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启蒙教案

2024-05-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学启蒙教案(精选8篇)

国学启蒙教案 篇1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培养对国学的喜爱。初步了解《笠翁对韵》的内涵及其朗朗上口的感觉。学会背诵经典内容。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多媒体播放《笠翁对韵》,让学生谈感觉并交流。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2、教师解释含义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 下响 高舂 青春

学生一起说文意并交流。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收集对联。板书设计:

《笠翁对韵》

一 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二 冬

晨对午,夏对冬。下晌对高舂。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2、小儿语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在熟读的过程中检验自己的言行。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1、多媒体播放《小儿语》,激起学生兴趣。.2、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二、教授《小儿语》

1、.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2、.领学生读词句

3、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重点解释: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4、.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三、教师小结

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该怎么做?《小儿语》可以告诉我们。把我们学的背给父母听听好吗? 板书设计:

小儿语

一切言动 都要安详 十差九错 只为慌张 沉静立身 从容说话 不要轻薄 惹人笑骂

3《治家格言》教案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多媒体朗诵引发兴趣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五、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六、作业练习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板书设计:

《治家格言》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易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4《 名贤集》

(一)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激情引入:

《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名贤集》。(教师对成语故事稍作解释)。

二、新授:

1、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2、教师解释文中含义

3、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三、教师小结

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到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板书设计:

《名贤集》

得人一牛,还人一马。老实常在,脱空常败。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 名贤集》(二)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名贤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承袭为临川王。

二、合作学习

1、多媒体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3、小组学习

4、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2、做联句游戏,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一家人要和和气气;劝诫我们凡事都要从小处做起;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互相尊重。

6《增广贤文》(一)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 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⑵ 指名读,正音。⑶ 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⑵ 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⑶ 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⑷ 指名反馈,师生补充。⑸ 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 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2、总结谈话: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像这些增广贤文会教我们很多学习、生活、做人的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多读多想,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聪明,如果运用于写作上,那一定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增广贤文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板书设计:

《增广贤文》(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7《增广贤文》(二)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含有深刻道理的句子,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句子或者是名言警句?如得饶人处且饶人。

8《弟子规》

(一)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让小朋友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复习内容:上堂课的内容:中国人、中国心,中国的礼节——鞠躬,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 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2、老师念一句,小朋友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小朋友念下句。

根据小朋友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3、讲解内容:

弟子规—— 是(古代)小朋友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小朋友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 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 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 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 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 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 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4、总 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5、作业: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板书设计

《弟子规》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9《弟子规》

(二)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通过圣贤的教诲,启发培养孩子的孝心,让他们知道怎么具体去做!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

多媒体播放朗诵《弟子规》。

教师解释: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好:喜欢 恶:厌恶 父母亲喜欢你做的事情,你要尽量去做,不要敷衍了事,漫不经心。力:是尽我们的力量。父母厌恶的事情,你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括你的一切坏习惯。做什么事情之前先想想父母知道了会不会高兴我去做?用心体会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联系实际让学生想象。请小朋友自己来讲家长喜欢自己做什么?同时老师也要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如何?如不正确的老师要帮助指正。

三、讲解: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可见古人对父母的孝心,入微入髓。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的,我们不敢随便毁伤,即使是手臂上划一个口,父母都会担心的,何况大病父母会难过伤心的。现在社会有很多人,一遇到不顺心的麻烦事,就要自杀,跳楼。没有替父母双亲想一想,含辛茹苦把我们培养大,还没有报答父母,就要去死。父母会怎么样呢?身体有伤,只是让亲人为你担忧。可是你做出了不道德的事情,你的父母会跟着你蒙受耻辱。那你更是不孝的子孙。你要想到;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对得起生养我们的父母,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抚养大,我们虽不能给他们更多的物资享受,可我们也不能让他们为我们伤心,为我们难过。为我们而感到羞愧!

四、针对班级丢钱的事重点教育。

五、朗读课文。

请小朋友打开书,进行指读训练。从总序复习到这堂课的内容,每天争取边读边认,天长日久不但会背诵,而且也会认字。个别的字老师也可以写一写,加深印象。

六、小结:回家询问自己的父母,希望自己做什么?不喜欢自己做什么?自己家的家教是什么?父母希望你长大做什么?

