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心得体会

2022-10-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工作与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各种信息的启发,我们可能会获得一些心得体会,将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可使我们更好的成长。怎么样写出好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教育心得体会》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小学语文教育心得体会

小学生德育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教学质量,德育先行。根据学校“国家节”、“廉政建设”进校园系列活动安排,以“学生行为养成促进学生人格发展”为宗旨,建立健全我班德育教育方案,拟定实施计划,形成德育教学课程、主题班会等德育教育创新思路,从班风建设、班级管理、安全工作、行为习惯等方面开展德育工作,规范学生行为,促成学生人格健康、正常化发展。

一、凝心聚力,严肃“三风”

我校学生普遍来自偏远的农村或牧区,学生行为养成普遍有着“家庭教育定式”的原型,学生生活习惯不同、语言差异、个性化人格特点鲜明,而且大多数学生汉语水平低、自我认识不足,为此,加强班级的凝聚力显得尤为重要。

1.提升“三家”认识,强化“班风”。一是我在班级内开展“生活中的家”相关教育活动。给学生叙述自己心目中“家”的“成品”样式,了解学生对家的认识。二是在“成品样式”的基础上,以“问题”方式,呈现给所有学生“为什么有班级?”“班级给了我们什么?”“我们是班级的一员”等正面引导,形成学生对“学校为家”概念的基础认同。三是在“学校为家”的依托上,同样以问题和主题讨论的形式,引向“国家为家”的概念与认同,积极强化“班风”,认识班级的重要性与纪律约束性。

2.宣讲行为规范,强化“校风”。对于班级不良现象或优秀做法,让学生对现象进行具体评价,形成“负强化”与“正强化”的有利结合,促进学生心理屏障功能,加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做好学生整天活动“记录”。遇事则亲历亲为,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不折不扣地做到,以身示范,让学生心中形成无形的“榜样”,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对违反校纪的学生及时想法予以纠正,对学生之间发生的矛盾及时“化解”,有力强化“校风”。

3.因班制宜,强化学生“学风”。一是实施因地制宜办法。利用学校各个环境氛围,规范秩序,强化学生学习风。二是将学生寝室、教室、课外活动都作为教育教学平台,学习优秀学生做法,学习整理内务,学习怎样学会学习。

二、丰富活动载体,开展主题教育

德育教育是长效教育机制作用下的有形产物。它会触动学生心灵,拧开学生行为与智慧养成开关,达到自我提升,自我成效。

1.丰富德育教育载体。德育教育得以正常开展,取得应有的实效,促进学生发展,主要的原因是凭借德育教育载体的作用。主要可从以下方面进行相关工作:一是收集学生行为发展的主要资料。将每个学生发展都形成个人“档案”,进行行为与个人品德的“跟踪”,获得发展性材料。二是拟定主题。每次活动,都有主题,如“新学年、新气象”、“我是谁”等,探索学生心理问题根源,找到学生最容易去了解与愿意讨论的话题,形成主题,既切小学生德育发展要害,又适合学生德育评价的“口味”。三是优化资源。利用已资料,找到学校信息教师,帮忙美化幻灯片。与其它教师商讨,征求教育学生的最佳途径,寻找良好办法。

2.开展主题教育。主题教育活动中,一是主要以学生为主,用学生的话,讲学生愿意听的故事。每次确定一名学生作为德育教育主持,引导话题,分组讨论,形成自我意见。二是主题汇报。让学生主要以自己熟练的语言进行汇报,将自己的所想、所感、所恨、所怨“外泄”,展现给学生发展中的“多面”,锻炼学生自我“反省”意识。三是“驳乱反正”。学生通过讨论,正确的予以肯定,错误的,则再拿出来,让大家共“晒”“口才”与“雄辩水平”,最后由自己开始“驳乱”,最终达到学生的“负负得正”的教育效果。

三、以爱为系,建立情感交流“桥梁”

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感悟和情感。在平常工作中,常以“多一张笑脸”,“少一份烦恼”,“多一丝温暖”,“生活更美好”为行动标准,多与学生沟通,给学生以“爱”的关怀,让学生在“笑脸”与“赞同”的过程中,体会到集体感与世间的阳光面。

