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2022-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一次反思过程,是一种记录工作情况、回顾工作不足的重要方式,在总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化的分析工作情况,这有利于我们的工作成长。怎么写出有效的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1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在技工院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思考与体会

摘要:本文分析提出,在技工院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意义重大,它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重要武器。广大技工院校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创新形式,指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与职业道德培养相结合,创新国学经典诵读形式。

关键词:经典诵读 职业道德 思考体会

董卿又上微博热搜,不再是因为她的口红,而是她主持《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的表现。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恰似一场春风来,千树万树“诗词”开。网友盛赞节目“像一股清流,有筋骨、有诗意、有温度。”当我们在谈论诗词大会的时候,作为教师,我们在思考什么?中国诗词能火,这是文化自信;要火,这是文化期待;要火成一定的火候,这是我们应持有的文化态度。人社部出臺的《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人社部发(2014]96号)指出:“在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中,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安排”。同时,针对语文课程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彰显不足、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量不够、作文教学程式化、语文教学不够充分等目前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提出了改革措施。此外,还重点强调了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重要性。专家认为“标志着语文复兴时代已经到来”,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转变。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当前在技工院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很有必要,也想从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意义、策略及方法等方面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时代意义

1.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时代的呼唤

诵读经典不是要复古,而是以古典的目光审视现代生活,诗词歌赋也不是未来的全部,但未来不能没有诗词。

随着现代企业的转型升级,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根据企业反馈,技工院校现有生源的文化素养,很难满足企业需求。如何改变这一局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日前,浙江省职业技能教学研究所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化技工院校文化课教学改革,打造“书香校园”,组织全省技工院校语文教师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并把竞赛活动持续作为技工院校语文学科的重点教研工作。通过引导教师研读《论语》和《诗经》,促进语文教师的文化知识内涵和教学业务水平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构建了系统完善的综合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明确以文化素养和就业创业一体化教育体系为引导,塑造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开展国学经典讲座和文明礼仪之星评选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2.经典诵读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基本都能在传统国学中找到渊源,这是我们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充分显现。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停留在说的阶段,关键是要做。怎样做?在技工院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力度,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与古代圣贤直接对话,应该是一个值得大力倡导的行动,也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良好的途径。

3.经典诵读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武器

读诵经典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奠定一生优雅人格的基础。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诵读、吟唱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引导学生“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直面中华文化的精华,接受最美、最善、最雅的文化熏陶。“腹有诗书气自华”。用圣人的思想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培养学生胸怀开阔、知书达理、积极乐观,成就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情怀。只有这样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多了,我们的职业教育才更有张力,我们的民族复兴才更有希望。

4.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记忆力。有研究数据显示:人出生后,大脑就有上千亿个脑细胞。当受到各种感官刺激时,细胞就会形成发达的神经网络,促进大脑的功能。经典诵读使学生接受到大量优秀的信息刺激,促使人的大脑细胞相互连接,提高人的记忆力。经过反复诵读,学生有意识地增强专注程度,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学生沉睡的记忆潜能逐渐被唤醒,从而对背诵产生越来越浓的兴趣,背诵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半部论语治天下”,这足以说明经典文化的魅力。在青年学生中开展传统经典诵读活动,用圣人的智慧、思想观点、思维方式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创造力自然就会被有效激发出来。

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从学生终生发展而言,通过古典文学的浸润,丰富其思想和情感,从而提高阅读理解、文字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为学生写作和表达提供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读诵经典无疑可以提高学生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对其他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促进专业技能学习。比较典型的如中医药学科,学生如果没有比较扎实的古文功底,就难以正确解答许多中医学材料阅读分析题。

5.经典诵读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当前,部分语文教师对国学经典知之不多,更不用说经常诵读了;即便是在大学学过一些篇目,在教学中也教授过一些教材选编的内容,但没有经常诵读,或者只是为教而教,这些内容未必就能入心入脑,更不必说转化为修身养性的实际行动了。语文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诵读经典,一方面将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方法,另一方面也会促使自己加深对传统经典的理解,丰富学识,并有意识地提高师德水平,树立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态度,完善自我人格,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礼记》有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礼记》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思想,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适用。

二、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策略与方法

近年来,经典诵读活动在不少地区和技工院校蓬勃开展,形成了不少极有价值、极具操作性、值得推广的诵读经验。结合自己的体会,笔者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理念。

1.经典诵读宜早不宜迟

有人说,传统经典都是些“老古董”,太深奥,太枯燥。既然读不懂,还读它做什么呢?试想,人的一生,都在学习和思考。年龄增长,阅历也在成熟。《三字经》有言:“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學,老何为?”

