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市场报告

2022-12-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常见的事后总结方式,报告的内容,是以严谨、准确为特点的,有效的报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中国电影市场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中国电影市场报告

中国焙烤食品市场分析报告

国家统计局2003年对全国焙烤食品行业全部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的统计数字如上表。

目前全国面包用酵母(干酵母计)年产量约为10000吨(扣除用于其他面食部分),按其在面包配方中用量约为0.8%-1.2%计,粗略估计面包年产量约为100-120万吨。

在我国面包的消费尚属于年轻一代的消费,尤其是6-40岁年龄的消费群体。

据2003年统计数字,全国县级以上的饼干厂约有4000多家,饼干类产品生产线约5000条(含威化、蛋卷等),年产量约150万吨,人均年消费量约为1.2公斤。近几年生产总量虽然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由于市场的无序竞争,使许多饼干生产厂家微利或亏损,一些国内老牌企业生产逐步滑坡,利润大幅下降,更有部分企业破产或被兼并;民营(私营)企业作为行业新生力量,正逐步扩大市场份额,但受资金、技术力量等方面的局限,尚难以占领主导市场;外资、台资企业借助资金雄厚、品牌优势、管理先进和成熟的营销手段,基本上占据了国内的中高档市场。原有的国内大中型企业被迫转向内陆地区和农村市场,与当地的中小企业争夺市场,市场竞争加剧,前景不容乐观。未来2-3年,市场将在不断动荡中进一步得到整合,逐步趋于有序发展。

中国人口众多,饼干的潜在需求总量很大,但实际人均消费量却远远小于国际平均水平。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意识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饼干的需求开始逐步上升。由于外商和港澳台商对饼干行业的投资,饼干企业的发展加快,使中国饼干从品种、包装、口味、功能等方面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开始刺激中国的饼干市场,使原来以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为主体的中国饼干传统市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2年,中国饼干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生产量为68.82万,销售量为66万吨,销售额为127亿元人民币。

由于国内内资大型饼干企业较少,而外资、合资的大型饼干厂较多。因此,中国饼干市场呈现出一种特殊情况,从饼干的销售量来看,内资饼干企业占据优势;从市场销售额来看,外资企业占有优势。其中主要原因是外资、港澳台资企业的产品多为中高档产品,价格高,且销售情况良好。

另外,中国饼干市场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同行业的竞争,与相关行业的竞争也很明显。特别是非饼干类休闲食品的快速增长,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小的“饼干替代市场”,抢占了部分饼干市场份额,致使中国饼干市场规模一直维持一个比较小的市场规模。

随着饼干消费群体的逐渐扩大,中国饼干市场开始进入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增长期。从长期发展趋势看,中国将成为亚洲最大的饼干市场,拥有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

2002年,中国饼干市场中高档产品所占的比重为40%,市场规模近60万吨;低档产品所占的比重为60%,市场规模达90多万吨。中国的高档饼干主要由外资企业生产,国内大中型饼干企业虽然也生产一部分中高档产品,但与外资企业相比,无论从内在品质上,还是包装上都有一些差距,加之在促销手段上处于劣势,因此中高档饼干产品主要由外资企业主导。

中国饼干市场中的低档产品,主要是国内小型企业生产的饼干,包括散装饼干。其销售区域主要是中小城镇和农村。由于国内大中型饼干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近来也开始重视此市场,进行相应的市场开拓。

欧洲的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国都是饼干制造业非常发达的国家。在欧盟与中国的“入世”谈判中,明确要求中国将饼干的关税由现行的25%下调到10%,由此不难看出国外的饼干业急欲进军中国的征兆。

目前,国产饼干中的高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应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从1985年以来,中国已拥有数十条成套引进设备,随着合资企业的大量出现,其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完全有能力增大出口份额。

加入WTO后,进口饼干不会参与低档产品市场的竞争,也不可能来争夺中国的农村市场,所以首先受到挑战的是那些超大型企业和沿海地区的中高档产品市场。但是,中小企业的情况不容乐观,大型企业会被迫争夺内陆地区和农村市场,这对中小企业会造成压力。所以说,中国整个饼干市场将发生激烈的变化,大部分饼干制造企业的日子可能会不太好过。

预计,未来10年内,中国饼干的生产将向主食、点心、休闲食品方向发展。如各种早餐饼、点心型饼干;带各种花纹、小巧玲珑、附加值高的曲奇饼;通过发酵制成的各种休闲饼干;易于消化的发酵饼干、消化饼、纯巧克力消化饼、牛奶巧克力消化饼等;营养保健饼干如燕麦饼、高蛋白饼、多维鲜脆饼、油料蛋白(芝麻蛋白、花生蛋白)饼、天然高赖氨酸玉米饼、小米饼、黑米饼等。而且未来饼干生产企业将不断创新口味,做到口味多样化。

根据对中国饼干生产总量,人口变化,进出口总量变化,市场需求变化,以及人均饼干消费量变化等变量,预计,2004年中国饼干市场还是比较乐观的,届时产量将达到160万吨以上,2005年将为180万吨左右,年递增为10%以上。

今后3-5年间,中国饼干行业的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将会发生较大变化。产品结构:饼干食品将会呈现中高档和低档产品一起发展的格局,中高档产品比例逐渐增加,低档产品比例相对下降,但仍占有较大市场,以适应城乡不同收入居民阶层的不同需要。中高档饼干,将由过去的点心功能向点心、休闲双重功能方面发展,糕点式饼干、休闲型饼干、风味苏打饼干、营养保健型饼干等将会逐步加快发展速度。组织结构:随着饼干市场的激烈竞争,今后将会有一大批规模小、设备简陋、质量差的饼干企业被迫重组或被淘汰,而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产品深受市场欢迎、经济效益好的外资企业,由于设备先进,品牌知名,资金雄厚,广告宣传攻势强大,营销策略到位,将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各品牌为争夺市场中的一席之地,竞争将会更加激烈。饼干销售的集中度将会增大,但不会出现极少数厂家独霸市场的局面。

糕点有中西式之分。中西式糕点的比例80年代是西式糕点20%以上,90年代约为30%。目前,西式糕点的比例继续增长,在大中城市估计已接近40%。

西式糕点品种繁多,最受消费者青睐的是裱花蛋糕。西点面包房投资少,见效快,产品适应现代人讲时髦、讲卫生、快节奏的需要。裱花蛋糕随着西点面包房的不断增加,总销量将进一步上升。在裱花蛋糕的十大类中,销量较大的是奶油蛋糕、植脂奶油蛋糕、人造奶油蛋糕。其中,植脂奶油蛋糕销售量最大,每年8-10万吨。

Our country baking food kept rapid developing for 14%, its growth rate exceeds the average speed of growth of food industry for several year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enterprise statistics in 2002, output of biscuit was up to 1,400,000, more than 1,200,000 tons of cake, nearly 900,000 tons of bread was produce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baking industry such as backward technology & equipment, low quality of main material, unreasonable operating model, and lack of trained workers.

作者:朱念琳

第2篇: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

尽管中国2001年底正式加入了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世界贸易组织,尽管以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和美国卡托研究所为主编制的弗雷泽/卡托2001年的世界经济自由度指数把中国排在81位而把俄罗斯排在117位,尽管1998年欧盟通过决议将中国从其反倾销政策中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中除去,给予中国介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之间的“特殊市场经济国家”待遇;尽管美国已经承认一些中国大陆企业“市场经济”待遇,但是欧美的反倾销中,中国仍然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受到歧视性待遇,而俄罗斯已经被作为市场经济国家对待。本报告旨在用事实说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证明中国已是一个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或者说是一个成长中的市场经济国家,希望欧美能正视这一现实,客观地判断中国市场经济问题,以更积极的态度支持中国完成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转轨,并尽快在反倾销中以市场经济国家来平等对待中国。

一.政府干预与规模

我们的观点是,在配置资源上,政府要与市场相结合。资源的市场配置作为市场体制运行的重要基础而存在,而政府通过对经济的干预进行资源的再配置则成为资源市场配置方式的必要补充。政府要少干预市场,少干预企业,但也不能放弃提供公共品和追求健康经济环境的责任。分析“政府规模与干预”,实际上对市场化程度有着两个判断,一是政府规模小一点,对市场自由运行有好处;二是在市场失灵面前,政府也不能无为作为,政府应有适度的规模,有一定程度的干预。显然,两者的结合是必要的。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转轨国家,更是适用的。

美国反倾销法规定:只有政府不参与确定产品的价格和生产的数量、生产企业为私有企业或集体企业、绝大部分原材料的价格由市场决定时,才认为该行业为"市场经济导向产业"。 弗雷泽/卡托研究所把政府规模与干预,放在确定市场自由化的首位上。因此,本部分专门就此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借助实际数据作一分析。

1.政府支出

1998年的政府机构精简,作为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是走向“小政府”努力的一部分。这次改革强调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按照精简、高效、权责一致的原则,较大幅度地调整和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重点加强综合经济部门和执法监管部门,精简撤并专业经济部门,适当调整社会管理部门。改革后的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来的40个减少到29个,部门内设机构精简了1/4,移交给企业、社会中介机构和地方的职能200多项,机关人员编制由原来的3.2万人减少为1.67万人。近两年,多数省市已完成市县乡机构改革,市(地)级政府机构人员编制由平均45个减少到35个左右,县级政府机构由平均28个左右减少到18个左右。至此,历经4年半的全国机构改革已基本完成,全国精简财政供养人员编制115万人。

政府支配的资源量不断减少。政府需要支配一定量的资源以执行政府职能,但这部分资源的数量不能过大,否则就会妨碍市场主体的正常经济活动。改革前,中国政府是分配经济资源的主渠道,社会投资资金大部分通过财政分配。在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见图1),1978年为30.96%,1990年下降至16.63%,2001年为19.64%,1991年到2001之间保持在10%至20%之间。中国政府支配的资源数量已经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逐步减小。

2.税收规模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要求,1994年依据统一税收、合并税种、扩大税基、降低税率、减少优惠、加强征管的原则,进行有重点的全面税制改革。它涉及原有的流转税制、所得税制、资源和财产税制、目的行为税制的方方面面、大大小小38个税种。对流转税制和所得税制进行改革,使增值税这种具有公平、中性、透明、普遍特点的税种成为中国流转税的主体税种,使流转税和所得税成为中国整个税收制度体系的主体。

合并税种、降低税率、提高起征点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有利于鼓励个人工作和投资,发挥个人所得税在公平收入分配方面的调节作用。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对不同性质的所得采取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不同税率。其中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至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最高边际所得税率为45%;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至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适用20%的单一比例税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一般在40%左右,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率基本与国际平均水平一致。

我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随着减税让利的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入,税收占GDP的比重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1985年税制改革前为22.77%,1995年下降到10.33%,1996年开始虽有所回升,2001年也只达到15.94%(见图2)。我国税收占GDP的比重不但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17%的平均水平。

3.政府管制

政府对经济的管制逐步放松,干预逐步减少。

1)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2001年国务院批转了《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重点对国务院各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有关经济事务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彻底清理。2002年上半年,各部门共清理出审批项目4159项,其中经济管理事务2012项,占48.4%。各部门和地方拟取消和已取消的审批项目在50%以上。

2)取消了生产的指令性计划。中国工业品生产的指令性计划只局限于木材、黄金、卷烟、食盐和天然气5种,其中木材、天然气和黄金只是在某些环节或部分产品实行指令性计划。中国农产品生产的指令性计划已全部取消。

3)取消了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军队、武警部队和政法机关经商办企业的做法,已经改变。政府各部门解除了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直属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不再直接管理企业。在加强所有者监督职能方面,政府采取了向重点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派驻监事会,以及向资产经营机构和大企业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等措施,以实现政企分开。

4)放松了对一些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近年来,我国在电信、航空、铁路、电力等自然垄断产业的进入管制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放松。例如民航市场化方向的重组步伐加快,中国民航独家经营的局面被打破,通过竞争,航空业的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电信业经过近年的改革和发展,已形成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6家电信企业竞争的局面。电信体制改革推动了电信业务和固定电话业务市场格局的变化,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电信资费机制逐步在建立。

5)全面放开了对价格的管制。(1)市场价格成为基本价格形式。2000年,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市场定价所占的比例分别达到95.8%、92.5%和87.4%。截止2001年7月,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事项由141种减少到13种,主要有粮食定购价、棉花收购指导价、铁路与航空运输价、原油价、成品油价、黄金价格、药价、书价、公用事业价格、学费等,并继续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比如,原油价格由“官方基准定价”改为“协商定价”。(2)价格法规趋于完善。我国于1997年12月通过了《价格法》,1998年5月1日起施行。该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并逐步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价格法》严格规范了政府直接管理价格的范围和程序,限制了政府对大多数市场价格的干预。2001年出台了《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暂行办法》,对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和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实行价格听证制度。

4.政府补贴

政府补贴主要是对价格补贴和国有企业补贴,多年来一直在减少,现在比例已很低。

1)价格补贴的减少。

政府对价格的补贴(包括粮棉油价格补贴、平抑物价等补贴、肉食品价格补贴和其他价格补贴)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见图3)。1980年政府价格补贴占GDP的比重为2.61%, 1990年下降到2.05%, 2000年下降到1.17%,2001年下降到0.77%.。

从上图可以看到,1983年时价格补贴占GDP比重达到最高点,为3.33%,随后一直在下降。之所以有这样的趋势,其原因是:这个阶段农产品开始商品化,农产品价格自然上升,而工资没有同步改革,因此,国家对价格的补贴大大增加。之后,工资改革起步,价格补贴转为工资内补贴,价格补贴也随之下降,对农产品价格形成的扭曲作用也下降了。

2)国有企业补贴。政府对国有企业补贴包括亏损补贴,工资补贴, 进出口贸易补贴,社保补贴等。从1985年开始,政府财政不再给国有企业拨款,而改成由银行信贷资金解决企业的投资和运营所需。资本市场发展,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对解决因国家补助减少而出现的资金缺口,起到一定作用。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推进,财政对国有企业社会保障的补贴也越来越少。实际上,国家对国有企业社保资金的补助,仅限于解决历史欠账问题。现在,国有企业社保资金更多的是靠企业缴费来筹集。除国有粮食、矿山企业还有一些经营性亏损补贴外,其他各类国有企业的财政性补贴已经全部取消,对国有银行政策性贷款而形成的变相补贴也已经停止。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坏账,近两年得到有效控制,并开始下降,坏账率每年下降幅度大约在2个百分点左右,这意味着,随着市场化进展,国家对银行的政策性补贴在较大幅度减少。

5.中介组织的发展

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为市场经济运行提供了规范和发展的框架,在公共政策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必须由中介组织去执行。中介组织充当着微观经济主体和政府宏观调控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规范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中介组织迅速发展。现有会计(审计)师事务所近万家,资产评估机构近4000家,律师事务所5万多家,公证机构3000多家,仲裁机构6000多家,各类保险中介服务网点23万多家,租赁公司1000多家,证券公司50多家,信托投资公司300多家,税务中介机构大约4000多家,劳动力中介机构达到了5.2万家,农业经济技术协会超过150万个,由政府批准的土地估价机构500多家,经纪机构近5000家,信息咨询企业8万家,广告中介机构已达6万多个,产权交易机构近200家。有关管理部门正在要求现有投资咨询、项目评估、设计、会计、审计、法律、监理、企业资信评估等中介组织与政府部门脱钩,按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依法经营、平等竞争,建立执业信誉,提高技术服务质量。

