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优美的诗句

2022-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诗经中优美的诗句

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诗经》阐释中的影响

内容摘要:在《诗经》研究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发挥了显著影响。其深化《诗经》研究之功在于提供了宏观分析视角,确立了文学反映性原则和现实主义文艺观,令《诗经》的史料价值得到肯定。而《诗经》研究沦为政治宣传工具的局面,则是受到简化、僵化的阶级分析方法、社会环境决定论和典型论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诗经》 唯物史观 阶级分析

一.引言

现代诗经学的开拓可追溯至“五四”。在救亡、启蒙与现代化的探索中,上世纪初的先驱者们破旧立新,“整理国故”,引入西方理论与方法,尝试建立起古代文学的新研究范式。而在此过程中,对《诗经》的解读发挥最显著影响的,无疑是很大程度改变历史进程并在后来被指定为官方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尤以其中的唯物史观为甚。

作为一种关注人的生存实践活动、强调文艺的社会性的思想,马克思主义被引入国内之后,与内容多涉及先民劳作与时代环境的《诗经》几乎是水到渠成地结合在一起。但上世纪中叶以后,《诗经》研究沦为政治宣传工具的局面,亦与简化、僵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脱不了关系。于是今天,一方面我们会看到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误读,对其深刻价值持有因噎废食式的否定;另一方面,将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绝对化的错误倾向,又仍残存于教科书乃至许多人文社科学者的研究中。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影响文学研究的内在理路和演变情况作总结与反思,是有必要的。本文旨趣便在于由点到面地梳理上世纪的《诗经》阐释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痕迹。

前人涉及这一问题的研究可分为两类:一类较为宏观,考察百年来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古代文学研究这一阔大的领域起到何种影响,如《现代性追求与民族性建构——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1]与《马克思主义史家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新范式的建立》[2];或回顾诗经研究,在对众多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梳理中,不可避免地提及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其中从萌芽、盛行到占据支配地位的过程,如《现代诗经学的发展与展望》[3]与《近代〈诗经〉学转型的内在理路与外缘影响》[4]。另一类则从具体篇目出发,在解读过程中对前人的解读作出评述,因而提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对《硕鼠》《伐檀》等著名篇目主旨的诸多争辩文章皆是如此,尤以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被滥用的反思最为常见。

前人或宏观或具体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诗经》阐释中的功过已有初步的总结与评价,但仍存在几点不足:其一,过于宏观的述评稍显空泛,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具体如何被运用于解读《诗经》,几笔带过,罗列书名篇名,以“唯物史观”“阶级分析方法”冠之,缺乏深入的分析;其二,在具体篇目的释读中,虽有零散述评前人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情况,却缺乏有条理的、系统的反思,对于“马克思主义之影响”问题的参考意义有限;其三,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有过于简化、望文生义之嫌,未对其原初面貌与流传演变过程进行辨析——如此则难以明确作出的分析或评价所适用的对象。

针对以上缺漏,笔者将本文讨论范围限定在《诗经》的阐释史,深入其研究传统,从传统至现代的转向中分辨出马克思主义思想生根发芽的脉络,并对其影响建立系统的反思与评价。同时,注重澄清马克思主义思想原貌与其传播演变后面貌的区别,令本文所作出的褒贬评价所针对的对象更为明晰。

二.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发挥影响之背景的诗经学转向

在对《诗经》研究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进行总结之前,我们先回顾上世纪《诗经》研究的转向过程,以便从中辨析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痕迹。

近两千年来,对《诗经》的传统研究主要以训释词语、厘正音韵、疏解章句、名物典章考证、版本校勘与辑佚、诗歌义理阐发等形式出现,且始终处于经学笼罩下,服务于纲常礼教与颂扬圣王的任务。直至上世纪初,随着社会价值体系遭受冲击,《诗经》的经学面目才逐渐瓦解,显现出其作为文学艺术、历史学史料、语言学材料的价值。诗经研究转型的探索可大致划分为1919-1949、1949-1980、1980以后三个阶段。

以胡适、闻一多、顾颉刚、郭沫若四位名家为代表,我们可以窥见学者们最初的探索。胡适在1925年的《谈谈〈诗经〉》中明确提出,《诗经》是“世界最古的有价值的文学的一部”[5],并说道:“《诗经》可以做社会史的材料,可做政治史的材料,可做文化史的材料。万不可说它是一部神圣经典。”[6]由此打破了《诗经》长期被强加的神圣光环。胡适亦对长期被牵强附会成道德教化的《关雎》等诗篇作了新的解读,为爱情婚恋诗正名,并以“初民时代的社会风俗”[7]解释《野有死麇》等多首诗中的求爱行为。其后,闻一多秉承朴学的求证精神,融合兴象、隐喻等方法来解读文意,创造了《诗经》新的训诂方式。而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的古史辨派对《诗经》研究的创新集中在《诗经》的史料和文献价值上,据其“古史层累说”,则《诗经》的形成与流传也经历了积累与渐变,因而顾先生研究的一大方向便是厘清《诗经》的经历,对传统阐释中《诗经》与王道、伦理、美刺的联系进行反思。并且,顾先生将《诗经》认作一部乐歌集,从歌谣、音乐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此说得到魏建功的补充:“歌谣的作用和诗的作用是同样的——发泄内心的情绪。”[8]郭沫若的《诗经》研究一大贡献是创新了今译形式,其特色则偏重周代社会历史,解诗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1949年后,诸多学者对传统疏注继续进行补充、修正,如于省吾《诗经新证》、陈子展《国风选译》等著作以及朱东润、王力等人的论文和著述。古籍的点校、刊印也有计划地进行着,不少研究著作得到修订、再版与重刊。同时,由于地位被抬高至中国古代文学的现实主义源头,《诗经》得到极大重视,大量通俗的普及或评价性读物涌现。《硕鼠》《伐檀》二詩被解读为适应主流意识形态的面貌后,被收录进语文教材。五十年代,《诗经》研究扩展至自然科学领域,其中涉及的生物、天文、地理描写得到重视与肯定。

直到80年代,正常的学术讨论得以重新开始,人类学、神话学、民俗学等方法运用硕果累累;美学潮流亦蔓延至《诗经》研究中,其艺术手法、结构、价值得到深入探究;比较研究方兴未艾,将《诗经》与《楚辞》、乐府诗或与其他民族上古歌谣对比,多有新颖见解。

三.马克思主义思想对《诗经》阐释的推进与深化

如上,由点到面地概览了上世纪《诗经》研究转型的情况后,我们可以开始从中辨析并总结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

(一)为《诗经》研究提供宏观视角

马克思主义思想对《诗经》研究最显表的影响,便是启发了国内研究者的宏观视角。马克思曾以极为开阔的历史视野提出他的著名论断:“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9],这一分析几乎统摄了人类社会现象的方方面面。而以马克思主义方法分析文学,就必须着眼于文学作品作为社会实践的先在的时代影响,将文学作品置于特定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中去理解。

国内的《诗经》研究者们抓住了这一点,对《诗经》产生的时代环境加以历史学的考察,开启了全新的研究局面。在此之前,传统注疏中尽管也常见古人对时局的反思,如《硕鼠》一诗在《毛诗序》中被解读为“国人刺其君重敛”[10],在朱熹《诗序辨说》中则被解读为“此亦托于硕鼠以刺其有司之词”[11],而在清代毛奇龄《诗传诗说驳义》中则是“《硕鼠》大夫贪戾,魏人怨之,而作是诗”[12]——但这些批判,不管是“君王”“有司”“贪吏”,都只落在个别的对象上,未曾上升至对整个社会制度、结构性不公的质疑,可谓“治标不治本”。而只有在具有极强烈批判精神与宏大视野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启发下,《诗经》研究领域才出现了自觉的社会制度分析。

以郭沫若为代表,他在1950年初发表的文章《简单地谈谈诗经》中指出,《诗经》经儒者筛选编订、历代注疏者阐释,其中必然融入了他们的意识形态和所处阶级影响,我们应该看到古典文献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对其加以历史的考察——这已经是非常典型的马克思主义方法。郭沫若认为,《大雅·緜》描写的是母系社会,《大雅·生民》中可窥见西周时期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大雅·公刘》则描述了原始时期的国家秩序。以他为代表的20世纪前半叶学者们自发地借鉴当时思想界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运用于《诗经》研究,虽然因材料不足和观念稍嫌机械而多见武断牵强成分,但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角度去解读《诗经》所描绘的生活场景和反映的社会形态,是可贵的新方法,亦是《诗经》研究现代化的重要一步,并奠定了此后《诗经》解读的基本思路。

