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三四单元

2022-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四年级科学三四单元

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动手操作与数学思考相结合发展空间观念

摘 要: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提出,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做出相应的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能够意识到对学生空间观念进行培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兴趣,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更新,注重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思考相互结合,以此更好的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空间观念

对于小学生来说,空间观念是其重要的能力,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缺乏对学生进行空间观念培养的意识,不能将几何知识和空间观念加以区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仅仅认为只要学生能够对几何图形进行认识,也就掌握了一定的能力。但是如果认为这样就是对学生进行空间观念进行培养,那么显然是片面的理解。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能够对空间观念的概念进行理解,以此更好地完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进行知识传授,还要能够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空间观念的概念

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推进和实施,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受到相应的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空间观念的培养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实物形象对几何图形进行联想,或者是通过几何图形对实物形状进行联想,实现几何体与图形展开之间进行联想。通过对学生空间观念进行培养,需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力、观察力以及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面与空间之间的关系。

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培养是其重要的目标。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培养和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能够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在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培养中添加一些新的元素,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此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二、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动手操作与数学思考相结合,发展空间观念的策略

(一)结合生活实际将动手操作与数学思考相结合发展空间观念

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认识接触到很多形状物体,在形状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这是对学生进行空间观念培养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空间观念进行培养时,教师要能够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空间观念的培养。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对实物进行测量,例如可以对自己的课本、文具盒进行测量,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对知识内容进行巩固,还可以强化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通过结合学生自身实际能够更好地激发其兴趣,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二)结合多种感官刺激,将动手操作与数学思考相结合发展空间观念

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方面的思维能力比较弱,对抽象的知识比较难以掌握。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联想,将图形与几何体之间进行联想,能够较为准确的对几何图形进行描述,构成其空间观念。例如在学习“随处可见的形体——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先将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形式进行知识学习,借助教学工具,小木棒进行正方体或者长方体的搭建。在实践中,一些小组能够搭建较好的图形,但是也有一些小组由于数量不足,不能搭建理想的几何体。有的小组则是因为木棒的长短不同,不能很好地搭建几何体。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学生会更加容易习得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知识形象化中将动手操作与数学思考相结合,发展空间观念

对于小学生来说,对学生进行空间观念的培养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也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也具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应用数学思考来进行教育教学。将小学数学知识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以此强化学生知识内容的理解,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应用数学思考的方式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空间观念进行培养时,数学思考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在教育教学中要能够注重探索数学思考的应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强化学生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能够对空间观念的概念进行理解,以此更好的完善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僅要进行知识传授,还要能够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教师要能够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空间观念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联想,将图形与几何体之间进行联想,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小学数学知识教学,对学生空间观念进行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索空间观念培养策略,以此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耿腾飞.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4):67.

[2]刘晓燕.浅谈小学数学空间观念培养的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19(14):8-9.

[3]刘亚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9(04):61.

[4]娄朝兰.小学数学教学中空间观念的培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139.

作者:马晓慧

第2篇: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四单元 (3)

教科版四下《科学》期末复习题

(第三单元)

一、我会填空:

1、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分为(

植物类食物

)和( 动物类食物

)食物。还可以按(主食)和(副食),(熟食)和(生食)等来划分。

2、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有(

蛋白质

)、(脂肪

)、( 糖类

)、(微生素

)、( 矿物质

)和(水

)。

3、( 蛋白质

)是构成人体肌肉、皮肤、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 脂肪

)和( 糖类

)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微生素

)和(

矿物质

)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4、食物在白纸上涂擦、挤压、滑动后留下油渍,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

脂肪

)。食物上滴上碘酒后变成蓝色,说明食物中含有( 淀粉

)。我们也可以通过看食物包装上的(标签)和(相关资料)知道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

5、我们的身体需要各种(营养

),这些营养是从(食物

)中得到的。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是不同的。没有一种食物含有所有的(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各种不同的食物)。

6、食物的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

7、膳食营养搭配原则有:( 5条)书上48页

8、食物在(潮湿)、(较高温)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9、为了保证营养的吸收,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烧熟了吃)。

10、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后会发生变化,变得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生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不容易被破坏。

11、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

12、储存食物的方法有(冷冻)、(晒干)、(用盐腌制)、(灭菌密封)等,这些储存的方法都是为了破坏(微生物)生长的条件。

13、我们可以用(扇闻气味)的方法观察变质食物,但要尽量(少闻)。

14、我们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有:(转化糖浆)、(膨松剂)、(食用香精)、(乳化剂)等。

15、我们每天应摄入的蔬菜类食物在(400克—500克),水果类在(100克—200克),而油脂类食物只有(25克)。谷类食物处于膳食营养宝塔的最底层,每天的摄入量在(300—500克)。

