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2022-12-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集合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全程单元复习教学模式建构

摘要:全程单元复习教学是对单元复习的课前、课堂两大时段进行有机建构的单元复习教学模式。全程单元复习教学以教材为基准,以学案为依托,以习题为载体,通过课前的“定、选、发、练、批、备”等环节,以及课堂的“导、议、展、拨、纠、结”等环节,开展单元复习教学。

关键词:全程单元复习教学;教学模式;教学环节

复习课是日常教学中重要的课型之一,在多数学科教学中,它几乎都能占到总课时数的五分之二。但是目前,与新授课相比,复习课教学的理念比较陈旧,思路不够明晰,教学效率相对较低。单元复习教学是依据记忆规律,通过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已经建构的知识进行巩固深化和拓展的课型。单元复习教学,不是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知识回归与整合、技能训练与提高,主要表现为单元知识结构化、问题思维深刻化、学科能力个性化,初步形成关于问题解决的思维程式。单元复习教学的内容是部分章节相关知识,目标是形成知识体系和学会知识应用,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研究单元复习的教学规律,建构相对稳定有效的教学模式,将大大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全程单元复习教学是对单元复习的课前、课堂两大时段进行有机建构的单元复习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在大量成功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和总结而形成的教学流程和教学行为习惯,摒弃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以教材为基准,以学案为依托,以习题为载体,开展单元复习教学。

一、课前时段

(一)教学流程

全程单元复习课课前时段有“定、选、发、练、批、备”六个环节(见图1),是全程单元复习教学有别于、也是优于传统复习教学的关键所在。这个时段,主要是教师对复习内容的选定、对学情的了解和对教学的设计。

第一步:“定”。就是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和考试要求,恰当确定当堂复习的目标和范围,突出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做到“目标合适、突出能力”。

第二步:“选”。就是归纳、组合知识点,优选、确定练习题,即首次备课。根据课型的目标和要求,所选编的学案有知识建构和习题训练两大部分。知识梳理与习题选定都要注意紧扣目标,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注意控制数量,提高学情的适切性;注意控制难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即做到“三个注意、精准施策”。

第三步:“发”。就是课前把編好的学案下发给学生,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恰当的完成数量及质量要求,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分层学习、量力而行”,进行“适合自己学力的学习”。

第四步:“练”。就是在课前一段时间内,让学生限时完成教师布置的训练任务,做到“任务明确、先学后教”。波利亚(George Polya)认为,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课前,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和对习题的解答,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充分训练。

第五步:“批”。就是把学生完成的学案收回,进行分类批改,并把统计、分析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做到“了解学情、把脉问诊”。仔细批阅学生的学案,课堂上重点讲什么、怎么讲,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第六步:“备”。就是二次备课,在统计学案中学生错误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确定课上讲什么不讲什么,努力做到学生能讲教师不讲、能逆向讲不顺向讲,也就是做到“讲与不讲、对症下药”。

这六个环节是一个完整的全程单元复习课课前教学链条,缺少一个都不可能达到高效备课的目的。其中“备”是课前各个环节的核心,也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如果没有“备”,复习就会方法单一,课堂不能启思、激趣,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当然,其他几个环节也很重要——如果缺少了“定”,复习就会没有方向,课堂操作变得随意;如果缺少了“选”,复习就没有载体,课堂教学缺少依托;如果缺少了“发”,复习就没有目标,做不到因材施教;如果没有“练”,复习就没有体验,学习只能死记硬背;如果没有“批”,备课就抓不住要点,课堂上没法突出重点。

(二)教学原则

全程单元复习教学模式的特点之一是教师的功夫下在课前。全程单元复习教学的课前时段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学案要做到“三有三必”。学案是单元复习内容的有效载体。学案从编制到下发、训练、批阅,贯穿全程单元复习课前时段的全过程。复习课的针对性、有效性高不高,关键在于课前各个环节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做到对学案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备。

二是备课要做到“三个确定”。备课是在前五个环节的基础上精心准备的环节,也是课前活动的核心环节,是决定课堂教学活动是否顺畅、是否达标、是否高效、是否得心应手的最关键的环节。备课要做到“三个确定”:第一,时长的确定。学案需要多少课时完成、需要多长时间评讲,都必须事先确定。复习课切忌把课堂塞得满满的,师生紧张得喘不过气来,把复习搞成疲劳战。第二,容量的确定。在确定的时长内,合理选定必须完成的内容。学案中那些学生认识模糊的知识点及答对率较低的习题,在课堂教学时必须评讲。第三,方法的确定。归类重点评讲是复习教学的重要方法。学案中学生完成得较好的问题或习题,是教师评讲还是学生评讲,需要课前确定;所评讲问题或习题的关键所在,课前必须思考到位;特殊问题或习题是以顺向思维评讲还是以逆向思维评讲,课前也应做出选择。

(三)存在问题

在教学中,复习课效果不理想,大多是因为课前活动环节有所缺失,或有的环节落实不到位,准备不充分。

一是目标不明确。如果课前知识梳理不清,横向联系过宽,综合程度过高,学生就不易理解问题,习题也难以很好地完成。

二是选题太随意。借用成品复习材料,或把优质考题简单拼凑,课堂上随机联系曾经讲过的知识点或某种方法,所表达的和所呈现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不能互相印证、相互联系,会导致复习效果不佳。

三是要求大一统。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水平与能力总是有差异的,任务布置时无差别对待,既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也是“懒汉”作风的表现。

四是学生少训练。督促不到位,会导致学生阅读和思考的训练不够。有的学生课前脑中一片空白,课堂跟不上,时间一久,容易成为学习后进生。

五是批改没跟上。批改学生完成的学案,既是对学生学习的督促,更是对学情的了解和把握。如果不批改学案,课堂上就没法点评学生做得怎么样,不可能对症下药。

六是复备不到位。课前对教学的时长、容量和方法未进行精心设定,对学生缺乏了解,对教学缺少预设,导致课堂上只能是老教师讲经验,新教师讲答案。

二、课堂时段

(一)教学流程

全程单元复习的课堂教学设置六个环节(如图2)比较合适,这六个环节是建立在课前各个环节都能较好落实的基础上的。

第一步:“导”。就是“学情简介、布置任务”。这是课始必备的环节。教师就课前学生的学案训练情况进行简单评述,分析成效,指出不足,激励与鞭策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提出要求,导入本课。设置的问题情境,应基于新课而高于新课,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第二步:“议”。就是“小组讨论、自我纠错”。“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1]按布置的任务及提出的要求,全班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学案时遇到的问题。讨论时,要尽量使不会的变会,不清楚的变清楚,不明白的变明白。通过学生自我排查、诊断、订正,通过生教生、生帮生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学习能力。教师巡视课堂,随时发现新生成的问题,快速判断哪些是带有共性的问题,将其作为集体讨论或讲解的重点。