(二)确立文学反映性原则和现实主义文艺观,令《诗经》的史料价值得到肯定

关于文学艺术本质的不同观点势必导致不同的文本解读思路,例如,若将文学看做对日常语言的疏离,便会侧重文本系统在语言文字层面上的形式与规律;将文学看作情感的疏泄,便会侧重文学作品带来的审美层面的共情以及作者的心理;而在马克思主义这里,文学作为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国内的美学论争形成了这样一种典型观念:“艺术是以现实为对象而反映现实的,也就是艺术是认识现实并表现现实的。”[13]同时,在我国文艺理论学界影响深远的现实主义,亦植根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当中:“艺术是对于客观现实的从现象到本质的一种认识。这就是说,现实主义认为艺术是一种认识,而认识又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这就和唯物论的反映论是一致的。”[14]尽管文艺摹仿现实的观点在西方思想史上有更久远的源头,但这种观点能够在中国成为绝对的主流,与马克思主义的盛行脱不了关系。

这种唯物史观在分析文学作品的客观实在性方面具有很大优势,《诗经》作为史料的价值得以被肯定和发掘,正是受益于此。不同于中国古代的诗“言志”“载道”“缘情”观念,更不同于传统注疏为各朝代提倡的伦理秩序提供说教的支撑,马克思主义思想引导《诗经》研究者考察《诗经》产生于其中的时代,通过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学,在逻辑链条上反溯作为“基底”的社会历史环境,并且澄清历代解读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如此使得对《诗经》的解读不再服务于特定群体需求,而是以客观真实为追求。再者,与唯物史观一脉相通的现实主义文艺观关注文学作品的社会性,重视文艺对现实的反作用,而《诗经》恰恰包含着大量对现实苦难、生活环境、历史事件的描述,历来被认为有“兴观群怨”之用,这使它被尊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源头,得到更多被整理与研究的机会。

自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并经由最敏锐的学者吸收、转化与运用,基于文学反映性和现实主义文艺观的《诗经》研究史学路径得到了开辟。例如胡适从《小雅·十月之交》“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句引出其史料价值,顾颉刚亦明确指出:“现在我们把历史观念和伦理的观念分开了,我们读《诗经》时并不希望自己在这部古书上增进道德,而只想在这部古书里增进自己的历史智识。”[15]而后,古史辨派诸学者及郭沫若、范文澜等名家大刀阔斧地对《诗经》开展了史学解读。至今日,数不胜数的史學研究者曾引《诗》为据,作为还原或映证史实的可靠材料,其中不无百年前马克思主义思想之功。

四.马克思主义思想连同《诗经》阐释的僵化

无可辩驳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从苏俄到中国的旅行中遭遇了误读,并因政治外力而逐渐僵化,以至于今日提及“马克思主义”,我们更易联想到生硬的灌输与令人啼笑皆非的刻板解读。正视这段历史现象,对其进行理论的考察与反思,是避免学术闹剧重演的不可或缺的工作。

(一)阶级分析方法沦为教条

马克思的“阶级”范畴,向来是被置于特定社会生产方式中得到理解的,是处于一定经济结构中的社会历史主体。但在我国政治语境下,“阶级”的从经济关系中得到界定的前提被隐去了,它僵化为一种不容辩驳的道德标签,且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我们耳熟能详的“万恶的资产阶级”说法,其实已和马克思用以分析社会现象的“阶级”范畴相去甚远。

而随着我国政治环境逐渐走向极端左倾,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文艺从属于政治”和“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16],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运用走进了严重的误区。夏传才先生对这一时期文学研究的概括与反思非常精到:“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各门学科领域的绝对统治地位,一切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研究规范的东西都不能存在,被扣上‘反马列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政治帽子……按照从苏联移植过来的文艺理论原则,以党性、人民性、现实主义作为对文艺作品的取舍原则,以贯彻‘阶级和阶级斗争’教育作为政治标准来分析作品。”[17]

在这种人人自危的高压环境下,文学研究几乎全方位地以阶级属性替代了文学活动主体的个性,而阶级属性又沦为了刻板的道德标签。所谓“阶级分析方法”,实则将政治正确的“无产阶级必将取得伟大胜利”教条套用在文学作品上,且过分强调阶级对立、仇恨与斗争,夸大甚至歪曲了《诗经》的本来面貌。例如《伐檀》一诗,“坎坎伐檀”这一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与“河水清且涟猗”的景色,已奠定诗篇并非劳苦与仇恨基调。结合当时手工业兴起的史实与诗中制轮的描写,手工业者不从事耕种或渔猎而获得较充足的物资,是完全有可能的。且“君子”一词无论在“诗三百”或先秦时代各类文献中,几无贬义用法。然而,自《毛传》将其释为刺无功受禄者,顾颉刚在《古史辨》中亦赞同这一说法并加入“剥削阶级”等话语,此后几十年该诗便被定调。虽然八十年代后逐渐出现对该诗的重新审视与解读,但直至今日,仍有教材斩钉截铁地将此诗用作劳动人民质问剥削阶级的作品,欠缺对文本、史实的考据分析。又如《硕鼠》一诗,其“怨刺”性质是否成立仍然有待商榷,从《诗经》其他篇目及同时代文献来看,鼠患是不争的史实,而从人类学、民俗学视角来看,也可说《硕鼠》具备各文明都出现过的早期人类祈鼠歌谣的特质。但这些观点长期被压制与埋没,唯有服务于政治宣传的阶级斗争说法一枝独秀。如此,上一代学者树立起来的实事求是精神遭到了背弃,对《诗经》的解读再次陷入为特定话语体系服务的境地。当几代学人适应了充满意识形态色彩的简便话术,重建学术研究的穷究态度与活跃氛围,便非易事。

(二)庸俗化的社会环境决定论一家独断

关于社会环境相对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地位,马克思的确有过相当清晰的论述:“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8]但是,尽管马克思强调物质社会的基础地位和文艺不可避免地具有内置的意识形态性质,但他的理论并没有排除文艺作为一定程度“自由的精神生产”的可能性。相反,在国内特殊政治环境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才以绝对真理的姿态出现,并凌驾于学术讨论之上。很长一段时间里,研究者强调社会背景却忽视文学作品本身,对文学现象的特殊与复杂认识不足,对一定时期的社会思潮与作家个人思想之间的关系缺乏考量,对社会背景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因果联系解释得极其生硬,也否认了作家选择创作方法的灵活性、创作方法本身的多样性和独立性。

(三)“典型论”助长《诗经》人物形象固化

对人类社会现象背后一般规律的追求,一以贯之地表现在马克思的文学观中。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他肯定了“莎士比亚化”即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提倡文学系统而全面地描写社会面貌,将具体社会实践下的个体进行抽象,以揭示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这种观点在逻辑上便导向了“典型”。典型论长期被认为是一种比现实中的个例更高级别的艺术真实,毛泽东也曾说:“文艺就把这种日常的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造成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19]但将典型奉为唯一正确,就导致了带有政治宣传目的的解读,而真实存在的特殊个性则被抹杀。当“典型”一词被使用时,我们往往已经有想要说明的结论,只是在寻找例子。因此,从文学作品中寻找典型,其实是一种结论先行的态度,而不是看待文学作品的客观态度。

以《诗经》所涉人物为例,《氓》一诗的女主角固然具有大胆、坦率、刚烈的特质,但“较为鲜明地塑造了劳动妇女的形象,从而揭露了奴隶制和夫权的罪恶,反映了较为深刻的社会问题……可以说是达到了我国奴隶社会时期诗歌的高峰”的说法便嫌牵强。而《柏舟》“勾勒出一个爱情专一、胸怀坦率、性格坚弧、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少女形象。[20]显然,此二者只是需要“劳动妇女的形象”与“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少女形象”,而非从文本中读出了这一形象。许多本是情感充溢、特点鲜明的个体形象,被纳入阶级斗争话术的分析框架,被穿凿附会地解读成正义或邪恶截然二分的特定群体代表,社会属性、群体属性代替了其个性。如此,《诗经》中的人物形象进一步固化了。

五.结语

回顾《诗经》研究的转型,马克思主义思想无疑有推进与深化之功——揭示文学作品所映射出的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环境,至今仍是《诗经》研究的重要思路;但在跨时空流传和重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遭到了来自时代需求、革命情绪、苏联的庸俗社会学和机械的文艺观等等的影响,逐渐简单化、庸俗化和教条化,并导致了数十年的误读、歪曲与低水平重复。

从对这种局面的总结与反思中,我们应当意识到,诗经研究需要多种多样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思想揭示的更偏向宏观原理与规律,而除此之外我们也需尊重《诗经》研究本身的特质和规律,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过程中审慎而不草率、包容而不独断,更好地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独特视角,而不仅仅将其當作教条。

参考文献

[1]张胜利《现代性追求与民族性建构》,复旦大学,2007.

