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经中取名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从诗经中取名(共10篇)

从诗经中取名 篇1

能静

“能”用作人名意指能量,才能,学富五车之义,“静”用作人名意指恬静,安祥,秉持初心之义。例如演员伊能静,名字中的“能静”寓指德才兼备、温文儒雅、恬静雅致,现在的她人如其名才貌双全,温柔大方,另外名字中的静"取自《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中的句子“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近日,伊能静在微博中发千字长文表白丈夫,这次写给丈夫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描述了情谊以及很细小的情感,还有生活中细碎的片段,这些被写的很清新温暖。网友们纷纷在微博留言表示伊能静有才华和文采。

思纯

“思”用作人名意指思维广阔,思路清晰,才思敏捷之义,“纯”用作人名意指质朴,专一,纯洁,善良之义。例如演员马思纯,名字里的“思纯”寓指才智过人、专心致志、蕙质兰心,幸福美满,名字和她本人十分贴切。名字里的“思”取自于《诗经·国风.郑风.子衿》里的句子“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近日,马思纯和男友为某品牌拍摄了一组广告大片,两人在纯白教室里化身“同桌的你”,并且亲密交流看起来十分甜蜜幸福。据悉由马思纯主演电视剧《将军在上》即将开播,马思纯在该剧出演帅气十足的女将军叶昭。

静好

“静”用作人名意指恬静,安祥,秉持初心之义。“好”用作人名意指善良,美丽,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之义。

寓指:从容自若、心地善良、勤学好问、有始有终

出自《诗经·国风·郑风·女曰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舜华

“舜”用作人名意指美丽大方,貌美如花,坚毅之义,“华”用作人名意指光彩美丽,繁荣兴盛,才气过人之义。

寓指:花容月貌、繁荣兴盛、功成名就、才华横溢

出自《诗经·国风·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南嘉

“南”用作人名意指朝气,顺利,温暖,光彩之义,“嘉”作人名意指高兴,喜庆,神采飞扬之义。

寓指:朝气蓬勃、一帆风顺、光彩照人、吉祥如意

出自《诗经·小雅·南有嘉鱼》:“南有嘉鱼,烝然汕汕”。

菁菁

“菁”用作人名意指精英,华采,才华之义。

寓指:满腹经纶、人中龙凤、身手不凡、出类拔萃

出自《诗经·小雅·菁菁者莪》:“菁菁者莪,在彼中陵。” 萧萧

“萧”用作人名意指镇定自若,泰然,临危不惧之义。

寓指:悠然自得、处变不惊、泰然自若、从容不迫

出自《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言昭

“言”用作人名意指有见解、能言善辩之义,“昭”用作人名意指光明美好,带有期望之义。 寓指:能说会道、一诺千金。深明大义、昭如日星

出自《诗经·大雅·下武》:“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以祺

“以”用作人名意指以理服人,宽以待人,持之以恒之义,“祺”用作人名意指吉祥,安详,幸福之义。 寓指:以柔制刚、吉祥如意、处之泰然、幸福安康

出自《诗经·大雅·行苇》:“寿考维祺,以介景福。”

柔惠

“柔”用作人名意指温柔大方,柔美,优雅贤淑之义,“惠”用作人名意指蕙质兰心,温和之义。

寓指:知书达理、贤良淑德、如花似玉、温文尔雅

出自《诗经·大雅·崧高》:“申伯之德,柔惠且直。”

舒悠

“舒”用作人名意指安然舒适,无忧无虑之义,“悠”用作人名意指闲适,淡然,勇敢之义。

寓指:悠闲自在、处变不惊、安然恬静、闲情逸致

出自《诗经·国风·陈风·月出》:“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淑语

“淑”用作人名意指美丽,善良,贤淑,温柔之义,“语”用作人名意指活泼开朗,富有才华之义。

寓指:窈窕淑女、温婉贤淑、活泼开朗、能言善辩

出自《诗经·国风·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语。”

可洋

“可”用作人名意指合意,乖巧,可爱之义,“洋”用作人名意指时尚,声音悦耳之义。

寓指:温柔敦厚、聪明伶俐、天真无邪、娓娓动听

从诗经中取名 篇2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木瓜》的知名度很高, 语句也不复杂, 且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 《木瓜》重章复唱表现为重章之易辞申意, 其作用在于深化主题, 渲染气氛, 加深情感, 在具体的字词更换中, 曲尽其妙。每章的后两句一模一样, 都以“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结束;第一句仅是“木瓜”、“木桃”、“木李”中的“瓜”、“桃”、“李”的一字之差。 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考证, “木瓜”、“木桃”、“木李”是同一属的植物, 其间大致就像橘、柑、橙之间的差异那样并不大。 第二句中的“琼琚”、“琼瑶”、“琼玖”, “琼”原意是赤玉, “琚”是佩玉, “瑶”是稍次一等的玉, 而“玖”则是浅黑色的次等玉。 语虽略异义实全同。 这样, 三章基本重复。“你将木瓜投赠我, 我拿琼琚做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谊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增我, 我拿琼瑶做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谊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增我, 我拿琼玖做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 珍重情谊永相好”。 一唱三叹所表现出来的情深意厚, 值得我们仔细体会。

《诗经·大雅·抑》有“投我以桃, 报之以李”之句, 后世“投桃报李”便成了成语, 比喻相互赠答, 礼尚往来。《卫风·木瓜》从“投之以木瓜 (桃、李) , 报之以琼琚 (瑶、玖) ”生发出的成语是“投木报琼”, 如《全唐诗话》就有“投木报琼, 义将安在”的记载。

