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贫困村情况的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流动商贩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摘要:关于流动无照商贩的现场整治执法,历来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难题,牵涉了城市管理执法单位的大量人力物力,耗费了大量精力,却收效甚微。本文从流动商贩存在的现状及产生原因,治理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加强城管执法队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流动商贩管理情况 产生原因
关于流动无照商贩的现场整治执法,历来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难题,牵涉了城市管理执法单位的大量人力物力,耗费了大量精力,却收效甚微。从衡量一座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来看,对流动无照商贩的现场执法水平的高低是其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指标。所以,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现场执法方法,对提高工作效率,顺利开展执法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1 存在现状及产生原因
产生原因:通过对市场周围的流动商贩和市场内的业主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流动商贩由于没有固定的营业摊位,每月可以节省设施费、税费、物业管理费、水电费等800-1200元。流动商贩的进货渠道和市场内的业户进货渠道几乎相同,有的流动商贩还凭借着自己流动性强、销售量大的特点,购进一些低成本的物品来与市场内业户进行竞争,个别流动商贩还有着8两秤的秘密武器。与此同时市场内业户平均每日要支付约20元税费。一个流动商贩就比市场业户每月多节省一千多元费用。从以上调研分析,投资少、风险小、成本低、收益高,是流动商贩产生的根源所在。
存在现状:从调查分析看,现阶段无照经营的主体人员复杂,其中下岗职工、待业人员、困难人员、劳释人员占了相当比例,他们中绝大多数是社会中低收入的弱势群体,生活比较困难,以从事加工、餐饮、服务、交通运输的居多;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城镇、城乡结合部和主干道路两侧,骑三轮车的、推手推车的、挑扁担的、摆地摊的,形式多样。流动商贩见执法人员来便一哄而散,待执法人员离开后又重新聚集贩卖商品。对于城管执法人员来说,所管辖的区域大,人数有限,清理规范比较困难。
2 现阶段海港区城管局针对流动商贩采取的主要措施
根据街道办事处的管辖区域,设置了两个执法大队,各自下设5个执法中队,建立队长包区片、队员包路段责任制度,确立“突出重点、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分步解决”工作思路,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在清理占道经营上下功夫。加大了对各类违规占道经营的整治力度,先后组织开展了清理摊点棚亭,取缔露天烧烤、马路市场等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二是投资建设规范化摊位。部分缓解了闹市区流动商贩堵塞交通问题,改善了流动小吃卫生差和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三是做好流动摊点规范疏导。启动了“心系弱势群体,构建和谐城管”的“民心工程”,按照“主干道严控、次干道严管、小街巷规范”的原则,在“不影响交通、不影响市容、方便群众生活”的前提下,经征求市民意见后,有计划地设置夜市烧烤摊群,修鞋、修车、配钥匙等便民摊点,以满足弱势群体的谋生需求和居民群众日常生活需要。
3 针对现场治理流动商贩存在问题的几点分析
要保证对流动无照商贩现场执法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总结以往经验和教训,根据所辖区域路段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一套相对完善的现场执法工作机制,细化制定出现场执法工作流程,确保现场执法快速有效,真正做到文明执法与有效执法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的发生,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些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
一是时间问题。流动无照商贩具有随时流动的特点,且对周边环境情况保持高度警惕,时刻防备执法人员的出现。所以,对流动无照商贩的现场执法在时间上应注重“准”和“快”。“准”是对流动无照商贩出现的时间、地点掌握准确,这就要求前期调查工作必须做到位。现场执法的具体时间,应尽量避免在交通高峰期间执法。“快”是现场实际操作必须快,包括进入现场必须快,完成执法程序必须快,撤出现场必须快。
二是策略问题。在对流动无照商贩现场执法时,一定要注意策略。如对较大规模流动无照摊群,应有选择,有重点,分阶段,分批次将其逐步整治完毕。如发现流动无照商贩在奔逃过程中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之类的危险,应立即停止追赶,留待以后计划周详再进行执法整治。特别是现场指挥员,如遇到特殊情况造成现场执法无法进行下去的,应当机立断,及时撤离。
三是围观和暴力抗法问题。在现场执法遇到群众围观时要冷静、机智、艺术地给予处理。由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特殊性,群众大多对行政相对人有同情心,可能会产生一些过激言行,其中难免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题发挥,故意挑拨。这时,我们一定要保持冷静头脑,过火的话不说,过激的事不做,通过冷处理的方式使事态得到控制。
4 对完善管理,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强化法制机构职能建设,确保城管行政执法工作始终纳入法制框架之中。城管部门应该在内部建立起一整套围绕法制机构而展开执法行为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形成环环相扣、层层负责。在城管行政执法实践中,大量的事实证明:以法制机构为中轴线的行政执法组织监督体制一旦建立完善,不但可以在客观上有效地对具体执法行为进行规范监督,而且这种体制还能发挥出其促使执法人员按照法律的要求,强化自身法制观念的巨大能动性。可以说:法制机构的建设和不断强化,是城管行政执法部门步入法制化正轨必不可少的坚实基础。
二是完善执法监督制度,使城管行政执法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强化法制机构建设的同时,为了进一步使法制工作具体化,城管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工作的过程中,要不间断地自觉检视自身的执法行为,并根据实际完善整套的城管行政执法监督制度体系,这一体系应该包括: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承诺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两错”追究制等。城管行政执法实践表明,制度体系的健全,不但可以极大地促进城管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主观自觉性,而且在客观上也可以促进城管行政执法队伍整体法制化水平的提升。
三是加强岗前、岗中法制业务培训,树立“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良好风气。由于城市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城管行政执法队伍也不断壮大,突出的特点是年轻人所占比例较大,这在客观上造成队伍法制观念以及相关法律基础知识水平的参差不齐。因此,将年轻的城管执法队伍锻炼成为一支合格的“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行政执法队伍,就必须从改造城管队员的思想、向城管队员灌输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入手。基于这样的思路,利用各种机会在城管执法人员中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制业务培训活动就显得十分必要。实践证明:高强度、大容量的法律培训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有效地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只有具备了这种良好的法制观念,城管行政执法才能更准确、更理性、更好地完成任务。
参考文献:
[1]潘登科,张蕾.流动商贩治理模式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03).
[2]石磊,陈伟,谢剑波.六位一体:流动商贩治理的公共服务模式探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04).
[3]石磊,谢剑波,喻娇.从我国流动摊贩的历史沿革观其存在的合理性[J].现代商业,2010(17).