10《随园诗话》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学生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学生通过诵读、记背,读熟品味出道理,变成自己的东西。

3、学生深刻了解文章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背诵这首诗是重点,难点是能够理解诗的意思,并翻译出译文。突破措施:通过配乐的经典回放,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启发导入

多媒体播放:随园诗话

让学生反复听几遍后,开始朗读,可以分角色朗读。

2、出示译文

让学生理解后开始背诵。

3、作者简介

4、教学反馈

学生集体背诵,小组比赛。板书设计:

随园诗话

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

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着生疾瘤。

11、王戎识李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思考,不盲从,学会观察,理性的判断事情。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古文

王戎识李。多媒体播送。教师点拨,请同学们交流。

二、学生自读,教师讲解。

1)诸:众,许多的意思。2)尝:曾经的意思。3)折:压弯的意思。4)竞走:争先恐后地朝前跑去。5)人:过路人。6)之:代词,指王戎。7)信然:果然如此的意思。

三、理清文章

文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记叙了小儿王戎识李的故事,表现了他遇事不盲从,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四、教师小结

我们应该学习王戎什么? 板书设计:

王戎识李

12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启发导入

2一年四季都有风,人们把春天的风叫和风,夏天的风叫熏风,秋天的风叫金风,冬天的风叫朔风。虽然它们都是风,可是他们的脾性完全不同。这首诗的名字就叫《风》,是唐代诗人李峤写的。

3、作者简介

字巨山。赵州赞皇人。儿时梦人遗双笔,由是有文辞。

4、教师解释

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解落”,“解”字用得好。常言道“秋风扫落叶”,秋风之蛮横可见一斑。不用“扫”“吹”,也不用“刮”“剥”,就用一个“解”。“解”,是细心,是用心,是专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不狂不躁,让叶儿怡然清爽地离开了母体,找到了很好的归宿。风之柔情让人感动。“能开”,“开”,是唤醒,是催生,是召唤,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儿,在风儿的轻轻抚摸下,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又将迎来一个美丽、美好、美妙的春意。风之温情让人舒坦。“解落”与“能开”,把风的温存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那或许早有些漠然的心绪,重新唤醒人们对美好生命的感念。

5、朗读课文,解释含义。6指导背诵

7、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3《池上》 教案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学习诗中意境的美丽,感受其中的童趣。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2.揭题《池上》。3.学生齐读

4.简介作者白居易。

二、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2)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借助多媒体,弄懂诗意。

(1)欣赏池塘美景,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14、逢老人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理解诗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多媒体播诵。

教师解释,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隐恋。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老人的外貌,后两句写了老人走路时艰难的神态。这首诗以简练通俗的语言刻画了一位老人的形象。

2、师生共同讨论诗句意义学生模仿表演老人的神态,谈自己的感想,我们应该怎样做?(尊敬长辈)

3、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4、教师小结,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逢老人 隐峦

路逢一老翁,两鬓白如雪。一里二里行,四回五回歇。

15、《小松》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学生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学生通过诵读、记背,读熟品味出道理,变成自己的东西。

3、学生深刻了解中国文化长廊,为自己身为一名中国人而骄傲。教学重难点:

背诵这首描写松树的诗是重点,难点是能够理解诗的意思。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1、启发导入

音乐播放:小松(唐

王建)

2、学生谈理解,后教师解释。

3、作者简介

《小松》的作者是唐朝人王建,他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观察松树生长时的情景。

4、学生集体背诵。

5、教师小结,通过学习你明白了什么?你还知道那些描写松树的诗歌或歌曲。板书设计

小松

小松初数尺,未有直生枝。闲即傍边立,看多长却迟。

16、画鸡

课型:新授

教学目的 :理解诗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唐寅,明朝诗人,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精通诗,画。《画鸡》是他一首题在画上的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只红冠白羽、漂亮威风的公鸡形象;后两句描述了由公鸡啼鸣而生发的联想和感触。2.教师范读原诗,请学生认真听。3.领学生读诗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诗句背诵

7.拓展训练:照着诗句所描写的,我们也来画一画大公鸡的样子吧!板书设计

画鸡

唐寅

国学教案

国学启蒙教案 篇2

一、创设环境熏陶

《纲要》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我们精心规划设计国学环境的创设,墙壁、走廊、楼梯、屋顶、家园直通车、盥洗室等都在设计范围之内。我们将弟子规、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二十四孝图以对联、麦秆画、剪纸、盘子彩绘等多种形式进行表现,让教师和幼儿每走一步都有国学相伴。班级环境也独具国学特色,如:剪纸、礼仪、古乐器、棋类等。丰富多彩的国学环境,充分发挥了每一寸空间的国学教育价值,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国学启蒙作用。我们还注重营造家园式和谐的氛围。教师对孩子用爱启迪,用心浇灌,同事之间谦让友善,家长和教师之间和谐共育,这种家园式氛围,激发了教师和幼儿积极的情感,培养提高了教师和幼儿的人文素养。

