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运营部工作总结

2022-10-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总结是当代年轻人的重要成长方式。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编写详细的工作总结报告,可使我们在不断的反思、吸取教训、目标优化的过程中,对自身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改进自身的工作不足之处,从而得出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宝贵经验。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保险运营部工作总结》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保险运营部工作总结

奥运保险运营机制对我国体育保险的启示

摘要: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离不开保险保障。奥运会保险的运营机制具有运作市场化、服务全程一体化、中介服务专业化和招标过程透明化等几大特征。从我国体育保险市场的供、需因素和市场环境三方面分析,认为中国体育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在产品提供方,保险公司的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在体育保险发展中是主要驱动力,而市场环境和国家体育管理部门的角色转变是体育保险发展的保证。中国作为体育大国有着体育保险发展的肥沃土壤,但中国体育保险事业的发展仍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奥运保险;运营机制;体育保险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Insurance for Olympic Games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Sports Insurance Market in China

ZENG Lixin1, WANG Xin2, WEI Hong1, YAN Xin1

(1.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29, China; 2.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24,China)

Key words: Olympic insurance; operational mechanism; sports insurance

举办任何一项大型体育赛事,赛事的组织者都承担着赛事准备和进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风险。奥运会作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更是一项高风险事业。根据国际奥委会的规定,赛事举办方对于奥运会筹办和举办期间的相关风险必须提供保险来进行风险规避。从奥运会保险费占举办国全年保费收入的比值看,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万分之4.264,与往届相比遥遥领先。结合中国体育保险相对落后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对中国保险业,尤其是体育保险的重大考验,同时也是中国发展体育保险的重大机遇。我们可以通过对现代奥运保险运营机制的观察和学习,得到一些发展我国体育保险的重要启示。

1现代奥运保险的运营机制

奥运会保险的运营机制建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短短40多年的发展,目前现代奥运保险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运营机制,形成了一些国际惯例。

1.1从运作方式看,保险运作市场化 市场化运作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得到空前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奥运保险的安排过程中,也体现了市场化运作的明显特点。例如,雅典奥运会为了解决投保事宜,组织者在欧洲范围内进行招标,并按照惯例由两家保险经纪公司协助。最终组委会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了三家商业保险公司作为雅典奥运会保险的承保人。商业保险公司为奥运会承保的风险包括在奥运会期间的人身意外、运作风险、赛事取消和停办保险以及责任风险等,还设计了专门针对运动员、教练员、媒体工作者、志愿者的保险,对建筑安装工程、重要转播设施等固定资产和电视转播权也都安排了适当的保险产品。

另一方面,吸收体育保险的商业性赞助也是奥运保险运作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主办者通过体育保险赞助模式,仅支付给澳大利亚安保保险集团等两家保险公司约570万美元保险费,便取得了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相似的保险保障,而亚特兰大奥运会却为此支付了2520万美元的保险费。

1.2 从管理方式看,有专业化的体育保险经纪公司介入历届奥运会都有两个专业机构为奥运会组委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一个是奥运会风险与专家控制管理委员会,直属于奥运会组委会;另一个就是奥运会保险经纪公司,为奥运会组委会提供建议、咨询和设计专门的保险方案。诸如MARSH、WILLISH、AON 及法国高仕华等都是具有丰富体育保险经验的体育保险经纪人。专业保险中介公司为奥运会组委会提供专门的保险方案——《奥林匹克大家庭计划》或《夏/冬季奥运会保险计划》,其保险金额不低于1亿美元。该保险计划主要涉及市场需求与市場供给状况、风险和安全管理工作情况、赛事取消的损失与影响、适合的保险产品选择与保险期限等内容。

雅典奥运会的保险安排使用了两家保险经纪公司。经纪公司对建筑物、基础设施的风险予以分解和分析,对投保资产进行评估,拟定保险条款等。此外,还对现行保险合同的实施进行监控,向再保险公司和法定的监督者提供日常信息。经纪公司还对奥运会组织委员会的所有部门将遇到的风险责任进行分析,与每一位官员谈话,拟出一份在奥运会之前或举办期间可能发生的风险清单。

1.3从进入时间看,保险介入全程化从现代奥运会保险介入的时段看,表现为保险介入的全过程性。发达国家的商业保险公司和经纪公司从奥运筹备阶段就开始了奥运风险的规避和转移,各类专业人才参与各种风险的评估、测算和分析,参与到对赛事的监管,帮助赛事组织者发现并消除一些事前风险,直至奥运会全部完毕之后保险工作才结束。

1.4从服务特征看,保险服务一体化由于发达国家拥有成熟的保险市场和完善的保险体系,因此,其保险服务业务也日趋纵深化,体现在售前、售中、售后一体化的服务。在奥运保险服务方面,通常,商业保险公司和/或经纪公司预先向奥运组委会提供一揽子全方位的保险服务方案,并参与奥运会筹备阶段的奥运风险的评估、测算和分析等工作,为奥运组委会提供相关咨询和建议。由于部分奥运保险险种的周期较长,因此,保险机构、经纪公司及再保险机构的服务业务一直延续到合约中止才完成其整个保险服务工作。

1.5从运作过程看,招标过程透明化历届奥运会保险业务都实行公开招标。国际奥委会和奥运会组委会保险招标通常最看重两条:一是是否承保过大型的体育赛事,特别是A类的国际赛事;二是看公司的实力和品牌如何。一般是由举办国实力最强保险公司来承保,国外的保险公司也可以公平的参与竞争。雅典奥运会主办方就在在欧洲范围内进行了招标,最终确定了两家国内保险公司和一家德国保险公司作为雅典奥运会承保人。对于保险经纪人的选定,通常也是采取招投标的方式,力求公正和高效。

2 我国体育保险市场现状

在奥运会保险这个庞大的复杂工程之后,是我国相对滞后的体育保险业。我国体育保险的状态远不能与中国体育大国的地位相匹配,与中国保费收入全球第九的地位也不相称。我国体育保险市场存在着可供性和可负担性的矛盾,市场机制也不健全。

2.1 从供给方面看,市场主体不足,险种少,人才缺乏

2.1.1经营体育保险市场的主体数量不足,未能形成市场竞争格局我国只有几家较大的保险公司兼营体育保险,在市场上没有形成竞争格局。这与保险公司和体育保险本身的特点有关系。我国大部分保险公司创新意识和能力都不够。很多保险公司不愿意花费太多的人力和财力去开发新的市场,因为新开发的产品很容易被竞争对手以低成本复制,开发的公司损失较大,导致积极性不足。从技术上看,新的市场的开发,在承保范围、费率水平和保险条件等技术方面都需要有多年的统计数据作为基础,国内市场缺少这方面的数据积累,保险公司创新缺乏条件。而体育保险本身,由于其专业性强,风险高,在上述市场条件下,保险公司面对这块“蛋糕”心有余而力不足。

1998年美国友好运动会桑兰事件导致了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的出台。多年来,该基金会一直是我国运动员最大的保障平台。但基金会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成为运动员的坚强后盾。只有参加奥运会和全运会项目的国家“体育精英”们才能享受该基金会的保障。但保障程度有限,最高为30万元,而最低的赔偿限度仅为1 000元。

所以无论商业保险公司还是运动员的互助基金会,在主体数量和提供的保障程度上,都非常不足。

2.1.2体育保险险种供给不足体育运动项目种类繁多,不同的项目涉及不同的风险。然而我国体育保险起步较晚,保险公司对体育保险市场缺乏研究,没有掌握相关的险种纯费率的参考统计数据,无法针对体育事项特点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为体育量身定做的、可以自由选择的体育保险品种。保险公司主要参照社会上一般的条款,侧重于死亡和残疾的赔偿,涉及体育的险种数量少、费率高、条款不明确又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

对于高风险保险项目,保险公司不愿意,也没有能力设计险种以满足运动员等方面的投保要求。例如,我国某明星运动员希望能给自己的双腿购买保险,但始终没有找到能够提供保障的保险公司。即便是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唯一保险合作伙伴——人保财险所开发设计的保险产品多为“非体育保险”的常规产品,如奥运会责任保险、财产保险、赛事机动车辆保险和团体人身保险等四大类,但是针对赛事或运动员的许多专业体育保险并没有被适时推出,如赛事取消险、赞助取消险、财务保险、运动员职业生涯突然结束险、俱乐部降级险、球员工资保险和运动员身体局部保险等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

2.1.3体育保险人才供给不足既懂体育又懂保险的复合型人才是我国发展体育保险所急需的,收集和统计相关数据、识别和管理风险到开发险种等都离不开这些人才的参与。没有这些人才,保险公司无法了解各项体育运动的风险点,比如说摔跤运动员的耳朵最容易受伤,跳水运动员的眼睛最容易受伤等,因而也无法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专业保险单。正是这种人才的严重匮乏,使得我国保险公司研发力度不够,影响到体育保险发展。

2.2从需求方面来看,我国体育保险的潜在需求量大,而有效需求不足一方面我国体育保险存在非常大的潜在需求,体现为:

1) 体育运动的高风险性使得体育与保险有着天然的联系,体育需要保险来化解风险,弥补损失。

2) 我国是一个体育大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注册运动员约2 万人,如果加上二线、三线运动员则不下8 万人,每年参加全民健身的人数在亿人以上。我国有60多万坐体育场馆,每年有600多场赛事纳入国家体育总局赛事计划。体育经济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带动体育保险的发展,产生对体育保险的极大需求。

3) 我国体育保险还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但同时也说明在这个领域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体育保险具有相当大的潜力等待着挖掘。

但另一方面,我国体育保险的有效需求却不足,其原因在于:

1) 保险意识淡薄,参保率低。这是中国社会普遍的现象。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保险意识早已深入人心。例如,美国运动员一般会拿出工资的3-4%来购买适当的保险。而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运动员、教练员对国家的依赖思想严重,思想上还未真正建立起现代的保险意识。

体育管理部门也缺乏保险意识,很少为教练员和运动员买保险。一些商业机构,在承办赛事时总是存在侥幸心理,不愿购买赛事保险。2003年女足世界杯因为一场不期而至的非典而异地举办,中国组委会事先忽略了国际足联关于购买赛事取消保险的建议,结果直接损失近3000万元人民币,间接损失估计高达2.8亿元。

2) 体育保险的险种单一,灵活性不强。保险公司提供的大多是“非体育的”常规保险,运动员真正需要的险种没有开发出来。 另外,现有体育保险险种因缺乏科学性和规模效益,费率普遍较高,而相对来说,运动员的收入水平偏低,形成了可供性和可负担性的矛盾,限制了体育保险的有效需求。

3) 投保资金不足,来源渠道单一。目前我国体育保险的投保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及企业赞助,体育俱乐部和运动员本身交纳的保险费尚不充足。投保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化,导致了投保资金的不足,运动员的实际保险需求无法形成市场的有效需求。

4) 体育保险宣传力度不够,国民对保险的作用认识不足,使体育运动参与各方的保险意识和保险需求難以被激发出来。国外运动员一般通过体育协会统一投保,在运动员注册费中就已经包含了一些体育保险的保险费。有些体育保险甚至是必须投保的,具有强制的性质。而我国在这方面还没有配套的法律法规,直接影响了体育保险的有效需求。