作者:张丽丽
摘要:信贷扶贫政策是国家通过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贴息贷款支持“三农”、加快贫困地区脱贫的政策性金融扶贫举措,是国家扶贫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扶贫贴息贷款主要用于国家和省市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非重点县的贫困村,支持能够带动低收入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种养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市场流通企业,具有区域性、低利率、长期限等政策优惠特点。兴安盟是内蒙古自治区区域贫困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多年来,信贷扶贫政策在该地区的贯彻实施情况不尽如人意,遇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值得关注。
关键词:信贷扶贫;调查思考
一、兴安盟农村牧区贫困现状
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境内居住着蒙古、汉、满、朝鲜、回、达斡尔等22个民族,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人占多数的半农半牧区。总人口168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有113万人,占全盟总人口的67.3%;蒙古族人口有70.3万人,占全盟总人口的41.8% ,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8.6万人,占5.1%。兴安盟6个旗县市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2个,即扎赉特旗和科右中旗;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2个,即科右前旗和突泉县。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扎赉特旗北部、科右中旗南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科右前旗北部。目前全盟的870个行政村有贫困嘎查村418个,占总数的48%;农村牧区贫困人口33.48万人,占全盟农牧业人口的30%(其中绝对贫困人口23.48万人,低收入人口l0万人);仍有不通公路的村115个,尚有未改造的危草房22800户、土坯房12000户,无畜户26万户,无水浇地人口14.64万人。在全盟贫困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就占了81.9%。兴安盟集老、少、边、穷等特点为一身,贫困面比较大,贫困程度比较深,贫困发生率比较高,因灾致贫返贫人口比较多。
(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008年,兴安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只有1.1万元,人均财政收入922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029元,这些指标均居自治区12个盟市末位。
(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全盟目前尚有不通油路的苏木镇41个,不通标准路的嘎查村115个,广播电视盲点村1059处,3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条件简陋,无标准卫生室的嘎查村有833个,44万人的饮水不安全。
(三)农牧民文化素质低下、思想观念陈旧、生产方式落后
兴安盟农村牧区劳动力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绝大多数,其中:文盲占4.3%,小学及初中占78%,个别区域贫困乡镇文盲占近8.5%。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还很差。多数农村牧区贫困嘎查村仍然采取靠天吃饭、靠天养畜,自然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牧民饲养的牛、羊仍以当地土种为主。
(四)自然灾害多发
兴安盟无霜期短,干旱少雨,土地退化、沙化,水土流失严重,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多发,病虫害的发生种类、面积及程度也日益加重,连年遭受重灾,使农牧民大幅度减产欠收,因灾返贫现象严重。尤以干旱最为突出,素有“十年九早”之称。
(五)农牧业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
兴安盟农村牧区经济仍是农户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体,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弱,农业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覆盖面小,导致经营管理粗放,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村牧区主要以农牧业生产为主,非农产业只占1%;在农业内部农牧业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种植业经济所占的比重大大高于畜牧业经济的比重。
二、信贷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陈年贷款死滞多,新增贷款投放量少
据统计,2001~2009年3月末近9年间,只有2005和2006两个年度有新增贷款投放,分别投放1000万元和500万元,其余年度均无新增投放。从贷款年末(期末)余额走势看,总体呈波动下降之势。2007年末,全盟余额为7887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因全部形成死滞而从农行剥离,因此2008年至今,兴安盟无扶贫贴息贷款发放余额。
(二)新增贷款投向不合规
按照有关政策规定,扶贫贴息贷款应主要用于国家和省市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非重点县的贫困村。而农业银行2001~2009年3月末间发放的1500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全部投向厂址在盟行署所在地—乌兰浩特市(乌兰浩特市既非国贫旗县也非区贫旗县)的蒙牛公司兴安盟分公司1家企业。同时,蒙牛公司带动的奶农户大多数也并非是扶贫贴息贷款应扶持区域范围的贫困户。这与扶贫贴息贷款的“扶贫贷款发放要与解决贫困户温饱、增加收入密切相关,以确保贫困户受益为优先条件”的“贫困户受益的原则”相悖。
(三)金融市场条件不完善
目前,兴安盟共有6个旗县市,中国银行在县级及以下始终未设立分支机构,建行从5个旗县市全部撤出,只在阿尔山市设有1家支行级分支机构(办事处),工行只在4个旗县市设有分支机构,现只有农行和农发行在6个旗县市均设有分支机构,但均只设到县城,农信社在农村牧区垄断经营。由于县域及农村牧区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善,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致使鼓励各金融机构自愿竞争参与扶贫贷款工作的改革政策最终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四)政策性贷款与商业化运作之间存在矛盾
信贷扶贫工作既是一项经济工作,又是一项政治任务。扶贫贴息贷款作为二者的载体,欲使两方面完善结合,在实际运作中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扶贫贴息贷款具有政策倾向性、优惠扶持性的特点,而商业化运作是以经济利益为条件,获取商业回报为目的的。因而涉农项目和贫困农牧民所从事的种养加等产业具有的高风险性和低效益性往往很难调动起商业性金融机构参与信贷扶贫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追逐经济利益和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商业性金融机构一般优先考虑前者而不会是后者。
(五)信贷扶贫政策指导性过强,强制力不足
如: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农业银行联合制定出台的《关于印发<扶贫贴息贷款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第三条规定:扶贫贴息贷款的发放主体为中国农业银行,实行指导性计划管理,由中国农业银行按照放得出、收得回的原则自主发放。2008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联合制定出台的《关于全面改革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的通知》中规定改革的原则之一:即按照自愿和公开公平的原则,尊重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自主经营地位,鼓励自愿按商业原则参与扶贫贷款工作,通过发挥各自经营特点和业务优势,公开公平开展竞争,提高服务水平。上述两个文件中均使用“指导性计划”、“自主原则”、“自愿参与”等强制力和约束力不强的措辞,致使金融机构对于落实信贷扶贫政策“肩无压力”,完全可以“置之不理、我行我素”。
(六)政策实施环境不理想
一是政府对信贷扶贫政策重视不够。国家扶贫政策包括财政扶贫政策和信贷扶贫政策。对两种扶贫政策,政府倾向于青睐前者,而忽视或者忽略后者。这是因为,财政扶贫政策对于政府来说具有可操纵性和易操作性,但是对于信贷扶贫政策感觉主要是协调争取难度大,而且从资金投入量上信贷扶贫政策资金相比财政扶贫资金往往少之又少,而且条件较为苛刻,易得性差,因此地方政府对于信贷扶贫政策往往“望贷却步”,或者“敬而远之”。二是政府职能部门存在沟通协调和组织落实不力的问题。据调查了解,近两年,地方扶贫职能部门,从未就信贷扶贫政策相关事宜主动找金融部门协调商量,争取支持。三是金融部门能够认可并可介入的贷款储备项目几无或者少之又少。四是农村牧区信用环境差。对早些年发放的到户贷款,绝大多数农户使用效益低,还贷意识差,造成大量死滞。