商会和协会是市场经济中重要的中介组织。我国现有行业协会近5万个,县级以上的商会3000多个家。二者是社会中介和市场中介之间的中介机构。它们既是企业的行业自律性管理组织,也是中介机构的自律性行业管理组织,对维护市场秩序、保证中介机构的素质、规范中介机构的运行、控制中介机构的数量、监督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行为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目前行业协会和商会正在逐步发挥作用。一些纯民间性质或半官方性质的行会和商会,作用发挥的比较好,比如半官方性质的工商联向政府和企业提供双向服务,既分担政府职能,又反映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是连接微观和宏观管理的中观媒介;民间性质的产业性组织如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包装技术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等,开展了技术咨询、交流、培训和开发工作,为这些部门的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我国政府对行业协会和商会一直鼓励和努力培植的。中央政府从政府机构改革入手,通过体制内转型的方法,已经在组织上基本将政府对行业的直接部门管理转移到通过行业协会和商会的间接管理。

二.国有企业的市场化

本部分重点是针对欧美国家对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市场地位的怀疑而客观地做出的回答。我们认为,经过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企业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在所有权关系方面、经营管理、贸易和经营的决策等各方面都已经具有相当的独立性。这些年来,我国在反倾销中胜诉的企业不少了,这些都是被欧美给予了市场经济地位和待遇的。当然,不是全部企业都成为了市场主体,有的企业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有的正在改革或改进之中。

先看看欧美的相关法规。欧盟在1998年颁布905、98号法令,允许中国应诉企业在反倾销调查中申请市场经济地位,同时规定了5条判定市场经济地位的标准:一是市场供求决定价格、成本、投入等;二是企业有符合国际财会标准的基础会计账薄;三是企业生产成本与金融状况,不受前非市场经济体制的歪曲;四是确保破产法及资产法适用于企业;五是汇率变化由市场供求决定。美国商务部关心的一些条件:如(1)法律上,政府是否对该企业的出口活动进行控制。包括:a.对各个企业的经营和出口许可有关的限制规定;b.任何对企业减少控制的立法;c.政府其它任何减少对企业控制的措施。(2)事实上,政府是否对该企业的出口活动进行控制,商务部通常要考虑以下因素:a.出口价格是否由政府确定或须由政府同意;b.出口商是否有权协商合同条款并签订合同或其他协议;c.出口商在选择管理层时是否不受政府限制而有自治权;d.出口商在分配利润和弥补亏损上是否有独立的决定权。

根据欧美国家提出的实际标准,结合市场经济的规则和中国国情,我们认为,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是指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主要由政府的行政控制转变为主要由市场决定,以及部分国有企业改制为非国有企业的过程。其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二是国有企业行为的市场化;三是国有企业市场退出机制的形成。

1.国有企业独立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

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已基本退出对国有企业的直接行政控制,而转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对国有企业实施间接调控,国有企业已基本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1)确立国有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公司制改组。通过公司制改组,包括非国有资本进入国有企业这种改组形式,从而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国有企业独资或国家股“一股独大”的格局。国有企业改制的主要组织形式是股权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底,全国2710家国有企业集团中已有1994家的母公司改为公司制企业,占全部企业集团的73.6%。其中,改为国有独资公司的有801家,占已改制母公司的40.2%;改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等非国有独资公司者有1193家,占已改制母公司的59.8%。同时,一些大型企业集团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母子公司体制改革,使集团的管理基本建立在以产权为纽带的基础上。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面更大。2001年底,全国国有中小企业已有81.4%实施了改制。在已改制的国有中小企业中,实行股份合作制和合资形式的占51%。通过多种形式的改革改组,国有中小企业总体经济效益好转,摆脱了连续6年的亏损局面。

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多元化更充分地反映了国有企业独立市场地位的形成。1992年,上市公司仅有53家,全部是国有控股企业。2001年,在全部1160家上市公司中,有国家股的公司有863家,占74.5%,其中近30%的公司已成为国有一般参股企业。国家股占上市公司全部股份的比重由1992年的55%降到34.3%。而国有上市公司产权结构的多元化标志着国有企业越来越成为市场的独立主体。

2)确立国有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通过政资分开实现的。通过成立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政府不再以政府行政管理者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双重身份进入企业,而是以一个普通投资者的角色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所有者“缺位”和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约束和激励“不到位”的问题。由此,国有企业在相当程度上已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成为独立于政府的市场主体。

3)独立的财会制度是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的最基本的要求。适应国有企业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企业的财会制度也与国际通行的财会制度逐步接轨。1992年11月,国家财政部公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随后又相继颁布了13个全国统一的行业的财务准则和会计制度。《企业财务通则》明确规定,企业实行实收资本金制度,政府不能随意抽走、转移企业资本金。1999年,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根据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会计法》进行了修改。以上所说的这些法规,要求各单位包括国有企业,依法设置会计账簿,保证其真实、完整。特别是要求公司、企业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计量和纪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特别要指出的是,这次修改,由财政部委托德勤国际会计公司(Deloitte Touche Tohmatsu)提供会计立法技术咨询。德勤国际会计公司在对比分析了澳大利亚、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匈牙利、日本、波兰、新加坡、英国、美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有关会计立法和会计制度情况的基础上,对我国《会计法(修改草案)》提出了重要的咨询建议,并得到了重视和肯定。可以说,于2000年7月1日开始执行的《会计法》是吸收和借鉴了国际上主要国家的通行做法和原则精神,是与国际规则基本接轨的。

2.国有企业行为的市场化

国有企业行为的市场化,是指企业自主决定生产经营活动,政府不再干预。

1992年6月,国务院通过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该条例对企业的经营权、自负盈亏的责任、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及其法律责任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赋予了企业14项重大经营自主权,使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走上了市场化之路。至2001年,80%以上的国有企业基本落实了14项经营自主权。在改制的1994家国有企业集团中,93.4%有投资自主权,74.5%有对外担保权,72.5%有自营产品进出口权,53.9%有对外承包与劳务合作权。

国有企业行为的市场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财政收入中对国有企业的亏损补贴已非常低。不仅其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见图4),从1985年的5.66%下降到2001年的0.27%,而且其绝对值也在不断下降,从1985年的 507亿元降至2001年的299亿元。如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则国家对国有企业亏损补贴的绝对值从1985年的718亿元下降至2001年的163亿元,年均下降8.86%。此外,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国有专业银行转变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盈亏由自己负责,这使政府以低息银行贷款形式向国有企业提供的变相补贴也已基本消失。补贴的减少乃至取消促使国有企业从市场上寻找生机。

2)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无偿划拨已经停止。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投入主要是通过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或上市融资获得。国有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的贷款是银企之间市场谈判的结果,政府已不再安排国有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贷款。从1993年开始,符合《公司法》发行企业债券条件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可以公开向社会发行企业债券,这使部分企业增加了一条获得资金的渠道。这种由企业根据本身的具体情况和市场要求做出的发行安排,基本上是市场行为。企业通过股市的股票筹资占GDP的比例,1991年0.023%,1993年为1.084%,1997年为1.738%,2000年为2.352%,2001年为1.218%,总体呈增长态势。国有企业上市融资,不仅扩大了企业资金的来源,而且反映了国有企业融资行为的市场化。

3)国有企业的产品价格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自主做出,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已基本形成。这表现在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各种要素及其他商品和服务基本从市场选购,而目前绝大部分竞争性的要素及其他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已经放开,由市场来决定。1978年至2000年,生产资料的市场定价比重由零提高到了85.8%,农产品收购的市场定价比重由5.6%提高到了90.4%(参见表1)。

4)国有企业的用人和工资决定也趋于市场化。据抽样调查,2001年底国有企业90%以上的职工是合同制职工,职工跨企业流动的障碍已大幅减小。在已改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经营者的任用有64.8%由董事会决定,政府任命只占5.7%。对于经营者和职工的工资决定,53.5%的企业选择了贡献与绩效挂钩的方式。在大型国有企业中试行职工工资由总量调控向岗位工资制转变。尽管工资决定在一定程度上参照了政府人员的标准,但灵活性要大得多。尤其是2001年底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出台的《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的实施,强化了工会组织代表职工参与协调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职能,从整体上维护了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国有企业有较为规范的三项保险制度,对国有企业用人和工资决定的市场化起到了制度保障的作用。国有企业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交纳率是各类型企业中最高的,也是最严格的。

3.国有企业市场退出机制的形成

国有企业根据自己的经营状况和市场供求变化的退出,是国有企业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方面。1993年以来,国家有关文件多次明确,国有经济将主要在军事工业和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及自然垄断的领域,占据绝对控制或支配地位;在石油化工、汽车、信息产业、机械装备行业和高新技术等体现综合国力的领域,保证少数重要国有骨干企业占有支配地位;而在一般竞争性领域,国家则逐步退出控股地位,甚至完全退出。这一改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对亏损国有企业实施破产重组。这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2001年是国有企业破产最多的一年。国家经贸委根据市场和企业情况安排的破产有460家,核销呆坏账515亿元,安置职工69万人。2001年政府用于企业兼并破产核销的银行呆坏账准备金为500亿元。在未来几年内,中国将有3000多家在竞争性领域中处于劣势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逐步退出。政府计划在2002年再投入800亿元帮助企业核销银行呆坏账。

2)对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通过国有股减持,鼓励非国有企业、个人和境外投资者参与改组、改制,并被允许控股。2001年,在上市的国有企业中,已有约15%转为国家一般参股企业或完全放弃所拥有的股份,而国家一般参股企业实质上已是非国有企业。由于中国加入WTO,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其具体做法有:(1)收购国有企业全部产权,使该企业成为其全资子公司;(2)收购国有企业51%以上的股权,使该企业成为其控股企业;(3)在合资经营过程中外方增资扩股,稀释中方股权,由参股变成控股。为了鼓励外资并购国有企业,除了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或企业必须由国家控股外,中国政府将取消对其他企业的股权比例限制。目前国家经贸委已经拟定有关跨国公司并购中国国有企业的政策草案,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将逐步配套完善,大规模并购投资的环境将在近期形成。

3)对于国有小型企业,通过股份合作制、拍卖转让等方式,逐步转变为非国有企业。据最近的抽样调查,截止2001年底国有小型企业已有近80%完成了改制,其中大部分转为非国有企业。

三.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程度代表着中国整个经济改革的市场化程度。

1.非国有经济主体市场地位的确认

非国有经济包括集体经济、合作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等。改革开放后最先发展起来的是农村乡镇集体经济和城镇个体经济。针对这两类非国有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中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不同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政策。之后几年,又相继出台《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三资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等保护非国有经济的政策法规,这为非国有经济的壮大提供了保障。1993年11月发表《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国家要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同年12月全国人大通过《公司法》,提出不同产权主体投资设立公司,其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1997年中共十五大又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写入了1999年修改的《宪法》。2000年,国家将各经济主体均视为市场主体。目前,外资企业、中小企业在资金和其他要素分配上与国有企业是一样的,比如,在出口退税方面,各类企业一视同仁,没有政策歧视。由此,非国有经济,尤其是私有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正式肯定,从而为非国有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非国有经济已经比较广泛的进入国民经济的各个主要领域,在竞争性行业和垄断程度较低的行业集中,并且已经在竞争性行业总体的投入、产出中占据了数量上的优势,其中包括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作用的若干带头产业。比如,允许并鼓励非国有经济进入外贸领域,对非国有企业进出口经营资格的行政审批实行登记和核准制,真正实现了在外贸领域与国有企业的同等待遇。再比如,2002年6月,证券管理部门发布了《外资参股证券公司设立规则》、《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对于外资进入的方式和形式,有了明确规定。

2.非国有经济总量份额的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总量中来自非国有经济的贡献份额呈逐步上升趋势。1978年至2001年,非国有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则由42.2%提高到67.2%,年均提高2.04%;工业总产值中非国有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由22.4%提高到的76.8%,年均提高5.5%;城镇从业人员中非国有部门所占比重从21.7%提高到68.1%,年均提高5.1%;财政收入中非国有经济的贡献率由13.8%提高到52.9%,年均提高6.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国有部门投资所占比重由1980年的18.1%提高到2001年的 52.7%,年均提高5.22%(参见表2)。据此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判断,非国有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经大大增强,而且这一增强的趋势仍会继续。

3.非国有经济的投资与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非国有经济的市场投资,不论是投资领域,还是对社会总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都发展迅速。

从三次产业非国有经济的进入情况看,第一产业非国有经济占有绝对优势,非国有经济对该产业GDP的贡献率基本稳定在95%以上的水平。第二产业是三次产业中非国有经济发展最快的产业,非国有经济对该产业GDP的贡献率从1978年的20.47%提高到2001年的74.33%,年均提高5.77%。其中工业年均提高6.09%,建筑业年均提高2.91%。第三产业非国有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其对该产业GDP的贡献率从1978年的22.14%提高到42.31%,年均提高2.8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中非国有经济所占比重较高,交通运输仓储所占比重较低,发展速度也较低,年均仅提高1.45%,只有邮电通信业至今仍是完全的国有经济(参见表3)。目前,国家法规除对必须垄断的少数行业(如武器制造、黄金生产等)明令禁止非国有经济进入和对部分行业有一些前置审批的限制规定外,没有对非国有经济有特殊的限制性规定。

从各类型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看,乡镇集体经济首先迅速发展起来。从1978年到1990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从24.30%上升到57.65%,年均增长8.9%。1990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在各行业的分布中,工业占71.5%,建筑业占11.26%,交通运输业占7.66%,商饮服务业占7.91%,农业仅占1.68%。之后,非国有经济结构逐步发生变化,市场化程度更高的个体、私营和外商投资经济的发展速度超过了集体经济,而集体经济则趋于稳定,并略显下降。1990年到2001年,在工业总产值中,集体工业产值所占比重从35.6%下降至30.1%,而个体和私营工业产值所占比重则由5.4%上升到17.2%,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其他工业产值所占比重则由4.4%上升到29.5%。

从全社会投资的增长看,非国有经济的贡献率也有较大提高。1998年为45.9%,2001年增至52.54%。其中,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之外的其他经济(包括股份制经济、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联营经济等)投资的贡献率增长较快,从1998年的17.98%增至2001年的24%(参见表4)。

外商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显著上升。1993年至2001年,外商投资经济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8.42%增至24.57%,年均增长14.32%;上交税收则由5.7%增至19.01%,年均增长16.25%(参见表5)。在全部外汇结汇收入中,外商投资企业占比为37.48%,同比增长6.29%;在全部外汇支出售汇中,外商投资企业占比为26.33%,同比增长2.11%。

4.非国有经济的市场行为

非国有经济是市场的产物,其行为具有典型的市场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国有经济投融资和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筹集行为基本上是市场行为。从发展态势看,自筹资金份额逐步减少,而国内贷款、利用外资和其他方面的资金来源份额在增加。非国有企业的上市融资步伐在加快。1993年没有任何非国有企业在股市上融资,截止2001年,在上市公司中非国有企业在股市上的融资额已达1820亿元,约占全部融资额的21.87%。

2)非国有企业自主决定其生产,产品销售和定价都根据市场供求和生产成本来决定。

3)非国有企业根据有关法规和市场实际确定自己的治理机制。据对非国有企业的抽样调查,截止2001年底,85.9%的企业认为其治理机制是完善和比较完善的。在经营者的任命方面,84.5%的企业由董事会、职代会和股东会来任命。在对经营者的激励方面,79.8%的企业认为目前经营者的收入与其经营绩效是基本吻合的。在对职工的薪资方面,60%的企业采用贡献与业绩挂钩的方式。

四.货币与金融市场化

货币与金融市场化主要涉及到金融管理的改革、金融组织的市场化发展和竞争格局的形成,以及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

