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拓展教案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拓展教案(精选8篇)

小学语文拓展教案 篇1

——小学语文拓展性课程教学设计

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

何瀛

设计理念: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创新活力之城。2016年,为深化杭州青少年学生人文历史文化教育,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及海外宾朋了解杭州的秀美山水、人文历史和文化轶事,增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爱家乡、爱西湖、爱杭州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作为峰会东道主的自豪感,杭州市教育局联合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杭州日报等单位开展了“跟着诗词游杭州”杭州市诗词文化旅游线路设计征集活动。本课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诗词这一传统文化,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

1.学会自编诗句。

2.明白自编诗句的基本规则。3.激发创编诗句的热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引出诗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生活的杭州不仅是一座世界文明的旅游城市,她的风光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在此停留,你知道哪些描写杭州的诗句呢?(学生汇报)2.在这里,何老师也找到了一句,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过,请看:“三苏评南曲,双雷断花柳”。3.解释:三苏,也就是苏洵苏辙苏轼这一门父子三词客,他们三个人,正在一起讨论一首词,突然天上打了两声响雷,把院子里的花柳都打折了。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

二、激趣展开,拓展练写。

1.其实这句诗就是何老师自己写的,怎么样是不是有模有样?知道何老师为什么编这句诗吗?

2.因为当你有朋友来杭州,问你杭州有哪些好玩的地方的时候,你就可以用这句诗来回答他。出示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曲苑风荷、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双峰插云、三潭印月、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观察下,你发现了什么?

3.其实,何老师这里出现的西湖十景,是老十景,是南宋时期就已经形成的。现在啊,西湖还有新十景。请看

出示西湖新十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

4.分四人小组讨论,学着何老师的样子,给这十景编一句诗。5.小组编写好后,上台汇报诗句及解释。

三、互动评议,发现规则。

1.请同学评价一下刚才展示的诗句。2.引导观察何老师的诗句,谈发现。

3.总结:能够把诗句的意思讲通顺了,这就是一句成功的诗了,而如果你的两句诗中的词语能够一一对应,那就更加工整了。

四、实地考察,激发热情。

小学语文拓展教案 篇2

一、于课文学法的迁移处进行拓展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阅读理解, 而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习惯。课文只是提供训练语言的情境, 培养能力、掌握学法的实例。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教学《赠汪伦》时, 指导学生凭借教材领会了学法后, 再拓展课外阅读材料加以训练巩固, 收效甚佳。

上课伊始, 教师让学生学习古诗《赠汪伦》, 在讨论理解了诗意后, 教师问:这首诗中汪伦是用什么方法来送别李白的呢?学生从“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一句中得出, 汪伦对李白是以“歌”送别。此时, 教师引入《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渭城曲》三首诗, 提问这三首送别诗分别是以什么送别的?学生兴趣盎然, 纷纷斟酌、推敲, 得出《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以“目”送别, 从“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中看出。《别董大》是以“话”送别,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是送别友人时的赠语。《渭城曲》是以“酒”送别, 从“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中得出。上到这儿, 学生们的喜悦与兴奋溢于言表, 念起诗来也格外有韵味。一节课下来, 虽然增加了三首课外古诗, 但是学生学得轻松, 悟得透彻。

上述教学中, 教师巧妙地引入同主题但送别形式各不相同的三首古诗, 让学生充分历练, 掌握学法, 更把古人的送别文化带进课堂, 开拓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使教学与拓展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

二、于语言文字的训练处进行拓展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 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有任务。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时, 适当地引入课外阅读资料让学生实践, 有助于体现语言文字训练的梯度, 创设训练的情境。

《晏子使楚》一文, 最吸引人的是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巧妙地反驳了楚王的侮辱。文中晏子的三段式思维方式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学这个故事时, 笔者先组织学生讨论了楚王与晏子的两种不同思维方式 (如下) 。

