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语文八单元复习(精选7篇)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究读通课文,然后再引导学生深入阅读,通过读、评、议、写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理解桓景不怕艰辛拜师学艺的精神,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寓言两则》教学反思
教学这两则寓言,我本着“以生为主,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再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
《快乐王子》教学反思
这篇童话的故事趣味性强,同时也是一个剧本。课上我注重学生朗读训练,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范读、指名读、配乐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体会人物语言,体悟作者的内心的赞美之情。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本文是民间传说,趣味性较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浓厚。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民间故事,然后再引入课文,着重引导学生读,在读中悟,悟中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百花园八》教学反思
一、求同
教材中的单元多以人文性主题建构, 也有部分能力性主题。每组课文的精神内涵、情感基调及价值取向趋于同质化。单元主题阅读应立足于主题, 了解编者的意图, 挖掘单元文本间的内在联系, 找准单元整体阅读的生长点, 纲举目张, 牵一发而动全身, 单元主题阅读方能真正体现整体性。基于此理念,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在备课时, 应遵循求同的原则, 即通盘考虑整组单元的共性特点, 通过不同文本的比较阅读, 寻找文本间的内在联系, 探求共同规律、共性学法, 并运用规律、学法指导学生学习同类文本, 由扶到放, 由他主到自主, 循序渐进,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1. 同目标
一组单元课文因其主题相同, 其文本所应达到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也趋同。单元主题教学中, 不应像传统语文教学那样, 孤立看待每篇课文, 一篇篇独立备课。教学时应吃透整组教材, 不仅是单元内每篇文章, 还应涵盖语文园地里的积累、口语交际和写作, 在整组文本了然于心之后, 结合单元导读要求, 确定每篇文章都应达到的共性目标。
如第十册第八单元, 主题是“感受异域风情”, 单元导读中提出这样的要求:“阅读本组课文, 要抓住主要内容, 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 还要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 并注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如果有条件, 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 以丰富对异域风情的感受。”依据这样的要求, 我们可以把本组单元的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识记生字词, 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 积累文中优美语言。
能力目标:学习概括主要内容, 品味文章写法, 培养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学会发现美、欣赏美。
定下单元目标后, 每篇课文都应在单元目标的基础上, 结合文本内容, 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如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教学目标可定为: (1) 认识3个生字, 会写7个生字, 正确读写“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 (2)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3) 感受德国美景, 了解人情风俗特点, 体会文章写法并尝试仿写。
2. 同模块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 因目标趋同, 教学流程也可以是相同的模块建构。第八单元的教学模块可设定为识记字词、感悟美景、积累表达。
3. 同方法
单元主题教学要体现整体性, 其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一以贯之的。如模块二感悟美景, 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文中所写风情美在哪?怎样写出美?这两个问题贯穿整个单元的四篇课文。学生阅读思考时, 要求默读并批注, 找出表现美的语句, 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如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时, 感悟美景可这样设计:
读出美:哪些语句表现了美?细细体会, 怎样读出这种美?指导学生读出美感。
想象美:教师范读或者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美景的重要片段, 让学生闭眼聆听, 用心想象美丽的画面。
再现美:教师给提示, 引导学生口头描述自己想象的美景画面:德国人那么爱花, 我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你瞧, 这边……那边……远处……小巷的尽头……
学生的语感来自语言的品味、情感的体验、意境的构想,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涵泳、咀嚼, 在读中感受美, 想象美, 把文字读活, 把作者笔下的美景读成鲜活的画面, 浮现于脑海, 呈现于眼前, 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象的美景, 这美景是学生个性化感悟投射的映象, 每个学生想象的美景都是独特的, 绝不雷同。这样的美不仅是作者眼中的, 也是读者眼中的, 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用心对话感受到的美。
二、存异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不仅应求同, 也要存异。这是因为尽管同一主题, 但不同文本在单元中的主次不同, 依编者意图, 文本阅读的要求也不同。此外每篇文章的具体内容不同, 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也存在差异, 因此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时, 应在求同以保持整体性的基础上, 体现存异, 追求共性中的个性, 使单元主题阅读不因片面追求整体性而忽视个性化的解读。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的存异, 就是通过不同文本的比较阅读, 发现文本间有探究价值的差异, 发掘文本的独特内涵及能力生长点, 使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在横向整体阅读的基础上, 得到纵深的挖掘, 重点关注独特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丰富单元主题阅读教学, 实现整体性基础上的多元化、立体化的阅读教学。
1. 层次不同
单元中的课文主次不同, 分精读课和略读课, 在教材处理上, 阅读的层次应有所不同。精读课相对略读课来说, 阅读要精, 钻研要深, 知识要实, 能力要活。略读课的学习可简单、浅显一些, 不必深究。如同样是模块二感悟美景, 略读课《与象共舞》在处理上可以浅一点, 放一点。不必抓住重要语句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描述美景, 只需带着问题自读自悟, 批注表现美的语句, 能对文中描绘的美景有所理解、感悟, 读出美感即可。
2. 方式不同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 精读课和略读课教与学的方式也应不同。精读课侧重教师的主导,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习得单元课文的学习方法, 迁移到单元主题的其他课文, 以致课外的阅读材料。而略读课更侧重学生的自学, 学生用精读课习得的阅读方法, 应用于略读文本。在独立阅读思考的基础上, 与同伴合作交流, 教师只在疑难处点拨, 关键处引导。
3. 策略不同
第八单元的四篇课文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表现了不同国家独特的美景。同样是表现美, 因其美的内涵不一样, 其表现手法也不一样。在单元主题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深入钻研, 吃透教材, 通过比较阅读, 发现不同文本的独特魅力, 找准不同的着眼点, 选择恰当的阅读策略, 引导学生进行单元阅读。
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不仅写了德国每家窗户上的花美, 更以花美在户外, 表现德国人民“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那么在感悟美丽时, 应着力品读写花美的句子, 想象行人眼中的美景, 理解尽管在家中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但只要走在外面, 所有的鲜花都为你绽放, 这就是“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道理。文本的表达特色是线性的抽丝剥茧式的层层深入, 由感受花美到感悟人美, 由美景到哲理, 应侧重连接和推论的阅读策略, 引导学生由文本连接生活实际。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还提出:“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单元解读
本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 但体材不同。它们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忧思。
严春友的《敬畏自然》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认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简直是一滴水之于大海,而大自然的智慧却是无与伦比的,而且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因此,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应该是一致的。
吴刚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正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才造成罗布泊消失的悲剧。作者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报告罗布泊的今昔,说明水资源的滥用怎样破坏了生态环境,最后大声疾呼,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位梦华的《旅鼠之谜》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主要讲述了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第一是繁殖能力强;第二是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第三是死亡大迁移。文章卒章显志,警示人类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它抒发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在作者心目中,一群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雁群像人一样组成一个家庭,富有亲情。它们的鸣叫似乎表明它们也具有社会性。面对大雁的联合观念,人类有时自愧不如。作者通过观察和描写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世界因为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勃勃的生机和情趣,我们应与它们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恰当的定位。
星新一的科幻小说《喂——出来》则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却不料,到头来出现了报应的迹象,最初扔进的一块小石子飞了下来。小说警示世人,如果不从根本上搞好环境保护,最终人类的生存也会受到威胁。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科海泛舟”,它提供了“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思考自然的启示”“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科学技术两面观”这样四项活动,将写作、口语交际和科技活动结合起来,是一次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学习活动。
单元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既要把握其科学内容与文学形式相结合的特点,又要了解各种体裁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注意理解关键语句、把握文意、概括要点,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及运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究学习以及多角度理解和开展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懂得人类只有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爱护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发展。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责任。爱护自然就是爱护人类自己,注意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单元导读示例
一、课前欣赏
如果你浑身上下没有一颗痣,那你不是万里挑一也是千里挑一了,因为绝大多数人身上都有痣。据统计,人体上的痣多者可达50颗,平均为15~20颗。多数人都知道,痣是人体皮肤上的良性肿瘤,它的存在一般不会使携带者罹患癌症。那么,为什么痣里面的肿瘤细胞长期存活着,却不会发生癌变呢?它们是生性善良,还是因为被关在黑色“小包包”里而无法肆意妄为呢?
