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咨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科技咨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精选8篇)

在科技咨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篇1

没有实现有效的原始积累、完成向智力服务的跨越。所以,希望大家能在这次会议上多多给我们传经送宝,不吝指点、倾囊赐教。大家来到福州,所以我先简要地介绍一下福州。福州,简称榕,别名三山、闽都,有海滨邹鲁、海上丝绸之路之誉。公元前202年闽越王无诸在此筑城建都,始称冶城,唐开元13年(725年)设福州都督府,改称福州;五代时期的闽王王审知扩建罗城,才使福州形成了今天这样三山两塔一条江的格局;北宋太守张伯玉号召百姓编户植榕使福州满城绿荫、暑不张盖,故又名榕城。1984年,福州列为14个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5列为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1990年进入全国35个国内生产总值超百亿元城市之列,相继进入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城市投资硬环境40优之列。1978-****年,GDP平均增长16.4,财政收入平均增长15.4,****年,实现GDP1076亿元,财政收入91亿元。福州的消费能力也是有名的,正是基于这点,才使得不是冤家不聚头的世界两大零售巨头沃尔玛和麦得隆首次在福州聚首。年名人除了上述王审知之外,大家熟悉的还有李纲、林则徐、严复、林纾、林觉民、黄乃裳、林详谦、冰心、侯德榜和陈景润等。福州又是著名的侨乡和出人才的地方,有海外华人、华侨300多万人,福州籍院士56名,位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目前全省科研力量的2/

3、大专院校的1/3集中在福州。据统计,福州现有民办科研机构450多家,民营科技企业74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160多家。福州市下辖五区、2市、6县和一个经济区,全市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3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12万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当然,在省会城市之中,福州只能算是袖珍型的,它小而巧,美而妙,是个有福之州。俗语有七溜八溜,不离福州我就是从贵州调回福州的,宁可以贵换福。大家来到福州,都是有福之人、有缘之人,所以在你们带走对福建、福州美好印象的同时,请留下你们宝贵的经验。广告之后,按照惯例应当先由东道主发言。所以下面我就先向代表们汇报一下福建省科技咨询工作的概况,不足的地方请我的前任、前任的前任,前任前任的前任补充。同时围绕这次会议的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拙见,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关于我们福建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1983年4月,由于省政府在当年的7月28日专门转发了有关纪要,所以后来就把中心的成立纪念日定为7.28。中心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定位为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的单位,给定编制40名,现有在编人员27名。中心曾经拥有自己的多个公司、设计院、无形资产评估事务所甚至生产厂和研究机构,但由于形势的变化和国家对实体管理的要求等原因,这些实体陆续消亡。辛苦大半辈又回到了旧社会,兜了一圈又转了回来。不过,这一回点,应当说不是原来的原点了,在这过程中,我们不说总结了经验起码也吸取了教训,而且培养了人才,锻炼了我们面对挫折、面对市场的能力和信心。只是可能我们不太聪明了,所以走的弯路多了点,就象装在三角瓶里聪明的蜜蜂,只知道一个劲地往光亮的瓶底不断试对而不知往开放的瓶口试错一样久久不能飞出瓶子,而不象不太聪明的苍蝇不断地往四方向试错而能更早地得以逃脱。庆幸的是,我们的前几任领导和已经退离工作岗位的员工,在不断试对、试错的过程中,抓住机会发展了传统业务,使中心的合同管理收入基本上连年都有所增长,十几年来(1990-****)合同额从每年的800-900万元攀升至8000-9000万元,平均增长率达23,约占全省技术贸易总额的5-10,为我们现在年轻的一代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今天,在事业单位步入全面改革的时刻、在传统咨询模式受到冲击的时候、在国外咨询大鳄肆意吞食我国市场的当口,我们又再一次面临着新的试对、试错的考验。早在杭州会议上,中国咨询中心就提出了改革、转向、占位、加强基础建设的方针,这次成都会议,又提出了两个创新、两个跨越、两个平台的策略,这些,无疑都是一个伟大的号召,也无疑都要根据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领会、去实践、去实现。事实上,在世纪之交、在加入WTO的前夕,在各种围追堵截步步紧逼的形势下,我们就意识到我们不能再以老面孔、用木棒去和国际接轨,不能期望以小米加步枪去和飞机大炮抗衡。所以,我们借班子自然更替的机会,开始酝酿了攘外先安内的策略,从改变员工的心态和意识入手,做好内部改革的先期思想准备、舆论准备和物质准备。去年底起,顺利地实施了经过职代会充分讨论的、模拟市

场环境的、以竞争上岗、量化考核为核心的一系列调整改革方案(如按岗位管理,尽量减少人浮于事的现象,不搞因人设岗;按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分配,避免人员过份集中在合同管理等少数所谓效益高的部门;分解成本费用和控制支出程序,有效解决浪费等现象);投入巨资改善了办公环境和信息手段;加大了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广泛地争取有关咨询资质;全力做好公关工作

和宣传工作;努力遏制传统业务的滑坡等等。今年上半年,又开始着手进行管理和业务流程(包括组织结构体系、项目管理体系和财务核算体系)的适应性调整工作,以期使每个工作环节都能实现规范化、文件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的目的,努力按照现代企业的标准和内涵建设中心,提升中心的形象和实力(不敢说是核心竞争力),创造条件争取从名牌(入场券)向品牌(产品)过渡。我想,只要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确定了,发展的基础夯实了,剩下的就是机遇和运气的问题了。

二、关于如何结合改革的要求变革我们的组织根据计划安排,今年底中心将要进入事业单位改革的行列。现在,我们还不完全知改革的力度有多大、程度有多深,但毫无疑问,中心将更近地抛向市场的洪流,将要更多地依靠自身的实力、智力、能力漂浮,将要更多地按照市场的规则奋力游泳。说实话,我非常羡慕那些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已经储备了相当人力、已经实现了转型跨越的兄弟单位,至少他们已经春江水暖鸭先知,有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和物质准备。我们准备好了吗?大家知道,市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大致涉及两大主题:一是如何使有限的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不被闲置或浪费,二是如何使已经加以利用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而不被低效率使用。但在经济学发展的过程中,这两个主题的研究是被颠倒着进行的。1776年亚当斯密,发现了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有序性,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每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使其产出能实现最大的价值。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实际上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日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和所得。但在他这样做的时候,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实现另一种目标,这种目标并非是他本意所要追求的东西。通过追逐个人利益,他经常增进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的想促进社会利益所能得到的那一种更好(20世纪中期,数学天才冯诺伊曼、阿罗和德布鲁运用拓扑学和集合论等数学工具,严格证明了在完全竞争情况下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这被认为是提供了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的依据,并证明其将永恒存在。1936年,凯恩斯针对20世纪30年代暴发的资本主义大危机的现实,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把研究主题转向了资源利用上,否定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和谐的、自我均衡的自然秩序,提出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到了20世纪70年代,由于实施了凯恩斯主义的干预政策导致停滞通胀现象出现,带来了凯恩斯理论的危机。中国的现实情况是什么呢?一边是经济的稳步增长,另一边是高失业零通胀,这又是另外一种新的经济现象。我们还是处在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信息严重不均衡,裁判员和运动员身份不明确,换言之,是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如何面对?如何在这深浅不测、流向不明的湍流中沉浮?所以,我非常赞赏江总书记提出的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高瞻远瞩。去年,在中外智业交流大会上,我也有幸接触到了彼得圣吉关于建立学习型组织的高论。我认为,这应该是一种生物进化层面的自觉学习,而非机械改进式的学习,是符合物竞天择原理的与时俱进。物竞,靠的是竞争力;天择,讲的是适应力。雄壮的、具有很强竞争力的老虎,现在不得不靠人类的保护而生存,而人人喊打的老鼠,却鼠口兴旺。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实际上每一个新生代都必须进行学习。想当初,科技咨询应当说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有组织的优势、政策的优势、市场的优势,但为什么它就只能成为一个历史的标杆?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它设有与时俱进、适时变革,没有在有利的时期里发展创新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以致于到今天我们都还无法精确地、统一地定义什么是科技咨询:是对科学和技术的咨询,还是科学、技术地进行咨询?中心最终的改革结果现在还不得而知。是一个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并且在这个结构中完全按照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实行相对高度的民主管理?还是一种不彻底的过渡,在这过渡期间甚至出现责、权、利进一步失衡的状态?或者仍然在效率与公平之间作个折中,穿新鞋走老路?但不管怎样,我认为:自从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之后、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政党、政府、事业、企业、社团等各种组织的变革、分治已势在必行,对组织的自主、自律、自强的要求已成不可逆转之势。现在关键的是谁来支付改革的成本?或者说,如何处置中心现有的资产将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当然还有中心名称问题,现有员工、包括领导的身份问题,决策系统问题,责任问题等等。

