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问卷调查报告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贫困生问卷调查报告(精选8篇)

贫困生问卷调查报告 篇1

二、贫困生的另一大来源地是下岗职工家庭,由于他们失去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而导致儿女的学业难以继续。这是下岗问题所造成的另一隐患。

三、贫困生的学习生活

政和一中从初中到高中共六个年段。其中大多数的贫困同学是靠学校、县团委、县妇联等有关部门采取发送补济金,设置奖学金,以及减免学费等手段来帮助同学减轻困难。其它的均由亲属或“一帮一”结对子等手段来解决。

在校被列为补助对象的同学大多是学习勤奋刻苦、名列前茅者。

如荣同学家庭突然变故。父亲丧失劳动力,在读大学的哥哥又因病休学在家。全家人仅靠爷爷微薄的退休金来维持生活。然而荣同学背负着沉重的家庭压力依然咬紧牙关刻苦学习,一直保持年段前五名的成绩,但他每月的生活费仅仅只需30余元。

再如张同学因母亲病重,家庭需巨额的医疗开支,由学校学生会组织献爱心活动,广大师生踊跃支持,为此该同学解决了部分费用。因此,张同学心怀感激。不仅勤奋学习更发挥自己体能的优势,在各大赛势上都取得优异成绩,为母校增光。

四、社会各界对贫困生的援助

团县委的“希望工程”,妇联的“春蕾”计划以及许多方面成功人士的慷慨解囊都为贫困生解决了物资方面的巨大困难,并在精神方面给予莫大的支持与鼓励。如县妇联就发动女干部采劝一帮一”结对子。不仅给予女同学经济方面的支援。更让他们体会到亲人的关爱与温暖。

贫困生问卷调查报告 篇2

现在的初中生中出现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约占总人数的15%—20%, 这部分语文学困生大部分智力是正常的, 只是潜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所以, 转化初中语文学困生, 不仅关系到普及教育的质量, 而且关系到教育优先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 对国家的教育发展,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 我们以本校 (农村初级中学) 七年级的2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 调查了解影响他们的学习的各个方面。

二、调查结果分析

综合调查数据表明:这200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占调查总人数的21.5%, 有18.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语文成绩比较差, 有21.5%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很大, 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学生所处的家庭现状。

①学生家长对子女的语文学习各方面的情况比较了解占38%。②父母经常检查子女的作业情况占30%。③家长支持子女课余时间看小说、杂志等课外书籍的占22.5%。

2.社会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情况。

①因大学生毕业后, 就业难的社会现象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影响的占37.5%。②学生赞成社会上流行的“读书无用论”这种说法的占83%,

3.学校环境现状。

学生认为学校的环境布置、语文气氛不够浓厚的占65%。

4.语文教学现状。

①学生喜欢语文课的占61.5%。②老师讲的内容能听得懂的学生占75%左右。③学生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占35%。

5.学生自身的各方面现状。

①上语文课时有时开小差的学生占57.5%。②学生能做到当天及时复习的占25%。③学生对学好语文有信心的占49%。

三、学困生成因分析

(一) 社会家庭因素

1.部分农村家庭经济不够宽裕, 家长为了生计奔波劳碌, 没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子女的学习情况, 子女教育投资不足。

2.农村家长自身知识有限, 对子女的学习辅导很多时候感到无从下手, 对孩子的转化只寄希望于学校和老师。

3.现实生活中, 读高中、上大学学费高, 大学毕业又不包分配, 就业难等社会现象, 影响农村家长及学生的思想, 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危害。

4.社会上网吧、游戏厅、不健康的书刊等影响着农村学生的生活, 有些学生自身抵制能力差, 家长和老师引导不当, 监督又不到位, 最终学生沉溺于网吧, 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5.家庭突发事件的发生, 如父母离异、生病、去世等, 致使学生学习中断及心灵遭受重创, 心理出现偏差, 造成学生的突然学习困难。

(二) 语文教学因素

1.有些教师责任心不强, 讲课敷衍了事, 教法单调、乏味, 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 没有充分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

2.有些教师缺乏爱心、耐心, 对学困生歧视、挖苦、体罚, 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3.有些语文教师忽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特别是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 课程突然增多, 学业负担重, 学生因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等情况, 学生学习效果差, 最终对学习失去信心。

另外, 校风、学风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 学生自身的因素

1.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 特别是内宿生, 有些因自理能力差, 对初中生活不适应。体质弱的学生经常出现感冒、发烧等病症, 只好请假回家治病休养。两天打鱼, 三天晒网, 又谈何提高成绩?

2.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缺乏上进心。由于国家对农村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 对部分内宿生还有每学年375元的生活补贴, 一些学生认为“读书不用交钱, 又有生活费领, 我不用父母交钱读书, 父母也无权干涉我的学习”。再加上大学毕业不包分配、就业难的社会状况, 有些学生只想挨过三年拿张初中毕业证, 缺乏上进心, 不愿听课, 甚至违反学校纪律, 旷课上网等, 从没想到要提高自己的成绩。

3.学困生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 作业依赖同学, 把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上。这种喂一口、吃一口的依赖心理, 束缚着学生思维的发展, 学习知识生搬硬套, 学习效率低, 语文成绩自然不好。

另外, 部分学生小学语文基础薄弱, 上了初中学习跟不上, 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六、调查总结

“学困生”成因调查分析报告 篇3

摘 要: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新课标的进一步实施,小学升入初中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有人做了形象的总结:“七年级不相上下,八年级两极分化,九年级天上地下。”针对以上问题,本课题组开展《城区初中“学困生”行为转化研究》,探索提高初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对教师专业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都有积极意义。调查时间是2015年5月——2009年6月,调查对象为本校28个班270人。最后,以书面的形式分析汇总“学困生”的基本情况,和“学困生”学习障碍的形成原因,对“学困生”的转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学困生;分析;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8-0168-8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8.067