1.金融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宏观金融间接调控方式的建立

中央银行对于金融宏观调控的方式在不断改进和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已由直接的行政调控为主逐步转向直接调控和以市场为基础的间接调控相结合、以间接调控为主的方式。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间接化的典型事例是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制度的改革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存贷资金的管理一直采取信贷规模控制,金融管理当局希望通过直接控制银行的信贷资金来管住货币笼子,以防止通货膨胀。但是,控制的结果并不理想。从1985年开始,中央银行就开始运用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直接调控存贷款利率来调控金融活动,从1998年1月1日开始,取消了信贷规模管理方式,开始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同年,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改革,合并了存款准备金和备付金,下调了存款准备金比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从主要依赖信贷规模转向调控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利用利率政策、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量、稳定人民币币值,取得成功,积累了经验。中央银行对金融形势的监控和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监管也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程序和办法。

2.金融市场不断健全和发展

中国的金融市场主要由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组成,三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的。目前,以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票据市场为主体的货币市场经过改革、发展和完善,市场机制渐趋成熟,成为金融机构调节流动性和中央银行实施金融调控的重要工具。资本市场规模成倍扩大,运行机制日趋成熟,股票市场不仅成为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而且在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实施结构调整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到2001年底,中国境内上市公司已达到1160家,市价总值4.35 万亿元。银行间外汇市场不断完善,外汇市场的交易、清算、结算和调控度显示了与国际惯例靠拢的改革方向,外汇资源由指定性计划分配转变为市场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格局

通过资产比率、存款比率、贷款比率3个指标,可以考察各银行机构在垄断竞争格局中的地位。从1993年到2001年底,金融机构中垄断格局在弱化,竞争因素在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从资产份额看,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份额比例在增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产份额在下降;外资银行的资产虽略有下降(参见表6),但考虑到入世后外资银行的种种限制将取消,因此,外资银行资产份额的大幅增长将是必然的。

2)从存款份额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占比从1993年的69.07%下降到2001年的60.93%,下降了8.14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比则上升了6.19个百分点。城市商业银行占比则从1995年0.94%上升到2001年的4.72%,上升了3.78个百分点;外资银行占比基本持平(参见表7)。

3)从贷款市场份额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从1993年的73.48%下降到2001年的57.57%,下降了15.91个百分点;同期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比上升6.66个百分点;城市商业银行也是上升态势;外资银行占比略有下降(参见表8)。

需要指出的是,从1993年到2001年的9年中,虽然我国金融业竞争有发展,国有银行垄断地位在不断削弱,但总体上讲,竞争格局的形成,进展并不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自由竞争产生了极大冲击。金融监管在加强,为防范风险,资产、存款和贷款都在自然地向大银行集中,这使金融业的集中度有所提高,而竞争性有所减弱。当前,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消除,这个问题正在得到克服。

还应指出的是,中国金融业竞争格局的形成,不仅是金融机构种类的增多,国有大银行资产和市场份额的下降,还应表现在国有大银行自身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个进程是明显的。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明确了商业银行的法律地位和基本职能。1995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开始实施。该法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的地位、性质、业务、经营原则、权益等,为国有银行的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二是分离了商业性业务和政策性业务。1994年,随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的成立,原来各家国有银行的政策性业务分离出来,转由三大政策性银行专门办理,由此,国有银行身兼商业性业务和政策性业务“二任”的状况开始改变,为国有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创造了必要条件。三是加强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1994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出了《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强调各家国有银行应逐步落实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经营原则。1998年,我国已经开始全面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4.利率市场化程度

1996年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如表9如示。目前,我们已经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放开了国债和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发行利率。在贷款利率方面,我们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权,简化贷款利率种类,并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此外,我们也放开了部分存款利率,如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了协议利率,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目前,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已经成为央行调控基础货币的主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利率已经成为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从实践看,迄今为止,中国渐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成功的。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将是占社会融资份额绝大比例的存贷款利率的改革。存贷款利率改革的思路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现在,部分贷款利率在扩大浮动幅度,为将后全面放开做准备。存款利率将会先放开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后放开小额和活期存款利率,其中小额和活期存款利率的全面放开估计需要5-10年的时间。

利率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利率由市场决定。具体来说,就是将金融产品的定价权交给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由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自己决定,中央银行通过调控货币市场利率间接影响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利率水平。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体系和形成机制。通过改革,逐渐过渡到中央银行不再统一规定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水平,而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间接影响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

5.汇率生成机制

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取消外汇留成与上缴,实行银行结售汇,建立全国统一、规范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并于1996年底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取消经常项目汇兑限制,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至此,我国正式确立了适合当前实际的“人民币经常项目完全可兑换、资本项目有一定管制”的外汇管理框架,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不断得到完善和巩固。8年来,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亚洲金融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3月16日,在中国银行庆祝90周年讲演会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蒙代尔说:“70年代我提倡灵活的汇率制度。但是,固定的联系汇率制度有助于提高信心和控制通货膨胀。香港就搞得很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中国扩大汇率浮动幅度,这是错误的。人民币近期不需要贬值,也不要升值。”

当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很高也是事实,人民币汇率走势实际趋于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安排。因此,我国将继续实行并进一步完善由市场供求决定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在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改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浮度。逐步推进人民币可兑换,使资本项下的外汇收支也纳入外汇市场;逐步扩大外汇市场交易主体的参与范围与程度,使外汇市场更具有开放性;在正常情况下,人民银行要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频率,减少市场汇率对人民银行的依赖性。

五.对外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

对外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的数量大小,并不直接与一国市场化程度相关。但是,对外贸易体制和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管理方式,却是一国经济市场化的基本内容之一。

1.对外贸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报告(1999)中写道:“在过去的20年,中国当局已就外汇和贸易体制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平稳持续地减少了计划因素的作用,而增加了市场因素的重要性”

美国布鲁金斯协会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拉迪说,中国在拆除以贸易保护主义为特征的贸易体制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到2001年底中国平均名义关税率已降低了四分之三,从80年代早期的56%到2001年的平均仅15%,这大约是印度的一半。中国以更快的步伐降低非关税壁垒,到2001年,有进口配额和许可证限制的进口商品占全部进口仅5%,而十年前几乎占50%。(见拉迪《整个中国进入全球经济》一书,布鲁金斯协会出版出版社2001年)

近年来,我国按照 WTO原则和经济运行的规则,加快了外贸体制改革。

1)在外贸、外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制订并发布了一系列新的法律法规,1999年底以来,我国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法律法规清理、修改、制订工作。

2)连续大幅度降低进口关税税率。主要运用关税、退税、汇率等经济手段及符合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政策措施调节对外贸易。1996年4月1日,我国调低了5000个税目商品的进口关税税率,算术平均税率由原来的35.9%降至23%。1997年10月1日,降低了4800多个税目的税率,算术平均税率降至17%。1999年1月1日,我国又下调了1041个税目商品的进口关税税率,算术平均税率下调至16.23%。从2002年,我国关税算术平均税率降至12%,加权平均税率降到5.56%,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基本一致。

3)大幅度减少了实行许可证管理和配额管理的进出口商品品种。2002年,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减少为12种,除实施被动配额许可证管理的纺织品(共178个类别)外,我国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共有53种(324个海关税号),主要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商品、不可再生性资源产品及土特产品等。配额分配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不断加强,传统配额管理体制的行政分配、无偿使用和垄断终身制被打破,对配额实行动态管理,向出口效益好、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倾斜,提高了配额使用的效率。

4)加快培育多元化的外贸主体。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外贸主体是单一的,只准国有的外贸公司经营对外贸易,其他任何企业都不准涉足外贸领域。改革开放以后,"三资"企业首先获得外贸进出口权,这就突破了国有外贸公司独家经营外贸的格局。随后,少数国有的生产企业、科研单位和乡镇企业又被允许经营外贸。1996年9月,中国政府颁布了《关于设立中外合资对外贸易公司试点暂行办法》,有几家公司获准在上海和深圳试点。1998年10月,国务院又批准了《关于赋予私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自营进出口权的暂行规定》,首批20家私营生产企业获得了外贸权。1998年,对国家批准的20家试点企业集团、千户重点企业和全国大型工业企业及所属生产型成员企业申请进出口权均实行登记备案制。从1999年10月开始,对国有、集体所有制的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自营进出口权登记制,条件是企业的注册资本不少于200万人民币,且有本企业自产的科技产品和技术可供出口。自2001年1月1日起,生产领域的私营进出口企业和公有制企业享有相同待遇,即不再考核前两年销售收入和出口供货额等条件。截止到2000年底,我国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达到3.2万家。至此,外贸领域中形成了国有外贸公司、国有生产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等众多市场主体或产权主体竞争的态势。

经过外贸管理体制的渐进改革,我国外贸体制逐渐从高度集中的、以行政管理为主的国家垄断外贸体制,向市场经济下的外贸体制转变。关税和规范的非关税壁垒的作用逐步代替了行政管理,外贸部门引进了竞争机制,在企业试行股份制,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

2.资本管制

资本项目管制面实际上在大大缩小。现阶段,我国在保证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的前提下,对资本项目仍保持一定的管制。在具体95个项目中,69个项目即占72.3%的项目,实际上管理在放松。只有26个项目实行严格管制(禁止、不允许、严格审批、有管理且管理有效的项目我们称为严格管制),占27.7%。

人民币可兑换程度近年在提高。根据可兑换的程度,我国资本项目交易可以分为不可兑换、有一定限制的可兑换和可兑换三类。这里,我们定义:“不可兑换”是指明文禁止、严格审批的项目,包括法律上无明确规定但实际操作中不许做的项目;“有条件可兑换”是指限制不多,经过批准、登记、或核准后可以做的项目;“可兑换”是指对交易和汇兑基本没有管制,经过主管部门或银行真实性审核后可以做的项目。在全部95项资本项目交易中,大部分项目属于有条件可兑换,共52项(占55%),不可兑换的有39项(41%),可兑换的有4项(4%)。如果区分可兑换和不可兑换,那么,中国的资本项目有56个项目实现了可兑换,占资本项目的59%。

目前,就资本流量规模来说,流量最大的是直接投资、信贷业务、和外汇买卖。这些科目合计36个,其中7个项目不可兑换,29项已经可兑换或有条件可兑换。这说明影响目前资本流量的资本管制还是比较松的,能够满足或基本满足市场对兑换的数量要求。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的《汇兑安排与汇兑限制年报》中对资本项目交易的详细分类,我国资本项目交易可分为17大类45子项,科目总数为95项(参见表10)。

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中主要限制是4方面:一是证券投资方面:外国投资者只可以在境内购买B股和中国境外上市的证券,而不得在境内购买A股和其他人民币债券;除非经批准,境内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可以在境外买卖和发行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及衍生工具。二是信贷往来方面:除外商投资企业外,境内其他机构对外借款或担保首先要取得借款主体资格,然后要有借款指标,并由外汇局审批金融条件;除境内金融机构可以遵照外汇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规定对外放贷外,境内工商企业不可以对外放贷;除银行和财政部外,境内机构偿还外债本息均需得到外汇局的核准。三是直接投资(包括不动产投资)方面: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主要是产业政策上的指导,限制不多,外汇方面主要是真实性审核;对外直接投资要经有关部门审批,并经外汇管理部门外汇来源和投资风险审核和汇出资金核准,并缴纳汇回利润保证金。四是个人资本流动方面:禁止居民与非居民个人之间相互借贷,禁止向外移民的居民个人的资本转移。这些限制的完全取消,或说实现资本项目完全可交兑换,还需要创造条件,即进一步增强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日本从经常项目兑换到资本项目兑换经过了16年时间,墨西哥和泰国因为过早开放了资本账户受到金融危机的打击。实现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需要循序渐进,既积极又稳妥。

总之,从管理力度和对政策的掌握尺度上看,我国资本项目汇兑实际上大部分子项目已有相当的可兑换。事实上,中国长期资本项目业务已经实现了有条件可兑换,只有短期资本项目下的业务不可兑换。从长远来看,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是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我国需要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并创造条件来逐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

3.外资流入

外商直接投资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

1984年外商直接投资为12.58亿美元, 2001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为469亿美元,成了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的5%。世界五百强跨国企业,已经有400多家在华投资。2001年全部进出口总额中,外商投资企业占比达50.8%,同比增长9.5%。其中出口总额占比为50.1%,同比增长11.5%;进口总额占比为51.7%,同比增长7.3%。对外商投资的开放程度加大。

2002年4月1日起,开始实行国务院颁布的新《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和国家计委、经贸委、外经贸部联合颁布的新《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新《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共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类,明显加大了对外商投资的开放程度:一是鼓励类由原来的186条增加到262条,限制类由原来的112条减少到75条,将一般工业产品划为允许类;二是放宽外商投资的股比限制,如取消港口共用码头的中方控股要求,放宽外商投资西部地区的股比;三是开放新投资领域,将原禁止外商投资的电信和燃气、热力、供排水等城市管网首次列入对外开放领域;四是进一步开放银行、保险、商业、外贸、旅游、电信、运输、会计、审计、法律等服务贸易领域。

外商直接投资方式有所改进。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由于国内资金供应十分短缺,加上国家政策的限制,外商在华投资绝大部分都采取合作的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外合资经营方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外商直接实际投资额中合资经营所占的比重从1982年的8.4%迅速上升到1985年的35%,1987年又急剧增加到64.2%。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前半期,合资经营方式都一直占据着支配地位。自90年代以来,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外商在华投资越来越倾向于采取独资经营的方式,即使是合资经营企业,外方也往往通过增资扩股等途径来达到股权控制的目的。2001年,在中国实际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资额中,独资经营的比重已上升到50.92%,超过合资经营的比重(33.58%),而合作经营的比重下降到13.25%。

六.法律对私有产权和公平贸易的保护

我国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市场经济立法的步伐明显加快,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建立起对市场主体独立财产权的确认、尊重和保护以及保护公平贸易环境的法律制度。

我国已逐步建立了有关产权确认和保护的法律体系,为公私财产权的保护提供了较为有效和全面的法律制度保障。私有财产权的保护被视为判断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尺,因此,这里重点加以分析。

1.我国法律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是私有产权的立法保护。我国1999年宪法明确规定,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益。 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经济组织以及中外合资经营的企业,其合法权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保护。我国民法根据宪法关于保护私有产权的原则,建立了对各个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所有权实行平等保护的制度。在知识产权领域,我国已经完成了对《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修改,使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在立法方面可望完全符合TRIPS协议的要求。新修订的《专利法》、《商标法》等知识产权法还取消了行政终局决定,规定了行政诉讼救济,强化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保护个人、企业的财产权不受侵犯的同时,对私有财产的征收从法律上做出了明确限制。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规定,国家对合营企业(外资企业)不实行国有化和征收;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合营企业(外资企业)可以依照法律程序实行征收,并给予相应的补偿。正在讨论修改中的《物权法》,对私有产权将会有更有力的保护。

其次,对私有产权进行行政执法保护。在行政执法方面,我国先后制定了《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这些法律的制定,为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也从另一方面为行政相对人的权利提供了保护。

第三是对私有产权的司法保护。我国已经制定了《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三大诉讼法,确立了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司法公正、司法公开等原则,为私有产权的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司法基础。如1994年颁布的《国家赔偿法》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2001年,人民法院依法处理国家赔偿案件6753件,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2.法律对贸易环境及市场秩序的维护

在确立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方面,我国已制定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广告法》、《拍卖法》、《担保法》、《票据法》、《保险法》、《仲裁法》等法律。这些法律体现了市场经济公平、公正、公开、效率的原则,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从2000年的公平交易执法工作看,工作量很大,取得不少成果。2000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971572件,其中立案查处的案件为467104件,查处率为48%,案件总值152亿人民币。其中,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规案和走私贩私案的立案查处率最高,均在85%以上;其次是违反商标法规和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立案查处率接近80%。在维护市场秩序方面,除上述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外,人民法院还依法审理了大量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案件。2001年法院共审结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14953件,判处犯罪分子19972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2.3亿元。同年,还审结知识产权案件5041件,保护了智力成果,维护了市场公平贸易。