美国生命科学家最新研究证实,人体上包括黑痣在内的各种颜色的痣,大多数都包含有能够引起致命皮肤癌的突变基因,痣是一个个很有杀伤力的“恐怖分子”基地;这些坏家伙之所以未能施展它们的魔法,是因为人体里有一种特殊的抗癌机制,能够及时而有效地制止这些致癌基因向周边渗透和蔓延。他们发现,人体细胞内部有负责将氨基酸折叠成蛋白质的内质网,它能够细致地辨认出痣里头的致癌基因;当内质网发现这些“恐怖分子”后,便会立即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停止该基因的蛋白质折叠,这就等于把这些恶毒的基因砍断了手脚,使得它们继续扩张的梦想化为泡影。不过,人体里的这张内质网还很有人情味儿——给这些“恐怖分子”留了条小命,把它们终身囚禁在“小包包”里,让它们混吃等死。
不过,生命科学家的兴趣并没有全部聚集在对痣的探秘上面,让他们更感兴趣的是那个人体内质网所隐藏的深层秘密。如果将来有一种药物,能像人体内质网一样,把任何癌细胞都封锁并囚禁起来,让它们无法扩散,伤害生命,到那时,我们还真的要好好感谢这些痣里面的“恐怖分子”,感谢它们给人类带来的智慧启迪。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有删改)
【赏析】
俗话说:“十人九痣。”而面对人体表面的多色痣,科学家们却大胆设想,如果有一种药物,能像人体内质网一样把任何癌细胞都封锁并囚禁起来,让它们无法扩散,伤害生命,那该多好。这是痣给人类带来的智慧启迪。由此可见,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但愿科学家们能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早出成果,降服癌魔。
二、《敬畏自然》导读
学习本文首先应了解与作者有关的文学知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本文的体材特点,侧重议论的表达方式以及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揣摩本文语言特色,学习作者通过各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一)文题理解
《敬畏自然》节选自《大自然的智慧》(《散文》1998年第9期,有改动)。“敬畏”是敬重、畏惧的意思,它的宾语是“自然”,合起来的意思是:人类应该敬畏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尊重一切生命存在的权利,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破坏自然必然要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惩罚。
(二)作家作品
严春友,1959年生于山东省莒县大砚疃村。1979年考入山东大学历史系,1983年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学习西方哲学,1986年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西方哲学和宇宙全息统一论的研究。爱好文学,写过诗歌和散文。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王存臻合著)等。
(三)字词积累
1.生字字音
咫(zhǐ)尺 鲲(kūn)鹏
狼藉(jí)蓬蒿(hāo)
相形见绌(chù)混淆(xiáo)
陷阱(jǐng)深邃(suì)
佳肴(yáo) 硕(shuò)大无比
2.词语注释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咫(zhǐ)尺: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不自量力: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相形见绌:相比之下,显出不足。
精巧绝伦:精细巧妙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
美味佳肴:味道鲜美的食品。
(四)谋篇立意与结构内容
1.谋篇立意:本文通过对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进行比较,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作者通过层层论述,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错误认识,提出了“敬畏自然”的观点。敬畏须落脚于爱护,人类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就应该时时想到爱护自然,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结构层次:全文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观点,人类宣称要征服自然是不自量力的。
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7段):比较人与自然,重点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得出人类的智慧远不及大自然智慧的结论。
第三部分(第8段至第10段):进一步论述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
第四部分(第11段):得出结论,人类理应敬畏自然,敬畏自然也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五)写作特色
1.逐层深入,卒章显志是全文最突出的写作特色。
这篇议论性的散文,开篇就否定了人类的错误认识——“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不自量力的妄想。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这是一层;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的智慧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进了一层;从论智慧到论生命,指出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又进了一层。在逐层深入的论述中,人类之所以应该敬畏自然的理由申述完毕,最后水到渠成地提出了中心论点:我们要敬畏自然,敬畏自然也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卒章显志,颇有画龙点睛之妙。
2.以理服人,启人深思是全文最亮丽的“风景线”。
本文立意高远,视野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阐释道理,论述观点。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硬塞给人类要“敬畏自然”这个观点,而是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先是论述“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接着又论述“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最后才号召人类要敬畏自然,中间不断启发人们思考:“我们有什么理由有什么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己掘的陷阱呢?”……使得全文有着丰富的哲理性和思辨色彩,既以理服人,启人深思,又以情动人,催人猛省。
3.修辞生姿,形象生动是全文最精美的语言风格。
全文重在说理,但并没有板着面孔说教,而是恰当而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反问、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如“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一个“笑”字,把大自然拟人化了,“笑”出了人类不自量力的狂妄实质;再如,“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呢?”熔比喻、反问于一炉,语气强烈,表现了作者喷涌的激情,同时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还有排比、反复也大显神通,如“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何等炽热浓烈,表现了“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人文关怀。这些修辞手法犹如一朵朵秀立于文中的小花,把文章点染得活泼生动,使文章散发出亲切动人的气息。
三、阅读精品屋
①世界上什么动物最耐渴?人们马上会想到骆驼。的确,骆驼极其耐渴。在炎热干燥的沙漠中,人如果24小时不喝水将会因为脱水而死亡,但是骆驼长达一周不喝一滴水也能生存下来。骆驼有这样的本事,主要是因为它能够在体内大量地储存水分,一次能够饮用相当于其体重30%的水,然后再慢慢地消耗掉。
②但是与生活在非洲撒哈拉地区半沙漠地带的弯角大羚羊相比,骆驼的这点本事就算不上什么了。弯角大羚羊(以下简称大羚羊)可以长达10个月不喝一滴水。在炽热的沙漠中,一头大型哺乳动物怎么能够如此长时间不喝水也活得好好的?
