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阶段总结

2022-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对于个人的成长而言,是我们反思自身、了解自身、明确目标的重要方式,通过编写的总结报告,我们可以在工作回顾中,寻找出自身的工作难点,掌握自身的工作优势,更加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课改阶段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课改阶段总结

初中数学课改经验总结

【摘要】 在初中的数学教育中,教师如果想要教导好初中生学习掌握数学的知识,那么就应该在数学的课改中总结教学的经验,以此来展开更加优质的初中数学知识教学,让初中生能够在教师课改的经验总结中获得优质的学习体验,从而学好数学和发展数学。

【关键词】 总结 学好 知识 研究

教师在教导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时,由于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所以教育部门的也会对数学教育提起高度的重视,设立课改来让初中的数学教师变得更有目的的教学。初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时,应该及时的总结课改经验,让学生在教师丰富的经验总结中学习数学的知识,从而能够从多个有效的学习方法中汲取数学知识。

一、在课改中总结合作的教学

在初中的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从课改中总结合作教学的经验。合作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便利,同时也能够培养初中生优秀的合作意识,让初中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好处,在合作学习中把数学的知识重难点掌握牢固。例如在《整式的乘法》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为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会在课改中总结一些合作学习的经验,在本次的教学中引用合作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学会整式的乘法。在课改中,有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且经过我的研究,我发现在初中的数学教育阶段引导学生应用合作来学习数学的知识点,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之间的学习情感。且在初中的学习阶段,一些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已经很活跃,所以在这一节课中展开合作学习,那么学生之间可以在小组的学习中互相提供乘法计算的帮助,从而在同学的帮助下理解什么是整式,如何去计算整式的乘法,保证他们计算的结果的正确率。并且,同学在我开展的合作教学中能够不断的接受来自不同同学教导的学习方法,从而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学习方法来掌握本堂课的知识,她们也能够在合作中相互的讨论计算,找到最方便简洁的计算,以此提高学生们之间的学习情感交流能力和计算的能力。在合作中学习,也一起在合作中成长,发现数学学习的更多奥妙和乐趣。

二、重视课堂中的师生定位

在教导初中生学习数学的知识时,教师要善于总结有效的教学经验,只有不断的研究好教学方法,总结出优质的教学经验,然后在课堂中进行实施,才能够提高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在课改中,有特别的强调课堂教学的师生定位,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中也应该重视师生的定位,根据在课改中总结的正确师生定位来向初中生传授数学知识。

在开展《反比例函数》这一课的教学时,我就会结合在课改中总结出中师生定位教学经验,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学习的作用,教导学生虚心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含义。根据之前学习过的正比例函数来理解反比例函数,自主的画出反比例的函数图像。在课改中,有强调教师应该是一个传授知识的人,是一个善于引导的人,所以我会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作用,带领学生去研究反比例函数,让学生先理解简单的反比例函数的含义,然后学会运用反比例函数来思考数学问题。同时,我也会在一些数学问题中帮助学生摘取关键的字眼,让学生确立数学思考的方向,以此保证初中生能够充分的掌握反比例函数的知识点,且能够在一个师生定位正确的数学课堂中体会到自己学习的主体重要性。

三、总结优秀的课堂教学气氛

在初中的数学课堂教育中,教师需要学会在课改中总结优秀的课堂教学气氛,因为学会营造一个优秀的数学学习气氛能够有效的让初中生融入在这一节的数学知识学习中,让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时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所以,总结优秀的课堂教学气氛至关重要,教师应该细心的研究课改中一些和教学气氛有关的内容,然后在课堂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让班级充满数学学习的气氛。例如在《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就会注重从课改中总结优秀的课堂教学气氛,通过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来让学生亲自体验什么是相交线,什么是平行线。我会选择一部分学生组合成一组相交线,然后选择一些学生组成平行线,然后让班级中的其他同学细心的观察,有什么不同,以此营造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讨论的氛围。在通过具体的演示教学之后,學生就能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理解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区别和特点,从而在教师总结课改的学习气氛中快乐的学习本课的知识内容。

四、注重课堂教学的新颖

在教导初中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如果想要学生能够学好数学,那么教师就应该特别注重课改中的教学要求,然后在课改中总结出优秀的教学方法,开展优质的数学教学。其中,注重课堂教学的新颖性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只有新颖,学生才会有兴趣学习。在开展《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时,我就会根据课改中的一些优秀教学经验展开知识的传授,由于这一课和数学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学习关系,所以我会在此次的课堂中注重教学的新颖性。当教导完初中生掌握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之后,我会引导学生自己想一个和二元一次方程有关的数学问题,然后把题目写下来,进行全班级的学习抽签,然后根据抽签来让学生利用学习到的二元一次方程来解决问题。在这样新颖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出题和学生做题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效率,且能够有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总结

在初中的数学教育中,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格外的重视课改中的优秀经验教学总结,因为课改中的内容对于初中生而言都是经过精心思考和定制的,符合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规律,所以只有总结好课改中的教学经验,学生才会有更好的数学教育。

[ 参 考 文 献 ]

[1]蔡秀玲.课程改革与小学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要求[J].教育管理研究,2010(37):60.

[2]李瑾瑜.专业精神教师的必备素质[J].中小学管理,1997(4):13-15.

[3]李伟诗.浅析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特殊性及其专业水准[J].教学与管理,2010(7):35-36.

作者:邓阳阳

第2篇:总结经验 创新思路 把民族教育推向内涵发展新阶段

(2011年6月23日)

同志们:

正当全省上下全面推进桥头堡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开创全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的时候,我们在风光绚丽、文化多元、风俗独特、资源富集的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召开全省民族教育工作现场会。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有关要求,总结、交流“十一五”期间全省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全省民族教育工作,明确目标和任务,创新思路和举措,突出工作重点,努力把民族教育事业推向内涵发展新阶段。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十一五”期间,民族教育与全省教育共同进步

(一)云南教育改革发展成绩显著。“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滇和人才强省战略,持续加大投入,着力深化改革,在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的同时,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以机制增动力,素质为本;以管理提质量,加强领导;以保障促公平,加强党建;以服务促履职,为加快云南教育现代化进程奠定良好基础。在困难中进取,在创新中前进。全省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一是“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督导检查。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扎实推进,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成效显著,资源配置日趋优化。义务教育实现了从“缴费上学”到“免费上学”、从“人民办”到“政府办”的历史性转变,教育公平取得重大进展。二是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瓶颈制约有效缓解,毛入学率大幅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得到大力发展,基础能力快速提升,办学质量稳步提高,普职比实现“大体相当”、协调发展。三是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布局更趋合理,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四是教育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民办教育加快发展。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创造性实施“三生教育”,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基础教育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有新突破,制度体系基本建成。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成效显著,投入总量大幅增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初步形成,教育的公益性日益彰显。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二)云南民族教育事业同步发展。“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各级各部门在制度设计及政策措施、项目规划及资金安排、工作推进及业务指导等各个环节,认真落实优先发展的要求,推动民族教育事业与全省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同步加快发展,成为云南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并充分彰显云南教育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一是具有云南特色和全面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教育体系进一步健全。二是在推进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优先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对各项免补政策的迫切需求,公共财政对各级各类民族教育的保障能力和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三是在实施教育基础建设项目时优先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和民族学校对改善基本办学条件的客观需求,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和边境一线的生均“硬件”指标,已经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民族教育基本办学条件有了大幅度改善。四是民族寄宿制中小学建设、“双语”教学、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教育对口支援、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明德小学项目建设、民族团结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等专项工作成果丰硕。五是民族学校办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拥有了一大批社会公认的示范性窗口学校和名校长、骨干教师,省、州、县、乡四级举办的民小、民中,多数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的优质教育资源。六是少数民族在校生规模逐步扩大,所占比例稳步提高。尤为可喜的是,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少数民族在校生所占比例,都提高了3个百分点以上,发展趋势良好。

(三)改革发展民族教育的宝贵经验。“十一五”期间,全省各地及各民族学校,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大胆实践和探索,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进一步丰富了全省改革发展民族教育的基本经验。

1?郾党委政府重视、社会各界支持,是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的必要前提。民族教育的快速发展,无不凝聚着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无不凝聚着广大民族教育工作者高远的志向、过人的智慧、辛勤的汗水和无私的奉献。

2?郾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有机统一,是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的制度保障。民族教育是全省民族工作和教育工作的结合点,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教育事业的结合点。各少数民族和广大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全省各族人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科教兴滇战略目标的实现作出了重大贡献。

3?郾“为少数民族服务、为民族地区服务”,是民族教育的根本宗旨。为少数民族服务,就是要把培养各级各类少数民族人才,作为全省民族教育的主要培养对象;为民族地区服务,就是要把少数民族地区作为全省民族教育的主要服务区域,努力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两个服务”,是衡量民族教育工作成效的客观标准,也是民族学校必须坚持的办学宗旨。

4?郾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统一,是民族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民族教育既有各级各类教育具有的一般性和普遍规律,又因为教育对象、办学宗旨、基本方法以及人才成长等方面的不同,具有不同于其他各类教育的特殊性。改革发展民族教育,必须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统一,同时还要处理好遵循规律和突出特色、与时俱进和文化传承等关系,实现各种教育要素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也是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提升民族教育水平的内在要求。

5?郾艰苦奋斗、探索创新,是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动力。民族教育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离不开全省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背景,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倾斜性支持;得益于我们的机遇意识、竞争意识,得益于我们把机遇和自身优势作为战略资源、把艰苦奋斗和改革创新作为动力。

玉溪市、新平县以及我们这次会议实地参观的学校是云南民族教育工作先进典型中的优秀代表。衷心感谢他们,为我们创造了深入学习和借鉴的机会;衷心感谢他们,为我们提供了系统总结、广泛交流的平台。