“学困生”(又称差生)是指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的那部分学生,依据成因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学生本身智力水平低下,不能像普通的学生一样学习;另一种是智力水平和其他同学一样,但是学习成绩却明显低于同年级的学生。

转化是指在教师和家长共同帮助下,让他们走出学习的困境,经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一、具体实施

1.确定个案调查研究。在全校28个班选择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学困生”进行摸底,建立个体档案。

2.对“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进行问卷调查。从基本情况、家庭环境、学校教育、个人因素等四个方面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进行问卷调查。

3.选取有代表性的“学困生”家访或电访的形式进一步了解学困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与学生本人进行谈话,了解他在学习上遇到的障碍,进而了解其心理、情绪等。

4.通过对本班学生及任课教师的访谈,了解学困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对学困生的作业、试卷等书面形式的文字材料进行调查,并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

二、材料分析

山丹县第二中学“学困生”约占总数的12%左右,在调查的280名“学困生”中男女生的比例大约为2.2:1,随着年级的升高“学困生”呈增长趋势。

通过对“学困生形成主要原因的问卷调查”分析我们得到一下结果:

1.通过问卷的数据统计发现,男生占“学困生”的大多数,其中大多是居住在农村,从农村转学而来的学生。

2.大多数学生有进取心,希望班级有好的班风,自己也想好好学习,但自我控制能力差,怕动脑筋,上课发言还不够积极。

3.这些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教师讲课的内容他们多数听懂的地方,教师对他们的关注也不多。

4.大部分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但他们没有稳定的工作,而关注孩子的机会少,在家的家长知识水平较低,不能担起辅导的职责;大部分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家人对他们的期望值很高,没有过多的家务劳动,但比较溺爱他们。

三、发现的问题及结论

课题组成员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家访,发现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从教育教学角度可将其形成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个方面。

(一)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大多数“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甚至违反纪律。平时贪玩,作业拖拉,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困生”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考试屡考屡败,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缺乏学习信心。

3.学习方法不当。“学困生”往往是课前不预习,课堂上懒得做笔记,课后不知道去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外部原因

1.社会的因素。在这个网络盛行的时代,它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便捷,也对那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使其沉迷网络游戏,逐渐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等。

2.家庭因素。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进行隔代抚养,他们长期在缺少父爱、母爱的环境下成长,加之爷爷奶奶只知溺爱,不知关心其学习,造成他们学习日趋困难。有的虽父母都在家,但文化程度低,对其子女在教育管理上方法欠妥,致使这些学生产生学习的困难。

四、转化的策略及建议

(一)转变教学观念,建构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保证。关心体贴、循循善诱、耐心细致的教师,会被“学困生”所尊敬,“学困生”往往会顺应教师的期望,主动、热情地投入学习。

(二)发现闪光点,增强“学困生”学习兴趣和信心

教师要善于挖掘“学困生”的闪光点,教学过程中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减少“学困生”学习的挫折次数,以此来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向“学困生”介绍身边成功的经验,让他们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这样才能使“学困生”树立学习信心,也才能使“学困生”转化为合格生甚至优秀生。

(三)对“学困生”进行鼓励性评价

避免只用分数高低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等。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学困生”应按他们的实际进行激励性评价。

(四)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

有些“学困生”学习有积极性,但成绩却总不理想,主要是他们缺乏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学困生”普遍存在压抑感,具有厌学情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问题,多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做到优先交流、及时表扬,消除恐惧心理。

(五)开展“结对子”帮扶活动

为了便于辅导“学困生”学习,可安排班上的优等生与“学困生”“结对子”进行帮扶。也可以让“学困生”和教师“结对子”,让教师和同学帮助“学困生”解决思想问题、学法问题,甚至帮助学生协调家庭问题。

贫困生问卷调查报告 篇4

随着各地高校的扩招政策,高校贫困生问题所面临的新挑战愈演愈烈。所以,高校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贫困生资助体系,才能更好地解决贫困生问题。

通过对比其它高校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的贫困生状况,我校的贫困生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我认为,一方面是于我校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有关。据我的调查和了解,我校大部分同学来自农村,而这其中有不少同学是贫困生。他们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家庭支付能力较差,平时生活很难维持;平日缺衣少穿的现象严重;拖欠学费情况严重,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不能偿付昂贵的学费。

由于涉及个人隐私和家庭背景等比较尖锐的问题,所以我没有做调查问卷。只是根据对身边贫困生及对我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了解来写这篇论文。

一、我校解决贫困生问题的方法及存在问题

1、贫困生建档

我校的贫困生建档分为三个等级:A档、B档和C档。学期初,每个班级将会分得有限个不同等级的名额。根据建档等级的不同,贫困生每个学期得到的补助也从3000元、2000元到1000元不等。

但是,同学们普遍反映,我校贫困生多、问题严重。而且,贫困生的问题也因专业的不同存在差异:矿业、建筑等工科类的专业贫困生问题严重,艺术、体育等专业的问题相对较轻。而且,我国对贫困生确认的标准是:凡是学生家庭的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平均生活线的都算困难学生。但仅凭学生家庭所在地或家长单位所开的证明作为认定的唯一依据,是不够的。所以,造成了有的班级的贫困生因名额所限得不到申请,而有些班级的贫困生却“徒有虚名”。