③作为恒温动物,哺乳动物一般必须使体温保持在大约38摄氏度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在撒哈拉地区,白天的气温通常高于38摄氏度,最热的时候超过50摄氏度。在如此炎热的环境中,哺乳动物主要通过让体内的水分蒸发的方式(出汗或喘气)来散热。这是一种很有效的降温方法,每克水蒸发时能带走2.4千焦的热量。但是,这种方法有个缺点,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的话,身体就会很快地脱水。
④为了保持身体水分,大羚羊既不出汗也不喘气,而是用一种奇特的方式来应付炎热的气温:把体热储存起来。这就意味着它的体温会不断地上升。大羚羊能够忍受高达46摄氏度的体温,超过了这个温度才会通过出汗把体温降下来。骆驼也有类似的防止出汗的机制,但是它只能忍受41摄氏度的体温。
⑤维持如此高的体温除了能避免出汗,还有个好处:因为体温与气温接近,所以空气传给身体的热量就少了。但是,大羚羊处于如此“高烧”状态,为什么无碍于正常生理功能呢?许多细节还不清楚,不过我们大体知道它是如何防止头脑发热的。来自大羚羊心脏的血液由颈动脉送往大脑时,经过头部一个叫海绵窦的地方,在那里颈动脉变成了数百条细细的小动脉。在海绵窦里还有许多流向心脏的小静脉,它们来自鼻腔,其中的静脉血在流经鼻腔时,被空气冷却了,它的温度要比动脉血低。这样,小动脉血的热量就会传递给静脉血,从而使进入大脑的血液得到了冷却,温度能降低3摄氏度,从而防止对温度最敏感的大脑受到伤害。
⑥大羚羊还有一种独特的获得水分的方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例如碳水化合物,在新陈代谢时能产生水。因此,实际上所有的动物都能通过这种方式间接地获得水分。不过,这个代谢过程需要氧气参与,而每次呼吸都会带走体内的水分。通常情况下,呼吸时损失的水分多于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是得不偿失的。大羚羊却有办法改变这个产出比。这个方法其实很简单。在晚上,大羚羊一边让白天储存的体热散发,一边开始非常缓慢地作深呼吸。深呼吸能吸入更多的氧气,通过新陈代谢制造更多的水分,而夜晚空气湿度比较高,通过呼吸散失的水分就比较少。这么一来,大羚羊就能通过一晚上的深呼吸让体内累积更多的水分。
⑦这种适应性竟如此成功,使弯角大羚羊曾经是撒哈拉地区数量最多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一度多达数十万只。
(选自《中国少年文摘报》,有删改)
【阅读思考】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出文中所说明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自然段中的“高烧”为什么要加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型哺乳动物耐渴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弯角大羚羊是用哪几种方法保持体内热量不向外散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个人都品尝或体味过疲劳的滋味,也都知道休息是消除疲劳的最佳方法。那么,我们能永不疲劳吗?
生理学知识告诉我们,疲劳的产生是有物质基础的,这就是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释放二氧化碳、乳酸等“废物”。当然,人体依靠自身完整的生理机能,又在不断地把这些物质转化或输出体外。当人们劳动的时间过长或劳动强度过大时,所产生的代谢物质数量就会大大超过人的体能转化、输出的数量,以至在体内形成积累。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的数值时,机体就会产生疲劳的感觉,而且疲劳的程度与代谢物质积累的数量成正比。机体休息时,体内蓄积的代谢物质则被逐渐转化并输送出去,当代谢物质的蓄积量降至数值以下时,疲劳也就消失了。
人体生理学家发现人的心脏工作量大得惊人,以它每分钟平均收缩70次计算,一天便达10万次,其搏出的血量,足够装满一节油罐。然而心脏却永不疲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心脏在每次收缩做功之后,便立即处于“完全不应期”,挂出了“现在我休息,请勿打扰”的“牌子”。从心电图上可以看出,心脏工作与休息的时间约为3∶5,也就是说在一天中,心脏只工作9小时,而休息的时间长达15小时,而且它是在疲劳之前先得到休息。这就是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所在。
当人们知道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之后,还做了很多有趣的实验。美国贝德汉钢铁公司的科学管理工程师佛德瑞克·泰勒博士发现,一个身强力壮的工人,如果让他一天连续搬生铁8小时,到下班时他已经筋疲力尽,搬运的生铁量为12.5吨。后来,佛德瑞克·泰勒博士让这位工人在每一小时里干活26分钟,休息34分钟。结果他在8小时里搬运的生铁达47吨,而且毫无疲劳感。实验证实了这样的观点:在疲劳之前休息,能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就永远不会疲劳。
那么,如何做到在疲劳前休息呢?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如打字员可以在打印完一份文件后揉揉眼睛,伸伸手臂,远眺窗外;野外劳动者可以在作业空隙喝杯茶水,或席地而坐休息;伏案工作者可尽量利用工间休息做做操;一般上班族可有计划地安排好一天的工作量,提前几分钟到岗,做好准备工作……美国的企业管理学家亨利·福特曾经说过:“能坐下的时候我决不站着,能躺下的时候我决不坐着。”这句话说出了工作和休息的辩证真谛。
(选自《读者》)
【阅读思考】
1.细读全文,根据文本填空。
(1)疲劳的产生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结果。
(2)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要使自己永远不会疲劳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为了说明“心脏永不疲劳的奥秘”,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使用设问句,这样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说说你对“能坐下的时候我决不站着,能躺下的时候我决不坐着”这一辩证关系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怎样才能永不疲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最耐渴的动物》
1.(1)骆驼耐渴的原因;(2)世界上最耐渴的弯角大羚羊耐渴的原因;(3)弯角大羚羊储存身体热量的方法。
2.因为这儿不是常用的“高烧”的意思,而是特殊含义,故用引号。
3.(1)用让体内的水分蒸发的方式来散热;(2)保持身体水分。
4.(1)把体热储存起来;(2)在晚上,大羚羊一边让白天储存的体热散发出去,一边开始非常缓慢地作深呼吸,这样就能通过一晚上的深呼吸让体内积累更多的水分。
《人体疲劳的奥秘》
1.(1)新陈代谢(2)工作与休息的时间约为3:5(3)在疲劳之前休息
2.列数字、举例子。运用数字说明,目的在于使读者对工作与休息之间的关系有精确的了解。通过举例说明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理,让人信服。
3.通过设问,便于文章展开,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4.合理安排好时间,正确处理好休息与工作的关系,不打疲劳战,抓住有利时机尽量多休息。
23、雾凇
一、生字组词
雾 wù(W 雨)雾水 迷雾 氏 shì(S 氏)姓氏 摄氏度 堤 dī(D 土)堤坝 大堤 幕 mù(M 艹)夜幕 幕布 俗 sú(S 亻)俗气 俗称 零 líng(L 雨)零分 零点 凝 níng(N 冫)凝固 凝视 淹 yān(Y 氵)淹没 淹死 摄 shè(S 扌)摄影 拍摄 模 mï(M 木)模糊 模型
二、比一比再组词
幕(夜幕)雾(雾气)堤(堤坝)俗(习俗)凝(凝视)摄(摄氏度)慕(羡慕)零(零下)提(提醒)浴(沐浴)疑(怀疑)蹑(蹑手蹑脚)募(招募)淹(淹没)模(模糊)镀(镀金)墓(墓地)掩(掩映)摸(抚摸)渡(渡河)暮(暮色)俺(俺家)漠(沙漠)度(气度)
三、重点词语
雾凇 堤坝 俗称 凝结 零下 淹没 模糊 笼罩 蒸腾 缀满 缭绕 弥漫 摄氏度 洁白晶莹 琼枝玉树 三九严寒 夜幕降临 大地冰封 银光闪烁 美丽动人 随风飘荡 银松雪柳 寒风吹拂 雾气缭绕 千姿百态 情不自禁
四、多音字
模 mï(模糊)没 méi(没有)
mú(模样)mî(淹没)
五、近义词
闪耀----闪烁 奇观----奇景 凝结----凝固 弥漫——充满 模糊----朦胧 蒸腾----升腾 缭绕----萦绕 闪烁——闪耀 缀满——挂满 漫步——散步 观赏——欣赏 晶莹——透亮 笼罩——笼盖 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六、反义词
凝结----融化 弥漫----消散 模糊----清楚 赞叹----批评 严寒----酷暑 美丽----丑陋 饱和----稀少 逐渐----迅速
七、词语解释