二、深入学习全教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一)促进全省民族教育内涵发展,面临新机遇

去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今后10年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今年5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高规格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教育盛会,是一次凝心聚智、绘制蓝图的盛会,是一次激励斗志、开拓进取的盛会。会议在总结我省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的基础上,面对新的挑战,站在新的起点,提出了新的目标,明确了新的任务,出台了新的举措,集中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奋力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描绘了未来10年云南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云南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方向,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主要体现在白恩培书记、秦光荣省长的重要讲话和省的教育规划纲要中。

白书记和秦省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全省民族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强调指出,要在推进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着力发展民族教育,加快提升全省民族教育整体水平,努力实现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在校生比例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大体相当的目标,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打好人才基础;明确要求千方百计做到“三个增长”,加大对边远民族贫困地区和农村教育的投入,把更多的公共资源向民族地区倾斜,切实加大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突出抓好边远民族贫困地区和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二)促进全省民族教育内涵发展,肩负新任务

《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正式发布实施。《纲要》包括序言、1个总体战略、9项发展任务、6个方面体制改革、11个重大项目与11项综合改革试点、5个方面保障措施等5大部分和组织实施,共23章88条。民族教育作为《纲要》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各个部分都有充分体现。《纲要》第二部分“发展任务”第九章“民族教育”提出的工作任务有6个方面:

1?郾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加强对民族教育工作的领导,将民族教育作为云南教育发展的重点领域,优先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切实解决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特殊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尤其是人口较少民族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公共教育资源要向民族地区倾斜。加强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加快民族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在省一级完中增设少数民族高中班。加大民族贫困高中学生生活补助力度。积极发展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到2020年,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在校生比例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大体相当。进一步加大对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力度,积极开展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学校间的教育对口支援,完善多层次、多类型教育帮扶和支援机制。

2?郾推进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继续实施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云南少数民族本专科预科教育基地。鼓励省内各类高校开展面向少数民族地区特殊行业的专门人才定向培养工作。与中东部地区的高中合作举办少数民族高中班,拓展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模式。支持民族院校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任教。

3?郾提升边境地区教育水平。将“国门学校”建设纳入“桥头堡”建设工程,增加投入,全面改善边境地区民族教育办学条件。完成边境口岸中小学、幼儿园的标准化建设,优先支持25个边境县(市)一中、117个边境沿线乡(镇)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及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适当提高边境县(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活补助标准。重点加强边境州(市)高校建设,提升边境州(市)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增强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力。提高在边境县(市)执教教师的综合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福利待遇。建立开展勤工俭学、帮困助学的长效机制。

4?郾努力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距。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合理调整中小学区域布局。明确贫困地区教育工作的重心,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以乡土教材和实用技术教材为主,建立具有普教和职教相互渗透的多种形式的课程体系。制定分类指导、重点帮扶政策,加大指导和培训力度,创新贫困地区教育教学方式,培育特色学校。积极拓展和开发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资源使用效率。支持民族地区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行不同区域学校的干部转任和教师交流制度,鼓励教育发达地区学校的优秀干部和骨干教师到民族贫困地区学校任职任教。

5?郾重视“双语”教学。加强学前“双语”教学,为少数民族儿童搭建语言沟通的桥梁。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积极培养“民汉兼通”人才,加大通晓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言的“双语”教师培养力度,加大投入建立省级、州(市)级“双语”教师培训基地。建立适应云南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双语”教育体制和课程体系,编译、出版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不同民族中小学特点的“双语”教材,并逐步向较高层次发展。

6?郾广泛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实施民族文化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充分利用民族文化宝库,丰富素质教育内容。挖掘民族文化教育资源,突出多元民族文化教育特色。加强民族团结教材建设,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校本课程,推进开展以校本教材为主、学科渗透为辅、综合实践活动并行的民族文化教育教学活动。鼓励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技能学习,加强民族文化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教育对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促进作用。

同志们,新形势向我们提出了新要求。促进全省民族教育事业尽快从规模数量为主的发展阶段,迈上规模、效益、质量、水平协调统一、内涵发展的新阶段,是我们当前紧迫而重大的任务。学习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对于我们坚持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促进云南民族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内涵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大家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抓好落实。

三、把民族教育工作推向内涵发展新阶段

针对全省民族教育存在的规模总量不足、结构布局不优、基础条件不牢、质量水平不高等问题,面对全省各族人民对办好民族教育的殷切期盼,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全省民族教育发展所处的阶段特点,采取更为扎实的措施,使云南各少数民族与全国全省人民共同享受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使云南民族教育与全国全省教育共同发展,使云南各少数民族的孩子与全国全省的孩子共同成长。

(一)“十二五”期间全省民族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推进全省民族教育工作提升整体水平的重要机遇期。这一时期全省民族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各民族教育的基本权益;以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纲要》要求为主线,围绕目标任务,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真抓实干,全面推进民族教育改革发展;以区域布局调整为重点,优化民族教育资源配置;以促进内涵发展为核心,努力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全力提升发展水平;以加强现代管理为抓手,进一步推动云南民族教育速度、规模、结构、效益有机统一,协调发展,使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得到新的教育实惠。

(二)“十二五”进一步处理好几个关系

推进全省民族教育内涵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处理好几个关系:

1?郾进一步处理好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民族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部分,必须在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划、实施中统筹安排,切忌把民族教育工作从教育改革发展的整体中割裂开来、孤立起来;由于民族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环境、对象、宗旨、模式等因素,客观上与其他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民族教育又有其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因地、因校制宜,在坚持普遍性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特殊性,通过普惠性措施解决普遍性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特殊性困难,实现民族教育优先发展。

2?郾进一步处理好硬件改善与软件提升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全省民族教育工作基本办学条件的大幅度改善,“软件”水平不高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在提升“硬件”配置水平的同时,高度重视以加强现代学校管理为主要载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内容的“软件”建设,促进基本办学条件和民族教育“软实力”同步提升。

3?郾进一步处理好规模扩大与质量提高的关系。不断提高普及程度,是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首要任务。在新的发展阶段,只有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才能充分体现民族教育普及工作的本质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扩大规模、提高普及程度的同时,把“有质量的民族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实、抓好。

4?郾处理好促进融合与彰显特色的关系。促进与其他各类教育的融合、促进与普通学校的融合、促进与经济社会的融合、促进各民族团结共荣,是发展民族教育及民族学校办学的根本目标;坚持并彰显特色,则是民族学校、民族教育、民族文化发展之道。这就要求我们通过特色实现融合,通过特色体现价值,通过特色促进发展。

(三)“十二五”全省民族教育内涵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促进全省民族教育内涵发展的任务非常繁重。主要任务有:

1?郾制定和实施好“十二五”云南教育发展规划。各地及民族学校,要按照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在制定和实施“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中,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改革发展民族教育的各项规定,从规划层面确保民族教育优先发展、内涵发展。要把推进民族地区和民族中小学校区域布局调整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科学布点,为实施民族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最大限度提高办学效益奠定基础。学校布局调整,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重点确保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少年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就近入学并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2?郾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现行《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和《城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推进民族地区和民族中小学校园、校舍、设施设备标准化建设,使生均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满足民族教育内涵发展的基本需求。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办学集中度不断提高、寄宿制学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等发展趋势,确保办学条件够用、能用、适用,为促进民族教育内涵发展提供基本的物质条件。要高度重视现代远程教育和音体美设施设备的配置、更新、管理和使用,通过手段革新,促进内涵发展、全面发展。

3?郾执行好发展民族教育的各项政策。我们可以断定,“十二五”期间,各级财政将大幅度增加对民族教育的投入,公共财政保障民族教育内涵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执行好各项免补政策、管理好各项专项资金、实施好各个建设项目、落实好各项工作要求,是职责所在。要把执行好各项优惠、倾斜政策,作为民族教育行政管理和民族学校现代管理的重要内容,健全制度体系,确保规范有序。

4?郾全面加强学校现代管理。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要探索建立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符合教真育爱价值取向、适应全省教育现代化趋势要求、引领全省民族教育内涵发展的现代管理制度框架,实现管理方式多样化、管理手段现代化、管理结果精准化。要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依法规范教育管理行为和学校办学行为。民族地区和民族学校要认真落实校园安全管理责任制,强化安保措施,提高广大师生预防灾害、自我防护、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要把强化常规管理和基础管理,作为一项根本措施常抓不懈,为提升管理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5?郾优化民族教育教师资源。要把科学配置校长和教职工资源,作为促进民族教育内涵发展的根本措施,认真加以落实。要坚持标准,重点补充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和安全保卫、后勤服务人员,使学校教职工配置全面满足各学科教学及安全管理、后勤及服务工作的需要。采取在绩效工资总量内设置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工作补贴的办法,在分配中进一步向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特别是条件艰苦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给予适当倾斜,吸引和鼓励广大教师扎根农村、安心任教。

6?郾推进课程实施规范化。课程实施,是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规范而有效地实施课程,是确保各民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方式。民族地区和民族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方案,开好规定的课程、开足规定的课时;按照国家颁布的学科课程标准,开展好教育教学活动,确保各学科教学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要求。

7?郾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加强指导,鼓励和支持学校因地、因校制宜,广泛、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创建活动,逐步形成具有区域及民族特色和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

8?郾进一步提高专项工作效益。要结合新的形势和工作要求,继续开展好“双语”教学、教育对口支援、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明德小学项目建设、民族团结教育、少数民族教育立法专项工作,还要努力拓展专项工作领域,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益,形成工作合力,为促进全省民族教育内涵发展服务。

