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教师发展规划

2022-12-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职业学校教师发展规划

民办职业院校行政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分析

摘 要:民办教育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民办职业院校的办学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在民办职业院校的教师构成中,行政教师相较于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而言,受到的重视程度较低。行政教师对于自身的工作职责、职业发展方向认识并不清晰,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民办职业院校行政教师职业素质能力不高,严重影响到民办职业院校的建设水平。本文基于民办职业院校行政教师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可行性的对策,通过提升民办职业院校行政教师职业发展规划能力,带动行政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民办职业院校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性作用。

关键词:民办职业院校;行政教师;职业发展规划

一、民办职业院校行政教师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民办职业院校行政教师职业意识不足。目前民办职业院校的竞争压力非常大,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大了投入和关注的力度,对于教学实践情况的关注程度要远远高于学校建设。民办职业院校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给予极大的重视,但是对于行政教育方面的教育投入却不高,行政教师得不到重视,在日常的工作中就会缺乏积极性,对于工作上的投入程度就会大打折扣。行政教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发挥的是沟通和衔接学校管理和教学实践的纽带作用。行政教师的工作承担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但是从职业发展规划方向上来看,在学校管理的工作中,行政教师的职业意识并不是很强,在处理繁多复杂的工作中忽视了对于自身职业发展的规划设计,局限在目前的岗位工作环境,这种意识上的欠缺既不利于行政教师个人的发展,也不利于学校教师团队的整体建设。

(二)民办职业院校行政教师工作职责不明确。民办职业院校行政教师日常承担的工作内容较为繁杂,行政教师既要承担教学课程安排、教学计划安排,还需要能够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随着就业竞争压力的不断提升,行政教师还需要承担起与社会用人单位、企业等沟通的职责,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学校的发展规划投入全部的精力和时间。但是,对于民办职业院校行政教师的工作职责内容缺乏整体性的引导,行政教师的工作存在着盲目性的特点。不仅如此,在薪资待遇上行政教师的待遇水平并不高,承担的工作量却非常的大,这就造成了民办职业院校行政教师的工作热情不高,在行政工作中缺乏职业规划设计的思考,最终导致行政管理工作成效不佳。

(三)民办职业院校行政教师职业发展环境缺乏。民办职业院校的行政教师在职业发展环境上并没有得到学校专门的重视,教师在专业技能发展上缺乏必要的发展环境。民办职业院校行政教师未来工作的发展方向,职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提升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学校和行政教师较为清晰的认识。但是从目前民办职业院校行政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环境建设的情况上来看,学校只重视对承担教学任务的学科教师的培养,没有为行政教师提供较好的发展环境,包括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规划设计、职业素养提升、职业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都没有得到关注和重视。长此以往下去,很容易造成行政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影响其职业满意度,对于民办职业院校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民办职业院校行政教师职业发展规划设计

(一)强化行政教师职业意识,提升教师职业满足感。民办职业院校行政教师职业发展规划设计要重视对行政教师主体意识的培养,明确行政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对于行政教师的人员设置、工作规划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强化行政教师的职业认知度,认识到自身职业素质能力的提升对于学校建设的重要性。同时学校要积极的引导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在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发现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主动的提出创新对策,为民办职业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努力。行政教师要在工作中实现全身心的投入,在岗位工作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真正的融入到职业发展环境中,在此基础上寻求个人的更好发展。

(二)明确行政教师工作内容,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民办职业院校的行政教师在职业发展规划设计中要形成对工作内容、工作职责的充分认识。基于对行政工作的整体认识,找到职业发展规划努力的方向。对于民办职业院校而言,应该细化对行政管理工作的内容规划,重视不同交流对象的行政工作建设,建立较为完善的学校行政管理体系,让行政教师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为民办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工作高效运转作出积极的努力。同时民办高校要重视激励机制的创设,完善学校的绩效考核体系,提升行政教师的待遇水平,让行政教师能够得到能力的认可,在其职业发展规划上指明方向。从而带动民办职业院校行政管理的氛围,为行政教师的职业发展带来动力。

(三)创设行政教师职业发展环境,重视职业培训。民办职业院校为行政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应创设良好的环境,以行政教师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开发丰富多彩的职业培训活动。根据行政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性进行针对性的职业培训设计,针对在行政教师的职业心理、职业技能、沟通技巧等反面进行教育引导,提升其岗位工作的热情程度,提升对于民办院校职业内容的认知能力,通过综合性的素质能力拓展,帮助行政教师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行政职业规划设计的能力,引导行政教师在擅长的领域发挥行政管理的优势能力,从而在职业规划设计上有目标、有步骤的不断迈进。

三、结论

综上所述,民办职业院校行政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对于行政教师和学校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行政教师的职业发展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培训手段,帮助行政教师提升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规划设计的能力,以综合性的行政教师素质拓展和较为完善的保障机制的制定,为行政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设计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建立民办职业院校较强的专业管理团队,为民办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的提升做出巨大的努力,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松崎.民办高等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01:20-22.

[2]雍浩,李正.转型中的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发展刍议——以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发展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4,10:65-67.

[3]杨建林.苏南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5:60-64.

[4]蒋佳宏.民办高职院校师资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作者单位: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

作者:王璐慧

第2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研究

摘 要:以中职教师为研究对象,从教师主体角度出发,采用中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调查问卷以及访谈法,对江苏省六所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进行调查,着重探讨了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调查显示,中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是一个分层次、多角度的发展需求,它主要包含发展内容、方式、环境、时间及地点等方面的多维需求。江苏省中职教师整体在实践知识、专业操作技能、继续教育培训、自我学习时间空间、不脱产网络培训、专门技能培训机构等方面有相对较高的发展需求,在内容需求上更注重实用性,在方式需求上更注重实践性,在时间需求上更注重便利性,在地点需求上更注重针对性,在环境需求上更注重支持性。在对中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从个体(参与者角色)、学校(提供者角色)、政府(协调者角色)三个方面提出促进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作者简介:谢明荣,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袁媛,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贾晓霞,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呈明显上升态势,在这种形势下,职业院校迫切需要创建一支素质高、专业强、擅实践的综合型师资队伍。但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因受限于内外界因素,使得居于职业教育重要地位的中职教师自身并不具备足够的专业实践能力、扎实深厚的专业性理论知识、丰富实用的应用性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在这样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又需要从传统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需要重新认识课程、更新知识、发展能力。面对这种困境,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就是基于教师自身合理需求规划出一条快速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进行问卷设计和发放之前,为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先做了预测,并对问卷的信度和内容效度进行检验,对个别项目作了修改,确定了最后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江苏省6所中职学校教师。发放调查问卷370份,回收问卷339份,其中,有效问卷304份,回收有效率89%。问卷回收率在70%以上即被视为非常好,故本研究问卷调查的回收率符合课题研究设计的要求和标准。笔者对其中的18位教师(每所问卷调查学校各选取3位教师)进行了访谈,了解他们对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及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的看法,从中获得与本研究有关的第一手资料和相关建议,作为研究论证依据。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中,中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包含内容、方式、环境、时间及地点方面的需求。

