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总复习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一单元总复习(通用8篇)

第一单元总复习 篇1

一、用括号内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We will solve problems by_____________(regard)them as challenges.2.Why don’t you join us to practice____________(swim)in the pool?

3.I think_____________(listen)to tapes is the best way to learn more English.4.We get excited about something and then end up __________(speak)in Chinese.5.Let’s______________(not worry)about our problems.6.It is our duty____________(try)our best____________(deal)with each challenge in

our education with the help our teachers.7.It’s not a problem—it’s a challenge.Enjoy__________(face)it.8.,Students in our class haver finished _______(read)the article.9.My teacher told me “either”has two___________(pronounce).10.CCTV is starting a project _____(call)”Looking for the most beautiful country teachers.” 11.It is easy for him _______(climb)the tree.12.The teacher went ouver the same point so often that the children were _____(bore).13.He learns English by ______(listern)to English songs.14.Mr.Jiang is a learned person, and he has lots of _________.(know).15.He often helps Lily _______(study)English.一、单项填空:

()1.—How do you learn English? — I learn English by_____________.A.listen to tapes B.speak it C.listening to tapes D.ask the teacher()2.If you have questions, you should ask the teacher ______________help.A.from B.on C.for D.to()3.He speaks too quickly______________.A.understand B.write them down C.to understand D.to write down them()4.As time _________, we know each other better.A.goes by B.passes by C.went on D.going by()5.Tony thinks it is easy____________ English.A.study B.learns C.to learn D.studies()6.Every year thousands of foreign students come to London to_______ their English.A.improve B.enjoy C.help D.teach()7.—Why did you quarrel(争吵)with your mum? — She was always___ a little kid.A.regarding me as B.thinking me as C.treating me like D.thinking of me like()8.When I spoke English, people there always laughed __________me.A.at B.in C.over D.from()9.— I don’t know how to deal with these old books.—_________ giving them to the children from poor families? A.What about B.Why don’t you C.Shall we D.Why not()10.When he heard a cry for help, he ran out as as he could.A.hardly B.quickly C.finally D.slowly()11.--What do you think of Mr.Green?

--I find ___difficult to work with him.A.this B.them C.it D.that()12.— How is your English study? — Not bad.But I_____ learning English grammar.A.am interested in B.am good at C.have a little trouble D.have no trouble()13.My sister is afraid ________ out at night, because she is afraid ______dark.A.of going, to B.to go, of C.going, of D.to go, to()14.If you don’t know how to read new words, ______ a dictionary.A.look up them in B.look them for from C.look them up in D.look for them from()15.I don’t like bread.I won’t eat it_________ I am very hungry.A.while B.when C.as D.unless 三.同义句

1.Can you tell me the word’s pronunciation? Can you tell me how ___ ___ the word?

2.The little girl is too young to look after herself.The little girl isn’t ___ ____ to look after herself.3.She’s afraid to go out at night.She is ____ ____ going out at night.4.It is very helpful for me to read English magazines.____English magazines______me a lot.四.根据汉语完成英语句子,每空一词。1.如果你有困难,请向老师求助。

If you have any difficulties ,please ______your teacher_____.2.他们正在学习备考英语。

They are _____ _____an English _____.3.我一到上海就爱上了它。

I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it as soon as I got to Shanghai, 4.因为大雪他昨天没有去参加聚会。

He didn’t go to the party ______ _____ the heavy snow.5.你读得越多,你就会读得越快。

____ ____you read ,____ ____you’ll be.6.她坚持练习弹钢琴,所以她钢琴弹得很好。

She _____ ____ ____the piano ,so she plays it so well.五.英汉互译

一、短语.1.by making flashcards 通过做单词抽认卡 2.ask…for help 向某人求助 3.read aloud 朗读 4.that way(=in that way)通过那种方式 5.improve my speaking skills 提高我的会话技巧 6.for example 例如 7.have fun doing sth 玩得高兴

8.have 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 与朋友对话9.get excited about 为…高兴,激动 10.end up speaking in Chinese 以说汉语结束对话

11.do a survey about… 做有关…的调查 12.keep an English notebook 记英语笔记 13.spoken English(= oral English)英语口语 14.make mistakes in sth 在… 犯错误 15.get the pronunciation right 使发音准确 16.practise speaking English 练习说英语 17.first of all 首先 18.begin with 以…开始 19.later on 随后 20.in class 在课堂上 21.laugh at 嘲笑 22.take notes 记笔记

23.enjoy doing 喜欢干… 24.write down 写下,记下

25.look up(v + adv)查找,查询 26.native speakers 说本族话的人 27.make up 编造,虚构,化妆,打扮 28.around the world 全世界

29.deal with 对待,处理,解决 30.worry about(be worried about)担心,担忧 31.be angry with 生某人的气 32.stay angry 生气 33.go by 消逝 34.regard…as… 把…当做…

35.complain about/of 抱怨 36.with the help of 在…的帮助下

37.compare…to(with)… 把…和…作比较 38.think of(think about)想起,想到 39.physical problems 身体上的问题 40.break off 中断,突然终止

41.not…at all 根本不,全然不 42.make complete sentences 做完整的句子

43.join 加入某团体 并成为其中一员; join in与take part in指参加到某项活动中去.44.be afraid of 害怕 be afraid to 害怕

45.have trouble in doing sth 做.有困难 46.study for a test 为考试用功 47.make vocabulary lists 做单词表 48.too …to… 太…而以致于不能做 49.watch English-language TV 看英语电视 50.to begin with 首先 51.take a lot of grammar notes 记大量的语法笔记 52.look up the words in a dictionary 查字(词)典

第一单元总复习 篇2

到了高三复习阶段,许多学生都会遇到同一个问题——过不了英语单词关。用学生的话说就是英语单词记过就忘,记得快也忘得快;而教师往往也会疏于词汇复习有效方法的探究。因而,如何使用合理的方法使词汇复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值得教师重视和研究的一个问题。在教授新课时,许多教师都采用丰富而生动的多媒体辅助,精心设计引入新课的第一教时,以帮助学生了解阅读文章的背景、主题并积极拓展相关知识,让学生看到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那么,为什么要到复习的时候把这片森林变成“木条地板”呢?