2.3从体育保险市场环境来看,整体环境相当不成熟

2.3.1法律法规不完善西方发达国家在体育保险法规方面比较健全,体育协会、联合会乃至俱乐部举行体育比赛必须给运动员购买保险,同时运动员、教练、志愿者等参加有关俱乐部的训练活动也必须购买保险。相比而言,我国体育保险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我国体育保险方面的规章到目前仅有1998年制定的《国家运动员伤残保险事故程度分级标准定义细则》和《国家运动员伤残保险试行办法》以及2002年出台的《优秀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试行办法》,使很多体育保险业务一直处于无法可依或有法难依的状况。这种法律法规的缺位,严重制约了我国体育保险业的发展。

2.3.2体育保险经纪市场发展滞后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保险活动中,体育保险经纪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比而言,中国的保险经纪市场发育较晚。2004年3月7日,我国第一家专业从事体育保险的经纪公司——中体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在京成立,主要以运动员保险、赛事保险、体育保险咨询为主体业务。这是我国保险经纪市场迈出的第一大步,但整体看,保险经纪服务还非常滞后,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市场需求。

2.3.3国家对于体育保险的开发没有优惠政策我国体育保险业务刚刚起步,保障范围狭窄,投保资金不足,缺乏规模效应。我国保险业的营业税率较高,经营体育保险没有优惠政策,导致该市场成本高、利润低。

从我国体育保险市场的供、需和市场环境三方面分析,体育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在产品提供方,而市场环境完善和政府角色转变是发展的关键。在上述几方面都得到改善后,中国体育保险的巨大需求一定会被释放出来,强烈地推动整个市场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体育保险发展的一剂强心针,意义重大,其运营机制和实务做法都会给我国体育保险事业的发展带来许多的启示。

3奥运保险运营机制对我国体育保险的启示

3.1在供给方面,尽快设计保障全面、切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体育保险产品;调动和保护保险公司创新的积极性

1) 要对体育保险市场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做充分的调查研究。体育运动的参与者和管理者会因运动项目不同而导致对风险保障要求存在较大差异,不可能用同一种条款、同一个费率来覆盖。因此需要产品设计者能全面收集各类数据,针对不同的保险需求设计出合理精细的体育保险产品,尽量避免条款雷同、粗糙现象。

2) 在清醒认识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要分类、分级进行产品设计。可以通过保险经纪人和再保险接受人等渠道,充分借鉴国外比较成熟市场的经验,有条件地利用对方的损失数据、费率厘定技术、核保和理赔的技术及其经营理念,同时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将从事的各项体育运动项目分为若干个不同的风险等级,制定不同的保障条款和费率水平。

3) 保险公司要转变观念,深入领会保险服务纵深化和一体化的概念,强调售前服务和售后服务,改变重损失理赔,轻风险管理的旧观念。现代保险的理念更注重对客户的风险管理服务,通过对客户业务、活动的风险评估,提出风险管理的建议,重在规避风险、减少风险。对于一些高风险的险种,国外保险公司早已将风险管理服务作为业务核心。例如,环境保险、劳工保险和锅炉机器保险等,这些险种涉及的行业都具有高风险的特性,但是这些风险一旦受到高水平的风险管理,其风险发生的概率就明显地大大降低,损失额也就随之降低了,所以对于这些险种的客户,保险公司的工作重点是进行风险管理,而不是损失后的理赔。而体育运动行业则恰恰也具有这种特性。所以,中国的体育保险业能否得到长足的发展,关键看保险公司能否提供优质的风险管理服务。

4) 一些有实力的保险公司要认真地选定一些较为固定的客户,对这些客户指定专门的风险规避方案,并要长期跟踪、研究,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力争在三至五年的时间内能够将针对运动员和体育产业的保险产品全面地推向市场。大保险公司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将开发体育保险市场作为自己的使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领跑者的作用。体育市场需求与保险公司开发产品,是一个互惠互利、相互刺激的关系。政府部门要在市场机制方面采取适当的措施,调动起保险公司创新的积极性,更要保护保险公司创新的积极性。 

3.2 在需求方面,加强宣传,建立开发多元化资金渠道

3.2.1 加强体育保险的宣传,提高体育界人士的保险意识只有体育运动参与者和管理者的保险意识增强了,体育保险才会有长足的发展。这是全社会的任务,更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相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会极大地提高中国人,尤其是体育运动管理者对体育保险的意识。伴随着我国体育产业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对体育保险的意识会越来越强。这种意识的培养不仅需要人们从所见所闻中逐步产生,更需要政府在法律环境、体育行业管理体制和大众宣传上下大力气。所以,体育保险意识的产生应该是市场产品刺激、政府法律约束和自身保障需求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3.2.2建立、开发多元化体育投保资金来源渠道资金少是目前困扰我国体育保险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客观原因。由于资金短缺,且目前有限的体育保险保费高企的情况下,在短期内除了奥运会项目和全运会项目运动员外,多数体育项目的运动员和教练员都不可能依靠自己或国家得到全面的商业保险。因此,如何解决体育保险投保资金的“瓶颈”问题,成为当前迫切的需要。鉴于中国体育运动与多政府关系密切的传统特点,结合这几年来商业体育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借鉴其他某些保险项目的做法,采取政府、社会、集体、个人各承担一部分的办法,实现投保主体多元化,投保资金多渠道化,国家可以主要通过费率贴补、税费减免等方式进行参与,解决体育保险市场化在起步阶段的困境,待市场培育成熟后,国家再逐步淡出市场,实现体育保险完全市場化。

另外,还可以大力依赖和发挥各种体育协会的作用,积极探索互助保险这种组织方式,完善目前的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用商业化的方式运作基金会,扩大该基金会的受益面。体育保险基金的资金可以来源于国家财政预算、各种比赛的赞助费或个人捐款、转播费、广告费、运动员培养费以及运动员和俱乐部每月限额缴纳的费用。

4建立和完善我国体育保险的市场机制

通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保险安排这个窗口,中国的保险业和体育管理部门应大力反思我国体育保险的市场机制。

4.1加快体育保险商业化、市场化的进程在国外,商业化的体育保险在体育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国体育保险主要以公益性的赞助为主。从长远来看,赞助形式的体育保险将会使我国体育保险走向歧途。因为这种模式无法激活保险公司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说是保险公司非常独特的一种广告形式,对于体育保险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另外,这种模式还严重阻碍了体育保险市场需求的培育和建立。我们知道,体育保险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依赖是保险公司卓越的风险管理服务,除此之外,别无捷径。

在推进体育运动和体育竞赛的职业化、市场化的进程中,一方面国家必须更多地导入商业保险机制,大力鼓励体育保险的开办,给予保险公司一定的优惠条件,激发它们在体育保险产品开发和营销机制创新方面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则要大力改变国家包办、行政包办的现状。在大型体育赛事中,管理部门要组织公开透明的招投标程序,筛选优秀的体育保险承保人和体育保险经纪公司。北京2008年奥运会所带来的巨大的奥运保险商机,必将成为我国体育保险发展的加速器,带动体育保险市场化的快速发展。

4.2立体育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有效的体育保险法规,可以使体育保险朝着科学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世界上发达国家中体育保险法规均比较健全,不仅有效地保护了有关体育组织、运动员以及普通体育健身者的利益,而且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有关体育组织的管理水平。例如,日本将体育保险制度纳入国家的法制化建设,通过法规的规定可以在制度上确保体育事业和体育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日本涉及体育方面的法规主要有《新保险法》、《健康保险法》等一系列法规,保障了体育保险的依法实施。而法国、意大利、美国、新西兰等国家,都有关于运动员和体育俱乐部在一定条件下必须购买保险的法律法规。

4.3培育体育保险经纪人,强化保险经纪公司的沟通作用在奥运保险市场上,保险经纪人的作用不虞小视。事实上,奥运保险运营机制中经纪人的使用是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正式因为体育保险专业性强,风险巨大,在保险发达市场,普遍使用保险经纪人。我国也应该借鉴这一经验,大力培育体育保险中介人组织,通过保险中介人挖掘体育保险市场、推销体育保险产品、承担体育保险的风险评估、投保后的跟踪管理服务、对保险人和被保险人提供咨询服务、替保险人收取保险费和协助保险人设计、开发新的险种等。目前中国只有一家专业体育保险经纪公司,这对于一个体育大国来说,显然是很不够的。

5结束语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的保险业,特别是体育保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中国体育保险能否在后奥运会时期,实现质和量的飞跃,取决于我国体育产业和保险业从奥运保险运营机制中学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保险公司的创新能力在体育保险发展中是关键,国家体育管理部门的角色转变是体育保险发展的保证,而中国作为体育大国拥有体育保险发展的肥沃土壤。但是,在分析了中国体育保险市场的供需矛盾以及欠完善的市场机制后,我们知道,中国体育保险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怡.中外体育保险业政策法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大学学报,2007,9:9-14.

[2] 陈冬春,刘美凤,金育强.阻碍我国体育保险商业化、市场化的原因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3] 张锋,陶克祥.2008北京奥运会体育保险展望[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6:16-19.

[4] 董杰,刘新立,宋璐毅.北京2008 年奥运会对突发事件的风险管理[J].体育与科学,2005,1:30-35.

[5] Herb Appenzeller,“Risk management in sports: issues and strategies", Carolina Academic Press.

[6] Kenneth.L.Shropshire, Timothy Davis,“The business of sports agent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02.

作者:曾立新 王 欣 魏 宏 颜 新

第2篇:军人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探讨

摘 要:通过对军人保险基金的辨析,在把握我国军人保险基金概况的基本情况下,从投资运营管理主体角度、基金保值增值角度分析了军人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同时提出了构建合理的军人保险基金管理和投资运营模式以及拓宽军人保险基金投资渠道等对策。

关键词:军人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保值增值

1 军人保险制度与保险基金概况

军人保险制度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要求和中央军委的有关决定,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关于“国家实行军人保险制度”的规定出台的。它是国家通过立法设立专项基金,在军人遇到死亡、伤残、年老、退役等情况时,给予军人及其家属一定经济补偿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实行军人保险制度,是新形势下军队政策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解决军人后顾之忧,维护军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是缓解军费供需矛盾,实现军队社会化保障的有效途径。军人保险的对象是现役军人和武警部队中的现役人员。军人保险基金由国家和个人共同负担,保险给付标准参照同职级国家公务员和职工的保险给付水平并体现军人职业特点。

