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的特性(精选10篇)
在地理教学过程当中 如何把握地理学科特性
学科特性是某一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属性。在教学过程当中把握和体现学科特性是一个地理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和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
当前,跨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是新教育观的一个突出特点,它不强调某一学科的学科性和与之相关的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而是强调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知识的交叉,由此而生成的边缘学科或者是交叉学科越来越成为人们研究和注重的焦点。这是一种发展趋势,也是一种潮流,但这种趋势和潮流并不妨碍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即地理科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当前综合性发展的趋势相符合,地理科学的学科性发展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地理学科内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融合发展。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融合发展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也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区域发展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观在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是地理学存在的价值核心和根本,这是地理科学在哲学和政治学、社会学层面上的直观具体的反映。因此,在地理学科教学设计过程当中,努力分析掌握课程目标要求,积极地在教材运用和教材研发的过程当中,帮助学生确立人文地理的观念,并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这是我们应该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那种,纯粹讲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精确性的科学性要求以及单纯地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的重复性教育实践活动不可能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眼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落实地理课标以及地理教材的研发、应用当中将科学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应该成为彰显地理学科特点,并更好地发挥地理教育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工作当中的作用,这应该成为一个习惯性的思维!
高中地理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尤其是必修教材一、二、三分别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知识。有侧重,但依然可以将人地关系这一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实践过程当中,这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思想,也应该成为学校学科教学当中的必然要求和教师自觉的行为。那种认为必修一就是纯粹的自然地理的认识和教学实践是偏颇的,甚至是有害的!
我们所进行的地理教学应该是在区域自然地理的基础上,研究人地关系的一门科学!因此在教材的选择和研发以及教学应用等方面,我们要做的工作是大量的,这需要我们能全面清晰地把握区域地理的情况,当然对自然地理状况的把握是一个基础和前提,这个工作是不难进行的;在此基础上,我们有必要带着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并由此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理念和思想对区域社会现象、经济现象、文化发展、城市发展进行可能的研究和探索。这样的教学实践的探索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符合科学发展观在中学地理教学当中和人才培养方向上的要求。
《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确定了珠海为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地位,珠海处在一个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时期,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使珠海从交通末梢转变成为交通枢纽,这将极大地带动珠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前,珠海交通发展战略在公路建设方面有建设五纵、三横、两跨海、十二出口为主的公路网络战略,五纵即京珠高速公路珠海段、105国道、广珠西线高速公路、江珠高速公路、珠港大道。三横即粤西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段、珠海大道、金海路。两跨海即伶仃洋大桥、黄茅海大桥。十二出口即伶仃洋大桥出口(接香港)、下栅出口(接广州)、上冲出口(去广州)、斗门大桥出口(去中山)、上横出口(去江门)、南门大桥出口(去新会)、黄茅海大桥(去台山)横琴出口(去澳门)、拱北出口(去澳门)、那洲出口(去中山)、广生出口(去中山)、莲溪出口(去新会)。在此,我就珠海公路建设谈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区位分析。首先是自然地理区位分析,珠海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口右岸,珠江八大出海口的五门(金星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汇流入海处。珠海南与澳门陆地相连,东与深圳、香港隔海相望,西隔虎跳门、崖门与台山新会相望,北与中山接壤。全市7660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6030平方公里,拥有146个海岛,陆域面积1630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691公里,距离大西国际水道仅1海里,通过西江可实现江海联运,珠海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珠海具有发展交通的优越条件。珠海自然地理特点为珠海公路建设五纵、三横、两跨海、十二出口为主的公路网络战略奠定了基础。当前,广珠城际轻轨已建成近1/4的工程量,预计明年亚运会前可全面竣工,广珠城际轻轨的建设对珠海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我国, 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尤其是中考和高考成绩一直是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 有关对高中生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的研究也就比较多, 据调查显示, 学生的自身内在因素影响显著, 同时, 外在因素也有很大的影响, 其中学校因素往往被家长认为是影响学习成绩的决定性因素, 说明学校因素的重要性, 实际上家庭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也很大, 这一点常常被一些家长所忽略.
各个学校都不遗余力地狠抓学生的学习成绩, 投入很多, 但是产出却不能令人满意.我们通过调查发现, 一般高中生的智力差不多的情况下, 而学习成绩却差距很大.本文将研究有关高中生学习成绩影响因素, 分析这些因素对高中生的地理学习成绩的影响程度, 期望能够找到促进高中生地理学习成绩的提升的途径, 同时, 使他们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习成绩影响因素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研究主要以“学习成绩影响因素”、“中学生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研究”、“中学生地理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研究”、“中学生学业成就影响因素”等为主题词和关键词, 通过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和CNKI中文数据库等进行检索, 得到期刊论文、报纸和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等资料, 再通过阅读与整理检索的文献资料, 剔除并非直接以学习成绩为研究对象的部分文献资料, 最终确定相关的参考文献.
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很多, 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 笔者将学习成绩影响因素按照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梳理, 选取部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总结介绍.
(一) 内在因素
1.智力因素
斯腾伯格认为:智力是一个很难捉摸的概念[1].燕国财教授则认为: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识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它足以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等五个基本因素[2].
曾武、黄子杰认为智力因素可以简单地看成智商 (IQ) , 一般主要由先天的生理条件决定[3].国内外的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智力因素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例如, 印度的Icamnde Sundnl认为:排除了疾病原因的影响, 处于临界智力或者“学习迟缓者”的儿童 (智商为71-84) 以及智力迟缓的儿童 (智商低于70) 往往表现为学习成绩不良[4].谢迪华、杜修勇认为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为本人智力、学生管理和综合素质, 三者与学生的成绩均有密切的关系[5].
2.非智力因素
虽然研究的结果并不是完全的一致, 但是研究者们基本上达成这样一个共识:除了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影响较大外, 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影响也较大, 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综合影响、共同制约着个体的成长的速度和质量 (徐光华, 1995) [6].
关于非智力因素个概念, 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1935年在《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论文中提出.燕国财教授认为狭义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五种心理因素[7].