2.经典诵读宜精不宜杂

《三字经》说“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而杂。“经典”是民族创造力的源头活水,也能给普天下人以无限启发。我们在技工院校开展经典诵读,通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诵读国学名著、名篇,将每一句经典都落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如《三字经》、“四书五经”等。当然,在诵读过程中,还可以有取舍,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发校本教材。

3.经典诵读宜慢不宜快

这里的“慢”,不仅指诵读的语速慢,也指诵读过程的推进特别是在初级阶段应适度放慢些,还应指诵读者的心态要平和,用心要专注(有定力),切不可急功近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乐意诵读。

读经时语速慢些,可让学生吐字清晰,有助于心定;再辅之以抑扬顿挫之法,使其诵读声调抑扬顿挫,如行歌一般,学生自然而然陶醉在诵读当中。读得很慢的时候也就很容易随文入观,尤其是刚入校的技校生,初中文化起点,更需要慢读引导,到了高段的学生,可以提高速度,并结合社团活动,开展经典诵读的相关比赛。

4.经典诵读应得法贵有恒

传统经典毕竟历史悠久,在言辞表达上与现代人有很大距离,不容易一下子就能为学生所接受,所以必得讲究方法,循序渐进。根据一些国学专家的建议,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借鉴。第一,“同学们,跟我念”是教导学生读诵经典的六字真言。第二,“经典”,只要从头按照章节,一字一句读下去背起来便是。第三,“不求理解,只求熟读”,读多了,他就会背;会背了,便成为他一生的智慧财富。第四,该记忆的时候给他记忆,不该理解的时候不要强求理解,这才是合乎人性的教育法则。第五,只要懂拼音,有热情,就可以当老师。第六,现在“死背”多了,将来才能“活用”。第七,每天20来分钟,学习真的很轻松。

读诵经典,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一部经典,也不能只读上几遍就算完事。当然,不能生硬地给学生布置任务,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做任何事情,贵在持之以恒。反复为之,诗词歌赋才能得以顺畅而自然地背诵和吸收。

5.经典诵读贵示范重引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是空谈,在这里的意思是老师热爱学习,学生学习的兴致自然也会高。如果全社会都流行读诵经典,那就再好不过了。现代人受新媒体的影响,随处可见“低头族”,作为语文老师应该积极引领学生一起诵读,培养其语言沟通和表达能力。透过经典的熏陶完善气质和修养,使其待人接物更加练达,对于未来就业会有很大帮助作用。所以说,教学生读诵经典不只是学生进步,老师同样也在进步,会让整个校园形成书香和阅读的氛围。

综上所述,在技工院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重大,希望能有更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加入到这一行动中,共同研讨,共同进步,以开创技工院校语文教育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杭州第一技师学院)

作者:陈李惠

第2篇:弘扬国学经典,优化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

摘要:国学经典是语文教师应该关注到的一项教学内容,通过国学经典的诵读教学增加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立足经典诵读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和情感理解能力,更可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这样能给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注入更多保障。研究指出国学经典和语文学科有着比较强的关联性,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改指导下重视进行经典诵读教学,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的讲解和弘扬,也应该围绕国学经典对班级学生开展更高层面的知识讲解与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这样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关键词:语文教师;国学经典;小学生;诵读教学;情感态度

新课改指出语文教师应该开展高水准的知识讲解,围绕统编教科书实施创新性的知识讲解,鼓励小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探究和情感理解。而国学经典蕴含着各个方面的教育内容,一是仁人志士所呈现出的爱国情怀;二是包含丰富的礼仪道德内容,如尊老爱幼和努力拼搏等精神;三是远大理想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如自强不息和民族团结等理念;四是蕴含着较高层面的审美因素,如较强的节奏感以及语言魅力。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导向对小学生开展高水准的国学经典教学,通过诵读教学提高班级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