(一)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的需求

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的需求主要涉及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的需求。

1.中职教师专业知识需求。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中对专业知识的划分,本研究将专业知识划分为基础知识、学生发展知识以及通识性知识三个方面(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中职教师对于专业知识(M=3.75)的需求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学生发展知识(M=4.21)、基础知识(M=3.85)、通识性知识(M=3.19),三个方面的得分均属于需要到非常需要的程度。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中职教师对学生发展特点及规律知识的需求程度最为强烈,以期对其有深刻的了解,从而准确了解中职学生的实际需求,厘清中职学生发展的差异性,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联系,以为其提供最适合的教育。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中职教师对教育实践知识需求程度较高,认为实践知识能够根据教学情境对理论性知识进行评价、选择和修正,实践知识的学习常能直接运用,有效指导教学,能够启发工作的新思路,能够促进自己实际工作的提高。另外,教师对专业基本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需求程度相对较低,这可能是因为教师对自己的专业领域和基本的教学方法比较熟悉。中职教师对通识性知识的总体需求排在最后。这是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使人们平时就能潜移默化地接触到一些通识性知识,所以中职教师在这方面的需求并不是特别突出。

2.中职教师专业能力需求。根据现有研究结果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中对专业能力的划分,本研究将专业能力划分为了解学生发展的能力、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基本技能和自主发展能力五个方面(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中职教师对于专业能力(M=4.05)的需求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全面、正确地了解学生发展的能力(M=4.36)、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M=4.09)、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M=4.01)、自主发展能力(M=3.97)、基本技能(M=3.86),五个方面的得分均屬于需要到非常需要的程度。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中职教师对根据学生发展特点及规律进行教育能力的需求程度最为强烈,并认同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需要加强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能力,以期在具体的交往中实际观察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方面,中职教师最想要提高的专业能力是校本课程开发能力,以期在提供详尽教学方案的基础上,设计启发性的教学计划,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中职教师对创设活动环境能力的需求也较为强烈。在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需求方面,中职教师最希望提高安排中职学生实训实习的能力。此外,一些中职教师认为自己在处理课堂偶发事件能力方面也亟需提高。在自主发展能力需求方面,中职教师的自学能力、反思能力需求程度处于适中水平。

(二)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需求

本研究将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划分为观察式、培训式、自我导向式、探究式和发展式等五类(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整体而言,中职教师对于专业发展方式(M=4.10)的需求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培训式(M=4.22)、自我导向式(M=4.19)、观察式(M=4.11)、发展式(M=4.06)、探究式(M=3.92),五个方面的得分均属于需要到非常需要的程度。

在观察式方面,中职教师需求程度最高的是听课、评课和校际间的观摩方式。听课、评课在一定情况下能更好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而校际间的观摩方式,则让中职教师能有更多机会拓宽自己的学习、研究乃至发展的视野,以进一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在探究式方面,中职教师最希望参与教研活动,对参与案例研究的热情最低。在中职学校内,教研活动的开展,可以让中职教师们彼此之间进行知识和经验的互动交流,针对教育问题发表己见,以集思广益的方式促进自身对问题的理解和处理,从而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培训式方面,中职教师对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的需求程度最高。中职教师对既联系理论又联系实践的培训方式需求比较迫切。在培训内容方面,中职教师对教学方法与技巧的需求程度最高。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中职教师的需求更偏向于技巧类的内容,希望获取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培训内容。[1]在自我导向式方面,自我反思和自学研修的需求程度普遍较高。通过对中职教师的访谈发现,中职教师现有的反思大多数仅是想象,反思深度不够。从数据分析和访谈可以看出,中职教师是需要自学研修和自我反思的,但现状却是大多数教师并未进行深入反思和总结,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自主时间、缺乏有效监督。另外,中职教师对自学研修的能力不自信,呈被动性和矛盾性心理,既认为自学研究效果不佳,又不断地自我完善。[2]在发展式需求方面,程度最高的是行动研究,对课题研究的需求程度并不高。通过访谈了解到,尽管中职教师对课题研究的需求程度不高,但并不否认科研的重要性,希望由学校组织活动,以提升自己参与科研的素质和能力。

(三)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环境的需求

根据现有研究结果,本研究将专业发展环境划分为制度支持、人力和物力资源支持及学校支持三个方面(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中职教师对于环境(M=4.06)的需求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学校支持(M=4.23)、人力和物力资源支持(M=4.01)、制度支持(M=3.95),三个方面的得分均属于需要到非常需要的程度。

1. 学校支持需求。根据调查结果,中职教师对学校支持的需求程度最高,尤其是在学习、培训、进修机会、自我学习时间和空间、减轻工作负担等方面,这表明中职教师希望能在专业发展权利及机会方面得到满足,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通过访谈了解到,关于学校支持需求程度较高的原因,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的支持和帮助缺乏针对性,不符合中职教师的实际环境需求;二是教师自身素质的局限性需寻求外部的支持和帮助。

2. 人力、物力资源支持需求。在人力、物力资源支持需求方面,中职教师还是比较需要校长等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以及教学设备和材料的提供,渴望来自他人的支持和理解,希望得到充足的教学设备和材料,为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便利。

3. 制度支持需求。在学校里,完善的制度保障可以促进各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按照实际情况,制度体系主要涉及作息制度、考核制度、进修制度和评价制度四个方面。通过实际调查可以发现,在对制度支持的需求程度方面,中职教师对作息制度、奖惩制度的需求程度最低,对公正的评价考核制度、明确的进修制度需求程度较高。

(四)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时间的需求

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时间安排的需求如图1所示。中职教师最希望的时间安排依次是不脱产网络培训、脱产一学期、不脱产短期(<1月)、脱产一年。

(五)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地点的需求

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地点安排的需求如图2所示。中职教师最希望的培训地点是专门技能培训机构。

三、基于需求分析的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建议

(一)基于教师自身视角的自我支持

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提高中职教师对增强终身学习能力及自主发展意识的需求程度,不断加强中职教师的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意识。

