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总结

2022-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间过得很快,四季轮回的过程中,一年忙碌的工作时间结束。在这一年的工作中,大家通过工作,可学到更多方面的工作知识,也留下了众多的学习回忆。为记录这一年的成长,可编写一份年终总结。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传承红色基因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传承红色基因总结

加强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向青少年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把党的红色基因传承好。”新时代下思政课教育实践载体要傳承红色基因,应加入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元素,以此来铸就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高地,补足青年大学生的精神之“钙”,筑牢青年大学生的信仰之基,让党的事业薪火相传。

一、将红色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引导的全过程中

一是加强情感认同。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通过红色历史印记来影响青年大学生,让他们了解党史、国史,使他们不仅局限于考试分数,更多的是影响心灵,震撼灵魂,用一个个真实存在的历史故事和现实榜样来教育广大青年大学生,在他们心里种上一颗种子,虽然从近期来看教育成果不会体现在分数上,但是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影响深远。二是加强行为认同。通过红色历史资源教育青年大学生,让他们更加直观深刻地了解我们党的政治信仰、政治纲领、政治主张,从而使广大优秀青年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进一步扩大党的青年群众基础。三是加强理性认同。红色教育是思政课教师对红色历史的提炼总结升华,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现在很多高校虽然已经有了红色教育平台,但是缺乏提炼总结升华,没有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上来。一般而言,认识的过程有两个阶段,首先是从实践的感性认识到思维的理性认同,其次是从理性认识再回到解决实践问题上来,两个阶段是认识的两次飞跃,也是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但是目前的高等教育中红色教育在两次飞跃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教师的思想引领作用还不明显,还不够重视思想政治的提升,部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不能够在学生认识的两次飞跃过程中发挥作用,常常就书本讲理论,就故事讲故事,就红色资源讲红色资源,还不能完全达到教育引领和影响的目的。因此,教师队伍先要对红色教育有情感认同、行为认同、理性认同,教师队伍本身身体力行,做好结合的文章,结合红色资源,结合青年大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和要求,才能引领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将红色教育贯穿于思政课的课程体系中

一是将党史、国情贯穿于现有的高校思政课的课程体系之中。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虽然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比较注重理论性和系统性,但是思想性、针对性、亲和力、吸引力不足,青年大学生不能全面总体直观地了解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知识。因此,要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设置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的课程内容,将党史课、国史课等系列内容融入专题课当中,优化整体的课程设置,融入红色元素,向当代青年大学生讲好中国革命故事,传播好中国革命精神。二是将德育内容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课程体系中。高校教育在理论上一直是具有优势的,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还有短板,即对大学生在人格培养和精神层面上的教育养成上还存在短板,教学内容处于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状态,所以在青年大学生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红色教育就能有效弥补这个短板,因为红色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通过传播青年榜样的事迹和形象,培养当代大学生大局意识、底线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同时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担当精神、吃苦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斗争精神等通过红色教育载体一代代传承下去。三是打造一批高质量的高校思政课。目前,有些高校思政课的含金量不高,比如有的教师就理论讲理论,就书本讲书本,泛泛而谈,有的没有真正讲明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关键性的基本问题,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青年大学生听课率不高,甚至思政课出现走过场的现象,无形中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高校必须要打造一批讲得好、叫得响、立得住的思政课,既要符合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习惯,又要把事实和道理讲清楚讲透彻。

