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麻醉恢复室安全管理中优质护理的实施

2022-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麻醉恢复室是对麻醉后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继续治疗至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科室[1]。由于受麻醉、外科手术、原有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麻醉恢复期是患者情况多变的高危时期, 手术结束后数小时内, 麻药的作用尚未消失, 生理功能未恢复, 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所以麻醉恢复室的安全管理则显得尤为重要。卫生部在2010年大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活动, 强调以病人为中心, 保证病人安全, 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而且随着医疗的进步, 全身麻醉后复苏期病人的护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该院于2011年将优质护理服务引入科室, 保证了所有进入麻醉恢复室的患者能安全返回病房。2011年1月—2012年1月该院麻醉复苏室共收治患者10 876例, 全部病人均安全转出麻醉恢复室。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10 876例, 男性6 448例, 女性4 428例, 年龄38 d~99岁。麻醉方式:气管插管麻醉6 780例, 喉罩麻醉3 220例, 静脉麻醉620例, 椎管内麻醉116例, 臂从麻醉46例。静脉麻醉620例。

1.2 患者安全管理

1.2.1 麻醉恢复室物品准备的安全管理

复苏室内配备的呼吸机, 心电监护仪, 除颤仪, 血糖仪, 血气分析仪, 微量泵等抢救仪器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 每周有专人监测维护, 并有专门记录, 使用过程中每日以酒精擦拭仪器表面, 每位病人用后进行终末处理, 防止交叉感染。备好常用的抢救药品, 每月检查药品的失效期, 用后及时补充, 高危药品、精神药品单独放置, 标识清楚。保证所有的一次性无菌物品均符合使用要求, 一人一用。

1.2.2 进入恢复室后的安全管理

术后患者由麻醉医师, 巡回护士护送至恢复室, 并与恢复室的麻醉医生, 责任护士详细交接班。重点交接病人的一般情况、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术中出入量、输液输血通路及输液速度、皮肤情况及各种管道如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伤口旁引流管、脑室引流管等的引流情况等。由于恢复室的患者床位周转很快, 必须严格执行腕带标识制度。15min/次记录患者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 其他特殊变化及治疗操作执行情况随时记录, 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处理麻醉并发症。

1.2.3 送回病房时的安全管理

每位术后患者在恢复室观察护理的时间≥20 min, 对于麻醉恢复过程中因疼痛, 血压的变化而用药治疗的患者, 均需至少观察30 min达到出室标准后才能送回病房。在护送过程中充分注意患者的安全转运。与病房护士床边交班, 交班内容包括:术中及恢复期生命体征的特殊变化及特殊用药 (镇痛药、降压药、升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 出血量、补液量;引流管、引流液、皮肤、手术切口局部情况, X光片, 未输完的血液制品等。上述内容都要交班并记录在交班本上并双签名。

2 结果

全部病人在麻醉恢复室经过严密监测和护理, 均安全转出麻醉恢复室。10 774例平稳复苏, 81例经过对症处理安全恢复并护送回病房, 21例因病情危重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继续治疗。

3 麻醉恢复室优质护理体会

3.1 心理干预

术后虽然由于麻醉剂的作用, 患者的意识尚未完全恢复, 但潜意识里对手术、麻醉、术后疼痛的焦虑和恐惧还是存在的[2]。因此, 要加强术前访视制度, 及时发现患者的负性情绪, 并认真回答患者的疑问, 消除其顾虑。麻醉苏醒过程中, 可采用音乐疗法, 使患者放松紧张的精神。同时保持复苏室适宜的温湿度, 减少人员流动, 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宗旨落到实处[3]。

3.2 麻醉后的监测

根据患者麻醉方式的不同给予重点监测, 观察患者麻醉复苏的进程。椎管内麻醉的患者要注意其神经阻滞部位及其区域分布的感觉和运动恢复情况, 全麻患者应注意其神志的恢复情况[4]。李勤等[5]研究指出听觉刺激可不同程度改变大脑皮层的抑制状态, 改善脑细胞的供血供氧, 达到自身调节而加快意识的恢复, 缩短复苏时间。

3.3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幅度、血氧饱和度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 患者麻醉未完全清醒前给予去枕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防止误吸的发生。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有无插管、麻醉深浅等指标给与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或呼吸机辅助呼吸[6]。

3.4 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动脉压、末梢循环的变化, 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输液速度, 保证出入平衡, 防止发生循环负荷过重或血容量不足。需特别注意持续低体温状态对患者的复苏和循环稳定的影响, 由于麻醉后体温调节中枢受到抑制, 患者长时间暴露, 加之大量补充液体等因素, 使得患者术后常常会出现低体温, 因此, 应注意及时实施保暖措施。

3.5 加强患者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医院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 病人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7]。患者在未完全清醒前有时出现兴奋、躁动、幻觉、谵妄等, 这不仅会危及气管导管、输液管路、引流管等, 还会加重循环系统的负担, 增加术后出血的几率, 甚至会造成手术失败[8]。引起患者躁动原因有多种, 有报道[9], 患者术后留置尿管也可导致患者躁动。因此, 要严格执行患者的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根据患者躁动的原因对症处理, 保证病人的安全。

4 结语

优质护理服务是以病人为中心, 强化基础护理, 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 深化护理专业内涵, 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满足病人基本生活的需要, 保证病人的安全, 保持病人躯体的舒适, 协助平衡病人的心理, 取得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 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病人与社会的满意度。作为连接手术室与临床各外科病房的桥梁, 我们通过在麻醉恢复期间引入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使患者麻醉并发症大大降低,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麻醉恢复室安全管理中实施。方法 麻醉恢复室患者10 876例安全管理中开展优质护理。结果 全部病人在麻醉恢复室经过严密监测和护理, 均安全转出麻醉恢复室。结论 麻醉恢复室作为连接手术室与各外科病房的桥梁, 通过引入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大大降低了患者麻醉并发症, 提高了护士专科护理水平,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麻醉恢复,安全管理,优质护理

参考文献

[1] 王熤.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28) :95-96.

[2] 刘娅娜, 张巧红, 孔雅君.心理干预对全身麻醉复苏的影响[J].吉林医学, 2010, 31 (23) :3954.

[3] 王燕燕, 陈松兰.麻醉护理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 2011, 6 (15) :73-75.

[4] 刘蓉.麻醉复苏室的作用于护理要点[J].青海医药杂志, 2009, 39 (1) :33-35.

[5] 李勤, 蔡国萍, 张海娇, 等.听觉刺激对全身麻醉患者复苏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17) :1545-1547.

[6] 熊雪英, 吴慧.全麻危重患者复苏期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 (13) :115-119.

[7] 罗莉.临床实习护生的护理安全教育[J].全科护理, 2012, 10 (2) :371.

[8] 胡嘉乐, 阮洪.全身麻醉苏醒期谵妄护理的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 2011, 11 (3) :74-77.

[9] 邱带妹, 邹春招, 潘俊环.护理干预对全身麻醉后留置尿管病人复苏期躁动的影响[J].全科护理, 2011, 9 (2) :472-473.

上一篇:高校易班建设现状及改善方法——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下一篇:关于英语“说”的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