一是一视同仁。无论对待优差生,以“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正确的予以肯定,错误的进行批评教育,不辨是非的加以引导,固执己见的感染教化,矛盾激烈的及时调解,受气委屈的给予正气……形成班级良好的化解同学矛盾,解决存在问题的和谐氛围。二是“手拉手”互助活动。在班级强化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有的学生通过努力长进了,有的学生学习了但仍不如人,出现学生之间“原本有的好关系”变得“因学习”而发生了“不可说的”“隔阂”,于是加强学生合作互助,“手拉手”活动的开展,正是迎合了学生心理特点,即使进步不大的学生,也会认识到“智不如”与“努力”关系不成比例问题,有力地改善了班级内学生的关系,形成了班级良好的互助之风。三是给予学生支持或资助。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学生心理输导,进行学习方法与努力方向的培养,让学生看到学习上的希望。给家庭困难的学生以资助,了解困难学生的具体困难情况,给予适当的经济或物质上的资助,让学生觉得自己是班级“家庭”中的一员,教师“眼中有我”,拉近跟教师之间的关系,形成很好的学习与生活上共进步的良师益友。

诚然,德育工作千头万绪,繁重而杂乱,同时德育教育手段与输入学生心理的“路径”也大相径庭。作为老师,我觉得要时常拥有“三心”:工作的热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学生教育的耐心,常会意“二意”:学生坚强的意志、学生改变自我行为并达到自我提升、自我认同的意愿。在德育教育教学或主题活动中,要用良好的心态看待问题,用健康的心态解决问题,为德育教育找到创新的办法,为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效果树立正确的目标,寻求路径。

作者:白玛央金

第2篇:浅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心得

摘要: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初读,发掘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游戏识字,猜谜识字,形象识字等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心得

引言:随着汉语在世界上的影响力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从会识字开始,一点一点的积累到现在都是为了以后向更高的迈去。老师教我们识字,而学生们的水平就是检验老师的教学成果。

1.注重初读,发掘学生的想象力

在名著《老子》中有过一句话大概意思就是,你教给人知识不如教给他如何学习,让他自己从中领悟,自己摸索出来的比你直接给他的,他更能记得牢固。一样的道理,学生学习不只是为了会做,更多的是学习方法。而老师也不只是单纯的教会这个词怎么讀,怎么写。是教给学生在看到这一类词时都会读,教给他们如何学习,开发他们的大脑,让他们有意识的自己去学,而不是逼着他们去学。这也就是变相的让老师自己给自己充电,多学习一些方法,增加学生的记忆。

就好比一些简单的字,我们可以把简单的字教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扩展思维想跟这些字类似的。比如,“天”去掉上边的一横就是“大”,而“天”出头就是“夫气“大”加上一点就变成了“太”、而部首“木”两个合在一起就是“林”、三个合在一起就是“森”。这样的记忆会让学生们感到很有趣,他们自己也会主动去尝试别的字,而老师也可以忙一忙把这些简单的字整理,下,写到卡片上,通过玩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们自己组合,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现象力。

2.采取多元化的游戏教学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而第二位老师就是“兴趣”。孩子的喜欢是任何老师都教不了的,只有孩子自己喜欢他才会主动去学习,主动学习的学生往往会比被动学习的学生学得快,学习要好。所以,在孩子一接触汉字的时候,不要盲目的急于让孩子识字,要先培养孩子的识字乐趣。

2.1 游戏识字

有人曾说过:在孩子的眼中学习就是相当于玩,一边玩一边学习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状态。所以说老师将游戏与学习结合到一起更适合低年级的学生们,他们本来就是热衷于玩,不让玩他们就不会好好学习,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游戏,使课堂变得生动,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制造一些卡片让小朋友们拿着,卡片上有单独的字,也有偏旁,这样就可以让他们玩的同时还要用偏旁组成别的字,例如:“羊”加上不同的部首就会是不一样的字,“样”、“痒”、“洋”。在孩子们看来就跟变魔术似的,更能激起他们的识字兴趣,还能知道并了解汉字的一点点规律。

2.2 谜语识字

还记得小时候开运动会的时候,猜谜语给奖品,那时候的积极性特别高,绞尽脑汁在想是哪个字,甚至把所有的字都会想一遍。比如:才走就关门(闭);半个月亮(胖);夫子不出头(天)等等。不仅如此,学生们还可以自己出谜语让别人来猜,这样更能让学生参加进来,发挥自己的现象力,在玩的同时还能把所学的字加深一下印象。这样的教学方法不是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吗?

