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与生活论文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数学与生活论文(推荐9篇)

关于数学与生活论文 篇1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与生活作文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与生活作文 篇1

我们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为,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得到数学的原型,我们学生粥时的身边蕴藏着许多熟悉的数学知识,比如说,上街买东西时要用到加减法,装潢新房屋时,总是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是从生活中产生的,那些可都是数学的“活“教材呀!

以前,同学们学数学知识都是生搬硬套,直接把那些知识从书本上搬到脑子里,很少会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可是现在跟以前可大不相同,同学们都学会了把数学运用到生活中。例如,我有一次到同学家去玩,可同学独自一人在家,大清早的,我们都饿了,于是,同学跑进厨房,自己开始做早饭了。一开始,那个同学先把米淘好放进锅里,然后开始煮粥。再利用煮粥的时间来烙三张饼,他先把第一张和第二张饼放进锅内;一分钟后,他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过来;再烙一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他取出来,把第二张饼的反面放进锅里,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只需要三分钟,三张饼就烙好了,煮粥的剩余时间他就可以做些别的菜了。如果,他在煮不去做别的事,那他不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吗?那他不亏大了呀!所以说,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数学中的奥秘,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吧!

数学与生活作文 篇2

国庆长假期间,我们一家人来到了华联商厦。首先,我们先去给爸爸买衣服,爸爸挑了一件他特别喜欢的衣服。正好国庆期间特价打八折。爸爸问我,一件衣服的价钱是150元,打八折相当于衣服的价钱乘以0.8,你知道一件衣服多少钱吗?我想:150乘0.8,不如将于150除10等于15,0.8乘10等于8,再相乘,15乘8等于120元,结果得120元,我高兴得对爸爸说:“是120元!”爸爸问:“为什么呢?”我便把问题解答的过程告诉了爸爸,爸爸说:“对,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将0.8乘10,150乘8等于1200,再点上一位小数点就成了120。”

买完衣服,我们就来到了地上超市,爸爸对我说:“商店奶制品正在做促销活动,买二赠一,如果买两箱,相当于打几折呢?”我说:“让我算一算。”我想半天也想不出来,只好问爸爸,爸爸是这样解答的:“买二赠一就是花两箱牛奶的钱买三箱的牛奶。一箱50元就相当于花100元的钱买了150元的牛奶,那拿100除以150就相当打的折数,100除以150等于0.6,结果在6.5到7折之间,你明白了吗?”我说:“噢,原来是这样的,我现在明白了!”

在回家的途中,我也发出了许多生活中的数学,例如:楼层的高度,廓的面积,太阳能的容水量,国旗的精确度等等一些问题和发现!

这就是我在生活中的数学发现,我相信,还有更多的数学问题在前方等待着我们!

【篇二:生活中的数学】

在日常生活中,做每件事情都离不开数学,可见数学与我们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呀。

比如,妈妈上街买水果,买蔬菜,还有去文印社复稿件……等等,都要用到数学。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有趣的数学,等我们去发现,去探索。

暑假里我跟爸妈到表姐家玩,路上口渴了,爸爸只好到附近杂货店买矿泉水喝。杂货店有个规定:买3瓶矿泉水可以换一瓶矿泉水,一瓶矿泉水卖价1元钱,爸爸见了掏出10元钱给杂货店老板,说:“老板买10瓶水”,水拿到了,我如饥似渴的喝了起来,一会儿就喝掉了二瓶。还没等我回过神,已经有好几个空瓶了。爸爸问我:“灵灵,我们用10元钱能换多少瓶矿泉水?”我想:10瓶水喝完,拿9个空瓶子换了3瓶矿泉水,3个空瓶又换了1瓶矿泉水……还剩下两个空瓶子。我高兴地对爸爸说:“爸爸,我算出来了,是14瓶矿泉水,还余下2个空瓶子。”爸爸笑了,说:“你再想一想!”我若有所思:“我们可以再向杂货店老板借一个空瓶子,喝完后再把空瓶还给老板,噢!我们可以喝15瓶矿泉水。”爸爸点头称赞。

数学就是要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只有掌握了数学知识,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所以我们要学好数学,让数学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好帮手。

数学与生活作文 篇3

老师在课堂上经常说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说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学好数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好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对于老师的说法,我怎么也理解不过来,也不相信数学会有那么大的魔力。但秋游中的一件事改变了我的想法,使我对老师的话深信不疑。

事情是这样的:星期一早上,我们全校师生高高兴兴地登上大客前往玄武湖公园秋游。一路上同学们说说笑笑,憧憬着玄武湖清新的空气、优美的湖景,还有我们向往的儿童乐园。很快车子就停在了玄武湖公园里,我们下车在老师引领下游玩起来。美丽的玄武湖,南京城耀眼的明珠!我们尽情地徜徉其中,不知不觉来到了划船处,同学们都想和玄武湖来一次亲密接触,纷纷要求老师和我们一起去划船,泛波玄武湖。老师看了一下价目表对我们说:“谁能算算我们全班师生一起划船半小时最少需多少钱?怎样租船最合算?”同学们都走到价目表前,要一展自己的数学才能,我也看着价目表默默思考起来:

划船处有大小两种船可供游人租用:大船可坐6人,每半小时15元,小船可坐4人,每半小时12元。我班37名同学加老师共38人,怎样租船花钱最少呢?首先要知道一共有多少种租船方法(不能有空位),再求出每种租法需要的钱数,就能知道最少需要多少钱了。一共有多少种没有空位的租法呢?我的大脑快速转动着。最近数学课上学习的一一列举的解题策略浮现在我的脑海,我立即运用这种方法思考起来:假如租一条6人船,就需要8条4人船;租2条6人船,需要6条4人船,多出两个空位;假如租3条6人船……经过这样的有序思考,我很快无重复无遗漏地找到了3种租船方法:1条6人船、8条4人船;3条6人船、5条4人船;5条6人船、2条4人船。接着我又分别算出3种租法所需要的钱数:1×15+8×12=111(元);3×15+5×12=105(元);5×15+2×12=99(元)。这样我找到了最终的结果:租5条6人船、2条4人船,需花99元钱。这时其他几个同学也找到了答案,我们立即将答案告诉老师,老师询问我们的思考过程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带着我们去划船。玄武湖上立刻荡漾起我们的欢声笑语。

是啊,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从现在起我要好好学习数学,用好数学。

数学与生活作文 篇4

以前,我一直认为数学是一个枯燥无味的东西,可就是那件事,改变了我对数学的看法。

那是今年的夏天,有一天,天气炎热,爸爸下班后,带回来一个滚圆的大西瓜,看着那黑绿相间的美丽条纹,我都快要垂涎三尺,于是我自告奋勇地来切西瓜。

我刚要一刀切下去,“慢……”爸爸说,“我来考考你,有两个方法:第一种,你吃西瓜的四分之一;第二种这个西瓜我吃三分之一,妈妈吃四分之一,给你的小表妹五分之一,剩下的全给你,你选那一种?”

听到五分之一,我想都没想,大声说:“我选第二种!”爸爸笑了,说:“你仔细想想看。”我仔细一想,这不就是求最小公约数嘛,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的最小公约数是60,三分之一加四分之一再加五分之一就等于六十分之四十七,也就是我只能吃其余的六十分之十三,而四分之一等于六十分之十五呢,当然应该选第一种啊!

于是我有些难为情的对爸爸说,刚才我没仔细想清楚,现在我知道了应该选第一种。

“哈哈,没关系的,想清楚就好,来,你来切西瓜吧,大家公平,每人四分之一!”我喀嚓两刀,大西瓜分成了四瓣,露出红红的瓤,咬一口,这瓜可真甜啊!

从这件事后,我越来越明白,数学真的是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息息相关啊!

数学与生活作文 篇5

今年国庆节,爸爸在家休假,他把我叫去说,你们学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今天爸爸要来考考你。我非常自信地说,考就考呗,谁怕谁啊,请出题。

爸爸想用一块长1。5米,宽0。8米的红布,做一些直角三角形的小旗到工地作标志用,小旗的规格两条直角边都是40厘米,你帮算算这块布总共能做多少面小旗。我一看题,觉得真是“小菜一碟”!在我们班随便挑一个学生都能算出来,还想难倒我!然后就提起了笔“唰,唰,唰”地写了起来。150×80=12000(平方厘米)40×40÷2=800(平方厘米)12000÷800=15(面)。一会儿就做了,我得意洋洋的提给了爸爸。

爸爸看了我的答案,却说我这是错的,并说我没有认真分析。我很纳闷。爸爸看我似乎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拿来一张纸,试着让我用画图的方法去解答。一画图就发现每一排的三角形都画不到边,这样我不就把剩下的边角料也算进去了吗?肯定算多了面数,不可能有15面。我仔细分析刚才画的图,终于明白了其中道理,只能算一排能裁几个三角形150÷40=3(面)……30(厘米),再算能裁几排80÷40×2=4(排),最后算出共能裁多少面3×4=12(面)。爸爸看了我的答案,满意地向我竖起了大拇指,夸奖我爱动脑筋,不愧是我们家的数学小博士。

通过这次的实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当大图形的边和小图形边的长度不成整倍数时,不能用大图形的面积除以小图形的面积来计算。也使我认识到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不能死学习,要将课堂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要学得活,用得灵。

数学与生活作文 篇6

妈妈说只要学习好,周末交我玩网上最流行的游戏,终于数学考了100分,我的心愿就要实现了。

周末到了,妈妈说:教你知道怎么种庄稼,养动物和最快致富,猜这游戏的名字~中国人都知道“开心网—种菜”,种庄稼,养动物容易,但要很快致富就不简单了,这要数学好,我立刻回答道:对数学天才来说小事一桩。

种菜要选择好的植物种,要种植时间短,果实多,这样钱也挣的多,比如说1元的花需要种植1小时,成熟果实是4个,价值4元,2元的.花需要种植2小时成熟果实4个,价值8元,公式1×4—1>2×4÷2—2。帮好友收菜时也要拣贵的收,因为收菜次数有限。养动物也一样,要配优良品种,才能卖出好价钱。养鱼要养名贵的,要捡重的捞,连续养四条有永久保护。争车位停好友车位12小时得7200,公式12×60×10,12小时后不再增加收入,所以最好在12小时后就立刻换车位。