《木瓜》从字面描写看写的是两个人之间礼物的相互赠送, 而实质上是表示相互间的感情。与“投桃报李”不同, 你投赠我木瓜, 我报你以琼琚, 回报的东西价值要比受赠的东西大得多, 这体现了一种人类的高尚情感。 这种情感注重的是考虑对方的心理, 力求使对方心里获得平衡与满足, 以求彼此间心心相印, 因而回赠的东西及其价值的高低在此看重的是它的象征意义, 表达的是对他人对自己的情意的珍视, 所以“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目的是长久地保持彼此之间的友好关系。 “投我以木瓜 (桃、李) , 报之以琼琚 (瑶、玖) ”, 其深层语义当是:虽然你投赠我的是木瓜 (木桃、木李) , 但是你的情谊实在比琼琚 (琼瑶、琼玖) 更贵重;我即使拿琼琚 (琼瑶、琼玖) 报答你, 也难尽我心中对你的感激之情。 叠章易字, 而从表达的程度上看则表现出情感在一步一步加深。

赠答之礼, 古人谓之“礼尚往来”。《礼记·曲礼上》载:“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 非礼也;来而不往, 亦非礼也。 ”“尚”即注重, 在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 指用对方对待自己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对方。 对于受恩者来说, 应该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在古人眼中, 没有比忘恩负义更伤仁德的了。 孔子说:“以德报德, 则民有所劝;以怨报德, 则刑戮之民也。 ” (《礼记·表记》) 《礼记·曲礼上》:“太上贵德, 其次务施报, 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 非礼也;来而不往, 亦非礼也。 ”《唐诗纪事·李昂》:“权 (李权) 拱而前曰:‘夫礼尚往来, 来而不往, 非礼也。 鄙文不臧, 既得而闻矣, 而执事昔有雅什, 尝闻于道路, 愚将切磋可乎?’”可见“以德报德”, 礼尚往来, 是待人接物的基本道德修养, 换句话说, 也是具有高尚人格的表现。

所谓人格, 我们一般从两个层面理解:一个是政治社会层面, 主要是指一个人的道德操守、社会责任及知识能力的综合体。 另一个是心理学层面, 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知、情、意等综合性格系统, 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 这是由人格的作用决定的。人类社会的进步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发展, 还需要思想的升华、道德的温暖、文化的敦厚。 大学作为教书育人的殿堂, 担负起培育高尚人格,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 也可以说, 人格培育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早在1924年朱自清先生在《教育的信仰》一文中, 就曾尖锐而直接地指出:“教育的价值是在培养健全的人格, 这已成了老生常谈, 但要认真培养起来, 那却谈何容易。 ”可见人格培育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 它比上一门专业课或是从事一项科研更复杂。

在大学, 构建健全优秀人格, 就要将人格培育放到改革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教师要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 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 随着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 大学职能不断地拓展, 而人才培养应当在各项职能中处于核心地位。 对于大学而言, 没有一批批的优秀毕业生, 其他职能的发挥就只能苍白甚至是无意义的。 所以, 从根本上来说, 大学首先需要给青年学生提供的是一种崇高的人文价值, 以丰富和净化青年学生的人格精神。

因此, 培育高尚人格就是大学教育的目标价值取向。 从表层来说, 《木瓜》讲的是礼尚往来, 从深层次来说, 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木瓜》体现的是高尚人格的价值取向。“赠之以木瓜, 报之以琼瑶”与“千里送鹅毛, 礼轻情意重”有异曲同工之妙, 说得更透彻一些, 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情谊是最高的情谊。 首先在内心认可并接受对方的“木”, 并且认为这个“木”代表了深情厚谊, 这是承认对方“友善”的表现并报之以“琼”来回报“友善”, 这就是中国人所崇尚的“礼尚往来”;而在交往的过程中有来有往, 就是“诚信”的表现, 就是“友善”的表现。 这样, 交往的双方就创造了一个“自由、平等、公正”的环境;能够在一个“自由、平等、公正”的环境中“友善”并且“诚信”, 小到一个学校, 大到社会, 自然而然是“和谐”的了。 在“和谐”的社会中, “富强、民主、文明”指日可待。 这样, 从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上升到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再到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层层推进。所以, 在大学教育中, 培育“投木报琼”的高尚人格,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证。 而核心价值观是提升民族和人民精神境界的支柱, 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 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所以, 构建高尚人格, 就要不断引导高尚人格的价值导向。 要让在大学的每位学生感受到道德成长的力量, 懂得感恩, 懂得回报, 使人格安全发育。 不懂得体谅他人, 则可能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负能量。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必须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 在大学中培养高尚人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让青年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理想的力量、信念的价值, 有“投桃报李”、“投木报琼”的思想和境界, 正视自我, 善待他人, 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践行者和倡导者。 同时, 可以极大地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 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 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

那么, 大学如何实现其价值使命, 培育学生的高尚人格呢?

第一,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 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高校应把维护、 关注学生的切身利益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 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们,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把学校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学生的心坎上,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 着重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求是精神和奉献精神。

使学生学会负责, 具有求是精神和奉献精神, 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是高校教育的主流。 一个真正具有责任心的人, 在步入社会后, 才会对他所从事的职业具有敬畏感, 才会对社会和他人认真负责, 反之, 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则后害无穷。

第三, 在对经典诗词的鉴赏中培养学生博爱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中华诗词源远流长, 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 具有“成孝敬, 厚人伦, 美教化, 移风俗”的社会功能, 其中不乏表现人性美、人情美的诗篇。 在大学校园里,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诗词鉴赏活动, 对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是大有益处的。 作为教师, 有责任带领学生在诗词的长廊中徜徉, 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魅力, 得到诗词的熏陶和润泽, 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心理健康, 充满爱心的人。

《诗经·木瓜 》表现出来的高尚情谊, 说到底, 是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所表现出来的情谊。大学作为教育的重要基地, 要把培养高尚人格作为自己的价值使命, 这样大学所培养的人才, 才是为所社会所需要的、传播正能量的人。

参考文献

[1]先秦诗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8.12 (01) .

[2]翟相君.《诗经·木瓜》原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1987 (02) .

[3]尹海江, 谭肃然.《诗经·木瓜》主旨论析[J].怀化学院学报, 2012 (01) .