楚王的思维方式 晏子的思维方式

这是狗洞 (大前提) 这是狗洞

晏子钻洞进城 (小前提) 访问狗国才钻狗洞

所以晏子是狗 (结论) 所以楚国是狗国

通过比较两个人的思维方式, 学生们发现晏子之所以能驳倒楚王, 是因为他巧妙地运用了楚王的大前提, 改变了小前提, 从而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在学生惊叹晏子过人的机智时, 笔者引入了故事《徐童护树》让学生阅读。故事讲了徐童去一位老伯伯家, 看见老伯正在四四方方的院子中砍一棵大树, 原因是听别人说“木”在“口”中成“困”字, 太不吉利。徐童想了想对老伯说, 房子四四方方像一个“口”字, 人在口中成了“囚”字, 不是更不吉利吗?从而劝阻了老伯砍树。笔者让学生自由阅读, 学生饶有兴趣地归纳了两人的思维方式 (如下) 。

老人的思维方式 徐童的思维方式

庭院四方口字状 (大前提) 房子四方口字状

木在口中不吉祥 (小前提) 人在口中不吉祥

所以要砍树 (结论) 那该怎么办?

该案例中课外阅读材料的拓展, 既训练了语言文字, 又启迪了学生的智慧, 让学生享受到了阅读的快乐。

三、于学生知识经验的空白处进行拓展

西方文学理论中的接受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文本是一种“召唤结构”, 存在许多意义空白。新教材围绕每个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文学作品, 涵盖面宽泛, 很多课文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 形成了教材的“空白处”。另外, 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窄等各种原因, 在课堂教学中, 常常会有许多疑难困惑, 在语文书中又没现成答案。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拓展课外阅读资料的方式来填补这些“空白处”, 让课堂绽放生命的活力。

《卖木雕的少年》一文中, 卖木雕的非洲少年在晚饭后, 到宾馆来找作者, 送给作者一个木雕小象墩, 作者要给钱时, 少年连连摆手, 用不太标准的中国话说:“不, 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学生不了解中国和赞比亚两国的友谊, 仅仅凭借这么一句话, 学生是很难真正感悟的, 这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空白处, 教师课件出示了关于中国在赞比亚共和国成立时, 给赞比亚修建铁路、提供无息巨额贷款等帮助的阅读材料来提升学生的认识。

学生通过课外材料的拓展阅读, 填补了认知空白, 知道了中赞两国的深情厚谊, 体会了赞比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有了以上的认知和情感基础, 文中少年的行为也就更容易为学生所感悟理解了。

又如《水妈妈的孩子》一课的教学, 风伯伯让他的孩子们去找水妈妈的孩子, 孩子们找到了“浓雾”“冰山”“彩虹”“雪花”“白霜”“乌云”“露珠”七位水妈妈的孩子。学生们总结出风伯伯让孩子们找的水妈妈的孩子, 不能是流动的水。教师问:地球上的水有哪些类型?学生纷纷回答, 最后教师点击课件出示一篇短文《地球上的水》, 文章介绍了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的形成与循环, 请学生阅读, 之后同桌交流有什么新的知识。有的同学说知道了什么是水的气态、固态、液态等。在此基础上, 教师再进行下一部分课文的学习。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相机让学生认识了“雾”“雪花”“彩虹”“云”“露珠”“霜”“冰山”等水的不同形态。

在这堂课中, 通过《地球上的水》这篇课外阅读材料的引入, 把自然科学知识融入语文教学当中, 增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拓宽了知识面, 做到了语文与自然科学的整合, 可谓一举多得。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

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获取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文化内涵浅薄的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只重视应试的学校是呆板沉滞的令人窒息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没希望的民族。由此可见,开展小学生的拓展阅读教学势在必行,这对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从而陶冶他们的情操,铸就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知识。

一、小学生拓展阅读存在的问题

拓展阅读目的就是扩大孩子的阅读量,丰富知识,从而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笔者经过实践经验和调查发现,由于对小学生的引导不足,在拓展阅读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阅读多而不精

虽然我们的小学教师给孩子提供了很多书籍,学生可以在书店或者网上购买,但是我们发现,家长为孩子购买了很多书籍,但是阅读普遍存在量多而不精的问题,很多小学生的阅读是在家长和老师的逼迫下进行的,并且是学习课程类的书籍比较多,这样的阅读围绕学习来展开导致很少有学生去阅读一本中外名著,名人轶事等有益身心的书籍,其实我们说拓展阅读的目的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的秉性,只有学习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锲而不舍精神,《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冒险精神、《雷锋日记》中雷锋的无私精神,这些才对孩子大有裨益!