[2]郭士礼《马克思主义史家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新范式的建立》,《中华文化论坛》,2016.

[3]夏传才《现代诗经学的发展与展望》,《文学遗产》,1997.

[4]毛蕊《近代<诗经>学转型的内在理路与外缘影响》,陕西师范大学,2015.

[5]欧阳哲生《胡适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6]顾颉刚《古史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7][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陈子展《诗经直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注 释

[1]张胜利《现代性追求与民族性建构》,复旦大学,2007.

[2]郭士礼《马克思主义史家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新范式的建立》,《中华文化论坛》,2016年.

[3]夏传才《现代诗经学的发展与展望》,《文学遗产》,1997.

[4]毛蕊《近代<诗经>学转型的内在理路与外缘影响》,陕西师范大学,2015.

[5][6][7][8]欧阳哲生《胡适文集》卷五,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469页,第470页,第475页,第607页.

[9][德]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杜,1972年,第592页.

[10]陈子展《诗经直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336页.

[11][宋]朱熹《诗序辨说》,《续修四库全书》第5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65页.

[12][清]毛奇龄《诗传诗说驳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147页.

[13][14]蔡仪《美学论著初编》(上),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第4页,第142页.

[15]顾颉刚《古史辨》第三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411页.

[1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69页.

[17]夏传才《思无邪斋诗经论稿》,北京: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年,第375页.

[18][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3-44页.

[1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年,第863页.

[20]高亨《诗经鄌风新解》,《山东大学学报(中国语言文学版)》,1961年.

(作者介绍:傅子湉,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美学)

作者:傅子湉

第2篇:关于诗经的优美诗句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诗经的优美诗句,希望大家喜欢。

1、小雅·瓠叶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诗经》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周南-关雎》

3、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诗经》

4、有美一人,清扬婉兮。《诗经》

5、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6、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邂逅相遇,与子偕臧。《诗经》

7、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诗经《小雅》

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蒹葭》

9、国风·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诗经》

10、国风·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出其闉闍,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诗经》

11、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12、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诗经·王风·采葛》

1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桃夭《诗经》

1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黍离》

15、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诗经·国风·邶风·简兮》

16、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诗经·国风·邶风·燕燕》

17、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诗经·国风·召南·采苹》

18、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迂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

19、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窕纠兮,劳心悄兮

20、幽幽荑草,遗予伊人。有匪君子,其人如玉。珮环相鸣,祈能相依。

21、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卫风·氓》

22、上一世你为樵夫,我为浣女。这一世,你为才子,我为佳人。如果说生命是一场无可终止的轮回,那爱情就是这一切机遇的前因。——白落梅《陈迹·清欢》

23、有时候距离的美,胜却了十指相扣的温暖。——白落梅《陈迹·清欢》

24、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诗经·曹风》

25、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26、国风·桧风·隰有苌楚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夭之沃沃,乐子之无知!隰有苌楚,猗傩其华,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诗经》

27、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

28、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第3篇:《诗经》里优美的爱情诗句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第4篇:诗经中咏雪的诗句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诗经中咏雪的诗句,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一、《诗经·小雅·角弓》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远矣。

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此令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愈。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

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如食宜饇,如酌孔取。

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莫肯下遗,式居娄骄。

雨雪浮浮,见晛曰流。如蛮如髦,我是用忧。

译文

角弓精心调整好,弦弛便向反面转。兄弟婚姻一家人,不要相互太疏远。

你和兄弟太疏远,百姓都会跟着干。你是这样去教导,百姓都会跟着跑。

彼此和睦亲兄弟,感情深厚少怨怒。彼此不和亲兄弟,相互残害全不顾。

有些人心不善良,相互怨恨另一方。接受爵禄不谦让,轮到自己道理忘。

老马当作马驹使,不念后果会如何。如给饭吃要吃饱,酌酒最好量适合。

不教猴子会爬树,好比泥上沾泥土。君子如果有美德,小人自然来依附。

雪花落下满天飘,一见阳光全融销。小人不肯示谦恭,反而屡屡要骄傲。

雪花落下飘悠悠,一见阳光化水流。小人无礼貌粗野,我心因此多烦忧。

赏析

全诗共八章,取喻多奇。首章“騂騂角弓,翩其反矣”,是用角弓不可松弛暗喻兄弟之间不可疏远。“兄弟昏姻”是同类连及,并无确指,着重点是同宗兄弟。“兄弟昏姻,无胥远矣”,为全诗主题句,以下各章,多方申述,皆以此为本。

第二章叙说疏远王室父兄的危害。“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四句皆以语气词煞尾,父兄口气,语重心长。作为君王而与自家兄弟疏远,结果必然是上行下效,民风丕变,教化不存。

第三章用兄弟之间善与不善的两种不同结果增强说服的效果。和善的兄弟相互平安相处,泰然自得,不和的兄弟相互残害,不能自保。如果说这一章还是因说理的需要而作的正反两方面的假设,那么第四章则是通过现实中已成为风气的责人不责己的小人做法直言王行不善的社会恶果。“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不善良的兄弟间只知相互怨怒,不顾礼仪道德,为争爵禄地位各不相让,涉及一己小利便忘了大德。

第五、六两章以奇特的比喻、切直的口吻从正反两方面劝诱周王。只有自身行为合乎礼仪,才能引导小民相亲为善。“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取譬新奇,以物喻人,指责小人不知优老而颠倒常情的乖戾荒唐,一个“反”字凸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如食宜饇,如酌孔取”,正面教导养老之道。第六章更是新意新语竞出。“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用猿猴不用教也会上树,泥巴涂在泥上自然粘牢比喻小人本性无德,善于攀附,如果上行不正,其行必有过之。后两句“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又是正面劝戒,如果周王有美德,小民也会改变恶习,相亲为善的。此意与后世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正相一致。

诗的最后两章以雪花见日而消融,反喻小人之骄横而无所节制和不可理喻。“莫肯下遗,式居娄骄”和“如蛮如髦”说的是小人,却暗指周王无道。有鉴于此,诗人不禁长叹“我是用忧”,此“忧”非为自身忧,也非为小人忧,而是为国家为天下而深怀忧患。

全诗因是父兄口吻,所以“少微婉,多切直”(陈子展《诗经直解》引孙鑛语),少了一些通常意义上的诗味。又正因为是父兄口吻,全诗以气贯通,或取譬,或直言,都在光怪陆离中显示出一种酣畅,一种奔涌的激情。因此孙鑛给出“风骨自高奇”的评价。

二、《诗经·邶风·北风》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chi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译文

北风寒冷猛吹到,大雪飞扬满天飘。你和我是好朋友,携起手来一块跑。哪能舒缓再犹豫?事情紧急快出逃。

北风呼呼透骨凉,大雪飘飘白茫茫。你和我是好朋友,携起手来归他邦。哪能舒缓再犹豫?事情紧急快逃亡!