三、将红色教育贯穿于思政课的实践活动中

教育的重点是要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年一代的精神追求,外化为青年人的自觉行动。红色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使青年大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规范个人行为,做传播传承红色基因的践行者。实践能够调动青年大学生的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大学生另一种自主自觉的行为,因此要借助红色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一是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目前,很多高校利用暑期开展“三下乡”红色教育专题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走、看、听、问、讲等感官体验来深刻感受红色教育的真实性、历史性、现实性,从而让思政课教育在青年大学生心中开花结果,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效果。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可根据时间和路程的长短进行规划,利用青年大学生的节假日和寒暑假,组织夏令营、冬令营。可以设计省域外培训,到延安、井冈山、红旗渠等红色圣地开展红色教育活动或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也可以进行省域内培训,比如我省的通化、吉林、白山、延边等地。通化市的红色教育项目开发就受到了省内外青年大学生的欢迎,特别是杨靖宇干部学院的成立吸引了大批青年大学生前往参观学习。2008年至2018年,通化市委党校(杨靖宇干部学院)开发的“重走抗联路”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共接待了我省各大高校、团体一百多个班次、上万人次。通过“重走抗联路”活动,增强了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二是吸纳优秀青年大学生加入红色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为了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还可以采取引进来的方式,让先进主题教育活动进校园,即吸引优秀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以点带面,逐步扩大受教育的范围。

责任编辑/雷 博

作者:曹卓

第2篇:利用地域红色资源,传承中华红色基因

【项目简介】

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多年来坚持秉承茅山抗战老区办学的深厚人文底蕴,承继弘扬和丰富红色文化的历史责任,以立德树人为指向,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发展,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2017年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建立“茅山红色文化”课程基地以来,自觉承载传播红色文化的历史使命,挖掘和弘扬区域内蕴涵的丰富红色文化,积极开展红色文化课程化的探索实践,以红色文化凝神聚气,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落实,形成了学校特有的红色文化教育品牌和特色。

摘要:基于学校特定的红色文化背景、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以及特色发展的考量,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从培育红色文化环境课程、红色文化渗透课程、红色文化活动课程、红色文化校本课程等方面,着力推进茅山红色文化课程基地建设,让红色文化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让每个生命都折射红色之魂,红色文化的育人功效得到充分彰显。

关键词:地域性;红色资源;红色文化;课程化

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自2017年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建立“茅山红色文化”课程基地以来,加强基地“红色”硬件建设,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积极开展红色文化课程化的探索实践,以红色文化凝神聚气,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落实,形成了学校特有的红色文化教育品牌和特色,在当地被誉为一所“不断向前奔跑的学校”。

一、红色文化课程化的提出背景

1.基于学校特定的红色文化背景的思考

特定的红色文化背景和丰硕内在的校园文化,是红色文化课程的主要条件。学校所在位置为抗战时期句容机场所在地。抗战时期的句容机场是捍卫南京领空的前哨阵地,是抗战中南京首要的空中樊篱。在抗战早期,从这里腾飞的机群,曾给予来犯的敌机以致命的打击,有过一段值得记载的战绩。

句容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革命斗争历史的城市。革命先辈为了民族解放,在句容这片热土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战斗足迹,其中茅山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就位于句容市境内。市内存有众多重要的革命历史遗存,据统计纪念物近6000件,战斗遗址200多处,纪念地30多处。无数句容抗日军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铁军精神,是学校弥足珍贵、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革命历史在这块土地上结成了厚重的红色文化板块。这些物质或非物质的红色资源,是学校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弘扬主旋律的重要素材和宝贵资源。

针对当前中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薄弱,学生社会责任感及拼搏、奉献精神缺失的现实,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秉承老区办学的深厚人文底蕴,承继弘扬和丰富红色文化的历史责任,积极开展红色文化课程化探索与实践,有效引导学生将红色文化中所孕育的精神内涵内化于心,外化與行。

2.基于红色文化的价值认同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红色文化”是在民主革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丰富的革命精神[1]。它是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思想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

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之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一方面深入挖掘茅山红色文化凝练的铁军精神内涵,即句容抗日军民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团结战斗精神和创新精神。它与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等同为中华民族精神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以优秀的先进红色文化熏陶感染学生,以铁军精神凝神聚气,激发全体师生勇于担当、知难而进、团结拼搏,最大化地发挥红色资源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和精神感召功能。

