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复习学案一

2022-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第二单元复习学案一

基于培养核心素养的单元复习学案设计

摘 要:生物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设计多层面、多角度的视角,制作符合学情的单元复习学案,使单元知识立体化、网络化,让模块知识系统化地融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聚焦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的大概念,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

关键词:核心素养;单元复习;学案导学;教学策略;高中生物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生物学课程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单元复习正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单元复习是学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以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为主要任务,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单元知识的整体结构及内在规律,更要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单元复习的重心是帮助学生进行认知诊断、知识梳理、结构整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认知,并培育学生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能力及社会责任,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单元复习在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上的误区

在教学实践中,单元复习课的教学依然是整个教学中的短板,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出现了许多误区。首先,有些教师对单元复习课的作用认识不足、功能理解不到位、课型把握不准、基本流程不规范;有些教师没有单元复习概念,用单元习题训练代替单元复习课;有些教师虽然有单元复习,但单元复习质量不高,单元知识体系构建不系统、不全面,重要知识点的突破不到位,选题不典型。其次,在单元复习课中片面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导致教学活动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不利于生物学大概念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的养成。以上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避免呢?笔者认为,基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构建目标明确、结构严谨、重点突出、训练精当的任务驱动型的复习学案,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二、基于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复习学案设计

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对教材知识结构的一般理解”,使学生“对教材知识能有直觉的理解”,并达到“学会如何学习”的目的和促进智力发展。《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目标中指出:树立生命观念,能够运用这些观念认识生命现象,探索生命规律;形成科学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证据和逻辑对生物学议题进行思考或展开论证;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形成合作精神,善于从实践的层面探讨或尝试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具有开展生物学实践活动的意愿和社会责任感。

单元复习以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为主要任务,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单元知识的整体结构及其内在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单元复习导学案的设计既要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又要体现新課程、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既要注重知识网络的构建,又要突出单元重点、难点和易错易混点的归纳、分析和比较;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梳理和总结,又要突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单元复习导学案的各个板块要环环相扣、浑然一体,既要注重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又要注重知识的延伸和发展。一个复习导案要构建知识网络、突出核心知识、强化专题训练。知识网络板块主要是梳理基础知识和重要考点,实现基础落地,同时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整体把握知识。核心知识板块选取重点知识、相关知识的交汇点或学生掌握不牢的知识点,进行理论归纳,帮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和疑点,通过相应例题和变式训练进行突破,总结规律、方法,提升专题知识。专题训练板块针对考点精选习题,落实知识覆盖,注重考查学生对考点的掌握情况,强调基础,兼顾能力。下面以“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单元复习为例,说明单元复习课的设计方法。

(一)确定单元复习目标

目标的确定要依据最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以及对近几年全国卷高考命题特点的分析,包括题型、知识点等内容以及预测的命题趋势。目标的确定还应体现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并将育人目标融入其中。“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这一单元在《课程标准》的学业要求是从物质与能量视角探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阐明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贯穿着能量和物质的变化(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主要考查点有酶的本质和作用,ATP的结构和功能,呼吸作用的过程、影响因素和利用;光合色素的提取,光合作用过程、影响因素和利用;常考题型有选择题、简答题和实验设计题。结合以上因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单元复习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说明酶和ATP的本质及在代谢中的作用;②掌握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及影响因素;③学会叶绿素提取实验,设计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2)育人与素养目标:通过复习酶的作用与本质、ATP的结构和功能、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体会生命观念的结构与功能观;通过复习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培养生命观念的物质与能量观;通过对绿色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的深入理解,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二)精选单元复习内容

单元复习的具体内容应当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涵盖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为达到该目的,设计的单元复习学案至少应包括知识梳理、知识整合、巩固训练三个环节。

1.知识梳理

单元复习的知识点往往较多,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复杂,要想系统地掌握整个单元的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进行知识梳理,构建知识网络是必由之路。那么,如何确定梳理的内容和形式呢?可以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师确定梳理的内容和要求,学生确定知识梳理的形式。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来确定梳理的内容,例如《课程标准》对“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这一单元的内容要求:

(1)说明绝大多数酶是一类能催化生化反应的蛋白质,酶活性受到环境因素(如pH和温度等)的影响;

(2)解释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3)说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从太阳光中捕获能量,这些能量在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糖与氧气的过程中,转换并储存为糖分子中的化学能;

(4)说明生物通过细胞呼吸将储存在有机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生命活动可以利用的能量。

据此,可以确定本单元必须梳理的知识点有:

(1)酶的作用、化学本质和特性;

(2)ATP的结构、转化和利用;

(3)细胞呼吸的种类、过程和影响因素;

(4)光合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

至于以哪种形式进行知识梳理并构建知识网络,这可以放手发动学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来完成。具体做法是在单元复习前将教师确定的单元复习知识点发给同学,学生根据知识点来构建知识网络,对知识进行梳理,知识网络的形式可以是概念图、表格或问题挖空等多种形式,教师从中选出知识点最全面、最能体现知识内在联系、网络结构合理美观且可操作性强的知识网络来编写学案,并在编写的学案上注明提供该知识网络的学生姓名,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是对本单元理论的归纳、整合和剖析,帮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培养学科思维,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并学会运用。选取哪些内容进行整合,要依据“三个意识”“四个必须”:要有课标意识、高考意识和核心素养意识,即遵循课标的要求、熟悉高考考点和规律、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整合的知识必须是核心概念,必须是重难点知识,必须是学科规律和方法的体现点,必须是学生思维的障碍点。核心概念、重难点知识、学科规律和方法可以通过分析《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来确定,对于学生思维的障碍点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获得,一是对平时上课学生出现的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二是通过向学生征集理解不透、出错频度高的知识点来确定。这样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用书》,结合高考考向和学生实际,从核心概念、重难点或重要规律方法等角度进行深层次分析,兼顧要点内容的完整性,便于学生深入理解学科核心概念,完善和丰富知识体系,掌握学科方法、规律,强化学科思维和知识运用能力。

根据以上方法,“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这一单元需整合的知识可确定为:

知识整合一:核心概念的深入理解——ATP的合成和利用与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知识整合二:重点知识的深度整合——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知识整合三:学科规律和方法的总结——探究影响酶活性、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设计方法;

知识整合四:思维障碍点辨析——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的辨析。

知识整合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但目的都是完善知识结构、加深理解、提高能力,学以致用。整合的过程不外乎考点透析、典例分析、规律方法总结和变式训练等内容的灵活运用。如本单元中“知识整合四——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的辨析”整合如下:

(1)考点透析

考点透析要依据《课程标准》和近几年高考的考向确定分析的内容,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学科方法的点拨。如:

①光合速率的表示方法

通常以一定时间内等原料的消耗量或等产物的生成量来定量表示。

a.表观光合速率即净光合速率,常用O2量、CO2量或有机物量来表示。

b.真正光合速率即实际光合速率,常用O2量、CO2量或有机物量来表示。

②测定方法

a.呼吸速率:将植物置于中,测定容器内CO2的量、O2的量或有机物量。

b.表观光合速率:将植物置于光下,测定容器内O2的量、CO2的量或有机物量。

c.真正光合速率:不能直接测出,只有测出表观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才可算出真正光合速率。

③表观光合速率和真正光合速率的关系(如图)

在不考虑光照强度对呼吸速率影响的情况下,OA段表示植物;OD段表示植物;(OA + OD)段表示。

④计算公式

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 + 呼吸速率。即

a.光合作用实际产氧量 = 实测的氧气+呼吸作用氧气;

b.光合作用实际CO2消耗量 = 实测的CO2+ 呼吸作用CO2;

c.光合作用葡萄糖净生产量 = 光合作用实际葡萄糖

-呼吸作用葡萄糖。

根据以上公式,再结合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反应式,根据各物质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计算。