在科技咨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篇2

2月23日, 总行在深圳召开2012年人民银行科技工作电视会议, 我们今天也召开电视会议, 主要任务是:全面落实、深入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及科技工作会议精神, 总结广东省2011年金融科技工作情况, 就相关问题开展讨论并研究部署2012年任务。下面, 我代表分行党委讲几点意见。

一、2011年广东省金融科技工作回顾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在总行科技司和分行党委的正确领导与具体指导下, 在全省各级科技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与密切配合下, 广东省人民银行全系统出色地完成了“十二五”开篇重任, 金融科技支撑、保障和促进金融业务创新发展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金融IC卡推广应用和服务民生的工作喜见突破进展, 金融信息安全跨部门指导与协调的能力实现全面提升, 金融信息化建设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升级的成效开始逐步显现。

(一) 基础设施完善建设

分行机关部分机构搬迁和办公环境调整, 科技处会同相关部门出色完成了机房扩建、办公楼网络规划更新、业务信息系统分拆调配、部门办公场所技术支持等多项工作, 得到了全行上下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此外, 组织全省开展地市中心支行业务网核心交换机升级, 优化网间互联综合前置系统, 完善外联应用服务平台, 更新金融城域网主路由器等, 有效确保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对金融业务平稳运行的有力支撑。

(二) 银行卡与电子支付崭新开局

一是金融IC卡应用推广全面展开, 全省发卡规模迅猛增长, 受理环境改造任务基本完成, 公共服务领域应用试点渐有成效。更难能可贵的是, 金融社保卡发卡推广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分行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正式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并积极推进多项合作, 成效显著;我省获批成为“芯片+隐蔽磁条”金融社保卡发行应用试点地区, 汕头、佛山、珠海、广州、阳江先后成功发卡, 江门、潮州发卡申请已获总行和分行批复, 东莞发卡申请也已上报总行。

二是商业银行首次发卡规范审核, 根据总行要求, 分行与相关中心支行支科技部门密切配合, 顺利完成5家商业银行首次发行磁条卡或IC卡技术标准符合性和安全性审核工作。

三是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深入开展, 认真完成总行部署的POS终端受理金融IC卡功能改造专项检查任务, 发扬传统牵头组织全省银行卡跨行交易质量月活动, 进一步优化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 加快推动区域银行卡产业升级发展。

四是非金融机构技术管理不断加强, 共计对6家非金融机构申请支付业务许可证相关工作情况进行技术初审并上报总行科技司。

(三) 系统应用扎实推进

一是按时保质做好总行部署各项工作, 完成多套重要业务系统推广任务, 完成对多家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接入人民银行应用系统验收和技术支持任务, 完成协助、配合总行数据中心系统和网络迁移验证任务。

二是点面结合深化省级数据中心建设成效, 完善备份体系基础架构, 扩展省级集中OA平台应用覆盖全省8个地市, 完成门户系统改造迁移和省级建站技术实践, 开展中心支行电子档案系统推广等。

三是因势利导推进业务信息化创新发展, 支持广东省跨境人民币汇款业务顺利推出, 新增多项办公自动化系统功能开发, 完成审批、管理、监控等业务办公现代化系统建设。

(四) 信息安全强化保障

一是切实提升人民银行自身信息安全技术防范水平和研究检查能力, 充分运用各类安全系统对全省业务网和办公网所有计算机实施监测防护, 结合内控制度综合检查编制检查列表并组织全省信息安全自查活动, 开展总行重要业务系统风险排查防范工作, 探讨研究新形势下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模式等。

二是积极指导辖区内金融业整体信息安全保障管理工作, 完善广东省金融业应急协调机制, 建立广东省银行业联席会议制度, 结合总行《金融业信息安全风险提示》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工作, 定期召集金融机构现场座谈等。

(五) 运维服务渐成体系

一是建成分行信息化资源监控室, 整合IT监控资源, 集中监控各类资源信息, 实时掌握机房设备、应用系统和桌面终端运行情况。

二是推广ABS, TBS异地数据备份情况自动巡检方案, 探索实践“简单操作菜单化、复杂操作脚本化, 重复操作自动化”工作模式。

三是组织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部分地区商业银行开展综合与专项应急演练, 有效确保各级业务系统在重要时期和日常应用中安全稳定运行。

四是支持各级电视会议顺利召开, 协助推动人民银行会议经费缩减;做好电子化设备使用管理与维修保养, 踏实履行科技运维服务工作职责。

(六) 科技管理有序开展

一是全面增强科技队伍综合素质, 先后举办信息安全、银行卡与电子支付技术管理等培训讲座, 认真组织各级科技部门积极参与多项重点课题调研和信息化宣传工作。

二是坚持加大科技制度建设规范化、工作宣传常态化力度, 重整优化工作督办管理系统, 梳理完善全省一体化制度并组织自查自纠, 定期适时报送科技动态与工作计划。

三是持续提高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科技服务能力与管理水平, 支持辖区内多家金融机构新增加入人民银行金融服务与管理体系, 加强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系统编码信息验证检查, 配合业务部门对部分商业银行开展行政综合执法检查等。

二、广东省金融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 基层央行履职要求不断提高, 履职难度日益增大, 科技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也随之不断变化。对于当前科技工作的理解, 我认为可概括为4个关键词:枢纽、引领、服务、管理。所谓枢纽, 体现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对科技的高依赖性上, 科技像一张无所不在的网, 渗透到央行工作的各个方面, 须臾不能离开。引领, 体现在科技部门正在成为一个强有力的业务引领者和助推器, 业务借助于和科技的紧密结合实现创新发展。服务, 体现在科技工作内容更加充实, 范围更加广泛, 从传统意义上的运维管理发展到为央行业务、金融系统的创新发展提供服务。管理, 体现在科技部门所承担的管理类职责越来越重, 已成为实实在在的管理者。特别是三定方案提出科技部门要承担整个金融系统的信息安全指导协调职责。

当前, 全省面临着如何更好地落实金融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 如何更好地践行总行提出的“促服务、防风险、保安全”重要精神, 如何更好地把握“分工与协作、服务与管理、行内与行业”立体关系, 以及如何更好地适应“面向业务、面向基层、面向社会”工作要求等问题, 需要我们进一步加深认识, 积极应对。

(一) 经济金融发展形势依然复杂, 人民银行科技工作面临严峻考验和崭新机遇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 新时期的金融工作必须把握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市场配置金融资源、创新与监管相协调、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原则, 以形成种类齐全、结构合理、服务高效、安全稳健的现代金融体系。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新形势下的国家经济金融政策, 对人民银行各项业务的履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支撑、保障以至引领央行现代化业务科学发展的金融科技工作, 也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正如今年总行工作会议和科技工作会议提出的任务部署, 我们科技部门全体上下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金融发展与改革的重要作用, 要通过不断完善数据治理机制, 提升对宏观政策针对性、灵活性、稳定性的支持力度, 要通过继续深化应用推广成效, 提高对“部门数字化、业务流程化”和社会民生公共领域的服务水平, 要通过加快健全安保体系建设, 增强对中央银行现代办公业务连续性和金融行业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发展程度最高的地区, 广东省在继续巩固经济总量排头兵的位置同时, 还肩负着进一步为地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和谐社会建设先行先试的迫切任务。今年是粤港澳合作以独立篇章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并全面实施后的首个总结之年, 也是全省各地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一年开好局、四年大发展、十年大跨越”三个阶段工作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随着跨境金融创新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等各项重点任务的纵深开展, 全省人民银行科技工作也将迎来崭新的历史机遇, 金融信息化将由传统的后台支撑角色转变成为直接推动地方经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 成为创新服务水平以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一个重要标志。

(二) 行业内外联系日趋紧密, 人民银行科技指导协调能力要求不断提高

当前, 人民银行与金融业机构通过信息系统、互联网络、工作机制等多样化手段建立了紧密的“硬”联系和“软”联系, 今年, 这些联系将更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一是联系的机构更多, 例如, 总行将在今年部署开展人民银行省级分支机构组织小型微型金融机构“汇聚”接入金融城域网的试点和推广工作, 提高小型微型金融机构为企业服务的起点和能力;二是联系的领域更广, 呈现众多新的内容和新的要求, 如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拓展、非金融机构信息系统检测认证体系的建立健全等;三是联系的层次更高, 目前总行已经着手开展将银、证、保分业基本标准体系进行整合和融合, 编制整个金融行业标准体系的工作。

而另一方面, 金融机构自身对于“科技立行, 科技兴行”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近年来信息化建设和科技管理的水平突飞猛进, 个别领域已经接近甚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这对于处在金融科技主管位置的央行工作者而言, 无疑是一道相当沉重的压力。希望大家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 时刻保持危机感, 在开展金融行业科技指导工作过程中多学习、多思考、多总结, 积极主动地去提高自身能力和综合素养, 确保人民银行具备金融业内“领头羊”的硬本领和真水平, 切实有效地履行好国家赋予我们的重要职责。