三、对策建议
(一)提高对落实好新时期信贷扶贫政策重要性的认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好信贷扶贫政策是促进贫困地区农牧民增收、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要扶贫举措。各级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信贷扶贫工作,加强政策引导,搞好部门协调,抓好前期调研,完善项目储备,为顺利落实信贷扶贫政策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金融部门要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在注重讲求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尤其要正确把握和妥善处理政策性业务与商业化运作之间的结合点与矛盾和问题,积极而为,主动作为,创造性地开展信贷扶贫工作。
(二)调整理顺扶贫贴息贷款的管理体制
从长远看,在贫困落后地区,必须重视加快建立覆盖县域及农村牧区的、政策性与商业性共存的有序竞争的金融机构体系建设,为未来确保信贷扶贫政策顺利落实创造良好的基础载体条件。届时可以考虑,扶贫贴息贷款指定由政策性金融机构独家承担。从目前看,尽管国家开发办[2008]28号文件《关于全面改革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的通知》提出鼓励各家金融机构自愿按商业化原则参与扶贫贷款工作,但是涉农产业、项目的高风险性和低盈利性甚至亏损性使得商业性金融机构、特别是大型商业性金融机构不愿轻易涉足扶贫贷款领域。有鉴于此,特别是鉴于农业银行当前的改革实际及未来发展趋势,建议国家重新调整扶贫贴息贷款项目贷款和到户贷款投放主体。暂应指定农业发展银行(因无县级以下分支机构)承担扶贫贴息项目贷款,农村信用社(因在农村牧区机构较多、点多面广辐射力强)承担扶贫贴息到户贷款。为了鼓励和引导信贷扶贫政策的落实,对两家金融机构贷款本金暂应由人民银行增加专项再贷款解决。
(三)充分发挥人民银行的作用
一是人民银行要充分运用再贷款、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为扩大落实信贷扶贫政策创造条件。比如,可以考虑对落实信贷扶贫政策较好的金融机构给予增加专项再贷款、更灵活的利率制定及补息等优惠政策。二是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快涉农企业征信和农村牧区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利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信息,帮助金融机构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要让发放扶贫贴息贷款尽量做到“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让扶贫贴息信贷政策真正成为“地方政府满意,金融机构受益,贫困群众得惠”的民心工程。
(四)完善有助于推动信贷扶贫政策落实的政府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政府职能部门必须重视做好扶贫项目的选项、立项和储项工作,坚持 “让项目等资金,而不能让资金等项目”的原则,并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积极做好项目推荐工作。二是地方政府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考虑推动建立扶贫贷款担保公司,从根本上解决扶贫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在目前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建立扶贫贷款保证金专户,解决相关企业担保难问题。同时,鼓励扶贫企业自筹风险金,尽可能地增强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三是政府部门应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增加与信贷扶贫政策相配套的财政资金投入,同时给予相关金融机构税收优惠。四是加快相关立法。目前已经出台的有关扶贫贴息方面的政策规定“指导性有余而强制力不足”。针对这一实际,国家应考虑从法律层面制定出台更加权威统一的扶贫贴息贷款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制定《扶贫贴息贷款法》,从而进一步增强各有关方面落实信贷扶贫政策的力度。五是地方政府应重视加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顺利落实信贷扶贫政策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责任编辑秦亚丽)
作者:吴 增
摘要:国家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围绕保护生态、保障职工生活两大目标,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场新体制。随着社会发展、经济转型、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及国际背景的影响,黑龙江省国有林场发展逐渐显现出定位不清晰、体制不顺畅、经济总量小、职工收入低、社保能力不足、人才匮乏、冗员较多、林权问题、脱离同级财政预算管理等问题。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准确把握国有林场改革方向、原则和要求;理顺管理体制,搞活经营机制;全力保障民生;积极引进人才,妥善安置富余职工;完善森林资源监管体制;完善林业财政政策。
关键词:林场改革;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引进人才;保障民生
2015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有林场改革方案》,要求各省(区)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围绕保护生态、保障职工生活两大目标,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场新体制。为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确保我省国有林场改革顺利推进,我们与省林业厅对全省国有林场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并在省内选取部分市(县)的基层林场进行了调研,省林业厅还到浙江(先行试点省)进行了学习考察。我们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本调研报告,为制订我省《国有林场改革方案》提供了依据。
一、我省地方林业国有林场发展状况
(一)历史沿革。我省国有林场是地方国有林区的主体。一部分是在新中国第一代森林经营机构(森林抚育站)基础上建立的;另一部分是由于森工企业任务繁重,逐步将无力经营的天然次生林交给市县林场经营形成的;还有一部分是由国家投资在荒山荒岭上通过大规模造林形成的。
(二)基本情况。目前,我省有425处国有林场,占全国8.7%,分布在13个市(地),78个县(市、区)内。林地面积726.1万公顷,为全省林地面积的28.75%,为全国国有林场的12.74%;活立木蓄积4.1亿立方米,为全省的22.58%,为全国国有林场的17.27%。职工78382人,其中在职职工51872人、离退休职工26510人。2014年度全省国有林场收入25.33亿元、支出28.76亿元,收支差额为-3.43亿元。
(三)在全省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国有林场为主体的地方国有林区与龙江森工、大兴安岭并称黑龙江三大国有林区。重点公益林297.7万公顷,占国有林场林业用地面积的44.7%;一般公益林221.8万公顷,占国有林场林业用地面积的33.3%。全省享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312万公顷,被纳入中央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的国有林场327个,为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防风固沙、水源涵养、国土安全等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战场。我省在国有林场经营区内建设的各类型自然保护区92处,占全省自然保护区的45%;63处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在国有林场经营区内,总面积155.1万公顷,占国有林场林业用地面积的1/4。可以说,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在维系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二是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重要屏障。地方国有林场森林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老爷岭和森林资源破坏严重的嫩江、松花江流域及三江平原腹地,多为次生林和天然原始林,既有边境县(市)的国防林、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特种用途林,又有以嫩江、松花江为主的五大江河水系和多处大中型水库周围的防护林,是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绥芬河等五大水系的发源地和涵养地,是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重点区,成为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生态屏障重要组成部分。三是维护国土安全的重要基础。我省拥有边境线3023公里,18个边境市县有84个国有林场,其中有38个国有林场沿边境线上与俄罗斯水陆接壤,为维护国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管理体制。自1952年成立第一个国有林场以来,地方国有林区管理体制经历数次收放、合并,形成了目前以市县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按隶属关系和管理权限,可划分为省、市、县(区)和企业管理四类。省属18处林场;市属48处林场分别由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鸡西、双鸭山、鹤岗、七台河和黑河八个市林业局管理;县(市、区)属332处林场,大部分由县(市、区)林业局直管,齐齐哈尔、大庆、绥化市所属县(市、区)的部分林场,林业局与其是业务指导关系,人权和财权由县政府直接管理;其他行业林场分别由龙煤集团和佳木斯造纸厂等管理。按照隶属关系:省属18处,市(地)属48处,县(市、区)属329处,其他行业30处(龙煤集团28处,辰能林业公司2处)。按照单位性质:事业368处(其中全额6处、差额51处、自收自支311处),企业56处(其中原事业转制为企业的林场19处、行业部门所属企业林场30处、原市县区属的企业林场7处)。