第三步:“展”。就是“交流展示、典例研讨”。陶行知先生认为,“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2]。首先,让小组的学生代表展示学案中知识梳理部分,可采用结构式(思维导图、知识树等)、列表式、条目式等方法进行展示。知识梳理应有一定的思维含量,从而引导学生深度复习。其次,研讨学案中的典型习题的分析、解答过程。典型习题往往围绕教材的主干知识、教学的重点难点而设计,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典型习题研讨一般采用先分析、再解答、后讨论的方式来完成,以充分发挥典型习题的示范作用,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提升其应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不要把学习要求和解题规范等通过书写或投影展示出来,过早总结呈现解题步骤,否则学生会机械记忆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久而久之,思维会逐渐僵化,甚至退化。

第四步:“拨”。就是“点拨释疑、合理评价”。就展示的问题思考、习题解答等情况,引导学生在组与组之间、生与生之间进行快速评价。评价时首先判断答案的对与错,其次分析思路的简与繁,最后检查解答过程是否规范。各小组提出在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疑惑,教师及时点拨,进一步讲解难点、强调重点。老子有言:“少则得,多则惑。”教师的点拨要抓住时机,抓住要害,讲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讲在关键处,切忌平均用力,面面俱到(結果往往是面面不到)[3]。

第五步:“纠”。就是“反思感悟、纠错反馈”。经过上述学习过程之后,学生需要对归纳、梳理的知识进行反思,感悟学科思维方法、习题解答思路,并对课前训练中答错了的习题进行纠错订正。教师通过巡视发现问题,再及时处理,做到纠正一例、预防一片,讲评一法、会解一类,以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

第六步:“结”。就是“拓展延伸、综评提升”。知识梳理、习题处理完毕后,按照课前设计可以适当拓展,追加新问题;或适当变换条件,提出新问题。在典型习题展示与讨论的基础上,改变条件、数据、设问方式等,放大典型习题的作用。引导学生就知识理解不清晰、不透彻等问题,进行知识深挖,进一步理解其内涵与外延。引导学生养成整理知识、总结规律、提炼方法、感悟思想的复习好习惯。

(二)教学原则

复习教学具有量大、点多的特点,课堂上应力争让教学简约化。

一是循序渐进,先易后难。遵循学生思维规律,做到“三先三后”:简单但出错较多的问题先处理,难度大、综合性强的问题后处理;定性问题先处理,定量问题后处理;学过的问题先处理,新问题后处理。

二是归纳分类,突出要点。全程单元复习教学的要点,就是学案中出现错误多和能突出主干知识的问题。单元复习学案的题量比新课教学大得多,没有必要题题过堂,而应按知识点、按方法、按题型、按解答规范等分类评讲。

三是讲思结合,师生互动。魏书生认为:“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4]全程单元复习教学中的讲针对的是学生不懂、不明或不会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问题要进行讨论、交流、评论,甚至辩论。教师要自我控制,尽量让学生讲、学生评。在学生出现困难时,教师要引导、点拨;在学生能解答时,教师可以追问,但不要重讲。

(三)存在问题

一是强势教学现象依然存在。当前,教师替代学生分析,强压学生回答问题,因学生回答慢、不完整而抢着讲的现象比比皆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张载认为:“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这种强势教学,会让学生不愿说、不愿答,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依赖老师的不良习惯。

二是重习题讲解轻认识提升。不少教师课堂上注重讲习题,而忽视知识归纳与认识提升。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喜欢提炼几乎脱离了学科本质的知识并传授给学生,或过度重视习题特殊解法而忽视解题的一般思路和常规方法,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及应用能力的断层。余文森认为:“没有高水平的思维参与和投入,知识学习就永远只能停留在符号知识(表层结构)的学习上,而不能深入知识内涵(深层结构),获得知识的价值和意义,进而使知识和思维能力获得良性循环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超越表层的符号知识学习,进入知识的逻辑形式和意义领域,将符号学习提升为深层意义的获得,使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做人”[5]。

三是整体教学系统意识不够。全程单元复习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大教学的系统观念和战略眼光,重视课堂但不局限于课内,重视环节但不拘泥于程式,重视问题纠错但不忽视认识提升,重视讲题质量但不轻视做题数量。全程单元复习教学模式操作中突出的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在实际教学中还远没有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 2002(2):68.

[2]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107.

[3]王文清.数学专题复习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学数学杂志,2003(11):28.

[4]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35.

[5]余文森.核心素养的教学意义及其培育[J].今日教育,2016(3):14.

责任编辑:杨孝如

收稿日期:2020-09-26

作者简介:刘世军,连云港市赣榆区教育局教研室(江苏连云港,222100)副主任,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堂教学策略、模式及中学物理思想方法教学。

作者:刘世军

第2篇:基于项目学习的物理单元复习教学尝试

一、理论支撑

(一)项目学习的基本定义

所谓项目学习,就是学习者围绕某一个具体的学习项目,充分选择和利用最优化的学习资源,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吸收,在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最终形成专门的技能并获得发展的学习。

(二)物理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二、项目主题确定

(一)教材内容情况

本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也是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章课程内容中涉及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能量等相关主题,其具体内容有物态变化、分子动理论和内能及变化相关问题。这些热现象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关系密切。在研究方法上,要在各种不同的自然现象之间建立联系,从可以直接感知的宏观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微观机理。可见,本章对学生后期的系统学习物理知识有着重要作用。

(二)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完成了教材上关于热现象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知识之间的联系还不能很好的梳理,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还不能清晰、准确应用知识对一些现象或事物进行解释、说明。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利用手机、电脑和办公软件,能够对信息进行初步加工处理,形成作品。进入初中后,各班学生已经有了一年多的相互接触,在各种活动中已经有了相应的小组合作意识。

三、项目学习目标

基于教学背景和学生的知识、能力情况,我确定的项目学习目标如下

(一)了解热学的基本知识。

(二)会根据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能够结合实例对热现象进一步认识。

(三)会利用办公软件对相关有效信息进行整理编辑。

(四)通过对生产、生活中信息观察、提取,准确找到热现象的基本知识。

(五)通过任务驱动的小组合作方式,认识在生活中热现象知识应用。

(六)通过学生实验演示,让学生体验科学实践精神。

(七)通过小组作品展示评价,提高学生团队意识和互助意识。

四、项目实施过程

(一)科学分组

通过对本班的学生分析,结合项目式学习的分组建议,我先确定班级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各小组组长,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性别等进行小组搭配,每组学生6——8人。这样能够便于学生合理分配、分工,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

(二)头脑风暴

各小组组建后,我向各小组说明本次活动的主题——“有趣的热现象”。要求各小组可选用春、夏、秋、冬任何一个季节作为研究对象,在生活和实践中寻找该季节中与热现象相关的知识,梳理对应本章知识体系,并形成研究成果进行展示。