妈妈教了这么多,该我发挥的时候到了,没想到我竟然收获了30多万,我开心极了,周末不仅玩的开心,还学到了很多数学方面的知识。

数学与生活作文 篇7

在生活中到处都可以感觉到数学,体会到数学,所以,数学是与生活同行,与我们同行。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马路上,在市场里,在学校中,随处都可以见到。例如:学生每天几点上课?学生每天学习时间是多长?休息时间是多长?就像这样简单而又琐碎的问题,却在大千的世界里构成一连串美丽而奇妙的数学问题。从那高高的海岸红木,那巨大的加利福尼亚美洲杉,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活在世上的东西。在它上面我们能够发现一些诸如同心圆、同心圆柱、平行线、概率、螺线以及比,等数学概念。再比如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用一个普通的正方形就可以折叠出不同的形状和式样。华罗庚说过这样一句话:“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活之谜,日用之繁,数学无处不在。”这句话的最后一句令我感受至深。生活中有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每天用的最多的还是数学。

而如今祖国的花朵们,却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数学呢?

银行利率、股票的上涨与下跌、衣服打折、球赛记分……这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词语出现在课本上。一些缺乏生活常识的学生纷纷犯难,常常连题目都不理解:什么是利率?是打4折的衣服便宜还是打6折的便宜?“闭门读书的学生,想学好现在的数学,难。”大家纷纷说道。

教育专家指出,以前考试过分强调解题技巧,试题人为编造严重,故意设置陷阱和障碍,造成数学教育变成解题训练,学生陷入题海战。

而现在的应用题不仅题长,有时达200多字,而且与生活联系紧密,要求用数学思想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学生需要培养这样一种思维模式:了解生活常识,在读懂了试题内容后,能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起数学模型,最后把答案放到生活中来。学生要有“数学问题是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注意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通过相关训练加以巩固。

那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的生活实践能力呢?我认为真正的学好数学,不是死记硬背书上的定义、法则,而是灵活运用知识,在生活中也能活学活用。仅仅常被人们忽略的东西,在考试时总是出其不意的出现在你的面前,让你措手不及。所以,生活中的每一个东西,每一种物体都要留心观察,仔细的观察生活中的数学,与课本的知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网上找到了答案。有的家长在培养孩子实际的解决问题时,用的方法很简单却又很实用。在孩子一年级时,家长每天都带孩子去买菜,让他从生活中直接发现数学的存在,并要求孩子准确的算出买菜要付多少钱,哪一家的菜质量好又便宜;在孩子上三年级时,家长能够主动要求孩子担任家里的“小小计算员”来负责家里的水、电费计算以及交款;在五年级时,让孩子独立解决实践问题,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力;在六年级时,家长出门逛街总要拉着孩子一起逛,是打八折便宜,还是买一赠一实惠?等等的一系列问题。

只有真正的认识数学,发现数学,才会爱上数学。

数学与生活作文 篇8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等着我们去寻找。

一天早晨,爸爸让我出去买10元汤包。我便来到汤包店,向店主说要买10元汤包。一会儿,店主向我走来,他拿了三个蒸笼,用夹子熟练地夹出了两笼半汤包给我。我想了想,两笼半汤包就是2.5笼汤包,共10元,就用10÷2.5=4(元),那就是说一笼汤包是4元了;我又数了数,一共有20个汤包,那一笼有多少个汤包呢?用20÷2.5=8(个),就是一笼有8个汤包。回到家,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一起吃,这时,我忽然又想,一笼汤包有8个,共4元,那一个汤包多少元呢?就是用一笼汤包的价钱除以一笼汤包的个数,即4÷8=0.5(元),我得到了一个汤包0.5元这个答案。想完,我便开心地吃了起来。看,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大家快去寻找吧!

数学与生活作文 篇9

我们的生活处处包含着数学,只要用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数学,如爸爸妈妈到菜场买菜、到超市购物,都牵涉到计算费用,数学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很多问题,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之一,与我们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是我们生活、学习的好帮手。

我以前一直认为数学在生活中只是个抽象的概念,与我们的生活无关,它只是学校的一门功课而已。其实不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地有了时间的观念、数字的概念,在数学课之外,我时常会用数学计算起与自己有关的生活,如每周六我会去三山街上创新学校的课,而妈妈每次会给我二十元的午餐费。为了能够买一件心仪的小挂件或学习用品,我往往得从午餐费里省出买东西的钱,而且每次我得算好,千万不能超支。

妈妈常说我们要算计着过日子,我一直纳闷:为什么要算计着过日子呢?我来举一个和家家户户切身利益有关的例子:现在很多家庭用上了分时电表,这种电表自动分时段计算电量,分时段电价标准为:平时段(8∶00~21∶00)为0.5583元/千瓦时,谷时段(21∶00~次日8∶00)为0.3583元/千瓦时。从这个电价标准上看,谷时段(21∶00~次日8∶00)的电价明显低于平时段,每度电可节约0,2元。如果我们把烧水、洗衣等用电项目放在谷时段,每天可节约两度电的话,那么十天就可以节约20度电,一年就可以节约730度电,算起来就是可以节约家庭开支146元,节约了家庭开支不算,还可以节约国家的电能。