与此同时, 我们还要看到, 随着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对多元化服务需求的日益旺盛, 金融行业与其他行业、部门之间的结合点越来越多, 加强跨域合作、实现多方共赢也成为新时期下人民银行科技工作的一项崭新内容。这些年来, 分行先后与国家应急协调中心广东分中心建立金融业机构互联网系统及网站安全防护与应急处置服务联动机制, 与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建立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工作协调机制, 这些工作在科学调动辖区内各方资源保障金融信息安全以及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实效, 也为强化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协调作用做出了有益尝试, 得到了总行的充分认可和肯定。以此为鉴, 各级科技部门还要继续坚持脚踏实地、解放思想的工作态度, 积极应对当前金融创新服务与社会民生事业加深融合、城市信息化建设与金融信息化建设相互渗透的大好形势, 通过人民银行自身以及组织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其他机构开展多方面、深层次的交流合作, 进一步增强人民银行的指导与协调能力, 推动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和科技管理水平走在国民经济前列。

(三) “全省一盘棋”局面尚未形成, 人民银行科技自身综合治理水平亟待提升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履职要求, 人民银行科技自身也在经历由粗放式、条块状向精细化、统筹型转变的过程。但客观来说, 当前“全省科技一盘棋”的局面还没有真正成形, 各地金融信息化建设和科技发展水平还比较参差, 各级科技部门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管理难题。例如, 在管人方面, 基层部门科技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与工作压力有增无减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在管财方面, 统筹规范、落实用好全省电子化专项资金的工作还有待加强;在管物方面, 数据大集中以后的系统运维, 涉密资产的管理以及等保、分保的任务还相对繁重;在管事方面, 以流程驱动、以机制保障, 覆盖前、中、后各个阶段的完备体系还尚未健全。

人民银行科技综合治理不仅是IT内部流程改造的问题, 更是从宏观视角出发, 协调信息化建设执行力与领导力一致匹配、推动业务工作与科技工作互促发展的问题, 是涉及全省各级科技部门条线内和条线外有关组织、制度、规范等一整套体系化的问题。广东省金融科技工作能否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再迈台阶更进一步, 还要靠在座各位把局布好, 把子盘活。

三、广东省金融科技工作进一步发展要求

这几年广东科技工作的成绩是突出的, 连续保持在全国先进位置, 成绩值得肯定, 但困难和不足同样不能忽视。当前全省科技工作在人才队伍建设、在对金融机构信息安全指导与协调方面、在全省一盘棋工作机制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基层科技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不够,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确保科技队伍长期保持在年轻、专业、精炼状态。二是信息安全和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与总行、分行的要求还有距离, 对于事件处置的敏锐性、有效性方面值得总结, 尤其是要提高预见性, 提高对那些处于待升级状态、脆弱的老系统的“保姆式服务”能力。三是全省一盘棋工作机制的核心之核心, 重在调动县、市两级积极性, 举全省之力, 做好科技工作, 实现精细化、集约化管理, 这一点务必准确把握。2012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崭新一年, 也是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工作稳中求进、乘势而上的重要一年, 广东省各级部门任重而道远。为做好今后一段时期的全省金融科技工作, 谈几点要求。

(一) 积极引领业务创新

过去我们说过金融业务工作与科技工作的关系是“水到渠成”, 就是业务之水流到哪里, 科技之渠就要建到哪里, 这说的是“服务”层面的意思, 说的是科技工作要围绕业务需求去开展。如果还以“水”和“渠”来打比喻, 那么我认为, 今天的金融业务工作与科技工作更应该是“开渠引水”的关系, 就是我们要不等不靠, 要敢于通过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去推促业务主动向科技要创新生产力, 让科技之渠引领业务之水流向更加深远的发展空间, 这说的是“开创”层面的意思。

(二) 全面加强行业指导

当前, 人民银行科技工作在传统的对内服务和技术管理的基础上, 行业协调和指导的外联特性凸显, 国家明确赋予人民银行在金融业信息化发展规划、标准化建设及信息安全相关工作上的组织管理和指导职能, 重责为先, 己任为是。各级单位要加强学习, 深入领会相关要求, 进一步发挥中央银行分支机构在地区金融业信息化建设中的支柱性、纽带性和全局性作用, 认真做好辖区内科技发展规划、业务应用推广、信息安全保障、银行卡联网通用、电子支付技术管理、标准化贯彻落实等方面的指导性、协调性工作, 围绕人民银行这根主心骨, 聚“大科技”合力, 建“大金融”格局。

(三) 切实保证信息安全

金融业务高度依赖信息技术, 信息安全风险是唯一能令整个金融机构全面瘫痪的风险, 各单位一定要提高认识, 充分理解和认清人民银行科技部门对内促生产、保安全, 对外控风险、维稳定的沉重使命, 一方面要在加强内部管理、风险防控方面下大力气, 一方面要扎实有效地履行金融业信息安全的指导和协调职能, 要意识到保障金融信息安全对金融维稳事业的重大意义, 摒弃“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的思想, 严格管理, 对信息安全风险严抓不怠,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治病救人、防微杜渐。

(四) 统筹规范科技管理

全省各级科技部门要继续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模式统筹规范科技管理工作, 要继续按照“架构管控”的理念严格推进全省信息化建设一体管理的模式, 努力实现全行上下科技需求兼顾、资源共享、风险可控、发展有序的目的。与此同时, 各级单位还要加强重视科技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问题, 体现“以人为本”的关怀精神和领导艺术, 既要懂得如何发掘人才与培养人才, 更要懂得如何稳定人才与交流人才。

(五) 协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在挑战和机遇面前, 人民银行

各级部门要继续加大金融信息化建设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 继续深化金融科技创新服务国计民生的成效。首先要优化基础环境, 进一步完善和推进支付清算系统、国库服务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 助推地方经济高效、畅通运行;其次要提升服务水平, 广开渠道、真抓落实地把金融IC卡等一系列现代化金融科技创新的成果真正用到、用好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以及百姓日常生活中, 提高经济发展和民生服务质量;最后还要健全监管体系, 着力提高科技监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把加强标准化建设、保障信息安全等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民生服务营造有利的政策氛围和监管条件。

四、2012年广东省金融科技重点工作

从总行的统一部署以及辖区的现实需求来看, 今年全省金融科技工作的任务依然繁重而艰巨, 稍后我们还将深入研讨。在此, 我主要强调几项重点工作。

(一) 更进一步开展金融IC卡应用推广各项工作

今年必须完成金融IC卡应用推广两项阶段性任务:第一个是年底前, 全国性商业银行布放的ATM终端能够受理金融IC卡;第二个是7月底前, 各地金融IC卡公共服务领域应用推广工作应该有个收官总结, 特别是5个试点城市要有所建树。此外, 还要在省级层面已经打下的坚实基础上, 更加全面、深入地与地方社保部门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合力推进全省各地金融社保卡发卡推广工作, 还要积极配合总行, 研究和探索居民健康卡加载金融功能相关工作, 提高民生服务质量。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 着力深化金融信息化服务经济社会成效。

(二) 更进一步巩固金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要将2012年作为“信息安全年”来抓。进一步规范管理, 严格内控, 加强内部技术审计, 确保行内网络及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根据总行统一部署, 以落实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制度为抓手, 完成人民银行内部各类重要信息系统定级、备案和测评整改工作, 采取切实有效手段将总行对办公网“有管理, 可控制”的要求落实到位, 提升人民银行各类重要信息系统的业务连续性水平。巩固金融业信息安全跨部门协调机制已有工作成果, 将重点放在协调机制落实以及保证协调机制持续运作上, 确保今年“十八大”、“两会”等各时期系统运行稳定, 为构建辖内长效、全面、成熟的系统性金融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三) 更进一步推动央行业务高效、创新发展

优化信息化基础设施, 完成总行统一组织的网络改造工程和自主开展的核心设备升级工程, 适应业务信息系统对提高网络服务质量的需求。实施地市中心支行业务网电视会议系统延伸至省内所有县支行工程。按照总行部署, 做好第二代支付系统、国库集中会计核算系统和中央银行集中核算系统、人民币跨境收付管理信息系统等系统的应用推广工作。密切配合相关业务部门, 全力支持全省农户及中小企业征信管理系统建设, 支持跨境人民币个人汇款核算系统建设等。加快省级数据中心应用整合与数据利用步伐, 继续推广全省集中OA等信息系统在更多地市上线应用。

(四) 更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技管理服务与指导协调工作

加大统筹、审慎处理同城信息系统平稳运行和安全可控等问题, 科学调动全省各地科技力量开展信息化项目建设, 继续强化科技队伍能力建设和干部人才培养, 努力实现全省科技工作齐头并进。讲求实效, 认真做好金融机构编码管理、商业银行银行卡首次发卡技术标准符合性和安全性审核、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技术审查、新设银行业机构加入人民银行金融服务与管理体系审核、各重要业务系统准入技术审核以及银行卡联网通用专项检查等工作, 扎实履行央行科技指导职能。