(三)查找信息

这一课时先让小组根据选取的任务,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知识,进行初步合作,最后小组汇报。教师一方面对小组存在的疑问进行答疑解惑,另一方面要通过查找网上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还要对小组分工合作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以便于小组任务推进开展。

通过不同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增加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注重自学后的分享和同伴间的交流。这一课时指向实时性知识和基础性技能问题的解决。

(四)作品确定

通过小组的选择,明确了各小组的研究方向,经过学生反复研究,确定主要呈现组作品如下表:

这一课时要让小组围绕季节特点和呈现的作品设计实物制作和电脑制作。實物制作的要求是能够通过作品,复现其蕴含的知识;电脑制作是要将小组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汇报总结,对实物作品进行文字或动画说明。

本课时让学生运用一定的操作技能解决问题,将想法或创意付诸实践,通过设计、制作或装配等,制作和不断改进较为复杂的制品或用品,发展实践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提高创意实现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实践,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作品的设计与制作能力。

(五)展示汇报

本环节由小组进行汇报分享总结,展示制作的电脑作品和手工作品。小组成员对作品进行演示和说明,并对本组项目总结。

(六)项目评价与反馈

小组展示、教师讲解完成后,进入评价环节。项目评价包括学生对项目的评价、学生对自己在项目过程中表现的评价以及学生间的互评。通过数师提供的量表,学生进行不记名评价,既可以帮助学生自我反思、相互提出意见建议,也能让老师发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改进。

五、将项目学习引入物理教学的反思

(一)提高了复习课的教学效果

在项目的引领下,学生基于自身的经验,课前带着任务展开学习,不拘泥于“纸上谈兵”,而是要充分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并且能够创新、创造。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分享各自的学习收获,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同时进行知识梳理。从项目任务条框下,引导学生纵向深化延伸,横向发散拓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培养学生“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复习课的教学效果。

(二)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性

课前,学生在项目的引领下自学,根据项目的性质和学生的学情,学生能够自由发挥,进行小组合作;课上,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交流,分享各自的自学成果。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学习,能够更加主动,并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总体上,项目式学习为初中物理教学为新课改提供新思路,教师在充分理解项目式学习的基础上,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发展等因素,结合我们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大胆尝试且不断创新,让项目式物理学习成为一件切实可行且可广泛推广的事情。

作者:李春雷

第3篇:重视课堂教学环节,提高单元复习实效

摘 要: 思想政治单元复习课是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内化学习的重要课型。在单元复习课中,教师要强化课堂教学环节,灵活选用复习方法,选择典型的例题和练习,突出学生的思维训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梳理基础知识,掌握核心主干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厘清易错易混知识,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单元复习课成为学生整固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单元复习实效 教学环节

思想政治课一个单元的新课教学结束后,教师通常要安排一两课时的单元复习教学。安排单元复习课,其意图是通过复习教学使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学生不仅要对单元知识进行梳理、归类、对比,理解和掌握已有知识,还要进一步理清知识脉络,形成较完善的知识体系,从单元整体角度把握知识,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目前大多数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单元复习课教学重视不够,大多数单元复习课是简单罗列知识,了无新意;或者是学生自习,放任自由;或者是发练习,应付了事,等等,这些单元复习课的收效甚微。那么,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如何上好单元复习课,使学生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思想政治课知识呢?通过多年的单元复习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思想政治课单元复习教学要取得实效,必须强化课堂教学环节,灵活选用复习方法,突出学生的思维训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下结合我在《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复习中的四个环节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基础知识梳理归纳——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复习

基础知识复习环节很重要,关系到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可为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和学科素养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因而学生基础知识的自主复习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在课前要把基础知识复习导学提纲印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复习。

示例:《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基础知识复习导学提纲: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

(1)分配制度(2)根本原因(3)直接原因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1)是什么(基本原则,基本内容要求,主体地位)

(2)为什么(原因——可能性、现实性、必要性;意义——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分配制度的进步)

3.生产要素有哪些具体形式?为什么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1)具体形式

(2)为什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有利于……)

4.收入分配公平的基本内涵和原因是什么?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1)是什么(2)为什么(3)怎么做(一保证两举措)

5.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怎样?为什么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1)关系(区别、联系)(2)为什么(3)怎么做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国家收入的分配)(略)

上课时教师先检查全班学生自主复习情况,再随机抽查提问几位学生并对疑难问题进行点拨解答。这样做,就像建房子打地基一样,有利于把基础知识的复习落实到位,进一步夯实基础。

二、主干知识网络构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结构

思想政治单元复习课,要了解学生对已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加以强化,同时要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整合,形成有序的知识网络,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上课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找出本单元的核心主干知识,引导学生建立纵横联系,串点成线。教师可请一两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画出知识结构图。

之后教师进行点评,同时用课件展示单元主干知识结构填充图(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思维训练,教师在知识结构图中要设置若干个填充)。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并由师生共同完成填充。

示例:《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主干知识结构图:

第八课 财政与税收(国家收入的分配)(略)

主干知识复习环节,注重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主干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网络化的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可为学生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创新思路。

三、易混知识辨析厘清——实例训练与理论阐释相结合

在单元复习中,学生理解知识感到十分困惑的主要是易错易混知识。因而易错易混知识应是思想政治单元复习课的主要着力点。教师要特别注意易错易混知识的厘清,对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内容进行理论上的深入解读和习题上的有针对性训练。教师要设计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堂训练,然后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详细剖析,指出学生的失误所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仔细比较易混易错知识,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示例:《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易错易混知识辨析训练:

例题1:下列属于按劳分配的是( ),属于劳动收入的是( ):

①张某在一家私企工作,年薪6万元

②李某在农村承包经营土地获得收入

③王某在国有企业工作,凭管理和技术获得收入

④马某把自己承包的土地转租给他人获得1000元

⑤陈某在国有企业工作,除了工资外还有奖金和津贴

⑥林某在国有企业工作,除了年薪外还获得过春节福利

⑦私营企业主的收入、债权人的利息股息收入

⑧出租房屋的收入、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获得的收入

A.①②⑤ B.③④⑥⑦⑧ C.②⑤ D.①③④⑥⑦⑧

问题1:如何判断一种分配形式是否属于按劳分配?劳动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吗?

