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花开放教学设计

2024-06-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纸花开放教学设计(推荐14篇)

纸花开放教学设计 篇1

活动目标:

1.对纸质花在水中开放的现象,激发幼儿科学探究欲望与兴趣。

2.通过观察纸质花在水中开放实验,培养幼儿猜测、尝试、观察、分析能力。3.发现纸质花在水里开花的原因,了解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活动准备:报纸花、彩纸花、牛皮纸花、皱纹纸花、水槽、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 出示纸花,引出话题

1.提问:小朋友们看一看,这是什么呀?——花, 用什么材料做的呢?——纸

2.老师将纸花折成花苞。示范折纸花苞。花瓣往花心方向折,往中心方向折,一片一片抱紧往里折,然后轻轻地压一下,就做成了花苞,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小朋友猜一猜——会湿,会开,会沉入水里。你们猜的对吗?

3.出示视频,幼儿观察现象。折好的花苞放入水中开放了,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纸花,现在请小朋友自己做花苞,进行实验看看你的花苞会开放吗?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二、幼儿实验探索。1.在实验时,必须遵守实验规则!请小朋友听清规则:(1)每人拿一朵花

(2)折成花苞平放在水里

(3)小手不能碰

2.交流实验结果。小朋友你折的纸花在水中开放了吗?它为什么会开放呢? 你用什么纸折的花苞?——报纸、彩纸、牛皮纸、皱纹纸 看来各种纸花都能开放呀!它为什么会开放呢?

3.总结:纸有吸水性。原来呀,小纸花放在水中,水就慢慢地跑进纸宝宝的身子里去了,就像纸喝了水一样,使花瓣撑开了,这就是纸有吸水性。

各种纸花开放的速度一样吗?哪种纸花开放的快呢?小朋友猜一猜 为什么?

三.幼儿再次尝试实验。

教师为每个幼儿准备四种材质的花苞:报纸花苞、彩纸花苞、牛皮纸花苞、皱纹纸花苞,五个小朋友一组,四个小朋友分别拿不同材质花苞同时放入水中观察,一个做记录,根据开放快慢标上顺序号,1、2、3、4。

现在四种纸花要比赛了,他们比一比,在水里谁先开放?你们猜猜哪一种花会先开呢?为什么?

指名幼儿猜测。

1.你们想不想再去试一试?既然是比赛,就要有规则,这样才能保证比赛的公平。2.出示规则

(1)四个小朋友一组每人拿一种材质的花苞。(2)四个花苞同时平放在水中(3)小手不能碰

3.幼儿操作(1)播放背景音乐

(2)教师巡回指导

4.集体交流实验结果:哪种花先开放,哪种花后开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师总结:原来报纸做的花吸水速度快,花就先开了。而手工纸做的花吸水速度慢,花就开得慢,所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速度也是不同的。四.活动延伸

纸花开放教学设计 篇2

一、什么是数学开放题?

我们所说的开放题,国外叫做“open-ended problem”,即开放结果的问题,对此国内的说法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下面四种:结论不唯一的题是开放题;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唯一的题是开放题;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结论不唯一的题都是开放题;解决方向不唯一的数学题是数学开放题。

我认为,不应该狭义地去理解数学开放题,因为数学开放题是直接针对课堂教学改革而提出的,在研究数学开放题时,应该更多地考虑教学的因素。因此,我比较赞同第四种说法,因为它不仅仅考虑题,更重要的是考虑人,也就是说,它从数学和教学两个方面来规定数学开放题。

二、为什么要研究开放式数学教学?

(一)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是六至十二岁的小孩子,孩子的事业在未来,也就是我们的工作对象都具有未来的性质。

未来是充满开放性和不确定性的。既然我们的工作对象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我们就应该有开放的态度,用开放的方式来教导他们。当我们认识到问题的实质之后,若仍然固守封闭的思想,仍然用僵化的教学方式,那将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二)数学的特点也是开放的。

教师应具有动态的、易谬的数学观,即把数学看成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包含有错误、尝试和改进的过程,它必然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同时指出:“一个教师如果具有动态的易谬的数学观,他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大力提倡学生的参与,包括问题解决、合作学习、批判性讨论等,他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会采取较为容忍的态度,采用师生探讨的方法来消除学生的错误,而不是借助教师的权威。”

三、什么是开放式数学教学?

(一)概念

从微观来看,这里有三个概念:开放式、数学、教学。关于数学,上面已经谈到,下面着重来谈另外两个概念。

1. 开放式。

《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开放,即解除禁锢、限制、封锁等。”借用一个哲学名词,叫做“实事求是”。放开自己的心扉容百川之水,这就是开放式。

2. 教学。

你可能能够列举出关于教学的一百条定义,但它的本义却是确定无疑的,教学是一项帮助学生的学习为目的的事业,简单说就是“教学生会学”,或者说,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套事件。根据这样的观点,一切利用权力灌输的方式都不是教学。

(二)特点

当前,数学教育倾向于认为开放式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已经形成研究热潮。具体说,开放式数学教学被认为有下面几个特点。

1. 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数学潜能。

从课堂教学来说,开放式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参与,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和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例如:小学一年级数学,10以内的加法,“什么数相加等于6?”这是一个开放题,但每位小朋友至少也能说出1—2道式子,在集合几人的答案后,老师进一步要求:“观察这些式子,你能一个不漏的说出所有相加得6的式子吗?”这回小朋友所说的式子比第一次多了,也有序了。这样的开放是收中有放,既面向全体,又让好生吃个饱。