2.兴趣不足

多数小学生本身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加上拓展阅读的书籍都是与学习有关的,碍于家长和老师的压力下进行,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厌恶阅读的情绪,我在和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一些脑筋急转弯、动漫等书籍,而对古典名著、诗词等经典书籍兴趣不高。出现这样情况,一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家长和个别老师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足,过于看重分数,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而忽视了对他们课外阅读方面的培养,也没有很好地进行指导,对他们的课外阅读往往釆取顺其自然的态度,虽然说阅读是启迪智慧的源泉,但在应试教育观念的负面影响下,也只能备受冷落了,这也就造成了拓展阅读的虚有化和形式化。二是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脑网络、电视、家庭影院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其吸引力远远超过了书籍,很大程度上对孩子们的课外阅读造成巨大的冲击。因此造成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阅读兴趣不高。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对策

近几年,很多一线教师根据拓展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开始尝试各种教学策略,因为我们深知,除了语文课本外,小学语文阅读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必须开展有效的拓展阅读方法,让学生遨游在阅读的海洋,最大限度最高效率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他们的需求。

1.拓展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文学作品里留有大量的“空白”,这也是我们进行拓展阅读的好地方,如果我们的教师把握契机,适当的在这些“空白处”设置悬念,引导孩子们对课文进行拓展与延伸,让他们饶有兴趣地用课外储存的知识对课文的“空白”进行个性化的填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的火花,进而使他们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形成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感悟和体验。可以说,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以其固有的特质更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思维能力的创新性和灵活性,成为了创新思维的生成阵地之一。

2.班级图书角

广泛的拓展阅读,促使我们把课堂里学习的知识和课外拓展阅读的资料链接起来,顺利地过渡,形成了坚固的知识体系,进而使孩子们的多方面能力得到发展。要想让语文拓展阅读活动全面花,提升同学们的综合素养,仅仅依靠学校的图书室是不够的,班级图书角就是学校图书室的有效延伸。作为语文老师必须重视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而要实现上述目标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办好班级图书角。我们通常是动员所有的学生向班级捐献图书,孩子们拿出自己喜欢的书、有意义的书、被感动的书、得到过帮助的书,并署名在所捐献的书籍上,收集一起放到班级图书角上供大家借阅分享。每班推选出两名有高度责任感的图书管理员,由班级老师对他们进行指导培训,专门负责好同学们借书、还书的登记,保管好班级图书角所有的书籍等工作,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角借书、看书。我们要为班级图书角定下详细的借书规定,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要认真学习,养成文明借书、爱护书籍、及时归还等良好的借阅习惯。同时,还定期组织班级之间图书阅读交换活动,使班级图书得到轮换更新,让孩子们最大程度地接触更多的书籍。语文老师每周推荐必读图书,在班中营造了一种文化气息,发挥了教室的文化功能,使其成为孩子们博览群书的阵地。班级图书角的创建,使班里散发着阵阵的书香气息,营造了班级浓郁的阅读氛围,使同学们更加热爱读书并乐在其中了。可以说,班级图书角开辟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广阔天地。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作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课改的今天显得非常重要。只要我们教师能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认真总结,创新发展,想方设法地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语文课程资源,把课堂学习与课外拓展阅读联系起来,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着力构建语文资源的体系,充分发挥拓展阅读的重要作用,真正地扩大孩子们阅读的空间,那么,我们的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就能把孩子们带向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化长流里,洗涤心灵,汲取精华。

语文六下 回顾拓展二 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交流通过阅读课外书和向长辈调查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节日风俗;也可以交流学习了本组课文,在写作方面有哪些收获。

2、熟读兵背诵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和唐代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趣味语文,领悟标点符号的妙用。学习重点难点

1、交流平台,交流收集到的民俗资料和学到的表达方法。

2、理解“日积月累”中古诗。学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时安排 2学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回顾。1.导入

本组课文让我们了解到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到民族独特的习俗和文化,体会到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并且在我们的习作中也试着运用了。本组课文学完了,你你有总结过每一篇文章的表达方法吗?

