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生活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科技生活论文(精选5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工作开展时,为保证美术教育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效果,教师应当契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促使美术教育回归生活,从实际生活中提取美术教育素材,很好启蒙幼儿的思维心智。本文就具体的教学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第一篇:科技生活论文

“生活”概念、生活转型、日常生活的文艺学

本期推出“新世纪文艺理论的生活论话题”笔谈。

我们对“生活”这一概念往往熟视无睹,就仿佛生活本身一样,日子一天天过去,不用想也不用去问。其实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中国人使用“生活”本期推出“新世纪文艺理论的生活论话题”笔谈。一词就像家常便饭一样。

“生活”之于文艺和文艺学更是如此。如果说20世纪中国文艺和文艺学的现代性有什么标志的话,那么“生活”概念的出场和扮演重要角色即是标志之一。“生活”连同“社会”、“现实”、“时代”等几个重要的具有整体性逻辑概括力量的概念,是支撑20世纪中国文艺观念和文艺理论的一些基础范畴。没有这样一些基本理论和观念范畴,20世纪中国文艺和文艺理论也许将会是另外一个样子。文艺反映生活也好,反映社会、反映现实、反映时代也好,无论怎样解读其中间的“反映”二字,它们都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文艺具有现代性价值的某些基本含义,是文艺理论的第一章,是观念框架的逻辑前提。对这几个基本概念我们平时使用多了,便好象天经地义一般,仿佛总是不得逾越不能不说,又熟视无睹没有什么好说。在这里,我们要指出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就是中国文艺在其古代传统中并没有一个现代意义的“生活”或者“社会”、“现实”、“时代”等概念,并没有一个将文艺置于与“生活”或者社会、现实、时代的关系中来处理其学理逻辑和观念体系的思维定式与术语习惯,当然我们不能用现代性来要求古人和传统,但也不能把传统中的某些类似的看法完全等同于今天的认识水准。即便从古代文论的片言只语中找到某些思想的对应和线索,也不能就此认为有关“生活”,以及有关“社会”、“现实”、“时代”的现代概念古已有之。翻开北师大中文系所编的《文学理学习参考资料》(春风文艺出版社,1981),我们会发现有“钱谦益论诗人生活为作诗之本”、“黄宗羲论诗人须深刻感受生活”等资料小标题,但仔细读来,其实钱谦益、黄宗羲们的确从一些细微处谈到了日常感受对作诗的重要性的意思,但他们笔下绝无“生活”一词出现。也许从古代传统中的“世”或可找到今天所谓“社会”和“现实”的影子,从“时”或“时世”找到今天所谓“时代”和“现实”的影子,从“文章合为时而著”、“文随世变,与时高下”的论断中,看到古今的联系,看到传统的可堪宝贵,但传统与现代之间,其断裂是陡峭而痕深的。我们应进一步指出一个事实,这事实就是“生活”一词虽古已有之,但大都为世俗底层的生计、生存、生涯的含义,而将其作为“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的总体性概括,是直到20世纪初才登上中国现代学术语言的殿堂的。至于“社会”、“现实”则是新创,是从近代日语中“出口转内销”借回来的(尽管梁启超在1902年已经偶尔使用“社会”一词,但还是经常把社会学表述为群学,并有《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等一系列“群治”文章,群治者,即社会治理之意)。不要小看这几个词汇的登堂入室,它们的使用表明了中国人开始学习并具有了整体把握诸如“生活”“社会”“现实”“时代”等概念的自觉,尽管这意味着多少有些西化之“用”,但却总归趋向世界化或现代化之“体”,总归中国人开始把曾经很低层地把握的“生活”,把自己与之纠缠不清的日常性的“生活”,加以对象化,而置诸体/客观的认识框架上来把握了。这种思维和语言的突变与进步,使茅盾很自然地在文学研究会时期能够流畅地说出“我觉得表现社会生活的文学是真文学,是于人类有关系的文学”这样的话,以至多少年之后,人们能够很顺畅地把韦勒克的《文学原理》中这样的话翻译出来:“文学‘再现’‘生活’,而‘生活’在广义上则是一种社会现实。”中国文艺的现代性,正是经由“反映”或“再现”或“表现”的中介,在文艺与“生活”及其背后的“社会”“现实”“时代”诸概念之间展开,把“生活”整体性地加以对象化,把文艺从“生活”中升华出来,使之成为美的、真理的、向善的,从而成为“生活”的“教科书”,或者审美对象。这就是20世纪中国文艺的生活论、生活美学,也是20世纪中国相对于传统中国的一种“生活转型”的结果。