没有红的不是狐,没有黑的不是乌。你和我是好朋友,携手乘车同离去。哪能舒缓再犹豫?事情紧急快逃出。

赏析

《北风》这首诗出自《诗经·国风·邶风》,朱熹《诗集传》说此诗“气象愁惨”,指出了其基本风格,诗三章展示了这样的逃亡情景:在风紧雪盛的时节,一群贵族相呼同伴乘车去逃亡。局势的紧急(“既亟只且”),环境的凄凉(赤狐狂奔,黑乌乱飞)跃然纸上,让人悚然心惊,让人不禁联想到“北风那个吹”的寒冷与凄凉景象。今人所作”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及成语”雨雪霏霏“,以及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名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皆借用诗经《北风》这首诗。

古乐府中的《北风行》诗题即效此篇,鲍照拟作中直接采用《北风》原文:“北风凉,雨雪雱。”《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中“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数句,盖亦本于此诗。唐代李白有《北风行》,也明显受到《北风》的启发。由此可见《北风》一诗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诗经·邶风·北风》这首诗共三章,前两章内容基本相同,只改了三个字。把“北风其凉”改为“北风其喈”,意在反覆强调北风的寒凉。而改“雨雪其雱”为“雨雪其霏”,无非是极力渲染雪势的盛大密集,和雨雪霏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把“携手同行”改为“携手同归”,也是强调逃离的意向。复沓的运用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北风》全诗各章末二句相同,“其虚其邪”,虚邪,即舒徐,为叠韵词,加上二“其”字。语气更加宽缓,形象地表现同行者委蛇退让、徘徊不前之状。“既亟只且”,“只且”为语助词,语气较为急促,加强了局势的紧迫感。语言富于变化,而形象更加生动。

北风与雨雪,是兴体为主,兼有比体,它不只是逃亡时的恶劣环境的简单描写,还是用来比喻当时的虐政。后面赤狐、黑乌则是以比体为主,兼有兴体。它不仅仅是比喻执政者为恶如一,还可以看作逃亡所见之景。这种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句意蕴丰富,耐人玩味。

第5篇:诗经祝福爱情的诗句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浅谈《诗经》中的爱情魅力

任时光荏苒,纵白驹过隙,总有一种东西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被消磨,而是在时间的积淀下焕发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诗经》中描写爱情的诗歌可谓是中国爱情诗的滥觞,它的低吟浅唱穿越千年的轮回仍然萦绕耳畔,如韶乐般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给我们以精神的享受。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为外衣,没有奇幻的想象作装饰,但它以其独有的古朴、诚挚、热烈,感染了历代的文人骚客,感动了华夏儿女的心灵,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熠熠生辉,成就了一段不老的传奇,让我们千古传唱。

《诗经》中的《国风》作为大多来自民间的歌唱,在更广阔的范围里展示了时人的生活和情感。男女言情之作确实是《风》诗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诗经》里的民歌中占最多数的就属有关恋爱和婚姻的诗。“无郎无姐不成诗”,这情形自古至今别无二致。朱熹《诗集传序》道:“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 ,各言其情者也。”它们有的是集体创作,你一言我一语,你一章我一节,即兴抒发,唱的是某个群体共同的声音;也有的是独自吟唱,却通过个体的具体遭遇,反映了某些普遍性的问题。

这批婚恋歌曲可谓是《风》诗中唱得最精彩动人的部分,有自由浪漫的纯真爱情,有矢志不渝的坚贞爱情,有寂寞难耐的相思之苦和求嫁心声,还有对意中人可望不可即的痛苦之情,更有封建礼数下的屈服与反抗。这些婚歌恋曲中的人物,他们是执著追求的苦恋者,是坚贞不二的钟情者,是刻骨铭心的相思者,是大胆热烈的求爱者,是哀怨忧郁的失恋者,是赢得爱情的自豪者,是伉俪情深的恩爱者,是敢于反抗的奋斗者。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意志信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幅引人入胜的风情画卷。

你我相遇在樱花烂漫的季节,一起携手走过幸福的过往。从美丽的邂逅,到彼此相知,再到互相倾慕,最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个人人向往的美好的人生。但人生的戏剧之处就在于它不会让每个人都称心如意,这也是人生的美妙之处。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喜欢,却亲近不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女子采摘荇菜的倩影使男子“寤寐求之”、“寤寐思服”,令男子“辗转反侧”,不能入眠,希望以“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思慕之情跃然纸上。(《周南·关雎》)“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江汉之隔,遥不可及,不免失意之至,但是男子仍怀有希望不想放弃,其惆怅深挚之情令人感叹。(《周南·汉广》)“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始终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望而不可即,内心的焦灼之情,便可感同身受了。(《秦风·蒹葭》)暗恋是苦涩的,没有回报,只有自己默默地承受那份悸动,默默地去付出自己的所有。 区别于这些苦恋者,那些大胆地表露心迹的求爱者,使我们体味到爱情的另一种味道。相较于前者后者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有爱就要大声说出来。“摽有

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情感是人类最自然的天性,情感的性质对于男人和女人都是一样的。 “梅由盛而衰,犹男女之年齿也。梅、媒声同,故诗人见梅而起兴”(《诗毛氏传疏》)。而且龚橙在《诗本义》说“《摽有梅》,急婿也。”此篇诗歌唱出了女性内心深处对情感寄托的欲求。这种直截了当的择偶形式,这种毫不掩饰的求爱表白,是人类社会发展早期两性关系的真实写照。(《召南·摽有梅》)“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女子要求与爱人同歌,将一个女子的大胆求爱刻画的入木三分。(《郑风·萚兮》)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没有了封建制度的束缚,男女恋爱是自由的,即使是女子,也不用担忧任何羁绊,敢于追求自己的心上人。

“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才敢与君绝”,对于爱情的忠贞自古皆有之,在《诗经》中也有描写。“愿言思伯,甘心首

疾。”,“愿言思伯,使我心痗。”,丈夫离家远征,别后的相思却是够受的,在她寂寞无聊的日子里,那相思不但丢不了,甚至倒成为她不愿丢开的东西了,其心理的曲折复杂,让我们看清了女子对丈夫浓浓的爱意,羡慕之情油然而生。(《卫风·伯兮》)“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何勿之思。”丈夫久役,每当牛羊归来的黄昏时候,妻子的想念尤为深切。不知何时才能回家,妻子只有翘首企盼,祈祷丈夫早日归来。(《王风·君子于役》)“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戍卒之苦,思妇之悲,“城南思妇肠欲断,征人蓟北空回首。”纵使远离千山万水,都会坚守彼此的思念,哪怕十年八年不归,此情此心都会坚如磐石,无所转移。他们对于爱情的态度,是否给我们这个流行快餐式爱情的社会留下深刻思考呢?

不是所有的爱情都会得到祝福,不是所有的恋人都能开花结果。在中国古代社会男女青年受到来自宗法礼数的压迫,他们的爱情总会受到些阻碍,或是致使两个人的情感被硬生生地扼杀在礼教的束缚下,屈服于现实,或是奋力反击,勇敢地追寻自己的幸福。古代社会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的恋爱活动总是受到来自父母的干涉,子女的婚姻更是需要经过父母的同意,无形中就为男女恋爱增加了重重阻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女子不敢允许她的情人踰墙来相会,因为怕父母和诸兄的责骂,又怕旁人的闲言碎语,由这段不被家人四邻理解和接受的苦恋可见,不得父母同意的恋爱也要受舆论指责。(《郑风·将仲子》)即使如此,勇敢的人还是会不顾一切地守望爱情,《诗经》中对女子勇于追求自己幸福的描述也十分栩栩如生。缪塞说:“妇女追求爱情的权利的献身精神常常比男子为了爱情而自我牺牲更富于人性的审美价值,更具有一种高贵纯真而优美的艺术魅力。”当少女的婚姻受到阿母的干涉时,为了爱自主而被迫勇敢地宣称:“之死矢靡它”。在过去的卫道士眼中,这样大胆的爱情表白和赤裸裸的恋爱生活的描写是淫奔之诗,但如此坚定的誓言却让我们看到了爱情力量的伟

大。(《鄘风·柏舟》)爱情只有经历磨炼才会更加坚固,一帆风顺的爱情是脆弱的,是不堪一击的。冲破了重重阻隔,翻越了千山万水,若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彼此的心意更加坚定,共结连理,也可幸福一生。如若不能,在现实的压力下,不得不分道扬镳者,或许他们的爱情还是不够深吧!