妈妈喜欢用桶把洗衣服的水、洗澡水留下来冲洗厕所马桶,如果这样一天可以节约2公斤的自来水的话,一年就可以节约730公斤的自来水。真是不算计不知道,一算计吓一跳呢!妈妈的算计生活法既做到了低碳环保,还节约了家庭开支,真是一举两得呢。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用数学去计算的,生活中很多事必须得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通过简单的举例,你对于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吧,那就让我们好好学习数学,好好经营我们的生活吧。

数学与生活作文 篇10

数学与生活孝陵卫中心小学 六(4)班李瑞琪以前,我一直认为数学是一个枯燥无味的东西,可就是那件事,改变了我对数学的看法。那是今年的夏天,有一天,天气炎热,爸爸下班后,带回来一个滚圆的大西瓜,看着那黑绿相间的美丽条纹,我都快要垂涎三尺,于是我自告奋勇地来切西瓜。

我刚要一刀切下去,“慢……”爸爸说,“我来考考你,有两个方法:第一种,你吃西瓜的四分之一;第二种这个西瓜我吃三分之一,妈妈吃四分之一,给你的小表妹五分之一,剩下的全给你,你选那一种?”听到五分之一,我想都没想,大声说:“我选第二种!”爸爸笑了,说:“你仔细想想看。”我仔细一想,这不就是求最小公约数嘛,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的最小公约数是60,三分之一加四分之一再加五分之一就等于六十分之四十七,也就是我只能吃其余的六十分之十三,而四分之一等于六十分之十五呢,当然应该选第一种啊!

关于数学与生活论文 篇2

一、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去体验、去领悟、去理解,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例如,一年级学生学习减法时,很多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已学会简单的减法计算了,那么是不是就不用教了?当然不是,虽然会计算了,但是并未真正懂得减法的意义。为了让一年级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我创设了“摘果子”情境:先出示一棵非常漂亮的苹果树图片,树上结了5个红红的苹果,接着问:秋天到了,果子成熟了,你们愿意来摘果子吗?于是就有学生非常高兴地提着小竹篮,上来摘果子,边摘边说,有5个苹果,摘了1个,还有4个,列出算式:5- 1=4。再请其他学生来摘果子,学生们依次列出5- 2=3,5- 3=2,5- 4=1,5- 5=0。这样的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学生在活动中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减法的含义润物无声地渗透在学生快乐自然的活动过程中。

二、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设计多样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思维得到发展和提高。例如,在认识10以内数时,为了让学生会倒着数10以内的数,笔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了一个发射火箭的游戏。问:同学们见过发射火箭吗?跟同伴说说是怎么发射的。(因为个别学生在电视中看过发射火箭的过程,就让他跟同学们讲讲。)接着,又说:同学们想发射火箭吗?好,我们一起来玩发射火箭的游戏吧!学生们异常高兴,每个人都拿起铅笔当火箭,橡皮当发射台,在老师一声“开始”下,全班同学一齐数:“10、9、8、…、3、2、1”。几十只小手将铅笔举向空中,“Yeah!”同学们对这类游戏乐此不疲。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数的顺序和倒序,还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人交流

一年级刚入学的儿童,不懂得与人交流合作。如果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学习,你会发现,他们虽然面对面坐着,可是各人说自己的话,根本不看对方的眼睛,操作时也是各人做自己的,不会去交流。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既要有具体细致的要求,也要给学生创造交流合作的空间,激发他们合作交流的愿望,保证小组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例如,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是一节动手操作课,在剪、拼、摆、折等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教学过程如下:(1)师:今天我们进行小组学习比赛,看看哪个组表现最好。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小组长,小组长要管理好自己的小组。(利用孩子喜欢竞争的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学生推荐小组长,容易形成小组凝聚力。小组长在管理别人的同时,自身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力争成为别人的榜样。)(2)活动一:折一折,剪一剪。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纸分别折一折,怎么折?折完后再剪一剪,完成快的同学可以帮助小组同学。(协作完成)活动二:用上面剪出的图形拼一拼,可拼出书上的图形,也可以拼自己喜欢的图形,看谁拼得最漂亮。(基本是独立完成,展示学生的个性。)(3)评价交流: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们比一比,看谁剪得好?看谁拼得好?(在剪、拼、折的过程中,学生自觉交流,评价别人。)这节课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活动有序,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了与人交流,学会了相互协作,学会了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并培养了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在充分的探索中展示个性

儿童天生就是创造者,而数学学习过程是充满观察、模拟、推理、判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教师要改变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要让学生的想象、经历、情感、行为等都参与到学习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眼光观察事物并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探究问题,形成独特的个人见解。例如,在教学28+4=?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有的学生摆小棒,有的学生互相交流,最后学生争相汇报自己的想法:

生1:摆小棒的方法。

生2:数数的方法:28、29、30、31、32。

生 3:28+2=30、30+2=32

生 4:8+4=12、20+12=32

生5:列竖式的方法。

方法之多,思维之活跃,让老师欣喜不已。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比老师单纯地讲解计算方法更具有挑战性。学生在积极思考、推理、独立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享受乐趣,增长自信,获得了充实积极的精神生活。

生活数学的两层含义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它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结合,是学习知识与开发潜能的结合,最终促进了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摘要:生活数学是一种教学思想,是将数学置于现实生活背景中、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办法。生活数学的有效实施,既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又让学生体验一种积极、充实、健康的精神生活。