综上,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已经在商品交易、资源配置等经济领域起着广泛的调节作用,在其中的一些方面已处于基础性调节的地位,已成为一个转轨的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了。中国的市场化程度虽然与发达国家比有一定的差距,但与改革及转轨国家相比,不少指标居领先地位,这一点也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1998年4月,欧盟通过决议,将中国从其反倾销政策中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中除去,给予中国介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之间的"特殊市场经济国家"待遇。这表明欧盟一直关心和支持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英国皇家国际关系学院中国问题工作小组的专家David Wall在其最近发表的《中国的市场经济――对世界贸易体制的意义》(CHINA MARKET ECONOMY, Implications for the World Trading System)中称:“中国经济的市场化一直在向前发展,已实现其绝大多数的价格(当然不是全部的)是根据市场的供求状况来决定的目标。这个市场正在不断开放。与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模式经济相对应,中国市场的偏差,本质上与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并不存在多大的不同。竞争性市场的范围正日益扩大,国内外企业的纷纷加入,使得这个市场的竞争性日益增强。有关企业运营的法律体系正在朝鼓励竞争的方向发展。中国工业所有制结构的改革,促使企业更加积极地进入竞争的行列。大量的国有企业,已经从政府部门中脱离出来,向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制度转型。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目前已大大提高。” David Wall教授的判断,我们认为是有根据的,客观的。

课题负责人: 李晓西 王世春

撰稿人员: 李晓西 高明华 侯万军 余明 苏旭霞 董念清 曹建海 曾学文 张生玲

统计分析专家:许宪春 江明清 董礼华 施发启

参与讨论的官员及有关人员:王世春 王贺军 刘丹阳 余本林 刘学敏 李建伟 李文锋 杨琳 刘韬

参考文献

国家统计局编,1992--2001:《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国家统计局编,2002:《中国统计摘要》,中国统计出版社。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2001:《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中国金融年鉴编辑部,2001:《中国金融年鉴》。

中国财政杂志社,2001:《中国财政年鉴》。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2001:《中国城市年鉴》。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编辑委员会,2001:《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

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年鉴编辑部,2001:《中国工商行政管理年鉴》,工商出版社。

国家统计局, 2001:《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2001:《中国价格及城镇居民家庭收支调查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国家统计局编,2001:《中国发展报告》,中国统计出版社。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2000:《中国市场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002:《中国工业发展报告》,经济管理出版社。

国家信息中心,2002:《中国经济展望(产业卷)》,中国计划出版社。

国家信息中心,2002:《中国经济展望(宏观卷)》,中国计划出版社。

国家统计局,2001:《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全年各期。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2001-2002:《中国企业发展报告》,企业管理出版社。

国务院体改办,200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改革信息》第45期。

刘国光,1998:《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模式问题研究》,广东经济出版社。

吴敬琏,2001:《改革:我们正在过大关》,三联书店。

厉以宁、董辅礽、韩志国主编,1999:《中国经济跨世纪的主题和难题》,经济科学出版社。

张卓元,1998:《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回顾与展望》,《经济研究》第10期。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经济导刊》1997年第6期。

拉迪,2001:《整个中国进入全球经济》,布鲁金斯协会出版社。

刘仲黎主编,1999:《奠基——新中国经济50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曾培炎,2002:《领导干部宏观经济管理知识读本》,人民出版社。

石广生主编,200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人民出版社。

魏礼群,199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

张皓若主编,1998:《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辉煌的历程》,中国商业出版社。

楼继伟主编,2000:《新中国50年财政统计》,经济科学出版社。

张曙光主编,2002:《市场化与宏观稳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樊纲、王小鲁,2001:《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2000年)》,经济科学出版社。

刘伟,2001:《转型中的企业、市场、国家》,华文出版社。

李晓西,2001:《转轨经济笔记》,广东经济出版社。

魏杰,2002:《企业制度安排》,中国发展出版社。

卢中原,1991:《中国市场发育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

许宪春,1999:《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方法与实践》,中国统计出版社。

陈宗胜等,1999:《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高明华,1999:《权利配置与企业效率》,中国经济出版社。

刘学敏,2001:《中国价格管理研究--微观规制与宏观调控》,经济管理出版社。

国家统计局,2001:《国企改革仍是"十五"改革重中之重》,新华社2001年7月5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全球化与政府作用"课题组,200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改革:中国的经验、问题与前景》,《管理世界》第4期。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专家组,2001:《制度的障碍与供给--非国有经济的发展问题研究》,上海远东出版社。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2:《个体私营经济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文件汇编》,工商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2001:《中国外商投资的区位特征及其变迁》,《经济研究参考》第41期。

李恒光,2000:《我国主要中介组织发展现状分析》,《东方论坛》第2期。

裴长洪、李雪松,2001:《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与预测》,《财贸经济》第5期。

中国诚信债券评估有限公司、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主编:《中国上市公司基本分析》(历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刘剑文、杨汉平,2000:《私有财产法律保护》,法律出版社。

刘笋,2002:《国际投资保护的国际法制若干重要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

第3篇:2009年中国金融市场运行分析报告

摘要:2009年,在总体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及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的共同作用下,我国金融市场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建设,自身也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态势,融资量大幅增加,交易量创历史新高,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融资、价格发现及保值等功能均得到较好的发展。在其今后的发展中,应积极关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对金融市场运行的影响、积极把握监管政策与市场主体动作方式变化对金融市场发展的作用、积极应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对金融市场发展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2009年:中国金融市场:运行分析

一、2009年中国金融市场运行的基本情况

货币市场成交量同比放大,市场利率有所上扬。2009年,银行间同业拆借累计成交194万亿元同比增长29%。年初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0.93%,最高1.77%,最低0.82%,年末收于1.16%,较年初上升24.7%。从品种看,1天期品种成交量占全部拆借成交量的85%。

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共成交70万亿元,同比增长20.94%,其中质押式回购累计成交67.7万亿元,同比增长20%;买断式回购累计成交2.58万亿元,同比增加49%。年初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0.97%,最高1.83%,最低0.83%,年末收于1.2%,较年初上升23.7%。回购交易品种仍以1天为主,1天期品种成交量占全部质押式回购成交量的78%。

从资金流向看,货币市场的主要资金供给方为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其融出资金净额分别占融出资金总额的58%、25%和14%:国有银行资金融出占比大幅上升,股份制银行的资金融出占比有所下降;农联社、证券公司是主要的资金需求方,其融入资金净额分别占净融入总额的32%和26%,与上年同期相比,外资金融机构成交活跃程度有所降低。

债券市场发行量大幅增加,公司信用类债券快速增长。2009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不含央行票据)46734.7亿元,同比增加68.27%。其中,国债(含记账式和储蓄式)发行14213.58亿元,同比增加96.15%;政策性银行债券发行11678.1亿元,同比增加8%;普通金融债券发行3071亿元,同比增长2.15倍;中期票据发行6885亿元,同比增长2.96倍;短期融资券发行4612.05亿元,同比增加6.3%;企业债发行4252.33亿元,同比增长80.68%,新发行了12.65亿元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并新发行2000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券以及10亿元的国际机构债券。

从债券发行的期限结构来看,5年期以下债券占62.79%,居主导地位;5年期(含)至10年期债券占27.3%;10年期(含)及以上债券占9.91%。

银行间现券市场成交活跃,债券指数有所下降。2009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47.3万亿元,同比增加15.8%:交易所国债市场成交1334亿元,同比减少24%。银行间债券净价总指数年初为122.412点,最高122.772点,最低116.014点,年末收于116.267点,较年初下降5%:交易所国债指数由年初的121.35点升至年末的122.35点,较年初微涨0.8%。

股票市场交易量大幅增加,市场指数震荡走高。2009年,沪深两市A、B股共成交53.6万亿元,比2008年增长1.01倍。两市指数震荡走高,上证综指较年初上涨77.24%。深圳成指较年初上涨108.92%。

2009年6月,在暂停9个多月后,A股市场IPO重新恢复:9月,创业板正式启动。全年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共筹资5711.16亿元,同比增长33.9%,其中,通过A股市场IPO募集资金1633.79亿元,同比增加57.63%;通过创业板IPO募集资金197.59亿元;境内企业通过在A股市场增发共融资3019.93亿元,同比增加44.31%。

人民币兑美元、港元和日元中间价小幅上行,兑欧元、英镑有所下跌。2009年,人民币兑美元和港元汇率的走势趋同,在经历上半年的探底回升后,下半年呈现持续小幅上行态势,年末美元、港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分别为6.8282和0.8805,较年初分别下跌0.12%和0.17%。截至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较汇改前累计升值21.21%。人民币对欧元中间价总体走势较为平稳,年末欧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9.7971元,较年初上升2.71%。人民币兑日元中间价起伏震荡,一季度冲高后呈逐级下降行情,年末100日元兑人民币中间价7.3782,较年初下跌0.68%。人民币对英镑走势起伏震荡,英镑兑人民币中间价年末收于10.978,较年初上升10.67%。

黄金市场成交量保持增长,黄金价格创出历史新高。2009年,上海黄金交易所各交易品种累计成交2.1万吨,合计1.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5.51%和22.67%。黄金各品种累计成交4705.9吨,合计1.0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7%和18.36%,铂金累计成交56.66吨,合计155.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45%和2.61%。白银累计成交1.62万吨,合计586.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7倍和2.96倍。黄金现货主力品种Au99.95年初以192.6元/克开盘,年内最高285.5元/克,创历史新高,年末收于248元/克,较年初上涨28.76%。

商品期货市场规模快速壮大,资源类商品量价齐升。2009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21.57亿手,成交金额130.5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18%和81.48%,资源类商品交易活跃。总体上,各期货价格全年震荡上行,部分品种有所起伏,铜、豆粕、白糖、棉花等品种则全年保持上扬走势。

二、2009年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

2009年,金融市场发挥了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融资总量同比大幅增加,并正式启动创业板,新增了地方政府债、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多种金融产品,有力支持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增加了民间投资、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为经济发展提供及时高效的资金支持。二是企业通过在资本市场收购、兼并、重组和整体上市等方式,进行结构调整,实现做大做强,在促进自身盈利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推动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l一是金融市场交易工具创新步伐有所加快,增强了资产流动性,并为经济主体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避险工具。四是金融市场的发展尤其是股票市场指数不断上扬,使得资本市场通过财富效应增加居民财产性收人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金融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从发行市场看,2009年我国债券市场发行量同比增长68.27%,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共筹资5711.16亿元,同比增长33.9%。从交易市场

看,在2008年快速扩张的基础上,2009年金融市场规模继续大幅扩大。全年累计成交321.91万亿元(含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黄金市场、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同比增长45.87%,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金融市场规模迅速壮大和拓展的同时,各市场行情普涨,进一步提升了金融市场在我国经济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融资结构进一步优化。2009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中的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量大幅增加,共发行各类公司信用类债券1.96万亿元,较2008年的同类债券发行量增加96%,高于同期债券发行总量的总增长率68.27%。2009年,我国创业板正式开始运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市场参与者结构进一步优化。截止2009年末,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机构数量为9247家,较年初增加948家,其中,非银行金融机构及企业增加898家,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进一步多样化。股票市场、黄金市场和期货市场等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

市场创新取得重要进展。2009年,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我国金融市场在产品创新、机构创新等方面均取得重大突破。相继推出地方政府债券、内地港资银行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新债券产品;成功推出创业板,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资本市场层次与结构、拓展资本市场深度与广度;螺纹钢、线材、早籼稻和聚氯乙烯等新的期货品种相继上市交易,促进了期货市场交易进一步活跃;央企ETF等新的基金产品不断推出。9月21日成立了中债信用增进投资公司,对扩大中小企业融资份额,推动我国债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11月28日,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大举措。

金融市场制度建设稳步推进。2009年,市场监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市场监管,防范和处置市场风险。人民银行及相关监管机构相继发布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管理办法》等重要制度,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与交易主体的活动进行引导和规范:中国银行问市场交易商协会出台自律规则,加强对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行为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人员行为的市场自律。证监会发布创业板及新股发行的管理办法与指导意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和新股发行机制: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进一步规范了国有股转持的实施办法。国资委发布通知规范央企参与期货等衍生品业务交易的行为。证监会出台了基金的评价与管理制度,加大基金市场规范力度。上述制度有效保障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平稳规范运行。

 三、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中需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认清形势,积极关注国际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对金融市场运行的影响

2010年,全球的宏观经济政策将呈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国际金融市场将会因此而产生一定的波动与震荡。

从国内宏观经济政策来看,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中需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以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为此,需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需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在此背景下,我国金融市场将可能有较大幅度的震荡。应认真分析这一变化特点,把握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与运行方向,正确把握调控金融市场的方向、节奏和力度,使其发展适应经济发展的水平、宏观调控的要求、市场发育的程度和金融监管的能力,避免金融市场出现大起大落。

(二)抓住契机,积极把握监管政策与市场主体运作方式变化对金融市场发展的作用

2010年相关监管部门的政策将着力支持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推动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创新,同时也会加强审慎性监管,切实维护金融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此,在具体政策措施上会优化融资结构、通过产品创新方式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也将进一步完善维护金融稳定的体制机制。

对应于此,相关市场主体的运作方式也将有一定的变化,并对金融市场形成影响。一是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融资量会有所增加。相关市场主体会在监管部门指导下寻求多样化的融资方式,总体来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

二是金融市场融资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0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将会加大。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等的调整要求,相关监管部门会加大对市场融资的引导与监管力度,将对优化我国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起到积极作用。

三是金融市场创新将加快,产品将更为丰富。现有的如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等中小企业融资工具的发行规模将会扩大,也可能产生新的中小企业融资工具,信贷资产转让平台的建设及资产证券化的推动步伐将可能有所加快,新的金融衍生产品也将得到更大发展。

(三)顺势而为,积极应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对金融市场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

一是对我国金融市场,尤其是固定收益市场的产品发展与对外开放提出更高要求。此外,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境外人民币持有主体需要进行多样化的资产配置,对货币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和黄金市场等的发展和对外开放也会提出相应要求。

二是要求我国进一步建立与开放经济相适应的金融市场监管体制。历史经验及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都表明,在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大趋势下,必须十分注意开放格局下的金融安全问题,2010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我国金融市场监管体制的完善仍将继续,并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经济体之间的政策协调力度。

三是要求大力推进托管结算体系的建设。高效、安全且具有成本优势的托管结算体系对于金融市场的效率和资金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是保障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手段。2010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持币投资要求增加,需要进一步提高托管结算体系的效率、安全性及国际化程度,托管结算体系将进一步发展。

(责任编辑:昝剑飞)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市场管理部

第4篇:中国电影市场分析报告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低速缓慢发展再到近10年爆炸式发展的过程。2014年全球票房达到375亿美元,美国占27%的市场份额,中国占13%,比2012年提升5%,排在第三位的日本比中国电影市场低8%,中国已成为毫无争议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而从增量来看,2014年全球电影票房增长16亿美元,中国贡献增量的75%,由此可见中国对全球电影票房增量市场起到了主引擎的作用,确实不容小觑,也难怪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均将目光瞄向中国,纷纷在中国内地设立办事处,谋求在中国长远发展,许多大片均在影片中加入“中国元素”,以期吸引更多的中国观众。

一、 中国电影市场环境分析

(一) 宏观环境分析

1. 政治环境:早在2010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电影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扶持政策,5年来政府在扶持电影创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财税及融资政策、土地使用、院线建设、提升国产电影国际影响力方面实施了许多有力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为电影业高速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保障。2014年又出台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实施《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电影行业作为重点、主流文化产业,首当其冲将受益匪浅。