有结果的爱情就是缔结婚姻,《国风》就有一部分涉及了婚娶及家庭生活的情感内容。在古代男子的两大幸事,一是洞房花烛夜,一是金榜题名时,若能大小登科,此生算是圆满了。“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星光灿烂,这个夜美不可言,目含秋波,这个人更是美不可言。新婚之夜,新郎官儿抱得美人归,自是喜不自胜,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劳动阶级的妇女和男子比较起来地位更低,他们所受的痛苦也就更多些,在恋爱问题上也不例外。婚姻并不能保证一辈子的幸福,婚姻的破裂,爱情的幻灭,女子沦为弃妇在《诗经》中也有描写。“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子因男子的殷勤追求而动情,“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却无奈年老色衰而被抛弃,“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卫风·氓》)明人院本《投梭记》第十二出:“常言道:‘男子痴,一时迷;女子痴,没药医’”;古罗马诗人名篇中女语男曰:“吾与子两情之炽相等,然吾为妇人,则终逊汝丈夫一筹,盖女柔弱,身心不如男子之强有力也。”??斯达尔夫人言,爱情于男只是生涯中一段插话,而于女则是生命之全书。在爱情这场战役中,女人的总是处于弱势局面。“谁谓茶苦,其甘如荠。”当初深爱自己的丈夫如今另娶他人,夫君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自己被鸠占鹊巢,纵使心有不甘,却不堪忍受夫君的凶暴,只得怀着苦涩的心情被迫离开夫家。(《邶风·谷风》)世上最凄绝的距离莫过于此,两个人本来距离很远,互不相识,忽然有一天,他们相识,相爱,距离变得很近。然而有一天,他们不再相爱了,本来很近的两个人,变得很远,甚至比以前更远。但相较于后者的懦弱眷恋,前者的刚烈决绝在当时那个社会状况下更加值得我们敬佩。既然不爱了,就潇洒地转身离开,对方失去自己是他的损失,是他看不到自己的好,三心二意的男人不值得留恋。古代男子三妻四妾,可是女子却只能从一而终,现代社会离婚率的不断攀升,更应该让我们明白唯有找到真正爱自己的人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

它们用比兴的手法,平衡匀称的语言形式,节奏有序和顿挫和谐的音乐格调,使诗歌散发出迷人的修辞和韵律美。还有通过具体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性格特征,是人物形象更加富有个性,使人印象深刻。诗歌关注现实,书写现实,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生活的热爱,加之以浓烈的抒情风格,使诗歌更显真挚自然,情感浓郁。人性的感召,让我们在朗诵过程中感受主人公的身世浮沉和情感变化。此外还有优美的风景描写,给了身心以舒适的感觉,如临其境。

《诗经》中的爱情诗虽已经历了千年的风雨,但于今还是有弥足珍贵的现实意义。其中热切地渴望爱情,在寂寞时不就能我们以安慰吗;其中大胆地追求爱情,在暗恋时不就能给我们以勇气吗;其中勇敢地捍卫爱情,在怯弱时不就给我们以力量吗;其中执著地坚守爱情,在动摇时不就给我们以信念吗;其中理智地对待爱情,在迷茫时不就给我们以指示吗。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时光给它们以打磨,就像酒一样,窖藏的时间越长就愈加的醇香。《诗经》带给我们的就是酒一般醇美的情感之旅!

附:对老师想说的话

首先,感谢老师这半个学期以来的辛苦教导,您幽默风趣的讲课形式,让我们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获得知识。虽然将近四个小时的课堂时间,却丝毫没有让我们感到枯燥乏味,这也是我喜爱上中国古代文学课的原因之一。

其次,老师独有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地让我敬佩,没有有些老师的不苟言笑,您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让我更加喜爱您,更加喜爱这门课程。

再次,您每次为我们展示的其他关于课本知识的材料也让我开拓了视野,没有使我的目光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东西,让我的知识储存量更加丰富,见识更加宽广。

最后,为了更好地学习古代文学,我想对您提出我的几点拙见,请您批评指正。第一,我希望老师能在讲文选的时候能从文章本身更加细致地讲解,因为有时候,对于有些讲过的篇目还是有点儿不甚理解,或许也是我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课前没有预习的缘故吧;第二,我希望老师能留给我们更多消化吸收的时间,因为四节课的课程容量有点大,可能一时之间难以完全接受;第三,希望老师每次讲课时能给我们讲一下那些是重点,让我们在期末之前能提前准备,不至于考试临前手忙脚乱。

我想要提的问题

1、《论语》、《孟子》式的语录体散文与《庄子》式的寓言体散文相比较,哪一种更利于人的理解和接受?

2、入世与出世,哪一种生存方式更加适合现代人的法则?

3、商周时代的婚姻与进入封建社会后的婚姻有何异同?篇二: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

【摘要】本文主要从《诗经》婚恋诗的思想内容作为出发点,结合《诗经》婚恋诗的写作手法进行分析。《诗经》中书写男女相思相恋各种情感的诗篇有很多,内容也十分丰富。从恋爱和婚姻两部分来解读《诗经》中的爱恨情仇。或爱慕佳人、或情人幽会、或写婚礼的喜庆、或弃妇的悲吟、或对亡者的缅怀。反映出周人对待生活和爱情的态度。

【关键词】 《诗经》 恋爱 婚姻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很多反映爱情婚姻的诗篇,这些诗篇从人类的情感角度出发描写了从相识相知到相恋相许,再到相弃相别的人生境遇。其中的很多诗句都成了脍炙人口的经典。

我把《诗经》中的婚恋诗分为两部分:恋爱诗和婚姻诗。从恋爱和婚姻这两方面来解读《诗经》中的爱恨情仇。恋爱诗中有表现他们热烈大胆的追求爱情,有表现情人邀约的动人画面,有表现情人分离而生的相思苦楚。婚姻诗中有表现先民对新人纯朴真挚的祝愿的贺婚诗,有表现弃妇对男子的抱怨的弃妇诗,也有对逝者的怀念的悼亡诗。通过这些婚恋诗塑造了一系列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有爱慕佳人的公子,有思念情人的女子,有新婚大喜的新郎和新娘,有不平等的夫权社会里的弃妇,还有缅怀亲人的孤独人。从而全面细致的反映出古人的爱情婚姻生活。 一.恋爱

爱情,是一种矛盾而又微妙的心理现象。生活在古代社会的人们也是要面对爱情,他们也会自然表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体验到的爱情。并去追求、转述、传唱、讴歌他们的爱情。而用文学方式系统的反映先民的爱情生活和情感体验正是始于《诗经》。

《诗经》中的恋爱诗是很精彩的部分。在《诗经》中把爱情描写得很细腻,抓住了主人公的心理,动作和神态。表达了古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写出古人对待爱情的真诚、专一。诗中有青年男女敢于大胆追求爱情,也有描写男女互相爱慕赠物传情,有描写恋人之间戏谑逗乐,爱意浓浓,有描写恋人因分离苦生相思的恼人情意,每首诗都是一幅动人画卷。

在周代社会的封建礼教还不是很严厉,婚姻还比较自由,青年男女对于爱情大胆而执着的追求,体现出人的本能意识。如《关雎》。

《关雎》是《诗经.国风》的第一篇,也是全书的首篇。《国风》是《诗经》的精华,自然,《关雎》就是《诗经》的经典之作。在《诗序》中评《关雎》“后妃之德,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现代研究者对它的研究也是众说纷纭,大多数的学者认为是描写恋爱的作品,写一个青年男子大胆表露对心爱姑娘的相思之情。

《关雎》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引出对女子的追求之勇和相思之苦。有传说“雎鸠” 是贞鸟,象征爱情的忠贞不渝。而据考证“雎鸠”是鱼鹰。《关雎》并非雌雄和鸣,而是以鱼鹰在河州求鱼,象征男子向女子求爱,以此看来也正合此意。

《关雎》以极其细腻的心理刻画,传神的表达出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寤寐思服”“辗转反侧”通过动作的反复表现出内心的爱慕,细致而又精准。

而从“琴瑟”“钟鼓”来看,这位男子不是等闲之辈了。在古代有如此齐全的音

乐设备的人,不是皇亲国戚也一定是名门望族,由此来看,这便是一首贵族的情诗。

不过,爱情不分贵贱,诗里传达出的却是真挚的情感,执着的追求。

男子经过不懈的努力,终打动女子芳心,情人相约是最动人的画面。先民用极为淳朴自然的语言表述,诠释出不能言尽情感。纯洁、浪漫,而又温文尔雅,就如《诗经》里的《静女》,美丽的容颜和纯洁的感情是世间最动人的画面。