2.3 形象识字

小孩子们在刚接触学习时是懵懂的,老师教给他的字,当时是记住了,过后一问全忘了。这就要老师们想办法了,可以通过他们现在的思维简单,模仿能力强来想招。可以把一些简单的字画成画让孩子们学;还可以把字跟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更能方便学生们理解;也可以把一些字用现代科技做成动画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

3.传授识字方法技巧.让学生学会识字

传统的识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学生了。不能只教给他们这个字怎么读了,必须把识字的技巧教给他们。虽说学生有兴趣能使学习事半功倍,但掌握技巧更是关键所在。一旦掌握了关键所在,学生们的潜意识里就会想要认识更多的字,这更能使他们的语文有所提高。

3.1 归类法

中国的汉字各式各样,字一样但读音不同多的是,但这并不代表着无迹可寻,它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在以前有很多的象形字、指示字、会意字、形声字等,而形声字则是用的最多的。所以,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将字归类去方便学生们记忆。例如:杨、松、柏、柳、梅等这些都是带有“木”字旁的,都是与树木有关的。老师写出了这些可以让学生们试着发散他们的思维想想还有哪些带“木”的字,这样不仅可以把课本上该学的字学了,还能让学生自己扩展不少的字,还能知道类似的字,也能进行这样的归类。归类还可以分为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等,并且举一些例子,让学生根据例子再写一些类似的字,扩展学生识字的范围,掌握识字技巧,提高识字效率。

3.2 复习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不管干什么都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比如学习,今夭学了一个字,如果以后都不在用不再记,那么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完全忘记。而忘记是一个过程,是由快到慢的一个阶段性遗忘。要想记牢就需要每过一段时间来温习一遍巩固一下。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先会正确的读,再会写,再过一两天可以在进行提问或默写以此巩固以前所学习的。还有,可以通过比赛的活动进行书写大赛,既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可以工整的书写出来,在欢快的气氛中达到复习的效果,加深对汉字的记忆。

总之,上学就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就跟盖楼一样,地基是最基本的,学习上识字就是它的地基。老师就是要一步步的引导学生了解汉字,认识汉字,提高对汉字的兴趣。所以,老师要做的就是继续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们渴望识字,只为了更好的阅读,还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字典认识到更多的字,这就需要所有的教师们多多探索了。

参考文献:

[1]苏会娜.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6(03):05-09.

[2]赵江云.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J].学周刊.2016(02):13-15.

作者:李雪云

第3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精神。而创新教育是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切入点,富有极强的时代意义。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我有四个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创新精神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因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鉴于此,创新教育理所当然成为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切入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表现为教学观变革,教学体系建立。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语文教学中应“立足自主,着眼创新”。本人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改革与创新,浅谈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与体会。

一、精心营造创新环境

氛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设一具民主和谐和学习氛围。宽松的环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创新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潜能,但是要把潜在的创造力转化为现实的创造活动,必须有一个激发潜能、形成创造力的环境与氛围,新的理论,新的学说才能够出现,创新才有可能。有民主作风的老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不以权威自居,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认真地听取学生的观点;有民主作风的老师还应该时刻保持宽容的心态。每位老师接触到的学生很多,他们的意见观点也多种多样,其中不乏偏激甚至十分荒谬的思想。面对这些思想,老师应该具备容忍“异端”的品格,耐心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平等争论,以理服人,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断定其为错误,然后再声色俱厉地加以批评指责。在互相信任,尊重的环境中,学生们才不会感到压抑,才会对求知欲更加强烈,其创新的潜能才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

二、活教教学内容

知识是创新的源泉。教师应当有强烈的学习热情,即永不间断地渴求专业新知识。在课程设置上,教学内容有更多的前瞻性和主动设计的成分,要真正把学科前沿理论和综合化的知识提供给学生,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知识体系。要注意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知识的结构合理配置,并把这些知识理论进行有机地渗透,融合在日常的教学中。例如:教学《称象》一文,教师启发:你们能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变一变?因为搬运石头又费时又费力,你们能帮助曹冲出个更好的主意吗?一石激起层层浪,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水代替石头;有的学生认为可用泥土代替石头;有的学生还认为用岸上的人称象,因为人听从指挥,既省时又省力,这位学生的想法多富有创意。尽管曹冲的做法在当时就是创新,但我们还是应鼓励学生敢于向先进经验挑战,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创新中发展、完善的。

