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教育下的幼儿教育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主题背景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一般是指以主题为背景、以区域为活动形式,教师依据主题目标,有目的地创设与主题相关联的区域,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绘画教育下的幼儿教育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绘画教育下的幼儿教育论文 篇1:

浅谈艺术同构背景下的幼儿园音乐活动

【摘要】艺术同构背景下的幼儿园音乐活动是以音乐活动为主线,根据同构的原理对音乐、美术、文学艺术中共通的审美要素进行整合,使艺术表现的内容、情感、形式、风格融为一体,是一种主题集中鲜明、内容丰富鲜活的教学方式。本文从艺术同构背景下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开展出发,阐述了其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并提出了开展此类活动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艺术同构 音乐活动 审美

【作者简介】夏琛琛,江阴市澄江中心幼儿园。江苏 江阴 214400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歌唱、韵律和欣赏活动都是单独进行的。而《纲要》中明确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启蒙的,强调各领域的内容应该相互渗透。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各科内容,将音乐活动与其他艺术活动相结合,可以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发展。

艺术同构,即对不同种类艺术形式的整合,具体是指在音乐、美术、文学三门艺术学科中找到同构切入点,将审美结构中的已知因素内化为心理图式,去匹配、同化未知的同类因素,使不同艺术类型的共同审美要素之间互为感受、互为理解、互为表现、互为创造。艺术同构背景下的幼儿园音乐活动,是以音乐活动为主线,按同构的原理整合音乐、美术、文学艺术中共同的审美要素,使艺术表现的内容、情感、形式、风格融为一体,从而使幼儿得到不同艺术形式的熏陶。这样的活动,不是简单地给予幼儿技艺和知识,而是帮助幼儿获得能力和把握世界的方式。

一、艺术同构背景下的音乐活动开展

(一)艺术同构背景下的歌唱活动?

1. 运用艺术形式激发歌唱兴趣。

在歌唱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更好地为歌唱活动做准备,我们采用了看图讲述、猜谜、情境表演等形式激发幼儿自主学习歌曲的兴趣。如,在音乐活动《数数歌》中,教师先展示森林中各种动物的影子,让幼儿猜猜是什么动物,等幼儿都有了自己的答案后,教师再把动物的实际样子展现出来。这使得幼儿在猜猜、说说的过程中情绪高涨,学习歌曲的兴趣大大增强。

2. 善用艺术方式帮助歌词学习。

在幼儿学习歌词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采用多种节奏念词的方式引发幼儿的关注,同时还将歌词内容编成通俗易懂的儿歌、故事或情景剧,让幼儿在学习歌词时不感到乏味。如,在歌唱活动《不再麻烦好妈妈》中,教师先把这首歌词的内容改编成了一段哑剧表演给孩子看,表演动作以“请妈妈坐下,自己穿衣服、穿袜子、叠被子、梳头发,和妈妈相亲相爱”为重点,突出歌词内容,起到了点睛、出彩的作用。通过教师的表演,幼儿积极地猜测歌曲中的内容,在看看、说说、做做的过程中了解了歌词的内容。

3. 采用绘画手段拓展歌曲想象。

在歌唱活动中,学会歌曲并不意味着活动的结束,我们还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大胆想象,鼓励他们将自己对歌曲的理解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如,在学会歌曲《歌唱春天》后,教师让幼儿把自己看到的春天美丽景色画下来,边画边唱。这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歌唱活动,使幼儿兴趣盎然,始终保持愉快情绪,积极地参与活动。

(二)艺术同构背景下的韵律活动

在韵律活动中,以故事贯穿韵律活动。根据幼儿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在韵律活动中,教师因势利导地将活动内容编成小故事讲给幼儿听,让孩子通过故事理解韵律活动的内容,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参与韵律活动。如,在《快乐的啰嗦》活动中,教师先把音乐内容编成“快乐郊游”的故事。因为和同伴一起去郊游是幼儿很喜欢的活动,所以他们很容易被故事的情节深深吸引,从而充分地展开想象,用丰富的身体动作表现出郊游的情景。这样的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而且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三)艺术同构背景下的音乐欣赏活动