但是,贫困生的认定机制应包括:个人申请与诚信承诺、所在地的证明、公示与学生监督、管理部门的审批、跟踪调查与逐年调整、追究责任等。它应该是动态的,全方位的。

2、勤工助学

我校根据实际情况为同学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岗位。比如:图书管理员、校内通管理员等等。在校本科生可以通过教务系统通过网上报名进行申请。但是,这些岗位不仅仅是为贫困生而准备的,全校同学都可以通过个人教学系统进行申请,只是贫困生有更多的机会而已。

但是,勤工助学的岗位十分有限,竞争比较激烈,各校普遍反映勤工助学岗位供不应求,勤工助学基金不能有效使用,所以不少同学争取不到工作。而且,今年我身边就有两位同学“失业”。美国政府和学校都对勤工助学给予很大的支持,政府提供了一笔很大的经费来鼓励学生勤工助学,这些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3、申请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借款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借款学生通过学校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弥补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不足,毕业后分期偿还。

一般来讲,贫困家庭学生需通过就读的学校向当地的银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在校期间原则上采取一次申请、银行分期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办法。借款学生应在毕业后六年内还清贷款本息。

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流程为:准备国家助学申请资料、领取并填写《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审批表》、学校审核盖章后交送银行、经银行审批盖章后公示合格名单、银行与学生签订借款合同、国家发放助学贷款、毕业时办理还款确认等手续、借款人按计划还清贷款。

但同学们在毕业后按还款协议进入还款期后,如果连续拖欠还款超过一年且不与银行主动联系办理有关手续的借款,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银行将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渠道公布其姓名、公民身份号码、毕业学校及具体违约行为等信息。这对贷款的同学来说也很有压力。

4、申请“绿色通道”

近年来,为切实保证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教育部规定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都必须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即对被录取入学、经济困难的新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

绿色通道的最终提供者还是国家和学校,因为现在绿色通道的贷款都是不收取利息的,因为国家和学校已经为我们向银行支付了利息。所以,绿色通道确实

是一种不错的方式来保证大学生的入学率。

5、奖学金制度

我校为在校同学提供的奖学金发放也很多,从国家奖学金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到院级优秀学生会2000元不等。所以不少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可以通过申请奖学金来缓解自己的生活压力。

但是,在不少资料中都提到奖学金不属于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奖学金的性质是奖励或鼓励,不是济困。奖学金的标准不是根据贫困程度制定的,对每个受益者都是公平的。教育部教育信息中心1999年对100所高校5000名高校贫困生进行受资助情况调查分析表明,高校贫困生获得奖学金的比例低于普通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比例,奖学金获奖学生与贫困生吻合概率不高。

二、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对策

1、建立贫困生在校期间学费、生活费来源的基本保障制度

要认真组织实施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只要把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高校贫困生都能通过有偿信用借贷方式解决在校期间的学费、生活费来源;那么贫困生就能安心学习、顺利完成学业,为社会发展存储潜能量。

2、设立“绿色通道”,建立学费缓交制度和减免制度

建立贫困学生“绿色通道”, 确保贫困学生按时入学,对家庭经济困难暂时无力缴纳学杂费的学生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进行摸底调查,确定贫困生身份,再根据不同情况让贫困学生签订缓交学费协议书或实施学费减免政策。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方针,充分体现社会、学校对贫困生的关心与爱护。

3、设立贫困生奖学金制度

在普通奖学金方面从政策上向贫困生倾斜,提高贫困生的获奖比例。坚持“以学养学”的思想,不断激励贫困生刻苦学习。奖学金主要是用来奖励和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所占比例小,一般受奖覆盖面是30~40%,并且奖金额度较低。据了解,贫困生在奖学金获得者中占比例不大,约为10%左右。事实上,获得奖学金的机会对贫困生而言并不平等。因为,贫困生大多数来自农村或经济状况不好的环境中,相对而言,们在中小学受教育的条件较差,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困难造成的精神和心理压力也影响学习的效果,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贫困生的获奖概率。因此,奖学金条件应向贫困生倾斜或单独设立“贫困生奖学金”,以保证奖学金真正在资助贫困生方面发挥作用。

4、完善勤工助学制度,规范管理

在注意做好经济资助工作的同时,大力加强对贫困学生勤工助学活动指导和支持,是高校扶贫济困的另一具重要措施。为了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高校在学生处设立勤工助学指导中心,逐步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制度,加强对在校大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管理和协调。在校内充分挖掘潜力,广泛开辟勤工助学岗位,在校内建立了校园绿化、图书馆助理、学生工作助理、校园门卫管理、宿舍管理、校园秩序巡查等固定勤工助学岗位,帮助一部分特困学生走出了困境加大勤工助学力度,通过勤工助学形式,把对贫困生的资助从无偿变为有偿。

5、积极筹措各项资金,坚持做好经常性的贫困生补助工作

为了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 有关部门下拨专项经费予以帮助。但是,面对如此庞大的贫困生队伍,来自各方面的扶助资金就显得“粥少僧多”了。为此各高校及有关部门应主动采取办法,积极拓宽资金渠道,动员全校教职工和社会各种力量为困难学生提供帮助。在年底入冬之前为贫困学生发放春冬季困难补助,补助面为15%—20%,金额从100—300元不等,有效地缓解了这些困难学生生活上遇到的难题。我们还为全校的孤儿设立了特别助学金,以帮助父母双亡的学生度过生活难关。积极吸收校内外单位、个人捐款;校团委还应在全校团员与团干部中发起“阳光工程”,用全校团员和团干部的捐款资助经济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同学,使贫困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对学生突发急病、家庭突遭不幸等情况下发生临时困难的,应根据情况随时研究,设立补助金。