同志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推动全省民族教育内涵发展,机遇难得,环境渐佳。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以求真务实、务求实效的作风,凝心聚智、开拓进取、坚定信心、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全力推动云南民族教育工作迈上内涵发展的新阶段,为推进云南教育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李配亮◇

作者:罗嘉福

第3篇:风电工程可研阶段设计策划的几点总结

摘要:风电工程可研阶段设计时,应根据委托方提出的设计要求及提供的设计原始输入资料,依据《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规定的内容深度要求,提前进行策划,编制工程设计计划,做好设计组织管理工作,实现工程可研阶段设计工作质量、进度及成本三大目标的统一。其中,专业间互提资料计划是工作计划中关键线路中的关键工作,要重点进行策划、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风电工程;可研阶段;设计;组织管理

Summaries of Planning in Wind Power Project Feasibility Study Stage

Yang Deqing1, Qiao Bing1, Li Weijie1, Wang Jingtao2, Wang Qiang2

(1. Inner Mongolia Power Exploration and Design Institute, Hohhot 010020, China; 2. Inner Mongolia Huadian Bayin Windpower CO.LTD, Hohhot 010020, China)

0 引言

在北方地区,以一期新建装机容量49.5MW、远期装机容量200MW的风电工程为例,风场内建设220kV升压站一座,风电机组所发电量以35kV电压等级接入该升压站。咨询单位项目经理接到工程设计任务时,应根据《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规定的内容深度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以提供本次工程合格的咨询成果为目标,对项目资源和实施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方面的项目管理工作[1]。

风电工程可研阶段开展设计工作的一般工作程序可总结如图1所示。

1 设计组织

为提高工作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业主委托目标,科学合理地分配人力资源,实现人力资源与工作任务之间的优化配置,调动其积极性,对工程项目团队人力资源进行计划、吸纳和发展管理[2],成立一个工程项目组。该项目组由单位技术负责人(副总工程师)主管本工程,由项目经理担任工程设计总工程师,各专业工程设计人员加入该工程项目部。根据风电工程的特点,可研阶段设计工作需要18个专业(风能、系统、系统保护、通信、远动、电气一次、电气二次、土建、总交、暖通、水工工艺、水工结构、水文气象、测量、地质、环保、送电、技经)参与,从而形成了本工程的组织结构。项目各专业组织人员表见表1。

2 工程设计计划

对于每个咨询项目,委托方都有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一般反应在委托方提供的项目工作大纲中。项目经理对此要认真研究,特别是对工作范围、时间进度、工作质量、费用情况、成果提交方式等方面的要求,要做出正确的相应。同时认真研究项目的相关资料,制定项目咨询工作计划,用以指导、安排咨询工作。

2.1 主要依据及设计范围

设计依据包括:与业主单位签订的《设计咨询合同》,业主单位提供的可研阶段设计原则、原始输入数据,现行相关的规程规范等。设计范围包括:《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中所规定的全部内容(不含送出及对端部分)。

2.2 编制工程设计计划

内容包括:1) 工程名称、设计阶段、工程编号;2) 设计依据;3) 工程规模及设计范围;4) 设计条件;5) 各专业主要设计原则;6) 主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控制措施;7) 关键进度安排;8) 提高工效的措施;9) 人员与其他资源配备;10)交付的设计成品及专业分工等内容。

3 关键工作进度计划

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各阶段的进展程度和项目最终完成要求的期限进行管理,保证项目在满足时间约束的条件下实现交付合格项目咨询成果的目的,即设计进度计划安排必须满足与业主单位签订的《设计咨询合同》中约定的设计工期。设计工作属于多专业协作配合的智力劳动,在工程设计工程中,影响其进度的因素有很多[3],风电工程可研阶段设计中,设计各专业之间协调配合的影响最为突出。所以進度计划控制措施中,包括专业间互提资料计划时间、各专业说明书、主要设备材料清册及图纸交付计划时间、成品报告汇总及出版计划时间等。其中,各个专业间互提资料计划时间对于设计进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属于工作计划中的关键工作,科学合理的专业间互提资料计划能够促进工程设计有序进展,既能保证设计的质量,也能保证设计的进度。根据大量已实施的风电工程可研阶段的策划经验,项目专业间互提资料计划总结如表2所示。

4 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在理解工程的建设要求、收集基本资料、综合分析和充分辨识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形成指导工程项目总体设计理念和专业设计的原则。在总体设计理念的原则指导下,实现专业设计及项目总体设计,通过专业集成初步形成项目设计产品[4]。工程设计工作的展开和深化有其内在的规律和程序[5],进行设计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可总结如下:

(1)专业间应密切配合和有效沟通,严格按照专业间提资内容要求执行。认真贯彻执行单位颁布的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工程设计专业分工规定》、《勘测设计专业间联系配合制度》、《设计图纸会签制度》,防止缺、漏现象,保证设计接口质量,避免返工。

(2)参加本工程设计的人员应具备相应资格,且在各设计阶段中要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

(3)加强设计过程控制和验证,加强设计输入的分析、控制和管理,加强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案的评审。对作为设计输入的原始、基础资料、专业间的配合资料进行评审,以确保输入的充分、适宜。输入的要求应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同时做好和管理好有关质量记录。

(4)要认真对待其他工程的质量信息,把反馈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落实到设计工作中。对委托方提出的系统设计,设备选型等意见,设计中应予以充分研究,经院级评审后方可作为设计输入。

(5)对作为设计输入的依据性文件、外来文件、计算机软件以及套、活用图纸,应评审其适用性;所有设计输入的文件和资料均由各专业主要设计人妥善保管,工程结束按要求归档。

(6)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要求进行专题研究并编制专题报告。

(7)坚持贯彻以预防为主,防检结合的原则,按单位颁布的《管理手册》和各项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的要求进行管理,设计过程中要认真实施质量保证措施。

5 收尾工作

根据各专业分别提交的成品说明书、材料清册及图纸,由项目经理负责及时进行汇总,形成最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设备材料清册及图纸部分,报主管副总工程师进行审核,经批准后进入正式成品出版流程。

咨询成果交付委托方后,项目经理要进行必要的咨询工作总结,包括工作经验和教训等,同時组织各专业进行本工程的资料归档工作,对一些资料、文本等进行归档。在适当的时候,对委托方进行必要的回访,一方面是了解咨询成果的实际效果,同时也能听取委托方对咨询工作的意见,利于今后咨询工作的开展和咨询任务的完成。其间,项目经理应做好本工程可研幻灯介绍文件,等待工程正式审查。

参考文献

[1] 全国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资格考试参考教材编写委员会.工程咨询概论(2012年版)[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

[2] 全国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资格考试参考教材编写委员会. 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2012年版)[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

[3] 中国建设监理协会. 建设工程进度控制(2012年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 丁耀诚. 对水电工程项目设计质量管理方法的认识[J].西北水电,2007(3):94-95.

[5] 中国建设监理协会. 建设工程质量控制(2012年版)[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

收稿日期:2013-07-25。

作者简介:

杨德清(1977- ),男,大学,工程师,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工程处设总,从事新能源(风能、太阳能)项目管理工作。

乔兵(1977- ),男,大学,工程师,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工程处设总,从事新能源(风能、太阳能)项目管理工作。

李威杰(1980- ),女,大学,工程师,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系统处主设人,从事电力系统接入设计工作。

王景涛(1975- ),男,大学,工程师,内蒙古华电巴音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长,从事新能源(风能、太阳能) 项目管理工作。

王强(1980- ),男,大学,工程师,内蒙古华电巴音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工程部项目经理,大从事新能源(风能、太阳能) 项目管理工作。

作者:杨德清 乔兵 李威杰 王景涛 王强

第4篇:课改阶段总结

“10+30”教学模式阶段性总结

教师:祁小林

2009年12月2日

我校强力推进“10+30”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把课堂交给学生,使所有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能够一起解决课堂中的问题,真正使课堂活起来。下面就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英语课各课型教学环节及安排

英语预习课

第一步自由对话,让学生在课前有几分钟的英语交流时间。可以是一人话题作文,也可以是二人小对话。题材不限,主要是在课堂之前营造一种学习英语的氛围。

第二步,预习目标的出示。

第三步单词:先让学生们自读单词,对单词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让学生们对单词在原有的基础上,可以自由地拓展,像反义词,过去式,单复数,也可以是词形的变化等等,然后指定学生带领大家认读音标,再拼读单词。最后听录音,通过听主要是纠正单词的发音,然后是老师就单词进行拓展,让学生重点记忆,马上再检查学生读的情况,或者记忆的情况。

第四步课文:先粗读,先让学生们自己读,可以是两人读,多人读等形式,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能初步理解课文大意,再听读让学生听录音读,然后根据课文,回答老师设计的问题。然后细读,让学生读背记课文单词。我认为,读课文和读对话很有必要。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也可以让学生比赛读课文,或者根据课文对话内容创设自己的对话或课文

第五步知识点的处理:通过对课文的预习,让学生找出重要的短语和句型,让几个小组长写在黑板上,老师用彩色粉笔标出重难点并点拨,并让学生整理自己的预习笔记。

第六步达标测评:预习课上的达标测评比较简单一些,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和单词。题目可以是课本中涉及到的一些句型和首字母填空。本学期学校规定备课和学案结合,让学生在探索中预习和学习。

预习课是我们课堂上的生命线,是最重要的一环。 展示课上课程序

第一步Writing,让学生在黑板上写课本的重要短语词汇和句型,学生互相改正,最后教师把关。也可让学生出纸条的形式,互相进行检查。

第二步Listening:听课文录音,让学生回答问题,锻炼学生的听力,听力题目比预习课上的有难度,也可以让学生合上课本听。

第三步Acting表演对话,给学生们几分钟的预备时间,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对话,展示在课堂上,这一环节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本课的语言重点进行整合的能力, 第四步Language Points语言点,让学生根据在预习课上,找到知识点,针对预习笔记中的重难点造句。让学生在班上展示,同过展示,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纠错,共同进步。