1.語文教师对小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研究指出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改指导下重视进行经典诵读教学,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的讲解和弘扬,逐渐提高小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的认知程度。语文教师在课程教育中对小学生实施国学教育可以收获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效果,具备比较强的应用价值。

第一,通过经典诵读提高班级学生的记忆能力。通过指导小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进行分析和诵读,语文教师能增加班级学生对国学内容的认知程度,也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记忆能力。通过对《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内容的背诵和情感理解,语文教师能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有利于提高他们对经典内容的记忆程度。

第二,提高班级学生的文化素养,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国学经典是指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传统文化,其中也蕴含诸子百家等学术思想和理论内容,体现出比较鲜明的国家特色。同时,国学经典包含丰富的人文伦理以及德道教育的思想,语文教师通过对学生们进行国学经典的教学能让他们对其中的情感态度实施正确的理解,这样利于班级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认知和价值观念。

2.语文教师指导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应该关注到的原则

要想保障国学经典教育的实施效果,语文教师则应该关注到小学生体现出的成长规律以及引导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经典诵读教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到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第一,差异性原则。对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关注到班级学生呈现出的学习基础和个体差异,重视对他们开展创新性的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这样可以强化学生们的情感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师在进行诵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承认班级学生在个体上体现出的差异性,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诵读教学和情感指导。

第二,自主性原则。语文教师对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鼓励班级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实施多个层面的探究,除了讲解所规定的经典篇目之外,教师也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指导班级学生进行经典篇目的学习。这样不仅能丰富班级学生经典诵读的阅读量,也利于小学生养成正确的国学经典学习习惯,也利于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思维观念。

第三,鼓励性原则。通过对小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教学,语文教师能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道德修养以及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引导,立足国学经典对班级学生开展更高层面的情感教育,让他们通过国学经典内容的诵读得到审美情趣的培养,养成良好的礼仪认知,更好感受到传统文化中的情感态度。基于经典诵读所体现出的价值和班级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教师应该鼓励班级学生进行经典文章的学习与深度思考,通过多鼓励和少批评的方式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3.语文教师对小学生进行高水准经典诵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1)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经典诵读计划,给小学生提供更好的诵读指导

语文教师需要在新课改指导下重视进行经典诵读教学,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的讲解和弘扬,逐渐提高小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的认知程度并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道德情操。因为小学生不具备成熟的思维理解和心理认知能力,所体现出的国学经典学习需求也是不同的,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经典诵读计划,给小学生提供更好的诵读指导。

一方面,语文教师应该从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理解、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以及学习量等方面进行思考,综合多种因素制定比较全面的经典诵读教学方案和培养计划,从而为经典诵读教学提供更好的支持。基于小学生体现出的学习需求和情感理解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在《春秋》等国学经典书籍中选择教学内容,通过诵读的方式增加他们对这些内容的理解程度,这样利于提高班级学生的价值认知。另一方面,语文教师也需要依照小学生的思维基础制定针对性的朗读计划。这样能通过每日诵读的方式提高小学生对国学经典的了解程度,有利于学生们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态度进行思考。

(2)语文教师重视和课堂教学进行深度结合,立足经典诵读提高小学生的价值认知和道德情操

基于新课改提出的能力培养要求,语文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和经典诵读教学进行充分的结合,围绕课堂教学对班级学生实施更高层面的国学经典讲解以及情感教育。第一,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改指导下制定比较完善的教学方案,重点围绕课程基础和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开展针对性的经典诵读教学,逐渐强化小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例如,对班级学生进行《论语》教学时,语文教师需要围绕教材内容拓展相关的教学资源,鼓励小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度思考,逐渐树立仁爱、尊重他人以及爱国等情感态度,强化学生们的情感认知。第二,语文教师需要鼓励班级学生进行多角度的交流,这样可以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以及价值认知。

(3)立足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提高班级学生的理解程度,锻炼小学生的语言逻辑和情感理解能力

