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病区开展责任制护理的探讨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在骨科、乳甲外科、手外科、腹腔镜外科、胸外科以及胰腺外科建立试点病区。通过建立责任制护理, 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使护患医的满意率均得到明显提升,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在骨科、乳甲外科、手外科、腹腔镜外科、胸外科、胰腺外科建立试点病区。以上各病区中有病人30~70例, 平均为54例;护理人员15~29人, 平均为20人。病区床护比在1∶0.36~1∶0.52之间, 平均比值为1∶0.45;住院时间在8~28d之间, 平均为17.0d。

1.2 方法

1.2.1 实施方法

(1) 组织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精神。各病区定期组织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精神, 由护士长召开研讨会, 要求全体护士交流会议精神, 会后下载相关文件进行学习等。 (2) 建立责任制护理, 施行护士分工排班制度。根据护理人员的能力强弱与职称高低进行合理搭配排班, 建立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 (3) 责任护士提供全程的、连续护理。病人入院后, 接诊护士微笑欢迎病人入住本科室, 将其送到病房, 责任护士带病人熟悉病区环境, 讲解住院制度、管床医生情况以及优质护理服务内容等, 立即通知管床医生, 在医生进行诊疗后, 责任护士需在5min内按医嘱执行。 (4) 强调人文关怀, 创建温馨、舒适病房。试点病区做好人文关怀, 为病人创建人性化的护理环境。每个病区均建立各自的护理服务理念, 及时了解病人的需求, 真正做到“一切为了病人, 为病人的一切”。

1.2.2 评价方法

每月发放护理部制定的病人、医生、护士满意度调查表, 由各科护士长交叉检查, 对200例病人、140位护士、60位医生现场完成随机调查问卷。总计发放400份问卷, 回收400份, 回收率达100%。

2 结果

全体护理人员与病人对“优质护理服务”的知晓率均为100%;全部病区环境均得到全面改善, 并增添了医疗服务设施;责任制护理与护理排班模式改革开展顺利, 为病人营造全程优质的护理环境, 全部200例病人无一例护患纠纷, 病人满意率达99.6%, 护理人员满意率为96.5%, 医生满意率为98.8%。

3 讨论

3.1 责任制护理增加了病人满意度

护理责任制使每位病人都有1名责任护士负责全部护理工作, 病人有事时, 找责任护士即可得到帮助[1]。以往的护士排班与分工是按照其工作如测体温、注射以及发药等, 但并未关注病人的生理及心理需要, 表现为“打针的护士不管发药, 发药的护士不管打针, 打针、发药的护士不管病情的局面, 所谓的“人人负责”, 其实是“人人不负责”[2]。

3.2 责任制护理增加了护士满意度

责任制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包干到床, 考核时按照患者满意率、护理质量等指标来考核, 施行按劳分配, 使其劳动付出得到尊重与认可[3]。此外, 医院增加对护理工作的资金支持, 增加夜班费用, 增加临床一线人员数量, 合理排班。责任制护理必须做到责任明确, 使“责任制”落得实处[4]。

3.3 责任制护理增加了医生满意度

责任制护理要求责任护士负责各自所负责的病人, 对每例病人的病情以及心理变化乃至日常生活等都要了解, 对病人的病情改变与合理要求都需告知负责医生;及时执行医生的医嘱, 确保病人的治疗得以落实;总之, 医生的满意度主要体现在护士是否与自己密切配合, 是否能及时发现病情改变, 是否认真地执行医嘱等。

摘要:目的 探讨在优质护理服务病区建立责任制护理的治疗效果。方法 组织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的精神实质, 建立责任制护理, 施行护士分工排班制度, 责任护士进行全程的、连续的护理, 重视人文关怀, 营造温馨病区。结果 全体护理人员与病人对优质护理服务的知晓率均为100%;全部病区环境均得到全面改善, 并增添了医疗服务设施;责任制护理与护理排班模式改革开展顺利, 为病人营造全程优质的护理环境, 全部200例病人无一例护患纠纷, 病人满意率达99.6%, 护理人员满意率为96.5%, 医生满意率为98.8%。结论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病区过程中开展责任制护理, 使护患医满意率与护理质量均得到大幅提升。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病区,责任制护理,试点病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印发《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10]13号.

[2] 刘亚平, 董军, 马力.提升临床护理服务的策划与实施[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0 (5) :325~329.

[3] 陈晓红.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公立医院护理工作改革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 (4) :19~21.

[4] 李小萍, 覃少珍.加强护士沟通能力的培养.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 21 (3) :108~110.

上一篇: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医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研究下一篇:谈谈口语交际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