《静女》是《诗经》中很典型的情人邀约诗。“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如此平实的话语点出了约会的地点和人物。“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写出了恋爱中男子焦急、不安的心理。表达出古人对待爱情的认真。语言朴素,神韵流转,很纯粹的民歌情调。“匪女之为美,美人之怡”因为是爱人送的才显得这般艳丽。诗人善于抓住富于表现力的动作语言来刻画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诗中有恋人间的嬉戏逗乐,倾爱赠物,触及全部的爱情生活和爱情心理。把恋人间的一些很细微的动作语言都表现出来,富于生活化和细节化。

所有恋人都渴望朝朝暮暮的爱情,而现实的阻隔使之不能如愿,这就有了情人因分离而生的相思苦楚。

《子衿》传递的是一种近乎心碎的相思。通过描写女子在城楼等待男子归来,终未见而驻足瞭望,独自徘徊的情景,发出了“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感慨。表达了女子的悠悠相思情和对待爱情的执着和专一。

这短短几行诗句把女子的相思之苦表现的如泣如诉、缠绵悱恻,女子的细腻心思也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诗中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以“青青子衿”代指思念的情人,寄托女子的相思情。在结构上如《诗经》中很多篇章一样,前两句运用了重章叠唱的结构形式,富有节奏性和音乐性。 《诗经》中的恋爱诗,有的表现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爱情,有的表现恋人约会时的浪漫与甜蜜,有的表现分离后的相思苦。它们都是发自恋人肺腑的恋歌,抒发了古人对待爱情的真挚、执着、专一。

二.婚姻

人类是万物的神灵,男女琴瑟之情是人类情感的主轴线。而婚姻家庭的历史就是文明进化的历史,婚姻是家庭最基本的结构,婚姻的幸与不幸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诗经》中很多描写婚姻的诗,反映古代人们最细致和基本的生活状态。

《诗经》中婚姻诗有很多类型:有充满喜庆氛围的贺婚诗,有夫权强势下的弃妇诗,也有历经岁月却顶不过命运的悼亡诗。这些诗是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 1. 贺婚诗

婚礼是人生大礼,在注重仪式的古代,一定是非常隆重的。锣鼓声声,喜炮隆隆,每对走进婚姻的爱人都收到人们最真诚的祝福。只有得到婚姻的保障才算是完满的爱情。《诗经》中有很多首描写婚礼场面的诗,表达了对新人的祝福。

《樛木》是一首对新郎的祝福诗。“乐只君子,福履绥之“男子结婚快乐又美满,苍天赐福保佑他。以自然朴素的语言传达人们对新人最诚挚美好的祝愿。

《樛木》以“南有樛木,葛藟累之”起兴,使人从盘错的葛藤沿着南山树木攀缠联想到新郎收到宾朋祝愿的欢快场景。在结构上回环复沓,一唱三叹的形式,便于先民的记忆和传唱。也增加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抒发对新人的美好祝愿,起到了回环跌宕的艺术效果。

《诗经》中还有对新嫁娘的祝福诗。《桃夭》就是一首对新娘的祝贺诗。 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盛开联想到新娘的美貌和新婚的热烈气氛。在刘勰的《文心雕龙.物色篇》以“灼灼”状桃花之鲜,看作是思考千年的佳构。这两句诗着实写出了新娘的美貌和婚礼的喜庆。

古代女子要求德才兼备,光有美丽的外表是要遭人质疑的。在此诗中“宜其室家”“宜其家人”体会到人们对新娘祝福的内容。诗中明写女子的容貌实赞女子的品行。只有“宜家”才能稳定和发展。古人对待婚姻和家庭亦是十分重视的。 2. 弃妇诗

步入婚姻的女子在辛勤劳动与生儿育女中度过一生,她们勤俭持家,忠贞不渝。渴望平平淡淡的度过一生,但生活往往不能如愿,在夫权强势之下生出了很多不幸的女性,女子只是婚姻的牺牲品。她们面对生活的不公吟唱出被弃之后的悲歌。

《诗经》中很多反映婚姻不幸的弃妇悲吟。不合理的男尊女卑思想和不平等的

封建婚姻制度,给广大女性带来了沉痛的伤害。

《氓》是弃妇诗的翘楚。《氓》中女子是典型的代表。此诗以直叙的手法写女子

从恋爱到结婚,从婚后的劳作再到被丈夫抛弃的全部婚姻过程。从而体现出封建女子的不幸和坚强。

《氓》在整篇文章采用了“赋”的修辞手法。平铺直叙地描述了女主人公爱情

婚姻的失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及尔偕老,老使我怨”直抒胸臆地表述出女子对负心男子的怨恨和控诉,表现女子的对婚姻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和背弃之后的的坚强。体现最平实最打动人心的情感。

《氓》在艺术手法上还多处运用了“比”。“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损”以桑树的繁茂和衰零比喻女子的年华盛衰的暗喻。以“复关”借指女子所爱之人。这一连串的借喻、暗喻的鲜明形象来突出女子的痴情,使诗的主旨意义更加深刻。

在《附庸风雅—第三只眼睛看<诗经>》中有一句话:“女人的完美可以让一段爱

情如歌如泣,却未必使自己幸福”《氓》中女子勤劳贤惠却被丈夫抛弃,反映了最真实的感情生活。是《诗经》中优秀的作品。 3. 悼亡诗

“人为歌声以助哀”的《诗经》悼亡诗,体现了君对臣、子对父妻对夫的情感,反映的是生命世界的理论纲常。

《绿衣》是悼亡诗的代表,表现丈夫对亡妻的思念。《毛诗序》云:“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物在人亡是最沉痛的思念。句句“绿兮衣兮”表达出最复杂的情感。睹物思人,想起亡妻生前的悉心照料,伤痛不绝于心。整首诗都弥漫着悲伤的气氛。他对妻子的思念,他失去妻子的悲伤,都将是无穷尽的。“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此诗正如此,真挚、感人。

“哀莫大于死别,悲莫大于生吊”这正是死亡带给我们最沉痛、最复杂的情感。《诗经》中的这首悼亡诗不仅传递的是文字的魅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无法用语言来言说的真挚情感。

用文学方式系统的反映先民的爱情生活和情感体验始于《诗经》,《诗经》中的

婚恋诗,向我们展示了古人对待爱情的方式和态度,《诗经》中男女形象鲜活而有生命,有如《汉广》《蒹葭》的执着,有如《静女》的娇羞、淘气,有如《樛木》的新婚祝福,也有《氓》中弃妇的怨恨与倔强,也有如《绿衣》对死者的缅怀。

从《诗经》中了解到周民全面而细致的感情生活,细细品味,它也没想象的那

么遥远,只是千年滚滚尘土,迷了我们的眼睛,抛开浮尘,它一直都在,远了的只是我们的脚步。

参考文献:

[1].《最美的诗经》刘永生主编:辽宁出版社,2010.3 [2].《思无邪》安意如著: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10 [3].《附庸风雅—第三只眼睛看<诗经>》鲍鹏山 王瑶著:重庆出版社,2006.10 [4].《中国古代文学》徐季子 姜光斗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 [5].《诗人讲评之风人深致》苏樱著:哈尔滨出版社,2010 [6].《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7.1 [7].《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宝库》黄建华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10 [8].《相思的滋味:中国古代相思诗词曲精粹》过常宝编,刘全志注: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9.12 [9].《四书?五经》孔子等著:华文出版社,2009.9 [10] .《给年轻人读的论语》孔丘原著,刘强编译:蓝天出版社,2009.4篇三:《诗经》里优美的爱情诗句

《诗经》里优美的爱情诗句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

第6篇:诗经中关于中秋的诗句

诗经中关于中秋的诗句有哪些呢?下面小编整理了诗经中关于中秋的诗句,欢迎大家欣赏!

诗经中关于中秋的诗句

《诗经·陈风》《月出》

月出皓兮,佼人浏兮,舒忧受兮。劳心蚤兮。

月出照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皎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无从考证这首到底是不是描写中秋的诗歌,但是拜月、咏月诗中,这首应该是相当早的时间。

月光如水,美人如花,迷一离的意境,委婉缠一绵的情感,人月互相映, “巧笑倩兮、美一目盼兮”的佳人形象活灵活现在读者面前。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评论《月出》:“从男意虚想,活现出一月下美人”

《诗经·宛丘》之中秋之赏

夜读《诗经·宛丘》,每有疑惑。诗云:“悟其多矣,维其嘉矣。悟其多矣,维其偕矣。悟其多矣,维其时矣。”人类总爱触景生情,平常的鼓声,听起来总有些模糊,那是心不在时。中秋佳节,伊人卷怀,所以有善始善终。立秋之初,我家有女初长成,养在闺房人不知;中秋之时,有女如玉,正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时节,然而,中秋之后就是晚秋,离坚冰来临的日子也就不遥远了。中秋,乾在九五,坤在六三,《乾》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坤》曰“含章可贞”。中秋十五,就是怎样决策‘善始善终’之时,这是中秋之夜留给人类永恒的话题,孔子制诗《宛丘》,并在《论语》中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值此中秋佳节,再读《宛丘》,悟婉秋诗四首。

婉秋之一

今夕何夕,鼓击中流?