然而“生活转型”同样发生于这个新世纪之交,不同于上世纪初由古代传统向现代性中国的生活转型,这个新世纪之交的“生活”,我们说的是当前中国的整体性的“生活”,正在被具有全球化趋向的以电脑、网络、移动通信、电视为科技基础的“光电技术”重新组织和整合,被经济贸易全球化及市场经济的普适性重新加以组织和整合,它在现代性和全球化的压力下平添了“中国化”的自警和自觉,在对小康的富足感的“赶超”压力下增加了知识文化消费及其过剩性、强制性、平庸性的困惑,一切在被市场衡称过后,文化经典也具有了平凡性、日常性,更何况伪经典的肆行;广告使夸饰和梦想盛行,影像网络使虚拟和真实混同。但无论如何,就文艺而言,在文艺更加“迎合日常生活”意义上的“生活化”之后,生活也更加文艺化了。用费瑟斯通的话说,就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文艺与生活的界限有趋向模糊之势,人们的日常生活仅就电视而言就每天平均有2~3小时用来观看,文艺因日常生活化而获得日常性,可能不再是从生活中的升华,可能也并不总是从高处来指导生活,而就是生活本身,乃至娱乐和休闲本身,是“日子”本身。在它发挥指引、教育、提升生活作用之前,恐怕人们要先做好指引、教育、提升文艺的工作。文艺依生活为源泉,现在人们生活的某些主题和形式也完全可以文艺为源泉,从文艺中来。尤其像电视网络这种全球性、全中国性的普适系统,它的组织和整合现代生活,并不分城乡,不分老幼,不分男女,不分中产阶级或弱势阶层,很民主很一视同仁地欲将全体大众覆盖之、吐纳之。大众传媒尽可能地溶解所有的文艺风格样式及其艺术审美手段和因素,然后以所谓的“节目”包括新闻或广告“节目”艺术化地重组生活现实,以镜像插入所有人的日常生涯面前。甚至像伊拉克战争、非典这样的事件都能被日常生活化,遑论文艺。“生活转型”是确实的,只不过趋势或大或弱,不同的人感受不同而已,但无论怎样,文艺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必须更加复杂和立体地加以考量。

因此,我们文艺学中的生活论,在新的世纪之交增加了许多新的情况,需要加以讨论。传统的文艺批评理论恐怕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的文艺生活化或生活文艺化的转型现实,所以人们才会引入更广泛的文化机制、法制管理,寻求在更大范围内求得文艺与“生活”问题的解决。传统的文艺批评思路,也只能在此前提下才能发挥相对的作用。在此情况下,一种更广义的文化研究的兴起,也就势所必然了。而我们的问题是,既然生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文艺化,文艺也起码被部分日常生活化了,成了“现实”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对这一部分的文艺现象,我们的文艺学就不好仅局促于文本,而也应研究日常生活本身的文艺审美呈现,把日常生活的文艺创造、消费中的艺术审美因素作为对象。

如此,新世纪文艺学的生活论,就会更加重要和有力,就有太多的理由走向一种日常生活的文艺学,在“所谓日常生活”之上,来求解“所谓文艺”。

编者谨识。

作者:编者小识

第二篇: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高于生活

摘 要: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政治老师没有加强该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致使学生无法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此,为了增强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质量教学的目的。从导入新课、创设教学情境以及练习设计这三个方面来探讨高中政治生活化的教学问题。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是指在教学中,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断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学效率。如此,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确保政治这门学科的实用性。