[4]魏红梅.《诗经·木瓜》之“木瓜”意象流变探微[J].名作欣赏, 2011 (05) .

从诗经中取名 篇3

作者给女主人公取名刘兰芝,兰是兰花,古籍《珍珠船》评价兰花,“竹有节而无花,梅有花而无叶,松有叶而无香,唯独兰花兼而有之”。兰花的花语是美好、高洁、贤德。《说文解字》中说:“芝,神草也”,“芝”字用来形容华美、华丽。兰芝,兰花与灵芝,喻德行的高尚,在我国的文化中它们是高洁典雅、飘逸俊秀的美和坚贞不渝的性格的象征。

作者赋予女主人公这种外在和内在兼具的美,兰芝知书达理“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勤劳聪明能干“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心地善良,被婆婆驱逐还嘱咐小姑“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自尊自重“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对待爱情坚贞不渝,面对县令谴来媒人委婉地推辭,面对被迫再嫁的命运选择以死来报答仲卿的痴情“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没有丝毫犹豫。

著明月珰。指透出典雅端庄。假如没有出众的容貌,哪有可能在成为弃妇之后竟然接连有人来求娶,并且求娶人家的低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姿容绝世无双,一举手一投足都位越来兰芝的外在应该也是无可挑剔的:“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越高,男子越来越相貌出众更兼才华卓越呢?“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兰芝说这些东西都要“留待作遗施”是给仲卿留的纪念,由此我们可以推知这应是兰芝的嫁妆,也不算是不丰厚,足以证明她起码是出身中等以上的家庭。比起仲卿虽不强至少也不差,绝不是兰芝所谦虚地说的“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否则后来也不会有和太守之子定下婚事的可能。

总之,作者以象征德行高尚的“兰芝”给被弃的女主人公命名,包含了作者的赞美和同情。而冠以“刘”姓,毫无疑问的告诉读者,焦家“留”住兰芝才是正理,被驱兰芝遣是多么无理的举动,兰芝又承受着怎样的屈辱。兰芝不能被接纳最终希望是“魂去尸长留”,留下的是她坚贞的爱和高洁的品格。斯人已去,花香长存!

作者给男主人公取名仲卿,仲,第二;卿,古代对于男子的美称,似乎看不出什么。但是我们若把两个字合起来从谐音的角度去推断,我们不难读出这样的含义:仲卿即是“重情”“钟情”,倒过来即“情种”。他重感情,对兰芝情有独钟,从文中我们不难找到证据“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是生死相依的愿望;“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是对爱情矢志不渝的坚贞;“誓不相隔卿”是对爱情不变的承诺;“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是面对诱惑不为所动,决心赴死的勇气。他是重情的男子,也是个绝对的情种愿为自己钟情的女子放弃一切,甚至生命。

作者给男主人公冠以“焦”姓,是希望仲卿——这重情的男子是兰芝可以“交付”一生的男子,而重情之人也应该能够“留住”这世间最美好的女子,最坚贞的爱情。

内外皆美,出身不错的兰芝遇上重情的丈夫,本应是幸福美满白头偕老的结局,这爱情该如童话般美丽。可是事实是兰芝投水仲卿自缢,只能在作者的笔下化作鸳鸯“中有双飞鸟,交颈相向鸣”,永远相依。悲剧的本质是“把美的东西撕碎给人看”,撕碎美的焦母是一个“处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的婆婆,遣走兰芝的理由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看起来冠冕堂皇其实站不住脚,但在封建社会这个理由已足经够造成爱情婚姻的悲剧。作者把兰芝仲卿的美和爱与焦母的“撕碎”交叉来写,赋予作品更深刻的意义,才能够达到结尾“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的创作目的。

诗经名句取名 篇4

1、蓁蓁(音真)。《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蓁蓁,茂盛貌。

2、燕飞。《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3、淑慎。《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淑慎,和善谨慎。如台湾有艺人名萧淑慎。

4、惠然。《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惠然,顺从貌。

5、静姝。《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2010版三国里就加了个叫静姝的角色Orz。下文还有个“静娈”,都是娴静美丽的意思。

6、炜彤。《邶风·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彤:红色。炜:光彩。

7、洵美。《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洵美就是很美的意思。《郑风·叔于田》:“洵美且仁”、“洵美且好”。

8、燕婉。《邶风·新台》:“燕婉之求”。燕婉:安静和顺,也指如意郎君。字面漂亮,但这一篇《新台》主旨是讽刺卫宣公的乱伦,上下文的意思不是很好,慎用。

9、如云。《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如云:像云一样众多。《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屈原《湘夫人》:“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10、邦媛。《鄘风·君子偕老》:“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邦:国家。媛:美女。另有“邦彦”——《郑风·羊裘》:“彼其之子,邦之彦兮”。彦:杰出的人才。如北宋有词人名周邦彦。

11、灵雨。《鄘风·定之方中》:“灵雨既零”。灵雨:及时雨。需要指出的是,南方人分不清前后鼻音,该词极易被念成“淋雨”,再取个“落汤鸡”的外号就是顺利成章的事

12、朝雨。《鄘风·蝃蝀》:“朝隮于西,崇朝其雨”。指早晨的雨。唐时王维有诗曰:“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13、芃芃(音朋)。《鄘风·载驰》:“我行其野,芃芃其麦”。芃芃:草木茂盛貌。值得一提的是,该篇的`作者许穆夫人是我国见于记载的第一位女诗人。

14、绿竹。《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15、琇莹。《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琇:宝石。莹:光亮透明。

16、巧倩、美盼。《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上文连用六个比喻,赞美卫庄公夫人的美貌,文字很美。

17、佩玉。《卫风·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18、琼琚。《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后文还有(大名鼎鼎的)“琼瑶”、“琼玖”。

