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国家专项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南大学国家专项

中南大学国家专项 篇1

国家专项计划1

各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有关高等学校:

2019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工作继续实施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为完善长效机制,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现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19〕3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要求,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严格确定报考条件

2019年我省国家、地方和高校贫困专项计划报考条件为:

1.国家专项计划:报考国家专项计划的考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条件:(1)符合2019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2)本人具有实施区域(36个县)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2.地方专项计划:报考地方专项计划的考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条件:(1)符合2019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2)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22个县(区))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3.高校专项计划:申请高校专项计划的考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条件:(1)符合2019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2)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58个县(区))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且勤奋好学、成绩优良。有关高校可在此基础上提出其他报考要求并在招生简章中明确,确保优惠政策惠及农村学生。

以上“农村户籍”指户口类型为农村居民。农村区域划分标准可参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年度《统计用区划代码》和《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确定考生农村户籍。

具有上述报名条件的考生,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县教育、公安部门审核合格后,方可报考专项招生计划志愿。

二、加强资格联合审核

各地要严格执行专项计划报考条件、细化资格审核办法、严格资格审核程序和工作流程,完善监督机制,规范考生报名材料,落实工作责任,强化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各地招委会要协调建立由当地公安、教育等部门共同参加的联合审核机制,充分利用公安户籍系统、中小学生学籍系统和高考报名系统,认真核查考生报名信息、纸质档案信息、中小学学籍系统信息,确保考生户籍、学籍真实准确、内容一致。

符合报考高校专项计划条件的考生须于4月25日前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完成报名申请。

凡未进行资格认定或资格审查不合格的考生一律不得参加上述专项计划的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

高校要对报考考生在申请、录取和新生报到环节进行资格核查。有关市、县(区)招办和中学要积极配合高校开展考生资格复查工作。

三、加大信息公开公示

各有关市、县(区)招生办、中学要建立完善招生信息公开机制,加强招生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严格落实招生信息十公开要求,及时公开有关信息。有关市、县(区)招生办和中学要及时在县级招办网站和所在中学网站和班级公示户籍、学籍资格审核通过的考生名单(包括考生姓名、学籍学校、实际就读情况、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所在地等信息)。要完善举报核查机制,畅通网站、信函等多种举报方式,及时处置各类信访问题,做到件件有结果。

四、录取办法及招生计划

1.录取办法

(1)国家专项计划:实行平行志愿,按平行志愿投档规则执行。

(2)地方专项计划:实行平行志愿,按平行志愿投档规则执行。

(3)高校专项计划:按照高校自主招生办法执行。高校专项计划招生办法由有关高校确定并在招生简章中明确。4月25日前,有关高校公布招生简章、考生完成报名申请。5月20日前,完成考生基本条件审核并公示通过审核名单。5月底前,有关高校完成考生其他条件审核并公示通过审核名单。

2.招生学校及专业待教育部下达专项生招生计划后公布。

五、工作要求

1.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各级招生考试部门要高度重视对考生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大专项计划招生工作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报刊、咨询热线、微信微博等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解读。各有关县(区)招办务必将教育部文件及我省相关规定通知到辖区内所有中学,让每位符合条件的考生都充分知晓。督促中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政策宣传解读,为考生解疑释惑,让考生和社会充分了解党和政府面向农村及贫困地区实施专项计划的优惠政策和重要意义。在填报志愿阶段,要加强考生志愿填报指导,鼓励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积极报考。

2.加大违规查处力度。各地要从严查处违规行为,严防资格造假和违规录取。对在上述专项计划报名、考试、录取过程中出现的弄虚作假、暗箱操作、徇私舞弊等违规违纪行为,要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严肃处理,依法依规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涉嫌犯罪的有关人员,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对伪造、变造、篡改、假冒户籍学籍等虚假个人信息和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考生,均认定为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取消专项计划报名和录取资格,同时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1-3年的处理。对公职人员违规违纪的,依据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附件: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通知

2.山西省专项计划实施区域贫困县名单

国家专项计划2

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级考试招生机构,各有关普通高等学校:

现将《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关于做好2020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司〔2020〕1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贯彻意见,请严格执行。

(一)国家专项计划的实施区域为国家划定的我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名单详见附件)。报考学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条件:(1)符合2020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2)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二)我省地方专项计划的实施对象必须符合2020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我省的农村。

(三)高校专项计划的实施区域为国家划定的我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详见附件)。报考学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基本条件:(1)符合2020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2)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专项计划中的“农村”户籍地区划分标准参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有关标准和我省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办法由省招办另行通知。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安排,2020年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的招生计划安排由教育部另文部署。

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录取批次安排在本科提前批结束后、本科一批开始之前;我省地方专项计划录取批次安排在本科一批结束后、本科二批开始之前。三个专项计划均执行本科一批分数线,具体投档和录取等工作由省招办具体安排。

(一)要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今年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考试招生机构、有关高校和普通高中学校要根据2020年高考时间安排和疫情防控工作有关要求,合理安排专项计划招生宣传、考试报名、招生录取等环节的工作时间,认真落实各环节工作防疫措施,切实保障广大考生和招生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专项计划招生工作安全平稳实施。

(二)要加强资格联审。实施专项计划的县(市)要在招委会领导下,建立由教育、公安等多部门联合审核、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的考生资格审查机制,完善资格审查流程和实施办法。县级考试招生机构要会同公安等部门,逐一审核报考专项计划的考生户籍情况,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籍管理单位要主动配合考试招生机构逐一审查报其学籍信息以及实际就读等情况,严防资格造假。对不符合计划实施区域、学籍、户籍条件者,坚决取消其考生资格;对伪造、变造、篡改、假冒户籍学籍等虚假个人信息和提供虚假申请材料者,在取消相应专项计划报名和录取资格的同时,取消其2020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考试招生机构和中学要积极配合高校开展考生资格复查。考生资格审查及认定具体办法由省招办具体通知。

(三)要强化责任。考生所在学校和实施区域县级考试招生机构共同负有考生资格的审查责任,省和省辖市招生机构负有复审责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相关的统筹协调工作。要根据各自职责,指定专人负责考生资格审查和复查工作。要严肃工作纪律,严格责任追究,对弄虚作假造成不良影响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

(四)要公开信息。要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健全省、市、县、中学和高校多级公示制度,做好招生信息公开工作。加大招生宣传咨询,让考生和社会充分知晓相关政策、条件和要求,让更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附件:河南省实施“国家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县域名单

国家专项计划3

教育部:精心组织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计划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实施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以来,专项计划实施取得积极成效,累计录取学生近60万人,初步建立起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根据第三方评估显示,专项计划得到多方认可,高校满意率为80%、学生为90%、地方为100%。

针对今年的特殊形势,教育部近期已对做好专项计划进行了安排。

一是实施区域不变。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国家专项计划实施区域的贫困县脱贫后2020年仍可继续享受国家专项计划政策。

二是合理安排后续有关工作。根据高考时间推迟一个月的部署,合理安排专项计划考生报名、资格审核、招生录取等各环节工作时间。

三是严格招生录取管理。加强对录取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督促地方、高校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执行招生政策规定,严格投档、录取等环节管理,严肃查处违规行为,确保招生录取公平公正。

国家专项计划4

教育部指出

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国家专项计划实施区域的贫困县脱贫后2020年仍可继续享受国家专项计划政策。