(1)看范围:公有制经济(排除非公有制经济)。看尺度: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排除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看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排除福利)。

(2)劳动收入是指劳动者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包括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按劳分配仅指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按劳分配一定是劳动收入,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

例题2: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

A.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B.调整银行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

C.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D.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问题2:如何区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进行的分配。初次分配后,国民收入形成国家、企业、个人收入三部分。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国民收入在全社会的再次分配。再分配主要是由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管理和收入调节,如国家的税收、社保、转移支付、支农补贴等。

例题3:为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政府可采取的经济措施有( ):

①减免企业税收②降低贷款利率③提供信用贷款④增加财政专项资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问题3:如何区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机构:财政部):有关财政收入与支出的政策,如税收、国债、财政补贴等。货币政策(机构:中国人民银行):与银行有关的政策,如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

上课时教师可先用课件展示例题和问题,学生当堂进行针对性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判断正误,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之后师生共同对易错易混知识进行讨论辨析,弥补学生学习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四、热点问题探究研讨——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热点问题

目前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单元复习课不感兴趣,感觉枯燥乏味,不够鲜活,因此在上单元复习课时,教师要重视素材的选择和复习方法的选择。我们选取的素材,要力求新颖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知识背景,激发学生求知欲。复习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师要根据复习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如边练边评、学生自己出题自己拟答案等,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示例:《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热点问题探究学习:

以下是本班级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到的关于“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中的部分任务。

任务一: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要促进“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增长。

任务二: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做好就业工作,加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扶贫工作事关全局。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和扶贫济困工作的支持力度。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现请你参与其中,并与同学相互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阅读材料,依据所学“收入与分配”相关知识,设置1—2道问答题,并拟出答案要点。

上课时教师可先用课件展示材料和问题,引导学生当堂相互讨论,依据材料和课文相关知识设置问答题,拟出答案要点,同时教师参与其中并巡回指导,及时给予提示和鼓励。这样不仅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分析热点问题,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统一,而且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

总之,要真正上好思想政治单元复习课并上出实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强化单元复习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坚持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灵活选用复习方法,尽力做到常讲常新,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巩固知识,发展能力,从而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单元复习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8.

[2]陈海燕,周家亮.走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现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3]思想政治课教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2014.

[4]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4.

作者:严钢春

第4篇:高考总复习“集合”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自动化测试系统”对学生学习的最大好处就是即时反馈。对于进入复习阶段的高三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学完了全部内容,自动化测试系统能帮助他们及时地查漏补缺,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巩固提高。自动化测试系统以选择题题型为主,而除了个别省市的高考试题不出选择题外,大部分高考试题中选择题都占了总分的1/3左右,如广东省的高考文科数学试题中,选择题共50分。因此利用自动化测试系统能够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选择题的能力。

● 应用过程

本文以高考第一轮“集合”复习为例,谈谈自动化测试系统的应用方法。

和学生一起梳理知识:①集合的基本概念;②集合之间的关系;③集合中的常用性质;④集合中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讨论,如集合中的元素的互异性,空集的性质特点,子集和真子集的区别等。

重点:理解集合、子集的概念,了解空集的概念和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集合的有关术语和符号,理解集合的运算,会用venn图和数轴解决有关集合问题。

教学策略:典型例题,讲练结合,精讲多练。

利用自动化测试系统,及时反馈成绩,便于教师调整教学计划。为了方便学生,可以把这个测试放到周末,学生可以在家使用。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打开“高中数学自动化测试系统”网站http://10.1.1.7:8001/,进入界面(如下页图1);

2.鼠标左键单击“集合单元练习”,进入考试界面(如图2);

3.学生输入姓名,单击“开始考试”,就可以进入随机考试状态。

考试题量为20道选择题,满分100分,限时60分钟。学生在考试中可以输入自己的昵称作为名字,并以昵称发送邮件或者在博客中留言,反馈自己的考试结果和难点,便于教师更加准确地获得反馈信息。我还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公共邮箱,他们可以将错题储存在邮箱里,经整理后,统一在课堂上点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反馈难点、错题的时候不需要重新编辑,只要抓屏即可。比如,学生在做完20道选择题后点击结束考试,并查看成绩,进行试卷复查,把出错的题抓下来,并复制到Word文档,或者作为图片直接保存都可以,教师从中能看到学生的错选项,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并结合集合与基本不等式讲评此题。

教师收集学生在自动化测试中出现的疑难点,可以单独答疑,也可以在课堂上统一讲评。如果是大部分学生的难点,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体思考、讨论并相互点评,教师总评,相信这样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在习题讲评中,教师可以将解答选择题的各种方法贯穿始终,提高学生解决选择题的能力。

选择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熟练、基本计算的准确、基本方法的运用、考虑问题的严谨、解题速度的快捷等方面。解答选择题的基本策略是:要充分利用题设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一般说来,能定性判断的,就不再使用复杂的定量计算;能使用特殊值判断的,就不必采用常规解法;能使用间接法解的,就不必采用直接解;对于明显可以否定的选择应及早排除,以缩小选择的范围;对于具有多种解题思路的,宜选最简解法等。解题时应仔细审题、深入分析、正确推演、谨防疏漏;初选后认真检验,确保准确。解数学选择题的常用方法,主要分直接法和间接法两大类。直接法是解答选择题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但高考的题量较大,如果所有选择题都用直接法解答,不但时间不允许,甚至有些题目根本无法解答。因此,我们讲评选择题时可以引导学生掌握直接法、特例法、分析筛选法等特殊的方法。同时,“高中数学自动化测试系统”恰恰能帮助学生反复训练,在有效掌握知识点的同时,成功地熟练了解答选择题的技巧,大大提高了解题速度。

● 反思对比

不能仅用自动测试的成绩来衡量学生学习的好坏,因为每位学生得到的试题都不一样,难易程度和侧重点各不相同。但是,该系统能很好地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结构;帮助教师及时有效地调整复习计划,提高课堂复习效率。在传统的单元测试中,学生的试卷统一,教师抓住重点难点进行测试,能对比学生的学习程度;但是有改卷慢、反馈慢、考试枯燥和教师负担重等缺点。而自动化测试系统能让学生接触不同的考试侧重点,让教师在高三备考复习中找出更多的疑难点进行集体辅导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便于有效地提高高考成绩。自动化测试系统注重人机对话,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有效地提高了复习效率。

第5篇:高考数学 专题 集合复习教学案

集合

教学目标:构建本章知识网络 掌握有关集合知识点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集合的运算 学情分析:学生的数学基础差;

对高中数学的学习还不适应; 经过一个星期的军训,知识遗忘比较大

教学方法:讲练集合

(由同学回答,大家一起完善)

(抽部分同学发表自己的想法)

(由老师在黑板板演)

(由老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由学生上台板演,大家一起订正)

(抽部分同学发表自己的想法)

(由老师和同学一起板书)

第6篇:第七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中国海外马金希望小学 刘月婵

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30个生字,会写31个生字。抓住易错字、形近字、多音字入手。 2. 积累AABC式词语。

3. 熟练掌握改写句子,扩句和缩句。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改写句子,扩写和缩写。 教学方法和手段