(五)经营机制。自2001年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以来,国有林场的中心任务从培育、经营、管护、利用森林资源转为以林业生态建设为主,部分国有林场停止了采伐活动,国有林场的性质应由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但国有林场一直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经营模式。
二、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定位不清晰、体制不顺畅。国有林场从事的是公益事业,但企业化的管理使一些地方政府在处理国有林场各项工作时受到误导,影响了对国有林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也制约了国有林场的发展,国有林场逐渐形成了“不城不乡、不工不农、不企不事”的局面,使国有林场发展陷入困境。
(二)经济总量小、职工收入低。全省国有林场2014年经营收入25.33亿元,场均经营收入596万元,与国内经济发展较好的浙江等省相比差距较大,与拥有资源总量不相称。国有林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大,既没有形成适合本地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无力引导和发动职工因地制宜发展自营经济。2014年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21541元,仅为我省社会平均工资42700元的50.4%,低于森工国有林区,大部分林场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居民人均收入。黑河市国有林场职工2014年人均收入仅为1.84万元,低于当地农民收入水平。全市国有林场在职职工中兑现全额岗位工资的仅占总数的19.8%,档案工资的占38.8%,以田抵资的占9%,还有32.4%没有工资收入。林口县国有林场场长月工资1880元,副职领导月工资1650元,主要职能人员月工资1490元,管护员月工资1350元,工资性收入低下导致林业职工家庭抵御风险能力较弱,有的出现因病、因灾返贫现象。
(三)社保能力不足。国有林场在职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42581人(其中:参加事业单位的有29975人、参加企业的有12606人),未参保的有9291人,参保率82%;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3826人(其中:参加机关单位的有26214人、参加企业及城镇居民医疗的有7256人、参加新农合的有10356人),未参保8046人,参保率84%。大多数林场参加的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为当地统筹,缴费比例偏高,最高达40%。同时,还要负担离退休人员生活费非统筹部分(约占退休人员生活费50%)。一些林场只能参加保障水平相对较低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社保缴费已经成为林场沉重负担,净收入全部被吃掉还不够。鹤岗市林业局所属单位承担缴纳养老保险的比例达40%,还要承担离退休人员生活费非统筹部分,2014年核定缴纳养老保险2690万元,医疗保险540万元,合计3230万元,超过其木材生产纯利润。
(四)人才匮乏、冗员较多。在我省国有林场5万多在职职工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12.57%,其中获得各类专业技术职称的只占9.6%,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明显不足。国有林场地处偏僻,经济落后,待遇低下,新毕业的大中专学生不愿到林场工作,严重制约着国有林场的发展。由于林场营林工作量的减少,用工量也相应减少,平时在岗职工只有林场管理人员、森林管护人员及后勤等,占林场职工的30%—50%,其余人员有的从事季节性劳动,有的在自己分得的“工资田”中从事种植业,有的外出打工。齐齐哈尔市发展林场402名在册职工中,在岗职工仅为66人,种工资田269人,内部退养67人。
(五)林权问题不容忽视。由于国有森林资源产权主体不明确,管理权和经营权混淆,出现省、市、县政府都是国有森林资源产权主体的问题,一些市县政府和林业局甚至个别国有林场随意将森林资源抵押、流转。据不完全统计,国有林场已有95万公顷林地产权发生变化。其中:承包44.26万公顷、占流转总面积的46.5 %(下同);转让13.10万公顷、占13.7%;租赁9.42万公顷,占9.9%;股份制11.24万公顷,占11.8%;合作9.66万公顷,占10.1%;抵押1.59万公顷,占1.6%;其他类型5.72万公顷,占6%。按流转对象看:流转到企业和个人79.45万公顷,占80.4%;流转给本林场职工15.52万公顷,占19.6%。其中除了省政府批准的流转试点外,其余均属各地自主非法流转。哈尔滨市政府将市林业局胜利林场、呼兰区黄土山林场、阿城区的两个林场抵押给国家开发银行。
(六)脱离同级财政预算管理。1996年国有林场管理体制下放市县管理后,全省只有少数行政编制人员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绝大部分林业局所属事业单位经费主要依靠国有林场上缴利润弥补,为自收自支管理方式。东宁县林业局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一直维持自收自支方式,未纳入财政预算。
三、意见建议
(一)准确把握国有林场改革方向、原则和要求。国有林场改革要坚持走公益性改革为主的方向,以厘清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各方面关系为主线,坚持生态导向、保护优先,坚持改善民生、保持稳定,要明确市(县、区)政府是国有林场改革的责任主体。
(二)理顺管理体制,搞活经营机制。一是推进国有林场政企、政事、事企、管办分开。理顺政府部门与国有林场的关系,市、县所属国有林场作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还国有林场事业法人地位,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林业部门负责资源监管、业务指导和党务管理,解除林业部门既是管理者又是经营者的双重身份,实行经营权和管理权分离。二是推进国有林场从事的经营活动实行市场化运作。对于商品林采伐、林业特色产业和森林旅游等暂不能分开的经营活动,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鼓励职工联合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投标、承包、租赁等形式取得林地经营、国有资产运营、森林资源培育管护、生态建设等工程施工或经营权,在竞争中自求发展。林场承办的企业要从林场剥离出来,成为独立法人,国有林场可作为出资人,享有出资人权益。有条件的可整合国有林场经营性资产和资源,引入战略投资者,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股份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
(三)全力保障民生。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林场职工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国有林场改革后,职工统一参加事业单位社会保障,按照政策规定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改革前国有林场拖欠的社保费一次性补齐,免收滞纳金。改革后,国有林场职工社会保障统筹缴费纳入财政预算。鉴于改革前国有林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问题复杂,建议由省人社、财政、林业部门联合制定政策措施,对此进行规范。完善国有林场社会救助体系,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和遗属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
(四)积极引进人才,妥善安置富余职工。针对目前国有林场人才匮乏的实际情况,建议有关部门对有意愿到国有林场工作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出台优惠政策,以吸引人才,提高国有林场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安置富余人员:一是通过财政专项经费采取购买劳务的方式安排其从事森林抚育、造林和管护等工作;二是对接近法定退休年龄的富余职工,可利用林辅用地安置,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三是利用现有经营项目组建新的法人经营实体方式安置或由林场为富余职工提供林业特色产业等工作岗位逐步过渡到退休;四是鼓励国有林场职工离岗创业,对经单位同意的可在3年内保留原职工身份,对符合条件的享受相应优惠政策。