教育部强调

各地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切实保障广大考生和招生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专项计划招生工作安全平稳实施。要根据高考时间推迟一个月的部署,合理安排专项计划招生宣传、考生报名、资格审核、招生录取等各环节工作时间。

教育部要求

各地各高校要严格执行国家招生政策规定,严守各项招生工作纪律。省级招办要加强对高校执行国家招生政策和学校招生章程的监督。要结合农村和贫困地区实际及疫情防控情况,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招生宣传,为考生提供政策解读和咨询指导,努力提高宣传实效。有关高校要统筹做好专项计划录取考生培养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国家专项计划实施区域的贫困县脱贫后2020年仍可继续享受国家专项计划政策。

国家专项计划5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及专项招生计划安排,在相关高校推荐报考名单的基础上,经我校各院级材料初审小组基于考生专业素质、学术水平、综合素质能力及培养潜质等方面综合评价,并经所申请导师以及学院同意后,拟确定专项博士初审具备参加多元考核环节资格的考生名单(见附件)。同时请初审合格的专项博士考生阅读以下特别说明部分:1.初审合格名单公示日期为2020年4月28日~5月15日。公示期间若有异议,可首先向报考学院以及所在高校反映;未得到明确回复的可向再次学校实名反映(受理电话022-27401195或邮箱tjub27401195@126.com),并请提供相关证明材料。2.在疫情防控非常时期,受客观条件限制,为防止弄虚作假,待录取新生入学后,学校将进行全面线下审查(包括报考资格、个人信息、证明材料及体格检查等方面),对不符合报考条件及违反招生简章相关规定的,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其入学资格或学籍;情节严重的,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3.专项计划考生应首先获得所在高校的推荐(少民骨干考生除外),未获推荐的考生初审状态无效,所有专项计划考生以本次公示信息为准。4.原则上,专项计划博士招生考核安排与普通类型一致,不再单独另行通知。远程多元考核安排以及学院远程考核办法请及时查阅我校研招网和各学院网站。

中南大学国家专项 篇2

本课题涉及大功率船用柴油机活塞, 其最大直径500mm, 最大长度750mm, 且结构复杂, 形状特殊。该类机床为国外技术封锁设备, 我国长期依靠进口。承接国家重大装备专项后, 朱更红董事长亲自挂帅, 召集谌国权、杨坚、谭铭志、宋建、韩平等一批骨干工程师, 攻坚克难, 终于成功开发了ECK2150A数控活塞变椭圆车床。该机床具有许多突出创新点:

1、采用卧式斜床身结构, 在Z轴上平行布置X1和X2轴, 其中X1轴上安装专用直线伺服刀架, 用于活塞外圆变椭圆加工;X2轴上安装八工位液压刀塔, 用于活塞环槽及顶面加工, 在一次装夹中完成活塞变椭圆型面、环槽及顶面精度加工, 保证了加工精度, 提高了加工效率;

2、开发专用于大直径变椭圆活塞加工的直线伺服电机和驱动器, 提高了直线伺服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增加了直线伺服系统的刚性。直线伺服电机达到如下性能指标:工作行程2mm、最大频响大于450Hz (-3d B) 、静刚度不低于100N/μm、重复定位精度不低于0.001mm、定位精度不低于0.002mm、加速度不低于98m/s2;

3、优化了一种适用于大直径变椭圆加工用的活塞曲面数据处理数学模型, 该数学模型处理的活塞范围大、处理数据量大, 并能对活塞型面超大数控量进行实时处理。

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政策解读 篇3

专项资金综合运用无偿资助、股权投资、业务补助或奖励、代偿补偿、购买服务等支持方式,采取市场化手段,引入竞争性分配办法,鼓励创业投资机构、担保机构、公共服务机构等支持中小企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一、科技创新

1、无偿资助: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项目按照不超过相关研发支出40%的比例给予资助。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2、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阶段参股:引导基金参股股权经相关部门和财政部审核后,可按照(1)在约定期限内按照约定价格;(2)先于保障出资人的方式退出。风险补助:(1)投资奖励:按照不超过实际投资额5%的比例给予奖励,每个投资项目奖励额度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最高不超过500万元。(2)损失补偿:按照不超过投资退出时实际损失额50%的比例给予补偿,最高不超过200万元。投资保障:(1)投资前保障:最高不超过100万元(2)投资后保障: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二、融资环境

1、业务补助:对担保机构开展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按照不超过年平均在保余额2%的比例给予补助;对再担保机构开展的中小企业融资再担保业务,按照不超过年平均在保余额0.5%的比例给予补助。

2、增量业务奖励:对担保机构,按照不超过当年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增长额3%的比例给予奖励;对再担保机构,按照不超过当年小微企业融资再担保业务增长额1%的比例给予奖励。

3、资本投入:对中西部地区省级财政直接或间接出资新设或增资的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按照不超过省级财政出资额30%的比例给予资本投入支持,并委托地方出资单位代为履行出资人职责。

4、代偿补偿: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资,设立代偿补偿资金账户,委托省级再担保机构实行专户管理,专项资金出资比例不超过60%。

5、创新奖励:专项资金对积极探索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且推广效用显著的担保机构,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奖励。

三、服务体系

1、无偿资助。服务场地改造、软硬件设备及服务设施购置等提升服务能力的建设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总投资额30%的比例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中小企业参加的重点展会,给予减收或免收展位费、布展费、展品运输费等费用补贴。

2、业务奖励。开展的中小企业服务,综合考虑其服务中小企业数量、收费标准、客户总体满意度等因素,按照不超过年度实际运营成本40%的比例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专项资金对保险机构面向中小企业开展的内贸信用险业务给予奖励支持。

3、政府购买服务。专项资金向服务平台或机构购买中小企业发展迫切需要、市场供给严重不足的公共性服务。

四、国际合作

采取无偿资助方式,对科研合作项目给予支持。研发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投资额40%的比例给予资助,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交流项目按照不超过实际发生的国际差旅费(仅包括国际交通费、会议费)50%的比例给予资助,每个项目资助额度最高不超过30万元。

《关于做好2014年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体系和融资环境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联企业﹝2014﹞65号)

支持重点:(一)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二)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支持方式和额度:(一)完善中小企业服务环境项目1.无偿资助。补助额度最高不超过500万元。2.业务奖励。奖励额度最高不超过500万元。3.政府购买服务。购买额度不超过1000万元。

(二)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项目1.业务补助。2.增量业务奖励。3.资本投入。4.代偿补偿。5.创新奖励。

《2014年度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和中欧国际合作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国科办计﹝2014﹞25号)

(一)支持科技创新。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采取无偿资助方式,支持和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开发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有较高创新水平和较强市场竞争力、有较好的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望形成新兴产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项目。优先支持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资源与环境、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新能源汽车及高技术服务业等领域的技术创新。

(二)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服务项目。采取无偿资助和业务奖励方式。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的建设和运行提供支持,增强服务能力、降低服务成本、提升服务水平。重点支持技术咨询服务、研发设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技术转移服务、技术工程化服务、技术培训服务、科技企业孵化服务等。

(三)促进中欧中小企业国际合作。

中欧国际合作项目。采取无偿资助方式,支持国内中小企业与欧盟企业、研究单位等在节能减排等相关领域开展科研合作。重点支持我国中小企业与欧方合作机构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节能和能效、清洁技术等领域开展联合研发、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果转化等科研合作,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关于做好2014年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商贸服务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商办财函﹝2014﹞155号)