1.强化终身学习理念。终身教育理念的日益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增强中职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这种自主发展意识是促进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能有效提高中职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不断督促教师更新教育知识和观念,有效吸收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技术,促进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

2.树立专业发展自主意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如果想要增强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不仅需要强化终身学习理念,还需要将其纳入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体系,才能有效激发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与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让其认识到自主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当中职教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发展情况时,才能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自身发展,并向他人寻求支持,从而达到持续的发展。

3.加强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的联系。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实践和反思是一个循环往复的慎思过程,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整合的过程。在这个過程中,中职教师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对自己行动的理解、实践的改善、知识的扩展,同时,反思的成果还能通过提炼上升为理论的高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并用于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将实践和反思联系在一起,我们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是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二是营造实践和反思的环境。

(二)基于学校视角的学校支持

1. 减少教师的工作负荷,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更多选择机会。从调查和访谈中发现,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缺少时间。[3]因此,中职学校应适当减少中职教师的教学负担,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特别是减少教师的事务性工作,改变教师忙于上课、批改作业的工作状态,为中职教师提供更多的自由时间进行教学研究。如开展专业学习与交流,从而改变中职教师敬业却不乐业的现状,增强中职教师主动提升自己专业素质的愿望与动力。

2.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多角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需要得到来自学校外部如政府的政策、法规等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教师所在学校内部的人员之间的专业交流,民主的校长管理文化与合作的教师文化的影响,因此,需要营造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内部交流平台与和谐、合作的学校文化,构建适合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文化、校长文化。第一,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二,建立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从事合作教研,同时,建立合作互动、智慧共享的学习共同体,形成组织学习机制。第三,构建民主开放的校长文化,发挥校长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形成良好的校长文化,意味着民主化的学校管理方式的建立。一个民主向上的学校环境,可以使中职教师生活在一个民主的氛围中,提高中职教师的自我价值感,真正将自身的专业发展融入到学校的整体发展中,从而在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基础上,促进学校的发展。

3.建立“校本+外出”相结合的培训机制。[4]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特点,应开展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加强企业实习培训。校本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其培训成果可以直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外出培训对于中职教师而言,可以有效促进中职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以获取实践上的改善,知识的扩展,以及理论的提升,进行知识和能力的积累。[5]因此,学校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专业实践训练。特别是一些缺乏專业实践的新手型中职教师,至少应到企业去实习半年到一年,其他教师则应保证每年轮流去企业实习两个月左右,了解本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或在假期开展本专业、本行业的专业调研。

4.深入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和评价机制。学校应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和建议性的发展制度,成立专门的教师发展指导机构,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指导。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建立匹配性的评价方法与制度,使中职教师在明了自身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明确下一步努力的目标。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这样可以清楚地记录中职教师成长的发展历程,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激发教师继续努力的动力和斗志,从而让教师深层次地剖析和挖掘自身的潜在能力,使自己的发展水平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

5.建立健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总的来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历程。在发展过程中,中职教师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阻碍性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为有效保证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顺利开展,学校必须出台一些鼓励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第一,建立教研制度,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成为学校和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第二,建立带薪带职休假进修、紧急加薪等制度,激励中职教师参加专业发展活动。第三,每年把教师参加一定的专业发展活动课时计入工作总量。

(三)基于政府视角的政府支持

1.建立与完善中职教师专业职务晋升制度。建立中职教师专业职务晋升制度可以为教师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方向,提供自主发展的目标,也可以为政府确定中职教师的待遇保障提供依据,为中职学校形成不同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队伍建设提供规划指导。[6]另外,通过建立教师专业职务晋升制度还可以选拔优秀中职教师作为代表进行宣传和推广,在学校里建立教研组、学科组和年级组等学校内部专业组织,以培养优秀的中职教师,提高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2.建立与实施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监测与评估制度。虽然中职教师专业标准已经开始实施,但鉴于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在实施教学专业人员标准的过程中,中职学校还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实际状况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使每个中职教师在学校中获得发展的机会,而且必须由政府进行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施效果的检测和评估。此外,在制定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监测和评估制度时还需要考虑激发中职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这样才能有利于中职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计划的有效实施。

为了保证教师培训的效果,还需要建立严格的培训效能评估标准,将教师培训工作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各地教师培训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在每一次培训之后,都要从培训目标、培训师资、培训过程、培训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

3.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在实际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中,在加大对中职教育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的基础上,要把握住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契机,更好地发挥政府协调者的作用。可以通过对优秀教师和有突出贡献者的奖励,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在全社会营造一种重视职业教育、尊重职教教师的社会风气,从而增强全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同感和接受度,增强中职教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 杨琳莉.湖北黄石地区高职生创业意愿调研报告[J].传承,2014(12):132-133.

[2] 罗咏梅. 重庆市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3] 张艳玲.河北省HS市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7.

[4] 俞茹云,顾蒙曦,蒋丽丽.职业学校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16):16-17.

[5] 周蕴.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6] 李小年,方学礼.地方高水平大学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6):13-16.

Research 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ed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XIE Ming-rong1,YUAN Yuan2,JIA Xiao-xia2

(1.Business School,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221116,China;2.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221116,China)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eds

[責任编辑 贺文瑾]

作者:谢明荣,袁媛,贾晓霞

第3篇: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师专业化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趋势已经从早期的对“应然”、“实然”的研究逐渐向“使然”的研究过渡,即关注采取什么样的途径、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以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为取向,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找出研究中的不足,探讨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国外的研究

国外对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较国内丰富,尤其以继续教育作为途径的研究居多。仅以美国和德国为例,美国的国家专业教师标准委员会为提高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首次采用了一种创新性的教师资格证考核办法。教师要获得资格证,必须通过自己所教领域内容的论文考试,并递交一份包括教学录像带、参与专业发展活动的证明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证明等六部分内容的文件包。职业学校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采取了使教师获得职场工作经验(通过给教师提供校内实习、旅行和其他短期参观以及校外实习等方式),建立与其他教师的联系,参与实验车间的活动和讨论会,提高教师的技术与技能,掌握新的教学与评价方法等途径。另外,美国政府还采取有效措施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具体措施包括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法律法规保障、经济保障、制度保障(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教师教育机构认可制度)等,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另外,美国各州及地方的教师专业组织还通过各种活动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德国的职业教育是其实现经济起飞的秘密武器,“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职教师资结构的“双元”性。德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包括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实训教师的专业发展,其途径主要有通过健全的法规体系,通过资格认证,政府与企业共同培养师资,提高职教教师的社会地位,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以及正规的继续教育教师等。