国学经典和语文学科有着比较强的关联性,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改指导下重视进行经典诵读教学,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的讲解和弘扬,也应该围绕国学经典对班级学生开展更高层面的知识讲解与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基于小学生的思维逻辑和学习能力,本文认为语文教师也需要立足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提高班级学生的理解程度,锻炼小学生的语言逻辑和情感理解能力。

例如,组织小学生进行“我眼中的国学经典”“我对国学经典的理解”等主题讨论,谈谈学生们对国学经典的认知程度。语文教师也可以组织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的诵读比赛,选拔诵读小能手。语文教师可以立足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运用、情感表达以及理解能力,也能在比赛活动中增加班级学生对国学经典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语文教师能指导班级学生对国学经典进行学习和深度思考,更符合新课改所提出的能力培养要求。

4.结语

通过对学生们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教学,语文教师能让学生们对国学经典所蕴含的内容开展多个方面的探索和理解,提高他们对国学经典的认知程度。国学经典和语文学科有着比较强的关联性,语文教师应该在新课改指导下重视进行经典诵读教学,重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国学经典的讲解和弘扬,逐渐提高小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认知程度。要想保障国学经典教育的实施效果,语文教师则应该关注到小学生体现出的成长规律以及引导需求,重视围绕课程教育对班级学生实施更高层面的诵读教学,立足诵读比赛等活动提高小学生对经典内容的理解程度。

参考文献

[1]柯丽春.弘扬传统文化使语文课堂绽放光彩—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名师在线,2019(25):16-17

[2]何学芳.国学浸润,品学双长—浅谈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教书育人,2019(25):19

作者:刘爱红

第3篇:论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摘要】中华5000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国学经典凝聚我国数千年的文明,体现我国文化精髓,是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全球经典教育专家王财贵博士认为“经典是最有用的知识”。因此在现阶段,学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国学经典诵读的价值,有针对性的引导当代青少年汲取国学经典中的宝贵精神财富,助力当代青少年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健全的人格素养。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重要性

国学经典作为历史文化的承载体,凝聚我国优秀的文学艺术文化,国学经典诵读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同时还是对历史的传承与发展。国学经典诵读能够让人们汲取前人的智慧,不断完善自身的道德情操与人文修养,它是古人的文化精髓,是新时代引领文化创新的明灯,是一种纯性而美丽的文化。国学经典中营造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学生在欣赏诵读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感染,以国学经典中的人生哲理要求规范自己,加强学生情感精神的重新构建,是践行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期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

一、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国学经典辞藻华丽,意蕴深厚,行文流畅,气势磅礴,凝聚我国数千年的精神文明,有助于学生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塑造品格。《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在小学各学科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文化优秀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新的理念,更加凸显诵读的重要性。国学经典中蕴含的传统文化道德与先进人文理念能深化学生文化底蕴,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完善学生人文素养,与现阶段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现阶段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却在衰退,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的国魂与气节需要新一代学习、传承与发扬。国学经典诵读可以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养料,传承国学经典,深化素质教育能够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實的基础。

二、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一)陶冶品德情操,提升人文修养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学艺术的大成,不仅映射中华文学之美,同时还彰显中华民族的胸怀、风骨、智慧、情趣,国学经典中传递出的真善美可以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正如“读千年美文,做少年君子”所说的一般,通过学习国学启蒙,学生能够培养豁达的胸怀,养成乐观的态度,培养坚定的意志,具备正义的操守,凝聚人文的智慧。“少时熟读,终身受益”,国学经典的诵读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经典诵读中提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无为而无不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人生哲理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与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在诵读国学经典的同时,学生会不知不觉的按照国学经典中的做法去实践,用圣人的言行规范自己,真正做到“见贤思齐”,国学经典诵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学生通过经典诵读养成懂礼貌、知礼仪的良好习惯,消除当代快节奏物质生活带给自己浮躁、傲慢、困惑、焦虑的不良影响,使学生以更加坦然从容、积极向上、奋发拼搏的人生态度去追寻自己的人生理想,让学生更好的体验人生的收获与成长。