3.基于学校特色发展的考量

学校是一所新四星高中,受招生政策的影响,生源、师资与市内一流高中比相差甚远,加之学校前身主体是一所农村高中,80%的学生来自农村,学生的自信心、自主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与城市学生相比也逊色不少。面对如此窘境,学校提出唯有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多元发展,才能引领学校走出窘境,才能发展壮大。为此,学校确立了“奠成功之基,铺幸福之路”的办学理念,形成了错位发展、多元发展,为每个学生成功、幸福奠基铺路的办学思路。特别是2017年以来,学校围绕“自主、自信、自律、自强”的办学着力点,以“茅山红色文化”课程基地建设为抓手,创新当代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形式,升华红色文化资源价值;通过红色文化课程化、活动体验、环境熏陶等弘扬铁军精神,让学生在全面接受素质教育的同时,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学习的社会担当和家国情怀。

通过红色文化课程基地建设,我们合理开发、有效利用校内外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倾情打造红色校园文化,着力开发和实施以“红色文化”为主的校本课程,把包括革命传统教育在内的红色文化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让校园浸润在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之中,从而形成了以红色文化为标志的办学特色和品牌,不断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内涵。

二、红色文化课程化的实践路径

红色文化课程化作为学校办学特色建设的重要载体。学校在“以文化人”教育理念引领下,积极构建“红色文化”课程体系,探索红色文化育人模式。

1.红色文化环境课程

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能促进红色文化在师生中的传播和影响,而且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一是充分利用本地现有的红色文化遗存,建立教育基地。如与苏南新四军纪念馆、徐明革命烈士陵园等国家级、省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签订协议,设立德育教育基地,有效地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学校育人资源。

二是加强红色文化设施建设。近两年来,学校先后建成“新四军句容抗日斗争历史陈列馆”、红色文化广场、红色诗词大道、八一五空战大捷纪念雕塑等,凸显了校园内红色资源的表现形式。新四军句容抗日斗争历史陈列馆”占地近500平方米,由序厅、句容在南京保卫战中沦陷、新四军挺进茅山创建抗日根据地、句容人民如火如荼的抗日斗争、新四军主力渡江北上和茅山的风云变幻、皖南事变与坚持茅山抗日根据地、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文教工作、反“扫荡”反“清乡”反“清剿”斗争、夺取抗战胜利和结束语等十个部分组成,充分展现了从日本侵华的罪恶行径到苏南人民在新四军领导下的艰苦抗战,直到夺取抗日斗争胜利的主题内容。该馆由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首次与中学开展陈列布展合作。它的建成不仅扩大了红色文化教育主题的内涵,也开创了爱国主义教育馆校合作共建新模式。

三是在教室内外墙壁、宣传橱窗、板报等地方,布置具有红色元素的格言警句等。将这些物态的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有利于引领校园风尚,增强中学生感性认识,还能让“红色文化”扎根于校园。

2.红色文化活动课程

学校坚持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传承革命传统为主线,以激发铁军精神为核心,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让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入脑、入心、随行。

一是坚持红色文化特质,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性学习。充分利用茅山苏南新四军纪念馆和校内的新四军句容抗日斗争历史陈列馆,组织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

二是积极开展红色文化社团活动。如组建“茅山红色文化宣讲团”,给社区居民讲抗战知识;组建红色文化研究会,采访部队官兵、老革命家、劳动模范,寻找身边的感动,通过校园广播宣传。在各种社团组建和活动开展中,使学生逐渐养成积极热情、自信向上的红色气质,以及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社会参与等素养。

三是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电视台、网站、图书馆、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月、重大纪念日等教育潜能,最大化地利用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系列教育活动。如组织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十个一”活动。班级组织每周唱一首红色歌曲,广播站每周讲一个红色故事,团委每月开展一次以“红色”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语文组每学期组织一次开展以“红色”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校园网站、橱窗开设“历史(党史)上的今天”栏目,每周宣传一位红色革命人物或大事件,红色剧场每学期排演一个红色剧目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与学校特色建设相关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增强了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心灵深处感悟和领会红色精神和革命先烈的人格魅力,拓展了红色文化课程化的路径,丰富了校园红色文化的内涵,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3.红色文化渗透课程