二、领域活动渗透

我们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小朋友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化被动为主动。

我们通过礼仪操、早晚接送相互问好、见到老师鞠躬问好等活动,让幼儿从小学习谦让、有礼貌,勇于表现自我,发展社会性。以我园幼儿社会实践活动小组为例。我们利用每天下午特色活动时间,对礼仪队、古典乐器队、腰鼓队等活动小组的幼儿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与国学紧密联系;定期带领小队员们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进行宣传和锻炼,每逢庆祝等大型活动时,组织小队员们展示自己风采。两三年的磨砺,孩子们在意志品质和情商感知以及与人交往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谦让有礼、大胆自信,令人刮目相看。

我们同时将国学思想渗透到道德、情感教育。首先,注重结合节日进行情感教育。我们在每一个传统节日举行系列宣传、庆祝和慰问活动,如重阳节敬老爱老活动。孩子们来到敬老院,为老人表演节目、赠送礼物、佩戴红花,实现自己尊老爱老的情感诺言,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让尊老爱老美德根植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还有教师节“爱的教育”;双节“爱心飞扬”社区演出;三·八节和中秋节的“5个一”活动:一个拥抱或亲吻,一首歌曲或儿歌,一句爱的话语,一件贴心小事,一张祝福卡片或一张绘画作品。总之,幼儿园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的情感得以找到润发的土壤。

其次,结合公益活动进行情感教育。如工会和党组织联合开展的“同在一片蓝天下”爱心捐助活动,“地震我来帮”活动,“帮困助学”活动等,孩子和家长都踊跃参加,有的捐钱有的捐物,有的捎上一段祝福的话,以公益活动为途径,打造一颗情感永固之心。

三、一日常规延伸

生活处处有教育,教育存在于学校的每个角落,如果我们善于挖掘这方面的教育资源,就能把我们的教育延伸到生活的深层,这样一旦形成了一种教育的机制,那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我们东苑幼儿园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如晨间律动时加入“三字经”“弟子规”律动操;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同时体验国学经典的魅力,接受国学经典的熏陶,在这种无形的无意识的活动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这比我们喊破嗓子说这是我们的国学经典,大家要好好地学习,好好的继承要强多少倍。所以,我们东苑幼儿园在这方面非常重视,要求教师也要在生活中延伸国学经典的精神,给幼儿处处做示范,处处引领他们在国学经典的海洋里徜徉。我们还提倡老师把工作做细做实,比如在午睡前要求教师讲富有哲理的经典小故事;午睡起床后,播放婉转的民间音乐供幼儿倾听等等。

四、主题活动拓展

在幼儿园渗透国学经典文化的精髓,主要靠活动本身的艺术影响力,通过活动特定的情景氛围,艺术感染力,主题思想的艺术熏陶等,都是对孩子的一种无形的教育。我们经常开展一些文化艺术活动,当然这些活动是结合我们的传统节日开展的。每月都有一个传统文化的节日,在各种各样的艺术文化活动中,贯穿我们的国学经典的思想,以国学经典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活动,这样编排出来的节目就具有针对性,具有打动人的作用。

记得在《小故事大道理》这样一个主题活动中,中(3)班的幼儿表演了《卧冰求鲤》的节目。故事情节非常生动,幼儿看得如痴如醉,稚嫩的小手不时发出欢快的掌声。还有一次是在《花的世界》的主题活动中,大(1)班表演的《油纸伞》,一把把小伞组成了花的世界,而这些小伞都是教师带领小朋友用纸做成的。小朋友在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其他小朋友在观看比赛的时候既感受到了手工艺的神奇,也感受了舞蹈世界的欢快旋律。其他的如在《夏之韵》的主题活动中,大(3班)的小朋友朗诵的古诗《江南可采莲》,稚嫩的旋律回荡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观看的家长也受到感染,一起吟诵起来。演出结束后,许多家长握着我的手,激动地说,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希望以后多举办几次。

五、家园共育保障

孩子的“生活”包括幼儿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区生活三个层面。我们邀请家长来园指导幼儿的半日活动或作报告,如邀请家长教给孩子们刺绣和编织;邀请会唱戏家长来参加班级联欢会;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游戏区域的玩具等等。

我们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带领幼儿参观了老年活动室。慰问老年人,还与社区“夕阳红”文艺队的老奶奶们进行联欢活动,老少同庆,扩大了孩子们社会交往的层面,也为老人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欢笑和温馨,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尊敬老人、关心老人的情感。