第五步Practice让学生练习、反馈重点的题目。让学生先讨论再个体讲解,然后再抽查待转化生。

第六步课堂评价,老师,课代表,小组长对本课进行评价,主要是鼓励和表扬。我认为评价应该贯穿在课堂的始终。及时的评价是很必要和必须的。

反馈课介绍 具体步骤是这样的

第一步在黑板或在练习本上听写这一单元的重要的单词和短语。

第二步集中练习这一单元的对话,先让学生们准备7-8分钟,然后再展示,达到复习和反馈的目的。

第三步反馈题目。题目可以是以学案的形式出现,也可以打印在多媒体上,可以是以检测的形式,也可以是先讨论,再讲解,最后就几个重点的题目进行抽测。

第四步课堂反思和沉淀。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留出让学生消化的时间,让学生对本节课学到的东西做一个总结和整合,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通过这一环节,又一次地让学生们达到了我认为这一环节非常重要。

反馈课虽然是一个课型,但并不是每一节课都有反馈课。它可以是一个小小的环节,它可以在下节课时,让学生们进行一个反馈,可以是课前板演,可以是以对话的形式进行反馈。然后在进行新课的预习。当然也可以是一整节课进行反馈,比如在学习了一单元,或者两课后,认为可以给学生们进行一个复习和巩固了,就可以上一个反馈课。实际上反馈就是我们平时教学中的复习和巩固。

二、做好课堂评价 具体操作:

1、组长领读一次加2分。

2、提写单词时,个人全对加2分,小组加每人加一分,6个单词以下,个人扣2分,小组成员每人扣1分。

3、集体朗读、背诵无误加1分,有误减一分,一人不会减一分,累积。

4、展示一次

1、

2、3号学生加2分,

4、

5、

6、号学生加3分,

7、8号加4分。

5、点评一次加一分。单独背诵加2分。

6、一周汇总一次,将结果报送班主任处。

7、教师及时做好评价。

8、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

三、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1、在备课时,多备学生,在平常要对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长有所了解,安排好每个小组在课上讨论的任务,做到有序。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并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讨论问题的结果有很广泛的思考,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把上课的措施显现出来,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将学习的自主权给学生。

2、课堂上,要能够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宽松的学习氛围。课堂上不能只看到教师的聪明才智,更要看到学生的聪明才智;课堂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如学生的参与度、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合作交流意识的形成、独立思维习惯的养成等。把学习的空间、时间、机会全部还给学生,让学生全身心的动起来,陶醉于学习的快乐中。课堂上学生敢说、会说、能说、能写、会作;讲解、分析、点评、辩论、表演、板书、绘图无所不能。使得课堂真正成为了孩子们的课堂,同时也正是“归还”造就了学生,课堂才变得如此精彩。

3、在课后,找出备课和上课中不足和建议;找出上课过程中成功的措施和方法,做好学生的评价。

四、“10+30”课堂教学模式的困难与困惑

1、课堂效率较低,本来一节课的内容,现在两节课也完不成,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并且经常拖堂。

2、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所下降。

3、有一部分学生经常不参与活动,没有更好的方法。

4、听力教学该如何操作,提高学生听力。

第5篇:课改阶段性总结

课改阶段性小结(2014年12月)

新课程改革工作在我校全面推进已经一个多月了,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师生共铸教学的新篇章。为了使今后课改之路走得更好,我们记录了以下一些体会与感受、困惑与思考:

班级管理:从前一阶段来看,班主任工作是课改的一个亮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各班教室更美了,班主任都能在教室环境布置上下功夫,努力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育人环境。一走进教室,课改的气息就能迎面扑来,班风由“合作、探究”代替了以往的“勤奋、守纪”,学习园地也变成了成功展示台。

管理方法更活了: 班级管理上倡导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很多班级推行了“班务承包责任制”,把班务工作细化为几十个岗位,如“讲台长、收发员、图书馆长”等,明确其职责范围,竞聘上岗。通过这种形式,班务工作落实到人,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管理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班级的活动更多了,单调、重复的作业少了,学生的负担轻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班主任不失时机地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能力、锻炼了自己。

新课程的综合化和探究性学习的出现,使教师个人不能像以往那样完全单独地完成教学工作,因为单个的教师不能驾驭对学生在知识、方法、过程、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所有指导工作。针对这一方面的情况,根据学校实际,我们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由备课组长制定备课和听课、评课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每组每周一次集体备课,讨论备课情况,并及时交流上周教学情况,重视教学反思,做到“不议不谈,不进课堂”。提倡教师之间随堂听课。由于新课程综合性加大,又没有以往常用的教参,教师手头的教学用书也不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信息,因此现在到电脑、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教师也多了,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知识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过去,讲台设在教室的中心,教师往讲台上一站,讲台和教师便成了课堂的中心,久而久之,它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新课程中,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了,不再“居高临下”。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无所不知的传授者,而是把自已当成学生的合作伙,碰到不会的问题,教师坦诚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咱们一起研究。”如果教师说错了,就勇敢地向学生承认错误,放下了架子,反而变得很轻松。这样,课堂上出现了喜人的变化,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过去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正在被“你说、我说、大家说”的课堂气氛所代替。在这种氛围下,许多教师都说“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话也多起来了。他们主动参与,大胆提问,积极性、主动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课程改革带来了困惑与思考:学生课堂上的评价不好操作;校展、室展学生游动性较大,对学生的要求很高。

课改阶段性总结(2015年春期期中)

“我的课堂我做主。”“课堂精彩,由我主宰。” “我参与、我我进步、我展示、我提高。”课改进行4个月了,通过学习,参观,研讨,实践,“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已经真正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原来讲课时,认为要讲好一节课教学设计是关键,只要设计好教案就完成任务,把心思全放在教案设计上了,上课时一心想着教案。而现在把备学生当成备课时的重点,只有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知识基础,才能更好完成教学任务。课改改变了学生,孩子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他们回答更主动了,敢讲、敢说、敢问、自信又活泼,真正体现新型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合作。学生的成绩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那些成绩中下的同学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积极踊跃,让我看到了课改的成绩。下面就这一阶段的课改工作做以下小结:

一、对课改的认识

1、教师地位的转变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教师单纯的教为主体地位,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 。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他们是被动、机械性地学。而新课程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因此,作为教师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2、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改革的主要表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生课前先利用手中的学案进行自学,小组内交流,课堂上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逐渐成为主要的方式。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中,鼓励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评价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教师已不再是课堂中的唯一评价者,所以班级里的小组长和全体学生都是评价者,他们的参与也起到了激励作用,在评价中我还渐渐发现,我在课堂中使用的评价用语学生都非常熟悉,有一部分学生还会模仿我用的这些语言来评价别人展示,会在课堂上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评价同学的过程也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同时提高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开始时,学生的评价总是那么生硬,不自然,而现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评价越来越多了,也显得自然了。

二、努力方向

为了让课改越走越好,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自身的修养:

1、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和教材,领会课标,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内容、编写特点,要求及教学方向,有效、合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的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

2、教学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学生观”的转变。做到用孩子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视孩子,多赏识孩子,达到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2)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中,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长官。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不仅要用脑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置身于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4)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当然,我们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困惑、困难,但只要我们长期耐心地坚持下去,积极总结和反思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多学习、多思考、多创新,那么离成功的彼岸就会越来越近!

课改阶段性小结(2015年春期)

从今年开学初开始,我校正式启动课堂教学改革,重点是“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这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全校老师在区教研室和中心校的指导要求下踏上了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作出了不少尝试,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一、提高对课改的认识,转变了教育观念

根据区教研室和中心校的部署,今年开学初,我校组织了教师去西峡一小进行了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观摩学习。通过观看课堂教学,做读书笔记,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解读各科《课程标准》,研读专家和他校课改理论、经验文章,深刻理解把握课改思想,努力促进教师从观念上获得转变。培训提高了全校教师对课改的认识,转变了教学观念。大家都懂得:一是课程应能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身心健康发展的内涵是,健全的价值观,善于和他人共同生活;有创造意识和能力,善于探究与发现;有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包括交往能力;有生态、伦理意识、能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二是改革现行课程过分注重智育和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最重要的已不再是记住更多、更深的知识。就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到什么地方、用什么办法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有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一个是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

大家明白,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教师必须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这主要表现在六个“转向”上,即(1)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2)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3)从注重教学的结果转向注重教学的过程。(4)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转向个性化的教学模式。(5)从教师权威的传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6)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二、探索灵活多样的策略,积极实施课程改革

围绕课改,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制定了《汉冢乡西湖袁营小学课改推进实施方案》。我校一方面积极借鉴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努力探索灵活多样的实施策略,来积极实施课程改革。我们的策略是:

1、开展“人人上过关课”

根据我校期初教导工作安排,结合中心校关于开展学片教研活动的相关部署,为进一步深化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开展“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于5月份举行了“人人上过关课”活动,并且组织全校教师积极听课、评课,帮助中青年教师修改教案,群策群力。这样既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又提高了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2、撰写教研论文

引导、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论文评选,广泛发动与制度建设相结合,通过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参加教科研论文评比的积极性,帮助他们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撰写理论文章,提高自身素质能力。

3、成立班级学习小组。

为更加有效的推进课改,落实生本教育,我校要求1-6年级必须成立学习小组,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每月对学习小组进行捆绑式评价,将评价结果张贴上墙。

3、重视课外阅读

我们规定1-6年级每周阅读课一定要保证质量,以此推动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学校图书室向各班开放,努力营造一个个书香班级。