1997年3月,由解放军三总部联合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保险办公室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我国军人保险制度正式建立。1998年7月,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联合发出通知,向全军印发《军人保险制度实施方案》。至此,军人保险制度正式启动。1998年7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保险委员会成立,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王克任委员会主任。1998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伤亡保险正式施行。这是国家出台《军人保险制度实施方案》后率先施行的第一个军人保险险种。即日起,军人因战、因公死亡或者致残,除得到原有抚恤金外,还将得到一笔比抚恤金有较大幅度提高的保险。《军人保险制度实施方案》的出台,标志着军人保险制度的产生。从此,军人保险被纳入全军和武警部队财务工作范畴。随着保险事业在我军内部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军人保险基金的监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维护军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根据《军人保险制度实施方案》中规定设立的险种,目前已实施了军人伤亡保险和军人退役医疗保险两个险种。军人伤亡保险,主要是针对军人因战、因公伤亡而设置的,保险对象为全体现役军人。军官和士官需要个人按月缴纳一定的保险费。军人伤亡分为9个等级。其中,死亡分烈士和因公牺牲两个等级,伤残分7个等级。伤亡保险主要体现军人职业风险性、牺牲性的特点,使军人因战、因公发生伤亡时,在享受抚恤金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以解除军人的后顾之忧,激励军人安心服役、献身国防。军人退役医疗保险,主要是为了解决军人退出现役后与地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接轨而设置的,保险对象为师职以下现役军官和全体士兵。军官和士官每人每月按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国家给予同等数额的补助,逐月计入个人账户。义务兵在退出现役时,给付一定数额的退役医疗保险金。

2 军人保险基金管理和投资运营的现状及问题 

(1)军人保险基金管理和投资运营主体缺失和泛行政化导致监管的失效 。

军人保险基金从政策制定到具体的征收、管理、使用和营运,实际上都由同一部门执行,承担相当多的行政职能——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左手监管右手”,行政管理机构的约束趋于软化。而这种“泛行政化”的制度设计,使得各级保险基金管理部门对基金资产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加之没有法人资产和独立的经济利益的约束,其内部就很难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也缺乏建立规范的会计审计体系、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的动力。另一方面,在我军军人保障基金的管理中,军人保险收支一直未能纳入财务统一计划和预算管理体系,并且处于分散的状态,庞大的军人保险资金规模无法接受监督,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金管理混乱。此外,作为军人保险基金的实际所有者,始终无法得知军人保险基金的真实运营状况,更谈不上拥有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和监督权了。在內部监督软化和外部监督缺位的情况下,在个人或部门利益的驱使下,军人保险基金资金被挪用、盗用也就不足为奇了。 

(2)保险基金预期收支不乐观使其保值增值的压力不断累积。

我国是世界上军队规模最大的国家,军人数目和有限的军费规模,使我军军人保险问题变得异常严峻。尤其是医疗保险部分,由于我国医疗消费水平在不断增长,所以基金支出的增长明显快于基金收入的增长,使得结余增长缓慢,医疗保险基金岌岌可危如何补充军人保险基金的巨大缺口;如何保证医疗保险金的足额发放是目前面临的严峻问题,这不仅要“开源”(即扩大军人保险基金的筹资渠道),同时也对军人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过程中实现保值增值提出迫切的要求。 

(3)军人保险基金投资缺失和投资渠道的单一化致使基金保值增值困难。

军人保险基金的总资产是军人保险基金的积余与现期收入之和减去现期支出之后的差额。由于我军保险基金大量积压,缺乏投资,在军人保险基金支付高潮到来之前,总有一部分属于中长期性质的资金储备,需要保值增值。在目前军人保障基金的投资营运环节中,军方作为现行军人保险基金市场经营的实施者,出于安全性考虑,选择的是统一管理的投资营运模式。筹集的军人保险基金目前只能存入银行,并按银行现行利率获得利息收入,投资渠道单一。从表面上看,这样做可以确保资金的安全,但实际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货币形式存在的社会保险基金,根本无法规避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更不用说保值增值,甚至有贬值的可能。 

3 完善我国军人保险基金管理和投资运营的几点建议 

(1)建立和健全军人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管理机制。

在总后财务部设立“军人保险局”;在各大单位财务部设立“军人保险处”,军师两级编配专职保险业务员,依托军队财务系统和财务结算中心开展军人保险工作。依法成立“军队政策性融资机构”,这一独立的法人单位隶属于总后勤部;在各大单位后勤部下设“军队政策性融资机构分部”。公司负责军人保险基金的筹集管理、保值增值、保险金给付,同时,开展军队财产保险和军队商业保险业务。根据军队政策性融资机构业务需要,机构应下设军人福利保险处(组)、军人伤亡保险处(组)、军人养老失业保险处(组)、军人医疗保险处(组)、军人住房保险处(组)、军队财产保险处(组)等运行机构。各处(组)接受各大单位后勤部的领导和监督。借鉴外军成功的经验,我国军人保险基金的管理要由预算机制向预算机制与市场行为的基金机制相结合过渡,并更加注重给付期到来前的增值能力,使军人保险基金作为一项金融资产进入资本市场和投资领域。同时,要制定与之相关的制度,严格限定保险基金的使用。要发挥“军人政策性融资机构”和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加强对保险基金经办机构检查、监督,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督,防止资金的流失和损失的发生。总后勤部要对养老保险基金受托管理的投资营运单位进行风险监督并促进其提高盈利水平,加强对基金组织、受托管理机构和投资营运单位的财务监督,确保对投资回报率的监控,保证营运机构经过精确测算的回报率得以实现。

在投资品种选择上应满足能够进行收益较高的投资的要求,这也就意味着军人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应该由军人保险局在制定一系列严格的专业指标的基础上,选择若干实力比较雄厚的基金管理运营机构进行市场化投资运营,即引入资产托管制度,也就是说,军人保险局对军人保险基金不直接进行投资营运,而是委托给地方基金投资公司来经营,从而形成军人保险基金的委托代理关系,实现军人保险基金的行政管理模式向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军人保险局将基金的经营权委托给经理人,保留了对基金的管理权和监督权,成为军人保险基金二级投资运营过程中的投资人。军人保险局对军人保险基金的管理权和监督权,不仅表现在对基金投资本金的赎回权,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基金经营增值的部分索取权,这是军人保险局将个人账户基金的经营权委托给经理人的根本出发点。职业经理人代理军人保险局行使对基金的经营权,是因为相对于军人保险局具有经营优势,职业经理人能够使基金实现更大的增值。经理人的收入主要取决于基金的增值程度,即经理人具有对基金经营增值的部分索取权。有了索取权,这就对经理人行为形成有效的内部约束和内部激励。 

(2)拓宽投资渠道,实现多元化投资。

在我国,军人保险基金结余若仍限制于存入银行专户,虽然确保了基金的安全性,却难以实现保值增值。因此,必须拓宽投资渠道,实现多元化投资。 

①购买国债。用军人保险基金购买国债,将军人保险基金投资于基础设施和国家重点开发项目,不仅有利于满足国家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满足产业政策要求;对军人保险基金而言,在满足基金安全性的前提下,不失为获得较高收益的一条途径。如此一来,既可满足国家开发的资金需求,又可实现军人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实为双赢。 

②购买投资基金“间接入市”。国外经验表明,股票资产投资收益是军人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股票的长期实际收益率高達14%以上。股票资产配置可以有效地维持实际购买力水平,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但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仍不发达,系统性风险较高,市场投机气氛过重,军人保险基金直接入市存在较大风险。为此,我们可以选择“间接入市”的方式。所谓“间接入市”就是指通过购买投资基金的形式将军人保险基金交给专业性的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投资理财。与直接投资股票相比,证券投资基金是分散投资,通过科学的投资组合,可以较高程度地回避非系统性风险。另外,证券投资基金可以在交易所交易或随时申购、赎回,容易变现,具有很好的流动性,从而在依托专业化的组合投资和高素质的专家理财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市场回报。在美国,军人保险基金大量投资于基金市场,成为保险基金有效增值的投资工具,我军可引以为鉴。

参考文献

[1]林义.社会保险基金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蒋洪.财政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李连发.社会保险基金运行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4]王宏.对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探讨[J].经济师,2005(9).

[5]杨波.论社会保险基金与货币市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2):65-68.

作者:苏金为 胡延川 屈 鹏

第3篇:军人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模式选择

摘要:文章重点分析并探讨了近期、中期和远期理想状态下军人保险基金投资的运营模式。

关键词:军队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模式

不同的投资运营模式会对军人保险基金在管理操作、投资收益、管理成本等方面产生不同的效果。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模式分为三种:高度集中型、私营竞争型、适度集中型。三种模式各有优势,其中政府、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对运行环境要求也不同(见表1)。

当前军人保险基金运营模式划属高度集中模式,基金由全军军人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统一负责保管和运营。这种模式利弊都很明显:一方面,基金处在总部统管下,能够很好地贯彻上级意图,便于管理,易于回避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基金行政色彩过浓,基金运作效率低、压力小,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投资收益。在军人保险险种不完善、特别是最重要的养老保险还没有出台,基金积累规模还没有质的飞跃的情况下,依靠现行的投资运营模式尚可应付,但从2004年起我国通货膨胀水平开始升高,使用现有的投资模式则难以实现投资收益,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必须对军人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模式进行调整。

一、近期和中期的军人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模式

以智利为典型代表的私营竞争模式显然不适合军人保险基金,国内金融市场不完善,没有成形的托管人市场,市场监管不到位,缺乏退出机制,基金管理公司和托管机构鱼龙混杂,将军人保险基金完全交由私营基金管理公司是不负责任的。

因此,在军人保险基金投资近期规划和中期规划内,基金投资运营应采取适度集中模式(见图1):在目前军人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组织构架的基础上,引入基金托管银行保管军人保险基金资产,委托资产管理机构专门从事投资运作。

总部基金管理中心直接负责银行存款与国债持有投资并保留必要的现金,用于军人保险基金正常支付,保证这一部分基金的高度流动性。剩余基金采取委托投资方式,交由地方专业机构保管运作。

军人保险委员会以公开招标方式招募军人保险基金托管人,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其进行资格审核并出具托管业务证明。军人保险委员会与托管行签订军人保险基金托管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托管人负责保管军人保险基金的托管资产,执行军人保险基金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指令,监督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运作。

全军军人保险委员会提出申请,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为军人保险基金提供有资格竞选的基金管理公司,军人保险委员会组织评审专家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评审。军人保险委员会与被选出的基金管理公司签订委托投资管理合同,协定双方权利义务、投资范围、投资收益分配等内容。基金管理公司按照投资管理政策及管理合同管理运用基金投资。

二、远期理想状态下军人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模式

所谓理想状态,是指军人保险基金投资的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都达到了相当成熟、完善的地步。军人保险基金形成较大规模积累,军人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职能细化,拥有一支专业管理队伍,能够做到准确了解判断投资市场、国内外经济形势等重要信息,熟练掌握现代投资理论与工具,有能力独立在资本市场进行基金投资运作。同时,国内资本市场运行规范、透明度提高、信息充足有效、投资工具丰富、投资者理性、市场监管到位。如此,军人保险基金可以不再凭借投资托管人和投资管理人,而依靠自身投资力量进入资本市场,投资于各种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工具,直接获取投资收益,完全自担风险。但这实际上又回到了由军人保险基金管理机构集中管理的直接投资模式。

但是即使军人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能够达到与市场中投资托管机构一样的专业水平,直接投资的模式也不一定就是最优的。在理想状态下,代理人、托管人市场更加成熟,投资中介体系更加健全,军人保险基金在适度集中模式下能够更好地享受委托专业机构理财的成果,最终投资绩效也许并不低于军人保险基金直接投资。

