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开放大学

2022-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广东开放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构建

摘 要: 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作为先行先试区,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不少有关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国内外环境的重大变化,顺势而为,发挥新优势,构建高层次、高质量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是新时代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理论界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对40年来广东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考察分析,剖析当前广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面臨的难题和短板,提出在坚持广化与深化结合、聚焦高端发展和坚持共享联动基础上,加快促进有利于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制度供给、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进行重大载体建设、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加快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等路径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思路。

关键词:新时代;广东;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doi:10-19366/j-cnki-1009-055X-2018-05-004

一、引 言

开放型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应全球化要求,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大市场,实现最优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开放型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主流选择。开放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推进对外开放政策的必然结果[1]。与之相应,开放型经济理论也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

关于开放型经济,国内外学者有较多研究。我国学者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宏观层面[3]。刘勇(2009)提出面对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五大实现路径,即扩大内需,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利用外资的方向,推进创新性国家建设和努力构建国际合作的新机制[4]。张二震、戴翔(2014)认为,在现行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中,政府的简政放权还不够,很多体制机制的约束作用还比较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适应高标准国际贸易和投资新规则,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体制机制,构建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的有效动力机制[5]。吕薇(2016)提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主要创新型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展开新一轮竞争,我们必须抓住新机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培育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6]。曹阳(2018)通过构建开放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从对内对外开放、金融基础、政府干预、开放潜力四个维度对中部六省的开放型经济水平进行分析,提出应当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盘活金融资本,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整合开发区资源,打造引领开放发展新引擎;以开放倒逼改革,破除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7]。在国际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今天,我国对外开放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作为我国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重大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要求和更有力的举措推进全面开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这为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指明了方向。

经过近40年的持续探索,我国开放型经济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全面提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开放”确立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提出了一系列反映新时代特征的开放型经济新理念:内外联动,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在筹划陆海统筹布局,继续做好面向海洋、面向发达国家开放的同时,更多向西、向周边国家开放;突出引领开放新导向,积极抓住国际力量对比变化新机遇,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上留下鲜明中国印记;开辟包容开放新路径,在“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新理念指引下,积极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开放安全新观念,对内强调扩大开放和维护经济安全,对外增进沟通合作和提升共同防范风险能力。2013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了重要部署。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

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总体要求,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建立促进“走出去”战略的新体制,构建外贸可持续发展新机制,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拓展国际经济合作新空间,构建开放安全的金融体系,建设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加强支持保障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开放型经济安全保障体系等11个方面,全面谋划和提出了新时期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今年4月,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的主旨演讲中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四大举措: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

广东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门户,毗邻港澳和东南亚,面向全球,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省份。40年来,广东的发展受益于开放政策的大力实施,其地区生产总值连续29年位居全国第一,经济特区建设和自贸区建设特色鲜明。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广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发挥对外开放的新优势,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走在全国前列,是党和国家赋予广东的神圣使命。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背景下,研究构筑新时代广东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理论和实践,不仅是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前列”的现实需要,也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客观要求。

二、广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实践探索

(一)历史进程

1.起步阶段(1978—1983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新航程。广东按照中央“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精神,先行先试,创建经济特区, 是对外开放的一个战略措施。1979年, 广东省委首先向中央要求, 允许广东发挥邻近港澳这一优势, 在对外开放上做点文章。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政策,建立经济特区,设立深圳、珠海、汕头为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拉开了对外开放的序幕。这一阶段的特点就是广东按照中央充分给予的支持政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大力发展“三来一补”加工业和转口贸易,大胆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各项改革。

2.深化阶段(1984—1991年)

这个阶段主要举措是发展“三资”企业,引进技术和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以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在总结对外开放经验的基础上,1984年,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广州、湛江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接着又进一步开放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洲,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在这段时间里,广东推动原有的“三来一补”企业逐步向“三资”企业转型,积极鼓励外商投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及高新技术产业,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大力改革外贸体制,积极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开设示范区;全省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3.快速发展阶段(1992—2011年)

1992年,以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为契机,形成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高潮。按照邓小平同志指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步子要快一些,尤其是在解除长期禁锢人们观念的姓“资”、姓“社”,以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定性问题上,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这一阶段,广东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外向型高科技产业。2001年,以我国加入WTO为契机,广东外贸进出口高速增长,逐步融入了世界贸易体系。在这一时期,广东大胆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发挥广东区位新优势,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坚持外向经济立省,加速市场国际化,经济特区迅速发展,积极吸收和利用外资,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进入21世纪,广东经济总量先后赶超“亚洲四小龙”,区域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区域竞争加剧,广东对外开放的优势面临新挑战。这一时期,广东积极调整对外开放战略:一方面,全面实施CEPA,积极与港澳对接,推动泛珠合作框架协议,制定和实施区域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创新国际化经营战略,积极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对外开放的主动性和主导性更强。同时,广东提出增创新优势的发展理念,提出了科技兴粤、外向带动和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加快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对外开放能力。同时建立珠三角经济共同体,积极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打造粤港澳经济圈,实现一体化发展。

4.新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局势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则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进入了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于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进一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步伐,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发展质量。由此,广东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14年12月,国务院设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涵盖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三个片区,總面积1162平方公里,以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为目标,深化了对外开放的广度与深度。2016年,广东省提出要坚持内外联动,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为适应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的深刻变化,广东率先推进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创新,着力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贸易布局和投资布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加快培育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合作新优势。高标准建设广东自贸试验区,着力构建“一带一路”枢纽和经贸合作中心,形成粤港澳台经济深度合作新局面,全面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以扩大开放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仪式。按照该协议,粤港澳三地将在中央支持下,完善创新合作机制,促进互利共赢合作关系,共同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打造成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2017年12月,广东省出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外资十条”),围绕实体经济主线,放开30%限制外商投资产业准入,取消专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制造、船舶设计和通用飞机维修等的外资股比限制,放宽外商投资银行的外资股比和业务范围限制等。

(二)经验与启示

40年来,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敢闯敢试,创造了体制机制先发优势,成功实现了由落后边陲省份到第一经济强省,从农业大省到工业化大省,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到发展外向型经济,再到加快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跨越,成为国内外区域发展的一面旗帜。

(1)坚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夯实有利于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思想基础。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广东今天的发展成果。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40年来,广东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坚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发展理念,用活用好开放政策,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引进发达国家和港澳台资本,输入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理念,以“杀开一条血路”的勇气,形成了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从改革开放之初经济特区的建立,到泛珠三角合作机制的确立,再到设立中国(广东)自由贸易区建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和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广东不断创新发展机制,着力强化对外开放广度深度,凭借开放产生的溢出效应获得了区域发展的新优势。

(2)正确处理改革、开放与发展关系,努力营造有利于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制度环境。改革、开放、发展三者是紧密相联的,正确处理好三者关系,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改革是开放的条件,开放是改革的动力。发展是经济社会的中心,是改革开放的归宿点,是衡量改革开放成功的标志。开放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要服从和服务于改革与发展。在广东的改革发展中,广东充分利用发展外向型經济的区域优势,以国家的改革大局为重,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传导开放的经验、信息与观念,积极与国内其他省市、自治区开展合作,支持国家中西部建设,以区域开放促进自身与全国的发展。同时,广东创新体制机制,在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走在前列,并以此促进对外开放的深化。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广东始终在改革中发展外向型经济,在改革与开放中谋求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3)统筹利用国内外“两大市场、两种资源”,着力拓展有利于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资源空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广东经济外向化程度加深,其发展更加紧密地与世界市场联系起来。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从发展“三来一补”到加大发展外向型经济,从“请进来”到“走出去”,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多层次多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都始终坚持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整合国内和国际资源。在有序的开放中,作为国家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从国家整体战略需要出发,率先出台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方案,提出打造“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经贸合作中心和重要引擎的定位和战略思路。扩大各领域双向开放,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其产业结构和出口结构。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人才。加强与世界各国在金融、科技、旅游、能源、环保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在过去40年发展历程中,广东为自身发展赢得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4)加强“广东制造”产业支撑体系建设,培植有利于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基础。广东的产业发展始于对外开放,也受益于对外开放。“广东制造”是“中国制造”的一个缩影。考察整个改革开放进程,广东利用外资的方式由初期的以“三来一补”为主,逐渐转变为以“三资企业”经营为主,并引导外商投资企业从非生产性项目逐步转变为以外向型的生产性项目为主。黄新飞、舒元(2008)指出,广东通过对外开放效应发挥了比较优势,提高了产业发展水平,使产业化指数每提高1%,拉动经济长期增长115%黄新飞,舒元.对外开放与广东经济增长: 一个产业发展的视角——基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分析[C]//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8.。此外,广东还积极利用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外商投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及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外资培育企业集团、名牌产品、支柱产业。这种依靠开放政策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的“借鸡生蛋”“借力发展”方式,为进一步发挥“广东制造”的优势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