19、陶陶。《王风·君子阳阳》:“君子陶陶”。陶陶:快乐貌。

20、佩玖。《王风·丘中有麻》:“彼留之子,诒我佩玖”。佩玖:佩戴用的美玉。

女孩诗经取名 篇5

取自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婉:本义指本义为柔顺,也指顺从或婉转,引申为温柔或完美。用作女孩名意指-温柔,美丽,安静,完美之义;美,本义指称美,赞美;完美;善良;得意,高兴。用作女孩名意指-美丽,善良,开心之义;

02、诗经名字——令仪

源自《诗经·小雅-湛露》: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

令仪两个字的意思是指完美的仪容、风范,也是每一个女孩需要具备的,寓意着温文尔雅、谈吐不凡、仪表堂堂。

03、诗经名字——洵美

源自《诗经·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这个名字十分的唯美,更是凸显女孩的美丽和惊艳,给你一种倾城之颜的感觉,寓意着慈眉善目、楚楚动人、无忧无虑。

04、诗经名字——菀青

取自诗经——[九叹·忧苦]-菀彼青青。菀本义指形容草木茂盛的样貌。用作女孩名意指-生气勃勃,繁荣,奋发向上之义;青:本义指深绿色或浅蓝色,喻年轻,年少,青春,茂盛的样貌。用作女孩名意指-青春,青出于蓝,前程远大之义;

05、诗经名字——椒桂

源自《楚辞·离骚》:「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

意义:是指为人热情,贤人,聪明,出众的意思,也体现了女孩的聪明伶俐。

06、诗经名字——蕙兰

源自《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于诗经楚辞取名 篇6

2、慈仁。《七谏·沉江》:“尧舜圣而慈仁兮”。慈仁:善良仁爱。

3、贤俊。《七谏·沉江》:“贤俊慕而自附兮”。贤俊:贤能杰出之人才。

4、逾明。《七谏·沉江》:“叔齐久而逾明”。逾明:历久而名声日益显著。

5、舒志。《七谏·怨世》:“遭周文而舒志”。舒志:舒展志向,发挥才能。

6、凌恒。《七谏·自悲》:“凌恒山其若陋兮”。此名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只不过屈原写的是北岳恒山,杜甫写的是东岳泰山。

7、诚贞。《七谏·自悲》:“哀居者之诚贞”。诚贞:忠诚正直。

8、景云。《七谏·谬谏》:“龙举而景云往”。景云:浓厚而有光亮的云。

9、依斐。《哀时命》:“云依斐而承宇”。依斐:形容云层堆垛的样子。

从诗经中取名 篇7

美国翻译学家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所谓“功能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词汇对等;2、句法对等;3、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

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国人的翻译理论,无疑首推“信”“达”“雅”。它是由我清末新兴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笔者以为,如果把翻译工作喻为沟通不同文化的桥梁,那么“信”连着一岸,“达”连着另一岸,“雅”则是说,这座桥造得是不是漂亮,有水平。

二、译者介绍

Stephen Owen(1946-),中文名为宇文所安,当代美国最为著名的汉学家,哈佛大学东亚系与比较文学教授,其汉语功力非同小可。以下简称“欧译”。

理雅各(James Legge,1815年-1897年)是近代英国著名汉学家,曾任香港英华书院校长,伦敦布道会传教士。他是第一个系统研究、翻译中国古代经典的人,从1861年到1886年的25年间,将《四书》、《五经》等中国主要典籍全部译出,共计28卷。以下简称“理译”。

许渊冲——诗译英法唯一人,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六十本,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以下简称“许译”。

三、译作分析

在这里,我们以《诗经》广为流传的一首《关雎》为样板,在前文所述的标准之下,对比不同人的译作,来为《诗经》英译探路。

(一)

题目:关雎

雎鸠是一种水鸟,即鱼鹰,古人以为贞鸟。

许将标题译为:Cooing and Wooing.

许将题目译成是为了达到某种所谓的inner sound(内部同声),或internal rhyme(内部押韵)的效果。因为,cooing与wooing是押韵的。

然而,在词的选择上,Coo,这个动词的原意是:(鸽子等)咕咕地叫,而且是低声的(the low soft cry),这明显不符合“关关”二字给人的明朗、开阔的感受,试想在河中沙洲之上,鱼鹰涉水,长喙捕鱼,怎么会发出“咕咕”之声呢?

那么woo,又怎么样呢?Woo确实有求爱的意思,但这个求爱的本意是指男方向女方求婚、求爱时,传统老派的做法是为女方买花、送巧克力、送礼物、写情书、带她上豪华餐馆进餐等,用在此处未免俗了些。试想芳草萋萋,水漫浅滩,鱼鹰体态修长,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情愫暗生,多么清新优雅的图景。

Cooing and Wooing这个标题(咕咕叫与求爱)本来是想搞成左右对称,不但词形对称,声音也对称,可惜选词不当,有点不伦不类。

Stephen将题目译成了“Fishhawk”(一种水鸟);杨宪益先生译成“Crying Ospreys”都比较直接。相比之下,许先生的就显得不自然。

(二)

《关雎》第一段:

原诗说的是在河之洲,洲是水中的小块陆地,我们熟悉的“芳草萋萋鹦鹉洲”、“二水中分白鹭洲”都是这个意思。

许译成riverside(河边、河岸),明显是错译。

下一行中,将雎鸠译成turtledoves(斑鸠)更是令人啼笑皆非。斑鸠作为一种群居的小型鸟类,给人的感觉与麻雀相似,更非生于水边,因此这是译者相关知识的匮乏。

第三行,淑女,译成a good maiden fair,还算过得去,但用There’s a句型就欠妥。这里雎鸠与淑女、君子是一种比喻的关系,应该先后并行对照才好。

第四行,用wooing更是不妥,原文的意思是: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配偶。好逑,好的配偶。许译成“whom a young man is wooing”既不符合汉语的原文,也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欧译保留了象声词(onomatopoeia)“关关”,准确译出了“洲”—sandbars.将“淑女”译成了gentle maiden,pure and fair,很贴切。Gentle有温柔、高雅的气质,很传神地将“淑”字表达了出来。Prince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如我们说的某女心中的白马王子。窈窕淑女配王子,这样翻译是可以的。Fit pair for,欧译准确地传达出了“好逑”的深意。