2. 经济环境: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受“三期叠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大,特别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如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如钢铁,均遭遇重大挫折,市场需求疲软,经营效益大幅下滑。2014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3.6亿元,GOP增速7.3%,创24年来新低;2015年前三季度GDP增速6.9%。然而,电影市场却未受整体经济下行影响,逆势上涨,屡创票房新高。据统计,2014年我国故事影片产量618部,同比减少20部;全国电影总票房296.39亿元,同比增长36.15%,其中国产片票房161.55亿元,占总票房的54.51%。2015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就达到330.09亿元,同比增长50.39%,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197.55亿元,同比增长75.24%。国产影片市场份额占比59.8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8.5个百分点。2015年“十﹒一”黄金周更是创纪录地达到了18.5亿元的总票房,相较于2014年国庆档的10.71亿元,增长率达70%。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支柱产业,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投资回报高,在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势必将吸引更多资本进入,继续推动整个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并辐射和带动旅游、动漫、游戏、广告、玩具等周边产业持续发展。同时随着中国经济长期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中国电影市场还将在很

- 1

的横店影视集团,以及以网络游戏、影视动漫、微电影等下游产业为主的盛大集团。而外资合营企业一般采取注资或联合拍片的形式进军中国影视产业。

3. 供应链分析。中国电影产业的价值链主要包括内容提供商(如制片商、外包内容提供商)、电影发行商、传播渠道商等主要部分。 制片商属产业链基础环节,负责电影的融资、拍摄、后期制作等环节,包括制片公司及后期制作公司。电影公司拥有电影的版权,将电影某一期限内的版权出售给发行公司或其他的影视渠道发行商。电影发行商决定电影营业收入的关键一环,负责影片的营销推广策略的制定、实施及与院线合作。电影发行商从制作公司购买或代理电影发行权,然后以票房买断、按照既定比例获得营收分成等模式,将电影在合作院线推广向受众。发行商与制片商一共获得票房总收入的 43%。目前,中国电影产业中的制片商与发行商一般都同属于一家公司。电影院线是电影的主要传播渠道,同时还有电视、新媒体如智能手机、网络平台、MP

4、iPad等。电影院线下面一般会有若干个电影院,由院线公司统一管理、统一排片,一般会获得票房收入的57%。此外,一些如食品、电影衍生物等产品的售卖也是影院收入的来源之一,占比为10%-16%。由于影院营业收入占电影总收入的半壁江山,一些较具实力的电影集团开始自建院线或通过注资、并购等形式拓展影院渠道。同时新媒体也逐渐演变为电影传播的新兴渠道之一,随着用户对手机、iPad 等手持终端的广泛使用,这部分渠道的重要性也将日渐体现。

二、 电影市场发展格局分析

(一) 电影市场供求分析

1. 市场供给情况。国内院线、影院行业的市场供给主要取决于上游电影制片、发行行业的供给情况。近年来,国内影产量逐年增长。2007年至2014年间,我国电影片总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6%,故事影片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8%,电影票房连续多年保持30%左右的增长率。到电影院看电影已成为人民群众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和休闲消费的主要方式。2012年,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确定中国每年将增加14部美国进口大片,以IMAX和3D电影为主。进口分账影片配额不断增加,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了影院放映影片的数量和质量。然而,进入影院上映的影片数量仍然有限。国产影片产品虽已初具规模,但真正能够赢得口碑、具备较高商业价值、全面满足市场需要和观众文化需求的精品力作整体上仍然较为匮乏。以2013年为例,全年国产故事片总量为638部、动画影片29部、纪录影片18部、科教影片121部、特种影片18部,全年生产的各类电影总产量达到824部。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共有326部国产片进入影院放映,其中,票房收入亿元以上的国产影片仅有35部,仅占国产片放

- 3

情人节等档期外,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期也逐渐形成并拉动票房迅猛增长。2012年,为了赶上中国的“六一档”,美国梦工场的《马达加斯加3》先于北美一周公映,当日《神奇海盗团》、《白雪公主之魔镜魔镜》、《潜艇总动员2》、《超蛙战士之威武教官》等9部电影同时公映,单日全国票房超过9300万,盛况空前;而“三八档”、“清明档”、“高考档”、“七夕档”也正在悄然形成,票房也相当喜人。

(五) 电影产品分析。从2014年票房TOP30中,爱情、喜剧和动作三种类型共同撑起了中国国产片的近70%票房,其他如武侠类、惊悚类、魔幻类、等多种类型齐发展。同时还出现了一批具有创作力和市场号召力的导演和作品,如《智取威虎山3D》、《亲爱的》、《匆匆那年》、《后会无期》等受到观众追捧,也涌现出一批青年电影导演。从近年引进片类型看,青春喜剧、犯罪惊悚类电影少有涉足,这也正也是中国电影很好的思考发展方向,是跟好莱坞电影做差异化最有效的方式,如近年火爆的《盗墓笔记》、《鬼吹灯》等盗墓题材成为电影市场的新宠。由此可见,好莱坞进口大片不是目前中国电影最大的威胁,因为其最具竞争力的影片均已进入中国,即使未来配额放开,进入中国的也是其二流和三流影片,中国电影真正需要的是提高自身影片创作,特别是在高概念影片上发力。

三、 电影市场营销战略分析

(一) 确定市场细分策略。按观众年龄、身份特征,电影市场可细分为青少年市场、青年白领等;按档期可细分为贺岁档、国庆档、五一档、情人节档等;按电影类型,市场可细分为浪漫爱情片、动作片、文艺片、惊悚片、青春励志片等;还可以按电影元素进一步细分为旅游观光电影、治愈疗伤系电影、盗墓类电影、电视节目衍生类电影等。在确定目标市场时,可考虑根据自身优势,结合多种细分方法,将各元素结合,做到既明确细分,又尽量覆盖更多受众群体。以徐峥“囧”系列电影为例,在确定市场细分标准时,在受众基本特征方面,选择年龄阶段在20—45岁的中、青年为主,兼顾青少年以期与众多处于社会底层的“屌丝”产生共鸣,同时争取部分想摆脱困境、减压的白领阶层,系列电影大获成功,尤其是《泰囧》以12.68亿元一度成为不可超越的票房神话,直至2015年被《捉妖记》超越。

(二) 选定目标市场策略。首先准备阶段,应确定目标市场细分标准,确认准备制作哪一类型的电影;该类型电影包含哪些元素;市场上是否已经有该类型电影存在;细分目标市场的受众对该类型电影有多深的了解;细分目标市场对该类型电影有何需求。在目标确认阶段,可依据电影的类型元素,从受众基本特征、受众心理特征以及行为特征来选择细分目标市场受众。以电影《失孤》为例,电影制片商确定制作电影类型为社

- 5

第5篇: 中国电影 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

编制机构: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核心内容提要

市场规模(Market Size)

市场规模(Market Size),即市场容量,本报告里,指的是目标产品或行业的整体规模,通常用产值、产量、消费量、消费额等指标来体现市场规模。千讯咨询对市场规模的研究,不仅要对过去五年的市场规模进行调研摸底,同时还要对未来五年行业市场规模进行预测分析,市场规模大小可能直接决定企业对新产品设计开发的投资规模;此外,市场规模的同比增长速度,能够充分反应行业的成长性,如果一个产品或行业处在高速成长期,是非常值得企业关注和投资的。本报告的第三章对电影行业的市场规模和同比增速有非常详细数据和文字描述。

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是指被消费的产品或服务的构成成份,本报告主要从三个角度来研究消费结构,即:产品结构、用户结构、区域结构。

1、产品结构,主要研究各类细分产品或服务的消费情况,以及细分产品或服务的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

2、用户结构,主要研究产品或服务都销售给哪些用户群体了,以及各类用户群体的消费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

3、区域结构,主要研究产品或服务都销售到哪些重点地区了,以及某些重点区域市场的消费规模在整个市场规模中的占比。对消费结构的研究,有助于企业更为精准的把握目标客户和细分市场,从而调整产品结构,更好地服务客户和应对市场竞争。

市场份额(Market shares)

市场份额,又称市场占有率,指一个企业的销售量(或销售额)在市场同类产品中所占的比重。市场份额是企业判断自身市场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无数大中型企业讨论和制定市场战略的重要依据。对市场份额的研究,又分为总体市场市场份额和目标市场市场份额,本报告以中国市场为研究对象,中国市场即为总体市场,而某些特定的省、市则为目标市场。

市场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

市场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是对整个行业的市场结构集中程度的测量指标,是决定市场结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集中体现了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经常使用的集中度计量指标有:行业集中率(CRn)、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Herfindahl-HirschmanIndex,缩写:HHI,以下简称赫希曼指数)、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逆指数和熵指数等,其中集中率(CRn)与赫希曼指数(HHI )两个指标被经常运用在反垄断经济分析之中。本报告对市场集中度的研究采用的计量指标是行业集中率(CRn),CRn指该行业的指定市场内前n家最大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总和,例如,CR4是指该行业四家最大的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CRn的值越大,表明该行业的垄断程度越高,大多数客户都集中到有数的几家企业去了。

编制机构: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电影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

报告简介

主要内容:电影行业主要经济特性、行业生产分析(产能、产量、供需)、市场分析(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市场特点等以及区域市场分析)、产品价格分析、竞争分析(行业集中度、竞争格局、竞争组群、竞争因素等)、工艺技术发展状况、进出口分析、渠道分析、产业链分析、替代品和互补品分析、行业的主导驱动因素、政策环境、重点企业分析(经营特色、财务分析、竞争力分析)、行业风险分析、市场前景预测及机会分析、以及相关的策略和建议。

本报告为专业版(十三章),报告有助于企业主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准确掌握电影市场的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发展状况、竞争对手情报和市场发展前景,是企业投资电影产品、代理电影产品、或对现有电影产品进行市场研究时的重要参考依据。以下是报告的详细目录: 中国电影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 (专业版)

研究背景 研究方法

电影行业的界定及分类

第一章 中国电影市场主要经济特性

—、行业发展概述

1.全球电影行业发展概况

2.中国电影行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二、产业链及传导机制

三、电影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四、电影行业经济运行环境

五、工艺技术发展状况

六、电影行业所处生命周期

编制机构: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二章 需求分析

一、市场需求现状

二、过去五年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及增速

三、影响电影市场需求的因素

四、未来五年中国电影市场规模及增速预测

五、市场需求发展趋势

第三章 细分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一、细分产品产品特色

二、各类细分产品需求规模及占比

三、重点细分产品市场前景预测

第四章 生产分析

一、行业生产状况概述

二、过去五年电影行业产量及增速

三、过去五年电影行业产能变化情况

四、影响电影行业产能产量的因素

五、未来五年电影行业产量及增速预测

六、未来五年电影行业产能变化趋势

第五章 电影产品价格分析

一、电影产品价格弹性

二、电影产品价格与成本的关系

三、主要电影企业价位及价格策略

四、价格在电影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五、未来五年电影产品价格变化趋势

第六章 电影行业竞争分析

一、竞争分析理论基础

编制机构: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二、电影行业竞争格局概述

1.现有竞争者

2.潜在进入者

3.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

4.下游买方议价能力

5.替代品威胁

三、重点电影企业市场份额

四、电影行业市场集中度

第七章 电影行业进出口分析

一、出口分析

1.过去三年电影产品出口量/值及增长情况

2.出口产品在海外市场分布情况

3.影响电影产品出口的因素

4.未来三年电影行业出口形势预测

二、进口分析

1.过去三年电影产品进口量/值及增长情况

2.进口电影产品的品牌结构

3.影响电影产品进口的因素

4.未来三年电影行业进口形势预测

第八章 电影行业渠道分析

一、渠道形式及对比

二、各类渠道对电影行业的影响

三、渠道建设与管理的关键因素

四、主要电影企业渠道策略研究

第九章 产业链分析

一、上游行业分析

编制机构: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1.上游行业发展状况

2.上游行业对电影行业的影响

3.上游行业发展趋势

二、下游用户分析

1.用户结构(用户分类及占比)

2.用户需求特征及需求趋势

3.用户的其它特性

第十章 关联产品分析

一、替代品分析

1.替代品概述

2.替代品对电影行业的影响

3.替代品发展趋势

二、互补品分析

1.互补品概述

2.互补品对电影行业的影响

3.互补品发展趋势

第十一章 重点企业研究

一、***公司

1.企业简介

2.电影产品特点及市场表现

3.生产状况

4.销售及渠道

二、***公司

1.企业简介

2.电影产品特点及市场表现

3.生产状况

4.销售及渠道

编制机构: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十、***公司

1.企业简介

2.电影产品特点及市场表现

3.生产状况

4.销售及渠道

第十二章 投资机会及投资策略建议

一、投资机会

1.细分产业投资机会

2.区域市场投资机会

3.产业链投资机会

二、投资策略建议

1.产品定位与定价

2.成本控制

3.技术创新

4.渠道建设与营销策略

第十三章 风险提示

一、环境风险

二、产业链上下游风险

三、行业政策风险

四、市场风险

报告附件

规模以上电影企业信用状况及财务数据。主要内容包括:主营业务活动、行业代码、年末从业人员数量、全年营业收入合计、资产总计、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工业增加值、流动资产合计、固定资产合计、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利润、财务费用、营

编制机构: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利润总额、亏损总额、利税总额、应交所得税、广告费、研究开发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

编制机构: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市场分析报告特色及用途

《市场分析报告》通过对指定产品进行全面、深入的市场调查,结合国家统计数据和业内专家观点,重点分析该产品的市场状况、竞争格局、产业链上下游、需求和供给、渠道结构、客户行为和市场前景等,帮助企业主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时、准确掌握市场数据和竞争情报,是企业投资新产品、代理新产品、或对现有产品进行技术升级及市场战略规划时不可缺少的重要决策依据。

以下介绍一些在撰写市场分析报告时经常采用的市场分析模型。

一、CRMT分析模型

CRMT共四个基本项,这四个基本项分别是:市场容量(Capacity)、社会需求(Requirement)、消费动力(Motivity)、行业趋势(Trend)。

·市场容量(Capacity):

(1)阶段市场销售量(额);

(2)权威预测市场未来增长速度;

(3)消费潜在人群分析数值;

(4)阶段性销售总量与平均使用年限、换代频率数据比较;

(5)可能影响市场容量的相关因素,如:国家政策,能源价格、国际竞争环境变化等等

·社会需求(Requirement):

(1)社会消费能力变化;

(2)相关配套产品的市场变化(如汽车与汽车零部件);

(3)国外社会需求变化,及其因素;

(4)权威调查中消费者对行业、产品的评价;

(5)企业自身客服机构获得的消费需求

·消费动力(Motivity):

(1)产品应用简便、快捷化;

(2)时尚化、易用性;

(3)文化特性;

编制机构: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4)集成化;

(5)价格取向;

·行业趋势(Trend):

(1)权威资讯中的行业发展总趋势;

(2)竞争对手主要传播诉求点分析;

(3)国家政策主导方向;

(4)国际市场技术与服务趋势;

(5)消费导向;

(6)可能对行业、市场造成影响的相关突发事件

二、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竞争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五种力量的不同组合变化,最终影响行业利润潜力变化。

五种力量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

(1)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是什么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其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一般来说,满足如下条件的供方集团会具有比较强大的讨价还价力量:

供方各企业的产品各具有一定特色,以致于买主难以转换或转换成本太高,或者很难找到可与供方企业产品相竞争的替代品。

编制机构: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购买者的总数较少,而每个购买者的购买量较大,占了卖方销售量的很大比例。

购买者所购买的基本上是一种标准化产品,同时向多个卖主购买产品在经济上也完全可行。

- 购买者有能力实现后向一体化,而卖主不可能前向一体化。

(3)新进入者的威胁

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将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竞争性进入威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这就是进入新领域的障碍大小与预期现有企业对于进入者的反应情况。