(五) 更进一步做好科技队伍建设工作

目前全省科技队伍建设力度仍显不足, 尚未形成吐故纳新、合理流动的良性循环机制。信息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要求科技队伍必须保持年轻化、专业化, 跟上科技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同时科技人员务必保持廉洁自律, 在集中采购工作中要配合财务、后勤部门, 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落实好财务纪律, 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真正需要的科技领域, 用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

高峰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田欣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团结奋斗,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多方面严峻挑战,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省教育事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狠抓工作落实,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拓展事业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工作实效,教育事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是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以校长公选、教师全员聘任和绩效分配为核心的“三制改革”不断深化,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立了“以县为主,州市统筹,定期拆除,分期拨款,先拆后补,奖励先进”的危房改造新机制,通过试点以点带面,全省各地排危积极性高涨,排危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开展了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在4个州市共计安排20万平方米建设面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住房不足问题。组建了5个省级、4个州市级职业教育集团,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提高了高校生均经费标准,加大了呈贡高校新校区财政投入力度,高等教育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二是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新增5个“普九”县,全省“普九”县已达126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4.7%。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602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210万名寄宿学生得到生活补助。中等职业在校生总数达到41.39万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达到1∶0.83。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6.7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17%。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累计竣工115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52.5亿元,先期开工建设的4所高校已入住学生1.7万名。

三是稳定局面得到有效维护。切实加强在招生、收费等环节上的管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加大了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发放临时生活补助,有效缓解了因物价上涨给学生带来的生活压力。及时采取措施,做好思想疏导、政策宣传和解释说服工作,教师罢教事件、大学生聚集家乐福抵制法货事件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全省教育系统的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收获,大家流下的汗水结出了硕果。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教育事业新突破

当前,我省的教育事业已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如何,决定着教育事业能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紧围绕发展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及如何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促进教育事业不断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

刚才,田欣同志已对今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田欣同志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抓好落实。对做好2009年工作,我再提四点要求。

一是保稳定。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之年,保持教育系统安定局面,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一要确保教师稳定。要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2009年元旦收假第一天,光荣省长就主持召开会议对此问题作了专题研究部署。目前,省里已在制订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好事办好。要加强政策宣传,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做好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解释、说服工作,保持教师队伍稳定。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坚决防止因要提高教师待遇而出现乱收费、乱摊派、乱招生等现象。二要确保大中专毕业生顺利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社会和谐和稳定。2008年的最后一天,光荣省长工作调研的问题就是就业工作,2009年省政府印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20项措施。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近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达到15万人,据估计,历届未就业的毕业生还有近4万多人,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用足现有政策,用好新出台的政策,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做好服务。要积极挖掘潜力,扩大容量,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要积极制定毕业生继续升学攻读研究生和双学位、实施“准就业”制度、鼓励高校等事业单位扩大招聘数量、扩大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项目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作力度,最大限度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实现今年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去年水平的目标。三要确保学校安全。要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提高师生思想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学校内部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防止发生恶性事件;加强学校食品、饮用水安全工作,防止发生中毒事件;加强校园安全和交通安全工作,防止发生校舍倒塌和交通安全事故。

二是推改革。要破解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一要推进素质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素质教育虽然已抓了很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上风。现在不少中小学生是“身体越来越胖,体质越来越差;书包越来越重,视力越来越差;压力越来越大,快乐越来越少”,实在令人担忧。去年以来,我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切实采取措施,制定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认真抓好落实。“减负”工作要注意:减负要适度,不能矫枉过正,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减负”不减质,不能因“减负”而降低教学质量,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减负”要配套,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使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考评制度改革等相互配套。“减负”要统筹,全省上下要“一盘棋”,要“一刀切”,防止相互攀比,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减负”工作既要区别对待,但又要统筹协调。“减负”工作必须科学合理,努力做到让学生舒心,让家长放心,让教师安心,让社会满意。二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要贯彻落实《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要实现到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的目标,今年就必须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我省发展职业教育的策略一是扶优扶强,让一部分有规模、质量好、就业率高的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以此带动全省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作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以企业的发展带动职业学校专业发展,实现产学研的互动,并通过专业发展带动企业发展,为企业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按照“东帮西、城帮乡、强帮弱”的方式,积极推动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三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省委、省政府如此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等院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按照今天会上签订的《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育教学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基础设施、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国际化,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四要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负责制和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化投融资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鼓励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促发展。一要抢抓机遇,争取项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紧紧抓住国家制定中长期教育规划的契机,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积极破解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努力实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要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大投入,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机遇,按照光荣省长“危中寻机,危中转机”的要求,及早做好项目规划方案,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反映我省实际,争取得到更大的项目、资金支持。同时,抓住原材料价格下滑的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当前,我省招商引资是红红火火,可招商办教却冷冷清清,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吸引力不够,现有鼓励政策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新的优惠措施又十分缺乏。二是“一视同仁”难以落实。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现有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兴办民办学校,促进我省民办教育加快发展,扩大民办教育在全省教育中的比重。同时,要针对当前民办学校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管。三要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学校办学不能“千校一面,千篇一律”,必须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风格。要向改革要质量,向创新要特色。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评价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开设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高等学校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强化教学管理,鼓励名师、教授上讲台,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一定要从严管理,从严治校,从严治学,以质量促发展。

四是抓重点。一要抓好“两基”攻坚。按照规划,今年是我省“两基”攻坚的最后一年,一定要确保3个未“普九”县完成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两基”攻坚的目标。已完成“普九”的县,要继续下大力气做好巩固提高工作。二要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人民放心的教育。当前,在我省640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中,在地震断裂带上的就有近300万平方米。危房不除,教育不稳;危房不消,政府不安。从今年起,省委、省政府已决定用3到5年的时间,全面排除现有中小学D级危房。省里已成立了以田欣同志为组长、我和建方同志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深入推进危房改造工作。各地也要尽快成立相应机构,落实责任,不能把教育优先发展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用“真金白银”来优先发展教育。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如何在资金、项目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创新机制、用足政策,实现全面排除中小学危房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同时,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联系,积极反映我省解决中小学危房的思路和拟采取的措施,争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三要抓好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今年是新校区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按照目标,要新开工面积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达到50亿元。各高校一方面要加大多渠道融资力度,加快老校区资产的处置进度。省级有关部门和昆明市要按照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的原则,争取在今年3月前完成第一批老校区资产处置交易,并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第二批老校区资产收储工作。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有利时机,加快工程进度。工程建设一定要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建设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四要抓好经费管理。当前,国家和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用于教育的资金数量逐年增长,去年,仅中央和省安排的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以及农村初中工程、寄宿制学校工程等建设资金就达10多亿元,若再加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专项资金,总量可达到数十亿。要确保各项经费落到实处,就必须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行为,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乱摊派,切实减轻老百姓的教育负担,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的阳光。

同志们,今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强的责任感、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去迎接挑战,破解难题,收获成功,用实际行动迎接建国60周年的到来,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云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科技咨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篇4

一、认清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切实增强促进经济恢复增长的坚定信心

认清形势、感知态势、洞悉趋势,不仅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方向、找准方位,更有助于在行动上精准发力、乘势而上,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刚刚召开的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为我们确立了当前安康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深刻分析了经济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明确了工作思路、目标和举措。做好今年全市发改财经等工作,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市委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一)要在回顾总结成绩中“知势”。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安康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受疫情冲击和宏观不利因素影响,经济遭受重创。市发改财经各部门以担当诠释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积极作为、主动应对,咬定目标、以干克难,各项事业取得了新成绩。一是披坚执锐,砥砺前行,全力促进经济恢复增长。二是克勤克俭,无怠无荒,牢牢兜住“三保”底线。三是扛牢责任,广辟渠道,坚决守住就业基本盘。四是高位统筹,协同发力,积极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取得的这些成绩,是大家过去一年迎难而上、砥砺奋进、辛苦工作的最好见证。

(二)要在查找问题短板中“明势”。

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知难向难、遇难解难。从当前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表现。一是经济创伤深,“伤口”难以在短期内愈合。二是增长底子薄,实现追赶超越仍需加倍努力。三是发展压力大,财政收支和就业矛盾比较突出。四是风险挑战多,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五是形势变化快,干部能力素质亟待提升以上这些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解决。

(三)要在把握发展机遇中“用势”。

尽管我们面临的任务重、困难多、压力大,但我们正处于一个大有作为的奋进时代,要善于汇聚积极因素和把握发展先机,变被动为主动,化挑战为机遇,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一是宏观环境日趋向好。二是安康已进入国家视野。三是省委省政府倾斜支持安康发展。四是工作基础比较扎实。五是“产业项目建设年”迎来新的契机。六是发展氛围浓厚。经过不懈努力,我市对外开放深入推进,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特别是良好的政治生态,已成为各级领导干部集中精力抓经济、心无旁骛促发展的定心盘。

二、立足新起点,勇担新使命,推动各项决策部署掷地有声

市委四届十一次全会为我们描绘了2021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各级各部门要强化时间意识、效率意识、执行意识、落实意识,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经济指标和重点任务,集中精力抓好落实。总体要求是,全力稳住基本盘,着力培育增长点,精准施策补短板,严而又严守底线。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以“产业项目建设年”为统领,促进发改工作实现新突破。