(二)开阔知识视野,强化学习能力

许嘉璐副委员会长曾说过培养孩子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诵读古典优秀文章,在诵读过程中不断开拓自身知识视野,汲取名著作品中的人生哲理,感受国学经典中的优秀民族人文精神,深厚传统文化底蕴,以此不断强化学生的各项能力。经实验证明,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学生专注力提高,记忆力加强,写作能力提升,语言能力提升,阅读兴趣提升,学生思维更加宽广,更有深度。在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学生养成专心致志的阅读习惯,抛弃头脑中的杂念,全身心的投入到名著作品中,记忆能力明显加强,有的学生甚至能达到“过目不忘”的本领,对学生后续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国学经典中的“文言文”能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理解能力,正如“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传递的道理一般,学生在诵读中不断思考、探索,循序渐进的理解国学经典中表达的文学意境与思想情感,促进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国学经典中的故事、典故、格言题材丰富,类型多样,学生在充满寓意、哲理的文学作品中深受启发与打动,形成博览群书的优秀阅读习惯,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学生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文思泉涌,妙语连珠,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文学功底,让学生在成长的黄金阶段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完善品格。总而言之,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学生可视野开阔,智慧流溢,其形成的良好学习品格,对学生终身发展都有强大的益处和深远的影响。

(三)传承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一个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力量支撑,没有文化,民族就不会有进步,不会有创新”,在文化多元,相互碰撞的时代,国学经典诵读能够凝聚中国气,塑造中国魂,向世人传递支撑华夏民族的永恒力量。现阶段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精神文明却在衰退,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的国魂与气节需要新一代学习、传承与发扬。由此可见,当代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已经成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学经典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意蕴丰富,凝聚传统文化道德和先进人文理念,是联系各族人民的文化纽带,体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国学经典诵读是学习、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让学生立足国学经典肩膀上进行发展与创造,给予国学经典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国学经典在新时期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积极抵御外来文化、网络文化带给学生浮躁、傲慢、困惑、焦虑、厌倦、质疑的消极情绪,让学生树立“立功,立言,立德”的思想境界与人生抱负。此外,国学经典中提出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人与自我内心的论述可以为当代所提倡的社会主义道德观、荣辱观、和谐社会相对应,使学生通过经典诵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国学经典诵读的问题与困惑

(一)国学经典誦读认知出现偏差

在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部分人对诵读内容出现认知偏差,认为凡是古诗词、古文、古典小说、名著作品就是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这与小学阶段强调的国学经典诵读概念相矛盾。学生在小学阶段更多强调朗诵与阅读,即国学经典诵读篇目难度不能过高,要在学生易于理解的基础上开展,同时能够带给学生启迪与启发,让学生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学生在小学阶段认知理解能力不如成年人,因此在选择国学经典诵读篇目时,应结合学生自身的诵读能力,盲目的将“经典”“诵读”范围扩大将会使学生的诵读效果大打折扣,浪费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与水平。

(二)国学经典诵读时间不足,途径单一

经调查研究,现阶段的国学经典诵读存在时间不足,途径单一的问题,学生国学经典诵读难以得到持续性、连贯性、系统性的保障,往往是想到诵读才去诵读,并为制定详细周密的诵读计划,时间具有很强的波动性,有时学生心血来潮,一整天都在诵读国学经典,有时学生性致不高,好几天都没有想起诵读国学经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国学经典诵读并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也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诵读印象。此外,部分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形式单一,未能将朗读、吟咏、熟读、背诵有效结合,单一枯燥的诵读形式容易打压学生的诵读兴趣,对学生后续的国学经典诵读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国学经典诵读成效不佳

国学经典诵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中领略高尚的道德情怀与先进的思想智慧,诵读是手段,是工具。部分学生在国学经典诵的过程中舍本逐末,本末倒置,一味强调记忆背诵,但对国学经典中传递的人生哲理、处事态度全然未知,只依靠死记硬背的形式将内容印在脑中,并未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与智慧,也不能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国学经典诵读成效不佳。学生在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并未感受到带给自身的收获与成长,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逃避国学经典诵读的想法与态度,学生以被动消极的姿态投入到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诵读效率大大降低,与最初的国学经典诵读目标背道而驰。