2. 有利于学生更多地交流与合作。

就课堂例题或练习题而言,开放式数学教学要体现在答案的开放性、条件的开放性、策略的开放性和综合的开放性上,它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也强调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中汲取养料,实现“教学相长”之理想。

例如:小学一年级数学“十几加9”,答案虽只有一个,但思维方式却有很多。可以算减法想加法;可以用手指关节数;可以用画图、摆小棒的方法……此时,教师要做的是整理小朋友零碎的想法,比较、分析,让小朋友在交流中博采众长,优化自己的想法。

3. 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不可否认,我们的数学教学往往只注意学生求知的需要而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需要。开放式数学教学强调要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这些需要包括:求知的需要、参与的需要、成功的需要、交流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

4.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基础是创新意识,开放式数学教学,特别是其中的解题教学,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和辩证思维,而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组成。

例如:在认识20这个数时,我这样要求的:“请用学具摆出20,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摆的是20。”小朋友的摆法多种多样:

之前我真想不到“20”会有这么多种摆法,小朋友的想法真让人耳目一新。创新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要想走出来,教师必须能适当地放,自然地放。

四、结语

上面的叙说实际上还涉及另外一个概念,就是“教学情境”(一套事件)。“教学情境”说起来只有四个字,做起来却千头万绪,左右为难。好的教学情景应该像一首动听的歌,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它能沁人肺腑,渗透进孩子的心灵,引起孩子心灵的共鸣,令他们产生无限的遐想。很多诗词就具有这样的效果,一个好的开放题也能有这样的效果。因此,我认为,一个好的开放的教学情境是一节课是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条件。

科学教案《纸花开放》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纸有吸水性的特点

2、感知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

3、愿意动手操作,对实验感兴趣

活动准备:

手工纸花每人2朵,水粉纸花每人1朵,盆、水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探索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一张纸,请小朋友观察这是什么纸。关于这张纸,老师这里有一副图示。幼儿观察理解图示

2、(教师示范将花变成花苞)

3、如果我们把这些花苞放到水里会怎样呢?(幼儿大胆发言)(幼儿将花变成花苞)

二、操作感知,交流讨论

1、介绍实验规则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你观察到了什么?(花苞放在水里,花瓣会慢慢撑开,纸花开放了)

3、教师提问:为什么花苞放在水中,花瓣会慢慢盛开呢? 请幼儿发表见解,教师进行对比

4、小结:原来纸花把水吸到了它的身体里,水吸饱了,花瓣就被撑开了。

这是因为纸有吸水性。我们发现了纸的第一个小秘密。

三、对比试验,经验提升

1、刚才我们发现用彩色手工纸制作的花苞在水中能盛开。老师还准备了水粉纸,如果把这两种不同材质的纸同时放进水里,你觉得哪个会先盛开?幼儿猜测

2、幼儿再次操作:制作花苞,老师说开始时,所有幼儿将两朵花同时放到水中。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集体交流,验证实验结果,修正部分幼儿错误的预测结果。

四、观察实验结果,讨论:为什么手工纸做的花苞开得快?幼儿讲述

小结:手工纸的吸水性强,可以很快的把水吸到身体里,所以手工纸做的纸花很快就开了。水粉纸与彩色手工纸相比吸水性要弱一点,水进入它的身体里就慢,所以水粉纸做的花会慢慢的开。

这是因为不同纸的吸水性是不一样的。我们发现了纸的第二个秘密。

五、活动延伸:

纸花开放教学设计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尝试运用卷、捏、折、贴等不同方法,卷出不同造型的线条卷纸花。

2、鼓励幼儿在掌握多种卷纸技能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并造型,通过搭配组合的方式,表现出美丽的图案。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幼儿:硬纸板、自粘纸、彩纸条、胶水、抹布师:各种形状的纸卷、纸条、胶水、硬纸板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尝试运用卷、捏、折、贴等不同方法,卷出不同造型的卷纸。

1、师出示纸条“这是什么?”“屈,老师.教,案,网”(纸条)师出示圆形的卷纸贴在黑板上“现在我要变一个魔术,请你们想一想变出来的这个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幼儿个别回答“通过卷纸条,结尾的地方用胶水固定住,可以变出圆圆的卷纸,但是为了卷的不那么小,卷完了以后可以稍微抖一抖,让它变得松一点。”

3、“我把一张纸条用卷的方法变成了一个圆形的纸卷,你有其他的办法把这个纸条再变出其他图形?还可以把我们这个圆形的纸卷变出不同造型?请你们去试一试。”幼儿分散尝试。

4、师请幼儿介绍,并做补充:“我这里还有这些图形,请你们来看一看,你觉得哪个图形有点难?”一头尖形:用手捏住一头的最外面一层纸,使这一头变成尖尖的样子。

两头尖形:在刚才卷好的一头尖的图形上,找到尖尖头对面的地方,再捏住外面一层纸,变出一个尖尖头出来就成功了。

长条形:卷的时候,最先开始卷的一段要卷的长一些。

螺旋形:卷的时候只要卷一半就可以了。

正反折形:正反正反折纸。

正反螺旋形:先卷起一头,把纸翻过去,再从另外一头开始卷。

二、鼓励幼儿在掌握卷纸技能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并造型,通过搭配组合的方式,表现出美丽的图案。

1、“我们已经变出了这么多图形了,那我们可以把这些图形组合在一起,变成一个美丽的图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他小朋友们的作品吧!”师出示成品。“这些花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花瓣和花心)花瓣和花心都是卷好了竖着贴在硬纸板上的自粘纸上的。”

2、“这些美丽的作品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卷纸花。

3、”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朵美丽的卷纸花?“

三、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1、要求:

先卷再贴,当你想要贴的时候,把硬纸板上的自粘纸撕下来,花心我们上次已经卷过了,放在在你们的盘子里了,直接贴上就可以了。

2、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能力强的孩子鼓励幼儿运用多种卷纸技能就行造型。

能力弱的小朋友帮助他们简单的造型。

四、评价

1、请几个孩子举着作品走到前面来给大家欣赏他的作品,请孩子们互相说一说,你最喜欢那一朵花?为什么?