国内的研究

就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而言,国内的研究主要汇集在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的影响,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培训和提高,如教师继续教育、在职培训、校本培训等,研究侧重于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二是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指教师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如反思、行动研究、终身学习等,研究侧重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在理论界,大多数学者一致认为教师自身内在因素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对文献的梳理,笔者归纳出有关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反思性教学目前理论界许多学者都提倡教师应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并对教学反思以及与反思相关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因其具有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培训时空的灵活性、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培训结果的有效性等特点而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王瑞兴在《初级职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一文中建议对教师开展校本发展意识的培训、校本课程建设能力的培训、校内外互动式技能培训、教科研能力培训等等,以此促进初级职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裘燕南的《校本课程开发: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选择》与黄智科的《校本培训与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都对校本培训这种途径极力推崇。

继续教育包括各种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如教师培训、到企业锻炼、提高学历等。这类研究包括提高学历层次、加强专业培训、重建教师教育制度、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模式、完善教师教育的培养与培训制度、完善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评估制度等具体内容。

“双师型”教师建设部分学者主张通过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理论的诞生强化了终身学习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价值,许多学者认为终身学习是促进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笔者也推崇这一观点。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无论学者是从单维度还是从多维度研究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其研究的共同点多集中于以上五条途径。这几条途径无疑都是合理有效的,但笔者发现,这些研究缺乏真正能够反映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困境的内容,研究方法大多重演绎、重文献,少调查实证研究,少经验推广与个案分析。笔者现将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1.研究重理论,未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作调查分析,对实践缺乏有效指导。

2.宏观研究较多,而微观与中观研究较少。

3.研究方法重演绎,过于同质化。将一般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套用到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中,缺乏对职业教育教师与普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差异性的研究,缺乏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特点的探讨,从而导致大量的重复研究。

4.针对某个区域的个案研究匮乏。由于我国各地区之间差别很大,决定了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然而针对区域的具体情况,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的研究很少。

5.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多,缺乏对初等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

研究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在文献梳理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对职业教育或对教师专业化、专业发展的片面认识,致使许多研究者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时过于片面,要么窄化了一些途径,要么强化或弱化了一些途径,其中最为明显的误区有以下几方面。

将教师专业化等同于教学专业化很多学者以教学反思、案例教学、课堂观摩、同伴互导等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这些途径与其说是能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更确切地说是能促进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应关注教师的教学,还应关注教师个人的发展及教师人格的彰显。正如有的学者说的: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应是在“强调知识是教师基于实践的主观建构和整合,强调教师参与教育改革的社会责任,不局限于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共同参与知识的再建构”的基础之上,突出在各个教育环节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习惯的渗透。

将教师专业发展等同于教师个体专业发展根据很多权威学者的论断,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是因为前者更多是从社会学角度加以考虑的,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而后者更多是从教育学维度加以界定的,主要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提高。许多学者将这一“主要强调”的重心上移,将之曲解为教师专业发展只强调教师个体专业发展,因此,将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途径排斥在研究之外。正是由于这一曲解,一些学者只将反思、终身学习等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而这些途径更确切地说是教师专业自主的途径。

将教师专业化等同于教师教育专业化显然,教师专业化必然要求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教育专业化。有学者将教师教育专业化定义为:“教师教育专业化就是一个使非专业教师经过有组织的、专门的序列化培养和训练成为专业教师的过程。”很多学者只将教师教育培养模式以及教师培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如以国家重点师资培训基地培训、与企业联合培训以及校本培训等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这些思考都有将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混为一谈之嫌。

将“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等同于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这种认识导致窄化了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双师型”教师尽管是职业学校教师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区别的一个明显因素,但不能将其扩大化,以偏概全,只关注“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

综上所述,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内涵认识的偏差不利于对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应该正确认识教师的专业性,教师的专业性包括教师工作的专业性与教师发展的专业性。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包括学科专业水平、通识文化水平、传递知识的教学水平与育人能力,有独立的不同于其他领域的伦理标准。总的来说就是有独立的知识系统,有特定的能力要求,有特殊的伦理与人格标准。而教师发展的专业性则包括学历要逐步提高以及加强专业化培养水平等。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研究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需要考虑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由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同,职业学校教师在师资结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专业素质方面存在着自身的特色,这使得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其工作的专业性和教师发展的专业性与普通教育有所不同,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更突出职业性由于职业教育以就业与市场为导向,因而具有依赖性强与变化周期短的特点。劳动力市场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晴雨表”,劳动力市场的走向对职业学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对人才市场进行预测、调查、分析,并能正确地把握宏观就业形势以及职业演变的趋势。这就要求职业学校教师要在学科知识上紧跟时代步伐,了解学科前沿的知识,不断淘汰更新专业知识。职校教师还应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所学知识与实践有效融通。因此,与普通教育教师相比,职业学校教师更应关心市场动态,关心职业发展,具有高度的职业前瞻性与敏感性。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更强调实践性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感、专业道德等方面,这几方面的内容都强调实践性。首先,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不仅包括文化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更强调实践知识、经验知识的成分。其次,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应突出操作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再次,由于职业学校学生技能水平被社会认可有时间延迟性,以及传统升学观的影响,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成就难以被社会客观评价,职业学校教师在社会上的职业声望不高。因此,要求职业学校教师更要坚定对职业的热情,正确厘定职业教育的价值与自身的价值,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专业情感,使其不断升华。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更富于差异性由于职业学校教师有文化课、专业课与实习课之别,同一学校中又开设多种专业,每个专业有多门专业课程,这就使得教师的教学内容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呈现出多样性与差异性,这必然会给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带来不便,导致教师在学科知识与专业能力的获得上很难同步。要调和专业发展需求的差异性,就应该分析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对这些需求进行科学分类,并测评出主次等级,然后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更体现复杂性由于中职教师的培养对象大多不以升学为主要目的,因而学校、教师与学生对分数的重视程度均与普通教育不同。普通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传统做法是以绩效或学生成绩论优劣,这对职业学校教师而言显然是不科学的。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更应该侧重于学生行为的改变与教师行为的改变,这个改变应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是与以前的行为存在递进关系的,而且这种行为发展的过程是很难用量化标准加以评价的,对行为变化的各方面很难一一涉及(如态度、习惯、作风、语言、交际等)。评价的复杂性使得多数职业学校要么弱化对教师的评价,要么遵循传统的绩效评价方式,这样极大地挫伤了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更依赖社会我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主张加强职业教育与社会的联系。认为“离社会无教育”、“职业学校的生命在于社会化”。他的职业教育社会化理论包括办学宗旨社会化、培养目标社会化、学制社会化、课程设置与教材社会化、教学方法社会化、教职人员社会化等六个方面。其中教职人员的社会化不仅指职业学校教师中有大量来自社会的能工巧匠、退休工人、行业专家等兼职教师,也指与普通教育教师相比,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与社会联系更紧密,更强调教师参与社会,更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推动力。另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也要求职业学校教师与社会亲密接触,了解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与新动态,从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更需要外力驱动“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提法在很大程度上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与以升学为导向的普通教育相比,教师的显性成就感、在社会上受人尊重的程度、教师的隐形收入与职业幸福感相对较低,这种状况导致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不高,教师极易流动。因此,只强调教师应通过自身努力、反思、行动研究、自学等途径促进专业发展是远远达不到真正的专业发展目标的。要形成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与鼓励,需要国家、政府、社会、学校的共同驱动。