因此,军人保险基金在远期规划中到底选用哪一种投资模式尚难置定论。直接投资模式下基金的运作成本低,可以省去投资管理人提取的资产管理手续费和托管人提取的托管费,但是要自负盈亏。委托投资模式运作专业、科学,但是要与军人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共享投资收益。军人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模式的调整选择要与时俱进,根据当时的条件综合权衡两者的优劣,能否进行直接投资并不是军人保险基金投资的最终目标,实现基金的增值运行才是根本。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75769部队)

作者:唐 丽

第4篇: 保险运营部重点工作计划■思路

一、2010年需要:支持二级机构10个、三级机构30个、个险营业部260个、营销人力10,000人;支持个险NBP1.3274亿、APE1亿,银保NBP9.004亿、APE0.686亿。

二、客户服务:完善一保通平台,打造有百年特色的客户服务,实现与同业的服务差异。■重点工作

一、确保各项保单作业流程正常运转,确保时效和质量;重点确保新契约保单作业目标:确保各项保单作业流程正常运转(总公司/T2/T3/T4;个险/银保(银保通/非银保通)),重点确保新契约保单作业的时效和质量。关键措施:1.每日根据《日报表》追踪各项保单作业时效。若机构存在问题,总部与机构共同分析、研究改善方案并追踪机构改善结果;若总部存在问题,由部门总经理直接负责追踪改善结果。2.确保全部T2机构在打印保单的次日接收到保单。根据机构开设情况和保单量,实现“**集中打印→物流”、“区域集中打印→物流”和“外包机构打印→物流”三种方式并行。3.每月第一个工作周的星期三召开“月度KPI分析会”,追踪KPI达成情况;针对未达成的指标制定改善方案,追踪改善结果。4.严格执行《运营服务标准》和《机构咨询回复办法》,专人负责处理机构的日常问题。

第5篇:保险公司运营部保全工作总结述职报告15页

小故事折射大道理

从前,庙里有7个和尚,大家对每天吃饭分粥很是苦恼,他们商定了好长时间,共经过了5个分粥过程,才找到了最终人人都满意的分粥方法: 小故事折射大道理

第一次:一个人分粥,但这个人老为自己多分,于是换了一个人,结果亦然。

第二次:大家轮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看似公平,但结果是轮值的人总利用权力为自己多分,其它人有意见。

第三次:大家公平选举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主持分粥,刚开始不错,过不了多长时间,这位又开始给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了。 小故事折射大道理

第四次:成立分粥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监督分粥行为,但委员间意见不一争吵不休,粥都凉了还喝不上,效率太低。

第五次:大家商定,每个人轮流分粥,但分粥人要选最后1碗粥,结果7只碗里的粥终于一样多了,因为谁不认真公平去分,总会剩最少的给自己,所以每个人都认真去分,力求公平,果然大家都满意了。 什么是制度?

制度,是一个组织和团体中,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是一个单位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根本保证;制度也是一个组织中,管理者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邓小平同志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制度建设的意义

不利—风不正,气不顺,心不齐 结果——团队“负”发展 有利—风正,气顺,心齐 结果——团队“正”发展 营销部制度建设的依据

我们根据总公司营销团队 “准军事化”管理的思路,

各项制度不仅仅是营销部经理室的想法,它融合了全体主管和的伙伴的意志, 对营销部机关人员和营销分部经营运行的各项制度将逐步进行清理;并进行修订、完善后公开张贴并集中装订,保证参加主早的主管人手一册。 营销部制度建设的项目

对营销部机关人员的相关工作制度

营销分部经营运行的各项制度将逐步进行清理;并进行修订、完善后公开张贴并集中装订,保证参加主早的主管人手一册。 营销部制度建设的方式

调研、沟通、观察、访谈、市分公司的要求

经理室提出修订意向、司务会讨论、部委会讨论、全员讨论、经理室定稿 公开张贴、集中装订

保证参加主早的主管人手一册。 营销部制度建设的重点

抓制度的落实,是营销部制度建设中的重点

请全体伙伴共同监督,提出建设性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营销部制度。 营销部制度建设的目的

使营销部对外有竞争力,对内则公平、公正、公开,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能者上、庸者下。 确保全体伙伴劳而有获,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和营销队伍的纯洁。

第6篇:保险公司运营工作总结

篇一:2010年保险公司工作总结

****公司关于2010年工作情况

和2011年工作思路情况的报告

省公司:

现将****公司关于2010年工作情况和2011年工作思路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1年的经营情况和主要工作

业务经营情况

一年来,在业务经营压力繁重,业务质量检查频繁,业务运作变化频繁,规范经营不断深入的环境下,公司整体工作运行良好,干部员工思想稳定,业务经营稳中求进,业务发展稳中求快,发展态势稳中求好。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业务发展逐步进入“迅猛”的发展轨道。截止11月底,累计实现签单保费25106.2万元,增幅为23.42%;实收保费25068.6万元,增幅为20.74%。

——经营效益逐步呈现“回暖”的发展态势。公司上半年盈利水平明显不足,下半年逐步有所好转。

——应收保费逐步迈入“合理”的经营区间。全市应收保费余额426.6万元,占总业务的比重为2.10%。

——市场份额逐步趋于相对“平稳”的竞争局面。截至10月底,我公司市场份额为35.86%,同比上升了1.27个百分点。

——赔付情况逐步显现“持续”的好转态势。截至11月底,简单赔付率为54.4%,综合赔付率为75.06%。

主要工作情况

(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督导,推动业务持续稳定发展。 公司自年初便采取多种措施全面加强业务调度,对保费收入实行逐月分解下达计划,逐月点评,逐月分析,并实行月、季、年三重考核,按照计划完成情况对各经营单位和产品线进行奖惩兑现。对不同险种实行差异化费用政策和激励办法。在全市系统费用紧张的不利情况下,我们基本做到省公司下拨的每笔费用首先满足基层展业需要,全面激发基层一线的展业热情。

(二)坚持依法合规经营,自觉带头规范保险市场秩序。 2011年,我们****公司共接受各级各部门和系统内外大规模、多渠道、全面系统的检查达10多次,这使我们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依法合规经营的自觉性,不断增进了与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和同业的沟通协调,为公司依法经营、合规经营、规范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大应收保费执法力度,自查自纠工作顺利实施。 今年,公司加大了应收保费执法监察力度,达到“三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责任明确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做到了“四不怕”,即不怕揭短、不怕麻烦、不流形式、不留死角。对应收保费逐笔、逐项、逐人进行落实,摸清了“家底”,查

清了责任,严肃了整改,对历史遗留的应收保费,立足自身、不等不靠,按照“谁销售、谁负责”的原则,全面加强欠费催收,受到了省公司的表彰。

(四)积极提升销售能力建设,大力开展交叉销售工作。 一是大力加强营销团队建设,二是大力开展营销组训建设,三是大力加强和规范营销队伍建设,四是建立多方位的销售渠道,五是积极推动交叉互动业务,创造了一流销售业绩。

(五)认真贯彻学习“八个表率”,积极践行科学发展。 一是我们及时组织党委、总经理室班子成员进行了原文学习,并开展了座谈讨论,制定了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的意见和方案;二是组织各经营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学习领会,吃透精神;三是迅速组织全市系统广大干部员工学习讨论;四是根据方总讲话精神,重新制定并完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规划、工作目标和考核办法;五是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交流发言;六是组织市公司党委成员分赴各联系部门、联系单位进行辅导和督导,确保此项学习讨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六)数据质量管理措施得力,考核成绩位居全省前列。 一是我们规定由信息技术部全面负责全市数据质量的管理监督工作;二是公司安排专人分管数据,将数据质量管理职责明确到人;三是制定了数据质量管理办法;四是认真

进行了全市系统培训;五是按月通报数据质量考核结果,保证了公司经营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七)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 培训过程中,公司采取了集中培训和分散性培训相结合,以分散性下基层培训为主;系统培训和新险种培训相结合,以新险种推广培训为主;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以短期实用性培训为主的方法。确保了公司培训和“学习型组织”建设取得较好成效。

(八)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紧密围绕60周年司庆为主题,一是在全市系统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乘势而为,再铸辉煌”的全员大讨论;二是广泛开展了“为国庆献礼,为司庆增光”的业务竞赛活动;三是积极开展适合于本单位特点的创新服务活动。09年10月在****市组织的行风评比中,我公司的参评结果和群众意见均好于往年。

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盈利能力仍很脆弱;二是发展不平衡问题异常突出;三是经营成本高位运行;四是结构调整任重道远;五是市场份额仍然偏低。

二、2011年的工作指导思想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树立业务发展是第一要务,经营效益是第一目标,结构调整是第一追求,规范管理是第一要求,渠道建设是第一手段的战略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保增长、调结构、增效益、防风险、聚力量”的战略方针。坚定不移地实现公司高质量发展要有新起色,结构调整要有新突破,经营管理要有新境界,防范经营风险要有新举措,经营效益要有新成就。坚定不移地完成各项任务目标,再铸****人保事业的新辉煌。概括地讲:就是45551规划,即:四个坚定不移,五个第一战略思想,五个业务战略方针,五个新的实现,一个任务目标。

(二)任务目标 2011年的各项经营指标确定为:保费收入36000万元,保费计划和利润率基本与去年持平。

三、2011年主要工作举措

(一)抓住机遇,乘势而为,加快推进业务发展。

一是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增强推进加快发展和有效益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二是要实施积极进取的发展策略,设定富有“挑战性”和“前瞻性”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提高有效益发展的速度。三是要实现“两个不动摇”,即坚持加快高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不动摇,坚持价值导向、绩效管理的发展理念不动摇。四是市公司将继续加强考核引导,实行月、季、年三重考核,逐一下达月、季、年业务发

篇二:保险公司运营部保全工作总结述职报告15页

小故事折射大道理

从前,庙里有7个和尚,大家对每天吃饭分粥很是苦恼,他们商定了好长时间,共经过了5个分粥过程,才找到了最终人人都满意的分粥方法:

小故事折射大道理

第一次:一个人分粥,但这个人老为自己多分,于是换了一个人,结果亦然。

第二次:大家轮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看似公平,但结果是轮值的人总利用权力为自己多分,其它人有意见。

第三次:大家公平选举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主持分粥,刚开始不错,过不了多长时间,这位又开始给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了。

小故事折射大道理

第四次:成立分粥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监督分粥行为,但委员间意见不一争吵不休,粥都凉了还喝不上,效率太低。

第五次:大家商定,每个人轮流分粥,但分粥人要选最后1碗粥,结果7只碗里的粥终于一样多了,因为谁不认真公平去分,总会剩最少的给自己,所以每个人都认真去分,力求公平,果然大家都满意了。

什么是制度? 制度,是一个组织和团体中,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制度是一个单位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根本保证;制度也是一个组织中,管理者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邓小平同志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制度建设的意义