1. 以接近联想的方式拓展欣赏活动。

接近联想是指联想中的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彼此接近。用接近联想的方式进行艺术同构时,我们可以从作品的形式、内容或任何角度出发,寻找能够引起联想的事物生成新的学习活动。如,在欣赏乐曲《森吉德玛》后,幼儿对蒙古人的服装、乐器、舞蹈产生了兴趣,教师就据此展开了一系列有关“蒙古”的艺术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但拓展了音乐欣赏活动的范围,同时还培养了幼儿主动开拓学习领域的意识和能力。

2. 用类比联想的方式加深欣赏活动。

类比联想是以事物间的相似点为媒介,运用类比和联想的方式找出事物之间可以合理解释的类似性。如,在欣赏活动《挪威舞曲》中,教师和幼儿一起从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出发,探讨怎样创作出与作品结构类似的图形乐谱、文学作品、美术作品等,这类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加强幼儿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够提升幼儿多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艺术同构背景下的音乐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一)加深了幼儿的审美体验

艺术的核心是审美,审美作为人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以体验的形式存在的。体验是主客体高度融合的状态,是即时的、真实的,体验的价值具有自足性,可以从不同的语言——形象的、声音的、肢体动作等来加以表达,对于幼儿来说,具有宝贵的发展价值。

如,在音乐欣赏《森吉德玛》中,两段音乐旋律相同,但节奏、速度和力度的不同,形成了宁静安祥和欢快热烈两种不同的音乐特性。为让幼儿能多通道、多方位地感受乐曲的性质,我们准备了与音乐性质相匹配的两幅画面和两段诗歌。首先,通过让幼儿听音乐,将自己的感受与画面相匹配,使抽象的感受化为具体的形象。然后,教师让幼儿边听音乐边用自己的话语来有声有色地描述画面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和提炼下,逐步形成工整而富有韵律的诗歌。幼儿随乐朗诵时还加入了丰富的表情和动作,与富有特性的音乐情感交融在一起。最后,教师还引入美术的基本元素——线条、色彩,引导幼儿将这些要素进行系统整合和情感加工,以此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对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是多维度的,这种活动中形式美和内容美的高度协调,多元素的介入和渗透,使幼儿的体验不仅仅停留在音乐表面,更让幼儿进一步发现了音乐与文学、美术之间的情感关联,促进幼儿更深入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二)拓展了幼儿的审美视角

艺术同构背景下的音乐活动,是通过多领域的渗透与多形式的教学,让幼儿在审美中调动已有经验、知识,从音乐作品的形式或内容等角度,引发幼儿对其他事物的联想,从而生成一些新的活动,使知觉在更大范围内综合化,使幼儿在不同形式的融合中,逐步拓展审美视角。

如,在歌唱活动《戏说脸谱》中,幼儿在欣赏过戏剧人物脸谱后,对京剧中不同人物性格和脸谱的关系产生了很大兴趣,于是又生成了艺术欣赏活动《有趣的脸谱》、美术活动《脸部彩绘——我喜爱的脸谱》、艺术表演活动《现代西游记》等等。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学会了欣赏、演唱京剧,还多方位地了解了京剧艺术。

(三)提升了幼儿的审美智慧

艺术学科之间有许多天然的关联,我们可以借助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相同的情感和内容。一种已经产生的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兴奋,或一种感觉的作用借助另一种感觉的同时兴奋,而得到加强的心理现象,称为联觉。譬如现代的“彩色音乐”就是利用视觉和听觉相互作用的联觉现象来增强音乐效果的。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说,这种联觉现象被称为通感。正是这种通感,使人类的情感体验扩大,涵量增加,力度提高。艺术同构背景下的音乐活动是具有感情形式的创造活动,它的具体形象性、情感渗透性与幼儿本身特有的纯朴性、浓厚的生命色彩以及自由创造性相吻合。