四、国学经典诵读的有效方法

“少时熟读,终身受益”,国学经典的诵读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国学经典的诵读要讲求方法,以“精”“熟”“悟”“用”“巧”“新”的方式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诵读效果。

(一)优选诵读内容

在选择国学经典诵读内容时,学生可以依靠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激活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发现国学经典诵读带给自己的智慧启迪与处世教导。国学经典凝聚人文自然知识结晶的精华,诗词、文言文、故事形式多样,《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优秀诗文》《宋词精选》等。在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有计划的规定诵读时间,养成良好诵读习惯,将自己在诵读过程中的感悟进行积累,如读《弟子规》,学生了解到孝顺父母的内容,可以在生活中具体的实践,自己主动起床,自己穿衣服,自己叠被子,帮助家长做家务等,将自己国学经典诵读中形成的正确思想、良好习惯付诸实践。经实验证明,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学生专注力提高,记忆力加强,写作能力提升,语言能力提升,阅读兴趣提升,学生思维更加宽广,更有深度,真正发挥国学经典诵读的价值,助力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与成长。

(二)掌握诵读方法

诵读顾名思义就是朗读和背诵,《论文偶记》中曾提到诵读是“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器出矣”。学生在国学经典诵读中首先要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和技巧,调动眼、耳、口、脑多种生理机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诵读过程中,将书面语言转变为口头语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可能诵读的篇目内容一时之间难以理解,但此时最需要做的是多次重复,加强记忆,达到熟读成诵的诵读效果。训练自身的诵读语音,提升自身的口语表达力和话语情感,做到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老舍先生曾说诵读不仅要注意文字的意义,还要注意文字的声音与音节。国学经典很多篇目具有语言美、韵律美,在诵读过程中抓住语句的停顿,语调的变化,节奏的快慢可以使自身的诵读更具水平,更能给自己留下深刻的诵读印象。在诵读过程中,依靠自己对诵读内容的理解,想象意境,营造画面,或宁静深沉,或悠远绵长,或气势磅礴,或豪情万丈,达到“寻言以明象”的深味涵泳。在捕捉国学经典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外,还要悟理知意,学以致用,用国学经典中的为人处世人生哲理净化自身的心灵,陶冶自身的情操,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道德修养。

(三)感悟诵读乐趣

国学经典中的古诗词、文言文都具有音律美与节奏美,在诵读过程中,抓住诵读内容的音韵节奏以演唱的形式表现国学经典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诵读效果。以歌曲的形式诵读国学经典打破单一的诵读方式,带给诵读者更多的新奇与乐趣,更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诵读能力与诵读兴趣。此外,在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配以古典绘画、书法、武术等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诵读印象,营造良好的诵读氛围,达到最佳的速度效果。同时,学生可以将国学经典诵读给他人欣赏,寻求他人的建议与指导,帮助自己不断提升诵读水平与能力,真正发挥国学经典诵读的价值与意义,完善自身综合素养。国学经典中的故事、典故、格言题材丰富,类型多样,学生在充满寓意、哲理的文学作品中深受启发与打动,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通过国学经典诵读学生视野开阔,智慧流溢,其形成的良好学习品格对学生终身发展都有强大的益处和深远的影响。

五、结语

国学经典是博大精深的,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从浩瀚的文字中了解传统文化道德和先进的人文理念,感受真善美,变得更加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处事大方,从容自信,知礼,守礼,懂礼。诵读国学经典中的精词、雅句,锦绣华章可以开阔自身文化视野,提升自身文化修养,真正沉浸其中,感受国学经典带给自己的心灵净化与情操陶冶。国学经典诵读可以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养料,传承国学经典,深化素质教育能够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葛正华. 走进名著“享受”经典——小学语文教材中名著类课文教学策略探寻[J]. 教育教学论坛,2014(25):90-90.

[2]周美华. 浸入其中 润泽灵智——略谈小学语文教材中名著类课文的价值取向和教学策略[J]. 小学教学研究,2014(13):22-24.

[3]王丽华. 以“学”为中心,巧妙“帮扶”——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 课外语文:下,2017(9):135-135.

[4]李军. 生活的即是大众的,大众的即是共鸣的——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共鸣原则之遵守[J]. 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17(1).