一、导入新课生活化

导入新课的时候,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教师没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就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想提高高中政治的教学效率,高中政治教师就需要将生活中的例子引入课堂中,让学生认识到高中政治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例如,教师要讲解《多变的价格》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结合鸡蛋在市场上的价格变化,让学生来分析价格产生变化的原因。通过分析之后,学生认识到市场需求变化对鸡蛋价格的影响。通过导入这样一个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到影响价格的因素,同时加深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再比如,在讲解《多彩的消费》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首先让学生来谈一谈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行为,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其对消费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素质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实例,构建高效的政治课堂。例如,当教师要讲解《分配制度》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张三家有四口人,张三是国有企业的一名工程师,他还在周六、周日这两天为一家私营企业担任技术顾问;他的妻子开了个杂货店,在纳税之后也有不错的收入;他的女儿是国有百货商场的售货员,她经常利用自己的工资炒股,收入也比较可观;他的父亲依靠出租房屋来获取收入。那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张三一家四口的收入属于哪种分配方式?同时学习到区分各种分配方式的方法,便于学生更好、更快地了解到相关的教学内容。

三、充满生活化的练习设计

当前,导致政治课作业整体成效较低的原因有:不断扩大的教学规模、学生素质的高低不等。同时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影响政治课作业整体成效,教师布置练习题的时候脱离了实际情况,导致大部分学生不做政治作业。为了解决这一情况,教师要设计充满生活化的练习,让学生认识到政治这门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比如,当老师要讲解《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要问学生哪一些产业是第三产业,这些第三产业如何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当地政府给予第三产业的优惠政策有哪些。通过学生自己的调查,收集相关资料,调动学生做家庭作业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提升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政治生活化教学就是要在理论课堂上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例子,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营造有趣的、生动的教学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此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赖永珍.把“活水”引入高中政治课堂:浅谈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文学教育:中,2014(05).

[2]邹礼.“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政治课程中的嵌入与实践[J].学周刊,2014(24).

编辑 薛直艳

作者:李静

第三篇: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摘 要:在幼儿园美术教育工作开展时,为保证美术教育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效果,教师应当契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促使美术教育回归生活,从实际生活中提取美术教育素材,很好启蒙幼儿的思维心智。本文就具体的教学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教育;教学对策

一、幼儿园美术生活化教育现实意义

幼儿学习成长过程中,为很好的启蒙幼儿的思维想象力,促进幼儿全面成长。美术教师应当主动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将生活教育理论,有效渗透到美术教学工作当中,建构生活化美术教育氛围,契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学习认知规律,调动幼儿的美术活动参与积极性,营造沉浸式、开放性的美术学习环境,充分发散幼儿的思维想象力,促使幼儿基于生活认知进行创意美术绘画,增强幼儿美术学习的亲身体验,有效启蒙幼儿的心智思维,体现出幼儿园美术生活化教育工作开展的现实价值。

二、幼儿园美术生活化教育工作路径

1.美术课程生活化。笔者认为,幼儿园美术生活化教育工作开展时,为保证生活化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则需要契合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对生活化美术课程进行合理编排,契合幼儿心智成长的一般规律,以保证幼儿循序渐进地学习掌握美术知识,丰富幼儿的人文主义思维意识。如小班幼儿入园后,教师开展的美术色彩生活化教育启蒙;中班幼儿融入集体生活时,教师组织丰富多样的美术合作活动,促使幼儿进行美术合作学习;如大班幼儿即将升学时,教师可组织幼儿开展幼儿园生活绘画的美术创作,挖掘幼儿的美术创造力,引导幼儿对幼儿园的实际生活进行回忆,有效丰富幼儿的思维情感,为幼儿今后的美术艺术学习铺垫基石。

为保证美术课程生活化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在实际美术教育时,美术教师可契合传统节日,设定针对主题的美术生活化教学活动,完成与幼儿实际生活的有效结合,保证美术课程生活化教育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效果。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国庆节、腊八节等,基于传统文化节日的导引,教师可合理筛选生活教育素材,引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启蒙幼儿的民族文化意识,引领幼儿的意识形态。与此同时,在美术课程教学时,为很好启蒙幼儿的生命意识、环保意识、自然意识、劳动意识,教师可契合针对性的节日,如父亲节、母亲节、劳动节、儿童节等,有效启蒙幼儿的思维心智,为幼儿今后的学习与成长铺垫技基石,实现美术生活化教育工作开展预期目标。