(1)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是激发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一般认为学习动机通过改变学习方法、增强注意力、增加学习时间等多种形式, 促进学习成绩的提升.王振宏、刘萍的研究表明:内在动机通过对学习策略的影响, 间接影响学习成就[8].张育桂、王兴海认为所有的学习行为都是由学习动机引起的, 学习动机在学习活动中起到推进和强化的作用.学生只有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 才能更好地保证各种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9].
(2) 学习意志
埃利奥特说:“没有顽强的毅力而想取得轻易的成功, 是决不能成就任何伟业的.”马克思说:“生活就像海洋, 只有意志坚强的人, 才能到达彼岸.”任何一个成功都不是轻而易举取得的, 所以,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有持之以恒的信念, 克服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拥有坚强的毅力.而学习活动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脑力劳动, 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难, 更需要有顽强的毅力, 这样才能取得学业上的成功.张艳红、冯国会认为, 培养学生学习的意志力, 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10].具有坚强意志的学生, 在确定自己的目标以后, 能够坚持不懈地克服种种困难, 执行实施自己的学习目标, 直至实现目标, 取得成功.
(3) 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 学习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从而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何旭明、陈向明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投入, 学生对学习的投入也会反过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11].目前, 在校的高中生中大多数都是95后的独生子女, 得到家人的更多呵护与关爱, 甚至溺爱, 加上现行的高考制度, 高中内容难度大, 外面的诱惑太多等诸多因素影响着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态度, 他们更需要形成强烈的学习兴趣, 才能更好投入学习.
3.性别差异
关于性别差异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的研究包括了小学、中学和大学阶段, 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差异在不同阶段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不同的.王秋芳、王鹏的研究显示:性别差异在初中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中是没有显著差别的[12].王宇的硕士学位论文中研究了性别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其研究结果表明:初中阶段男女生的学业成绩有较大差异, 具体到不同的学科中, 男女生在文科学习中存在显著差异, 在理科学习中则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 女生比男生更具优势, 成绩比男生高, 而且比男生更加稳定, 在英语学习中, 虽然男女生成绩的波动基本一致, 但是女生比男生学得更好[13].姚本先、陶龙泽通过调查一些大学里的三好学生以及其他方面的奖学金的获奖情况, 发现获奖的几率女大学生明显多于男大学生, 也即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的确存在性别上的差异[14].
(二) 外在因素
1.学校因素
学校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并在一定的场所, 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比较系统的教育的组织机构, 学校也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场所.学校环境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 对中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学校的设施、教育理念、课程的设置、作息时间 (在校睡眠时间) 、师资质量、师生关系、校纪班规等都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健康成长.许多研究者们对有关的学校因素进行了研究.李艺娟、黄一绥、杨芳通过对英国学校的研究后, 发现学校环境对人才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即学校环境既可以开发人才的智力, 又可以培养他们的非智力素质[15].赵成京.蔡文伯对新疆石河子市第八中学九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研究后, 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总体上总成绩与学校的适应性呈显著相关;二是初中生发展过程中, 总体上学业成就与师生关系呈现明显的相关性[16].但是, 王宇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对“学科成绩的稳定性研究”和“从教师角度研究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差异性”后, 得出的结论是:教师在学生学业成就中的作用是有限的, 并且只有在学生能力水平可以改变的范围内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7].
2.家庭因素
家庭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赖以生存的最重要场所.家庭是社会生活的最基本单位, 其中, 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家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即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也是终身老师.尤其是在我们国家绝大多数家庭中, 孩子的上学问题是家庭中最为重要的任务.家庭因素对学生成绩产生影响, 主要包括家庭经济水平、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背景、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规模与结构、家庭关系、父母期望等方面.
家庭的经济状况与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较大的影响.孙志军、刘泽云、孙百才利用甘肃省20个县的小学生的数据进行研究, 发现就家庭经济收入来看, 对于数学和语文成绩, 家庭收入越高的儿童成绩也相应越高[18].涂咏梅和徐彦坤通过较大规模调查, 排除一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经济条件越好, 父母有能力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孩子的学习当中, 学习成绩也就越好[19].
俞玲珍、俞爱月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 对选取的某中学的部分学生进行测查, 并且统计他们的学习成绩情况, 再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得出结论:父母养育方式是影响子女学习成绩的因素之一, 即父母的情感温暖、惩罚严厉、过度保护等养育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20].塞维尔和豪舍的研究说明, 父母期望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是重要的[21].这也表明父母期望和成绩之间的密切联系.
3.社会因素
人不能改变环境, 但是环境可以改变人.环境一般指人们周围的客观世界, 包括两个方面, 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一般而言, 对于同一区域的人来说, 自然环境存在的差别很小, 而且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往往加以人化与社会化, 因此, 环境对人的影响, 某种意义上主要是社会环境的影响[22].当前, 我国学生的身心健康, 尤其是心理健康状况出现令人担忧的趋势, 与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因素密不可分[23].