(5)坚持“渐进式”开放之路,确保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平稳健康发展。改革开放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循,只能不断探索,先行先试,逐渐推进。对外开放是一种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全方位开放,其范围之广、内容之多、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中,要处理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前进性与曲折性,以及各种制度差异和文化冲突等方面的关系,其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因而,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决不能一蹴而就,必须要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只有在探索中积累经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从40年的发展看,广东在实践中走出的这条渐进式开放路子,有效保证了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开放型经济质量不断提升、新的开放型经济格局持续推进。

(6)重视区域协调均衡发展,筑牢有利于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众所周知,我国曾经实行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和增长极战略,在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区域间和区域内部出现发展不平衡问题,并由此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广东在积极推进珠三角率先发展、加快发展,并取得发展优势的基础上,适时提出加快粤东、西、北均衡发展思想,制定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粤东西北地区“振兴指数”蓝皮书》,以及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年度计划,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近年粤东、西、北地区快速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为广东推进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新时代构建广东开放型经济新格局面临的瓶颈和难题

1. 低端产业多,企业竞争力明显偏弱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但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过度依赖,导致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值比重较大,产业发展整体上比较粗放,经济效益偏低。2017年,广东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只有28.8% ,而江苏省、山东省分别为42.70%、35%分别来自2017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虽然广东大型工业企业发展较快,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然而其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广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走在全国前列,但研发投入、民企活力和生产效率仍存在短板;突出表现为:产业高级化程度不高,高新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电子行业且以低端产品装配为主,高端产品和知名品牌不多,企业竞争力明显偏弱。王慧艳(2016)通过广东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分析,发现2013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贡献率只有13.85%,与江苏(16.22%)和山东(20.21%)存在差距,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1.15个百分点[8]。广东产业缺乏竞争力,主要是因为通过对外开放建立起来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具有的固有局限性。朱卫平、陈林(2011)的研究也认为,广东经济中外向的资本结构会对产业向高端价值链爬升产生巨大的制约作用。通过引进外资实现规模经济,是不能引领这个产业向价值链高端爬升的[9]。因而,通过产业转型升级,依靠自主创新,巧借外力来驱动和激活广东产业,是新时代广东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一项不容忽视的课题。

2.创新能力弱,推动新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依靠政策红利和资源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条件的社会化生产要求,土地、劳动等资源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广东曾经以资源要素驱动经济增长的优势越来越难以为继。广东是一个经济大省,但不是一个教育和科技强省,高端人才匮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这些成为制约广东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连晓鹏在研究广东产业转型升级问题时,发现广东的一些支柱产业如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等都相当程度地存在带着“高技术产业”光环,却从事着“低技术、低附加值和低效益”的生产的现象[10]。另外,广东高等教育水平不仅与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有一定差距,也与广东经济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符,这导致广东在构筑适应科技革命要求的新一轮开放型经济格局中,技术创新能力弱化,新的经济增长点匮乏,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

3.外贸依存度高, 进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

迄今为止,广东外贸进出口规模仍居全国首位,但出口结构不完善,产品和服务贸易竞争力不强,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反映了广东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存在严重缺陷。首先,出口增速放缓。受外部经济的影响,广东的外贸增速与全国平均增速的差距在持续扩大,近年来广东外贸增速低于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等省市。其次,外贸易占比逐年降低。有数据显示,1997年和1998年广东进出口总额曾一度占据全国40%左右,但自1999年以来,广东的外贸进出口占比不断下降,2006年下降为29.9%。再次,外贸依存度较高。尤其是2011年,外贸依存度创下新高,达到107.75%,而全国同期平均数只有48.3%。对外贸易依存度偏高,加剧了区域经济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的风险,显示了广东开放型经济的产业弊端。最后,广东服务贸易发展滞后。服务贸易是广东一大短板,不仅服务贸易占比较低,在服务贸易结构中,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小,传统服务产业比重高,服务贸易的增长主要靠传统服务贸易的拉动。

4.“引进来”与“走出去”失衡,外贸均衡格局尚未形成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广东利用外资的既往优势逐渐减弱,基于省内产业规模、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产业配套和营商环境等优势,主动“走出去”显得十分重要。长期以来,广东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引进来”比重较大,而“走出去”比重则相对偏低,省内资本与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仍然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位置。随着广东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不仅需要不断增加和优化引进外资与先进技术,更需要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和效益,让更多的省内优秀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到更广、更高领域的国际竞争,充分有效地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均衡发展。

5.国际市场风云变幻,适应经济格局变化的机制体制并未充分建立起来

面对经济加速转型换挡的形势,广东发展开放型经济面临原有机制体制不适应的突出矛盾,集中表现为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难以适应开放型经济发展要求,与之相应的经济管理体系建设、投资贸易制度便利化设计、自由贸易区建设、投资准入制度以及对外投资管理体制等,出现水土不服或“高原缺氧”的弊端。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尤其是通过创新制度供给,强化政府职能改革,完善开放型经济下市场机制,对经济结构进行深度调整,打破不适应发展的旧框框,构建开放性经济新体制,以机制体制创新推动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创新和发展。

6.国内各区域间竞争加剧,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创新能力的显著优势未能形成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初期的广东制度创新多源于中央的政策倾斜,但随着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广东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政策红利趋于减弱,区域创新成为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从目前情况看,与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相比,广东的创新能力存在一定差距,难以满足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提供的数据显示,在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环境与管理等指标上,广东不仅落后于北京和上海,也明显落后于江苏[11]。作为经济大省,广东科研投入占GDP比重也不足。据杨登霞(2017)研究,2015年广东、江苏、北京、上海的科研投入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47%、2.57%、6.01%和3.73%,广东的科研投入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均低于上述省市[12]。同时,广东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创新能力区域失衡现象,创新资源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创新能力很差,甚至落后于中西部的一些城市 [13]。

四、构建新时代广东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基本思路

1.广化与深化结合

构建新时代开放型经济新格局,需要立足近40年对外开放发展的经验,着眼于世界市场,以全球化思维和视野推进具有更广、更深的对外开放。从空间上,构筑全域开放、均衡开放,瞄准国际,放宽眼界。在开放对象上,打破瓶颈,深化各领域的国际合作。要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开放模式和方法,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2.聚焦高端发展

新时代广东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是在新旧动能转换和区域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大手笔,必须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参与高端领域的国际竞争,从主要依赖“引进来”,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转变,提升对外开放的整体水平。

3.坚持共享联动

开放型经济格局的构建,需要坚持“联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打破本位主义思想,强化大区域协同开放理念,在求同存异基础上,立足自身定位与特色,加大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广东开放型经济不能孤立于其他区域之外,而是需要协同共治,借力发展。要充分發挥邻近港澳的地缘优势与资源禀赋,打造面向全球化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重要节点城市。

(二)政策建议

1.积极强化制度供给,创造法治化和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开放型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需要与时俱进,践行新发展理念;需要创新制度设计,完善国际资本与技术引进政策;需要进一步出台支持省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扶持政策,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制度化安排,制定科技与人才建设政策等。要以开展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为契机,加快推动对外贸易格局战略转型,在核心技术、关键领域和重大发展平台上培育新的增长点。