1、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2、琼枝玉树:形容树木一片银白,就像用白玉雕成的。文中指松花江两岸的树一片银白,晶莹美丽。
3、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四上语文第七单元复习要点
八、词语积累
1、描写霜的词语:薄霜铺地 霜若白盐 白霜片片 银霜遍地
2、描写雪的词语:鹅毛大雪 洁白无瑕 粉妆玉砌 银装素裹
3、中国四大自然奇观:桂林山水 云南石林 长江三峡 吉林雾凇
4、描写天气寒冷的词语:三九严寒 大地冰封 冰天雪地 滴水成冰
5、描写景色的诗句: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唐]杜 甫 《江畔独步寻花》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绝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清]高鼎《村居》
6、保护环境的公益用语: 绿色环保,共建和谐!创造和谐环境,追求卓越人生!自然充满绿色,家庭充满爱意,社会充满和谐!
九、拓展补充
1、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造句:在海上观看日出,太阳最初只露出一点点光亮,逐渐地太阳越来越大,最后就整个儿跳出了海面。
2、看着这美丽的雾凇,你想起课文中的这样一个片断。
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岑参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也可以用来赞叹这一美丽景象。
3、选用以下的词语写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
蒸腾 模糊 弥漫 淹没 缭乱 洁白晶莹
今天的雾真大啊!一开门,这蒸腾的雾气迎面扑来,田野里、小河边、马路上到处弥漫着洁白晶莹的雾气,渐渐地,近处的小树、房子模糊了,慢慢地淹没在这湿漉漉的大雾中了。
4、《雾凇》是写景的文章,吉林的雾凇最为特别,吉林还有“北国江城”的美称。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雾凇形成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饱和的水汽”,二是“遇冷凝结”。雾凇的形成是一个逐步而缓慢的过程。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
四上语文第七单元复习要点
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
24、春联
一、生字组词
贴 tiē(T 贝)粘贴 张贴 增 zēng(Z 土)增多 增添 添 tiān(T 氵)添加 增添 览 lǎn(L 见)展览 浏览 荣 rïng(R艹)繁荣 欣欣向荣 颂 song(S 页)歌颂 赞颂 辞 cí(C 舌)告辞 辞别 律 lǜ(L 彳)规律 声律 奥 ào(A 大)深奥 奥秘 益 yì(Y 皿)开卷有益 益处
二、比一比再组词
贴(张贴)增(增加)添(添加)览(浏览)荣(光荣)粘(粘住)赠(赠送)舔(舔嘴)缆(缆绳)荧(荧光)颂(歌颂)辞(辞别)律(纪律)奥(奥妙)益(益处)项(项目)甜(甜味)津(津津有味)澳(澳门)溢(洋溢)
三、重点词语
张贴 增添 浏览 繁荣 歌颂 声律 奥妙 和睦 气氛 揣摩 欢乐祥和 幸福美好 和谐动听 抑扬顿挫 欣欣向荣 辞旧迎新 各种各样 万紫千红 开卷有益
四、多音字
当 dāng(当然)卷 juǎn(卷发)dàng(当真)juàn(试卷)
五、近义词
增添(增加)依然(依旧)展现(呈现)歌颂(赞颂)和睦(融洽)表达(传达)祝愿(祝福)讲究(讲求)揣摩(推敲)领略(感受)祥和(平和)浏览(扫视)神州(中国)烂漫(灿烂)和谐(协调)奥妙(奥秘)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六、反义词
增添(减少)浏览(精读)歌颂(批判)勤劳(懒惰)和睦(争吵)祝愿(诅咒)细心(粗心)祥和(凶暴)和谐(杂乱)抑扬顿挫(平铺直叙)
七、词语解释
1、抑扬顿挫: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四上语文第七单元复习要点
2、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颜色艳丽。
3、欣欣向荣:比喻事业繁荣兴旺。
4、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打开书本阅读,就会有收获。
八、词语积累
1、表达美好祝愿的成语:一帆风顺 一路顺风 金玉满堂 心想事成合家欢乐 百年好合 万事如意 马到成功
福如东海 寿比南山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春联: 到处山欢海笑,遍地虎跃龙腾。
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朝晖。
人寿年丰家家乐,国泰民安处处春。
九、拓展补充
1、春联也叫“门对”、“春帖”、“对联”,起源于桃符。文中介绍了春联的特点:
1、讲究对仗
2、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对仗是指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2、《春联》一课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读背春联的好处。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它的上下联都是(竖着)写的,读时(从右往左),横批是(横着)写的,(从左往右)读。
3、对对子。
绿柳对红桃 桃红对柳绿 神州对大地 海角对天涯 雨雪对风霜 春风对秋雨 漫山对遍野 旧岁对新年 鸟语对花香 明月对清风 舒眉对开口 和风对细雨 蓝天对碧海
山光对水色
地北对天南
虎啸对龙吟
辞对贺
秋雨潇潇对春风徐徐 风扶千条柳对雨润万朵花
风绿千条柳对雨红万朵花 古木参天对雪峰插云(新苗茁壮)门对千根竹对家藏万卷书 山美水美春光美对人新事新时代新(天新地新气象新)
4、要记住的春联。
(1)描绘美丽的春光: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2)展现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3)歌颂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4)表达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5)反映辞旧迎新: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6)展现祖国壮丽河山: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晖。
神州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
四上语文第七单元复习要点
25、古诗两首
一、生字组词
爆 bào(B 火)爆炸 爆竹 屠tú(T 尸)屠夫 屠刀 符 fú(F 竹)符号 符合 孤 gū(G 子)孤单 孤独
二、比一比再组词
爆(爆竹)屠(屠夫)符(桃符)孤(孤单)暴(暴力)居(居然)付(付出)狐(狐狸)
三、重点词语
元日 爆竹 屠苏 千门万户 瞳瞳 孤舟
四、反义词
送----迎 入----出 新----旧
五、词语解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3、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4、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5、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6、绝:无,没有。
7、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8、人踪:人的脚印。
9、孤:孤零零。
10、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 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11、独:独自。
六、词语积累
1、诗句妙解成语:
出水芙蓉(小荷才露尖尖角)落英缤纷(花谢花飞飞满天)不同凡响(此曲只应天上有)一帆风顺(轻舟已过万重山)川流不息(唯见长江天际流)一见如故(相逢何必曾相识)
四上语文第七单元复习要点
2、描写我国传统节日的诗词: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春节)——(宋)叶颙[yïng]《已酉新正》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元宵节)——(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宋)苏轼《水调歌头》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七、拓展补充