牛津英语(上海版)S3A第一单元“Helping People”一课的话题为“帮助他人”,教材的阅读文本内容是三则校园活动报道,拓展阅读是关于献血志愿者的。前者内容虽然是校园故事,但是类似的活动在本地区缺乏普遍性,而后者内容则因很多学生尚未达到法定的献血年龄而不为学生所熟悉,所以,就文本内容而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关系并不密切。

我所执教的班级为理科班,学生以理科成绩见长,不少学生对于英语的词汇积累有畏难情绪,平时教学中的常规默写的效果不理想,词汇的碎片化现象比较严重。学生词汇识记与综合运用之间落差影响了他们对本学科的学习信心与内驱力。

高三复习阶段对于语言知识与能力的融合度要求比基础年段高,教师应该综合高中阶段的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把词汇分主题梳理、归类,设置适当的情境,帮助学生把知识的复习与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达到融会贯通,并在温故与知新之间搭起脚手架,让学生能循序渐进,跳一跳摘到“果子”。

[问题提出]

要让一个个孤立的词汇变得鲜活起来的重要手段是让它们回归本原,把词汇复习和课文主题复习整合起来,即在一个具体的主题“Helping People”框架内收集、归纳、操练语言,并在适当的语境中加以灵活运用。

我预计本课时的重点与难点有三个方面,即如何把散落在各处的词汇收集起来;如何对这些碎片语料进行操练;如何在学生进行综合运用时给予必要的帮助。针对这些重点与难点,我在本节高三词汇复习课的教学中,尝试以课文主题为线索,通过激活学生的词汇记忆库,把与主题相关的重点词汇归类,再巧妙设计使用语境进行分类操练,以听力素材的输入给予学生输出的样本,帮助学生结合一定的语言技能通过综合运用这些词汇来完成具体的输出任务,从而将词汇与使用语境紧密结合,既兼顾了课文内容又有选择地复习了词汇,还突破了词汇复习的瓶颈。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复习第一课的主题词汇,能够用第一课中的词汇进行演讲。

能力目标:学会具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观点的技巧。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的意识,学会团队合作。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激发学生将其在第一课中所学知识应用于说服性演说中;教学难点是收集归纳与主题相关的语言表达。

(三)教学设计及重点环节说明

1.Pre-task环节

我以白血病患儿急需骨髓移植来康复的图片与问题引入,快速进入本课的主题“Helping People”。我提问:"Where do you think these children are?Why are they there?”

2.Whi le-task环节

第一,激活学生的词汇记忆,有意识地进行归类梳理。在导入话题之后,我从“who need(s) help”这条线索把课文中的需要帮助的相关人群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归拢在一起。我归纳几种表达人群的方式:the+adj./participle,如the poor,the disabled;(n.),如flood victim;those (people)+prep.,如those (people) in trouble/difficulty/need/;those (people)+who,如those (people) who need blood。另外一个线索是“How can we help them”,我把课文中的重点动词都集中在一起进行复习。

●to sponsor/to finance a charity event/

●to donate—to/(to give donation)

●to sacrifice——for

●to volunteer to do/(to be a volunteer)

●to participate(take part) in

●to raise funds/to collect money

●to do sth.for chari ty/in aid of/forthe benefit of

●to be willing to do

●to appeal to sb.for (to make anappeal)

我以两个概括性的问题为抓手,把学生被动的接受状态改为主动参与。这一活动主体的改变让课堂变得生机盎然,使散落在各处的词汇朝着一个相对集中的主题聚拢过来,形成相互关联的网格知识,为接下来的学生操练活动准备好了语言素材。

第二,在语境中训练和拓展,达到初步运用的要求。语言知识的收集完成之后,教师需要根据语料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操练方式,但是这些初步运用的操练都必须在一个相对集中的语境中。我利用5个句子的补全或翻译拓展来帮助学生达到初步运用的要求。

在归纳核心词汇donate和require这两个动词的基本用法后,我先让学生补全下面的句子:Donating blood to people in need requires courage rather than pain while helping to save a life.在这个基础上,我接着又追问了以下两个问题要求学生用完整的句子回答:“What does caring for the old require?How about helping the dropouts in poor mountainous areas?”

我通过对重点句型的操练对学生输出环节做好铺垫,以下这个翻译句子糅合了pattern和idea:It is calculated that the Hope Project received nationwide donations of 286 million yuan in2006 and financed 290,000 dropouts.

我融入学校里发生过的真实事例来操练,唤起学生的记忆:It was a great idea for last year's graduates to raise money by selling secondhand books for the students in Zangwen Middle School,Yunnan Province.教师可以追问:“What else can be a great idea to raise money?What other idea do you have?”

我通过整句翻译来直接展示必要的句型。How would you feel if you were dying from lack of blood while others are not willing to donate?(如果你快要死于缺少血液而别人又不愿意捐给你,你会有什么感受呢?)I heartbroken when I saw these homeless people shaking in the cold wind.(看到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在寒风中颤抖,我的心都要碎了。)

这个操练环节由教师设计的比较机械的补全句子入手,过渡到学生在初步运用的同时引发他们思考如何关爱老人和失学儿童的真实问题,并在师生问答时使学生进入到他们自己创设的语境中。虽然难度逐渐提高,但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进入了兴奋状态,他们都积极地动脑筋来回答问题,达到“情”与“义”紧密结合的效果,也为下一步的综合运用奠定了基础。

第三,提供素材与示范,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在完成复习“Helping People”这个主题后,我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词汇来进行演讲,呼吁人们帮助有困难的人。学生仅靠课文中语言材料和已有的能力水平是难以完成的。于是,我就让学生边听演讲边在画线处填入空缺的单词或句子,既让学生关注那些画线处的关键点又巧妙地提供了一个范例,让学生从中总结出有说服力的演讲具有的结构和特征(听力材料文本为教材第4单元的写作内容)。有了这些材料的支撑和准备,学生发现要组织一个发言稿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以做替换练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自己创设情境、造句子、组织文本等。