首家儿童国学启蒙机构登陆岛城 篇3

据了解,“童学馆”品牌创办于2006年,系北京金色摇篮潜能教育集团旗下的全国连锁儿童国学潜能开发教育机构。以“秉承千年蒙学思想、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宗旨,“童学馆”为0-12岁儿童提供国学启蒙教育和全脑潜能开发,注重儿童心灵教育和德行培养,目前在全国已有30多家加盟馆。青岛馆的开馆,填补了岛城“儿童国学启蒙机构”的空白。

中式早教让孩子学会责任和担当

据统计,目前早教市场90%的早教培训机构都采用西化的教学方式。相对而言,中式早教更注重责任和担当,以及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信、义、仁、德、忠、孝、勇、智”等都是中式早教的基本教育思想。

据“童学馆”创始人、国学启蒙教育专家李广斌介绍,“童学馆”的课程是从诗文、历史、德行、国艺、运算、记忆等“新六艺”来培养“敏而好学、乐而有礼、仁勇无敌”的国韵宝贝。“童学馆”自主研发了一套跨越0—12岁的梯度化课程体系,融合国学、脑科学、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是目前国内最具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儿童教育课程体系。

人格教育和德行培养是根基

对于幼儿来说,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固然重要,但人格教育和德行培养是根基,如雨露般滋润孩子的心灵,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心智。李广斌介绍说:“‘童学馆’借助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为孩子树立圣贤榜样,从幼儿期进行礼仪教导和德行熏陶,授予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为人处世之道,给孩子受益一生的人格修养。”

未来孩子的成功,其核心竞争力也许不是智力的差异,而是人格的差异。那些能吃苦、能容忍、有仁义之心、能团结人的人成功的几率要高得多。

学习国学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幼儿国学教育是中国走向文化强国的源动力。青岛“童学馆”的一位家长认为,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思辨能力、与人融洽相处的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从容的生活态度等。李广斌也指出:“把传统文化教育引入课堂,对孩子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它的效果如同中药,需要长时间慢慢调理才能见到效果。”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童学馆”也进行了积极创新,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引入游戏活动教法,通过现代手段,形成中西合璧的教育体系,极大调动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全面培养良好的国学底蕴。

国学启蒙三上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国学不仅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赖以取资的文化资源,而且是思想理念资源,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一个人的道德品行,很多时候都是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的。通过国学经典诵读,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陶冶其情操,开启其智慧,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对国学经典了解甚少,但对于《三字经》的了解还是比较熟悉。但也只是皮毛功夫。所以,虽然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还得从国学启蒙开始。这学期,我们三年级五个教学班,统一学习《孝经》节选、《龙文鞭影》、《诗词选粹》。

三、教材分析:

选取孝经》节选、《龙文鞭影》、《诗词选粹》为本年级的国学诵读课本。这本经典朗朗上口,学生容易记诵。教育性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很好的思想指导作用。其中还有许多典型的教育故事,耳熟能详。

四、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主要以多种方式诵读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这样增强了学习兴趣。

2、要求每个学生人手一份,每周的国学课进行授课,课余要求理解背诵。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4、定期举行国学经典学习汇报活动、经典诵读竞赛活动。

五、教学安排:

学习《国学启蒙》心得体会 篇5

读了《国学启蒙》这本书以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特别是《游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一首诗让我有很多感触,或许,大家认为妈妈为儿女操劳是应该的,确实,世界上最无私最温暖的莫于母爱!但是,大家发现了吗?妈妈为儿女操劳时,皱纹已悄悄爬上了她的脸颊,那乌丝般的黑发已快被那白发慢慢取代,妈妈对我们的爱是永远无限的,对我们的恩情我们是永远无法报答的。

妈妈,是我们呵护的臂膀,她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了,妈妈无时无刻不在保护着我们,她就像荷叶,在暴风来临之时,伸出手臂为我们遮挡,无论多大的困难,多大的危险,她都会为我们遮挡,甚至失去自己宝贵的生命。她就像如珍珠,在我们的生命中一直教导我们如何学习,如何做人,还时不时的告诫我们,提醒我们。

妈妈。多么神圣,多么伟大啊!当妈妈为你精心准备饭菜,为一家人默默奉献的时候,你是不是也会对充满深深的感激之情,当你生病了,是不是妈妈第一个把你送到医院。可妈妈生病了呢?她是一推再推,一个劲的说“没事没事,一会儿就好”,难道真的没事吗?不!妈妈只是不想让你担心罢了,她害怕你担心她自己,会影响学习。当妈妈责备你时,你会心中不满吗?会认为她管得太多吗?不!她是在爱你!没有一个妈妈愿意责备自己的孩子。就算是在责备你,但她的心会比你更难受。