2.活动材料生活化。在实际幼儿园教育工作开展时,美术教师主要采取游戏化教学理念,为幼儿创设丰富多样的美术游戏,将美术教学内容,合理渗透到游戏环节当中,促使幼儿对其感知理解。笔者认为,在实际美术游戏教学引导时,游戏活动材料的投放,对幼儿的美术活动参与产生直接影响。若教师进行美术游戏活动材料投放时,投放的游戏材料,幼儿根本不会使用,则无法实现预期美术游戏活动教育工作目标。由此可见,在实际幼儿园美术教育工作开展时,教师应当契合生活教育理论,促使生活化与游戏化教育理念进行融合,围绕幼儿的实际学习能力,筛选生活化的美术游戏活动材料,有效调动幼儿游戏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实现美术课程教育改革预期目的。

例如,教师进行游戏活动生活化处理时,可合理筛选树叶、果壳、种子、石块、稻草、水瓶、水果、蔬菜、毛绒玩具等,保证美术游戏活动投放的材料,幼儿不仅见过,且真实体验过,对相关材料具有一定的情感认知。为此,在美术生活化教育引导时,才可有效调动幼儿的学习参与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美术教育工作环境,保证幼儿美术课程学习的质量与效果。

3.教育内容生活化。教育内容生活化改革创新时,应当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进行合理滲透,促进幼儿园教育课程内容,与幼儿实际生活的有效结合,保证幼儿园美术生活化教育工作开展的可行性。在以往幼儿园美术教育工作开展时,由于美术教育内容,没有与幼儿实际生活进行有效衔接,导致二者出现脱节,给幼儿的美术学习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为避免幼儿园教育内容的呆板化,应当契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及时对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进行完善优化,以保证幼儿美术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对幼儿心智思维完成有效启蒙。

4.学习方式生活化。幼儿的美术学习方式,将对幼儿的美术学习效果,产生很大影响。为实现生活化美术教育工作目的,在实际美术课程教育工作开展时,应当采取学习方式生活化引导策略,促使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利用美术知识解决问题,进而有效锻炼幼儿的思维品质,实现对幼儿心智的有效启蒙。

5.学习环境生活化。在幼儿学习成长过程中,幼儿园的学习环境,将对幼儿的美术学习产生直接影响。因为,幼儿心智启蒙时,学习环境起到很大作用。在色彩缤纷的幼儿园学习环境下,幼儿的美术思维意识,可得到循序渐进的熏陶,有效启蒙幼儿的美术艺术细胞。由此可见,为实现“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改革目标,幼儿园进行教育改革创新时,应当对幼儿园的学习环境进行合理优化处理,为幼儿建构趣味性、生活化、开放性、自由愉悦的学习成长环境,为幼儿园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外在条件,保证美术幼儿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三、结束语

综上,笔者以幼儿园美术教育为例,简单阐述了生活化教育理论的渗透路径,旨在说明生活化教育理论实际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新时期,幼儿园教育工作开展时,应当对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进行有效渗透,推动幼儿园美术教育工作改革创新,打造全新的幼儿园美术教育工作形态。

参考文献:

[1]朱瑜.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渗透[J].当代家庭教育,2020(18):60.

[2]潘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论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渗透[J].中华少年,2016(23):241.

[3]柳君.走近陶行知走进幼儿园——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幼儿园日常教育中的渗透[J].情感读本,2016(02):49.

作者:鲍秀芳

第四篇:源于生活回归生活

[摘 要]“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在倡导“教育回归生活”的今天,生活教育理论是幼儿教育的基础,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教育影响与价值。这些教育理论的精髓如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滋润着每一位幼儿教师,同时也滋润着每一位幼儿的心田。

[关键词]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一、“生活教育论”的起源。

陶行知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论,陶行知虽然受其影响但是却有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他倡导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生活教育”,吸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合理内核,扬弃其糟粕,结合中国国情,从而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

二、“生活教育论”的概念。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其涵义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是教育的起源,一切的教育和成长都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生活对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起着决定性作用。从效力上说:教育与生活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两者缺一不可。”[1]