3.Post-task环节

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他们想要帮助什么人以及怎么帮助他人。教师要提醒他们组织演讲稿时参考手头的听力材料文本,并随时检查是否运用了他们在之前总结出来的5条演讲稿特点。最后,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进行演讲,每组完成以后由其他学生来点评,评价侧重演讲内容、组稿技巧、词汇运用三方面。

4.课后作业环节

独立完成150字的演讲稿,进一步巩固本课的复习内容。

[自我反思]

这堂课从最初的思维火花开始,经历了大致的设计思路成形、教学设计斟酌、磨课研讨改进直至最后的公开执教,从中我得到了一些启发。

要培养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就要刺激学生求知的欲望,让他们在交流中唤醒沉睡的词汇记忆库。激活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二是通过巧妙的归类把新旧词汇揉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滚雪球”的效应。从“温故”过渡到“知新”的活动起点低,容易让学生进入状态,只有让学生进入了学习的状态,才有可能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目标达成度。当然,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要主次分明,不要面面俱到,梳理的角度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主题的确定进行变化。

要培养学生的语言产出意识,就要让学生根据词汇的意义自己构建情境,提高他们语言运用的主动性。教师要特别关注精讲多练,突出重点与难点,以避免学生消化不良。还要关注练习的梯度,从机械操练到灵活运用的节奏把握恰当,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操练阶段思维的拓展不可忽视,不能只停留在教师给idea,学生操练,而是要让学生自己思考new idea为输出做准备。

要扩大词汇的交际功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就要把词汇与句子结合起来,把句子关系糅合到语篇中去。教师要把所学的词汇延伸到某一种语言功能上,设计一个或多个产出性的任务,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在设计一个培养综合能力的任务时要考虑完成它所需要的词汇、句型、与课文主题相关、此任务所需要的技能要求等方面的因素,在学生有困难的地方铺设台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鼓励,给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和舞台。

本节课的最后输出阶段还可以做得更精细。在学生展示小组成果时,教师可以设计检测量表,以此进一步检测本节课的重点落实情况。另外,课后作业的要求还可以加大难度,如增加一些含有相关词汇的阅读量或指导学生运用所学词汇结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和生活实际在课后做仿写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词汇,既巩固了所学词汇,又可以降低学生的遗忘率。

[专家点评]

在这节高三复习课中,陆跃勤老师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薄弱环节——语言材料的匮乏,设计了以“Helping People”为主题的复习课。围绕“Helping People”这一主题,通过创设语言情境和各种语言实践活动,激活学生的语言知识,并帮助学生在完成语言交际任务的过程中运用这些语言知识。这一做法有效地激发了高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高三学生英语语言复习的实效性,加强了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把语言知识的复习和运用有效地结合起来,并有效地进行了道德情感教育,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这节课打破了以往教师只要求学生单纯死记硬背词汇的做法,富有创意地在围绕主题复习的过程中,抓住圣诞节这一真实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在欢乐时要想到帮助别人,在讨论中引导梳理出topic vocabulary,突出常用的名词、动词及相关表达法、常用句型等语言结构。陆老师通过问答、翻译、听说、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和运用这些语言知识。在教师的循循善诱及时点拨下,巧妙地借助补充语料给学生铺设台阶,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显著,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第一单元总复习 篇3

考查方式

由近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看,《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考查的内容涉及不多,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第二单元考查的知识点相对比较集中,主要考点有:规律的相关知识、意识的反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的特征、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等。命题者常把这些内容与唯物论、辩证法等有关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查,试题主要以考查理解、运用能力为主,题型多种多样,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所以对这些知识必须熟练理解和掌握。

知识精讲

考点1哲学

解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但是哲学不等于世界观。每个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都会自发地形成世界观,一般人的世界观都是零散的、朴素的、自发的、缺少论证的,而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觀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二者的区别:①研究范围和对象不同。哲学把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关于整个世界一切领域的一般知识,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各种具体知识共性的抽象与概括。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世界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事物及其过程。②方法论不同。哲学告诉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根本方法、一般的方法。而具体科学则告诉人们应如何具体分析和处理人与外部世界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二者的联系:①都把现实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②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则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指导。

例1(2010·全国新课标卷,20)“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

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反映了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故②、④正确,选c。

考点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解读: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例2(2010·全国新课标卷·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理解。“形者,有生之本”是唯物主义观点,B、C、D项均属唯物主义观点,A项是唯心主义观点,故选A。

考点3哲学中的“两个对子”

解读:哲学中的“两个对子”是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二者的区别表现在:它们所回答的是哲学中的两个不同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在于对谁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是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本原的,都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本原的,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根源在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的问题所作出的不同回答。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的,属于辩证法;采取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的,属于形而上学。

二者的联系表现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又受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影响和制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所以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因为:第一,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一般说来,首先需要解决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然后才能进一步解决这个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第二,如何解决世界的本质问题,规定了在解决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上的方向。第三,在哲学史上,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独立的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哲学派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因为客观事物本身既是物质的,又是联系的、发展的。正确地、如实地揭示世界的本质,不仅要坚持唯物的观点,而且要坚持辩证的观点。没有辩证的观点就不可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底,就不可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考点4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具备一定的经济、政治、科学的条件下产生的,是对人类哲学思想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批判地继承与创造性地发展。从哲学的研究对象来看,它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明确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普遍本质与普遍规律是哲学的研究对象。这样,它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对世界的普遍本质和普遍规律进行研究,才使哲学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高度统一起来。从使命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不仅要科学地解释世界,更强调要革命地改造世界,强调哲学要为实践服务,强调自己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在实践的基础上把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来看,它从不自封

为最终完成的知识体系,而把自己看做是一门创造性的科学,它随着实践与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

例3(2010·江苏卷·2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A.实践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

D.历史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故A正确。

考点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解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考点6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解读:二者的区别:①含义不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②科学性不同: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迄今为止最科学的哲学。③发展阶段上有差别:哲学有许多门类、派别,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许多发展阶段;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又包括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高度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高度统一的完整理论体系,代替了历史上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新阶段。