关于数学与生活论文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教育;思考探索

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新课标提出,“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加强小学“生活教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将生活问题引入课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离不开生活,它是对生活大多数现象的理论升华和总结。教师要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用生活问题引入教学内容,首先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生活问题与数学有关,学习这一问题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某一事物,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比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讲解关于“平均分”的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首先对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新年到了,我们要吃饺子。爸爸交给你一个小任务,锅里一共有30个饺子,把他分别分给爸爸、妈妈和自己,并且要每个人一样多,那么该怎么分呢?”这时候学生就开始思考,怎么分才能一样多,如果学生从未涉及到平均分的问题,那么他们的内心一定会存有很大的疑问,而这一问题又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如果不学习就得不到解决,这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平均分”的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同样,面对每一个数学问题,教师都可以用生活的需要进行课堂引导,学生也只有真正感觉到需求了,才能懂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将生活体验引入课堂,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师不仅需要在引导学生的学习上充分展现数学学习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还应该真正带领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才能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而不是刻板的识记,一旦出现微小的变动就不会解决问题了。比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学习长方形的周长,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之前,给每人发一个用四根木棍组合而成的长方形。先给学生讲解长方形的周长概念,让学生自己寻找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办法。这时候很多学生会自觉地将长方形的四条边拆下来,了解到其实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四条边的和,进而推断出多种周长的计算公式,长×2+宽×2、(长+宽)×2等。由此可见学生只有真正地体验过,才能使理解更加深刻,并且掌握思考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生硬地去套公式。

三、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教育生活化不仅需要教师参与其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挥主导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教学的引导者,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学习了加减乘数法以后,笔者让学生开展生动的“课堂超市”练习,先将“商品”归类放好,不同的商品标注不同的价格,一部分学生充当售货员,一部分学生充当消费者,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真正模拟超市的整个购物过程。这种鼓励学生进入生活情景式的学习模式,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生活中去,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对提升学生的心算能力、思维反应速度都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四、将生活认知引入课堂,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师进行数学生活化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引导和教育,还应当鼓励学生用心发现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笔者除了给学生布置日常的数学练习作业外,还给学生留了一个空间较大的作业,让他们每天发现一个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可以是疑问的形式,也可以是考考其他同学的形式。比如:有学生讲述了他和爸爸外出钓鱼的问题,他们钓到鱼后按照市场价进行计算,算出了他们如果将鱼儿卖掉会有多少钱的受益。这种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思维开阔了许多,能够真正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这也使得他们能够灵活地应对应试考试中令人头疼的应用问题,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缘.数学文化与人类文明[D].吉林大学,2013.

[2]解书.小学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结构及特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徐莲英,女,1986年6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江苏省常熟市世茂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高等数学与生活 篇4

摘要:

生活与数学截然是一对包容与包庇的一对词语,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存在于生活的每一处。运动与数学,思考与数学,行为与数学等等。

关键词:运动思考行为

内容:物质运动是一个物质信息传递的过程,在传递过程中形成人类未知的图案或其它迹象,我以为是正常的。物质运动其实也是个空间运动的问题,只是空间太大时人类无法了解,太小时人类也无法了解而已。

所以,空间哲学是通向未知空间的唯一途径。

空间哲学如果想得太过遥远,人类会视其为疯子,而成为历史的、比较遥远的空间哲学则被视为封建迷信。两者都是人类弱智的表现。比如说算卦,人们更多的把此说成是迷信,但其实,算卦是空间偶合的编序史。具体的说,算卦就是一个模拟空间运动图像排序的方法。空间运动的偶合点,是通过时间呈现出来的,没有时间,空间偶合现象就无法呈现。但是,没有空间运动就没有时间,所以,我一直认为时间因空间运动而存在。换言之,时间是空间运动时空间差的尺度。没有时间,空间差也就消失了。

当物质的空间速度超过物质质量数倍时,物质质量消失,当物质形成超大群体,而物质质量又完全消失时,就形成了宇宙旋窝。这个旋窝,我猜想就是科学家所说的黑洞。

另一种物质运动,可能更精微,也更不被世人接受,这就是人类的思维。

一般认为,水、阳光、粮食和性,是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其实,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十分关键的条件,即,人类良知。世界各国人民尊崇毛泽东的根本原因,在于毛泽东的所思所想其立足点都是捍卫人类良知。所以,反毛者必是反人类良知者,而反人类良知,是高智慧人群中跌入魔界,也即丧失大智慧,陷入欲望为唯一需求的少数人。人类思维的物质运动,同样会参与到宇宙间的物质运动中去,并通过各种不同的自然现象体现出来。这也是被今人视为封建迷信的“天有祥瑞,帝必效之;天有灾异,帝宜抚民”的原因。人类思维的物质运动,也是一个积累过程。所以,治国的根本在于如何调整人心这个巨大的物质场,而不是助推人心物质场的巨变。

另外,我以为,光线的弯曲与变形,是空间物质运动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宇宙空间的发散式非规则对称运动,如果将来有一天有天才的数学家出现,把空间哲学变成数学模型,其功至伟,赶得上十个爱因斯坦。因为,人类只有把空间哲学变成数学模型,才具有实验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认为,空间哲学是人类智慧的扩展,数学模型是新智慧变成现实的途径。