二、我会判断:

1、为了使自己获取膳食营养我只吃喜欢的食物。(

)

2、闻不认识的物体发出的气味的正确的方法是: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

)

2、食品的保质期越长越是好食品。(

)

3、为了使自己能均衡获得各种营养,我们要不偏食,不挑食。(

)

5、吃食物,只要自己觉得好吃就说明有营养了,科学了。

6、生的马铃薯与熟的马铃薯的营养是一样的。(

)

7、不同食物的保存日期是不同的(

)

8.鱼肉含有我们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

)

9.用盐腌制一些食物可以长久不变质,那用糖腌制也可以做到。(

)

10.有人说脂肪多吃会发胖易得病,所以我们不能吃含有脂肪的食物,如肥肉(

)

11、含有脂肪的食物会在白纸上留下油渍。

(

)

12、不管买什么食品。都应该选择保质期短的。(

)

13、米、面类和杂粮处于膳食营养宝塔的最底层。(

)

14、我们每天摄入的蔬菜类食物要在400-500克。 (

)

15、我们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都储存在种类丰富的食物中。

(

)

三、我会选择:

1、下列植物中含有丰富糖类的是(

)

A、鸡蛋

B、米饭

C、肥肉

2、下列信息一般不能在食品包装上获取的是(

)

A、食物名称

B、食物价格

C、食物保质期

3、许多蔬菜中含有丰富的(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D、维生素、矿物质

4、下列食物必须烧熟了吃的是(

)。

A、猪肉

B、梨

C、萝卜

D、草莓

5、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是(

)。

A、牛肉

B、胡萝卜

C 、饼干、

6.在白纸上檫一檫、压一压,白纸上留下了油迹,则该食物中含有丰富的(

)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7、下列食物中是我们长身体的材料食物是(

)。

A 鸡蛋

B 米饭

C 肥肉

D花菜

8、下列食物各含有什么营养成分。

谷类、薯类 (

)鱼、肉、蛋、奶类、豆类

(

)

油脂类

(

)蔬菜、水果类 (

)

A、维生素

B、脂肪

C、蛋白质

D、糖(淀粉)

9、下列食物中,含有维生素较多的一组是(

)

A、菠菜、白菜、黄瓜

B、鱼、大豆、鸡蛋、瘦肉

C、肥肉、动植物油

10、 在食物上滴一滴碘酒,出现变蓝色的现象,说明这种食物里面含有(

)

A、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

D、维生素

11、下列食物中,含维生素丰富的是(

)

A、羊肉

B、牛奶

C、胡萝卜

D、香肠

12、将马铃薯烧熟后,下列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变软了

B、变香了

C、糖类的含量增加了

13、下列的(

)不是食品添加剂。

A、食物香精

B、膨松剂

C、食盐

D、乳化剂

14、在膳食营养宝塔中,肉类的食用量为(

)克。A、75

B、50

C、150

D、50-100

四、我会连线:

米饭

丰富的糖类

提供我们活动的能量 猪肉

丰富的脂肪

食盐

丰富的蛋白质

调节身体的机能 黄瓜

丰富的维生素

花生

丰富的矿物质

长身体的材料

五、 人们常用的储存食物的方法有哪些?各举1---2例。 腌制

把鱼用盐腌制成咸鱼 冷冻

把食物放进冰箱或冷库冷冻 晒干

把鱼晒成鱼干 灭菌密封

把鱼做成鱼肉罐头

六、如何选择及安排零食?(5条)书上62页

七、一般的食品包装上有哪些信息?

八、在观察变质的食物应注意什么?书上54页

九、为什么发霉的食物不能食用?书上53页

十、怎样辩别土豆中含有淀粉?怎样辨别花生里含有脂肪?书上46页 十

一、实验探究题

1.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生长实验(对比实验) 实验题1:水份对霉菌的生长速度有什么影响?

实验方法:准备2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

实验过程:让第1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2块面包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

不同的条件:是水分的多少

相同的条件:温度和其他条件没有改变

实验结论:霉菌适合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中生长。 教科版四下《科学》复习题 (第四单元)

一、我会填空

1、观察岩石的方法有(手摸)、(鼻闻)、(轻轻敲打)(看)等,我们可以用(颜色)、(大小和形状)、(是否透明)的不同标准给岩石分类,通过学习我认识的岩石有(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大理岩)、(花岗岩)等。

2、在岩石中可以看到一些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这些叫做(化石)。

3、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4、由岩浆活动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如(流纹岩)、(气泡石);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如(砂岩)、(页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如(大理岩)、(板岩)。