二者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上优秀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没有哲学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正是因为哲学发展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新阶段。才使其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使哲学重新焕发了生机,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考点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解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其哲学依据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考点8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解读: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这一哲理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例4(2010·北京卷·26)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

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

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

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意识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过程,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故选c。

考点9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解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發、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考点10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解读: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注:①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②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的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

例5(2010·江苏卷·2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的特点。题中选项具有迷惑性。变化不等于发展,B表述不准确;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c错误;D与题意无关。故选A。

考点11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解读: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注:①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②静止有两方面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考点1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解读: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

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例6(2010·全国新课标卷·39)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

参考答案: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经济不景气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规律是事物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规律,是不严谨的。

考点1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辨证关系原理

解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

考点1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解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的顺利进行,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事物的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立足实践,以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活动。

例7(2010·全国新课标卷·21)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而实践提供的新的认识工具促进了认识的发展,故②、③正确,选B。

考点15认识的来源、认识的获得途径、认识的目的、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对象、认识运动的规律

解读:①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基础和认识的目的都是实践。②认识的获得途径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从根本上讲都来源于实践。在我为间接经验而在别人仍为直接经验。要真正地消化和理解间接经验也必须通过实践。③认识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也是人们实践的对象。认识客观事物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实现认识的目的。④认识运动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次循环,都相对地上升到了较高一级的程度。

例8(2010·上海政治卷·17)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是指()

A.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最普遍的规律

B.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

C.有效提供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

D.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实践的理解。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故B正确。

考点16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解读: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確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考点17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解读: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例9(2010·福建卷·39)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材料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日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解析:本题以两会提出的“人们生活有尊严”为素材,体现的是党和国家重视民生的民本思想。本题考查《生活与哲学》模块的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为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题型为体现类,要结合材料、论据、论点对应作答。本题知识点非常明确,即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根据材料,从古代民本思想到党的“以人文本”思想的变化作答。

参考答案:①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到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②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③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

考点18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解读: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遇到困境完全归诸客观、遇到顺境完全归诸主观是形而上学的做法,要注意克服。另外,这些条件并不是不可改变的,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从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巩固练习

1恩格斯说过:“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礎,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表明()

A.人的思维的本质是自然界的变化

B.人的智力随自然界的发展而自发的发展

C.意识是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D.人的思维和自然界本身关系不大

2达·芬奇说过:“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这表明()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理论是对实践的主观反映

D.实践是理论的归宿

3博克说过:“一个人只要肯深入到事物表面以下去探索,哪怕他自己也许看得不对,却为旁人扫清了道路,甚至能使他的错误也终于为真理的事业服务。”这是因为()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与谬误没有界限

C.认识具有无限性

D.真理需要检验

第一单元总复习 篇4

文化与生活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课时跟踪练

一、选择题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下列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的有()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③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④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解析:②中“润物细无声”、③“久而不闻其臭、久而不闻其香”均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①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④错误,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选C。

答案:C 2.2017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5周年。75年来,“文化为人服务”的思想激励一代又一代文化工作者走出书斋,投身沸腾的生活,走入人民大众之中,创作出一批批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这说明()A.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B.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解析:“文化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激励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走出书斋,投身沸腾的生活,走入人民大众之中,创作出一批批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这就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故C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故排除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故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答案:C 3.《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当历史的尘埃落定,许多喧嚣一时的东西都会烟消云散,唯有优秀的文化会长留世间,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温暖和精神的慰藉。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看到了()①优秀文化能陶冶人们的情操 ②优秀文化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③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起着主导作用

④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深远影响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优秀文化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温暖和精神的慰藉,这一观点看到了优秀文化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深远影响,①④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②不选;不能说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起主导作用,③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答案:B

4.环保教育不能仅靠说教。近年来,我国建设了一批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了“创建绿色家园,建设富裕新农村”等活动。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得到了

进一步加强。这表明()①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④

C.①③

B.②④ D.②③

解析:我国建设了一批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依托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了“创建绿色家园,建设富裕新农村”等活动。这表明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答案:A 5.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北圆南方的坛墙和圆形建筑搭配方形外墙,是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的体现。这意味着()A.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B.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解析: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影响着人们对天坛的修建,这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本题选A项;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A

6.2017年10月24日,党的十九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其中对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中,要求党员要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样要求是因为()①一定的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人们的行为选择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③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④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A.①②

C.②③

B.①④ D.③④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①与题意无关。人们的行为选择受特定的文化背景的影响,而不是取决于文化背景,②错误;党章的要求表明了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③④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答案:D 7.美国有一位宇航员,在向太空出发之前,媒体问她:“如果只能带一样东西,你带什么?”她说,“我要带书,我在宇宙中第一件事是要读书。”一本好书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塑造一个人的人格,甚至影响其人生轨迹。可见()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阅读 ③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人们的实践活动影响阅读的选择

A.②④

C.②③

B.①④ D.①③

解析:一本好书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塑造一个人的人格,甚至影

响其人生轨迹。可见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故①③符合题意;②不科学,排除;④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实践活动对阅读的选择,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答案:D 8.“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从上述观点可见()①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创造了文化,优秀的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③文化能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④文化能培养健全人格 A.①②

C.②③

B.③④ D.①④

解析:材料强调在社会中人创造了文化,人懂得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尊重自然,体现了优秀文化也在塑造着人,故②符合题意;人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所以人有品位,有道德,体现了文化能对个人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故③符合题意;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是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方式,故①错误;文化有优秀的有落后的,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培养健全的人格,对人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故④错误。故选C。

答案:C 9.我们看电视剧,中间看到夹杂着许多广告。这种植入式广告是电视剧收入的重要来源。植入式广告是通过文化传播的形式,在保证观众观看文艺作品的同时,让广大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达到企业品牌和产品宣传的效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①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强制的有形的 ②广告文化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都是被动的、无目的的 ④广告文化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让广大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达到企业品牌和产品宣传的效果。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广告文化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④符合题意;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③错误;材料体现文化影响人往往是无形的、非强制的,排除①。故选D。

答案:D 10.2017年3月2日,教育部办公厅、文化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17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通知》,旨在不断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品位,优化育人环境,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通知的主旨是基于()A.文化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B.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需要自觉与主动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解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不断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品位,优化育人环境,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D