2.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开放型经济的核心竞争优势

首先,加大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推进智能制造,根据区域特点,分区定位和分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次,要加大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强化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使经济优势形成产业创新优势,以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再次,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三大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产业升级,变“广东制造”为“广东智造”和“广东创造”,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打造开放型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3.加快载体建设,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层次和质量

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自由贸易区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也是区域对外开放的主要载体。针对各种开放平台的短板,以国际水准为标杆,重点打造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佛山、肇庆等1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建设“创新引领、集聚集约、国内一流的国家级高新区”为统领,不断提升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综合竞争力;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区为抓手,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探索建立面向国际的高标准规则体系为重点,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经济合作新模式、破解区域改革难题方面先行先试,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切实将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和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使其成为构建开放型经济的主战场;扎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通过制度创新、产业协同、优势互补、空间拓展,推动广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的水平与质量。

4.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激发开放型经济的内生活力

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涉及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创新等多元创新,要分析现有区域创新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弊端,积极吸收、引进先进的理念、技术、方法和国际高端人才,群策群力,构筑由技术创新、空间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创新、绿色创新等多元化、多路径并举的广东省区域创新体系。要通过整合和发挥系统内各创新主体和要素的相互作用,形成协同创新、合作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开放发展[14]。

5.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开放型经济的均衡发展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在建立开放型经济格局中,促进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的全面均衡发展。一是要强化对外开放的政策效应,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出台灵活有效的招商引资和优化外商营销环境政策,支持企业用足政策、用活政策,在产业发展上引导企业做强做大,形成区域特色,打造名牌,走向国际。二是每个区域在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使自身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在区域合作中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错位发展的机制,共同构筑区域开放型产业联动发展格局。三是对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积极尝试通过政策倾斜、产业转移、飞地经济等途径和方法,加速追赶型经济发展,实现高水平的区域内部均衡发展。

五、结 语

40年来,广东在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的开放优势逐渐消失,新的困难和挑战进一步凸显,广东事实上处于“不改革是后退,慢改革也是后退”的险境之中。面对这样的形势,唯一的出路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两会”广东代表团讨论会上提出的“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全面开放,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培育对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凝聚共识,创新体制机制,在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同时,努力推动形成广东开放型经济新的、更高水平的格局。

参考文献:

[1] 裴长洪.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研究纲要[J].经济研究, 2010(4):14-29.

[2] 裴长洪.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本目标和主要特征[J].经济学动态,2014(4): 8-17.

[3] 高新才,咸春林.开放型经济: 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 2012(3): 74-77.

[4] 劉勇.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框架构建研究[J].理论与改革,2009(2):84-86.

[5] 张二震,戴翔.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探讨[J].南京社会科学,2014(7): 6-12.

[6] 吕薇.以创新支撑现代经济体系建设[N].经济日报,2017-12-01(13).

[7] 曹阳.国家治理现代化评价体系研究[J].经济问题,2018(1): 97-103.

[8] 王慧艳.广东工业产业结构演变进程比较分析——广东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9):87-89.

[9] 朱卫平,陈林.产业升级的内涵与模式研究——以广东产业升级为例[J].经济学家,2011(2):60-66.

[10] 连晓鹏.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广东制造业大发展[J].广东经济,2018(2):34-37.

[11] 中国科技战略研究小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R].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98-99.

[12] 楊登霞.基于国际产业转移下广东科技创新战略研究[D].广州: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7.

[13] 刘明广.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广东区域创新效率动态评价[J].统计与管理,2017(1):67-71.

[14] 赵修卫. 关于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J].中国软科学,2001(10): 65-69.

Key words: a new era;Guangdong;open economy;new pattern

作者:丁孝智 王海飞

第2篇:广东:金融创新拉动对外开放新引擎

随着“一带一路”推进,银行业紧跟广东发展和开放的脉搏,围绕新的融资需求推进金融创新,全力支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粤港澳合作,积极打造广东自贸区,为广东打造对外开放新引擎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南粤大地以改革而兴。三十年来改革之花落地生根,广东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分工的调整,生产发展要素条件的变化,广东的发展迎来新的挑战。

思路决定出路,定力源于动力。“一带一路”为广东发展带来破题新机遇。年初,承接国家“一带一路”规划,广东在实施方案中提出,通过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抓手,联手港澳台和周边省区,推进与沿线国家合作,力争把广东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枢纽、经贸合作中心和重要引擎。

新形势下,金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对银行业的金融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东银监局正在积极布局:一方面创新监管举措,明确了“一揽子”监管引领、“立体化”沟通联动以及“多层面”问题解决与反馈三项机制,加强引领和服务;一方面抓重点项目落实,建立了台账“目标”式管理,以对“一带一路”项目进行储备和持续跟踪。据统计,截至2015年9月末,广东银行业支持“一带一路”的项目共有91个,投入授信总额814亿元,贷款余额241亿元,涉及泰国、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2个沿线国家。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广东银行业金融机构正在积极优化自身信贷结构、创新信贷产品,并通过多种服务模式,支持经贸合作和中国企业“走出去”。与此同时,充分利用自贸区的平台,积极促进自身的对外合作和开放。

以跨境业务创新

促进投资服务便利化

2015年上半年广东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点14国的进出口额增长8.6%,发展能源在外、资源在外、市场在外的“三头在外”产业,成为广东外贸转型的新路径。但与此同时,在海外拓展的过程中,“走出去”的企业在对跨境资金管理和海外投融资等方面有着紧迫的金融需求。

“为了实现灵活、便利的跨区域资金调配,保障美的在海外发展的资金服务和需求,美的集团多年来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面临跨境资金调拨不便以及资金利用效率低等障碍”,美的集团财务公司姚向明说。不止美的一家,在海外设立平台,以实现对外集中采购、销售和进行投融资的‘走出去’集团都有相似的问题。

跨国企业在跨境资金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三大需求:一是企业对集中和自动化管理跨境贸易与结算的需求。二是对于跨境资金的流动性要求,包括境内形成的过剩资金向海外投资发展的需求,以及境内企业充分利用海外资金的需求。三是对于外本币自由汇兑的需求。此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在广东推出了“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政策,一些境内企业已经通过银行建立了国内资金池业务,但是随着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大,仍存在一个迫切的需求:将资金池进一步扩展成为日常跨境现金管理的平台,同时在实际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建立境内外的投融资机制,成为一个有双向意义的资金池。

针对此类需求,工商银行广东分行创新推出了“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产品。办理此业务后,美的集团通过工商银行全球现金管理平台,实现了境外和境内数十家成员公司的外汇资金归集。据姚向明介绍,截至2015年9月末,美的集团共实现外汇资金跨境归集6.27亿元,人民币资金跨境归集154亿元,大大提升了其资金运营的效率。

目前,广东已有多家银行开展了“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截至2015年4月,广东省内就有TCL、美的、宝洁等15家跨国集团办理了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累计结算量107亿元人民币。

相比在海外运营多年的大型跨国集团,准备借“一带一路”东风开拓海外市场的境内外向型企业,在跨境金融服务上有更多的诉求,特别是在境外融资上时常面临困境,更需要银行的支持和保障。

为此,银行推出了丰富的境外融资方式助力企业拓展海外业务,其中“内保外贷”业务已成为一大亮点。在此模式下,境内银行可为企业在境外注册的附属企业或参股投资企业提供担保,由境外银行给境外投资企业发放相应贷款。

“我们在新加坡成立了一家公司,但由于新成立的公司信用不足,达不到当地银行所要求的申请贷款条件,导致业务无法顺利开展。在这种情况下,进出口银行通过‘内保外贷’业务,为我们开立了融资性保函,帮助我们从当地银行争取到了融资额度和优惠条件”,广东农垦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吕林汉介绍。