如,通过欣赏《水族馆》,幼儿不仅可以聆听优美回旋的韵律和节奏,其原有的审美经验也再次被激发,似乎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鱼儿在水底游玩、水草在翩翩起舞,还听到了小鱼吹泡泡的声音,由此感受到了丰富、快乐的水底景象,产生了一种整体美感。幼儿在审美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审美感性经验后,当某一感官受到特定对象刺激后,会把各种事物和经验沟通起来,产生联觉和通感。又如,当幼儿听到了《勇敢的苏格兰》的铿锵有力的雄壮曲调时,画出了刚直有力的线条;听到《化蝶》这首优美回荡的柔和曲调时,用舒展的肢体动作和各种曲线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音乐教育,能引起幼儿多种心理功能的协调作用。当动作、节奏、色彩、形状、音调等超越了各自的感觉界限,相互支持和加强时,就形成了心灵中的一种联觉经验。这种经验与幼儿的各种感觉结构相对应,会互相吸收、融合,幼儿的综合性审美智慧就得以形成与提升。

三、艺术同构背景下开展音乐活动的教学建议

(一)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音乐活动内容

在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中,应该有效地以幼儿的特点和兴趣为切入点,选择鲜活的活动内容,把知识性、艺术性与趣味性融合于教学方法之中,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发幼儿审美情趣,开发幼儿潜在智能,提升幼儿创造表现。另外,活动内容要能够充分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从歌词到旋律、从体裁到形式、从意向到内涵、从结构到风格都应以贴近幼儿生活为思考点。

(二)注重教师在音乐活动中的引导作用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的素质对活动的设计与发展有很大的联系。在幼儿园的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要把握幼儿的身心特点,根据教师自身的擅长,形成鲜活、实在、有味的教学风格;另一方面,又要创设轻松、欢快、明亮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丰富的视听环境中进行场景学习,给幼儿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自由的艺术环境中开发幼儿的潜能。

实践证明,艺术同构背景下的音乐活动,注重了艺术知识同构的价值和作用,通过同构艺术学科中的共同元素,能让幼儿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进行艺术欣赏、感知、联想,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拓展审美视角,并在情感的激励下进行大胆的审美创造,逐步形成综合性审美智慧。为此,在今后的音乐教育活动实践中,还需要对艺术同构背景下的幼儿园音乐活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以促进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刘迎.支架式教学:概念、手段及模式[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3] (美)贝尔克·温斯勒. 谷瑞勉 译.鹰架儿童的学习:维果斯基与幼儿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刘迎杰,张小将.儿童艺术活动中的生成性资源价值探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6,(4).

作者:夏琛琛

绘画教育下的幼儿教育论文 篇2:

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策略研究

摘 要:主题背景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一般是指以主题为背景、以区域为活动形式,教师依据主题目标,有目的地创设与主题相关联的区域,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的有效策略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从游戏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在玩中学,学中玩,促进幼儿更好地学习与发展,它对幼儿初级阶段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本文对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主体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策略展开了初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发挥出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主题背景;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策略;研究

一、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

1.意识上的缺失

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和新颖性,在具体的应用中需要我们的老师予以较高的重视,但是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的幼儿教师慢慢地形成了一种规律性的教学方式,他们并不认为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取得的效果能够极大地超越自己长期采用的教学方式。从维护课堂的秩序而言,这种区域活动是比较无序的,这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老师来说是比较无法接受的。即使部分老师意识到了这种区域教学可作为集体教学的补充和拓展,是有效的,知道区域活动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仍然注重集体式教学,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将这种活动的主题凸显出来。

2.幼师自身的不足

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机构比较多,连锁式的私立幼儿园随处可见,对教师的需求量大,难以请到素质较高的老师,所以对于教师的招聘与选择放低门槛,大部分的幼师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培训,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其教学经验只能通过自己的实践慢慢积累,教师专业成长步伐缓慢,因而无法有效发挥先进教学方式的优势,对这种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把握程度也非常有限,这对于区域活动综合作用的实现十分不利。