1.《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他是文学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元日”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这一天有哪些风俗: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
2.“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改成一幅对联:(爆竹除旧岁,新桃换旧符。)
3.和煦的阳光普照大地,家家户户忙着张贴大红春联。你想到的诗句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江雪》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柳宗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寒江独钓图”。诗的前两句是画的背景;后两句诗是主体,流露出诗人凄清、孤独的落寞情调。是不屈精神的人格化身。诗中最能表达作者心情的词是“孤舟”和“独钓”,从中感受到诗人孤独寂寞、顽强不屈的心情。
5.请你先把《江雪》这首诗中描绘的情境想象成一幅画,再写下来。这是隆冬的时节,寒风凛冽,大雪铺天盖地,漫山遍野一片白茫茫,所有山岭都没有了鸟儿飞翔的影子,所有小路上也都没有了行人的足迹。这时,只见寒冷的江面上,孤单单地漂着一条小渔船,船上有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独自冒着大雪在垂钓。
练习七
春满人间:指生机勃勃的春意充满人间。形容充满生机的景象。千帆竞发:许多船只争着出发前行,形容声势浩大。
万马奔腾:仿佛无数匹马奔腾跳跃。形容声势浩大、进展迅速的壮丽景象。六畜兴旺:六畜指牛、马、羊、鸡、犬、豕。比喻养殖业兴旺发达。五谷丰登:五谷指稻、黍、稷、麦、菽,泛指农作物。形容收成好。国泰民安: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复习要点:
《小石潭记》
1、怎样发现小石潭?小石潭的全貌?
注意可用原文回答,也可用自己的概括性的语言。
2、写游鱼用了什么手法?
动静结合的手法,拟人的手法。
3、写游鱼的同时提醒我们作者在写水的时候抓住了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手法?
水尤清洌。抓住了“清”的特点。“皆若空游无所依”用的间接描写的手法。
4、记叙的顺序是怎样的?
发现小石潭DDD潭中景物DDD小潭源流DDD潭中气氛
5、“斗折蛇形,犬牙差互”中的“斗”、“蛇”以及“犬牙”的用法?
名词作状语。
6、潭四周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引出作者怎样的感情?(联系背景)
幽深冷寂;贬官失意后的孤凄悲凉的心境。
7、理出作者的情感变化。
无聊DDD快乐DDD孤凄悲凉
《岳阳楼记》
1、《岳阳楼记》何来?
2、岳阳楼概括性的`景象有哪些?
第二段。
3、迁客骚人们的览物之情有什么相同之处?写这两段有什么作用?
以物喜,以己悲。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襟怀,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所谓“进”与“退”分别照应了哪两句话?
5、今天我们怎么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现实意义?
抓住:“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一主旨,结合实际来谈谈。
《醉翁亭记》
1、第一段是不是在写滁州城的地理特点?
不是,写的是琊山的地理特点。
2、“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成语的意思。
3、山中的景物特点是什么?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联系上下文)
抓住:山间早晚变化之景,四季变化之景,为下文滁人有设置了美好的背景。
4、第三段主要有几个片断组成?
滁人游DD太守宴DD太守醉
5、本文的“乐”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山水之乐、游人之乐、乐人之乐。与民同乐的思想。
《满井游记》
1、抓住初春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
2、抓住三个新奇的比喻。
2200..《《邹邹忌忌讽讽齐齐王王纳纳谏谏》》
一、知识梳理 1.需要落实的知识点
A.关于《战国策》:了解历史上的齐威王和邹忌其人 B.五个实词:朝、美、旦、诚、间 C.三个虚词:于、之、孰 2.文本分析
A.三问三答:“三问”的口气和意思没什么改变,“三答”则不同。
“妻”用了一个赞叹性的陈述句和一个反问句,肯定的语气极强,饱含深情,反映了正配对丈夫的偏爱。“妾”重复了妻的反问句,但少了热情的陈述句,肯定的语气减弱了,反映了侧配因地位卑微而对丈夫的畏怯。“客”仅用了一个平淡的陈述句,但有求于主人,又不能曲意逢迎,自然肯定的语气弱得多,显得有些勉强。
B.在“三问三答”的基础上讨论课文内容,引出“三比三喻”、“三赏三变”,领会设喻说理的方法。
二、能力检测
1.下列红色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形貌昳丽(yì)
B.燕、赵、韩、魏闻之(yàn)C.期年之后(jī)D.时时而间进(jiàn)
2.下列红色字解释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不求闻达于诸侯 A.有求于我 B.美于徐公 C.皆朝于齐 D.能谤讥于市朝
3.下列红色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幕天席地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B.吾妻之美我者 C.闻寡人之耳者 D.王之蔽甚矣
4.选出下列红色字解释正确的两项()A.窥镜而自视(偷视)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边和右边)C.上书谏寡人者(写信)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E.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5.下列红色词意思相同的一项()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C.皆以美于徐公 吾以日始出时去人近D.我孰与徐公美 孰视之 参考答案:
1.B 2.D 3.B 4.DE 5.C 2211..《《周周亚亚夫夫军军细细柳柳》》
本课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文章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中,运用对比、侧面烘托等手法,使人物形象熠熠生辉,呼之欲出。
一、知识梳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棘门()彀()弓弩()诏令()....揖()介胄()曩者()辔()称谢().....2.难字认读
彀gîu 诏zhào 辔pâi 曩nǎng 3.形似字
┏诏:诏令 ┏胄:甲胄 ┏驰:驱驰 ┗昭:昭华 ┗胃:胃口 ┗弛:松弛 ┏揖:作揖 ┏弩:弓弩 ┏壁:墙壁 ┗楫:舟楫 ┗驽:驽马 ┗璧:璧玉 4.词语解释
【军细柳】在细柳驻军。军,驻军。【大入边】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边,边境。
【已而之细柳军】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已而,旋即;不久。之,到达。【披甲】披戴盔甲。被(pī),穿着。【锐兵刃】使兵器锋利。锐,使„„锋利。【先驱】先行的卫队。
【不得】不被允许。得,表示许可。【居无何】过了不久。无何,不多时,不久。【于是】在这个时候。是,代词,指这个时候。【约】规定。【驱驰】纵马奔驰。
【持兵】手执兵器。兵,兵器。【揖(yī)】双手抱拳行礼。
【介胄之士】穿戴着盔甲的将士。介,铠甲。胄(zhîu),头盔。课文中介胄的意思是穿铠甲,戴头盔。
【天子为动】天子被他所感动。为,介词,被。动,感动。
【改容式车】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向周亚夫致意)。改容,改变仪容,动容。式车,在车上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表示尊敬。式,车前的横木。现在写作“轼”。
【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谢,告知。【成礼而去】犒劳将军的礼仪完毕后辞去。【嗟(jiē)乎】叹词,表示感叹。【曩(nǎng)者】刚才。
【固可袭而虏】必定会遭偷袭而被俘虏。【久之】很长的时间。之,无任何意义,只是一个为满足音节需要而加的衬字。5.文学(文体)常识
本文选自《________》。该书是________时期________所编撰。原名《________》或《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________。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其在史学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参考答案】 1.