再看理译,以“Guan-guan”代替“关关”,也算作一种说得过去的译法。Ospreys,意为“鹗”,说明作者对原诗还是有一定的了解。islet,意为小岛,符合原文意思,但是不如sandbars更为传神。

值得注意的是,理译中“窈窕淑女”译为“The modest,retiring virtuous,young lady”,这与他自身传教士的身份是分不开的。

四、结论

分析了《关雎》的第一节,很多以前被人忽略的东西已经被挖掘出来。《诗经》以另外一种语言形态出现,是一件值得下功夫的工作,如果译作不成功,那么对于中华文化来说,无疑是一种损失。

《诗经》的翻译,不仅需要对原诗有充分的了解,还要求对英文的语言环境和语言习惯有深入体会。在词语的替换上,努力照出最合适的那一个词,更需要不断地推敲和琢磨。而语句的安排,则取决于原诗的意境。相信笔者的研究会给后来的翻译者一些有用的指导。

摘要:《诗经》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古往今来广为流传。在当今国际形势下,做好《诗经》的翻译工作有助于全方位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大力开展文化外交,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今笔者对比中外不同名家的译作,以一定的理论作为评判标准,分析各个版本译作的得与失,从而为《诗经》的翻译工作探路。在这里,我们以《诗经》广为流传的一首《关雎》为样板,在前文所述的标准之下,对比不同人的译作,来为《诗经》英译探路。

关键词:《诗经》翻译,动态对等,理雅各

参考文献

[1]Eugene A.Nid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姜燕.理雅各《诗经》英译[D].山东大学,2010.

[3]宇文所安,著.王柏华,陶庆梅,译.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Z].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M].北京出版社,1983.

从《诗经》的内在结构看音乐与德 篇8

《诗经》作为我国早期的诗文体,虽然当时为载道记事体释文,但从文字修辞、平仄韵律、表达意境方面都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诗”是“乐”的文字表达形式,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这说明“诗”作为“乐”之文字表达形式,是用以言其志趣,抒其情感的。正所谓“诗言志,和于乐,归于礼”。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中国古时学校的教育内容。在《周礼·地官司徒·保氏》中讲到:“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即礼、乐、射、御(驭)、书、数。将“乐”排为第二。

《礼记·乐记》载到:“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乐”是“德”的完美体现。是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就是说,音乐是一种非常严谨而又科学的艺术形式,它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密切相关,音乐作品是将纸面上的符号变成活生生的音响,传授给人们,通过人的听神经刺激,接受音乐信息,得出的心理活动。

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音乐与德同属意识形态范畴,此种观点已被近世学人所推崇。以我国古时乐歌总集《诗经》为例。《墨子·公子篇》有“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之言。这说明《诗经》中的诗都是能唱的歌曲。编者依其诗文内容不同、音乐特色各异,将《诗经》编为三部分,《毛诗大序》认为:《风》为地方乐调,是个人“发乎情,止乎礼仪”,而反映了一国之政治、风俗;《雅》为正声乐歌,则是“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言王政之所由废兴”,反映国家的治乱兴衰,政有大有小,故有小雅、大雅之分;《颂》为舞蹈配合的乐歌,是“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可见《诗经》的编纂者在编排整理中,并非止于平衡乐调、整饬文句,也不仅仅在功效(燕享、朝会、祭祀的演奏)上作技术处理;而是站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高度,秉承前人的思想成果,即社会观、道德观,将日益深化的礼仪、仁德思想内容按其内在结构和严密的逻辑编排部勒,使乐歌总集《诗经》不止成为一部优美动听的演唱底本,同时也成为意识形态方面能动、积极的宣传工具,是一部教化性极强的音乐思想库。

二、《诗经》的内在结构

1.《关雎》为《风》之始

《关雎》处于《风》的首位,客观分析她不仅是一首求偶的恋歌,作者通过察民情、观民风、解民俗,浓重渲染出“寤寐思服”的女子形象。这一喻意,涵纳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中所普遍认同的对于女性形象的价值标准、道德标准的共同心理取向。故赋予了此类音乐强大的生命力。文学家、音乐家们依此为自觉意识,表明以《关雎》为代表来自民间、民俗的这种审美心理的成熟性。尽管《诗经》整理者有其明显的采诗、删诗之意,但《关雎》骨子里是地地道道的民歌。

塑造典型女性美意义在于,治国当以治家为基点,由小家的美满、稳定进而风化天下;让美妙诗文之核心“仁、德”之风,乘甜美、细腻、娓婉、动听的乡土之“乐”风化国人;使人们在不断传、仿诗文中人物行为的同时,渐入人性自觉状态,以达移风易俗、行教化之目的。

2.《鹿鸣》为《小雅》之始

《小雅》中的乐调出自镐京民间成曲(土风)。因诗文、曲调均短于《大雅》,后世称“短令”。《鹿鸣》集中体现了周初亲和意识,强调周室内部自我调节。亲善协和、稳定宗族大义,正是治国行政重要基础的要件。

在燕饮的同时让优雅、清心、深邃、舒缓的孔昭德音透过王、侯、官、吏的躯体传入他们的心灵,让音乐去泯灭心中的燥火,使怨刺化为忠谏。以达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谏而激亢、怨而不怒的亲善协和、遵从“仁德”、伦理教化之目的。

3.《大雅》之首《文王》

《大雅》均为周上层贵族所作,配曲多为王室乐官谱。因其诗、曲均长于《小雅》后世称“长调”。

《吕氏春秋》记载:“文王在上……其命维新”。反映出周初之始。完宗法、树德风、求贤才、修邦异,申明周人治国根本法则。同时周人以新视角创建了上帝与先祖神人既分又合的“天人合一”逻辑,形成周人立国、治国理论基础。《文王》以海纳百川的厚德之风,居于总谱之位,以宏大、鲜明的主题音乐牵领着《大雅》勤政树德,言大政、论大事。