广东农垦是从事专业化橡胶种植的企业,已与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对外投资期间,是否能获得境外低成本融资,是其是否能顺利开拓海外市场的关键因素,“内保外贷”已成为获得资金的有效方式之一。

据了解,针对企业境外发展的资金需求,跨境产品和业务正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多家银行正通过创新跨境投资贷款、并购以及供应链融资等业务,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境外较低利率资金,降低融资和汇兑成本。

依托金融合作

支持粤港澳互联互通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的世界级跨海大桥,全长接近50公里,建成通车后将使港珠澳形成一小时经济圈,有效融合成为一个区域加入到“一带一路”战略中来,成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及枢纽。

港珠澳大桥由三地共建,作为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桥梁工程,其融资安排曾经是多方关注的焦点。大桥工程估算总投资为726亿元。其中,主桥部分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出资157.3亿元,银行贷款融资约220亿元。由于面临诸多挑战,项目对参与融资的银行要求极高,其招标书中曾显示,银行需拥有2200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以及曾承担50亿元以上人民币贷款,且大桥融资项目年限长,少则10年,最长更达35年。

经过多轮角逐,中国银行获选成为港珠澳大桥项目贷款牵头行,即负责大桥主桥部分约220亿元项目贷款的融资安排和银团筹组,并对项目筹备、建设和运营提供整体金融服务。

“港中澳大桥项目绝不仅仅是银团贷款那么简单,它是我从业三十年见过的最复杂和困难的项目”,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赖哲朗在谈到港珠澳项目时感叹道,在大桥正式启动建设后,中国银行需为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提供包括承建施工企业资金结算与监管、施工工程保险、企业年金、代发薪、公积金、信用卡等全面的金融服务,这个服务的期限与大桥的使用寿命一致,为120年。

复杂并不只体现金融服务的全面和时间跨度长,港珠澳大桥涉及“一国两制”条件下的粤港澳三地,项目执行的方案和每一个步骤都需与三地对接,涉及到诸如财务、会计、法律等的所有问题,也都需要符合三地的法律和监管要求。

目前,随着港珠澳大桥逐渐完工,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开始启动粤港澳三地路费收取系统的设计开发,其中涉及收取港元、澳门元及人民币三种货币及清算的内容。在广东银监局、中国人民银行广东分行的指导下,中国银行正积极配合协助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与粤通卡、香港快易通等收费系统关联公司对接,对收费模式、汇率换算、清算渠道、外汇管理等各方面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和系统开发,以确保通车后路费收取及资金监管的顺利开展。

广东银监局人士表示,加强粤港澳互联互通是落实“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辖内银行除了依托专业金融服务支持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加强与港澳金融市场的合作。据了解,目前港资银行已经实现广东全省地级以上城市全覆盖,澳资银行已在横琴成功设立代表处。广东省内银行也有多家在香港和澳门设立分行或代表处。

以自贸区为创新平台

丰富金融服务

作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广东自贸区承担着与沿线国家对接,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打造重要国际贸易门户、对外投资窗口、现代物流枢纽和金融服务中心的重要任务。

广东自贸区从成立之初,就有诸多银行金融机构入驻。南沙片区方面,自贸区挂牌当日就有中国银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自贸区支行纷纷揭牌,农业银行也宣布该行南沙支行已经获批升格为分行。横琴新区金融产业服务基地则已有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华润、光大、平安、中信等超过10家银行签约入驻。此外,广州农商行全资成立的珠江金融租赁、邮储银行发起设立的中邮消费金融也都注册在南沙自贸片区,进一步丰富了自贸区内金融机构服务体系。

“目前广东自贸区在南沙、横琴片区的银行营业网点已超140个,而拟设立的各类银行金融机构还有超70家”,广东银监局副局长任庆华介绍,“广东银监局引导银行业结合两个片区的定位,突出对接港中澳,突出金融创新,支持自贸区发展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

围绕金融创新,加强自贸区跨境金融便利化,多家银行已经在跨境人民币双向融资、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自贸试验区与港澳地区金融同业合作、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非银行金融机构跨境人民币业务、跨国企业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等业务上实现了市场突破,并与企业正式展开合作。

而针对自贸区内特色企业的需要,银行也提出了创新的解决方案。比如,中国银行为解决南沙港区数量庞大的物流运输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推出了微型企业贷款,挂牌当日即向某物流公司发放首笔130万元的微型企业贷款。而对多家跨境电商的跨境支付需求,农业银行广东分行自主开发跨境电子商务支付平台,集网上支付、与海关系统对接、线上下单线下支付、跨境人民币支付结算、跨境外汇支付结算等功能一体化的跨境支付服务平台,能够达到商户与相关监管单位“信息流、支付流、物流”三者实时核销的要求,实现跨境电商“境内关外”销售配送的目标。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5年第12期。

作者:安嘉理

第3篇: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学校德育实践路径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德育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基本宗旨,在学校德育发展和创新上成绩斐然。梳理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学校德育的实践路径,对于进一步促进和深化新时代学校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概言之,广东学校德育实践的基本路径涵摄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推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坚持齐抓共管的合力育德模式;打造广东德育发展的新亮点;深化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关键词:德育课程;德育一体化;合力育德;特色德育;队伍建设

改革开放42年,不仅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绩的42年,也是广东学校德育接续发展的42年。42年来,广东学校德育始终围绕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从多方面进行道德教育的理论探索与创新实践。这些创新举措的实施与典型案例的应用,不仅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亲历者、启示者的角色,同时也起着引导者、推动者的作用,对于广东德育改革和创新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一、加强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

为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1986年1月17日,广东省委批转省委宣传部、省高教局党组、省教育厅党组《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的意见》。该文件提出: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小学思想品德课要加强以“五讲四美”和“五爱”内容为中心的社会常识(包括法律常识)和社会公德的教育。中学思想政治课,初中阶段进行道德、民主和法制及纪律的教育,进行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常识的教育;高中阶段进行初步的社会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1]文件颁布后,广东成立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制订了改革实验方案,组织编写初中教材,并于当年9月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实验中学等9所中学进行实验。小学也按照国家教委颁布的《思想品德教学大纲》的要求編写了思想品德教材,并进行了实践。高等教育方面,广东组织编写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四本新教材,并进行改革实验。大学的政治理论课,本科开设“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革命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三门必修课,适当开设了政治理论选修课。专科学校的教学内容适当减少,理、工、农、医专业只开其中两门。

2005年,广东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严格执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规定课程,落实规定学分。在国家实行“一纲多本”的前提下,集中力量编写一套体现广东特色的、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2006年,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广东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逐步建立符合广东实际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机制,保证高等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广东省教育厅组织制定并颁发了《广东省高等院校(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粤教思[2006]90号),由高职高专院校和广东教育学院贯彻执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粤教思[2006]99号),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此外,为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还成立专门指导机构。2015年12月15日,第四届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思政教学改革创新研讨会在广州举办。会议成立了第四届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将进一步加强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宏观管理,发挥专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研究的咨询和指导作用。

二、推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

广东德育致力于强化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积极推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建设。在德育内容设计和课程设置上,实现中小学德育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衔接。中小学阶段,加强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大学阶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结合网络信息时代发展的客观实际,全面加强大中小学思想道德和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加强国情教育和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逐步把廉政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德育体系,让廉政文化进校园、廉洁教育进教材进课堂。建立科学的中小学德育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评价体系。[2]