课堂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主渠道。学校一方面组织教师积极挖掘语文、历史、政治等国家课程中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入开展红色文化教学;另一方面广泛搜集红色文化教育案例、课例、教学设计以及图片、视频等,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库。同时,相应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适时渗透红色文化,引导学生横向联系,激发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掌握知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如语文学科中的红色经典教学篇目,在红色诗词教学中,教师即可从学校红色资源库中选取相关内容,在阅读、鉴赏、品味、交流中丰富、提升学科教学。高中政治教材《文化生活》《政治生活》模块均有红色文化理论教育内容,如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等内容。教师如果只是“灌输”和“空洞说教”,学生则很难达成“政治认同”,提升家国情怀。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运用亲切的、本土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深奥的、难懂的政治理论变得更加直观、生动,进而激起学生心中的“波澜”,产生震撼和感染效果。历史学科中教学“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伟大的抗日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内容时,教师结合本地抗战史实,或利用图片、音像形式,或运用学生宣讲、教师介绍等方式,让学生更加形象具体地理解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画面,激发爱国情感,坚定家国情怀。另外,在体育课、军训中加强学生集队、纪律等教育;音乐课上教唱红歌;美术课创作“红色”绘画作品等,让红色的革命种子穿透岁月茁壮成长。

将红色文化教育渗透于国家课程的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习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成长自我。

4.红色文化校本课程

红色文化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教材资源,是落实红色文化课程化的重要载体。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以名师领衔,语文、历史、政治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红色文化教材开发小组,并邀请史志办、档案馆和纪念馆的专家担任教材开发顾问,助力学校红色文化教材开发。为了保证红色文化教材开发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序性,开发小组专门研讨确定了“红色文化系列教材开发纲要”和教材開发计划。两年来,开发小组成员通过实地参观、访谈、调查、查阅档案、检索资料等方式,广泛搜集红色文化素材。在此基础上,对大量的红色文化课程资源进行筛选和重组,根据红色文化的人、事、物、魂不同主题,将红色文化进行课程体系的建构,形成了“句容抗日英豪:巫恒通”“句容好女儿:郭纲琳”“红色记忆”“红色土地”“红色旋律”“名人名家抗战诗词选”“句容抗战英烈故事选”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茅山红色文化”系列校本教材。红色文化校本课程作为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列入学生网上选课系列,于课表中进行有效实施。

红色文化校本教材的开发、实施,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的课程框架,提升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思想境界,为学生提升核心素养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有效地凸显了学校的“红色文化”特色。

三、红色文化课程化的成效与思考

基于學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的红色文化课程化,指向立德树人,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体现在学科课程、活动课程、融合课程中,让红色文化的元素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让每个生命都折射红色之魂,红色文化的育人功效得到充分彰显。学校的三风建设、特色建设成效明显,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竞赛的成绩明显提高,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攀升,涌现了首届江苏省美德少年“她用柔弱双肩扛起一个家”的朱梦成和第二届美德少年“身残志高远,困难面前不低头”的陶志玉等一批学生典型,学校也被誉为茅山脚下一面飘扬着的红色教育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中明确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在当前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充分挖掘、提炼、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精髓,推进红色文化课程化,对于教育和引导中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成长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要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宝库,使红色资源“多”起来。除挖掘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资源外,还要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当今新时代条件下资源进入广泛搜集;不局限于本地红色资源,可拓展到周边红色资源,将其列入红色资源宝库。二要进一步创新教育方式,使红色资源“活”起来。探索和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图片、影音等多媒体手段,辅之以辩论、演讲等形式,实行师生互动,共同发掘红色文化资源精神内涵的时代价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主动性、积极性,让红色文化教育也“活”起来。把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德育结合得更紧密,同学校的课堂教育和社会实践结合得更有效,使红色教育资源蕴含的宝贵精神真正在青少年中入心入脑成行。三要进一步开拓教育路径,使红色资源“动”起来。我们要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克服“应试教育”羁绊,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开展喜闻乐见的亲身体验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鹤.论贵州民族红色文化研究的发展路径[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6):2.