本学期参加区级课改研讨活动4次,学校组织教师研讨课活动4次。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逐步在教师头脑中扎根。教师的教学行为得到改善。教师不但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变。学生更乐于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积极探索新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课堂教学评价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课堂上关注的不仅仅是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显著性的标志。课堂上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加强对课改的管理,及时总结经验

为使课改有实效,我们在探索实践的同时,加强了对课改的管理,建立了专项档案,以利于总结,发现经验,纠正不足,巩固课改成果。我们做到“四个有”:

1、有方案

开学初,学校行政及教导处围绕课改,针对学校现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汉冢乡西湖袁营小学课改推进实施方案》,并根据课改要求,对时间、地点、内容、参加对象、主持人都进行了周密安排。

2、有行事历

针对校本教研这个适应新课改的举措,防止走过场,建立了行事历制度,根据教学行事历及时开展各项活动,围绕活动做到逐月分析,研究改进措施。

3、有档案

对课改与校本教研活动中一切资料,做到及时收集、归档,并整理汇总。

4、有总结

针对课改要求,我们组织个人学习、写心得体会、学校总结,通过总结,使每位教师能够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课改在我校才刚刚开始,常言说“初生之物其形必丑”。在课改中还存在着许多困惑:如教师对“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领悟得还不够深、不够细,有的教师不知道“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时的“三讲三不讲”,没有认真学习学科课程标准及其阶段目标要求;大多数的教师不能自如地驾驭新课堂,处理不好“收”与“放”的关系;大多数的教师不会创造性地使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死搬硬套,走形式主义;对学生的科学评价还需进一步探索。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将课改变成教师的自觉行动。二是教师在思想上接受了一些新的理念,认识上有提高,也试图按课改要求组织教学,但实施中显得力不从心,理论和实践还不能很好地结合。

基于以上问题,下一步我们的工作思路是: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为课改工作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继续加大培训力度,不断优化教师队伍。

3、及时积累课改相关资料,为今后教学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4、抓典型,让课改结出新成果。 新一轮课改,要想出成绩,必须善于总结。学校要经常总结。要搞好总结,就要善于把总结出来的典型事例、经验进行推广,不断提高课改的整体水平。

以上是我校在前一段课改工作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课改之路艰辛又漫长,我们将不断探索前行。

课改阶段性工作总结(2016年春期)

两年来,我校按照区教体局教研室及中心校的统一课改工作部署,全体师生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置于课改的热潮之中。在课改中,我们采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现将我校两年来课改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分层实施。两年来,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形成了“学校—教导处—教研组—教师”课程改革工作网络,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了课改工作顺利进行。

2、根据课改要求和学校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汉冢乡西湖袁营小学课改推进实施方案》及相关的计划制度,使之有章可循,不偏离方向。例如我们制定的制度有:新《汉冢乡西湖袁营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实施方案》、《青年教师学习实施方案》、《班主任工作条例》、《校本研修制度》等等。

3、选派年轻有为、勤于苦钻、有责任感的骨干教师担任课改实验科任教师(他们分别是:杨晓菊、王红川、袁霞、梁峰、徐国欣等教师。)

4、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组织的课改培训,使他们及时得到充电和洗脑。两年共派出大约20多人次参加区级的课改培训和观摩课。其中赴西峡15人次学习和观摩,南阳市课改汇报观摩评比课25小6人次,区教研室每次教学督导活动,我校都选派最低不少于5人的相关人员观摩学习,还经常到兄弟学校参加课改教研观摩活动,避免少走弯路。

5、为了使广大家长充分了解、支持和参与课改工作,我校利用开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介绍了课改的有关情况,同时也向家长们展示他们的孩子在课改中进步的成果,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6、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教导处制定了有效持续的课改培训计划,从而实行了专题培训和分科培训。特别是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使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专题讲座两次,还对教师个别辅导,传授经验,而且还经常引导他们共同探讨新课改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7、抓点带面,创设学校新课改的新格局。我们学校抓住课改骨干教师打造活动为新课改龙头,以点带面来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

8、围绕课改计划,认真组织落实。

(1)学校领导加强了对教师随堂课、示范课、过关课的视导工作。学校领导随堂课的听课从不事先通知,事后一起评价探讨,这样以来一可督促老师们上课时时认真,二来可促使教师自觉地事先备好每节课;对于公开课、优质课、学校领导亲自参与,采用先听再议,接着组织骨干教师专题研讨,之后尝试,再研讨,最后出炉的方法。

(2)每学年每学期都组织各学科优质课评比活动,特别是课改骨干教师参加的优质评比课,含盖面广,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品学科。上课的老师大胆抛弃了过去的传统教法,用“新课标新观念”武装了自己,课堂上呈现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良好氛围,学生的所获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心灵的感悟,而不是教师硬灌给学生的。

(3)坚持互相听评课,取长补短。两年来学校主抓领导每人听课和每位教师听课节数,大大超出规定要求。而且坚持客观、公正的对所教者所上的课进行点评,形成了探索与争鸣的良好局面。

(4)注重课改教学过程和环节的指导。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材。比较新老教材的联系与区别,研究探讨适合教材的各种方法。这里,我们教导处和语数教研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常抓不懈,善使善终。

(5)认真组织我校教师参观区、中心校的课改研究课,我校梁峰的数学课作为新课改示范课,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新课改优质课评比中,我校梁峰获区级数学组一等奖,杨晓菊获市级科学组二等奖。

课改见成效,师生共发展。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各项活动都取得了可喜成绩。两年来,在课改精神的指引下,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参加各项活动的积极性高涨,学校的教学活动充满了勃勃生机。

课改中的思考:

经过一番的努力,我校的课程改革已露出明芽,初见端祥,用老师的话说,已经有点课改的气氛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反思和探讨。

1、由于我校课改尚处于起步阶段,新的教育观念没在真正的转变,新课程理念不明确,全新的教育观念尚未形成。特别是今后的考试制度,评价机制如何建立,如何评价不明确,用现在的改法能否适应今后的考试心存疑虑。

2、部分教师教育观念有所转变,但教学行为却大大滞后,他们迈不开大步,没能跳出过去传统教学的框架,还是老模式,旧方法。

3、教学模式还不能打破旧框框,旧方法的束缚,基本上沿用老一套。教师在教学中仍受教材的约束,不能真正用教材,而是教教材。

4、教师的引导作用与指导作用不够:问题过于宽泛,学习目标不集中;对于偏题学习方向的课堂发言不能及时指导;对学生正确意见的肯定过于简单;缺少归纳总结,缺少更深一层的认识。

5、讨论的有效性不高:问题指向不明,不集中或不恰当,发言散、偏、长;缺少评价与辩论,不能深化认识;学生主动接受的信息不多,真正的参与不够;虽然轮流发言,但实际仍然是独立学习,没能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合作、互动和交流。

6、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任务不适,没有分工,时间不足;有的学生成为“常驻代表”,组内外一言堂;后进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不能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分工合作的关系;目的与作用并不明确,为方式而方式导致形式。

改进的方法:

就如何面对本校的实际,实事求是地构建切实可行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谈谈今后改进的地方:

当前课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不断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恢复他们作为课堂主人的地位,尽量用亲切的语气,平等的姿态,和悦的容颜甚至于廉价的褒奖来唤醒、保持、强化所谓主人意识,课堂上尽量引导学生多讲话,用分组讨论等方式倡导学生合作学习,注意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下一步的作法:

在课改中,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创新使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要用全新的新课程理念,根据本校实际和现有条件,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构建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实施方案,在课堂教学中,该分组讨论就分组讨论,该集中学习就集中学习,教师该讲的要讲明、讲深、讲透,该学生讲的,就要用足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不能忽视“知识、技能”的学习。要使课改落到实处,附于具体内容,取得最大的实效,千万不要留于形式化、表面化、花样化。

总之,我校教学围绕课程改革工作进行,抓质量,促发展。采用学习、观摩、听评课活动、研讨交流等形式,解决了教师在利用“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使模式得到了有效的推进。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在全校深入推行这一教学模式,以此来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课改阶段性工作总结

在课改工作中,全体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满腔的热情投入之中,加强教学研究,群策群力开展课改工作,积极学习《课标》和研读教材,积极撰写经验论文;继续深化教育教学理念,践行和创新“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现就我校课改阶段性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强化组织领导 优化课改管理

为使学校课改工作真正做到领导有力、措施落实,真抓实干,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各成员的具体分工,各成员平时加强协商研究和对课改的领导和指导,及时跟踪、了解课改工作情况。

二、将课改管理和常规管理并轨,规范教学,夯实素质教育 将课改向常规并轨,我校的教学管理也实现教学常规和课改两个管理的并轨,将课改管理作为常规管理,以扎实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来促进课改过程管理。

1、严格教学纪律。学校对教师教学常规的管理是严格而有序的,教师必须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坚决禁止挤占和私自调课,以保证学生受教育的全面性;尊重学生人格,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等。

2、逐步完善常规管理,体现制度化、规范化与人性化、科学化的有机结合。实现课堂转型、师生角色转变及课程功能的转变,关键在于行之有效的教学常规管理。加大检查督促的力度,把定期检查与随机检查结合起来。

3、加强了教学的过程性管理;首先是实行领导随堂听课。学校领导经常性深入一线课堂听课,实行每周不定时随堂课检查,每学期保证至少听、评课20次;对于通过听随堂课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交换意见,帮助和督促整改。准确把握课改现状,了解我校新课程实践中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与建议,指导教师的教学,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又促进常规到位。

随堂听课在很大程度上给教师一种“必须认认真真上好每节课”的观念和压力,极大地推动了教师日常教学的认真规范程度,使教学工作走上一条扎实而稳定的道路。学校对质量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商量对策,为抓好教学质量做好指导,当好参谋。