(一)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项目。

采取无偿资助方式,按照不超过项目总投资额的30%给予补助,每个项目补助额度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采取业务奖励方式,对服务平台或机构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提供的信息咨询、管理提升、电子商务、市场开拓、融资对接、创业辅导、集采分销、商业特许经营、品牌建设等服务项目,按照不超过年度实际运营成本的40%给予奖励,每个项目奖励额度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二)中小企业重点展会补助项目。

采取无偿资助方式,对2014年度重点展会予以补助。展位费包括参展商对所租赁展位光地以及所需展具支付的费用,所需展具补贴费用不超过租赁展位光地所需费用。申请补助资金的展会,参展中小企业比例不低于40%,对参展中小企业的减收比例不低于30%。

(三)中小企业国内贸易信用险奖励项目。

采取业务奖励方式,对保险机构为中小企业或以中小企业为风险方的企业提供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业务,且单笔保费费率在0.3%-0.2%之间的,按照不超过承保额的0.1%对保险机构给予奖励;单笔保费费率低于0.2%的,按照不超过承保额的0.2%对保险机构给予奖励。

采取增量奖励方式,保费费率不超过0.3%的前述业务,给予保险机构同期业务增长额0.1%的增量奖励。每个保险机构省级分支机构获得的上述两项奖励总额最高不超过1500万元。

(上海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研究所姜怡供稿)

中南大学国家专项 篇4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海河流域重污染河流水质改善成套整装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项目

择优课题申报指南

一、指南说明

海河流域重污染河流水质改善成套整装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项目(下称“海河项目”)的第六课题“海河流域潜水型水源地污染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和第七课题“海河下游湿地群生态安全评估与调控技术及示范”采取发布指南、综合评审的方式择优委托课题承担单位。

此次发布的课题申请指南根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主题“海河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编写。

1.项目目标

紧密结合“十二五”地方水污染治理需求与规划,以河流水质功能达标为核心,集成研发河流污染控制、治理与管理适用技术,重点突破制药、皮革、食品深加工等典型行业水污染全过程控制技术,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建立河流治理技术“产 学研”平台,有效支撑流域重点治污与水体治理项目,推动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力争北三河、子牙河、徒骇马颊河等重污染河流综合示范区COD功能达标,NH3-N降低至3-5 mg/L,实现海河流域水质根本性改善;统筹衔接海河流域阶段治理需求,围绕流域水系统格局复杂、平原河流环境流量不足、非常规水源补给对地表水/地下水水质风险效应突出、水生态系统整体退化严重等特征问题,提出流域河流完整性恢复途径与措施,研发山前带水库水源地保护与水源水质污染控制、潜水型水源地污染控制、滨海湿地群生态安全评估与调控、河流生态完整性恢复技术等关键技术;综合集成基本形成海河流域河流污染防治与水质改善技术体系,为“十三五”海河流域水环境安全与生态修复提供技术保障。

2.项目研究内容

项目将针对海河流域9大水系河流水环境突出问题和流域内不同省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以流域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为核心,筛选集成水专项“十一五”期间研发的合适的污染控制/治理、管理技术,以影响海河流域河流水资源功能、水环境功能和水生态功能与健康的主要耗氧污染物COD、NH3-N等为 控制与治理目标,选择典型重污染河流(北三河、子牙河、徒骇马颊河)为主要实施对象,开展重污染河流水质综合改善研究,在流域层面实施综合示范,力争“十二五”末示范流域主要国控断面COD功能达标,氨氮削减至3-5 mg/L,为流域水生态重建奠定水质基础;为了有效衔接三个阶段的研究任务,海河项目基于“十三五”阶段河流生态修复需求,针对海河流域特有的水环境问题,突破上游山前水库带水源地保护与水质风险控制、中部平原潜水型水源地污染控制、下游滨海湿地群安全调控等关键技术,统筹考虑海河河流退化过程,提出生态完整性恢复途径与方案。同时紧密结合流域河流整治技术需求,以“十一五”河道生态治理技术为依托,以产学研平台建设为着力点,开展了产业化研究。

海河项目共设置9个课题,包括河流水质改善综合示范类课题4个、共性技术研究课题4个,以及河流生态治理技术产业化课题1个。

二、指南内容

课题六:海河流域潜水型水源地污染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

1、研究目标 注重海河流域平原河流污染与潜水型水源地质量的联动关系,重点揭示河流污染及典型点源对潜水型水源地污染过程与影响机制,估算污染负荷,进行潜水型水源地污染控制技术集成与决策支持系统构建研究,提出污染防治方案,研发潜水型水源地水污染修复技术、再生水人工补给的水质安全保障技术,选择北运河或子牙合等典型区域开展应用示范,为建立海河流域潜水型水源地水资源安全管理提供支撑。

2、研究内容

研究海河流域平原河流污染对潜水型水源地水质的影响特征,提出基于水质安全的潜水型水源地污染防治策略;

综合评估典型点源对潜水型水源地污染过程,建立场地污染源削减、污染路径阻断及污染控制的集成关键技术并开展应用示范;

揭示污染河流和潜水型水源地的水质交互特征,研发再生水补给浅层水源地的水质安全保障技术并开展应用示范;

研究流域潜水型水源地污染防治技术集成,开发技术系统工具包,形成流域潜水型水源地污染控制技术数据库。

3、主要考核指标

4(1)建立海河流域典型潜水型水源地水环境监测网,覆盖面积12 km2;

(2)提交1套典型污染河流沿岸潜水型水源地质量与污染防治术方案与对策;

(3)建成1套场地污染源削减、潜水型水源地水污染路径阻断和污染修复集成技术,实现特征污染物去除率达到80%以上;

(4)建立再生水回灌潜水型水源地的技术体系,形成河道污水预处理、再生水地表漫灌的工艺,并建成示范工程1处,规模达到5-10万m3/yr,回灌后主要水质指标提升一个级别;

(5)申请10项国家发明专利;

(6)培养1个以上海河流域潜水型水源地水污染控制领域的高水平科研团队。

4、课题实施年限:

2012年01月至2015年12月。5.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总经费约1700万元,全部为国拨经费。6.其他要求 课题申请单位及其合作者应熟悉海河流域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开展过流域水污染控制、再生水污染控制等技术研发工作;具有开展工程技术研究和技术运用示范的经验。优先支持本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地方的污染控制或生态修复计划实施。

课题八:海河下游湿地群生态安全评估与调控技术及示范 1.研究目标

研究海河下游典型湿地生态水文演变规律和流域水质变化特征,建立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发海河下游典型湿地生态安全的水量保障与水质改善的综合调控技术、湿地生态安全保障集成等技术,并进行工程示范应用,为海河流域滨海湿地修复与生态安全保护和管理提供依据。

2.研究内容

研究海河下游湿地群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建立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海河下游典型湿地生态水文调控与水质改善技术,并开展技术应用示范;

研发海河流域下游典型退化湿地生态恢复技术,并开展技术应用示范;

研究海河下游典型湿地污染过程,开发湿地水污染监测技术。3.考核指标及成果形式

(1)海河下游湿地群演变特征及趋势研究报告,建立海河下游湿地群生态安全评价体系与模型1套,服务于地方政府或各级保护区的湿地管理;初步建立海河下游湿地群水量保障方案与水质改善调控技术1套,服务于地方政府或各级保护区的湿地管理规划;建立海河下游湿地污染模型和生物监测方案1套,用于地方政府的管理;