关于贫困农村调查报告 篇5

一、工作成效

(一)领导重视,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奖励扶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十分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认真落实配套资金,强化落实措施,细化工作责任,加大责任追究,确保各项计划生育贫困家奖励扶助政策落到实处。并且把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的兑现落实工作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和绩效考评内容,进一步完善了人口计生目标责任管理,健全了党政领导、相关部门、人口计生“三条线”考核机制,有力促进了人口计划生育各项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实。各县(区)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并且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和一系列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奖励帮扶措施。市人口计生委、扶贫办、教育局、民政局、人社局等部门也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能,给予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相应的优惠政策倾斜。目前,我市已经基本形成了涵盖“奖励、扶持、优惠、救助、保障”等多层次、多元化的计划生育贫困家奖励扶助政策体系。

(二)广泛宣传,为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的实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我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充分利用报纸、标语、电视、广播、节庆、歌圩、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加大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的宣传,广泛深入宣传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实行奖励扶助的重大意义,让人民群众及时、全面、准确了解国家的奖励扶助政策,形成实行计划生育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广泛宣传,使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传统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可喜转变,激发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内在动力,增强了群众响应实行计划生育的国家号召的自觉性,有力地推动了全市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奖励扶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扎实工作,推动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奖励扶助政策的落实

我市家庭总数995517户,其中计划生育家庭户660714户,占总户数的66.37%。全市贫困家庭432270户,占总户数的43.42%;计生贫困户282544户,占贫困户的65.36%。按照国家新的扶贫标准,我市扶贫对象有169.5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48.6%。其中,计生贫困家庭人口107.6万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63.48%。到20末,全市落实专项扶贫项目的贫困家庭158565户505707人,其中落实专项扶贫项目的计生贫困家庭为135308户464669人,分别占落实项目户和人数的85.33%和91.88%;落实专项扶贫项目资金34929.29万元,其中落实计生贫困家庭扶贫开发项目资金31297.76万元,占89.60%。据统计,年全市共减少贫困人口20.34万人,减幅12%,其中计生家庭减少贫困人口18.42万人,占全市减少贫困人口数的90.56%,减幅17.11%。这些成效的取得,主要是落实了以下几项政策:

1.认真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2005年国家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实施以来,全市通过层层动员,严格审核把关,强化监督等方法,按照自治区制定下发的相关奖励扶助实施方案,从调查摸底到三级公示,逐级审批,入网,办理证件,发放存折等程序,尽量做到奖扶对象不漏不错。至2012年12月止,全市共确认奖励扶助对象14596人(国家政策8806人,自治区政策5790人),奖扶资金1395.71万元。

2.较好地落实人口计生优惠政策。为切实落实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全市加大投入,保障经费,保证了独生子女保健费、非财政拨款企事业单位和无业计划生育家庭退休后享受提高待遇人员经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扶贫项目资金及独生子女户和双女结扎户代缴新农合经费等各项经费的兑现。2012年,全市兑现独生子女保健费60172户(农村38720户),投入经费722.06万元(农村464.64万元)。年度兑现非财政拨款企事业单位和无业计划生育家庭退休后享受提高待遇人员5884人,金额516.30万元。为100609个独生子女户和双女结扎户321949人代缴新农合1931.69万元。年内享受扶贫项目的计划生育贫困家庭135308户464669人,项目资金达31297.76万元。

3.各级各部门较好落实对计生家庭奖励政策。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实施各项惠民政策中,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或诚信计生户进行优先优惠。如,2012年,市林业部门把对计划生育家庭或诚信计生户的帮扶列入年度工作要点,在举办的20多次林业技术培训班中共培训计生贫困家庭或诚信计生户共1300多人次,占培训总数1600多人次的81%;帮助20多万户计划生育家庭发展林下经济,补助珍贵树种120多万株给诚信计生户;安排1800多万元给7200多户计生贫困家庭或诚信计生户建设农村能源沼气池。市教育部门除了全面兑现计划生育家庭子女就学优惠政策外,2012年对全市高中3898名诚信计生户女生发放每人1000元补助金。为210人普通高校本科学历贫困家庭每人资助5000元,其中诚信计生户190人。市扶贫办年内协调金融部门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亿元,共7000多户,其中实行计划生育的困难户6300多户。完成大石山区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教育3000人次,其中诚信计生贫困户2900多户。完成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197人次、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2802人次,分别惠及诚信计生户1900多和16000多户。市民政局对诚信计生贫困家庭给予享受低保优惠政策,独生子女保健费、计划生育奖励和扶助金均不计入申请低保救助的家庭收入,全市享受低保的计划生育贫困户8334户共22246人。市人社局在就业创业援助行动中加强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的援助,共培训计划生育贫困家庭群众7309人,并拿出10万元作为流动人口创业项目扶持金,帮助计划生育流动人口贫困家庭创业。市扶贫办、市妇联、市人口计生委在联合实施“广西扶贫巾帼励志班”活动中,将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子女作为重点,750名学生中有686名学生是诚信计生家庭子女。2012年新招生400人中有375人为诚信计生家庭,委托百色农校招收的男儿自强班学生400名,有360人是诚信计生户子女。

城乡贫困人口现状调查报告 篇6

按照市委办公室《关于开展“扶助贫困群体,建设幸福延安”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县及时安排部署,由县委农工部牵头,扶贫、民政、街道办等部门参与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我县贫困人口情况汇报如下:

一、贫困现状

xx位于延安市南部,属省级贫困县,总面积4182平方公里,辖8镇2乡 1个街道办事处3个社区服务中心、240个行政村,总人口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2万人。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497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498元。