(五)完善森林资源监管体制。按照中央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的要求,明确由省政府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人职责,按照林地性质、生态区位、面积大小和对社会全局利益影响程度,建立省、市、县分级监管资源体制,实行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明确产权主体和监管责任。将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情况纳入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国有林场场长实行森林资源离任审计。实施以提高森林质量和严格控制采伐为核心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森林经营方案的执行力度,严格按照森林经营方案编制采伐限额、制定年度经营计划和开展森林经营活动。
(六)完善林业财政政策。以此次国有林场改革为契机,捋顺林业与地方财政的关系,国有林场实行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切断国有林场与林业主管部门的经济联系,重新核定林业主管部门的人员和机构经费,避免由国有林场养林业局的局面。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财政厅农业处)
责任编辑:洪峰
作者:付英彪
兰考二高关于贫困学生资助情况的报告
“上学难,上学贵”是目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教育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当前,政府将逐步把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构建起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同时,高校、职业技术学校普遍建立健全了国家奖学金、国家贷学金政策、勤工俭学等助学奖励制度。我国基本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和大学这“两头”的教育救助问题,但对于高中贫困生的资助,几乎是一个空白区。
兰考县由于历史地理等多种原因,全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居民收入普遍低下,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本县的高中贫困生,除了部分极贫困学生能获得国家的贫困补助,其他学生几乎没有资助来源。
尤其是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地处资源贫乏、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两省交界,生源绝大多数都来自于周边农村。该校大多数学生整个冬季都是一铺一盖,很少有换洗的棉衣棉被。根据对学生饭卡消费情况统计,大部分学生月生活消费在60~70元之间,每顿饭大多是馒头咸菜或者几个人合买一份菜,更有甚者一个人一个月只消费19.3元,根本满足不了营养需求。
该校有些学生属于单亲家庭,有的学生是养子女,有的学生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这些家庭都比较贫困以至于交不上学费。每学期报到期间,不少学生因交不起学费、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就此辍学,每个学期末都有很多学生流失。每年的高一新生招录中,为数不少的优秀学生未能到校报道,据事后了解,大多因经济原因或外出打工,或干脆在家务农。这种情形严重影响了高中教育的开展和人民素质的提高。
该校4000多名学生,95%以上都是贫困生,这些贫困学生的受资助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极少部分的国家贫困补助(约200人,人均约1000元);
2、有限的社会个人资助(据了解不超过10人,资金数目不详);
3、河南大学三农协会给予的少量资助(30人左右,每人每学期150元);除此之外,没有其它来源。
消除贫困家庭课题组
2008年3月14日
根据区委关于组织实施“消除贫困家庭,构建和谐红岗”行动要求,我们课题组自2008年3月3日起,先后召开了民政、教育等部门参加的专题座谈会2次,深入5个街道、杏树岗镇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不同层面的意见和建议,下发了老年人、农村贫困人口、城镇贫困人口、残疾人、贫困学生等五类调查表,对全区贫困家庭及老年人等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经过对调研数据和意见建议整理分析,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 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的贫困家庭主要是指由于就业、就学、患病、残疾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年人均收入临界低保标准的家庭。调查涉及五类人员,分别为农村贫困人口、城镇贫困人口、残疾人、贫困学生、老年人。其中,老年人不区分贫困与否。
贫困标准由区民政局参考相关数据及城乡实际消费水平制定,分农村贫困家庭标准和城镇贫困家庭标准。(见表
一、表二)
表一:农村贫困家庭标准
贫困家庭类型特困家庭比较贫困家庭中等贫困家庭一般贫困家庭
年人均收入范围0-944元945-1133元1134-1322元1323-1416元
表二:城镇贫困家庭标准
贫困家庭类型特困家庭比较贫困家庭中等贫困家庭一般贫困家庭
年人均收入范围0-2963元2964-3276元3277-3516元3517-3744元
第一类,农村贫困人口。农村贫困人口的调查范围为持有红岗农村常住户口的居民。农村人口总数为2.79万人,贫困人口819人。(见表三)
第二类,城镇贫困人口。城镇贫困人口的调查范围为持有红岗城镇常住户口的居民。城镇人口总数为10.54万人,贫困人口1497人。(见表四)
第三类,贫困学生。我区共有贫困学生267人。其中,职高32人,中专8人,高中135人,大专36人,本科56人。(见表五)
第四类,残疾人员。我区共有残疾人3338人。(见表六)
备注
城镇贫困人员共有1497人,其中低保人数532人,无低保人数965人。各单项之间不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第五类,老年人。我区75岁以上老年人共计1748人。(见表七)
第三,就学方面。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学生有“两免一补”政策,即免杂费、课本费,补住宿费。对城市低保户的学生实施低保补助。每学期小学生140元,初中生210元,普通高中高中生630元,市重点高中高中生770元,省重点高中高中生840元,职业高中高中生756元,大学生最高补助为4000元。就目前情况看,贫困家庭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压力不大,主要是在高中和大学阶段有较大经济压力。一是费用高。高中学费每人每年约为4000元,生活费每人每年约为3000元。而低保户的高中生每人每年补助最高仅为840元;一般本科学杂费每人每年约6000元,生活费每人每年4000元。而低保户的大学生每人每年最高补助为8000元。没有纳入低保的贫困家庭,基本没有来自外界的经济援助,贫困家庭的学生上学存在很大困难。二是社会关注度不够。在调查中发现,对学生的资助主要来源于政府,社会群体特别是辖区企业对学生的资助没有形成体系。社会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社会助学、企业助学几乎没有,缺少组织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助学的激励机制和有效平台。
第四,老年人方面。老年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赡养方面。一是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问题。杏树岗镇在敬老院生活的“五保户”有58人,还有22人在家里不愿意到敬老院生活。集中供养补助2200元,分散供养补助1500元。虽然资金补助有差距,但仍有一些五保人员不愿离家到敬老院生活。不属于五保人员的农村老人,除了区镇村临时的补助、救济外,基本是靠儿女供养。二是托老所问题。目前,红岗只有创业街道平安社区建立了托老所,且只具备基本功能,设施简单,容纳人数少。
第五,残疾人方面。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很多家庭因此贫困。残疾人家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就业问题。另外,红岗地区缺乏针对残疾人的公益性基金,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一是就业难。修改后的税法规定,企业解决一个残疾人就业最多每年可退还的增值税额或减征的营业税额为
3.5万元。新劳动法要求为签订劳动合同人员缴纳“三险”,3.5万元补助用于缴纳“三险”和发放残疾人工资后剩余不多,企业宁可聘用健康的人也不要这部分利益。二是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对残疾人的保障主要是国家低保政策,其他方面的保障不健全。三是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程度不高。红岗地区没有专业性的救助组织,也没有设立专项资助基金。
第六,特殊群体方面。这次调查将招商户、复员军人、商场改制人员、农转非人员列为特殊群体。一是招商户。红岗共有招商户3442人(其中红岗公安分局管辖1915人,八百垧公安分局管辖1527人)。对招商户的调查难度很大,他们在原户籍地是否有退休金及其他经济收入很难调查清楚。而且招商户大多都有劳动能力但没工作单位,要求政府安排工作岗位。招商户中的贫困人口,按照市里关于招商户口的政策,不能纳入低保。二是复员军人。自1993年以来,全区共接收复员军人58人,按市安置计划需
要全部安置。(见表十)三是商场职工。涉及到红岗、八百垧、解放、杏南四个商场。目前问题最大的是红岗商场和八百垧商场,两个商场涉及283人,其中退休人员89人。调查发现,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在于企业改制不规范、不彻底,存在诸多弊端,并且职工养老保险拖欠多年。(见表十一)四是农转非人口。杏树岗镇农转非人口已经有650人,而且还有1000多人要求变为农转非人口。在统计贫困家庭过程中,如果按照城镇标准,均为贫困人口,而按照农村标准,大部分不是贫困人口。
三、 解决措施