(2)建立海河下游湿地群生态恢复等关键技术1项以上, 形成恢复综合方案1套;用于地方政府或企业进行生态工程建设;

(3)形成高效净污人工湿地-自然湿地复合系统示范区200亩,处理河水2000m3/d,出水优于Ⅴ类,满足自然湿地进水要求;

(4)建立退化盐碱湿地修复示范区面积100亩,示范区植被覆盖率由10%提高3倍以上;

(5)申请国家专利8项以上,申请软件著作权1项;(6)形成一支海河流域滨海湿地研究领域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4.课题实施年限

2012年01月至2015年12月。5.课题经费来源及构成

本课题总经费约1500万元,全部为国拨经费。

6.其他要求

国家专项计划招生有哪些学校 篇5

(1)符合当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2)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

(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国家专项计划在本科一批前开始投档录取,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招生学校普通类招生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录取批次的`有关省份,国家专项计划在本科批次前开始投档录取,录取分数不低于本科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中南大学国家专项 篇6

首先要选择填报学校,然后选择报名类型,再根据招生高校要求按顺序填写信息。(系统中有填写说明文字提示,有疑问可咨询志愿高校。)

检查志愿信息无误后,一定要点击“确认志愿”才算提交成功,提交成功后,系统会提示“志愿确认成功”。

2、下载申请表

每个志愿对应一张申请表,考生下载申请表后,需要中学盖章、本人签字。如果高校要求在报名阶段交费,那么考生交费后才能下载申请表。

3、上传申请表

如果高校要求上传申请表,则需要将申请表上传到系统中;若高校不要求在系统中上传,则需看高校的招生简章具体说明,线下提供。

上传申请表时需将中学盖章、本人签字后的报名表扫描(或拍照)后上传,上传后点击“完成上传”按钮才能保存成功。上传成功后,请等待高校审核,在高校报名时间内,考生可以重新上传申请表。

4、邮寄材料

考生需要根据高校要求邮寄纸质申请材料(部分高校不要求邮寄纸质申请材料,详见系统提示)。

5、查审核询结果

中南大学国家专项 篇7

2013年6月7日, 由昆山禾信质谱技术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新型高分辨率杂化质谱仪的研制与应用开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 (以下简称“杂化质谱仪重大专项”) 项目执行第3次全体会议在广州顺利召开。会议特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柴之芳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国家科技部条财司孙增奇处长及部分质谱行业资深专家参会。此次执行会议通过专题汇报、交流研讨、专家咨询等环节, 全面总结项目开展1年半以来所取得的进展, 同时就过程中一些关键技术难点、“国产质谱”发展路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并部署下一阶段的应用开发工作。与会专家及领导对项目进展给予肯定, 同时对项目下一步工作及禾信质谱公司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

“杂化质谱仪重大专项”项目2011年由国家科技部立项, 总投入1.32亿元, 获得专项经费支持6581万元。该新型高分辨率杂化质谱仪具有高分辨、高灵敏、高通量的特点, 可实现直接分析, 无需样品前处理, 在恶性肿瘤、水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完成4种离子源, 2种质量分析器的开发, 包括LIT、API-TOFMS在内的19台样机也已研制完成;在联用整机方面共进行了4类联用整机的开发, 6台样机正在试制;开发相关软件4套、发表论文26篇, 申请专利14件, 其中发明专利11件。下一阶段项目将重点完成分辨率大于10000的API-TOFMS研制, 进行EI-LIT-TOF串级质谱性能测试, 进一步提升离子源及质量分析器的工程化水平, 并展开联用整机的应用研究。

中南大学国家专项 篇8

一、专项建设计划基本情况专项建设支持约1000所学校,使全国平均每个地市级以上城市加强建设一所骨干职业学校,约60%的20万以上人口大县重点建设一所职教中心。这批学校将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推动形成城乡互动、协同发展的职业教育服务体系。预计3年后,专项建设计划覆盖的学校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比现在增加约80—100万人,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增加约100—150万人次。项目学校的实验、实习设备将得到显著加强,装备水平有较大提高,特别是面向第二产业的专业训练设备将基本符合企业生产实际需要,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明显增强。

今年年底,各地将由省发展改革部门、教育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共同编制总体职业教育专项建设计划及分年度执行方案,并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和劳动保障部审定。同时,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安排国债资金5亿元,启动“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计划”。

二、专项建设计划的总体原则、发展任务与建设目标

(一)总体原则

坚持“扶优扶强、面向农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中央引导、地方为主”的原则。重点加强市、县骨干中等职业学校或职教中心建设,扶持一批专业设置适应当地产业结构需要和面向农村服务、办学效益突出的职业学校;各地要统筹制订职业教育专项建设规划,结合专项投入和地方财力分步实施;坚持“地方投入为主,中央适当补助”的原则,中央资金主要起引导和推动作用,地方政府要按照国务院要求,努力增加职业教育投入,落实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并完善相应政策措施,保障学校运行和贫困生就学。

(二)发展任务

针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专项建设主要立足于搞好三个服务:一要加快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为新型工业化服务;二要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推广,为解决好“三农”问题服务;三要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需要的实用人才,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服务。为此,专项建设将着力解决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简陋、教学实验设施老化、实训设备的技术配置落后于生产实践的实际问题。

(三)建设目标

一是以扩大培养规模为目标,建设教学楼和实验实习场所;二是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装备实用和适用的实训设备。由中央专项资金、地方政府配套、学校自有资金、利用银行贷款和社会投资办学等多渠道投入,用4年左右时间,经过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加强1000所左右市、县级骨干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形成一批设施、设备条件基本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和基本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要求的职教基地。

三、专项建设计划的配套措施

(一)深化改革,整合资源,优化配置

地方政府要按照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管理体制的要求,切实承担起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特别是要加强市(地)级政府的统筹责任,通过规划制订、政策支持和资金引导,切实采取合并、共建、联办等多种形式,对现有职业学校进行布局和专业结构调整,整合资源,推动组建综合性的职业教育实体,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二)强化政府责任,多渠道增加投入

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快建立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强化政府财政资金的补助和引导作用,切实落实专项建设的配套资金。同时,积极利用金融、税收及社会资助等手段支持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计划支持的职业学校,要深化运行机制改革,面向市场办学,积极探索与企事业单位、其他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及个人合作办学,利用市场机制扩大投入来源。

(三)建立健全贫困学生助学资助体系

中南大学国家专项 篇9

“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

2018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国家质量基础(NQI)由计量、标准、合格评定(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共同构成,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总结质量领域100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的。NQI支撑并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技术性、专业性、系统性和国际性等特征鲜明,不仅被国际公认是提升质量竞争能力的基石,更是保障国民经济有序运行的技术规则、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平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手段。新常态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NQI的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更加凸显。加强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推进我国NQI的科技创新,驱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提升,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9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3〕10号),《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13号)等文件精神,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要求,科技部会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13个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按照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的思路,聚焦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国际竞争力等国家重大需求,围绕计量、标准、合格评定(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和典型示范应用5个方向设置11个重点任务:新一代量子计量基准、新领域计量标准、高准确度标准物质和量值传递扁平化、基础通用与公益标准、产业共性技术标准、中国标准国际化、基础公益检验检测技术、重要产业检验检测技术、基础认证认可技术、新兴领域认证认可技术和典型示范。