3.对活动的评价不全面

幼儿对于事物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教师的导向作用非常关键,一旦被老师否定或批评,会极大地打击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在活动的各个阶段中,部分老师对于活动中的交流没有予以重视,并且在后期的评价工作中也没有对于参与者进行详细的点评,点评不全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样不仅削弱了幼儿的学习热情,对于他们自信心的建立也会产生些许影响。

4.活动前的材料准备不足

根据幼儿的需要,在不同主题下提供的材料要求多样化,许多材料都是家长为孩子准备的,这对于活动主题的实现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同时在活动时间的安排上也是不合理的,大部分情况下幼儿园区域活动都被视作普通活动来组织,对于活动难易度的控制也存在较大的不足。

二、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策略

1.重视教师培训

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首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因人施教,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教师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形成与时俱进意识并进行专业技术训练,建立和形成较为全面的对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的认识,从而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要定期地进行教学问题的探讨,加强教师之间的研讨交流,提升教师们的整体水平。也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促进良性的教学竞技活动全面开展。

2.重视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多样性

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活动主题的实现,材料的有效性、多样性、完整性和趣味性,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如进行“家乡的竹子”主题活动时,根据这一主题可设一个“竹艺轩”,在这个区域里,老师提供各种形状的竹子(条形的、细长的、圆筒的、片状的等),形成了一个由材料库、生产部、装饰部、包装部、销售部及展示厅等所组成的区域。在这一大的区域里,区域之间的互动非常频繁而有效。孩子随自己的兴趣进入不同的区域,有的孩子在生产部制作工艺品,有的孩子对做好的工艺品进行涂色装饰,有的孩子进行外包装工作,还有的孩子对成品进行销售……我们把幼儿的主题活动与区域游戏相互联系,有目的地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有效的、富有趣味性的区域活动材料,使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主题活动内容,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3.重视有效的活动设计

区域活动中,幼儿是处于主动地位的,正是因为区域活动的这种自由活动性,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去选取适合自己、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参考。因此,在活动中,他们时常会偏离教师预设的活动方式,按照自己的想法与同伴进行活动。这个时候,在活动中就会存在许多预先没有考虑到的因素,因此要进行有效的主题设计及详细的活动安排。如进行“节约粮食,从我做起”这一主题活动,开始把活动区域设计在园内的蔬菜种植区,然后再转移到活动室内。在种植园地,组织幼儿分组进行除草活动,其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身体力行的劳作,时间控制在二十分钟以内,小组每人可以轮流感受除草浇水的乐趣及其中的辛苦。活动结束后进行谈话,说说感受。回到活动室内进行分区活动,可播放准备好的《悯农》视频,观看完毕后引导学生进行内容的叙述,让他们讲讲观后感。可阅读有关图书,进行交流,还可以进行有关游戏,等等。

4.重视活动中的控制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以一种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态度进行适当指导,从而使自己能够融入幼儿,融入幼儿的活动当中,满足孩子在成长中的需要。所以,教师在指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时,一定要适时、适宜、适度,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需要保障活动中的安全。在家长参与的情况下,可以做好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好地让幼儿融入活动的氛围中去。控制好活动的进程,时间过长或者过短都是不可取的。

5.重视经验的分享与活动的评估

有效的评价对于活动成果的实现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评价可以通过教师、幼儿与家长不同的主体来进行。给予幼儿充分的表达情感的时间与机会,可以通过自我剖析和评价他人的方式来进行,这对于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同时对于教师而言也可以对学生个人认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主题背景下的活动可以是多姿多彩的,可以通过对学生在各阶段的手工、绘画、剪纸等作品的展示,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在园内的生活状况,可以让家长在家长日或者是开放日来进行欣赏,并予以评价,鼓励家长适当地提出建议,这些也是促进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提高的重要措施。教师可以在活动中不断地进行形式与内容上的改进,以此来实现有效的策略转变。

三、总结

区域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是实现幼儿教学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径,但是要想在相应主题背景下确保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进行,需要我们的老师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应用得较为广泛,但是对于这种方法策略的研究仍然要坚持下去,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出其真正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庄宏玲.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5).