棘门jì 彀gîu弓弩nǔ 诏令zhào
揖yī 介胄zhîu 曩者nǎng 辔pâi 称谢chēn
5.史记 西汉 司马迁 太史公书 太史公记 通史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二、迁移训练 课内阅读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锐兵刃,彀弓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子先驱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子且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无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军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1)天子乃按辔徐行。(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3)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亚夫将军治军严格?
4.文中还有“刘礼”“徐厉”两位将军,作者写这两位将军的作用是什么? 5.从“真将军”周亚夫身上你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1.锐:使兵刃锐利;彀:拉弓。先行的卫队。将要。过了不久。规定。2.(1)天子于是拿着马缰绳慢慢地走。(2)亚夫将军手拿兵器作揖说。(3)穿戴着盔甲的将士不行拜跪礼,请允许以军礼拜见。
3.具体表现在:①军队训练有素,穿戴盔甲,兵器锋利,弓箭拉开。②军门管理严格,即使天子也不得长驱直入,必须下车行走,而且进军营只能从边门进入。
4.用以衬托,突出周亚夫将军是“真将军”。5.带兵以严出名,严格训练方能出成效。2222..《《古古文文二二则则》》
《四知》通过叙述“杨震拒金”的故事,表现了身居高官的杨震廉洁自律,坚决拒贿的高尚品格。
《私心》通过第五伦从内心深处进行挖掘,坦然承认自己也有私心的故事,表现了第五伦的无私奉公,自觉修身揭私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仍有极其深刻的教育意义。
一、知识梳理积累 1.给下列字注音
骘(zhì)邑(yì)谒(yâ)涿(zhuō)辄(zhã)悫(quâ)征辟(bì)便(biàn)宜 2.形近字
┏藉(jiâ)慰藉┏谒(yâ)拜谒┏晔(yâ)范晔 ┗籍(jí)书籍 ┗遏(â)遏制 ┗桦(huà)桦树 3.多音字
┏(yí)遗命 ┏(jí)狼藉 ┏(shěng)省份 遗┫ 藉┫ 省┫
┗(wâi)遗十金 ┗(jiâ)慰藉 ┗(xǐng)反省 4.词语解释 【 辟 】征召。【 举 】推举,选拔。
【茂才】即秀才,通称才能优异的人。汉代以来成为荐举人员的科目之一。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秀才为茂才。
【 迁 】晋升或调动官职。【故人】汉代人在门生故吏面前,自称故人。【 转 】调动(官职)。
【 伦 】即第五伦,东汉大臣。字伯鱼,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便宜】指对国家有利的事。【 悫 】恭谨,诚实。【蕴藉】宽和,宽容。5.文学常识填空
(1)《四知》选自_____,作者____,___(朝)史学家,字___。(2)《私心》选自_____,主人公是____,____是复姓。
(3)《后汉书》以___为体例,与___、___相同,它分为____、___、___合为百篇。
(4)“前四史”是指《后汉书》、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后汉书·杨震列传》范晔南朝·宋蔚宗(2)《后汉书·第五伦钟离宋寒列传》第五伦第五(3)纪传体《史记》《汉书》十纪十志八十列传(4)《史记》《汉书》《三国志》
二、课内阅读 《四知》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 解释上文有关古代官职的四个词?
辟:___举:____迁:____转:____
2. 写出“无知”一词在文中的意思以及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
3. 从刻画杨震这个人物来说,文章第一句属于___描写,作用是突出杨震的_____。4. 王密“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课文并未交待他这样做的原因,你想他会无缘无故给杨震送礼吗?为什么?
5. 翻译下列句子:
(1)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译:_______________。(2)以此遗之,不亦厚乎!译: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征召推举晋升或调动官职调动官职
2.“无知”古义“没有知道(的人)”;今义:愚昧,没有文化。3.侧面贤明
4.不会。王密这么做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尤其是钱财),就是为了升官。5.(1)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2)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不也是很优厚的吗!
2233..《《公公输输》》
《公输》是记述墨子劝止楚国攻宋的事。文章宣扬了墨家“非攻”的主张。这一主张,在战国时代,反对大国侵略小国,是有正义性的。文章还进一步表明墨子之所能够止楚攻宋,并不是仅仅由于他以“非攻”的主张说服了对方,同时也以实际的守御力量制服了对方。
一、知识积累: 辨析加红词在句中的词义 ┍子墨子闻之(先生,老师)子┝愿借子杀之(您)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孩子)┍胡不见我于王?(引见)见┝于是见公输盘。(召见)┕遍鹊见蔡桓公。(进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到)于┝胡不见我于王?(向)┕何有于我哉?(对,对于)┍愿借子杀之。(侮臣者)
之┝宋何罪之有?(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荆之地,方五千里。(的)公输 《墨子》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刹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2244..《《诗诗词词五五首首》》
《采薇》是一首描写戍边士卒生活的诗。诗中主要抒写了兵士们戍边作战的艰苦生活及其思乡之情。
《十五从军征》叙述了一个老兵还乡后才知道家人均已死尽,田园故宅成了废墟,自己已无家可归。暴露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也反映了东汉末年长期战乱带给百姓的深重灾难。
《送别》是一首可以作不同理解的小诗。单从字面上看,这是首送别诗。诗人抓住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杨柳,通过描写、渲染,抒发了离愁别绪。
《清平乐·村居》是一首描写江南农家生活情趣的小词。主题是写农家恬静舒适的生活和怡然自乐的情趣。
《朝天子·咏喇叭》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一、知识梳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霏霏()雨雪()冢()雉()羹().....贻()著地()檐()翁媪()锁哪()......2.形近字
┏冢:坟冢 ┏雉:鸡雉 ┏贻:贻赠 ┏窦:狗窦 ┗豕:犬豕 ┗稚:幼稚 ┗怡:神怡 ┗渎:渎职 3.词语解释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yâ)的样子。【雨雪】下雪。雨(yù),下(雨或雪)。【霏(fēi)霏】雪花纷飞的样子。
【行道迟迟】慢慢地走在路上。迟迟,迟缓的样子。【载(zài)渴载饥】又渴又饥。【伤悲】伤感,悲伤。【始得归】才能够回乡。【累累】连续不断的样子。课文里指荒坟一个挨着一个的情状。【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dîu),洞穴。【中庭】院中。
【旅谷】野生的谷子。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贻(yí)】送,赠送。【漫漫】遍布的样子。【行人】出征的人。【茅檐】课文里借指茅屋。【媚好】声音柔媚动听。【翁媪(ǎo)】老公公和婆婆。【无赖】顽皮。
【乱如麻】烦乱如理麻,理也理不清。4.文学(文体)常识
(1)《采薇》选自《_____________》。这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期,共______________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类。
(2)《十五从军征》选自《________________》。这是南朝宋郭茂倩所编,我们曾学过这本书里的另一首诗《________________》。
(3)《清平乐·村居》是一首___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我们曾学过他的另一首《________________》。
(4)《朝天子·咏喇叭》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散曲家。字____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霏霏(fēi)雨雪(yù)冢(zhǒng)雉(zhì)羹(gēng)贻(yí)著地(zhuï)檐(yán)翁媪(wēng’ǎo)锁哪(nà)4.