2、师表扬,并提出一些建议让孩子们的技能更上一层楼。

3、”请你把你的小花放到旁边的桌子上,晚上回家献给爸爸妈妈吧。"

教学反思:

此活动各个环节设计紧凑,符合幼儿的需要,课堂中,我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完成了活动目标。但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

第一:本节课是美术课,课堂中不单单是传授孩子绘画方面的技能,而应该让他们知道有关蝴蝶的更多知识,如:可让孩子简单了解毛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当时也考虑到了,搜集了一些资料,有的说它幼虫期是害虫,因为它吃农作物,成虫期是益虫,因为它通过飞行给植物传播花粉,也有的说在幼虫期是益虫,因为它吃蚜虫,答案不统一,也就没给孩子传授这方面的知识。

第二:范画时,示范完蝴蝶的画法后,应该把范画拿过去,不应该展示在黑板上,这样,孩子作画时,可让他们自己充分想象,还可以画什么,从而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总之,本次教学活动从设计到展示,我收益非浅,尤其在活动后的反思中认识到每次活动都是一次艺术的创造,相信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对中班幼儿的课堂教学我会把握的更好。一节课不过二十五分钟,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留给上课的、听课的人的思索都会很多,我作为执教者,对这节课还是回味无穷,因为它让我成熟了很多。

做纸花作文 篇5

古奶奶亲切地问:“孩子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大声喊:“准备好了!”

于是古奶奶开始教我们做纸花。只见她拿出一张长6.5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彩纸,用剪刀在一边剪出一条条的小条形,另一边用胶水粘一粘,然后拿出一根牙签,把剪好的摸胶水的彩条纸部分卷在牙签上,这样一个花瓣就做好了。然后再拿出一张小点的纸片用同样的方法做好花蕊,用一根筷子把做好的花蕊戳进花瓣中,这样一个花瓣就做好了。我也用两张彩纸片做成花瓣,粘上胶水,把它们插在花蕊上,再插在橡皮泥上。一朵花终于做好了。邵老师还把我的花放进了百花园里,我特别高兴。

纸花开放教学设计 篇6

(1) 开放教学的“神”———兼容并蓄、灵动和谐、创新发展。何为真正的开放教学呢?开放教学的“神”是要和学生平等对话, 让学生掌握话语权, 让他们说出内心所想, 碰撞理解, 深挖出知识的内涵;要让学生经历探索, 重视学生的融会贯通;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思索的能力。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 更是一种兼容并蓄、灵动和谐的数学教学思想。

(2) 开放教学———从“形似”到“神似”的理性探索。要做到开放教学的“神”———兼容并蓄、灵动和谐、创新发展, 我们可以从三方面着手来探索, 即充实教学内容, 使学生的思维培养更具厚度;开放教学手段, 使学生的探索研究飞扬灵性;变革学习方式, 使学生的思维内核趋于完美。下面, 笔者通过一些有效尝试开放教学的案例的阐述, 以期让读者感悟到从“形似”到“神似”的理性探索。

一、充实教学内容, 使学生的思维培养更具厚度

(1) 融生活进课堂, 使书中的内容变得博大。《新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 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面对实际问题时, 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 能主动地寻求其实际背景, 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所以, 我们要将教科书这本“小书”和生活这本“大书”结合在一起, 让小课堂浸润大智慧,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将数学运用到生活, 拓展学习的领域和空间。

(2) 融挑战进课堂, 使书中的内容变得精深。我们上课时, 在教材设置的原有安排上, 整合进一部分能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内容, 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 形成发散性思维。例如在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 有位老师提高了学生挑战的难度, 让学生从若干个例中总结出一般结论。教师提供给学生每人一张长方形纸, 但有大有小, 研究方法自己选择。孩子们通过研究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却不约而同地得到了一致的结论。不同大小的长方形纸扩大了学生研究的范围, 符合归纳推理的精髓, 提升了学生思想的层次, 学生不再是就事论事简单推理。学生对这样的结论深信不疑, 自然铭记于心。

(3) 融表达进课堂, 使书中的内容变得精彩。现在有的孩子不会表达, 用数学语言来描述观点就更加难之又难。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就能理解得更深刻、学得更灵活。光会做不会说思路的孩子不会理解得深刻, 面对实际问题时又会出现不能举一反三的现象。

(4) 融写作进课堂, 使书中的内容及时运用。传统的教学巩固以文字、算式形式出现的作业为主, 缺乏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忽视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以及多种智能的培养。笔者认为, 可以将写作融进课堂, 重视教学过程中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通过善思、善辨、善写达到活学活用、触类旁通的目的, 重视学习者的个性发展。

二、开放教学手段, 使学生的探索研究飞扬灵性

(1) 研究手段多样化、自主化、趣味化。教学手段的开放, 笔者认为重中之重的是学生研究手段的开放, 给学生足够大的权力, 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研究, 你就能发现孩子内心深藏的潜力是无穷的, 沉在心底的智慧被唤醒了。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节课, 它是概念课, 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不能靠老师的告知, 更不能靠学生的模仿。这样的知识无异于浮在空气中的泡沫, 一吹即破。孩子要能理解的最好方式就是让孩子自己去探求知识的本身, 老师让孩子主动去摸, 去量, 去折, 去验, 给他们亲近知识的机会。研究方式自选, 研究顺序自定, 碰到问题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合作, 自主归纳结论, 最终自主汇报。一切听从孩子自己, 思维的碰撞最终形成了结论, 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人的观念。