1、农村贫困现状

按照省定1600元的贫困标准,我县农村贫困人口约2.4万人,其中位于洛河峡谷及支流等重点区域19687人、贫困村数128个、辖320个自然村;按照市定1800元的贫困标准,我县农村贫困人口

2.6万人,其中位于洛河峡谷及支流等重点区域21090人,贫困村数128个、辖320个自然村;非重点贫困村中的贫困人口约4910人。

我县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在高塬沟壑、洛河峡谷及支流葫芦河等流域,这些地区生存条件较差,主导产业尚未形成,扶贫难度很大。我县农村贫困人口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占全部经济收入的90%以上,从事种植业的贫困人口约85%以上;养殖业占全部经济收入的2%、从事养殖业的贫困人口为5%;工资性收入占全部-1-

经济收入的7%,其中从事服务业的占3%,外出务工人员占7%。农村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上占24%、45岁以上占48.3%、18岁以上占88.4%、16岁以上的89.3%.农村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下高中及其以上学历占

5.7%、初中学历占38%、小学学历占37.3%、文盲19%。

农村贫困人口中享受养老保险8081人、低保7140人、救助10640人。2000年以来,移民搬迁35处、931户、4291人,脱贫2.152万人。

2、城市贫困现状

按照生活保障线标准,我县城镇“三无”人员166人;有一定劳动能力和不固定收入,但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贫困居民2665户6653口人,下岗职工370人,失业人员436人,零就业家庭46户,分别占贫困人口5.6%、6.6%、1.7%,因灾、因病生活困难的家庭292户,城镇贫困户中经营性收入26.5%,工资性收入73.5%。无住房户居民633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共有2005户,5240口人。

3、贫困主要原因

目前,我县城乡贫困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原因: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条件差,主导产业尚未形成。我县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高塬沟壑、洛河峡谷及支流葫芦河等流域区域。这些地区资源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没有形成主导产业,有近30%的农户用水、吃粮、花钱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暖而复寒、饱而复饥的情况也较为严峻,刚刚脱贫不久的群体抗灾能力弱,稍有变故就可能重新返贫。二是贫困人口

多,整体素质差。贫困人口由于知识贫乏,文化水平低,现代科技意识、商品意识不强,自给自足思想严重,再加上大多体弱多病,劳动能力弱,外出务工受限,发展产业项目受限,创收门路非常有限。三是财政投入强度偏低,扶贫成效巩固较难。国家扶贫项目覆盖面偏小,资金投入较少,如今年连片开发的三个贫困村,每村100万元的资金量,50%用于贫困户的产业扶持,3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用于村容村貌整治。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的资金只有50万元,只能用于贫困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年的扶贫结束了,扶贫成效并不明显,一旦没有了国家的支持,现有的成果将很快恢复原状,更难以巩固提高。

城镇贫困人口贫困原因:一是部分企业倒闭,下岗职工增加,并且这一群体大多年龄偏大,职业技能不符合社会需要,再就业难度大,无收入来源。二是城区失地农民,从业难,生活无来源。三是部分家庭因灾因病致使家庭负债,生活困难。

二、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

近年来,县委政府十分重视贫困人口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对城乡贫困人口扶贫优惠政策,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大病救助等工作,使扶贫、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农村扶贫开发工作。2001-2010年,全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793.08万元,共启动实施扶贫重点村72个,农村安全饮水9处,集雨窖灌3394眼;组织实施贫困人口搬迁931户4291人、危房改造78户355人;投放扶贫贴息贷款6390万元,建立互助资金协会11个,投入社会扶贫资金3146.84万元;组织培训转移输出贫困户

剩余劳动力1036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4万多人次,这些有效地改善了贫困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全县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2.63万人下降到 0.478万人(按1196元贫困标准)。二是城市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城镇居民截至目前共有2005户,5240口人纳入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占城镇人口的3.1%。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23.8万元,实现了困难居民保障全覆盖,做到了应保尽保。并积极开展了各项救助工作,临时救助126人,发放救助金41.8万元,大病救助121人,发放救助金72.2万元。积极组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开展各种职业技术、家政培训,组织引导无业居民再就业。

三、意见和建议

1、加大财政投入,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自然条件差是我县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工作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生存环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工作决策、安排资金项目时,首先要优先照顾到人的生存环境问题,要千方百计帮助贫困地区搞好基础设施规划,加快农业基本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水、电、路综合治理,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条件,这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基础。加快发展老区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逐步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整体水平,这是实现农民增收的保证。同时,加大小额信贷、互助资金支持力度,重点解决贫困人口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问题。

2、实施移民扶贫,改善恶劣生存环境的人口居住条件。对那些自然资源匮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极差、交通不便的贫困地区人口实施移民搬迁。按照市上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移民搬迁必须向县城、重点镇、社区集中,而我县重点镇、社区主要集中在塬面乡镇,而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川道乡镇,计划在洛河峡谷地带规划一些社区,把移民搬迁的重点向川道社区辐射。

3、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教育扶助的力度。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投入,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使大多数贫困人口掌握一至二项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为贫困农民发展生产和外出务工创造条件。对贫困农户子女就读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每学年给予一次性补助或提供助学贷款,以此进一步缓解低收入农户的子女教育费用压力,促使贫困家庭子女改变命运,真正解决低收入家庭的脱贫问题。