[2]习近平.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8-03-18)[2019-05-28]. http://news.cctv.com/2019/03/18 /ARTIQfuAgYriqdIP8wfUszCe190318.shtml?spm=C94212.PV1fmvPpJkJY.S71844.135.

责任编辑:李韦

Reflection on and Practice of Red Culture Curriculum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LIU Ruihong & FENG Yiping

(Jurong Experimental Senior Middle School, Zhenjiang 212400, China)

Key words: region; red resource; red culture; curriculum

作者:刘瑞宏 冯义平

第3篇:传承红色基因? 引领校园思潮

遵义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红色革命传统的学校。毛泽东、朱德曾在学校发表激情洋溢的演讲,周林、雍文涛、韩念龙、陈沂等老一辈革命家从这里走出;教育家黄齐生、文学家蹇先艾和老红军张光昭曾担任学校校长。红色基因是遵师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学校矢志发展的力量源泉,铸就了“遵道循义、敦品励学”的校风,凝炼了“立足地方、服务基层”的办学宗旨,引领了校园思潮。

宣传思想工作立体格局主打红色牌

学校党委积极构建宣传思想工作立体格局,形成“一个核心、两翼并重、层级领导和多点负责”的工作机制,即以宣传思想工作为核心;教师与学生并重;学校党委统一领导,院、班逐级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牵头协调、二级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形成强大合力。

学校立足地方优势,主打红色牌,以平台构建、理论研究、社团建设、主题活动等为抓手,以多种校园媒体为阵地,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开展宣传思想工作。

搭建红色文化平台

学校是教育部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拥有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省级重点支持学科“中国史”等红色文化平台,并注重阵地管理,深化宣传思想工作。

学校致力红色文化理论研究,获得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取得一系列成果。经常开展红色文化学术交流,多次承办大型专题学术会议。大力传播红色文化,开设红色经典课程,出版红色艺术教材,发表红色艺术作品,进行红色文化宣讲。

重视红色主题活动

学校近年来围绕“红色文化进校园‘十个一’”主题活动,举办大型红色文化活动百余次,尤以参加央视“‘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文艺会演”、贵州省第二届农运会开幕式,承办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遵义会议放光辉》等红色主题活动最具特色。

开展凸显青年主体特征和红色文化特色的“青春师院”系列活动,其中“青春师院·歌舞飞扬”“青春师院·志愿行动”等已形成独特的活动板块。开展以感悟红色文化内涵,践行红色文化精神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服务基层的志向,每年均获得上级表彰。2012年,《传承红色经典 打造优秀队伍》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红色育人效果显著

经过红色教育的磨砺,学院涌现出一批优秀学子。他们中有为减轻家庭负担,带着妹妹上大学,获“贵州省感动校园十大人物”提名的2008届毕业生宋兴美;有多次放弃回山东和入城机会,坚持在江口县闵孝镇服务群众,最后把生命献给了大山的2009届毕业生烟台女孩王媛媛;有在大雨中跑步为孕妇开道,被誉为“全国最美警察”的2011届毕业生周科永;有在赤水市宝源乡严华小学艰苦支教,在央视《朝闻天下》“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中被誉为“支教姐妹花”的2012届毕业生杨朝霞、杨朝丽。他们的事迹在学生中产生共鸣,越来越多的学生接过接力棒,用红色激情去拥抱时代、拥抱事业、拥抱人生。

红色精神激发了师生干事创业的激情,促进学校发展。相信秉承红色精神,奋勇向前的遵义师范学院,明天一定更美好。(作者系遵义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哈文丽)

作者:王大忠

第4篇:传承红色基因活动总结

义马市第三初级中学

传承红色基因活动总结

为了让广大学生了解新中国建立的艰辛历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让崇尚英雄、艰苦奋斗、不畏艰难和强烈的国家观念、爱国意识在广大未成年人心中牢牢扎根。在此期间,我校积极响应上级要求,组织我校中学生开展了“向国旗敬礼”和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并通过红歌演唱比赛让同学们进一步增进了解。我校利用升旗活动,向全体学生发出了倡议,号召全校学生参加此项活动。学生反响热烈、踊跃参与,纷纷表达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现将活动做如下总结:

一、活动启动

1、领导重视

成立了由冯矿伟副校长指挥、政教处田红梅主任负责,学校各班主任具体落实的活动组织小组,确保此项活动能够均具有实效性的完成。

2、启动仪式

9月26日,学校举行了活动启动仪式。全体师生在国旗下宣誓,冯校长做了动员讲话,衷心希望全体学生积极登录中国文明网,进行网上签名、发表留言寄语,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美好祝愿。同时将此次活动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契机,积极组织本校学生广泛参与此次活动。

二、具体活动情况

1、利用校园广播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真正受到感染,发自内心地热爱着自己的祖国、祝福祖国并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爱国情感。

2、我们利用晚辅、计算机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签名寄语活动,并进行网上签名。截止到9月29日,全校学生均参加了签名活动。

3、学校举行“纪念长征胜利八十二周年暨红歌比赛”活动,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对红军长征历史的认识和了解。

三、活动成效

截止到9月29日,全校学生均在网上向国旗敬礼、发表感言寄语。这些感言寄语文字质朴、风格清新,感情真挚、令人鼓舞,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展示了我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显着成果。

义马市第三初级中学

2018年9月30日

向国旗敬礼网上留言

三中广播站进行爱党爱国教育

网上留言活动

升旗仪式 向国旗敬礼

第5篇: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总结

小学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向国旗敬礼”主题教育活动总结

为了做好市文明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69个国庆节来临之际,以国庆为契机,突出爱国主义,我校在国庆期间开展主题鲜明的“传承红色基因,向国旗敬礼”主题教育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活动积极有序开展

在国庆前夕,根据县教育局文件精神,制定本次活动方案,要求各班组织学生在国庆期间登录兰州文明网进入“向国旗敬礼”专题页面,进行签名寄语。鼓励学生在家中与父母共同参与网上签名寄语,形成了小手拉大手,家校合作共育良好局面。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广大未成年人参加升国旗仪式。唱国歌,和国旗合个影,并向学生进行国旗法,国歌法和党史国史主题教育宣传。班主任指导学生利用国庆假期观看红色影片。鼓励未成年人在父母陪同下,利用国庆假期就近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增强广大未成年人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情感。

二、资料收集齐全,教育效果良好

各班根据本班实际,组织学生并指导家长积极开展活动,及时总结活动优秀成果,在10月8日上午将活动内容以图片、文字配图片说明,视频资料等形式上交德育处,全校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为做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教育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6篇: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强军力量主题班会总结

为了深入贯彻和学习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的精神,今天晚自习综合22班举行了“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强军力量”主题班会。

秦浩楠同学主持了本次班会。她首先对“红色基因”进行了解读。

何谓“红色基因”?它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是共产党人的信仰根基、精神之源。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先锋,从雷锋到郭明义,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从钱学森到吴孟超,从李大钊到刘志丹……他们用奋斗与牺牲,书写着对真理和信仰的执著,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他们的事迹令人叹服,品格光彩照人,精神感天动地。郝一诺、吴保兴、窦子轩和曾浩天四名同学分别讲述了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和李大钊的故事。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我们应当以军人为榜样,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贡献我们的力量。接下来,同学们畅所欲言,谈了自己的想法。

听了韦孟飞等四名同学讲的故事,学生们纷纷表示,一定保持永志不忘的红色血脉,不忘初心,努力前进,一定不负青春好年华,不负身在新时代,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最后,在同学们的“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歌声中结束了本次班会。

“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铸忠诚,牢记使命担当强军重任谋打赢。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强军力量,争做时代新人。

第7篇:传承红色基因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当“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能实现中国梦。

那么什么是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涵,它孕育了光照千秋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长征吧。红军长征他们跨越了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是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路程中,他们爬雪山、过草地……在种种困难面前没有倒下。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前仆后继、勇往直前?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学习、传承他们这种精神。