三、开展校本教研

1、我校的教研活动以校本教研为核心,学校依据校情、师情和生情以及学情,成立了语、数两个教研组,负责检查督促。各组组长在拟定计划的基础上严格按计划开展每间周一次的教研活动,结合教师教学中的实际和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每次教研活动做到了有计划,有目的,有内容,有效果,使校本教研确实起到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成长的作用。全体教师还认真参加学片和区域联动教研活动,并及时将教研活动所得运用于实际的教学工作之中,以促进教学业务素质的提高,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学习、研究和交流。

通过课改和校本教研的实施,课改理念已深入每一个教师心中,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课标、学习已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和需要。除了学校开展的集中业务学习,老师们还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了自学,并写出心得体会和学习笔记;同时,教师将学习和教学中的困惑、问题面对面的相互交流已成为一种常规行为;教师还加大了课堂交流的力度,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人均达12节次。

3、坚持校本培训

为提高老师的业务技能,我们按校本培训计划开展了校本培训,内容涉及语文、数学、通识等,老师们均抱着认真学习的态度参与,使校本培训切实起到了促进老师专业成长的功效。

四、落实过程管理 提高课改质量

1、继续认真验证新的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合理性、科学性和适应性。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勇于实践,敢于质疑,在教学中发现新课标、新教材的缺点和不足,并大胆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而不是一味的、忠实地去执行课标。

2、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求全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渗透新的课程理念,努力向新课程标准靠拢,为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打好坚实的基础。

3、评价改革日臻完善和科学,各学科制定了科学的、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案,并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加强课改中的家校交流

我们利用家访、家长会等活动,展示课改成果,让家长感受学生可喜的变化,让家长走进新课程,认识课改,接受课改,从而参与课改,以提高课改的质量。

通过课改课改,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逐渐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学习。从而使课堂呈现生机勃勃,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充满了师生的生命活力,洋溢着求实、探究、创新的气氛。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激情激趣,在充满情趣的课堂中尽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智慧的挑战。

六、存在的困惑

部分教师对新课改认识还比较肤浅,理解尚不透彻,因而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的东西,对课改工作的进一步认识、实践、总结、提高有待于解决。

新课改出现新旧观念的碰撞,使我们的教师在实践中不断产生新问题和新困惑,如:如何进一步加深对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创新?如何深入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而不是坚决地去执行新课标)?如何既重视个性、人文性,又注重面向全体,重视科学性等等。所有这些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今后的课改实验中不断探索、不断梳理。

课改中出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呈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倾向,新课程学习中出现的学困生的学习更应该得到关注,教师对这一部分学生的辅导的科学化、有效性的研究还应该进一步加强。

我们相信,只要循着新课程的理念作不懈的努力,我校课改实验的明天会更加灿烂!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绩只代表过去,但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学习、探索,将新课程继续向前推进的无穷动力。在今后的课改实践中,我们将深化学校的课改工作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持续快速发展。

课改阶段性工作总结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广大教师的心田.面对课程改革,我们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紧承时代脉搏,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强校的实践中,坚持把课程改革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在实施中摸索前进

1、营造参与支持课改的氛围

加强领导,充分认识课程改革重要性。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扎实进行,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主要负责,业务副校长主抓的课改领导小组,为一线教师“架桥铺路”。

其次,利用教师业务学习、教研活动宣传课改的重要性,都要关注课改,了解课改。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光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期初我校各年级的“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把家长请进课堂,让家长感受新课程、体验新课程。通过召开家长会、座谈等交流形式强化家长对课改工作的认识,向家长宣讲课改工作的重要意义,拓展了家长对学校课改等多项工作的了解渠道。鼓励教师总结和推广各自的教学经验,反思和探讨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给教师们创造一个教学论坛的平台,让全校师生家长都参与到课改活动中来,共同营造课改的氛围。通过以上举措逐步建立起有效的家长参与机制,赢得家长对学校新课程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2、研究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

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方案是完成课改工作的有利保证,能克服工作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我们制定了《汉冢乡西湖袁营小学课改推进实施方案》,每个教研组也围绕课改相应的制定出本组的活动计划,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了个人的学科计划、学习计划等,使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二、在学习中理解提高

教师是课改的主力军,只有学习,才能转变固有的陈旧的观念,而观念恰恰决定教师的行为。所以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是课改成功的关键所在。

1、“实”抓教师培训

加强培训,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1)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落实《南阳市关于学习西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提高认识,明确新课程观念,把握教材特点,立足课堂,积极探索“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2014年11月底,学校就组织教师去西峡参加学习培训,并组织教师参加了区教研室举办的课改培训,2015年春期,又两次组织教师去西峡一小参加学习培训,通过一系列的培训,使全体教师对“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有了充分的认识,作好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统一了认识,转变了教师的观念;在平时,学校还邀请课改专家、领导作课改专题讲座,以此进一步提升全体教师的课改理念。

(2)、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A通过“传、帮、带”以及骨干教师的指导培养、教研、集体备课活动、青年教师课改过关课评比等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B把教科研作为一个载体,让教师在教育科研中,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增长教育教学能力。

C学习、培训、科研多投入,让更多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有外出学习、提高的机会。为了适应课课改的需要,我校加大了对教师的培养力度,更多的提供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教师尽快提高自身素质,大大开阔了课改人员的视野。走出去,取他山之石;引进来,为我所用。同时对外派学习人员加强组织规范管理,写好学习笔记,回来后,向全体教师汇报学习心得,并上引路课,疏导示范,以点带面,对课改工作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如2015年10月,我校开展课改教师特色课展示教研活动,在本次活动中,袁霞、徐国欣、王红川、梁峰、杨晓菊、付娜老师,在呈现自身教学特色的同时,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很好地贯彻了新课标的精神,充分展示了“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生动形象地向全校教师描述了新课程标准的内涵。真正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听课老师们都一致表示:要把骨干教师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运用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去。

2、“长”抓理论学习

加强对教师理论的学习和指导,是搞好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除了积极认真参加市、区举办的课改培训外,我校还要求各教研组定时间集体学习新课改的相关理论,并做到保证学习的数量、质量、时间。此外还要求教师进行加强自学。每个学期教师的自学笔记不少于2篇,并写出相关的学习体会或论文。

我校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力争使教师在观念转变上做到以两个突破:

1、突出“以人为本”的观念。“以人为本”的本质精神是新时代教育的人文精神,它以鼓励人自主发展为宗旨,以教育、爱为核心,以正确认识人、尊重人、信任人、开发人的心智和提升人的道德为指南。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把握和处理人与物的关系中,要以人为本。

(二)在把握和处理师生关系中,要以生为本。

(三)在把握和处理与社会、教育之外的关系中,要以教师为本。而“以人为本”要求我们的教师要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它是理念和行为的高度统一。

2、要以德治教。就是要求教师把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渗透并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通过一个"德"字来统率和促进教育的发展。道德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平时的工作中,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一是向上的精神;二是学习精神;三是创业的激情;四是社会的责任感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

通过课改,我们欣喜地发现,教师的观念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课堂上听不到教师的训斥声,只有一句句中春风化雨般亲切的鼓励声“你真棒!”、“真勇敢”、“你真可爱”、“你提的问题真有意思”等,孩子们成了课堂上真正的主人,他们可以离座自由交流,尽情的表演,游戏中学知识,玩中悟道理。那其乐融融的场面,让人留连忘返。的确新课程改革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自由地展示自我的空间,也给教师提供了创造的机会。

3、“狠”抓教学制度

对学校教学制度的管理绝不能手软,要形成制度。因为整个教师群体中人的素质总有差别,自觉性当然有差异。我校将教学与量化考核挂钩,更好地以学定教,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

(1)、把好教学设计关,发挥创造性。

课改表明,今天的教学设计和以往的备课是不同的。首先从着眼点来看,以往备课,教师关注的是“课”,忽略的是“人”。教师为如何“讲”做准备。而教学设计则不同,它关注的是“学”的研究,探究的是“以学定教”的问题。这是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其次,从发挥教师作用看,以往备课教师是在执行贯彻教学大纲,教师研究如何去原封不动传授好教材的知识。这样,教师无异成了知识的二传手,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因此,教师个人的教学创造性。教学个性无法得到发挥。而教学设计则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 开发者。教师要把自己摆进去,把学生摆进去,进行创造性教学。

(2)加强集体备课,取得共识。

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使教学方式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根据我校所在学片的实际情况,每个年级分设语文、数学备课组,加强集体备课。备课组在每个新学期伊始就制定备课组活动计划,部署好一学期的分工备课计划,让各位教师提前搜集资料撰写教案。集体备课活动时大家共同评改、修改、完善,各位执教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对教案进行再处理。这样,既减轻负担,又集思广益,提高效益。各年段教研组均能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恰当地安排好活动地点、时间和方式,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每次活动都要做到主题集中,任务明确,措施扎实,责任落实,效果实在。

(3)、把好课堂教学关,师生互动,探究学习。

摒弃教师“一言堂”,单纯传授知识的做法,注重层次性,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角色,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重情趣、重参与、重感悟、重合作、重实践、重创新,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权力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参与的机会增多了,主动探索的兴趣浓郁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创新精神扣实践能力却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工作中,我们要求教师既重视“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又要求教师写好教学反思,把教学经验或感悟积累起来,整理出来,形成理性的东西,进而指导下一步工作,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收到良好效果。

4、重视效果的反馈

培训学习的效果应该从教师的身上体现出来,培训学习以后,我们通过写体会、开座谈会、学期末要求教师写学科总结、小测验等形式来掌握实际的效果,了解老师们的理论水平。

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全体教师对课程改革由陌生走向熟悉,对课程改革的目标,意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等有了明确的认识,理解了新课程实话过程中教师角色的定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评价改革等,这些都为课改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保证。