(2)典例分析

例题要真正体现典型性和对应性,其来源可以是典型高考题、经典模拟题,甚至是学生的常见错题。涉及的知识点要尽量覆盖复习的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能体现“通性通法”,并注重规律方法的总结和提升,分析过程要强化。

典例 某实验小组将玉米幼苗置于一密闭容器内,测定温度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影响(用容器内CO2的变化量表示)。实验结果如下(“+”表示增加,“-”表示减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1015202530354045

适宜光照-12-17-23-26-35-26-24-15

黑暗+6+11+18+25+35+40+32+20

A.由表中数据可知,光合作用酶和细胞呼吸酶的最适温度相同

B.由表可知,在适宜光照下,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是30 ℃

C.在适宜光照下,35 ℃时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D.在黑暗情況下,叶肉细胞内无ATP的形成

(3)规律方法总结

例题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得解答结果,而是通过题目的解答过程为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原形和模式,教学中应重视题目分析过程,引导学生思考题目的特点,探索解题思路;例题解答之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思考过程,总结解题的经验,对一些常用的规律方法、解题策略要予以归纳概括,提示学生今后注意运用,使学生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拓宽知识面。如典例总结规律方法如下:

规律方法 各代谢速率的表示方法

①呼吸速率:氧气的消耗量、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有机物的消耗量。

②实际光合速率:氧气的产生量、二氧化碳的消耗量、有机物的制造量。

③净光合速率:氧气的释放量、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有机物的积累量。

④变式训练

本部分选择的题目应与典例类似,此题的解答要运用从例题中总结的规律方法,但又要恰当地变更问题情境或改变思维角度,以求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变式训练要限时完成,增加学生做题的时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更正与点拨,使学到的知识尽快转化为技能。

3.巩固训练

巩固知识是复习课的主要任务,应当把引导学生自主练习作为巩固知识的主要策略。因此,一个实用的学案必须设有巩固训练题。让学生通过巩固训练达到巩固记忆、加深理解、熟练运用的目的。巩固训练题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与例题相近的变式题,二是学生平时练习中的易错易混题,三是体现学科思维和方法的经典题。巩固训练题的编排顺序尽量从易到难,兼顾知识顺序。同时,训练也要注意因材施教,对那些学习优秀的学生要备一些有深度的题目来练习。可以将试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做题,另一部分是自助餐式的选做题。必做题每个学生都必须做,教师根据批阅结果或学生统计的需讲题目进行讲解点拨,自助选做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做,教师只提供带有详细解析的答案,不在课堂上讲解。

总之,一个完善的复习导学案要充分体现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达成教学目标,事半而功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高英华,刘成坤.对实施单元教学的新认识——以人教版高中《化学1(必修)》第三章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7):14-16.

[3]白建秀.备课应抓住的几个问题——以“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为例[J].生物学通报,2014(2):40-44.

作者:于伟强

第2篇: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一

1.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年11月12日起发行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这意味着( ) ①国家有权规定人民币的面值以及实际购买力 ②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代表国家发行人民币 ③国家可以根据货币流通需要适时发行人民币 ④新版100元纸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2014年一件M商品的价值量用货币表示为120元。2015年在众多生产M商品企业中,甲企业率先引进技术,改善管理,原来每天生产10件,现在每天生产15件。假定其它条件不变,2015年该企业一天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和单件商品价值量分别是 ( ) A.2700元 180元 B.1800元 120元 C.1200元 80元 D.1200元 120元

3.微信支付只需在微信中关联一张银行卡,并完成身份认证,即可将装有微信APP的智能手机变成一个全能钱包,无需任何刷卡步骤即可完成支付,购买合作商户的商品及服务。与传统的线下支付相比,微信支付的积极意义在于 ( ) ①变革结算方式,减少现金使用 ②降低交易费用,防止通货膨胀 ③创新消费模式,方便购物消费 ④保证账户安全,扩大居民消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随着人民币计价功能的扩大,人民币国际化能够规避汇率波动对国内通胀的影响,减少因结汇、购汇等带来的企业交易成本。由此可见,人民币国际化 ( ) A.能够增加国内居民的有效购买力 B.有助于拓宽国内居民投资海外渠道 C.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D.会稳定人民币汇率,降低金融投资风险

5.人民币对欧元汇率中间价,2015年11月27日报价为1欧元对6.7754元人民币,28日报价为1欧元对6.7708元人民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按照这一趋势发展,将会 ( ) ①对我国向欧洲出口商品有利 ②对我国向欧洲进口商品有利 ③对我国公民到欧洲旅游有利 ④对我国向欧洲投资不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自2014年5月1日起,大连市调整出租车运价标准。起步价由8.00元/3公里调整为10.00元/3公里。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关于材料中提到的出租车起步价执行货币职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B.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C.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可以使用信用卡结算 D.执行支付手段职能,能在享受服务后付费 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图示反映大连市出租车涨价产生的影响是 (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2014年“双11”购物狂欢节,我国网络零售额再创历史新高。综合性网络零售平台天猫商城当天的网络销售额达到571亿元。其中移动端成交额达到243亿,占比42.6%,创下全球移动电商平台单日交易新高。这意味着 ( ) ①将增加商业银行的转账结算业务 ②传统的实体店购物将为网购所取代

③网络购物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据此,完成9-10题。

1

9.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定于2015年11~12日起发行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这意味 ( ) ①国家有权规定人民币的面值以及实际购买力 ②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代表国家发行人民币 ③国家可以根据货币流通需要适时发行人民币 ④新版100元纸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A.④② B.②③ C.①④ D.⑤④

10.从央行投放和回笼现金的一贯操作流程看,2015新版人民币是通过回笼银行上交的残损人民币,同时投放等额新版人民币的方式,逐步替换旧版人民币。简单说,就是“回收残损票子,用新票子替换”。这一做法旨在 ( ) A.通过稳健的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B.加快货币流通速度,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C.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防止股市出现“大波动”D.稳定流通中货币量,维护货币金融秩序 1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列表述与其对应图标信息相符的是

①B商品需求弹性大,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小 ②曲线反映了个别劳动生产率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 ③从A到B点的变化反映了商品价格对商品供给的影响

④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则该商品需求量会由A点向B点移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2.2015年8月,我国多地鸡蛋价格比7月价格上涨20%以上。据业内人士介绍,2015年上半年禽蛋的低迷价格影响了养殖户的积极性,蛋鸡存栏减少,这是鸡蛋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鸡蛋价格的高位运行将持续一段时期,这会吸引部分养殖户扩大养鸡规模。这表明 ( ) ①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②商品的价格是由其价值决定的 ③价格变动对生产具有调节作用 ④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15年第22号强台风“彩虹”于10月4日在湛江市坡头区沿海地区登陆,台风半径覆盖了茂名大部分地区。受其影响,茂名沿海附近风力达到13到15级,并出现了长时间特大暴雨。期间,茂名地区的蔬菜价格普遍上涨,这表明 ( ) A.价值决定价格 B.供求影响价格

C.使用价值决定价格

D.气候是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

14.下图中商品甲、乙是两种互不关联的商品。 ( )

当两商品的价格P均从P1同幅下降到P2时,对于需求量Q的变化如图所示,现有如下判断: ①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 ②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