怎样“争做时代新人”呢?就是让我们走完先辈们没有走完的路,走我们这代人特有的路。这鼓舞者我们一代代炎黄子孙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强自立,坚持梦想勇往直前。 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手里 捧着崭新的课本,一次次熟读写满苦难与辉煌的的历史故事,当我们静静地坐在屋檐下,一次次地聆听父辈们讲起那些峥嵘岁月的往事,心中便充满难以抑制的感动。那些先烈们为求解放回家,民族独立,人民幸福,他们英勇奋斗,不畏牺牲,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用信仰和决心,谱写了人类历史上的壮丽诗篇! 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要矢志不渝,自强不息;要坚持不懈,勇于探索;要努力学习,发愤图强;也要怀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和必胜信心,不动摇,不松懈。

总之,我们要记住“理想只因前行,信念支撑远航。学习提升自我,创新成就未来。不懂历史的人没有根,淡忘历史的民族没有魂。”当下我们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掌握和练就建设祖国的本领,争取长大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吧! 为了祖国的尊严,为了祖国的繁荣,为了祖国的和谐,为了祖国的辉煌,我们勇往直前,努力“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第8篇:传承红色基因

——将理论化为实际去践行

红色,是一种信仰,然而他和其他的信仰不同,他不是少数人的信仰,不是个别国家或者民族的信仰。一般的信仰,更多的是教人为自己谋利,讲究的是个人的生前死后、因果宿命。只有红色,从不让人去为自己谋私,从不让人去沉迷于飘渺的虚无。

是十月的一场燎原大火烧出了天空的第一片红,是1921至1949整整28年的抛头颅洒热血染成了神州大地的红,因此,这种红色的信仰绝不是虚无的,而是有无数的前辈用生命去检验、践行的,并且,在一代代的不懈努力中,他成为我们世代相承之意志,只要人们还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我们就决不停止追逐。所以,红色更是我们的基因,我们不能放弃,要好好地传承下去。失去这种基因,我们就会掉进资本主义的陷阱,被历史淘汰,苏联就是这样的例子。

为什么要我们传承红色基因?

这不是上级要求,也不是政府要求,而是这个时代的要求,直接关系到我们这代人能否实现中国梦。当我们沉浸在缤纷繁复的物质世界,徜徉在灯红酒绿之边缘,我们会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迷失。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我们要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那就要让红色血液在全身流通,让头脑清醒,让行动坚定。这种血液的来源靠输送是不行的,要自己长出来才可靠。

近来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十送红军》表现的就是十位最普通的红军战士经过长征的跋涉、战斗与牺牲,以自己的生命,熔铸和诠释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信念的历程。它生动地展示了我党我军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艰苦奋斗、不惧牺牲、自强不息等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凝结一体,就是红色基因。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和发扬这种传统,将之融入血脉中随着生命的延续而延续下去。当然,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传统不是守住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

当代革命军人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内容。我党我军从来都保持着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从一定的层次上讲,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是相同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新时代我们的全新追求,是以中国梦为中心的最高追求。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求我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秉承先烈之意志,高举红色之火炬,继往开来,走前辈们没有走完的路,走我们这代人特有的路。

众所周知,江西是中国工人运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革命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四大摇篮”。在这片光荣的红土地上,孕育了以“信念坚定、纪律严明,对党忠诚、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勇于牺牲,实事求是、勇闯新路,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为内涵的红色基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江西人,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在改革开放新时代,都坚持奋勇当先、勇往直前,成为引领江西“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红色基因之所以代代相传,显示出红色精神作为党性教育最好的教科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通过潜移默化的传输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在红色教育中浇注党性修养的“心灵鸡汤”,汲取锤炼党性的最好“营养剂”,化平凡为神奇,让党员干部在红色教育中情感受到冲击、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触动。红色基因让党员干部在回顾历史中传承精神,在立足现实中点燃激情,自觉地在思想上讲党性、讲信念、讲传统,在实践中比工作、比学习、比奉献,切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找到精神的根和人生的魂。