【关键词】地理学科;学科地位;知识掌握
【中图分类号】 G633.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126-01
地理学科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知识结构中,还一直扮演 着“副科”的角色,其学科地位仍然得不到相应提高。这无疑会使学生在意识上淡化对地理知识的掌握。
一、地理学科边缘为副科的原因
首先是历史原因。过去的中考,地理学科不列入升学考试科目,因此地理这门学科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副科”。在师资配备上,很多学校都不配备专职的地理老师;在教学时间、教学设备等方面的投入,与所谓的“主科”相比也相差甚远。其次是客观原因。教材内容的取用和教材的编写,没能做到与时俱进。在教材内容的容量和取用方面,始终局限在原来教材最基本的一些基础知识,没作拓展和扩充内容。教材也是也一直再版沿用2006年版的教材。所以具体到学校的课程编排上也就跟着沿用旧的课程了。其实人教版七、八年级地理今年用的已经第五版了,早该修订改版了,因为无论是自然地理环境,还是人文地理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说我国的铁路交通网络吧,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早已经不是“三横五纵”了,而辽东半岛的水稻经过不断的改良也早已能一年两熟了。
再次是主观意识上形成教材编撰出版的思维定势。由于地理学科在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客观上的固定性。而人文地理却又以自然地理为转移的,所以教材的沿袭使用的理念,就顺理成章了,教材也就不因为地理学科升格为中考科目而去作增补或修改了。
二、地理学科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首先,地理因素对政治的影响。例如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国土辽阔的国家。从这个国情出发,我国执政党的治国策略必须实行现在的一党执政、多党合作的政治体制。历史证明,非这种高度集中又民主合作的政治体制,无以抵御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和来自各次经济周期的经济危机的冲击,非这种政体也无法快速灰复国民经济,更不能倾力打造沿海开放经济特区,从而推动全面的改革开放,抢得经济强大的时间。再看我国的地缘政治。我国有十四个紧邻的邻国、六个隔海相望的国家。这种国际地缘环境特点,是我国制定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主权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创建和谐世界的外交政策的依据。
其次,地理因素对经济的影响。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是经济建设决策的依据。例如我国人口东密西疏分布的特点、农业东耕西牧、南田北地的布局,都是因为我国地势地形分布特点和气温降水分布特点等地理因素决定的;再如我国的工业分布,无论是工业基地,能源工业带,还是以城市群分布的工业网,都受到自然资源、交通、能源分布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其实,任何国家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要做到快速持续发展,都必须考虑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资源等因素,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再次,地理因素对军事的影响。任何一个国家要做到使自己的领土完整,都必须建立自己的国防。但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防,海、陆、空等各兵种如何配置,其建军理念和依据,必然离不开这个国家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这客观条件。试想,在蒙古共和国这样的内陆国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当然是没有用的,而在拥有37万平方千米领海和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的我国,没有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是不能保证海洋国土、海洋领空的安全和海上资源的安全的。为什么全世界所有的重要海峡、运河通道都在美国的控制之下,这是因为控制这些要塞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能达到垄断全球能源运输的目的而称霸世界。单从军事这个角度看,地理位置所起的影响作用是具有决定性的。
第四,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虽然“地理环境决定论”带有片面性,但它还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的。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三、如何提高地理学科的地位
和其他学科一样,实施素质教育也是当前地理教学改革的核心,而树立正确的地理学科观念则是地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地理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本质意义、特殊地位及独特职能,才能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首先,地理学科知识的淡化意识的现状必须得到改变。要高度重视地理学科的教与学,“教”的施政者是关键,施政者的理念必须改变,在思想上有效构建起地理教学上的“大科”理念。“教”的执行者则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消除“地理是副科”的观念。而作为“学”的广大群体,除了树立地理的“主课”观念学好课本知识外,还要使他们在情感价值观上,充分的认识到我们人类的共同家园--地球,正面临着不堪负重这严峻的现实。
其次,在教材的改版编撰、内容的拓展扩容等,要按中考科目配套进行设置,必须与时俱进。在专业教师的培养方面,要尽快达到学科专业化的标准,(目前很多学校的地理教师还是其他学科的转科教师)课时的安排和课程编排等,都必须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来审视对待。在充分认识地理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的基础上,进行实实在在的有效操作。
再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学科的教材内容应扩容至九年级;课堂教学时数应相应增加至每班每周三个课堂时;同时要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把其它相关的地理科普知识在课堂上加以参透;中考独立赋分至100分。
人类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环境治理和保护、生产建设规划布局、人口控制等人类关心的问题上,无不与地理因素联系在一起,而地理知识又在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宏观决策与微观调控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地球家园和谐共存,是人类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的最后归宿,只有全人类的地理知识综合素养都得到提高,人类才会把目前面临的生存危机感,变成地球家园大营救的伟大动力。
高中地理新教材中“阅读”部分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载体,它是对课文知识的必要扩展,体现新教材内容的层次性和选择性。例如,在高中地理必修《地理2》第四章《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中,“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就是以“阅读”的形式出现在教材中,这是一个重要知识,但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材料,按照“阅读”内部的三个时期钢铁工业的主导因素在变化。教师可以设置几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活动:①德国鲁尔区钢铁工业发展属于哪个时期?其发展的主导因素是什么?②我国鞍钢的发展主导因素又是什么?③日本福山钢铁工业发展属于什么类型?学生自学“阅读”材料即可归纳出“就近煤型”、“就近铁矿型”、“临海型”三种钢铁工业布局类型。在学生自学基础上,教师应对三种类型型及变化进行简单拓展,提升这部分教学的次层性。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活动,可以转变过去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旧模式,充分调动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巧用教材中“案例”教学,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对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越来越突出。因此,教师在新教材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高中地理新教材不论在必修教材还是选修教材中都呈现大量“案例”,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典型性和说明性的案例进行教学。“案例”环节的教学,能使师生互动,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2006——2007学第一学期第十九周教研活动
学科:初中数学1
时间:2007年1月9日(周二)下午1:30
地点:青岛开发区六中
内容:青岛市公开课、研究课
课题1:八年级上:四边形(复习课)执教教师:孙美荣
课题2:七年级下:认识三角形执教教师:高 华
出席范围:由黄岛区教研室通知
学科:初中数学2
时间:2007年1月10日(周三)下午2:00
地点:青岛63中
内容:“问题生成型”问题教学模式研究小组研讨活动。