③两商品相比,商品甲的需求弹性大 ④两商品相比,商品乙的需求弹性大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15. 2015年9月,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在评估了低油价对业务影响之后,美国最大能源企业之一的康菲石油公司宣布裁员10%。这表明 ( ) ①价格变动会调节生产规模 ②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③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 ④缩小生产规模就会提高效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 16. 下图所示为新能源基本型乘用车的供给曲线图,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政府采取下列哪些措施会导致曲线从S向S1移动 ( ) ①对生产企业实施增值税优惠 ②央行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

③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高

④对购车者实行财政补贴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近段时间,“互联网专车服务”市场发展井喷,引起社会极度关注。据此,完成17~18题。

17.未来高品质、多层次、个性化高端商务出行需求会越来越旺盛,尤其是公车改革后,这股需求对市场产生的蝴蝶效应更大。

“互联网专车服务”会 ( ) ①促进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升级换代,因为生产是消费的导向和目的 ②冲击传统出租车行业,因此国家要依法监管和维护租车行业秩序 ③增加劳动者就监,既方便消费者的出行又会促进租车服务业发展 ④扰乱出租车行业秩序,因此国家要限制和取缔“互联网专车服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专车”的里程价格制定;也是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专家表示,目前“专车”与出租车相比,乘车费用较高,同时价格形成机制不透明.在实际营运过程中,驾乘人员间又存在议价空间,价格机制基本呈现出“灵活却不规范”的态势.要破解这一态势,要通过 ( ) ①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把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结合起来 ②厘清价值、供求与价格的关系,形成合理的专车里程价格机制 ③召开价格听证会,让利益相关方代表共同决定专车里程价格 ④让专车司机和乘客“讨价还价”,协商决定每次实际营运价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在市场上,甲商品和乙商品是互为替代关系,乙商品与丙商品是互为互补关系。2015年7月份以来,甲商品价格明显持续上涨,其他条件如果不变,根据需求法则和供给法则,甲商品的价格变化会导致 ( ) ①对甲商品的需求减少,对乙商品和丙商品的需求增多 ②甲商品的生产规模扩大,乙商品和丙商品的供给减少 ③甲商品的生产规模扩大,乙商品和丙商品的供给增大 ④对甲商品的需求增加,对乙商品和丙商品的需求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从理论上讲,消费水平的提高既表现为消费支出的增加(不考虑物价因素),又表现为人们在生存资料消费得到满足后,为追求身心愉悦和全面发展,更多地增加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下图中体现消费水平明显提高的是 ( )

21.“十二五”期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投资,消费成经济增长主动力。从根本上看,这是因为 ( ) A.钱袋子越来越鼓,老百姓更“能消费” B.保障网越来越密,老百姓更“敢消费” C.新产品层出不穷,老百姓更“愿消费” D.消费环境改善,老百姓消费信心增强

22.消费有两大前提,一是购买欲望,二是支付能力。高收入的人有支付能力,但消费欲望不高,中低收入的人消费欲望较高,但又缺乏货币支付能力。因此,提高中低群体收入是解决消费问题的关键。以下措施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 ①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

②加大对农民的各种补贴力度

③提高城市低保、社保、离退休金

④加大铁路、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3 23.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将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建设光纤网,大幅提升宽带网络速率,发展物流快递,要加快培育消费增长点,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火火。这种新兴消费可以 ( ) ①减少流通环节,节约交易成本

②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交易公平 ③引导消费理念,避免从众消费

④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科学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4.目前中国消费者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约占世界奢侈品购买总数的35%。国内一些人对洋品牌一见钟情,对国内品牌不屑一顾,认为外国的产品就是比中国的强。国外一些厂商利用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买贵不买贱”的心理大赚一笔。对此,我们应当 ( ) ①克服盲目消费,坚持理性消费 ②克服求异心理,坚持勤俭节约 ③克服攀比心理,坚持适度消费 ④坚持量人为出,逐步减少消费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5.随着高温伏天的到来.啤酒市场也进入了2015年一年中的最“火”销售季。在许多家超市啤酒已然抢占了超市入口处的“优越”位置。与往年不同的是,一直“居高临下”的进口啤酒竟然放低身段,主动促销降价,部分产品售价与国内品牌啤酒近乎持平,显露出在今夏抢占更多市场的野心。进口啤酒降价销售 ( ) ①反映啤酒市场的竞争激烈 ②基于价格对需求产生影响 ③表明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 ④表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材料一 不法商人经常利用消费者的心理弱点,设置“陷阱”,欺骗消费者。常见消费者的心理弱点如:轻信精美广告及其“诱人”的承诺;轻信“名牌”“名店”;轻信“进口产品”;轻信“打折”“促销”“跳楼价”;求购心切,没有认真挑选;贪小便宜心切,结果上了大当;一叶障目,冲动购买;受害后嫌麻烦,不愿主动维权。

材料二 市场调研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提供市场信息,避免企业在拟订营销策略中出现失误。市场调研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分析消费者的心理现状、特点以及变化趋势。 运用消费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不法商人主要利用了消费者的哪些心理弱点?

(2)从迎合消费者心理的角度分析,企业为更好地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应该如何做。

27.进入2015年,石油价格延续着2014年一路走低的“任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油价接连下降,让私家车主们享受到不少的福利。此前,一些车主嫌油价太贵,舍不得经常开车,如今开车频率明显增加,没有车的一些市民则在考虑买车,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有专家认为,油价可以“任性跌”,但传统石化能源消费却不能“任性”。

材料二 继2014年两次提高汽油消费税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决定自2015年1月13日起再次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将汽油的消费税税额由1.4元/升提高到1.52元/升。这次提高石油消费税的收入将统筹用于治理环境污染、促进节约能源、豉励新能源汽车发展。 (1)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材料一中消费者的行为进行分析。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国家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的重要意义。

4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一答案

1.B2.B3.B4.A5.C6.A7.C8.C 9.B10.D11.D12.D13.B 14.A15.B16.A17.C18.A 19.B 20.C 21.A 22.A 23.C 24.D 25.A 26.(1)①从众心理:选择消费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 ②求异心理:消费时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

③攀比心理:在消费上向广告、名牌、流行看齐。

(2)①产品制造环节:重视产品质量;重视产品创新;注重产品形象设计;注重个性化商品的生产制造;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流行信息。

②产品销售环节:优化购物环境;实施品牌战略;善于利用广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7.(1)①消费者享有消费自由,可以根据商品价格的涨跌来决定是否购买及其数量,油价下跌,人们会增加对它的消费;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汽油与汽车是互补商品,油价下降,汽车需求量会增加。(4分)②我们要做理智的消费者,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面对环境压力,应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7分)

(2)有利于正确引导消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2分)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分)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学案一答案

1.B2.B3.B4.A5.C6.A7.C8.C 9.B10.D11.D12.D13.B 14.A15.B16.A17.C18.A 19.B 20.C 21.A 22.A 23.C 24.D 25.A 26.(1)①从众心理:选择消费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 ②求异心理:消费时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

③攀比心理:在消费上向广告、名牌、流行看齐。

(2)①产品制造环节:重视产品质量;重视产品创新;注重产品形象设计;注重个性化商品的生产制造;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流行信息。

②产品销售环节:优化购物环境;实施品牌战略;善于利用广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7.(1)①消费者享有消费自由,可以根据商品价格的涨跌来决定是否购买及其数量,油价下跌,人们会增加对它的消费;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汽油与汽车是互补商品,油价下降,汽车需求量会增加。(4分)②我们要做理智的消费者,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面对环境压力,应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7分)

(2)有利于正确引导消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2分)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分)

5

第3篇:高二年级期末复习学案一

复习要求:

1、重点复习篇目:《窦娥冤》《雷雨》《苏轼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拿来主义》《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2、默写篇目:《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廉颇蔺相如列传》。

窦娥冤 bǔ(卜)儿 dí(嫡 )系部队 狗dòu(窦)大开 功名未suì(遂) 半身不suí(遂) 深suì(邃) suì(隧)道 suì(燧)人氏 面面相qù(觑) (斟酌)zhēnzhuó mò(蓦)然 负yú(隅)顽抗 yú(逾)越 坚贞不yú(渝) 瑕不掩yú(瑜) hǒng(哄)骗 起hòng(哄) hōng(哄)抬物价 guān(鳏)寡孤独 lán (阑)珊 chóu(踌躇)满志 平chóu(畴)千里 zhèngchuài(挣揣) nǎozào(恼躁) bèilǎn(惫懒) jǐliáng(脊梁) huì(晦)气 亲juàn(眷) téng(誊)写 当lú(垆) 奔sāng(丧) qì(契)机 zhēng(症)结 wǔ nì(忤逆) jiē(嗟)怨 盗zhí(跖) mán(埋)怨

错kān(勘) zhēn(斟)酌 kān(戡)乱 难kān(堪) 前合后yǎn(偃) 哥哥háng(行) 亲juàn(眷) 纷至tà(沓)来 罪qiān(愆) fū yǎn(敷衍) 军xián(衔) bó(孛)老 尸hái(骸) hài(骇)人听闻 cháng(苌)弘化碧 寒xuān(暄) xuān(喧)哗 引háng(吭)高歌 nèn(恁)时 砍(斫)zhuó (蹴鞠)cùjū 插科打(诨) hùn 打zhé(折) shé(折)本 zhē(折)腾 宫商jué(角) zhǐ(徵)羽 连lěi(累) léi zhui(累赘) 住了一xiǔ(宿) 星xiù(宿) niè(孽)根 xiē(楔)子 qué(瘸)腿

雷雨

汗cén(涔涔) 惊è(愕) sì(伺) shì(侍) 半shǎng(晌) mí(弥)补 pú(仆)人 前pū(仆)后继 dì(谛)听 mèi(昧)心 蘩yī(漪) zhěn(缜)密 哈姆雷特 脚liào(镣) liáo(潦)草 官liáo(僚) liáo(缭)绕 liáo(燎)原 鲁mǎng(莽) xiāo(枭)首 阿yú(谀)奉承 chàn (忏)悔 棕lǘ(榈) fān(藩)属 wǔ(忤)逆 cuàn(篡)夺 编zuǎn(纂) sì(嗣)位 qiāng(戕)害 máo(蟊)贼 天qiǎn(谴) 恭líng(聆)大教 shǔn( 吮)吸 繁文rù(缛)节 万恶不shè(赦) jìyú(觊觎) 国xǐ(玺) 延dàng(宕) 颠pèi(沛) yǔn(陨)落

柳永词两首

天qiàn(堑) 珠jī(玑) 罗qǐ(绮) qiāng(羌)管 凝yē(噎) 因yē(噎)废食 暮ǎi(霭) líng(菱)歌

苏轼词两首

羽扇guān(纶)巾 qiáng lǔ(樯橹) 酒zūn(樽) lèi(酹)江月 suō(蓑)衣 公jǐn(瑾)

辛弃疾词两首

遥cén(岑)远目 玉zān(簪)螺jì(髻) lú(鲈)鱼 kuài(脍)炙人口 hàng(巷)道xiàng(巷)陌 舞xiè(榭)歌台 wèn(揾)英雄泪

封狼居xū(胥)

拿来主义

pái huái(徘徊) 自xǔ(诩) 脑suǐ(髓) lìn sè(吝啬) càn(孱)头 tī(剔)除 chán(孱)弱 kē(磕)头 bié(蹩)进 国cuì(粹) 残gēng(羹)冷zhì(炙) 冠miǎn(冕)堂皇

tuí(颓)废 zāo pò(糟粕) pì(譬)如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chà(刹)那 古chà(刹) shā(刹)车 jjǐ(给)养 jǐ(给)付 休qī(戚)与共 lchéng(惩)罚 huáng(惶)恐不安 duō(咄咄)逼人 罪niè(孽) 罪qiān(愆) yǎn(衍)生

短文三篇

fù yǔ(赋予) 枯zào(燥)无味 zào(躁)动不安 wwǎn(宛)转 甲wán(烷) mí(弥)补 mmí(弥)合 mí(弥)天大罪 消mǐ(弭) mchù(畜)牲 xù(畜)牧业 náng(囊)括 n聚běn(苯)乙xī(烯) 器mǐn(皿) jīng(茎)叶 11.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Miào(缪)贤 wèi(遗)赵王书 怒发冲guān (冠) guguàn(冠)名权 chuǎiduó(揣度) yáng(佯)攻 jujiàn(间)道 离jiàn(间) 道guàn(观) 盆fǒu(缶) 避nì(匿) wěn(刎)颈之交 Miǎn(渑)池 不yì(怿) 就汤huò(镬)

12.苏武传 班固

Chán(单)于 招mù(募) mù(募)捐 陷mò(没) 弓nǔ(弩) nú(驽)马 niè(啮)齿动物 仓lǐn(廪) 大义lǐn(凛)然 穷è(厄) gāo yú(膏腴)之地 弹hé(劾) whuáng(惶)恐 kuì(喟)然 qíng(檠)弓弩 yyān zhī(阏氏) 节máo(旄)尽落

13.张衡传 范yè(晔) lěi(累) lěi(累)计 果实léiléi(累累) zhāo(昭)然若揭 动zhé(辄) 得jiù(咎) 五zǎi(载) 刊zǎi(载) 装zài(载) 怨声zài(载)道 zhuàn(篆)文 篆zhuàn刻 ch伺 (cì)候 伺(sì)隙 合qì(契)若神 q锲 (qiè)而不舍 运筹wéiwò(帷幄) 乞hái(骸)骨

ǐ yǔ (给予) ǚ(履)行 专hèng(横) ǎn(惋)惜 í(弥)留之际 ǐ(弭)患 áng(囊)中羞涩 不jìng(胫)而走

ānmiǎn (冠冕)堂皇 é(诀)别 奏sè(瑟) 肉tǎn(袒)负荆 蓦(mò)然回首 妻nú(孥) 房lǐn(檩)

ěn(刎)颈之交 ūn(煴)火 号zhào(召) 迁xǐ(徙 ) 下zài(载) án(蟾)蜍 ì(契)丹 放浪形hái(骸)

第4篇: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学案一(教师版)

高二历史第14周学案一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先进思想(20-21课)

1.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但没有把下列哪一项列为“夷”之“长技”来实践: A.机器生产 B.议会制度 C.军事技术 D.科技教育 2.鲁迅对中体西用的描述是:“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主张这种思想的有

①林则徐 ②李鸿章 ③康有为 ④孙中山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3.“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该材料主要揭示了

A.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民主和科学应成为潮流

C.尊孔思潮和帝制复辟有必然的联系 D.儒家思想是君主立宪制的思想基础 4.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其共同的主题是 A.民主共和 B.民主科学 C.废除君主制 D.实行民主政治

5.近代一思想家提出:“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入 纳王命。”其主张实际上是要求建立

A.君主立宪政体 B.贵族共和制政体 C.民主共和政体 D.君主专制政体 6.下列著作可以反映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程。其中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十大关系》