以广州市为例。1986年9月,广州市教委着手制定了《广州市学校德育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旨在改革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逐步做到系统化、制度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提高学校德育的整体功能和效应,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该方案包括序言、绪论、幼儿园德育系统设计方案、小学德育系统设计方案、中学德育系统设计方案、市属高等院校德育系统设计方案六个部分。幼儿园、小学、中学和高校的德育系统设计方案分别包括对象分析、目标体系、内容序列、实施途径、领导和管理以及评估等内容。各个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该方案从1988年下半年起在广州地区部分学校试点实施。1991年,在实施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的同时,继续试行《广州市中学德育系统设计方案》。与此同时,还充分利用广州市历史名城的有利条件,对中学生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加强德育在各学科教学的渗透、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研讨、试验;召开广州市优秀中学生表彰大会和促进后进生进步的经验交流会;发动学生参加募捐赈灾活动。1992年,在继续开展现代史、近代史和国情教育的同时,结合法制教育,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并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向雷锋、赖宁、邱艳玲等英雄人物学习和读好书等活动。为深化小学德育整体改革,组织开展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州市小学生思想品德现状与对策”等专题研究。1993年,广州市完成了24所中学开展《广州市中学德育系统设计方案》试验的总结。对学生着重进行了人生价值、人生理想教育,以及法制教育和文明行为教育,同时还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2010年,共青团广州市教育局委员会和广州市邮政局联合举办书信节,以邮政明信片、邮笺为载体,以传统书信为积淀,通过书信写作,促进家庭伦理亲情和社会道德文明的价值回归。2017年,为提升学生媒介素养、深化新媒体德育创新平台建设,广州市建立“羊城时政学堂”校园记者站并开展骨干培训。该项活动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可以说,广州市在德育工作的开展方面,有整体设计的思维,从课堂内走向课堂外,由学科课程转向生活课程,由传统德育课程、德育模式向体现现代时代特点的德育内容与德育渗透形式层层扩展与推进,形成了德育的“道德体验模式”“生态德育”“团体辅导模式”“阳光德育模式”等模式,实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涵盖民族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禁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健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感恩教育、环境教育、行为养成教育等内容的“大德育”体系。[3]

三、坚持齐抓共管的合力德育模式

1983年,具有家校合作性质的全国第一所“小学家长学校”和“中学家长学校”应运而生,发源于广州市乐贤坊小学和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家长学校的创建是这一阶段广东中小学德育最具时代性和富有深远影响意义的重要事件。在此以后,中小学“家长学校”便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中国大江南北。时至今日,以“家长学校”“示范性家长学校”为特色的广州市和广东省中小学“家校共育”仍然是广东中小学德育的特色品牌。20世纪80-90年代,社会文化的多元影响及“应试教育”的压力,呼唤多元开放德育模式建立和德育的整体化建设。广东中小学德育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地提出了具有针对性、适时性和预见性的价值导向的建议,形成了与时俱进的开放创新的多元德育发展模式。1988年9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潮州召开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潮州市动员全社会力量,培育“四有新人”经验。这一经验在全国反响强烈,引起国家教委和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肯定。1991年3月,国家教委在潮州召开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推广潮州经验,总结提炼出领导重视,党政齐抓共管,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培育“四有”新人,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自此,齐抓共管成为影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小学德育的基本模式。换言之,体现党政和全社会多面联手的“齐抓共管”社会德育新模式,起源于从广东走向全国的“潮州经验”。

“齐抓共管”是主题内涵,“家长学校”是鲜明标志,两者交相辉映,形成了广东中小学德育这一时期最为绚丽的创新之花,同时,也为广东中小学德育和家校合作与协同共育奠定了生态式发展的深厚基础。2007年7月,广东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中山召开,总结提炼出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文明办统筹协调、教育行政部门主导,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依托社区、社会参与”合力联动机制。这是对齐抓共管经验的新发展和新突破,是广东创造出的又一个新经验、新模式。

以广州为例。仅2012-2017年间,在整合资源推进家校合力育人上,广州取得了如下成绩:评选优秀家长学校200所、示范家长学校90所,培训家长学校骨干教师5300余人;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实施《广州市中小学家长学校教学大纲》,出版10册《广州市中小学家长学校教材》;受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委托,研发《教子有方——广东省家庭教育指导用书》;组织家庭教育专项调研,启动制定《广州市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意见》;建立26个家庭教育实践基地,发挥其区域性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在全市部分中小学校,少年宫和名班主任工作室开展了面向家长的广州市“家教学堂”免费讲座百余场次,参与家长近10万人次;推进家长委员会建设,提升家庭教育指导队伍专业能力。[4]截至目前,广州市建立了健全的市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培训)中心、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与援助中心等机构,推动广州市教育学会中学德育专业委员会、中(小)学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等群众性团体建设,形成行政主管、专家指导、学校及群众参与相结合共同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机制和管理架构。

四、打造广东德育发展的新亮点

2006年,广东省教育厅发文委托广东教育学院成立“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连同2003年建立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2008年设立的“中职学校德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形成了教育行政主管与高校专家指导相结合推进中小学德育的工作机制和专业指导平台,协助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全省中小学德育的专业性研究与指导工作,以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中心成立后,积极协助并主动作为,组织全省高校专家形成“智库”以及建立省、市、区三级德育研究与指导网络,成为德育行政与中小学德育的桥梁和纽带,在德育重大决策和举措的研究、设计、咨询、指导等方面,特别是在创办和组织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名班主任培养对象培养、德育干部培训、德育创新奖组织、德育研究课题管理、德育示范学校评估、名班主任工作室管理、德育特色学校指导等方面发挥着专业研究、指导与服务作用。2008年,广东教育系统组织开展了中小学德育督导评估,建立评估激励机制,以评估促进学校德育规范管理,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同年,广东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广东省中小学德育创新奖评选活动,总结交流德育创新成果,引导和鼓励中小学校积极开展德育创新,破解德育难题,进一步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09年,该活动更名为“广东省中小学德育创新成果展示活动”,目的也是进一步引导和鼓励中小学校(中职学校)创新德育工作,培育新亮点,增创工作新优势。2011年6月-2012年6月,教育厅组织五批专家154人对全省19个地市特色品牌示范学校进行了评估,并在全省各地产生了示范性影响,起到了引领学校德育特色创新发展的作用。2014年,德育创新成果展示活动改为“百系列”学校德育优秀成果展示活动。这对推动中小学德育特色创新产生了巨大推动力,形成了广东中小学德育特色创新促进学校发展热潮。2016年,广东省教育厅德育主管部门提出要加强德育工作特色培育和品牌推广,展示“百系列”学校德育创新成果,成立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联盟,探索建立省、市、县(区)三级德育示范学校交流合作平台。

在德育理论研究上,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德育实验研究于2005年5月启动,2009年发布和实施《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科研课题指南》,2010年印发《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科研课题管理细则(试行)》。此后,德育发展走上课题化、制度化、规范化之路。课题管理平台指导着各地各中小学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德育课题研究,以德育课程化、实效性,德育能力提升、德育特色创新发展为主题开展德育新思路、新模式、新举措的探索,有力引领和带动了德育科研在中小学普遍开展,不断提升学校德育科研意识和形成了系列富有广东特色的学校德育创新发展成果。“德育中心”成立后,中心专家基于调研以及一线学校的要求,建议广东省教育厅增设中小学德育创新奖,以激发广东中小学德育研究与实践创新的热情。2007年10月,广东省教育厅设立中小学德育创新奖首届评选活动。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广东省中小学德育创新奖评选活动”后来改名为“广东省中小学德育创新成果展示活动”,每两年舉办一届。激励机制有力推动了中小学德育的创新发展,全省各地中小学德育特色创新项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德育实践举措上,这一阶段中小学德育改革展现出许多新亮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训为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提供了心理学的专业依托和指导;心理学原理与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德育和班主任工作实效;德育与心育整合探索蔚然成风,相关成果层出不穷,涌现一大批“德心整合”的中小学德育创新实践新样式,如“体验德育”“走心德育”等,凸显了广东德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取向和特色。[5]