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不是本题的原因,排除。

答案:D 11.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精髓,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直到今天仍然激发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这表明()①古诗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③文化是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①错误;“直到今天仍然激发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②正确;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都是积极的精神力量,③错误;“激发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表明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答案:D 12.我国航天事业一次次超越,载人航天精神已化作民族奋进的精神火炬,化作我们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正激励着亿万人民昂然踏上民族复兴伟业新的征程。这表明优秀文化能够()A.丰富人的物质世界

B.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C.影响人的行为方式

D.激发全民族的创造力

解析:材料体现了载人航天精神能够激发全民族的创造力,D符合题意;C材料没有体现,A、B表述错误,排除。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作为历史悠久的大国,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传承,儒家、道家、法家等传统文化都有关于廉政文化的宝贵资源。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继承传统廉政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创立了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理论;结合现阶段反腐倡廉的实际,提出了务实、为民、清廉的廉政价值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对于新形势下的反腐,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依据。

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廉政、清正、清明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对人的影响。②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可以使人们正确认识廉政,并在实践中做到务实、为民、清廉。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廉政文化是优秀文化,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建设,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14.“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已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了解“全民阅读”活动的状况,某区对居民的阅读习惯做了调查,结果如下:

居民的阅读偏好

读书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读上图,描述该社区居民的阅读偏好,并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其影响。

第一单元总复习 篇5

酸和碱 走近新课标

三维点击

1.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进一步领会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间的关系;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并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培养分析、逻辑推理能力。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并能应用于鉴别一些典型物质的溶液;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工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3.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事项,并掌握有关事故的急救与处理常识;了解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我们生活的环境,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生活质量。命题指津

1.酸和碱在历年各省市的中考中都占有较大比例,而且难度较大,在以往的中考中,侧重于对酸碱性质的考核,在更注重实用性。预测今后中考仍是偏重于这种新的特点。2.酸碱指示剂的考核,常和步鉴别。

3.对于常见的酸的相似性,一般都是以生活中常见的醋酸为对象进行考核,多以填空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较容易。常见的碱侧重于知识清单 1.常见的酸

(1)酸碱指示剂。(2)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3)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4)盐酸和硫酸的用途。(5)浓硫酸的特性及稀释。(6)浓盐酸在空气中形成白雾的原因。2.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俗名及物理性质。(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用途。(4)氧化钙的性质。(5)溶液的导电性。(6)酸、碱的概念及具有相似性的原因。(7)常见的几种碱。3.酸碱之间发生的反应(1)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2)中和反应的应用。(3)盐的定义。

(4)酸碱度的表示方法。(5)测定溶液pH基础示例

1.浓盐酸在空气里会生成白雾,2010年的中考中,这部分内容的命题有了新的特点:更贴近生活,pH相结合,多数是选择题,也可利用其变色情况进行物质的初NaOH、教材精梳理

原因是__________,爱心

用心

专心

Ca(OH)2

__________性,__________的用途。的方法。说明浓盐酸有

也具有此性质。纯净的硫酸是没有颜色、黏稠、油状的液体,不容易挥发。浓硫酸有__________性,通常作为干燥剂。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__________ 沿着器壁慢慢注入__________里,并不断搅动,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所学的物质名称填空:可作干燥剂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来除锈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纯净的氢氧化钠是________色固体,暴露在空气中易__________水分,而__________,可作__________剂,有强烈的性,俗名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钙是色,状,溶于水的固体,也有性。俗名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生石灰指__________,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

4.生活中的许多物质不一定都是中性的,请判断下列液体在常温下A.石灰水

1.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空气中的水形成的盐酸小液滴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干燥剂

腐蚀 碳酸钙

4.A 重难透析

重点1 酸碱指示剂

能跟酸或碱的溶液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酞是两种最常用的指示剂。石蕊溶液本身为紫色,溶液本身是无色,遇酸溶液不变色,仍为无色,遇碱溶液变成红色。

生活中许多有颜色的花、花、紫卷心、胡萝卜等,也可以作指示剂用。

注:不溶性的酸或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重点2 浓盐酸、浓硫酸的特性

盐酸是混合物,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

浓硫酸的特性:(1)浓硫酸的吸水性:久置于空气中时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使其质量和体积都变大,但其质量分数变小。因其有吸水性,所以常常用来干燥一些不能与其发生反应的气体。如O2、CO2,但氨气(2)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浓硫酸能将木材、纸张、布料、皮肤的化合物组成)里的氢和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使这些物质碳化。(3)浓硫酸易溶于水,但溶于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4)浓硫酸有较强的氧化性,跟金属起反应时,不生成氢气。

浓硫酸的稀释:

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非常特殊,沿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

生活中常见的酸

胃液里含有盐酸,食醋里含有醋酸,酸,山楂、柑橘、柠檬等水果里含有有机酸。重点3 常见的酸的化学性质

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酸溶液中都有自由移动的 B.食醋

示例提示

2.浓硫酸

氢氧化钠

火碱

烧碱

白知识点点通

果实在遇到酸或碱的溶液时也有颜色的改变,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NH3)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它们会发生反应。

与正常的稀释恰好相反。

汽水里含有碳酸、柠檬酸,发酵后的牛乳中含有乳

爱心

pH

C.食盐水

挥发

硫酸(固)稀盐酸

稀硫酸粉末

腐蚀

熟石灰

叫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遇酸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

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都有含碳、氢、氧等元素

稀释浓硫酸时,H+。

专心

7的是(D.橘子水

水 3.白

吸收 消石灰 石蕊和酚如牵牛花、但浓硫酸一定要把浓硫酸)

潮解

酚酞月季H2、2

大于

吸水 浓硫酸

苛性钠

氧化钙

用心

①酸溶液跟指示剂作用: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的酚酞试液不变色。②酸能跟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主要指稀盐酸和稀硫酸。浓硫酸、硝酸具有强的氧化性,与金属反应生成水,而不生成氢气;铁单质参与置换反应,铁元素在生成物中显+2价,成为亚铁,其溶液呈浅绿色。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Zn+H2SO4====Zn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Mg+H2SO4====MgSO4+H2↑