以前,我从来没有在意过我的妈妈,没有在妈妈生日的时候说一句生日快乐,而我的一切全部是妈妈给的,我不但没有感谢妈妈,还认为妈妈给我的一切是应该的,是必需的。直到今天我才明白,没有妈妈就没有我。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孝顺我的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国学启蒙读后感1000字 篇6

勤奋就是珍惜时间,努力做好事情,包括勤学习、勤思考、勤探究、勤实践。勤奋不光表现在身体上,表现在行为方式上,还表现在精神上。勤奋靠的是坚强的毅力和意志,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还能让我们获取更多知识、劳动成果。无论你是天才还是普通人都要勤奋学习、勤奋工作,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古代有许多名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有为防止打瞌睡影响学习而用绳子将自己头发绑在房梁上孙敬,也有用锥子将自己大腿刺痛而刻苦读书的苏秦,又有贫穷买不起蜡烛而冒着严寒“映雪读书”的孙康,还有因家境贫寒点不起油灯而“凿壁偷光”学习的匡衡。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博览群书,最终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人。

当然,也有让我们引以为戒的反面例子,比如被誉为神童的方仲永,据说他五岁时就有作诗的天赋,作出的诗轰动一时。但他自恃聪明,不思进取,导致诗越写越差,直到才华消失殆尽,从此由一个天资聪颖的少年变成了一个资质平庸的人,印证了韩愈的那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

细读了这些故事,我深知世上其实并没有永远的天才或神童,那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不要让所谓的小聪明误了自己的终身。要知道,创造财富靠的不是先天的聪明,而是后天的勤奋和坚持。只有刻苦学习、研究学问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就算没有天赋或者家境贫穷,只要你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终有一天,你也会成为一个有学问的富豪。

国学启蒙教案 篇7

一、概述

(一) 国学

国学, 即中国学术之简称。是指环绕于人生诸问题, 以探讨其原理、原则, 并寻求解决方术所成就之理论系统, 这一中国特有的学术系统简称“国学”。国学首先是一个思想体系, 是驱动中华文明延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次, 它是一种文化观念, 是一种精神追求, 是融合在中华文明之中的理想、追求和文化期待;最后, 是一种方法、方式, 包括思维方式、研究范式、分析方法等。

总的来说, 国学包括经史子集、十家九流, 它以先秦经典及诸子之学为根基, 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二) 国学启蒙教育

国学启蒙教育中的国学, 是指符合幼儿年龄特征, 适合幼儿学习的国学。国学启蒙教育是指为了使幼儿得到基本的入门的国学知识而进行的教育活动, 是选取国学中与时俱进的精华部分对幼儿进行国学的浸透与熏陶, 它旨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深化和体现。国学启蒙教育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化思想, 在处于蒙昧时期的幼年时期, 对幼儿加以启蒙教育并让他们努力学习, 可以使他们为未来顺利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社会性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 呈现以下阶段性的特点:2~3岁幼儿对社会规则和社会行为规范有了最初步的认识, 能做出最直接、简单的道德判断;喜欢与人交往, 特别是开始喜欢与同伴交往, 对父母及家庭外的接触者都能形成亲近的情感。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 能区分“你”“我”“他”, 但不能区分自己与他人的需求。同时, 他们的情感、行为的冲动性强, 自制力差, 还需要依靠成人的指导。4~5岁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明显提高, 懂得更多的社会规则、行为规范;具有初步的道德感, 出现了初步的关心、同情心, 友好、合作、助人行为明显增多。在自我意识方面, 开始能体验到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情绪和行为, 能依赖成人的要求调控自己的行为, 开始发展自制力。5~6岁幼儿能较好地建立起社会规则与自己行为的联系,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实践交往方式, 能掌握社会所许可的行为, 开始自觉而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行为, 能进一步理解他人的情感。

二、国学启蒙教育有利于幼儿社会性认知的发展

(一) 有助于幼儿对社会基本情况的认识

社会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 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幼儿对社会基本情况的认识也会从这几方面发展, 即了解环境、人和文化。我们知道, 幼儿从出生到六七岁就不断适应社会、了解社会, 在这一阶段, 幼儿会形成社会生活习惯, 如认识社会环境, 幼儿先从认识家开始, 再认识幼儿园, 然后认识所在城市、地区, 最后是国家。