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我国NQI总体水平达到并跑,在部分领域达到领跑水平;为国际单位制重新定义做出实质性贡献,研制计量基标准和测量装置100~120 台/套,研制国家标准物质500~600项,计量科技整体水平跻身世界前列;研制国际标准200项以上,实现超过100项中国标准走出去,研制基础通用、社会公益和产业共性国家标准1000 余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需求的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完善,重点领域标准水平领跑国际;填补社会公益和重要产业领域检验检测新方法和核心技术300项,新装置51台/套,诊断产品70种,实现重点领域检验检测核心技术突破;建立6套国际或区域领先的认证认可技术方案,重点领域认证认可技术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5 套以上全链条的“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本专项执行期为2016年至2020年。各任务落实以项目为主,2018年拟部署41个重点任务,总概算约4亿元。重点研究高精度

计量仪器、标准器和扁平化量值传递计量技术,基础性、公益性和重点产业急需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技术,以及开展NQI技术在典型领域的集成示范。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项目执行期为3年,如无特殊说明,每个项目下设的任务(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15个。

本专项指南如下: 1.新领域计量标准

1.1超大带宽信息传输计量基标准和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5G通信中信道、微波及太赫兹等关键参数计量技术,建立THz功率和噪声、3D MIMO角度、时延和OTA计量基准和标准;研究高速信息传输、数字视频和显示等计量关键技术,建立高速脉冲、数字调制、超高清视频抖动、片上散射和天线、光纤光栅传感和智能显示计量标准装置;研究云服务器和网络流量计

量技术,建立宽带速率、网络设备能效、云存储计量标准装置。

考核指标:1.通信与信息计量基标准装置13台/套:⑴ WR-3功率计量基准,标准不确定度u:2.5%~5.0%;⑵WR-5噪声计量基准,噪声温度u:≤3%;⑶3D MIMO信道参数标准,(30~3000)ns时延u:(5~25)ns;⑷上升时间(2~100)ps脉冲标准,u:≤0.3ps;⑸数字调制计量标准,QAM调制EVM,u:≤0.08%;⑹超高清视频基带抖动计量标准,u:(0.01~0.05)UI;⑺100kHz~110GHz片上及通信器件散射参数计量标准,反射系数u:0.01~0.05,传输系数u:(0.01~0.4)dB;⑻(18~70)GHz在片天线计量标准,增益u:(0.25~0.5)dB;⑼(1510~1640)nm光纤光栅传感解调计量标准,波长u:≤0.3pm;⑽智能显示动态光学参数计量标准,响应时间u:≤0.25ms;⑾(256kbps~1Gbps)宽带网络速率计量标准,u:≤1%;⑿网络设备能效计量标准,u:≤3%;⒀云计算环境下存储计量标准,u:≤2%,每套计量标准装置的核心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2.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申报国际互认的测量和校准能力

(CMC)不少于2项。

1.2水运工程关键计量标准及溯源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建立含沙量测量仪计量标准装置及溯源技术;研究建立港口航道淤积计量检测方法、计量标准装置及溯源技术;研究建立浅浊水域底物与地质结构精细探测分辨计量标准装置及溯源技术。

考核指标:计量标准装置5套:⑴含沙量测量仪计量标准装置,标准合成不确定度u:1%;⑵淤积厚度计量标准装置,u:0.2%;⑶底物分辨率计量标准装置,u:1cm;⑷水下地层剖面分辨率计量标准装置,u:2cm;⑸水下超短基线定位计量标准装置,u:1%。

2.高准确度标准物质和量值传递扁平化技术 2.1纳米几何特征参量计量标准器研究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制高精度一维、二维栅格等具有关键特征参量的纳米几何结构长度计量标准器;研究纳米几何结构长度计量标准器的定值、校准和溯源方法;建立纳米计量领域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在重点产业开展纳米计量关键技术的典型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1.研制纳米几何特征参量计量标准器5种:⑴(200~2000)nm周期的一维栅格标准器3种,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5%,⑵(1000~5000)nm周期的二维栅格标准器2种,u:5%。2.申报纳米计量领域社会公用计量标准5项。3.在微电子集成电路、先进制造等重点产业20家企事业单位示范应用。4.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2项。

2.2 多参量高稳定度计量标准器的研制

研究内容:研制微小力值、重力、容量等高稳定度力学现场校准计量标准器;研制覆盖紫外至太赫兹波段的光辐射度量值传递标准器;研制用于放射诊疗及辐射监测的电离辐射标准器;研制用能产品能效量值传递标准器;研制高稳定度超高压力量值传递标准器;研制基于相干布居数囚禁原理的高频率稳定度冷原子钟。

考核指标:1.计量标准器13套:⑴微小力值传递标准器,标准不确定度u:2×10-2;⑵重力传递标准器,u:1×10-8;⑶液体静

态容积标准器,稳定性±510-5;⑷太赫兹功率传递标准器,u:2%;⑸弱光照度亮度传递标准器,测量范围(1×10-7~1)lx和(1×10-4~1×103)cd/m2;⑹光谱型紫外辐射照度标准器,u:1.5%;⑺(500~1000)nm光谱范围内高吸收比标准器,吸收比达到0.999,u:0.0002;⑻60keV~3MeV光子眼晶体剂量当量标准器,u:(5%~10%);⑼(10~105)Bq甲状腺(碘)活度标准器,u:3%;⑽(2000~7500)W制冷量能效量值传递标准器,u:(0.5%~1.0%);⑾(20~150)kV实用峰值电压传递标准器,u:1%;⑿(150~1000)MPa超高压力量值传递标准器,u:(2.5~5)×10-5;⒀相干布居数囚禁冷原子钟装置,长期(大于10000秒)频率稳定度优于210-13。2.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2项,制定计量技术规范(送审稿)不少于4项,申报国际互认的测量和校准能力(CMC)不少于1项。

2.3高纯多肽及蛋白中杂质精确分析计量装置开发与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痕量肽段杂质的准确定性和定量新技术,研制高纯多肽及蛋白中杂质精确分析的计量检测装置,包括研究痕量肽

段高效离子化技术、离子高效传输技术、选择性富集技术以及高效裂解技术,开发肽段杂质准确测量软件、专用数据分析软件及谱库检索软件;开发高纯多肽中肽段杂质测量的标准化方法,并在多肽类药物杂质分析中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1.高纯多肽及蛋白中杂质精确分析计量检测定性装置1套:质量范围(50~10000)Th,分辨率优于30000,不少于2种离子裂解模式,含量0.01%以上肽段杂质精确定性分析;高纯多肽及蛋白中杂质精确分析计量检测定量装置1套:质量范围(50~2000)Th,单位质量分辨率,装置检测灵敏度1pg利血平S/N≥150000:1,含量0.01%以上肽段杂质定量重复性优于5%;建立翻译后修饰蛋白、含二硫键多肽、直链大分子多肽中杂质分析,开展3种多肽类药物中杂质准确分析方法的典型应用。2.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2项,软件著作权不少于3项。

2.4高精度重磁计量标准装置研发

研究内容:研究铁磁材料共振参数分析技术,研制微波铁磁材

料共振参数计量标准装置;研究铯原子抗弛豫技术及磁场实时跟踪技术,研制高精度铯光泵原子磁力仪;研制高灵敏度振动样品磁强计及量传用磁矩标准样品的校准装置;研究适合于极地考察等低温气候条件下海洋重力计量溯源技术,建立沿海重力校准站网。

