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探讨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 护理模式发生了重要变化, 普通的护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患者的各种需求, 并对护理水平的提升以及治疗效果的提高起到了一定制约作用。改善护理模式, 推行优质护理服务, 增进护患关系, 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对于ICU (重症监护病房) 的患者而言, 具有更为重要的临床价值。由于ICU患者病情严重, 心理负担往往更大, 及时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对于整体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明显作用。为探讨在ICU开展优质护理的方法, 该院即对2011年3月—2012年3月ICU的320例患者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 取得了满意效果, 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ICU共收治320例患者。其中, 男185例, 女135例;年龄在21~84岁之间, 平均58.7岁。所有患者均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方式进行护理, 列为观察组。随机选取2009年2月—2011年2月ICU收治患者中采用常规普通护理方式的200例患者, 列为对照组。其中, 男124例, 女76例;年龄在24~83岁之间, 平均59.2岁。

1.2 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法

1.2.1 转变护理人员观念

为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的顺利开展, 该院对ICU的护理人员专门进行了特别指导, 帮助ICU的所有护理人员更新观念, 充分认识到ICU患者的特殊性, 以及加强对他们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的必要性。通过召开医护人员大会, 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意义充分进行讲解, 并将基本的护理要求详细说明, 同时对护理中的注意事项严加强调, 让每一个护理人员均意识到提升护理质量的重要性, 并对优质护理服务的基本内涵及要求形成比较深入的认识[1]。

1.2.2 提高护理人员基本素质

鉴于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对ICU的所有护理人员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培训活动, 在提高护理人员护理知识的同时, 强化了护理人员对基本医学知识的掌握, 并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步进行了提升, 让护理人员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意识, 以为ICU患者护理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条件。

1.2.3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调整排班方式

(1) 护士长严格要求学历在大专以上, 并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 同时具备较高的组织和沟通能力, 并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2) 护理人员进行科学化的配置, 并合理进行排班。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知识进行严格考核, 确保所有护理人员均符合护理岗位基本要求。另外, 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配置, 将护理经验比较少的新上岗护理人员, 与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组合;同时, 确保24 h严格有序的轮班制, 保证任何时刻均有护理人员在岗[2]。

1.2.4 强化基础护理

(1) 保证ICU环境安静, 以及温度和湿度适宜, 利于患者休息;同时, 注意保持室内环境的整洁卫生, 空气新鲜, 注意通风, 并注意定期进行消毒。 (2) 对患者个人的卫生做好护理。由于患者一般不能进行自理, 护理人员应耐心为患者做好服务, 保证患者口腔、头发以及皮肤等的干净卫生, 避免出现褥疮等问题。 (3) 对药物进行严格的“三查七对”, 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用药前对药物配伍的正确性进行严格核查, 避免存在配置禁忌的药物出现共同使用的现象。 (4) 对抢救药品定期进行数量以及品种的检查和核对, 并确保药物良好的质量;另外, 对抢救设备和仪器做好维修和保养工作, 一旦出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并详细做好相关登记[3]。

1.2.5 加强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病情严重, 加之不能由家人陪同, 往往存在较重的心理负担, 焦虑、恐惧心理比较常见, 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 并采取各种有效的途径与患者积极进行沟通交流, 向患者讲解病情知识, 尽量让患者消除心理顾虑, 积极面对病情, 并勇于战胜病情。护理人员应在护理中充分运用人性化的护理方式, 真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真正帮助关心患者, 让患者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增强战胜病痛的信心。针对不同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和技巧, 以能充分稳定患者的情绪, 对于语言沟通不便的患者, 通过手势以及写字板等方式及时进行沟通。通过不断增进护患关系, 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 最终提高治疗效果。

1.2.6 护理文件的简化

简化护理记录, 并通过表格的形式, 使护理记录更加清晰明了, 避免重复记录, 节约了护理人员进行文件记录的时间, 并同时可使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护理时间, 利于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4]。

1.2.7 加强对护理服务的管理

护士长对护理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监督, 对护理人员每日的护理工作以及护理文件严格进行审核, 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觉意识和责任意识。另外, 鉴于ICU患者的危重性, 同步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使护理人员具有应对风险的基本能力[5]。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指标测评情况

对两组护理人员的基本护理情况进行考评, 采用10分值, 分值越高, 表明效果越好;6分以下为差评。统计显示, 在出勤情况、基础护理、病区护理、护理文书以及心理指导等几方面, 观察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在后三项上得分尤为低。观察组优势显著,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整体护理效果

通过问卷调查, 并结合日常护理文件等, 对护理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价, 并对发生的意外事件进行统计。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5.9%, 不满意4.1%;出现5例护理投诉, 占1.6%;4例意外事件, 占1.3%。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75.5%, 不满意24.5%;出现31例护理投诉, 占15.5%;18例意外事件, 占9.0%。观察组护理效果优势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ICU患者由于病情严重, 一般存在更多的负面心理, 加强对患者的科学护理,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对于帮助患者及时排除心理障碍, 正视病情并积极战胜病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 对于提高护理水平, 改善护患关系, 并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优质护理服务需要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 在转变护理人员观念, 提高护理人员基本素质的基础上, 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排班, 并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 简化护理文件, 以及加强对护理服务的管理等措施, 可以对护理效果的综合提高产生较好的推动作用。

该研究表明,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较之仅通过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 在出勤情况、基础护理、病区护理、护理文书以及心理指导等几项护理指标上, 测评得分均明显要高。另外, 在整体护理效果上, 患者的满意率更高, 投诉率更低, 发生意外事件的比率更小。

总之, 在ICU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关怀, 对于提高护理水平和治疗效果均有重要意义,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在ICU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方法 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对照组进行常规普通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指标测评情况以及整体护理效果。结果 在出勤情况、基础护理、病区护理、护理文书以及心理指导等几项护理指标上, 观察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 在整体护理效果上,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5.9%, 护理投诉率1.6%, 意外事件发生率1.3%;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75.5%, 护理投诉率15.5%, 意外事件发生率9.0%。观察组整体优势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ICU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对于提升护理效果和治疗效果均有重要意义,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ICU,优质护理服务,体会

参考文献

[1] 周东雁, 于晓江.“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ICU的实践与探索[C]//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 北京:中华护理学会, 2011:72-74.

[2] 李颖, 张晓琳.ICU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体会[J].医院管理.2011 (8) :229-231.

[3] 彭雪凌.ICU室患者的管理及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25) :324-326.

[4] 孙晓.ICU病房的护理体会[J].中国护理管理.2009 (16) :158-160.

[5] 肖燕, 谢大玲, 李利华.ICU病房常见护理风险及管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16) :54-56.

上一篇:浅谈修井工艺配套技术的应用下一篇: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