[5]徐光华,王金华. 紧紧抓住教学关键着力培育核心素养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初步探索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5):43-47.

[6]朱丽凤,金惠华. 关注学生语言实践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首届教学观摩大赛掠影[J]. 小学教学设计,2017(13):F0002.

[7]马夏黎.入情入境、感悟诗意 ——浅谈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古诗情境教学的策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2).

[8]殷翻平.让经典诗文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浅议古诗文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 青春岁月,2016(21):335-335.

[9]许菲. 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之“人文底蕴”的教学实施[J]. 中小学音乐教育,2017(7):6-9.

[10]崔京菁,马宁,余胜泉. 基于知识图谱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应用——以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2018,v.28;No.207(7):45-51.

作者简介:叶华(1969-),甘肃武威,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国学诵读的重要性。

作者:叶华

第4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万宝山镇中心小学

我们中华民族拥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古诗词和现当代的优秀诗文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瑰丽的奇葩。诵读经典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市教育局德育办的指导下,我校深入开展了《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唐诗宋词》等为内容的经典诵读活动,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诗教文化氛围,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在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我校努力做到思想上重视,制度上保证,行动上积极,工作上扎实,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把推进民族精神教育落实到实处。具体取得了以下成效:

1、引导学生诵读具有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经典诗词、论语,吸取终生受益的知识精华,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优雅的气质,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

2、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在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扩大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使高年级学生感受经典诗文的博大精深。学生养成天天诵读的习惯,逐步使学生能够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3、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诵读,全面提高师生的人文素养。 总之,通过开展诵读经典活动,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了,诵读经典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我们将继续努力,把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推向深入。

2016年9月

第5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活动方案

湖村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诵读中华经典美文传承华夏文明古风

二、活动意义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系统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提高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活动内容

1、参赛对象:湖村乡小学全体师生。

2、比赛内容从《弟子规》、《三字经》、唐诗宋词等国学经典书目中自选。

3、比赛形式: 以小集体诵读为基本形式,鼓励编排对诵、小组朗诵、配乐朗诵等艺术表演形式,参加展示活动,每个节目时间3-5分钟为宜。

4、着装要求:服装统一,整齐大方。

所有节目必须有配乐,鼓励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5、比赛时间:10月30日 上午8.30地点:多媒体教室

四、评比奖励办法

1、邀请学校领导及相关老师组成评委会,根据各校的诵读形式、表演特点及诵读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现场打分。

2、根据比赛情况和现场评分,学生组设立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教师组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若干名。

五、活动流程:

(一)、主持人致词

(二)、诵读展示

(三)、现场评奖

(四)、领导讲话

(五)、现场颁奖

六、现场具体工作安排

评委小组

组长:黄艳萍

组员:5个校级领导

评分办法: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剩下的三个分的总和为最后得分。

六、相关事宜

1、各班要集中精力,抓紧时间,扎实做好选材和诵读形式的编排训练工作。

2、未尽事宜,另行通知,希望各班要明确目标,落实职责,规定时限,高质量的完成工作。

活动过程

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教师们的积极参与:

评比结果

学生组:

一等奖:五(1)班五(2)班

二等奖:六(2)班,二(1)班,三(2)班,四(1)班

三等奖:一(1)班,一(2)班,二(2)班,三(1)班,四(2)班,六(1)班

教师组:

一等奖:吴丽萍

二等奖:张正炎,杨霞,吴旺龙,邱国英

活动总结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诵读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神圣使命。

我们深知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其目的是不仅让孩子记住一些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寻根,寻民族精神的根,寻现代文明之根,寻学校育人思想之根……在熟读国学经典过程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孩子的人文底蕴。我们学校根据教育局的精神,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地开展。我们转变观念,让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回归教育本质,以育人和提高师生修养、提升改造社会能力为宗旨。我们把国学经典诵读作为学科建设、文化培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

2010--11--2

湖村中心小学教导处

第6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2013年新学期伊始我校深入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一学年来,我校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习型校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我校把经典诵读作为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承认个体差异,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积少成多。

二、开展活动,保证实效。

1、课前一吟,熟读成诵。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充分利用每一节课前一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