三、在实践中感悟领会

先进的教育理念来自实践经验,也唯有实践能将理念转化为教育价值。要真正领悟课程改革的真谛,将课改推广工作完成好,必须积极投身到实践中去。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将课改实践融入到教学工作之中去,尤其是抓住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是最现实可行的做法。

1、研讨课开路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转变,是检验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是否转变的尺子。对此,学校要求每个教研组每周都必须安排一节专门的研讨课,大家集中听课,课后在热烈的气氛中讲课者介绍设计思路及实际达到的效果,听课者畅所欲言,或吐露中听课的感受,或肯定教学效果,或提出质量问题,或介绍个人设想,并请专家评点。这一做法的开展,不论是上课者、听课者还是评课者,对“三疑三探”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了不同层次的认识,为所有教师上好课提供了借鉴。

2、过关课普及

在典型研讨课的基础上,人人上过关课,是检查教师能否将学习领悟的新课改精神在实践中应用的手段,是使学校整体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让课堂教学全面开花的一种必备形式。我校将听过关课的人员定为全校所有教师,涉及全部学科,重点放在参加课改的教师。要达到的标准定为三项:一是落实课堂教学目标;二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占主导;三是针对教师课堂评价的水平不高、习惯不好的现状要求教师评价语言要全面(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客观、丰富、有激励作用。采用的形式是教师自行备课,教师相互听课,听后互相评课。如果不达预期效果的,教研组重新共同备课,上课,直到达标为止。教师们感到通过达标课,对上课明朗了许多,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

四、在总结中巩固提升

总结课程改革中重要的环节,只有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做法,分析工作的得失,才能使自己不断增强信心,使做法形成经验,进而使经验理论化。同时避免过失的重复发生,使课改不断走上科学化的轨道。

1、加强档案建设

我校的档案建设分校级、教研组二级管理。管理中做到专人负责,定期归档,力求做到内容齐全,达到规范化、科学化。

2、鼓励教师勤动笔

教育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因此我校鼓励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克服自身惰性,经常撰写心得、体会,整理教学设计、教学方案、个案分析等。鼓励教师大胆投稿。这样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增强了自信心,参与课改的热情更浓厚了。

3、一点体会

教师由于工作繁忙,琐事较多,因此学习不足,长期受应试的束缚,观念比较陈旧。要顺利推行课改首先要使教师明确新观念,深入理解素质教育的理论知识;其次要引导教师将新观念转化为行动,在行动中消化观念,用观念指挥教学行为。另外要提高教师素质,应努力抓好继续教育工程和校本培训工作。

4、努力方向

就学校内部来讲,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最大阻力来自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今后,我们要在重建与新课程理念相匹配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师评价制度方面下功夫,不断探索,力求早日拿出好的方案,给教师的观念转变提供前提,以公正全面的评价指引教师行为,激发他们的热情。

“已有的已是过去,欲求的远在征程”,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时机,我校决心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在开辟成功课改之路的同时,深化学校内部改革,造就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建立一套高效的管理体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让素质教育之花常开不谢。

第6篇:生物课改阶段性总结

我校的课改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努力,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效,对于生物学科来说,课改也给生物课堂带来了崭新的变化,我努力的学习新课改模式,试着运用到课堂中去,发现问题,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力争探索出一套适合南中特色的生物课改之路。下面将课改的阶段性总结如下: 作为生物学科,中考不考,目前预科班考试计入总成绩,对于这样的观实情况,在课改中,我分为两个部分,优班和普班,我是这样做的: 课前布置预习,主要是学生易于从课本中找到的,在学习目标中,能独立完成的,每个小组都要完成这样的任务,而且每个小组的侧重点不同。小组形势也可以多样化,每个小组由小组长组织,可以1人也可以多人,尽可能让所有的人都参与进来。有的提前写好小黑板,有的已经抛开了课本,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说明,还有的从练习册查找相关的资料,对布置的任务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还有的通过举例子解决的问题,有个别同学能独立的采集生物来进行试验。在上课时每个小组到讲台讲解,对应的小组评价,其他的小组补充再评价,在此过程中给予了适当的加分,当然包括小组的和个人的。更可贵的是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思考题,这些思考题更多的是和实际联系紧密的问题。我先让其他的学生来解决,最后我来补充归纳。课堂中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课堂气氛活跃了,自主性提高了,能力加强了,贯彻了271模式。

普班和优班的课堂相似,只不过普班的加入了奖励制,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比如做游戏,实验,尽可能让所有人都动起来,学的好了,奖励看一场电影。普班学生的积极性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了。

如七年级四个班,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点,

15、16班学生的表述能力较好,布置的任务能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出色的完成,而且可喜的是有些同学能提出有价值的思考题,

17、18班在授课中多奖励,多做游戏,将知识贯穿的活动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也很好。

另外,对作业的处理,我一般课上就完成,也不是都做,优班布置的题注重生物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普班更注重基础的巩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

都有所得。

但是由于我校271模式刚起步,许多学生还不能养成自己预习的习惯,希望经过不断培养,真正学到271精髓。

以上是我的总结,欢迎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第7篇:学校课改阶段性总结

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在我区全面推进已七年有余,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全体课改实验教师与学生共同谱写了教育教学的新篇章。为了使今后课改之路走得更好,我们记录了以下一些体会与感受、困惑与思考:

一、课程改革带来了核爆般的裂变

(一)管理之变:变盲目为科学,化形式为务实。

1.学校管理

纵观以往学校的管理工作,往往只讲形式,不讲内容;只见计划,不见落实。学校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自成立以来,不仅制定了《新课程改革实验方案》、《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管理工作意见》、《新课程改革校本培训计划》、《新课程集体备课制度》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并明确工作要求、责任人、完成时间等,层层把关、层层落实,层层推进,工作针对性极强,营造了浓厚的课改氛围。课改工作有条不紊,富有实效,对学校整体、其他年级、非实验教师都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班级管理

从前一阶段来看,班主任工作是课改的一个亮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各班教室更美了:

各年级的班主任都能在教室环境布置上下功夫,努力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育人环境。一进教室,课改的气息就能迎面扑来,班风由“合作、探究”代替了以往的“勤奋、守纪”,学习园地也变成了成功展示台。

⑵管理方法更活了:

班级管理上倡导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很多班级推行了“班务承包责任制”,把班务工作细化为几十个岗位,如“讲台长、收发员、图书馆长”等,明确其职责范围,竞聘上岗。通过这种形式,班务工作落实到人,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管理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也缩短了进初中的适应期。

⑶班主任更亲切了:

班主任能经常走到学生中间去,积极地看,耐心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就像学生的朋友,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各班主任都在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表扬多了,批评少了,言语亲切了。

⑷班级的活动更多了:

单调、重复的作业少了,学生的负担轻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班主任不失时机地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能力、锻炼了自己。

(二)教师之变:变单干为合作,化传授为引导。

新课程的综合化和探究性学习的出现,使教师个人不能像以往那样完全单独地完成教学工作,因为单个的教师不能驾驭对学生在知识、方法、过程、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所有指导工作。针对这一方面的情况,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我们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由备课组长制定备课和听课、评课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每组每周一次集体备课,讨论备课情况,并及时交流上周教学情况,重视教学反思,

做到“不议不谈,不进课堂”,并认真填写《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每组两周一次公开教学,听课、评课。由于新课程综合性加大,又没有以往常用的教参,教师手头的教学用书也不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信息,因此现在到电脑室、图书馆查阅资料的教师也多了。

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知识的权威地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过去,讲台设在教室的中心,教师往讲台上一站,讲台和教师便成了课堂的中心,久而久之,它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新课程中,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了,不再“居高临下”。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无所不知的传授者,而是把自已当成学生的合作伙伴,碰到不会的问题,教师坦诚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咱们一起研究。”如果教师说错了,就勇敢地向学生承认错误,放下了架子,反而变得很轻松。这样,课堂上出现了喜人的变化,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过去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正在被“你说、我说、大家说”的课堂气氛所代替。在这种氛围下,许多教师都说“经常有惊喜”、“经常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的头抬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话也多起来了。他们主动参与,大胆提问,积极性、主动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三)课堂之变:变静为动,化讲为学。

走进七年级课堂,你很快就能发现,现在的课堂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以往要求学生安静地听老师讲课,除发言、朗读外一般不充许学生讲话。现在的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发言,提问,每堂课都有分小组讨论的环节。以往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现在经常是学生提出问题,又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争先恐后抢着发言的情

况经常可以见到。

(四)学生之变:变接受为探究,化被动为主动。

实行课改以来,教师们普遍反映大部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很快。以前的学生最喜欢老师给他现成的答案,现在问题一出现,学生会说“让我们自己想”。

二、课程改革带来了困惑与思考

1.课改在进行通知培训和学科培训之后,在实施阶段似乎全凭教师摸索,缺少专家指导,难免要走弯路,能否借老实验区的经验,减少一些盲目性,少做一些无用功呢?

2.实验教师普遍关注课改的评价与考核制度,都觉得心里没底,有后顾之忧,都希望评价制度能早一点出台。

3.个别教师的观念更新步子慢,新的教学理念落实不到位,新的教学行为落实滞后,给整体工作的向前推进带来一定的阻力,此种现象怎么解决?

4.在教学中,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而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惟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发现,智力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能掌握了较多的方法,但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讲,很可能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有的甚至连最基础的知识都不能落实。怎样才能两者兼顾呢?

5.课改确实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但教师更苦了,更累了,怎么才能减轻教师的负担?