贫困生问卷调查报告 篇7

一、黄峤乡概况

白银市平川区黄峤乡位于平川区东南部, 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半山半川干旱山区乡, 2010年的农民收入不到3000元。全乡现辖7个村, 32个村民小组, 共2530户, 13041人。辖区总面积312平方公里, 区内有大量的草山和草滩, 其中南部草山面积比较大。耕地面积4.93万亩, 人均3.78亩, 其中水浇地0.67万亩, 目前大约有50%以上的耕地种植地膜玉米, 有10%的耕地地种植饲草。2012年, 全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亿元, 人均约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23.2万元, 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870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4186元,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黄峤乡的农业发展资源和产业基础。调查发现, 黄峤乡与农业相关的资源和产业发展优势主要有:一是人口少, 人均资源比较丰富。黄峤乡的人口密度为41.8人/平方公里, 仅河道、川地、川台地和年耕作条件的“三荒地”就有约18万亩;二是草山资源非常丰富, 南部草山有近10万亩, 有比较好的轮牧、休牧条件;三是农村产业搭配关系密切, 可以形成小循环经济, 即每年种植3万亩的地膜玉米, 直接全部作为青储饲料, 每亩收入在2000~3000元之间, 另外还有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可以作为粉碎型饲料;四是这个地方的农民有着养羊、羊牛的历史和经验, 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很高;五是“煤老板”转型“农场主”“牧场主” (2) , 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国家调整能源开发政策, 加上能源价格的市场变动, 导致许多“煤老板”或者其他老板开始转型投资农业产业, 黄峤乡目前的大型农场型养殖公司都是由“煤老板”转型而来的。

二、“黄峤模式”是形成方式和要素

㈠“黄峤模式”的形成基础黄峤乡的乡村领导们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和发展教训认识到, 现行农村以农户为单位的生产模式, 难以对应市场竞争, 难以形成规模优势, 难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必须借助土地流转的优势, 走合作、联合、规模、专业、公司的发展道路, 但是, 又不能走过去集体经济时的简单模式和道路, 必须是在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下, 以新型农业公司为基础来展开创新, 目标是建设现代化的以养殖业为主体的公司制农场。

㈡新型农业公司的选择对象新型农业公司制的模式有多种多样, 有个人公司、集团公司和合作公司。由于黄峤乡在几年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 人均收入只有3000多元, 投资和积累能力非常低, 走农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道路有很大难度。根据这种情况, 黄峤乡党委和政府根据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将大力支持实体经济、以及白银平川地域性的煤矿公司的大面积停产的现实, 积极与老板们沟通, 并提供尽可能的优惠条件, 最终形成了老板带动型的公司发展模式。

㈢现代公司制农场的运行要素根据对黄峤乡几个公司的调查发现, 这个乡的农业公司或者农场有三个鲜明的特点:都是选择以养殖业为主要发展方向;都是转型老板作为主体投资者;公司规模都比较大。这些企业的发展要素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投资到位, 投资者全权负责投资, 实际是转型投资;二是土地流转规模大, 农民得到流转收益, 老板得到长期经营权;三是企农关系协调机制良好, 流转土地后的农民可以直接到公司就业和领工资;四是“公司+农户”“公司+技术平台+良种繁育供给+成品回购”的运行机制已经建立;五是公司带动作用大, 尤其是牧草产业发展迅速。目前, 这些公司不仅可以全部收购当地农户的牧草资源, 而且都建立了牧草基地。

㈣公司制农场发展配套措施黄峤乡在大力集中发展公司制农场的同时, 为了给农场提供足够的饲草、饲料和水源条件, 近年来, 在发展节水农业、大面积推广种植地膜玉米、建设水库、修建道路、台地集中区等方面也取得了成效。这些为公司制农场的发展非常有利。主要项目有:一是建设了双铺村高效农业项目。该项目建设总面积5000亩, 主要种植饲草、文冠果和枸杞, 基地内全部实行喷灌与滴灌相结合的灌溉方式。二是玉湾村高效节水项目。2013年, 该乡投资540万元在玉湾村等地建设了高效节水项目, 计划完成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三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截止目前, 全乡共建成机井41眼、蓄水塘坝5座、衬砌渠道87公里、修建人饮工程7处。四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仅2013年就投资600万元修建梯田6000亩。

三、典型推介—大型养殖类农场项目

“黄峤模式”是靠老板带动型发展起来的, 因而他们的公司制农场是实实在在的, 基础比较牢固, 发展已经成形。需要说明的是, 下面推介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制农场, 只是他们当前或者发展初期的情况。

㈠甘肃三鼎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于2012年6月成立, 注册资金1200万元, 是一家集种植、奶牛养殖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位于黄峤乡马饮水村郎山社, 占地面积600亩, 其中养殖区占地面积200亩, 饲草料种植区400亩。公司计划总投资6927万元建成公司所需设施, 并于2013年7月份引进澳大利亚荷斯坦奶牛1000头。荷斯坦奶牛体格健壮, 结构匀称。母牛泌乳性良好, 泌乳期270~305天, 产奶量在4500~10000公斤, 乳脂率3.5%。三鼎乳业公司建成后将把玉米秸秆作为青贮饲料, 不但解决了农民丢弃、焚烧玉米秸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实现玉米秸秆的有效利用, 带来很大的生态效益, 而且能带动周边群众种植燕麦、苜蓿等作物,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 实现农民增收, 获取经济效益, 还将进一步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大力发展养殖业实现社会效益。