③酸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注:初中阶段所用酸均为可溶性的,此规律的生成物中肯定有水,故一般不考虑反应条件。④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Fe2O3+6HCl====2FeCl3+3H2O ⑤酸和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重点4 常见酸、碱的用途

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食醋中含有醋酸,汽车用铅蓄电池中含有硫酸。

盐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硫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生成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硝酸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染料、炸药等。磷酸:制高效磷肥。

碱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氢氧化钠是重要化工原料,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炉具清洁剂中就含有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是重要的建筑材料。重点5 常见的碱的化学性质

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碱溶液中都有自由移动的OH-。

①碱溶液跟指示剂作用: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②碱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2NaOH+CO2====Na2CO3+H2O Ca(OH)2+CO2====CaCO3↓+H2O ③碱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注:初中阶段所用酸均为可溶性的,此规律的生成物中肯定有水,故一般不考虑反应条件。④碱和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参加反应的碱和盐都必须是可溶于的)CuSO4+2NaOH====Cu(OH)2↓+Na2SO4 FeCl3+3NaOH====Fe(OH)3↓+3NaCl Ca(OH)2+Na2CO3====CaCO3↓+2NaOH 注:碱的水溶性:

可溶性的碱:NaOH、KOH、Ba(OH)

2、氨水;

微溶性的碱:Ca(OH)2,其余都是难溶性的碱,如:Cu(OH)

2、Fe(OH)3。碱的化学性质实际上是由那些可溶性的碱表现出来的。重点6 酸、碱等溶液的导电性(1)导电的原因是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金属导电是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导电是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爱心

用心

专心

(2)像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这样的酸、碱,其水溶液都可以导电,因为它们在水溶液中能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如:盐酸中存在着可以自由移动的H+和Cl-,硫酸中存在2着可以自由移动的H+和SO4。即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H+,所以酸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同理,因为Ca(OH)2、NaOH溶液中都能离解出OH-,所以,碱也具有相似的性质。

重点7 酸、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1)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在水溶液中离解出H+,碱中含有OH-,这两种离子作用生成水,剩下碱中的金属离子和酸中的酸根离子则结合成盐。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均可与酸发生中和反应。(2)化学中的盐是广义的,即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不要和生活中的盐混为一谈。

重点8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农业上,利用中和反应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如: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2)工业上,利用中和反应处理工厂排出的酸性和碱性废水。如: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排出的含有硫酸的废水。想一想为什么不用别的碱。度很小,能溶解在水中的量很少,的再次污染。

(3)生活上,中和反应常应用于医药,如:治疗胃酸过多或过少。很多治疗胃酸过多药物中都含有氢氧化镁或氢氧化铝的成分。重点9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1)溶液酸碱度,即该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溶液的酸碱度。pH的范围在(2)pH与酸碱性的关系

酸性溶液的pH<7,pH越小,酸性越强碱性溶液的pH>7,pH越大,碱性越强中性溶液pH=7(3)测pH最简单的方法是用色卡对比,测出pH。

(4)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如:农业上,一般农作物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若测得pH小于活中,也可用于测定雨水的pH,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等。典题诠释

某溶液可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则该溶液会使石蕊试液A.变红

解析:本题考查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性质。蕊变蓝。答案:C(2010山东菏泽,15)废物利用既可节约资源,又可以保护环境。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了利用废旧干电池中的锌和浓盐酸以及下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干燥、的杂质。

即使施用过量,pH

0—14之间。

pH试纸。测定方法是将被测液滴到7,可用熟石灰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以利于农作物生长。生pH,进而了解大气污染情况;还可测定人体排除的一些溶液的 B.变紫

爱心

除了降低成本的原因,未反应的熟石灰也不会大量溶于水造成水用酸碱指示剂难以测出。pH表示的是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1

(C.2

专心

还因为熟石灰的溶解我们常用pH试纸,然后再与标准比)

纯净的氢气,pH D.不变色并验证气体中4

来表示典题

变蓝

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会使石典题

用心

试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所标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2)若实验中看到B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这说明生产的气体中有杂质_________(填化学式)。除此之外,该气体还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_________(填名称),为了检验该杂质,可将E装置连接到上述装置中E,E中所放试剂为,可观察到的现象为(3)装置D解析:此题要考虑到浓盐酸有挥发性,使制得的气体中含氯化氢气体;吸收制取的气体中的水分。答案:(1)①长颈漏斗(2)H2O 氯化氢气体(3)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2010江苏泰州,方案是向污水中加入A.石灰石和铜粉C.纯碱和木炭粉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是酸的化学性质,污水的的方法是降低酸性并除掉重金属离子生石灰更便宜,易获得。且木炭不能除去重金属离子性太强且铝粉比铁粉稍贵一些,所以,便宜一些,所以,相比之下答案:B

pH=4性的方法是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某些盐、碱的反应。除了考虑这些方面还要考虑到成本等多方面的原因。重金属离子有毒,要除掉重金属离子Pb2+,思路是把它转化为沉淀或者是置换出该金属。木炭粉不具有该性质,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铜、铁、铝都可以,但要考虑价格和反应速率。(2010江苏连云港,假金元宝行骗,小明同学用一种试剂揭穿了他。小明一定不会用的试剂是A.硫酸铜溶液C.盐酸

解析: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酸的性质的应用。宝的成分。银溶液中的银;只有D是不合适的。答案:D _________(填序号)之间,气体从_________(“a”或“b”)进入装置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浓硫酸有吸水性,能

②广口瓶

B、C b 硝酸银(或AgNO3)溶液

AgNO3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典题3 7)某电池厂排放的污水pH=4,并含有重金属离子Pb2+,下列合理的治理()

B.生石灰和铁粉

D.烧碱和铝粉

pH=4,并含有重金属离子Pb2+,治理Pb2+。纯碱可以降低溶液的酸性但相比之下,石灰石、Pb2+,所以,C选项是错误的。烧碱碱D选项也是错误的。A和B相比较,铁粉比铝粉更B选项更合适一些。智慧火花