进入障碍主要包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资本需要、转换成本、销售渠道开拓、政府行为与政策(如国家综合平衡统一建设的石化企业)、不受规模支配的成本劣势 (如商业秘密、产供销关系、学习与经验曲线效应等)、自然资源(如冶金业对矿产的拥有)、地理环境(如造船厂只能建在海滨城市)等方面,这其中有些障碍是很难借助复制或仿造的方式来突破的。预期现有企业对进入者的反应情况,主要是采取报复行动的可能性大小,则取决于有关厂商的财力情况、报复记录、固定资产规模、行业增长速度等。总之,新企业进入一个行业的可能性大小,取决于进入者主观估计进入所能带来的潜在利益、所需花费的代价与所要承担的风险这三者的相对大小情况。

(4)替代品的威胁

两个处于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所生产的产品是互为替代品,从而

编制机构: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在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竞争行为,这种源自于替代品的竞争会以各种形式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首先,现有企业产品售价以及获利潜力的提高,将由于存在着能被用户方便接受的替代品而受到限制;第二,由于替代品生产者的侵入,使得现有企业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或者通过降低成本来降低售价、或者使其产品具有特色,否则其销量与利润增长的目标就有可能受挫;第三,源自替代品生产者的竞争强度,受产品买主转换成本高低的影响。总之,替代品价格越低、质量越好、用户转换成本越低,其所能产生的竞争压力就强;而这种来自替代品生产者的竞争压力的强度,可以具体通过考察替代品销售增长率、替代品厂家生产能力与盈利扩张情况来加以描述。

(5)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大部分行业中的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企业整体战略一部分的各企业竞争战略,其目标都在于使得自己的企业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所以,在实施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与对抗现象,这些冲突与对抗就构成了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常常表现在价格、广告、产品介绍、售后服务等方面,其竞争强度与许多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出现下述情况将意味着行业中现有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这就是:行业进入障碍较低,势均力敌竞争对手较多,竞争参与者范围广泛;市场趋于成熟,产品需求增长缓慢;竞争者企图采用降价等手段促销;竞争者提供几乎相同的产品或服务,用户转换成本很低;一个战略行动如果取得成功,其收入相当可观;行业外部实力强大的公司在接收了行业中实力薄弱企业后,发起进攻性行动,结果使得刚被接收的企业成为市场的主要竞争者;退出障碍较高,即退出竞争要比继续参与竞争代价更高。在这里,退出障碍主要受经济、战略、感情以及社会政治关系等方面考虑的影响,具体包括:资产的专用性、退出的固定费用、战略上的相互牵制、情绪上的难以接受、政府和社会的各种限制等。

三、SCP模型

SCP(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结构-行为-绩效)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大学产业经济学权威贝恩(Bain)、谢勒(Scherer)等人建立的。该模型提供了一个既能深入具体环节,又有系统逻辑体系的市场结构(Structure)——

编制机构: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SCP 框架的基本涵义是,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在各个方面的经济绩效。

SCP模型,分析在行业或者企业收到表面冲击时,可能的战略调整及行为变化。

SCP模型从对特定行业结构、企业行为和经营绩效三个角度来分析外部冲击的影响。

外部冲击:主要是指企业外部经济环境、政治、技术、文化变迁、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变化;

行业结构:主要是指外部各种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所在行业可能的影响,包括行业竞争的变化、产品需求的变化、细分市场的变化、营销模型的变化等。

企业行为:主要是指企业针对外部的冲击和行业结构的变化,有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包括企业方面对相关业务单元的整合、业务的扩张与收缩、营运方式的转变、管理的变革等一系列变动。

经营绩效:主要是指在外部环境方面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在经营利润、产品成本、市场份额等方面的变化趋势。

编制机构: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6篇:《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报告

中国建设银行与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中国财

富管理市场》报告

--报告显示,中国高净值家庭数量将超过120万户

中国建设银行和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最新报告揭示:中国私人银行业是全球财富管理行业的亮点之一。截至2011年底,中国个人拥有的可投资资产总额预计达到62万亿元人民币,高净值家庭数量将增至121万户

中国私人银行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倾听客户声音并引领市场发展是中国私人银行业最重要的战略目标选择

中国建设银行和波士顿咨询公司12月22日联合发布的《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报告称,尽管2011年全球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今年年底,全国个人拥有的可投资资产总额预计达到62万亿元人民币,高净值家庭总数将达到121万户。

报告指出,截至2011年底,高净值家庭(即可投资资产在6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家庭)共拥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预计达到27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个人拥有的可投资资产总额的44%。2008年至2010年三年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额和高净值家庭总数分别保持了32%和4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为全面掌握中国个人财富现状,中国建设银行私人银行部和波士顿咨询公司运用国际最佳实践的分析方法和国内大量相关数据,建立了中国财富市场目前和未来发展的细化模型。双方同时通过对2,000多名高净值人士的问卷调研

和对多位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及其他相关业界人士的访谈,分析中国高净值人士的群体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判断。

报告分析显示,高净值家庭仍然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特区以及其它东南沿海地区,四川、山西、辽宁、河南、河北、陕西、湖北、湖南和福建也有相当数量的高净值家庭。从全国范围来看,拥有2万户以上高净值家庭的省份和直辖市已经达到15个,高净值排名前十的省份所拥有的高净值家庭总数,已经占全国高净值家庭总数的近70%,仅北京、上海和广东三地拥有的高净值家庭数量已占全国高净值家庭总数的35%。

根据该报告,浙江、福建和北京的高净值家庭平均拥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最高,分别达到2,979万、2,894万和2,784万元人民币。甘肃、安徽和陕西的高净值家庭平均可投资资产规模均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

高净值人士分布的地域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在拥有自然资源和地域优势的山西和海南等地,高净值家庭的数量正急剧增加。在包括甘肃、安徽和贵州在内的部分中西部省份,高净值家庭数量的增长速度已经领先全国。

报告调查表明,中国高净值人士中多为私人企业主,他们通过自己奋斗和创业实现了财富的增长和积累,部分高净值人士已经有了财富传承的需求,这是中国高净值群体财富创造的主要特点。同时,中国的高净值人群对于市场环境、投资偏好和生活理念有着许多不同的理解,对私人银行的了解和认识尚不充分。在普遍关注财富安全、生活品质和子女培养教育的同时,他们也在不断树立积极健康的财富观,并增强社会责任感。

报告通过对高净值人士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揭示了中国高净值人士的十大特点。

第一,私人企业主是中国高净值人士的主流。近六成的高净值人士自称为私人企业主,超过半数的高净值人士通过创办实业起家,近半数的高净值人士凭借着管理和营销能力以及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快速创造并积累个人财富。

第二,高净值人士普遍看重财富的安全保障功能,将近一半的人士将“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作为重要的财富使用途径。他们对“社会贫富差距加大”和“社会仇富心理严重”有强烈的认同感。高净值人士对社会责任的认知程度与教育水平和财富规模成正比。

第三,“为子女规划未来”超越“为事业进一步提升”和“高品质的生活”,成为高净值人士最重要的投资理财目的。

第四,绝大多数高净值个人在投资的风险偏好方面倾向保守。约六成人士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约三分之一的人士投资以保值为主,只有8%的人士愿意承受较大的风险。

第五,高净值人士对私人银行服务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大多数人了解或听说过私人银行的概念,约半数人将私人银行最重要的功能理解为“更加个性化和优先的银行服务”而非其财富架构、投资理财规划和产品选择。

第六,虽然高净值人士对储蓄现金类产品的偏爱仍然很高,但是在2011年,固定收益和信托类投资产品一跃成为最受青睐的产品。

第七,高净值客户对私人银行机构的专用空间(包括会议室和交易柜台等)要求较高,通常银行花大力气进行豪华装修、提供高档的茶水饮料、娱乐节目甚至上网设备都被大多数客户认为是相对不重要的服务。

第八,半数的高净值人士已经或者准备进行财产移交。在得益于财富传承的所谓“富二代”这一特殊群体之中,专业投资人士的比例相对较高,他们对私人银行的要求严格,属于更难管理的客户群体。

第九,越富有的客户对离岸产品的需求越大,而且他们多集中于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省。资产规模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客户中,22%都使用过离岸产品和服务。资产规模在三亿元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客户中,约四分之三预计其对海外投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会逐步增加。

第十,单家银行所管理的高净值客户钱包份额不足20%,银行整体管理的客户可投资资产也仅占50%。因此,在某一家银行总资产仅为1,000万元人民币的客户,很可能实际可投资资产达到5,000万以上甚至上亿元人民币。如何提高钱包份额将是各家私人银行的当务之急。

题为《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倾听客户声音 引领市场发展》的最新报告还呼吁私人银行应该努力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财富管理机构,真心实意地倾听客户声音,不能仅满足于目前尚未成熟的业务模式,而是要以前瞻性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行动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鉴于中国私人银行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报告认为,财富管理机构有义务、有必要加强对客户财富观念的教育和引导,以灌输长期和稳健的投资理念为切入点,帮助高净值客户理性地判断和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市场机遇、产业转型和投资取向;协助高净值客户分析把握投资风险和收益平衡,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利益驱动和资产增值;辅助高净值客户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关心并积极支持他们参与公众事业和相关决策,为营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随着中国私营企业走向海外,国际资产配置将同离岸财富管理一起成为私人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报告号召中资私人银行汲取海外经验,为搭建离岸财富管理平台认真开展准备工作,以香港为开端,为中国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离岸业务提供最佳的实践选择。

在这份报告中,中国财富市场规模和财富地域分布数据和预测结果均生成自波士顿咨询公司中国财富市场规模和分布预测模型,数据来源包括波士顿咨询公司和中国建设银行及多家官方渠道,使用洛伦兹曲线对财富在人口中的分布进行描摹和预测,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第7篇:中国茶叶市场调查报告

一、中国国内的茶叶市场基本概况

以1984年为标志,中国茶叶内销市场才完全进入了市场经济,国内茶叶市场的开放是在茶叶产大于销的背景下进行的,所以中国国内茶叶内销市场,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是,它是由推销库存产品开始的,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的结果、生产、加工型的茶企业带着鲜明的生产型企业的特色,暨没有品牌,又没有直接的产品销售的通路,近二十年以买方为主的中国内销茶市场一直没有摆脱产品推销的阴影,二十年来,为卖而卖,为解决产品的销路,由自产内销的门市到销区茶叶批发市场的形成,茶农自产自销彻底颠覆了计划体制下的一级站、二级站的批发网络,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异地销售。目前中国茶叶内销70-80%靠的是这种产销见面的市场批发模式,因此也培育了北京马连道、山东济南、广州芳村、上海大不同等超大型专业茶叶市场。二十年,为适应市场需求而作出的产品结构调整,传统历史名茶的挖掘,名优茶的应市,给了消费者极大的挑选余地,同时也培育和刺激了新的消费,促使了内销市场的稳定增长。二十年来,在茶文化和名优茶热的双重作用下,传统的区域性消费习惯正在瓦解,二十年前,从北京为中心的华北、东北、西北等北方市场,花茶的消费要占据95%以上,二十年后,花茶的比重已下降到不到60%,绿茶、乌龙茶,普洱茶呈快速增长之势,尤其是绿茶,在2003年的那场非典以后,绿茶有益健康的观念深入人心,绿茶的增长速度超过20%。二十年前时名茶生产还刚刚起步,市场总容量不到1万吨,二十年后,名优茶市场销量已达20万吨。茶叶消费正逐渐成熟,尤其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茶有益于健康的观念的不断深入人心,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内销市场,消费前景乐观。

目前,中国茶叶产销的基本概况是:

到2004年,全国的茶园面积为127万公倾,茶中产量为84.2万吨,内销为55万吨,内销金额155亿元(人民币),出口为28.02万吨,出口金额为4.37亿美元。

2005年预计,茶园面积为130万公倾,茶叶产量为87万吨,国内销售为57万吨,内销金额为166亿元,1-10月份茶叶出口为24.47万吨,金额为4.06亿美元。

据有关资料,全国有8000万茶农,内销市场,总体上是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市场,在内销茶叶市场中,无论是生产、加工企业、还是零售企业,单个企业的年销售金额在亿元以上的只是凤毛麟角,在生产企业中,四川省峨嵋山竹叶青茶有限公司,四川叙府茶叶有限公司与我省的浙江华发出口茶厂三家企业是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竹叶青与叙府是内销茶品牌企业,而华发则以出口为主。此外,还有品牌企业猴王——长沙茶厂、福建安溪八马、安徽天方。零售企业有北京张一元,吴裕泰、北京更香等,在国内市场运作最成功的是天福茗茶,目前已拥有526家连销店,2005年实现销售5.2亿元人民币,完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完整的营销体系。

浙江省是名优茶大省,多数县市是政府打造品牌,茶农受益,市场销售,很少有直通终端市场的品牌企业,诸暨绿剑是比较成功的品牌企业,目前仍属于产品型,羊岩勾青,亦是产品型企业中较好的企业,在杭州西湖龙井茶产区有贡牌、狮牌、御牌等企业,规模在3000-4000万元左右。

二、竹叶青的成功模式及其他

“竹叶青”的成功模式是以品牌来占领市场,推动茶产业的发展。这家成立于1987年的民营企业,一开始便以“竹叶青”作为品牌名称和茶叶的商品名称以及企业名称来进行品牌建设的。

1964年由陈毅元帅在峨眉山万年寺赐名,竹叶青作为四川的地方名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当地早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度,要将这样一个已经被许多茶农广泛使用的茶叶商品名称统一到一个企业的品牌里,难度的确很大。竹叶青品牌的掌门人唐小军是如何重新整顿竹叶青市场,建立规范化的品牌管理?一直是我们所关心的。

唐小军介绍说,竹叶青已经成了有名的商品,拥有了一定的市场,这也是一种优势,当竹叶青注册成功为商标后,企业想到的是如何收复市场的失地,作为正牌的竹叶青,以怎样的有别于茶农的产品质量定位产品,设计系列包装,建设竹叶青的企业文化,是他首先想到的,所以公司改制后,他不是急于去开发什么市场,而是对公司的发展前景以及营销策略进行了系列规划,请专门的品牌设计策划公司做方案,重新定位产品,建立从茶园到加工储存包装、物流等新的生产管理体系。从日本引进了全自动用于提香和干燥的精制设备,建设了近5000立方米的名茶保鲜库,通过引进高科技制茶设备来达到名优茶的工业化生产,并以全新的营销理念,设计竹叶青品牌包装,加强广告宣传,使“竹叶青”品牌脱颖而出。以包装茶形式来占领市场,唐小军避轻就重,先放弃茶农自产自销的竹叶青散装茶市场,他选准一个目标规范小包装市场。对市场通路中假冒竹叶青包装的品牌的行为决不手软,品质的观念,新颖的包装,广告宣传以及服务,为竹叶青的品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平常心、竹叶青”这个广告词已经在茶界广为流传。

“竹叶青”三个字,人们想到的是一个形象完整的企业,不光光是一种产品。竹叶青公司的发展速度是跳跃式的,起步的时候,只有千万元的销售,第二年就有了三千万元的销售,第三年就到了5000万元。十多年后,竹叶青以单个商品茶近亿元的销售额成为中国茶叶生产企业的佼佼者,“竹叶青”不仅是四川的第一品牌,更是全国茶叶的著名品牌。新建成的峨眉山竹叶青生态茗园,借助峨眉山的旅游优势,切入休闲观光品茗购茶的新的茶文化业态,竹叶青,无疑是茶界品牌运作较为成功的样板企业。

竹叶青的经验:

1、成功的产品定位,在传统竹叶青的加工生产上,引入新的工艺设备技术,提升了传统竹叶青的产品质量。

2、成功的营销策划,思路决定方向,方向决定目标。好的营销策划,可以直取目标,避免摸索市场而可能走的弯路。著名品牌设计专家的方案,可以使企业一步到位地站着可以竞争或合作的目标企业面前,以高起点介入市场运作。

3、适时广告宣传。

4、找准市场定位,建立营销通路。

5、峨眉山竹叶青生态茗园,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产业,使竹叶青品牌上一个新的台阶,文化推进了产业。

竹叶青的“品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茶叶产业化发展思路,已成为一种成功的模式。新成立的四川嘉竹茶叶有限公司和四川另一家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四川叙府茶业有限公司走的都是与竹叶青相近相仿的产业化之路。

叙府茶业,自2000年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后,以科技研发产品,先后开发了叙府龙芽、凤叶、春芽、毛峰、春露、炒青等等6个叙府系列产品,选择叙府为品牌,靠品牌来拓展市场,以基地来确保产品质量,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建立了近20万亩的无公害茶园基地,带动6万多农户,2004年拥有总资产1.7636 亿元,实现产值1.2060亿,2005年10月在宜兵建成占地4800亩的茶叶科技园区。

三、北京茶叶市场概况

北京是目前中国茶叶内销市场最有前景的一个区域,北京不仅有着1400万居民人口,而且是联系全国及世界的旅游城市,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北京茶叶消费值约20个亿,有茶叶经营商户8000多家,主要分布在马连道、亚运村茶叶市场,福丽特茶场、各大商场和超市。天福茗茶、张一元茶庄,吴裕泰茶庄,元长厚茶店等是北京市场中具有一定规模的零售连锁企业,占据北京城区的主要终端通路。

在北京去那儿买茶?一是去马连道等茶叶市场,二是到上述企业的连锁门市,三是去大型商场和超市的茶叶专柜,四是茶艺馆里买茶,五其他产地开设的零星门店。在连锁茶店中,北京的市民比较信赖张一元、吴裕泰等老字号茶庄,以致于在近10年内张一元、吴裕泰在没有强大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京华茶叶的收购及退出无疑给了他们一个极好的机会)迅速完成了连锁和扩张。目前张一元已拥有80多家连锁茶庄,吴裕泰拥有100多家连锁茶庄,张一元在2004年实现销售 2.1亿,吴裕泰实现销售1.7亿元。

北京茶市的销费结构:(哪些人买茶?)