五、深化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开拓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需要依靠具有奉献精神、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的专业型德育工作队伍,尤其是作为学校德育的主力军、生力军和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的班主任队伍。班主任专业能力建设是广东德育改革与创新发展的重要思路和有效策略。因此,建立和培养一支具有“主业意识”、奉献“爱的事业”精神和专业能力的班主任队伍,是开拓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的关键。广东省中小学班主任能力建设计划,以专业成长为主题,着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奉献精神好、专业能力强、有教育智慧的班主任队伍。为实施班主任能力建设计划,广东省教育厅自2005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2005年出台《广东省中小学班主任能力建设计划》(粤教思[2005]37号),2006年发布《关于广东省中小学班主任能力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粤教思[2006]10号),规范班主任培训工作,成立广东省中小学班主任讲师团,启动“名班主任”培养工程。2006-2018年已培养五批“名班主任”培养对象,333个人获得“名班主任”称号。2011年起建立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至2018年已建立三批73个“名班主任工作室”,为“名班主任”的后续发展和示范作用发挥提供了平台。2007年发布《关于举办广东省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的通知》(粤教思[2007]10号),2007-2018年,共举办了七届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大赛成为广东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和德育创新的生长点,形成广东班主任和德育特色品牌,影响并带动全国。班主任能力建设计划成效显著,一批批优秀的“名班主任”和“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脱颖而出,在省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广东班主任军团现象”。[6]2009年8月,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广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和广东省教育厅四部委联合颁布了《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这两份文件是广东省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这两份文件的精神指导下,各高校充分调动党团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和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积极性,形成全员育人的机制,促進德育工作者健康成长。

总体而言,改革开放40年以来,广东学校德育在发展中创新,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也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绩。然而,广东学校德育的道路依然面临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德育功能、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和完善等问题上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展望未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广东学校德育改革将伴随经济与社会的进步,走上现代化的新征程。在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广东学校德育将具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促进德育的现代化。在高校深化改革的推动下,广东德育改革也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为新时代的人才培养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广东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广东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232.

[2]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组编.广东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报告[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65.

[3][4][5]卢晓中.广东教育改革发展40年[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8:152,156,163.

[6]广东省档案馆编.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档案文献·广东[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8:364.

责任编辑  晨曦

作者简介:黄聘,广州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广东高校省级重点平台和重大科研项目(青年创新人才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公共性向度”(项目编号:2017WQNCX080)研究成果。

作者:黄聘

第4篇:广东开放大学

广东开放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省教育厅直属,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要面向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可授予学士学位。学校服务于广东学习型社会建设,以开放的学习平台,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78年11月的广东广播电视大学。2012年12月获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东开放大学,是全国六所开放大学之一,同时也是国家开放大学分部。目前开设本科专业19个、专科专业29个,在册学历教育学生18.6万人。36年来,学校累计培养本、专科毕业生80多万人,为普及广东高等教育、提升全民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本部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其中全国和广东省优秀教师17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18人。同时聘请了一批国内外专家学者、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领军人物,指导和推进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现有法律与行政管理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与标准化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和直属学院5个学院,首批开设标准化工程、文化产业管理、法学(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信息安全4个本科专业。

发展历程

1978年2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成立; 1978年11月,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成立;

1979年2月6日,广东电大与中央电大同步举行首批学生开学典礼,在广州、佛山、江门三市及南海、三水、东莞、顺德、从化、花县7县收学员12599人;

1988年6月,广东省高教局批准广东广播电视大学试办本科专业;同年招收汉语言文学、企业经营管理2个本科专业,共计80人;

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广东广播电视大学为“专升本”试点单位,同年招收法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学生各100名;同年广东电大开办“电大普通专科班”;

1999年,广东广播电视大学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参与教育部批准的“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 2009年11月,30周年校庆;

2010年11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由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承担“组建广东开放大学,探索终身教育模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2011年3月,项目同时成为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广东开放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要面向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

2012年12月26日教育部同意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广东开放大学,学校代码为51315。

使命与目标 广东开放大学办学使命是,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广东开放大学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汇集社会优质教育资源,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服务终身教育,特色鲜明、国际接轨、国内一流的开放大学。 建设的具体目标,实现“六个一”: 一网:覆盖全省的数字化网络; 一台:广东省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一库:广东省终身教育数字化资源库; 一行: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 一团队:网络教师团队; 一模式: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机构 信息与工程学院 法律与行政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与标准化学院 文化与传播学院 直属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基础教学部 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刘卫国 校长、党委副书记:方健壮 纪委书记:李海燕

副校长:李江、余嘉强、孙平、陈显强

第5篇:广东开放大学

广东电大报名、咨询请上:广州电大招生信息网

广东开放大学

广东开放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要面向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

日前,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发文批准广东省12个项目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其中,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承担的“组建广东开放大学,探索终身教育模式”项目成为试点项目之一。这表明,广东开放大学创办工作已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目前,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正按照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广东省教育厅的文件要求,加紧制定和上报试点项目具体实施方案。

据悉,我国已有国家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等开放大学。 历史发展

1978年2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成立;[2] 1978年11月,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成立;

1979年2月6日,广东电大与中央电大同步举行首批学生开学典礼,在广州、佛山、江门三市及南海、三水、东莞、顺德、从化、花县7县收学员12599人;

1988年6月,广东省高教局批准广东广播电视大学试办本科专业;同年招收汉语言文学、企业经营管理2个本科专业,共计80人;

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广东广播电视大学为“专升本”试点单位,同年招收法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学生各100名;同年广东电大开办“电大普通专科班”;

1999年,广东广播电视大学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参与教育部批准的“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

2009年11月,30周年校庆;

2010年11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由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承担“组建广东开放大学,探索终身教育模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2011年3月,项目同时成为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广东开放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要面向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

2012年12月26日教育部同意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广东开放大学,学校代码为51315。 广东电大报名、咨询请上:广州电大招生信息网 教学目标

广东开放大学办学使命是,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广东开放大学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汇集社会优质教育资源,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服务终身教育,特色鲜明、国际接轨、国内一流的开放大学。[3]

建设的具体目标,实现“六个一”: 一网:覆盖全省的数字化网络; 一台:广东省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一库:广东省终身教育数字化资源库; 一行:学习成果认证和学分银行; 一团队:网络教师团队; 一模式: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设置

工程技术学院(物联网工程学院) 计算机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法律与行政管理学院 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 数码设计与制作系 管理工程系 外语系 文化产业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基础教学部

专家观点

2011年5月6日,广东开放大学建设方案研讨会在省电大召开,集体讨论和广东电大报名、咨询请上:广州电大招生信息网 修改《广东开放大学建设方案(讨论稿)》(以下简称《方案》)。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梅醒斌、校长方健壮、副校长李江和陈显强,广东电大系统10所市级电大和6所县级电大领导以及省电大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省教育厅高教处胡振敏处长应邀出席了会议。

梅醒斌书记主持会议并讲话。梅书记强调,制订《方案》是组建广东开放大学的基础性工作,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在《方案》制订过程中要广泛征询意见、汇聚共识,充分调动全省电大系统的力量为建设具有广东特色、国内一流的现代远程开放大学建言献策。

会上,胡振敏处长对广东开放大学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胡处长指出,建设广东开放大学是我省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广东省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广东电大32年的办学经验,为广东开放大学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胡处长认为,广东开放大学建设方案的制定要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并注意结合学校实际和广东省区域特色,科学开展设计和论证,注重《方案》内容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方健壮校长在会上传达了由中央电大组织在昆明召开的开放大学试点建设专题研讨会第二次会议的主要精神,系统介绍了在开放大学体系、功能定位、办学自主权和专业建设等方面取得的共识。方校长指出,建设广东开放大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实现学校做强做大办学目标的创新举措,广东电大系统各级电大要通力合作,步调一致,科学制定和完善《方案》,加快广东开放大学的建设步伐。

李江副校长就《方案》的背景及重点内容作了专题汇报,着重阐述了广东开放大学建设的思路构想和筹备工作开展情况,并对《方案》的主要内容作了详细解释和说明。

更多开放大学信息请查询:国家开放大学(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招生信息网。网址:

第6篇:广东开放大学历史

1978年2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成立; 1978年11月,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成立;

1979年2月6日,广东电大与中央电大同步举行首批学生开学典礼,在广州、佛山、江门三市及南海、三水、东莞、顺德、从化、花县7县收学员12599人; 1988年6月,广东省高教局批准广东广播电视大学试办本科专业;同年招收汉语言文学、企业经营管理2个本科专业,共计80人;