我们同时认为,中国一旦有对历史文化,特别是中国前三十年历史和十年文革,重新认识的自觉,而不是浅薄到只会简单否定或者肯定,中国文化与科学的发展,必将迎来革命性发展的潮流,引领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

但是,人类历史证明,精英往往是弱智的代名词,因为,精英的无耻与卑鄙使精英成为强者,精英的自私使精英变得弱智。所以,中国只有出现无私的精英集团,才可能步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但是,无私的精英集团人民大众管出来的,并非是天生的。没有人民大众的管束,无私的精英也可能堕入自私的泥淖,这就是文革,也就是大众民主的要义所在。

数学与生活 篇5

几个月前,我和妈妈来到了花卉种植园,看见了许许多多的花朵。那些盆栽都摆成一个圆,整齐的放在地上,盆栽里是各种五颜六色的花朵,白的如雪,粉的似霞,蓝的像水,紫的赛胭……

接着,我发现了这些盆栽摆放得很有序,虽然颜色各不相同,却一点儿也不眼花缭乱。我将这一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后连连点头,便问了我一个问题:“这些盆栽里的花分别是白、粉、蓝、紫4种颜色,你知道每种颜色各有几盆花吗?”

我思考了一会儿就得出了答案:“这些花从外到里一共摆312圈,最外圈有25盆花,最里面只有3盆,每圈隔2盆花。每种颜色都摆放在不同的位置,最里面4圈是白色的,接下来3圈是粉色的,再是3圈蓝色的,最后是2圈紫色的。如果按每圈隔2盆花计算,第二圈紫花是25-2=23盆,一共是25+23=48盆。而白花是3+5+7+9=25盆。按这样计算,粉色和蓝色分别是39和57盆。“题目虽然不难,但很考验心算。 妈妈点了点头,又问:“你知道这些花占地面的百分之几吗?”我看了看四周,发现地面是个正方形,边长为15米,而圆的半径大约是3米,面积是32×3.14=28.26平方米。地面面积是15×15=225平方米。于是我很快给出了答案:“盆栽占地面的28.26÷225=12.56%”妈妈敲了敲我的脑袋:“嗯,学的不错。”

最后,妈妈帮我买了一盆月季花,递给了营业员一100元人民币,于是她转过头来问我:“如果一盆月季花的价钱78.5元,那么它的价钱比我给的钱少百分之几?”我胸有成竹地回答到:“100-78.5=21.5元,月季花的钱比你给的钱少21.5元,再用21.5÷100=21.5%。”妈妈再一次摸了摸我的脑袋。

数学与生活作文 篇6

记得有一天,我在家和我可爱的小狗妞妞玩耍,玩累了,我就抱起妞妞去看电视,走了几步觉得妞妞好重,我心想妞妞有多重呢?想到就做,我立刻把妞妞放在体重秤上,可这调皮的家伙总是动来动去,体重秤的指针也随之左右摇摆,哎!我得想个办法。突然我灵光一现,计上心来,我把妞妞抱起来一起称,指针停在55。我又放下妞妞称了称自己的体重是50公斤。这样,我和妞妞的总重量55公斤,减去我的重量50公斤,我知道了妞妞的体重是5公斤,也是10斤。

还有一次,我和妈妈逛商场,看到一个货架上有一顶帽子和爸爸戴的帽子一模一样,旁边还挂着写有“8折”的牌子。我问妈妈:“8折是什么意思?”妈妈告诉我,打8折就是原价乘以0.8。我又问妈妈“那就是优惠了,是吗?”妈妈点点头。我马上又说:“妈妈,我很喜欢这顶帽子,能给我也买一顶吗?”妈妈想了想说:“好吧,那要考考你,这顶帽子现在打8折,用会员卡再打9折,我们需要付多少钱?优惠了多少钱?”我立刻动起脑筋,心里默默地想:有两个折扣,会员卡的折扣是根据第一次折扣之后的价格,而不是原价计算的。应该是先98×0.8=78.4,以前妈妈说过商场买东西打完折都是四舍五入的,再用78×0.9=70.2,那这顶帽子现在是70元,原价98元减去现价70元,优惠了28元。我兴奋的把答案告诉妈妈,妈妈笑着说:“答对了,现在这顶帽子是你的了。”我高兴地拿起帽子戴在头上,心里美滋滋的。

关于数学与生活论文 篇7

一、将生活问题引入课堂,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 离不开生活, 它是对生活大多数现象的理论升华和总结。教师要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用生活问题引入教学内容, 首先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生活问题与数学有关, 学习这一问题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某一事物, 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比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要讲解关于“平均分”的这一问题, 教师可以首先对学生提出一个问题, “新年到了, 我们要吃饺子。爸爸交给你一个小任务, 锅里一共有30个饺子, 把他分别分给爸爸、妈妈和自己, 并且要每个人一样多, 那么该怎么分呢?”这时候学生就开始思考, 怎么分才能一样多, 如果学生从未涉及到平均分的问题, 那么他们的内心一定会存有很大的疑问, 而这一问题又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 如果不学习就得不到解决, 这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 “平均分”的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同样, 面对每一个数学问题, 教师都可以用生活的需要进行课堂引导, 学生也只有真正感觉到需求了, 才能懂得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将生活体验引入课堂, 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师不仅需要在引导学生的学习上充分展现数学学习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还应该真正带领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增强学生对该问题的理解。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 才能在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 而不是刻板的识记, 一旦出现微小的变动就不会解决问题了。比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学习长方形的周长, 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之前, 给每人发一个用四根木棍组合而成的长方形。先给学生讲解长方形的周长概念, 让学生自己寻找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办法。这时候很多学生会自觉地将长方形的四条边拆下来, 了解到其实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四条边的和, 进而推断出多种周长的计算公式, 长×2+宽×2、 (长+宽) ×2等。由此可见学生只有真正地体验过, 才能使理解更加深刻, 并且掌握思考的方法, 而不仅仅是生硬地去套公式。