考核指标:1.高精度磁性计量标准装置4台/套:⑴(120)GHz微波铁磁材料共振参数计量标准装置1套,谐振点磁场测量标准不确定度u:7.5%;⑵高精度铯光泵磁力仪1台,u:1.510-9T;⑶高灵敏度振动样品磁强计1套,灵敏度10-10Am2;⑷磁矩标准样品的校准装置1套,u:0.3%。2.可溯源的沿海重力校准站网1个,网点数不少于8个,u:110-6m/s2。3.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申报国际互认的测量和校准能力(CMC)不少于1项。

2.5多自由度系统位置与姿态过程控制计量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多自由度非正交系统位置与姿态高精度实时校准和溯源的扁平化量值传递技术,建立空间位置与姿态国家计量标准装置;研究多自由度非正交系统动态曲线轨迹过程中的运动几何

特性,建立多自由度非正交系统曲线运动轨迹几何参数的在线计量装置;建立多自由度非正交系统曲线运动轨迹几何参数评价的运动学模型和修正系统。

考核指标:1.计量装置2套和软件系统1套:⑴多自由度非正交系统位置与姿态国家计量标准装置,空间位置和姿态测量标准不确定度u:7μm+5×10-6L(位置)、30″(姿态角),注: L是测量长度,单位为m;⑵多自由度非正交系统曲线运动轨迹在线计量装置,轨迹位置和姿态测量标准不确定度u:30μm +5×10-6L(位置)、30′(姿态角),注: L是测量长度,单位为m;⑶多自由度非正交系统曲线运动轨迹修正补偿软件系统,修正后运动轨迹和理论轨迹的偏差减小10%以上。2.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申报国际互认的测量和校准能力(CMC)不少于1项。

2.6食品、环境现场仪器与方法的计量溯源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食品、环境现场仪器的校准技术;研究现场快检技术的共性及特性验证评价关键技术;研究电化学与生物技术结

合的便携式现场检测仪器用快速分析方法和计量溯源与评价技术;研制生乳中蛋白、非脂溶性固体等基础指标、动物体液中瘦肉精类物质、水产品中重金属元素等食品和环境分析仪器校准用系列标准物质。

考核指标:1.制定食品、环境现场仪器校准规范或国家标准(送审稿)4项。2.建立酶联免疫、红外光谱、生物传感现场快检技术的计量验证评价技术4种。3.国家标准物质12种:提供包括蛋白等6项基础指标、瘦肉精类、重金属元素、环境形态分析仪校准用国家级标准物质12种,特性量不少于30个,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纯度标准物质≤0.5%,溶液标准物质≤1.5%,基体标准物质≤6%。4.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申报国际互认的测量和校准能力(CMC)不少于2项。

2.7电能与电子气体关键计量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建立直流电能计量标准装置,直流电能表检定方法,直流电能表型式评价方法;研制氢燃料电池用高纯氢检测标

准物质;研究直流突变、纹波等电能质量分析共性技术;研究磁悬浮轨道交通、光伏直驱空调等典型应用中的直流电能计量及电能质量控制技术。

考核指标:1.计量标准装置5套:⑴10 mV~1.15 kV直流电能计量标准装置,功率/电能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0.001%;⑵10 mV~1.15 kV直流电能表计量标准装置,功率/电能u:0.0025%;⑶DC~100 kHz直流电能质量分析检测装置,功率/电能u:0.05%;⑷磁悬浮轨道交通直流能耗动态检测装置,功率/电能u:0.05%;⑸光伏直驱空调直流电能计量及电能质量检测装置,功率/电能u:0.02%。2.氢燃料电池用高纯氢检测等国家标准物质10种,特性量不少于10个,u<5%。3.计量检定规程(送审稿)2项。4.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申报国际互认的测量和校准能力(CMC)不少于4项。

3.基础通用与公益标准

3.1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人脸、动态签名和声纹等的数据格式标准;指纹型骨架、指静脉和手型轮廓等的数据格式符合性测试方法标准;术语及系统图符标准;访问控制场景分级评价、操作评估、机器可读测试数据和系统环境适应性评估等性能测试方法标准;卡上生物特征识别标准;互联网金融生物特征识别标准;程序接口和交换格式框架标准;呈现攻击、安全评估及安全防范标准。

考核指标: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40项。

3.2技术标准研制方法、技术推广服务和品牌提升标准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标准技术内容的确定原理和方法标准、标准制定机制及程序标准;衡量标准化效益的测评方法和技术标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企业创新服务、科技成果评估、科普服务等科技服务业标准;标准化第三方评估技术标准;品牌培育方法和品牌管理技术标准。

考核指标: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40项。3.3质量信息资源整合与数据挖掘共性技术标准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机构管理、资产管理、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安全生产等基础通用领域信息分类编码、元数据、符号代号国家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数据元/元数据标准符合性测试方法标准;基于制造业大数据的知识建模、数据字典和装备试验数据管理标准;产品质量信用信息整合评价技术标准;缺陷产品召回信息挖掘与追溯技术标准。

考核指标: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25项。

3.4支撑重大环保设施高质高效运营的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污水处理、固废处理处置重大环保设备和新材料的质量、能效及高效能评价技术标准;污水处理、固废处理处置重大环保系统设施运行效果监测与评价技术标准;提出重大环保设备和系统设施优化控制集成解决方案,并在冶金、建材、化工、市政等重点行业开展应用。

考核指标: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20项,形成重点行业

环保设备和系统设施优化控制集成解决方案10套。

3.5重要建筑、港口及海洋科考领域灾害与风险防控技术标准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重要建筑领域抗震、减隔震及地震灾害评估技术标准;港口危险货物仓储、集装箱运输作业安全保障及风险防范技术标准;海洋调查和科学考察安全保障技术标准;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技术标准。

考核指标: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30项。4.产业共性技术标准

4.1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分级与保护改良共性标准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调查、监测、评价、风险管控、土壤改良、污染防治等技术标准;草原时空配置利用、生态系统恢复、生态保护与建设等技术标准;筛选影响盐碱地改良效果的土壤质量关键指标,研究盐碱地改良技术标准。

考核指标: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25项,申请发明专利

不少于5项。

4.2农业清洁与循环生产共性技术标准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农作物秸秆在收储运、原位还田、基料化栽培、基料化无土草毯生产、饲料加工等方面的循环利用技术标准;畜禽养殖污染物和屠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堆肥、抗生素消减等技术标准;农药化肥减施技术标准;农业生产资料包装废弃物分类与安全回收技术标准;粮油、果蔬废弃物分类及资源化利用、活性物质和功能物质提取、酵素加工等技术标准;循环农业质量与效率评价技术及方法标准。

考核指标: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35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6项。

4.3智慧农业生产流通设施与管理控制标准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果蔬智能温室环境信息感知与自动控制等标准;主要大田作物种植自动化监测以及施肥、灌溉、施药精准作业控制等农业生产物联网测控标准;主要畜禽与水产品规模化健康养

殖环境监控、精准饲喂等标准;鲜活果蔬畜禽肉及水产品智能化分级、储藏保鲜、配送设备与服务等标准;农业生产经营智慧化管理所需的信息系统建设、数据描述与接口等标准。

考核指标: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40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20项。

4.4制造服务关键基础共性技术标准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制造服务体系架构等制造服务基础标准;产品性能监控与智能故障诊断等产品运维服务技术标准;管理体系、服务与评价、预测性维护等生产设施管理标准;工业云服务实施规范、制造资源接入等工业云服务技术标准;个性化定制的交互、设计、生产等定制化服务技术标准。