第8篇:新课改阶段性总结

伴随着我校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实施了。我校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示范学校,我们不断地思索并追求着:“让学生在充满生命活力,成长气息的课堂上张扬个性,自主创新,让教师在充满挑战,勇于创造中开发学生智能,塑造学生人格”。为了这个目标,我校全体教师积极投身课改,实践新课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课改活动。经过培训、研讨、实践、小结、反思等几个阶段,我们对新课改的理念由接受到理解,由认识到实践,由探索到研究,逐步深入。

一、我的认识

1、对教学观念的认识。

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先要用新理念武装自己。我们认真阅读了《走进新课程》、《课程标准解读》等相关上级来文等资料的学习,进一步领会新课改的精神,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进一步转变了教学观念。

2、对教学方式的认识。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自主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必定是自主的,是外力所不能达到的,面对未知的探究,尤其是对中学生来说,相互合作启发不可缺少,转变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三大目标之一,是课改成败的关键。低年级的模仿教学能使学生有成就感,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所以目前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也应与接受性学习有机的结合。自主探究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必须有机的结合。因此,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从高年级培养,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和步骤,以2人交流为主,逐步过渡到4人,因为五六年级的学生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培养、形成之中(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倾听能力等),分辩是非的能力还很弱,所以应以2人的合作交流为主,提高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二、我们的做法:

新课改的成功与否,教学实践是最有力的发言者。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工作的重心,踏踏实实地走好教学的三步曲。

课前:集群体的智慧,充分挖掘文本资源。

我们要做教材的主人,运用、驾驭并超越教材,大刀阔斧地选取其中认为最有价值的点,整个教学过程为达成这个点而展开,让课堂变得实在有效。

课堂:让学生成为主人,打造绿色课堂。

课堂是教学的灵魂,知识在课堂中传授,能力在课堂中形成。有了课前的精心预设,该向四十五分钟要精彩了。新课标指引下的课堂应有民主宽松的氛围,有发展传统的学习方式,应充满着生命活力,充满着人文关怀!为了向往的绿色课堂,我们在实践中努力做到:

快乐多一点。良好的学习氛围犹如乐曲中的主旋律,是保证学生主动愉悦学习的场。我们的学生刚迈进校园,他们就象幼嫩的芽儿,需要我们的关心呵护,需要我们的激励赞赏。

自由多一点。学生们总喜欢仰着头听老师讲课,等待老师布置任务,总在等待老师给出正确的答案。是什么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是什么桎梏了学生的手脚?是老师保姆式的代劳,是老师主动的浇灌!我们总在担心小学生不会读题,独立地做作业,不知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事实告诉我们,担心是多余的!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给学生明确一定的任务要求后,再教给一定的方法,他们就可以完成得很好。给学生发言的自由,“我是这样想的”“我认为”┅┅我们发现高举的小手多了,课堂变得活跃,思维经常碰撞出火花。我们会发现出色的孩子在进步,本来有困难的孩子也在大踏步前进。自由的课堂,学生的学习主动了,理解多元了,体验深刻了,思维驰骋了,个性张扬了!

动手实践多一点。“纸上谈兵”是我们的强项,一堂课我们可以滔滔不绝地老师讲学生讲,从上课讲到下课还意犹未尽。语言的交流是必须的,但从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和分配考虑,满堂讲是不可取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开始的15—20分钟,末尾的十分钟尤为低效。那我们可以写一写,做一做,动一动,转移一下注意力呢!在数学课堂中,如彪丽芳老师,李泉老师的课中,均注重设计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实践的活动,突破静态学习,强调学习形式的活泼多样化。黄娜老师的课中留时间让学生进行临摹书写。我们采取动静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再如课后的“想想做做”,也是通过说一说、想一想、摆一摆、算一算及一些综合性的小游戏将动态学习和静态学习有机结合,促使每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课外:融学习于生活,树立大教学观。

学习为生活所用,生活是学习的内容。新教材洋溢着浓郁的生活人文气息,里边编排了许多有意思的活动,通过学生课外丰富的活动拓宽丰满学习内容。各学科各显神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新课程均以现实生活为载体,为了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价值,为此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三、我们的体会

1、我在成长。

我在这将近一年的新课程的改革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但是我觉得辛苦但快乐着,生命的张力在勃发,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要求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对学生宽容、民主、平等等新课程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教师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是前所未有的。

2、孩子在变化。

(1)喜欢学习。自实施新课程教学以来,孩子们的变化是最大的,孩子们变得越来越喜欢学校里的生活了。能让孩子喜欢学校,喜欢学习,才是真正的教育。因为孩子在学校里尝到了做小学生的乐趣,他们的每一天都是新的。

(2)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因为孩子们的展示机会多了,所以都能大胆表达想法的时候多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也多了,也不必顾忌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当孩子不同意老师的观点的时候,孩子就会说:“老师,我还有意见。”“老师,我还有话没说完。”等等。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满载希望的工程!我们走进了新课程,新课程也走进我们的心里。课改的过程也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我们在课改实验中共同经历着这样一个过程:认同理念——形成自己的经验——在实验中运用——形成自己的风格。但新课改是年轻富有生命力的,改革的路上会有成功,也会有失败。让我们和新课改一起经历风雨,一起成长!

2012年11月13日星期二

第9篇:Xx学校课改工作阶段总结

2009年,划归小店区教育局管理后,我校课改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12年,借助“一三三区域课改”的东风,我校在学案设计和使用、小组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完善,模式教学初见成效。在我校初中部即将并入x中之际,将课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目标

1、推进我校教学改革

借全区整体推进教学改革的东风,推动我校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工作,完善教学管理服务,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提升教学质量。

2、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课改模式

在前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把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引向深处。逐步构建切合我校实际的、具有自身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3、培养一批课改能手

通过交流课、学案编写评比、学科教研等活动,切实提高全校教师课改工作的创造性和执行力。最终,使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能脱颖而出,真正带动我校教师队伍建设。

4、形成以学案为核心较为完备的资源库

在教学教研过程中,不断完善课改工作的具体思路和措施,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以学期为单位,组织教师对教学研究成果补充完善,为下一步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二、开展情况

1、工作开展过程

2011年10月份,4名骨干教师赴江苏洋思学校观摩考察,返校后,为全校教师做了考察工作汇报。按照洋思教学模式,并结合我校实际精心准备,在初中进行了汇报课,让师生近距离了解课堂模式教学的魅力。期中考试后,模式教学在我校部分科目进行试点。

2012年3月初,教导处2位教师参加了区教育局赴昌乐高级研训班的学习。学习回来后,针对洋思、昌乐两所学校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确定了我校“先学后教.学案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开始在

七、八年级进行模式教学的尝试。

之后,我校全部教师陆续参加了小店区组织的昌乐专家讲座及公开课观摩学习。

2、重点工作

(1)学案的编写、应用。

学案的编写、使用,是我校模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校教师认真研究了洋思、昌乐两所学校的学案体例和实际操作过程,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多次的尝试后,最终形成了具有我校特点的学案编写体例。对页眉、水印、字号等基本格式进行了统一要求,对不同科目的学案呈现形式、学生活动设计、排版的合理性也作出了相应的要求。

教导处也相应地调整了业务考核要求,鼓励教师编写学案。在借鉴资料、印刷材料上尽最大可能提供便利。

经过1年多的实践,学案工作基本由模仿借鉴过渡到自主编写为主,学案式教学也成为教师授课的一个基本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我校的学案工作有了一定的积累,获得了很多积极的经验。在2012年小店区教研室标准化验收中,我校提供的学案资料获得了相关领导的好评。 (2)小组建设

在原有的基础上,以学力水平为主,兼顾学生综合能力,对学生小组进行调整。新的学生小组增加了课堂反馈、班级基本工作、学生活动等的职能。

同时,结合实际,不断丰富学生小组的职能,逐步强化师生对学生小组的认同和应用。结合需要对学生不断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新模式的基本要求。

(3)在重点学科重点开展观摩课活动

以英语、数学、政治、化学等四个学科为重点,组织教师按照我校课堂模式进行示范课,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示范课的一个特点就是关注细节。将课堂每个环节操作过程的影像资料记录下来,用文本的方式加以汇总,进行具体点评分析,让教师换一个角度来看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更加有效地进行改进。 示范课的又一个特点是注重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将教材、电子白板课件、学案三者进行设计和应用上的整合,将模式教学的推进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相结合。

三、存在困惑

1、模式教学的统一性与教师个性风格、不同学科特点之间的矛盾。 在“271高效课堂”小店学科培训时,昌乐学校的教师也提出过同样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的摸索出的思路是,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其理念内涵、操作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自身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模式各环节进行灵活的处理,体现对模式应用的实效性。当然,不论怎样调整,有一个重点是不能或缺的,那就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科学设计和合理组织。因为,高效课堂的实现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就在这个方面体现。

例如,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数理化科目的任务安排和时间分配,就和语政史科目有较大区别,加大了教师讲解的比重,以适应中差生较多的实际。

再如,当堂检测环节不一定非要放在课堂的结尾进行,也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化整为零、穿插进行。

这种尝试可以说适应了我校当下的教学情,但是,模式教学的规模化优势还是难以真正得到体现。

2、评价工作的配套

作为“先学后教.学案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学案。进入整体推进阶段后,学案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就与试点阶段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鼓励教师更多更好地编写出具有原创性的学案,如何 鼓励教师用好学案,以完善学案式教学模式,这就需要相关评价体系的介入。但我校目前的工作评价体系还没有在这个方面做出更为给力的规定。

四、努力方向

鉴于我校初中部教师即将并入x中的实际,最后一点就不再赘述。希望在水工学校近2年的课改工作实践,让教师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能够有所帮助、有所借鉴。

上一篇:数控立车操作规程下一篇:会务及放映员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