三、将生活情境引入课堂, 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教育生活化不仅需要教师参与其中,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挥主导作用。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做教学的引导者, 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学习了加减乘数法以后, 笔者让学生开展生动的“课堂超市”练习, 先将“商品”归类放好, 不同的商品标注不同的价格, 一部分学生充当售货员, 一部分学生充当消费者, 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真正模拟超市的整个购物过程。这种鼓励学生进入生活情景式的学习模式, 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 将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生活中去, 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 对提升学生的心算能力、思维反应速度都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四、将生活认知引入课堂,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师进行数学生活化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引导和教育, 还应当鼓励学生用心发现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 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笔者除了给学生布置日常的数学练习作业外, 还给学生留了一个空间较大的作业, 让他们每天发现一个身边的数学问题, 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可以是疑问的形式, 也可以是考考其他同学的形式。比如:有学生讲述了他和爸爸外出钓鱼的问题, 他们钓到鱼后按照市场价进行计算, 算出了他们如果将鱼儿卖掉会有多少钱的受益。这种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的思维开阔了许多, 能够真正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这也使得他们能够灵活地应对应试考试中令人头疼的应用问题, 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摘要: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数学问题, 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还能够让他们真正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遇到的问题, 这是教育的目的和关键所在。根据教学经验对生活数学教育进行了简要的研究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教育,思考探索

参考文献

[1]袁缘.数学文化与人类文明[D].吉林大学, 2013.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究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生活经验 生活资源 实际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a)-0149-01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将彻底改变数学学习注重从理论出发、人为拔高数学学习难度的教学习惯,尊重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特点,从生活实际出发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习惯,促使学生将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做到教学的生活化呢?

1 寻找数学与生活的切合点,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

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自然科学,与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小学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尤为密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寻找学习内容与生活的切合点,然后从生活现象入手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去感知数学知识的原理和应用。比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教师首先从身边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圆形,并思考求出圆的周长的方法。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圆形桌面、图钉帽、自行车轮胎等,能通过“绕线法”、“滚动法”等形式,快速测出圆的周长。此时,教师将一根一头缀有重物的线绳在空中抡起来,让学生观察重物在空中的运动轨迹是什么图形,并思考如何计算其周长。此时,学生很快发现是一个圆形的运动轨迹,但是这个圆不再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图形,既无法绕线,也无法滚动,如何求出这个圆的面积成为一个靠学生已有能力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圆的面积不能用绕线法、滚动发测算呢?学生很快能想到摩天轮、圆形跑道、空中飞椅转出的圆形等。当这些活生生的生活实例摆在学生面前,且急需学生去解决时,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为下面学习环节顺畅、高效奠定基础。

2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

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学科,具有抽象性强的特点。然而,小学生却长于形象思维、拙于逻辑思维。如果教师一味从数学知识和原理出发,会让学生觉得数学知识看不见、摸不着,缺乏思维的载体、无从入手。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看得见、摸得着、能操作的生活现象入手,让学生从具体可感的事物或者活动中,感知数学知识的存在,学会相关知识的运用,进而抽象成数学知识,上升到数学理论。比如,在学习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时,很多学生见到“多”字就用加法,看到“减”字就用减法。这与学生不理解“多”与“少”在具体情况下表达的数量关系有关,也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就能真正明白。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来感悟、理解“多”与“少”的含义。比如,让学生分别用“多”与“少”两种表示法来表述自己与同学压岁钱的关系;让学生自己出一道用“多”字表述,却需要用减法计算的题目,或者用“少”字表述,却要用加法计算的题目。学生在表达、对比过程中,感悟理解何种情况用加法、何种情况用减法,促使学生数学思维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数学原理的理解。