以贯彻落实市委一号文件为主线,树立以项目看实绩、比高下、论英雄的鲜明导向,大力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迅速掀起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大抓环境的热潮,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一要聚焦规划落地。二要聚焦项目谋划。三要聚焦项目建设。四要聚焦要素保障。五要聚焦政策支持。六要聚焦环境优化。七要聚焦搬迁后扶。八要聚焦秦岭环保。此外,还要统筹抓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落实、物价调节、市场保供、区域协作等工作,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

(二)以绩效管理为手段,促进财政工作取得新业绩。

牢固树立“财为政谋”理念,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调整支出结构,强化财政职能作用发挥。一要坚持培植财源,增加地方可用财力。二要强化预算约束,抓细抓实绩效管理。三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兜牢“三保”底线。四要紧盯中省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五要强化风险意识,着力防范化解政府债务。

(三)以稳定就业为先导,促进人社工作再迈新台阶。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各县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就业优先理念,着力稳经济、拓岗位、兜底线,促进比较充分就业,坚决稳住就业基本盘。一要压实稳就业责任。二要全力以赴稳定就业。三要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四要推动以毛绒玩具产业为重点的新社区工厂高质量发展。五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四)以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促进审计工作取得新成效。

聚焦中心工作,持续推进审计全覆盖,努力做到应审尽审、审实审细、审必有果,当好党委政府的经济卫士。一要抓好政策落实审计。二要抓好财政审计。三要抓好民生审计。四要抓好经济责任审计。五要加强审计创新。要及时总结审计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培育具有安康特色的“审计模式”。

(五)以质量为根本,促进统计工作提升新水平。

要充分发挥统计监测预警作用,促进依法治统,不断提高统计质量和成效,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当好参谋助手。一要坚持依法统计。二要发挥统计监测预警职能。三要加强执纪监督。要常态化运用书面查询、责令整改、行政约谈、通报批评等监督问责方式,让统计数据“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三、落实新举措,务求新成效,促进各项工作提速释能

2021年是历史转折点,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完成全年任务,必须提升政治能力,创新工作方法,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作风保障,确保中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一)提高政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各级各部门要以更加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赶超意识,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要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发展成效上。要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自觉把分管领域工作融入全市发展大局,找准定位,明确方向,创造性抓好落实,确保市委确定的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

(二)提高学习力。

当前,我们已全面步入信息化时代,知识更迭异常迅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面对新发展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如果不去学习研究,就会被时代淘汰,就会被挑战击倒。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建设学习型机关,注重学习型干部培养,自觉自愿地抓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学习。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境界、一种使命、一种常态,作为履职尽责的第一需求来践行,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质和干事创业本领,真正在发改财政系统形成大学习、大调研、大提升的浓厚氛围。

(三)提高担当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各级领导干部缺乏担当实干的本领,再好的决策部署将无法落到实处,再好的政策也将沦为一纸空文。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承担着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就业创业等重任,在实际工作中是否遇到问题绕道走、遇到矛盾就上交、遇到困难往下推,是对大家是否担当作为的最真实检验。干部干部,就是要体现一个“干”字,敢于直面困难问题,敢于动真碰硬,切实把自身价值体现在干事创业上,体现在勇于担当作为上。领导干部要带头挑重担、啃硬骨头,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一级带着一级干。各专班之间要相互学习借鉴好经验、好做法,比创新、比项目、比成效、比质量、比担当、比作为,以更扎实的作风做好“六稳”“六保”工作。

(四)提高执行力。

为政之要,贵在落实;落实之要,贵在执行。我分管的工作部门业务高度关联、要素高度互补、任务高度协同、社会高度关注,工作的强度、速度、效度直接影响着全市整体工作的推进。特别是发改部门作为管项目的综合部门,必须先人一拍、快人一步、胜人一筹。各级各部门要树牢责任意识、效率意识、合作意识,本着对发展、对历史、对事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相互补位补台,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推动发展。要坚持严字当头、实处用力,传导压力、压实责任,促进各项任务一项项完成,各类项目一个个落地,切实增强执行力、提高战斗力。要把督查考核作为关键抓手,增强新时代督查考核工作的政治性、权威性、统筹性、有效性,充分发挥督查考核工作在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利器作用。

(五)提高自律力。

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最大政绩”“抓作风就是促进落实”的意识,全面夯实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要狠抓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监管,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保持亲清政商关系。要自觉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反对“四风”,驰而不息改进作风。坚持抓业务、抓作风、抓党建、抓党风廉政、抓意识形态一体推进,落实好“一岗双责”,让敢谋事、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蔚然成风,努力打造“勤、快、严、实、精、细、廉”的干部队伍。

在科技咨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篇5

同志们、广大牧民和护边员朋友们:

刚才,同志们作了很好的发言,***副市长就下半年农牧业重点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任务很明确、措施很具体、要求很清晰,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抓好落实,以实际行动,推动***市农牧业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就做好***市农牧业发展各项工作,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做好农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畜牧业是新疆传统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是新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特别是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新疆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保障畜产品供给、带动农牧民增收脱贫、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也面临着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产业链条不健全、基础支撑不坚实、产销环节成本高、政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2021年,自治区印发了《促进新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旨在有效解决畜牧业发展存在的各项问题,进一步促进新疆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地区作为全疆的畜牧大区,地委、行署高度重视农牧业工作,每年都在地委扩大会议、地委农村工作会议上进行专题的安排部署,并先后提出“坚持草原畜牧业打品牌、提价值、走高端,农区畜牧业上规模、增效益、走数量”“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和发展“牛羊马驼禽、水草药果奶”十大特色产业等重要战略部署,进一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发展,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研究,把抓好当前农牧业各项工作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实践,继续解放思想、苦干实干,不断提升畜牧业发展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进一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推动畜牧业连接种植业与加工业,支撑旅游业、服务业,带动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提升质量效益,进一步巩固保供给、促增收、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地位,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支撑。

二、突出工作重点,推动农牧业提质增效

(一)扎实做好牧区社会稳定工作。

***市边境线***公里长,牧区点多线长面广,全市有牧民****户*****人,居住也比较分散,做好牧区社会稳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各乡(镇)都是做好牧区社会稳定工作的责任主体,要依托民族团结一家亲等活动为载体,借助每周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的宣讲等活动,积极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增加普通话在牧区的覆盖率,广泛发动我们的牧民、护边员进一步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激发爱祖国、爱新疆、爱家乡的情怀,筑牢牧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层基础。

(二)扎实做好牧区疫情防控工作。

各乡(镇)要切实发挥主体责任,坚持预防为主,严格落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相关安排部署,重点做好转场牧民常态化核酸检测和疫苗接种工作,安排卫生院专业人员前往牧场进行核酸检测,确保7天一检,检测率达到**%以上。对于疫苗接种工作更要重视重视再重视,各乡(镇)可派专人将牧民接下山统一进行疫苗接种,千方百计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快建立全市免疫屏障,降低人群感染和发病风险。

(三)扎实做好牧区安全生产工作。

今年以来,全市农牧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夏季是农牧业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季节,灾害性天气频发,特别是近期(6月11、12日),大风、强降水天气变化过程频繁,农牧业安全风险点多面广,任务异常繁重。市牧办、农业农村局、各乡(镇)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做好防范安全风险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把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刻在心中、落在行动上、体现在效果里,有效防范和遏制农牧业农村牧区领域重特大事故,切实维护好农牧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扎实做好动物防疫工作。

动物防疫工作是推进生产方式转变、加快产业转型、保障农牧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保障。通过免疫效价检测结果来看,上半年动物防疫工作完成的较好,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松了下半年的防疫工作。下半年还要开展秋季集中防疫、药浴等工作,各乡(镇)场要继续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原则,认真落实“四结合”动物防疫工作机制,重点做好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强化奶牛及种畜的“两病”检测,保障畜牧业安全健康发展。