5、岩石一般是有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我所知道的矿物有(石盐)、(石墨)、(石膏)、(金刚石)、(硫黄)、(方铅矿)等。

6、世界上已发现的矿物近(4000)种。中国已发现近(171)种。

7、矿物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最小的是(石墨)。

8、矿物的(条痕颜色)更能真实的反映矿物的颜色。

9、我们可以从矿物的(颜色)、(条痕)、(软硬)、(透明度)、(光泽)、(形状)等方面观察和描述矿物。

10、矿物表面的反光形成了(光泽)。

1

11、矿物中有金属光泽的大部分是(金属)矿物。

12、很多矿物是以颜色命名的,有些矿物具有多种色彩(如石英),有些不同的矿物却具有相同的色彩(如金矿、黄铁矿和黄铜矿都具有美丽的金色)。

13、地质学家鉴别矿物的方法是:(野外观察)、(用显微镜观察)、(对照资料、图鉴)。我们识别矿物的方法:(收集矿物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

14、(岩石)和(矿物)是组成地球的重要物质,也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很好的保护,合理的利用岩石和矿物。矿产资源属于(国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开采)。

二、我会判断

1、制造钟表和计算机都要用到花岗岩。(

)

2、颜色为青灰色,滴稀盐酸会剧烈冒泡德是石灰岩。(

)

3、石英具有像玻璃那样的光泽。 (

)

4、我们用的铅笔使用石墨做成的。 (

)

5、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不同的矿物组成。(

)

6、各种岩石的硬度不同。(

)

7、赤铁矿具有像玻璃那样的光泽。(

)

8、花岗岩是雕塑用的好材料。(

)

9、岩石和矿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

10、化石一般存在于变质岩中。

(

)

三、我会选择

1、 下列矿物硬度最大的是(

)。

A、石英

B、石墨

C、金刚石

2、 下面三种矿物,硬度最大的是(

)。

A、石英

B、云母

C 、长石

3、 砾岩最主要的特点是(

) 。

A、颜色灰色

B、粗糙

C 、由小石或卵石组成。

4、 某矿物不能用铜钥匙刻划出痕迹,但能用小刀划出痕迹,这种矿物的硬度是(

)

A、较软

B、较硬

C、硬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岩石和矿物在人们开采之后就不可能再生了,因此要保护和合理利用。

B 、岩石和矿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 、岩石和矿物在自然界中是不变的。

6、 下列矿物中颜色为黑色或红色,硬度相对较硬的是(

)

A、方解石

B、硫磺

C、赤铁矿

D、方铅矿

7、 下列岩石遇盐酸会冒泡的是(

)。

A、砾岩

B、石灰岩

C、花岗岩

8、 颗粒较粗、晶莹,结构紧密,常有美丽条纹的是(

)。

A、砂岩

B、大理岩

C、石灰岩

9、 有不同颜色的颗粒组成,很坚硬,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A、页岩

B、大理岩

C、花岗岩

10、 岩石学家常常根据岩石的( ),对岩石的种类做出判断。A、光滑程度

B、薄片的成分和颗粒组成

C、颜色

四、我会连线

1、把下列矿物和它们相应的光泽连起来

石英

像玻璃光泽那样

长石

有蜡烛一样的光泽

云母

光泽和丝绸差不多

2、把下面的矿物和它们的用途连起来

铁矿石

钟表

石膏

做首饰

金刚石

点豆腐

金银

炼铁

石英

划玻璃

3、把下列岩石和它们相应的特点连起来

页岩

由碎石或卵石组成,粗糙,硬

砾岩

容易分离成层,颗粒细,硬,敲击有清脆的声音。

石灰岩

有多种颜色,颗粒细,较软,薄层状,常有化石。

大理岩

花斑状,颗粒较粗,粗糙,很坚硬。

板岩

青灰色,颗粒细,较硬,遇盐酸冒泡。

花岗岩

纯白色、黑色等,颗粒较粗,较软,遇盐酸

五、简答题

1、在识别矿物时,矿物的条痕颜色比矿物外表的颜色更可靠,为什么?书上73页

2、给你三张透明纸、不透明纸、半透明纸,你用什么方法区分?书上74页

第3篇: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四单元重要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重要知识点

学生姓名

检查背诵的情况【

一、填空题

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太阳钟)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

2、(日晷)是根据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古老(计时器)。

3、古代的人们利用流水来计时,通常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类。

4、通过我的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重)无关。

5、(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6、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是用(太阳)、(光影)来计量时间。

7、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

8、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9、在太阳下,随着时间的变化,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10、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出(水钟)用来计时。