嫦娥玉兔,邂逅仲秋。

风铃吟唱,有欲有逑。

坎其击鼓,天凉好个秋。

婉秋之二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有凤来仪。

我歌且遥,达于故里。

玉兔媛媛,熟我院梨。

婉秋之三

温其如玉,河水涟漪。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坎其击缶,共婵娟兮。

岁月如歌,卷而怀伊。

婉秋之四

瞻彼秋月,悠悠思伊。

怀哉怀哉,壮心不已。

执子之手,清扬婉兮。

与子谐老,归去藏兮。

附录:《诗经陈风宛丘》原经

子之汤兮①,

宛丘之上兮②。

洵有情兮③,

而无望兮④。

坎其击鼓⑤,

宛丘之下。

无冬无夏⑥,

值其鹭羽⑦。

坎其击缶⑧,

宛丘之道。

无冬无夏,

值其鹭翿⑨。

【注释】

①汤(shāng):广大貌;浩茫貌。形而上为‘尚’,形而下为‘殇’。

②宛丘:四周高中间平坦的土山。形而上为‘婉逑’,形而下为‘晚秋’。

③洵:确实,实在是。形而上为‘舜春’,形而下为‘殉情’。

有情:尽情欢乐。

④望:德望。一说希望;一说向往。

⑤坎:击鼓声。

⑥无:不管,不论。

⑦值:持。鹭羽:用白鹭羽一毛一做成的舞蹈道具。

⑧缶(楚音读hǒu吼):瓦盆,可敲击发声。形而上为‘否’,否卦;形而下为‘殕’,东西fu败生长白膜。

⑨翿(d&agra一ve;o):伞形舞蹈道具。聚鸟羽于柄头,下垂如盖。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倒’

第7篇:优美的诗句

2. 尘埃落定,洗尽铅华,是谁为她袖了双手倾了天下?又是谁拥得佳人,陪她并肩踏遍天涯?

5. 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15、 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2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24、蝴蝶很美,终究蝴蝶飞不过沧海。

28、几段唏嘘几世悲欢 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30、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34、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38、 一年老一年,一日没一日,一秋又一秋,一辈催一辈 一聚一离别,一喜一伤悲,一榻一身卧,一生一梦里 寻一夥相识,他一会咱一会 那一般相知,吹一会唱一会。 40、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莫多情,情伤己。 珊阑光景犹在,尘途世外,教花容迷悦 疏影香寒积冷,暗山行云,听悲风吟月

相思泪长,天涯苦远.一缕叶落秋风残.苦海无边,回头怎是岸;过尽千帆,回首归何处.空悲切.独望千年遥远,执念回忆深陷,轮回终点,能否不说再见。寂寞沧桑,断了谁人柔肠;背影蹒跚,藏了谁人思念.穿越千年忧伤,谁将我最后一滴眼泪,轻轻埋葬?

彼岸繁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浮华苍桑,终究太多伤。喧嚣、沉寂,终究躲不过悲凉。蝶恋天涯,迁移一季,守望一季,对影两相弃,爱不为情生,璨璨泪雨下,流年,残惜,终究太多痛,繁花,没落,终究逃不过惆怅

1、梦里繁花落尽,此情未央,此意难忘,弦虽断,曲犹扬。

2、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3、也许是前世的姻, 也许是来生的缘, 错在今生相见 ,徒增一段无果的恩怨。

4、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那年,那月,那时光,已悄然流逝。那情,那爱,那相思,已婉转千年。那山,那水,那琴声,已逐渐清晰。那河,那岸,那两边,已疮痍满目。我岸边伫立的身影,依旧挺拔。琴声婉转。那又是谁,弹奏的一曲绝响,将我万丈红尘埋葬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短短今生一面遇,前世多少香火缘。牵手是有一种缘,回眸是一种缘;生命是有一种缘,爱情是一种缘;假如还有来生,来生也是一种缘.组成人生的,就是那无数个缘;让你去结,去解.惜缘,随缘,才能以佛心看缘起缘落

你温润的片言碎语,折叠成唐宋,铺衬今夜的文字。一种情缘只能遥寄梦里,而我,化成梦里的蝴蝶,在瘦长的月光中等待黎明的瞬刻,共舞

一座桥,名为奈何;一条河,名为忘川.三生石畔,伊人仍旧。愿,陪君醉笑三千场,不诉离殇;忆,美人如玉,剑如虹,破碎虚空;惜,飞鸿过尽字字愁,情难思量.境花水月弹指间.他,笑饮孟婆汤.她,不掬美人泪!和雨烟雨两不胜,天上人间一样愁。若有来生,为君倾城,这份爱,谁懂

醉知酒浓,醒知梦空,原来看残花凋尽也是一种痛.是谁在你的墓前,葬下了一生的诺言?红尘画卷,画得谁的生死之恋?最后只能守着那不变的容颜,一守就是一千年。看樱花满天,悲伤流转,却掩不住斑驳流年。燃尽的风华,为谁化作了彼岸花?谁抚我一丝秀发,谁欠我一生代价

生命是一场宿命的缘,从起点到终点,从无到有,从有到无,虽注定灰飞烟灭,但是,纷繁的嚣尘,来过,爱过,痛过,便无邪地微笑了,故无悔。流年逝,芳华尽,几多惆怅,几多惘然,只因剪不断,理还断。此情此景皆如梦,心动且意动,只为追寻这不解宿命的缘

红尘一梦醉千年,寂寞一世歌相伴。为你,我醉了千劫不复的轮回,苍白了这滚滚红尘那一抹短暂而永恒的挚恋。千年的诗情画意中,在拈花一笑间醉了你迷人的酒靥,曾经沧海化作几许梦愁,昙花的瞬间,谁的指尖不经意流过了千年的时光,在惆怅的心事里锁住了刹那的芬芳

一缕青烟,袅袅升起,青蜓点水,柳絮飘扬。浮生若梦,静如止水,不问情愁,只愿君一安好,前世风霜,今生幽怨。不论雨雪,只求平淡共醉,填补半世流离,话别一世痴怨。剥落满身伤痕,等待凤凰涅磐,愿萧瑟,能一纸相送,愿此生,能和衣相绻

我用尽整个青春,却走不出悠长的雨季,一路行吟,一路回望,忆念不息,泪流不止。就将心化成一颗露珠,栖息在梦宽阔的叶子上,沉沉睡去,待下一世的晨曦,将我轻轻唤醒。那么,今生,可否允我尘埃落定,还我素心如月,温婉如玉,清眸流转,恰若初见时的盈盈

你是我隔世的温柔,枕畔的芳华,在月色里飘洒一脉馨香,温暖我一生的眷恋。一泓秋水在我眸中流转,思念落满我的眉睫。朗月下,我还是梦一样的女子,长发飘飘,霓裳翩翩,起舞弄影。而千里外,你是否在抚剑长吟,白衣胜雪,笑容清绝

念今生,风烟流年,执手红尘,朝朝暮暮,凝字为爱。两相依,如花眷恋,你是我独守的暖,不相负,繁华唇语缠绵。那日,长空阴晦,如我的心情。踩着碎碎的感伤,闭上眼帘,记不起你完整的笑容,千年红尘,就在这一刻泛起绵绵情愁,我的世界开始下雪.