三、“生活教育论”在幼儿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1.“生活即教育”思想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改革与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陶行知强调教育是围绕着生活的,这也警示着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利用好身边自然的教育资源,在生活中进行发展,同时也要注重教育是以生活为基础的,反对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提倡联系生活的教育。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在幼儿园大班中有很多目标为“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的教学活动。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我们设计的活动中常常会包含“向幼儿介绍一些关于小学的生活细则”,“带领幼儿去参观小学”,或者“请一些小学生来幼儿园给小朋友讲故事”等内容。但这些活动都无法使目标完成到最理想状态。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利用“生活教育论”对教学活动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将参观小学改为体验小学生活,即让幼儿真正走进小学,体验小学生的生活。我们特意将体验时间安排在星期一,让孩子们参与小学的升旗仪式,感受红领巾少先队员的荣耀。同时,我们安排幼儿坐进小学生的课堂,感受小学生们良好的课堂秩序以及多彩的课间活动。在这样的生活体验式的活动后大部分孩子都对小学充满了向往,教师不但实现了教育目标,更为幼儿升入小学后适应小学生活做好了情感准备。

现在很多幼儿园都有自己的园本特色课程,这些课程很多都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充分挖掘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家乡特色,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创编成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活动,这些特色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为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奠定了基础。

2.“社会即学校”对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以及幼儿园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的启示。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同一意义的不同说明。《纲要》指出:教育是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共同努力完成的,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不能片面地将幼儿园孤立起来,而是要与周边的社会环境相结合,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2]

在过去的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育的核心是课堂,孩子们每天都被关在学校里,无论是学习还是游戏,都不能离开幼儿园的范围。而现在的幼儿园教育,很多都走出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在一些大城市里,幼儿园就建在居民小区里面,成为社区的一部分,社区的环境就是幼儿园的环境,真正实现了“社会即学校”的功能。

3.“教学做合一”是幼儿教师探索教学方法的向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有行动才能有收获。”他主张“教学做合一”,运用各种感官,满足其求知欲和好奇心。学龄前儿童具有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和具体形象性思维的学习特点,“教学做合一”很适合运用于幼儿教育中。[3]

“教学做合一”的方法不但适用于幼儿的生活教育,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也非常的有效。

以大班科学研讨活动《拆装圆珠笔》为例,第一次试教时教师在活动的第一环节展示了拆圆珠笔的方法,然后要求幼儿根据老师的示范进行拆圆珠笔练习;紧接着第二环节又是教师展示组装圆珠笔的方法,再要求幼儿进行组装。整个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不高,处于被动,他们认真观察拆装圆珠笔的步骤,而对老师提出的“圆珠笔有哪些部件构成?”、“你知道圆珠笔的来历吗?”等问题没有任何反应,即使教师后来解释了这些问题,幼儿絲毫没有掌握任何关于圆珠笔的知识。与其说这是一节科学课,不如说是一节手工课。即使老师不示范拆装圆珠笔的方法,幼儿也能正确地拆装圆珠笔。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深入地研讨,最后在“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指导下,对本次活动进行了修改。第二次试教时教师在活动的开始环节就让幼儿尝试拆圆珠笔并在记录卡上进行记录,要求幼儿在拆到的零部件(记录卡上画有一些零部件的图像)前打钩,同时用数字序号标出拆圆珠笔的顺序。紧接着第二环节中,教师利用幼儿的操作卡进行讲评,让幼儿对圆珠笔的构造以及拆圆珠笔的方法有了正确的认识。后面组装圆珠笔的环节和前面的环节基本相同,最后通过操作卡讲评的方式帮助幼儿验证操作情况。整个活动将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幼儿的主体性相结合,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了“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

参考文献:

[1]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序一,第132页、第152页。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9,第一部分,总则。

[3]袁贵仁:《中国教师新百科》(幼儿教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7,第124页。

作者:杨文静

第五篇:区域科技创新、科技金融与科技贸易的耦合协调研究

摘 要:通过构建区域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十五”末期(2005年)、“十一五”末期(2010年)、“十二五”中期(2013年)我国30个省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较差;地区间耦合协调发展差距较大;三者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科技金融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另外两者。

关键词: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耦合协调

一、引言

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产业转型升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经济新常态阶段。“十八大”强调要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贸易水平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一背景下,作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必须加快耦合协调发展,形成一个紧密联系、良性互动的整体,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加快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的耦合协调发展,必须要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耦合协调发展的进程,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促进三者的耦合协调发展。