(2) 调查探究常态化、深入化、有效化。现在的孩子在学习某些概念时缺乏经验, 我们在开放教学时不妨请学生先进行些调查分析, 这是将知识迁移到生活实践的一个重要过程。它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评估、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其内容很广, 有家庭调查、社区调查、社会调查、环境调查、生活调查等。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亲近知识, 有实实在在的感觉, 而这种方法能锻炼学生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应用生成的能力。

(3) 多媒体运用合理化、即时化、针对化。笔者认为, 开放教学手段必将整合多媒体技术。小学数学大部分内容注重直观材料的呈现和问题的情境引入, 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可以替代很多实物教具, 进行动态演示, 其效果是好的, 但是要运用得法。很多通过实际操作获取经验的内容, 不能越俎代庖, 否则对学生提高动手探索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都是毁灭性的打击。《千克的认识》这课的教学, 就需要学生大量感知1千克的物体的重量, 学生通过实物的称一称、掂一掂、看一看、算一算等多种操作活动来学习。而这样的内容仅仅通过课件的演示是不能清晰地形成学生的自我经验的, 实践操作能帮助孩子形成认知, 感受到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重量。

三、变革学习方式, 使学生的思维内核趋于完美

(1) 有效预习———初试牛刀, 未雨绸缪。尝试理解知识, 标注出不明白的地方, 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更积极地思考、更有针对性地攻坚, 如在教学《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这课时, 就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来思考这样的问题:四位数中的0, 在什么位置只读一个0, 在什么位置时不读出来。让孩子们先自主研究一系列中间有0的四位数和一系列末尾有0的四位数, 孩子们有了初步的答案, 再在课堂中引发学生讨论思考, 而这正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在学习新课时就能心中有数, 游刃有余。

(2) 合作研究———深度理解, 挖掘潜能。在学习中还主动权给学生, 让孩子合作研究, 合作交流, 合作应成为一种趋势。每个孩子对数学现象的看法是不同的, 在合作之中能捕捉到更多的智慧的火花, 同时其他同学优秀的探索方法还能被自己吸收, 完善学生的思维内核, 说不定还有意外的惊喜。

(3) 积极争辩———触摸数学, 探求真相。学习中鼓励孩子“挑战”老师, 质疑问难, 鼓励同学之间对问题各抒己见。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节课中, 学生问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列举一例:在用折一折的方法验证正方形四边相等时, 有孩子还是用了先左右对折, 再上下对折, 再沿着一条对角线斜折的方法来验证。有孩子立刻就发现了这个验证的办法不够巧妙, 还有孩子就提出了问题, 能不能把四条边聚集到一起来验证。马上有同学想出了办法:把正方形沿着对角线斜折再对折的方法就可以把四条边全部重合到一起, 从而验证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结论。

(4) 归纳总结——梳理思维, 提升层次。学习中鼓励自主总结, 知识要归纳总结才能深藏在脑海当中。总结的过程应该让孩子去经历, 虽然不够完美, 但会巩固对知识的掌握。一步步地学会总结归纳知识, 能培养孩子统观大局、归纳分析的能力, 进一步地提升孩子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每个单元学习结束时, 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列举出自己学懂了什么知识, 哪些知识在理解上是有个人的见地的, 不妨把自己的见解写下来, 这对个人思维内核层次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剪纸纸花的方法 篇7

剪纸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20xx年9月1日,梨乡风情剪纸坊正式成立,作品在传承传统山东民间剪纸的基础上,揉进了南方剪纸的清秀婉约,并创新实践了人物肖像剪纸。

20xx年9月30日,中国剪纸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审批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xx年是农历虎年,浙江桐庐剪纸协会会长朱维桢老先生创作了一幅宽10米、高7米的单体虎剪纸。这幅作品经现场认证,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单体虎剪纸,创造了剪纸艺术的又一项世界之最。为虎年的到来增添了祥和喜气。

历史

我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国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大班科学:彩色的纸花 篇8

活动内容:彩色的纸花

活动目标:

1.对排序活动有兴趣。

2.学习用语言讲述排序结果。

3.初步学习按自定的规律给一组物体排序。

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三种颜色纸花若干,排序板一份。

活动过程:

1.观察操作,发现规律。

(1)教师出示各色纸花。

提问:这些纸花有什么不同?(颜色、形状、数量)如果给它们排队,可以怎么排?

(2)幼儿自由发言,讨论排列方法。

(3)演示操作,幼儿观察并发现规律。

2.幼儿独立进行排序活动。

(1)教师:你们想把纸花排成什么样子呢?想好了大家就可以试试看。

(2)幼儿操作,教师帮助指导。

3.请幼儿互相介绍、欣赏排序作品,了解更多的排列规律。

(1)幼儿讲述自己的排序结果,教师同步演示幼儿的操作。

(2)教师小结。

4.引导幼儿利用更多的元素变化,去设定规律。

(1)提问:刚才每个小朋友都想出了好办法,你还能排出不一样的吗?