考核指标: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40项。4.5 煤层气、页岩气及现代煤化工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煤层气开发、利用与采气采煤一体化过程中以及页岩气资源勘查、地质评价与开发过程中的基础、方法、技术、管理等关键标准;煤气化、煤直接液化、煤热解提质分级利用等现代煤化工领域的基础、方法、产品与能耗等关键技术标准。

考核指标: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40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4.6金融风险防控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文本数据的金融风险监测信息语义要素分析、聚类分析、知识建模等技术标准;针对金融投资者(消费者)、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的风险评价技术标准;银行卡、非银行支付、移动支付等各类金融业务的基础设施风险防控技术标准;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等重点领域信息风险防控技术标准;自助服务等各类金融服务过程风险防控技术标准。

考核指标: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35项。4.7数字出版技术标准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标识与描述、分类、流程、质量检测、存储复用与交换等数字内容加工技术标准;数据采集、数据加工、平台架

构等数字内容传播技术标准;版权资源的标识与描述、加密、封装、可信计数、最小应用和保护单元等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标准。

考核指标: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20项。5.中国标准国际化

5.1战略新兴产业重要国际标准研究(二期)

研究内容:研究航空航天、铁路应用、智慧城市、工业自动化、工业环保、信息技术等领域国际标准。

考核指标:研究制定不少于20项国际标准,新提出国际标准提案获得立项通过,已立项国际标准提案向前推进1到2个阶段。

5.2传统特色领域重要国际标准研究(二期)

研究内容:研究中医药、鞋类、茶叶、武术、烟花爆竹等领域国际标准。

考核指标:研究制定不少于18项国际标准,新提出国际标准提案获得立项通过,已立项国际标准提案向前推进1到2个阶段。

5.3电工和电器领域重要国际标准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电工装备、家用电器、智能照明、通信器材等领域国际标准。

考核指标:研究制定不少于15项国际标准,新提出国际标准提案获得立项通过,已立项国际标准提案向前推进1到2个阶段。

5.4冶金领域重要国际标准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钢铁、有色金属等领域国际标准。

考核指标:研究制定不少于15项国际标准,新提出国际标准提案获得立项通过,已立项国际标准提案向前推进1到2个阶段。

5.5建筑建材及材料领域重要国际标准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建筑、建材、塑料材料、橡胶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国际标准。

考核指标:研究制定不少于25项国际标准,新提出国际标准提案获得立项通过,已立项国际标准提案向前推进1到2个阶段。

5.6机械装备领域重要国际标准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交通、农林等领域机械装备国际标准。

考核指标:研究制定不少于15项国际标准,新提出国际标准提案获得立项通过,已立项国际标准提案向前推进1到2个阶段。

6.基础公益检验检测技术

6.1 典型工业设备和产品检测监测云服务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石化装置、海工装备、起重装备、电气产品等典型工业设备和产品检测监测云服务关键技术和装备,包括大数据通讯、接口、测试技术与工具;先进传感技术、智能数据采集终端与集成系统;多源异构数据存储技术、数据融合与集成技术、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技术与分析算法库、数据挖掘技术及工具;设备和产品健康状态诊断、性能评估、故障预测、预知维修技术与方法;研发智能检测监测云服务平台,并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1.大数据通用导入接口测试技术、集成测试技术、OPCUA通讯一致性测试技术等关键测试技术、工具不少于6项;2.产品质量检测仪器与典型工业设备智能健康监测系统不少于4台套,其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检测监测、数据挖掘、性能评估、状态诊断、故障预测等新技术新方法不少于8项;4.智能检测监测云服务平台、大数据通用测试平台2套,至少在3个行业应用示范,覆盖石化装置、海工装备、起重装备、电气产品等工业设备和产品数量不少于500台;5.国家/行业标准(报批稿)不少于4项;6.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有关说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6.2消费品中化学物质限量定值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玩具、婴幼儿用品、体育用品等消费品,建立制定化学物质限量的科学方法;研究消费者行为方式分析方法和指标,建立使用行为分析模型;研究内外部因素对化学物质迁移量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开发不同暴露途径迁移量检测技术和检测装置,建立重点化学物质的迁移模型并阐明迁移规律,结合毒理学数据提出科学限量;开展产业对限量的承受度研究,建立消费品产业承受度评估的基本规范和指标,在综合分析科学限量和产业影响的基础

上提出综合限量。

考核指标:1.建立消费者使用行为模型5项,研制迁移过程模拟装置3套,开发迁移量检测技术5项,开发迁移量检测装置2套,建立10种以上化学物质的迁移模型,提出化学物质限量建议10项;2.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5项;3.申请发明专利5项。

6.3跨境多载体隐存高危生物因子风险识别、预测和控制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跨境人群及携带物隐存高危因子风险识别和预测技术;研究进境货物中农林高危害因子快速识别、行为干扰和控制技术;研究进境交通工具中隐匿媒介风险识别、监测控制一体化技术;研究气溶胶、压舱水中隐存高危因子现场多元监测、控制技术;研究跨境隐存高危因子智能风险挖掘、风险等级识别、预测和控制技术。

考核指标:1.研制跨境隐存高危因子预测数据、现场多元检测、在线监测、风险识别、智能挖掘与评估技术新方法20项以上;

2.研制检测监测、处置装备不少于3套,检测试剂和产品不低于25个;3.国家标准(报批稿)和相关技术规范不少于10项;4.申请发明专利不低于20项。

6.4典型城市民生设施质量检测与评价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典型城市民生设施,研究城市垃圾焚烧系统承压设施完整性管理技术;研究城市汽柴油输送系统检测监测和风险管理技术;研究城市燃气供输场站设施检验检测和完整性管理技术;研究城市港口码头本体结构质量检测与评价关键技术;建立典型城市民生设施质量检测监测信息平台。

考核指标:1.建立城市垃圾焚烧承压系统、城市汽柴油输送系统、城市燃气供输场站设施、城市港口码头本体结构检测、评价和完整性管理等新技术、新方法不少于10项;2.研制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设备6套:城市燃气供输场站承压结构缺陷模块化检测设备、储罐自动检测设备、城市气柴油输送小口径管道缺陷内检测设备、外检测设备、码头基础结构动态变位监测设备、水下

构筑物三维探测设备;3.建立典型城市民生设施质量检测监测信息平台,分别在100个以上不同结构型式码头、城市燃气供输场站、汽柴油站库和3000公里以上汽柴油输送管道示范应用;4.国家/行业标准(报批稿)不少于5项;5.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有关说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7.重要产业检验检测技术

7.1氢能储运装备性能检测及质量评价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高压氢气和液化氢气能源储运装备,研究基于损伤机理、失效模式和后果评价的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和控制方法;研究高压氢气储运装备及安全附件的性能测试和质量评价技术;研究液化氢气储运装备及安全附件的性能测试和质量评价技术;研究高压氢气和液化氢气能源储运装备的检测监测和完整性管理技术。

考核指标:1.提出高压氢气和液化氢气能源储运装备性能检测及质量评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少于10项;2.研制70MPa

低能耗氢气循环疲劳试验测试装置、70MPa固定式氢气储存装备损伤检测设备、快响应氢浓度传感器、液氢介质爆破试验装置等试验、检测、监测仪器设备不少于6台/套,仪器设备关键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3.国家/行业标准(报批稿)不少于2项;4.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