国学启蒙教育内容涉及到许多关于社会方面的知识, 如《三字经》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民间传说, 所以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千字文》音韵谐美, 有条不紊地介绍了天文、地理、自然、修身、处世、农艺、饮食、起居等方面的丰富知识;《名贤集》是一种通俗读物, 此文大部分取材于民间, 较多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与民众的人生经验和心理愿望, 其中也含有不少关于修身、治家、人际等方面的观念与规范等等;这些国学启蒙读物都讲到天文地理、名物常识、风俗人情等知识, 而这些知识则是处于懵懂状态的幼儿认识世界的窗口和有效方式。因此, 通过国学启蒙教育, 能使幼儿形成对中国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基本认识。

(二) 有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

幼儿正确的认知是对人、社会角色、社会规范和社会生活事件等的正确认识, 即要知道什么可以做, 什么不可以做, 幼儿应该“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要意识到“社会”要求。

《弟子规》是一种关于人们生活规范的幼儿读物, 根据孔子的言论编写而成, 它教导人们为人处世的规范, 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门、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与规范, 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千字文》中也涉及到了许多有关教育、伦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还有其它国学启蒙读物也讲到培养幼儿习惯礼仪, 如坐立行走的姿势、见面礼、问候语、传统节日礼仪等。而国学中这些关于道德伦理、基本礼仪的知识都是经过长期积累而得来的, 体现的都是优秀的社会文化, 这些优秀的、丰富的内容即伦理规范是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 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因此, 国学启蒙教育能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和初步的价值观。

(三) 有助于幼儿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国学是以儒学为主的传统文化与学术, 在思想上以儒家为主, 辅及诸子百家为从属, 典籍分为经、史、子、集四类, 内容涉及史学、文学、天文地理、书画、术数、医学等方面。经即经典, 是核心和根本, 凝聚着人类文化的精华, 如《三字经》等;史即历史, 重在文化修养, 如中国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司马光、屈原等;子, 即对在历史上学有所成的人的敬称, 如孔子、老子、孟子等;集, 即文集、作品等, 如唐诗全集等。通过国学启蒙教育, 可以使幼儿形成对国学的基本认识, 逐渐产生国学的认知结构, 从而促进幼儿认知结构的形成。

除国学本身结构严谨外, 对于具体的国学启蒙读物也是如此。具体来说, 《三字经》主要讲述了教和学对人的重要性;四时、四季、五行、五常、六谷等自然与社会的常识和教学的必读书目;中国历史人物和各朝代的更迭;中国历史上十位发愤苦读成才人物的故事等, 这些内容排列有序, 结构严谨。可见, 国学教育内容体系清晰明了, 这对于幼儿的认知体系的良好形成起了很大促进作用。而国学广博的教育内容则为幼儿的认知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同时也奠定了一个深厚基础。

三、国学启蒙教育有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亲社会行为作为一种积极的社会行为, 是指一切符合社会行为规范且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 主要包括合作、分享、助人、关爱、安慰、谦让等。它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城市科技化的加快, 家庭生活环境的日益优裕, 孩子与家人、伙伴的交流也越来越少, 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 孩子备受关爱导致孩子凡事“以自我为中心”, 使得利他、利社会行为更是减少, 具体表现为:不愿与他人分享、缺乏关心他人、服务他人的意识等等。

所以,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就显得特别重要, 而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是后天影响的结果, 主要有社会认知能力、社会学习等方面的因素。国学启蒙教育的目的虽是传承传统优秀文化, 但却隐含着对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的培养和熏陶, 即对良好社会行为的培养。所以, 国学启蒙教育能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一) 有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关爱, 顾名思义是指“关心、爱护”, 是在他人需要帮助时, 能够给予其关心和帮助。3~6岁幼儿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 其关爱行为有所发展, 但幼儿普遍缺少关爱意识, 且只是口头表示愿意帮助、关心他人。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幼儿缺少对关爱及关爱行为的认识与理解;二是幼儿的关爱情感发展不健全;三是幼儿普遍缺乏基本的关爱技能与技巧。同时, 幼儿的关爱行为发展与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也有很大关系。

国学启蒙教育能遵循幼儿的发展特点, 给幼儿以认识上的指导, 帮助幼儿理解关爱, 在学习国学的同时, 提高关爱技能技巧。例如, 《三字经》中“香九龄, 能温席。孝于亲, 所当执。融四岁, 能让梨。弟于长, 宜先知。”就讲到了两个关爱行为:一是“黄香温席”的故事。三伏盛夏天, 他怕父亲热, 就用扇子把父亲伺候睡着后, 才去睡觉;三寒地冻日, 他先用自己的体温去暖热被子再让父亲睡。第二个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从《三字经》中所引发的两个故事, 都告诉幼儿要尊敬、孝敬老人, 兄弟姐妹之间要尊敬友爱, 要关爱谦让。在此过程中, 首先应给予幼儿正确的、具体的认识, 帮助幼儿理解关爱;其次, 帮助幼儿产生关爱的良好情感;同时, 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如家人、老师对幼儿表达的关爱, 通过亲身传授教给幼儿如何表达对他人的关爱, 从而帮助幼儿逐步养成关爱他人、关爱生命的良好行为。