不利—风不正,气不顺,心不齐

结果——团队“负”发展

有利—风正,气顺,心齐

结果——团队“正”发展

营销部制度建设的依据

我们根据总公司营销团队 “准军事化”管理的思路,

各项制度不仅仅是营销部经理室的想法,它融合了全体主管和的伙伴的意志,

对营销部机关人员和营销分部经营运行的各项制度将逐步进行清理;并进行修订、完善后公开张贴并集中装订,保证参加主早的主管人手一册。

营销部制度建设的项目

对营销部机关人员的相关工作制度

营销分部经营运行的各项制度将逐步进行清理;并进行修订、完善后公开张贴并集中装订,保证参加主早的主管人手一册。

营销部制度建设的方式

调研、沟通、观察、访谈、市分公司的要求

经理室提出修订意向、司务会讨论、部委会讨论、全员讨论、经理室定稿

公开张贴、集中装订

保证参加主早的主管人手一册。

营销部制度建设的重点

抓制度的落实,是营销部制度建设中的重点

请全体伙伴共同监督,提出建设性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营销部制度。

营销部制度建设的目的

使营销部对外有竞争力,对内则公平、公正、公开,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能者上、庸者下。 确保全体伙伴劳而有获,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和营销队伍的纯洁。 篇三:基层保险公司经营管理问题

基层保险公司经营管理问题分析与建议

从目前国内保险公司组织机构形式和职能分配看,多数是实行总、分、支公司管理模式。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作为最基层经营单位,其主要职能是销售保险产品、提供保险服务,保险公司分支机构是保险公司运营系统的终端和服务窗口,是保险公司微观经营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险公司业务收入和利润的直接来源,其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保险公司的整体经营状况,直接反映保险公司的社会形象和发展水平。加强基层保险公司的管理,提高基层公司业务发展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对于夯实保险公司发展的基础、实现良好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

一、基层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经营理念上,发展和管理、速度和效益的矛盾突出。经营过程中,为了保证完成保费计划指标,基层公司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完成保费计划上,理赔管理、服务举措、内部建设等方面,工作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业务发展屈服于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面对竞争日益激烈而尚欠规范的市场环境,基层公司在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上存在观念上的偏差,重速度、轻效益,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控制水平不高,部分业务质量较差,为完成保费任务不计成本地承保一些赔付率高、连年亏损的业务,经营效益水平低,制约了保险公司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壮大。

(二)在市场开拓思路上,业务领域狭窄,产品创新力度小,销售渠道管理不完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然而,保险公司的业务领域没有跟上形势的变化,大企业、大项目仍然是各公司竞相争夺的焦点,存在巨大市场潜力的个体、私营经济领域和地域广阔的农村保险市场几乎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从各保险公司产品结构看,部分市场需求接近饱和的传统产品仍然是基层公司的主要保费收入来源,产品结构雷同、单一,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基层公司对新产品开发推广的积极性不高,工作力度太小,新兴保险市场领域亟待加强开发。在销售渠道上,虽然扩大了营销业务和专、兼职代理业务,但在管理上没有建立落实相应的制度,比较混乱。

(三)在市场竞争方法上,表现为“三高一低”的违规经营行为仍然是部分基层保险公司竞争的主要手段。近年来,部分专、兼职代理机构和个人代理人受自身经济利益的驱动,违反保险监管部门的规定抬高手续费;部分基层保险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不计成本地采取高返还、高手续费、高佣金、降低费率等违规手段招揽业务,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保险市场的恶性价格竞争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和保险公司的社会形象,影响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损害了被保险人的利益,造成大量保源流失,不利于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五)在保险队伍建设上,干部职工主人翁意识减弱,企业文化氛围不浓,团队协作精神不强。基层公司领导班子为了各自一时的政绩和小集体的利益,短期行为突出,当公司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冲突时,过多地考虑自身的利益和职位,缺乏大局观念和长远发展的意识。在对员工管理方面,多为简单的“一包一挂”(包保费任务、挂费用),忽视了对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考核。对公司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忽视对员工的经营理念、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在“绩效挂钩”的考核机制下,基层公司业务人员和营销人员过分地注重自身的经济收入,没有把从事保险工作当作终身的事业,缺乏主人翁意识,缺乏爱司爱岗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基层保险公司经营管理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国内保险市场,没有形成高效有序的市场运行规则。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保险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保险业务快速增长,保险市场不断发展,保险立法不断健全。但与保险业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保险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主体较少,市场垄断程度较高,市场竞争层次较低,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价值规律在保险市场中的作用尚未得到正常的发挥,国民保险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这种尚欠完善的保险市场环境下,市场供给大于需求,传统市场领域趋向饱和而导致竞争激烈,新兴市场领域因国民收入水平和行业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而没有形成规模需求效应。直接经营业务和面向市场的保险公司基层单位受各自计划任务的压力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在市场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的情况下,难以避免地导致经营管理中的短期行为和违法违规行为。

(二)基层保险公司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不高,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

1.部分基层公司在制定业务发展计划指标时,缺乏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保险市场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分析,下达的计划指标难免简单化和针对性不强,导致基层公司完成保费任务的压力过大而盲目追求业务发展规模,业务质量不高,效益水平低下;或者是违规经营,采取一些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

2.基层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对保险市场开发没有长远的计划和措施,着眼于短期利益。如在新兴市场开发和新的保险产品推广上,因为市场对保险的认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并且要求保险公司进行大量的宣传和加大前期投入,一些基层公司考虑到投入大、收效慢而丧失了积极性,遇到困难就退缩,新兴保险市场开发工作难以展开。

3.基层公司内控制度不健全,统一法人制度执行不力,贯彻落实上级公司要求不到位。部分基层公司对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健全和完善内控管理制度,部分制度缺乏现实操作性,形同虚设,使管理工作无章可循而出现混乱的局面。部分基层公司统一法人意识不强,对上级公司制定的承保理赔、规范经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和要求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越权行为和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4.管理技术落后。部分基层公司电子化水平较低,运用电子化管理的认识和措施也有差距,有的还大量依赖和使用手工操作,给管理工作的精细化造成障碍。

(三)基层保险公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据调查,部分基层公司业务人员90%以上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保险专业知识教育,文化水平较低,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差。对员工培训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也没有长期性的计划。当前,基层公司大部分业务员依靠经验和关系网展业,对保险的职能和作用认识不清,缺乏市场营销、风险管理等学科知识的支持,承保理赔工作技术含量低,服务水平停滞不前,对公司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经营管理办法,以及多项改革措施和公司发展前景缺乏足够的了解。也有相当一部分基层公司高管人员不完全具备职业经理人的素质,对于发展战略、经营目标、市场营销、成本核算、人力资源配置、考核机制、统一法人制度等重要管理职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综合灵活地加以运用。

三、提高基层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措施

基层保险公司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保险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认真分析并解决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不断实施新的竞争战略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一)转变经营观念,变粗放式经营为集约化经营。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保险公司发展已经面临各方面的挑战。基层保险公司过去那种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基层保险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树立成本效益观念,苦练内功,以增强盈利能力和提高市场竞争实力为中心,实现公司业务速度和效益的同步增长,不断发展壮大。在业务发展战略上,要深入调查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情况,认真分析市场变化,不断研究市场动态,多角度、全方位地挖掘市场潜力,以先进的经营理念、灵活的展业方式、丰富的保险产品、优质的保险服务参与市场竞争,促进业务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同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弥补自身的不足,增强发展的后劲。基层保险公司领导班子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避免经营管理中的短期行为,坚持依法依规经营,加强公司各项管理和基础建设,为公司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二)加快创新步伐,提升市场竞争力。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提高竞争实力的客观要求。要加快产品创新,在深入分析和研究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加大对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力度,加大宣传和投入力度,努力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不断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彻底摆脱业务发展依赖于传统险种的束缚。基层保险

公司在业务发展战略上,对我国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的变化要有充分的认识,不能老是把眼光局限于一些国有大企业上,应充分挖掘个体、私营经济和广大农村市场的潜力,充分利用保险代理人、经纪人等中介机构资源,培养一批忠诚于公司、职业道德素质高的营销队伍,完善落实好营销员管理制度、代理人管理制度、经纪人管理制度,开辟新的业务发展渠道。要加快服务创新,创新服务的内涵和形式。基层保险公司要突破保险服务仅限于承保和理赔的局限,强化对客户的延伸服务,倡导增值服务和跟踪服务。加强对承保前的风险评估和承保后的风险管理,对客户提出全面合理的风险防范建议,既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又有利于提高公司经营效益。

(三)强化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基层保险公司要提高对加强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内控管理自觉性,树立起管理是企业发展生命的观念。加强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建立起高效率的管理机制,加强电子化建设,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和支持。具体讲,业务上要重点加强市场营销管理、核保管理和单证控制管理;理赔上要重点加强查勘定损管理和报价核赔管理;财务上要重点加强收付费系统管理;人员上要重点加强职业行为管理和考核机制管理。上级公司要加强对基层保险公司管理工作的监控和指导,确保统一法人制度的顺利执行和政令的畅通,同时建立配套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措施,加强对基层公司经营管理行为的约束。保险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公司市场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培育有利于基层保险公司发展的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四)加强保险队伍建设。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的因素,解决好人的问题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配备一支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具有创新能力的领导班子,是基层保险公司发展的组织保证和重要基础。基层保险公司领导班子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事物,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才能适应现代保险公司发展的需要。要加强对基层保险公司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不断培养符合现代保险公司发展要求的员工队伍。加强基层保险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倡导团队协作,倡导激励,宣扬先进,并通过分配结构和分配机制的改进,稳定员工队伍,充分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公司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证。

篇四:2009年保险公司业务经营汇报总结报告6页

2009年前三季度业务经营汇报材料

2009年前三季度,a人寿b省分公司认真贯彻落实b保监局各项文件精神,根据“调结构,促增长,防风险,保稳定,开创我省保险科学发展新局面”和“抓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工作要求,以业务结构调整、队伍规模的发展壮大和基础管理的持续优化为工作重心,在总体业务保持稳健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快效益型业务的发展,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一、公司前三季度业务发展情况、特点及原因分析

(一)从规模看:由于受业务结构调整及去年同期业务平台较高的影响,前三季度,我司新单业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负增长。截至2009年9月30日,我司实现长险首年保费146.5亿元,同比增长-22.2%。受新单保费下滑影响,我司自营总保费达到225.2亿元,同比增长-8.9%。

(二)从结构看:前三季度,我公司严格贯彻总公司工作会议和全省保险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科学发展这个核心,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大力调整业务结构。截至9月30日,全省系统实现首年期交保费32.2亿,占长险首年保费的比重为22.0%,较去年同期提升了6.0个百分点;续期保费占自营总保费的比重为30.4%,较去年同期提升10.0个百分点。

通过以上指标变化情况来看,尽管我公司在总体业务规模上出现一定程度负增长,但是由于结构调整得力,期交占比、续期占比明显提高,业务呈现出十分明显的续期拉动趋势,可持续发展能力有了较大幅度提升。

(三)从计划看:今年一季度,我司利用开门红的有利时机,优先发展规模型业务,为全年业务发展赢得了一定的主动。截至9月30日,我司个险5—9年期已全面完成计划,个险10年期考核

保费超过序时进度;团险渠道短期险、意外险超过序时进度;银保趸交业务超过序时进度,银保期交业务虽然暂时落后于序时进度,但已全面完成总公司下达的任务计划。

(四)从人力看:我公司多数地市分公司个险持证人力较去年年底有所减少、截至9月30日,我公司人力规模稳定在40521人平台之上,虽然较年初减少了2486人,但在本地人力规模上仍位居第一。