市场消费:5年前,北京市民的花茶消费在80%-90%之间,如今花茶的比重已下降到60%。部分消费群体已转向绿茶、乌龙茶及其他茶。有资料显示,北京市民消费的层次为:花茶30元-60元/斤,礼品茶为90-160元/斤之间,名优绿茶的定位在120-150元/斤之间。

礼品茶消费对象为北京市的企事业单位和团体、驻京机构、游客等,在茶文化的作用下北京市民也逐渐流行选择名优茶作为礼品。单位的购买力较强,趋向中高档。

劳保用茶及办公室用茶,企业发放劳保茶一般选用50元/斤左右的花茶,办公用茶已转向绿茶,一般在100元/斤左右。

北京市民消费的茶,一般习惯于称散茶再包装,或简易纸袋包装,礼品茶流行礼盒包装。马连道有近1000多家门店,平时做着等客上门的生意,而春茶上市或节假日的礼品茶是各商家获得利润的主要来源,他们靠平时积累的回头客和利用各种关系建立起的企事业的团购作为目标客户,所以马连道的生意不在马连道的街上。

来自浙江武义的北京更香茶叶有限公司是马连道众多茶商中做得最好的一家,“更香茶

叶”品牌作为新崛起的北京名牌产品,成了马连道的一道风景,俞学文夫妇靠卖包装起步,后又抢市场先机主推“有机茶”概念,大胆投入资金宣传“更香茶叶”品牌,通过连锁店,完成了规模的扩张,目前销售收入已达亿元,在北京及周边地区已拥45家连锁店,在马连道开设超大规模近1000平米的大卖场和较大规模的茶艺餐馆。

在北京拥有50多家连锁店的北京天福是成功的,北京地区一直是天福的主要赢利市场,如果说,天福的成功是它巨无霸连锁业的品牌效益的必然,那么张一元和吴裕泰的成功靠的则是百年老店老字号的信誉,尽管这两家企业并非是真正意议上的百年不衰的老字号,文革时期的改名,构成了历史上的断层,他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才恢复老字号,他们是靠挖掘老字号的文化,拿文化的想象力修补了老字号的形象与声誉。北京的老百姓就是可爱,他们相信政府相信党,相信老字号,相信国营企业,相信著名品牌,相信来自媒体的任何宣传,信誉与美誉是敲开北京市场大门的金钥匙。更香的成功,是极时抓住了健康、安全的新的消费理念,演绎了“有机茶——绿色茶、安全茶”的概念,抓住了现代都市人们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消费心理,加上适度的广告宣传,使更香茶叶具有了美誉度,早期北京老百姓买更香茶叶,是因为它有机,是因为媒体有过宣传。

四、上海市场考察情况

2006年新年伊始,我们赴上海进行了市场考察,走访了上海大不同天山茶城的部分经营户,并约见了上海百联集团上海奥特莱斯品牌直销广场有限公司的负责人。

上海是茶叶消费发展最快的一个城市。10年前,上海地区人均消费茶叶为200克,目前已上升为1000克左右,远远高于全国水平300克,得益于上海有关方面连续12年举办上海茶文化节之持久的茶文化宣传,同时上海十分注重少儿茶艺培训,多数小学设立少儿茶艺培训课程,带动了上海年轻家庭茶叶消费,上海可以说是品茗之风盛行的一个城市,目前全市约有6000多家茶店,有茶馆茶楼、茶坊3000余家(有说4500家的)。在上海形成规模销售的是上海大不同大统路茶叶市场,大不同天山茶城和九星茶场,零售连锁企业除天福外,有汪满田(安徽)、黄山茶叶店、零售的巨舰店是第一食品商厦第一食品茶叶公司,在上海专业茶叶市场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品牌店,“上海去哪里买茶叶”?很多人想到的是天山茶城,九星茶城等茶叶市场,因为上海还没有像北京那样叫得很响的老字号茶庄和品牌店,上海的老字号汪裕泰、上海浙江茶叶店等没有随上海市场的发展完成扩张。

上海是许多地方品牌和茶叶企业瞄准的市场,我省的安吉白茶、开化龙项、大佛龙井以及绿剑茶等,无不以上海市场作为品牌着陆点,并取得了成功。上海市场 60%是绿茶市场,龙井茶销售处于前矛,上海普遍市民看好60-180元的中档茶,高档礼品茶,因外资企业、白领、中青年高收入者较多具有不小的市场。上海是一个理性消费的城市,质量及茶品个性和价格是选择的主要因素。

一年一度的上海茶文节,是各产地茶叶品牌宣传自已,拓展市场的好时机

第8篇:中国茶叶市场调查报告

【摘要】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喝茶已成为多数中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茶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健康饮品和精神饮品。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健康消费观念的普及,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喜爱和追求。

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在国内,茶类消费者为中老年人居多,但年轻人占据的比例也逐渐加大,说明茶在年轻人的消费中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茶叶出口主要有六大国际市场,分别是摩洛哥、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中东地区。

一、调查的背景和目的

1、调查背景

茶叶消费是一种传统消费,也是一种成熟消费。过去只集中在茶叶的冲泡、品尝,现却表现为多立体的发展趋势。

2、调查目的

更好的研究我国的茶叶市场,以点看面了解中国的消费市场行情。

二、调查概况 调查采取的方法:

(一)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茶叶的品种及其分类 (二)对国内消费市场进行调查,获取国内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情况和市场主要卖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获得:

1、通过上网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国内茶叶消费者信息,获取相关数据。

2、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报刊,详细了解情况

3、走访一些茶叶销售店,询问一些社区的消费者

4、学校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三、调查情况介绍 (一)中国茶叶概述

1、茶叶分类

我国茶叶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基本茶类,一种是加工茶类。其中基本茶类又可分为六类:绿茶、青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加工茶类可分为花茶、果茶、紧压茶、保健茶等。

(1) 绿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炒青绿茶:眉茶、珠茶、细嫩炒青; B、烘青绿茶:普通烘青、细嫩烘青;

C、晒青绿茶:滇青、川青、陕青、黔青、桂青; D、蒸青:煎青、玉露; (2)青茶(乌龙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闽北乌龙茶:武夷岩茶、闽北水仙、乌龙。

B、闽南乌龙:铁观音、永春佛手、闽南水仙、黄金桂、闽南包种。 C、广东乌龙:凤凰水仙、包种、铁观音、乌龙。

D、台湾乌龙茶:木栅铁观音、文山包种茶、洞顶乌龙茶、白毫乌龙、竹山乌隆、梅山乌龙。

(3)红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小种红茶:星村小种、正山小种、人工小种、烟小种。 B、工夫红茶:滇红、祁红、川红、宜红,闽红。 C、红碎茶: 叶茶、碎茶、片茶、末茶。 (4)白茶

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白牙茶:银针白豪, B、白牡丹。 (5)黄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黄牙茶:银针 B、黄小茶:毛尖 C、黄大茶:大叶青 6)黑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分为:

A、湖南黑茶:黑砖茶、黑毛茶。 B、湖北黑茶:面茶、里茶。

C、四川黑茶:四川边茶、康砖、金尖。 D、滇桂黑茶:云南普洱茶、六堡茶、白牛茶。 (二)茶叶的市场

1、茶叶市场的特点

通过市场的调查发现我国的茶叶市场有很大的漏洞缺陷,走访的一些茶叶经销商透露说先进茶叶种类相当的多,而且很多都是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价格也是经常地变动。

(1) 茶叶种类多样

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现有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茶类之分;具体到某种茶叶又有细分,如红茶有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绿茶有烘青、炒青、蒸青等;就质量特征而言,同类茶叶也有名优茶、大宗茶的区别。并且,各地的区域环境、气候、茶树品种、栽培方式、制茶工艺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如工夫红茶的滇红与祁红的质量差别、闽南(北)乌龙茶与台湾乌龙茶的质量差异等。

(2) 茶叶价格波动大

由于我国茶叶种类、质量的差异性,茶叶质量缺乏国家标准来统一规范,高品茶的质量级别较为混乱,售价较为模糊。面向渠道经销商的出厂价、批发价尚能保持相对稳定,而面对消费者的零售价,往往随意订价、茶价畸高或是价质不符,消费者无从判断商品茶的真正价值及真实价位。

(3) 茶叶品牌杂乱 目前,商品茶价格缺乏诚信,茶叶品牌过少,消费者对商品茶的质量和价格,往往是无所适从、一头雾水,无法判断产品的真伪、优劣和真实价位。由于茶叶企业经营规模小、品牌意识淡薄,知识产权方面投入不足,导致茶叶市场运营不规范、质量不稳定,消费者购买力受阻,从而制约了茶叶市场的深度拓展。

(4)茶叶的升值空间大

包装茶增值空间大、盈利性强。品牌包装茶的开发商机,为茶叶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茶叶作为快速消费品面对着多还元化市场,市场的定位与细分要求茶叶包装应符合现代消费理念的变化,从包装材质、外形、装饰、规格及包装需求的系列化包装机。茶叶包装应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同时,重视与国际包装惯例接轨,

2、茶叶市场消费对象情况分析 (1)茶叶消费者年龄结构分析

经调查发现,茶叶的消费年龄结构主要是在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阶段,是茶叶的主流消费者,与此同时我们发现15-25岁的年轻消费者也占据了比较重的比率。

(2)茶叶消费群体特征

经调查发现,茶叶的消费群体主要是集中1000—2000收入阶段的消费者。(此资料是阅读书籍得知的)

(3)茶叶消费者消费习惯调查

调查发现,茶叶倍受人们的推崇,喜欢饮茶的消费者占到76% 的比重,人们对茶叶喜爱有加。

(4)消费者对茶叶产品价格认同情况调查分析

调查发现,消费者购买茶叶的价位约为200-400,而400元以上的中高档茶叶也占一部分很大比重。这说明市场正引导茶叶市场向中高档茶发展。

(5)茶叶消费者饮用频率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一半以上消费者几乎每日饮茶,茶叶成为日常生活的休闲方式,饮茶更成为大部分人们每日必修。 (6)消费者茶叶功能关注度调查分析

个人喜好占最大比重47%,其次送礼茶、礼品茶也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发展起来。

(7)茶叶消费的区域差异调查分析

大部分的茶叶小群体分布在广东江浙等沿海一带,受其气候天气的影响以及一些历史文化背景的熏陶。

(三)中国茶叶出口现状

目前茶叶年产量超过百万吨的国家主要有印度、中国、斯里兰卡等。世界茶叶三大出口国是印度、中国和斯里兰卡,主要进口国为俄罗斯、英国、美国、巴基斯坦等。

2006年,我国取消茶叶出口配额。同年5月,日本实施新的 “肯定列表制度”。2008年1月欧盟发布了新的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新标准涉及范围广泛。其中有些标准是针对我国农药的使用情况而做出的调整。据统计,我国茶叶出口品种以绿茶为主,绿茶出口量占整个世界绿茶贸易量的90%左右,分析显示我国的绿茶影响着国际绿茶市场价格。自2002年起,我国绿茶出口总量占出口茶叶总量的最低达60.9%,最高达77.5%。全世界茶叶销售总量中,红茶占多数,绿茶次之。俄罗斯进口茶叶总量的90%均是红茶,中国红茶对俄罗斯的出口表现不佳。

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笼罩下,2009年我国茶叶出口逆势上扬,据海关统计,2009年我茶叶出口量30.3万吨大关,首次突破30亿大关,同比增长2%,一举打破了近5年来始终在28-30万吨之间徘徊不前的局面;出口金额7.05亿美元,突破7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3.3%,实现了全国茶人期盼已久的历史性双突破,总量和金额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

四、分析问题及建议

我国茶叶出口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茶产业出口主要问题是:

1.随着茶叶出口经营权和出口配额的逐步放开,茶叶出口企业逐步增多且优劣混杂,少数企业为追逐眼前利益在出口中低价竞销、以次充好,不但严重扰乱了国内经营秩序,使得茶叶出口价格整体下滑,茶叶出口全行业利润水平难以保证,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我国茶叶在海外市场的口碑。

2.茶树种植农户平均每户仅有茶园1亩左右,种植水平低,良种普及率比起其他主要产茶国低很多。全国仅加工茶叶的茶厂达

六、七万家,平均每个茶厂年加工茶叶仅10余吨,一些小型加工企业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原料安全难以保证。

3.国内外检验标准不统一,科研人才队伍、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茶业发展的支持体系不健全。茶叶生产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

4.由于茶叶出口企业走上市场经济道路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我国目前尚缺乏真正意义的茶叶行业龙头企业和全球知名品牌。我国主要茶叶出口企业目前已发展出不少自有品牌,骆驼牌还曾荣获商务部颁发的优秀出口品牌奖,但由于当前茶叶出口企业规模与世界知名企业相比仍然偏小且缺乏国外市场分销渠道,目前还难以凭借自有品牌占领国际市场,企业多以定牌生产等方式为外商供货。我国要发展成世界茶叶强国,离不开行业中龙头企业的带领,也离不开龙头企业带动下的品牌战略。中国茶叶出口发展到现阶段,如单纯依靠茶叶企业自身发展,想完成以上目标需要经过漫长的培育阶段。要想在最短时间内培养出自己的龙头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则需要政府和行业对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帮助他们走出整合行业资源的第一步。

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从未改变。

1、避免少数企业的劣质茶叶损害行业形象;

2、大肆的宣传中国的茶文化史,通过政府间的交流传播中国茶的千年文化;