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中共的哪次会议中

A.七大、十五大、十六大 B.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五大 C.七届二中全会、十五大、十六大 D.八大、十二大、十五大 8.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句话的本质含义是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性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经济形态决定意识形态 9.“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这是戊戌变法时期一些传统的实权派和士人阶层对某人物的评论。与之相对应的选项正确的是

A.洋务派对梁启超 B.顽固派对孙中山 C.洋务派对谭嗣同 D.顽固派对康有为

10.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A.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对象 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C.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 D.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11.戊戌维新运动期间,中国兴起了第一次学习外国语言的热潮。下述因素中,与当时的外语热无关的是

A.西学的兴起与不断传播 B.外国在华企业机构需要大量翻译、买办人员 C.新式学校的要求 D.科举制的废除解放了读书人的思想

12.1998年对3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他们心目中曾为中国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选择邓小平的占89%,究其原因不包括:

A.文革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恢复高考 B.邓小平提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C.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邓小平提出“教育大革命” 13.19世纪四五十年代,许多中国人在诗文中将西方人称为“夷”。过了二三十年,这些人的诗文再版发行时,“夷”都改为“洋”了。这个变化反映了 A.中国社会普遍接受了西方文化中的平等观 B.中国知识界已经意识到了西方对中国的优势 C.“西学”通过洋务运动已成中国思想界主流 D.中西之间已经实现了相互的尊重与和平共处 14.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这表明当时的“文学革命”

A.被全社会所认同 B.推动了政治改革 C.取得了彻底胜利 D.取得了重大突破

15.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即避免贫富分化)结合在一起的”。他主要是针对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民主主义思想

16.五四运动后,各种社会思潮仍然澎湃不已,1920年3月开始出现的“俄罗斯热”就是其中一种。当时出现“俄罗斯热”的实质是

A.中国知识界被十月革命引起的广泛兴趣 B.资产阶级在救国道路上日益趋同的认识 C.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来的广泛社会影响 D.全民形成“走俄国革命道路”的共识

17.高二某同学在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时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下列各项中最有助于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是 A.《论十大关系》

B.《新民主主义论》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8.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有

①新三民主义 ②工农武装割据 ③三大改造

④改革开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19.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 20.张之洞在《劝学篇》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文。”下列主张已经突破张之洞观点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师夷长技以自强” C.“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D.“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21.1919年的《大公报》报道:在一些小城镇,离婚事件屡见不鲜。浙江镇海县的妇女都知道没有爱情就离婚。与这则新闻所反映的婚姻观变化关联最密切的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2.以下关于三民主义的表述,错误的是 ..A.包含了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内容 B.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C.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D.反映了彻底的反封建反帝的革命目标

23.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24.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政治的民主化

B.救亡图存

C.经济的工业化

D.思想的自由化

25.公民实质上是指具有国家国籍并有权参与国家公共权力行使与监督的人。在中国,“公民”一词是泊来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政治词汇中,“公民”逐渐取代了“臣民”,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不包括 ...A.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开展 B.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 C.民主平等价值观念的普及

D.近代科技的进步 26.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7.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28.胡适原名胡洪驿,后改名为胡适,字适之。促使他改名的作品最可能是 A.《海国图志》

B.《仁学》

C.《孔子改制考》 D.《天演论》 29.1912年中华民国国歌歌词中有“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之句,此句体现国人的追求是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用民主和科学改造社会 C.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D.建立民主共和的新中华 30.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张中,最具前瞻性和创新性的主张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31.在二十世纪的前二十年中,各种思潮纷纷涌现,下列不属于此阶段出现的思潮是 ...

A.实业救国思潮

B.中体西用思潮

C.民主共和思潮

D.社会主义思潮

3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中共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研究主题,他们可以查阅

A.《湘江评论》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论联合政府》

D.《论十大关系》 33.毛泽东思想第一次以完备的形式出现在著作中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长征时期

C.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36.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那个时候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是

A.阶级分析法

B.“三个代表”理论 C.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D.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看历史

37.有一份面向大学生的调查问卷,问“在你心目中曾为中国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选择邓小平的占89%。大学生们做此选择的依据不包括

.A.文革后邓小平恢复高考的决策

B.邓小平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

C.邓小平提出“教育大革命”

D.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二、材料题:

38、(1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23年,第一个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在其出版的首部中文英语语法书——《英国文语凡例传》里,就已将汉语中没有字与“She”相对应的困境凸显了出来。

——黄兴涛《“她”字的故事》

【材料二】中国第三人称代名词没有性的分别,狠(同“很”)觉不便。(刘)半农想造一个“她”字,和“他”字并用,这原是极好。

——周作人《改革》(《新青年》1918年)

【材料三】本刊对于女性第三称的代名词,用“伊”字,而拒绝用“她”字,因为女性第三身用“她”,男性第三身用“他”,对象第三身用“牠”,以“人旁”、“女”旁、“牛”旁相比衬,男性是“人”,女性是“女”,对象是“牛”,岂非是含着点女性非“人”的意思吗?

——《本刊拒用“她”字启示》(《妇女共鸣》1935年)

【材料四】五四以后,“他”、“她”和“牠”三字体现了中国文字在文法上更进一步接近严密的努力。而且人旁、女旁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意思,“她”字的造出,也谈不上“有辱女性”。

——柳湜《拒用“她”字》(《读书生活》1935年)

请回答: (1)“她”字最迟发明于哪一年?是谁发明的?为什么要发明这个字?(6分) (2)民国期间,人们对“她”字的使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的观点是什么?(4分)

(3)“她”字从无到有再到普遍使用,可以折射出近代中国哪些方面的变化?(4分)

39、(2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人在“救亡”心情下要求以西方“真理”来彻底而迅速地改造中国。康有为“上皇帝书”便说:“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全变。”这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基本心态,一直到今天都还不失其代表性。依照这种心理发展下去,革命便成了唯一的“救亡”之道。一旦“革命”登场,政治(包括军事)力量便必然上升到主宰的地位,而文化力量则退居于无足轻重的位置。长期的“革命”最后是许多人相信“政治是决定一切的”。

革命是以政治暴力改变现状,其效果是直接的,真可以说是“立竿见影”。革命可以摧毁旧政治秩序,并建立新政治秩序,但这种变动只是表面的、形式的„„

——引自余英时《中国文化的重建》

(1)为了救亡,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先后以哪些西方的“真理”来改造中国?(8分)

(2)康有为提出“全变”主张的原因是什么?(2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办法以实现“全变”?(2分)

(3)结合二十世纪初中国的史实说说材料中的“旧政治秩序”和“新政治秩序”分别指什么?(4分)孙中山为建立“新政治秩序”做出了怎样的努力?(2分)你怎样理解“这种变动只是表面的、形式的”?(2分)

(4)谈谈你对“政治是决定一切的”这一观点的认识。(4分)

选择题:

1-5 BDCDD 6-10 CAADB 11-15 DDBDC 16-20 AABBA 21-25CDDBD 26-30 DBDDC 31-33 DBC 36.D 37.C

38.(11分) (1)1918年。(1分)刘半农。(1分)因为英文当中有“She”字,而中文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字(翻译出现困难)。(1分)

(2)一方认为“她”字的出现是对女性的侮辱;(2分)另一方认为“她”字的出现只是使中国的文字更严谨,并没有侮辱女性的意思。(2分) (3)“她”字的发明原本是为了解决中英翻译的问题,说明近代以来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一个字的存废,引起了社会的激烈辩论,说明近代以来妇女地位的提高;西方民主平等观念进一步传播。(每个论点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得2分,总分不得超过4分。)