(2)幼儿表达操作结果,教师同步演示。

开放课程可以这样设计 篇9

围绕张江高科园区这一特定的科教课程开发背景, 我们锁定了两大课程开发的借鉴指标体系, 并藉此确定了开放课程开发指南。这就是PISA和STEM。前者自2009年正式引入上海后, 就成为了检测学业素养的一个重要参照体系;而后者所圈定的 (科学、技术、工程、数学) 课程体系恰好契合张江科教的地域文化和学校特色定位。这就为探索社会资源的开源性素养课程开发基本范式, 以及资源课程与知识课程交融的可行性研究目标预设, 提供了前瞻性的思考高度, 也初步界定出基于社会资源的素养课程开发基准, 凸显了开放性的课程价值及课程游学特性。

为了检验这一定位的精准度, 我们参照PISA的试题, 对张江地区三所中学的适龄学生进行了自我调研性质的检测。对照试题标准答案, 我们发现, 虽有一部分指标略低于上海公布的结果, 但也因此得以判定, 这样的测评系统题库所包含的如“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内容, 恰好因应了张江高科园区开放课程的基本涵盖, 足以成为课程开发的元素基准。

开放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

项目组重组了原先的“张江科教孵化俱乐部”, 新的STEM CLUB成为开放课程的策划教研机构, 也成为了开放课程的践行、检验平台。

(1) 探索开源性社会资源的素养课程开发基本范式, 摸索资源课程和知识课程, 与创新素养培育交融的可行性。研究重点包括:明确创新素养课程开发的基点原则;摸索基于社会资源的科教实验课程和科教素养课程的个性宽容度 (包括同步实现对学生认知方式、精神追求、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伦理道德等文化要素的教学实施与有效传递) 。体现科教资源素养课程的开放性特质, 践行“化信息为知识, 化知识为智慧, 化智慧为德行”的课程设计理念。围绕张江科教资源特点, 与学科知识体系彼此交融, 遴选出100项科教实验方案, 并藉此形成科教素养实验课程体系。

在开发课程之始, 就明确了基本课程元素定位, 包括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课程定位、开发状态、过程回顾、呈现形式、课程设计指南、课程宽容度教学指导、配套课程 资源等11项约定。

(2) 完善创新素养教育的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构与运作。在项目执行年度内, 我们重点推进了网下社会实践课、特色社团活动、“夏令营”等灵活运作形式。

(3) 科教实验课程开发, 我们目前完成的有90项普及型科技实验课程, 其内容的遴选、设计和实施, 都尽可能兼顾张江的地域资源特色和不同学段之间的生源结构分布特色。与此同时, 对于此类课程的开发, 我们较多考虑其“轻骑兵”式的移动特点, 在设计编写与组织试行课程的过程中, 还幻化出了若干版本的移动课程 (如墙式DIY物理实验课程) , 再配合课程服务 (送课上门、送教上门、送实验环境上门) , 力求能与课程的循环提升再开发形成有机互动。

(4) 科技资源游学课程。在系统设计课程方案的过程中, 特别注意与张江周边的科普基地、科技场馆、社会博物馆和产业展厅实现课程对接。

(5) 在建设DIY科技实验室之初, 就明确探究实验室的运作模式:“衔接课程, 集体探究, 课题引领, 多元创新”。我们告诫教师:“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激活学生的潜能开发”;我们提醒学生:“你可以, 陈述实验原理;你可以, 贯穿知识储备;你可以, 改进问题设计;你可以, 启迪文化反思”。

资源课程共享平台的建构

我们初步搭建起围绕STEM教育的课程资源库。这个集多种最新技术为一身的跨媒介平台, 能适应新教育信息技术对学校教学的引领、对学科成长的资源配置, 对增强教学的互动性等环节, 起到了课程资源蓄水池、课程研究基地等效果。目前, 已经搭建完成的课程资源库包括:

(1) 全新改版了学校网站架构, 添加了诸如教学案例数据库、教学课件数据库、教学论坛 (沙龙) 等相关的网站元素, 也为学校的一线教师提供了网上教研的平台以及存储交换教学资源的中心。

(2) 课堂移动教学实验。2013年下半年, 我们陆续为学生装备了24套移动平板, 4套教师用机, 以及课堂教学所需的WIFI设备、信号共享系统, 帮助预备年级率先武装起移动课堂。

(3) “张江科教总协调” (知乎哲也) 微信圈。这个微信圈围绕学校发展热点问题, 新教育的他山之石, 以及新教育信息技术的最新应用经验, 做到日日更新, 及时发布;成为打造张江中学教学特色品牌的一个新媒体沟通渠道。

(4) “STEM+”公众号。这个自媒体平台, 将学校的科教课程建设, 直接与云端挂接, 形成了“云”加“端”的科教课程践行新模式, 第一时间发布海内外STEM最新动态、张江STEM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 并为这个公众号专门设计了STEM公众号课程, 以更全面、更及时地揭示我校首创的公众号交互体验。

(5) Incsurf跨平台互动。目前, 我们正在联手张江高科园区刚刚成立的教育产业基地企业, 重点开发跨平台应用、实现不同系统、不同设备之间的无缝连接, 让移动课堂不再受投资的影响, 充分利用目前已经普及的不同系统 (苹果、安卓、微软等) 的智能手机、不同电脑设备 (教室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等) , 甚至是远程的实施互联互通的移动课堂。

社会对STEM项目的支撑

经过项目连续五年的探索和联动, 张江的科教课程 (也就是现在的STEM课程) 开发,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支撑。

学习做手工纸花小学作文 篇10

因为大后天要去扫墓,所以美术老师把下午第三节课换成美术,教我们做纸花。

呀,终于挨到了上美术课,我们个个都想快点来做纸花,所以我们这节课的课前唱歌都十分认真。老师来了,我照着老师的样子,先拿出一张彩色纸,剪下四条1.5厘米宽的小纸条。再把它们一一对折,并沿着对折线剪下来。然后把它们一一圈成八个圆形。接着,把那八个圆中的七个圆里的其中一个角往里一凹,就变成七个爱心型的花瓣了。然后再剪两条1.5厘米宽的小纸条,接着拿出一条小纸条,对折一下,就成了一根碧绿碧绿的花枝。然后再把另外一条小纸条对折,再沿对折线剪下来,圈成两个圆形,就成了两片葱绿葱绿的叶子。最后把它们粘在一起,一朵美丽的纸花就诞生了。