3、加强与主要消费国行业组织的联系,沟通行业信息,帮助中国企业了解海外市场最新趋势;

4、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开拓市场;

5、为培养中国茶叶核心企业竞争力,全面提升中国茶叶行业地位和质量声誉,打造中国茶叶行业的新形象,茶叶分会已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中国茶叶出口行业集体标识。

6、为尽快消除海外市场对我国茶叶的错误认识,我们呼吁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茶叶企业共同对我国茶叶形象进行大规模宣传,包括在主销市场召开新闻发布会、行业推介会、中国茶叶品评会、免费品尝活动及宣传资料发放,打造我国茶叶整体形象。

五、总结 茶叶营销策略

1、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的定位及宣传推广:茶叶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产品质量特性及市场营销需求,进行科学、明晰的品牌定位,保持品牌形象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成长性。茶叶企业的广告宣传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加强社会协作、分销渠道、市场终端等途径的品牌展示;并通过广播电视、平面媒体(报刊)、户外广告、互联网及茶博会和茶叶节等途经,针对性地宣传推广茶叶品牌。

2、产品开发

茶叶企业的经营定位,决定了产品开发及产品线的规划设计与走向。目前,许多茶叶企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名优茶与大宗茶、内销茶与外销茶等经营进于细化,到2005年我国规范管理的公司大都将获得自营进出口权,一体化的国际市场将对茶叶产品的开发定位和策略提出更高的要求。茶叶市场的高端产品(名茶)的开发有利于品牌塑造,中低端产品(优质茶、大宗茶)则是提高市场份额和盈利之源。茶叶企业可根据货源供应、经营规模、市场需求等因素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商品茶经营档位不高偏废,可以各有侧重,经营范围也不宜过广,避免经营品类过多过滥,以及产品特色和诉求点不明晰。并可根据快速消费品的营销特点,加强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的力度,保持茶叶产品线和创新现延伸,从原料、加工工艺与设备、包装等方面人手不断推出新品,以满足细分市场的消费需求。

3、商品茶价格的调整

价格因素直接影响到商品茶的市场竞争力、市场份额与经济效益。高端途径及消费群相对固定,礼品馈赠比例很大,价格弹性小,从而订价较高,以保持名茶的珍贵形象。中低端产品(大宗茶)属于大众消费品,价格弹性大,应坚持薄利多销、走量为主的订价原则,追求批量化的规模效益。

加强销售渠道及终端的价格管理与监督,实施商品茶批发、零售的指导价,鼓励、引导经销商遵循行业价格规则。避免售价畸高而损害消费者利益及出货量减少,或者是低价批零、跨区冲货而引起的价格混乱、品牌形象受损。确立商品茶良好的价格稳定与互利,从容应对原料收购、产品销售中的价格战。

4、市场促销

市场促销包括渠道促销和消费促销两个层面,渠道促销主要有提高铺货率、销售费用率、返利率、销售资源分配比例,提供渠道及终端形象设计与宣传支持等。茶叶市场促销以消费促销为主,首先要加强区域市场、目标消费群的调研分析及信息反馈,深入分析消费者层次、茶叶消费程度、成长潜力、消费传统或倾向。根据市场调研结论,结合产品特点和市场竞钕需要,针对性地确定促销推广方案。

第9篇:中国电梯市场调查报告

电梯调查报告

经过多方面调查,开发商对电梯选购后满意率不到50%;用户对电梯满意率也不到50%。对电梯满意率为什么如此低而现在开发商再订电梯应如何选择?调查得出如下结论:选择电梯应集中在以下三方面进行比较:

1、产品质量

2、安装质量

3、服务质量。

一、产品质量

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年产量)前十位的电梯厂家经过对比发现产品质量差异很小。通过对安装公司的了解及对产品的分析,控制系统、驱动系统、门系统等各厂家都没有明显优势,但大品牌电梯有一个共同点,即虽然大部分部件也是“外协”,但都有设计研发能力,自主一体化设计。通过对这些品牌电梯了解,以控制系统为例:大部分采用32位CPU,少数厂家采用32位DSP芯片。但在使用上并没有明显不同。以各厂家轿厢称重为例,原来大都采用相对落后的开关式称重装置,后改为差动变压器,舒适感并没有明显改善,所以对于大的品牌电梯在质量结构上不应强调形式而应注重结果。注重产品的可靠性,易维修性,在质量上最重要的是一体化设计。

而市场上绝大多数小品牌电梯由于没有研发能力,产品完全是“攒”出来的。通过对安装公司的了解,所有安装公司都反映小品牌电梯现场重新加工的部件较多,大大影响了电梯的安装精度及产品的统一性,使设计质量目标降低。比如有的厂家旋转编码器与曳引机之间安装不匹配,现场无法安装,只能将减振去掉,使安装质量下降,旋编使用寿命缩短。而小品牌电梯的控制系统,全部是外购整个控制柜,外购的控制柜一般采用电脑板加变频器,而大多数控制柜厂家为了使各厂家都可以使用,接口较宽,精度较差。某小区几十部电梯采用欧洲某品牌电梯,由于采用上海某控制柜,电梯“软”故障较多,常常“死机”,后来该厂家又采用自己研发的控制柜。

综合分析:产品在质量上大厂家之间差别不大,小厂家与大厂家之间有很大的差距。

判断一个好的电梯,一定是设计的好,起停爬坡时间短,舒适感好。三十层的大楼,同样的速度,中间同样停上五层,由于起停时间短,好的电梯到达顶点的时间就短,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表面上便宜实际上价格相反倒高。

大的厂家:

1、年产量15000台以上;

2、 高档的酒店、大型高档写字楼(办公楼)等项目较多;

3、据统计不准确的说法大厂家包括:上海三菱、日立、西子OTIS、天津OTIS、蒂森、 迅达、华升富士达(排名不分先后)。

二、安装质量

电梯与汽车、家电最大的区别在于组装是在现场完成而不是在工厂。早期大家都知道家电产品有原装的也有进品件组装的。价格不一样,质量也有差别。而电梯由于是现场安装,质量如何控制呢?

管理好的厂家都是指定安装公司安装,有详细的安装操作规范及技术要求。从安装前的培训、准备到中间检查、完工检查都有明确的规定。最主要的一点是安装轻易不外包,即使少量工程委托安装也有严格的管理。像某著名品牌电梯安装外包要将安装费的50%交由工厂做为管理费。

以前常听说某某电梯质量好,但是安装不好,电梯就运行不好。这就如同买一辆车,车的制造质量很好,但由于没组装好,车轮跑掉了、风挡玻璃脱落了、刹车不灵了,造成汽车质量不好一样的道理。故障会影响使用,故障没有大小之分,用户看的是结果。

管理好的电梯公司,开工、中检、完工报告齐全,安装部门有例会制度,会议记录齐全,从到货开工直至完工,影像资料齐全,与用户双方来往书面文件保管完好、现场图片显示工地张贴的安全警示、员工着装等到位。总之,去公司考察时多看几个安装工地的档案,去发现安装管理的好坏。特别是查看会议纪要了解安装会议讨论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三、保养质量

电梯行业有句玩笑话“再好的电梯通过售后服务也能弄臭”。电梯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服务质量所占的比重很大。有人打比方好的电梯满分是100分。设备、安装、保养各占三分之一。而也有人认为保养质量所占比重是50分。一台电视机如果运气好也许到电视机报废都不与厂家的维修打交道,即使打交道也许只是一两次。但电梯不一样,国家规定15天之内要做一次保养。经了解,电梯安装后一般用户装修搬家期间故障率最高。据调查,一个10台左右的小区,在装修期间,某月故障14次,几乎两天一次,其中包含电压问题、装修杂物卡门以及电梯自身故障等。即使一个成熟的社区故障也会有一些。

如何考察一家好的保养公司?好的保养公司应该是怎样?又如何与差的保养公司区别呢?

公司实力:公司的办公面积、办公管理人员、维修人员、办公设备、交通工具、从业人员知识结构等都可以反映公司实力。不要只听宣传有多少个维修人员,一个有三十名维修人员的公司正常应能保养700台以上电梯,有管理人员不低于 6人。通过调查记载,70%电梯公司投标时称有维修人员几十人,可是考察时我们提出拿出公司组织结构图、开会时照片、通讯录、保养计划表等时,发现大多数公司实力远不及宣传。每个公司都宣称有备件库,考察时发现有一些公司的备件库无非是安装剩下的一些备件。当我们提出看三个月的备件出入库账时大多数厂家拿不出来。

保养质量好坏,一方面是实力,一方面是管理。走访的电梯公司绝大多数拿不出声称的订购合同和保养合同。对于保养档案,绝大多数公司也没有。只有极少数电梯公司能拿出保养记录表、故障记录表、电话回访记录、有保养巡检报告。绝大多数公司称有对员工的培训,我们可以看培训记录、考试成绩及每一次培训的照片来了解公司的培训机制。

差的、实力弱的保养公司没有正规的培训,好比庸医看病,价格低但却治不了病。他们不做保养,以修代保。电梯的保养费在某些方面好比入保险,如果保险公司没有实力,出了问题只能溜之大吉。正规的保养公司装备好、培训到位、管理正规成本高但出问题的机会少。其中每月检测一次称重开关数据,出事的可能性就很小,有的公司对维修人员进出轿项、底坑都有详细规定,与这样的公司打交道才可信。

通过了解:在选购电梯包括选择保养公司一定要多比较几家,多考察几家,一些电梯公司夸大其词的介绍通过考察一定会被发现。对常年销量稳定递增的厂家要重点考虑,对无业绩、或业绩少、进入市场短的厂家要多比较、多了解。

订购电梯以及确定保养公司一定要注意每个细节。

电梯选购的几点看法

1、 电梯的档次定位

电梯档次定位的标准:

⑴、电梯的生产厂家必须是专业生产电梯的企业,注册资本不低于3000万元,不能为贴牌企业。

⑵、电梯必须为世界知名品牌,在世界或国内重点项目上有过业绩。

⑶、电梯的重要部件要有领先的技术,如客梯、观光电梯的曳引机是永磁同步的,轿箱门机是变频调压调速门机并且采用光幕保护。安全钳、限速器、缓冲器等安全部件必须是专业生产厂家制造的。

⑷、最好采用智能或变频扶梯和无机房或小机房变频客梯、观光电梯。

2、 决定输送能力的主要参数

扶梯:数量,梯级净宽,倾角,

电梯:额定荷载,额定速度,最大提升高度,数量,几层几站。

3、 需要着重考虑的技术性能——可靠性、先进性与舒适性

所谓可靠性是指电梯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保持规定功能的能力。我们对电梯可靠性的要求是指在运行时间里故障要尽可能少,并且一旦出现故障要很容易排除,这就要求我们选择的厂家可信度要高,电梯配置要好,并且最好在本地有专门的维修队伍。

电梯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拖动与控制技术方面,调频调压调速技术(VVVF)是现在各厂家主推的节能、高效的拖动技术。微电脑控制系统对电梯实现智能化控制,在使用中故障率低、可靠性高、抗干扰性强。 舒适感主要指电梯的加速度、振动、噪音、装潢、照明等指标对人的感官影响。噪音主要是曳引机产生的,要选择噪音小的曳引机。优秀的控制系统可以减少振动,增加舒适感。

4、拖动控制方式 ——交流双速,调频调速

低速电梯常采用交流双速(AC-2),它是通过改变电动机的极对数,来达到调速的目的,使电梯在平层制动前有一个低速运转的过程,从而减轻了电梯平层时突然减速的冲击,提高乘客的舒适感。优点是控制环节少,故障概率低,主要缺点是舒适感差,直梯启动频繁,启动时冲击电流过高,增加了用电量。这种控制现多用于货梯。

调频调压调速(VVVF)的新技术,VVVF是英文Variable Voltage Variable Frequency的缩写,根据电机学原理,电机的转速和转矩分别和交流电源的频率和电压幅值成正比,实现对电动机平滑调速和精确的转速控制。这种调速技术,使电梯运行平稳,平层准确,灵活高效。

5、 信号控制方式——蓄电器、PC机与微电脑

乘客乘坐电梯时,首先要在所在的楼层给电梯一个呼梯信号,进入电梯轿厢之后,又要登记 他要去的楼层信号,这些信号会不断出现,电梯的信号控制器就要不断地记录并对执行次序做出安排,这就是电梯的信号控制或逻辑控制技术,早期是用简单的集选控制——继电器,后又出现可编程序控制器——PC机。现PC机多用于货梯和扶梯,而乘客电梯用微机系统,可靠性、抗干扰性、调度效率明显提高,数码显示故障,方便维保。

6、 驱动方式——蜗轮蜗杆曳引机、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

比起蜗轮蜗杆曳引机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的优点为: ⑴、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质量轻。由于永磁同步曳引机是直接驱动,没有蜗轮,蜗杆传动,也没有作异步电机所需非常占地方的定子线圈,其主要材料是高能量密度的高剩磁感应和高矫顽力的钕铁硼,其气隙磁密一般达到0.75T以上,所以可以做到体积小,质量轻。

⑵、传动效率高。由于采用了永磁同步电机直接驱动其传动效率可以提高20%-30%。

⑶ 、整机噪声降低。由于不存在一个异步电机在高速运行时轴承所发生的噪声和不存在蜗轮蜗杆副接触传动时所发生噪声,所以整机噪声可降低5-10db(A)。

⑷、能耗低。从永磁同步电机工作原理可知其励磁是由永磁铁来实现的,不需要定子额外提供励磁电流,因而电梯的功率因数可以达到很高。同时电机的转子无电流通过,不存在电子耗损问题。一般比异步电机降低45%-60%耗损。由于没有效率低、能耗高的蜗轮蜗杆传动副,能耗进一步降低。

⑸、无油污染。由于不存在齿廊磨损问题和不需要定期更换润滑油,因此其使用寿命长,降低了油污染,减少了维护工作,且基本不用维修。

永磁同步无齿曳引机将替代由蜗轮蜗杆传动副异步电机组成的曳引机。现客梯、观光电梯都用永磁同步,而货梯多用于蜗轮蜗杆曳引机。

7、 采用VVVF变频闭环技术的门机系统和光幕保护

此系统结构设计精巧、启动灵活、运行平稳、无噪音、安全可靠等特点。

光幕保护是利用红外线光束覆盖电梯门出入口,探测人或物体的门保护系统。使电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夹到人,大大提高了门机可靠性,最大限度的保证乘客的安全。

8、 液压电梯

液压电梯轿厢上升时的运速直线运动是通过油泵以一定的流量向油罐中注入油液使柱塞匀速上升来实现的,下降时的匀速直线运动是通过油缸中的油液以一定的流量排入油箱。优点 :对机房要求低,有较大承载力,安全问题比较少。缺点:提升高度有限,一般不超过6层,油耗电耗大。商场一般不用。

9、变频型自动扶梯

变频型自动扶梯安装了智能变频器,当检测到信号后,通过电脑进行分析,延时,最后确定智能变频器输出电压及频率的高低,使自动扶梯根据乘客的有无多少来确定扶梯的运行速度,扶梯的马达出力量的大小,达到节能,减少机械损耗,延长使用寿命的最佳效果。每台初投资在普通扶梯的基础上加12000元左右,空载节能大于60%。

10、电梯梯轿箱尺寸

11、售后服务

每个品牌在售后服务方面都有不同,但总的方面是一样的。一年质保期内免费维修,24小时服务热线。质保期后有偿服务,每月不少于两次定期保养,一年至少一次全面检查。

对于电梯,售后服务很重要。许多代理商在本地没有售后服务站点,销售电梯后将电梯服务转包,这样费用可能相应增加并且服务质量得不到保障,最好是选在本地有安装资质的代理商。

上一篇:员工奖惩激励考核制度下一篇:网络研修学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