参考文献:

[1]李聪莉.21世纪美国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初探[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9):40-42.

[2]康叶钦.美国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策略探析[J].邢台学院学报,2005,(2):67-69.

[3]牛晓燕.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及其特点[J].职教论坛,2006,(2):58-60.

[4]黄志奇.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J].职业技术,2007,(2):23.

[5]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6.

[6]刘湘溶.简析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J].中国高教研究,2004,(7):23.

作者简介:

蒋华(1970—),男,四川简阳人,四川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钟桃英(1979—),女,四川资阳人,四川师范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成人教育研究所200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与教师教育。

作者:蒋 华 钟桃英

第4篇:学校教师发展规划

枣园九年制学校学校教师发展规划(2011——2014)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决定着学校核心的竞争力,也是打造学校品牌的关键。因此,培养一支教育理念新、教育教学水平高、教育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基础。根据我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一、 教师现状分析

从上表中可看出,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计算机操作能力也基本达标,从骨干教师、学术学科带头人的比例上看,基本适中,但从中可以发现,骨干教师的比例年轻化,值得反思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教龄的增加,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自我价值体现却越来越弱。从学科教学上看,没有自己的特色,没有自己的“名师”或“拳头产品”。

二、 规划目标

通过本规划的实施,初步创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机制,营造自主、健康、和谐、互动的教研氛围,探索教师发展评价机制。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造就一支能教学、会科研、善学习的骨干教师队伍,同时培养一批水平较高的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出学校自己的“名师”。

1、 出名牌教师:

经过三年的努力,使教师对于教育的价值判断有一个质的飞跃,使教师能够站到时代的最前沿,理解教育,并努力按照这样的理解去实践,探索。提升学科素养,培养学者型教师,是我们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我们还将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与教育教学能力,造就名学科、名师,力争推出有县、市级影响的名师1—2名。

2、 出品牌学科:

从培养学习型组织的层面看,经过三年的努力,着力打造集科研、师训、课改功能于一身的专业发展型备课组,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新型备课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建设,培植在教育界有相当影响的名学科,力争1—2个在县内有影响品牌学科,学校备课组或教研组学习型组织建设经验能够在市内产生影响,并在县内辐射与推广。

3、 出系列课程

建设一批师训课程模块,形成专家、教师、家长、社会人士、学生为师训课程主体的、体现枣园学校文化精神的校本研修系列课程。

4、 出研训文化

坚持“ 教、训、研三位一体”的学校组织文化建设指导思想。不断完善学校校本培训的体制与机制,结合学校发展特点,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展示空间与舞台,积极探索旨在形成一种教师持续学习和发展的学校文化。

5、 出经验影响

从学校的辐射影响层面上看,经过三年努力,总结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经验,通过不同的途径对本县相关兄弟学校进行辐射。并且,在辐射的过程中,总结针对不同学校的辐射模式,使枣园学校的组织文化建设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原则,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学校开展的活动设计和实践环节都要服务教师这一原则,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教学第一线,发现和收集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

3、坚持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原则,依据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分层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段推进,以取得最佳效果。

4、坚持校本培训与自我培训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学校实际和教师实际,保质保量开展各类校本培训,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高学历培训和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

四、基本策略

(一)实施“三项工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专业情意

1、实施“师德建设”工程,健全教师专业情意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为人师表的根本,“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⑴ 建立健全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组成的民主监督体制,加强依法治校,民主治校,文明执教的制度建设,使教师通过法定形式和正常途径参与考核评价,实现自我检查自主提高的“内化”境界,进而健全教师专业情意。

⑵ 强化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对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认知认同程度,对工作群体的向心力和奉献精神。

2、实施“全员培训”工程,熟练掌握专业技能

教师培训工程以全员培训为重点,突出骨干、青年教师培训;以提高学历层次为着眼点,突出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以专业技术能力为落脚点,搞好学校基本功培训;以计划性、针对性、实效性为出发点,使继续教育工作有质量、有效益;加大培训的力度,想办法为教师提供专业训练和专业发展的机会,以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⑴ 现代教育理论培训。通过自学、讲座、报告、研讨、交流等形式,让教师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⑵ 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⑶ 学科教学能力培训。一是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使所有青年教师都能达到规定水平。二是开展“师带徒”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老教师的作用。三是实践练兵,通过举办“示范课”、“研究课”、“观摩课”、“优质课”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不断推出优秀教师。⑷ 构建学习型学校。终身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已成为提升自己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将不断完善学习规划、健全激励机制、营造学习氛围、确保学习效果,使构建活动扎扎实实开展,为教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⑸ 高标准完成继续教育任务。依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和安排,大力配合抓好继续教育工作,高标准完成任务。

3、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打造枣园学校品牌

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高级教师是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代表学校技术最高发展水平,在三至五年内,对45周岁以下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高级教师要建立考核制度,三年内争取在语文、数学等学科涌现出1—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有1—2名市级名师。

⑴ 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高级教师,必须结对培养青年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每学期必须有一节“研究课”。

⑵ 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高级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要在年级的教学质量监控中起带头作用。

⑶ 每年有课题承担,并指导青年教师开展科研活动。

⑷ 必须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保证每学期至少有一篇以上文章,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或交流。并积极参与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编写。

⑸ 实行“名师优先”政策,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二)实施“三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1、以制度促落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规范化

在教学运行和质量监控等方面逐渐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同时,我们在执行过程中,实行“四走进”:走进教研组、走进课堂、走进活动、走进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规章制度、计划、方案进行修改,使教学制度不断完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实施分层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科学化