老师就在这时走过来,看了看我的“杰作”,说:“璞玉这样做十分漂亮,大家要向他学习。”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剪纸花剪法步骤简单 篇11

剪纸花剪法步骤简单

剪纸花很简单,剪出来的样式也非常多,只要在折的时候和剪的时候稍加变化,就可以剪出很多种效果不同的剪纸花。今天小编继续为大家分享一个剪纸花的`剪法,一步步的教你学会,喜欢的朋友一起来学习吧~

材料:彩纸一片、剪刀一把。

1、小正方形彩纸一张。

2、三角形对折再对折,打开。

3、以三角形中线与底线的交点为基准,调节纸张至三等分。

4、第三份可以稍微小一些,等一下对折的时候才能边线对齐。

5、对折。

6、上剪刀,如图剪第一二刀。这个是花瓣的外围,可以自己调节大小。

7、第二个要剪的地方。

8、如图剪,细心加耐心。

9、如图。

10、如图。

11、开始剪花朵内部,先剪花蕊。

12、花蕊如图。

13、两边剪钝角三角形,剪掉底部的小角,不能剪很多,只能剪一点点。

14、我中央的花朵剪得太大了不好看,你们可以调大小,花朵周边的花纹也可以自己设计。

15、中央花朵演变来的。有一个角拍照的时候反了。

实施开放教学培养创新人才 篇12

一、开放教学思想,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传统小学数学课程存在许多弊端。因此《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 首先要转换教师角色, 使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 由管理者转为引导者, 由居高临下者转为“平等中的首席”,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 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 教师首先要有一个与时俱进的新的教育思想, 与人的发展相协调的教学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没有正确的教育理论、教育观念的先导, 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教育实践。新世纪的公民必须具有一定的收集与处理信息, 作出决策, 能够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教师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冲出“以知识为本的”的旧观念的束缚, 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教学, 而是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工作能力, 并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师生人际关系上, 应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 平等相待, 和蔼可亲, 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之间交流民主, 达到较为开放的教学氛围。所以要求老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 用商量的口语与学生展开探讨,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从自己的不同想法中自觉地进入了新知的探索。例如, 在教学“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时, 我在练习中设计了这样一道填空题:“35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 () 。”有的学生填35, 有的学生填35.0。这时让学生们展开争论, 并说说各自的见解, 填35的同学说:“根据小数的性质, 为了书写简便, 小数末尾的0可省略不写。”而填35.0的同学却说:“如果要求保留一位小数就得填35.0。”最后, 有一位学生说:“因为题中没有具体要求, 两种做法都应该是对的。”在这样一个有疑问、有争论的课堂上, 学生创造性思维被激活了, 学生的创新知识在这种探索的过程中得到了有效培养。

二、开放教学内容, 培养创新精神

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 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 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 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弥补了数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如一位教师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后, 设计了这样的教学内容:荣华制箱公司最近要设计一种新规格的硬纸箱, 你能设计出最好的方案吗?由学生自行为公司设计方案满足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 唤起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 使学生积极投入这一富有意义的实践探索活动中, 由于“条件的开放, 策略的多样, 结论的多变”, 给学生以很大的思维空间, 在整个设计活动中, 教师没有要求学生回答用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能拼成多少个不同的长方体, 而学生为了能设计出多种不同的长方体纸箱, 自发地思考着这个问题;教师没有要求学生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而学生为设计出材料最省的方案而自觉地进行着表面积的计算;教师没有要求学生寻找当长方体体积不变时, 长宽高怎样变化使长方体表面积最小的变化规律, 而学生从寻找长方体纸箱最小的表面积的观察比较中自己发现了新的知识规律。

在开放题的使用中要注意, 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 其内容是有趣的, 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 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开放题应使学生能够获得各种水平程度的解答, 学生所作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开放题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好的开放题应满足非常规性、参与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开放性及探索性等特征中全部或数个。其次, 还表现在学习的材料应不局限于教材这一点上, 诸如生活事件、实践活动、成长经历等都可作为学习的材料。

三、开放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 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 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 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

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环境的研究, 主要是如何创设一种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空间, 开放型的课堂师生关系和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气氛。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后, 不少教师都会出这样的题目:一个长方体纸箱, 长、宽、高分别是4分米、3分米、2分米, 这个纸箱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相对来说, 这类习题就比较封闭, 它只需要学生套用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就能很快算出答案, 而且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 应该说这类题目对巩固有关的基础知识, 形成基本技能是有一定帮助的。然而, 数学教学目标不能只局限于“双基”,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这种精神的培养决不是套用公式机械解题所能实现的。为此, 可这样设计:设计一种新纸箱, 要求正好能装24个棱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体盒, 并选择一种最佳方案。这道题所涉及的问题是开放的, 它要求学生必须冲破常规思路的束缚, 改变原来固有的思维定式, 充分展开联想, 发挥想象, 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可以从形状、美观、携带方便、节省材料等多角度思考, 即便是从节省材料的角度考虑, 为了设计出材料最省的方案又必须考虑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设计, 再通过计算其表面积后作出选择。应该说, 这样的问题给学生的思维空间是非常大的, 如此开放问题空间, 能使学生进行自由地、发散性地、富有创造性地思维。