(二) 有利于幼儿感恩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感恩, 感恩教育是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 能培养幼儿与人为善、与人为乐、助人为乐的品德, 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而且对其今后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但目前, 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 且很少进行感恩教育, 导致幼儿只知索取不知回报。

通过对幼儿进行国学启蒙教育, 能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 抓住生活点滴, 对幼儿潜移默化地实施感恩教育。例如, 《弟子规》中时时体现感恩精神, 良好的行为准则和日常生活规范如要孝敬长辈、衣冠要整洁等都是幼儿表现对家人、对生活的感恩的良好反映;其中的“恩欲报, 怨欲忘。报怨短, 报恩长。”还专门讲述了感恩, 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感恩。另外, 通过给幼儿讲一些《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经典故事, 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让幼儿从尊重老人、关心父母、为家庭分忧等小事做起, 在着重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的同时, 强化幼儿的感恩行为。

四、国学启蒙教育有利于幼儿道德的良好发展

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 必须以幼儿的道德形成和发展特点、规律为前提, 进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幼儿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有以下特点:道德认识发展水平低, 道德认识肤浅, 是非观念不稳定, 道德评价有很大的情绪性和受暗示性;道德情感最初和自然情感分不开且不稳定;道德意志自制力弱, 易冲动, 坚持性差;道德行为常言行不一致, 道德行为动机与目的不稳定。

国学启蒙中选择的浅显易懂的国学经典能够针对幼儿的道德发展特点, 晓之以情, 动之以理, 而且强调知情意行的结合, 有利于全面提高幼儿的道德水平。

(一) 有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基本的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形成的重要标志是初步道德概念的掌握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幼儿的道德认识往往是教育的结果。要促进幼儿道德认识的发展, 就要给幼儿提供相应的道德知识, 选择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能感染人的、生动的道理及内容。

国学启蒙教育注意选择符合幼儿的、生动的内容, 能将道理渗透到作品中, 通过具体的形象帮助幼儿弄清是非, 明白道理, 影响、塑造幼儿的心灵。其一, 通过反复地讲解需要他们掌握的行为准则, 由浅入深地讲清行为的要求及其实质含义, 使幼儿形成和掌握初步的道德概念。而不是用枯燥的形式, 空洞的说教, 甚至用训斥等方法对幼儿进行强制性的灌输, 因为这些都无益于道德认识的形成与培养。其二, 国学以其简单明了、具体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给人以感性的感受和情感上的陶冶。它寓情于理, 易于幼儿接受, 并将思想很自然地流露出来, 感染幼儿, 使之受到教育。

(二) 有助于幼儿道德情感的培养。

幼儿的道德情感是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形成的。道德情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细致的过程, 必须从幼儿自身对自己和别人行为所产生的体验, 以及受到教育者对幼儿行为和事物美丑的种种情感、态度的感染, 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国学启蒙教育通过创设一个能激发幼儿道德情感的良好环境与气氛, 其乐融融, 使幼儿在一个充满爱、信任、同情和民主的交往环境, 使幼儿乐于接受成人的建议, 这个教育过程会给幼儿带来愉快, 并培养了健康、积极的道德情感。而恫吓、威胁等情绪气氛与痛苦的体验, 只能使幼儿产生消极的、不良的道德情感。此外, 国学作品中生动的具体道德形象和实例, 丰富了幼儿道德情感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直观, 而且能为孩子所理解, 激发情感, 对幼儿有着很大的感染作用, 促使幼儿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良好的行为表现。

(三) 有利于幼儿自制力的形成。

道德意志的培养是道德形成的重要任务之一。教育者要逐步教会孩子控制自己的行为, 并通过反复练习, 帮助他们初步自觉地控制行为。而国学启蒙教育中所传达的道德精神, 如坚持性、目的性、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等都能使幼儿真实感受到。国学中涉及到的关于生活制度的内容, 使幼儿明确一日生活是有秩序的, 帮助幼儿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逐步培养幼儿控制自己的行为, 培养初步的坚持性、目的性等品质。首先, 幼儿从头至尾将文学作品学习一遍, 是幼儿做事有始有终, 从而学会了自制, 习惯成自然, “坚持”也不难了。其次, 文学作品中的伟大人物的坚毅品质给幼儿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如程门立雪的故事等。再次, 幼儿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会逐渐对其产生兴趣, 而兴趣则是毅力的门槛, 对国学的兴趣能渐渐培养起来, 反过来又能进一步激发幼儿坚持学国学的毅力, 因而培养毅力也就成为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