11、在滴漏实验中我们发现水位越高,滴漏的速度(越快)一些。

12、“泄水型”水钟的计时原理是:容器内的水面随着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13、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

14、(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摆是由(摆绳)和(摆锤)两部分组成。

16、实验发现,机械摆钟的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17、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1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摆的快慢与木条的(长短)有关系,木条越(长)摆动得越慢。

19、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来转动齿轮。

20、摆钟的主要部件是:(齿轮操纵器)、(齿轮)、(摆锤)和(垂体)。

二、判断题

1、(

×

)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小时。

2、(

)虽然一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但我们在这一分钟里也可以做很多事情。

3、(

×

)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的快慢是没有影响的。

4、(

)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并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5、(

)钟摆每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的。

6、(

)伽利略是意大利的科学家。

7、(

)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来转动齿轮的。

8、(

×

)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9、(

)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光影来计时的一种工具。

10、(

×

)在我们做3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我们发现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滴的速度一样快。

11、(

)时间在不断流逝,我们应当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12、(

)机械摆钟中,摆锤与齿轮操纵器是联合工作的。

13、(

)摆钟齿轮操纵器两端各有倒钩,可以控制齿轮转动。

14、(

×

)日晷是可以用于夜间计时又可以用于日间计时的古代计时器。

15、(

×

)同一个摆,摆锤的重量越大,每分钟来回摆动次数越多。

16、(

V

)摆绳长短完全相同的两个摆的摆动快慢不一定完全相同。

17、(

×

)不同的单摆在相同的计时内摆动的次数都是相同的。

18、(

×

)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小时。

19、(

×

)根据自身的感觉来估计时间是非常准确的。

20、(

)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三、选择题

1、你估计现在接近(②)点钟。

【①8

②10

③12】

2、我们科学课一节课的时间是(②)。

【①30分钟

②40分钟

③50分钟】

3、可以用于夜间计时又可以照亮的古代计时器是(①)。

【①

蜡烛

日晷

滴漏】

4、影响单摆摆动快慢因素是摆绳长短,(③)证实了这一点。

【①傅科

②牛顿

③伽利略】

5、经过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滴漏的滴水速度是与(③)无关的。

【①滴漏中的水位

②漏水孔的大小

③容器的颜色】

6、日晷是测量(②)的工具。

【①体积

②时间

③长度】

7、出现比较早的计时工具是(③)。

【①机械钟

②原子钟

③日晷】

8、一天中最短的影子是在(②)。

【①早晨

②中午

③傍晚】

9、下面三种计时工具中,最早出现并被广泛应用的是(③)。

【①机械钟

②原子钟

③日晷】

10、用流水来计时主要解决(①)。

【①水流速度

②水流量

③水质的处理】

11、不同的单摆在相同的计时内摆动的次数都是(②)的。

【①相同

②不同

③先相同后不相同】

12、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是(②)。

【①摆锤的重量

②摆绳的长度

③摆动的幅度】

13、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③)。

【①

有时有关系,有时没有关系,要看具体情况

有关系

没有关系】

14、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的快慢是(①)的。

【①有影响

②没有影响

③不知道】

15、摆的快慢与木条的长短有关系,木条越长摆动得(①)。

【①越慢

②越快

③先快后慢】

16、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①)。

【①日晷

②燃油钟

③滴漏】

17、影响单摆摆动快慢因素是摆绳长短,(③

)证实了这一点。

【①傅科

②牛顿

③伽利略】

18、我们一般可以通过观察树的(②)来估计树龄。

【①粗细

②年轮

③方向】

19、当我们的手表或者时钟出现计时不准时,最好的校时方法是(②)。

【①与同学对表

②听广播报时

③自己估测】

20、.每个单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③)

【①先快后慢

②先慢后快

③相同】

妥善保管

熟读背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重要知识点

学生姓名

检查背诵的情况【

一、填空题

1、太阳(东升),白天来到;太阳(西落),夜幕降临。

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方向的线叫(经线)。

3、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4、(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5、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地心说)理论。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6、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他认为(太阳)处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

7、法国有一位叫(傅科)的物理学家,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8、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的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9、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

10、(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

11、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称为地球的(自转),周期是(24)小时。

12、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附近,太阳升起来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极昼);只有黑夜而没有白天的日子叫(极夜)。

13、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4、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5、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四季现象是地球(公转)形成的。

16、当我们同车、船、椅子一起运动的时候,看到车、船、椅子外的景物会向(相反)方向运动。

17、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18、傅科是(法)国的一位科学家。

19、地轴的倾斜度大约是(23)度。

20、阳光的(直射)与(斜射)制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二、判断题

1、(×)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2、(√)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