(五)从产品看:今年以来,尽管资本市场触底反弹后逐步上扬,但我司仍积极落实中国保监会大力发展保障型产品的精神,坚持以分红险、保障型为主的产品策略。如个险渠道的美满一生、瑞鑫两全分红险和康宁终身保险,银保渠道的鸿富和鸿丰两全分红保险都是我司的热销险种。今年前8月,我司传统型产品占据三大渠道新单保费的87.9%,其中分红险占比为85.8%。随着10月1日新保险法的实施,我公司积极相应保监会的号召,对相关产品进行了升级和改造,使之更加符合监管要求,同时更能贴近客户需求。

如上所述,当前我司业务发展面临总体业务规模下降,个别业务指标暂时落后的困难。造成当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业务发展外部环境虽逐步改善,但依然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 随着外部经济环境出现回暖迹象,虽然大单金额有所增加,件均保费有所提升,但人们消费观念还是偏向谨慎,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导致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比较悲观,这一点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比较明显,从而降低了人们保险消费的能力和欲望,整体件数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制约了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加上资本市场开始活跃,对保险产品的销售也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是人力发展进入消化、调整平台,新人占比过高一定程度影响了业务的开拓

过去几年,我公司个险营销队伍发展迅猛。尤其是2008年,我公司人力增速达到32.2%,持证人力突破了4万人大关。今年是我

公司人力发展的消化、调整期,一方面,新人占比高对公司后续的教育培训、基础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公司从二季度开始逐步细化基础管理指标体系,强化基础管理工作,不断强化销售队伍建设;另一方面,由于今年经济形势异常严峻,客观上加大了保险销售难度,导致队伍中新人产能难以得到有效提升,留存率出现了一定的下滑,对保险产品尤其是长期期交产品的销售带来了一定影响。如何提高人均产能,提高新人留存率,稳定和进一步壮大营销员队伍,是我司当前正在着手解决的难题。

三是总公司对银保渠道的市场份额以及银行对于中间业务收入需求,加上同业竞争的三重压力,使得银保新单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

上级公司对我司保增长及市场份额的要求较高,导致我公司对银保渠道的新单保费规模压力一直得不到缓解。银保业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的配合,但今年以来,银保始终未能成为银行业务发展的一个重点。一季度,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银行主要是扩大信贷业务规模;二季度,随着资本市场回暖,银行中间业务的重点是基金销售,对保险代理的热情明显没有去年同期旺盛,这对银保业务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二、前三季度在保增长、增效益、防风险方面的主要工作措施及经验

我司在前三季度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来保证一定的业务规模,在提高公司创费、创佣、创利能力的同时,不断加强风险管控,为业务平稳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三大渠道合理分工,突出重点,不断提升专业化经营水平。个险渠道大力发展长期期交业务,截至9月30日,10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13.2亿元,同比增长24.4%。团险渠道着力推动短期险,尤其是意外险的发展。截至9月30日,团险渠道实现短期险保费10.2亿,同比增长20.4%,其中意外险保费5.8亿元,同比增长25.9%。

银保渠道期、趸交并举。截至9月30日,首年趸交实现保费收入110.9亿元,同比增长-21.8%,但首年期交保费收入达10.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则实现了107.6%的高速增长。

为了争取业务发展的主动权,把握好业务发展节奏,我司制定了三季度专项业务发展目标,并加强了追踪督导。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进入三季度以来,我司业务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个险渠道三季度10年期及以上期交日均平台得到大幅提升,基础管理指标持续改善;截至9月30日,我公司银保趸交、期交市场份额均位居全省第一;团险渠道意外险也获得大幅增长,市场占比明显提升。

二是实施“双轮驱动”策略,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今年以来,在继续实施大中城市分公司“全面超越”、保持竞争优势的前提下,我公司重点挖掘二三线城市分公司发展潜力,实施二三线公司“转型崛起”战略,以求能实现我公司在新一轮以效益为中心的科学发展中的“双轮驱动”。截至9月30日,8个大中城市分公司实现自营保费收入175.5亿元,占全省系统自营总保费77.9%,为我公司整体业务发展起到支撑作用;而在二三线城市,我公司进一步强化了分类指导的原则,突出效益型业务的发展,10家二三线城市分公司银保渠道实现首年期交保费2.6亿,同比增长155.9%,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是严落实各项内控制度,强化风险防范和管控,保持业务健康发展。不管任何时候,风险管控工作都要警钟长鸣。前三季度我司面临的业务发展压力虽然很大,但风险管控情况较好,整个业务管理流程比较规范,业务支出具备完整性、准确性,“反洗钱”工作成效明显。而且,为促使公司内控合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我司加大了内控合规考核力度,制定了《2009b省分公司内控合规考核实施细则》。考核指标包括内控评估规范率、缺陷整改有效率、重点流程检查执行率、反洗钱工作综合完成率和法律事务管理制度执行率等。

三、下阶段工作计划和安排

由于今年四季度“保增长”的总体业务规模压力,我司明年开门红形势不容乐观。下阶段我司业务和人力发展仍然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得力的措施加快队伍的发展壮大,以队伍壮大拉动业务的持续增长,确保各项目标的顺利达成并为明年的“开门红”奠定坚实基础。

个险渠道方面,一是持之以恒强化销售队伍基础建设,着力提升销售队伍人均产能,针对新人较多的情况,有效落实新人培育体系,提升新人留存。同时也希望借助监管部门的力量,共同提升保险从业人员的社会形象,提高营销员群体的从业信心,促进寿险行业的健康持续的科学发展。二是结合实际,不断优化增员流程,提升增员效率,持续推进常态增员模式建立,加快队伍的发展步伐;三是利用新《保险法》改版契机,和国庆、司庆双华诞,做好准客户积累活动;四是落实好产品升级改造后续工作,保持销售队伍和客户稳定。 银保渠道方面,四季度,银行虽然贷款规模放慢主营业务压力减轻,我司将把握四季度银行主动控制贷款规模的契机,积极加强与银行的沟通,激发银行销售寿险产品的意愿,加大对银行和客户经理的推动力度,促进银行保险产品的销售。一是充分利用资源,营造销售氛围,为业务发展提供支持;二是加大客户经理队伍建设,确保队伍对网点服务的有效覆盖;三是加强基础经营,提升管理效率,促进目标的达成;四是增强队伍培训、产品销售工具和经验信息支持,为业务和人

力发展提供支援。团险渠道短期险业务将继续面临社保扩面、市场竞争等多方压力。我司将继续按照“巩固传统优势,积极开辟新渠道”的总体方针,加大业务拓展力度,确保达成各项指标,在抓好短期险尤其是意

篇五:保险公司2015工作总结

保险公司2015工作总结

不平凡的2015年即将过去,作为总公司“xx”开头年,xx省分公司全体在总公司领导班子的英明领导下,同舟共济、艰苦奋斗,始终坚持“xx”的经营指导思想,全力强化成本管控,狠抓机关作风整顿,全面转变工作观念,切实实现跨越发展。现将xx省分公司xx年工作情况予以汇报:

一、xx年的总体经营情况和主要工作

1、总体经营情况 2015年伊始,xx省分公司就面临展业市场竞争激烈,监管环境恶劣,经营形势极不乐观。分公司全体不畏繁重压力,及时应对以确保公司整体工作运行良好,干部员工思想稳定,业务经营稳中求进,业务发展稳中求快,发展态势稳中求好。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业务发展逐步进入“迅猛”的发展轨道。截止12月底,累计实现保费收入 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幅为 %。其中,车险保费 万元,占比 %,完成计划的 %,较去年同期增幅为 %;财产险保费 万元,占比 %,完成计划的 %,较去年同期增幅为 %;意健险保费 万元,占比 %, 完成计划的 %,较去年同期增幅为 %。

——经营效益逐步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分公司在经历了上半年艰苦发展后,下半年逐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险种日历赔付率(再保前、不含rbnr)为 %,其中:车险赔付率 %,财产险赔付率 %,意健险赔付率 %。综合经营成本率截止12月底,保持在 %以内。

——市场份额平稳增长,始终保持有利的竞争局面。截至12月底,xx省分公司占全省市场份额为 %,同比上升了 %,整体排名为第 名。

2、主要工作情况

(一)全力推动业务快速稳定发展。

分公司自年初就根据市场现状,结合总公司各项政策及“xx”和“xx”的活动制定多种展业措施,并却对各机构、各渠道保费收入实行逐月分解下达计划,每周点评,每月分析,按照计划完成情况对各机构、各部门及各产品条线进行评比,对不同险种实行差异化费用政策和激励办法,全面激发基层一线的展业热情。

(二)坚持依法合规经营,自觉带头规范保险市场秩序。 xx年,分公司多次接受各级部门大规模、多渠道、全面系统的检查,这使我们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依法合规经营的自觉性,不断增进了与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和同业的沟通协调,为分公司依法经营、合规经营、规范经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队伍建设、渠道建设,大力提高机构产能。 队伍建设是业务发展的基石。队伍建设一直是我们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在队伍建设上,分公司通过推荐和竞聘选定高效人才,为公司发展打好基础。同时积极开展机关人员纪律作风整顿,提高机关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做好后援保障、支持工作,全力助推业务发展。针对销售人员队伍建设上,通过业内广纳业务人才。同时通过大力开展营销培训提高销售人员业务素质,确保队伍和业务的稳定发展。

(四)认真贯彻学习“xx”,切实落实“xx、xx”的发展理念。

分公司总经理及全体员工迅速全文学习董事长的xx,并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座谈讨论,全面贯彻落实董事长重要讲话的内容和方案。各级机构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学习领会,吃透精神;同时迅速组织全辖系统广大干部员工学习讨论,根据来信精神,重新制定并完善工作思路、工作重点、工作规划、工作目标和考核办法;在此基础上加强督导,确保董事长的要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伍)加强成本管控,实现价值发展。

根据xx总裁对各级机构发展的要求,xx省分公司紧急制定发展规划,严控成本,确保效益。分公司严格落实费用的分项管理,严格控制费用混用,对各大类费用、资产购置等严格分类,落实预算。按照查勘费管理办法要求,合规列

支,落实预算。按要求向总公司上报费用分解政策,杜绝超预算下达费用政策;对费用超支三级机构严格整改、并通过严格管控。落实总公司下发的成本节约控制办法,倡导节约意识,继续开展“xx”行动,切实实现加之发展。

(六)加强培训工作,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

培训过程中,分公司采取了集中培训和分机构培训相结合,以分机构基层培训为主;系统培训和新业务培训相结合,以新险种业务推广培训为主;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以短期实用性培训为主的方法。确保了公司培训取得良好成效,从而提升整体队伍素质。

(七)积极开展xx建设,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

分公司紧密围绕总公司“xx”规划,结合总公司“xx”和“xx”两项活动,全力贯彻“xx”的经营理念,在全省系统内广泛开展了“xx”的全员攻坚战,全力贯彻“xx”这一理念,使xx的品牌形象进一步树立,公司品牌价值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3、存在主要问题