[2]王红丽.有关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思考[J].才智,2011,(23).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汀县城关中心幼儿园)

作者:吴巧云

绘画教育下的幼儿教育论文 篇3:

幼儿绘画教育的意义、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幼儿绘画教育是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幼儿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围绕探索幼儿绘画的本质、特征、意义以及存在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应对措施,创造出适合幼儿绘画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并基于幼儿的兴趣、爱好,积极采取科学评价激励措施来培养其绘画能力,在尊重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绘画 教育 存在问题 对策

绘画课程是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培养幼儿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不断深入,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绘画课程成为不可缺少的课程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教育途径不断拓宽,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不断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促使幼儿绘画教育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一、幼儿绘画的本质及意义

(一)幼儿绘画的本质

儿童绘画教育是培养幼儿独立人格和动手能力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由于幼儿智力和动手能力均处于正在发育的阶段,进行绘画活动时,幼儿肢体间的不协调常常会发生,这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的正常状态。我们观察幼儿绘画,会发现幼儿绘出的画面多呈现五花八门的线条,无规律可循,这主要是因为手眼不协调。大人们因不了解幼儿手眼协调存在问题,所以很难理幼儿在绘画时的表现。当然,手眼协调性问题会随着幼儿的年龄不断增长而趋于正常。当幼儿还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个人的意愿时,绘画其实就反映了幼儿的真实内心世界,是幼儿探索和认识世界的外在表现形式。受幼儿智力发育中具体形象思维的影响,幼儿更多的时候都是通过图形和颜色来认识世界。幼儿用画图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愿望,人们只要留心仔细观察,就能找出其中的蛛丝马迹。

(二)幼儿绘画的意义

儿童绘画教育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发育,并增强幼儿观察世界的能力。绘画活动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一片窗户,呈现出直接性、现实性和实用性特点。绘画本身需要感知事物的颜色、形状等信息,而上述信息的获取要靠视觉系统来完成的。可见,视觉是幼儿认识世界最重要的路径。幼儿开始绘画时,身体部分器官被充分调动起来,幼儿的图像表达能力、观察细微事物的观察能力不断完善,从而丰富幼儿的内心世界,促进幼儿心智发展。儿童绘画教育活动,是幼儿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和感受世界的基础,为幼儿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美好和更多的快乐,让幼儿的生活充满阳光。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绘画特征,通过组织幼儿绘画活动来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内心活动,并利用绘画促进老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与他人之间的社会交往能力,从而奠定幼儿健康的身心发展基础。

二、幼儿绘画的本质特征

幼儿绘画与人们理解的绘画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幼儿本身因身体处于发育的初始阶段,其绘画必然带有明显的幼儿特征,幼儿教师只有认识到幼儿存在的绘画特征与幼儿年龄的必然关系,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促进幼儿绘画教育,使其处于健康正常状态。

幼儿绘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主观个性较强。幼儿绘画时全程都呈现出其突出的个性世界,也是幼儿内心世界对周边世界的万事万物的应对形式,也是对客观真实物体的反映。因此,幼儿对自己关心的事物表现得明显,不关心的事物则表现得弱化。这也是由于幼儿身心发育水平限制而产生的状况,体现了幼儿缺乏对事物更深刻的反映,幼儿本身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主观性较强。

(二)空间感知受限。受其生理发育不完善的影响,幼儿感知空间的能力受限,还会因心智发育不完善的影响,幼儿无法正确全面地理解面前所发生的事件,也难以理解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导致绘画过程中,自由发挥的现象比较常见,最终绘画的结果,往往会出现画面单一,注重局部,忽略整体现象。

(三)绘画作品超常。因为幼儿绘画时,缺乏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和理解,往往朝着自己喜欢或熟悉方面拓展,画面常常会出现熟悉的人和事,也会出现拟人或夸张的表现手法,绘画作品的表现力必然超出正常范畴,无意识地运用拟人手法,将事物人物化,作品呈现出较大的夸张表现形式。