39. (1)①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②洋务派——中体西用;③康有为——维新思想,君主立宪;④孙中山——三民主义,民主共和;⑤新文化运动——民主和科学;⑥马克思主义。 (每点1分,只答到技术救国、制度救国、文化救国,每点可得1分。本题最多不超过6分。)

(2)原因:社会危机严重(民族危机,专制统治危机);(2分,如果答到洋务运动失败认识到技术不能救国也可给2分。只写“甲午战改”给1分。)

方案:维新变法运动(2分)(写出“君主立宪”或能准确答出维新变法内容也可相应给分。) (3)旧政治秩序——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2分)

新政治秩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分)

努力: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2分。如只答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给1分)。 理解:围绕“民国有民国之名,无民国之实”分析,民主共和国有名无实,三民主义没有真正落实,封建军阀(北洋军阀)独裁、破坏民主政治;民主共和的影响力有限等(2分。每对任意1点得2分。)

(4)按层次给分; ①仅作出判断给1分;

②在判断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分析,对自己的观点提出了一个以上的论据给2—3分; ③在判断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归纳,对自己的观点提出了两个以上的论据给3—4分。

第5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复习要点

1.诗人笔下的秋天各不相同,甚至情趣大异。

2.表现不同情调的重点语句,抒写秋景秋情的名句妙词。 3.“意象并列”等古代诗词曲的某些特点。

4.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捕捉自己对秋的独特感触,写写你“心中的秋”。 5.查阅课外咏秋诗文。举办诗文朗诵会。 内容概述

一、诗人笔下的秋天各不相同,甚至情趣大异。

二、表现不同情调的重点语句,抒写秋景秋情的名句妙词。

三、“意象并列”等古代诗词曲的某些特点。

四、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捕捉自己对秋的独特感触,写写你“心中的秋”。

五、查阅课外咏秋诗文。举办诗文朗诵会。 复习策略 《山行》

一、让学生一边缓缓朗读,一边慢慢思考《山行》《渔家傲》《苏幕遮》等诗的情调,将“读”与“思”有机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做到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读出诗味,朗读时鼓励学生将自身的感情融合到课文诗句中去,读出诗词中所包含关于“秋”的各种感情和趣味。要求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感情充沛,节奏鲜明,注意抑扬顿挫,恰当表达诗中不同的感情,不仅做到朗读流畅,并力求当堂熟读成诵。

二、让学生说说《山行》这首诗的灵魂是全诗的哪一句?它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这一句表现了作者对“秋”的怎样的感情?

三、讨论:《山行》《渔家傲》《苏幕遮》这些诗词在描写“秋”时,字面上给人的感觉如何?可以看出诗人们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让学生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个人的遭遇等,说说同样是咏秋,他们抒发的情感为什么各不相同?这些情感是通过哪些字、词表达出来?考虑到初一的学生可能还不能很正确的解读,教师可对其中一首,对其炼意、炼句等方面作示范性教读。

四、在学生完成课文练习后,可让学生给这三首诗词各拟一个含有“秋”字的小标题,讨论一下谁拟的最好,为什么?

“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主编导读”及相关的参考资料已作了详尽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领会时,要把握几个要点:

①对比、比喻新异。一般而言,秋叶意味着飘零、衰落、萧条,二月鲜花意味着新生勃发,一般人的心理是不容易将两者在共同点上联系起来的。诗人不仅将经霜的枫叶比作二月鲜花,而且说比这春天里最为鲜艳的花朵还要鲜艳。

②情感独特。落脚在红色,强调红色。引起的联想是“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热烈,红得有生命力”。并且又说秋叶的红胜过了新生勃发的新春之红。诗人从秋天里感受到的,就迥异于一般咏秋诗的“悲壮”之调,而是甚至胜过春天的勃勃生机。诗人的情感是独特的。

③富有哲理。这是此诗句成为千古绝唱的一个重要特点。把枫叶经霜喻理、象征为经受挫折、磨难,然而“经霜色愈浓”,因而“霜叶红于二月花”有种对世间事理的醒悟和鼓舞、激励人们的作用。

④此句和“红”字为全诗灵魂,推出此句的过程很能说明为什么人们把眼光最后停留在此句上。头两句的美妙自然景色并没有使诗人停下脚步,使诗人驻足欣赏、流连忘返的,原来是枫叶如此美丽,原来是诗人惊异地发现顿悟了“霜叶红于二月花”,所以,不管是他的匠心构思还是他的灵感“实录”,都可能使读者们随着诗人的心灵变化、情绪转折把最重要的关注投向了这“最后一句”。

以上四点并非机械的分类,学生们可能仅侧重某一角度或另择角度谈其感受。 “生处”和“深处”都给人有点朦胧飘渺,产生超越世俗的神往之感,都是很动人的(参见“主编导读”)。但“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应当是“生”字好于“深”字(参见“参考资料”中王双启文)。

《天净沙》

一、让学生熟读成诵三首《天净沙》,诵读过程中老师可进行声调点拨,即帮助学生明音调的高下、辨节奏的疾徐、察韵脚的轻重,拨正学生诵读中出现的声调偏误,点出声调中应有的情感,以让学生尽快实现“披文入情”的过程,在诵读中认识元曲的特点。同时进行理解过程中的情意点拨,即从语词内涵点拨其“情境”意义,从风格把握上点拨其意象组合,以使学生由诵读而形成的意象组合到明晰和深化。然后让学生深入讨论阅读练习二。

二、教师和学生共同研读,讨论难解的语句,教师可联系元曲小令的特点,从内容到形式,作必要的介绍与补充。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三、让学生说说三首《天净沙》中各含有几幅画面,并用散文化的语言描摹这些画面,并说这些画面后面所蕴藏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其他各首秋诗 以 “*比较?探究”第

一、二题练习为切入点,探究其余各首秋诗的特色。学生可分工合作,进行研讨;要从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出发,要求也不要太高。

复习反馈

一、解释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寐:

②黯乡魂。

黯:

③明月楼高休独倚。 休

二、阅读下列诗歌,回答11-14题。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解释下列词语。 ①远上: ②寒山: ③石径: ④斜: ⑤白云生处: ⑥爱: ⑦枫林晚: ⑧霜叶: ⑨二月花:

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

4.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5.《山行》中“白云生处有人家”改为“白云深处有人家”可以吗,为什么? 6.范仲淹《渔家傲》描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7.范仲淹《苏幕遮》主要抒发了什么情绪?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残霞( ) 飞鸿( )嗈嗈( )孤鹜( )疏林( ) 斑驳( ) 潺潺( )

四、下列句子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①青烟老树寒鸦。 ( ) ②鱼歌唱入芦花。 ( ) ③屈溪流水潺潺。 ( )

五、解释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一点飞鸿影下。

鸿:

②嗈嗈落雁平沙。

嗈嗈:

③依依孤鹜残霞。 鹜:

六、阅读《天净沙·秋思》,回答11-15题。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的作者是_________,号________,元代戏曲作家、散文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2.点明季节的词是____、____ ,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_____ 。 3.______一词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4.文中共写了十种事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5.哪句话写出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七、阅读下列两首词,完成16-21题。

(一)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1.用“/”划分下面诗句的诵读节奏。 长烟落日孤城闭

2.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3.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其中既有写江南美景的,也有写北国风光的。请写出一个表现西北风光的名句,并谈谈你的理解。

诗句:

八、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春朝( ) 重阳( )分外( )胜似( )秋风劲( )

九、下列句子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①晴空一鹤牌云上。 ( ) ②寥阔江天万里霜。 ( ) ③风疾天高远声哀。 ( )

十、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 坐井观天 ( )

停车坐爱枫林晚 ( )

② 于无声处听惊雷 (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

③ 我言秋日胜春朝 ( ) 坐北朝南 ( ) ④ 追旅思 ( )

化作相思泪 ( )

十一、《秋词》中诗人表现“秋日胜春朝”,不写秋天如何秋高气爽,秋色如何迷人,而写万里晴空孤单的一鹤排云冲霄的景象,这与“悲寂寥”有何根本的不同?