截至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科技创新、科技金融关系的研究以及对金融与贸易关系的研究。徐玉莲等(2011)通过对我国省级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耦合协调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各省市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科技金融发展滞后于科技创新的趋势较明显。斯席姆库斯(Schinckus,2008)研究认为,技术创新尤其是信息技术创新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创新。俞立平(2013)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金融与科技创新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金融与科技创新协同程度并不高,金融受科技创新的正反馈效应较强烈。瓦西列斯库等(Vasilescu等,2011)的研究认为风险投资通过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扶持,进而带动企业的成长。万崇丹等(2012)研究认为,我国的金融对出口贸易具有很好的促进效应,而出口贸易对金融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梁莉(2005)通过研究我国1993—2004年间贸易开放度与金融发展的关系,发现:贸易开放度与金融机构的规模有关,贸易开放度是金融机构规模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不成立。赵静敏(2008)考察了1978—2007年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短期和长期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两者短期和长期的相互关系存在差异。这些研究对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以及金融与贸易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缺少对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三者耦合协调的探讨,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紧密联系的整体,研究三者的耦合协调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三者的耦合协调发展,从而带动地区经济增长与产业转型升级。因此本文通过构建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全面考察我国30个省市科技创新、科技金融以及科技贸易的耦合协调度,从而为加快全国各地区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耦合协调发展以及经济新常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科技创新、科技金融与科技贸易耦合协调模型构建

(一)科技创新、科技金融与科技贸易的耦合协调机理

耦合协调机理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通过相互之间的作用与联系产生耦合协调效应,这种耦合协调效应作为一种整体效应,大于各子系统单独运作时产生的作用。本文将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视为一个复合系统,这三者的共同运作产生了一种耦合协调机理,如图1。

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复杂的非线性特征。首先,作为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活动,科技创新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而科技金融则满足了其需求,进行大量资金支持的同时也对其进行筛选与监督;科技创新活动的推广同时带动了科技金融的迅速壮大,也为其带来了众多的技术支持,如先进的互联网金融技术。其次,科技创新活动通过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改善了科技贸易的结构,增强了科技贸易的竞争力;科技贸易的繁荣也会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又反哺了科技创新活动。同样,科技金融机构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扶持从而推动科技贸易的结构升级,科技贸易也会对科技金融市场的服务体系和服务工具提出更高的要求,科技金融业必定会不断变革、创新。所以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通过并行、互嵌的发展模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三者的耦合协调将会产生“1+1+1>3”的整体耦合协调效应。

(二)模型构建

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关键在于系统内部序参量之间的协同作用,耦合度正是对这种协同作用的度量。因此,本文将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之间相互影响、协同作用的程度定义为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的耦合度。

1. 功效函数。设各子系统为,即科技创新为、科技金融为、科技贸易为。设第i个子系统的综合序参量为,为第i个序参量的第j个指标,其值为。所以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对耦合系统有序的功效函数可表示为:

其中,和分别是系统稳定临界点上序参量的上限和下限,由式(1)可知,,其值越大,对系统有序的“贡献”越大。

科技创新、科技金融与科技贸易是三个虽不同但相互作用的子系统,子系统内各序参量有序度的“总贡献”可通过集成来实现,这里采用线性加权和法来计算:

式(2)中,,其值越大,表明子系统对耦合系统有序的“贡献”越大,其中权重代表在保持系统有序运行过程中所处的地位。

2. 耦合协调模型。根据物理学中容量耦合概念及容量系统模型,可推广得出多系统相互作用的耦合度模型:

由式(3)可得出科技创新、科技金融以及科技贸易三个子系统的耦合度模型:

由式(4)可看出,。当C=1时,耦合度最大,表明三者之间达到良性共振耦合;当C=0时,耦合度最小,表明三者之间无关。

当需要反映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耦合的整体功效和协同放大效应时,耦合度存在着缺陷,因为当三个子系统的综合序参量、、的值均较低且相近时,单纯的耦合度指标会出现系统协同发展程度较高的伪评价结果。因此,就需要构造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来评价其交互耦合的协调程度,模型如下:

式(5)中,D为耦合协调度;C为耦合度;H为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的综合调和指数,反映三者之间的整体协同效应。、、为待定系数,根据专家打分法,,,。

一般将耦合协调度划分为七种类型,即:①,不协调,处于无序状态;②,极度失调;③,低水平耦合协调;④,中等水平耦合协调;⑤,较高水平耦合协调;⑥,高水平耦合协调;⑦,完全耦合协调。

(三)指标体系构建

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层次性、适应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耦合协调度测度指标体系包含三个序参量,即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其中科技创新根据其过程分为研发能力、成果转化能力以及产业化能力;赵昌文认为科技金融应分为财政性科技金融、政策性科技金融以及商业性科技金融,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这里重点考虑财政性科技金融。借鉴一些学者的做法,这里选取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以及财政科技拨款占GDP比重两个指标来表征科技金融,这两个指标都能很好地体现科技金融的发展水平。科技贸易分为高技术产品贸易以及技术交易。

(四)指标体系权重计算方法

由于熵值法是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测算分析指标权重,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因此选取熵值法来测算各个指标的权重。设为第i个样本中第j个指标的值:

三、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

根据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耦合协调度测度指标体系,选取“十五”末期(2005年)、“十一五”末期(2010年)、“十二五”中期(2013年)全国30个省市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全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高科技产业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统计年鉴》。为了确保研究的准确性,所有数据均经过无量纲化处理。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根据耦合协调度的测算模型,分别求出30个省市2005年、2010年、2013年科技创新、科技金融以及科技贸易的综合序参量、、,、、,、、,如表2所示,进而得出三者的耦合协调度,结果如表3所示。

通过对表2中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综合序参量结果以及表3中耦合协调度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1. 各省市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偏低。2005年30个省市平均耦合协调度为0.150,2010年上升为0.185,2013年继续上升至0.214,虽然在不断上升,但耦合协调水平仍较低,处于低水平耦合协调阶段。另外,2005年、2010年、2013年分别有11个、9个、13个省市耦合协调度位于全国平均值之上,说明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低。

2. 各省市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如图2所示,30个省市中仅贵州的耦合协调度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其余省市均不断上升。其中相对于2005年,2010年耦合协调度上升较大的有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四省市,上升幅度分别为0.10、0.14、0.09、0.08,这些省市都为东部沿海发达省市,结合表2可发现,科技创新对耦合协调度提升贡献较大,东部地区发达程度高于中西部,拥有更多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财力资源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相对于2010年,山西、江苏、河南、湖南、四川五省市上升幅度较大,分别达到0.08、0.06、0.08、0.06、0.06,这些省市主要处于中部地区,结合表2中综合序参量可发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对耦合协调度提升有较大的贡献,说明中部省市逐渐认识到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以及扩大科技贸易,以跟上东部地区的节奏。

3. 不同地区间耦合协调度存在着较大差异。由表3可看出,各省市“十五”末期、“十一五”末期、“十二五”中期的耦合协调度可划分为三个等级,即中度协调水平、低度协调水平以及极度失调水平。东部地区2005年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206,除北京处于中度协调水平以及海南处于极度失调水平外,其余省市均处于低度协调水平;2010年耦合协调度上升至0.261,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四省市处于中度协调水平,其余地区处于低度协调水平;2013年耦合协调度继续上升至0.288,天津和浙江也进入到中度协调水平行列。东部地区科技资源充足,科技研究效率较高,且经济发达,科技投入较大,科技贸易开展较早,与国内国际技术市场联系较紧密,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耦合协调发展较好,但总体水平仍不高。中部地区2005年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122,除山西处于极度失调水平外,其余省全处于低度协调水平;2010年耦合协调度均值上升至0.154,所有省份均处于低度协调水平;2013年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199,所有省份均处于低度协调水平。中部地区耦合协调度上升较快,但由于在科技资源、科技投入等方面与东部地区还存在一些差距,因此耦合协调度不及东部地区。西部地区2005年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115,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四省份处于极度失调水平,其余省份均处于低度协调水平;2010年,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131,青海、新疆处于极度失调水平;2013年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149,新疆仍处于极度失调状态。西部地区由于地处内陆,对外贸易便捷度不如东部、中部,科技创新水平较低,科技投入较少,科技金融发展较慢,所以大部分地区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耦合协调度增长较慢,发展情况不佳,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