㈡白银顺宝养殖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集肉羊养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实体企业。公司于2013年4月成立。公司计划投资1500万元, 建设一处以当地山羊和寒羊为主的肉羊规模养殖场。养殖场占地面积150亩, 规划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 分为养殖区、管理区和休闲区, 建设窑洞式羊舍三排、66个, 管理生活用房500平方米, 以及农家休闲娱乐场所6000平方米, 购置饲料加工机械5台套, 草料场一座。建成后可养殖肉羊3000~4000只, 后山放养土鸡1000~1500只, 肉兔500~1000只。现已建成窑洞式羊舍22个。该养殖场建成后, 不仅能够创新窑洞养羊冬暖夏凉的养殖模式, 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养羊业, 引导当地的农民种植牧草、充分利用丰富的玉米秸秆资源, 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还可以依托屈吴山自然环境优势和红军纪念馆的“红色效应”, 围绕奋威将军王进宝墓地、红山寺等精品旅游景点发展乡村旅游业, 带动周边的玉湾、马饮水等村社建设休闲观光园、农耕生活体验园、民俗风情农家乐等, 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 从多方面增加农民收入。

㈢白银得宝养殖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全国猪育种协作组成员单位, 省级种猪繁育基地, 甘肃省养殖协会副会长单位, 白银市新型农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坐落于平川区黄峤乡双铺村, 占地120亩。于2008年12月注册成立, 注册资金2000万, 现有员工35人, 聘用高级畜牧兽医2名, 技术人员10名, 其中本科生10人, 大专生3人, 中专生5人。公司拥有甘肃省农牧厅颁发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主营品种有杜洛克、长白、大约克。2008年4月立项建设后, 先后完成投资4547万元。建成办公室、兽医室、饲料车间、消毒间、待售舍及其他辅助用房共2800平方米, 标准化猪舍28栋19048平方米, 购置各类配套设备350多 (台) 套。公司按照“公司+合作户+农户”的运作机制, 通过“统一供种、统一服务、统一销售、分散经营”的“三统一分”经营模式, 发展社员720户 (其中养猪户120户, 种植户600户) 。目前已经具备年出栏数优质商品猪10000头、种猪500头的生产能力。

㈣甘肃靖羊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该公司位于平川区黄峤乡双铺村, 是一家集种羊培育、肉羊繁殖、饲养于一体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公司占地面积400亩, 于2011年5月开工建设, 2012年9月投产, 已完成投资5600万元, 建成标准化羊舍22座37400平方米, 饲料加工车间、草料棚、办公楼等附属设施15300平方米, 购进繁育仪器、兽医防疫、饲料加工等设备101台 (套) 。公司现有纯种公羊156只, 基础母羊3000只。预计到2013年底, 羊存栏量将达到7500只, 年出栏量20000只, 成为全省最大的种羊培育、肉羊繁殖基地。计划流转土地5000亩, 用于种植苜蓿、玉米等饲草作物。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通过“投母还羔”的运行方式, 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养羊业 (计划到2015年底带动农户500户) , 实现共同致富的目标。同时, 通过秸秆过腹还田和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 积极探索走发展循环农业的路子, 促进种养业的有效结合。

㈤白银正兴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于2012年5月注册成立, 注册资金100万元, 有社员126户。合作社主要从事肉羊的饲养及销售。通过合作社这一组织联结广大养羊农户, 针对合作社的条件把以前各自为政的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统一起来, 提高社员的养羊生产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从而达到规模赢得市场, 市场带动效益。合作社计划投资1200万元建设一处肉羊养殖场, 养殖场占地面积200亩, 建设标准化羊舍12栋, 计划购进基础母羊2000只, 公羊150只, 养殖规模达到10000只;购置饲料加工机械5台套, 建设草料场及办公场所等基础设施。现已建成60米×10米的标准化羊舍6栋, 饲养肉羊1100只, 完成投资680万元。在生产上合作社始终实行技术、培训、采购、防疫、销售的“五统一”原则。目前, 合作社有100头以上的养羊户23户, 羊存栏量3626只, 带动全村发展养羊户90户, 羊存栏达8323只。在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下, 马饮水村畜禽养殖链进一步延伸, 养殖产业初具规模。

㈥白银承翔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是平川区黄峤乡的龙头企业, 已通过平川区无公害一体化认证。公司成立以来,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 始终围绕“引种、繁育、选育、推广”的八字方针做文章, 结合科技示范和行业养殖认真开展工作, 坚持以农为本, 走产业化之路, 养殖场总投资2000万元, 建设500亩机械化种植基地 (玉米种植200亩、饲养草料种植300亩) ;建设养殖基地12000平方米, 共建羊舍12栋;购置种植机械16台、购置饲料加工机械6台;引进小尾寒羊种母羊500只、小尾寒羊种公羊30只。该公司作为承担市场和养殖双重风险的养殖企业, 始终把提高员工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业务知识放在首要位置来抓, 全体员工均陆续参加了省、市组织养殖业务、疾病防控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该公司注重自身建设, 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 并配套建成了病禽隔离舍、无害化处理尸坑、兽医室、档案管理和相应的实验仪器。公司的建成不仅会为周边农户和村落提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极大的辐射带动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而且会为全乡富余劳动力的输转以及饲草料的种植提供条件。

四、公司制农场发展的初步效果

“黄峤模式”是靠老板带动型发展起来的, 也可以说是转型经济发展的新产物。因而这些老板本身就是当地人, 所以他们的公司制农场基础比较牢固, 社会关系密切, 各方面沟通比较容易, 发展就比较快。到目前为止, 已经形成了以得宝生猪、顺宝羊业、三鼎奶牛、靖羊肉羊、正兴养殖、承翔养殖和鑫河养殖等为主体的养殖产业发展格局, 形成一批大中型的公司制农场, 并且已经突显效益。

㈠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从2011年到现在, 全乡向农场实现土地流转11330亩。其中, 耕地3500亩, 约占全乡耕地面积的9%。流转时限一般在15~20年, 一次性买断使用权。土地流转的费用价格:耕地在2000~3000元/亩, 三荒地在1000元/亩左右。