(五)扎实做好牧区环境整治。

一是持续开展牧区环境卫生整治。按照牲畜转场路线和牧民的生活范围,划定责任区域,以村为单位,充分发挥牧民的主体作用,动员牧民积极开展卫生整治行动,让牧区的草更绿、水更清。二是完善牧区转场基础设施。打造幸福驿站**座,配套完善厕所、洗浴等功能设施,推动牧区道路由转场驿站向牧区一线延伸,并融入阿禾5A级景区创建,把转场路建成旅游路、文化路、致富路、享受路。三是持续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积极落实第三轮(2022—2025年)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和额尔齐斯河河谷“护苗行动”,通过实施草畜平衡、禁牧封育等措施,保护和恢复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四是广泛开展绿化美化。积极谋划机场至诺改特、216国道、217国道、北阿高速公路两旁绿化,鼓励通过国有企业或引入社会资本植树和防风林建设。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发展庭院经济,种好以果树为主的庭院树、绿化树,让庭院成为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六)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快农区畜牧业发展。坚持以品种牛为主、羊为补充的畜群结构,按照地区十大产业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和培育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实施肉牛增产行动,完成“万牛园”一期工程,年内引进良种肉牛*万头,带动农户母畜繁育不低于*万头,饲草料种植*万亩以上,百头以上规模养殖场达到**个,**头以上养殖户达到***户。突出***羊核心群建设,抓好肉羊两年三产、冬羔生产和经济杂交,加快***羊提纯复壮,支持巴里巴盖乡戈壁天然合作社、散德克库木种蓄场等合作社发展壮大,年内羊存栏达到**万只。二是加快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坚持以***大尾羊为主、以牛为辅的畜群结构,在草畜平衡的前提下适度减少牛的数量,增加羊的数量,并在合理有效利用天然草原的基础上,推行划区轮牧和冷季舍饲、暖季放牧的生产模式,加强土杂、劣质公牛的管控,一律不得转场上山,进一步稳定草原畜牧业繁育体系,为实现草原畜牧业降规模、提质量、走高端打牢坚实基础。三是培育山区旅游新业态。依托阿禾5A级景区创建工作,结合幸福驿站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野卡峡基础设施,力争将野卡峡打造为阿禾公路上的重要服务区。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开发阿禾公路沿线景区景点,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牧家乐、民宿和观光休闲农业园,推出乡村牧情游,打造塔尔浪、拜格托别、库尔特等旅游村落和环城乡村游憩圈,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三、加强党的领导,为做好农牧业各项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一)坚持党全面的领导。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党建引领仅仅只是一句口号,但是实践证明,党建工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总抓手。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各乡(镇)要坚决实施好“党建+”理念,打牢地基、筑牢基础,让农牧区党组织成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战斗堡垒,让农牧区党员成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先锋模范,让党员干部成为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有力推手。同时,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树立真抓实干导向,切实减轻乡村组织不合理负担,让基层干部心无旁骛谋发展、干实事,激励广大干部创先争优、担当作为,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二)狠抓责任落实。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十四五”关键之年,做好农牧业发展各项工作至关重要。各乡(镇)行政主要领导作为农牧业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当好“一线总指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关于农牧业发展的各项部署要求上来,当前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任务繁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增强共同责任意识,密切协作,积极配合,切实解决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要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带领基层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形成强大的工作态势,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三)加强队伍建设。

各乡(镇)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深入落实农村基层党建“1+7”制度,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发展干部队伍。要在配强班子上下功夫,结合今年的集中换届工作,选优配强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切实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推动乡村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在选好干部上下功夫,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干部选派到一线岗位,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农业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

在科技咨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篇6

同志们: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小金库”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和锦州市有关工作要求,结合正在开展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清理“小金库”作为**机关作风百日整治行动的重要载体,下大力气、使真功夫,从源头上把多年来一直存在的小金库问题处理好、解决到位。刚才,市财政局**宣读了《**市清理“小金库”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工作目标、任务、方法和具体要求, 各乡镇、各部门和各单位要认真解读,抓好落实。下面,就下一阶段如何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小金库”问题的严重危害性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单位收入和应上缴收入,且未列入本单位财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均属“小金库”。2009年以来,我市开展了多次“小金库”专项清理工作,查处了一批私设“小金库”和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的案件,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从实际情况看,有的单位为了小团体和个人利益,仍然存在私设“小金库”现象。私设“小金库”问题的后果和危害是极其严重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要求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既要保证自己没问题,又要保证分管的同志不出问题,用实际工作成效体现对上级要求的贯彻力度,确保全市“小金库”专项整治工作不走过场、不留后患、不死灰复燃。

二、明确任务,确保“小金库”专项整治有序推进

“小金库”具有表现形式多样、产生原因复杂、保管方式隐蔽等特点,治理难度很大,对此我们要有深刻的认识。必须按照有序、有力、有效的原则,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唐代许浑有句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我引申理解一下,无论做什么事、干什么工作,声势气势是第一位的,有氛围才会有理解、有关注、有支持。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要集中时段、集中版面广泛宣传发动,释疑解惑,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及时了解治理“小金库”的重要意义、政策要求、工作部署和工作进展,在全社会营造关注和支持“小金库”整治工作的良好氛围。要特别注重提高透明度,通过采取召开会议、新闻发布及制发工作简报等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布“小金库”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及实际效果,方便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整治活动结束后,市领导小组要通过新闻媒介将综合整治结果向社会通报,决不能虎头蛇尾、甚至不了了之。

二是突出工作重点。这次“小金库”专项整治工作,除乡镇外,还涉及市本级财政预算单位194户,就规模而言历年最大、数量历年最多,我想这也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彻底清查“小金库”的鲜明态度。总的原则,要确保重点检查面不低于纳入自查范围单位总数的20%,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单位检查面不低于50%,特别要加大对有执收执罚权、专项资金拨付比较集中、自查自纠不力以及教育、卫生、交通、民政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检查。各单位也要结合实际,确定自身治理的重点问题、重点环节,积极主动开展工作,确保专项治理不走过场。

三是提倡自查整改。这次全面整治,侧重积极自查和主动整改两个方面。从我当纪委书记的工作经验看,“小金库”这个事,关键在单位一把手,到底有没有、什么时间开始有、数额有多大、资金的去向,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明白账。在座各位都是组织培养多年的干部,能力水平都很高,都能够独当一面、堪当大任。但越是这样就越要端正态度,特别是在当前环境下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风险意识,决不能因一时之利而自毁前程、甚至违法犯罪。我们都是明白人,是明白人就不能办糊涂事,帐内出问题首先是违纪,帐外出问题一定是违法。在这里,我奉劝各位三句话:一不隐瞒,因为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二不心存侥幸,也许历次检查都蒙混过关,没准这次就撞在枪口上;三不敷衍塞责,态度决定性质、细节决定成败。对“小金库”问题,市委、市政府态度很明确,凡自查自纠的问题实施从轻、减轻、免予处理或处罚的政策;对下属单位进行的内部检查,视同单位自查。这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大家的信任,也体现了组织上对同志们的关怀和爱护。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涉及单位要认真研究,及时制订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工作责任和具体时限,做到全面解决、不留死角。这里特别强调一下,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在自查自纠总结报告和报表上亲自签名确认,确保责任落到实处。

四是形成工作合力。市治理“小金库”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主动加强与各乡镇、各部门和各单位的沟通联系,加强对自查自纠、重点检查、落实整改、案件移送、宣传报道等工作的督促指导和组织协调,建立起分工明确、运转顺畅、配合有力的专项整治工作协调机制。财政、审计、组织、人事、编制、纪检、监察、公安、税务、金融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配合和上下联动,不断强化执法手段,切实加大执法力度。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解决“小金库”问题的整体合力。

在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7

按照会议安排, 我就分管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2011年农业机械化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全省农机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对我省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积极探索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和模式, 以研发多功能中小型农机具为主, 抓好重点农时重点区域、主要作物和主要环节的机械化生产, 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抗灾救灾中的重要作用, 努力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水平, 农机工作有亮点, 有特点, 呈现出快速健康、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

(一) 农机化工作的重视程度日趋加强。各级各部门对

农机化工作的认识更加统一, 农机化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在年初的省委农村工作会上, 省委书记栗战书同志提出:“要积极探索适合我省特点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要以中小型农机为主推进农业机械化。”王富玉副书记指出:“要把农业机械化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农业生产方式要从传统的人畜力转向农机化。”在省“两会”中也有不少委员代表提出要加快我省农机化发展进程。《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与研究》被列入省委重大课题。农业部分管领导、农机化司的领导多次到贵州视察农机工作。通过我们积极争取, 安顺市被列为全国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市, 为我省坚持走具有丘陵山地特色的农机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二) 购机补贴资金逐年加大, 监管制度逐渐完善。2011年, 农业部、财政部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2亿元, 省级财政安排资金6000万元。在实施中做到:一是购机补贴向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关键薄弱环节、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倾斜, 支持购置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农机具;二是调整补贴比例, 促进农机拥有量不断增加。在确保省级购机补贴资金力度不减的前提下, 根据我省农业生产实际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 制定补贴标准, 提高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及特色产业作业机具补贴比例;三是为各实施县安排600万元的工作经费, 加强宣传、推广工作;四是从省级购机补贴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 作为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及稻、马铃薯、茶叶等重要农作物和特色经济作物机械化的示范经费;五是按照农业部和省政府签订的合作备忘录协议, 安排50万元经费重点培训农机操作手和维修人员;六是进一步加强了对补贴资金的监督管理。下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贵州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通知》、《贵州省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经销商管理暂行办法》, 与各地区农机主管部门签订工作责任书, 明确省、地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职责, 细化政策落实的奖惩制度, 不折不扣地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面实施到位, 最大限度发挥其政策效应。全年在完成中央、省级补贴资金的同时, 引导农民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投入购机资金4.18亿元, 购置补贴机12.89万台 (套) 、温室大棚68万平方米, 受益农户10.69万户, 农机总动力达到1851.24万千瓦, 农机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三) 农机与重点产业、重点区域结合的工作思路更加晰。紧紧围绕全省粮、畜、果、蔬、茶、烤烟六大主导产业, 积极进、改进、推广和鼓励广大农民购买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的新型农机具, 加快农业生产产前、产后机械化发展, 形成了与重点产业、重点区域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一是组织做好农业部下达我省机插秧、油菜和马铃薯、保护性耕作等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推广工作;二是结合我省农业生产实际, 做好省级农机化项目。投入1280万元农机专项资金, 实施水稻机插秧、马铃薯、茶叶生产机械化、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维修网点、农机平安示范县建设项目;三是首次探索了与茶产业结合的试点。选择石阡作为重点示范县, 投入379万元, 在“大屯万亩有机苔茶园”开展茶叶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 有效地降低了茶叶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生产效率, 确保茶叶品质。通过以上农机化示范项目的实施, 加快了我省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力度。