典题4 10)5角硬币的外观呈金黄色,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市面上有人用它制成()

B.硝酸银溶液

D.硝酸钠溶液

小明揭穿了假元宝行骗,是利用了假元锌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也能置换出硝酸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锌与碳酸钠不发生任何反应。爱心

用心

专心

的作用是

是显酸性的溶液,要想治理该污水首先是降低酸性,根据酸的化学性质,降低酸

假元宝中含有较活泼的金属锌,锌位于氢的前面,综上,典题5(2010安徽芜湖,18)据报道,2001年5月26日中午,江苏镇江一辆运载浓硫酸的槽罐车因交通事故翻倒在公路上,造成浓硫酸大量泄漏。因公路两旁都是良田,为使事故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尽可能地降低,防化兵首先采取挖坑疏导浓硫酸液体的措施,并提出处置事故的三种措施,请你分别给予评价并选择其中的最佳措施。(1)用大量水冲洗泄漏在公路上的浓硫酸。(2)用熟石灰撒布在泄漏的浓硫酸上。(3)用氧化钡撒布在泄漏的浓硫酸上。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酸和碱的有关知识。

答案:(1)用水冲洗,使所形成的稀硫酸流入两旁的良田中,造成更大面积的污染。(2)用熟石灰撒布在浓硫酸的表面,可中和硫酸并生成微溶于水的控制,且熟石灰易得、价格低廉,是最佳处置方案。(3)氧化钡虽可以与硫酸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不易得到,过量使用还会造成重金属污染。(经典好题)A.硝酸钾晶体C.酒精溶液解析:本题考查溶液导电的原因。所以不能导电;存在带电荷的离子,生电离,得到可以自由移动的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具备导电的条件,能导电。答案:AC(2010浙江湖州,下列物质中,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是A.氢氧化钠稀溶液C.氢氧化铝解析:本题考查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碱性有点强。食醋显酸性。答案:C(2010江苏徐州,车辆发生事故,做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喷水可以减少浓盐酸挥发C.撒石灰为了消除盐酸污染解析:本题是考查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毒的气体。喷水可以减少浓盐酸挥发且降低盐酸的酸性。答案:D(2010安徽非课改区,不能导电;8)胃液里含有适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16)据《扬子晚报》报道,今年()

14)某牵牛花

BaSO4,降低了硫酸的污染,典题6

()

B.D.酒精溶液中存在的是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典题7

但盐酸过多,()

B.澄清石灰水

D.食醋中和过多的酸应用碱或显碱性的物质,典题8

4月,陕西汉中市区,一辆运输浓盐酸的经喷水和撒石灰处理后,B.喷水可以降低盐酸酸性

D.喷水是尽快把盐酸冲进下水道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典题9

(如下图所示)清晨是粉红色,下午却变为蓝紫色。

用心

专心 CaSO4,使污染得到较好的但氧化钡价格昂贵,且在水溶液中能发人就会感到不舒服。挥发出的氯化氢是有6

下列物质,不能导电的是

石墨

硝酸钾溶液硝酸钾晶体虽然由离子构成,但晶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石墨是可以导电的非金属单质;不硝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但氢氧化钠稀导致酸液泄漏闹市,排除了险情。对喷水和撒石灰

爱心

这是由于牵牛花中含有一种遇酸变红,遇碱变蓝的色素。牵牛花清晨呈粉红色是因为经过一夜的呼吸作用,细胞内的________含量增高,细胞液呈酸性;白天则由于________作用,细胞内CO2含量降低,花由粉红色逐渐变成蓝紫色。该色素的这种性质与实验室中常用的指示剂________性质相似。

解析:本题是一道学科综合题。综合考查化学与生物的有关酸碱性、光合作用的知识。用到所学的化学知识,还用到生物课中所学的生物知识。答题首先要分析好题意。答案:CO2

光合石蕊试液

爱心

用心

专心 7

第一单元总复习 篇6

第四单元:中华文化

民族精神、文化方面体现的教材中的观点和原理有哪些?

答: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人们的指导思想。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为建设我国的文化提合理化建议。(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答: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继承和借鉴一切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3、民族精神:

(1)定义: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体现的格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答: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提高青少年基本素质的需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积极参与、服务、奉献社会的需要。

(4)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合理化建议:)

答:国家: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和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必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须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充分汲取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坚持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学校:举办形式多样的民族精神宣传活动。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主题教育,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观看革命影视片;开展主题班会;请革命先辈作报告;举办爱国主义歌曲比赛;国旗下讲话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加大对校园不良风气的教育力度。

个人:青少年要以积极的态度自觉接受民族精神的教育。青少年要积极参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青少年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更多的是落实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确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思想道德: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思想道德建设(中心环节);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答:对待民族文化:我们应当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包括优良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并使之发扬广大;我们也要注意抵制和抛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推陈出新。

初中语文总复习初探 篇7

一、复习前, 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天之计在于晨”, 意思就是我们做事前一定要先有计划, 对这件事情做好全盘的考虑、周密的安排。制定初中语文总复习计划对初中语文总复习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如何制定初中语文总复习计划呢?

首先, 教师必须通读《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初中语文教材及近几年的中考试卷, 明白《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考点、教材的复习内容及中考试卷的考法, 将考点、内容及考法列为复习的几个板块, 并做好时间的安排, 在中考前认真、仔细地复习完。绝不能没有计划, 切忌避免发生学生在参加中考时还没有复习完的现象。

其次, 在制定计划、安排复习时间的时候, 一定要考虑重点与非重点、难点与非难点的区别, 切忌平均用时、平均用力。对于重点与难点, 一定舍得花时间、舍得花力气, 确保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对于非重点、非难点, 则要“惜时、惜力”。只有这样, 学生语文考试才能考出好成绩。

再次, 在总复习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根据复习中的实际情况适时变更复习计划, 因为任何一个周密的计划都不可能把实际情况全部考虑到。制定计划的时候, 教师认为的难点和重点、非难点和非重点, 并不一定就是复习时学生的难点和重点、非难点和非重点。教师一定要根据复习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变更复习计划, 只有这样, 复习效率才会提高。

二、复习中, 重视复习效果、提高复习效率

初中语文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 在复习时既要注意复习进度, 力争中考前要将知识复习完, 更应该重视复习效果、提高复习效率。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重视复习效果、提高复习效率?