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课件 使用教材的构想

本单元教材围绕“国际理解和友好”这个专题编写,包括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课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有关世界各国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学习关心世界大事,培养热爱和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本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关于国际理解和友好的文章,让我们对本单元的学过的内容作一番回顾。

二、回顾课文内容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自读单元导读)。围绕这个专题安排了哪些课文?(师板书:《太阳是大家的》《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四篇课文都用故事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国际间的友情。《 太阳是大家的》,这篇课文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太阳当做( )的朋友。“太阳是大家的”寓意是( )。全世界的孩子在同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平和社会的安宁。通过学习《 》,我知道了外国朋友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从《 》中我知道了对红旗的尊重爱护,就是对祖国的热爱,因为国旗是祖国的象征;通过学习《 》表达世界各地儿童对和平的热爱。

三、层层过关

1.复习易错字、形近字、多音字

(1)易错字: 彤

齿

辨 (2)形近字

犹、 优、 忧

)秀

)郁

)豫

担(

辨、 辩、 辫、 瓣

争(

分(

花(

扎(

)子

)论 (3)多音字

载 zǎi( ) zài( ) 挣 zhēnɡ( )zhènɡ( ) 模 mú ( ) mó ( ) 曲 qū ( )qǔ ( ) 2.词语关

(1)积累四字词语:AABC式、AABB式、ABCC式、ABAC式 (2)积累本单元四字词语:栩栩如生、爱不释手、琳琅满目、语无伦次、无影无踪、身无分文、荒芜人烟

3.句子关 (1)关联词

A、因为„„所以„„

B、既然„„就„„ C、如果„„就„„

D、虽然„„但是„„ E、不但„„而且„„

F、不管„„都„„ (2)扩句和缩句 4.练一练

(1)按要求改写句子:

a.一个信念刻在他心上。(把句子写得更具体) b.同学们在听课。(扩句两处)

(扩句的步骤:读懂要求,审清要求,弄清扩什么内容,在什么位置扩写。看原句,弄明白句子的意思,想想如何恰当地搭配词语。对照原句,检查扩句,看是否保留了原句的主干,句子是否通顺,内容是否统一。) (2)按要求改写句子:

a.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缩句) b.活泼可爱的小松鼠在松树上蹦来蹦去。(缩句)

(缩句的方法: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比如:谁干什么?谁怎么样?这是什么?„„2.进行词语比较,找出主要词语。比如:工人宿舍前的樟树上停满了五颜六色的小鸟。3.重要的一点:“着、了、过”是万万不能去掉的。比如:可爱的小红在认真地看着有趣的新书。4.缩出来的句子要符合以下6个基本句式中的一种:谁是什么? 谁干什么 什么是什么? 什么干什么? 谁怎么样?什么怎么样?)

5.拓展练习:

(1)立交桥飞架在环形路上。(扩句) (2)落叶飘落下来。(扩句)

(3)小鹿侧着脑袋欣赏自己在水里的影子。(缩句) (4)绿油油的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缩句)

四、课堂小结

第7篇:《三角形》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内容:四下P22-34页《三角形》单元。

复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与意义、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分类的有关知识。

(2)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复习,初步掌握复习方法,形成基本复习技能。 (3)提高复习课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复习重点:复习三角形单元相关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单元复习的基本方法。

复习难点:通过复习活动,提高学生上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自制PPT课件、学生活动记录卡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一个纸质三角形,并做好相关数据的测量。

教师准备PPT课件、知识点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设计:

(1)谈话:《三角形》单元是四年级下册第几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一共有多少页纸?(从书上P22-34页,共13页)你能把这13页书中的知识都说出来吗?(生不能)为什么不能?(间隔时间长、内容比较多、遗忘了一些)

师:正因如此,我们才有复习的必要。(由此问题揭示复习的必要性) (2)情感激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课件呈现名句及其意义。 师:今天我们就来做这样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老师也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不断有所收获”。

二、导入课题,回顾已学知识。 (1)直接出示课题:三角形单元复习

师:刚才同学们说有些已经忘记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三角形》单元所学的知识。 (2)回顾已学知识。

在课件中提供1~7的序号,告诉学生本单元共有7个知识点。

教师通过课件动画、文字性提示,引导学生根据书中教学顺序依次回忆各知识点。

在学生回忆的过程中将各知识点信息与课件中“三角形”联系,与学生手中准备的三角形相关数据联系。

知识呈现:

①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师:你的三个角多少度?这是三角形的起点知识,也是最重要的知识。贴出知识卡片

②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师:你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多少?能再说出一组可以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吗?3cm、5cm和9cm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吗?) ③三角形中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师:一个三角形有多少条高?高一般用什么线来画?你的高和底分别是多少?[三条]贴出知识卡片 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师:你会联想到哪个图形正好和他有相反的特性吗?

⑤三角形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师: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呢?„„你的三角形属于哪一类?为什么?判断的简单方法:以最大角判断) 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已经知道两个角的度数,如何求第三个角的度数呢? ⑦三角形按边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师:老师的三角形属于哪一类?你的呢?为什么很多人的三角形既不是等腰三角形也不是等边三角形呢?揭示第10号知识卡片(非等腰三角形:三边不等),明确像这样的三角形居多。 (3)介绍课前准备的三角形。

联系刚刚回顾的所有知识,介绍手中的三角形。(学生于课前完成作高、量边长度、量角的度数) 同桌互相介绍后,全班汇报。

两生汇报,看谁汇报的有条理而且准确。 (4)基础性训练(课件呈现)

(一)填空。

(1)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 )条高,三角形的高一般用(

)线作图。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它的一个底角是( )。 (3)在一个三角形中,两个内角的和等于另一个内角,它是一个( )三角形。

(4)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是350,另一个锐角是(

)度。

5、口算出∠3的度数,并判断是什么三角形。

(1)∠1=27 ∠2=53 ∠3=( ),这是( )三角形。 (2)∠1=70 ∠2=50 ∠3=( ),这是( )三角形。 (3)∠1=42 ∠2=48 ∠3=( ),这是( )三角形。

(二)判断。

(1)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角一定是450 „„„„( ) (2)大的三角形比小的三角形内角和度数大。„( ) (3)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 ) (4)等边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 )

(三)选择。

(1)一个三角形最大的内角是120,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①钝角 ②锐角 ③直角

④不好判断

(2)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内角小于90,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

。。

。。

①锐角 ②钝角 ③直角 (3)等边三角形又是( )。

①锐角三角形 ②直角三角形 ③钝角三角形 (4)做房屋的屋架是运用了三角形的( )。

①有三条边的特性 ②易变形的特性 ③稳定不变形的特性 (5)两个完全一样的 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