3、(×)世界各地新年的钟声都是同时敲响的。

4、(×)北半球在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南极。

5、(√)摆具有保持摆方向不变的特点。

6、(√)一年四季中,其他的星星都围绕着北极星东升西落。

7、(√)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转动。

8、(×)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9、(√)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10、(√)当2008年8月8日晚上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候,美国纽约的人们将会在上午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到盛大的开幕式。

11、(×)北极星的位置就是在地轴北极的上空,所以在我们看来是一直不动的,永远在北方。

12、(√)纽约是白天时,北京是夜晚。

13、(√)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14、(√)地球上各国的新年钟声不会在同一时刻敲响。15(×)我们的所在地(四川三台)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16、(√)贝塞尔成功地测出了恒星的周年视差是0.31角秒。

17、(√)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保持倾斜方向不变。

18、(√)当南极中心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时,北极中心地区会出现极夜现象。

19、(√)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就不会有四季的变化。

20、(×)地球不停地围绕地轴转动,称为地球公转。

三、选择题

1、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C)。

【A24小时

B一个月

C一年】

2、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B)。

【A头顶正上方

B北极星

C北斗星】

3、秋分时,太阳直射在(B)。

【A南极

B赤道

C北极】

4、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会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B)移动。

【A由西向东

B由东向西

C由北向南】

5、在星星旋转的照片中,圆环中心的亮点就是(C)。

【A月亮

B北斗星

C北极星】

6、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B)。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B、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

C、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7、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C)

【A赤道

B纬线

C经线】

8、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B)个时区。

【A12

B24

C36】

9、下列城市中,一天中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A)。

【A.北京

B.成都

C.乌鲁木齐】

10、地球的自转方向是(A)。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11、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B)

【A太阳

B地球

C地球自转轨道】

12、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造成的,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一年四季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

13、天文学家哥白尼的伟大著作是(A)

【A《天体运行论》

B《天论》

C《八十天环游地球》】

14、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C)

【A春季

B夏季

C冬季】

15、在世界时区图中,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A)。

【A1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16、傅科摆摆动时会发生(B)现象。

【A加速

B偏转

C减速】

17、“傅科摆”可以证明(B)【A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B地球在自转

C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

18、当太阳高度较小时,太阳光是倾斜的,地球上被照热的(B)

【A面积小、温度高

B面积大、温度低

C面积大、温度高】

19、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正确的解释是(D)。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

20、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

【A哥白尼

B托勒密

C牛顿】

第4篇: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四单元重要知识点

妥善保管

熟读背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重要知识点

学生姓名

检查背诵的情况【

一、填空题

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太阳钟)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

2、(日晷)是根据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古老(计时器)。

3、古代的人们利用流水来计时,通常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类。

4、通过我的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与(摆幅)无关,与(摆重)无关。

5、(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6、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是用(太阳)、(光影)来计量时间。

7、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

8、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9、在太阳下,随着时间的变化,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10、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出(水钟)用来计时。

11、在滴漏实验中我们发现水位越高,滴漏的速度(越快)一些。

12、“泄水型”水钟的计时原理是:容器内的水面随着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13、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

14、(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摆是由(摆绳)和(摆锤)两部分组成。

16、实验发现,机械摆钟的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17、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1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摆的快慢与木条的(长短)有关系,木条越(长)摆动得越慢。

19、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来转动齿轮。

20、机械摆钟的主要部件是:(齿轮操纵器)、(齿轮)、(摆锤)和(垂体)。

二、判断题

1、(

×

)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小时。

2、(

)虽然一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但我们在这一分钟里也可以做很多事情。

3、(

×

)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的快慢是没有影响的。

4、(

)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并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5、(

)钟摆每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的。

6、(

)伽利略是意大利的科学家。

7、(

)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来转动齿轮的。

8、(

×

)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9、(

)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光影来计时的一种工具。

10、(

×

)在我们做3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我们发现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滴的速度一样快。