3 整合优化教学与生活资源,提高数学学习趣味性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广泛存在与应用于生活。只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并思考其与生活的联系,便能找到教学资源与生活资源的整合点,将生活活动引进课堂教学,推进数学学习的生活化,实现寓教于乐,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比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到超市去观察生活日用品的价格,尽可能多地记录下来。上课时,将教室布置成简易超市形式,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用品与课本充当商品标上价格。然后,模拟现实购物情景进行“认识人民币”、“付款”、“找钱”等学习和生活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想做到物与价的统一,就要回想自己在超市观察到的物价以及自己日常购物经历;标价过程,能促使学生思考元、角、分的关系;模拟购物过程,能促使学生对价格具体含义的思考,并学简单的计算。教学资源与生活资源的整合,能促使学生养成从生活实践中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习惯,做到“学”、“思”、“用”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原理的理解,增加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同时,这种情景化的学习方式,又能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運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也是学习的价值所在。只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才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除了在教学中要从生活现实出发外,教师还要善于设置一些解决生活问题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了“利率”知识后,让学生思考如何了利用好自己现有的压岁钱进行理财。教师引导学生分别计算一年、两年、三年、五年不同定期存款的收益情况,对比哪种存款法受益最大?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多次计算,并要将一年、两年存款所得的利用加上反复进行计算训练,既能增加学生计算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利率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理财意识。又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知识后,教师以新房装修为生活实例,在已知房屋面积和地板砖边长的前提下,让学生粗略计算需要的地板砖数量。还可以进而计算每个房间的面积、所需地板砖数量,等等。这种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训练方式,能增加做题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促使数学学习为生活服务,降低因枯燥学习而产生的倦怠情绪和厌学情绪。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形象化、生活化的设计引进课堂,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正如,数学巨匠康托儿所说:“数学的精髓在于自由。”这种自由便是指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学生课堂。我们要做到数学教学中处处有生活,学习为生活服务。数学课堂只有再现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人类生活的联系,不仅扩大数学教学的信息量,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各方面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秀锦.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与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2).

[2]冷冰.生活即教育——试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7).

[3]赖名富.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J].考试与评价,2012(8).

[4]刁志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几点做法[J].新课程(小学),2012(7).

关于数学与生活论文 篇9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广泛而紧密联系的精彩阐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这里所说的“有价值的、必要的数学”就可以理解为对生活有用的数学.新教材突出了数学的生活化,也更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以下是我在教学的实例.

例1:在教学“比例尺” 一课时,首先要学生将教室的平面图画出来。学生就会不自觉的运用比例尺的知识,将教室的长和宽缩小100倍等。说明这个缩小的倍数就是比例尺。然后可以再举例说明在画类似手表零件等又要将实际长度放大如将1毫米的零件放大成2厘米,比例尺就是20∶1。出示一些中国地图,说明如杭州到上海实际距离190千米,这样的距离只有缩小画到纸上用起来才方便.

例2:在教学“利息”时,首先让学生了解自己家里与银行有哪些业务往来(如缴电话费,电费,水费等)第二、让学生到银行、信用社、邮电局去调查当前的年利率和利息税的计算方法,比较各银行的贷款利率。交给他们实际任务:1、算一算将自己的压岁钱存入银行1年的`利息。2、假如家里要买房贷款10万元,请你选择银行和贷款种类。

例3:在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我上了一节“交通流量和速度测定”的数学活动课。让学生运用统计的知识测定学校附近的公路上汽车的流量,(每分钟通过的机动车数量),用数字来说明机动车之多。运用“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选定100米的路程,采用小组合作的办法先测出汽车行完100米的时间。在计算速度。通过速度测定,同学们明白了以车速60千米每小时计算,汽车每秒钟行16.7米左右,而我们一般穿过公路所用的时间要4秒以上。所以,学生明白了必须与机动车有足够的距离才能穿过公路。学习本课之后以班级的名义在全校的宣传兰中出一期安全专题的黑板报。这样的活动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用数据证明的过程,安全教育更深入人心.

例4:在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时,我让学生计算学第十二册数学书的时间。以一个学期22周,每周5课时,每课时40分钟计算。这样40×5×22=4400(分),4400÷60=73.3333(小时)。在73.4÷24=3.05555(天)。原来学习一本数学书的总时间只有3天左右。看到结果同学们都大吃一惊。从没想到会这样。学生明白了"积少成多""知识在于积累"的道理.然后让学生依据自己的体会,选择一项业余爱好,设计一个计划表,付诸行动。

例5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是,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准备了10个香烟盒.通过摆一摆,算一算的办法.得出十个香烟盒拼成的长方体共以下有9种情况.在计算中同学们又知道这9种拼法所得的长方体的体积相等,而表面积各不相同,通过与整条香烟的包装比较,生活中的包装方法是计算中表面积比较小的情况,于是同学们相信在香烟的包装设计中是考虑了包装纸的最节约的情况的。

例6 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当一回小小调度员。情景是:化肥厂要搬运62吨的化肥。用大卡车每次运10吨运价100元,用小卡车每次6吨运价80元,请你设计一种方案用最省钱的方案。显然,只用大卡车的总运价为62÷10=6(辆)……2(吨),即要7辆,100×7=700(元),假如只用小卡车很显然总运价为62÷6=10(辆)……2(吨),即要11辆,80×11=880(元)。又如果采用大、小卡车相结合的方案则可以这样考虑,5辆大卡车和2辆小卡车,100×5+80×2=660(元)通过全班讨论学生得到结论:(1)每辆车尽可能满载。(2)大卡车每吨运价比小卡车便宜,应该尽可能的多用大卡车。

例7 在教学《克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拿爱吃的食品和其他生活用品,然后让学生们猜测一根长鼻王、一袋署片,一只“喜之郎”果冻,一包洗衣粉等的重量,然后问学生如何验证,学生很快想到用电子秤,天平秤,看包装上的重量标记等。可得通过找包装上的刻度标记。验证后将重量为3克的一根长鼻王作为参照物,再估计其他的物品的重量。这样的做法一方面避免了用标准的砝码作为参照物的脱离生活经验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亲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要做一个有心人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

上一篇:诗海拾贝教案下一篇:工商局作风整顿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