(四)绘画风格随意。幼儿绘画最大的特点是随意性,没有条条框框限制,表现形式呈不规则性,表现事物时也会呈多样化特点。因不同幼儿的主体性不同,所以幼儿之间的绘画风格也千差万异,呈现的作品形式多种多样,即使表现相同的事物,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五)作品颜色鲜艳。颜色对幼儿具有无限的吸引力,多数幼儿喜爱选择不同的颜色,在使用过程中,也不会受任何的条条框框限制,而是任意发挥,并且更乐于使用更多的鲜艳的颜色,使画面更加艳丽。并且,幼儿对于颜色的选择也存在细微的差别,从中也可看出幼儿性格的差异,富含热情、冷静和温暖的心态,这是幼儿特有的绘画特色。

三、幼儿绘画教育中的问题

幼儿绘画教育在世界各国推行多年,幼儿教育场所(如幼儿园、绘本馆等)一般都设立了比较完善的绘画活动内容,绘画活动也是一类最常见的活动形式。设置绘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早期感知事物的能力与创造能力,经历多年的实践证明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缺乏科学地幼儿绘画教育体系。现有幼儿绘画教育活动是现代幼儿教育重要内容之一,课程设置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幼儿综合素质。但是,观客上不少教师家长,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绘画本专业领域,目标确定过高,脱离了幼儿追求的实际,挫伤了幼儿绘画的热情和兴趣。

(二)目标过高摧毁幼儿的绘画信心。幼儿教师教育幼儿绘画,定的目标过高,脱离了幼儿的能力范围,不切实际制定培养方案,绘画教育也不根据幼儿的实际因材施教,更是缺少必要的鼓励措施。挫伤了幼儿的自尊心和绘画兴趣,影响到幼儿的后期发展。

(三)幼儿绘画教育模式陈旧。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幼儿绘画教育模式不仅陈旧,而且教学手段单一,不少幼儿园仍然采用范式畫、简笔画等形式进行绘画活动教学,影响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四、应对策略

开展幼儿绘画教育,必须创造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学习环境,充分尊重每个幼儿的爱好和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天性和创造力,因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培养其绘画能力。兴趣是能力培养的最好途径,要根据幼儿绘画天性进行正确引导,才能达到逐步强化最终实现预期目标。要时时注意幼儿是绘画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要全方位开发不同幼儿绘画天性,延续绘画天性,采取不断激励的教育手段,让幼儿保持对绘画长久的兴趣,对幼儿在绘画中取得点滴成绩,都要及时表扬和激励,帮助幼儿树立坚定绘画信心。

(二)采取灵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当前,有很多适合幼儿绘画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有很多可供选择,幼儿教师必须花大力气开展研究和探索工作,寻找出最适合自己教育对象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其中,激励教学模式就是最可取的一种教学模式,激励教学模式能够让幼儿始终保持浓厚学习绘画的兴趣,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绘画天性,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绘画能力和绘画水平,并且将绘画教学活动与生活紧密结合,从而有效地促进绘画活动生活化。

(三)科学评价和肯定是促进幼儿绘画兴趣的有效措施。幼儿教师面对幼儿绘画作品,要采取欣赏的眼光去审视,积极采用适合幼儿绘画作品评价方式进行评价,要从真正尊重幼儿的基础上进行评价,评价多从正面鼓励角度进行,帮助幼儿坚定绘画的信心,同时又不能放弃引导,也让幼儿间形成适度的竞争态势。

总之,幼儿绘画的提升,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智力开发和形成良好的思维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要夯实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也要熟悉幼儿的心理特点,才能做到采取正确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为幼儿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真正做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贡畅.幼儿绘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02).

[2]李桃.关于幼儿绘画教育的探索[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04).

[3]潘慧娟,景秀琴.幼儿教师绘画教学行为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09).

[4]陈美敏.幼儿绘画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探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3,(10).

作者:谢君晴

上一篇:学习思想汇报优选3篇下一篇:乡镇工作汇报材料优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