十二、《采桑子 重阳》这首词描写重阳节的战地风光,里面有许多写景的成分,这有何作用?

十三、有人将《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压缩为“落叶萧萧下,长江滚滚来”,你觉得压缩好不好? 十

四、中国古代关于清明、七夕、重阳的诗词很多,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节日,写出相关的诗句或词句。

十五、阅读下列两首诗词,回答11-18题。

(一)采桑子 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1.词的第一句有何哲理?

2.诗人为什么会觉得“战地黄花”分外香? 3.词的下阕应如何理解?

4.末句为什么用“万里霜”而不用“万里秋”?

(二)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首联写了哪些景?景的特点如何,给人怎样的感受? 2.应如何理解颔联写的“木”“ 江”这两种景物? 3.颈联中“作客”怎么理解?等同于现代汉语的意思吗? 4.杜甫为何“新停浊酒杯”?

十六、阅读下列两首诗词,完成19-24题。

(一)秋词二首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1.你认为这两首诗最可贵的是什么? 2.你是如何理解第一首诗中的“鹤”的?

3.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写作的侧重点不同,你怎么认识这个问题? 参考答案

一、①寐:睡觉,入睡。

②黯:这里是悲伤的意思。 ③休:不要。

二、1.①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②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③石径:石头小路。

④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⑤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⑥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⑦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⑧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⑨二月花:春天的花。

2.《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

3. 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4.略

5.不可以。“生处”和“深处”虽然都给人有点朦胧缥缈,产生超越世俗的神往之感,但“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应当是“生”字好于“深”字。

6.这首词描写了边塞的萧瑟风光和艰苦生活,表现了将士久戍思乡与功业未成、欲归不得的矛盾和痛苦。

7.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抒写旅思乡愁。

三、 cán hóng yōng wù shū bān chán

四、① “青”应为 “轻” ② “鱼” 应为“渔” ③ “屈” 应为“曲”

五、①鸿:大雁。

②嗈嗈:鸟类和鸣之声。 ③鹜:野鸭子。 六

1. 马致远 东篱 2. 枯藤、西风 夕阳 3. 断肠人

4.凄苦惆怅的内心世界。 七1.长烟/落日/孤城闭 2.B 点拨:“衡阳雁去”是说“大雁从衡阳飞走了”而不是“大雁向衡阳飞去”。 3.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理解分析:略

八、 zhāo chóng fèn sì jìng

九、① “牌” 应为“排” ② “阔” 应为“廓” ③ “疾”应为“急”

十、①动词“坐”;因为

② 在,从;表示比较,相当于“比”

③早晨;面对着

④心绪、思绪,这里指愁思;想念

十一、万里晴空展现出一幅开阔景象,更显出“一鹤”矫健凌厉、奋发向上的气势。显然,这只鹤是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使人精神为之抖擞。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便引诗情到碧霄”。

十二、正像毛主席的其他诗词一样,写景只是手段,主要目的则在于透过写景来抒写心情。从全词来看,它是表现战争胜利后的喜悦和对革命前途的乐观。

十三、这两句诗从大处着眼。“无边”“不尽”写出景象的壮阔,又可见秋意正深,其肃杀之气已经遍临天下了。这两句写得境界阔大,意境深远,气象寥廓肃杀,于苍茫之中又增添了悲壮意味。压缩后这种感觉就消失了。

十四、 清明: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枚《清明》) ②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闾门即事》) 七夕:

③牛女年年渡,何曾风波生?(杜甫《银河诗》) ④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 ⑤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

⑥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少游《鹊桥仙》) 重阳:

⑦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⑧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十五

(一)1.这是一句带有大彻大悟意味的警句,使接下来的内容平添一般渺远苍凉之气,以自然万物的永恒写人生的短暂。

2.乐观的精神,对革命前途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3.“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讲的是一般的自然规律,通常人们也都能具备这样的感受和境界,但是“寥廓江天万里霜”却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体味到的。这里的霜,不仅仅是“霜白”的意思,还是五彩斑斓,包括了黄花,叶红和各式草树,还包括了各种秋实和天高气爽的寥廓景象。

4.①押韵。

②既响亮又含义丰富,再现诗人炼字之精当。

(二)1.①风急——冷 ②天高——人渺小、孤独 ③猿啸哀 ④鸟飞回--孤独

2.木:由木及人、生命短暂;江:时间无穷,更显人之渺小、生命之短。

3.此处的“作客”是飘零、流浪在外,客居他乡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完全不同。 4.多病,潦倒,愁苦无法排解,只能抑郁在心头。

十六

(一)1.这两首诗最可贵的是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2. 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点拨:人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通过“鹤”这一形象,体会试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3.第一首诗侧重赞美秋天的本质,第二首侧重歌咏秋天景色。

第6篇: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啾()柝() ..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复习导学案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木兰当户织(2)惟闻女叹息制作老师:段周格 ..

(3)愿为市鞍马(4)赏赐百千强【自主复习】 ..

(5)出郭相扶将(6)著我旧时裳第6课:《黄河颂》光未然 新诗 ..

(7)双兔傍地走(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

(9)万里赴机戎(10)旦辞爷娘去颠():.....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对镜帖花黄()通() 澎()湃():形容波浪猛烈的发出巨大声响的撞击。 ..【合作探究】 狂()澜():..1. 本文写木兰代父从军,征战多年,只用了短短的六句话,你知道作者这样谋篇有什么目的吗? 屏()障():.. 哺()育(): .. 九曲()连环:九曲:有很多曲折的. 连环:一环套一环而连成串的环,比喻互相接续、关联 .2 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让人们感受的了一位女英雄的形象。有的同学说“她不想当官,不仅仅是因为她不2.填空:《黄河颂》选自组诗《》,这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作词,()谱曲。

慕荣利”,你同意他的观点吗?如果真的还有其他原因,你能说说是什么原因吗? 他歌颂黄河(),(),并且要以它为榜样,像它一样()。

第7课:《最后一课》都德 小说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3. 文中描写了一个代父从军的女英雄形象。有的同学读后会问“她在军营中十多年,真的没人发现她是女子吗?文章郝()叟():法文人名的音译。 ..这样写是否有失真实”,对此,你又什么看法? 哽(): . 懊()悔(): .. 祈()祷(): .. 踱()步赚()钱气氛() ...