2.体会表达方法。

(1)回想这个单元的课文,都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写出具体运用这种表达方法的文章的例子。例

表达方法

详略得当

(2)运用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先概括介绍,再具体描述

全文有中心句,每段以中心句开头

二、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完成。(1)明诗意 《元日》: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三、背诵两诗,提出问题(扣重点,质疑惑,有价值)

四、趣味语文:表演朗读《清明》原诗和改动标点后的小令与剧本,写下你的感悟与收获。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完成 合作→交流

第二课时

一、《元日》探讨问题

1、《元日》描写了过春节时哪些习俗?与《北京的春节》中习俗有何异同?

2、《元日》表现出春节什么气氛?

3、《元日》有什么比喻象征意义?

4、《元日》表现出春节什么气氛?我们应该怎么读?

二、《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探讨问题

1、“玉颗”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掷”字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妙处?

3、由《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你会想到哪个神话故事?

4、这是一首什么诗?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5、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感情?

三、《有趣的标点》探讨问题

1、清明大约是什么时候?有什么习俗?

2、诗中描写了人们什么样的情感?

3、三首《清明》不同在什么地方?从中你悟出了什么?朗读三首《清明》

品读课文、合作探究与交流→小组派代表展示→巩固→拓展

4.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标点,看能表达几种不同的意思:(1)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2)从前有一个富翁,只有一个女儿,到了六十岁时,才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非」。富翁害怕自己死后,家产都被女婿夺走,於是写了一封遗书,分别交给儿子和女婿。遗书上写著:「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富翁死后,女婿果然并吞了家产,只留下一间小房子给富翁的儿子。几年后,富翁的儿子长大了,要向姐夫要回家产,两人争执不下,便告到官府里。女婿理直气壮的说:「岳父遗书上写得很明白: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县令拿过遗书,仔细推敲,却把家产判给了富翁的儿子。

你猜,县令在遗书上发现了什麼?原来,县令移动了标点符号,猜出了富翁真正的意思:「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

(3)从前有位秀才给一个财主家的儿子说媒,信中写道:

「此女麻脸无头发乌黑皮肤白白痴痴纯情不论聘金少不了„„」

财主家一看欣然同意。他认为「此女麻脸无、头发乌黑、皮肤白白、痴痴纯情、不论聘金,少不了„„」这麼好的条件哪里找?但娶回新娘竟是一个麻子,黑脸,秃子,於是找秀才理论去。秀才说:「我在信中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此女麻脸、无头发、乌黑皮肤、白白痴痴、纯情不论、聘金少不了„„。』一字不差呀!」财主有苦难言。(4)到底谁是冠军?

一场棒球赛的战报写道:这一场激烈的棒球赛的结果,中华队战败古巴队获得世界杯总冠军。第一个人看后说,这场棒球赛中华队赢了。报上写的是:这一场激烈的棒球赛的结果,中华队战败古巴队,获得世界杯总冠军。另一个说,不对,据报上明明写的是:这一场激烈的棒球赛的结果,中华队战败,古巴队获得了世界杯总冠军。(5)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讨论→展示→能力提升

四、了解相关知识。

1、有关除夕的: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有关春节的: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有关元宵节的: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有关清明节的: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有关端午节的: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有关七夕节的: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7、有关中秋节的: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霜月》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8、有关重阳节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思考→讨论→交流

小学语文拓展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善于和同学分享读书学文的感受,提高表达能力。

2.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情况,并进行成果展示。

3.积累名人名言,感悟伟人的爱国情操,受到感染,积累语言。课前准备

1.整理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搜集到的有关爱国的格言、古诗词。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

交流平台

1.忆课文,交流收获

(1)用直线将相关的词语连起来,并说说理由:

季羡林

京张铁路

詹天佑

《怀念母亲》

雷达兵

蝴蝶

小高

授粉

(2)回忆说说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哪些事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和 同桌交流,再推荐全班交流。

(3)引导评议:大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谈活动,交流感受

(1)谈谈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也可以是同一主题活动的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3)引导学生说说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问题,是怎样克服、解决的?由小组内指定同学进行记录。

(4)推荐交流活动情况,对于还没有克服解决的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提出方案。

(5)谈谈自己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6)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成员的自我评定,然后引导全班进行互评,评比”最佳活动小组”、“最佳活动者”。

日积月累

1.身为炎黄子孙,我们为自己是黄种人而感到骄傲;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更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而自豪。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的名人志士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对自己祖国的钟情。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名人名言。

⑴自由朗读这些名人名言。

⑵选择其中的一两句名言,说说含义。

⑶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他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表情?

A.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这是选自1949年4月周恩来在《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中的一句爱国名言。主要意思是只有热爱自己的民族才能有自信心,才能有为祖国、为民族而献身的精神,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操,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它源于对生育自己的故土、家乡、民族的爱。

B.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这是1981年2月14日邓小平为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出版的《邓小平文集》英文版写的序言中一句充溢着爱国激情的话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他深爱着的祖国和人民。他这种无限高尚的爱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C.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这句话选自鲁迅的《华盖集续集·学界的三魂》,文中他分析中国的国魂有官魂、匪魂和民魂三种,他认为“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D.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这句话选自巴金的《随想录》,体现了巴金对祖国、对人民深沉而执着的爱。

⑷朗读并背诵这些名言,进行语言积累。

3.交流自己收集的爱国格言或古诗词。

(1)朗读自己收集的爱国格言或古诗词。

(2)介绍所收集句子或古诗词的意思,谈谈自己的想法。

(3)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积累

展示台

1.展示准备

(1)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读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课本中这些学生分别展示的是什么?

(2)分组,综合性活动主题相同或相近的学生为一组。

(3)以组为单位,确定自己组内展示的内容,展示的形式,展示的特色以及分工情况。鼓励学生超越课文中展示的形式,自行设计新的展示形式。

(4)各组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进行展示准备。(班长或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情况,并进行协调。)

2.举行“祖国在我心中”展示会

(1)各组轮流介绍,并把自己组的作品带到展示区域进行展示、介绍。

(2)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

小学语文拓展教案 篇6

回顾·拓展四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本组学习本组课文的所得,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比如,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能够被感动。

2.积累20个成语。

2.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结合专题学习内容,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

教学难点

在阅读时既要注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要注意领悟作者表达情感时所使用的方法。

教学方法 引导法、点拨法。

说、读、思、议相结合。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成语故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别人,读文章要乳清入境才能够被感动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交流学文的感受、体会与收获,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激发学生尊敬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激发学生尊敬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法。

说、读、思、议相结合教学准备

熟悉本单元课文。

一、朗读对话,畅谈发现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师:请学生们自由大声的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想想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对话。

师:谁愿意说说自己的发现吗?

3.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

教师将学生发言归纳为:

(1)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设身处地地想,入情入境地读。

(2)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

(3)要注意表达的方式。

选择典型的句段,朗读体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

(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再见了,亲人》)——直接抒发感情。

(2)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儿子。(《桥》)——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感情。

4.回忆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的?

5.还有哪些其他的表达感情的方式?给出实例体会,比如借景抒情,咏物抒情……

二、总结学法,课外拓展

1.师:看来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听说大家在课外也收集了一些感人的文章,请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学生出示自己平时阅读是比较喜欢的文章),老师提两点建议:

(1)朗读文章时,要入情入境地读,用自己的朗读打动听者。

(2)听的同学要边听边思考,这篇文章什么地方令你感动?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2.学生小组交流。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朗读文章,学生交流听后感受与体会。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回顾·拓展四

借景抒情,咏物抒情

第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学生积累成语故事,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积累成语。