出席范围:“问题生成型”问题教学模式研究小组全体成员:22中叶新艳26中郭明睿,27中温爱芳,31中姜爱兰,33中卫洲,张朋朋,高兴乐40中黄静,吕文,41中赵新,宗立春,50中李淑琴,邓效朋,61肖红燕,孙爱峰,黄建,张玉宏,刘安科,刘莉莉,62中张绍华,孙兴业63中纪琰玲,王晓伟,高星华,安丰秀,矫永宏,宋双,董安宁,65中刁明传,邱馨
备注:(请每人准备好5分钟的教学片断,体现本组模式)
学科:初中物理
时间:2007年1月10日(周三)下午2:00
地点:青岛39中
内容:
一、市级研究课
课题: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执教教师:39中高楠
二、讲座研究
1、习题的编写主讲人:24中陈翠玉
2、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课题研究主讲人:34中朝继林
出席范围:
1、市内四区各局属学校全体初中物理教师;
2、各郊市区教研员或选派教师代表3-5人。
学科:高中数学
时间:2007年1月12日(周五)下午2:00
地点:崂山一中
内容:
1、市级研究课
课题1:2.4.2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模、夹角执教教师:刘文杰课题2:平行与垂直的综合应用执教教师:安金宁
2、高三复习研讨
出席人员:
1、市区中心组全体成员和教研组长。
2、崂山区全体数学教师。
学科:高中思想政治
时间:1月12日(周五)下午2:15
地点:青岛2中
内容:市级研究课
课题:《高三复习之跟踪纠错练习》执教教师:赵福涛(青岛2中)出席范围:
1、局属及民办全体高高三思想政治教师;
2、青年教师研修班全体成员。(三位班长徐开颜、车巾、江充群请按时参加)
学科:高中地理
时间:2007年1月12日(周五)下午2:00
地点:青岛17中
内容:
1、市级公开课(研究课)
课题:长江沿江地带执教教师:于晓燕
2、集体备课
课题:山东省地理
3、山东卷考试说明解读交流
4、学案交流
出席人员:局属中学全体高中地理教师
备注:各校教研组长或高三集备组长携带以下材料(电子稿)进行交流
1、有关“山东省地理”的试题2—3道。
2、山东卷考试说明学习体会(或解读)。
3、优秀学案1—2份。
学科:高中美术
时间:2007年1月10日(周三)下午2:00
地点:青岛17中多媒体教室
内容:市级公开课
课题:《北京故宫与巴黎凡尔赛宫》执教教师:卢媛
出席范围:各区、市高中美术教师。
备注:课后有重要事情布置。
学科:高中通用技术
时间:2007年1月10日(周三)下午2:00
地点:青岛66中 电化教学室
内容:
一、市级公开课
课题:模块一 第四章 第二节 《明确问题》授课年级:高二
执教教师:青岛66中董臣
二、研讨高
一、高二期终统一考试内容。
出席范围:
1、局属高中学校高
一、高
二、高三通用技术教师。
一、英语可以表达地理位置、地理方位
地球仪上有无数条经纬线。为了区别出各条经纬线, 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 分别叫做经度和纬度。0°经线以东、以西分别称东经和西经, 分别用“E”“W”表示, 赤道以北、以南分别称北纬、南纬, 分别用“N”“S”表示。其实, “E”“W”“S”“N”分别是东西南北英语单词“East”“West”“South”“North”的首字母。它们用来表示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同时还用来表示地球上各大洲或地区的方位。如, 人们按地理方位, 将亚洲分为六个地区, 即东亚 (East Asia) 、东南亚 (Southeast Asia) 、南亚 (South Asia) 、西亚 (West Asia) 、北亚 (North Asia) 、中亚 (Middle Asia) 。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 分为北美洲 (North America) 和南美洲 (South America) 。在地球仪上, 地轴北段、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分别叫北极 (North Pole) 和南极 (South Pole) 。
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名称源自英语
在地理学习中, 需要掌握大量地理事物的名称, 如国家、地区、城市、河流、湖泊、山脉等名称, 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名称就源自英语。如果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加强地理和英语学科的整合, 利用英语单词记忆地理事物和名称, 能够相互促进, 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地理教学中许许多多的国名、地名等名称源自英语的译音。因此, 借助于英语, 有助于记忆这些地理事物的名称。如, 美国 (America) 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The USA) 、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 (Indonesia) 、西亚的伊朗 (Iran) 和伊拉克 (Iraq) 、北欧的挪威 (Norway) 等国家;美国的华盛顿 (Washington) 、纽约 (New York) , 欧洲的柏林 (Berlin) 和伦敦 (London) 、亚洲的加尔各答 (Calcutta) 、非洲的开罗 (Cairo) 等城市;密西西比河 (Mississipi) 、苏伊士运河 (Suez Canal) 、苏必利尔湖 (Lake Superior) 、阿尔卑斯山脉 (Alps) 、撒哈拉沙漠 (Sahara Desert) 、纽约曼哈顿区的华尔街 (Wall street) 、电影城 (Hollywood) 、英国的格林尼治 (Greenwich) 等名称。需要注意的是, 有些地名名不副实, 有的地名和物产不相一致, 需要注意辨别。如, panama (hat) 巴拿马 (式) 草帽, 此为词语误用 (misnomer) , 实为厄瓜多尔人发明和生产, 后因巴拿马运河的贯通, 往来的各国人看到巴拿马人都戴这种草帽, 便误称为巴拿马草帽。同时, 还要注意比较:华盛顿 (Washington, D.C.) 和华盛顿州 (Washington State) , 印度 (India) 和印度河 (The Indus) , china (瓷器) 和中国 (China) , japan (漆器) 和日本 (Japan) 等。
三、通过英语熟悉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
在地理学习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世界上重要的国际组织, 我们通过英语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全称、简称、职能等内容。如, APEC=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group)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OPEC=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石油输出国组织;ASEAN=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东南亚国家联盟 (东盟) ;CARICOM=Caribean Community and Common Market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CIS=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独立国家联合体;EU=European Union欧洲联盟 (欧盟) ;AU=African Union非洲联盟 (非盟) ;LAS=League of Arab States阿拉伯国家联盟 (阿盟) ;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IAEA=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国际原子能机构;IOC=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国际奥委会;NATO=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北大西洋公约组织;SCO=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上海合作组织;U.N.=United Nations联合国。
四、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世界的语言、民族、宗教等知识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它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 也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当今世界民族众多, 往往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世界民族之林”。一般认为, 当今世界上总共约有大小民族3000个。据估计, 全世界大约有3000~4000种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 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英语已成为世界上最丰富多彩、词汇量最大、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之一。世界各民族至今仍是信教的多, 不信教的少。宗教信仰在许多民族中具有很大影响, 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过,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无神论的传播, 已有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宗教信仰。据估计, 在全球人口中, 不信教的人已达左右;信仰各派基督教的人约占;信仰佛教和伊斯兰教的人共占;而信仰各种地方性宗教、民族宗教和原始宗教的人, 加在一起也占。在当代社会生活中, 宗教问题往往与民族问题纠缠在一起, 时而引起一些纷争和冲突。通过英语和地理学科的整合, 有助于学生了解世界的语言、民族、宗教等知识。宗教是西方人的精神力量, 上帝是西方人的主宰, 西方人的传统信仰是基督教。所以, 英语中和宗教有关的习语不胜枚举。如, blind god (=god of love) 爱神:Good God! (=Great God) 天哪!Thank God! (=G-be thanked!) 感谢上帝!谢天谢地!Whom God would ruin, he first deprives of reason. (谚语) 上帝要毁灭其人, 必先使他失去理智。Have God and have all.有上帝就有一切!