(四) 衣机专业合作社发展逐渐壮大。投入450万元在全省新建45个农机专业合作社, 目前达到252个, 合作社社员6360个 (户) , 服务农户13.48万户, 作业面积347万亩, 服务总收入2.55亿元, 机具数量1.18万台 (套) , 资产总额9300万元, 这些农机专业合作社己成为推动农村土地合理流转, 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助推器。黔南州在全省率先提出农机化发展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载体, 整合平安农机建设, 农机维修网点建设的“三合一”建设模式, 使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由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及农业生产全程发展, 推进其走向产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

(五) 农机在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的作用更加突出。针对去年持续的严重干旱, 农机部门积极组织农机力量投入抗旱救灾和灾后重建。4—5月分别在黔西南州和毕节市组织了两次全省农机抗旱救灾应急演练。各级农机部门多渠筹集抗旱专项资金1950万元, 新购置抗旱机具12311台 (套) , 省级农机部门及时分配中央购机补贴资金向重特旱地区倾斜, 充分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和抗旱救灾中的生力军作用。全省共组织各级农机技术人员2.86万人次深入春耕、三秋、抗旱、抢种抢收生产第一线, 检修各类农机具18万台 (套) , 组织各类农机专业服务队1590个, 举办各类机具演示会500余次, 完成机插41.48万亩, 机耕1187万亩, 机灌823万亩, 机收323万亩。

(六) 农机安全生产形式基本平稳。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在“春耕、三秋”等农机事故易发高发时期, 全省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切实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登记、牌证核发和安全技术检验等工作, 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大检查、平安农机创建等活动。进一步抓好农机质量监督管理, 对农业机械产品进行试验鉴定, 严格农机安全技术监督, 加强对全省的农机监理事故处理员、考试员、检验员的培训力度。全省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农机安全生产事故。

二、农产品加工业及休闲农业工作成效突出

2011年, 围绕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和休闲农业年均增长12%的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 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 扎实工作, 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呈现健康快速发展态势。

(一) 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增长。预计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完成总产值483亿元 (不含烟酒) , 比上年增长28.8% (未考虑物价因素, 下同) 。新增国家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10家, 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1家。

(二) 休闲农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全省从事休闲农业经营主体2457个, 从业人员5.3万人, 其中农民就业人数4.7万人;实现营业收入18.5亿元, 比上年增长12%, 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6.1亿元;实现利润4.2亿元, 上交税金6.6亿元。休闲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三) 融资、担保力度增大, 引领拉动作用增强。我委牵头组织的招商融资项目与外省实现合同、意向协议签约资金35.8亿元。省乡镇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在保数195户, 担保责任余额8.3亿元, 其中在保涉农项目金额1.9亿元, 约占在保余额的四分之一, 比上年增长26.7%。

一年来, 我们主要抓了四方面工作:

(一) 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 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快速发展。一是制定《贵州省农委贯彻工业强省战略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暂行) 》, 下达各市 (州) 农产品加工业目标考核任务, 签订目标责任书;二是按照扶优扶强扶特的原则, 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 促进优强企业快速发展;三是开展专题调研, 与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共同完成《农产品加工业在工业强省中的地位作用与发展对策》课题研究工作;四是配合农业部规划设计院在遵义等地开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发展情况调研, 向农业部申报了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增至5亿元。12月, 在全国民营企业助推贵州发展大会上又一次签约。每次合作力度的不断加深, 为创新农业担保模式开拓了新思路;二是在农业担保领域进行了特色合作银行的探索。2011年中心与建设银行开展涉农小微企业担保业务合作, 打造特色合作银行。我委与建设银行于12月签署了三农战略合作协议, 该协议中指定中心作为三农企业融资服务平台, 在首批签约的十家涉农小微企业中, 有九家由中心提供担保, 金额约3000万元;三是创新反担保措施。中心在涉农项目的反担保设置上, 首次采用了生物资产质押的方式。

(四)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增强对外经贸交流合作深度。一是努力做好招商引资基础工作。收集项目350余个, 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 对我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方面的种植、养殖生产基地加工104个招商引资项目和农产品加工、物流176个招商引资项目进行初步审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 向省发改委报送29个大项目, 向省经信委报送8个赴港招商引资项目;二是围绕我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与广东省农业厅共同签署了《黔菜供粤协议》;三是积极参与省委、省政府组织的项目推介活动;组织企业参加部级商品推介、投资贸易洽谈活动, 大力推进农业领域对外交流合作。

三、明确目标任务, 扎实推进农机和乡企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 实现农业机械化,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突出打造休闲农业新亮点, 对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一) 关于农业机械化工作部署

2012年全省农机工作主要目标是:新增各类机具17万台 (套) , 农机总动力达到2000万千瓦, 机耕面积1200万亩, 机收面积350万亩。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1、坚持走丘陵山地农机化发展道路。为贯彻落实栗战书书记提出的要以中小型农机为主推进贵州农业机械化的指示, 根据我省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基础, 我们坚持全力普及机耕, 大力发展机收、机脱, 力争突破机械化栽植的原则, 统筹做好适宜丘陵山地重点作物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一是积极争取农业部农机化司在研发、引进适合我省特点的农机具项目上给予支持;二是省农机推广总站、山地农机研究所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 通过对丘陵山地小型农机关键技术开展改进和研发工作, 争取在茶园中耕机具、采摘机具、马铃薯收获机具等方面有所突破;三是通过招商引资, 争取一些国内有实力的农机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落户贵州, 通过与省内的农机生产企业及研发机构合作, 生产一些适合贵州山区特色的先进中小型农机具, 为加快贵州山区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2、坚持走与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的道路。为加快发展我省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 更好发挥省级购置补贴及项目资金的作用, 2012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继续向特色优势产业倾斜。农机部门要加强与委相关处室协作, 整合资源, 加强与各市 (州) 县联系, 结合当地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 给予大力支持。2012年, 各市 (州) 要结合本地农业产业特点, 申报一至两个特色产业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

3、进一步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2012年, 农业部、财政部已安排我省第一批补贴资金2亿元。省级财政资金预计不会低于6000万元。可以肯定的是, 今年全省的补贴资金总量不会低于去年的水平。因此, 我们务必根据农业部精神及时制定我省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意见, 完善补贴实施政策制度, 加强监管, 确保安全。

4、继续抓好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一是研究出台《关于大力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二是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 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并执行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标准和鼓励办法;三是继续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投入, 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进一步促进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四是推广黔南农机专业合作社“三合一建设”经验, 适时召开一次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现场会。

5、努力提升农机安全发展水平。广泛开展好农机安全宣快发展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 实现农业机械化,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 突出打造休闲农业新亮点, 对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一) 关于农业机械化工作部署

2012年全省农机工作主要目标是:新增各类机具17万台 (套) , 农机总动力达到2000万千瓦, 机耕面积1200万亩, 机收面积350万亩。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1、坚持走丘陵山地农机化发展道路。为贯彻落实栗战书书记提出的要以中小型农机为主推进贵州农业机械化的指示, 根据我省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农业基础, 我们坚持全力普及机耕, 大力发展机收、机脱, 力争突破机械化栽植的原则, 统筹做好适宜丘陵山地重点作物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一是积极争取农业部农机化司在研发、引进适合我省特点的农机具项目上给予支持;二是省农机推广总站、山地农机研究所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合作, 通过对丘陵山地小型农机关键技术开展改进和研发工作, 争取在茶园中耕机具、采摘机具、马铃薯收获机具等方面有所突破;三是通过招商引资, 争取一些国内有实力的农机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落户贵州, 通过与省内的农机生产企业及研发机构合作, 生产一些适合贵州山区特色的先进中小型农机具, 为加快贵州山区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2、坚持走与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的道路。为加快发展我省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 更好发挥省级购置补贴及项目资金的作用, 2012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继续向特色优势产业倾斜。农机部门要加强与委相关处室协作, 整合资源, 加强与各市 (州) 县联系, 结合当地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 给予大力支持。2012年, 各市 (州) 要结合本地农业产业特点, 申报一至两个特色产业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