㈡企农关系协调机制良好, 农民可以直接到公司就业和领工资目前, 全乡因为土地流转等原因到公司制农场就业领工资的有330人, 占中青年劳动力的20%, 其中, 长期工135人, 短期工有195人。平均年工资收入介于30000~36000元之间。

㈢技术指导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中的大中型公司制农场在内部机构设置上都有完整的技术循环系统, 主要有办公室、兽医室、饲料车间、消毒间、繁育室、待售舍、技术培训站及其他辅助用房, 还包括生态保护和厂区美化系统等。

㈣“公司+农户”的运行机制初步形成这些公司的运营机制, 除自身的内部流传外, 在“公司+农户”模式上都是采取“公司+技术平台+良种繁育供给+成品回购”的运行管理方法, 围绕“引种、繁育、选育、推广”做文章, 结合科技示范和行业养殖, 认真实施“统一供种、统一服务、统一销售、分散经营”的“三统一分”经营模式。

㈤对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很大、很有效过去黄峤乡是一个纯农业乡, 由于干旱的影响产量低、收入少, 解决贫困难度大。现在, 由于公司大规模养羊、养牛, 饲草需要量非常大, 所以引导农户大面积种植饲草玉米、紫花苜蓿、燕麦等, 并于公司签订购销合同, 价格也比较高。其作用是公司有了充分的饲草保证条件;全乡60%以上的耕地集中种植饲草;带动山区大面积种植紫花苜蓿;增加农户收入。

㈥养殖业迅速形成规模截止2013年5月底, 全乡生猪存栏达到16030头、羊只存栏25040只、蛋鸡存栏1.93万只。50头以上规模养猪户40户、100只以上养羊户79户、500只以上养鸡户7户。全乡现已发展规模养殖企业14家, 养殖专业合作社16家。2012年, 养殖及相关产业的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

五、“黄峤模式”的启示

“黄峤模式”给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公司化发展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一是重视“老板转型”发展是做好转型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 单纯靠贫困农户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虽然在形式上先进了, 但是在发展力量上实际不够;二是选择好主导产业、主导产品非常重要, 一定要保证目标选择准确, 并有充分的可行性;三是加快土地流转是促进公司制农场大发展的根本手段, 乡镇和村两极干部一定要帮助协调好土地流转的政策、土地整理、农民再就业、收益分配合理化等项事情;四是“公司+农户”必须要有技术指导、良种繁育、饲草提供、产品回购、风险公担等综合性要求, 不能只是销售;五是公司制农场的建立必须按照现代化、规范化、市场化、产业化的要求来进行, 要有长期发展目标和自我发展空间;六是公司制农场发展区域的产业需要相当集中和聚集, 主导产业选择不能太多, 围绕主业发展副业;七是省市等各级政府, 要密切关注甘肃省不同地方发展公司制农场的现实, 出台相关政策, 扶持发展。

摘要:进入“十二五”以来, 我国西部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式出现了新的转型动向, 这就是不少地方开始出现规模比较大、制度健全、运行市场化、职工企业化的公司制农场。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黄峤乡以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煤老板”转型投资创办公司制农场, 以大规模土地流转为基础, 迅速形成若干个在甘肃省范围内有一定影响的公司制农场, 对提升当地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的作用非常明显。

关键词:贫困地区,公司制农场,发展模式

注释

1本文是今年暑假期间, 由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组成专家调查组, 到白银市平川区黄峤乡入村、入户、入企, 开展农村经济调查的一个阶段性成果。调查负责人:李含琳教授, 参加调查的还有张建君、魏奋子、张希君等三位教授。

贫困生问卷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scl-90;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显著差异

一、前言

高职贫困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由于其学业成绩低,家庭环境及就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心理健康问题尤其值得我们教育者关注。近年来国家关于大学贫困生的一些奖助学等政策,对减轻其经济压力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但远远未能解决其“心理贫困”问题。本文试图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就当前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现状进行研究,以期为高职院校针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参考。

二、对象和方法

1.对象。本研究选取邢台市两所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的贫困生选自学院困难生信息库,而非贫困生则是对学院的非贫困生整体进行随机抽样获取的。选取的对象兼顾性别、专业以及来源地等方面的平衡。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500份,全部有效。其中贫困生为200名,非贫困生为300。贫困生中男生120人,女生80人,城市85人,农村115人。

2.方法。本次采用scl-90的问卷调查,本问卷全名叫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SCL-90内容量大,反映症状丰富,较能准确评估病人自觉症状特点,且有较好的效度,是应用最广的自评量表之一。量表共90个项目,包含有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從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涉及。

统一发放SCL-90问卷,告知被试统一的指导语,在规定时间内收回问卷600份,最终有效问卷600份。采用spss13.0软件对抽取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处理。主要统计方法有百分比统计、差异检验等。

三、调查的结果说明

表一: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各因子对照检验

(注:*P<0.05;**P<0.01;***P<0.001,以下同)

从表一可以看出,贫困生在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上要弱于非贫困生,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在强迫、人际关系、焦虑、偏执及其它因子上的得分明显高,尤其在人际关系和其它(睡眠和饮食方面)因子上得分最显著。

总之,通过此研究给高职院校心理健康工作者以参考和启示,学校对于贫困生在给予经济帮助的同时也要兼顾贫困生的心理贫困现象,让其身心都能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段素梅.高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1).

[2]方慧兰.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1).

上一篇:早教地球日活动方案下一篇:跟班学习心得体会-跟班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