根据学校教师的年龄、学历和现有专业化能力及发展趋势,充分分析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年龄结构等实际情况,以及上级主管部门教师专业化达标的各项指标,确立“教育引导,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合理安排、使用,鼓励冒尖”原则,采取“教研组和备课组带教、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等措施,实施分层管理,并建立相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⑴ “高级职称教师”层;

⑵ 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层;

⑶ 35岁以下“青年教师”层。

“高级教师”层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层的管理参照“名师培训工程”。青年教师层:⑴ 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完善教师业绩档案。

⑵青年教师每学期做到“五个一”,即:每周听一节辅导教师课(在听课笔记中体现)、每月交一份规范教案(由辅导教师审查签字并批注辅导意见)、每学期独立出一份试卷、每学期完成一个课件、每学期写一份教学案例或教学叙事。每学期结束前上交“五个一”总结材料。

⑶ 每学年安排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考核一次,内容为“七个一”(一次演讲、一份教案、一个课件、一份板书设计、一份教学分析、一次课堂教学、一次专业考试)(教务处)。考核结果作为青优参评的重要依据。

⑷ 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推荐优秀青年教师上公开课、优质课或发表教育管理方面论文或教育管理方面论文。参加中心校级以上教学优质课、名师等的评选活动。

3、做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常规化

校本研修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师发展的需要,能力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团队。

⑴ 加强教研组建设,探索教研组管理和教研活动的创新,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构建“自主、健康、和谐、互动”的教研团队,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完善教师文化结构。

⑵ 建立相关制度,保证校本研修的实效性。

——“校本研修”考勤制度:每周

三、四后三节为语文、数学组观课、议(评)课时间(语、数间周);间周三下午放学后一个半小时为集体备课和校本培训时间,并参加中心校的校际间备课活动。出勤情况由教务处记录于《校本研修出勤表》中。

——“校本研修”研修主题备案制度:每学期各教研组将本组的研修主题上报教务处,及时掌握研修情况,帮助解决研修中出现的问题或困惑,实施动态管理。

——“校本研修”考核评价制度:学校每学期对各教研组教师的校本研修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并接受上级部门的考评。逐步建立健全教师自评、同伴互评、学校总评、专家评审的校本研修评价方式,考评结果纳入学校教师考核系列,并纳入继续教育学时管理系列。

——“校本研修”总结交流和奖励制度:每学期开展一次校本研修经验交流会或学术研讨会,及时总结、提升先进经验,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每年进行一次校本研修成果奖励表彰会,对校本研修中有突出表现的教研组和个人实行奖励。

——“校本研修”年检制度:每年年底,各教研组、教师整理好校本研修的相关资料,学校组成校本研修评价小组,对各教研组的校本研修情况进行检查,检查评价意见,作为考评教研组工作的重要指标。学校汇总资料,接受上级的检查考评。

⑶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以完善校本教学资源为抓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计划三年内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外阅读指导课”等系列教材;完成各学科的学案、案例、教学课件等整理完善工作;加强校内外教育优质资源的互动,让教师在课程改革和开发中得到发展。

(三)搭建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水平

1、请进来,每学年至少聘请1名教育专家,1—2名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一线教师作专题讲座,促进教师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始终走在教学改革的前沿。

2、积极承办和举办各级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实现和有关专家、教研员的互动教研,构建“教—学—研一体化”的培训机制,以保持教师专的长足发展。

3、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学术沙龙、专题论坛、问题研讨等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4、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鼓励教师建立自己的“博客”、“研修茶座”,学校建立“组群”,为教师提供学术交流的空间

5、开阔教师视野,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让老师们走出去,多参加一些学术活动,或名师报告等,并做好回校后的学习心得、教学展示课等工作。既可以提高外出学习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增加在校教师的学习机会。

6、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论文交流活动,定期汇编教师论文、案例分析、反思体会等,鼓励教师敢于向CN刊物投稿,获得成功的快感。

7、提供和创造学习培训机会,确保有相当数量的教师接受过专门的学习和培训,鼓励教师参加高学历培训,三年内青年教师高学历达到100%,让教师们享受到学习和培训的快乐。

(四)实施课题带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品位

课题引领,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师的科研素质。逐步形成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的螺旋上升态势,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促进教师执教能力的建设,提升教师品位。

1、树立三种意识:校长的协调意识、领导的服务意识、名师的精品意识。

2、构建“参与、协作、交流、共享”的研究团队。

3、课题研究的特点是实用性和全员性。每位教师至少参加一个课题研究,课题必须来自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以解决教学实践的问题为主,从微观入手,进行课题研究,真正提高教师课题研究水平。

4、健全课题管理机制,引领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为申报各类各级课题作积极准备。

(五)完善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考核评价理念。

2、完善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

3、完善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考核评价制度。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证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的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划、实施、管理、考评等工作。

2.制度保证

(1)健全档案管理

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内容包括:根据学校制定的教师发展规划,每个教师个人制定的发展规划,教研工作小结,参加学校集中组织的校活动情况记录,自学笔记,听课笔记,教学随笔,上公开课的教案,教学点评,案例反思,个人课题研究情况,自制教具及教学软件,发表或获奖论文等),做好教师成长过程中的资料积累。

(2)健全激励机制

评估和考核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制订相关的评估考核细则,及时记录分析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现象和事件,作出结论性的评价。健全激励机制,将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与考绩、晋升、评优、评先等挂钩,以此促进工作的深入开展。

3.资源保证

(1)资金保证

学校要多渠道筹措经费,在软、硬件上加大投入的力度,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环境。每学年确定专项资金作为教师培训费用以及奖励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优秀教师。

(2)师资保证

既要挖掘校本资源,充分发挥本校名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又要面向校外,聘请专业人员(包括教研人员,科研人员和大学教师)进行专业引领。从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人力基础。

第5篇:教师职业发展规划

参加90学时的培训,听了众多专家的精彩演讲,有好多心得体会。要上好一堂课,值得琢磨的地方很多。邵老师所提出的学习任务分析的策略,教我们如何研读课标,并根据课标写出教学目标。不仅要从其中挖掘出显性的信息,也还要分析隐形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邵老师从一个比较高的理论层面来分析教学设计,要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还需要多实践,我在这方面还是非常欠缺的。这个暑假我觉得要用这种方式去备课,好好消化邵老师的经典教学任务分析策略。

与之对应的是汤老师的《关于课时教学设计的思考》,两者大方向都是讲教学设计,不过角度有差异,邵老师从理论层面来指导教学,但理论非常深奥,有时可操作性不够。而汤老师的设计理念实践性更强,更容易掌握。不过从中也可以看出汤老师的理论性在不断加强,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是一位教师的智慧。