3、进一步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2012年, 农业部、财政部已安排我省第一批补贴资金2亿元。省级财政资金预计不会低于6000万元。可以肯定的是, 今年全省的补贴资金总量不会低于去年的水平。因此, 我们务必根据农业部精神及时制定我省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意见, 完善补贴实施政策制度, 加强监管, 确保安全。

4、继续抓好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一是研究出台《关于大力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二是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 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并执行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标准和鼓励办法;三是继续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投入, 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 进一步促进我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四是推广黔南农机专业合作社“三合一建设”经验, 适时召开一次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现场会。

5、努力提升农机安全发展水平。广泛开展好农机安全宣传教育, 落实农机事故防范措施, 坚决制止无牌无证和未经检验、未经培训的拖垃机、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投入农机作业。开展违规发放拖拉机牌证专项治理工作,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做好拖拉机的界定和推广鉴定工作, 严厉打击违规违法行为, 深入开展“平安农机”和“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创建活动, 促进农机化和谐安全发展。

(二) 关于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工作安排

为努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 确保2012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和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5个目标的完成。主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加大工作力度, 促使农产品加工业稳中求进。一要完善《贵州省农委贯彻工业强省战略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暂行) 》, 将挂帮联系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列入目标考核;二要扎实搞好项目储备建设工作。按照项目动态管理, 优进劣出的原则对各地申报的项目进行筛选入库。对需要贷款的好项目及时向有关融资机构和省乡镇企业担保中心推荐;三要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监测预警, 开展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月报统计和季度分析工作。加强茶、椒、药、薯、油、肉、粮、果疏等特色加工企业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四要按照农业部乡镇企业局 (农产品加工局) 的要求和安排, 认真组织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项目, 促进农民增收;五是继续坚持扶优强扶特的原则, 重点扶持规模型企业, 适度扶持成长型企业, 探索扶持示范型企业。

2、加大工作力度, 促进休闲农业快速发展。一要加强对贵州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会的指导和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 鼓励“促进会"在遵守国家法律政策和自己《章程》的前提下, 大胆创新开展工作, 配合主管部门继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推荐活动, 提升我省休闲农业的形象;二要继续开展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命名工作。探索各地发展休闲农业好的做法、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和宣传, 引导旅游企业规范建设、发展, 做大做强, 做出特色, 打造品牌;三要在整合农业资源上进行新尝试和探索, 把休闲农业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农村能源建设、清洁工程和扶贫开发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3、充分发挥融资担保作用, 为涉农企业融资提供保障。

在科技咨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篇8

今天,在大理州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现场会,大家一起来交流经验、探讨问题、查找差距、研究对策,推动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今天上午,我们参观考察了大理州4所职业学校,大理州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强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经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午,大理、楚雄、玉溪、临沧等州市和旅游职业教育集团负责人交流了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介绍了各具特色的做法,畅谈了改革体会,也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人作了发言,对下一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要求。大家的发言都很好,很有借鉴意义,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推广各地职业教育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2005年,国家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会议刚结束,我省立即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07年8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光荣省长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七大工程”建设;2008年3月,省政府印发了《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按照省里的部署,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探索出了许多好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放思想是先导。近年来,全省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定不移地调整教育结构,确立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教育工作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持续不断地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促进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等,不断破除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面向社会办学,面向市场施教,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发展路子,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加强领导是关键。实践证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成效显著的州市,基本上都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在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各级领导干部都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抓职业教育。由于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有关部门认识统一,许多长期难以解决的体制不顺、资源分割、教师缺编、增加投入等问题迎刃而解。

(三)改革创新是核心。一是改革招生方式。如玉溪市实行一年多次招生,积极营造“读完初中读职中,就业致富路路通”的浓厚氛围,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达到1:1.05;楚雄州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印制职业学校招生手册,建立乡镇长、初中校长、学生家长送初中毕业生到职业学校就学的“三长送学”制度;临沧市实行常年招生、免试入学,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在校生比例达到1:1.01。二是改革教学方法。临沧市的职业学校在农村初中加挂职业培训牌子,在初中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内容,实现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衔接;玉溪市围绕当地“三优一特”优势产业及省内外用人趋向,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依靠行业、企业,极力打造職教特色品牌;大理州组建专业教学联谊会,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促进了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三是联合办学、订单培养。大理州职业学校先后与上海财经大学、东芝集团等十几所高校和二十多家企业联合办学,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玉溪市的职业学校与长三角多家企业开展“2+1”带薪顶岗实习,2008年首次就业率达96.8%;怒江州着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云南旅游职业教育集团采取两个“三段式”教学(一个是“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另一个是“一年在当地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中心城市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习”),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训练。四是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积极组建职教集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灵活开放的办学。玉溪市在2005年就成立烟草、工贸、旅游三大职教集团,联办企业发展到了上海、广东、青岛等东部发达地区.建立了实习、就业一体化伙伴关系。通过这些措施,促进了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

(四)加大投入是基础。各州市在改革中,坚持政府主导,拓宽投融资渠道,以各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教育,努力扩大教育资源。如昆明市投资2亿多元,改建、扩建校舍3万多平方米;大理州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采取政府划拨、学校自筹、银行贷款、资产置换等办法,筹资4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20万平方米;玉溪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保证每年1200万元投入的基础上,确保职业教育经费占全部教育经费的比重逐年增加;临沧市采取招商建设、政府逐年回购的方式加快职业学校的建设步伐;楚雄、曲靖、普洱等州市积极筹集资金,建设职教园区、公共实训基地;红河、文山、德宏等地投入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都达到历年新高,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打下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五)队伍建设是根本。各地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事关长远的大事来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培训,把优秀骨干教师送到省外进修学习提高,不断加大教师的招聘力度。如昆明市向省内外招聘优秀教师到本地任教;玉溪市以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以“特聘教师”选聘工作为突破口,加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楚雄州设立专项资金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工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

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达到20.24万人,比2007年增加2.22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49.29万人,比2007年增加6.08万人。全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由2007年的1:0.75提高到2008年的1:0.83,全年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达到502万人次。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

二、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滇、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对全省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加快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工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对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宗旨在教育上的具体体

现。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决策,明确要求“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省第八次党代会也提出了要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目标。我们要站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第二,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迫切需要。我省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对于我省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劳动者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转变,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第三,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省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也逐步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2008年,全省初中毕业生61万人,其中20万人进入中等职业学校,21万人升入普通高中,还有20万的初中毕业生未接受培训就直接进入社会。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使高中阶段教育形成合理的结构,符合教育规律和社会需求,有利于教育自身的健康协调发展。总体上看,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省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办学资源严重不足。截至2008年底,全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75%,而我省仅为52%。目前,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只有307所,校舍建筑总面积为480万平方米,平均每所学校只有1.6万平方米,而平均在校生规模已经超过1500人,按国家规定的生均建筑面积测算,校舍缺口达300万平方米以上。相当数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已经超负荷运行,教室拥挤,实作实训场地设备缺乏,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所等不足现象突出。二是发展不平衡。昆明、曲靖、楚雄、大理、玉溪、临沧等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但仍有部分州市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在1:0.5以下;县一级的差距更大,不少县的比例在1:0.4以下。行业和企业举办中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部分校企合作仅满足于企业内部的一般性培训。举办学历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实践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三是筹资渠道单一。社会融资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例仍然偏小。各州市每年投入的经费与发展需要差距很大。大部分地区难以做到城市教育费附加按不低于30%的比例用于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信贷和融资困难。四是办学水平有待提高。截至2008年底,我省中等职业学校专职教师有1 85万人,生师比为26:1,远远高于教育部提出的16:1的要求。按照规划,到2010年,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要达到60万人,教师缺口达1.4万人。专业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缺乏,结构不合理。五是体制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少数地区学校还没有实行岗位设置管理、教职工全员聘用和校长公开招聘及任期制度。不少地区虽然已经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但仅只是搭起了台,并没有充分发挥集团办学的优势,没有建立以服務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和市场的办学体制。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实现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

三、全力以赴做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工作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从2009年春季学期开始,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在实施国家助学金的基础上,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省委、省政府也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滇、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不断完善鼓励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二是经济社会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特别是发展现代制造业、构建特色经济、生态旅游业等为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今年1月份,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江苏的职业教育工作时指出:“应对金融危机,需要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不发生大的波动,二是保证群众就业而不造成大批失业。解决就业问题,根本靠发展,也需要通过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职业教育直接为就业服务,应当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在当前形势下,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扩大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是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当务之急和一举多得的重大举措。按照教育部的计划,今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还要扩招50万人。三是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省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上这些,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创造条件,自觉地、主动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我省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55%以上,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30万人以上,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到2012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70%以上,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68万人以上,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80万人以上。要实现上述目标,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以超常规的思路、超常规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努力,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超常规发展。重点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突破。

上一篇:安全班会主题班会总结下一篇:幼儿园环保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