(1)诗经 三百零五 风 雅 颂
(2)乐府诗集 木兰诗(或《陌上桑》)(3)词 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4)散曲 散曲丛刊·王西楼乐府 王磐 明代 鸿渐 西楼
二、迁移训练 课内阅读
(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 本诗选自《_____________》,是一首_____________诗。诗中押韵的字是__________ 2. 从托物抒情的表现方法上看,“昔我往矣”,应是离别之悲伤,作者写其景,为什么用“杨柳依依”的关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雨雪霏霏”烘托了“我”归来时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并简述主人公回家时为什么不喜反悲?
4. 全诗采用了___________的结构,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二)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用原文回答
(1)揭示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描写归乡老兵家中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也是写回乡老兵的感受,但与《采薇》有很大的不同。请写出。
3.(探究题)如果这位老兵遇见了昔日的伙伴,两人之间必然有一番对话。想一想他们对话的话题有哪些?
(三)送别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1.给“著”注音。
2.前两句诗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写出含有“杨”或“柳”或“杨柳”的诗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______·村居
茅檐低小,______。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_______,中儿______。最喜小儿无赖,______。
1.将标题及内容补充完整。
2.这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体裁),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描绘了怎样的农村风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朝天子·咏喇叭 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这是一首散曲,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朝代)。2.文中写“喇叭,锁哪”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军愁”,“民怕”至不敢辨真假地步的果真是喇叭吗?你是怎么看的?
【参考答案】
(一)1.《诗经》 兵役
2.“杨柳依依”有多种理解,既是以美景反衬悲情,使悲情更悲,又暗示了主人公出征时正当青春年少。3.凄惨悲怆 主人公把一生中大部分美好光阴耗在杀来杀去的战场上,如今回家,家里一无所有,忆昔思今,不禁悲从中来。
4.先写景后抒情,频繁的兵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
【解析】1题考查有关诗歌常识及文字赏识。2.3题考查以美景衬悲情及情与景的关系,4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注意抓住抒情句品味。
(二)1.(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2)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2.《采薇》运用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法。《十五从军征》则以叙事为主来抒其悲凉凄楚之情。
【解析】内容相同,则区别应在表现手法上。《采薇》有明显的景物描写,则考虑使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十五从军征》具体叙述了老兵的所见所为所感,则考虑以记叙为主,通过记叙来抒情。
3. ①家乡这几十年的变化。②老兵家中的变故。③老兵的经历。④儿时伙伴的生活。【解析】可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年老,爱怀旧)及当时情况,合理想象,还可加上对老兵今后生活的关切、家乡现实情况等内容。答出三点即可。
(三)l.zhuï 【解析】不读“zhù”。
2.烘托挥之不去、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
3.杨花愁杀渡江人 杨柳青青江水平客舍青青柳色新 羌笛何须怨杨柳
(四)1.清平乐 溪上青青草 锄豆溪东 正织鸡笼 溪头卧剥莲蓬。2.词 辛弃疾
3.描绘了恬淡、安适、充满生机的农村风光。【解析】从一家五口各自活动中可以看出。
(五)1.王磐 明代
【解析】注意“磐”的写法。2.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
3.不是。怕的是借“喇叭,锁哪”开道,残害百姓、鱼肉乡里的宦官。【解析】这里属借物抒怀。补充阅读
(一)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回答问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题目中“之任”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之”即:__________________。2.诗的一二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句式。点出了送行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叙事,后四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首诗押_________韵,押韵的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6.这首抒情诗描写离别情绪有何特点?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1.借助字典、根据诗意解释下列词语。
(1)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写出了老朋友分别的地点及环境。B.第三、四句写到诗人对朋友漂泊不定生活的关心。
C.第五、六句是说浮云像游子的行踪,来去不定,落日依恋山峦,不忍与大地告别,就像我对朋友的感情。D.第七、八两句用马的嘶鸣来催促朋友赶快上路,这是用了反衬的手法。3.对全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首联中的“青”、“白”分别写出山水的色彩,“横”写出山的静姿,“绕”写出的水的动态。
B.诗中的“孤蓬”、“浮云”、“落日”都是比喻句中的喻体事物。
C.这首诗采用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给人以鲜明、深刻的感受。D.这首诗将自然美和人性美结合起来,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生动感人的画面。
(三)阅读曹植的《七步诗》完成诗后的题。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提示:作者曹植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丕的弟弟。相传曹丕继承了帝位,百般迫害曹植,曾命他七步中作诗,否则就要加害于他。曹植就吟成了这首《七步诗》。
1.“豆在釜中泣”用了甲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曹植受到曹丕迫害时的乙心情。在甲、乙处应填写的正确一项是()。
A.拟人 悲痛 B.夸张 痛苦 C.夸张 悲伤 D.拟人 愤怒 2.对“相煎何太急”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为什么互相煎熬到这样急不可待的地步呢? B.为什么你要迫害我到这样急不可待的地步呢? C.互相煎熬何必这么急迫呢? D.你要迫害我何必这样紧急呢?
(四)阅读南宋诗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完成后面的题。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真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注:连枷,打场用的一种农具。
对四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用比喻修辞,意思是为了打稻而新筑起来的稻场平坦得像镜面一样。B.第二句是写家家户户的农民趁着霜后的晴天,抓紧时间在场上打稻。C.第三句是说在打稻的声音中夹杂着人们的欢声笑语,人们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远处传来的雷声也仿佛显得轻微了。
D.第四句写连枷的声音从夜晚响到天亮,表现了人们劳动的紧张。
(五)阅读唐代诗人李益的《汴河曲》完成后面的题。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注①汴河,指隋炀帝所开的通济渠的东段。②长堤,隋炀帝在通济渠沿岸遍植杨柳,又称隋堤。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妥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怀古诗,意在提醒人们从骄奢淫逸终至覆亡的隋王朝统治中汲取教训。B.