五、英语能解析地理学习疑点, 拓宽学生的视野
英国是欧洲西部的一个岛国, 气候温和, 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其形成成因:一方面是在中纬度西风 (即盛行西风) 的影响下, 常年温和多雨。另一方面与流经此处的北大西洋暖流也有关系。暖流能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英国的气候虽然温和, 但是天气多变。一日之内, 时晴时雨。英国人常说:“国外有气候 (climate) , 在英国只有天气 (weather) ”, 以此来表明这里天气的变化莫测。“天气 (weather) ”, 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而“气候 (climate) ”, 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一般变化不大。的确, 在一日之内, 忽晴忽阴又忽雨的情况并不少见。这种天气会使人变得格外谨慎, 看到一位英国人在阳光明媚的早上出门时穿着雨衣, 带着雨伞, 外国人可能会感到可笑, 但是不久以后他就会为自己的“感到可笑”而后悔。多变的天气也为人们提供了经常性的话题, 在英国甚至最沉默寡言的人也喜欢谈论天气。当天气好的时候, 人们见面的开场白往往是“It’s a nice day today, isn’t it?”就好像中国人说的“吃了吗?”一样。
再如, Indian (印第安人) 一词的由来:大约500多年前, 一个人独自站在西班牙的海岸边, 他遥望着西方, 自言自语道:“地球不可能是平的, 如果我向西航行, 迟早我会到达陆地, 或许是印度 (India) , 同时女王也将有一条通往那个富饶国度的较短的航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Christopher Columbus) 用他的这个想法说服了西班牙女王伊萨贝拉 (Isabella) , 得到了女王的赞助, 女王给他配备了人手和三只船。哥伦布在充满暴风雨的大海上向西航行了许多个星期之后, 他终于看到了陆地:一群现在称之为西印度群岛 (West Indies) 的岛屿。哥伦布确信那里就是印度 (India) , 而他管当地人叫“Indos”。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欧洲。他所用的“Indos”这个词汇, 在英语中就变成了“Indian” (印第安人) 。同时, 所有西印度群岛和中美洲的本土居民都被认为是印第安人了。后来, 人们发现他的错误, 但习惯称法已经普及了, 所以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中称印第安人为“西”印度人, 必要时, 为了区别, 称真正的印度人为“东”印度人。汉语翻译时直接把“西印度人”这个单词翻译成“印第安人”。
又如, 在地理教学中, 我们经常提到GDP和GNP。GDP即英文 (Gross domestic product) 的缩写, 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它是对一国 (地区) 经济在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总量的度量, 常常被看成显示一个国家 (地区) 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读“珠江三角洲和全国人均GDP增长曲线图”, 可以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全国人均GDP的变化趋势, 从而分析外向型经济对发展区域经济的作用。GNP英文全称Gross National Product, 即国民生产总值, 是指国民拥有的生产因素所支持的生产总值, 即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 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 (指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 总和价值。通过读图“亚洲部分国家200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可以了解图中资料所示的亚洲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不同, 从而加深对亚洲经济发展差异的认识。
在所有学科中,地理课成了大多数同学比较头痛的学科,特别是在初二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无法真正的领悟透知识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但我觉得教学方法若多下功夫就会很有效的改善这种现状,针对初二学生学习现状,我计划从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入,着重研究地理课上的问题设计,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实施计划如下:
一、实施办法
1、认真准备每一节课,根据学习内容及学生情况精心设计问题。
2、课后认真反思所设计的问题有没有达到预计效果,总结经验。
3、多与学生沟通走进学生生活,根据学习实际情况设计问题。4、虚心向优秀教师学习经验,不耻下问。
5、教学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
6、多听课,听同学科和相关学科的课,从中总结经验。
7、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最先进的教学方法。
8、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研措施。
二、问题设计达到的要求
1、导入的问题要精心设计。上好一节课开始很重要,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前状态尽快吸引到课上,细观察、巧琢磨、精心设问。
2、设置的问题不脱离生活。联系实际是政治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学习地理就要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充分联系起来,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简单的问题中发现大问题。在教学中,有些地理事件若仅就事论事,讲起来就显得枯燥。这就需要积极探索,在平淡无奇处置疑,激发兴趣,活跃思维。
4、重视设疑讨论。课堂中好的成功的讨论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2018-2019学
高中地理组 葛宗保
2018-9-1
一、指导思想
教书育人,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德育渗透目的
在现阶段以素质教育为主的学校教育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地理学科是所有课程中对德育教育最为感性的一科,它可以使学生在对德育枯燥的理性认识中,增加有层次、有轮廓、有方位、有形象的感性认识。
三、德育渗透措施
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要让学生知国。老师结合教学给学生介绍祖国的壮丽河山、名胜景观、文化古迹,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图片、幻灯片、电视等电教设备,让学生直观地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并通过老师对我国政治、经济、区域、人口、资源、文化等现状的分析讲解,让学生全面地了解祖国、深刻地认识祖国;其次,要让学生爱国。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道德情境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境,通过讲解祖国辽阔的疆土、丰富的物产、悠久的历史、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2.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老师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的教育,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把学习的目的同人民的幸福、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联系起来,教育学生摒弃那些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要适当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祖国建设的蓬勃生机,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集体观念和群众观念。