三、激发学生创新欲望

对于应试教育,众人往往异口同声予以否定。应试教育局限了学生的视野,最根本的是妨碍了兴趣的发展。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语文教师应当特别注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首先要积累素材,巧于设计,善于驾驭语言,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设计成有趣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使得每堂课都是内容尽而趣未尽,课结束而味幽远。始终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向往语文课的状态。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需要消除创新的神秘感,也需要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创新,只要你不盲从,不迷信,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把知识融会贯通,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树立问题意识

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内驱动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善于设疑以此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学中教师,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维产生矛盾,意见纷呈,这时教师放开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故学生在学习中没有问题就没有兴趣,没有思维就没有创新。故教师应引导学生学而思,思而疑,于无中生有,有中生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实践表明,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主要靠后天培养的结果。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承和应用的基础上的,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的基础之中。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新的时代特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在具体而微的课堂教学中:营造创新环境,活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树立问题意识。那么对于创新教育,我们也可以做得很好。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2]单连金.《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探》.现代语文,2009(6)

作者:王恩琴

第4篇:小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们组织了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听评课活动,收获良多。

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我要向他们学的地方还有很多。希望的李老师教学的思路明晰,广北的丁老师幽默的语言,中心的张老师课堂中的娓娓道来,都让我学到了很多„„. 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在课堂上学生乐此不疲?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老师的语文功底要扎实,语文素养要高,深入研读教材,2.驾驭课堂教学能力要高。巧用心思,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3.简简单单教语文,静下心来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我在备课时,对教学环节在时间预设和重难点突破的方面做得不是太好。我要更加努力。向各位老师学习根据自身特点,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形成自已稳定的教学风格。这是我下一步要努力的。

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1 我更喜欢林老师的教学——严谨、科学。林老师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 “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林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榜样就在身边,我要更加努力!

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听课心得体会

梁才八小

李玉双

近期,我参加学校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活动,聆听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老师的课,收获良多。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当我听着教师们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重温校园生活片段,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有的老师在教学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思绪。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 ,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 几位教师由教学的主宰、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有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共同学习的义务,而且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权利。

四、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自主合作。这些课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探究是基础,合作学习是重要的方式,教师的指导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由领悟学习方法、运用学习方法到将学习方法融会贯通,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专题性、综合性学习引起重视,加强这一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这类学习更具综合性、探究性,也更富于挑战性。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这些课教育学生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素质教育之首。这些课能关注学生的生活,教育学生做真人。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 。

第5篇:小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侯集乡中心小学 井娅慧

本期按照教学常规,我校举行了第一轮讲听查评活动,听了四位老师的课,这样朴实,有趣的课,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让我大有收获。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语文的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更好,谁就能震慑学生的心灵。当我听这四位老师的课时,她们的语言亲切,自然,简洁,准确。她们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带着学生在课文的创设的情境中遨游,带领学生感受课文。 二.教师教学艺术

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四位老师的语文功底非常扎实,语文素养很高, 深入研读了教材。

2、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很高。独具匠心,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他们都根据自身特点,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形成自已稳定的教学风格。

3、活泼的课堂气氛。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

而在这两位教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特别是老师们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总之,这次讲听查评活动,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第6篇:小学教育心得体会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小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小学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早接受到的正规教育,搞好小学教育,对孩子从小培养崇高的品德和良好的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好的小学教育,可以促使孩子们将来顺利读完小学、中学甚至大学。那么,怎样搞好小学生的教育呢?小学生的分辩是非能力差,同时有极强的好奇心及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所以对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作为家长绝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应善于引导想方设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学会用心去与孩子们交流,即要耐心细致,又要灵活多样,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做为家长要放下架子,善于和孩子们交朋友,平时少用命令的口气,多用商量的语言,比如可以说“来,妈妈跟你一起看看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来一起画画好不好!”等等。因为孩子胆小,如果家长经常教训孩子,势必使孩子产生恐惧感和厌恶感,不敢亲近你,同时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不但不爱听你的话,就连学校也不爱去了。

第二,做为家长,平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孩子面前言行举止不能太随便,因为小学生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同时分辩是非能力差,在家里,家长们都教育孩子,到学校后要听老师的话,所以孩子们都认为老师的话永远是对的,老师做的永远都是好事,孰不知,老师在孩子们的心中无形已经树立了伟大的形象,教师的一言

一行都成为孩子们模仿学习的榜样,所以在孩子们面前,家长要像教师一样,言谈举止要文明得体。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榜样,家长在平时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对孩子今后人生道路的成长影响深远。

