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创新建设对策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中国创新政策研究

摘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深刻认识到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在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上,我国首次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随后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2016年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科技创新“三步走”战略,为进一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指明了方向。从理论上来讲,创新不仅仅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也是政府政策影响、支持和引导的结果。从现实情况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不参与创新活动,不出台创新政策。创新政策是近年来各国为促进创新发展而普遍采用的政策工具。创新政策及其相关体制机制与战略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抓手和路径,也是政府弥补市场失灵、合理配置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实现创新激励和引导的重要手段。根据新时代国际竞争形势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在吸收借鉴其他国家通过创新政策促进创新发展成功经验基础上,对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创新政策进行总结,并探讨创新政策乃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中国方案、中国特色与模式,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指导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基于此,本文以2006年中国提出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以来出台的一系列国家层面的创新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总结中国创新政策及其体系的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及效果,进而参考借鉴典型创新型国家经验,提出完善中国创新政策的方向及提高其有效性的对策建议。明晰创新政策的概念,有助于厘清政府在创新发展中的作用,而明确创新政策的体系结构,有助于理解创新政策的目标、对象及不同创新政策工具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对象,即广义的创新政策是指为营造有益创新的环境,引导创新主体的创新行为,激励其进行创新投入、提高创新水平与绩效,从而以创新驱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应对重大挑战的政策与措施的总和。其政策体系主要由六个政策集构成:创新要素政策、创新主体政策、产业创新政策、区域创新政策、创新网络政策及创新环境政策。创新政策是与创新理论及创新实践协同发展的。创新理论的迭代会驱动创新政策的演进,创新政策的演进会影响创新实践的发展,而创新实践的发展又会为理论和政策的完善提供反馈。因此,研究中国创新政策的演进发展有助于丰富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提炼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中国模式。中国创新政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978-1994年为科技政策向创新政策的过渡期,即以科技政策重构国家科研体系与科技体制的阶段;1995-2005年为中国创新政策的探索期,即以创新政策打通创新链、酝酿国家创新体系的阶段;2006-2015年为中国创新政策的发展期,即以创新政策建设与发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阶段;2016年至今为中国创新政策的成熟期,即以创新政策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加速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阶段。从国家层面来看,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主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政策以保障其有效推进。考察其是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哪类创新政策的效果更好,将为进一步提升创新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与针对性提供参考。本文对2006年以来中国创新政策对城市与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并对比了创新政策作用于不同类型城市与企业的效果差异,主要得出如下结论:在城市层面,创新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城市创新水平提升,并且创新政策对中心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弱于非中心城市。在企业层面,创新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水平,并且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创新政策对国有企业创新投入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从产出水平来看,创新政策对国有企业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同时,本文使用201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对不同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异质性分析。总体而言,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吸引和培养人才的相关政策对企业作用效果最为突出。技术开发与转让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与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效果较弱。本文还对各类创新政策作用效果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并进行了可视化处理。其结论将为我国各类创新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提供有益参考。另外,本文对典型创新型国家的相关创新政策进行了分析借鉴。具体而言,本文分析了美国创新战略与德国高技术战略,并对其顶层设计下的创新政策体系进行了比对和参考。其后,对以色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与科技金融政策进行了梳理,明确了高校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的作用以及政府在构建科技金融环境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本文还对日本创新政策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进行了详述,并总结了创新政策评价体系的构建方法。最后,基于对中国创新政策实践的总结与体系的梳理以及实证测度下中国创新政策有效性的结论,本文提出了中国创新政策的完善方向与对策。本文论证了创新政策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描绘了其演化与发展的轨迹,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考察了其作用效果。本文的结论肯定了创新政策在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并为其后续的调整与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方向上的参考。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创新政策;创新政策体系;创新政策有效性评价

学科专业:政治经济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可能的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文献评述

2.1 创新理论的思想渊源与发展

2.1.1 马克思关于创新的思想

2.1.2 熊彼特与波特的创新理论

2.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理论

2.2 创新政策的相关理论

2.2.1 创新政策产生的理论根源

2.2.2 创新政策实践的理论依据

2.2.3 中国创新政策的相关理论

2.3 创新政策相关文献评述

2.3.1 创新政策概念研究

2.3.2 创新政策分类与体系研究

2.3.3 创新政策有效性评价研究

2.3.4 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现状与问题研究

第3章 中国创新政策的演进与发展

3.1 创新政策的内涵及体系结构

3.1.1 创新政策的内涵

3.1.2 创新政策的体系结构

3.2 中国创新政策的历史沿革

3.2.1 中国科技政策向创新政策的过渡期

3.2.2 中国创新政策的探索期

3.2.3 中国创新政策的发展期

3.2.4 中国创新政策的成熟期

3.3 中国创新政策的体系特点及存在问题

3.3.1 中国创新政策的体系

3.3.2 中国创新政策的特点

3.3.3 中国特色创新政策及其工具

3.3.4 中国创新政策的实施环境及存在的问题

第4章 中国创新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与评价

4.1 中国创新政策对创新水平影响的机制分析

4.1.1 问题的提出

4.1.2 创新政策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作用机制分析

4.1.3 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水平的作用机制分析

4.2 中国创新政策对城市创新水平影响的实证检验

4.2.1 研究设计

4.2.2 实证分析

4.2.3 结论与启示

4.3 中国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水平影响的实证检验

4.3.1 研究设计

4.3.2 实证分析

4.3.3 结论与启示

4.4 不同创新政策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4.4.1 中国创新政策对不同规模企业作用效果评价

4.4.2 中国创新政策对不同类型企业作用效果评价

4.4.3 中国创新政策对不同行业企业作用效果评价

4.4.4 中国创新政策对不同区域企业作用效果评价

4.4.5 结论与启示

第5章 典型创新型国家创新政策的实践及其借鉴

5.1 美国与德国创新政策的体系

5.1.1 美国创新战略下的创新政策体系

5.1.2 德国高技术战略下的创新政策体系

5.1.3 中国对美国与德国创新政策体系的借鉴

5.2 以色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与科技金融政策

5.2.1 以色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5.2.2 以色列科技金融政策

5.2.3 中国对以色列成果转化与科技金融政策的借鉴

5.3 日本创新政策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

5.3.1 日本创新政策的评价体系

5.3.2 日本创新政策的评价方法

5.3.3 中国对日本创新政策评价体系与方法的借鉴

第6章 中国创新政策的完善方向与对策

6.1 健全科技人才发展机制

6.1.1 加强科技人才培养的全链条支持

6.1.2 促进科技人才的引进与交流

6.1.3 完善创业人才培养与智库机制

6.2 完善支持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

6.2.1 健全科技管理体制

6.2.2 促进基础设施条件的开放共享

6.3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6.3.1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6.3.2 强化孵化器市场导向运作

6.3.3 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

6.3.4 优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6.4 加快构建包容创新的机制环境

6.4.1 优化科技金融与税收环境

6.4.2 加强科普与科技奖励

6.4.3 激发保护企业家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生态工业论文提纲下一篇:中学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