一、师资队伍的不稳定
学科建设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批稳定的专业地理教师队伍, 其次, 要有一批业务能力强、政治素质好、讲求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然而, 目前地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有的地方、有的学校没有固定的专业地理教师, 都是由其他主科或副科教师代的, 有的学校还没有开足地理课, 记得有一位学校领导曾经这样说过, 地理课大家都可以上, 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服从学校的安排。而且, 每到考试时地理课被其他的主课上了。从每年毕业会考阅卷教师情况来看, 每年都有许多新面庞, 目前我们学校所在的区, 科班出生的地理教师为6人, 其余都是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中, 有些还是主课兼的。而各个地方地理教师的不稳定与地理学科的正常发展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因此, 我们要争取地方主管领导的理解支持, 才能使我们的地理学科健康持续的发展。才能有效地在地理学科中实施素质教育。
二、外部环境和学校教学设施的问题
由于地方、学校领导不重视, 学生学习没有动力, 加之地理教师严重缺乏, 这是当前中学地理教学面临的严峻形势, 因此, 我们当地从2003年开始实行在大市范围的地理毕业会考, 一般都安排在初二第二学期结束时进行会考, 成绩是以A (100-90) 、B (89-75) 、C (74-60) 、D (60-~) 的形式记入每一位学生的档案, 凡出现D的学生要在第二年 (初三) 补考, 凡要报考重点高中的学生必须达到B, 虽然, 以通过这种考试的形式来引起大家的重视, 但有的由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原因, 还是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 有一小部分学生还是考不及格。同时, 有的学校地理课时不足, 有滥砍、滥占、滥挤地理课时和压缩地理教学内容的现象, 教学设备配备不全, 连最起码的挂图都没有, 更不用说多媒体了, 种种因素使当前中学地理教学面临的严峻挑战。而学校的硬件、软件都跟不上, 再加上关键的教师不到位, 这怎么能有效的进行地理教学呢?同时也给高中阶段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由于没有专业的地理教师, 因此在课堂教学经常会出现以下的问题:
1. 教学语言不严谨、规范
教学语言是教师最主要的工具, 地理教学语言又有严密的科学性, 主要体现在地理性上。教师在讲课中要尽量使用本学科的术语, 由于地理学科涉及面广, 知识跨度大, 规范的地理教学语言是地理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因而地理教师更需具备较高的语言素质和修养, 也是衡量地理课堂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标准, 如:讲到地球的经线和纬线的方向时, 不能说纬线是什么方向的, 而应该说纬线指示什么方向。但是, 由于学校没有固定的专业地理教师, 都有其他主科或副科教师代的, 像上面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是经常出现的。而地理教学语言的规范化, 是地理教学科学性的体现。因此, 地理教师的语言要规范、严谨;概念要准确。
2. 教具使用不当
地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对象往往具有复杂性、广阔性、漫长性和认识上的间接性, 使学生难以认识、理解和掌握。初中地理教学中必须加强直观教学, 而地图、各种直观教具、多媒体的充分利用, 是直观教学的重要途径。其中挂图是地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最常用的教具, 也是地理教师教学的得力助手。有的老师上课不用挂图, 地理课不用挂图, 学生学习地理也就没有意义了, 有的老师在讲七 (上) 第一章地球经、纬线的特点时不会使用经纬网地球仪, 只安书本上文字讲解, 更不用说用多媒体了, 因为他们不是专业的, 只能任务式的完成一节课的内容。学生压根都没有学到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
3. 讲课没条理, 满堂灌
《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的地理教材, 注重贴近初中生的特点, 采用了许多图片, 很形象、直观, 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而文字叙述的部分相对少了些, 而有的老师对教材不够理解只知道把书本上描述的内容讲完了就好了, 有的把两课时内容一节课就完成了, 一节课从上课讲到下课, 任务式的完成了, 从量上来看讲的很多, 但学生缺乏思考、练习和互动的机会, 满堂灌, 没条理, 没有知识的铺垫, 学生根本没有理解。已是在课上就出现看小说书的、做其他作业的等等现象, 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4. 教学形式单一
初中地理教学应该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和初中地理区域性、实践性强的特点, 采取多样化的教法, 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同时, 有条件的学校应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引导学生快乐的学习。而大部分老师上课都是老一套, 从上课一个人讲到下课。上课要让学生动起来, 例如:在讲授《地图》这节内容时课前让学生预习, 当学生知道一张完整的地图必须有三个要素即:比例尺、图例、方向内容, 后再让学生画一张地图。老师可以在上课时把学生分成几组, 提供卷尺让学生测量一下教室长度, 选用适合的比例尺画一张教室的地图。给学生自己动手、小组讨论、探究,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增加了学生的兴趣, 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利用这种教学形式, 使学生变“静听”为“动学”, 有效地实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续性。其次, 教师要密切结合课堂教学, 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包括科技活动在内的课外活动,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如:野外考察、观看地理影片、编辑地理墙报, 举行地理讲座, 召开地理主题班会, 指导制作地理学具, 开展地理游戏, 进行地理科普宣传, 组织参观采访, 撰写地理小论文, 组织地理夏令营等, 从校内到校外, 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这样, 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又能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个性特长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但这一点很多老师都做不到, 最多布置一点作业就算了。
总而言之, 地理课堂教学是科学, 又是艺术, 需要广大教师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发展和完善!