第三,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孩子,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孩子生性好动、贪玩,正如教育专家所言,只有他们感兴趣的事,他才会真正认真去学,认真去做,并且自觉地做。否则,对他们不感兴趣的事,他们死活都不愿去做,赶鸭子上架在孩子们身上是行不通。只有善于引导孩子,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孩子们学得更多,平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有趣的游戏等,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第四,作为一名家长,我觉得要有极大的忍耐力和足够的耐心对待孩子。不能把工作和生活当中遭遇到的烦恼向孩子倾诉,甚至把孩子当成发泄对象,人们常说“六月的天气,孩子的脸”说明孩子们的表情变化无常,经常说变就变,一会儿笑哈哈,一会儿又哭又闹,刚刚还是很听话的,一下子就调皮起来,说什么也不听了。常常让家长很苦恼,恨不能伸手就给两巴掌。当然,这时做为家长是不能乱发脾气的,只能不厌其烦地说服教育,最多也只能温柔的说一声“你再这样,我真的生气了”,然后还是耐心地引导,说服,教育心理学家说过,对待孩子的错误,你越是大发雷霆的去批评甚至武力解决,对于孩子反而是适得其反,这个粗暴的过程是在加强错误在孩子心理中的

印象,这样的加强不是造成心理阴影,就是造成以后强迫性犯错的次数,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当她粗暴的对待同学(打骂同学),这只能说明她曾经受到家长的粗暴对待。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孩子,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看到优点,就及时表扬;看到缺点就及时批评,不能一味表扬,也不能一味批评,应该表扬与批评相结合。表扬和批评都要恰如其分。表扬时,不要说得完美无缺,批评时,不能简单粗暴,说得一无是处。

第五,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一致,有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意见不统一,比如,孩子有了缺点,爸爸批评,妈妈袒护,而且常常为此争吵,这种情况对孩子没有一点好处。这样孩子就是非难辨了。同时也不利于孩子及时改正错误。

二年三班杜语轩家长:楚明

2011年11月28日

第7篇:小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一、语文的魅力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更好,谁就能震慑学生的心灵。当我听这两位老师的课时,她们的语言亲切,自然,简洁,准确。她们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带着学生在课文的创设的情境中遨游,带领学生感受课文。

二.教师教学艺术

1、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两位老师的语文功底非常扎实,语文素养很高, 深入研读了教材。

2、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很高。独具匠心,精心设计,从学生出发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他们都根据自身特点,根据教材设计教法,学法,形成自已稳定的教学风格。

3、活泼的课堂气氛。传统教学只注重老师的“讲”,而轻视学生的“说”,这样导致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是昏昏欲睡,而在这两位教师的课上,互动的成分比较多,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整节课的重要参与者,老师和学生是在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完成整节课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在这种乐学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上的内容。特别是名师们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此,我要感谢教育局能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第8篇:小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张启慧

近期,听了专家的报告,收获很多。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在课堂上学生乐此不疲?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

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

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我更喜欢安老师的教学——严谨、科学。“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榜样就在身边,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我们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第9篇:小学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红安天台联校耿志鹏

2014年4月19日,星期六,我有幸参加了红安县教育局组织的小学语文学科培训活动。黄冈名师和蔼可亲的面孔、孩子们愉快学习的氛围、专家精湛的教法、可行的教学建议„„久久不能忘怀。通过这次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也反思了自己。

一、对教师角色的思考:

1.教师应该是课程改革的推动者、课程的实施者及课程的解释者,通过教师的实施和解释,课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

2.教师将应为课程研究的设计者。教师在推行新课程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现许许多多这样哪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思考和改进,提出看法,提炼方法,不断的拓展和完善我们的教育教学资源。

三、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本次培训中,我认真聆听了来自不同县市的九位教师所做的示范课例。几位教师都能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学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 1

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现。另外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

新泰向阳实验学校的张华老师执教的习作课《乒乓球搬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张老师由玩游戏入手,一下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兴致勃勃地观察老师玩游戏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然后用自己个性话的语言将自己的观察所得自然流露,加上老师适时精到富有激励性的点拨,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接下来,老师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玩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和表现欲,课堂气氛自然、活泼还井然有序,再让学生说过程、说感受,自然就水到渠成。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得到了情感体验,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综合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课堂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存有遗憾的艺术,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反省、深思、实践——也唯有此,才能使遗憾不再是遗憾,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永葆青春。

上一篇:思想觉悟不够高的表现下一篇:劳动纪律工作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