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广东广播电视大学为“专升本”试点单位,同年招收法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学生各100名;同年广东电大开办“电大普通专科班”; 1999年,广东广播电视大学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参与教育部批准的“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 2009年11月,30周年校庆;

2010年11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由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承担“组建广东开放大学,探索终身教育模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2011年3月,项目同时成为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广东开放大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要面向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 2012年12月26日教育部同意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广东开放大学,学校代码为51315。

广东电大咨询、报名请上:广州电大招生信息网

第7篇:广东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专科2018年秋社交礼仪作业练习二02

广东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专科2018年秋社交礼仪作业练习二02

一、判断题

1. 如果有重要客户来我们这里拜访,为表示热情,我们应当一口气跑到公司大门口去迎接。( ) 对 错

2. 要想表示诚意,就必须延长握手时间。( ) 对 错

3. 观看体育比赛时也要按照惯例选择适宜的服装。( ) 对 错

4. 印刷名片是件小事,顺手就能做了。( ) 对 错

5. 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场合,我们都必须严格按照所学习的“正确”的礼仪规则去做。( ) 对 错

6. 乘坐地铁扶梯时要右侧站立,留出左侧给有急事的人通行。( ) 对 错

7. 在交谊舞会上,随便拒绝别人的邀请是不礼貌的。( ) 对 错

8. 拜访客户的过程中感到与客户非常“投缘”,虽然很想继续聊下去,但是为了不过度打扰客户,还是应当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起身告辞。( ) 对 错

9. 见到客户单位总经理时,要等对方给自己递出名片以后,自己再向对方递出名片。(

) 对 错

10. 约定好了拜访客户的时间,不能迟到,而且到得越早越好。( ) 对 错

11. 签字仪式上,双方人员的身份应该对等。(

) 对 错

12. 要那么多名片没有用处。( ) 对 错

13. 向来宾赠送的礼品,应具有独特的特征。(

) 对 错

14. 商务人员在本单位庆典活动中发言时,务须注意的问题是发言宁短勿长。( ) 对 错

15. 签字时各方代表的座次合乎礼仪的安排是:客方签字人在签字桌右侧就座 。( ) 对 错

16. 签字人正式签署合同文本时,通常的做法是首先签署他方保存的合同文本。( ) 对 错

17. 男士握女士手时只需握住女士四个手指即可。( ) 对 错

18. 送人鲜花通常讲究要送双数,意即“好事成双”。 (

) 对 错

19. “第一印象”在商务交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对 错

20. 当我们见到任何人时,都应当主动握手。( ) 对 错

21. 在一家以“顾客是上帝”为宗旨的公司里,应当先把客户介绍给自己公司的同事,然后再把同事介绍给客户。( ) 对 错

22. 商务庆典活动必不可少的程序包括邀请来宾参观。( ) 对 错

23. 在递送本人名片时,应走近对方,双手递上正面面对对方的名片。(

) 对 错

24. 商务拜访中需要遵循的时间礼仪包括早到没关系但不能迟到。( ) 对 错

25. 国际体育比赛的颁奖仪式中,亚军站在冠军的左边。( ) 对 错

26. 介绍他人相识的顺序讲究“尊者居后”,即介绍职务高者与职务低者相识时,应先介绍职务低者,后介绍职务高者。( ) 对 错

27. 见面问候很重要,是否道别无所谓。( ) 对 错

28. 男士握女士手时只需握住指尖。( ) 对 错

29. 送礼时,但凭心意,毫无禁忌。( ) 对 错

30. 面对众人演讲开始前或者结束以后,可以对大家行鞠躬礼致意。( ) 对 错

二、单选题

31. 与多人交换名片,应讲究先后次序,正确的次序是:( ) a. 由近而远

b. 按身份的重要性挑着来 c. 由远而近

d. 左右开弓,同时进行

32. 与人交谈时,应注视对方哪个位置最合适 (

) a. 鼻尖到胸前 b. 额头 c. 衣领

d. 双眉到鼻尖构成的三角区

33. 下列关于语言礼仪不正确的是( ) a. 商务交往中应该遵循真诚坦率,畅所欲言 b. 商务语言的特点:“少说多听”

c. 双方初次见面无话可说时,可以“聊天”——谈天气 d. 语言要正规标准

34. 在接待工作中,一切具体的接待事务均应依据( )原则来依次确定 a. 热情接待 b. 身份对等 c. 宾主双方关系 d. 礼宾秩序

35. 在飞机上,公共用餐时间里,您的座椅靠背应调到什么位置:( ) a. 都可以 b. 调直

c. 自己认为舒服的位置

36. 男女一起进入舞厅时,应 ( ) a. 女子在前 b. 双双挽臂而行 c. 男子在前

37. 到住宅拜访时,哪一点是错误的?(

) a. 事先有约,准时赴约 b. 讲究服饰仪容

c. 拜访时,连续不停地按门铃或敲门

d. 初次登门造访,一般应考虑酌情带点小礼物

e. 注意常用礼节

38. 签字人正式签署合同文本时,通常的做法是(

) a. 在由己方保留的合同文本上签字时,应让对方名列首位 b. 首先签署他方保存的合同文本 c. 首先签署己方保存的合同文本

39. 国际社会公认的“第一礼俗”是:( ) a. 尊重原则 b. 女士优先 c. 宽容的原则

40. 客户来访时,如果乘坐专职司机驾驶的轿车,应安排客户坐在什么位置 ( )

a. 司机旁边 b. 后排右边 c. 后排左面

41. 在公共场所乘自动扶梯时应靠哪侧站立,以便留出另一侧通道供有急事赶路的人快行。(

) a. 右侧 b. 中间 c. 左侧 d. 随便

42. 在女士需要的时候,男子应帮助女士提包或者其他物品东西。但下列哪样物品不适合长时间帮助女士提(

) a. 坤包 b. 行李 c. 背包

43. 听音乐会不应迟到,如万一迟到,应何时坐到座位上:(

) a. 两首曲子中间 b. 随到随坐 c. 中间休息时

44. 商务拜访中对时间礼仪把握不正确的是(

) a. 应适时告辞

b. 不能随意变动时间 c. 不能迟到也不可早到 d. 早到没关系但不能迟到

45. 向来宾赠送的礼品,不应该包括的特征是(

) a. 宣传性 b. 荣誉性 c. 独特性 d. 时尚性

46. 下列关于交换名片的表述哪个是错误的 ( ) a. 收到名片后,应该仔细审视一下,最好读出来 b. 名片上的字体应该朝向对方 c. 陌生的姓氏要主动问询 d. 交换名片时一定要双手

47. 在社交场合,下列一般介绍顺序,哪个是错误的 a. 先将外人介绍给自家人 b. 将年轻的介绍给年长的 c. 将男性介绍给女性

d. 将先到的客人介绍给晚到的客人

48. 签字时各方代表的座次合乎礼仪的安排是(

) a. 客方签字人在签字桌右侧就座 b. 助签人应站立于签字人的右侧 c. 助签人应站立于签字人的身后 d. 客方签字人在签字桌左侧就座

49. 商务人员在本单位庆典活动中发言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 a. 发言要简短 b. 讲究礼貌

c. 多用手势增强气势 d. 沉着冷静

50. 关于握手的礼仪,描述不正确的有:( )

a. 客人到来之时,应该主人先伸手。客人离开时,客人先握手。 b. 男士与女士握手,男士应该在女士伸手之后再伸手 c. 忌用左手,握手时不能戴墨镜 d. 先伸手者为地位低者

第8篇:广东改革开放40年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40年来广东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根本动力就是改革开放。总书记最近视察广东时,向世界郑重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在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这一重要地域,总书记这些重要宣示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决心。因此,深刻理解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我们坚定信心,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改革开放是一条正确的道路