(一)整体发展相对滞后

进入年底,全省业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很大程度上

扭转了前期业务发展缓慢的被动局面,但截止年底,计划达成率仅为 %,仍落后 个百分点,从xx保险市场比

较看,我公司虽然同比增幅 %,但仍低于行业平均增幅 %的 个百分点。实现核保保费xx万元,达成计划xx亿元的 %,落后 个百分点。

(二)渠道建设发展不均衡

董事长“xx”的发展理念执行以来,xx省分公司按照总公司要求全力贯彻落实,全员努力强化渠道建设,但由于市场实际情况制约了多渠道均衡发展。从总体情况来看,部分渠道业务拓展相对滞后,渠道建设的效果不显著,部分机构在xx渠道思路不清,措施不力,截止目前仍然没能实现实质性突破,这些问题将在下着力改善。

(三)部分机构、团队发展落后,保费产能偏低

xx省分公司辖内三级机构已全部铺开,机构产能除xx中支相对滞后外,大部分在xx年基本保持平稳发展,整体保费贡献稳步上升。但部分四级机构及团队保费产能低,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公司的发展。

(四)部分管理者管理意识及能力薄弱、责任心不足

xx突出了管理者在公司业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然能成为公司发展的火车头,企业前进的龙头。管理者管理好不好,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强不强,直接关系公司的兴衰成败。但有极少数

三、四级机构的管理者管理意识淡薄,管理能力低下,管理行为随心所欲,给机构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隐患,拖累了全辖跨越式发展进程。

第7篇:运营管理主管岗位职责(保险)

1.保障执行电话中心的总体工作计划,制定电话中心的各项业务及运营工作目标及工作计划,确保各业务及运营指标达到电话中心标准。

2.认真贯彻执行公司和电话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业务处理流程。负责电话中心客户服务人员各工作组的工作及岗位职责的落实,并对其工作质量进行检查。

3.负责电话中心现场业务及运营管理,确保日常运营工作正常、顺利的进行。

4.负责与相关部门、外部单位进行联系和沟通,为电话中心提供良好的资讯沟通与使用环境。

5.负责协调与解答客户提出的疑难问题,确保电话中心重大投诉的及时通报。

6.协调团队关系,保持团结,提高员工满意度。

第8篇:研究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问题

研究中国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问题摘要:本文通过加大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管理力度;尽快出台《养老保险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养老金发放体系;加大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扩面工作;加大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退休审批和退休金调整制度;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保值和升值。

关键词:养老保险基金;征收;管理;安全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发展,尤其是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管理,特别是严防养老保险基金的流失,确保养老保险基金更加保险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1 影响养老保险基金安全运行的有关问题1.1 在养老保险基金的发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想方设法“提前退休”。根据现有的养老金计算办法,无论缴费年限长短,其基础养老金都是一样的,因此有些参保人员在自身条件不符合相关政策的情况下,还是千方百计地提前退休。这样做,一方面缩短了缴费的年限,降低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另一方面,提前了领取养老金的年限,增大了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

(2)起“死”回“生”冒领保险金。在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过程中,由于有不少退休人员频繁更换居住场所,管理部门对他们的生存状况难以掌握,因此在养老金的发放过程中,有些实际已经死亡的退休人员,其亲属仍在冒名顶替死者领取养老金,造成养老保险基金的无谓流失。

(3)确定和调整养老保险待遇的标准不统

一、制度不规范。在为参保人员办理退休手续或调整养老金时,存在着标准不统

一、制度不规范的问题,造成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待遇水平有较大差距等问题。退休人员的年龄、工龄等基础信息的确认标准也存在着差异,导致退休金核算不准确。

(4)重复享受养老待遇。由于养老保险是由各统筹地区分别征收、支付和管理的,而个人账户基金转移手续烦琐,这就造成部分跨地区调动的人员可在两个统筹地区同时参加养老保险,当在两个统筹地区参保均满15年以上时,就可在两地同时办理退休手续,领取养老金,造成了养老基金的流失。

1.2 在养老保险基金的征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养老保险覆盖面窄。既然是社会保险,就必须充分体现其“社会性”,而“社会性”又以广泛性为基础,但我国养老保险的现状是,国有企业基本实现全覆盖,城镇集体企业覆盖率为75.39%,但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仅为17%。这显然谈不上广泛。

(2)少缴、漏缴养老保险基金。一些企业尤其是非公有制企业为了降低经营成本,便以种种理由来降低员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或剥夺部统计论文发表/tjxlwfabiao/分员工参加社会保险的权利,少缴、漏缴养老保险基金。这样不仅严重侵害员工的切身利益,而且也造成养老保险基金的流失。

(3)养老保险基金缴纳的比例和时间问题。企业缴纳养老保险基金的起始时间和比例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养老保险基金缴纳的多少。而企业整体参保时间有早有晚,缴纳比例又有高有低,这将影响部分企业缴纳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也不能充分体现养老保险的和谐与公平。

(4)养老保险基金的欠缴问题。产生欠缴的原因:一是部分单位领导只考虑眼前的经济利益,对缴纳养老保险基金不积极、不主动;二是部分事业单位经费紧张或企业效益不佳,无力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三是社会保险机构执行力度不到位。欠缴养老保险基金直接影响退休金的正常发放和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和升值。

1.3 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问题。养老保险基金既是参保人员的“血汗钱”,更是退休人员的“活命钱”,国务院明确规定,专款专用,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而最近一段时间,社保基金大案迭起。先是上海社保基金弊案,紧接着浙江又曝社保大案,涉资数亿元。所有这些,都说明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管理存在着严重的

问题。

(2)养老保险基金的升值问题。要想在不增加或少增加参保人负担的情况下,持久地维持养老金的支付承诺,就必须提高养老保险资金的投资效率,实现其持续的保值增值。而保险基金靠什么去保值增值,又迫切需要研究。

2 养老保险基金安全运行的对策和建议2.1 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内部审计、外部监管和考核机制,将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管理放在首位一是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和社保经办机构,按照各自的职责, 英语论文发表/ywlwfabiao/协同配合、齐抓共管,形成行政监管、专业监管、内部监管和社会监管四位一体的监管机制,对基金的运行实现全过程的监管。二是建立相应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机构,专司养老保险基金运营工作。只有如此,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针对养老保险基金被挤占、挪用情况进行相关的处理。

第9篇:保险资金投资运营养老地产模式之法律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养老地产市场潜力巨大,而保险资金投资需求与养老地产项目性质具有很好的匹配性,2010年9月出台的《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对于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持鼓励态度。但是由于我国养老地产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养老地产的概念、投资方式、运营模式、运营风险控制,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不明确,困扰着投资者,本文将在我国现有的法律和政策框架下,并通过借鉴美国发展较为成熟的持续照护养老社区(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ies,下称“CCRCs”)的经验,对上述关键性问题进行分析,为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提供建议。

试图将养老这一主题融入房地产规划、开发、运营、管理过程中,开发适合老年人居住的住宅或社区,并整合其他相关产业资源,由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运营,为老年人提供生活、娱乐、护理、医疗等服务的综合性开发项目。

一、保险资金与养老地产的匹配性

根据201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报告(2011)》(下称“《金融报告》”),近10年,保险公司总资产持续增长,截至2010 年年末,保险公司总资产5.05万亿元,同比增长24.4%;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4.6万亿元,同比增长23.1%,其中,银行存款占保险资金运用总额的30.21%,债券投资占比49.85%,股票投资占比11.11%。由于2010年债市和股市的下跌,全年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为4.84%,同比下降1.57个百分点。

笔者认为,2010年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低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过度地集中于银行存款、债券投资(占比高达80.06%)等收益率较低的渠道;另一方面,由于运用渠道过于集中,一旦债市、股市下跌,对于保险资金收益率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金融报告》指出,“在行业资产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保险业迫切需要提升资金运用水平。”保险资金要保持较高且稳定的收益率,需分散投资渠道,增加对收益率较高且风险较低的项目投资。

由于我国的养老地产处于起步阶段,其收益率究竟如何尚不明朗。据有关测算,较为保守的估计认为养老地产收益率约在4%-10%之间不等,高端养老地产的收益率会偏高一些,一般而言高于银行存款、债券,但低于股票投资 ;而较为乐观的估计认为养老地产的收益率至少在15%左右。 虽然对养老地产投资收益率的预测不一,但是目前基本的共识是养老地产投资收益率将高于银行存款、债券,但低于风险较高的股票投资。笔者认为,如上所述,我国养老地产的市场潜力巨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收益率出现大幅下降的可能性,相对于其他投资渠道而言,属于回报率较高且风险较低的投资对象,与保险资金的投资需求相匹配。

此外,保险资金可运用的中长期资金与养老地产的投资回收周期具有良好的匹配性。养老地产建设、运营的投资规模巨大,投资回收周期可长达10至15年,经济实力不强或没有外部金融工具支持的投资者很难进入这一领域。 而保险公司不仅具有大量可运用资金,而且据有关统计,保险资金中约有80%以上为寿险资金,寿险资金中约48%是20年以上的长期资金,25%为5—20 年的中期资金 ,与养老地产的投资回收周期十分匹配。有学者指出,目前“由于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致使不论保险资金来源如何、期限长短与否,基本都用于短期投资。这种资金来源和运用的不匹配,严重地影响了保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资金使用效果。” 笔者认为,保险公司运用中长期资金投资养老地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效果。

二、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基本法律环境

《老龄事业“十二五”规划》第三条第

(四)项指出,“统筹发展机构养老服务。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大财政投入和社会筹资力度,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政府重点投资兴建和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具有长期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功能的养老机构。”

2009年出台的《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和《险资投资股权办法》打开了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之门。《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需符合产权清晰、权证齐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等条件 ,但根据第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投资养老不动产„„不受第十一条第一款第

(一)项至第

(五)项及区位的限制„„”根据《险资投资股权办法》第十二条,养老企业属于保险资金可采用直接投资股权方式的少数几类企业。 由于保险业务与养老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上述规定对于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的限制要明显少于投资其他与保险业务无关联的不动产或企业股权。

2011年8月3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最新颁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二章第

(六)项规定,“整合保险产业链,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实体„„等相关机构股权。”第十章第(三十四)项规定,“推动研究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等税收支持政策。”

可见国家层面的法规政策对于社会资金,尤其是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持鼓励态度。但是,目前就社会资金投资养老地产,国家层面的规定仅针对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出台了规划、建设、税费减免、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但未对社会资金投资、运营养老地产做出全面的规定。地方层面的规定对于社会资金投资养老服务机构(包括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出台了优惠政策,并对养老服务机构的设立、运营做出了一些监管性规定,但是各地的规定并不统一 ,因此,笔者认为,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前需对当地的优惠政策、监管规定进行全面的法律调研。而《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和《险资投资股权办法》对于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规定较为原则,在实际操作中有待细化。

三、我国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的投资方式

根据《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第十三条第一款、第二款,保险资金可以采用债权、股权或物权方式直接投资养老不动产 ,且各种投资方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亦可以多种方式投资同一养老不动产。以下逐一分析三种投资方式:

(一) 债权方式:由于债权投资方式还本付息的特点,相对而言风险较低,但是其收益也较低,且保险公司作为债权人不具有运营、管理养老地产的权利。

(二) 物权方式:保险公司以购买的方式取得养老地产所有权,在目前尚无明确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情况下,采用这一投资方式将在养老地产办理不动产过户手续时产生高额的税费,且涉及有关证照变更的复杂手续。保险公司将直接作为持有人运营养老地产。