①锐角 ②直角 ③等腰直角

三、对比联系,系统整理知识。

(1)说一说:刚才我们对书中《三角形》单元的所有知识进行了回顾,并做了一些训练题。这就是复习了吗?当然不完全是!复习还需要我们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所有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使我们头脑中能清晰的建立起知识的联系。为了便于大家整理,老师将所有的知识点印制成了这样的知识卡片,并分发到了14个学习小组,下面我们以游戏的形式来对知识进行整理。

(2)游戏:请14位同学上黑板简单介绍自己手中的知识卡片的含义,并将知识卡片贴到合适的位置,最后介绍一下所贴位置的理由。 学生代表上黑板操作,教师与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预设效果如下:

《三角形》单元复习

三角形的组成: 三个顶点

三个角

三条边(围成)

三条高 (虚线)

三角形的性质:具有稳定性 内角和180度

两条边的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顶点到底的垂直线段

锐角三角形(3锐)

等腰三角形(2边相等) 三角形的分类: 直角三角形(1直2锐) 等边三角形(3边相等)

钝角三角形(1钝2锐) 非等腰三角形(三边不等)

(3)总体感悟:学生从整体上看看知识间内在的联系与区别。

师:刚才同学们主要是从竖着的方向来整理的,我们再从横着的方向来看一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依次张贴“三角形的组成”、“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

补充:不过老师还要告诉大家的是,无论是横方向还是竖方向,其实我们的学习都只是刚刚开始,还有许多的知识等待我们去学习、去发现。教师板书两个省略号。

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整理,所有的知识形成了一个整体,这就是复习与整理的作用了。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升认识。

(一)基础训练:

1、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基础部分) (1)底和高都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形状一定相同。( ) (2)等腰三角形不一定都是锐角三角形。

( ) (3)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 (4)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是锐角。

( )

2、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指号里。 (1)钝角三角形有( )条高。 ①1 ②2 ③3

(2)当三角形中两个内角之和等于第三个角时,这是一个( )三角形。

①锐角 ②直角 ③钝角

(3)有一个角是60的( )三角形,一定是正三角形。 ①任意 ②直角 ③等腰

(4)两个完全一样的 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 )

①锐角 ②直角 ③等腰直角

(二)提高训练:

1、填空。

(1)关于边:已知三角形中的两条边分别是4cm、6cm,那么第三条边必须大于(

)cm,必须小于(

)cm;如果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那么第三条边可以是(

)cm。

提示:假设第三条边是最短的边,有什么要求?假设第三条边是最长的边,又有什么要求?

答案:大于2cm而小于10cm。

(2)关于角:已知三角形内两个内角分别是40度和60度,第三个角是(

)度,这是一个(

)三角形。

(3)关于等腰三角形: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已知一个角是50度,底角可能是(

)度,这时顶角是(

)度。

2、画一画。

0

(1)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并画出底边上的高。 (2)按要求在每个图形中画一条线段。 (平等四边形)分成两个钝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分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和一个锐角三角形

3、猜一猜。

(1)下面的三角形都被一张纸遮住了一部分。你能确定它们各是什么三角形吗?

(2)有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20,它可能是什么三角形?如果还知道第二个角

是65,那么你知道它是什么三角形了吗?

4、解决问题。

(1)西湖小区有一个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等边三角形组成的绿化美化园区(如下图),

从A地到B地,走哪条路最近?

走ACB这条路和走ADEFB这条路的路程一样吗?为什么?

(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是23厘米,腰是32厘米。则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五、全课总结,质疑评价提升。

总结:今天的复习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有新的收获吗?学得高兴吗?

第8篇:2011年中考总复习化学单元复习教学案:第一单元_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走进新课标

三维点击

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初步了解化学发展史,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和技能。

2.通过结合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感受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学会书写实验报告。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初步学会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3.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命题指津

1.化学研究的领域、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绿色化学等在这几年中考中常涉及到。

2.科学探究的方法也是这几年中考的热点。

3.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天平、量筒的误差分析是经典考题。 预测:“绿色化学”、纳米技术以及高科技的信息题会更多地出现;天平和量筒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和读数不正确而造成实验误差,此类题型在中考题中也常常出现。

教材精梳理

知识清单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及化学的发展史 3.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要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正确的观察和描述。 4.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固体药品及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2)物质的加热 方法及注意事项。 (3)天平的使用

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 (4)量筒的使用

方法及选择合适的量程。

(5)仪器的洗涤:洗涤的方法及洗净的标志。 基础示例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科学,以________为基础。

2.近代科学家________和_________提出了原子-分子论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_________,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4.某学生要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他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刻度,视线仰视。而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则他配制的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

) A.等于10%

B.小于10% C.大于10%

D.不能确定 5.家中的玻璃杯怎样才算洗干净?

示例提示

1.组成

结构

性质

变化规律

实验 2.道尔顿

阿伏加德罗

3.实验

观察

记录

分析 4.B 5.玻璃杯上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玻璃杯洗干净了。

知识点点通

重难透析

重点1 化学研究的范畴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1)这里所说的物质与习惯用语中“物体”的含义不同,物质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物体是指占有一定空间的个体。从范围上来说物质包括物体。如下图所示:

(2)理解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关系。 重点2 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1)化学的发展史

①古代化学:火的发现和利用。自从发现和利用火,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并使人类进化加速。继而人类又陆续发现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人类在逐步了解和利用这些变化的过程中,制得了对人类生存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如陶瓷、铜器、铁器、纸、火药、酒、染料等,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和生产资料,人类越来越离不开化学了。 ②近代化学:原子-分子论的提出(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利用(门捷列夫)。

③现代化学:纳米技术、“绿色化学”。特别纳米技术(0.1—100 nm之间,1 nm=10-9 m)的研究是当代科技发展象征。 (2)化学的作用

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及能源、信息、国防、环境等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重点3 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它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理解绿色化学的特点:

第一,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第二,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第三,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笑纳,实现“零排放”。 第四,生产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人体健康和环境友好的产品。

绿色化学给化学家提出了一项新的挑战,国际上对此十分重视。1996年,美国设立了“绿色化学挑战奖”,以表彰那些在绿色化学领域中做出杰出成就的企业家和科学家。绿色化学将使化学工业改变面貌,为子孙后代造福。 重点4 实验的设计与探究 (1)实验探究包括的内容

科学探究是我们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具体的科学探究并不一定要求以上要素面面俱到,根据实际情况可能只涉及其中的几个方面。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2)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三个关注”

①关注物质的性质:反应物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如红色、绿色等)、状态(如固体、液体或气体)、气味、硬度、密度、熔沸点及化学性质(如能燃烧,能否支持燃烧等)。