四、创设开放性练习, 提供创新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有位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开放性解题策略时这样安排:

课始分给每个学生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学具若干个, 学生先按书上的要求, 取出8个摆成一个大的正方体。学生在接下来的独立解答过程中, 发现了两种不同的解题策略:一是从结果入手, 大正方体的棱长为2立方厘米, 则V=23=8 (立方厘米) , S=22×6=24 (平方厘米) ;二是从过程入手, V=13×8=8 (立方厘米) , S=1 2×3×8=24 (平方厘米) (每个小正方体有三个面露在外面, 12×3求出的是1个小正方体露出来的面积) 。从过程分析, 表面积还可以列式为12×6×8÷2 (因重合而减少的面与露在外面的面大小一样, 且又有两种解释:即可以从每个小正方体单个分析, 也可以把大正方体沿不同方向平分为两个小长方体, 再从重合的大正方形面整体分析) 。

我学会了剪纸花四年级作文 篇13

暑假里,我在表姐家住了几个星期。在那儿,我跟表姐学会了剪纸花。想起来,还真有意思呢!

我表姐的纸花剪得可好呢!形状各异:有三角形的,有正方形的,有菱形的,有椭圆形的……样子不同:有荷花待放,有菊花盛开,有金鸡报晓,还有嫦娥奔月,这一幅幅活龙活现的纸花,真让人爱不释手。

看到这些美丽的纸花,我的手痒痒的。我对表姐说:“姐姐,你教我剪纸花吧!”姐姐看我真心想学,就爽快地答应我了。

表姐现教我裁一张正方形的薄纸,再对角地将纸折三次,然后就开始用剪刀剪了。起初,我做得还蛮顺利,后来,因为我剪口太长了,一下子就把旁边的花纹剪断了。纸花没剪成,我急得快哭出来了,愁眉苦脸的望着表姐。“没有失败,哪来成功。来,再试一次!”表姐微笑着对我说。我点点头。

在表姐的鼓励下,我又裁了一张纸,心想:这回可一定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剪。我重新学表姐的做法,先剪外形,再剪中间的`花纹。我用剪刀一会儿剪直线,一会儿剪弧线……我专心地剪着每一刀,生怕把它又剪断了。我剪好了,小心翼翼地把纸花打开,“啊,多么美丽的纸花!”

转变——让“教学开放”更出彩 篇14

●教学开放的形式应从单兵独战走向区域联动

1. 开课对象由按需排座转向注重甄选

多年来, 不少学校的教学开放形成了一种不成规矩的规矩, 即教学开放时开课教师往往实行排排座——“今年你开明年我上”;还有的学校“谁评职称谁开课”成为了惯例。过多的利益平衡使公开课的“含金量”大打折扣, 从而失去了教学开放应有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

笔者以为, 教学开放是特色和亮点的展示, 因此, 必须重视对开课教师的甄选。具体做法是, 在教学开放之前, 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长应会同教务处主任和各科的教研组长认真商讨, 精心安排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灵动的教学机智、高超的驾驭能力的教师作为开课人选 (此外, 学校也应鼓励每个教研组内有专长的教师毛遂自荐, 对外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 。定好人选后, 各科还要组建开课指导小组, 负责对开课教师进行备课说课上课等方面的业务指导。

2.开放范围由区域内部走向区域外围

举办教学开放活动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从前些年的教学开放活动来看, 教学开放的范围仅仅局限于区域内 (即市内) , 部分学校甚至只在区域内的一个片区进行开放, 开放度不够是目前很多学校教学开放活动普遍存在的问题。常此以往, 会直接影响到先进教改经验的传播和吸纳, 不利于扩大对外交流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 学校办学品位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教学开放的范围已突破了小区域限制, 由区域内走向了区域外。以2009年为例, 我市很多学校的开放活动邀请了省内外对口联系学校, 如赵市中学在开放活动中增加了泗洪朱湖中学和赵中教师同题开课环节, 浙江梨洲中学与我市实验中学就教学开放活动中发展性课堂评价进行了专题研讨。活动增进了我市和外地学校在教改实践方面的砌磋与交流, 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为打造新形势下的“优质教学”开辟了新的通道。

3.开放活动由各行其事走向多校互动

如果没有一个统筹安排, 各校自行其事, 随性挑选一个开放日期 (由于上半年度各种考试较多, 所以各校开放活动一般都安排在下半年) , 难免会造成撞车碰瓷, 弄得相关人员有如赶场赴宴, 顾此失彼。久而久之, 会使主办方因参加者的减少而逐渐失去继续开放的热情, 另外, 许多老师也会因频频受邀而对此类活动不爱搭理, 这会在无形中抹杀教学开放的生命力。于是, 一种让各校的教学开放活动朝有序化、规范化管理的运作模式诞生了——区域联动。

目前, 我市的主要做法是以四个片区 (我市共分为四个教学合作片区:市一中片区、实验中学片区、孝友中学片区和外国语学校片区, 一般一个片区下辖近十所学校) 为单位, 每年集中在片区内的一两所学校组织区域联动教学展示活动, 活动前先由教育局和基教科、教研室领导会同片长召集片区内校长举行筹备会, 具体计划活动内容, 落实开课人选。一般开课教师须是片区内市级教学能手以上的教师, 而且开课教师应分布在片区内各所学校, 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另外, 没有参加区域联动的学校实行先申报后展示, 即开放前须向教研室申报, 由教研室统一协调, 并向全市公布各校开放日程, 这些环节都实行网络管理 (网上申报、网上公布和资源共享) , 作为区域联动的一个必要补充, 大大提高了教学开放的亮度。