11、(

)时间在不断流逝,我们应当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12、(

)机械摆钟中,摆锤与齿轮操纵器是联合工作的。

13、(

)摆钟齿轮操纵器两端各有倒钩,可以控制齿轮转动。

14、(

×

)日晷是可以用于夜间计时又可以用于日间计时的古代计时器。

15、(

×

)同一个摆,摆锤的重量越大,每分钟来回摆动次数越多。

16、(

V

)摆绳长短完全相同的两个摆的摆动快慢不一定完全相同。

17、(

×

)不同的单摆在相同的计时内摆动的次数都是相同的。

18、(

×

)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小时。

19、(

×

)根据自身的感觉来估计时间是非常准确的。

20、(

)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三、选择题

1、你估计现在接近(②)点钟。

【①8

②10

③12】

2、我们科学课一节课的时间是(②)。

【①30分钟

②40分钟

③50分钟】

3、可以用于夜间计时又可以照亮的古代计时器是(①)。

【①

蜡烛

日晷

滴漏】

4、影响单摆摆动快慢因素是摆绳长短,(③)证实了这一点。

【①傅科

②牛顿

③伽利略】

5、经过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滴漏的滴水速度是与(③)无关的。

【①滴漏中的水位

②漏水孔的大小

③容器的颜色】

6、日晷是测量(②)的工具。

【①体积

②时间

③长度】

7、出现比较早的计时工具是(③)。

【①机械钟

②原子钟

③日晷】

8、一天中最短的影子是在(②)。

【①早晨

②中午

③傍晚】

9、下面三种计时工具中,最早出现并被广泛应用的是(③)。

【①机械钟

②原子钟

③日晷】

10、用流水来计时主要解决(①)。

【①水流速度

②水流量

③水质的处理】

11、不同的单摆在相同的计时内摆动的次数都是(②)的。

【①相同

②不同

③先相同后不相同】

12、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是(②)。

【①摆锤的重量

②摆绳的长度

③摆动的幅度】

13、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③)。

【①

有时有关系,有时没有关系,要看具体情况

有关系

没有关系】

14、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的快慢是(①)的。

【①有影响

②没有影响

③不知道】

15、摆的快慢与木条的长短有关系,木条越长摆动得(①)。

【①越慢

②越快

③先快后慢】

16、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①)。

【①日晷

②燃油钟

③滴漏】

17、影响单摆摆动快慢因素是摆绳长短,(③

)证实了这一点。

【①傅科

②牛顿

③伽利略】

18、我们一般可以通过观察树的(②)来估计树龄。

【①粗细

②年轮

③方向】

19、当我们的手表或者时钟出现计时不准时,最好的校时方法是(②)。

【①与同学对表

②听广播报时

③自己估测】

20、.每个单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③)

【①先快后慢

②先慢后快

③相同】

妥善保管

熟读背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重要知识点

学生姓名

检查背诵的情况【

一、填空题

1、太阳(东升),白天来到;太阳(西落),夜幕降临。

2、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方向的线叫(经线)。

3、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也就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

4、(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5、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他提出了(地心说)理论。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

6、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他认为(太阳)处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

7、法国有一位叫(傅科)的物理学家,根据他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现,用实验证实了地球在(自转)。

8、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的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9、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转动,称为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

10、(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

11、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称为地球的(自转),周期是(24)小时。

12、在地球的南极和北极附近,太阳升起来就不落下去的日子叫(极昼);只有黑夜而没有白天的日子叫(极夜)。

13、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4、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5、昼夜交替是地球(自转)形成的,四季现象是地球(公转)形成的。

16、当我们同车、船、椅子一起运动的时候,看到车、船、椅子外的景物会向(相反)方向运动。

17、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18、傅科是(法)国的一位科学家。

19、地轴的倾斜度大约是(23)度。

20、阳光的(直射)与(斜射)制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

二、判断题

1、(×)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2、(√)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

3、(×)世界各地新年的钟声都是同时敲响的。

4、(×)北半球在冬季时,太阳直射点在南极。

5、(√)摆具有保持摆方向不变的特点。

6、(√)一年四季中,其他的星星都围绕着北极星东升西落。

7、(√)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够证明地球在围绕着太阳不停地转动。

8、(×)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9、(√)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10、(√)当2008年8月8日晚上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候,美国纽约的人们将会在上午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到盛大的开幕式。

11、(×)北极星的位置就是在地轴北极的上空,所以在我们看来是一直不动的,永远在北方。

12、(√)纽约是白天时,北京是夜晚。

13、(√)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

14、(√)地球上各国的新年钟声不会在同一时刻敲响。

15、(×)我们的所在地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16、(√)贝塞尔成功地测出了恒星的周年视差是0.31角秒。

17、(√)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始终保持倾斜方向不变。

18、(√)当南极中心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时,北极中心地区会出现极夜现象。

19、(√)如果地轴不是倾斜的,就不会有四季的变化。

20、(×)地球不停地围绕地轴转动,称为地球公转。

三、选择题

1、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C)。

【A24小时

B一个月

C一年】

2、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倾斜着指向(B)。

【A头顶正上方

B北极星

C北斗星】

3、秋分时,太阳直射在(B)。

【A南极

B赤道

C北极】

4、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星座时,会发现天空中的星座的位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B)移动。

【A由西向东

B由东向西

C由北向南】

5、在星星旋转的照片中,圆环中心的亮点就是(C)。

【A月亮

B北斗星

C北极星】

6、在不同的季节,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B)。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B、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