②关注物质的变化:变化过程中的情况,产生什么现象,如是否发光、发热、产生气体等;变化后的情况,如产生什么物质等。

③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任何反应不会孤立地发生,在发生过程中,会伴随着其他现象及物质的产生。 (3)实验探究的设计方法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为保证实验的客观性,设计实验的时候必须明确:①实验目的:即想探究的问题是什么;②实验自变量:即需要改变的因素是什么;③实验因变量:即需要观察测量的因素是什么;④控制变量:即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什么。这种实验设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这种方法思路清晰,便于我们设计与验证。 重点5 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取用原则

①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②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 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③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②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 (3)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取用较多量的液体,用倾倒的方法。打开试剂瓶,瓶塞倒放,试剂瓶的标签向着手心,倒完后盖好瓶塞,将试剂瓶放回原处。 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量筒。量筒平放于桌面上,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出液体的体积(若仰视会使读数偏小,俯视会使读数偏大)。

③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用滴管。使用滴管时,胶头在上,滴管不要接触反应容器内壁或放在实验台上,以免污染滴管。 重点6 物质的加热

(1)使用酒精灯时的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万一撒出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

(2)加热操作:先预热试管,再用外焰给有药品的部位加热;试管外壁要擦干(防止炸裂);温度很高的试管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

(3)加热的仪器: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有:烧杯、烧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水槽等。重点7 洗涤仪器 (1)试管的洗涤:先将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废液缸中,再注入半试管水,振荡后把水倒掉;再注入水,振荡后倒掉,这样连洗几次。如果内壁有不易洗掉的物质,要用试管刷刷洗。 (2)洗净的标志: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集成滴,也不能股流下。 典题诠释

典题1 (2010福建厦门) 下列各项研究课题,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围的是(

) A.C60等碳单质的制取与性质研究 B.从水中提取氢能源的有效方法研究 C.制造太空电梯的碳纳米管纤维材料研究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研究的对象,它主要研究物质,不仅研究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所以 A、B、C都是正确的。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不是化学研究的范畴。

典题2 (经典回放)当前我国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化学家希望从化学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高效化肥的合成;②新型药品的开发;③在低消耗情况下分解水得到氢气作为燃料;④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新产品再利用途径;⑤研制人造血管;⑥在无毒、无害条件下进行反应;⑦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把上述课题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环境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源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粮食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的都是与化学研究有关的重大课题,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更深刻地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①与粮食有关的属粮食问题;②⑤都与人体健康有关;③解决人类日益短缺的能源问题;④⑥⑦都与环境有关。 答案:(1)②⑤

(2)④⑥⑦

(3)③

(4)①

典题3 (2010山东滨州,14)“绿色化学”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将成为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化学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又称为“环境友好化学”。据此思考判断,下面不属于“绿色化学”考虑内容的是(

) A.反应在无毒、无公害的条件下进行,如采用无毒无害的溶剂和催化剂 B.化工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尽可能无毒、无害或毒性极小 C.尽可能通过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润

D.尽可能采用可再生原料,且原料利用率尽可能最大化,副产物或废料最小化 解析:理解“绿色化学”的含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答案:C

典题4 问题:蜡烛刚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物质?

猜想:

A.白烟是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验证: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中的________ (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干燥烧杯放在白烟上,烧杯内没有出现水雾,则证明白烟的成分不是__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_,因为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进行实验的设计与探究。实验方案(1)想用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来验证假设A,但他的做法欠考虑“立即”两个字,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还没有完全散失,石灰水可能会变浑浊。方案(2)验证白烟是不是水蒸气,这个设计可以说明B的假设不成立。方案(3)验证白烟是不是石蜡固体小颗粒,如果是石蜡,那么不论固体大小,都应具有可燃性,必然被点燃,如果能证明这一点,也就同时否定了假设A,因为二氧化碳不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 答案:(1)A 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水蒸气

(3) C A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典题5 (2010山东,8)化学实验是否规范往往会影响实验的成败。下列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天平左盘的纸上称量 B.用50 mL的量筒小心量取2 mL溶液

C.为节约药品,实验用剩的硫酸溶液应放回原瓶

D.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的基本操作。用天平称量药品时,根据药品的性质垫上纸或者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所以应该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A是错误的。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应该选用量程跟体积最接近的量筒,以减小误差,所以B也是错的。实验室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滴瓶中的液体除外,滴瓶上的滴管用完后要迅速放回原来的滴瓶),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因此,C也是错误的。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内液体的量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多了加热时易喷出来,造成危险。加热时,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别人。 答案:D

典题6 (2010江苏南京,8)实验室加热约150 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⑤⑥

解析:要知道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烧杯、酒精灯;还应该知道试管能直接加热,烧杯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并且要固定在铁架台上;题中150 mL液体的量决定了应该用烧杯不能选试管。 答案:A

典题7 (2010江苏泰州,7)判断玻璃仪器已经洗净的标志是(

) A.附着的水能聚成水滴

B.附着的水成股流下

C.一点水都没有附着

D.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解析:本题考查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志。根据洗净的标志选D。 答案:D

第9篇:2011年中考总复习化学单元复习教学案: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走近新课标

三维点击

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知识;铁的冶炼过程;金属资源保护的几种方法;掌握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2.通过搜集与探究,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识。 命题指津

1.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出现频率不大,简单题。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出现频率较大,尤其是金属锈蚀常以科学探究题的形式出现,分值较大,中等难度。

2.金属活动性的试题多是选择题,填空题。通过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分值为2—3分。

3.估计金属材料、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在今后中考中将会有新题型、更多题目出现。

教材精梳理

知识清单 1.金属材料

①金属的物理性质

②合金

③物质用途的决定因素

④合金的性质 2.金属的化学性质

①金属与氧气反应

②金属与酸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

④金属活动性顺序

意义: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排在氢前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①铁的冶炼:原料、原理、设备

②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③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几种方法 基础示例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生铁

B.钢

C.赤铁矿

D.金刚石 2.下列有关铁生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铁生锈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B.铁生锈时,铁发生了缓慢氧化

C.铁生锈的实质是铁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 D.铁生锈时会有难以察觉的热量放出 3.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应(

) A.先用布擦干,再用带油的布擦拭 B.在自行车表面刷一层油漆 C.用布擦干即可

D.晾干后,用盐酸除去锈层

4.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做法都是在不自觉中运用了金属某些性质,如:烧菜用的铲勺是铁制的,但一般都要装木柄,是因为铁具有________性;铁块可以制成铁丝,是利用它的________性;做电线时铝比铁好,说明________;钛合金做轮船外壳而不选钢材,反映出________。

示例提示

1.D 2.C 3.A 4.导热

延展

导电

容易被腐蚀

知识点点通

重难透析

重点1 金属的物理性质

金属的物理性质有很多相似之处

①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汞在常温下呈液态) ②都有金属光泽

③大多数金属都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④都有延展性,可以抽成很长的丝,压成很薄的片 ⑤密度一般都比较大 ⑥熔点一般都比较高 重点2 合金