4.《清庙》为《颂》之始

《颂》重大典礼演奏的乐歌。用于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国君侯相见典礼中。其源于民间的巫歌。周《颂》为周史官与乐官所作,去舞改乐歌形式。《颂》重在展示宗教形式之下展周人丰富精神世界,塑王朝统治完美形象。

《清庙》为始,反映了编《诗》者是以文王形象凸周德周政,将文王之政作为思想资料融于诗集,以庄严、肃穆的礼仪、乐歌来祭奠先祖。使之成为一部完整的思想政治体系影响社会的深刻用心。

综上所述,《关雎》为《风》之始,是以女性美德而使小家美满、稳定;

《鹿鸣》为《小雅》之始,是运用“乐”的方式,教化人与人之间应遵从“仁德”;

《大雅》之首《文王》,是向人们提出:要关心国家大事;

《清庙》为《颂》之始,是以庄严、肃穆的礼仪、乐歌规范人的心理行为。

概言之,由以上印证出“四始”之说,既理出了《诗经》的表面排序,又道出了严密的内在结构,并且清楚看到《诗经》不仅仅只是文化的传承、历史的记载,更重要的是周人以《诗经》为载体扬“仁、德;礼、乐”的思想主题,行教化于天下。

二、“乐由天作,礼以地制”乐和礼归焉

“周公制礼作乐”确立了嫡长制、分封制、祭祀制,系统地建立起“礼、乐制”,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孔儒作为“礼、乐”制的继承、维护、传播者,正是以“礼”培育、塑造人性,即从超个体并塑造个体生活规范“礼”出发,非个体存在。即人并非机械的、固化的,不加思索的依照“礼”所规范的典章行事,而是须在经过接受“礼”的多重训诫中不断思考,在渐悟、自省中使自身内在心理的意念、情感、价值取象上不断升华,完成自我,走向自觉。杜预注说:“为礼以制好恶喜怒哀乐六志,使不过节”。《礼记·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讲人的各种情感心理也必须受“礼”所规范的要求去塑造自我。

冯友兰指出:“‘礼’是表达情感的诗和艺术”。梁漱溟道:“人……更在其富于情感。情感动于衷而形著于外,能从外而内,以诱发涵养乎情感也。有发抒,有节蓄,喜怒哀乐不失中和”。而“礼”作为从外部强制规范、约束的秩序,它与人这种高级动物个体自然性的关系,常处在对峙状态中,也就是说当“礼”一方面在内容上演化成为法规、制度,另一方面在形式上又日渐变为纯粹的外表、仪容的时候,它与人的内在心理情感的联系就更为稀疏甚至脱节了。本来将理性、社会性交融在情感性、自然性之中的原始的巫术图腾活动,发展定型为礼制后,这个交融的方面便不得不由与“礼”并行的“乐”来承担了。《周礼·春官·大司乐》载道:“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乃奏大蔟,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示。”可见“礼、乐”并论说明二者所处同等地位,亦表明二者既同一又分化,既合作又分工的特征。《礼记·乐记》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礼记·乐记》道:“乐由中出,礼自外作。”致乐以治心,治礼以治躬。当“乐”直诉人的心境时,自外部规范的“礼”才能与“乐”构成“乐和礼归”相辅相成关系。因“乐”与“礼”两者都在维护群体既定秩序的和谐。但“乐”与“礼”不同之处在于,“乐”是通过群体情感交流内在引导达到和谐,是通过陶冶性情、塑造感情以建立内在人性,在感性与自然中建立起理性,来与“礼”协同一致,故“乐”比“礼”作用更直接。“乐”既然源于祭祀,且效用于人际,那么“乐”所追求的就不仅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同一致,而追求的是天人关系的协同一致。从总体看“天人”协同所讲的核心是“和”,这个“和”又是通过个体心理情感器官感受的“和”来实现的。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音乐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建造这样一种普遍性的情感和谐的形式。所以《礼记·乐记》说:“乐(Yue)者,乐(le)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乐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人之道也……。”然《史记·乐书》又道:“满而不损则溢,盈而不持则倾,凡作乐者所以节音”,皆为“和”之道。可谓“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礼记·乐记》)

在“乐和礼归”理论中,特征便是通过情感塑造的中介,把“乐”(艺术)与政治密切地联系起来。因“乐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礼记·乐记》)”又因“乐”表现的不同会折射出不同的政治状态和社会氛围。“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礼记·乐记》)”不同的“乐”调,不同乐器的声响,可唤起具体的政治意识。如《礼记·乐记》言:“君子听钟声,则思武臣……”。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论语·阳货》)”可见“弦歌之声”首先是与“治道”(政治)相联系。《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说明“乐”是“治道”中锐利的武器,而和其“志”字则是发乎情且达其意之“志”。可见华夏上古作为体制构建的“礼乐”制中,着力强调的是“和、平、节、度”,以服从社会政治秩序和人际关系。

《诗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诗、歌、舞、乐之间唯乐不可以伪,因“乐”可自通诗文真谛,有度舒张诗文内涵与情感,又可调节歌、舞表向与内在的和谐统一。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第一,“乐”与“礼”的目的相同,都在维护和巩固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

第二,“乐”是通过内在感情的自然性群体情感的交流与和谐,建立起礼性、社会性,来达到与“礼”协同,进而维系社会的和谐有序。

第三,“乐”所追求的是,通过个体心理情感的官能感受,跨入“天地”、“人际”、“天人”之“和”的完美精神境地。

概括地说,从《诗经》内在结构看,“乐”在追求人生中最高的精神境界,是“德”的完美体现。是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手段之一。

马西平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艺术系副教授

诗经名句取名女孩 篇9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鸿雁。斯干》译:潺潺的山涧水,深远的南山。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4、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5、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诗经·邶风·绿衣》