学前教育中的国学启蒙教育探索 篇8

[关键词]学前教育;国学启蒙;教育意义;教育方式;分析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不仅仅重视物质文明,也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学前教育中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儿童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感受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同时还能够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素质教育。本文首先对学前教育中进行国学启蒙教育的意义,随后又在学前阶段实施国学启蒙教育的主要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对国学启蒙教育进行深入探索。

一、学前教育中进行国学启蒙教育的意义

在《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话:“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正心”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能够让人身心得到修养。但是个人认为“正心”应该从学前教育开始,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它能够给人们带来比较丰富的知识,能够增加人们的智慧,如果将传统民族文化深入到学前教育中去,那么对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养成

目前,由于人们的生育观念有所转变,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家长对孩子是非常娇惯的,这就导致了大多数学生都会以自我为中心,很难与人和谐相处,根本不会关心他人。在国学启蒙教育中,有很多可以规范人们行为的内容,并且可以使人们增强责任感,学会关爱他人等等。在《三字经》中提到:“ 香九龄,能温席 。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就讲到了两个故事:“ 黄香温席 ”和“孔融让梨 ”。这两个故事就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很好的例子,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学会尊重他人、礼让他人,同时还要学会和他人和谐相处,懂得分享等等。这有利于培养儿童的道德修养,让其从一个懵懂无知的人逐渐变成一个有礼貌、有素质的人。

2.有利于幼儿良好道德水平的养成

首先,教师要知道,儿童一般在3岁以后,才能够逐渐产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对道德具有简单的一些认知,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将道德教育方面的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去,《三字经》 中所说“首孝悌,次见闻” 更是将道德教育置于了知识教育之前。所以,对儿童进行国学启蒙教育时,教师要学会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对其进行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三字经》、《弟子规》等都讲述了一些丰富的道德修养,教师应该将此充分利用起来,诱导儿童对这些读物进行背诵,这对儿童会产生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儿童能够对这些读物进行理解和消化,逐渐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和素质。

二、在学前阶段实施国学启蒙教育的主要方式

1.在诵读游戏中感受到国学经典的内涵

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教师可以将游戏穿插到教育教学中,或者每周安排固定的活动次数,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儿童能够诵读经典,让其能够在教师的领导下感受到国学经典的内涵,教师可以通过自身范读或者领读等方式进行教学,以避免出现儿童有不会读的字词。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儿童处在一个活泼好动的年纪,加入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2.创设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

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是学习的前提基础,同时也是他们成长的主要场所之一,因此,教师应该将环境问题重视起来。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习环境进行创设,同时还要体现出 “ 学国学 、 知礼仪 、 智商好 、 情商高 ” 的理念。比如说,提线木偶和花灯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国学经典,如果将这种国学经典放到启蒙教育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认识到国学的经典不只是存在于课本,同时还体现在民间艺术上。另外,环境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把一些文明标语或者行为规范张贴在教室的某些角落,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受到启发。使其逐渐养成良好文明礼仪。

3.学校家长共同合作对儿童进行国学启蒙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仅仅靠学校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所以学校应该和家长进行有效的合作,共同促进孩子成长。学校应该定期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的介绍一下教学的目的和主要的教学方法等等,同时家长也可以向校方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做好家庭教育,给孩子提供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督促孩子学习等等。家长还可以陪孩子一起阅读国学经典,给孩子讲解国学经典的一些文明礼仪,道德规范等等内容。另外,学校还可以举行国学经典阅读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其中,同时也可以让家长参与到其中,做一些亲子活动,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开展国学启蒙教育。

三、结语

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对儿童进行国学启蒙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很好的对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进行弘扬和继承,同時还有利于提高儿童的道德修养。启蒙教育对儿童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同时还可以和家长进行有效的合作,让学生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快乐学习。本文主要围绕在学前教育中,国学启蒙教育的主要意义以及在学前阶段实施国学启蒙教育的主要方式进行了分析阐述,希望能够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育灵童国学课堂” 多媒体软件新品发布暨专家论坛会上.2009-3-21 .

[2]常艳春.全面发展是幼儿素质教育的立足点———周丛笑访谈录[J].家教指南, 2009 ( 7 ) : 12 .

[3]吴林芬.浅谈学前教育中怎样融入国学经典教学[J].教育学文摘,2012-10 ( 66 ) : 20.

上一篇:《夺冠》个人观后感心得下一篇:修理实施设备管理