首先, 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复习课, 这包括每一节课的复习目的、复习内容、复习方法。复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白这节课我们应该学到什么、掌握什么, 它决定了我们教师应该选择怎样的复习内容和复习方法, 也决定了我们教师只能选择怎样的复习内容和复习方法,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目的决定一切”。

其次, 教师讲解要“精”。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诱导式、师生探讨式教学法, 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被人们所摒弃, 因此教师课堂讲解一定要“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上课语言要“精炼”, 避免“空话、啰嗦话 (重复话) ”;点拨要“精”, 要“一语中的”, 切忌“犹抱琵琶半遮面, 千呼万唤始出来”。

初中数学总复习方略 篇8

总复习的策略.

一、预备阶段:研读课标,全面了解学生

首先,教师在复习前应该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课标》)有一个准确的认识.通过研读新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课标》安排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对每一部分要仔细研究,把握重点与难点.这样在以后的复习过程中,《课标》不作要求的内容要大胆舍弃,对其要求的内容要抓住实质,强化训练.

其次,要了解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总的复习之前,要调查一下哪些知识点学生掌握得比较好,哪些知识点学生比较薄弱.把学生过去两年多的考试成绩找出来进行分析研究.也就是说在整个初中复习的第一步,一定要花一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复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复习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二、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巩固,全面复习

这一阶段的指导思想是:依照课本编排顺序与中考数学考点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理解并记忆常见的公式、定理和结论,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1. 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梳理.

课本是最好的复习备考资料.我们看到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大多数来源于课本,在课本上都能找到考题的“影子”.在对课本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先列一些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纲内容进行基础知识回顾,并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对于重点的概念,教师重点讲解.课堂上选择的例题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教师注意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并且强调一些解题格式,按照规范格式进行解题.注意对课本问题进行变式训练,这样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能够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2. 加强对历届中考试题的研究,找出命题的热点.

从广东省各市的中考情况来看,每年的中考题目中都存在部分试题与以往的题目雷同的现象.放眼全国各地的试题,也有类似情况.这就表明,一些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每年都是考试的热点问题.所以教师应该重点研究最近三年来中考试题中,试卷的题目是如何考查课标内容的?每一年的热点问题是如何转化的?哪些题目是课本改编的?最近三年考查的知识点都有哪些?试卷都考查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能力?

3. 阶段性测验与解题能力提高为重点.

初三复习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阶段性考试.而试卷是检查学生掌握好坏的一个重要工具.有人把试卷比做一张张的网,如果发现有鱼从网上漏掉,就必须及时修好鱼网.学生做试卷也是这样,如果有题目错了就说明这部分知识点没有掌握,要及时将这部分知识补上.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要穿插一些阶段性的测验.对于试卷的编写问题,应该立足于基础知识,尽量覆盖本章的知识点.试卷的前半部分题目,应该从课本的习题、例题的变形取得;后半部分是一些与本章有关的综合题,这些题目可以取自前一年的各个地级市的中考试题.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集中测试.每一次测试都要进行批改,认真做好准确率的统计工作.对于错误率较高的试题,一是采取举一反三的讲解,二是在下一章测试中继续再考.最后要认真讲评试卷,在讲评试卷的时候应该抓住以下四个要点:

(1)本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

(2)解题思路是如何发现的?主要应用了哪些解题技巧,关键是哪一步?

(3)分析学生的典型错误.

(4)告知每一道题的评分标准.

三、第二阶段:专题训练,综合提高

中考的第二轮复习,应该针对考试的热点、重点和难点,设置一定的专题进行复习.重点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训练.此阶段的复习应当采用下列措施.

1. 适当利用题组,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

题目应该设置同一考试考点,进行变式训练.每一节课用大约20分钟的时间进行题组训练.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做题、自己分析、总结经验,并建立错题集.下面笔者针对中考必考内容“科学计数法”的复习来编制题组,让学生逐步地掌握这个知识点.

练习1.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0.00000357,写作().

A. 3.5×10-6 B. 3.6×10-5

C. 3.5×10-5 D. 3.6×10-6

练习2. 据最新统计,茂名市户籍人口约为7020千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人.

练习3.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的“鸟巢”钢结构工程施工建设中,首次使用了我国科研人员自主研制的强度为4.581亿帕的钢材.4.581亿帕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帕(保留两位有效数字).(限于篇幅,节选)

题目可以根据往年的中考试题类型来设计,逐步地增加难度.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按照下述步骤来解决:

(1)学生做——重点让学生学会抓住题眼,知道单位、无关数据对题目的影响;

(2)批改——可以同桌互批或教师批改进行;

(3)讲解——画龙点睛般的提示即可;

(4)课后继续训练类似的题目.

统计笔者曾教的班级,在中考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做“科学计数法”的题目.

2. 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进入初三复习的后半阶段,很多学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疲惫期,感觉练习与考试太多.如很多学生疲于应付考试和作业,对学习的目标和今后的人生方向出现了很大的困惑,这时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选取自己班级中的上、中、差三类学生进行座谈,及时地进行心里辅导;同时根据各类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不同层次的辅导.教师可以根据时间的安排,进行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这个阶段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关注和鼓励是一剂良方.

3. 重点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老大难”的问题

第二阶段为复习提高阶段,专题复习与阶段性考试穿插进行.但是每一次测验,学生多多少少会出现下列情况:基础不牢,审题不慎,运算不准,表达不清,速度不快.有的时候并不是学生的知识点没有掌握,而是不该出错但出错的地方太多,导致分数较低,所以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解决上述问题.

四、第三阶段:模拟考试,系统巩固

第三个阶段为系统巩固阶段,指导思想是:抓实基础知识,查缺补漏,调整心态,提高应试能力;教师要总结最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和教训,告知学生;学生之前整理的错题集要让他们重新看一遍;精选3~4套模拟试题,让学生做定时训练.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选题下一篇:鲁迅及其作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