《最后一课》是()国作家()写的一篇表现法国人民()思想的小说,故事的背景是()战争。作4.读完本诗后,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一个人? 品写的是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教德语的事件。文章以一个淘气调皮 的男孩()作为主人公,并以他的视角来观察、描写()先生这一形象,通过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及【目标检测】 心理变化,间接地写出了阿尔萨斯地区人民由衷的()和对侵略者无声的(),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深情。 1.用原文填空。

(1)木兰替父从军原因是: 第8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李大钊

(2)表现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 逼()狭():

(3)表明木兰功劳之大、赏赐之多的句子: 崎()岖():

(4) 表现木兰出征做准备的排比句: 阻()抑():阻止抑制。

回()环()曲()折():

(5) 表现军情紧急和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 亦()复()如是:

(6)表现战争持久的句子是: 一泻()万里: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的作者是(),这是一篇用()形式写的“黄河颂”、民族精神颂。以长(7) 集中体现木兰高尚品格、不慕荣利的诗句是:

(8)表现木兰回家后家人喜悦的诗句: 江大河比喻()的进程

第9课:《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9)表现木兰归家后喜悦心情的句子: 炽()痛():

(10) 成语“扑朔迷离”的原句是: 嗥()鸣():(野兽)大声嚎叫。高声呼叫。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斑()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1)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谰()语():

怪()诞():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亘()古():远古。

默()契():

(3)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田垄()蚱()蜢()污()秽()镐()头

《土地的誓言》作者是现代作家(),原名()。这是一篇()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

(4)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国热情。从文章来看,标题的要点应在于“誓言”。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

第10课 木兰诗乐府民歌

3.文学常识:《木兰诗》选自()代()编的《》,这是()时北方的一首()。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全机杼() 可()汗()鞍鞯()辔()头溅()溅......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第7篇:文化知识第二单元复习学案[范文模版]

峡山中学高二文化生活

复习学案

编号: 1

2013-10-22

姓名

班级

教师寄语:扎实稳妥

积极进取

珍惜分分秒秒

相信自己

你会行的,你能行!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对待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及态度

2、传统文化的特点、影响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3、文化创新的源泉、作用及途径

能力目标:

1、运用对比方法区分对待世界文化多样性与传统文化的态度;

2、学会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实例,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愉悦学习 激情投入 做中华文化传播者、建设者

1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

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对人类社会来说,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必不可少。

2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各民族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5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

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商业活动、人口迁徙、教育等

5、现代文化传播主要手段及特点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6、怎样推动文化交流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7、推动中华文化交流的意义:

(1)从走出去的角度讲,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进世界对我国文化的了解,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软实力”,更好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从引进来的角度讲,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学习重点难点] 正确对待世界文化多样性

传统文化的特点、影响

文化创新的途径

Ⅰ·课前延伸案

[基础知识点梳理]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1民族节日。它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2文化遗产。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为什么?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4)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尊重文化多样性

(1)对待文化多样性应有的正确态度:

①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8、传统文化继承的方式和途径

(1)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2)传统建筑的继承。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文艺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9、传统文化的含义及特点

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10、传统文化的作用(双重性) 峡山中学高二文化生活

复习学案

编号: 1

2013-10-22

姓名

班级

教师寄语:扎实稳妥

积极进取

珍惜分分秒秒

相信自己

你会行的,你能行!

(1)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1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12、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1)二者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如何处理二者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13、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③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产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

14、教育在文化传承的作用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3)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4)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第五课 文化创新

15、文化创新的含义及源泉

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因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16、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17、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18、文化创新的作用

(1)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①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②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19、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必要性重要性) (1)[必要性]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2)[重要性]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0、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1、文化创新主体:人民群众

说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并不是否认文化工作者在文化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这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22、文化创新的途径

(1)根本途径(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基本途径之一(古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努力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基本途径之二(中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峡山中学高二文化生活

复习学案

编号: 1

2013-10-22

姓名

班级

教师寄语:扎实稳妥

积极进取

珍惜分分秒秒

相信自己

你会行的,你能行!

(4)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今)与传统文化(古)、民族文化(中)与外来文化(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5)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内容与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23、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内涵:

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

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7、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

8、文艺工作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

9、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

10、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中美文化有明显的差异。饮食上,美国人追求流水线般的快餐文化,所以麦当劳大行其道,而

中国人则讲究烹炸煎炒的厨房艺术,所以有了内涵深厚的八大菜系;交往上,美国人喜欢直截了当,开门见山,而中国人则讲究含蓄隽永、话里有话;思维和行动上,美国人强调特立独行,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而中国人则注重团队的力量,往往舍弃个人来成就集体„„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特征?( 2分)

(2)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文化现象?(10分)

2、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 作方针,积极发掘地方传统文化的精华,使红木嵌银漆器、刺绣、高密三绝、临朐红丝砚等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成为民间工世的上乘佳品。同时,潍坊风筝与杨家埠木板年画更是成为两张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传统文化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衍生了大舜文化佛教文化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潍坊市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9分) [自主构建本单元知识体系]

[你的疑惑]

Ⅱ·课堂探究案

[自主探究]

一、知识回顾:重点背诵基础知识点

3、

11、

19、22

二、澄清认识:

1、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2、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

3、新的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

4、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载时空的局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

5、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

6、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

Ⅲ·课后提升案

1、认真理解并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2、作业本: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授予莫言世界文学最高奖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有评论家评论说,《红高粱》时期,莫言受拉美文学的影响,明显地得益于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魔幻”启迪,不久之后他就意识到要“逃离这两座高炉”,要创造具有充分的本土性的文学作品。莫言的小说是接地气的,他所在的胶东半岛,是古代齐文化的蕴藉之所在,神奇、浪漫,富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越到后来,对艺术民族化的自觉和探索的力度越加强烈,几乎每一部重要作品都有鲜明的创新性。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莫言的成功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何启示?(10分) 峡山中学高二文化生活

复习学案

编号: 1

2013-10-22

姓名

班级

教师寄语:扎实稳妥

积极进取

珍惜分分秒秒

相信自己

你会行的,你能行!

参考答案

1、中美文化有明显的差异。饮食上,美国人追求流水线般的快餐文化,所以麦当劳大行其道,而中国人则讲究烹炸煎炒的厨房艺术,所以有了内涵深厚的八大菜系;交往上,美国人喜欢直截了当,开门见山,而中国人则讲究含蓄隽永、话里有话;思维和行动上,美国人强调特立独行,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而中国人则注重团队的力量,往往舍弃个人来成就集体„„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特征?( 2分) 反映出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征。(2分)

(2)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文化现象?(10分)

①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2分)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2分) ③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2分)

④我们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2分)

⑤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2分)

2、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 作方针,积极发掘地方传统文化的精华,使红木嵌银漆器、刺绣、高密三绝、临朐红丝砚等实现了规模化生产,成为民间工世的上乘佳品。同时,潍坊风筝与杨家埠木板年画更是成为两张靓丽的城市文化名片。传统文化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衍生了大舜文化佛教文化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潍坊市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9分)

(1)继承传统文化,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潍坊市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积极发掘地方传统文化的精华;(3)

(2)发展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传统文化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和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的产生是潍坊市推动文化发展的集中体现。(3)

(3)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潍坊市 立足于本市实际,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不断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3)

3、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授予莫言世界文学最高奖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有评论家评论说,《红高粱》时期,莫言受拉美文学的影响,明显地得益于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魔幻”启迪,不久之后他就意识到要“逃离这两座高炉”,要创造具有充分的本土性的文学作品。莫言的小说是接地气的,他所在的胶东半岛,是古代齐文化的蕴藉之所在,神奇、浪漫,富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越到后来,对艺术民族化的自觉和探索的力度越加强烈,几乎每一部重要作品都有鲜明的创新性。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莫言的成功对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有何启示?(10分)

(1)莫言的小说是接地气的,这启示我们积极参与社会组织,这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分)

(2)莫言小说的成功得益于古齐文化的丰厚底蕴,这启示我们要处理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做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2分)

(3)莫言的作品得益于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魔幻”启迪,这启示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是文化创新的另一个基本途径。(2分)

(4)莫言的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启示我们必须立足于时代要求,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动内容形式等创新,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2分)

(5)进行文化创新,既要反对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也要反对拒绝一切外来文化的“封闭主义”。(2分)

上一篇: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制度下一篇:七年级下79单元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