贫困家庭的产生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因素,消除贫困家庭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有步骤有层次地逐步推行。既要有长效机制,又要有应急措施。因此,实施“消除贫困家庭,构建和谐红岗”行动势在必行,建议用4年时间,创造4000个稳定就业岗位,200个公益性就业岗位,彻底消除零就业家庭。多途径筹集资金,用于奖励600名80岁以上老年人,援助300名贫困大学生、300名贫困高中生、300名残疾人员、100名大病特困人员。为完成上述目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国家每项改革都有相应的资金支持,充分利用政策是消除贫困家庭最为有效的方法。一是用足低保政策。低保政策是我们消除贫困家庭最有效政策。因为纳入低保,国家就会在生活补助、住房补贴等十一个方面给予补助。纳入一个低保户,相当于解决一个贫困家庭。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大胆放宽界限,将临近低保的贫困家庭有步骤地纳入低保范围。在适当扩大低保范围过程中,应当科学合理计算贫困家庭收入,优先解决重病、残疾、家有高中和大学学生的家庭,从而解决贫困家庭的就医、住房、入学等实际困难。在审批过程中,应该通过公布名单、召开居民代表大会,讨论和决定提请审批的低保户名单等程序,避免引起纠纷和不稳定现象。区民政局要核算出申请新的低保户所需要的费用,积极同上级部门协调,争取最为宽松的政策支持。区委应该放手支持将有关政策同红岗实际相结合、具有创新精神的工作人员。二是用足小额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劳动部门对自主创业人员小额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只要经过免费的创业培训,有符合条件的人担保,就可以得到5万元以下的2年无息贷款,而且该项审批权已经下放到区劳动局。对于贫困家庭,可以单独申请,也可以探索运用多户联办,成立经济实体,统一办理,贷款归经济实体管理的方式进行,镇或街道全程监督贷款使用方向,在确保贷款及时返还的同时,又可以为贫困家庭创造稳定的收入来源。另外,要对小额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宣传到位,鼓励贫困户解放思想,大胆使用小额创业担保贷款。三是用足医疗保险政策。按照目前统计的低保户数,农村按照每人每年缴纳24元的标准计算,最多需要5万元;城镇按照每人每年96元的标准计算,最多需要10万元。如果区政府每年拿出15万元,就可以为红岗贫困家庭创造几百万的医疗费用使用空间。同时,应该通过政府搭台引导的方式,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解决贫困家庭看大病的问题,比如近期移动公司开展的对使用移动手机的贫困家庭帮助缴纳大病基金或医疗保险活动。四是用足养老保险政策。社会养老保险的最低缴纳额为1980元,累计年限不低于15年。我们建议此项政策可以适度使用,筹集资金,重点解决特殊群体的问题。
第二,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有就业就有收入,就可能减少一个贫困家庭。要在积极创造公益性岗位的同时,通过政策换岗位方式,鼓励街道社区和镇吸纳社会力量开办企业创造就业岗位,鼓励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应该加强对贫困家庭无业人员的免费技能培训和思想教育,使之能胜任岗位要求,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家庭问题。一是鼓励街道社区和镇村创造就业岗位。由社区创办经济实体,既可以解决一部分贫困家庭就业问题,又可以获得一部分收益。应该出台政策,鼓励贫困人员开办家政服务公司、便民商店、劳务派遣公司等实体就地解决贫困人员就业问题。也可以在辖区内设立早市、旧货市场等特色市场,创造出协税、保洁等公益性岗位。二是用政策换岗位。红岗境内350多家工业企业,只要我们给政策,就可以开发出诸多公益性岗位,解决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劳动部门
可以和企业签订协议,政府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企业将岗位提供给政府推荐的人员,从而形成解决就业的长效机制。按照谁的职工谁负责的原则,分清贫困家庭身份归属,是市政贫困家庭的,可以组织机关科室进行包扶;是油田企业贫困家庭的,可以协调油田企业进行包扶。三是加强对贫困人员的思想教育。有少数贫困人员并非自身能力欠缺,而是因为思想落后。这部分人往往养成好吃懒做和贪图享受的陋习。这种现象,在农村较为明显。对于这一部分人,在政府给予补助方面,应该加强对补助用途的监督。同时,宣传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典型,对脱贫致富的家庭予以奖励,调动贫困人员创业的积极性。
第三,积极救助贫困学生。孩子是未来,更是贫困家庭的希望。解决一名学生的上学问题就等于消除一户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中内泡村因为贫困原因,已经10年没有一名学生考上大学。资助贫困学生上学是消除贫困家庭、改变贫困人员生活现状的一个最佳途径。一是加大帮扶力度。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为社会力量参与助学活动搭建平台,鼓励企业设立社会公益助学基金。通过企业家回报社会等活动,让企业家与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全程予以资助。对参与助学的企业家等群体应该大力宣传,给予政治荣誉和精神鼓励,通过助学活动扩大企业家的影响力。督促中省市直单位承担相应社会职能,确保每个单位每年至少帮扶3名贫困学生。开展城乡学生手拉手活动,鼓励城镇学生对农村学生的帮助。二是加大资助力度。利用慈善基金、政府救济金等专项资金进行重点资助,解决贫困家庭学生就学费用问题。加大社会力量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如交通银行开展对青少年残疾学生的助学计划,对高中生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对大学生每人每年资助2000元。
第四,奖励高寿老人。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一是鼓励农村老人到敬老院生活。提高集中供养的政府补助,改善敬老院的生活环境,提高集中供养老人的生活质量,拉大与分散供养补助的差距,促使农村孤寡老人和贫困老人到敬老院生活。二是鼓励社区建立托老所或老年公寓。给予相应优惠政策,鼓励街道和社区利用自身和社会力量开办中高档次托老所。三是利用龙华慈善基金对高寿老人进行抚助。对辖区八十岁以上老人分不同年龄阶段给予不同的高寿补助,每年农历9月9日发放一次补助费,开展一次“爱心献银龄,人间重晚情”的主题活动,让老年人体会到社会的温暖。
第五,关注残疾人。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关注残疾人事业,重点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一是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鼓励街道社区开发公益性岗位,吸收残疾人就业。争取国有大企业和民营企业支持,提供适宜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免费为残疾人提供技能培训。设立残疾人就业奖励基金,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二是成立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只需要先期注入30万元启动基金,就可以带来一系列针对残疾人的政策优惠,建议考虑设立。三是建立残疾人康复中心。只需将相应房产落实到残联名下,上级部门就会一次性给予20万元启动资金,并会给予相应政策及设施支持。
第六,妥善解决特殊群体问题。由于历史原因,我区形成了招商户、复员军人、商场职工、农转非四类特殊群体。这些特殊群体中有很多贫困人口,解决好他们的问题有利用维护社会的稳定。一是招商户。对辖区内招商户进行登记,贫困家庭需提供户口原在地的贫困证明。用足国家现有政策为其提供便利,鼓励他们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对于特别贫困的给予特殊对待,为其提供就业援助和其他扶助。二是复员军人。对于复员军人,政府要积极创造公益性岗位,优先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三是商场职工。可以考虑通过产权制度改革,以改革的方式,明晰产权,焕发企业生机,彻底解决商场职工问题。同时,可以考虑在“三险”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四是农转非。充分利用市工会对城镇贫困家庭的免费技能培训机会,对他们进行技能培训,积极为这部分人创造就业岗位,加强劳务输出。鉴于以上特殊群体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复杂性,处理时必须慎重,确保不产生负面效应。
关于贫困生xxx同学家庭情况调查的
报告
乐平市教育局:
我中心小学根据上级有关指示,对xxx同学家庭情况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如实向局里作出报告。
xxx同学,性别:女;1991年4月出生;是乐平市众埠镇桐坡村村民xxx的长女,在xxx学校学习,于今年8月分考取xxx大学。
xxx同学一家5口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于父亲一人外出务工所得,由于父亲文化程度低,忠厚老实在外从事体力活,收入一向微薄。祖父一向身体欠佳,常年疾病缠身卧床几年,去世时家里欠下好几万的医疗债务;祖母80多岁,视力及其低下,且需常年用药,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靠王熔毓的母亲照顾。母亲只能在家照顾年迈的祖母和弟弟,从事轻体力的农活,不能维持生计。弟弟就读于乐平市众埠中学,由于家庭收入微薄,多年来他们能在学校读书学习主要依靠亲友的支持。加上今年家里遭受超历史的洪涝灾害,家具及生活用品几乎被洪水冲毁,这对于本来经济就很紧张的xxx同学家庭来说是雪上加霜。
xxx同学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再也无法承担她的庞大的学费开支,希望得到社会的帮助!