不可否认,一些党员干部没有经历严格的革命传统教育,没有经受红色基因的熏陶,出现了信仰模糊、信仰缺失,甚至信仰倒退等问题。有的理想动摇,思想滑坡,丧失精神支柱和奋斗目标,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存疑虑。有的宗旨观念淡薄,官本意识强烈,对群众“冷硬横推”。有的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滋生和膨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应对的挑战。

弘扬苏区作风、夯实基层基础、学习先进模范,是对红色基因的最好传承和最生动的实践。江西依托红色资源,弘扬红色精神,在党员干部中部署开展“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就是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认真领悟信念与奉献,自觉理解使命与担当,把光荣传统转化为加强党性锻炼的内在精神力量,着力在密切联系群众上下功夫,在夯实基层基础上用力气,在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上见成效,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夯实党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执政基础,进一步凝聚见贤思齐、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正能量,让优良的革命传统在实际工作中落地生根,让红色基因在改革发展中开花结果,努力实现“基础巩固、作风改进、服务提升、兴赣争先”的目标。

其实,我们身边从不缺乏自觉走在时代前列的英雄模范。把研究做到最后一秒的戈壁之花林俊德,心里只装着别人的“当代雷锋”郭明义,不离不弃照顾养母十二年的孝心少女孟佩杰,造林22年永葆公仆本色的好书记杨善洲、、、、、、他们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发扬红色精神,用自己的红色基因生长全新的红色血液。这些人无愧为时代的榜样。

新时代的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接近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越是如此越是应怀如履薄冰之谨慎,坚决听党指挥,围绕强军实践,筑牢军魂。

习主席提出广大官兵应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意味着“传承红色基因”不再是模糊的意识,而有纲领性的精神,意味着我们传承红色基因不再单纯靠自觉,而是受到党和人民的监督。这一转变,正犹如道德自觉向法律约束的转变,有理可依,有凭可持。

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千秋伟业筚路蓝缕。以史为鉴,可知兴衰,在风云暗涌的和平岁月里,唯有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力量才能步步稳进、兴盛强大,才能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如此,也足以告慰先烈英灵。

第9篇:传承红色基因

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好少年

(一)班

王紫韩

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一个个坚贞不屈的革命烈士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祖国的幸福明天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事迹感动着、教育着一代又代的中华儿女。我敬佩董存瑞怀抱炸药包毅然拉开引线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我感慨邱少云在燃烧的熊熊烈火中为了隐蔽保护自己的战友,为了取得胜利而咬紧牙关任烈火吞噬的坚强意志!还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的长征精神,对于我们新世纪的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的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值得我们去揣摩,去学习。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应该把这种红色革命精神传承下来,作为小学生的我们,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在一点一滴的成长道路上发扬,在为祖国的建设中发扬。因此,我们要挣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在家里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校里专心听讲认真学习同学间要团结友爱、别人遇到困难时去及时帮助别人,在校外的公交车上给人让座……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青少年。 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曾经在我们这片充满生机和花红柳绿的大陆上,有多少革命烈士曾在这片土地上浴血奋战,然而他们这样做为的就是我们祖国的今天,所以祖国的今天都是用他们的鲜血与灵魂换来的,并且他们还给遗留下昂贵的红色革命精神,但这种精神是需要传承下去的,大家要知道什么是崇高的精神?下面我就给你讲一讲吧!

可是在今天和平的环境里,我们当代人是怎么做的呢?有些人在舒适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上班混日子,一杯茶,一支烟,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看半天,理想信念淡漠,精神涣散,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有一些青少年自立、自强意识差,自私、自利观念强,缺乏爱心与同情心,遇到一点困难就退避三舍,受到一点挫折就寻死觅活,更有许多领导干部权力观与政绩观错位现象严重。遥想当年革命年代在缺衣少食、弹药匮乏、敌军围追堵截等的艰难条件下,创造出无数壮举的壮举,现代人应该感到汗颜。当战火时代的硝烟散去,没有了炮火轰鸣、缺衣少粮的艰苦岁月,有的则是过于安逸的生活。殊不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十九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他们应该好好地反思自己。

上一篇:人行详版征信报告下一篇:周工作总结及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