这次培训最大的收获在于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要做一个全面的教师。不仅有课堂教学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科研能力,还要有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学术交流能力,管理能力,要全面发展。尤其是这次命题的训练,以及各种关于命题的讲座,都让我认识到命题的重要性。张老师从全局来看地理学科的命题原则,让我们对高考题的分析多了一些方向,多了一些思考的角度。张老师还提出一些更前沿的命题趋势并提供了范本。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同时也更深刻体会到命题的能力立意。命题同时也是一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今后三年时间的职业发展规划:

第一年:读两本教育理论类型的书籍,并要写出总结;要写两篇论文争取发表;在学校争取自己平时的测验能够自己原创一些题目;进行课题研究,并付诸实践。

第二年:继续学习教育理论,多看几本书(至少3本以上);课堂教学设计水平已经有较大提高,形成一套教学方法,;命题能力得到一定提升,;争取写两篇论文,继续课题的研究。

第三年:上课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喜爱;继续理论的学习,争取研究生毕业;写论文和做课题能力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第6篇: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一、自我状况评估

1、 自我反思(知识、能力、个性):大学已过两年,专业课也基本快学完,我的生物专业方面知识储备教导初高中应该是不成问题的。教师技能方面的话由于目前真正实践教学的机会并不是太多,姑且算是纯粹停留在纸上谈兵吧!另外,说实话两年的教师技能方面课程下来,个人收获并不是很大。感觉以后步入岗位通过实践会另有一番所得,相信自己会好起来的。至于个性方面,我还是比较沉稳有耐心,对我以后的教学活动应该来说是有利的。

2、 教学活动过程的反思:虽说实践机会少,但我也做过家教出任过暑假辅导班老师等等。根据大家的反馈和我自己的反思,我上课的时候语速可能有点快,板书的时候字写的不是很好,这些都是我需要改进的。

3、 成长历程的反思:一不小心读了十多年的书,有幸得到很多位老师的教导。原谅我很多老师已经记不清了,其实我觉得这也挺可悲的。希望我以后的学生不一定要十年二十年后还记得我的名字,但至少要知道曾经有这么一号人他教过我,他给我带来的是正能量。小时候体质比较差,经常感冒,上课呕了一地。我的二年级数学老师刘传科上着课的时候让同学们自习,带我去医院拿药,还让我去他的宿舍躺一会儿。真的很荣幸能碰到这么一位好老师,他对我一生的影响真的很大,至少从此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就是在班上名列前茅。再讲一个“坏”老师,也是二年级,我的语文老师考试低于80分竹鞭打手,真的很痛,从此我的语文成绩也就一直痛下去了。从这里我替自己总结出经验,

一、有时候真的做好一个好老师可能改变的是别人的一生,可以的话我们不妨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多关心自己的学生;

二、打学生其实并不是很好的处理方式。

二、外部环境评估

1、 社会:教师自古以来就是倍受人们关注的职业,因为它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文明的传承。现在教师也越来越受到应有的重视,从国家对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上面就可以看出。不过我们也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是,工资可能并不会很让人很满意。

2、 学校:应该来说,现在的大环境是有利的。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来自社会和学校的压力,各种升学指标硬性任务,一本、二本上线人数多少多少,这也是现在教育的失败吧。

3、 家庭:我相信父母还是很支持和尊重我的选择。

三、评价结果

总体来说外部大环境是趋于有利的,自我状况还需要我的不断完善。

四、目标设计

长期目标:进入一个好的学校做一名生物老师

短期目标:

1、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熟练掌握教师技能;

2、努力把英语六级过了,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不要变成哑巴英语;

3、 继续努力和同学维持友好的关系;

4、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5、按时按点的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做到劳逸结合;

6、考过普通话,拿上教师资格证;

7、争取考上研,进一步进修。

五、实施策略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现在已经大三,逐步开始向考证考研进军。

六、评价反馈及调整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教师职业规划同样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往往一个因素的变化就会导致整个计划的不可实施,所以说,一份职业规划书不可能伴随终生,我们势必要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对其进行修改。至于教师这个职业,既然已选择了认准了是正确的,我将会一直走下去!

第7篇:教师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求教师各方面都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以高度的专业技能、专业价值和专业精神奉献教育事业。教师这一职业是复杂的脑力劳动。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不仅仅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而且更要具备优良的师德和美好的形象。具有鲜明的示范性,模仿性。教育效果具有长期实效性。根据教师的这一特点,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就“以人为本”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一、挖掘教师职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首先是挖掘自我因素的有利条件。教育理念呼唤教师要有自我发展点意识,要求教师首先是全面发展的人,因为教师容易影响学生的发展,学生最爱模仿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师。所以教师应该努力把自身职业发展到更加完善,以高尚的人格和魅力去影响学生。所以教师自我发展首先需要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主观动力,驱动本人在专业发展中能够不断加强进取。并可促使自我专业发展能力,成为专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2、当今国家高度重视改变农村教育发展的落后局面。我们要抓住时代机遇努力创造工作奇迹。奇迹往往是平凡人创造的。许多人长期在农村学校艰苦奋斗,为祖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人才。又因为国家大力扫除青壮年文盲和提高义务教育的水平。在农村,长期以来城乡之间的差距(包括人力资源和办学条件资源的差距)造成农村教育的落后需要在今天靠我们抓住机遇来改变。因此教师的任务更重大,更艰苦,但也是也更光荣的职业。所以,我们决不能错过肩负历史使命和自身职业的发展的前所未有的最佳机遇。

3、在工作中转变观念,大胆创新。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以遍布教育事业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不能忽视不见,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去转变陈腐、传统的落后思想观念。从现有教育课程,课程体系出发,从单一专业发展向多元化、综合化和系统化的课程结构方向发展自我。因为教师工作的专业成绩是相辅相成的,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另外光说到时不够的,还要注重实践教育工作,加强化实践课程和教育的环节,训练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教育的先进性。因此,从思想观念和行动上改革传统的教育迫在眉睫。穿新鞋走老路乃当今教育之大忌。

二、教师要具有终身学习的精神观念。

1、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求,教师需要有终身进修的意识观念和终身学习能力。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不断创新。要善于在工作中不断反思、权衡、钻研,具有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自我充电与更新,以提高自我综合水平。在全面发展学生的同时发展自我。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泛的文化知识的和完善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培养教师的社会能力促进职业工作发展