●教学开放的内容应由单一死板走向多维立体

1. 开放课程多样化

通常情况下, 各校对外主要开放“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这些中高考学科, 而像艺体、信息、劳技和综合实践等课程则常常不被重视。一方面, 使这些学科的教师失去了难得展示自身实力的机会, 使各校丧失了一个特色展示的平台;另一方面, 漠视了这些学科在塑造学生完整人格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长远看, 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手头上有一张2009年5月28日市一中片区教学开放活动上的课表, 总共28节次, 分常规课程和校本研修两个部分。吸引眼球的不仅仅是所有的学科都对外开放, 更主要的是颇具特色的校本研修课程也被纳入开放之列, “追寻历史名人的足迹”、“生活中的物理”、“郊游和摄影”、“走进文学的殿堂”和“心理拓展训练”, 充分让听课者领略了校本课程的魅力, 也为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2. 开放结构层次化

“我市要打造的和谐课堂, 我的理解是:和谐的课堂是趣味的课堂, 通过激发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来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谐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 通过增强课堂教学的自主性, 来营造学生平等的交流氛围;和谐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 在于注重课堂教学的启发性, 来创造学生情智共生的学习新境界;和谐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 在于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协同性, 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收益。”这是我市2009年教育发展校长论坛上市一中魏校长的精辟见解。

结构的变化是我市近年来教学开放的一大特色, 从教师的公开课到校长的大讲坛, 由骨干教师的学术报告到科研专家的研究沙龙, 多管齐下, 渐次推进, 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各取所需, 真正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学术氛围。常熟市昆承中学向我们展示了其敢为人先的一面, 为了同学生共成长、与家长常交流, 学校积极邀请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推门听课并征求意见;为了与名师交流、向专家学习, 学校特举办了请名师授课、评青年教师随堂课等活动, 他们以“教学开放无定式, 不拘一格选人才。资源共享求进步, 互促提高大舞台。”为口号, 以开放为纽带, 无形之中加强了对教师的过程管理, 推进了学校的学科建设。

3. 开放领域扩大化

当前, 拓宽教学开放的领域, 实现从开放课堂到多角度开放学校的重大转变, 不仅有助于优质课堂的展示, 而且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 抓住时机, 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每逢开放日, 主办学校就会利用专栏全面报道学校近年来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果。

如在2009年常熟市区域联动开放活动中张桥中学就以春 (多样化与实效性并重, 生活化与活动化并举, 传统活动与创新活动同行, 德育如春天般芬芳满园) 、夏 (“乡土特色”、“工艺美术”亮点突出, 编织画、彩泥浮雕画、剪纸画、泥雕画等学生作品层出不穷, 成为校园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秋 (教育科研在实践—研究—总结—升华—再实践的良性循环中, 放眼金秋, 硕果累累) 、冬 (“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的实施, 使教师如经冬日蛰伏, 在日积月累中, 掩盖不住春的亮彩) 为主题, 对外展示了一幅灿烂而辉煌的教改画卷, 是一本厚实而丰富的学校方志, 是一曲跌宕激越的教育乐章, 总共二十八个展版, 充分展示了该校良好的办学设施、科学的教学管理、优秀的教师队伍、优质的服务理念、优化的课程设置以及精致的活动安排等。让参与活动的教师流连忘返, 无形中优化了教学展示, 提升了学校的人文素养, 增加了教学开放的广度。

●教学开放的目的应由任务落实转向研讨发展

1.先备课, 再听课

教学开放不能开了就放, 不管不问, 开放前无准备, 听完课无痕迹。所以作为被邀请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一定要把“放”出去听课的老师管理好, 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听课, 带着反思回来交差。和别人比一比“人家在重难点的处理上有何新意、开课教师的哪些教学机智值得你借鉴、别人的教学手段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是否功夫独到、此处的教学衔接他 (她) 是如何巧妙过渡的……”带着问题去听课, 这样不仅可以确保听课的效果, 而且对听课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一个极好的契机。

为此, 我市实行“开放活动事先告知制”, 即开放学校或开放区域提前一星期将活动课表发到被邀请学校, 被邀请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则要立即作出反应, 安排好听课教师并告知他所听课 (或报告) 的内容, 要求听课教师依据相关内容提前备好课 (存档) , 听课后找出自己教学设计之不足并作修改 (存档) , 学人之长, 最终为我所用。

2.重评课, 催生成

教学开放活动的开展应是对教师课改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的客观评价, 是教师获取课改工作中得与失多渠道的信息反思源。因此, 教学开放如果脱离了评课反馈这个环节, 无论是对听课者还是执教者而言, 都背离了教学开放求互促的初衷。而有些评课, 大行“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走过场”形式, 完成任务, 好坏不管。必然会对年轻教师、中青年教师的成长产生诸多消极的影响。

近年来, 我市加强了对各类开放活动的常规管理, 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对开课后的评课环节作了明确规定, 要求主办学校做好各位教师的评课记录, 经整理后将此记录返回给各所学校, 从而确保了教学开放活动的完整性。给教师以真正交流的空间, 让更多的教师获得成长, 区域校本教研水平因此跃上了新台阶。

3. 拓目的, 促发展

“想不到《走进皇家陵墓》竟然蕴含如此丰富的知识, 全程全员参与的方式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想不到我家的孩子在活动中竟会有如此精彩的表现, 使我对孩子更添自信, 拉近了我与孩子的距离;想不到富有特色的校本研修课程, 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我与老师、学校的距离。”这是孝友中学的一位家长在参与开放活动后的由衷感叹。

上一篇:水木年华马不停蹄的忧伤的歌词下一篇:寒假中有趣的一件事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