4. 各地区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耦合协调发展总体上呈现出科技金融发展滞后于科技创新以及科技贸易的现象,即科技金融对整体的贡献小于科技创新以及科技贸易。2005年,科技金融综合序参量均值为0.017,小于科技创新的0.045以及科技贸易的0.033,30个省市中有18个省市的科技金融综合序参量值小于其余两个子系统的综合序参量值;2010年,科技金融综合序参量均值为0.028,而科技创新、科技贸易的值均高于科技金融,分别为0.067和0.045,且19个省市的科技金融综合序参量值在三者中最小;2013年,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的综合序参量值分别为0.085、0.034、0.066,同样有19个省市的科技金融综合序参量值小于其余两个子系统的综合序参量值。虽然科技金融的综合序参量值在不断上升,但仍然较小,科技金融对整体的耦合协调发展贡献不足,说明政府需要不断加强对科技金融的引导和调控。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考察了“十五”末期(2005年)、“十一五”末期(2010年)以及“十二五”中期(2013年)全国30个省市科技创新、科技金融与科技贸易耦合协调发展的情况。结果发现:全国30个省市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的耦合协调度虽然基本上处于上升中,但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并且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东部地区三者的耦合协调发展要好于中西部,耦合协调度基本上呈现出由东向西的递减趋势;三个子系统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平衡,科技创新子系统的发展要优于其他两个子系统,而科技金融子系统的发展则出现严重滞后的情况。分析结果对加快全国各地区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耦合协调发展具有以下政策启示:

第一,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的耦合协调发展机制,建立相应管理机构。各地政府应建立一套促进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机制,并建立管理机构,此机构应协调科技部门、财政部门、市场金融部门、对外贸易部门等,及时收集有关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的信息,监测三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状态,并及时实施改进措施。

第二,地区间要加强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方面的合作。实证结果显示各地区三者的耦合协调度差距较大,这既与各地区自身经济、地理、资源等先天性条件有关,也与各地区间合作机制不健全有关。因此,各地区间要加强科技创新、科技金融、科技贸易的密切合作,如构建各地科技研发人员交流的平台,联合举办科技论坛,无地区限制的科技贷款,减少贸易壁垒等。

第三,完善科技金融体制,改进金融机构运营模式。从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科技金融系统的综合序参量值较小,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政府应当建立规范的科技金融体制,使科技金融机构平稳运营。同时,金融机构应该改变以往落后的运营模式,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改进运营模式,加强各科技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从而提升运营效率。政府、金融机构要加大对科技企业的长期持续性投入,对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应放宽贷款限制,对其提供贷款支持,增强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以及科技贸易的支持作用。

第四,优化贸易结构,促进贸易结构升级。各地政府、企业、金融服务机构都要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的投入,来提升科技软实力和金融服务水平,从而增加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提升整体科技贸易水平。

参考文献:

[1]Ang J B. 2010. Research,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in South Korea[J].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32(1).

[2]Yuqing Xing. 2012.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 High-Tech Exports:Myth and Reality[R].Asian Development Bank Working Paper.

[3]李晓东.经济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培育机制探索[J].改革与战略,2015,31(2).

[4]徐玉莲,王玉冬,林艳.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12).

[5]万崇丹,俞立平.国际贸易与金融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2,14(5).

[6]赵静敏.我国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关系的经验研究:基于1978- 2007年数据[J].金融发展研究,2008,(10).

[7]王琦,陈才.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空间的耦合度分析[J].地理科学,2008,28(2).

[8]罗嘉雯,陈浪南.金融发展影响科技创新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8).

[9]李隽.金融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0:78~143.

[10]赵静敏.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贸易的作用机理与传导途径研究[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

[11]徐光耀,王丽丽.高技术产品贸易特征及科技政策启示——基于2012年数据的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4,(1).

[12]薛彦平.中欧高科技贸易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J].政策研究,2011,26(3).

(责任编辑 孙 军;校对 SZ,GX)

作者:佟金萍 陈国栋 曹倩

上一篇:临床医学硕士论文下一篇:劳动光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