开展细化解读课程目标工作是我们的中心教研工作。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这项工作我们已开展了近两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部分,这项工作需要我们更科学的持久的进行下去,要“解读课标,上明白课,落实课标,上有效课”。
这项工作不少协作区做的都很不错,在这项活动中很多老师都是受益者。本学期教研室指出,要按照《郑州市教育局关于全面推进细化解读课程标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各学科、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合实际、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扎实开展这项工作,每个县、区、协作区、学校也都要拿出细化解读课标实施方案,以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地理学科也制订了地理学科细化解读课标的指导意见,在今天会议的第二项内容里我们还要一起学习。
上期的第一个会议上,我们提出要求,每位老师要解读课时目标,要把解读课标作为备课的一部分,解读课标应伴随备课、上课同时进行,真正达到督促我们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目的。为了科学规范的开展这项工作,我们组织骨干教师一起学习,对于细化解读课标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对这项工作也有了新的举措,从理念层面到技术层面,对地理课程标准以及课程标准分解技术都有了更高的认识,制订了地理学科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指导意见,同时对于分解课程标准的技术进行了分解,这项成果将发布在上供大家参考。为了检验这项工作的推进结果,今年的暑期高中新课程培训,我们以分解课程标准,制定学习目标为题,专门对高中老师进行了测试,作为一项中心工作,在以后的检查评比中,这项工作所占的比重还将扩大,一定要引起老师们的高度重视。今天的会议对这项工作的落实将专门布置。
二、进行课堂教学观察活动。
深入学校,深入课堂,采用科学的观测手段,运用课堂观察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观察活动,是我们上期的又一项大的教研工作。
早在下半年,我们就开展了课堂观察活动,我们选择了“教师讲解的有效性、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学生活动的有效性”三个观察点,开发量表,以七中和九中为试点学校,以王一军和赵云倩老师为观察老师,组织中心组成员和骨干教师参与课堂观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上学期,我们的课堂观察活动规模更大,组织也更规范。我们把这项活动和细化解读课标活动结合起来,开展了全市性的协作区主题教研活动,开发课堂观察量表,初中第二协作区率先组织,到实验中学进行课堂观察,使老师认可这项活动,并积极参与进来,大家觉得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教研活动,第一次课堂观察活动结束后,实验中学的王喜峰老师加入到修订量表的行列,对课堂观察量表几经修订,使量表的诊断性更强,也更具操作性。接着我们先后在到51中、61中开展这项活动,为了了解量表的可行性,王喜峰老师几乎每次活动不论多远都要参加,根据老师们反馈对量表进行修订,每次活动,我们高初中各协作区的负责人都会自发参加,加入到量表修订和课堂观察活动中来。在整个活动中,各协作区负责人和王喜峰老师为地理教研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此衷心希望更多的老师能参与到我们的教研工作中。上学期最后一次课堂观察活动是在高中第二协作区,在实验中学高中部进行。整个活动我们按照课堂观察的程序组织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一次次实验,最终比较成功地开发出了一套“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课堂观察系列量表。
表一:教师提问的指向性和层次性
表二:学生获得答案的途径
表三:学生侯答时间和回答问题形式
表四:教师理答
表五:问题设计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联度
这个量表也已挂在我们上,供大家进行课堂教学诊断参考。
附:外国语学校分校张红琴老师的课堂观察报告:
在听孙青老师的讲授的《澳大利亚》一课的过程中,我针对“教师提问的指向性和层次性”方面进行了专题观察,观察结果如下:
一、观察小结
1、问题的指向性
本节课我重点观察了孙青老师提问的20个主要问题,其中指向清晰的19个,占95℅,模糊的1个,占5℅。可见老师提出的大部分问题是清晰的,指向明确的。个别的指向有些模糊,比如在讲大自流盆地中自流井的成因时,教师一连提了多个问题“你能不能说出自流井的形成原因?”“大自流盆地的地下井水为什么会自动流出?”“这种自喷井的原理是什么”,
教师一连抛出几个不同角度的问题,学生有些无所适从。这部分知识本来就是难点,况且,中间换了三个名词“自流井”、“自喷井”“地下井”,给学生的理解增加了难度。
2、问题的层次性
本次观察的20个问题中,识记层次的7个,占35℅.比如,“阅读各种图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主要气候类型,主要矿产资源”等问题,都属于识记层次的。理解层次的6个,占30℅,比如“读图总结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气候分布规律” ,“自流井的形成原因”,“澳大利亚人口为什么分布在东南沿海?”等问题属于理解层次的。应用层次的6个,占30℅.比如“应用大陆漂移学说解释澳大利亚为什么有那么多古老的动物?”“把读图找到的澳大利亚的重要地形区,濒临的大洋,穿过的纬线,重要城市填到自己绘制的澳大利亚空白图中” ,这些都是对已有知识的应用。另外,属于其他层次的有1个问题,占5℅。即要求学生绘制澳大利亚轮廓图,应该属于绘图能力的训练。
总的说来,孙老师对课堂问题的设计是多样化的。识记的问题最多,在此基础上理解,应用的问题也不少,另外还注意到了绘图能力的训练。
二、观察反思
通过此次课堂观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认为以后要注意两点。
1、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指向明确清晰,表述准确无争议。
只有指向清晰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有效的思考和探索的欲望,一步步的到达成功的彼岸。也只有这样提问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提的问题才能成为学生真正希望探讨的话题。而指向不明的问题就会把学生 引入一个十字路口,学生会迷茫懵懂,无所适从,不知该走向何处。这自然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课堂问题设计要难易适度,层次多样。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全盘考虑,识记、理解、应用各层次的问题都要有所涉及。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而且能促进学生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我认为提问问题的层次性还应该指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难易适度,注意提问的梯度,对于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辅助性提问,即设计课堂提问要考虑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引向求知的新境界。
由此可见,“评课是基于证据的推论,而听课是依靠科学手段搜集证据的过程。”这是课堂观察与传统听评课的最大区别。这种听评课已不再停留在对于一节课都评判上,更多的是对这节课的研讨。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听评课活动和教研活动。各协作区活动照片及总结都已发至上,请大家浏览。