“改革开放道路是正确的,必须一以贯之、锲而不舍、再接再厉。”这是总书记这次视察广东时在总结前海、横琴改革开放成功经验时再次强调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作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先后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区,设立各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各类对外开放功能平台的实践探索与成功经验表明,中国改革开放是一条正确的道路。通过对外开放,中国加入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外资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管理、制度创新等方面对中国企业起到示范作用,中国企业获得了学习效应,提高了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了行业效率。同时,开放促进了改革,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完善,这是对外开放的制度创新效应。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大规模开展法律法规清理修订工作,中国营商环境改革成效显著。在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营商环境排名上升至第46位,进入世界排名前50的经济体之列。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2017年中国在全球货物贸易进口和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分别达到10.2%和12.8%,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4.1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6956.8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吸引外商投资1363.2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40年来,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交融,提升了全球价值链的效率与效益,形成了中国与世界经济互利合作的局面。

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总书记这次视察广东对新一轮改革开放提出的新命题。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开放合作、全球治理变革和全球共同发展面临新形势与新需要;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对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提出了新要求。总书记提出,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就是要不断丰富和完善改革开放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新时代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一系列思想理论的新目标,是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从这样的高度考虑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思路与逻辑,就是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问题。

把广东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总书记在参观“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时,强调“不忘改革开放初心”,再次释放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强烈信号,殷切希望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改革开放发源于广东,“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一直是广东改革开放的精神。因此,在总结改革开放40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广东要不忘改革开放初心,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的新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鼓励竞争、反对垄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发挥广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优势,积极探索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先行先试”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建设透明、高效、公平的市场环境,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把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深化粤港澳紧密合作,提高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各类要素便捷流动,携手港澳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努力吸引外商投资,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双向”开放,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推动广东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发挥广东作为“两个重要窗口”的作用。

第9篇:2018广东公需课-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答案

1、1993年党的()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 C.十四届三中全会

2、党的()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任务 D.十六届三中全会

3、2016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83394个,其中最多的是() A.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4、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的现代化” C.科学技术

5、2017年我国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行业利润总额比2016年增加 A.37

6、从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情况看,占比最高的是() C.食品烟酒

7、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2016年…7.3%,实际增速比GDP快了()B.0.4%

8、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大跃进”运动发生在() A.1958-1960年

9、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逐步改革小城镇的()管理制度…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B.户籍

10、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投入总额为38866亿元,其中()的经费投入占比最大 B.义务教育

11、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试办经济特区 C.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12、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等()个港口沿海城市 B.14

13、201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C.42.7%

14、目前我国已成为“8万亿GDP俱乐部”的两个省(市区)是() D.广东、江苏

15、()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将改革的重心转移到城市 C.十二届三中全会

16、2017年全国财政花在教育上的钱预算为2.94万亿元,…义务教育学生()政策 A.“两免一补”

17、(),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 C.1992年9月

18、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改革向医药、医疗、()三联动改革转变 B.医保

19、新科技革命,也称作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兴起于二战后的() B.美国 20、2016年末我国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人 A.2.31

2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三去一降一补”的主要内容是()

B.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22、()1月1日起,中国完全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屠宰税、农林特产税。 D.2006年

23、从我国2016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投入结构来看,增长最快的类型是() A.基础研究

24、()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兴国的战略 A.1995年5月6日

25、2017年末年我国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亿元,相比2016年增加了…亿元 B.114696.2

26、()国家统计局印发了《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从财务状况指标、业务活动指标、就业人员指标和补充指标对文化及相关产业进行统计 B.2005年1月

27、2015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5.2%...创造了()的国内生产总值 D.39.4%

28、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家负责、单位包办、封闭运行的制度安排,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责任共担、()的制度安排 A.社会统筹

29、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与农村集镇建设是我国城市化政策的两大支柱 B.乡镇企业发展 30、2015年3月25日,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 C.“中国制造2025

3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教育(),D.优先发展

32、“文革”结束两年间,冲破()的禁锢是一场思想革命 C.“两个凡是”

3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中,首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出现“文化产业”一词 B.2000年10月

34、截至目前,中国大陆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的人口 D.12.5亿以上

35、在普华永道旗下管理咨询机构思略特发布的《2017年全球创新1000强企业研究报告》中,有()家中国企业入围榜单前100 D.6

36、2017年末中国城镇化率达到了() D.58.5%

37、动漫产业已成为广东文化产业的一张靓丽的名片,2017年动漫产业产值占全国的()D.三分之一

38、2013年我国扩大医保范围,试行() C.新农合

39、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拟公布第二批全国….》()…均为15个C.江苏、浙江、山东 40、2004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大类、24中类、80小类 D.9

41、从2017年情况看,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增速高于城镇居民() C.2.2%

42、1978年中国全社会每个就业人口所生产的国民生产总值为632美元,..平均水平的()B.10%

43、近年来,作为文化产业第一方阵,文化产业发展指数连续四年位居省域首位的省份是()A.江苏

44、据估计“文革”十年,中国在经济上仅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 D.5000亿元

45、2017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占全国GDP比重为 B.51.6%

46、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提升文化()的基本途径” D.软实力

47、1990-2003年,我国“教育产业化”和“教育大跃进”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等损坏教育品质和民生的混乱现象 B.乱收费、高收费

48、中国在()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D.1983年

49、()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我国新时期教育的真正起点A.1985年5月 50、2017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10个行业的…,其中增长最快的行业是()B.文化信息传输服务

3、2016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46344.9亿元,人均3351.7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的() B.6.2%

4、2002年召开的中共(),在城市化政策的演变中发挥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A.十六大

5、1978年,党的()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A.十一届三中全会

6、2018年广东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披露,在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3个指标… D.创新绩效

7、2017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294亿美元 A.31399

9、中国于()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单选题) A.2001年12月

10、2016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超过千亿的省(市)有六个,分别为()…和上海 D.广东

12、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中国财税体制改革推行()

B.两步“利改税”、“划分收支和分级包干”制度改革

13、2017年末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是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D.3.9%

17、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运行出现了非常严重的() D.通货膨胀

23、我国卫生资源区域分布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等地卫生水平偏低 C.贵州、西藏

24、《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中央…高于()的增长” C.财政经常性收入

25、新农合是我国政府为了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由政府、()和个人参与..合作医疗模式 C.集体

26、2010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创客空间 A.上海

27、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医疗服务体系、() D.医疗保障体系

29、2017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占全国GDP比重为 B.51.6%

31、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最高的省(市区)是() D.上海

33、中国经济从1978-2011年,32年时间里保持年均()高速增长 D.9.78%

34、我国高校实力最强的五座城市依次为() C.北京、上海、南京、武汉、西安

35、2017年我国5.5万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1950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 C.10.8%

39、据测算,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能拉动消费增长约(),拉动投资增长3.7% B.1.8% 40、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逼近6万亿大关的省(市区)是() D.上海、北京

41、()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是我国新时期教育的真正起点 A.1985年5月

4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设》…业成为国民经济()产业” A.支柱性

43、2017年中国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的世界第20位升至第() B.17位

44、中国县域经济增长模式主要是() C.市场导向、区位优势和产业主导型

47、1988年中国增辟了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C.海南经济特区

4、到2017年底,我国高铁里程达2.5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量的() D.66.3%

5、1984年我国卫生部起草了《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提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多方集资…” A.简政放权

6. 从2017年情况看,全国居民收入结构持续优化,位列增长前两种的是()B.财产净收入、转移收入

24、1978年11月,()敢为天下先,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序幕C.安徽凤阳县小岗村

38、2017年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数达48882件,超过日本,首次升至全球第()位 B.2

49、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发展阶段,()是跨越…战略目标 C.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3、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最高的省(市区)是() D.上海

26、2012年至今,我国民营经济兴起在理论政策的表述上是() C.“三个平等”

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中央…增长高于()的增长” C.财政经常性收入

6、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第一方阵”的省(市)是() C.北上粤苏

上一篇: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下一篇:大讨论提纲黄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