7.2基于可塑无机有机纳米材料危害因子检测新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制基于可塑纳米光子晶体材料的危害因子多靶标高通量检测技术;研究制备可塑光子晶体有序微纳结构试纸,辅助增强SERS纳米标签,实现高灵敏度的多靶标快速侧向流免疫分析,开发危害因子检测的配套设备和试剂;基于可塑无机、有机纳米电纺纤维,研制用于化学危害物检测前处理的高性能富集萃取材料和自动化装置;构建等离激元纳米光纤探针传感器,实现危害因子的高灵敏、高特异性检测。

考核指标:1.多靶标高通量检测技术:单个光子晶体编码靶标数不少于5个,样品通量不少于380个,灵敏度优于国际检测标

准水平;2.可塑光子晶体试纸条:单条靶标数不少于3个,灵敏度、检测速度、假阳性率等主要技术指标均优于国际检测标准与同类快速检测产品;3.高性能富集电纺纳米萃取材料1组,自动化装置1套,对危害物的绝对提取率、精密度等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等离激元光纤探针灵敏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基于上述纳米技术,实现100种以上关键化学性和生物性危害物检测方法开发;6.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3项;7.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4项。

有关说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7.3新型遥感信息获取及处理装备检测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新型机载光学、微波、激光、视频等测绘传感器检测检验技术与方法缺乏等现状,研究机载微型视频传感器视频流时空编码同步性检测技术,研究机载LiDAR测距、测角和加工误差检校检验方法,研究机载微型SAR的辐射、极化、几何

等参数定标方法,研究低空机载窄带宽多光谱相机阵列检定检测方法,研究适用于固定翼、多旋翼测绘型无人机系统的室内外相结合的一体化检测方法。

考核指标:1.形成我国新型机载光学、微波、激光、视频等测绘传感器检测检验和标定技术与方法4项。2.建立新型遥感传感器的室外计量标准检测场。3.国家/行业标准(报批稿)不少于2项。4.开展国际比对不少于3项,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5项。

有关说明: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7.4资源类及高值产品产地溯源、掺假识别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口岸大宗金属、能源矿产品掺假欺诈风险,研究基于特征同位素及指示组分的产地识别技术;研制离子印迹新型材料、富集设备及传感器,建立基于超痕量特征元素的高灵敏度辨识技术;研究基于微观形貌、物相结构、特征组分的高值矿产品无损快速鉴别与溯源技术;建立矿产品特征信息数据库、智能追溯系

统,构建风险监控平台,在典型进出境口岸开展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1.矿产品产地识别技术不少于3项,无损快速鉴别与溯源技术不少于10项,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2.专利离子印迹新型材料不少于5种、富集设备不少于1套,选择性富集分离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矿产品特征组分鉴别传感装置不少于3套,较传统光谱法用时节省50%;4.矿产资源特征信息数据库5套,特征信息累计不少于1000项;5.智能追溯系统1套,风险监控平台1套,应用案例不少于500例;6.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7.典型进出境口岸应用示范不少于6家。

7.5跨境可再生资源工业产品质量评估预测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跨境废五金、矿冶固体废物等可再生资源的能源消耗模拟分析及比较技术,建立回归相应产品的能效评估方法;研究跨境可再生资源的生命周期评价和毒性迁移评估技术,建立寿命预测方法;研究跨境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评估技术,建立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预警方法,并在口岸应用。

考核指标:1.跨境可再生资源能效评估技术不少于5项,开发能效评估系统不少于3个;2.毒性迁移监测和生物安全性测试技术不少于7项,测试设备不少于3台(套),寿命预测评估系统不少于3个,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3.国家/行业标准(报批稿)不少于3项;4.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6项;5.跨境质量安全风险信息监测预警平台1套,口岸应用不少于6家。

8.基础认证认可技术

8.1支撑“一带一路”贸易便利化的认证认可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二期)

研究内容: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轨道交通、港口、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中关键设备及系统认证等效性评价技术研究;开展进口高风险食品质量评价、结果验证和风险防控技术研究;开展中国-东盟、澜沧江-湄公河区域、上合组织区域重要贸易产品认证结果互认评价关键指标研究;研究认证认可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和指数。

考核指标:1.轨道交通、特高压电网等领域认证评价国家/行

业标准(报批稿)不少于6项;2.港口基础设施、通信设备、生物技术产品、保健产品等认证技术规范不少于10项;3.完成三类区域重要贸易产品与东盟、澜沧江-湄公河区域、上合组织区域认证互认技术准则,并在50家以上企业示范应用;4.建立认证认可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模型,形成认证认可国际竞争力智能动态监测系统;5.申请软件著作权不少于3项,发明专利不少于1项。

9.新兴领域认证认可技术

9.1重点领域水足迹量化、评价和认证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我国水足迹量化、评价和认证方法学及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典型农作物水足迹量化模型;研究典型工业产品生命周期内直接和间接水足迹量化方法;研究典型服务的水足迹减量评价方法;研究海水淡化的水足迹评价方法;研究典型材料的水足迹核算系数,构建我国水足迹评价基础数据库。

考核指标:1.水足迹量化、评价国家/行业标准(报批稿)不

少于10项,认证技术规范和实施规则不少于10项;2.水足迹评价数据库1套,水足迹评价软件工具不少于4套;3.申请软件著作权不少于3项。

9.2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关键评价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共性及综合评价技术;研究工业制造可持续管理及改进能力验证技术;研究典型生活性服务业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技术;研究健康建筑可持续运行及典型功能系统评价技术。

考核指标:1.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和工业制造、典型生活性服务业、健康建筑可持续发展评价等国家/行业标准(报批稿)不少于8项、认证技术规范不少于8项、认证实施规则不少于8项;2.新型城镇化认证评价数据库及集成应用系统1个、评价软件工具不少于3套,申请软件著作权不少于4项。

9.3智慧城市信息应用和体验感知评价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智慧城市信息应用系统及关键物联感知设备认

证共性技术;研究智慧城市体验感知认证评价技术;研究智慧能源多能互补系统认证评价关键技术;研究智慧城市认证指数构建及测评关键技术。

考核指标:1.智慧城市信息应用和体验感知评价国家/行业标准(报批稿)不少于12项、认证规则不少于4项、认证技术规范不少于4项;2.智慧能源多能互补系统认证评价指标数据库1套;3.智慧城市指数认证测评工具1项;4.申请软件著作权不少于5项。

10.典型示范

10.1典型高耗能工业设备节能NQI技术集成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针对加热、换热、电力驱动等典型高耗能工业设备,研究设备测量传感器原位校准及在线能源计量关键技术;能效评价和节能技术标准;能效测量和节能技术、方法;节能认证关键技术及绩效评估方法,建立能效及排放指标优化评价技术平台,开展示范应用;研究承压工业设备系统和电梯节能提升中的设备质量保障关键技术,并开展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1.研制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4套:高温介质接触式温度、成分、高温物料、大口径水流量在线测量/校准装置;形成覆盖500台套设备的本体、余能回用及排放指标优化评价平台;2.形成典型设备节能认证技术方案5套,认证集成工具1套;3.制定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3项;4.集成已有技术和本专项形成的上述成果,形成“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的全链条NQI解决方案,在纺织、冶金、陶瓷、机电、石化、供热等行业30余家相关企业示范应用。

上一篇:衡水湖规划下一篇:学校应急值班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