三、开展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
上期我们进入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的第二阶段,教学技能和说课。我们总结上一轮的经验,精心组织本次活动。力图通过这项活动提高中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
3月27、28日两天,我们同时在郑州二中、三中、七中、十一中、十六中、三十一中、外语中学等学校分别组织了课堂教学达标评优活动的教学技能和说课活动,各协作区负责人精心组织,聘请评委,保证了达标活动的顺利进行。和第一轮达标活动不同的是,我们增加了板书环节,并计入总分,来降低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的总分,但还是感觉不尽完善,根据外地经验,在下一轮达标活动中我们设想板书设计分数计入说课环节,将增加一个项目,地理现象形成过程示意图,总之,不论是删除还是增加,我们都将朝着更能反应地理教师素质和更合理的方向发展,也希望大家建言献策,共同把我们的课堂达标工作做得更好。达标活动两年一轮。
事实证明,通过这一达标活动,对于促进中青年地理教师的成长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对于刚上岗的年轻教师也是一种方向的指导。本次达标活动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从考核结果可以看出,选手间层次差异比较大,部分老师教学基本功不过硬;还有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课标意识不强,二是说课的模式不统一。这些都是我们今后要重点注意的问题。
四、按计划推进高中新课程实施。
1.5月份开展高二地理新课程选修课培训
去年是高中地理使用新教材的第二年,高二地理首次开设选修教材。上学期高二要开设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环境保护两个模块,这两个模块要在两个月内完成,对高二老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两年来,老师们一直在不断学习着、实践者、探索者,收获与困惑并存。新教材使用以来,省、市教育部门利用暑假对高一高二地理老师进行了全员培训,使老师从理念上和行动上都接受了新教材,但这种培训理论多实践少,必修多选修少,导致老师们对必修关注的多,对选修关注的少。所以当教研室提出要进行选修课培训时,我们认为非常有必要,这确实是我们地理学科老师最需要培训的地方。正因为是老师的需求,所以我就想既然培训就一定要有效,就一定不流于形式,一定要把培训工作做好。
回顾以往的高级别培训,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以往的大型培训多由人教社的教材编写专家培训或者大学教授培训,他们的报告确实很精彩,理论水平很高,但是缺乏老师们想要的操作层面上的内容。因为我们的培训对象是老师,所以要想使培训有效,必须先了解老师的心声和需求。为此,我们广泛征求高中地理中心组和广大老师的意见,最终把培训专家人选定位到“要请一位课改区的一线老师”,“要有课、有教学建议、有互动交流”。为此,我们多次和省教研室联系,提出我们的设想和要求,委托他们和课改区教研室联系,终于,由河南省教研省、安徽省教研室推荐,经赵主任协助,在人教社的帮助下,我们聘请了安徽马鞍山六中的林章和老师作为我们的培训老师。培训老师确定以后,我们多次和林老师取得联系,谈我们河南省及郑州市高中地理的课改情况,包括课程的设置情况、选修课的开设情况、对培训的想法、老师们的要求等等。最后把培训的主题定为三个:上一节选修课的现场课、做一场关于选修5、6的教学建议的报告、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
整个活动方济民老师、薄夫宝老师、沈永民老师做了大量的筹备工作,培训按照我们的计划和议程两个半小时结束,效果良好。专家报告理念和操作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上的实在,报告做的实在,老师们收获很大。
2.暑期新课程培训
首先,我们选派骨干教师到河南大学参加省级骨干教师新课程培训。接着是全市高中教师的全员培训,按照上级要求,参加省级骨干教师的老师全部参加市级培训的组织工作,从作业题到培训考试题,他们从老师们的需要出发,精心布置,我们的作业和试题质量都很高。同时还在教研论坛上发布培训信息和培训资料,很多省级培训老师深入各个学校,及时了解老师们培训中出现的问题,使培训和结业考试高质量的进行。在这项工作中,薄夫宝、万亚男、杨涛、王贵银、赵伟杰、王义军、张伟利、谢玉强等老师牺牲了大量休息时间,为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五、做好高三毕业年级教学指导工作
上学期已进入二轮、三轮专题复习,我们要求老师要研究考纲,研究试题,上好讲评课,认真进行每次考后质量分析。
按照高三三段复习备考计划,元月份、3月份、5月份分别举行了高中毕业班的第一、二、三次质量预测考试和评卷工作,上学期主要进行的是第二、三次质量预测考试和评卷工作。
1. 精心命题:我们组织相关老师查阅了前三年高考和郑州市高三地理质检命题的大量数据,依照20xx年考试大纲的精神,考查学生的四种能力。突出主干知识。突出地理特色。重视对学生图表能力的考查。与紧密结合。模拟高考。力求和高考保持一致。
2.4月17日,进行考试质量分析和复习备考研讨会。二检结束,我们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并召开高三地理复习备考研讨会,从试卷分析、专题复习到学习答题方法指导等方面进行研讨,积极备战高考。在质量分析和高三复习备考研讨会上,外语学校的张伟利老师为我们做了复习课示范,沈永民老师对二检进行了试题分析,张思梅老师为我们做了最后阶段复习备考指导报告,整个会议进行了三个小时,内容翔实,会场秩序井然。会议资料也已在上发布。
今后我们要逐渐形成制度,每次会议的组织、程序、资料和会议总结,还有大家的体会都在和教研论坛上发布,大家有什么想法、建议、疑问也都到教研论坛上发帖,提问。我的想法是要把教研室和建成我们地理老师的家。
六、期末考试情况通报
期末开展了七、八年级和高一高二的抽测评卷工作,这次七八年级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一是依据课标、教材,二是为学生高中继续学习地理服务,试卷突出主干,直击重点,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这也为我们今后初中教学和命题的指明了方向。这个指导思想我们将坚持不变。
年级平均分优秀分优秀率良好分良好率及格分及格率
七年级70.478526.81%7547.83%6073.16%
八年级73.558925.52%7849.32%6571.26%
高中命题的指导思想:一是依据课标、教材,二是瞄准高考,为高考打基础。关于命题,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请告诉我,我们一同改进,旨在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科目平均分一本一本率二本二本率三本三本率专科
高一61.288310.80%7622.61%6741.65%58
高二(文)53.52835.47%7316.53%6529.68%54
从各项数据指标来看,我们的考试应该是很成功的。
高三年级已经专门开过了会议进行分析,当时的分析发言稿,已发到中学地理网页。不再多说。
【地理学科的特性】推荐阅读:
地理学科的本质09-11
地理学科特色09-12
初中地理学科论文12-01
历史地理学科简介11-17
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计划06-08
地理学科问卷调查报告07-07
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学地理学科工作计划10-13
经典的数学学科谜语07-23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11-29
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