C、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7、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C)

【A赤道

B纬线

C经线】

8、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B)个时区。

【A12

B24

C36】

9、下列城市中,一天中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A)。

【A.北京

B.成都

C.乌鲁木齐】

10、地球的自转方向是(A)。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11、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B)

【A太阳

B地球

C地球自转轨道】

12、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造成的,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一年四季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

13、天文学家哥白尼的伟大著作是(A)

【A《天体运行论》

B《天论》

C《八十天环游地球》】

14、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C)

【A春季

B夏季

C冬季】

15、在世界时区图中,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A)。

【A1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16、傅科摆摆动时会发生(B)现象。

【A加速

B偏转

C减速】

17、“傅科摆”可以证明(B)【A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B地球在自转

C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

18、当太阳高度较小时,太阳光是倾斜的,地球上被照热的(B)

【A面积小、温度高

B面积大、温度低

C面积大、温度高】

19、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正确的解释是(D)。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

20、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

【A哥白尼

B托勒密

C牛顿】

第5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四单元试卷

总复习之七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历史试卷

方银官(fangyinguan)

一、单项选择(35分) 1.秦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20年 2.秦统一后建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中,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县令

3.秦始皇时开凿的、连接我国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渠道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白渠 D.灵渠 4.秦朝时官方统一使用的文字是( ) A.隶书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5.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写道:“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是由于下列哪一次军事行动造成的?( )

A.蒙恬率军出击匈奴 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窦宪率军出击匈奴 D.窦固率军出击匈奴

6. 以下列举的历史上对重用人才的事例符合史实的有( )

①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治理国家 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壮大实力 ③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发展国力 ④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使国家迅速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7. 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的时期是( ) A.西汉 B.东汉 C.秦朝 D.魏晋时期 8.东汉名医张仲景对中医发展的最大贡献是( )

A.开创了“四诊法” B.创制了“麻沸散”“五禽戏” C.最早采用分科治病法 D.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9.西汉时用于播种的工具是( )

A.水排 B.耧车 C.翻车 D.筒车

10. 汉朝时期,从西域传入我国的作物主要有( ) ①石榴②核桃③水稻④苜蓿⑤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⑤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B.道教于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 C.《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史书

D.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12.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13.在秦朝中央政府中,掌管监察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 D.皇帝

14.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创办于哪一时期?( )

A.秦始皇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 15.秦汉时期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科技成就是( )

A.《九章算术》 B.地动仪 C.造纸术 D.《伤寒杂病论》 1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西周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17. 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论著是( ) A、《道德经》 B、《春秋》

C、《诗经》

D、《论衡》 18.下列最能表现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英雄气概的一句话是( ) 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D.“福兮,祸之所伏” 19.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 A.孔子 B.王充 C.张衡 D.董仲舒 20. 汉武帝时,大败匈奴的两位名将是( ) ①卫青 ②霍去病 ③窦固 ④窦宪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1.与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无关的时间是( ) A.208年 B.220年 C.221年 D.229年

22.杜甫诗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所说的政治家是(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23.下列事件排列的先后顺序是( )

①赤壁之战 ②刘备称帝 ③西晋建立 ④孙权称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①④②③ 24.在三国时期,台湾地区被称为( ) A.东鳀 B.琉球 C.夷洲 D.扶桑

25.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B.南方战乱较少

C.南方自然条件好 D.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26.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

A.鲜卑族 B.匈奴族 C.氐族 D.羯族

27.江南稻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也得到普遍推广的时期是( ) A.三国时期 B.西晋后期 C.东晋时期 D.南北朝时期 28.前秦是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A.匈奴 B.鲜卑 C.羯 D.氐

29.北魏孝文帝改革和下列哪种历史现象相关?( )

A.佛教兴起 B.民族歧视 C.民族融合 D.农民起义 30.南朝时,冶铁技术进步的表现是( ) A.用木炭作燃料冶铁 B.用水排鼓风

C.用煤作燃料冶铁 D.灌钢法的采用 31.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 A.改革鲜卑族人的习俗 B.为了统一江南地区

C.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D.抑制豪强地主,发展农桑 32.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 )

A.数学著作 B.天文著作 C.农学著作 D.地理学著作

3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作品中,被称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是( )

A.顾恺之的画 B.王羲之的书法 C.敦煌壁画 D.龙门石窟浮雕 34.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品有( )

①《女史箴图》②《兰亭序》③《洛神赋图》④云冈石窟的浮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5.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我国古代哪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 ) A.贾思勰 B.祖冲之 C.郦道元 D.张衡

二、材料解析题(17分)

36.“迁都洛阳„„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语,改穿汉服。” ①材料中所反映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推行的改革措施?