一、二两句以满目春光与隋宫旧址作对比,热闹和冷寂形成对比和强烈的反差,更显得无限凄凉。
C.后两句把兴亡之感再上升一层:已作历史陈迹的隋堤之上,纷纷扬扬的杨花,似乎是对隋炀帝的无情嘲弄,以美景衬哀情,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D.诗人走上长堤,想起隋炀帝的悲剧,不禁增添了无穷的忧愁和惋惜。【参考答案】
(一)1.赴任 往
2.对仗 地点 友人要去的地方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4.抒情
5.in 秦、津、邻、巾
6.离情别绪是历代诗人喜爱的主题,大多离不开一个“怨”字,但这首诗,不落窠臼,一扫哀怨惆怅的低回情绪,以开阔的境界,豪放的笔触写下了这首送友人赴任的壮行诗。诗中表现了作者对好友的诚挚情谊,反映了当时有为青年的积极进取精神。这种重事功、轻离别的进取精神,曾给后人以很大的鼓舞。
(二)1.(1)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2)清澈的水(3)分别(4)这儿 2.D 3.C
(三)1.A 2.B
(四)C
关键词:小学语文 单元复习 重要性
单元复习是小学生必须完成的语文学习任务,通过单元复习,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对课堂中的重点进行回顾、总结和归纳,进而能够灵活吸收和应用语文知识。小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复习方式是否科学合理都是影响单元复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需要明确单元复习的重要性,并且积极探索相关复习策略。
一、小学语文单元复习的重要性
1.理论层面上的重要性
优秀教师刘劲岑曾经说过:“知识就像是零散的珍珠,教师的任务就是把这些珍珠穿成串。”刘老师是教数学的,但是他这句话在语文教学中仍然适用,特别是在复习课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把教材里的知识化零为整,形成系统、相互联系的内容。对于教材知识的穿线,每本书、每个单元、每个阶段都要进行处理,教师要融入各类语文知识。如何把教学中的重点知识连接成易于复习和总结的内容,是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温故知新”是单元复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学生一方面要“温故”,另一方面还需要“知新”。这是学生深化语文技能和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反思、合作探索,通过对知识的创新和应用来提升自身语文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德国学者狄慈根曾经说过:“重复是学习的母亲。”复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系统化、条理化的语文知识。教师需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否提升,有没有形成完整的语文知识系统。教师要有意识地点拨和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梳理,进而形成完备的语文知识体系。
2.实践层面上的重要性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提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设计复习内容的时候,充分加入词语盘点、作文素材和课后习题;对于阅读内容要进行重点复习,其中主要有对文章内容、写作技巧、中心思想的复习。教师通过仔细斟酌,提出有效的复习方法和指导方案,进而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迁移和拓展。
一是词语复习的重要性。词语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部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词语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也是为学生将来进一步的语文学习夯实基础。如果能在小学打好地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游刃有余。
二是复习课文中心内容的重要性。课文内容的复习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复习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提出复习目标“回顾课文内容,积累经典诗句”。接下来让学生回顾本单元那几首古诗,并且到黑板上默写出古诗的内容,学生在黑板上默写完《忆江南》《洞庭湖》等古诗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回顾诗句的内容、作者作诗的背景以及想表达的中心思想。
三是复习顺序的重要性。在进行单元复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字词句篇”的线索进行复习。可以从词语盘点开始,问学生难写的字有哪几个。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写出所有的字,但是他们可能不清楚有些难字的含义。所以教师应该首先讲解字的含义,而后再进行句子的讲解。例如,在复习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澜”这个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讲出这个字的写法,通过示范来让学生回顾“澜”字的笔画。而后进行释义,“澜”就是波浪的意思。这个字可以用到“波澜壮阔”这个词中。教师指导学生首先进行对“字”的复习,而后复习“词”的意思,最后进行对“句”和“篇”的复习,这种一气呵成的复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做到“温故知新”。
四是知识分类的重要性。教师在复习教学中,需要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此来突出语文知识的整体性。比如,可以把复习内容归纳成:查阅字典,方法汇总;整理病句,类型汇总;标点符号,用法汇总;句式转换,形式汇总等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了清晰的复习思路,进而能够对教材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利用专项复习的方法,学生大大提升了对语文的复习效率。例如,教师在强化学生的字词掌握时,不需要全部采用默写纠错的形式,可以让学生相互检测,提出彼此的错误,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互相检测中总结出易错的字词,并且将易混易错的形近字总结到笔记本中。
五是复习中拓展课文内容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难免会漏掉课文中的知识点,不同的教师对于语文教材也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握,对于教学内容有着各自的处理方式。所以,教师可以把单元复习课程当作良好的查缺补漏平台,在复习中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全面掌握,进而做到温故知新。这里学生的强化并不是说利用题海战术和机械重复来为难学生,而是通过复习易混易错点,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学生在“温故”中,自然就会对知识进行拓展和迁移,最终达到知新的目的。
二、提升学生复习兴趣的方法
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经说过:“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复习课单纯地当作学习过程的重复,学生要做的就是把前面的作业再做一遍,把学过的课文再读一遍。复习课就如同是电视节目重播,过程乏味枯燥,味同嚼蜡。在这种复习模式下,学生无法产生任何兴趣。
1.将复习课主动权给学生
一般来说,教师在小学语文单元复习中都会应用快速讲述的方法,这个过程中学生只能机械地听老师的讲述,虽然速度快,但是复习效率较低。教师需要明确语文学习中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的思路来设计复习课堂。
比如,教师可以首先告诉学生本节复习课的内容要点,而后让学生推举出复习小老师,使其从老师的角度来安排复习内容,模仿老师之前的复习模式带着大家进行语文复习,对于表现良好的小老师,教师可以给予积分奖励,并且实时提出学生问题的错误,引导大家对其讲解进行补充。这种复习方法不仅减小了老师的负担,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在单元复习中,教师需要少说一些“你需要明白……”“你需要记住……”同时多让学生主动陈述、主动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复习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复习策略。
2.利用课件提升复习课趣味性
在小学语文复习课中,教师常常让学生通过重复知识点来复习,这种方式缺乏灵活性,效率低下。教师可以把复习内容制作成幻灯片或者教学课件,让学生通过动画、图片和声音来复习课文。在这种复习方式下,学生不再感到枯燥乏味。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单元复习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创造性,力求让单元复习课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使其获得“成就感”。只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始终本着为学生着想的思路去改进教学策略,学生一定能够获得高效、快乐的复习。
参考文献:
[1]郭晓莎.提升小学语文复习课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学习,2015(21):68-68.
[2]魏南疆.回归也是一种超越——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两个切入点[J].中学语文教学,2014(6):47-48.
[3]苏凤岭.试论单元复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小学语文,2015(52):12-12.
【四上语文八单元复习】推荐阅读:
六上第八单元语文复习09-10
苏教版四上语文单元09-14
八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五单元复习题10-24
苏教版四上语文各单元09-22
四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案10-09
第八单元测验卷语文05-24
八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范文07-26
八年级上语文一单元09-08
语文上册单元复习06-19
八年级上语文一单元教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