教学难点

感受成语故事的魅力。

教学方法

说、读、思、议相结合。

教学准备

投影。

一、教学“日积月累”

1.自由读“日积月累”词语。

2.小组中交流哪些词语自己会认识,让学生较快地从熟悉的成语中产生亲近感。

3.再读课文,按自己的方法把词语进行归类。

(1)比较适用于形容和平时代的精神。

(2)比较适用于形容战争时代得精神。

(3)比较适用于形容坚强意志的成语。

(4)比较适用于形容思想境界方面的成语。

4.再次诵读。

5.开展“小组故事会”活动。

(1)自由选择文中的三个成语,讲述自己熟悉的历史名人或生活中的劳动者的故事。

(2)小组要评出“故事大王”,推荐参加全班“故事大王”比赛。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来玩个成语接龙游戏好吗?

2.看来同学们积累的成语还不少。大家一定知道不少成语,都来源于生动的历史故事。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程门立雪。

3.齐读课题。注意“程”是后鼻音,“门”是前鼻音。

三、初读故事,概括

1.自由读。思考: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用一两句话把“程门立雪”的故事说明白。

提示:用上“谁和谁”、“为了……”、“结果”、“后来,杨时成为……”

同桌互说,全班交流。

(杨时和游酢为了解决疑难问题,冒着大雪赶到程颐门前,当时老师正在午睡便站在门外等候,等老师醒来,他俩已成了雪人,后来,杨时成为一个著名的理学家。)

3.想象程颐醒来后看见门外的两位“雪人”会说什么?

四、总结廷伸,课外拓展

1.齐读第二段。

2.“程门立雪”现在多用来称赞什么精神?

3.速读全文,找出从哪些地方看出杨时尊敬老师?

4.全班畅谈班级中尊敬老师的典型事例。

5.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

2.继续收集成语故事,与同学互相交流。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回顾·拓展四

程门立雪:杨时游酢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鞠躬尽瘁

小学语文拓展型作业设计三法 篇7

一、联想补白法

为了表达的需要,课文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空白”。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拓展型作业,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去揣摩、想象出空白的情节。这种习题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秦陵兵马俑》一课的教学中,我以文中的一个省略号作为设计拓展型作业的抓手,让学生用下面的句式写写兵马俑的其他姿态:“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品:有的____,好像____;有的____,好像____;有的____,好像____;有的____,好像____。”学生们依据所学的课文内容及收集的资料各自完成作业,有的写道:“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品:有的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统马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好像随时准备上马冲杀。”有的学生这样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品:有的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士兵行进:有的握着铜戈,擎着利剑,目光炯炯,双唇紧闭,神态严峻,好像一场大战就在眼前。”还有的学生这样写:“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品:有的马匹与真马一般大小,形体健壮,肌肉丰满,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

这样的联想补白,有助于超越文本,内化课文语言,使学生在言语训练中提高表达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结尾创编法

结尾创编法指的是依据教材的内容想象下文该怎样发展,可能产生怎样的结果,从而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时,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对小动物有特殊的亲近感,于是我依据文章结尾设计了一个拓展作业让学生创编:“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青蛙跳出井口之后,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呢?”随后,我让学生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完成这个作业。结果,有的学生用绘画的形式,画出了青蛙看到的美好世界;有的学生写下了小日记,把故事重新续编;有的学生自由组合,编写课本剧进行表演……在完成这个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体现,寓言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学生也水到渠成地领悟了,远远胜过了教师让学生机械地背诵和记忆。

三、迁移训练法

我们的教材中许多课文的遣词造句十分精妙,在作业设计时,我们可以运用迁移训练法让学生深入感悟文本词语的妙处。

在执教《推敲》一课之后,我设计了这么一道练习题:“在下面句子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春风吹绿了树梢,吹()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我设计此项作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像文中的贾岛一样潜心推敲。几分钟后,学生1站起来说填“绿”,理由是:春天来了,树梢发出了绿芽,小草也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刚说完,学生2站起来也说填“绿”,理由是:冬天小草是枯黄的,春风一吹,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而绿色正是植物的生命色。学生3也说填“绿”,但理由与前两位学生不同。此时学生的思维火花被充分地激活了,学生4显然经过了仔细的推敲,站起来说道:“我认为填‘俏’更妙。原句中已出现‘吹绿’‘吹皱’‘吹鼓’等词语,填‘俏’既避免了词意上的重复,又把小草当人来写,春天里的小草犹如俏丽的小姑娘。”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让我暗暗自喜,正是这巧妙的迁移训练才会使学生的求异创新异彩纷呈。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探析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 拓展阅读 意义 策略