欲相守,难相望,人各天涯愁断肠;爱易逝,恨亦长,灯火阑珊人彷徨;行千山,涉万水,相思路上泪两行;春花开,秋叶落,繁华过后留残香;酒意浓,心亦醉,罗衫轻袖舞飞扬;思秋水,念伊人,咫尺天涯媲鸳鸯;前世情,今生债,红尘轮回梦一场

你是佛前的那粒佛珠,尘埃落定之时,情缘砺尽的记忆如风霜黯沉,我甘心在前世的情海里为你层层坠落,也许只为抵换与你今生的相遇。我无法因你那如莲的心事而想入非非,只想换来今生一季花开的馨香还你我前世千年的等待

镜中伊人,花影对月容,皆以零散,若尘世无缘,我会想起谁?洗净铅华,修颜遮挡心扉,情如风随水,我又愿意忘记谁?红尘深锁,只缘感伊一回顾,展颜轻笑,我此生不负相思。只缘感你,展颜回顾,倾城一暖,浅笑梨涡。只想让你回眸一次,便能看见我的深情

如果红颜有梦,那么君子可解;如果君子有语,那么红颜可听;所有繁华落尽,想必到头来都成烟雨,随花谢,随月弯,霜寒露重,咫尺天涯,我寂寞如烟,你独坐如莲,晚风透过窗棂悄悄渗入,留一阵冰清澈骨的痛,裹一身素素淡淡的忧,何时你才能读懂那一双多情的眼眸

看,是谁坐在菩提树下,细数着轮回了一季又一季的满帘落花.柔柔的呢喃,瑟瑟的叹息,潺潺的相思,妩媚了胭脂妖冶的芳华.听,是谁在三千红尘中,轻轻弹奏一曲愁肠的弦音.又是谁,沉醉在烟雨红尘中,墨香袅袅的书写人间的风花雪月,一首唐诗,一阙宋词,一曲箫音,涟漪了前世今生的眷恋

思念,是没有方向的风,吹散了岁月的痕迹。凌乱的舞步,走过漫长的四季,在温情日子里涅磐成诗。即使不能紧紧相依,也期盼有相互靠近的机会。渐行渐远的脚步,寸寸如伤的情感,在心与心疲惫的夹缝中,丈量出一种叫距离的殇

奈何桥上最后一次回眸,把对红尘的最后一丝留恋化成那苍白双颊的两行清泪。泪入孟婆汤,驻首三生石,前世今生,重重轮回浮现眼前,千世的冰封,万年的孤寂,那一刻全部回归于寂静。奈何前世的离别,奈何今生的相见,奈何来世的重逢。浮生若梦,百折千回…

梦里,谁的玉笛悱恻缠绵,谁的歌声悠扬婉转?袅袅清音似人间天籁,回声淌过流水,穿越高山,落在风里百遍千遍。丝丝柔情如花落满天,花瓣飘过红颜,落在枕边,化在梦里千片万片。听到忘情处,掬三分流水,拈七分春色,酿十分蜜甜

愁,在谁的琴曲下柔成了一个千千心结?月落乌啼,那又是唱响了谁的风霜千年?当年一笑惹痴情,注定红尘里,要与在你纠纠缠缠中走过千年。今宵的我,无由得却饮醉在了前世的那一场晓风残月里。藕花深处,杨柳岸边,烟雨楼台依旧是沧海茫茫

沧海泪,巫山云,紫陌红尘的繁华沉醉中,蓦然回首,那如花的容颜,那似海的柔情,会闪耀光影无间的泛黄流年,于史卷上镌刻永恒的美丽瞬间。今夜,远去了兰舟,远去了芳草;不想柳舞,不忆花飞。云断,疏影横斜;雁过,栖息无声。此时,只想与你,共婵娟

前世回眸,今生结缘,滚滚红尘,谁人可依!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佳人难依,泪流千行!凭窗独倚,月洒憔颜,自顾盼,独悲伤!情丝难剪,相思难断,日日思,夜夜盼!喜鹊临枝,凭添凄凉,心无所望,泪洒裙裳!岁月如梭,怎堪蹉跎?红颜易老,怎奈流觞?若相依,莫别离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有情不必终老,暗香浮动恰好,无情未必就是决绝,我只要你记着:初见时彼此的微笑

曲琴韵瑟瑟,悲欢尘世离合。醮一抹沧桑,盈满袖暗香,将尘俗情思泯于无痕。在指间舞落一世繁华,弹尽一曲浪漫忧伤。掮一轮皓月,携一缕清风,穿越千年尘烟。寂寞纤指滑过灵魂的忧伤,多少深情未了。多少笑泪飞扬,蓦然回首,惘然一梦,倾尽一生温柔与诗意,惘然回顾中,却早已遗失了你

情之为伤,苦了多少人,煞了多少忆,情之为悲,冷了多少清,落了多少思,纵使飞蛾扑火却依然义无反顾,只观情,伤人伤己,却是一生无法割断,落一笔长相思,挥洒多少痴情泪,饮一杯浊酒,品了多少世间情!如你是我的莲花,那么今生让我为你守一世长情

如果可以,可以陪你千年不老,千年只想眷顾你倾城一笑;如果愿意,愿意陪你永世不离,永世只愿留恋你青丝白衣.你的容颜在我心中如莲花的开落,残阳徽墨,细语微澜,几首仰天,一瞬间开遍漫天的烟火.你是否还端坐在一里的长亭,芊芊玉指,卷着和风的温润,画青天一角,起湄水之滨

弹指流年,拂歌尘散,消瘦了思念;绕指的情愫,一生的眷恋,在琵琶和鸣中,演绎了一场又一场岁月的留恋;情到深处,孤寂难掩,耳畔的呢喃似花落时一声轻叹;情缘诉不尽笙箫,一世寂寞谁人怜,朦胧中四下里无声蔓延;掬一泓流水,携一律清风,在花笺里染了斑白

离人愁,伤别离。碎碎念,深深思.凋零落,吟空悲.续繁华,又何处.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既然无缘,何须誓言;既不回头,何必不忘。万般故事,不过情伤;易水人去,明月如霜。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莫多情,情伤己

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烟波碎,人已醉,红尘滚滚皆是泪,风逝一抹暗脆。一缕轻愁,悲恨相随,千载寻伊魂尽飞;一抹相思,身心憔悴,夜半静听万千泪.人生一世,不过百年凄凉;冥冥之中,忘了一切又怎样.人世几多沧桑?只身徘徊,迷途上,回头望....

情切切,意脉脉。情田种,印双心。拼却痴心逆俗尘,飞鹰解情越南北。君意浓,我心痴。千般娇,万般怜。纤手相拥,柔情相偎。一颦一笑,系君心。一语一言,暖我怀。回想前生未了缘,泪滴成冢怨孟婆。误尽几世佛前愿,鸳鸯并颈已成空。恨悠悠,不休

清风舞明月,幽梦落花间.一梦醒来,恍如隔世,两眉间,相思尽染.只身天涯,独醉贪欢。揪心的思绪无边无沿.独依窗前,任风吹,看花落,黄花树下,你是否又在轻拂玉笛,醉拔情弦?遥望千年,繁华散尽,我却痴心未改.可惜几度徘徊,走不出的,仍是那梦里花间的蜜语甜言

残觞酒凉,彼时西厢,玉屏风上雕鸳鸯,坐对铜镜贴花黄,薄唇点绛,影斜云纱窗.雾里看花,枯容几世刻万千沧桑; 楼台望月,到底望不到地老天荒.反手琵琶语,弦月满西楼,绒雪沾衣袖。魂醉依旧,江畔枯柳,摇落繁华几时休?欲寄离愁,半生等谁回眸

谁的容颜让谁一生怀念,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却道人生只如初见。前生,我焚香,却与你擦肩,错过了一世动情的流连。从此寻你,不眠!今世,屈指,沉湎,你的容颜,再次浮现,却已不是当年。恍惚间,谁拿浮生,乱了流年?

轻落,一点一点消融。遥望中,一丝一丝心痛。花落花开开不休,上善若水水自流。红颜远,相思苦,几番意,难相付。情难舍,心难留,花朝月夜,转眼便成指间沙。那一刻,繁花落尽君辞去。那一刻,韶华远去无处寻。那一刻,孤影成形泪湿衣

陌歌祭,相思不泣,别是忧愁,恰是忧愁。一缕心伤,何其思量。小酌亦伤情,却是哀伤。最是一丝情意浓,却成离别不相逢.莫道销魂相思沉,鬓霜容颜瘦。伊人影朦胧,握不住,昔时温柔手中驻.当是未完,却是结局落幕。浮华三千年,两世不擦肩,只乱尘埃路…

上一篇:新任公务员培训心得下一篇:进行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