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7、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8、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9、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0、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11、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1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13、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诗经·国风·唐风·葛生》译:夏季白日烈炎炎,冬季黑夜长漫漫。百年以后归宿同,与你相会在黄泉。

14、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国风·陈风·月出》译:月亮出来,如此洁白光明,璀璨佳人,如此美貌动人。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忧。

1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16、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

17、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国风·邶风·静女》译:美丽姑娘真可爱,她约我到城头来。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又徘徊。

18、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译:桃树含苞满枝头,花开灿烂如红霞。这位姑娘要出嫁,定能使家庭和顺。

1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0、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

21、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nì)如调(zhōu)饥。《诗经·国风·周南·汝坟》译:沿着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枝条。还没见到我夫君,忧如忍饥在清早。

2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国风·王风·黍离》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23、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诗经·小雅·白华》

女孩子取名诗经 篇10

现在的人取名爱翻诗经和诗词,既有古典韵味,而且蕴藏着诗情画意。

好听的诗经取名女孩

1》。<觅绿>+<代双>+<凝天>+<觅芙>+<小凝>+<曼寒>+<醉丹>+<丹荷>

2》。<秋烟>+<以南>+<沛夏>+<碧丹>+<映容>+<凡霜>+<飞兰>+<雪珊>

3》。<寒凝>+<冬兰>+<涵蕾>+<新烟>+<映寒>+<飞雪>+<曼雁>+<梦寒>

4》。<婉清>+<芷枫>+<向珍>+<笑旋>+<思玉>+<晓柏>+<雁露>+<盼凝>

5》。<凝芙>+<青文>+<沛珊>+<飞瑶>+<又白>+<香天>+<凝冬>+<雅霜>

6》。<听南>+<冰雁>+<问玉>+<雁兰>+<傲菡>+<天蓝>+<妙易>+<香露>

7》。<涵露>+<半蕾>+<寄松>+<凌翠>+<小桃>+<青枫>+<冰香>+<迎南>

8》。<幻容>+<巧梦>+<靖柔>+<秋莲>+<雅翠>+<巧玉>+<元海>+<若香>

9》。<绮山>+<晓槐>+<丹蝶>+<书桃>+<谷蕊>+<傲旋>+<思亦>+<念露>

10》。<静白>+<碧萱>+<冰蝶>+<幻凝>+<怀竹>+<冰萱>+<含灵>+<巧香>

11》。<之桃>+<亦松>+<访曼>+<怀瑶>+<怀双>+<问芙>+<访枫>+<采南>

12》。<慕青>+<寒云>+<寄海>+<惜旋>+<亦竹>+<冰枫>+<初阳>+<如彤>

13》。<问兰>+<书雁>+<傲亦>+<雪春>+<尔蝶>+<丹柔>+<海秋>+<水旋>

14》。<芷巧>+<怀薇>+<静嘉>+<傲松>+<飞莲>+<慕芹>+<夏容>+<春竹>

15》。<尔岚>+<忆文>+<寄彤>+<从露>+<冷香>+<雪夏>+<傲冬>+<忆南>

16》。<夜竹>+<初秋>+<新瑶>+<向真>+<海白>+<灵珊>+<惜海>+<诗兰>

17》。<元香>+<易梦>+<代灵>+<山波>+<元蝶>+<凝丹>+<谷翠>+<采枫>

18》。<怜海>+<翠巧>+<念彤>+<语柔>+<春蕾>+<小蕾>+<冬雪>+<若雁>

19》。<新曼>+<灵蝶>+<寻菱>+<傲玉>+<芷天>+<白秋>+<寒芹>+<醉白>

20》。<初夏>+<冬松>+<芷烟>+<天梅>+<怀绿>+<迎夏>+<小蓉>+<寻亦>

21》。<怜之>+<怀山>+<凡彤>+<觅夏>+<尔蓉>+<雁丝>+<海桃>+<凝阳>

22》。<涵青>+<芷卉>+<白易>+<晓蓝>+<访海>+<笑容>+<青香>+<访风>

23》。<小薇>+<若山>+<尔阳>+<新晴>+<翠薇>+<水之>+<恨风>+<依珍>

24》。<沛菡>+<念云>+<怜烟>+<雨莲>+<冬易>+<冰夏>+<南儿>+<天亦>