一、引言

国家教育部总督学柳斌说过“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获取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文化内涵浅薄的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只重视应试的学校是呆板沉滞的令人窒息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就明确规定:“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小学生提升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但是如果阅读教学的内容仅限于教材文本,那么在数量上和内容上就会受到限制,从根本上来讲是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的,对于他们的全面素质的提升也会造成阻碍。因此,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将阅读教学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使小学生的思维能够从课内延伸至课外的空间,能够使他们更好地在大量阅读中吸收知识、陶冶情操,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意义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坚定地认为,阅读教育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拓展阅读,使他们在大量的阅读中滋润心灵、充实头脑,从而更好地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拓展阅读教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就明确表示教师需要积极培育学生的浓厚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挑选一些适合自己的读物,营造多读、会读的氛围,从而使语文课程的学习更加地开发和有活力。拓展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因为它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灵活的形式,学生们可以将自己的视野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一些更适合自己的读物。

其次,有利于小学生语言能力的积累。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且标准还规定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而这一规定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能够丰富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并不是完全以课外内容为主的,它是以教材为中心的拓展延伸,从而使学生能够从一篇拓展到多篇,从有限的阅读内容拓展到更多的课外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增长了见识,还同时积累的语言材料,丰富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口语表达、写作等有积极的影响。

最后,有利于小学生陶冶情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应该专家严格筛选的文质兼美的作品,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美的陶冶,从而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一言一行都受到影响。但是,教材中的阅读内容又是有限的,为了使学生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使自身的情操得到陶冶。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教学策略

首先,通过联系点来进行拓展阅读。在《阅读学原理》一书中就提到:“通过阅读,读者的知识经验扩充了,这是自我在量度上的增加;读者的观点认识改变了,这是自我在本质上的提高;读者的实现感情升华了,这是自我在价值上的飞跃;读者的方法技术迁移了,这是自我在能力上的练达。”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拓展阅读教学要在把握文本的前提下,找到相互之间的联系点,以此来积极引导学生向课外阅读延伸。例如,《鲸》这篇课文在学习后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教师就可以此为基础拓展学生的兴趣范围,如鲸鱼还有哪些种类;我们人类应当如何来保护鲸鱼,等等。教师在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就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本,如《动物世界》等,或者鼓励学生运用网络来查找自己所需的各种资源。

其次,可以以兴趣点为基础进行拓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兴趣点为基础的拓展阅读教学,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从而激发起他们阅读的浓厚兴趣。例如,高尔基在《小摄影师》的最后一段表达出了他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一种是对小男孩的期待,另一种是对记者的冷淡。这种情感的表达,可以看作是文本的一处“空白”,教师就可以借助此处的“空白”来引导学生思索小男孩是否会再来寻找高尔基?如果回来会向高尔基提问什么问题?这样的问题因为没有统一的答案,很容易激发起学生们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教师还可以在此基础上推荐给学生们高尔基的其他著作如《母亲》《海燕》《在人间》等。

再次,创建属于班级的图书角。除了教师的推荐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喜爱的图书贡献出来,成立班级图书角来供更多的学生阅读。在学生们贡献出图书之后,教师要选定图书管理员来管理和保护这些图书,保证图书借阅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班级图书角,学生们能够开拓自己的视野,发现更多的好书,在同他人分享的过程中也能够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贺丽萍.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7).

[2]陈红专.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浅谈[J].当代教育论坛,2009,(08).

上一篇:县医院安全生产承诺书下一篇:比赛小学写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