②这些改革有何积极意义?

③历史上是怎样评价这位统治者的?

37.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还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曾著书总结了我国古代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

①上述材料中的内容反映了哪位科学家的成就?

②这位科学家生活在什么朝代?此材料节选自他的什么著作?

③这部著作有何重要价值?

38.识读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请回答: (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名称。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发生什么时候?

(2)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生有何影响?

(4)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三:东汉画像砖(见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当时为什么能出现这种现象?

(3)材料二反映的这一政策目的又是什么呢?推行这一政策的手段和材料一所指事件有何不同?

(4)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和材料二又有什么联系?

三、简答题(8分)

40.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并称“秦皇汉武”。你所在班级要举行一场题为“秦始皇和汉武帝谁的功劳大”的课堂辩论活动,正方立场是“汉武帝功劳大”,反方立场是“秦始皇功劳大”。你准备加入哪个代表队?请你写出能充分证明自己观点的理由。

参考答案:

1-37题答案详见课本。

38.(1)东汉末年;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五个中任意三个;西晋后期。(2)北方战乱。(3)影响: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4)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39.1)秦始皇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2)“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急待解决,各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争论。3)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不同点:它只是排斥儒家之外,持法家、道家等各学说的读书人。4)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发展。

40.正方:汉武帝功劳更大

理由:汉武帝的功绩: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兴办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几千年思想的精华;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同西域的联系和交往,为西域归属中央政府和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汉武帝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第一次鼎盛时期。

反方:秦始皇功劳大. 理由:秦始皇的功绩:灭六国,结束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统一中国,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奠定了中华大国的基础;他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和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他北击匈奴,移民戍边,中国开始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北筑长城,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兴修灵渠,加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有利于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秦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秦始皇不愧是千古一帝。

第6篇: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测试卷

第一部分基础积累与运用(45分)一、我看拼音写词语。(12分)

kūlonɡjiēfɑnɡbēicǎnxiànmù

()()()()

dàitìdīnɡzhǔshúxīfènnù

()()()()

yuánɡùqīpiànyùhéwèiɡuó

()()()()

二、我会比一比,再组词。(8分)

悔()晌()悦()截()

诲()响()说()载()

具()暮()捧()既()

俱()慕()棒()即()

三、我会给多音字组词。(2分)

没m()méi()圈quān()juàn()

四、我会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8分)

审视注视

1.翠鸟一动不动地()着水面。

2.经过这次教训,我要重新()自己的言行。

严厉严格

3.小红处处()要求自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今天,我上学迟到子,受到了老师()的批评。

教育教诲

5.老师天天()我们要好好学习。

6.我虽然离开了母校,但是王老师对我的(),使我永远不忘。

爱惜珍惜

7、学了《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我懂得了要()生活。

8、每个少先队员都要()公共财物。

五、我会填。(5分)

1、亲身下河知深浅,()。

2、(),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3、日日行,();常常做,()。

4、(),老大徒伤悲。

5、花有重开日,()。

六、我会照样子,把句子换一种说法。(4分)

例: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1.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

2.你像他那样认真学习,能不取得好的成绩吗?

()

七、把下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4分)

()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

()终于挨到放学。

()他走近了我,我举起了戒尺。

()我手里拿着戒尺站住等他。

八、我知道(2分)

《南辕北辙》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①只要做好充分准备,就不怕路途遥远。()

②只要有决心,再难的事也能做得到。()

③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做事背道而驰。()

第7篇:三四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李明荣

三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太常九校李明荣

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尽管课时任务重,我仍尽力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创设轻松愉悦的情境进行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以下是我对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的总结。

一、基本情况。

本年级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勤学,上进心强,学习目的明确,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观念。但仍有小部分学生学习、纪律都较松散,学习能力较弱。

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针对本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学初,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科学意识,提高认识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科学观念。

三、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新教材理论知识,课堂上设计新颖、愉快的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发挥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乐学的兴趣。平时我细心观察本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调查小结工作,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根据其的实际情况拟订学习目标,以目标来激励学生进步。

四、关照学生参与的能力

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带齐实验器具,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依照提示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五、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

丰富学生参与的方式,就是改变过去以教师讲、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教学手段。自然课教材的特点非常抽象,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秘密,获取新知识。如果教学中只是老师讲、学生听,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太干瘪了。如在自然课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在教师的指导下,勤于动

手动脑,仔细观察,就会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在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自己经验的不足,仍存在不足之处,如还有小部分学生的学习仍不够自觉,缺乏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克服,使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2011年1月12日

上一篇:加入联合体申请书下一篇:投名状经典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