(三) 股权方式:保险资金以股权方式投资养老地产,相对于物权方式而言,办理股权过户及登记手续较为便捷,且产生的税费较少;相对于债权方式而言,保险公司作为股东有权运营、管理养老地产并在盈利时取得较高的分红收益,当然亦需承担养老地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保险资金以股权方式投资养老地产的法律依据有以下两种:

根据《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第二十条,“保险资金以股权方式投资不动产,拟投资的项目公司应当为不动产的直接所有权人,且该不动产为项目公司的主要资产。”《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没有对“项目公司”进行界定,一般而言,项目公司是指为开发某一项目而专门设立的特殊目的公司。就保险资金以股权方式投资养老地产而言,笔者认为,养老地产项目公司应当具备以下条件:首先,为养老地产的直接所有权人;其次,养老地产为项目公司的主要资产;再次,根据《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第十六条第

(五)项,保险公司不得“投资设立房地产开发公司,或者投资未上市房地产企业股权(项目公司除外),或者以投资股票方式控股房地产企业。”该规定对于“房地产开发公司”、“房地产企业”并未进行界定,有待进一步立法予以明确;从现有上述规定可推知,项目公司只能是为投资、建设、运营养老地产这一特殊目的而设立的公司,而不能是以各种房地产开发为经营范围的一般房地产开发公司或房地产企业。

而根据《险资投资股权办法》第二条、第十二条,保险资金可以直接投资 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企业的股权,即保险资金以出资人名义投资并持有养老企业股权。

保险公司依据《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与依据《险资投资股权办法》投资养老地产的主要区别如下:

1、可运用的资金种类不同。若依据前者,则保险公司可以运用以本外币计价的资本金、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各项准备金及其他资金 ;若依据后者,则保险公司仅能运用资本金或者与投资资产期限相匹配的责任准备金 ;

2、保险公司自身应满足的条件不同,例如:拥有专业人员的类型和数目、净资产等 ;

3、被投资的企业需满足的条件不同。若依据前者,则被投资的企业需满足上述项目公司之条件;若依据后者,则应当满足其第十二条规定之条件;

4、投资程序不同。若依据前者,则保险公司在确定投资意向后,通报中国保监会,并在签署投资协议后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报告 ;若依据后者保险公司进行重大股权投资(即对投资企业实施控制)应当向中国保监会申请核准,进行非重大股权投资应当在签署投资协议后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报告 ;

5、财务核算不同。依据前者,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在财务核算上是以不动产计算的事项;而依据后者,在财务核算上是以股权计算的事项 。

虽然《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险资投资股权办法》对于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的方式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是其未与养老服务机构的有关规定进行衔接。如上所述,与养老服务机构相对应,养老地产可分为营利性、非营利性两类。笔者认为,由于保险公司、保险公司设立的项目公司、养老企业均属于营利性机构,因此,保险公司根据《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或《险资投资股权办法》以物权或股权方式投资的养老地产均为营利性。

四、保险公司运营养老地产的模式

目前国内养老地产成功运营的案例甚少,养老地产的运营模式问题困扰着进军这一领域的投资者 。笔者将通过分析美国最为典型的养老地产CCRCs所采取的运营模式,为保险公司在我国现有的法律环境下运营养老地产的商业模式提供建议。

(一) 美国CCRCs的运营模式:CCRCs与入住的老年人签署的入住协议集中反映了CCRCs的运营模式,笔者将通过CCRCs入住协议解析其运营模式。为了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CCRCs通常提供多种入住协议,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

1、入住费型协议(Entrance-fee contracts)

1) 类型:CCRCs通常会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经济、信用记录等状况,建议老年人选择不同类型的入住费协议。入住费型协议可以细分为以下三类:

全面型入住费协议(Extensive contracts)。老年人在入住时缴纳一笔入住费,并每月支付月费,CCRCs向老年人提供住所、全面的照护服务及各种设施。在这种协议下,老年人支付的入住费较下述两类协议高,但可以根据健康状况的变化随时从独立生活单元移入辅助生活或医疗照护单元,而无需另行支付或少量支付额外费用,即CCRCs将承担老年人长期照护的大部分经济风险。

修正型入住费协议(Modified contracts)。老年人缴纳的入住费及月费低于前一种协议,CCRCs向老年人提供住所、协议约定的一定服务及设施。在这种协议下,CCRCs需按照协议约定向老年人提供一定天数的辅助生活或医疗照护服务,且不收取额外费用和/或就老年人需支付的辅助生活或医疗照护服务费提供折扣,若超出协议约定的期间,则老年人需按市价支付相关服务费。

服务费型入住费协议(Fee-for service contracts)。老年人缴纳的入住费及月费低于前两种协议,老年人需要辅助生活或医疗照护服务时需按照市价支付服务费。但相对于非CCRCs住户,CCRCs的住户在获取辅助生活或医疗照护服务资源时享有优先权。

2) 入住费运营模式:据估计,美国65%至75%的CCRCs均提供入住费型协议,可见入住费运营模式是最为流行的CCRCs运营模式。CCRCs根据老年人的年龄、身体、经济、信用记录等状况与其协商确定入住费及月费的金额,并在合同中予以约定。老年人通常将其原有房产出售或者将其他财产变现以缴纳入住费。

入住费运营模式属于持有性经营,入住费既不同于购买不动产的费用,亦不同于房屋租金,其在性质上类似于保险金,其保障老年人在CCRCs获得居住权及在需要时获得辅助生活或医疗照护,但住户并不获得其居所的所有权。而CCRCs被视为微型的保险公司,受到美国保险部门的监管。

CCRCs将住户缴纳的入住费用于自身发展、设备更新维修、支付老住户产生的医疗费用等。如果协议终止或者住户去世,绝大多数的CCRCs将向住户或住户的遗产返还入住时缴纳的入住费,返还的比例按照双方签署的协议从50%至100%不等。

2. 租赁型协议(Rental contracts):不同于入住费型协议,在租赁型协议项下,老年人无需支付入住费,仅需支付额度较低的保证金(通常是第一个及最后一个月的租金)及月租。住户将按照市价支付照护费用。

3. 销售型协议(Ownership option):在该等协议项下,老年人购买CCRCs的住所,取得房屋所有权。据有关统计,美国CCRCs提供销售型协议的相当少。

(二) 我国保险公司运营养老地产模式建议:从上述CCRCs的运营模式来看,养老地产的运营模式可以分为入住费型持有模式、租赁型持有模式、销售型模式。

目前国内运作比较成功的养老地产上海亲和源养老社区采取会员制运营模式,会员入住时需缴纳一定金额的会员费,并每年支付年费。入住会员可选择对于老年公寓有使用权,这种会员制与使用权相结合的方式类似于CCRCs的入住费型运营模式;入住会员亦可选择取得老年公寓的所有权,这种方式则属于销售型模式。北京太阳城养老社区则采取租售结合的运营模式。

销售型模式具有资金回笼快的特点,但是在品牌培养上逊于持有模式,且由于养老社区通常对于入住人年龄有一定的要求,故在老年人去世后房屋的继承、转让受限。就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的运营模式,根据《险资投资不动产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不动产„„;本款前述投资必须遵守专地专用原则,不得变相炒地卖地,不得利用投资养老不动产„„的名义,以商业房地产的方式,开发和销售住宅。”这是否意味着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地产无法采取销售型模式?笔者认为,上述规定所称的“住宅”应为普通商品房,本意在于防止保险资金涌入楼市而推高普通商品房房价,其并不能等同于养老社区中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并向特定年龄以上老年人销售的住宅,建议在后续的法规制定中予以明确。

租赁型持有模式对于住户而言入住门槛较低,客户群较为广泛,但是,对于投资人而言,客户流动性较大且资金回笼较为缓慢。

入住费型持有模式虽然入住门槛较高,针对的对象主要为中高收入老年人,但是,老年人入住时缴纳的入住费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客户流动性,且可以加速投资人的资金回笼,因此,入住费型运营模式较其他两种运营模式更具有优势。

五、运营风险防范之若干法律建议

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使得美国房地产市场与信贷市场低迷,这对于CCRCs维持经济稳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方面,由于房价下跌,老年人延缓出售其原有房产或其他财产而移居CCRCs,CCRCs的占有率下降,新住户缴纳的入住费减少,而入住费是CCRCs主要的运营费用及利润的来源;另一方面,CCRCs通过信贷市场融资更为困难,不利于CCRCs建设新项目或并购。 但是,总体而言,CCRCs对于经济危机的耐受力较强,由于CCRCs向老年人提供的生活方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占有率仍然高于老年人辅助生活社区、老年人护理院及租赁型独立生活设施,且不履行债务或申请破产保护的CCRCs仅占很低的比例。

由于养老地产具有一定的保险功能和公益性质,为了维护住户的权利,对养老地产的运营风险进行规制是政府应承担的责任。美国绝大部分州均出台了法规规制CCRCs的运营风险,措施主要包括投资养老地产许可制度、向住户披露信息义务、建立准备金及提取一定比例入住费存入第三方账户等财会责任、示范合同条款、住户权利保护等。 这些制度对于我国立法者就养老地产运营风险规制出台法律法规具有借鉴意义。

虽然我国尚未出台养老地产运营风险规制法律法规,但是市场带来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如何提高抗风险的能力是每个投资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美国的CCRCs发展时间长,运营风险防范体制较为成熟,笔者将结合美国CCRCs运营风险防范体制,为我国保险公司投资的养老地产控制运营风险提供若干法律建议:

1、如上所述,笔者认为,CCRCs普遍采用的入住费型运营模式较有优势,这种模式下住户缴纳的入住费、月费对于养老地产的良性运营至关重要。保险公司投资的养老地产需全面考量占有率、死亡率、发病率及医疗照护费用等因素,通过精算评估养老社区的长期经济状况和持续运营能力,以确定合理的入住费、月费。 为了避免风险发生后产生纠纷,双方签订的合同应明确约定合理的入住费返还时间 ,以及在特殊情况下调整月费的可能性。

2、美国多数州的规定均要求CCRCs建立准备金制度,以保证其提供服务的能力。例如:宾夕法尼亚州即规定CCRCs的准备金不得低于未来12个月内到期的抵押贷款本息或者10%的年度运营资金。 虽然我国对于养老地产建立准备金制度尚无任何规定,但是,为了增强抗风险能力,维持养老地产的良性运营,笔者建议,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宜建立准备金制度,准备金额度可根据一定期限内的运营成本确定。

3、由于住户在CCRCs的居住时间较长,有可能出现无力支付月费、医疗照护费等费用的情况,很多CCRCs为符合经济救助的住户提供资助或者慈善照护 。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可建立住户无力支付费用的慈善救助机制,从收入中提取一部分慈善救助基金,这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当然,保险公司投资的养老地产在住户入住前需全面审查及预测住户的经济状况,通过与住户签订的协议或者公开的制度明确约定向住户提供慈善救助的条件及范围,并争取政府提供的补贴,以避免过重的慈善救助给养老地产的正常运营带来负面影响。

上一篇:出国旅游哪个旅行社好下一篇:学校中层干部培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