特此报告!
调查人:
众埠中心小学
2011年8月18日
报告人:程胜
一、南昌地区贫困农村小学师资基本情况
正式在编的教工占64%,聘用低学历的教师占36%。男教师占27%,女教师占73%。拥有大专学历的占5%,中师学历的占60%,初中学历的占35%。45岁以上的占45%,30—45岁占9%,20—30岁的占46%。从调研结果分析可知:贫困地区小学师资正式编制的较少,学历偏低,男女比例不协调等。
二、贫困乡村农村小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一)是贫困乡村农村小学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明显。从调查的10所小学看,45岁以上的教师近50%,而30岁以下的不到10%,在一线教书的多是45岁以上的教师,出现了“爷爷奶奶教小学”的普遍现象。这些教师常因身体不好,家庭经济负担重,住房、子女读书、就业、子女成家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完全集中精力上课。新招录的年青教师绝大部分不愿意到偏僻的村小任教,同时一些年轻骨干教师被市区、县城小学招聘录用。
(二)是贫困乡村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性缺编”现象突出。座谈中,很多教师反映,新课改后虽然课程是按上级规定开设的,但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大都形同虚设。新课程体现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的特点。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手段与方法,改革评价方式。调查发现,专业对口的教师只有52.6%,学非所教、教非所学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学校没有专业的音乐、体育、美术教师,英语、信息教师缺口也较大,主要原因是近几年进入贫困乡村的小学教师队伍的毕业生甚少。
(三)是贫困乡村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整体初始学历较低。按照目前要求,进入小学教师应有大专学历。但我市贫困乡村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整体学历偏低。调查的58名小学教师中,第一学历大专的不到5%,而且还都是新进的年轻教师;大部分教师是中师毕业或民办教师转正的,有的还存在着借用学历资历较低的教师。虽然部分教师按要求进修了大专学历,但大部分是短期培训或选学的是文科等易考专业,学非所教,仅是为了拿个文凭,实际水平不高。
(四)是贫困乡村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条件差,有的教室还没有通电,照明不好,天热很热。离集镇较远,生活不方便,学校的福利等相对较差,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都比较贫乏。
(五)市级优质课和教学基本功大赛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不到8%,尤其是贫困乡村小学比率更低。由于城乡生活水平的差异,农村部分骨干教师也想方设法调往城区,所调查的12个贫困乡村小学近几年调到或借调到城区的教师近60人。
(六)是城乡教师资源分配不均。调研中,部分教师对城区小学扩招从农村招录优秀教师的做法提出意见:认为好教师积聚城区学校,一方面使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下降,另一方面导致农村生源向市区城镇集中,家长想方设法把子女挤入城区学校就读。造成“农村生源不足、城 1
区学校人满为患”,不利于平衡资源,计划招生。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及对策
针对本次调查情况,结合贫困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内容和要求,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搞活机制,优化资源。全市将有计划的招考专业紧缺的教师充实到贫困乡村农村小学工作一线。在此建议:第一,在编制核定上,根据贫困乡村基础教育的实际需求和教师队伍现实情况,实行“定员定岗定编”,对年老体弱的教师,酌情办理提前退休等;有计划有步骤地充实贫困乡村教师队伍,保持教师队伍良好的梯次结构,促进贫困乡村基础教育持续发展。第二,在人员分配上,重点向贫困乡村小学一线倾斜。充分考虑贫困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在学科、年龄、知识、性别等方面搭建合理结构。激励更多的吃苦耐劳的小学教师充实到贫困乡村小学的教师队伍中去。第三,简化调动手续,促进现有人员流动。统筹全市教师资源,按需调配,简化程序,积极推动教师在校际、镇际和城乡之间的合理流动,促进教育系统内部人才资源合理配置。达到贫困乡村小学师资共享的目的。
(2)增加财力,改善贫困乡村小学的办学条件。
(3)政策倾斜,财政补贴,改变贫困乡村小学的教师生活条件。第一,以乡为单位,规划兴建“教师园”。政府在征地费用,公共设施等方面小学教师能在现有的经济收入情况下,能购买得起住房。切实解决教师的住房问题,安居乐业。第二,对在贫困乡村小学的任教的教师实行岗位补贴,建议每月400元至600元,切实提高贫困乡村小学教师的生活待遇。
(4)对在贫困乡村小学的任教的教师在职称评定上给予优政策,具备小学中、高级职称资格的教师,只要年终考核是称职以上的原则上都应聘上。
(5)在评优评模上,政策倾斜,在指标分配上优先考虑在贫困乡村小学任教的教师。
(6)丰富培训内容,扩大培训规模。贫困乡村小学的教师相互交流、集体充电的机会太少,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能够利用寒暑假,充分发挥教师进修校的阵地作用,分科组织贫困乡村小学的教师开展学术研讨会或举办优秀教师业务培训班等。
(7)完善城乡教师帮扶交流长效机制。让贫困乡村小学的教师在交流中学习,在帮扶中提高。
(8)招收定向师范生充实贫困乡村小学。定向师范生中学生家庭相对贫困,在校学习认真,综合素质高,有献身农村小学教育的精神,并与县、乡政府签订就业协议。
XX镇关于开展
2011年农村贫困人口摸底调查情况的分析报告
县扶贫办、统计局:
为了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我县2011年扶贫工作的最新决策,12月17日,我县召开了2011年农村贫困人口调查前期摸底工作会议。会后,我镇高度重视,迅速动员,组成精干力量,进行摸底排查,圆满完成摸底任务,现将基本情况和分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高度重视,统一思想。12月19日上午,XX镇召开2011年农村贫困人口调查前期摸底工作专题会议,镇长XXX同志传达了县委县政府相关指示精神,要求与会工作人员高度重视此次贫困人口摸底工作,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克服时间紧,任务重,摸查范围广的诸多不利因素,充分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切实把摸底工作做实、做足、做细,认真统计,据实统计,按时按质完成摸底任务。
2、组织得力,方法科学。我镇成立了以分管负责人XXX副镇长为组长,抽调统计、扶贫、农办及各村报账员为组员的摸底调查工作组。调查范围为全镇范围内人均年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全部农村居民户和享受农村低保政策的全部农户。调查组人员深入到各行政村村民小组,由报账员按人均纯收入由低到高逐户排查,将人均年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农户逐户登记,逐级汇总上报。为确保数据质量,我镇采取
了多项有效措施:一是制定统一调查方案,二是进行填报培训,三是制定规范的工作流程,四是强化数据核实。
3、摸底数据,真实可靠。摸底调查资料显示:截止2011年12月中旬,XXX镇辖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辖区内总户数7467户,总人口数27122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贫困家庭和享受农村低保政策的农户总户数为1724户,贫困总人口数为5097人。其中,贫困户占全镇总户数的23.09%,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18.79%。贫困人口呈现街道贫困人口比重明显低于行政村贫困人口的特点,以全镇人口最多的XXX社居委和人口最少的XXX行政村为例,XXX社居委总户数1992户,总人口数6946人,贫困户数245户,贫困人口数901人,贫困率为12.97%。XXX行政村总户数410户,总人口数1567人,贫困户数159户,贫困人口数386人,贫困率为24.63%。XXX社居委的贫困率比XXX行政村的贫困率低11.66个百分点。