(1)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最常见、用的最多的合金是铁的合金,生铁和钢。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2)金属制成合金后,由于组成的改变,使得合金性能也随之发生改变。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高,抗腐蚀性能等也更好,因此,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重点3 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

(2)金属有许多共同的物理性质,如:有金属光泽、容易导电、容易导热、有延展性等。 (3)常见金属的特性,如:铁为银白色、质软、可以被磁铁吸引;铜为紫红色;金呈黄色;常温下汞是液态;钛熔点高、密度小等。 (4)常见的铜的合金是黄铜和青铜。

生铁和钢是铁的合金,生铁的含碳量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 重点4 金属材料的用途及保护

(1)金属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在物理、化学、机械等方面有更多的良好性能。因此,人们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不是纯金属而是合金。

(2)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3)金属资源保护的几种方法: ①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②防治金属生锈;

③合理、有计划地开采矿物; ④积极寻找金属的代用。 重点5 金属的冶炼及防腐 (1)铁的冶炼

原料:铁矿石、石灰石、焦炭

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设备:高炉

(2)铁钉生锈的探究方法:

结论:常温下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很难生锈。而在潮湿的空气中却容易生锈。即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分、氧气发生的一系列的复杂的化学反应。 (3)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几种方法

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在铁制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如涂油、刷油漆、镀其他金属等;把铁制成合金、不锈钢等多种方法。 重点6 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时几乎不与氧气反应;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2)金属与酸的反应

镁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剧烈,并伴有明显的放热现象;锌次之;铁反应非常缓慢;铜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这说明镁的活动性最强,锌次之,铁较弱,铜最弱。 (3)置换反应

Zn+2HCl====ZnCl2+H2↑ Fe+CuSO4====FeSO4+Cu

像以上这些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4)金属活动性顺序:见知识清单。 重点7 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

此类习题是中考中常出现,而一般学生很容易出错的题目。做题时,要看清题意,分清哪个量过量,哪个量不足,应该根据哪个量来进行计算。

(1)足量的不同金属与等质量的同种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2)足量的不同种酸与等质量的同一种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 (3)等质量的不同种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比值(金属相对原子质量/金属化合价)成反比。比值越小,消耗金属的质量越小。

注:①金属与酸反应一般取镁、锌、铁、铝等金属,不取钾、钙、钠等太活泼的金属。因为,这些金属太活泼,也能与水反应放出氢气,非常复杂。 ②发生反应的酸,一般指盐酸和稀硫酸。

原因是硝酸和浓硫酸有很强的氧化性,它们与金属反应一般得不到氢气而直接生成水。 重点8 金属活动性顺序

(1)熟悉并灵活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

(2)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在水溶液中就越易失电子。

(3)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与酸反应速率越大。

(4)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当一种金属与两种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该金属首先置换出不活泼的金属,再置换较活泼的金属。 典题诠释

典题1 (2010辽宁大连,15) 硬铝的下列性质中,与制造飞机壳无关的是(

) A.导电性较好

B.密度较小 C.耐腐蚀性较强

D.硬度较大

解析:本题考查合金的性质。飞机的外壳必须密度小、耐腐蚀性较强、硬度较大,而不需要有良好的导电性。 答案:A

典题2 (2010广东佛山,19) 佛山是有色金属之乡,其中铝合金材料的产量约占全国的一半。铝合金材料属于_________ (填“混合物”“纯净物”或“单质”)。铝是活泼金属,生活中的铝锅却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答:本题考查对合金的概念的理解及Al的性质。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的有金属特性的混合物;铝活动性极强,容易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氧化铝保护膜,防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典题3 (2010甘肃兰州,4) 金属材料在人类活动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下列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 A.很高的熔点

B.良好的导电性 C.很大的硬度

D.银白色的光泽

解析:本题考查金属有很多共性,但不同的金属又有各自的特性。A选项是错误的,一般金属熔点较高,但汞的熔点就较低,常温是液体。金属的硬度相差比较大,如:铅的硬度只有1.5,可以说铅很软,所以C选项错误。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但铜为紫红色,金呈黄色。 答案:B

典题4 (2010广东珠海,5) 钛和钛合金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优良的性能,如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机械性能好、抗腐蚀能力强,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根据它们的主要性能,不合实际的用途是(

) A.用于核潜艇设备的制造

B.用于制造航天设备 C.用来做保险丝

D.可用来制造人造骨

解析:本题考查金属材料的性质决定其用途。核潜艇、航天设备都属于高科技新兴业,这些设备的材料应具有熔点高、密度小、可塑性好、机械性能好、抗腐蚀能力强等优良的性能。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钛和钛的合金熔点高,不能做保险丝。 答案:C

典题5 (2010江苏泰州,24) 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因金属腐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7 000亿美元,我国因金属腐蚀造成的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4%。 (1)请你根据不同原理,提出防止钢铁锈蚀的两条合理措施: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用稀硫酸除去铁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金属保护的有关知识。可以破坏生锈的环境和条件,来防止金属生锈。

答案:(1) 进行表面防护处理(涂油、刷漆、表面镀金属等);改变金属内部结构(制成不锈钢) (2) Fe2O3+3H2SO4====Fe2(SO4)3+3H2O

典题6 (2010四川眉山课改,12) 下列可用于验证铜、铁、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的一组药品是(

) ①Cu、Zn、FeSO4溶液

②Cu、Fe、ZnSO4溶液

③Zn、FeSO4溶液、CuSO4溶液

④Fe、CuSO4溶液、ZnSO4溶液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在①中Cu不能把 FeSO4溶液中的Fe置换出来,所以Fe比Cu活泼。Zn能把 FeSO4溶液中的Fe置换出来,

所以Zn比Fe活泼。所以,三者的活动性Zn>Fe>Cu;在④中Fe能置换出CuSO4溶液中的铜,却不能置换出ZnSO4溶液中的Zn,所以三者的活动性Zn>Fe>Cu;②③比较不出来。 答案:A

典题7 (2010山东济宁,19)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案,分别用金属A、B跟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经实验发现: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有下图所示关系。

A.反应后得到氢气的质量相等

B.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A>B C.两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A>B D.稀硫酸已完全反应,两种金属可能有剩余

解析: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用来判断反应生成的物质。此题与数学的函数图象相结合。从图中可以看出两种金属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金属A的反应速率比金属B快。 答案:B

典题8 (2010上海嘉定,10) 某金属单质R,不能跟稀硫酸发生反应,但能和硝酸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则R可能是(

) A.Fe

B.Mg

C.Ag

D.Cu 解析: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此金属不能和酸发生反应,说明该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H的后面。所以A、B两选项均错;能和硝酸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说明该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汞的前面。所以,C选项错误;只有铜排在Fe、Mg的后面而排在Ag的前面。 答案:D

上一篇:体智能课程教学下一篇:教育局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