性价格问题。
七、大力推进价格公共服务
推进价格公共服务,既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化解价格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需要。一是继续推进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各级价格主管部门一把手要高度重视,把价格服务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围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内需、促进增收减负,突出价格服务的重点。2009年要着力推进价格服务进农户、进企业活动。完善价格服务网络,改进价格服务方式,加强价格服务考核,构建价格服务长效机制,推动价格服务工作持久开展。二是继续推进价格举报建设。完善价格举报工作制度,确保举报案件办理程序依法合规。健全价格举报网络,提高价格举报快速反应能力,继续推进价格举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形成全国联动、快速办理、及时反馈、实时查询、动态分析的价格举报工作网络。加强重点案件跟踪督办,提高价格举报的办结时效和质量,充分发挥价格举报发现价格违法线索、化解价格矛盾、维护群众利益的作用。
八、强化价格工作基础
【药监局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药监局XX年半年工作总结07-11
药监局十一五发展工作规划10-16
质监局项目发展工作报告07-10
药监系统打击两非工作总结10-26
食药监局计划生育综治总结09-25
质监局加强诚信监管工作报告06-23
市质监局依法行政工作汇报09-25
市质监局XX年度工作总结11-07
食药监年度医药卫生工作总结11-28
市质监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