二、致贫原因分析
根据对填报数据中八项主要致贫原因:①水灾;②旱灾;③劳动力素质低;④综营无方或失误亏损;⑤重大病人或残疾人;⑥供养负担重;⑦土地特别少(人均0.5亩以下);⑧其他,出现的频率初步分析得出,造成XXX镇农村贫困人口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1、劳动力素质低。据报表显示,贫困家庭中劳动力最高文化程度多为小学或初中,高、中专文化程度的较少,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极为鲜见。低下的劳动力素质导致家庭主
要劳动力不能很好的掌握科学种田的方法和先进的副业经营管理理念,并由此导致家庭年人均纯收入长年低于2300元。
2、 重大病人或残疾人。据报表显示,贫困家庭中劳动力有重大疾病或残疾现象较为普遍,也是XXX镇贫困人口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3、供养负担重。农村同时供养老人和子女读书,是很普遍的现象,由此导致的供养负担过重也是贫困人口致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特此报告
附:2011年农村贫困人口摸底调查汇总表
XXX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2009年,我县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县,我县高度重视,根据国务院扶贫办指导意见和省市扶贫办的要求,10个村按照资金运行规则,积极动员群众入社,当年底10个互助社全部民政注册,开始运行。接到省市交叉检查的通知后,我们组织人员,深入各村进行了自查,并召开乡镇、村、互助社成员参加的培训会,进一步学习指导互助金的使用管理方法。到目前,存在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一、互助资金项目开展情况
截止目前,10个互助社入社农户总计达到779户,占常住农户数的近20%。其中入社贫困户363户,占入社总户数的47%;财政资金150万元,社员缴纳互助金63.8万元。互助社累计发放借款109万元,回收借款68万元;还款率为62%(含提前还款),没有逾期还款。收取占用费4.7万元,社均0.47万元。互助金扶持农户总数632户,其中扶持贫困户429户(次),户均增收1500元左右。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领导,搞好宣传
为切实将试点工作搞好,县成立了县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管副县长任组长,扶贫办、财政局长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扶贫办。试点乡镇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把此项工作当作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县扶贫办负责整个工作的组织协调、业务培训、指导和管理,县财政局负责项目资金的管理及运作,各乡(镇)党委、政府负责试点村的组织实施,村委会具体承担试点村的实施工作,负责宣传发动,动员本村村民加入互助社,互助社社员民主选举了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定了互助社章程,按程序和详细实施方案,组建技术服务小组。
(二)组建互助社,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程序 一是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组织群众以户为单位申请加入互助社,缴纳互助金。入社要填写申请表、筹备组或(理事会)开具互助金三联单收据等。二是组建5—7户为一组的联保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签订联保协议,社员亲笔签名并按指印。三是召开社员大会,选举产生互助社理事会、监事会各3人组成,通过互助社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四是统一在县民政局注册,在邮政储蓄银行设立专门账户。五是严格放款、收款程序。社员借款时需要个人申请并填写《借款申请表》,所在联保小组填写小组借款申请审批表》,每位成员在表上亲笔签名,理事会按程序进行审批。借款社员与理事会签订《借款约据》,社员按约据分期偿还本金和占用费。六是严格坚持资金运转的各项规定,通过培训、电脑检测、手工账查对、入村检查等方式防止出现超额度、超比例借款等各类容易违规的问题。七是坚持公示制度。社员缴纳互助金、联保小组组建、理事会选举结果等重要事宜必须公示。互助社放款前,要求每一个互助社必须在村显著位置设立一个公示栏,对每月借款还款情况进行公示。
(三)搞好培训,提高理事会管理人员管理水平 为提供管理人员水平,确保互助资金真正发挥效益,通过举办互助社启动、参与式方法运用、放还款程序、互助资金管理、财务管理、手工记账、电脑记账、项目监测等各类培训班,针对会计、出纳手工记账、电脑记账水平普遍偏低,集中讲课难以迅速见效的实际,在集中培训结束后,要求10个贫困村每月安排一天集中记账日,让所有放款互助社的会计、出纳集中到乡(镇)里做手工账和电脑账、县扶贫办派专人现场手把手地指导。通过各种培训班和实地指导,10个放款村理事会成员管理技能得到了逐步提高,保证了互助社的健康运转。
(四)加强监管有序,促进互助资金良性运行 一是健全体系,强化监测。在互助社内部设立监督小组,代表全体社员监督执行小组履职情况。村两委、乡镇、县级及县级以上扶贫、财政部门作为项目外部监测机构,监督项目的运行情况。二是坚持经常性的督导。每月对互助社进行一次实地检查指导,对经查出的问题,当场指导纠正,找出问题存在的症结,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保证了全县所有互助社在预设的轨道上健康运行;同时坚持月报制,做好统计上报工作。三是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坚持参与不干预、服务不包办的原则,县、乡、村、对互助社实施的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实施虽然在我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该项工作刚刚起步,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参加资金互助的多为贫困村的贫困村民,文化水平低,经营管理能力差,难以从深层次上解决集中统筹资金与分散发放资金的经营成本控制和风险防范等问题,很有可能影响持续发展能力。二是资金存在一定风险。扶贫互助社大多数的管理人员财务管理知识缺乏,扶贫互助社资金管理难度大;一些农户对互助资金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容易造成亏多赚少,偿还困难。三是我县开展互助资金试点项目不到一年时间,缺乏经验,对社员还款能力和还款愿望把握不准,互助社有“惜借”现象。
四、建议下步工作打算
1、扶持保护互助社实现可持续发展。互助社由于互助资金项目运行刚刚起步,缺乏工作金费,县扶贫财政部门帮助解决了必须的表册、帐据等,解决了办公所需。我们将从实际出发,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加强管理力度和增加经费投入,坚定不移地发展下去。
2、适当提高借款标准。扶贫互助社现行规定单笔借款一般不超过5000元。从实地检查情况来看,这个标准的借款额度较低,仅够买几头仔猪、修半间猪圈等小困难,要真正扶持农户发展产业,早日脱贫致富,借款额度还应该提高。
3、加强互助社的指导和管理。开展相关人员培训,定期检查指导互助社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扶贫互助社健康、有序、高效运行。
推荐阅读:
贫困村环境治理的情况报告09-17
农村老年妇女的贫困情况调查10-31
贫困家庭情况范文10-14
走访贫困村的总结11-06
关于贫困地区发展农村经济的调研文章11-17
贫困生问卷调查报告09-20
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06-09
贫困村帮扶事迹10-30
贫困人口的健康问题11-03
贫困村脱贫退出案例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