2、举办诵诗比赛,激发热情。我校利用每周的班队活动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

三、科学评价,促进提高。

我校以班为单位组织了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促使学生多读书,多搜集资料,了解诗文方面的知识、名篇佳句等,学校评出优秀班级和个人,并给予表彰奖励。

总之,诵读经典诗文已成为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是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我们将继续努力,把诵读国学经典活动推向深入。

第7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参与诵读活动,经常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成果的展示及诵读的评价。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力宣传经典诵读的意义。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

二、组织健全,明确职责

教导主任李海燕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人员的分工,职责的明确,活动方案的起草,诵读课程的安排落实,日常班级诵读情况的督查以及活动的具体操作,拟定计划,组织教师开展相关活动。

三、开展活动,保证实效。

1、课前一吟,熟读成诵。倡导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利用每天上午早读前10分钟和每天中午上课前10分钟,进行经典诵读活动,还在每周的课程表上专门排出一节经典诵读课,由语文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诵读,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灵活安排,充分利用时间;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学校委派少先队专人检查,校领导不定时抽查,确保诵读时间。做到读而常吟,“学而时习之”。

2、举办诵诗比赛,激发热情。我校利用每周的班队活动时间以个人、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诗竞赛,其内容设计丰富,有的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诗,有的是诗句接龙,有的是你问我答,有的是对歌竞赛,有的是游戏表演,有的是小品表演,有的是话剧表演。

四、收获和体会

1、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交流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即学做“五小”儿童:勤学好问的小学生,集体生活的小主人,兴趣小组的小能人,科技宣传的小喇叭,家庭社会的小帮手。树立“七自”精神:思想上自辩、品德上自励、文化上自学、情感上自陶、智能上自开、科学上自创、社会上自立。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颂的多了,运用道经典语句的多了,我校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师生带来了一片生机。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团山子小学图书室少大队

2017.12.28

第8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总结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2014年新学期伊始我校深入开展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半学期下来,我校经典诵读有了一些收获,主要表现在:

1、通过诵读,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2、学生通过诵读经典、理解经典,陶冶了学生的高雅情趣,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了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良诚信的品质。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 培养了学生读书兴趣,让学生掌握诵读技巧,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了学生语文素养。

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满的校园文化。

5、在6月1日开展的少年宫文艺活动汇演中,经典诵读《三字经》和《少年中国说》得到了学校的一致好评,活动开展达到了预期目的。

但是在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对朗读的要求还不够达到。

2、学生的背诵,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以不至于学生死记硬背,而增加学生的负担。

下期将改进的措施:

1、加强对老师的培训,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背诵古诗。

2、对学生可以把这项内容设为作业,使学生每天按时按量完成。

总之,老师将继续带领同学们在今后的国学经典诵读中总结规律、扬长避短,尽量让同学们多读、多记、多诵,使每位孩子都成为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者和真正受益者。

赖学玲

2014.7.8

第9篇: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总结

连州镇良江小学2016年“书香诗韵庆六一”

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总结

国学经典有着灿烂的篇章和飞扬的文采,绽放出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对孩子的作用和影响是巨大的。国学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国学经典诵读,能大大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师生阅读理解国学经典的能力,我校全体师生经过一个月的精心筹备,于5月30日下午,在良江小学校园里以班为单位举行了 “书香诗韵庆六一”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诵读比赛中,各个班的孩子们载歌载舞,或诵读,或吟唱,或快板,或抒情,以各自不同的形式对国学经典致敬,表达自己对国学经典篇章的理解。评委老师们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各个节目作中肯的评价。最终,整场比赛在老师们欣慰的眼神中、在家长们的赞许声中,在孩子们意犹未尽的神情中圆满结束。评委老师公正的评选出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和六个优秀奖的奖项。

我们要将此项活动坚持不懈、不遗余力地开展下去,渗透在各科学习当中,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 让诵读经典诗文成为我校师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份乐趣,让诵读经典诗文成为学校文化建设和人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让诵读经典诗文成为传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亮点。我们将继续努力,把诵读国学经典活动推向深入。

上一篇:投融资行业十大骗局下一篇:道路货物运输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