25》。<水香>+<晓灵>+<平卉>+<雨南>+<尔容>+<问夏>+<翠双>+<平绿>

26》。<傲珊>+<梦蝶>+<怜珊>+<夜南>+<元芹>+<飞珍>+<安筠>+<映冬>

27》。<乐菱>+<妙琴>+<丹容>+<从蓉>+<丹旋>+<凌春>+<觅柔>+<妙云>

28》。<痴珊>+<静枫>+<之云>+<丹翠>+<水蓝>+<亦旋>+<初南>+<盼香>

29》。<恨玉>+<绿薇>+<飞双>+<凝旋>+<若云>+<沛芹>+<巧珍>+<寒莲>

30》。<孤晴>+<夏蓉>+<夜绿>+<书露>+<寒烟>+<千薇>+<访桃>+<觅风>

31》。<采绿>+<如南>+<春芙>+<向南>+<听筠>+<巧梅>+<秋蝶>+<念绿>

32》。<芷荷>+<幼丝>+<惜晴>+<绿旋>+<凌雪>+<乐丝>+<易晴>+<小霜>

33》。<凌松>+<向彤>+<傲白>+<幻香>+<绮菱>+<幼萱>+<绮兰>+<雪萍>

34》。<曼冬>+<采白>+<如香>+<觅双>+<代云>+<恨香>+<千易>+<半雪>

35》。<白琴>+<碧双>+<沛春>+<夜香>+<诗菡>+<青双>+<安露>+<盼蓝>

36》。<映之>+<秋白>+<易风>+<寒蕾>+<千柏>+<白凝>+<冰双>+<凌槐>

37》。<寻巧>+<冰安>+<梦之>+<凡萍>+<寻南>+<初露>+<笑柳>+<山柳>

38》。<曼山>+<南风>+<笑阳>+<晓瑶>+<凡青>+<迎海>+<问绿>+<沛旋>

39》。<寄波>+<醉山>+<雁天>+<冷梦>+<尔雪>+<冷巧>+<绿兰>+<靖易>

40》。<慕芙>+<初彤>+<代容>+<凡阳>+<春文>+<绮玉>+<盼易>+<平蝶>

41》。<尔槐>+<问雁>+<梦萍>+<语薇>+<宛柔>+<寻芹>+<依玉>+<雅蕊>

42》。<以旋>+<寄蕊>+<友琴>+<冷玉>+<香薇>+<海露>+<芷亦>+<书易>

43》。<含蝶>+<尔梅>+<雁梅>+<慕蝶>+<冬灵>+<如之>+<思松>+<晓兰>

44》。<绿蕊>+<平晴>+<友桃>+<幻珊>+<妙蝶>+<盼旋>+<梦山>+<采珍>

45》。<依丝>+<惜文>+<涵易>+<紫夏>+<凌珍>+<代荷>+<含翠>+<依南>

46》。<怜南>+<思云>+<听雁>+<千瑶>+<丹亦>+<含玉>+<友灵>+<翠桃>

47》。<怀萍>+<巧菱>+<绿夏>+<凌波>+<天春>+<亦蝶>+<代寒>+<寄瑶>

48》。<千山>+<香寒>+<碧灵>+<丹南>+<夜丹>+<白瑶>+<绿竹>+<乐天>

49》。<迎凝>+<采薇>+<诗柳>+<翠真>+<沛文>+<访天>+<灵安>+<青梦>

50》。<静凝>+<新柔>+<尔波>+<曼文>+<凡波>+<傲萱>+<凌柏>+<痴容>

51》。<乐凡>+<语蓉>+<半容>+<之双>+<思雁>+<书蕾>+<雨雁>+<宛秋>

52》。<冰萍>+<海安>+<傲翠>+<向秋>+<访晴>+<青阳>+<初海>+<又彤>

53》。<问烟>+<晓真>+<忆烟>+<凡白>+<醉彤>+<怜绿>+<秋柔>+<新之>

54》。<惜霜>+<涵柏>+<慕梅>+<绮烟>+<翠菡>+<听白>+<又蓝>+<凡儿>

55》。<冬枫>+<幼南>+<乐安>+<南梅>+<白莲>+<幼旋>+<向容>+<白卉>

56》。<凌香>+<水桃>+<冬菱>+<慕真>+<笑安>+<访琴>+<尔竹>+<夏真>

57》。<芷蕾>+<醉蓝>+<宛凝>+<南柳>+<翠容>+<灵雁>+<静梅>+<痴柏>

58》。<冷亦>+<春儿>+<绮真>+<从蕾>+<夏山>+<秋春>+<白之>+<含风>

59》。<易容>+<怜白>+<雨雪>+<天曼>+<从菡>+<慕风>+<初瑶>+<恨蕊>

60》。<迎梦>+<妙槐>+<以波>+<友珍>+<如容>+<雪青>+<惜灵>+<海菡>

61》。<元柏>+<书天>+<易真>+<又亦>+<天南>+<乐瑶>+<尔山>+<乐双>

62》。<代萱>+<丹寒>+<巧荷>+<惜芹>+<采柳>+<含烟>+<恨瑶>+<寄桃>

63》。<思海>+<访梦>+<安阳>+<靖波>+<沛岚>+<涵双>+<若翠>+<山彤>

64》。<紫真>+<宛蕊>+<白芙>+<依琴>+<平蕾>+<雪曼>+<梦易>+<白玉>

65》。<千青>+<书蕊>+<飞丹>+<曼彤>+<惜儿>+<巧枫>+<怜槐>+<尔曼>

66》。<绿云>+<凡梦>+<恨云>+<沛槐>+<夜玉>+<尔蓝>+<曼梅>+<念波>

67》。<绮亦>+<诗露>+<语琴>+<又槐>+<水儿>+<尔亦>+<碧曼>+<冬蕊>

68》。<飞之>+<绿凝>+<诗海>+<冷雪>+<依云>+<友儿>+<友瑶>+<平彤>

69》。<醉波>+<冰菱>+<友天>+<灵丝>+<醉香>+<小萱>+<思菱>+<迎松>

70》。<凌寒>+<语蕊>+<从彤>+<靖巧>+<绿萍>+<新松>+<雨兰>+<青寒>

71》。<紫安>+<思烟>+<静兰>+<之白>+<半凡>+<绿阳>+<夜柳>+<灵槐>

72》。<寻桃>+<忆枫>+<恨霜>+<书秋>+<语海>+<紫青>+<灵筠>+<笑天>

73》。<涵阳>+<映菱>+<傲晴>+<念真>+<妙竹>+<妙菱>+<小玉>+<又卉>

74》。<怀寒>+<凌青>+<雅寒>+<翠丝>+<雁卉>+<冬寒>+<冰之>+<碧菡>

75》。<天烟>+<访儿>+<语兰>+<妙卉>+<幻枫>+<曼柔>+<怀凡>+<映秋>

76》。<晓霜>+<初芹>+<寒儿>+<山真>+<念柏>+<语蝶>+<访雪>+<幼岚>

77》。<巧秋>+<忆雪>+<紫菱>+<雨丝>+<冰珍>+<沛山>+<香蝶>+<盼烟>

78》。<采蓝>+<凝云>+<又菱>+<觅翠>+<思山>+<青筠>+<痴柳>+<忆山>

79》。<尔荷>+<凌兰>+<碧彤>+<白岚>+<凝蕊>+<翠芙>+<盼巧>+<易丹>

上一篇:发展养殖业与环境保护下一篇:如何对初中班主任工作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