许多教师默默无闻的一味教学工作,早出晚归、勤勤恳恳,却不见良好的收获。研究其原因,当然是脱离社会的教育效应作用了。只有在社会的领空中勇敢搏击翱翔的雄鹰才能具有高超的技能水平。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教育机构从以往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转向对专业态度、专业技能、专业价值和专业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教育的发展在于改革,教育的改革在于创新,教育的创新在于广泛的学习,而不是单一的学习。教师的发展更上在于专业技能的不断发展。而创新型的教师在适应社会的发展中尤其重要。现代教育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科技快速发展要求教师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社会知识。为此,教师要从社会的各个领域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技能。不能当作井底之蛙。

3、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

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是师德的主要内容。忠于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工作精益求精;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才能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才能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师职业发展的种种有利因素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极大的发展条件。我们应从自身的特点出发,看清形势,转变观念,明确自我发展方向,认定发展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下面就结合教师发展的特点制定如下发展规划:

1、加强师德修养。

尊师重教是教育的传统美德。在平时工作中学习先进教育人物。吸取他们的高尚品质和先进观念。以提高自我的思想品德和做人风范。教师职业道德的关键是爱岗敬业,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是热爱学生。教师不仅传授知识、学会学习,还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以自己高尚完美的人格去影响学生。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进取。

2、加强学习,提高工作业务水平

教师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我们要真真正正、实实在在做到与时俱进。教师的发展靠自身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完成复杂的脑力劳动。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我,才能不被社会淘汰。不脱教育后腿。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学习方式,不断提高研修水平。

3、加强责任感意识

只有教师的职业发展,才能促进教育的发展,才能促进全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必须依靠教育的发展与提高。所以,我们要明确自身所肩负的社会使命,加强责任感意,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去面对教育。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8篇:学校骨干教师发展规划

*****学校(201

——201

)

骨干教师发展规划

为了进一步加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力度,使骨干教师迅速成长,根据学校教师培养的要求,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骨干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制定近三年骨干教师发展规划如下:

一、我校现有各级骨干教师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以下市级骨干教师: 我校现有以下区级骨干教师: 我校现有以下校级骨干教师: 、

二、培养目标:

1.建设一支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队伍。

2.使本来确定的学校骨干教师向高层次发展,如市级骨干教师或名教师,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

3.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而出,但做到宁缺勿滥,严格按学校《条例》规定执行

三、培养方式:

1、任职资格:

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工作5年以上(含5年)具备专科学历和中级以上教师职称。

学校教坛新秀:从事教师工作1—4年(含4年)的年轻教师中评选并培养。

2、工作职责:

(1)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国家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勇于创新,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

(2) 系统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能,了解本学科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自觉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形成个人风格,成为学科教学和教育科研的带头人。

(3)坚持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承担示范课、观摩课等公开教学任务,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开展教改和课题研究,善于总结经验,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

(5) 根据教师队伍建设实际,承担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参加各类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承担支援教育相对落后地区或薄弱学校等工作任务。

四、相应的待遇:

为在培养范围内的教师提供参加高层学术交流、高效培训和外出学习、考察、研究的机会,让他们了解国际、国内先进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掌握学科教育发展的新动态、新知识、新技能。同时,各级各类的评先、评优、职称晋升将优先考虑培养对象。

五、培养措施及管理办法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的政治学习与师德教育,教育并督促教师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鼓励教师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乐于奉献,形成过硬的思想作风和师德修养。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安排他们班主任、辅导员或行政管理工作,以提高组织、管理能力,增长才干。

2.加强校本培训学习。学校是骨干教师培养的主阵地。校本培训具有针对性强、实效性高、受训面大等特点。因此,校本研修是骨干教师培养的主要形式。充分利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按照“研培结合,以研促培”的工作思路,通过举办讲座,上研究课、观摩课,开展竞赛活动、专题活动及常规教研活动,采取“实践反思”、“同伴互助”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开展培训工作。

3.在分配教学任务、承担科研课题、安排参加学术活动和社会活动方面,应优先考虑重点培养对象,为他们创造脱颖而出的条件,给他们压担子,提要求。

4.结对带徒,促进成长

为了加快学校培养骨干教师的力度,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我校选派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与新参加工作的教师结对,指导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听课学习、观摩研讨、反思总结等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5.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物色、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及时提升相应教师职称或提拔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上来,以适应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6.学校在骨干教师的培养期间,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活动,积极鼓励他们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骨干教师进行进修、学习、科研等活动的经费由学校支付,学历进修的费用按教育局相关文件执行外。

7.学校定期召开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并对做出较大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和表彰。

洞口流名族学校 2010年3月

第9篇: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实验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学校核心竞争力,学校以创建教师发展示范学校为契机,以教研活动为依托,立足本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科研活动,有效推进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办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我校知名度。

二、规划目标

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以培养教师的教育技能为重点,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经过努力,建设一支数量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从事素质教育并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

三、基本措施

㈠以

“校本教研”为平台,创建一个和谐的教研氛围。

1、学校每半月举行一次教研活动,切实提高老师的理论水平。

2、学校积极承办和举办各级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不断转变观念,保持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保持教师专业发展。

3是以老带新,

结对子。通过研究课、观摩课,让教师自己研究在授课中的长处与不足。使具有不同教学特色的教师结成对子,相互取长补短,逐步完善自己,迅速成为教学和研究的骨干。

3、积极开展公开课教研活动,加强年级备课组建设,以备课组为单位,以备课组长为召集人,经常性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形式要有创新有实效,起到推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4、学校教师之间积极开展相互听课评课活动。教师间相互之间听课20节以上。

㈡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努力为老师打造一个有利于专业成长的环境。

1、每位教师联系自身实际,给自己建立三年专业成长规划,在教学、学习、教研等方面确定奋斗目标及将采取的方法、措

施,给自己明确努力方向。

2、每位教师每学期撰写理论学习笔记不少于6000字。

3、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师教学大比武。

4、积极开展各种业务技能竞赛。

5、教师每学期至少完成一篇教学论文,一节校级公开课,一份优秀教学设计,读完一篇教育专著并写出读书心得。

四、培养学科骨干

1、学科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必须结对培养青年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每学年至少开研究课一节(或讲座一次)以上。

2、学科骨干必须承担一项市级以上课题,每年争取一篇论文在

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

3、对学科骨干教师按照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实行教研奖励,。

五、保障措施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师为组员的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实施与管理,多渠道在软、硬件加大投入的力度,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环境。

上一篇:人员素质模型下一篇:浅谈如何当好村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